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酸碱性识别及调节法

土壤酸碱性识别及调节法

土壤酸碱性识别及调节法

土壤酸碱性识别及调节法

土壤的酸性或碱性过大,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的根系生长,从而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除化学试剂测定外,还有如下简法识别土壤酸碱性。

一、感观判断。一般酸性过大的土壤湿时糊烂,干时则结成大硬块,放些小入口有苦涩味。在碱性过大的土壤中,雨后地皮结皮,干时松散。将松散土壤放入水搅浊、澄清后取澄清液煮干,底层有少许白霜状。

二、按指示植物判断。若地块上或近处有以下植物生长茂盛(生长良好),可对比识别:铁芒箕、马尾松、杨梅、算盘子、映山红喜欢生长在酸性黄壤土中,被确认为酸性土的指示植物;蜈蚣草、园叶乌柏,喜欢在带碱性的石灰性土壤上生长,被确认为钙质土的指示植物;喜欢在强碱性的碱土上生长的碱蓬,被确认为碱土的指示植物。

土壤酸性如果过大,一般可每年每造施石灰25公斤左右,且施足农家肥,切忌只施石灰不施农家肥,否则,土壤反而变黄变瘦。也可施草木灰40-50公斤,中和土壤酸性,更好地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肥力,供作物吸收利用。而对于碱性土壤,通常亩用石膏30-40公斤作基肥施入改良。

土壤酸碱度

如何鉴别土壤的酸碱度 1、如何鉴别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 感官识别一般酸性过大的土壤潮湿时糊烂,干时则结成较大硬块,放少许入口中有苦涩味。在碱性过大的土壤中,雨后地表结皮,干时松散。将松散土壤放入水中搅混浊,澄清后取澄清液煮干,底层有少许霜状物。土色为红色或黄色的土壤通常为酸性,如黄泥土、红壤旱土、红壤荒地等。一般红壤pH值为4.5-6.0 ,黄壤酸性较大,一般pH值为4.0-5.5 。 看指示植物识别观察野生植物中有无喜酸指示植物,凡是当地长有苦槠、毛栗、闹羊花、杨梅、茶树、马尾松、杉树、石松等耐酸性植物,说明土壤呈酸性;凡是长有南天竹、柏木、石苇、卷柏等植物,表示土壤呈碱性。 看水质识别灌溉用水后很快渗下,水比较混浊,甚至出现锈膜状物质,表明土壤酸性较强;浇水时冒出白泡,起白沫,多为碱性土壤。浇水后土壤松软为酸性;浇水后土壤板结,且干的快,土壤表面有一层白粉状物为碱性。 看石头识别在石英岩、砂岩和黄色页岩、红色页岩地区的土壤多是酸性;在石灰岩或钙质土地区,土壤多少带点碱性。 2、常用酸性土壤改良方式有哪些? 对酸性土壤,则需施用石灰性物质。化学改良必须结合

水利、农业等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土壤酸性过大,切忌只施石灰不施农家肥,这样,土壤反而会变黄变瘦。 3、酸性土壤有什么特征吗? 酸性土壤的特征是“酸”(PH值在6以下)、“瘦”(速效养分低,有机质低于1.5%,严重缺有效磷)、“粘”(土质粘重,耕性差)“深”(土色多为红、黄、紫色)。在这些土壤上种植作物,不易全苗,常形成僵苗和老苗,产量低品质劣。 七种常用试验方法教你简单判断土壤酸碱性 一: 看土源:一般采自山川,沟壑的腐殖土,多呈黑褐色,比较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是比较理想的酸性腐殖土。如:松针腐殖土,草炭腐殖土等。 二: 看土色:酸性土壤一般颜色较深,多为黑褐色,而碱性土壤颜色多呈白、黄等浅色。有些盐碱地区,土表经常有一层白粉状的碱性物质。 三: 看地表植物:在野外采掘花土时,可以观察一下地表生长的植物,一般生长野杜鹃、松树、杉类植物的土壤多为酸性土;而生长柽柳、谷子、高梁等地段的土多为碱性土。

土壤酸碱度知识

土壤酸碱度知识 各种作物的正常生长需要适宜的酸碱条件,同时,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于克勇老师将常见作物适宜的酸碱度列于表中,以便参考。 名称pH名称pH名称pH 农作物果树类蔬菜类 水稻 6.0~7.5 苹果 5.4~6.8 马铃薯 5.0~6.0 小麦 6.0~7.5 梨 5.6~7.2 西瓜 5.0~6.8 大麦 6.5~7.8 桃 5.2~6.8 生姜 5.0~7.0 玉米 6.0~7.5 葡萄 5.8~7.5 大蒜 5.5~6.5 谷子 6.0~7.0 板栗 5.6~6.5 韭菜 5.5~6.5 荞麦 5.0~7.5 枣 5.2~8.0 百合 5.5~6.5 甘薯 5.0~6.0 柑橘 5.5~6.5 花椰菜 5.5~6.8 棉花 6.0~8.0 橙 6.0~7.0 番茄 5.5~6.8 亚麻 6.0~7.0 柿 5.0~6.8 茄子 5.5~6.8 油菜 6.0~7.5 无花果7.2~7.5 黄瓜 5.5~6.8 花生 5.5~7.0 樱桃 6.5~7.5 南瓜 5.5~6.8 芝麻 6.0~7.0 山楂 6.0~7.5 甘蓝 5.5~6.8 大豆 6.5~7.0 杨梅 4.0~5.0 甜椒 5.5~6.8 蚕豆 6.0~8.0 杏 6.8~7.9 胡萝卜 5.5~6.8 向日葵 6.0~7.5 菠萝 4.5~5.5 芋艿 5.5~7.0 甜菜7.0~8.0 香蕉 6.0~6.5 草莓 5.8~6.5 甘蔗 6.0~7.5 油梨 6.0~7.0 莴苣 6.0左右 烟草 5.5~7.0 芒果 5.5~7.5 洋葱 6.0~6.8 茶 5.0~5.5 椰子7.0左右豌豆 6.0~6.8 桑 6.0~7.5 荔枝 6.0~7.5 菠菜 6.0~6.8 核桃 6.5~7.5 大白菜 6.0~6.8 龙眼 5.4~6.5 甜瓜 6.0~6.8 香榧 5.0~6.5 毛豆 6.0~6.8 橄榄 4.5~5.0 芹菜 6.0~7.5 猕猴桃 4.9~6.7 豇豆 6.2~7.0 枇杷 6.6~7.0 菜豆 6.2~7.0 银杏 6.5~7.5 芦笋 6.5~7.0 腰果 6.0~7.5 黄花菜 6.5~7.5 7.0左右 大葱

