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

附表 1-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

名称

县(市)

乡 村 社

野外 斜 □自然 地 坐标 X: 标高 坡顶 编号 坡 □人工 理 (m)

Y:

(m)

坡脚

室内 类 □岩质

经度:

° ′ ″ 纬度:

°

′ ″

编号

□土质

周边交通情况

地质 环境

坡 环 境

地理 环境

外形 特征

地层岩性

时代

岩性 产状

降雨量( mm )

最大降雨量

年均

坡高 (m)

坡长 (m)

结构类型

厚度

地质构造

微地貌

构造部位

地震烈度

□陡崖 □陡坡

□缓坡 □平台

水 文

丰水位 枯水位

斜坡与河流

(m)

(m)

位 置

□左岸 □右岸

□凹岸 □凸岸 坡宽 (m)

坡度 (°)

坡向 (°)

□凸 岩体结构

裂隙组数

块度 ( 长×宽×高 (m))

地下水类型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土地利用

□耕地 □草地

□灌木 □森林

□裸露 □建筑

坡面形态

□凹 □直 □阶

斜坡结构类型

结 构 质

特 征

控制面结构

全风化带

卸荷裂缝

类 型 产 状 长度 (m) 间距 (m) 深度 (m)

深度 (m)

土的名称及特征

下伏基岩特征

斜 土 名称

密实度 稠度

时代

岩性

产状

埋深 (m)

坡 质 □密 □中 □稍 □松

本 埋深 (m) 露 头

补给类型

地下水

□上升泉 □下降泉 □湿地

□降雨 □地表水 □融雪 □人工

名 称

初现时间

现 □拉张裂缝 今 □剪切裂缝

变 □地面隆起

形 □地面沉降 破 坏 □剥、坠落 迹 □树木歪斜 象

□建筑变形

□冒渗混水

附表 1-2斜坡稳定性调查表

可能失稳□降雨□地震□人工加载□开挖坡脚□坡脚冲刷□坡脚浸润□坡体切割

因素□风化□卸荷□动水压力□爆破振动

目前稳定□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今后变化□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

程度□稳定性差趋势□稳定性差

已造成损坏房屋毁路 (m)毁渠 (m)其它危害直接损失 (万元 )灾情等级危害户间

潜在危害威胁人口 (人 )威胁财产 (万元 )险情等级

影响范围

监测现状

监测建议□定期目视检查□安装简易监测设施□地面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

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

群测人员手机电话

防灾预案□有□无村长手机电话

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地址

报警方法值班电话

预定避灾人员撤离

地点路线

平面图

剖面图

人员撤离路线图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附表 2-1 滑坡(潜在滑坡)调查表

名称

县(市)

乡 村 社

野外

室内

地 坐标 X :

标高 冠

编号

编号

(m)

(m)

滑坡年代

发生时间:

位 Y :

□老滑坡

年 月 日

经度:

°

纬度:

°

′ ″

□现代滑坡

周边交通情况

滑坡 □滑动 □侧向扩离 □流动 □复合

滑体性质

□岩质 □碎块石 □土质

类型

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

微地貌 地下水类型

地震 □陡崖

质 时代

岩性

产状

构造部位

□孔隙水 □潜水

烈度

□陡坡

□裂隙水 □承压水

□缓坡

□岩溶水 □上层滞水

□平台

自然

降水量 (mm)

环 地理 年均 日最大 时最大

洪水位 (m)

枯水位 (m)

滑坡相对河流位置

环境

□左

□右 □凹 □凸

坡高 坡度 坡

斜坡结构

控滑结构面

原始 (m)

(° )

斜坡

□凸形 □凹形 类型

□平直 □阶状

产状

长度 宽度 厚度 面积 体积 规模等级

坡度 (°)

坡向 (°)

(m)

(m)

(m)

(m 2)

(m 3

) 外形

特征

平面形态

剖面形态

□半圆 □矩形 □舌形 □不规则

□凸形 □凹形 □直线 □阶梯 □复合

滑体特征

滑床特征

岩性

结构

碎石含量 (%)

块度 (cm)

岩性

时代

产状

结构

□可辨层次

□零乱

( 体积百分比 )

特征

滑面及滑带特征

滑 形态

埋深 (m)

倾向 (°)

倾角 (°)

厚度 (m)

滑带土名称

滑带土性状

本 地下 埋深 (m)

头 补给类型

□上升泉 □下降泉 □溢水点

□降雨 □地表水 □人工 □融雪

土地使用

□旱地 □水田 □草地 □灌木 □森林

□裸露 □建筑

初现时间

□拉张裂缝 现 □剪切裂缝 今 □地面隆起

变 □地面沉降

□剥、坠落

迹 象

□树木歪斜 □建筑变形

□渗冒混水

附表 2-2滑坡(潜在滑坡)调查表

地质□节理极度发育□结构面走向与坡面平行□结构面倾角小于坡角□软弱基座因素□透水层下伏隔水层□土体 / 基岩接触□破碎风化岩 /基岩接触□强 /弱风化层界面地貌因素□斜坡陡峭□坡脚遭侵蚀□超载堆积

物理□风化□融冻□胀缩□累进性破坏造成的抗剪强度降低□孔隙水压力高

因因素□洪水冲蚀□水位陡降陡落□地震

人为□削坡过陡□坡脚开挖□坡后加载□蓄水位降落□植被破坏□爆破振动因素□渠塘渗漏□灌溉渗漏

主导因素□暴雨□地震□工程活动

复活引发□降雨□地震□人工加载□开挖坡脚□坡脚冲刷□坡脚浸润□坡体切割因素□风化□卸荷□动水压力□爆破振动

目前稳定□稳定性好

已造成

毁坏房屋死亡人口直接损失

□稳定性较差(间 )(人)(万元 )

灾情等级

状况危害

□稳定性差

□稳定性好威胁人口威胁资产定

性发展趋势

□稳定性较差潜在威胁户数

(人)(万元 )

险情等级

分析威胁

析□稳定性差

影响范围

监测现状防治现状

监测建议□定期目视检查□安装简易监测设施□地面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

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隐患点□是□否

群测人员手机电话

防灾预案□有□无村长手机电话

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地址

报警方法值班电话

预定避灾人员撤离

地点路线

平面图

剖面图

撤离路线图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名称

野外

编号

室内

编号

周边交通情况

崩塌

□倾倒式类型

附表 3-1崩塌(潜在崩塌)调查表

省市区街道斜□自然地

X:坡顶

坐 Y:

坡□人工

标高

位标

类□岩质(m)

置经度:°′″

型□土质坡脚

纬度:°′″

□滑移式□鼓胀式□拉裂式□错断式

地质

环境崩

地理

环境

危岩体

外形特征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时代岩性产状构造部位地震烈度

降雨量( mm)水

最大降雨量丰水位枯水位

年均

时(m)(m)

