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中考英语考纲词汇默写一

上海中考英语考纲词汇默写一

上海中考英语考纲词汇默写一
上海中考英语考纲词汇默写一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相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落曰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李淸照《如梦令》) 5. ,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2分) 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留以为.梁( ) ⑵乃尽.湿之()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1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第一件: 。 第二件:。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1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 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 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权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4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

上海中考语文默写篇目整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迢迢牵牛星》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上海中考英语考纲单词、词组默写

上海中考英语考纲单词、词组默写 中文+词性英文中文+词性英文能够;有能力的 adj. 得到;实现v. 能力;才 能n. 穿过;横过 prep. 关于prep. 扮演 v. 大约;到处;四处adv. 行动 n. 在…… 上面prep. 积极的;主动的 adj. 在国外adv. 活动 n. 接受;认可v. 男演员 n. 令人惊讶的 adj. 女演员 n. 车祸,事故;意外的事 n. 加上 v. 精确地 adv. 活 着的 adj. 加;增加 n. adj.1、(修饰单数名词)全; 地址 n. 总;整 2、(修饰复数名词)全部; 所有的 采用,采纳;收养v. 全部 adv. 有利条件;优势;优点n. 全部;全体人员 pron. 广告 n. 全部;全体人员 n. 劝告;忠告 n. 允许,准许 v. 担负得起……的费用;抽 几乎,差不多 adv. 得出(时间) prep. 害怕;担心 adj. 单独地 adv. 非洲 n. 沿着;顺着 prep. 在……之后,在……后 面向前;和……一起;一同 adv. prep. 在后;后来 adv. 已经 adv. 在……之后 conj. 也 adv. 下午 n. 虽然;尽管conj. 再一次;再;又 adv. 总共;全部地 adv. 反对 prep. 总是;永远 adv. 时代;年龄 n. 上午有……之年岁的 adj. 令人惊讶的 adj. 代理人 n. 雄心;野心 n. 以前 adv. 美国,美洲 n. 同意;应允 v. 美国的;美洲的adj. 在前 adv. 美国人 n. 目的 n. 在(三者或三者以上)之 间;系……中之一; 瞄准 v. 与……在一起 prep. 空气;大气 n. 空调 n 数量; 总数 n. 航线 n. 引起乐趣的,娱人的 adj. 机场 n. 警报 n.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2018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空山新雨后,。 (王维《山居秋暝》) 2.,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 4.,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孟论学》) 5.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居士。(2分) 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似与游者相乐。 10.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潭中游鱼的特点是。(4分) 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呜呼!此意尤可感已③。 【注释】①直:同“值”,当值,值勤。②蝟:今作“猬”,刺猬。③已:语气词。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⑴而极爱才( )⑵嘱易新帽过年( ) 12.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 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 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 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 13.对我“依然旧帽”,公的表现是“”;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这里的“此意”是指。(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上海初中牛津英语考纲词组默写练习卷

上海市初中英语教学基本词汇表---词组(每次默写40个) 1.有一点儿____________ 2.两个,几个____________ 3.一种,一类____________ 4.许多____________ 5.一双,一副____________ 6.一(块,张,片,件) ____________ 7.按照,根据____________ 8.加上____________ 9.终究,毕竟____________ 10.同意某人的意见____________ 11.全部结束,到处,浑身____________ 12.行了,好吧,病好了____________ 13.一路上____________ 14.等等____________ 15.为某事向某人道歉____________ 16.到达某地____________ 17.像……一样,如同____________ 18.一……就……____________ 19.也,又____________ 20.请求,寻求____________ 21.早午晚餐时____________ 22.起先最后____________ 23.在家里____________ 24.至少至多____________ 25.立刻,马上____________ 26.现在,目前____________ 27.在学校,在上课____________ 28.在(八)月底____________ 29.同时____________ 30.在工作____________ 31.在周末____________ 32.能够(有能力)____________ 33.害怕____________ 34.生某人的气____________ 35.有害于____________ 36.出生于____________ 37.忙于做某事____________ 38.小心____________ 39.被~覆盖____________ 40.与~不同____________

