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案例的应用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教学时,如以理说理,不如以例说理来的更充实、更吸引人。

巧用案例,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真实的案例把学生带到一个“磁场”中,学生在其诱导下,怀着一种既近又远,既远又近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这个心理之车的驱动下,进入学习状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例如:当我讲授洋流那一节时,我没有先讲洋流这个概念,而是先讲了一个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故事:在英军严密封锁直布罗陀海峡的情况下,德军潜艇却能自由出入,是什么原因呢?又是谁帮了它的大忙?当我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许多学生带着怀疑、疑惑、甚至否定的目光望着我,急于要得到答案。学生被案例这个磁场所吸引,注意力得到大大提高。

巧用案例,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地理知识庞杂,在教学中,有时为了把一些规律、现象讲解的透彻,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减淡。走回老路:一言堂、教书匠。而师生“互动”式的个案分析,使地理教学面貌一新。在师生“互动”进行个案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实践的作用越来越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加强,认识自我的作用越来越大,从自身学习和失败中学到最大最多的教训,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与此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自然带一节的学习中,在讲解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时,我没有先列出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而是让学生先观察理想自然带的分布图,从图中观察自然带有什么变

化,提示从南北和东西方向看。学生马上开始讨论,开始学生分析观察得也不到位,但经过我的提示,学生之间的反复补充,最终得出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其产生原因也应刃而解。此时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巧用案例,培养学生能力

通过案例的“互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超前意识,科学的预测能力。

在探讨“传统工业区”时,以世界著名的,曾是“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区为例,在学生整体了解了其发展的优越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综合整治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鲁尔区的形成以煤炭为基础?最后达成共识: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近而建立电力工业;运入铁矿,发展钢铁工业。又引深一步,想一想,我们国家哪个工业基地与其相类似,又是在什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一讨论,就得出: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丰富的铁矿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再加深,根据鲁尔区的治理经验,哪些是值得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学习的呢?同学们都说:如: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有位同学说:关键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发展科技。”他能提到这个,我们学习本课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另外,我觉得应多运用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进行教学时,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因材选案选择适当的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基本物质基础,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如若不合适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失落感。

信任地引导在个案分析活动中,学生是主体的地位,这是不可动摇的,而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有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要大胆的让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回答得与答案有很大的差距,也应给予及时鼓励,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十秒不行,二十秒,十秒不行,一般三十秒内是可以得出结论的。

发挥“团体动力”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班级或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在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有时过分照顾学习水平低的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进程就会受影响。如果我们充分发挥团体动力,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进行智慧的“碰撞”,形成集体“能源”,就会产生新的思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一、教学案例撰写的意义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什么是教学案例? 四种说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三、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四、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课堂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 问>课堂教学实录 《搭配中的学问》是本册书的一节综合实践课。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有序思考的能力.并了解搭配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设计了以"奥运"为主题的系列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掌握有序的搭配方法,初步建立符号感.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三年级的学生对搭配问题很感兴趣,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能较好地分辨荤素.为此,在配菜环节直接进入搭配,没有在明确荤素上多做文章,而是在搭配过程中进行区别.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搭配的知识。 一教学目标: 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培养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四学具准备: 搭配食品用的记录卡等。 五教具准备: 课件服装搭配用的衣服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搭配.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今天老师想领同学们去参观一下奥运村好不好?(出示奥运村全景地图). 点击浏览该文件 生:好。(感兴趣的观看) 师:大家看,各国代表已经部分入住奥运村了.北京奥委会为他们准备了丰富的美食.你们看:(出示美食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明确荤素: 师:我们来做小厨师为运动员配菜怎么样?(出示菜谱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生:好 师:请同学们以“一荤一素”的标准来搭配,先猜一猜,他们可能吃到哪两种菜? 生:肉段和豆角,肉段和萝卜。 师:好象还有豆角和萝卜吧? 生:老师,不对,豆角和萝卜都是素菜,你是让我们一荤一素。 师:你还知道象豆角和萝卜这样的都是素菜呢,知识真丰富。那你知道什么是荤菜吗? 生:荤菜就是肉类的。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老师那鸡蛋是荤菜还是素菜啊? 师:同学们说呢? 生:是荤菜,它能孵出小鸡来。 生:不对,鸡蛋不是肉就不是荤的。 师:你们这种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真棒,鸡蛋是肉类的动物生的啊,所以不是素菜,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说对的学生很得意的样子) 3,体验搭配 师:那么,现在请你把刚才搭配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记录卡上。 生:用记录卡记录。 师:你来说一说是怎样搭配的?(展示学生记录卡) 生:肉段先和豆角配,再和萝卜搭配。(学生边指边说) 师:你是怎样找到全部搭配方法的? 生:就这样一个一个的搭配. 师:能具体说一说吗?这是什么菜? 生:先用一个荤菜去配一个素菜.再用这个荤菜去配另一个素菜。 师:你说的真清楚,这样就有顺序了是吗?还有按别的顺序搭配的吗?想一想? 生:老师,还可以先用素菜去搭配荤菜. 师:那你来说说。