坡高 (m)坡长(m)坡宽(m)规模(m3)

微地貌地下水类型

□陡崖□陡坡

□孔隙水

□裂隙水

□缓坡□平台

□岩溶水

文土地利用

斜坡与河流

□耕地□草地

□灌木□森林

□左岸□右岸

□裸露□建筑

□凹岸□凸岸

规模等级坡度(°)坡向(°)

构质特

岩体结构

斜坡结构类型

结构类型厚度裂隙组数块度 ( 长×宽×高 (m))

控制面结构全风化带卸荷裂缝类型产状长度 (m)间距 (m)深度 (m)深度 (m)

土的名称及特征下伏基岩特征

土名称密实度稠度时代岩性产状埋深 (m)

崩质

□密□中□稍□松

埋深 (m)露头补给类型

地下水

本□上升泉□下降泉□湿地□降雨□地表水□融雪□人工特

征名称部位特征初现时间

现今变形破坏迹象

堆积体

特征□拉张裂缝

□剪切裂缝

□地面隆起

□地面沉降

□剥、坠落

□树木歪斜

□建筑变形

□冒渗混水

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坡度坡向

坡面形态

(m)(m)(m)(m3 )( °)( ° )

□凸□凹

□直□阶

稳定性

□稳定性好

□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附表 3-2崩塌(潜在崩塌)调查表

可能失稳□降雨□地震□人工加载□开挖坡脚□坡脚冲刷□坡脚浸润□坡体切割因素□风化□卸荷□动水压力□爆破振动

目前稳定□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今后变化□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程度□稳定性差趋势□稳定性差

死亡人口

毁路 (m)毁渠 (m)直接损失

已造成

(人)损坏房屋其它危害灾情等级

危害

(万元)

户间

影响范围

潜在危害威胁人口 (人)威胁财产 ( 万元 )险情等级

监测现状防治现状

监测建议□定期目视检查□安装简易监测设施□地面位移监测

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隐患点□是□否

群测人员手机电话

防灾预案□有□无村长手机电话

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地址

报警方法值班电话

预定避灾人员撤离

地点路线

平面图

剖面图

撤离路线图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附表 4-1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

沟名 野外编号

室内编号

地理 E: 行政 省

地区 (州) 县( 市)

高 最大标高

位置 N:

区位

乡( 镇)

最小标高

水系

X :

名称

坐标

Y :

周边交通情况

泥石流沟与主河关系

主河名称

泥石流沟位于主河的

沟口至主河道距离 (m)

流动方向

□左岸 □右岸

泥石流沟主要参数、现状及灾害史调查

水动力类型 □暴雨 □冰川 □溃决 □地下水 沟口巨石大小 (m) Φ a

Φ b

Φc

泥砂补给途径 □面蚀 □沟岸崩滑 □沟底再搬运 补给区位置

□上游 □中游 □下游

降雨特征值

H 年 max

H 年 cp

H 日 max H 日 cp

H 时 max

H 时 cp

H 10 分钟 max

H 10 分钟 cp

沟口扇形地

特征

地质构造

不良地质体

情况

土地利用 (%)

防治措施现状

监测措施

威胁危害对象

扇形地完整性 (%)

扇面冲淤变幅 ± 发展趋势

□下切 □淤高

扇长 (m)

扇宽 (m)

扩散角 (° )

挤压大河

□河形弯曲主流偏移 □主流偏移 □主流只在高水位偏移 □主流不偏

□顶沟断层 □过沟断层 □抬升区 □沉降区 □褶皱 □单斜 地震烈度 (度 )

活动程度 □严重 □中等 □轻微 □一般 规模 □大 □中 □小 人工弃体 活动程度 □严重 □中等 □轻微 □一般 规模 □大 □中 □小 自然堆积

活动程度 □严重

□中等 □轻微 □一般

规模

□大 □中 □小

森林

灌丛

草地

缓坡耕地 荒地

陡坡耕地

建筑用地

其它

□有 □无 类型 □稳拦 □排导 □避绕 □生物工程

□有 □无

类型

□雨情 □泥位

□专人值守

□城镇 □村寨 □铁路 □公路 □航运 □饮灌渠道 □水库 □电站 □工厂 □矿山

□农田 □森林 □输电线路 □通讯设施 □国防设施

威胁人口 (人)

威胁财产 (万元 )

险情等级

影响范围

发生时 死亡

房屋(间)

农田(亩)

公共设施 灾情

间(年/ 牲畜损

道路 直接损失 人口

全毁

半毁

全毁

半毁

桥梁 等级

月/日)

失(头)

(km ) (万元)

(人 )

(座)

灾 害 史

泥石流特征

冲出方量

规模等级 泥位 (m)

( 104m 3)

附表 4-2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

泥石流综合评判

1.不良地质现象3.沟口扇形地

5.新构造影响

7.冲淤变幅(m)

9.松散物储量

(10 4m3/km 2)

12.松散物平

均厚 (m)

14.相对高差(m)

评分□严重□中等□轻微□一般2.补给段长度比(%)

□大□中□小□无4.主沟纵坡(‰)

□强烈上升区□上升区

6.植被覆盖率(%)

□相对稳定区□沉降区

±8.岩性因素□土及软岩□软硬相间□风化和节理发育的硬岩□硬岩

10.山坡

11.沟槽横断面

□V 型谷(谷中谷、 U 型谷)坡度(°)□拓宽 U 型谷□复式断面□平坦型

13.流域面积(km2)

15.堵塞程度□严重□中等□轻微□无

123456789101112131415

总分

易发程度□易发□中等□不易发泥石流类型□泥流□泥石流□水石流

发展阶段□形成期□发展期□衰退期□停歇或终止期

监测建议□雨情□泥位□专人值守

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隐患点□是□否群测人员手机电话

防灾预案□有□无村长手机电话

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地址

报警方法值班电话

人员撤

预定避灾地点

离路线

示意图(平面图,剖面图,撤离路线图)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附表 5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表序

影响因素权重号

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 自

10.159

然和人为的 )的严重程度

严重( A)

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严重,

多深层滑坡和大型崩塌,表

土疏松,冲沟十分发育

量级划分

得分中等( B)得分轻微( C)得分一般( D)得分

崩塌滑坡发育,多浅层

21

滑坡和中小型崩塌,有

16

有零星崩塌、滑坡和冲

12

无崩塌、滑坡、冲沟或

1

零星植被覆盖,冲沟发沟存在发育轻微

2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 (%)0.118>601660-301230-108<101河形弯曲或堵塞,大河主流河形无较大变化,仅大河形无变化,大河主流无河形变化,主流不

3沟口泥石流堆积活动0.108

受挤压偏移14

河主流受迫偏移

11

在高水偏,低水不偏

7

1

4河沟纵破(度,‰)0.090>12°

12

12°- 6°

9

6°- 3°

6

<3°

1(213)(213 -105)( 105-52)(52)

