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冲刺英语大纲

中考冲刺英语大纲

中考冲刺英语大纲
中考冲刺英语大纲

中考英语冲刺教学大纲

名词知识点总结(1课时)

常见考法

对于名词的考察,通常是以单项选择或词语运用形式考查名词词义及其用法,以及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名词的能力。

误区提醒

准确使用名词所有格,尤其是作定语,关键是判断出所有关系。

准确使用专有名词,记住月份,星期,国名,语言,著名景点的名称,尤其注意首字母大写。

辨别并准确使用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及其复数。

表示不可数名词的量,要注意用哪个量词及量词的单复数。

数词知识点总结(1课时)

(一)基数词

1.基数词的构成

2.基数词的用法

(1)表示数量(2)表示号码(3)表示时间(4)表示“…十”的数词的复数可以表示人的岁数或年代。

(5)表具体数字时,hundred,thousand,million用单数。(6)表不确定的数字时,数词用复数。若带名词,再加of ,hundreds of(数百,成百上千的),thousands of(数干,成千上万的),millions of(数百万)

(二)序数词在英语中表示顺序、次序的词称为序数词。

1.序数词的构成

2.序数词的用法

(1)the+序数词,表示“第几”

(2)a\an+序数词,表达"再一,又一"

(3)年月日的表达

(4)分数的表达

(5)序数词也可以用作副词,

(6)基数词也能表示顺序,如书刊的页的数目,住所、房间、教室、电话号码等等。

(7)倍数表示法

(8)在…世纪:

常见考法

对于数词的考查,通常是以单项选择、词语运用或听力形式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数词的能力。

连词知识点总结(1课时)

连词是一种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的虚词,它不能独立担任句子成分而只起连接作用。连词主要可分为两类: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

一、并列连词用来连接平行的词、词组和分句。并列连词连接的双方是对等的。

二、从属连词,在初中范围内常常考查引导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的从属连词。其中有时间状语从句,

常见考法

对于连词,主要以单项选择或完形填空的形式从意义和功能(重点是意义)角度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连词的能力。在题中,要分清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转折还是并列,或是选择,在从属连词中,会给出我们一个语境,让我们判断该用哪个连词。

形容词知识点总结(1课时)

一、形容词是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说明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性质的,形容词往往被译成“···的”。用法如下:

1.做定语。

2.做表语。

3.做宾语不足语。

4.形容词在句中的位置。形容词做定语修饰名词时,放在名词前面。修饰不定代词时要放在不定代词之后。

5.某些形容词前加上定冠词the,可以代表一类人或东西,可以用作主语,宾语等。做主语时当复数看待。

二、形容词的等级变化

在英语中形容词有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之分。原级就是它们的原形,比较级和最高级有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一)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变化

1.规则变化

2.常用的不规则变化的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三、形容词比较等级的用法:

1、形容词的比较级用于两个人或事物的比较

2、形容词最高级的用法

四、有关比较等级的特殊句型及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形容词的考查,多以单选或词语运用的形式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形容词的能力,尤其是在各种比较句型中灵活运用形容词。

副词知识点总结(1课时)

学完了形容词,副词学起来会更容易一些。一般认为形容词+ly就变成了副词,如形容词quick加上-ly 变成副词quickly。但是副词并不是那么简单哟!副词是一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全句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一般放在行为在动词之前,be动词、助动词之后。

一、副词在句中的作用: 副词修饰动词, 形容词, 名词, 副词或全句, 在句中的作用如下

1.作状语

2.作表语

3.作定语

4.作补语

二、副词的比较等级

常见考法

对于副词的考查,多以单选或词语运用的形式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副词的能力,尤其是在各种比较句型中灵活运用副词。

动词知识点总结(2课时)

动词,就是表示动作和状态的词。根据其在句中的功能,动词可分为四类,分别是:实义动词、系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

一、实义动词

二、系动词

三、助动词

四、情态动词

常见考法

对于动词的考查,通常会在单选,词语运用和完形填空中出现。除了考查时态和语态外,只要考查实义动词的固定短语,系动词和情态动词的灵活运用。

介词知识点总结(1课时)

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词, 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字成分。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或介词宾语。

一、表示时间的介词

1、时间介词in与after 的用法辨析

2、时间介词for与since的用法辨析

3、时间介词before与by的用法辨析

4、时间介词during与for的用法辨析

5、时间介词till与until用法的异同

二、表示方位的介词

常用的表示方位的介词用法及辨析如下:

1、方位介词on, over, above的用法辨析

2、方位介词under与below的用法辨析

3、方位介词across,、through、over,、past的用法辨析

4、地点介词at与in的用法辨析

5、表示东南西北的时候,地点介词in、on、to的用法辨析

三、表示方式、手段、或工具的介词by,in,on,with.

1、by,in,on,表示交通方式。

2、表示手段或工具,with后跟具体工具

四、介词的固定搭配

常见考法

对于介词的考察,通常是以单项选择或完形填空形式考查介词用法,尤其是几个易混淆的代词。另外,介词与动词和形容词构成的固定搭配也是常见的考试内容。

冠词知识点总结(1课时)

说到冠词,大家一定会想到a 、an和the,实际上,冠词就是指这三兄弟。

1. 不定冠词的基本用法

2. 定冠词的用法

3. 零冠词的用法,就是不用冠词的情况。

动名词知识点总结(2课时)

如果一个动词加上了ing变成了名词,那么这个词称动名词。由于动名词是由动词变化而来,它仍保留着动词的某些特征,具有动词的某些变化形式,用以表达名词所不能表达的较为复杂的意念。动名词的名词特征表现在它可在句子中当名词来用,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它也可以被副词修饰或者支配宾语。

一、动名词的作用

1、作主语

2、作表语

3、作定语

4、作宾语

5、有些词后只能接动名词,不能跟不定式。allow;avoid; celebrate; consider; discontinue; dislike; enjoy; escape; excuse; explain; feel like; finish; forgive; can’t help; imagine; keep; it means;mind; miss; practice; prevent;等

6、另外还有一些接-ing形式的常用短语。spend money/time; think of,give up,put off,insist on,be good at,do well in,can't help,keep on,feel like,be tired (afraid,capable,fond) of,look forward to, be used to, devote oneself to, stick to, respond to, look forward to,

7、有些词后面加不定式和动名词均可,例如:remember, forget, try, stop, go on, stop,regret,, mean后面均可用不定式和-ing形式,但意义截然不容。例:like doing sth 表经常性动作like to do sth表习惯性动作;

stop doing sth,停止正在做的事情stop to do sth停下来做另外一件事; remember,forget,regret的不定时结构指后于谓语动词的动作,动词的ing形式则先于谓语动词的动作remember to do/doing:①I remembered to post the letters.(指未来/过去未来将要做的动作) ②I remembered posting/having posted the letters.(我记得做过这个动作)

try to(努力)与try +–ing(试验):①I tried not to go there.(我设法不去那里)

②I tried doing it again.(我试着又干了一次);go on to do sth继续做某事(不是同一件事),go on doing sth 继续做某事(同一件事);

一般现在时知识点总结(1课时)

一般现在时表示现在经常反复发生的动作、存在的状态或习惯性的动作的时态。

一、一般现在时用法如下:

1.表示现在的状态

2.表经常或习惯性的动作,常与表示频度的时间状语连用

3.表主语具备的性格、能力和特征

4.表示客观事实和普遍真理

5. 在时间状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中,常用一般现在时代替将来时

二、一般现在时构成

一般过去时知识点总结(1课时)

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个时间里发生的动作或状态;过去习惯性、经常性的动作、行为;过去主语所具备的能力和性格。我们可以先记一下一般过去时口诀:

一般过去时并不难,表示过去动作、状态记心间。

动词要用过去式,时间状语句末站。

否定句很简单,didn't 站在动词原形前,其它部分不要变。

一般疑问句也好变,did放在句子前,主语、动原、其它部分依次站。

特殊疑问句也简单,疑问词加一般疑问句记心间。

最后一条请注意,动词过去式要牢记。

一、基本结构

二、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用法:

1. 通常表示过去发生的而现在已经结束的事件、动作或情况。

2. 还可以表示刚刚发生的事情而没说明时间。

3. 也可以表示过去的习惯性动作。

4. 与一般过去时连用的时间状语:

一般将来时知识点总结(1课时)

顾名思义,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某一时刻的将要发生动作或状态,或将来某一段时间内经常的动作或状态。常常和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连用,如:tomorrow(明天),next week(下周),from now on(从现在开始);in the future(将来)等。

一、基本结构及用法

1、will / shall + 动词原形

2、be going to 动词原形(否定句、疑问句的变化体现在be动词上)

1)表示计划、打算、准备做的事。

2)表示即将发生或肯定要发生的事。

3)用现在进行时表示

表示位置转移的动词(如:go, come, leave, start, arrive等),可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时。如: Uncle Wang is coming. 王叔叔就要来了。

现在进行时知识点总结(1课时)

现在进行时,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现在正在进行、发生的动作”,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是“现在”,动作目前的状态是“正在进行中”。所谓“正在进行中”,是指在谈到这件事的时候,这个动作还在进行中。至于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会停下来,不是我们关心的。所以“正在进行时”的事件,可能发生几年了,也可能只有几分钟。仍在进行中这是“正在进行时”的关键所在。它是一件持续进行的事情。

一、现在进行时的构成

二、现在进行时的应用

A表示现在( 指说话人说话时) 正在发生的事情。

B.习惯进行:表示长期的或重复性的动作,说话时动作未必正在进行。

C.已经确定或安排好的将来活动。

过去进行时知识点总结(1课时)

从字面上理解,过去进行时指“过去的某一时间进行发生的动作或事情”,这样的理解很正确!

一、结构

二、基本用法

1. 过去进行时的基本用法主要表示过去某一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

2、过去进行时表示感情色彩与现在进行时相似,过去进行时也可表示满意、称赞、惊讶、厌恶等感情色彩,也通常与always, forever, continually等副词连用。

3、常用的时间状语

过去进行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分,可能是同学们头疼的地方。大家可以记住以下四条;

1、一般过去时往往表示某一动作已经完成,而过去进行时却表示动作在持续或未完成。(延续性动词) She wrote a letter to her friend last night. 她昨晚给朋友写了封信。(信写完了) She was writing a letter to her friend last night. 她昨晚一直在给朋友写信。(信不一定写完)

2、一般过去时表示只做一次动作,而过去进行时却表示动作反复地进行。(短暂性动词) She waved to me. 她朝我挥了挥手。

3、句中有a moment ago之类的笼统的时间短语一般用一般过去时。

4、句中有at this time last Sunday, from 8 to 9 yesterday 之类的具体的时间状语一般用过去进行时。

现在完成时知识点总结(2课时)

现在完成时指的是过去发生并且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影响或后果,过去某一时间开始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并且有可能还会持续的动作或状态。

一、基本结构

过去分词变化规则如下:

1 、规则动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的构成规则与规则动词的过去式的构成规则相同。四点变化规则:

(1)一般动词,在词尾直接加“ ed ”。work---worked---worked ,visit---visited---visited

(2)以“ e ”结尾的动词,只在词尾加“ d ”。live---lived---lived ,

(3)以“辅音字母+ y ”结尾的动词,将"y" 变为"i" ,再加“ ed ”。

study---studied---studied ,cry---cried---cried

(4)重读闭音节结尾,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先双写该辅音字母,再加“ ed ”。

stop---stopped---stopped , drop---dropped--dropped

2 、不规则动词变化需参看不规则动词表逐一熟记。例如; cut- cut- cut,hit-- hit-- hit.

二、用法

1 、现在完成时用来表示过去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影响或后果。也就是说,动作或状态发生在过去但它的影响现在还存在,强调的是现在。

2、现在完成时可以用来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一时刻的,持续到现在的动作(用行为动词表示)或状态(be动词表示),常与for(+时间段),since(+时间点或过去时的句子)连用.谓语动词必须是延续性动词。

注意:for和since的用法。

①for+时段为…时间

②since+过去一个时间点(译为:自从……以来)

③since+时段+ago

④since+从句(过去时)

⑤It is+时段+since+从句(过去时)

注:瞬间动词(buy,die,join,lose……)不能直接与for 或since 引导的时间段连用。要改变成延续性动词。变化如下:come/arrive/reach/get to-----be in go out----be out finish----be over open----be open die----be dead Buy---have Fall ill---be ill Come back---be back Put on ---be on/wear Worry---be worried Catch a cold---have a cold

三、现在完成时往往同表示不确定的过去时间状语连用,如already(肯定), yet(否定,疑问), just, before, recently,still, lately,never等.

过去完成时知识点总结(1课时)

过去完成时①表示发生在过去的动作对过去晚些时候造成的影响或结果②过去某一动作一直持续到过去晚些时候将来可能还要延续。

一、基本结构

二、基本用法

1)表示在过去某一时刻或动作以前完成了的动作,也可以说过去的时间关于过去的动作。即“过去的过去”。可以用by, before等介词短语或一个时间状语从句来表示,也可以用一个表示过去的动作来表示,还可能通过上下文来表示。

2)表示由过去的某一时刻开始,一直延续到过去另一时间的动作或状态,常和for, since构成的时间状语连用。

3)一般说来,各种时态都有特定的时间状语。

过去将来时知识点总结(1课时)

过去将来时表示从过去的某一时间来看将来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一、基本构成

二、基本用法

1、表示从过去的某一时间来看将来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过去将来时常用于宾语从句和间接引语中。

2、过去将来时常可用来表示过去习惯性的动作。此时,不管什么人称,一律用would。

3、表示主管打算、计划要做的事情或根据过去的某种迹象做出的推测,用was/were going to+动词原形表示.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知识点总结(2课时)

语态表示主语和谓语的关系。语态有两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或者是说动作是由主语完成的,要用主动语态,如:We speak Chinese in China.在中国我们说汉语;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或者是说动作不是由主语而是由其他人完成的,则用被动语态,如:Chinese is spoken by us in China.在中国汉语被我们说。

一、主动语态改成被动语态方法

二、被动语态的用法

三、使用被动语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陈述句和疑问句知识点总结(1课时)

一、陈述句

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的,陈述句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句末用句号,朗读时用降调。

1、肯定句的基本结构为:主+谓

2、否定句的表达方式

(1)主语+be+not+表语

(2)主语+助动词/情态动词+not+谓语动词+其他

(3)使用“not”以外的否定词

(a)副词:never, seldom, hardly, little, neither等

(b)形容词:no, few, little等

(c)代词:nothing, nobody, none等

二、疑问句

疑问句的主要交际功能是提出问题,询问情况。分为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

1、一般疑问句通常用来询问一件事情是否属实。答句通常是"yes或no"。

2、特殊疑问句以疑问词开头,对句中某一成分提问的句子叫特殊疑问句。常用的疑问词有:what 、who 、whose 、which、when、where、how 、why等。

3、选择疑问句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能的答案供对方选择。选择疑问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用or 连接,不能用yes或no回答,而是就其选择内容直接回答。

4、反意疑问句又叫附加疑问句,是指当提问的人对前面所叙述的事实不敢肯定,而需要向对方加以证

实时所提出的问句。其结构为:前一部分是一个陈述句,后一部分是一个简单的问句。完成后一部分简单问句时,要根据前面陈述句的动词时态和人称来选择适当的助动词进行提问,前后两部分的人称和动词时态要保持一致。如果前一部分用肯定式,后一部分一般用否定式;反之,前一部分为否定式,后一部分要用肯定式,即“前肯定后否定,前否定后肯定”。

注意:

1)当陈述句的主语是everyone, everybody, someone, somebody时,简短问句中的主语通常用they。如果陈述句的主语是非人称的复合词,如everything, something, anything, 则简短问句中相应的人称代词是单数的中性词it。

2)当陈述部分是I think/believe/ expect/ suppose/imagine 加从句时,疑问句应和从句的人称时态保持一致。

3)当陈述部分是祈使句时,一般情况下用will you 或won't you。

4)以Let's开头的祈使句,疑问句必须用shall we;只有以Let us,Let me开头的祈使句,问句才用will you。

5)There be 句型中,反义疑问部分必须为be 动词+ there.