《搭配中的学问》的数学说课稿

《搭配中的学问》的数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是《搭配中的学问》,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内容。 首先说说对教材的认识,在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教材重在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但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对搭配没有足够的认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体验、感知,这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的多样活动,使学生在情境化、活动化、情感化的探究活动中,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力争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渗透符号替代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及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进行有序思考,掌握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及数学符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说教法、学法 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要使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并得到发展,就必须引领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新课标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生成的过程。因此,本课设计力求在教法上体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在学法上则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总体的设计思路:创设了以图图“元旦”表演节目为主题的活动情景串。包含帮助图图“搭配衣服”——“搭配早餐”——“演出路线”——“照相问题”四个场景。在帮助图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搭配的策略和方法。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合集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合集 为了帮助老师们的教学工作,下面是为大家整理提供的一些中小学常见的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合集,仅供各位老师们参考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合集(20例) [案例1]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2]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 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3]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臵,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4]?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5]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教学案例的意义

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写好一份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什么是教学案例 1、教学案例是真实,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是对教学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 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2、教学案例的特征 (1)案例写作 案例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 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撰写教学案例的可行性分析 1、案例素材比较丰富 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 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典型事例,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 教师有事实可说,有道理可讲。教学实践涉及的领域宽,发生的事例多,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案例写作比较简单 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写事实,二写分析。 撰写教学案例,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师对事实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写这样的记叙文不会感到困难。 撰写案例分析当然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难度不大。 3、案例写作基础较好 教师具备写作教学案例的基础。只要教师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撰写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分析 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高中老师教育案例分析

高中老师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故事叙事是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基本表达方式。将叙事的方法运用到教育生活之中便形成了教育叙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老师教育案例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老师教育案例分析爱加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爱是教育的原动力,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甘露,爱是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所以一个老师,要拥 有一颗宽容的心,要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孩子。在评价孩子过程中,要能保持一种鼓励性的倾向,使孩子时刻感到自信;当孩子犯错时,能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不要忘了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当孩子有疑难时,做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做孩子最好的欣赏者。 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的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对差生的欣赏,就微乎其微了。作为班主任,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尤其是要关注差生。这些学生身上

毛病多,难得找到可以欣赏的地方。但一个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从内心深处欣赏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爱心正确引导,唤起他们对老师教育的认同,从而乐于接受教育。 我班有个学生叫赵焱均的体尖生。经常迟到,早退,上课睡觉或玩手机;无故请假,不劳动,无组织无纪律;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都不及格......每天任课老师都告状。但他在学校很有名气,很有带动性,此生对班风影响很大。人长得帅气,阳光,爱好篮球,擅长远投三分,老师学生没有不知道的。我是高二接手该班,当时班风不正,学风不浓,班上的孩子都怨声载道,导致很多老师对这个班望而却步。在接手这个班后,我首先根据该生爱好特长和缺点,用心写了一封信,以表扬为主,同时提出希望和鼓励,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学生。 这封信起了一定的作用,拉近了我们间的距离。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坚持一个月后又恢复原样,行动又懒散,第一学期中段测试各科竟然都不及格,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 看着这顽劣的孩子,我陷入沉思,他聪明,球技好,如果好好发展一定前途无量,不能就这样放弃他。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