土壤PH的测定

土壤酸碱度得测定 一、土壤pH得测定 pH得化学定义就就是溶液中H+离子活度得负对数。土壤pH就就是土壤酸碱度得强度指标,就就是土壤得基本性质与肥力得重要影响因素之—。它直接影响土壤养分得存在状态、转化与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得生长发育。土壤pH易于测定,常用作土壤分类、利用、管理与改良得重要参考。同时在土壤理化分析中,土壤pH与很多项目得分析方法与分析结果有密切关系,因而就就是审查其她项目结果得一个依据。 土壤pH分水浸pH与盐浸pH,前者就就是用蒸馏水浸提土壤测定得pH,代表土壤得活性酸度(碱度),后者就就是用某种盐溶液浸提测定得pH,大体上反映土壤得潜在酸。盐浸提液常用1molL-1 KCl溶液或用0、5 molL-1 CaCl2溶液,在浸提土壤时,其中得K+或Ca2+即与胶体表面吸附得Al3+与H+发生交换,使其相当部分被交换进入溶液,故盐浸pH较水浸pH低。 土壤pH得测定方法包括比色法与电位法。电位法得精确度较高。pH误差约为0、02单位,现已成为室内测定得常规方法。野外速测常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其精确度较差,pH误差在0、5左右。 (一)混合指示剂比色法 1、方法原理:指示剂在不同pH得溶液中显示不同得颜色,故根据其颜色变化即可确定溶液得pH。混合指示剂就就是几种指示剂得混合液,能在—个较广得pH范围内,显示出与一系列不同pH相对应得颜色,据此测定该范围内得各种土壤pH。 2、操作步骤:在比色瓷盘孔内(室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野外可用待测土壤擦拭),滴入混合指示剂8滴,放入黄豆大小得待测土壤,轻轻摇动使土粒与指示剂充分接触,约1分钟后将比色盘稍加倾斜用盘孔边缘显示得颜色与pH比色卡比较,以估读土壤得pH。 3、混合指示剂得配制:取麝草兰(T、B)0、025克,千里香兰(B、T、B)0、4克,甲基红(M、R)0、066克,酚酞0、25克,溶于500ml 95%得酒精中,加同体积蒸馏水,再以0、1molL-1Na0H调至草绿色即可。pH比色卡用此混合指示剂制作。 (二)电位测定法 1、方法原理:以电位法测定土壤悬液pH,通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此二电极插入待测液时构成一电池反应,其间产生一电位差,因参比电极得电位就就是固定得,故此电位差之大小取决于待测液得H+离子活度或其负对数pH。因此可用电位计测定电动势。再换算成pH,一般用酸度计可直接测读pH。 2、操作步骤:称取通过1mm筛孔得风干土10克两份,各放在50ml得烧杯中,一份加无C02蒸馏水,另一份加1molL-1 KCl溶液各25ml(此时土水比为1:2、5,含有机质得土壤改为1:5),间歇搅拌或摇动30分钟,放置30分钟后用酸度计测定。 附:PHS-3C型酸度计使用说明 (一)准备工作 把仪器电源线插入220V交流电源,玻璃电极与甘汞电极安装在电极架上得电极夹中,将甘汞电极得引线连接在后面得参比接线柱上。安装电极时玻璃电极球泡必须比甘汞电极陶瓷芯端稍高一些,以防止球泡碰坏。甘汞电极在使用时应把上部得小橡皮塞及下端橡皮套除下,在不用时仍用橡皮套将下端套住。 在玻璃电极插头没有插入仪器得状态下,接通仪器后面得电源开关,让仪器通电预热30分钟。将仪器面板上得按键开关置于mv位置,调节后面板得“零点”电位器使读数为±0之间。

实验一--土壤酸碱性测定

实验一土壤酸碱性测定 一、实验目标: 1、初步学会土壤取样测试的方法。 2、学会用PH试纸测定土壤酸碱度。 3、了解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提出改良土壤酸碱性的建议。 二、实验器材: 木棍、废报纸、玻璃棒、试管、蒸馏水、PH试纸、窗纱、布袋。 三、实验过程: 1、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块,如山坡、大田、森林、海洋、菜地等,确定3-4 个地块取样。 2、在取样地块上按一定间隔确定取样点位置,确定5—6个位置。(注意: 每个取样点要去掉表面的石块和动植物残体,取0—20厘米范围内的土壤各20克) 3、取1克左右土样放入试管中,加5毫升蒸馏水,震荡30秒后静置。 待土壤微粒下沉后,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夜,滴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色,记下PH数值。 讨论: 1、当地主要农作物和常见乔木生长的土壤酸碱性如何?查阅资料,了解这样的酸碱性是否适宜这类植物的生长? 2、提出改良当地土壤酸碱性的建议。 实验二碱和盐的性质

一、实验目标: 1.用已学的碱的一些共性知识,指导对氢氧化钙性质的探究。 2.通过实验认识常见盐的一些性质。 3.学习含SO42-或含CL-的化合物的检验方法。 4.巩固试管和滴管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器材: 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多孔瓷板、澄清石灰水、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蒸馏水等。 三、实验过程: 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块,如山坡、大田、森林、海洋、菜地等,确定3-4个地块取样。 三、在取样地块上按一定间隔确定取样点位置,确定5—6个位置。(注意: 每个取样点要去掉表面的石块和动植物残体,取0—20厘米范围内的土壤各20克) 四、取1克左右土样放入试管中,加5毫升蒸馏水,震荡30秒后静置。 待土壤微粒下沉后,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夜,滴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色,记下PH数值。 讨论: 3、当地主要农作物和常见乔木生长的土壤酸碱性如何?查阅资料,了解 这样的酸碱性是否适宜这类植物的生长? 4、提出改良当地土壤酸碱性的建议。