抬升区, 4- 6级地震

相对稳定区, 4 级以下沉降区,构造影响小或

区,有中小支断层或无

5区域构造影响程度0.075强抬升区,六级以上地震区97

地震区,有小断层5

无影响

1

断层

6流域植被覆盖率 (%)0.067<10910-30730-605>601 7河沟近期一次变幅 (m)0.062>282-161-0.24<0.21

8岩性影响0.054软岩、黄土6软硬相间5风化和节理发育的硬

4硬岩1岩

9沿沟松散物贮量

0.054>10610-555-14<11 (10 4m3/km2)

10沟岸山坡坡度度(‰)0.045>32°

6

32°- 25°

5

25°- 15°

4

<15°

1(625)(625 -466)( 466-286 )(268)

11产沙区沟槽横断面0.036V 型谷、谷中谷、 U 型谷5拓宽U型谷4复式断面3平坦型1

12产沙区松散物平均厚度

0.036>10510-545-13<11 (m)

13流域面积 (km 2)0.036<555-10410-1003>1001 14流域相对高差 (m)0.030>5004500- 3003300-1003<1001 15河沟堵塞程度0.030严4中3轻2无1

附表 6-1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调查表

名称

地理

省(市、区)县(市、区)乡村组

野外:坐经度:X:

编号位置标高室内标纬度:Y:

周边交通情况

1

体2

3

陷数发

坑口深度变形规模长轴充水水位发生

形状规模面积水位变动

等级方向

发展变化(m2)(m)(m2 )深(m)(m)时间

□停止

□尚在发展

分布、发育及发生发展情况

分布面排列长列

坑的深度 (m)

积 (km2)形式

坑口口径 (m)

方向

最小最大最小最大

始发盛发开

盛发截止时间

停止

尚在发展时间始时间时间

□趋增强□趋减弱

单缝号形态延伸倾向倾角长度

宽度 (m)深度 (m)性质方向(°)(°)(m)

伴征

生分布、发育及发生发展情况

裂群

分布面间距排列阶步缝的规模

缝缝数产状

积(km 2)(m)形式指向长宽深特

征最小

最大

塌陷区地貌特征□平原成因类型□岩溶型塌陷

塌陷地层时代及岩性:地岩层产状:

断裂情况:

溶洞发育情况:

岩层总体发育程度

□强,□弱

塌顶溶洞埋深m 件

地下水位埋深m 成

引□地震

发□其它振动

动□地面加载

力□水库蓄水

因□其它水位骤变

素□溶蚀剥蚀□山间凹地□河边阶地□山坡□山顶

□土洞型塌陷□冒顶型塌陷塌陷土层结构及土性

□单层塌陷岩土层时代及岩性:

土性:厚度m

□双层土层时代:

上部土性:厚度m土性:厚度:m 下部土性:厚度m岩层时代:

m 下伏基岩时代及岩性:岩性:厚度:

地下水位埋深m地下水位埋深m

□坑道挖掘顶板冒落

□洞室顶部破碎岩土体地下水流□深井抽水强烈下泄

井位在塌陷区的方向矿层厚度m,开采时间

距离m,抽水降深m,开采厚度m,开采深度m 日出水量m

3,

开采方法

□江河水位变化工作面推进速度m/d

河边在塌陷区的方向采出量m3,

距离m,水位变幅m顶板管理方法

□地面加载□振动重复采动□是□否

采空区形态

采空区规模m3

附表 6-2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调查表

已有灾害损失潜在灾害预测

毁田亩,毁房间,阻断交通:

陷坑发展预测潜在损害预测□铁路、□公路、□通讯小时

地面水源枯竭:□河水流量减少m3/S,

□ 断流m 3/S

□ 井泉水流量减少

3 m /S

害□ 水位降低m,□ 干枯

情地下井巷突水:□水量增大 m

3/S,□ 成灾,损

失;□ 淹井损失:

淹埋地面物资:

死亡人口(人)直接损失(万元)新增陷坑个毁田亩扩大陷区km2毁房间

出现新陷区处断路小时面积km2其它

威胁人口(人)威胁财产(万元)

灾情等级:险情等级:

防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效果今后防治建议

隐患点□是□否防灾预案□有□无群测人员手机电话

村长手机电话

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地址

报警方法报警信号值班电话

预定避灾地人员撤离路

点线

平面图

剖面图

图人员撤离路线图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填表说明:

1.此表按第一塌陷区填写一张。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塌陷区者,应分别填写。

2.每一塌陷区的填写代表性陷坑1-3 个;有 2 个以上陷坑者,须填写陷坑群体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

附表 7-1地裂缝调查表

名称省(市、区)县(市、区)乡村(组)

地理

经度:X:

野外编号

位置坐标

Y:标高

室内编号纬度:周边交通情况

征发

群征缝

征规模等级

缝延伸倾倾长宽深规模

移位

填充出现时间及形态性质

号方向向角度度度等级物活动性□直线S□拉张方向:年月日1

□折线

N度m m m□平移□停止□弧线N□下错距离:□仍有活动2

3

分布、发育情况发生发展情况

排列形式缝的规模

始发

停止时间尚在发展

盛发时间

时间

□平行

长m

面积:产状:

至m

km2阶步指向:

□斜列年年年

宽m

间距:

产状:

月日至月□趋增强

至m月

m阶步指向:年日□趋减弱

m日

□环围深m月

圆心位置:至m

□杂乱无章

□地下开挖引起□抽排地下水引起

成因类型

□地震和构造活动引起□胀缩土引起

裂缝区地貌特征:□山顶,□山坡,□山脚,□平原

裂缝与山脊、山坡、山脚或平原土坎的走向关系;□平行,□横交,□斜交

受裂土层时间:胀缩土特征:

裂缝(受裂)巨岩土层受裂岩土层;

膨胀性:

时代:

土性:

时代:

地下伏层时间:□强,□中,□弱,岩性:岩性:

形质

岩性:含水量,%

成环

条境

岩层中的主要断裂产

件条裂缝区构造断裂主要构造断裂产状

状:

件 1 组:走向 1 组:走向

,,倾向,倾角,倾向,倾角

有无新的构造断裂及其,

2 组:走向 2 组:走向产状:

,,

土层中有无新断裂及其

倾向,倾角,倾向,倾角,

产状:

附表 7-2地裂缝调查表

□地下洞室开挖□抽排地下水□地震□水理作用

烈度,

洞室埋深m,□井、孔,□坑道,发生时间:□降雨,□水库水,引洞室规模:井深或坑道埋深m ,年月日□地表水,□地下水

形发长m,水位水量:□断层活动作用时间:

成动宽m,日出水量:活动断层的位置:水质( PH):