教师如何撰写教育案例下

第三讲教师如何撰写教育案例(下) 一、教育案例主题的提炼 1、教育案例主题的提炼要以案例为基础,不能脱离教育实 践,随意提炼主题。 2、教师悼念到的案例素材,仅仅是教育情境,需要针对某 个现象或某个情况进行反复、深入的研究。 3、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提炼出重要的、深刻的、 有指导意义的主题。 二、教育案例主题提炼的原则 1、主题紧扣案例:提炼主题必须以案例为基础,不能脱离案例随意确定主题。 2、主题具有新意:确定主题的角度要新颖,主题往往是既在意料之外,双在情理之中。 3、符合教育规律: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基本原则。 4、具有指导意义:能引起大家对课堂教学中某些带有货币性的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不能局限于个别情境及特殊问题,选择的案例可以是一件小事,只要能以小见大。 三、教育案例的撰写 1、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1)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

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案例则以 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2)从写作的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是通 过故事说明道理,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是 在教育教学之后,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 2、教育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1)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 (2)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3、教育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1)教育实录是有讲必录,从一上课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 (或活动)的全程记录。 (2)而案例是根据案例主题和案例问题有所选择地记录教育教学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案例事件的记述必须有 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而课堂实录却没有这一规 定。 案例:探索学生的心灵 当代的中学生,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并且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

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反思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搭配中的学问》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找规律中的搭配的规律一课。本节课是引导学生探索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规律。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以买3个不同的木偶娃娃配上两顶不同的帽子,研究有多少种选配方法为素材,引导学生经历“实物搭配——图形搭配——建立数量关系”的探究过程,发现其中的规律。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例题教学应该有这样的四个层次:一、在买娃娃配帽子的情境中理解“选配”的含义。二、开展选配活动,交流选配结果。三、用图形代替实物,反思选配过程,感受图形的优点。四、小组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要有条理地思考,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对教材作了改动。我主要通过了三个步骤来进行教学。1、动手操作,感受规律2、自主探索,发现规律3、巩固运用,深化规律。找规律的教学不是为了形成某个数学概念或记住某种法则,而是通过开展数学活动,积累探索规律的体验。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按顺序有条理地搭配,是本节课探索规律的基本策略,也是教学中难点。虽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特意地给同学们解释、阐明,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是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操作,我认为在没在出现“反例”的情况下,可以不作为“特殊要求”让学生接受。有序,其实在本节课的一开始就已经留在学生的心中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操作方法的比较,体会、醒悟有顺序、有条理搭配的好处,从而在思想深处接纳这种策略。 本课的难点,就是探究两种事物之间搭配的规律。怎么样攻破这一难点,一方面建立在第一部分,从具体到图形,到算式的形成,让学生的体验更多的还是关于早餐搭配的问题。在没有任何学具可以摆的情况下,通过独立的思考,把实物抽象成简单的图形、字母、数字、符号、文字来解释为什么有6种,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已成了自主的内化过程。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是重点突出生活因素,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此外,还可以从搭配的结果反向思考两种不同事物数量的可能性。 当然,这节课还有不足之处,在这节课后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值得商榷的,如:学生独立思考时是不是太过抽象,能否给学生适当直观的操作提示,又应怎样处理?用自己喜欢图形代替实物是否太过放任学生,不易于把握重点,是否应该以书中图形为主?。有的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从实物抽象到图形,过度太

教师案例分析范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师案例分析范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 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获得一等奖的教学设计《搭配中的学问》