土壤学复习资料(4)-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

第七章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 主要教学目标:主要掌握土壤溶液的酸反应。它是土壤学最基本的内容,在生产和科研中应用十分广泛。从内容来看与第六章结合非常紧密。 主要内容 第一节土壤酸碱性 第二节土壤酸碱性调节 第三节土壤缓冲性 第一节土壤酸碱性 一、土壤酸度类型及来源 1、活性酸 土壤中的水分不是纯净的,含有各种可溶的有机、无机成分,有离子态、分子态,还有胶体态的,因此土壤中的水实际上是一种极为稀薄的溶液。盐碱土中土壤溶液的浓度比较高。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引起的,常用pH值表示,即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土壤酸碱性主要根据活性酸划分:pH在6.6~7.4之间为中性。我国土壤pH一般在4—9之间,在地理分布上由南向北pH逐渐减小,大致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的土壤为酸性和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少数为强碱性。 2、潜性酸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或铝离子,进入溶液后才会显示出酸性,称之为潜性酸,常用1000克烘干土中氢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 潜性酸可分为两类: (1)代换性酸:用过量中性盐(氯化钾、氯化钠等)溶液,与土壤胶体发生交换作用,土壤胶体表面的氢离子或铝离子被侵提剂的阳离子所交换,使溶液的酸性增加。测定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即得交换性酸的数量。 (2)水解性酸:用过量强碱弱酸盐(CH3COONa)浸提土壤,胶体上的氢离子或铝离子释放到溶液中所表现出来的酸性。CH3COONa水解产生NaOH,pH值可达8.5,Na+可以把绝大部分的代换性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下来,从而形成醋酸,滴定溶液中醋酸的总量即得水解性酸度。 交换性酸是水解性酸的一部分,水解能置换出更多的氢离子。 要改变土壤的酸性程度,就必须中和溶液中和胶体上的全部交换性氢离子和铝离子。在酸性土壤改良时,可根据水解性酸来计算所要施用的石灰的量。 3、土壤酸的来源 (1)土壤中H+的来源。由CO2引起(土壤空气、有机质分解、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呼吸);土壤有机体的分解产生有机酸,硫化细菌和硝化细菌还可产生硫酸和硝酸;生理酸性肥料(硫酸铵、硫酸钾等)。 (2)气候对土壤酸化的影响。在多雨潮湿地带,盐基离子被淋失,溶液中的氢离子进入胶体取代盐基离子,导致氢离子积累在土壤胶体上。东北地区的酸性土是在寒冷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产生的。北和西北地区的降雨量少,淋溶作用弱,导致盐基积累,土壤大部分为石灰性、碱性或中性土壤。 (3)铝离子的来源。粘土矿物铝氧层中的铝,在较强的酸性条件下释放出来,进入到土壤胶体表面成为代换性的铝离子,其数量比氢离子数量大得多,土壤表现为潜性酸。长江以南的酸性土壤主要是由于铝离子引起的。

土壤酸碱度智能控制装置

土壤酸碱度智能控制装置 一、工作任务要求 请你在四个半小时(270分钟)内,用YL-236型单片机应用实训考核装置制作成土壤酸碱度智能控制装置,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土壤酸碱度智能控制系统的相关说明和工作要求,在赛场提供的试卷上,完成相应的答题。 2.根据土壤酸碱度智能控制系统的相关说明和工作要求,选择需要的控制模块和元器件,在赛场提供的图纸上,画出你设计的土壤酸碱度智能控制装置的模块接线图。 2. 根据你画出的模块接线图,按照工艺规范连接土壤酸碱度智能控制装置的硬件电路。 3. 根据你设计的硬件电路,编写土壤酸碱度智能控制装置的控制程序,存放在“D ”盘以工位号命名的文件夹内。 4. 请调试你编写的程序,检测和调整有关硬件设置,完成土壤酸碱度智能控制装置的整体调试,使之能实现规定的任务要求,并将编译通过的程序“烧入”单片机中。 二、土壤酸碱度智能控制系统相关说明 1.土壤酸碱度智能控制装置简介 土壤酸碱度智能控制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自动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以适应植物的生长。 现有三块土地,分别用来种植丁香、腊梅和山荼花,由于这三种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为了达到更理想的生长条件,我们需要调节相应土壤中的酸碱度,设原土壤的酸碱度为中性(PH 值为5),丁香适应酸性土壤,最佳酸碱度PH 值为4.5,腊梅适应碱性土壤,最佳酸碱度PH 值为8.5,山荼花适应酸性土壤,最佳酸碱度PH 值为0.5,酸碱PH 值示意图如图1所示(此处为模拟场景数据,不能作为实际参考)。 机械手的三色球分别表示三种调节酸碱度的药液,一个黑色药液能够使土壤增加PH 值0.5,一个黄色药液能够使土壤减小PH 值3,一个白色药液能够使土壤增加PH 值2,要求通过药液配制来调节土壤的PH 值。 中PH 值图1 酸碱PH 值示意图