条力高m,与裂缝区的位置关系:□开挖卸荷作用

件因与裂缝区位置关系:产状:开挖时间:素抽排水时间长度:方式:开挖时间:□始于年月日性质:深度:

开挖方式:□止于年月日活动时间:□其它作用引起的干湿

开挖强度:□仍在断续活动速率:变化

断距:

已有灾害损失潜在灾害预测毁房间,

阻断交通处,小时

直接损失(万元)死亡人口(人)

灾害等级

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效果

裂缝发展预测

□缝数增多□原

有裂缝加大□活

动强度增加

险情等级

潜在损失预测

毁房间,阻断交通处,

威胁人口(人)威胁财产(万元)

今后防治建议

群测人员手机电话

防灾预案□有□无村长手机电话

主管部门主管部门电话

报警方法报警信号值班电话

预定避灾人员撤离路

地点线

平面图

剖面图

人员撤离路线图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填表说明: 1.此表按第一裂缝区填写一张。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裂缝区者,应分

别填写。

2.每一裂缝区的填写代表性单缝1- 3 条;有 2 条以上裂缝者,须填写群缝(组合发育)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

附表 8地面沉降调查表

名称野外编号室内编号发生时间

省县(市)乡村社

沉降类

X:

坐标型

Y:

地理

位置经度:沉降中行政区域经纬度心经度:

纬度:

位置经纬度

纬度:

周边交通情况

沉降规模

沉降区面积(Km 2)年平均沉降量( mm )

平均沉降速率历年累计沉降量( mm)

( mm/a)

地形地貌

地质构造及

活动情况

第四系覆盖层岩

性、厚度、结构、

空间变化规律、水

文地质特征与主

要沉降层位

沉降区地下水概况

年开采量(m3

/a)年补给量(m3/a)地下水埋深(m)年水位变化幅度(m)其它

引发沉降原

因、变化规律

沉降现状及

发展趋势

主要危害及

经济损失

治理措施及效

群测人员手机电话

防灾预案□有□无村长手机电话

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地址

报警方法值班电话

预定避灾人员撤离

路线

地点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附表 9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表

名称省县(市)乡村社

野外编号地理X:

坐标

Y:位置

室内编号经度:纬度:隐患点

规模及规模等级

类型

威胁人口威胁财产

险情等级曾经发生

年月日

(人)(万元)灾害时间

地质环

境条件

变形特征及

活动历史

稳定性分析

引发因素

潜在危害

临灾状

监测方法监测周期

态预测

监测责任人电话群测群

电话防人员

报警方法报警信号报警人电话

预定避灾人员撤离

地点路线

防治

建议

示意图:

(滑坡平、剖面图及人员撤离路线图)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案 金世胜 安徽师范大学GIS实验室 二○○二年八月 第一章用户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实现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社会化、科学化、信息化、公开化,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预防治理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合理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地质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研究区已有的地质环境调查、勘查、灾害防治信息,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统计信息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集信息查询、浏览、决策支持等功能的综合信息系统。 根据用户的需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将发挥GIS可视化的优点,能迅速向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发生地质灾害所在地的地质环境资料和其它相关资料,实时显示地质灾害的现场情况,及时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预测,为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统的重点放在信息处理、查询、图形显示、统计和简单的分析上。 一、需求概述 1、基础信息管理需求

数据管理是整个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如何管好数据,进一步进行分析利用,提高数据的附加价值。 对于数据管理的需求,首先是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数据分析利用是建立在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之上的高级应用。用户普遍反映,需要对地质环境数据进行深度加工,需要一个相对灵活的分析工具,能够通过使用该工具来实现自己的一些分析思路,并打印出相应的数据报表。只有实现了数据分析,才能充分挖掘出基础信息管理的功效,真正产生效益。 2、地理信息系统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所涉及的大量地质环境信息,除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特点外,还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可以完成统计报表处理、属性数据查询等工作,但无法处理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从而不能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需求是把各种环境信息同地理位置结合起来提供给用户,从而把各种环境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把结果提交给有关领导和部门作为决策的参考。 通过调查、交流,用户对GIS在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应用非常重视,希望结合当前地质环境管理重点工作将GIS用于地质环境管理和决策中,结合GIS技术网上发布地质环境信息。 3、信息共享和发布需求 用户迫切地需要有一个灵活的数据查询环境,将各种数据源集成到一起。因此构建一个地质环境信息共享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是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心任务之一。 此外,为适应网络化的发展,建议开发WEBGIS,以便于普通用户用浏览器界面进行数据查询。浏览器界面具有美观、灵活、易用的特性,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大多数只具有一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而互联网上的浏览器应用正好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 第一章调查要点 1、不稳定斜坡 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不稳定斜坡与建筑物的平面关系(如:房屋与高陡边坡的距离)。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斜坡稳定性调查表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该斜坡具备失稳条件: (1)各种类型的危岩体; (2)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 (3)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 (4)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 (5)顺坡走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或凹腔深度大于裂隙带; (6)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 (7)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 (8)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 (9)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

2、滑坡 (1)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滑动会影响和危害的区域),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 (2)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3)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和组合关系,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如拉张、剪切、鼓胀裂缝等,藉以作为滑坡体平面上分块、分条和纵剖面分段的依据,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 (4)通过裂缝的调查,藉以分析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滑坡体上裂缝纵横,往往是滑动面埋藏不深的反映;裂缝单一或仅见边界裂缝,则滑动面埋深可能较大;如果基础埋深不大的挡土墙开裂,则滑动面往往不会很深;如果斜坡已有明显位移,而挡土墙等依然完好,则滑动面埋深较深;滑坡壁上的平缓擦痕的倾角,与该处滑动面倾角接近一致;滑坡体的差速裂缝两壁也会出现缓倾角擦痕,同样是下部滑动面倾角的反映; (5)对岩体滑坡应注意调查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若这些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空面倾角,则很可能发展成为滑动面。对土体滑坡,则首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接触面构成的滑带形态特征及控制因素,其次应注意土体内部岩性差异界面; (6)调查滑动体上或其邻近的建、构筑物(包括支挡和排水构筑物)的裂缝,但应注意区分滑坡引起的裂缝与施工裂缝、填方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自重与非自重黄土湿陷裂缝、膨胀土裂缝、温度裂缝和冻胀裂缝的差异,避免误判; (7)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变迁情况等; (8)围绕判断是首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进行调查。 表2 古(老)滑坡的识别标志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方法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方法 (2011-03-23 17:54:39) 转载▼ 王宇 1确定位置 对照地形地质图或其它带地理底板的图件,询问、对照确定所处位置。应用简便的GPS测定灾点的地理坐标和高程、方向。 应用地质罗盘确定坡面产状。 2了解灾情及发灾过程 认真听取当地干部的汇报,收集汇报材料,记录灾害损失情况、近期天气情况、灾害发生时间及过程、目前地质体的活动情况、灾害救援情况。 向当地灾民询问灾害损失、灾害发生时间及过程、灾害表现形式、有关成灾地质作用的表象、河流动态和降雨情况等。 现场调查核实灾害损失情况。通过灾害现场的观察,统计记录现场人员及财产损失的数量、毁坏程度,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第四条的标准确定灾害程度分级(表1)。 表1地质灾害灾度分级标准