6)当陈述部分有never,seldom, hardly,few,little,barely, nothing 等否定词时,后面的疑问句则必须用肯定式。

感叹句和祈使句知识点总结(1课时)

一、感叹句

感叹句是用来表达喜、怒、哀、乐等强烈感情的一种句式。尽管感叹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的表现形式只有两种,即what和how引导的感叹句。what修饰名词,how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

1、由感叹词what引导的感叹句。

2、由How引导的感叹句。

二、祈使句

用于表达命令、请求、劝告、警告、禁止等的句子叫做祈使句,祈使句通常省略主语,谓语动词用原形,句尾用感叹号或句号。

宾语从句知识点总结(2课时)

在句子中起宾语作用的从句叫做宾语从句。学习宾语从句要抓住三要素:引导词、语序和时态。

一、.引导词

1.从句为陈述句,常选择引导词that,that引导宾语从句无意义,不充当句子成分常省略。

2.从句为一般疑问句,常选择引导词if或whether,表示“是否”。在whether … or not 结构中不能用if 替换。

3. 从句为特殊疑问句,常选择what,when,where,which,who,how等的疑问代词、副词作引导词。二、判断时态情况:

1.主句是一般现在时,从句可以为各种时态。

2.主句是一般过去时,从句要用相应过去时态。

注意:从句描绘客观事实、真理、自然现象等,从句时态不受主句时态限制,仍用一般现在时。

三、宾语从句的语序要用陈述句语序

陈述句语序,就是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后。

时间状语从句知识点总结(1课时)

在复合句中,由时间连接词引导的状语从句叫做时间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通常由when, while, as,after,before,since,until等词引导。

一、时间状语从句种类

1、引导的从句表示主从句的动作同时发生,或从句的动作在主句之前。when引导的从句的谓语动词可以是延续性的动词,又可以是瞬时动词。

2、While引导的从句的谓语动作必须是延续性的,并强调主句和从句的动作同时发生(或者相对应)。并且while有时还可以表示对比。

3、As表示“一边……一边”,as引导的动作是延续性的动作,一般用于主句和从句动作同时发生;as也可以强调“一先一后。

4、由before和after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表示两个动作一前一后发生。

5、由till或until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till和until一般情况下两者可以互换,但是在强调句型中多用until。并且要注意的是:如果主句中的谓语动词是瞬时动词时,必须用否定形式;如果主句中的谓语动词是延续性动词时,用肯定或否定形式都可以,但表达的意思不同。till不可以用在句首,而until可以放在句首。

二、时态问题

在状语从句中,有“主将从现”的规定,即主句用一般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时。例句:I will call you as soon as I arrive in Beijing. 我到北京就将给你打电话。(这是由as soon as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从句中的谓语动词arrive是一般现在时,表示一般将来时,决不可用will arrive)

结果状语从句知识点总结(1课时)

结果状语从句是补充说明主句中谓语动词发生的结果的,结果状语从句常由so… that或such…that引导。

原因状语从句知识点总结(1课时)

是用来说明引起主句这个结果的原因的从句,在初中阶段引导原因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主要的有because, as, since,for等。

原因状语从句应注意的问题

1、because , since , as , for,辨析

1)because语势最强,用来说明人所不知的原因,回答why提出的问题。当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或已为人们所知,就用as或since。

2)由because引导的从句如果放在句末,且前面有逗号,则可以用for来代替。但如果不是说明直接原因,而是多种情况加以推断,就只能用for。

3) as和for的区别:通常情况下,as引导的从句在主句前,for引导的从句在主句后。

2、because习惯上不与so连用

汉语习惯上说“因为…所以…”,但英语习惯上却不能将so与because 连用:

3、because 从句与because of短语的转换

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有时可与because of 短语转换,because of后加的原因可以为好或坏,但最正规的还是because。

条件状语从句知识点总结(1课时)

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的连接词主要有:if(如果)、unless(除非)或as long as(只要)等。unless在意思上等于if...not。

一、条件状语从句用法

1、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最常用的连词是if,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表示在某种条件下某事很可能发生。

2、unless = if...not.除非,若不,除非在……的时候

3、so/as long as只要

二、时态问题

在条件状语从句中,要注意“主将从现”的规定,即主句用一般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时。例句:I will come to see you if I have time. 我有时间,我就来看你。

目的状语从句知识点总结(1课时)

顾名思义,用来说明主句中谓语动词发生的目的的从句叫做目的状语从句。表示目的状语的从句可以由that(以便),so that(以便),in order that(为了;以便),Lest(免得;唯恐),for fear that(生怕;以免)等词引导;目的状语从句的谓语常含有may, might, can, could, should, would等情态动词。

1、in order that与in order to的区别:

in order that+从句in order to+动词原形( in order to后面加的那个不叫目的状语从句,叫目的状语) 目的状语从句的一个特点:由于目的都是未来的行为,所以从句中一般用表示未来可能性时态,比如上面句中的could。当然还可以用will,would,can,等。

2、so that既可引导目的状语从句,也可以引导结果状语从句。

1)其引导结果状语从句时,so that翻译为“以至于...”,经常可以和so/such...that...转换,且从句只能放在主句之后。如:He got up late so that he was late for school. = He got up so late that he was late for school.

2)其引导目的状语从句时,从句只能放在主句之后,此时可以和in order that换用。如:He got up early so that he could take the first bus. = He got up early in order that he could take the first bus.

方式和地点状语从句知识点总结(1课时)

一、方式状语从句

1、方式状语从句通常由as, (just) as…so…, as if, as though引导。

1)as, (just) as…so…引导的方式状语从句通常位于主句后,但在(ju st) as…so…结构中位于句首,这时as 从句带有比喻的含义,意思是"正如…","就像",多用于正式文体,

2)as if, as though 两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引出的状语从句谓语多用虚拟语气,表示与事实相反,有时也用陈述语气,表示所说情况是事实或实现的可能性较大。汉译常作"仿佛……似的","好像……似的"

说明:as if / as though也可以引导一个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或无动词短语

2、其他的引导词

1)the way:Please pronounce the word the way I do.请照我这样,读这个单词.