试述土壤酸碱性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1.试述土壤酸碱性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如何调节土壤的酸碱性。 答:酸性类型:(1)活性酸(2)潜在酸影响因素:(一)土壤胶体类型和性质①土壤胶体的极限PH值②土壤胶体上酸基的解离常数K 对PH值的影响(二)土壤盐基饱和度(三)土壤空气中的CO2的分压(四)土壤水分含量(五)土壤氧化还原条件酸性的调节:通常以施用石灰或石灰粉来调节改良。沿海地区可以用蚌壳灰、草木灰,它们既是良好的钾肥,同时也起中和酸性的作用;沿海的咸酸田在采用淡水洗盐的同时,也能把一些酸性物质除掉。土壤碱性的调节:(1)施用有机肥料(2)施用硫磺、硫化铁及废硫酸或黑矾(FeSO4)等。(3)对碱化土、碱土,可施用石膏、硅酸钙。 2.试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如何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状况? 答:(一)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旱地土壤的Eh值在400~700m V之间,多数作物可以正常发育,过高或过低对植物营养不利。水田土壤Eh 值变动较大,在排水种植旱作物期间,其Eh值可达500m V以上,在淹水期间,可低至-150m V以下。调节:以水稻来讲,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的调节,通常通过排灌和施用有机肥等来实现的,在强氧化条件下,要解决水源问题,并增施有机肥料。反之,在强还原条件的土壤,则应采取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等措施。对于一般水稻土,主要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灌水,使土壤还原条件适度发展,然后根据水稻生长状况和土壤性质,采用排水、烤田等措施。 3.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调控的基本途径与措施。 答: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可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调控的途径:(一)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1)种植绿肥:种植绿肥是一个用来培肥土壤的有效措施。(2)增施有机肥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或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二是扩大土壤养分库,尤其是土壤有效养分库,从而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和提高对植物所需养分的供给力。(3)秸秆还田:一般是指将作物收获的秸秆切碎,不经堆腐直接翻入土壤。(二)调节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 4.试述土壤缓冲作用的机理及其影响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答:缓冲作用的机理(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代换作用是土壤产生缓冲性的主要原因(2)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3)土壤中两性物质的存在(4)酸性土壤中铝离子的缓冲作用影响因素:(1)土壤无机胶体:土壤的无机胶体种类不同,其阳离子交换量不同,缓冲性不同。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愈大,缓冲性也愈强。(2)土壤质地:从不同的土壤质地来看,黏土>壤土>砂土,这是因为前者黏粒含量高,相应的阳离子的交换量亦大。(3)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虽仅占土壤的百分之几,但腐殖质含有大量的负电荷,对阳离子的交换量贡献大。通常表土的有机质含量较底土的高,缓冲性也是表土较底土强。 5.试述土壤水、气、热与植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关系。 答:(一)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1)土壤水分是植物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2)作物发芽出苗对水分的需求:土壤水分是作物发芽出苗的必需条件(3)不同作物对水分的要求:作物种类不同对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4)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土壤水分的需求(二)土壤水分与土壤肥力的关系(1)土壤水分对土壤形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土壤水分影响土壤的养分状况(3)土壤水分直接影响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4)土壤水分影响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三)土壤空气与植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关系(1)影响种子萌发(2)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吸收功能(3)影响生物活性和养分状况(4)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状况(四)土壤温度与植物生长发育及土壤肥力的关系(1)土温影响植物种子发芽出苗(2)土温影响植物根系生长(3)土温影响植物的生理过程(4)土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6.试述我国土壤资源存在哪些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如何保护好我国的土壤资源。 答:存在问题:1)耕地面积的快速减少2)土壤退化严重3)不同区域的主要土壤资源问题如何保护: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实施严格的的土壤资源保护措施2)提高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方面的忧患意识3)提高土壤学的研究水平,提高土壤资源保护的科技含量4)增加土壤保护退化方面的投入。 1不同质地与不同质地剖面类型的肥力性状及其利用改良措施。 答:不同质地剖面的肥力特征:土壤质地剖面:土壤不同质地层次在土体中的排列状况。 质地剖面模式:一通体均一型二上粗下细型(农业最理想的模式)三上细下粗型四中间夹砂型和中间夹黏型 改良措施:(1)掺砂掺黏,客土调剂。(2)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3)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4)增施有机肥,改良土性。

用硫酸亚铁调节土壤酸碱度方法

用硫酸亚铁调节土壤酸碱度方法 硫酸亚铁,硫酸亚铁的化学名为七水硫酸亚铁(分子式FeSO4?7H2O)通常也称绿矾,硫酸亚铁常被用在磁性氧化铁、消毒剂、铁触媒催化剂、复合肥料添加剂、果蔬除草剂、土壤改良剂、并用于制墨水、颜料等。目前,硫酸亚铁在农业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可用硫酸亚铁作除草剂和杀虫剂,育种前把硫酸亚铁施入土壤可防止果蔬产生病虫害和抑制田间杂草生长。硫酸亚铁也可以防治果树外皮腐烂生虫。施加硫酸亚铁也有利于农作物叶子进行光合作用时合成叶绿素。硫酸亚铁还常用作花肥。 1、性能特点:调节土壤酸碱度,促使叶绿素形成(亦称铁肥),可防治花木因缺铁而引起的(黄化病)。是喜酸性花木尤其铁树不可缺少的元素。 2、用法及用量和防治对象 (1)用法:①、10克兑水4~5斤,叶面喷雾。②、正常生长期,每月1~2次。③、防病期,10~15天一次,连续2~3次。 (2)用量:10克兑水7~9斤,浇灌盆土,约20天一次。 (3)防治病害与原理: 主治(黄化病)。主要表现:在幼嫩的叶片上,始初叶肉变黄,后叶片两侧,中部或叶尖出现焦褐斑;久之,叶片脱落。 原理:调节土壤酸碱度,利于喜酸性花木正常生长。 3、适合植物:各类喜酸性花木,如:铁树、杜鹃、茶花、米兰、吊兰、硫酸亚铁花肥文竹、白兰、一品红、五针松柏、茉莉、蕨类、棕榈类及各类盆载花木盆景。由于土壤多是“南酸北碱”,原产南方的园林植物移栽至北方时多使用硫酸亚铁调节。 4、注意事项:勿过量使用,若因为过量使用而出现了烧苗现象,请用以下方法↓ (1)、若喷施:用清水在叶片正反面反复多喷几次。 (2)、若灌根:用清水多灌几次盆土。 茶花的养殖要点 茶花的养殖方面,首先要了解的是茶花一个基本的生长习性和休眠习性。啥时候该施肥施多少?适当的辅料有助于茶花的生长。过多的养料也会导致茶花叶子开始变黄,根部开始腐烂,最终变成一根牙签呢,开始发现叶子开始掉落就该引起注意了。要把茶花的根部用清水洗净,剪掉发黑的根部。再换上新鲜的红土,以后的养护中注意茶花的管理就可以了!茶花施肥在5月份以前,8月份以后施肥。茶花在夏季应该属于生长的休眠期。这个过程茶花基本已经停止生长了。基本不建议施肥。但是可以巩固。在夏季的雨后可以施肥进行茶花的巩固!这些过程的巩固在茶花开完花以后会见到效果!茶花在开完花后开始抽新芽,这个抽芽的时期和生长的时期基本已经在4月初。这个时期特别应该注意茶花的肥料的供给,这个时期的供给关系到茶花植株的生长,和茶花植株开花的大小呢。花蕾的多少影响整棵植株的生长,花蕾过多的,开花过多,整棵植株的经历基本已经在开花的过程中消耗光了,有经验的养茶人都知道这种植株在抽芽时期抽出来的芽非常的短而小。和同类强壮的相比明显的弱。过多的开花一次,等于要他三年的寿命呢,显而易见的,头年花蕾过多的花在以后这几年里开起来的花是非常小的。这些经历已经被散去了,为确保年年都有好花看,要在茶花可以看见明显的花蕾时开始摘蕾呢。留少许的花蕾,给予适当的养料,开出来的花是非常大朵的呢! 冬天也是茶花的二度休眠期呢,茶花已经停止生长了。这个时候茶花的花蕾已经非常的明显了,这个时候应注意茶花的防冻,