调查分析确定地质作用类型。通过现场地质作用途径和痕迹、堆积体土石成分、结构的观测、堆积体规模的测量,确定地质作用的类型、规模等级,掌握具体形态数据,譬如:滑坡体的长、宽、厚度、体积,确定成灾地质作用的类型。 3调查地质灾害成因 地质环境条件 调查内容:①地形地貌,崩塌陡崖地形地质特征,滑坡山体的地形地质特征,泥石流的流域地形地质特征;②岩体工程地质特征;③土体工程地质特征;④地质构造;⑤水文地质条件等;⑥地震活动情况。选择及规划调查路线。符合地质规律,安全,有利于全面观测。 勤于观测记录、拍照和素描。

主要针对地质环境中导致灾害发生的脆弱性问题进行观测,确定地质灾害形成的不良地质环境因素。譬如高陡的斜坡、松散的岩土、暴雨活动情况、强烈的地表水流侵蚀等。 注意量力而行,确保人员安全。 人类活动的影响 调查内容:通过观测和访问,调查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造,以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譬如土地开垦、耕种,建筑、道路、水利工程建设的切坡和填土、对地表径流的改变、增加坡体荷重,采矿活动,弃渣不合理堆放,地下水开采或疏排等。 认真调查分析这些活动与成灾地质作用的关系,包括空间位置、时间上的关联,确定这些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活动痕迹调查 调查内容:①崩积体的分布范围、高程、形态、规模、物质组成、分选情况、块度、架空情况和密实度,崩塌方式、崩塌块体的运动路线和运动距离;②滑体形态及规模,后缘滑坡壁的位置、产状、高度及其壁面上擦痕特征;滑坡两侧界线的位置与性状;滑动的方向、滑距等;③泥石流残留在沟道中的各种痕迹和堆积物特征,推断其活动过程、泥石流性质和规模等。 分析整个地质作用过程。 引发因素确认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DOC)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2015年12月 目录 0前言 (3)

1基本灾情 (3)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3) 2.1自然地理条件 (3) 2.2水文气象条件 (3) 2.3地形地貌 (4) 2.4地层岩性 (4) 2.5地质构造 (5) 2.6工程地质条件 (5) 2.7水文地质条件 (5) 2.8区域地壳稳定性 (6) 3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6) 3.1灾害规模、特征 (6) 3.2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6) 4地质灾害现状危害及发展趋势 (8) 5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 (8) 5.1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 (8) 5.2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 (8) 6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8) 7应急调查准备和安全问题 (8)

0前言 1基本灾情 2014年9月2日13时19分,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青干河支流锣鼓洞河左岸的杉树槽发生重大岩体滑坡。初步估算,滑坡体总面积3万m2,估计总方量约80万m3。滑坡地点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三星店村2组、3组交界处,距离青干河河口约5.15 km。滑坡导致G348国道约200m损毁中断,大岭电站3栋房屋被掩埋,损毁柑橘园约60亩,损毁镇村公路2条450m,16个村(居委会)133个供电台区全部停止供电,紧急转移撤离沙镇溪初级中学师生、当地村民、电站职工家属共计953人,估算直接经济损失3220万元。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1自然地理条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与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的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临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县境东起茅坪新集镇凤凰山(新县城所在地),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田坝乡懒板凳垭。县境东西最大横距离66.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离60.6公里。秭归县版图面积2427平方公里。据2010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秭归县国土实际总面积22.74万公顷。本次调查的杉树槽滑坡位于秭归中部的沙镇西镇流锣鼓洞河左岸。 2.2水文气象条件 滑坡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19℃,多年平均降雨量1 493.2 mm.降雨具时段和频度相对集中的特点,雨季多暴雨,一日最大降雨量达358 mm.年降雨量由南向北、从低到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应 急预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 地测科 二〇一七年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一、矿井基本情况 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南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城东北的南沟村一带处,行政区划隶属宁武县凤凰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2′47″~112°25′13″,北纬38°59′42″~39°01′33″。 1、地理、人文、地质、气象信息: 水文地理:井田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 井田南石湖河沿大运公路分布,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没有流水。只有雨季才有水流经过。地表水基本汇于沟谷,向西流出井田,汇入恢河。 井田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寒冷,迟暖早寒,昼夜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季严寒长达七个月,根据忻州市宁武县气象站历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在~℃,最高气温在7月份,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全年无霜期约90-130天,最大积雪厚度,冻土深度在,日照时数每年约2800时左右,年降水量为~,平均降水量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最大在5、6月份,最小在1月份,气候特别干燥。霜冻期为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风向为西及西北风,风期多集中在冬春两季,最大风速可达23m/s,年平均风速s。 本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冰雹、暴雨等。 地质情况:该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属中高山侵蚀地貌,区内整体地势为北高南低。本区最高处位于矿区东北部,海拔为,最低处位于井田西7号拐点附近,海拔为,相对高差。井田内沟谷较为发育,多呈树枝状,个别沟谷切割较厉害,地势较陡峭。

2020年6月份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工作总结

2020年6月份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工作总结在总站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省2020年6月份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工作圆满完成,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工作 全体值班人员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守岗位,接打好每个电话、接收和转发每份 传真,做好详细的值班和交接班记录,确保了信息的上通下达和准确无误。 6月份共接打电话267次;上报民政厅、国土厅、地调院当日值班报告30份90次;收发传真157次,其中发传真148次,收传真9次。6月份值班签到查询检查并登记 30次,值班记录检查并登记30次。6月份对市县值班情况抽查3次,抽查60个市县。 6月份,共发送平安短信427条,灾险情短信291条。 6月份制作更换了值班制度牌。 二、地质灾害灾险情 6月份值班期间,共接报各市灾情1起,为6月18日14时20分,西安市鄠邑区 景区管理局纸房村五组发生小型滑坡,造成78人受灾,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25万元。 15月份,全省上报灾情报告9起,造成5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62.4 万元。 三、地质灾害成功预报 6月份,全省未上报成功预报。 15月份,全省共上报地质灾害成功预报4起,避免伤亡人口149人,避免经济损 失450万元。 四、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6月份值班期间,与陕西省气象局联合制作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产品2期,等 级均为黄色预警,发送预警短信312条。 五、全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一)省级应急调查演练 2020年6月5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西安市蓝田县焦岱镇柳家湾村滑坡隐患点 成功开展地质灾害应急综合演练,旨在提高我院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速度和调查处置能力。省应急办、省国土资源厅、西安市国土资源局、西安市气象局、蓝田县政府、蓝