上海市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

中考语文知识点汇总 2018-02-26 14:28:42 来源:上海启文教育中考语文知识点细梳理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着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讲解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 1.默写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相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浮云游子意,落曰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淸照《如梦令》)(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解答】答案:(1)明灭可见 (2)千骑卷平冈(重点字:冈) (3)浮云游子意 (4)却道海棠依旧 (5)种豆南山下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 遮,人去也!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关汉卿。 (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D 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考点】EI:送别离别诗. 【分析】这首小令描写离别情绪,表现了多情女主人公送别情人凭栏望远、依依不舍的相思之情.送别后,情人在女主人公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艺术手法上通过层层设障委婉细腻的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要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熟记名篇及作者.这是元代伟大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小令. (2)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熟悉文章表达的中心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感情,逐一辨析选择,这首小令描写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详解版:名句默写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详解版:名句默写 【2016·北京卷】 6.默写(共4分) (1)但愿人长久, 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分)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1分) (3) __________ , ___________,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2分) 6. (1)千里共婵娟(2)留取丹心照汗青(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2016·重庆A卷】 (一)古诗文积累 8.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 (2)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6)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7)读诗歌,我们深深地感叹:有了第一等襟怀方才有第一等的诗歌。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心忧天 下,“,”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 (一)古诗文积累(10分)8.默写(每空1分)(1)悠然见南山(2)商女不知亡国恨(3)独怆然而涕下(4)春蚕到死丝方尽(5)柳暗花明又一村(6)人不知而不愠(7)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兵俱欢颜【2016·重庆B卷】 (一)古诗文积累 8.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1)关关雎鸠,。(《诗经·关雎》) (2),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4),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6)自康乐以来,。(陶弘景《答谢中书书》)(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虽已辞官还乡仍心系 国事的诗句是:“,。” (8)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想要为国立 功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8.(1)在河之洲(2)征蓬出汉塞(3)蜡矩成灰泪始干(4)万里赴戎机(5)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 花(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每空1分,错一处该空不得分)

最新上海语文初中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部分考点梳理 (一)背诵、默写文言诗文 【基本要求】 能背诵一定量的文言诗文; 能默写文言诗文或文言名句 默写时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顺序。 【方法指引】 从语言上说,简练而准确,鲜明而生动,具有表现力。 从篇章上说,或叙述故事曲折,突现矛盾冲突;或刻画人物生动,思想性格鲜明;或写景优美,意境深远;或状物逼真,形神毕俏;或议论事理透辟,逻辑严密;或说明事物条理清楚,明晰准确。 从内容上说,或描绘祖国山川,或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或记写重要历史人物,或赞美豪杰志士,或鞭挞邪恶势力,或阐明思想观点,或抒发胸怀抱负,都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 【图析要点】 【试题举隅】 【A组题——基础试题】 例题1: 山重水复疑无路,。 ,清泉石上流。 ,,佁然不动。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默写的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写景状物和富有哲理的语句。一是陆游的《游山西村》的颔联,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二是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颔联,从小处着眼,工笔细描,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三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的诗句。 答案分别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明月松间照”,“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例题2: 【参考答案】 【B组题——巩固提高】 【C组题——模拟演练】 (二)解释、辨析文言词义 【基本要求】 能依据语言环境确定常见实词的含义;

了解词类的活用、通假现象; 3、了解常用虚词的含义或作用。 【方法指引】 从数量上讲,实词比较多,尤其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假借义。 古今词义的差别,依靠记忆、积累,着重记忆那些与现代汉语形同、音同而义异的半边词。如:“走”,古义是“跑”的意思,“毙”,古义是“倒下”,引申为“垮台”等。 依据语境确定实词意思,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这个词在某句话中的确定意义,也就是“因文定义”。一词多义要有所侧重。记住出现频率最高的义项。 虚词含义及作用,虚词离不开句法,离开了句子,虚词就没有具体的作用了。根据虚词在某句中的前后位置,与某些词(词类)搭配关系,可以判断出词类和作用。 【图析要点】 【试题举隅】 【A组题——基础试题】 【B组题——巩固提高】 【C组题——模拟演练】 【附录】150重要实词解说 ①古今异义 ②通假字 【附录】常见通假字表 掌握6个虚词的常用意义及用法 (三)疏通、解释文言句意 【基本要求】 1、了解文言文遣词组句的一些特点、规律;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最基本的用法; 3、准确、通顺地解释常见文言语句。 【方法指引】 突破关键词语,如果把解释句子比作百米跨栏短跑竞赛,那么关键词语好比一个个跨栏。突破每一个“跨栏”,是关键,是基础。 注意句式特征,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常常不同,用现代汉语解释时,要合乎规范的语言习惯作适当地调整和表述。 掌握翻译步骤,用口诀概括:通读全文,领会大意,斟酌字义,揣摩语气,补、略通变,合情合理,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如无标点,审慎断句;解释完毕,检查仔细。 解释总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其步骤是: (1)释义(2)串意(3)调整。 【附文言文翻译口诀】 首览全篇,掌握大意。难解句子,前后联系。人名地名,不必翻译。汉字通假,必须注意。常见虚词,因句而异。特殊句式,慎重处理。标点符号,揣摩语气。句不离短,词不离句。跳跃句子,补出本意。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活用,考察全句。联系语境,领会含义。全篇译完,核对仔细。句子流畅,用词达意。无可更改,方可搁笔。若要译好,贵在练习。多看多译,便可熟悉。 【图析要点】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理解性默写.pdf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说明:篇目中打★的为重点考查的理解性默写易考篇目(依据沪教版六年级—八年级以及部编版九年级要求默写的篇目) 不打★的为沪教版六年级—八年级以及部编版九年级要求默写的篇目(这些篇目在教材中出现在每周一诗或课外古诗词诵读中)列举理解性默写的题目,但可以不作为复习的重点。《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在沪教版是八年级第一学期的重点篇目,而在部编版为九年级第二学期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根据2020年《点击》,把它归在读读背背中,因此列举了理解性默写的题目,但不打★号。 ★《观沧海》(曹操)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上海中考英语考纲单词默写