土壤酸碱度(PH)测定

土壤酸碱度(PH)的测定 一、目的与意义 pH的化学定义是溶液中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土壤pH是土壤酸碱度的强度指标,是土壤的基本性质和肥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pH易于测定,常用作土壤分类、利用、管理和改良的重要参考。同时在土壤理化分析中,土壤pH与很多项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有密切关系,因而是审查其他项目结果的一个依据。 pH的测定可分为比色法、电位法两大类。由于科学的发展,可适用于各种情况测定的形式多样的pH玻璃电极和相应精密的现代化测量仪器,使电位法有准确、快速、方便等优点。 pH误差约为0.02单位,现已成为室内测定的常规方法。比色法有简便、不需要贵重仪器、受测量条件限制较少、便于野外调查使用等优点,但准确度低,pH误差在0.5左右。目前也有多种适合于田间或野外工作的微型pH计,准确度可达0.01pH单位。 本实验所用的方法为电位测定法。 二、测定原理 电位测定法以电位法测定土壤悬液pH,通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甘电极为参比电极。此二电极插入待测液时构成电池反应,其间产生电位差,因参比电极的电位是固定的,该电位差的大小取决于

溶液中日的活度(溶液中有水中的H和土壤中的H,这两种H相互交换,称之为活度),因此可用电位计测定电动势,再换算成pH,一般用酸度计可直接测读pH。 三、测定所用试剂 1.pH4.03 缓冲溶液:苯二甲酸氢钾在105℃烘2~3小时后,称取 10.21 克,用蒸馏水溶解稀释至1升。 2.pH6.86 缓冲溶液:称取在105℃烘2-3 小时的KH2PO4共 4.599 克或NaHPO4 2H2O 共 5.9387克,溶解于蒸馏水中定容至1升。 四、所用仪器 粗天平、50ml烧杯、25m1量筒、电动搅拌机、奥立龙818型酸度计 五、操作步骤 1.用粗天平称取过1mm筛的风干土样5克,于50m1烧杯中。 2.用量筒量取25ml纯水于烧杯中,用玻棒间歇搅拌半小时或用电动搅拌机搅拌1分钟左右,静置半小时,澄清平衡。 3.用奥立龙818型酸度计进行测定,读出数据填写在实验报告中。 六、备注 1.液土比例。对于中性和酸性土壤,一般情况是悬液愈稀即液土

我国土壤酸碱性分布特征知识讲解

我国酸性土分布 土壤酸碱性状况,是土壤一个重要的化学性质,深刻影响着微生物和作物的生长,也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有效性。 1.土壤酸碱性定义 土壤酸碱性是指土壤水分中的H+和OH-的构成状况,当H+大于OH-时,称之为酸性;当OH-大于H+,称之为碱性,用pH值表示。 表1 我国土壤酸碱性分级 2.土壤酸性形成机理 土壤酸性,根据H+和Al3+的存在方式不同,分为活性酸和潜性酸两种。 活性酸:指土壤溶液中的H+所表现的酸度,即pH值,活性酸包括:土壤中的无机酸、水溶性有机酸、水溶性铝盐等解离出的所有H+总和。 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态的H+和Al3+所能表现的酸度。潜性酸,根据测定时所用交换剂的不同,可分为代换酸度和水解酸度两类。 活性酸与潜性酸在同一平衡体系中,两种不同的酸度形态,可以互相转化。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潜在酸是土壤酸度的容量指标。潜性酸比活性酸大几千到几万倍。 3.酸性土分布 一般来讲,长江以南的土壤多呈酸性或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呈中性或碱性。其中酸性土种类有:棕壤、褐土、娄土、灰褐土、灌淤土等。 棕壤: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主要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中,如秦岭北坡、吕梁山、中条山、六盘山等高山及洮河流域的密茂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下。在褐土分布区之上。具有深达1.5-2m发育良好的剖面,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聚积层,粘化过渡层,疏松的母质层等。表土层厚约15-20cm,质地多为中壤。其下则为粘化紧实的心土层,粘粒聚集作用明显,厚约30-40,富含胶体物质和粘粒,有明显的核状或棱块状结构,在结构体表面有明显的铁锰胶膜复被。再下逐渐过渡至轻度粘化的底土层。K、Ca、Mg、Mn在表层腐殖质中有明显聚积。土壤胶体吸收性较强,土壤代换总量约5-25当量/100g土,土壤吸收性复合体大部分为盐基所饱和,盐基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呈微酸性反应,PH值6.5左右。发育在酸性基岩母质上的棕壤,pH值可达5.5-6,盐基饱和度也较低,约在60-70%。棕壤土养分释放迅速,因土壤质地粘重,结构和通透性差,水分不易入渗,在地势较高的山坡地,易受干旱威胁,在地势低洼地带,又易形成内涝。 褐土:褐土分布区为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在水平分布上处于棕壤以西的半湿润地区,在垂直分布上,位于棕壤带以下,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分布于秦岭北坡、陇山、吕梁山、伏牛山、中条山等地形起伏平缓、高度变化不大的山地丘陵和山前平原以及河谷阶地平原。褐土多发育在各种碳酸盐母质上,其成土过程,主要是粘化过程和碳酸钙的淋溶淀积过程。典型的褐土剖面包括暗灰色的腐殖质层(A层)、鲜褐土的粘化层(B层)、碳酸钙积聚的钙积层(BCa)和母质层(C层)。土体中的粘化现象明显,粘化层紧实而具有核状或块状结构,物理性粘粒含量一般在30-50%。钙积层碳酸钙含量20-30%。土壤上层土壤pH值<4.5 4.5-5.5 5.5-6.5 6.5-7.5 7.5-8.5 8.5-9.5 >9.5 级别强酸性酸性弱酸性中性弱碱性碱性强碱性