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研报告材料

第一章绪言 2010年2月,XX县XX镇XX村XX组下方斜坡地带发生滑坡地质灾害。XX县人民政府、XX县国土资源局、XX县水务局、XX镇人民政府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亲临现场查看,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预案,对地质灾害危害区居民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受XX县国土资源局委托,XX单位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地质灾害进行调查,于2010年1月20日至1月22日会同XX市国土资源局领导、XX县人民政府领导及相关人员和XX 镇主要领导对灾害现场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 第二章地理位置及乡镇概况 2.1地理位置 XX镇地处XX县城东北方38公里处,东邻安兴乡,南与芒洪乡相连,。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位于XX镇东部XX村XX组的下侧,大沟左岸,距XX镇约1km。镇和村组之间有水泥路,交通便利。 2.2乡镇概况 XX镇地处XX县城东北方38公里处,东邻大兴乡,南与芒洪乡相连,西接勐简乡、XX县县城,北与永德县和勐永镇接壤。 XX镇国土面积535.08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52平方公里,是XX县第三大坝子。镇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坝区年平均气温17.2℃,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2.3℃,年降雨量1700毫米,全年无霜期

310—320天,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全镇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92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7万人,占总人口的96%;居住着傣、佤、拉祜、回等14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936 人,占总人口的33.12%。人口自然增长率 4.74‰,人口密度 56 人/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8.16万亩,其中,水田2.03万亩,旱地6.13万亩,人均耕地2.85亩。2010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49亿元,增长13%;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5008元,增长31%;农民人均有粮292公斤。 XX县XX镇XX村XX组共有村民168户740余人,建筑物以1~2层为主,基础为浅基,墙体采用实心或空心砖砌成,局部为土墙。 第三章地质环境条件 3.1气象、水文 (1)气象 XX县地处横断山系南段,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属北热带和南亚热相交的结合部,主要受印度洋暖湿气候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干、湿两季。由于受构造运动影响,境内地形起伏,海拔高低悬殊,立体气候明显。海拔800m以下的低热山脚和河谷坝区气候炎热多雨,终年无霜;海拔800m以上地区气候温和,多雨多雾,时有霜降。 据XX县气象站统计资料,全县年平均气温18.8℃,年平均日照时数2162小时,年平均总积温6883.3℃,年平均无霜期318天,年平均降雨量1331.84mm,年平均蒸发量1640.1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 据XX气象局资料:县域内年降雨量最大为1757.10mm,出现于2001年,最大日降雨量152.10mm,出现于2006年10月7日;XX镇近10年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叶礼伟,谢忠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针对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对灾害信息实时、准确、完整的要求,分析嵌入式GIS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的应用特点和优势,并借助MapGIS—EMS地图引擎开发系统基本框架。系统加入素描图使得更加完整地描述现场,采用编辑距离方法对调查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利用无线通讯网络采用动态缓存和分包传输机制保证灾害信息的实时、完整上传,使系统成为提高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效率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嵌入式GIS;地质灾害应急调查;MapGIS—EMS;无线数据传输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 4623(2010)01—0119.O3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Geological Emergency Survey System YE Liwei, XIE Zhong (Facul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With the real—time,accurate and integral requirement of disaster survey information in geological emerg—ency survey.This paper analys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embedded GIS in this field. Used the Ma—pGIS—EMS map engine to developed basic system framework,Added sketch make the system descript the scenemore completely and introduction the Levenshtein Distance method to check data quality. Use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dynamic caching and segmented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to ensure that disaster informa—tion could be real —time and completely uploaded. Make it as the powerful tool in Geological Emergency Survey to improve its eficiency. Key words: embedded GIS; geological emergency survey; MapGIS—-EMS;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目的是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对灾害现场数据进行收集,为灾后救援和相关处置工作提供实时、完整的参考信息。目前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虽然采用笔记本或者PDA等移动设备进行灾害信息收集,但调查数据仍要回到室内通过转换处理后才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导致调查周期过长,同时调查数据在现场缺少相关质量检查,难以保证其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其越来越不能满足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实时、准确的要求。嵌入式GIS是GIS与嵌入式系统相结合的一种产物,具备移动计算、电话、无线网络数据传输功能和良好的便携性,给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带来极大的便利。利用嵌入式设备的移动计算和存储功能进行地图存储和显示,以及灾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利用无线数据传输功能对通过质量检查的地质灾害信息进行实时传输和更新,以及地图数据的实时下载。将嵌入式GIS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中,无论对调查精度的提高、调查周期的缩短以及调查结果都会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阶段周期的缩短也相应提高了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效率。 1系统设计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主要是在地图上完成灾害点定位和信息标注,然后进行灾害信息表单填写和灾害现场素描图的绘制,最后利用无线网络将通过质量检查的数据实时上传到WebGIS服务器。系统主要功能设计如图1所示。 1.1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系统基本框架 MapGIS.EMS在嵌入式设备上的基本地图功能已经相当完善,特别是灾害点子图的绘制,其地图引擎的图层管理功能可以对每个图层设置状态开关(打开、关闭或编辑)和显示比例,对需要调入内存中的图层

浅析地质灾害调查的工作方法

浅析地质灾害调查的工作方法 Analysis for working method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ation 分部明会 【摘要】市地形起伏变化大,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因此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也是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先期工作环节。本文遵照地质灾害调查的一般方法,按照调查工作顺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经验,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Abstract】Shiyan City terrain changes, the strong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geological hazards, 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ile the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essential aspects of the work in adva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method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ation, the order of the investig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work, put forward some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关键词】地质灾害;调查阶段;工作方法;实践和认识 【key words】Geological disasters; investigation stage; Working methods; practice and understanding 市地貌基本轮廓为三面环山向东开口的不完整簸箕状,地形起伏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

————————————————————————————————作者:————————————————————————————————日期: ?