2)口语常用的like:He sit there smiling like it was his birthday.他面带微笑坐在那儿,像是过生日似的. (这里用了虚拟语气,值得注意的是be动词用的was,而表示虚拟as if引导的be动词则只能是were。) 地点状语从句表示地点、方位,这类从句通常由where,wherever引导。

二、地点状语从句

1、地点状语从句类型

1)Where+地点从句。此句型通常译成“哪里……哪里就……”或“····的地方”。

2)Anywhere/ wherever+地点从句,+主句。

2、地点状语从句与定语从句的区别

二者区别在于分句在句中作什么成分。作状语,则是状语从句;作定语修饰名词,则是定语从句。where 引导定语从句时,从句前应有一个表示地点的名词作先行词;而状语从句前则无需先行词。

3、地点状语从句的省略

让步和比较状语从句知识点总结(2课时)

一、让步状语从句

所谓让步,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退一步说……”的意思,有一种转折关系在里面。引导让步状语从句的连词主要有以下这些:though, although,while, as; even if, even though; whether...or...; no matter+疑问词,疑问词-ever,一般翻译为“尽管……”或“即使……”,“无论……”

1、though, although表示“虽然,纵然”之意。这两个连词意思大致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在口语中,though较常使用,although比though正式,二者都可与yet,still或never,the less连用,但不能与but连用。

2、as,though表示“虽然……但是”,“纵使……”之意。as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必须以部分倒装的形式出现,被倒装的部分可以是表语、状语或动词原形,though也可用于这样的结构中,但although不可以这样用。

3、even if, even though 表示“即使……”,“纵使……”之意,含有一种假设。这两个复合连词的意思基本相同。它们常互换使用,但意义有细微差别。even if引导的让步从句含有强烈的假定性,可用来表示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但不能用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实。而even though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时,是以从句的内容为先决条件的,即说话人肯定了从句的事实,表示已经发生了的事。

4、whether...or...表示“不论是否……”,“不管是……还是……”之意。由这一个复合连词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旨在说明正反两方面的可能性都不会影响主句的意向或结果。

5、“no matter+疑问词”或“疑问词-ever”的含义为“……都……;不管……都……”它们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可以互换。

二、比较状语从句

比较状语从句一般是指含有比较级的句子中由as或than引起的从句。从某种角度上说,它也是一种方

式状语从句,例如:

He moves more slowly than his sister does. 他行动起来比他妹妹慢。

He works as hard as his brother(does). 他学习和他哥哥一样努力。

定语从句知识点总结(2课时)

要学定语从句,得知道什么是定语。定语是用来限定、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例如,a good book, good 就是定语。那么复合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就叫做定语从句。定语从句由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相当于形容词,在句中作定语。被定语从句修饰的词叫先行词,定语从句一般放在先行词的后面。引导定语从句的关联词称为关系词,关系词有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关系代词有that, which, who, whom, whose等,绝对没有what;关系副词有where, when, why,how等。关系词放在先行词和定语从句之间,起连接作用,同时又作定语从句的某个成分。

一、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1、由who, whom, that,Whose引导的从句

这些词代替的先行词是人的名词或代词,who作主语指人,whom作宾语指人,that既可作主语又可作宾语(作宾语可以省略),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Whose 用来指人或物,只用作定语。

2、由which, that引导的从句

它们所代替的先行词是事物的名词或代词,在从句中可作主语、宾语等,作宾语时可以省略

注意:代表物时多用which,但在下列情况中用that而不用which:

a)先行词是anything, everything, nothing , none等不定代词时;

b)先行词由every, any, all, some, no, little, few, much等修饰时,这时的that常被省略;

c)先行词前有序数词或被形容词最高级修饰时;

d)先行词中既有人又有物时;

e)整个句中前面已有which,who,that时;

f)当先行词为物并作表语时;

g)先行词为one时;

h)先行词同时又被the only,the very,the same修饰时;

二、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1、when指时间在定语从句中做时间状语也可做连接词用

2、where指地点在定语从句中做地点状语.

3、why指原因在定语从句中做原因状语,用在reason 后面。

虚拟语气知识点总结(2课时)

虚拟,在汉语中表示一种假设的,不存在的情况,同样,英语中虚拟语气是用来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愿望或假想,而不表示客观存在的事实,所说的是一个条件,不一定是事实,或与事实相反。虚拟语气通过谓语动词的特殊形式来表示。在初中阶段,虚拟语气一般用于下列情况:

一、条件状语从句

1、与现在事实相反

若与现在事实相反,虚拟语气的条件从句的谓语用过去式(be通常用were),主句谓语用“should (would, could, might)+动词原形”。

2、与过去事实相反

若与过去事实相反,从句:主语+had done ,主句:主语+should/would/could/might+have done,例如:

3、与将来事实相反

从句:①if+主语+were to do 主句:①主语+should/would/could/might+do

②if+主语+did/were ②主语+should/would/could/might+do

③if+主语+should+do ③主语+should/would/could/might+do

二、wish 后宾语从句

1、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愿望,谓语动词用过去式。

2、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愿望,谓语动词:had+done

3、表示将来难以实现的愿望,谓语动词:should/would(情态动词) + 动词原形

主谓一致知识点总结(2课时)

在英语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在人称和单、复数形式上必须和主语保持一致,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主谓一致”。这一点看似简单,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常常遇到麻烦。一般情况下,主谓之间的一致关系由以下三个原则的支配:语法一致原则、意义一致原则和就近原则。

一、语法一致

主谓一致的原则是指主语和谓语从语法形式上取得一致:主语是单数形式,谓语也采取单数形式;主语是复数形式,谓语亦采取复数形式

1、不定式,动名词,以及从句作主语时应看作单数,谓语动词用单数.

2、不定代词one, every, each, everybody, everyone, one of, no one, nothing, nobody, someone, somebody, either, neither, many a 等作主语或是修饰主语时应看作单数,谓语动词用单数.但none 作主语时,谓语动词既可用单数也可用复数,这要取决于说话人的看法。

3、表示国家,机构,事件,作品等名称的专有名词作主语时应看作单数,谓语动词用单数.

4、 a kind of, the number of等与名词构成名词短语作主语时应看作单数,谓语动词用单数.

5、由some, several, both, few, many, a number of 等词修饰主语,或是由它们自身作主语时应看作复数,谓语动词用复数.另外,由and连接两个主语时,谓语一般用复数.

6、有些表示数量的百分数,分数等后面加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要根据这个名词或代词来决定其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如:a lot of, most of, any of, half of , three fifths of, eighty percent of, some of, none of, the rest of , all of等后接不可数名词,或是单数形式的名词作主语时应看作单数,谓语动词用单数;但如果后接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作主语时应看作复数,谓语动词用复数.

二、意义一致

这一原则是指,从意义着眼来解决主谓一致问题.有时主语形式上为单数,但意义上却是复数,那么谓语依意义也用复数形式;而有时主语形式上为复数,但意义上却是单数,那么谓语依意义亦用单数形式.

1) 当主语后面接由but, except, besides ,as well as, as much as, including,more than,no less than, rather than, together with等引导的词组时,其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通常由前面的词来决定。在这样的句子里,这些词所引导的词组不影响主语自身的单,复数形式,它们在句子里其实是状语.

2) 表示时间,金钱,距离,体积,重量,面积,数字等词语作主语时,,谓语动词常用单数形式。

3) 形容词前加定冠词即"the + 形容词"作主语时,其意义若是指个人或是抽象概念应看作单数,谓语动词用单数;指一类人则应该看作是复数,那么谓语动词也应该用复数.

4)由and 连接的两个单数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一般根据语法一致的原则用复数。

但如果在意义上指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或同一个概念时,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5)集体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的数取决于主语的意义:主语表示整体时视为单数,谓语动词用单数;主语表示集体中的个体成员时视为复数,谓语动词用复数.这类集体名词常见的有:army, class, club, crowd, family, government, group, people, police, public, team等.

6)一些形式为复数,意思为单数的名词,如:trousers, pants, shorts,glasses, 等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

但当这类名词前有a pair of 修饰时,谓语动词应用单数.

三、就近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谓语动词的人称和数常常与最近作主语的词语保持一致.常出现在这类句子中的连词有:or, either… or …, neither… nor … ,not only… but also …等.