调节土壤酸碱度

盆栽茉莉花:盛夏季每天要早、晚浇水,如空气干燥,需补充喷水;冬季休眠期,要控制浇水量,如盆土过湿,会引起烂根或落叶。生长期间需每周施稀薄饼肥一次。春季换盆后,要经常摘心整形,盛花期后,要重剪,以利萌发新枝,使植株整齐健壮,开花旺盛。生长习性 性喜温暖湿润,在通风良好、半阴的环境生长最好。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质的微酸性砂质土壤为最适合。大多数品种畏寒、畏旱,不耐霜冻、湿涝和碱土。冬季气温低于3℃时,枝叶易遭受冻害,如持续时间长就会死亡。 花期介绍 茉莉花极喜肥,只要养护得当,盆栽茉莉一年可开三次花。如果是肥料不足、养分不够,开一次花后,就不再开花了。管理到位的话,可以不停的从5月底开到11月初。关键是修剪、阳光、和肥水的掌握。 茉莉具体开花的时间和3期的过程:茉莉从初夏即陆续开花,若管理得当,可出现三期盛花。 6月上旬,茉莉陆续开出早花,摘花方法是连花摘去带叶嫩枝,促使新枝再发,枝叶茂盛。此时每周施2次淡肥水,并保持盆土湿润。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第一期盛花,此时需加强肥水管理,薄肥勤施,每隔2天施肥1次,施以充分腐熟的有机液肥,肥水比例为1:4。浇水要充足,一般每2天1次。通常浇水宜在早晨进行,而施肥则以傍晚为好。这样持续至7月下旬,由于肥水充足,可使花开大而多。 8月上旬,第二期花形成,此时施肥要比之前略浓,一般以肥水各半为宜。为促使茉莉更好开花,还可向叶面喷洒过磷酸钙溶液。到8月下旬,逐步减少施肥,6天至7天施1次,浇水仍需较多,保持2天1次。 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第三期花形成,此时应停止施肥,浇水量也要逐渐减少,由于天气已渐转凉,会影响花苞的形成,因而这批花的数量较少,至10月中旬以后开花结束,只需保持盆土略湿即可。 常见盆栽花卉肥料有哪些? 麻渣 制麻酱后的残渣因无碱性,最宜做白兰花、兰花、茉莉花等的肥料。用麻渣追肥,三五天就能见效,但用量不宜过多。 蹄片 驴、马、牛等家畜蹄片是一种很好的迟效肥料。家畜蹄片可用做基肥,于春季盆花换盆时将蹄片施入花盆底,但不可直接与根系接触,否则会造成根系烧伤。 羊角 羊角和牛角的肥效与蹄片的肥效相似。 鸡毛

土壤碱性指标

、土壤碱性指标 1. 总碱度 土壤溶液中CO 3 2 -和HCO 3 -的总量,cmol(+)/L 。 土壤碱性是由CO 3 2 -和HCO 3 -的水溶性强碱(Na 、K 、Ca 、Mg )盐的水解产生的:CaCO 3 、MgCO 3 溶解度很小,产生的碱度有限。在正常pCO 2 下,石灰性土壤的pH 一般不超过8.5 。Na 2 CO 3 、NaHCO 3 及 Ca(HCO 3 ) 2 为水溶性盐类,在土壤溶液中产生的碱度高,导致很高的pH 。 2. 碱化度——钠碱化度或钠化率 土壤交换性钠占CEC 的百分率(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ESP ) 土壤碱化度分级: ESP 5% ~ 10% 10% ~15% > 15% 轻度碱化土中度碱化土强碱化土 盐土——土壤表层可溶性盐(以NaCl 、Na 2 SO 4 等中性盐为主)超过一定含量( 6~20g/kg )。盐化作用—盐分表聚。 碱土——土壤碱化度达到一定程度,而可溶性盐含量较低,总碱度高,呈强碱性反应,并形成土粒高度分散、物理性质极差的碱化层。 碱化作用—盐分底聚。 我国碱土定义:碱化层碱化度>30% , 表层含盐量<5g/kg ,pH > 9.0 四、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 1. 气候 高温多雨地区,风化淋溶较强,特别是降雨量大而蒸发势较弱的地区,矿物岩石风化所产生的盐基物质大量淋失,使土壤酸化。 我国大陆以北纬30 °为界,形成―南酸北碱‖的局面,就与气候条件有关。 2. 生物 植物根系和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 2 ,有机质的矿质化也产生CO 2 ,CO 2 溶解于水则成碳酸。土壤中的专性微生物如硫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可将含硫含氮有机物转化成硫酸和硝酸,增强了土壤酸度。 3. 施肥和灌溉 施用酸性肥或生理酸性肥,是导致土壤酸化的因素。 4. 母质

土壤酸碱性及缓冲性

第九章土壤酸碱性及缓冲性 第一节土壤酸碱反应 土壤的酸碱性虽然通常是由土壤溶液反映出来,但它是土壤固相、液相和气相之间相互作用,在动态平衡过程中所表现的性质。当土壤溶液中H+浓度大于OH-浓度时,土壤呈酸性反应;反之则呈碱性反应;而当二者浓度相等时,则呈中性反应。 1.土壤酸性形成的原因 1.1土壤中H+的来源:在湿润、半湿润地区,降雨量大大超过了蒸发量,土壤及其母质的淋溶作用非常强烈,土壤中盐基离子随水淋失,使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减少。此时土壤溶液中的部分H+被土壤胶体吸附而取代盐基离子,使盐基饱和度(BSP)下降,H+饱和度增加,导致土壤酸化。在交换过程中土壤溶液中H+可以由以下方式补给。 水的解离:水分子虽是弱电解质,解离常数很小,但由于H+被土壤胶体吸附而使其解离平衡受到破坏,此时将有新的H+解离出来。 碳酸(carbonic acid)的解离:生物呼吸作用以及有机质分解时会产生CO2,而CO2溶于H2O 形成H2CO3 H2CO3 H++HCO3— 有机酸(organic acid)的解离:土壤中各种有机质分解的中间产物有草酸、柠檬酸等各种低分子有机酸,特别在通气不良情况下,有机酸可能积累过多。 无机酸(inorganic acid):由于氧化等作用的发生,使土壤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无机酸。例如:硝化作用可产生硝酸、硫化作用可产生硫酸。另外(NH4)2SO4、KC1和NH4C1等生理酸性肥料施入到土壤中,因为阳离子NH4+、K+被植物吸收而留下酸根,导致溶液中H+增多,使溶液 呈酸性。 酸雨(acid precipitation):大气化学物质(PH<5.6)通过两种重要途径降落到地面:一是通过气体扩散,将固体物降落到达地面称之为干沉降;另一种是随降水,夹带大气酸性物质到达地面称之为湿沉降,习惯上称为酸雨 1.2土壤中铝的活化:胶体上交换性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使土壤呈酸性。 胶体上交换性铝离子的形成:氢离子进入土壤吸收复合体后,随着阳离子交换作用的进行,土壤盐基饱和度逐渐下降,而氢离子饱和度渐渐提高。当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或铝硅酸盐粘粒矿物表面吸附的氢离子超过一定限度时,这些胶粒的晶体结构就会遭到破坏,有些铝氧八面体被解体,使铝离子脱离了八面体晶格的束缚,变成活性铝离子,被吸附在带负电荷的粘