附表1-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 名称 地 理 位 置省县(市) 乡村社 野外编号斜 坡 类 型 □自然 □人工 □岩质 □土质 坐标 (m) X: Y: 标高 (m) 坡顶 坡脚 室内 编号 经度:°′″纬度:°′″周边交通情况 斜坡环境地质 环境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微地貌地下水类型时代岩性产状构造部位地震烈度□陡崖□陡坡 □缓坡□平台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地理 环境 降雨量(mm)水文土地利用年均 最大降雨量丰水位 (m) 枯水位 (m) 斜坡与河流 位置□耕地□草地 □灌木□森林 □裸露□建筑日时 □左岸□右 岸 □凹岸□凸岸 斜坡基本特征 外形 特征 坡高(m) 坡长(m) 坡宽(m)坡度(°)坡向(°) 坡面形态 □凸□凹□直□ 阶 结 构 特 征 岩 质 岩体结构 斜坡结构类型结构类型厚度裂隙组数块度(长×宽×高(m)) 控制面结构全风化带 深度(m) 卸荷裂缝 深度(m) 类型产状长度(m) 间距(m) 土 质 土的名称及特征下伏基岩特征 名称密实度稠度时代岩性产状埋深(m) □密□中□稍□ 松 地下水 埋深(m)露头补给类型 □上升泉□下降泉□湿地□降雨□地表水□融雪□人工 现 今 变 形 破 坏 迹 象 名称部位特征初现时间 □拉张裂缝 □剪切裂缝 □地面隆起 □地面沉降 □剥、坠落 □树木歪斜 □建筑变形 □冒渗混水

附表1-2斜坡稳定性调查表 可能失稳 因 素□降雨□地震□人工加载□开挖坡脚□坡脚冲刷□坡脚浸润□坡体切割□风化□卸荷□动水压力□爆破振动 目前稳定程度□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今后变化 趋势 □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已造成危害损坏房屋毁路(m) 毁渠(m)其它危害 直接损失(万 元) 灾情等级户间 潜在危害威胁人口 (人) 威胁财产(万元) 险情等级 影响范围 监测现状 监测建议□定期目视检查□安装简易监测设施□地面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 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 群测人员手机电话 防灾预案□有□无村长手机电话 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地址 报警方法值班电话 预定避灾地点人员撤离路线 示意图平面图剖面图

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分析报告

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言 2010年2月,XX 县XX 镇XX 村XX 组下方斜坡地带发生滑坡地质灾害。XX 县人民政府、XX 县国土资源局、XX 县水务局、XX 镇人民政府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亲临现场查看,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预案,对地质灾害危害区居民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受XX 县国土资源局委托,XX 单位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XX 县XX 镇XX 村XX 市国土2.1XX XX 县XX 镇XX 1km 。2.2XX 乡、XX 县县城,北与永德县和勐永镇接壤。 XX 镇国土面积535.08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52平方公里,是XX 县第三大坝子。镇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坝区年平均气温17.2℃,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2.3℃,年降雨量1700毫米,全年无霜期310—320天,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全镇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92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7万人,占总人口的96%;居住着傣、佤、拉祜、回等14种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9936人,占总人口的33.12%。人口自然增长率4.74‰,人口密度56人/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8.16万亩,其中,水田2.03万亩,旱地6.13万亩,人均耕地2.85亩。2010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49亿元,增长13%;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5008元,增长31%;农民人均有粮292公斤。 XX县XX镇XX村XX组共有村民168户740余人,建筑物以1~2层为主,基础为浅基,墙体采用实心或空心砖砌成,局部为土墙。 3.1 (1 XX 据小时, 蒸发量 据 1600mm,最大日降雨量149mm,出现于1983年8月1日。 (2)水文 滑坡区处于忙枕大河的大沟支流,大沟发源于XX镇镇政府驻地下方,沟谷呈“V”字型,全长14.8km,汇水面积3.91km2,多年平均洪峰流量7L/S,10年一遇的最大洪峰流量为12.1L/S,调查期间流量0.04~0.06L/s(见照片1),向北西方向迳流,于滑坡下方约100m与忙枕大河交汇。沟内中下游侧蚀较强烈,局部已发生小规模的坍塌、垮塌现象。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

附表1-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 名称 地 理 位 置省县(市) 乡村社 野外编号斜 坡 类 型 □自然 □人工 □岩质 □土质 坐标 (m) X: Y: 标高 (m) 坡顶 坡脚 室内 编号 经度:°′″纬度:°′″周边交通情况 斜坡环境地质 环境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微地貌地下水类型时代岩性产状构造部位地震烈度□陡崖□陡坡 □缓坡□平台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地理 环境 降雨量(mm)水文土地利用年均 最大降雨量丰水位 (m) 枯水位 (m) 斜坡与河流 位置 □耕地□草地 □灌木□森林 □裸露□建筑日时 □左岸□右岸 □凹岸□凸岸 斜坡基本特征 外形 特征 坡高(m) 坡长(m) 坡宽(m) 坡度(°) 坡向(°) 坡面形态 □凸□凹□直□阶 结 构 特 征 岩 质 岩体结构 斜坡结构类型结构类型厚度裂隙组数块度(长×宽×高(m)) 控制面结构全风化带 深度(m) 卸荷裂缝 深度(m) 类型产状长度(m) 间距(m) 土 质 土的名称及特征下伏基岩特征 名称密实度稠度时代岩性产状埋深(m) □密□中□稍□松 地下水 埋深(m) 露头补给类型 □上升泉□下降泉□湿地□降雨□地表水□融雪□人工 现 今 变 形 破 坏 迹 象 名称部位特征初现时间 □拉张裂缝 □剪切裂缝 □地面隆起 □地面沉降 □剥、坠落 □树木歪斜 □建筑变形 □冒渗混水

附表1-2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 可能失稳因素□降雨□地震□人工加载□开挖坡脚□坡脚冲刷□坡脚浸润□坡体切割□风化□卸荷□动水压力□爆破振动 目前稳定程度□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今后变化 趋势 □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已造成危害损坏房屋毁路(m) 毁渠(m) 其它危害直接损失(万元) 灾情等级户间 潜在危害威胁人口(人) 威胁财产(万元) 险情等级 影响范围 监测现状 监测建议□定期目视检查□安装简易监测设施□地面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 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 群测人员手机电话 防灾预案□有□无村长手机电话 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地址 报警方法值班电话 预定避灾地点人员撤离路线 示意图平面图 剖面图 人员撤离路线图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调查单位:

普安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黔西南州普安县雪浦乡雪浦村、高山菁村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 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贰零壹壹年拾月玖日

目录 一、基本灾情 (1) 二、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1) 三、地质灾害特征及成因 (4) 四、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效果 (6) 五、发展趋势及危害性 (6) 六、进一步开展防灾减灾建议 (7)

前言 2011年10月初,黔西南州普安县雪浦乡雪浦村场坝组、高山菁村高箐二组村民房屋大规模开裂且有不均匀沉降;2011年10月8日,根据普安县国土局电话请求,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环境调查科朱要强工程师、李阳春助理工程师在普安县国土局、雪浦乡相关负责人的协同下对该处险情进行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一、基本灾情 2011年10月2日,普安县雪浦村场坝组72户324人,受影响的30户137人,严重的10户(49人),高箐村高箐二组84户346人,发生隐患的7户(31人),均出现集体性房屋开裂及地坪开裂现象。直接影响的房屋财产400余万元;岩溶塌陷规模等级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等级为大型。 二、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普安县雪浦乡位于普安县南部,距县城49公里,东临青山镇,南与楼下镇接壤,西与盘县新民乡隔河相望,西北与罗汉乡相邻,北与新店乡毗邻,全乡国土面积为128.7平方公里, 辖6个村、103个村民组,共6194户农户,总人口26858人。全乡有耕地73496.4亩,其中地64522.8亩、水田8973.6亩、园地546.6亩、林地25941.3亩、牧草地36855.6亩、其他农用地9831.2亩、建设用地3216.4亩、未利用地36682.4亩。雪浦村场坝组地理坐标:104°56′29.2″,25°31′18.8″;高山菁村高箐二组地理坐标:104°56′21″,25° 28′07″。其交通位置状况见图1。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总结