中考英语考试大纲

中考英语考试大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考英语考试大纲 考试范围 以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五级目标”的基本要求作为考试范围。 内容和目标要求 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即听、说、读、写技能以及灵活运用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能力。在确定具体考试内容和标准时,应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中“五级目标”的基本要求及相关附录的内容。 考试形式、时间 考试形式可以包括口语测试、听力测试和笔试。口试可安排在听力测试和笔试之前或之后单独进行。口试的组织和操作有较大难度,如因暂不具备口试条件而不进行口试的设区市,应在笔试题中增设口语应用的题型“口语应用”,目的是通过书面的形式,间接考查学生“说”的能力。听力测试和笔试,同卷进行,采用书面作答,闭卷考试的形式。 听力测试和笔试时间总共120分钟;其中听力测试不超过30分钟。 试题难度 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容易题、中档题和稍难题的比例约为8:1:1。考试合格率达80%。 试卷结构 试卷包括听力测试和笔试两部分。口试单独命题、单独组织测试。 总分与各部分分值:总分150分;听力部分30分,笔试部分120分。 主客观题比例:约4:6。 听力测试与笔试题型 听力部分(30分) Ⅰ.单句理解(5分)。听句子,从所给三幅图中选出与所听到的句子情景相同(相近)的图画。共5小题。每个句子仅读一遍。

Ⅱ.听对话(15分) 共两节。第一节听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每段对话读两遍。 第二节听4组对话。每组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每组对话读两遍。 Ⅲ.听短文,选择正确答案(5分)。听一段短文,根据短文内容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短文读两遍。 Ⅳ.听短文(或对话)填表格(5分)。听一段短文或对话,根据短文或对话内容及填写要求填表格。短文或对话读三遍。 笔试部分(120分) 知识运用 (共三大题,满分75分) Ⅰ.选择填空(15分) 共15小题,每题在一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3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考查的内容以在语境中的语法、词汇和日常交际用语的选择为主。 Ⅱ.完形填空(15分) 在一段难度适中的短文中留出15个空白处,要求考生从每小题的3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使补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顺,结构完整。考生必须通篇考虑,掌握大意,综合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知识,选择正确的答案。 Ⅲ.阅读理解(45分) 共5篇短文。第1、2、3篇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所给材料,从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第4篇是在一篇短文中留出5个空格,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还原短文中的句子使短文通顺、连贯、意思完整。第5篇是一篇任务型短文,要求考生根据要求完成任务。任务形式包括把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图像、图表、表格、数字等信息,还可以是画图、制作表格、填空、设计(广告、贺卡、名片、信封……)等。 阅读理解测试的主要要求是: 1.既要理解具体的事实、细节,也要理解抽象的概念; 2.要对具体的事实、细节进行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以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 3.要了解背景,理解文章的内涵,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写(共四大题,满分45分) Ⅰ.遣词造句(10分)根据每题所提供的图画的情景、提示词,写一个与图画情景相符的句子。凡能运用关键词写出与所给图画情景相符的句子,意义和语法都正确的均可得分。

中考英语考试大纲(2020年整理).doc

2019年中考英语考试大纲 一、命题依据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本考试大纲。 二、命题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难易适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全面考查。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技术性的统一。准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做到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升综合语言使用水平;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对初中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和事业发展。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英语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以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五级目标”的基本要求作为考试范围。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水平,即听、说、读、写技能以及灵活使用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水平。在确定具体考试内容和标准时,应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中“五级目标”的基本要求及相关附录的内容。 六、考试形式、时间 考试形式能够包括口语测试、听力测试和笔试。口试可安排在听力测试和笔试之前或之后单独实行。口试的组织和操作有较大难度,

如因暂不具备口试条件而不实行口试的设区市,应在笔试题中增设口语应用的题型“口语应用”,目的是通过书面的形式,间接考查学生“说”的水平。听力测试和笔试,同卷实行,采用书面作答,闭卷考试的形式。 听力测试和笔试时间总共120分钟;其中听力测试不超过30分钟。 七、试题难度 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容易题、中档题和稍难题的比例约为8:1:1。考试合格率达80%。 八、试卷结构 试卷包括听力测试和笔试两部分。口试单独命题、单独组织测试。 总分与各部分分值:总分150分;听力部分30分,笔试部分120分。 主客观题比例:约4:6。 听力测试与笔试题型 听力部分(30分) Ⅰ.单句理解(5分)。听句子,从所给三幅图中选出与所听到的句子情景相同(相近)的图画。共5小题。每个句子仅读一遍。 Ⅱ.听对话(15分) 共两节。第一节听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对应位置。每段对话读两遍。 第二节听4组对话。每组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对应位置。每组对话读两遍。

中考英语考试大纲.

中考英语考试大纲 考试范围 以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五级目标”的基本要求作为考试范围。 内容和目标要求 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即听、说、读、写技能以及灵活运用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能力。在确定具体考试内容和标准时,应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中“五级目标”的基本要求及相关附录的内容。 考试形式、时间 考试形式可以包括口语测试、听力测试和笔试。口试可安排在听力测试和笔试之前或之后单独进行。口试的组织和操作有较大难度,如因暂不具备口试条件而不进行口试的设区市,应在笔试题中增设口语应用的题型“口语应用”,目的是通过书面的形式,间接考查学生“说”的能力。听力测试和笔试,同卷进行,采用书面作答,闭卷考试的形式。 听力测试和笔试时间总共120分钟;其中听力测试不超过30分钟。 试题难度 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容易题、中档题和稍难题的比例约为8:1:1。考试合格率达80%。 试卷结构 试卷包括听力测试和笔试两部分。口试单独命题、单独组织测试。 总分与各部分分值:总分150分;听力部分30分,笔试部分120分。 主客观题比例:约4:6。 听力测试与笔试题型 听力部分(30分)

Ⅰ.单句理解(5分)。听句子,从所给三幅图中选出与所听到的句子情景相同(相近)的图画。共5小题。每个句子仅读一遍。 Ⅱ.听对话(15分) 共两节。第一节听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每段对话读两遍。 第二节听4组对话。每组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每组对话读两遍。 Ⅲ.听短文,选择正确答案(5分)。听一段短文,根据短文内容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短文读两遍。 Ⅳ. 听短文(或对话)填表格(5分)。听一段短文或对话,根据短文或对话内容及填写要求填表格。短文或对话读三遍。 笔试部分(120分) 知识运用 (共三大题,满分75分) Ⅰ.选择填空(15分) 共15小题,每题在一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3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考查的内容以在语境中的语法、词汇和日常交际用语的选择为主。 Ⅱ.完形填空(15分) 在一段难度适中的短文中留出15个空白处,要求考生从每小题的3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使补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顺,结构完整。考生必须通篇考虑,掌握大意,综合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知识,选择正确的答案。 Ⅲ.阅读理解(45分) 共5篇短文。第1、2、3篇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所给材料,从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第4篇是在一篇短文中留出5个空格,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还原短文中的句子使短文通顺、连贯、意思完整。第5篇是一篇任务型短文,要求考生根据要求完成任务。任务形式包括把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图像、图表、表格、数字等信息,还可以是画图、制作表格、填空、设计(广告、贺卡、名片、信封……)等。 阅读理解测试的主要要求是: 1.既要理解具体的事实、细节,也要理解抽象的概念; 2.要对具体的事实、细节进行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以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 3.要了解背景,理解文章的内涵,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写(共四大题,满分45分)