碱性土壤和酸性土壤

一酸性土壤

种类有:棕壤、褐土、娄土、灰褐土、灌淤土等。碱性土壤多分布于北方地区,种类有:碱土、黄绵土、黑垆土、棕钙土、栗钙土等。 二土壤的主要类型: 1.棕壤:

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主要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中,如秦岭北坡、吕梁山、中条山、六盘山等高山及洮河流域的密茂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下。在褐土分布区之上。具有深达 1.5-2m 发育良好的剖面,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聚积层,粘化过渡层,疏松的母质层等。表土层厚约15-20cm,质地多为中壤。其下则为粘化紧实的心土层,粘粒聚集作用明显,厚约30-40,富含胶体物质和粘粒,有明显的核状或棱块状结构,在结构体表面有明显的铁锰胶膜复被。再下逐渐过渡至轻度粘化的底土层。K、Ca、Mg、Mn在表层腐殖质中有明显聚积。土壤胶体吸收性较强,土壤代换总量约5—25当量/100g土,土壤吸收性复合体大部分为盐基所饱和,盐基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呈微酸性反应,PH值6.5左右。发育在酸性基岩母质上的棕壤,PH值可达5.5-6,盐基饱和度也较低,约在60—70%。棕壤土养分释放迅速,因土壤质地粘重,结构和通透性差,水分不易入渗,在地势较高的山坡地,易受干旱威胁,在地势低洼地带,又易形成内涝。 2.褐土:

褐土分布区为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在水平分布上处于棕壤以西的半湿润地区,在垂直分布上,位于棕壤带以下,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分布于秦岭北坡、陇山、吕梁山、伏牛山、中条山等地形起伏平缓、高度变化不大的山地丘陵和山前平原以及河谷阶地平原。 褐土多发育在各种碳酸盐母质上,其成土过程,主要是粘化过程和碳酸钙的淋溶淀积过程。典型的褐土剖面包括暗灰色的腐殖质层(A层)、鲜褐土的粘化层(B层)、碳酸钙积聚的钙积层(BCa)和母质层(C 层)。土体中的粘化现象明显,粘化层紧实而具有核状或块状结构,物理性粘粒含量一般在30—50%。钙积层碳酸钙含量20—30%。土壤上层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下层呈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代换量较高,可达20—40mg当量/100g土,代换性盐基以钙、镁为主,粘粒矿物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具有良好的渗水保水性能,但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明显,表现为春旱明显。土壤胶体吸收能力强,盐基饱和度高。在自然植被下,有机质含量为1—3%,但由于褐土适于耕作,大部分已辟为农地,致使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一般为1%左右),氮磷贮量少。褐土肥效反应快,但稳肥性差。由于粘化现象明显,土壤易板结,耕性较差。 3.碱土: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word版本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一、土壤pH的测定 pH的化学定义是溶液中H+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土壤pH是土壤酸碱度的强度指标,是土壤的基本性质和肥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它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pH易于测定,常用作土壤分类、利用、管理和改良的重要参考。同时在土壤理化分析中,土壤pH与很多项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有密切关系,因而是审查其他项目结果的一个依据。 土壤pH分水浸pH和盐浸pH,前者是用蒸馏水浸提土壤测定的pH,代表土壤的活性酸度(碱度),后者是用某种盐溶液浸提测定的pH,大体上反映土壤的潜在酸。盐浸提液常用1molL-1 KCl溶液或用0.5 molL-1 CaCl2溶液,在浸提土壤时,其中的K+或Ca2+即与胶体表面吸附的Al3+和H+发生交换,使其相当部分被交换进入溶液,故盐浸pH较水浸pH低。 土壤pH的测定方法包括比色法和电位法。电位法的精确度较高。pH误差约为0.02单位,现已成为室内测定的常规方法。野外速测常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其精确度较差,pH 误差在0.5左右。 (一)混合指示剂比色法 1、方法原理:指示剂在不同pH的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根据其颜色变化即可确定溶液的pH。混合指示剂是几种指示剂的混合液,能在—个较广的pH范围内,显示出与一系列不同pH相对应的颜色,据此测定该范围内的各种土壤pH。 2、操作步骤:在比色瓷盘孔内(室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野外可用待测土壤擦拭),滴入混合指示剂8滴,放入黄豆大小的待测土壤,轻轻摇动使土粒与指示剂充分接触,约1分钟后将比色盘稍加倾斜用盘孔边缘显示的颜色与pH比色卡比较,以估读土壤的pH。 3、混合指示剂的配制:取麝草兰(T.B)0.025克,千里香兰(B.T.B)0.4克,甲基红(M.R)0.066克,酚酞0.25克,溶于500ml 95%的酒精中,加同体积蒸馏水,再以0.1molL-1 Na0H调至草绿色即可。pH比色卡用此混合指示剂制作。 (二)电位测定法 1、方法原理:以电位法测定土壤悬液pH,通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此二电极插入待测液时构成一电池反应,其间产生一电位差,因参比电极的电位是固定的,故此电位差之大小取决于待测液的H+离子活度或其负对数pH。因此可用电位计测定电动势。再换算成pH,一般用酸度计可直接测读pH。