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第2课时的内容。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属于比较简单的组合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教材精心选择了“搭配服装”“营养配餐”“去动物园的路线”这三个生动有趣的现实素材,分层次、有步骤地展开学习,在观察、操作中,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并解决有关搭配的现实问题,了解搭配的方法与策略。为了让三个情境活动能有序的进行下去,我将三个情境用故事化的方式串联在一起。让各个情境间达到“无缝对接”,让课堂尽可能的完善下去。 二、学情分析: 新课标倡导“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出学生实际生活中有情趣、有意义、常接触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的数学问题无处不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接触浅显的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事物的内在联系。通过搭配活动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通过配服装等活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每个小组不同的帽子图片2张、不同的裤子图片3张)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大家穿的都很整洁、漂亮。谁来和大家说说今天你是如何挑选的这身衣服呢? 生:我是这样穿的衣服、、、、、、 师:哦,原来你是这样挑选的衣服,那能不能和老师说一说你适合现在穿的衣服有几件上衣,几条裤子吗? 生:我有、、、、、、 师:你原来有这么多漂亮的衣服,那么,谁能帮×××同学想一想,他的这几件上衣和几条裤子,一共可以搭配出多少身不同的衣服? 生回答的不管对与错,都不要忙着进行判断,从而引入到今天的课题。 师: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配的学问,(板书课题:搭配的学问) 二、探索学习 (一)情境一:穿什么衣服 1、今天上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这位是马戏团的小丑奇奇(课件出示 小丑奇奇)。奇奇接到了我们学校的邀请要来表演节目,奇奇可高兴了,可是难题出现了。 (课件出示小丑奇奇苦恼的样子) 2.(课件出示2顶帽子和3条裤子),学生观察。

说课稿《搭配中的学问》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应聘小学数学教师的0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搭配中的学问》,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章节的内容。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这个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一节十分重要的实践活动课。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掌握有序搭配的技巧,初步了解排列组合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配菜这样的实际生活问题上,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生养成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初步形成排列组合的思想,并运用此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配菜这样的实践活动,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利用数学排列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及小学三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身心发展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联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为学生在有序思考问题时,做到既不重复也不疏漏。初步解决简单的、基本的排列组合的实际生活问题。 二、说学情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数学计算方法,并具备了思考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需要形象思维的支持。同时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一般说来, 学习动机越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通过“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搭配中蕴涵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服装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情境:“搭配服装” (1)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2)小组交流自主学习任务单,评选出本组最好的搭配方法。 (3)全班汇报,优化搭配方法。 展示图形搭配和符号搭配,教师引导学生对出现的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在学生的比较与评价中体会各种方法的特点,体会符号化的优越性,进一步感受有序思想。通过提问“你还想用什么来代替呢?”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用符号表达搭配方法。 (4)归纳:图形和字母的作用还真大。 二、拓展应用 1、营养搭配

师:我们为奇奇搭配了6种漂亮的服装,奇奇可高兴了,可是在去动物园之前,他可得先填饱肚子,你们看,他去了哪?饭店里有哪些好吃的呀。 学生回答,师通过图片在黑板上展示,分成主食和配菜两大类,在进行搭配。 再加一种主食,又有几种方法呢? 2、去动物园的路线。 奇奇吃饱了,要去动物园了,去动物园的路线,你看得懂吗?奇奇从学校到动物园,一共有几种走法呢?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有那么多种方法表示你的搭配方法了,现在咱们在来动笔搭配一下去动物园的路线吧,动笔吧。 三、回忆总结。 师:我们来回忆一下,以后在遇到搭配的问题,我们要注意什么呢?生:要有序。 师:大家要遵循有序的原则,可以采用很多种方法来解决搭配中的问题。接下来,奇奇要开始表演了,它还会遇到问题吗?会有搭配中的问题吗? 发挥你的想象,把你想到的,写到数学日记里,与老师一起分享。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公开课上册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公开课上册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我在《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使学生建立“做数学”的理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实效性。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后,确定了教学目标。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了一些创新处理。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中创设了招聘服务员、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通过让学生连一连(配餐)、摆一摆、配一配(服装搭配);做一做(朋友间握手)、画一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路线的搭配过程)的过程,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力争体现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过程等一系列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

我紧紧围绕“学校餐厅”开餐这一情境,通过让学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在配菜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招聘服务员、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摆一摆,配一配、连一连、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应用”。努力挖掘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素材,找准结合点,力求做到在每个环节上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实践活动的时空,不断地拓宽数学实践活动的平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 2.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如“学校餐厅”三天配菜,由易到难,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本节课我尽量设计些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这些教学内容很具有层次性和思考性。如:朋友握手、服装搭配、设计动物园参观的路线,都是学生身边