1:5万比例尺**省**市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总结 *********院 二〇一二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工作概况.....................................................................1第二章工作技术发方法、完成工作量及工作质量评述....1第一节工作技术手段..............................................................................1第二节完成的主要工作量......................................................................6第三节工作质量评述..............................................................................9第三章质量管理运行情况................................................... 11第四章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13第一节主要问题....................................................................................13第二节下一步工作建议 (14) 第一章工作概况 近年来,受极端气候影响,**省各类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呈现多发态势,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为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省计划用1年时间,对全省山地、丘陵地区的县(市、区)开展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区划工作。 **市位于**(交通位置),气候条件,人文地理。 更加详细的查明**市环境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状况,对进一步促进国土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省、市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和要求,**市国土资源局委托**院对**市所属地区进行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本次**市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共涉及**个乡镇(街道),***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表 填报单位 :XXX项目部填报日期 :2015 年 4 月 25 日序号检查项目施工单位自查情况监理单位复查情况 1 是否建立地质灾害管理责任制度(含评估)地质灾害管理责任制正在编制完善中。 项目部已与各部室、作业队签订防灾责任书,各作业 2 是否逐层签订防灾责任书 队与班组防灾责任书正在签订中。 项目部已于 4 月 18 日开展施工区、营地危险点排查, 3 是否开展施工区、营地危险点排查评估 并进行评估。 目前,根据评估情况已逐步开展危险点治理,如正线 4 是否根据评估开展危险点治理 公路 KXX+XXX段坍塌部位已进行支护。 已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监控责任5是否建立预警监测机制、明确信息传递流程人,现场发现危险点由发现人员汇报至施工队长,施工队长报至项目 部。 现场已设立地质灾害隐患告知牌两块,分别设在XX 6 是否公示地质灾害危险点 桥及施工 X 队营地 项目部已编制发放了地质灾害隐患(危险)点防灾预 是否编制发放“一表两卡” 案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隐患点登记卡

正在收集地质灾害教育培训资料,预计于4月30日8 是否开展全员教育培训 开展全员教育培训。 项目部现已编制完成防洪度汛及防地质灾害应急预 9 是否编制应急预案 案并已上报。 项目部已于 4 月 15 日完成防洪度汛及防地质灾害应 10 是否开展应急演练 急演练工作,演练共计 1 次。 项目部应急物资有 CAT挖掘机 2 台,装载机 2 台,应 急车辆 3 台,帐篷 3 顶,密目网 15 袋,铁锹 20 把,11 应急资源投入是否满足要求 编织袋 2000 条,备用发电机 2 台, 4 寸水泵 2 台, 其他物资正在补充完善中。 项目部已明确隐患点监测责任人,分别为施工一队队 12 是否明确隐患点监测责任人 长 XXX、施工二队队长 XXX、施工三队队长 XXX。 13 是否有监测记录项目部填写有隐患点监测记录,并存档。 14 是否明确预警信号项目部已明确预警信号为口哨及扩音喇叭。 项目部已明确指示撤离路线,现场设置指示牌,分别 15 是否明确指示撤离路线 位于正线公路 KXX+XXX、 KXX+XXX段 项目部已明确安全避险场所,现场设置指示牌,分别 16 是否明确指示安全避灾场所 位于正线公路 KXX+XXX、 KXX+XXX段

2016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最新范文

2016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提高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确保辖区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全区和谐稳定环境,根据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有关文件、规定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将地质灾害的治理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突发性致灾地质作用为重点,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处置原则及适用范围

坚持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领导水平,确保在发生地质灾害时,有统一协调的领导组织机构,决定调整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领导小组。 (一)调整后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 1.统一领导区辖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执行上级下达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

作。 2.督查各部门和各企业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下达启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命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对灾情实施救援,统一部署,安排指挥各组成机构的工作任务。 3.协调、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及时掌握辖区范围内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向上级报告和友邻乡镇通报情况,必要时请求支援。 4.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时,组织成员亲赴现场,指挥地质灾害现场的抢险救灾工作。 5.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并进行督促检查和落实;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护国镇沙田小学校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防地质灾害工作是学校工作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学校财产以及师生生命安全,以及学校的稳定、发展等。根据区教育局有关预防地质灾害文件通知精神,为了切实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确保学校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高度重视,明确防地质灾害工作的重要性 防地质灾害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关系到一方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学校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等重大问题。为此,每一位教职员工,特别是学校领导和各校区、校点负责人,应高度重视防汛抗灾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时刻刻装着防地质灾害工作,做到时时不忘安全,事事重视安全,具有强烈的防地质灾害意识,将防地质灾害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并成立以校点负责人为组长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落实安全责任,长抓不懈,一抓到底。树立起防地质灾害责任重于泰山的防地质灾害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二、应用范围 1、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以及学生上学、放学沿途存在洪涝、山体滑坡、坍塌等危险地带的所有学校。 2、当学校或学生上学、放学沿途因暴雨发生洪涝、山体滑坡、坍塌等险情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三、工作原则 按上级要求,落实安全责任制,责任到人,杜绝安全隐患,加强日常监督力度,做好安全疏散演习,确保安全。 四、工作目标 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学校学生与教师的管理,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紧急逃生技能,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 五、成立防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一)护国镇沙田小学校防地质灾害应急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罗建平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上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和镇政府下达的其它地质灾害防灾救灾任务。

2020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措施方案

2020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措施方案 一、总则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察是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防止灾害发生或灾情扩大的紧急行动方案。 (二)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突然发生的、成灾过程即致灾速度较快的地质灾害。包括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三)地质灾害灾、险情按照人员伤亡多少,经济损失大小,受威胁的人数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受威胁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 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受威胁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的。

按照地质灾害预警等级划分标准,依次为I级(特大)、II级(重大)、III级(较重)、IV级(一般)。 (四)地质灾害应急是指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临灾状态时,而采取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救灾行动。 临灾状态:是指岩(土)体在短时间内不断发生位移、变形明显加剧,短期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急状态。 地质灾害应急分为临灾应急和灾害应急两类: 临灾应急: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临灾状态后,即进入临灾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防灾避险行动称为临灾应急。 灾害应急:地质灾害发生后,即进入灾害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和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的行动称为灾害应急。 (五)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原则: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综合协调、有备无患、快速高效。 二、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市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按照《市人民政府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在市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和市政府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中型以上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 (一)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的组成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由市政府领导、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