土壤PH值实验方案

土壤PH值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土壤的酸碱反应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质之一,它不仅对微生物的矿物养分变化有影响,并且直接对植物生长和法语有显著作用。各种作物生长有它一定的酸碱适宜条件,许多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也随土壤酸碱度的不同发生变化。 二、实验准备 pH4.01标准缓冲液: pH6.87标准缓冲液: pH9.18标准缓冲液 配置标准缓冲液,必须准确可靠,配好后应储存于磨口硬质玻璃瓶或塑料瓶内。 三、实验步骤 1、称取过风干土样10克,置于50ml烧杯中,用量筒加25ml无CO2蒸馏水,放在力搅拌器上搅动1分钟,使土体充分撒开,放置半小时到1小时使其澄清(或间接地搅拌或摇动30分钟放置平衡30分钟)。 2、取一张PH试纸插入烧杯液体里,半秒钟后取出与标准色版比较,得出大致酸碱性。(我们测得校园土是碱性,试纸颜色大概是8时的颜色) 3、仪器定标 a 去下电极的帽子(两个黑色的软皮帽子,一个透明塑料帽子)。用蒸馏水清洗电极,再用纸轻轻擦拭,将电极表面水吸干。打开电源。 b 把选择开关旋钮调到PH档,然后调节温度旋钮,使其被测液体的温度相同。把斜率调节旋钮顺时针旋到底。 c 把蒸馏水清洗过的电极插入PH=6.86的缓冲液中。调节定位旋钮、是一起显示读数与该缓冲液但是温度下的PH值相一致。(温度为10℃,PH=6.92)然后拿出电极用蒸馏水清洗,用纸擦拭后放到PH=9.18的标准缓冲液中,调节斜率旋钮使仪器显示读数与该缓冲液在当时温度下PH值一致。(温度为10℃,PH=9.33)然后拿出清洗,用纸擦干,插入没有使用过的蒸馏水中,测一下水的PH值。如果水的PH值太离谱,再按上述步骤进行第二次标定。 4、每次测定前,先用洗瓶轻轻将pH玻璃电极表面和参比电极所粘着着的土粒洗去,并用滤纸轻轻将吸附的水吸干。 5、将pH玻璃电极的球泡插到下部悬浊液中,并在悬浊液中轻轻摇动,以除去玻璃表面的水膜,使电极电位达到平衡,这对缓冲性能弱的土壤和pH较高的土壤特别重要,随后将参比电极插到上部清液中,进行pH测定。 四、实验结果 PH=8.20

我国土壤酸碱性分布特征

我国酸性土分布 土壤酸碱性状况,就是土壤一个重要的化学性质,深刻影响着微生物与作物的生长,也影响土壤物理性质与养分的有效性。 1.土壤酸碱性定义 土壤酸碱性就是指土壤水分中的H+与OH-的构成状况,当H+大于OH-时,称之为酸性;当OH-大于H+,称之为碱性,用pH值表示。 表1 我国土壤酸碱性分级 土壤酸性,根据H+与Al3+的存在方式不同,分为活性酸与潜性酸两种。 活性酸:指土壤溶液中的H+所表现的酸度,即pH值,活性酸包括:土壤中的无机酸、水溶性有机酸、水溶性铝盐等解离出的所有H+总与。 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态的H+与Al3+所能表现的酸度。潜性酸,根据测定时所用交换剂的不同,可分为代换酸度与水解酸度两类。 活性酸与潜性酸在同一平衡体系中,两种不同的酸度形态,可以互相转化。活性酸就是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潜在酸就是土壤酸度的容量指标。潜性酸比活性酸大几千到几万倍。3.酸性土分布 一般来讲,长江以南的土壤多呈酸性或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呈中性或碱性。其中酸性土种类有:棕壤、褐土、娄土、灰褐土、灌淤土等。 棕壤: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主要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中,如秦岭北坡、吕梁山、中条山、六盘山等高山及洮河流域的密茂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下。在褐土分布区之上。具有深达1、5-2m发育良好的剖面,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聚积层,粘化过渡层,疏松的母质层等。表土层厚约15-20cm,质地多为中壤。其下则为粘化紧实的心土层,粘粒聚集作用明显,厚约30-40,富含胶体物质与粘粒,有明显的核状或棱块状结构,在结构体表面有明显的铁锰胶膜复被。再下逐渐过渡至轻度粘化的底土层。K、Ca、Mg、Mn在表层腐殖质中有明显聚积。土壤胶体吸收性较强,土壤代换总量约5-25当量/100g土,土壤吸收性复合体大部分为盐基所饱与,盐基饱与度达80%以上。土壤呈微酸性反应,PH值6、5左右。发育在酸性基岩母质上的棕壤,pH值可达5、5-6,盐基饱与度也较低,约在60-70%。棕壤土养分释放迅速,因土壤质地粘重,结构与通透性差,水分不易入渗,在地势较高的山坡地,易受干旱威胁,在地势低洼地带,又易形成内涝。 褐土:褐土分布区为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的山地与丘陵地区,在水平分布上处于棕壤以西的半湿润地区,在垂直分布上,位于棕壤带以下,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分布于秦岭北坡、陇山、吕梁山、伏牛山、中条山等地形起伏平缓、高度变化不大的山地丘陵与山前平原以及河谷阶地平原。褐土多发育在各种碳酸盐母质上,其成土过程,主要就是粘化过程与碳酸钙的淋溶淀积过程。典型的褐土剖面包括暗灰色的腐殖质层(A层)、鲜褐土的粘化层(B层)、碳酸钙积聚的钙积层(BCa)与母质层(C层)。土体中的粘化现象明显,粘化层紧实而具有核状或块状结构,物理性粘粒含量一般在30-50%。钙积层碳酸钙含量20-30%。土壤上层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下层呈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代换量较高,可达20-40mg当量/100g土,代换性盐基以钙、土壤pH值<4、5 4、5-5、5 5、5-6、5 6、5-7、5 7、5-8、5 8、5-9、5 >9、5 级别强酸性酸性弱酸性中性弱碱性碱性强碱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