2020年英语中考考纲

英语中考考纲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英语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表达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命题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反映《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考查遵循如下命题原则: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查内容和要求,不拘泥于教材; 2、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确保对教学有良好的反拨作用; 3、注重材料的真实性、时代性,同时体现公平性; 4、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杜绝繁、偏、旧的试题。难易度的控制比例为6:3:1(即:基础题占60%,中等难度的题占30%,难题占10%); 5、科学地、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力求做到评分的合理、公平、公正。 三、考试依据 1、依据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第五级课程目标的等级要求; 2、依据教育部教基[2002]2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要求; 3、依据广东省粤考试中心[2003]85号文件《关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英语口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 4、依据我市的初中英语教材使用情况和教学实际情况。 四、考试内容和要求 学业考试的范围是初中生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至九年级中应该完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达到的学习目标,即《课程标准》制定的五级标准。考试词汇为1600个单词(见《广东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英语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之附录),考试内容涉及《课程标准》中所列教学目标的五个组成部分,即语言知识

中考大纲英语(长沙)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年版) 英语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五级 目标为依据,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体现新一 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确立的“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的 考试指导思想。考试应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 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英语课程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英语学业考试要体现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要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来确定考查内容,既重视考查学生对英语基 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视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试卷设计上要遵循 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交际语言测试为主,分离测试、综合测试等多种测试并存,力求在语篇层次 上,在尽可能真实情景中,以互动的形式测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仅要关注试卷信度,更要注重 试卷的效度;在力求试卷结构简约的同时,确保考查内容的覆盖面,杜绝繁、偏、旧试题,科学控制题量 和难度。要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知识立意为辅”的原则,根据语言实际使用情形命题,适当增大主观 性、开放性试题的比重,尽可能避免命制以词或句为语言单位的试题,不应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单独考查 微观语言知识。在选择语言素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地域以及文化差异,选 用真实、地道、形式多样的语言素材。要根据试题考查的目的和重点,制定科学、可行的评分标准,使英 语水平不同学生的成绩都能得到全面、公正、客观、准确的评价,充分发挥考试的鉴定和激励功能,充分 发挥测试对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一能 力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基础之上的。英语学业考 试既要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又要兼顾对情感态 度和学习策略等课程目标的正确引导和适当考查。因此,试卷内容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要关注学

2015年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2分,共58分) 1、【题干】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2、【题干】以下是钟老师班主任日志的一段话,这表明钟老师( )。 “一个月了,尽管我对某某给予了更多的关心与鼓励。但依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是方法不对还是……?看来,我得再找他的父母和原班主任交流,再深入一点,再调整策略。” A.善于自我反思 B.缺乏探索精神 C.善于引导学生 D.缺乏问题意识 3、【题干】某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发不同颜色的校服。年级前60名学生是红色衣服,其他学生穿蓝色校服,这种做法( )。 A.正确,便于分清教学 B.正确,利于激励学生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不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4、【题干】物理教师李强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查阅资料,利用现有资源自制实验器材,开设了不少探究性物理实验,这表明李老师具有( )。 A.全面发展理念 B.和谐发展理念 C.长善救失意识 D.课程开发意识 5、【题干】教师王某认为自己是师范毕业生,而且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就能终身从教了,王某的想法( )。 A.不符合统一城乡教师编制的准备要求

B.不符合教师资格证定期登记制度的规定 C.不符合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条例的规定 D.不符合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的要求 6、【题干】被学校行政处分后,张老师认为学校对自己很不公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张老师可以( )。 A.向当地党委提出申诉 B.向当地纪检部门提出申诉 C.向当地法院提出诉讼 D.向当地教育部门提出申诉 7、【题干】为了添置教育教学设备,某初级中学通过向学生推销学习和生活用品获取经费,学习这种做法( )。 A.能促进自身发展,合情合理 B.能解决自己困难,情有可原 C.违反法律法规,应当追究责任 D.违反法律规定,但可免予处理 8、【题干】某县教育局根据中考成绩,将全县初级中学分为普通初中和实验初中,并对后者从师资、经费等发面予以倾斜,该县义务教育没有做到( )。 A.重点发展 B.均衡发展 C.协调发展 D.优先发展 9、【题干】某教师对学校管理提出改进意见,被校长打击报复,校长所侵犯的教师权利是( )。 A.学术研究权 B.教育教学权 C.指导评价权 D.民主管理权 10、【题干】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可以解聘教师的法定事由的是( )。 A.体罚学生,屡教不改的 B.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2019年 北京市中考 化学 考试说明

2019年中考考试说明 化学 2019年化学学科《考试说明》确定了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为考试范围。其中,考试内容和要求以及试卷结构整体保持稳定,调整部分参考样题,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有利于促进招生录取和考试改革。 1 2019年《考试说明》中的内容结构与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主题顺序保持一致。 考试内容是对课程内容标准的精确概括与提炼,“知识与技能”的三个要求层次与课标中“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相一致,在能力要求上与课标要求相一致。 2 2019年《考试说明》中试卷结构与2018年保持稳定。 3 2019年《考试说明》参考样题进行了部分调整,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基本实验和科学探究,注重学科能力及素养。 “参考样题”体现了近几年中考化学学科试题的命制思想,用较好地体现学科改革方向的试题对原样题进行替换,进一步体现学科本质,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凸显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体现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

(1)体现我国科研工作者在新材料研发、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新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彰显新时代主旋律,落实价值观育人导向,凸显化学学科价值。如,将2018年中考化学卷第16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2)突出对考生应用化学核心知识、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逐步实现从考查“解题”能力向考查“做事”能力的转变。 例如,将2018年中考化学卷第15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此题通过对实验数据图的分析,研究溶液pH对过氧化氢作为增氧剂的使用效率的影响,实现了对学科素养的考查,考查考生通过实验研究、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可以关注数据图中反映出的变化规律进行解答,也可以仅关注图中的峰值数据进行解答,试题的呈现形式和考查角度进一步创新。体现答案开放、思维角度多元、思考空间多层次的特点,进一步体现注重试题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对问题解决的思考角度和思维路径的考查,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有引领和指导作用。 (3)关注对重要结论、核心思路方法的概括关联和说明论证能力,关注对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 例如,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的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第9题,以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为素材,考查了考生对现象与结论的概括关联能力;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的2018年中考化学卷第22题,以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为素材,考查了考生对实验方案设计思路的说明论证能力。在对这些内容的考查中,试题一方面突出基础性,以教材中的原型活动为素材;另一方面通过对所学知识、思路方法的概括关联和说明论证考查考生的学习理解能力。

中考英语考试大纲(20201104102957)

中考英语考试大纲 一、命题指导思想 1、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 3、有利于建立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科学的评估体系,推进素质教育; 4、有利于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初中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 负担,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 二、命题原则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综合 素质的考查,体现初中阶段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2、坚持“以能力立意”和“以教育价值立意”的命题理念。注意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 课本知识分析、解决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试题情境要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 题,力求涉猎当代科技最新成果;注意试题素材的正面教育功能和积极的价值取向,注意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体现学科内综合,注意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4、命题要符合学科特点。文科严格控制客观题的比例,提高客观题的效度,充分挖掘 客观化试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理科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5、科学命题,不出偏题、怪题和一些似是而非的题目。试卷结构力求简约。题量适度。 题型、题意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挥。 三、命题主要依据和范围

1、各学科均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落实新的课程理念和各学科 《课程标准》要求。 2、各学科均以我市统一使用的、本届学生现用的教材为命题范围。 3、理化实验操作考试的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4、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本《考试大纲》即为命题依据,但教师在教学时应全面 讲授,给学生以完整的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试题的难度和题型 1、2007年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6科试题的难度和要求将与2006年大体相同,历史学科试题的广度和要求与2006年中考历史试题相比略有提高。详见各学科 要求。 2、初三的政治、历史采取开卷考试的方法。 3、各学科试卷均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各学科的要求分述如下。 英语 一、命题依据 以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以《牛津初中英语》教材7A至9B(9B只涉及Reading部分)为命题范围。 二、命题要求 1、全卷150分(含口语等级测试10分)。笔试卷面140分,分I卷、II卷。I卷题型为选择题,占95分;II卷为非选择题,占45分。试卷最后得分不出现0.5分。