单词(Vocabulary) A 1.__________ n. 能力,才能 2.__________ adj. 能够;有能力的 3.__________ prep. 关于 adv. 1.大约; 2.到处,四处 4.__________ prep. 在……上面 5.__________ adv. 到(在)国外 6.__________ v. 接受 7.__________ n. 事故,意外的事 8.__________ adj. 精确的 9.__________ v. 达到,获得 10.__________ prep. 横过,穿过 11.__________ v. 表演,扮演(角色);行动 12.__________ adj. 积极的;活跃的 13.__________ n. 活动 14.__________ n. 男演员 15.__________ n. 女演员 16.__________ adv. 实际地;现实地 17.__________ v. 添加,增加 18.__________ n. 增加 19.__________ n. 地址 20.__________ n. 有利条件;优势, 优点 21.__________ n. 广告 22.__________ n. 忠告,劝告;建议 23.__________ v. 负担得起,抽得出(时间) 24.__________ adj. 害怕的;担心的 25.__________ n. 非洲 26.__________ prep. 1.在……之后; 2.在……后面 adv. 在后;后来 conj. 在……以后 27.__________ n. 下午 28.__________ adv. 再一次;再;又 29.__________ prep. 对着,反对 30.__________ n. 1.年龄 1. 2.时代 31.__________ adj. 有……年岁的;上年龄的 32.__________ n. 代理人 33.__________ adv. 以前 34.__________ v. 同意;应允 35.__________ adv. 在前,向前 36.__________ n. 目的;目标 a)v. 打算;瞄准 37.__________ n. 空气;大气 38.__________ n. 航线 39.__________ n. 机场 40.__________ n. 警报 41.__________ adj. 活着的,存在的 42.__________ adj. 全(部);总;整 adv. 全部地 pron. 全部;全体人员 n. 全部;全体人员 43.__________v.允许,准许 44.__________adv.几乎,差不多 45.__________adj.单独的 adv. 单独地 46.__________prep. 沿着;顺着 adv. 1.向前; 2.和……一起;一同 47.__________ adv. 已经 48.__________ adv. 也 49.__________ conj.虽然;尽管 50.__________ adv. 总共;全部地 51.__________ adv. 总是;一直;永远 52.__________ 上午 53.__________ adj. 令人惊讶的 54.__________ n. 雄心;野心 55.__________ n. 美国;美洲 56.__________ adj. 美国的;美洲的 n. 美国人 57.__________ prep. 在……中间;在(三个以上)之 间; 58.__________ n. 数量,总数 59.__________ n. 娱乐;消遣;娱乐活动 60.__________ adj. 引起乐趣的 61.__________ adj. 古代的,古老的 62.__________ conj. 和;又;而 63.__________ adv. 生气地;愤怒地 64.__________ adj. 生气的;愤怒的 65.__________ n. 动物 66.__________ adj. 再一;另一;别的;不同的 pron. 另一个 67.__________ n. 回答;答复;答案;回(信) v. 回答;答复;回(信) 68.__________ adj.1.(用于疑问句,否定句,条件句)一 些;什么; 2.任何的;任一的 pron. (无论)哪一个;(无论)哪些69.__________ pron. 任何人,无论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汇总