(完整)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光的折射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光的折射 第一部分:教学情景 开始上课,教师利用班班通放映《海市蜃楼》片段 教师:观看了“海市蜃楼”的奇观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甲:大自然现象太奇妙了! 学生乙:海市蜃楼真美,真壮观! 学生丙:海市蜃楼是怎样产生的?它为什么那么神奇、美丽? 教师:同学们也许还会提出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能提出问题是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把筷子斜插入水中,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直接看筷子和通过水看筷子是否一样? 教师演示筷子斜插入水中的实验,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大家通过观察发现筷子“折断”了,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生:可能是光由水进入空气中发生了偏折。 教师:这位同学的猜想到底对不对?用什么来检验? 学生:用实验! 教师:对!用什么样的实验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下。 学生:让一束光斜射入水中,观察光的传播方向。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的设计思路正好和老师一致,在你们的桌上,已经摆放着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光学仪器盒。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后,让学生动手实验 教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学生乙: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教师:回答得很好!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上节物理课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光在反射时遵循哪些规律? 学生: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教师:根据刚才的实验,类比于光的反射定律猜测一下,光是怎样进行折射的?可能遵循哪些规律?学生甲: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学生乙: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学生丙: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学生丁: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 学生戊: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学生己: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光的折射现象遵循怎样的规律呢?我们利用桌上的光学仪器盒来研究光在折射时的什么规律。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查、指导、答疑 教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了哪些结论? 学生: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教师如何撰写教学案例与论文