陕西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附件1: 陕西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对初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反映初中阶段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评价的结果不但要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而且对于初中乃至小学的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以下实施办法: 一、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标准 (一)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与这六个方面对应的评价要素及关键表现如下表:

(二)关于等级评价标准的说明 1. 道德品质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1)班主任期末评语的原始资料;(2)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包括奖励或处分等原始记录;(3)担任校、班或小组干部、参加校内外劳动的证据;(4)在校级及其以上有关活动中的获奖情况。 2. 公民素养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1)反映学生公民素养,包括为同学服务、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的原始证据;(2)自我评价的原始记录;(3)有关心家庭成员、参与家务劳动、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证据;(4)有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参加环保活动的记录。

3. 学习能力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1)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包括体现创新精神、参与探究活动、课外阅读的证据(如:实验报告或探究活动方案的原始记录、课外阅读的书目和反思笔记、小制作或小论文等);(2)个人学习计划、总结或自我反思的原始证据;(3)在校三年的阶段性学习水平考试与考查成绩的原始记录;(4)理化生实验考核成绩、综合实践活动原始记录;(5)校级及以上学科获奖证书、实践性活动的成果或作品。

中考综合素质考啥

2013中考综合素质考啥 摄明年,西安市教育局将综合素质考试列入中考科目,卷面100分,所得分值按50%计入中考成绩总分并纳入中考录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到,要以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同时,省教育厅强调,做好初中毕业升学工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为何考? 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告别“中国式陋习” 西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西该负责人说,教育主管部门对素质教育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中国式过马路”等“中国式陋习”就会延续,旅游景点垃圾遍地的乱象也会不断重演,素质教育到了非抓不可、刻不容缓的时刻。 然而,在现行应试教育制度下开展素质教育存在很多瓶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对立和矛盾的关系。因此,综合素质考试,是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基础之上,改变考试和评价机制,更好发挥政策引导和制度制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力图将应试教育中的“追求升学”与素质教育中的“纳入考试”紧密结合,互为补充。 咋准备? 不用刻意备考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综合素质考试考什么?西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素质考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通过科学、客观的试题,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该负责人表示,因为没有教材,考试内容将充分体现学生平时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等诸多方面养成的习惯和综合素质的积累,是对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卷面形式的一种体现,不用刻意备考,更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啥时考? 中考第二天16:30开始考100分钟 据悉,综合素质考试为闭卷考试,实行网上报名,有科学的标准答案,将由市教育局集中组织统一阅卷。西安市教育局局长李颖科称,综合素质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实践水平、人文素养三个方面,试卷考察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平时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特别是学生在校园、家庭、社会所了解到、吸收到的知识。 西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素质考试的政策制定,由西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负责,考试的组织与实施由西安市教育考试中心负责,考试命题由西安市教科所负责。 该负责人表示,综合素质考试不收费,考试时间全市统一为中考第二天16:30-18:10,时间100分钟。综合考试卷面100分,以得分的50%计入中考总分。 此次在中考中新增综合素质考试科目,目的在于通过卷面上案例的考察,来检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

初中英语中考考纲

2013年湖南省中考英语考试大纲 2013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 英语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以《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五级目标为依据,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确立的“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的考试指导思想。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英语课程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英语学业考试要体现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要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来确定考查内容,既重视考查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视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试卷设计上要遵循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交际语言测试为主,分离测试、综合测试等多种测试并存,力求在语篇层次上,在尽可能真实情景中,以互动的形式测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仅要关注试卷信度,更要注重试卷的效度;在力求试卷结构简约的同时,确保考查内容的覆盖面,杜绝繁、偏、旧试题,科学控制题量和难度。要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知识立意为辅”的原则,根据语言实际使用情形命题,适当增大主观性、开放性试题的比重,尽可能避免命制以词或句为语言单位的试题,不应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单独考查微观语言知识。在选择语言素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地域以及文化差异,选用真实、地道、形式多样的语言素材。要根据试题考查的目的和重点,制定科学、可行的评分标准,使英语水平不同学生的成绩都能得到全面、公正、客观、准确的评价,充分发挥考试的鉴定和激励功能,充分发挥测试对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一能力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基础之上的。英语学业考试既要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又要兼顾对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课程目标的正确引导和适当考查。因此,试卷内容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试题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五级目标的要求,并结合我省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制定本考试内容如下:

20XX中考综合素质真题20XX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参考答案

20XX中考综合素质真题20XX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参考答案 20XX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写,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筱筱喜欢唱歌跳舞,孙老师对她说:“成天蹦蹦跳跳的,没有学生样,学生得老老实实学习才行!”孙老师的说法忽视了( ) A.学生的心理发展 B.学生的全面发展 C.学生的主动发展 D.学生的主体发展 答案:B 2、图1中,该老师的做法( ) A.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B.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创 C.适应了社会竞争的要求 D.体现了学科教学的重要 答案:A

3、沈老师收集废旧轮胎、破篮球、废纸箱、塑料绳等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将之改造成各种合适的教具、学具,这表明老师具有( ) A.教学资源开发能力 B.课程组织实施能力 C.教学程序设计能力 D.教育科学知识 答案:A 4、郑老师在指导新教师时说,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心理等,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极为重要。郑老师的体会表明,教师不可忽视( ) A.政治理论知识 B.文化基础知识 C.学科专业知识 D.教育科学知识 答案:D 5、小学教师梁某因上班迟到被罚款,她对学习的决定不服,提出申诉,申诉的受理机关应是( ) A.教职工代表大会 B.信访机关 C.教育行政部门 D.检察机关 答案:C 解析:《教师法》第三十九条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

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6、小学生陈某十分调皮,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班主任周某让其缴纳“违反金”,宣称再犯错误则从中扣取充作班费。周某的做法( ) A.正确。有利于维护课程纪律 B.正确。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C.不正确。教师没有罚款的权利 D.不正确。批判无效后才能交罚款 答案:C 解析:老师对学生罚款是一种违法行为。罚款是行政处罚的一种,只有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才有行政处罚权。老师对学生予以罚款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其次,对学生罚款也不符合教育的科学原理。第三,罚款给学生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因此,一切对学生的罚款制度都是错误的,应该坚决制止。 7、就读于农村某校的亮亮小学未毕业,父母让其辍学帮忙照顾店里生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给予小英父母批评教育并责令明期改正的机构是( ) A.村受会 B.学校 C.乡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答案:C

中考英语考试大纲

语法考查内容如下: 1.名词 (1)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 (2)不可数名词 (3)专有名词 (4)名词所有格 2.代词 (1)人称代词 (2)物主代词 (3)反身代词 (4)指示代词 (5)不定代词 (6)疑问代词 3.数词 (1)基数词 (2)序数词 4.介词和介词短语 5.连词 6.形容词(包括比较级和最高级) 7.副词(包括比较级和最高级) 8.冠词 9.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 (2)系动词 (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4)助动词 (5)情态动词 (6)时态 ①现在进行时 ②一般现在时 ③一般过去时 ④一般将来时 ⑤过去进行时 ⑥现在完成时 (7)被动语态 ①一般现在时 ②一般过去时 ③一般将来时 (8)非谓语动词(动词 不定式作宾语、宾语补足 语、目的状语) (9)动词短语 10. 构词法 (1)前缀、后缀 (2)转化 (3)合成 11. 句子种类 (1)陈述句(肯定式和 否定式) (2)疑问句(一般疑问 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 句) (3)祈使句 (4)感叹句 12. 简单句的基本句 型 (1)主语 + 系动词 + 表语 (2)主语 + 不及物动 词 (3)主语 + 及物动词 + 宾语 (4)主语 + 及物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 (5)主语 + 及物动词 + 宾语 + 宾语补足语 (6)there be 句型 13.并列复合句 14.主从复合句 (1)宾语从句 (2)状语从句 (3)定语从句(能辨认 出由that, which, who引 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并能 理解句子意思。) 语音、词汇等其它语言 知识考查具体内容详见英 语课程标准附录相关部分。