中考必背30首古诗及13篇古文 30篇古诗背诵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望岳 唐孟浩然唐杜甫 八月湖水平,涵(hán)虚混太清。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造化钟神秀,阴阳割(gē)昏晓。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荡胸生层(céng)云,决眦(zì)入归鸟。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饮湖上初晴后雨4黄鹤楼 宋苏轼唐崔颢 水光潋滟晴方好,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山色空蒙雨亦奇。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欲把西湖比西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淡妆浓抹总相宜。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山居秋暝6送友人 唐王维唐李白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登高8卖炭翁 唐杜甫唐白居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 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 愿天寒。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 停浊酒杯。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 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0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刘禹锡唐常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ìng)音。 11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 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 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上海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上海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导语:文章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表达通顺、连贯。 1.常识: ①.选自《孟子o公孙丑下》。孟子,名轲,战国思想家。《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着。 ②.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孟子》中的文章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中心: 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作用,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段意: ①.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突出“天时不如地利”。 ③.突出“地利不如人和”。 ④.紧接前面的“人和”,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3.句译: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时机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重要。 ②.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敌人既然来)包围并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不能用兵器和盔甲的锐利坚固来在天下建立威信。 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帮着他的人就多;没有施行仁政,没有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知识点归纳: 1、表明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锐意进行变法改革时的抱负的诗句;写出《登飞来峰》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这首诗中,“鸡鸣日升”、“浮云”“最高层”寓意各是什么?答:“鸡鸣日升”的灿烂图景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3、三四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答:王安石的言外之意是:只要宋神宗信任他,支持他变法,他就不会害怕朝廷小人刁难、作祟,新法一定能推行,

上海中考近三年现代文高频及未考考点分析

2016 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二、评价标准 基于《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2004 年10 月版)规定的六至九年级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与要求,确定以下能力要求和知识内容。 (一)能力要求 1.文言文阅读能力能记诵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 (2015 年: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掌握重要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2015 年: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2015 年:掌握15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掌握“之、其、而、以、何、于”等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概括文章的中心。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2.现代文阅读能力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015 年: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能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提取并解释重要的信息。 (2015 年: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提取并解释文章中的信息。)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能分析句子和段落的作用。 (2015 年:能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能分析句子和段落的作用。)能识别和运用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2015年: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 6 种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能梳理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 【2015 年:能梳理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说明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记叙文(顺叙、倒叙、插叙);议论文(总分、并列、层进、对照)。】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作相应的拓展。 (2015 年: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 2015 年以下内容2016 年以表格形式呈现(见知识内容表格):能正确书写3500 个常用汉字。 能运用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11 种标点符号。 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4 种句式。能识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等4 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能识别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和环境描写(自然、社会)的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能识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3. 综合运用能力 能根据一定的生活情境,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 (2015年: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现实生活,运用语文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决问题。) 能根据要求,完成读写任务。 (2015年:能根据要求进行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4 ?写作能力能记叙生活中的人、事、物。能说明生活中的事物或事理。能对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能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600字左右的文章。 文章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表达通顺、连贯。 字迹清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上海英语中考考纲词汇最终修订默写本

上海市初中英语教学基本词汇表 ( Word List ) 说明: 1.本词汇表包括表(一)(单词)及表(二)(词组)。要求掌握读音、拼写并正确运用。2.本词汇表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兼顾上海市二期课改英语学科的新教材,即《英语》(牛津上海版)和《英语》(新世纪版)而确定的。 3.人称代词、数词和冠词不在本词汇表范围内。 表(一)单词(Words --- 1678) A _____________________ adj. 能够;有能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n. 能力;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 prep. 关于 adv. 大约;到处;四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prep. 在……上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adv. 在国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 v. 接受;认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 n.车祸, 事故;意外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adv.精确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 v.得到;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 prep. 穿过;横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 v.扮演; 表演 n. 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adj. 积极的;主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n. 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n. 男演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 n. 女演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 v.加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n.加;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 n. 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 v. 采用, 采纳;收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 n. 有利条件;优势;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n. 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 n. 劝告; 忠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 v. 担负得起……的费用;抽得出(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 adj. 害怕;担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 n. 非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 prep. 在……之后, 在……后面 adv.在后;后来 conj.在……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 n.下午 _____________________ adv.再一次;再;又 _____________________ prep. 反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 n. 时代;年龄