“教师如何撰写教育案例与论文”学习提纲第一讲以案说理,以例为据如何撰写教育案例 第一篇:什么是教育案例? 有四种说法: 一、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二、“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三、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四、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一、教育案例的形成与发展 对我们而言,案例教学虽然是一种新鲜事物,对其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案例理论与实践将会在教育领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教师培训的水平、质量和效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教育案例的含义与特征 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一)教育案例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 (二)教育案例是与教育行为、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密切相关的 (三)教育案例是与教学变量、理论观点的多元性密切相关的教育案例蕴涵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 基于此,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 1 )情境性。( 2 )完整性( 3 )典型性( 4 )启示性( 5 )指导性 三、教育案例开发的意义 (一)方便快捷有效的教师校本培训 (二)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 1 )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 ( 2 )教育案例是教育理论的原点,一个典型的教育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 第二篇:教育案例的分类 一、教育案例分类的意义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 但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千差万别。 (一)有利于教师更清晰地把握教育案例的形成规律 (二)有利于帮助教师诠释与研究教育案例,并从对教育案例事件多角度的归纳分析中受到启发 (三)有利于教师的学习和积累 (四)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培训和专业发展 二、教育案例的类别与举要 (一)依照教育的任务可划分为:教育类、课堂教学类、品德修养类、音美类、教育活动类、教育管理类、教育科研类、教师培训类等 (二)依照教育案例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等 (三)依照教育案例的介入属性,又可将其划分为: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等 (四)从传统学科分,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教育学案例、心理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经济案例、教育立法案例等 (五)从应用角度出发,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研究用案例、教学用案例 (六)从内容覆盖面的宽窄,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一事一例的专题案例、多侧面描述的综合案例 (七)从内容性质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经验型案例、问题型案例 (八)按篇幅大小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短篇案例、长篇案例( 1500 字以上) (九)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提示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实录式案例、摘要式案例、点评式案例、书面文字案例和影视表演实录案例等 第三篇:教育案例的撰写 一、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别 (一)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1、体裁不同: 2、写作路径(思路)不同: (二)教育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侧重点不同 (三)教育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全程记录与有心理活动描述 (四)教育案例与教后记的区别:素材与提炼 (五)教育案例与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的区别:故事散文、自省与可小可大叙述 (六)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部分与整体 (七)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区别 1、两者所包含的要素差异 2、在综合性方面的差异 3、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 二、教育案例的结构 (一)案例题目 案例题目是概括案例内容的词句。 (二)主题背景 所谓背景就是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境或现实环境。 (三)情境描述 情境描述是案例的构成主体,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四)问题探究( 1 )学科层面问题,这些问题的探究有助于教育案例的深入分析; ( 2 )操作层面问题,主要探究教育中的一些技巧问题; ( 3 )理论层面问题,对实践中的操作策略进行理论分析。 (五)评析反思 教育案例不仅要描述当时的情境,还要交代教育的结果与反思。 三、教育案例的选材 (一)选材的范围 1、对活动的研究 2、对事件的研究 3、对现象的研究 4、对个人的研究 (二)选材的方法 ( 1 )时空联想法:就是围绕案例暗示或明示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去搜集相关材料。 ( 2 )性格联想法:就是围绕案例的中心人物的特性去搜集相关材料。 ( 3 )事景联想法:就是围绕案例所叙述的事件或情境去搜集相关材料。 (三)选材的步骤 1、收集素材 一是可以在教育实践中实地收集,以便获取真实的信息。 二是可以在教育资源中直接收集,以便获取广泛的信息。 2、选择素材( 1 )客观性。( 2 )问题性。( 3 )典型性。( 4 )实效性。( 5 )创造性。 3、提炼素材 ( 1 )要有新意。( 2 )要与时俱进。( 3 )要符合教育规律。( 4 )要具有指导意义。 四、教育案例撰写的方法 案例的写作方法分为两种:一是写自己亲自经历的案例;二是采访编辑案例。 (一)背景的写法:(二)题目的拟订1、定题过于随意2、主题涣散 (三)情境描述的写法 1、叙述要客观冷静 2、叙述要形象生动 3、叙述事件要中心明确 4、注重揭示人物心理活动 (四)点评与反思的写法 1 思考要独到 2 归纳反思记录要及时、精练。 五、如何提炼主题 (一)主题的内涵 (二)主题的分类 ( 1 )围绕课程性质( 2 )围绕课程功能( 3 )围绕课程目标( 4 )围绕课程评价( 5 )围绕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6 )围绕课程、教材、学生的再开发( 7 )围绕学科整合:课堂教学中整合其他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三)主题的提炼 1、主题紧扣案例 2、主题具有新意 3、顺应时代发展 4、符合教育规律 5、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讲以文论道激活思维——如何撰写教育论文 第一篇:什么是教育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育论文,它是用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描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它的作用既表现于学术价值也表现于实践价值,既表现于社会价值也表现于个人价值。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一、教师的劳动、教育实践的具体表现,有益于个人学术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四、教师体验幸福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 (一)研讨型论文: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原因-解决存在问题方法及见解” (二)经验型论文:把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三)述评型论文:对某学术理念、理论、观点分析、评析,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

搭配中的学问(微课教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微课教学设计) 李少华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76——7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搭配服装”、“营养配餐”、“去动物园的路线”,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通过“搭配服装”、“营养配餐”、“去动物园的路线”,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的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用具: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投影小丑图片)这是马戏团的小丑,他今天要去表演精彩的节目,在表演之前,他想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投影服装图片),一顶帽子搭配一条裤子,可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呢? 2、揭题、板题:。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摆一摆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卡片,小组内动手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说一说你的搭配方法。(活动开始,教师巡视指导) 2、回报交流 A、师:哪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搭配方法将给大家听?(生1回报没有顺序的搭配方法)你们听懂了吗?(生2:评价并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结果,用2顶帽子分别搭配三条裤子,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方法一样的请举手) B、师:你们认为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怎么样?谁想大声的再说一遍。 C、师:和他们组方法一样的请举手。和他们组方法不一样的请举手。(生3:用3条裤子分别搭配两顶帽子,一共也有6种搭配方法方法)。你们听懂了吗?(指名学生再说一遍。)两种方法都想到的同学请举手。(真了不起) 3、回顾感知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笑笑和淘气的搭配方法(投影两种搭配方法),和大家一样吗? 4、师生归纳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用两顶帽子分别搭配三条裤子,还是用三条裤子分别搭配两顶帽子,搭配时一定要注意什么,才能做到搭配时不重复,无遗漏?(师结合生的回答板书:按顺序、有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