陕西省初中综合素质评价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孩子在期末将会带回以下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内容涉及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班主任综合评价、班级评价小组评价、期末各科考试成绩,体育测试成绩、社会实践活动、实验课考察和学校的评价。请家长仔细阅读本手册。认真填写家长评语。开学报名时返回学校保存。

初一、一班第一学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 学号姓名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1010101 张童康B B B B A B 1010102 陈浩B B B B A B 1010103 程渤伦B B B C C B 1010104 党旭东B B C B B B 1010105 丁航C B A C A A 1010106 杜珺璁A B B B A A 1010107 高凯乐C A B B B B 1010108 高萌A A A A A A 1010109 郭靖C C C B B C 1010110 侯凯C B A A A A 1010111 李庚A A A A A A 1010112 李帅C C B C B B 1010113 李滔B B C B A B 1010114 李振B A C B B C 1010115 刘浩C B C B B C 1010116 刘家珺B B C B C C 1010117 罗玄琦C B C C A C 1010118 庞佳媛A A A A A A 1010119 亓升A A C A A B 1010120 荣帆B B B C B A 1010121 阮志渊B B C C A C 1010122 王龙涛B B B B B A 1010123 王肖B C C C B C 1010124 杨天宇B B C A A A 1010125 袁瀚智B B B B B B 1010126 张凯B B C B A C 1010127 张帅B B B B B C 1010128 张伟C B C B A C 1010129 赵一鸣A A A A B A 1010130 周洋B C C C C C 1010131 朱瑞B C B B B B 1010132 党育阁A A A A A A 1010133 刘莹莹B B A B B B 1010134 张妍A A B B B B 1010135 吴萌B C C C B B 1010136 王立颖A A A A A B 1010137 杨哲A A B A A B 1010138 晁俭A A A A B A 1010139 白灵杰A A A A A A 1010140 汪雨琪B B C B B B 1010141 李娅A A A A A A 1010142 张妙莹A A A A B A 1010143 燕佩洁A B B A B A

西安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综合素质考试方案

《西安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综合素质考试方案》 西安市教育局2012.11.6 2013年起,综合素质考试列入西安中考科目,得分按50%记入中考成绩。素质考试的消息公布后,引起众多学生及家长的关注,素质教育考试考什么?怎么复习?怎么评分等问题都被学生家长反复提及。 西安教育局11月6日公布《西安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综合素质考试方案》,方案强调,综合素质考试内容来源于日常生活、学习与实践,没有备考教材,学校、家长和考生不必刻意准备复习应试。 问题一:都考啥? 回答:着重体现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案显示,2013年起的综合素质考试命题将符合初三毕业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和认知程度,符合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生应达到的初中学段的学习水平。着重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水平、人文素养。同时,考试命题体现传统与时代相结合,城市与乡村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引导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西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一处田征处长 问题二:咋复习? 回答:没有备考教材,不必刻意准备复习应试 方案规定,综合素质考试在教育部及省、市教育部门颁布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6个维度(即: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水平、人文素养。 具体说来,范围重点涵盖三个方面九个层次,分别是: 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手段、创新效能) 实践水平(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对突变能力) 人文素养(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行为习惯) 方案中还特意提到,考试内容来源于日常生活、学习与实践,没有备考教材,学校、家长和考生不必刻意准备复习应试。 问题三:咋评分? 回答:考试成绩以等级方式呈 根据方案要求,2013年综合素质考试不收取学生费用,全市统一在2013年6月23日下午16:30--18:10开考,考试时间100分钟。卷面分值为100分,以50%计入中考总分。 考试实行统一闭卷考试、网上阅卷。考试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

中考英语考试大纲

. . 语法考查内容如下: 1.名词 (1)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 (2)不可数名词 (3)专有名词 (4)名词所有格 2.代词 (1)人称代词 (2)物主代词 (3)反身代词 (4)指示代词 (5)不定代词 (6)疑问代词 3.数词 (1)基数词 (2)序数词 4.介词和介词短语 5.连词 6.形容词(包括比较级和最高级) 7.副词(包括比较级和最高级) 8.冠词 9.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 (2)系动词 (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4)助动词 (5)情态动词 (6)时态 ① 现在进行时 ② 一般现在时 ③ 一般过去时 ④ 一般将来时 ⑤ 过去进行时 ⑥ 现在完成时 (7)被动语态 ① 一般现在时 ② 一般过去时 ③ 一般将来时 (8)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作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 (9)动词短语 10. 构词法 (1)前缀、后缀 (2)转化 (3)合成 11. 句子种类 (1)陈述句(肯定式和否定式) (2)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 (3)祈使句 (4)感叹句 12. 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1)主语 + 系动词 + 表语 (2)主语 + 不及物动词 (3)主语 + 及物动词 + 宾语 (4)主语 + 及物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 (5)主语 + 及物动词 + 宾语 + 宾语补足语 (6)there be 句型 13.并列复合句 14.主从复合句 (1)宾语从句 (2)状语从句 (3)定语从句(能辨认出由that, which, who 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并能理解句子意思。) 语音、词汇等其它语言知识考查具体内容详见英语课程标准附录相关部分。

最新宁夏中考英语考试大纲

英语 一、指导思想 1.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着重考 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中考 改革,促进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3.试题所选择的语言素材和创设的语言运用情景与学 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及社会发展实际紧密联系。 4.杜绝繁、偏、旧试题,题量适中,难易适度。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语言知识 考查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词汇知识、语 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单项填空,完形填空、单词拼写、 综合填空等。 语法知识的考查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法项目表中的五级要求为准(见附录1)。 词汇考查范围以词汇表(见附录2)所列1600个单词为 依据,同时还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教 材中所学的常用单词、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考查学生对所听语言材料的理解以及从所听语言材料 中获取信息、并能简单记录有关信息的能力。 2.口语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英语口语测试,考查学生 用英语进行简单口头表达的能力。 3.阅读 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英语中考的主要考查内容,着重考 查学生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各种 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不仅考查细节,还重视考查深层理 解能力,包括把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要义、根据已知事实作 出简单推断、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以及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等。考试形式不仅有传统的选择题型,还将设置非选择题型。第四大题阅读理解部分短文数将由3篇增至4篇,分值和题数保持不变。 4.书面表达 着重考查学生以书面形式表达意义的能力。中考书面表 达为指导性写作,即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某些信息,按一 定的要求写作文或其他形式的材料。提示形式包括中英文写 作要点说明或图表提示等。 三、考试方法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法 考试分听力考试和笔试两部分。先进行听力测试,再进

2017中考英语考纲

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英语学科学业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英语学科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达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五级课程目标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指导思想 贯彻《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反映《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遵循如下命题原则: 1.要着重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等四种英语语言技能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2.要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 3.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 4.要选用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根据语言实际使用情况命题。 5.要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杜绝繁、偏、旧的试题。 6.要根据试题的考查目的和考查重点,科学合理地制订评分标准。 三、考试依据 依据《课程标准》的五级课程目标的等级要求、《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广东省考试中心粤[2003]85号文《关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英语口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以及我省各地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实际情况。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学业考试”的内容是《课程标准》制定的三级至五级目标内容,即初中学生在全日制义务教育七年级至九年级阶段应该完成的学习内容和达到的学习目标,包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等目标要求。考核的具体内容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