19年上海中考语文综合运用考试题型及复习策略

2015年上海中考语文综合运用考试题型及复习策略 语言的实际运用和语言的表达,包括以下内容:1、语言表述①信息提取:从学习现象、事实材料、楹联中品读;②信息表述:从对联中表述人物故事,用文字把数学题表述出来,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内容、观点;③读图表述:新闻、历史画面、漫画、招贴画等;④读表表述:个人所得税、网络使用量等;2、语言运用:①语言简明;②句子连贯;③拟写广告词;④仿写句子、语段;⑤选词造句,连句等;⑥续写、改写、补写等; 从题型上看,主要有简述题、概述题、填空题、扩展题、读图体、读表题开放题、问答题、选择题、想象题等多种题型。 考点1: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协调等许多方面,也间接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反映出理解、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 仿写句子要求: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内容协调一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一定要结合被仿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出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 (2)句式要统一。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这就要求考生仿写前仔细观察。观察从整体到局部,试题往往给出了句式,或要求与某一划线语句句式相同。这样,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有时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一致,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句子也应该是主谓结构是的句子。 (3)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被仿句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方法。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考点2:广告词和串台词 所谓广告,是指向公众介绍比如商品、服务或文娱、体育节目等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电视、报刊、广播、招贴等形式进行。公益广告,则是指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作的广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跨世纪的中学生是在广告中成长的一代,优美而富有哲理的广告词,对中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特别是一些公益广告,如说普通话、公民义务献血、戒烟戒酒、环保、扶贫济困、交通安全、社会公德等等,题材广泛,贴近生活,命题人没有理由不引导学生加以关注。编拟广告词时可注意以下几点: (1)语言质朴。就使用日常通俗朴实的口语拟制公益广告词。如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推广普通话,靠你、靠我、靠大家”、“说好普通话,走遍神州都不怕”;再看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点点滴滴热血浓,人道博爱处处情”、“一份血,万份情,无偿献血最光荣”、“无偿献血,用爱心为生命加油”、“一滴血,一片心,一份爱”等。语言质朴无华,给人随和亲切之感,看似没有修饰,实则独具匠心,体现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创作意境。 (2)多用修辞。运用修辞,是为了把词句修饰得优美些、生动些、感人些。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意图,力求简洁鲜明,言有尽而意无穷。比如可以运用对偶修辞,让广告词拟制成短小精悍的“对子”。请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关爱他人)”、“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环保)”、“消费促进维

2020上海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默写

2020上海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古诗文默写本专项复习据《2020年上海市初中语文终结性评价指南》编写而成六至九年级文言诗文的阅读要求是: (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理解浅易的古诗文内容,了解文言诗文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能理解古诗文中词句的含义,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四年的实词积累量达到150个左右;能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或作用;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句子,能结合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意思。 (3)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的意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背诵一定量的文言诗文,四年的背诵总量在10000字左右。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依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2004年10月版)规定的六至九年级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与要求,确定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试目标是: 1.1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 1.2掌握15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 1.3掌握“之、其、而、以、何、于”等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1.4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1.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1.6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7能概括文章的中心。 1.8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

第一节背诵、默写古诗文 【基本要求】 1、能背诵一定量的文言诗文。 2、能默写文言诗文或文言名句。 3、默写时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顺序。 【学习引导】 1、熟读成诵 “熟读”是“成诵”的准备,“成诵”是“熟读”的结果。在“熟读”阶段,可以采取多种阅读方法,如声读、视读以及各种精读法。在“成诵”阶段,主要采用反复朗读的方法。要全神贯注、注意停顿。读了几遍以后,可以把头抬起来,让目光离开书本,把刚才朗读的句子口述一两遍。口述时,脑子里想着这句话的意思,并经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尽可能地把这句话的意思具体化、形象化。 2、笔述默写 写的时候,注意力同样要高度集中,要认认真真,一笔不苟,字要工整,标点要清楚。在写的过程中,坚持决不翻书照抄,其中个别语句实在记不起来了,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来填补。标点符号读的时候不死记,写的时候由自己判断。写完了,念一两遍,把错漏的字词,和听着不通顺的语句改正过来。最后,翻开书本,对照原文,仔细修改和订正,力争一字不误,一点不漏。为了修改方便,默写时最好一行空一行。 3、化整为零 背诵时可以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熟读成诵。分读法可以分为逐段读、渐进读、反复读三种类型。(1)逐段读,就是顺次一段一段读下去,在分段背熟的基础上,连贯起来背诵;(2)渐进读,就是背熟第一段,接着背熟第二段,连背以上两段;然后背第三段,随后连背以上三段;再单独背第四段,又把一、二、三、四段合起来熟背。依次类推,背完全篇。(3)反复读,就是先读完第一段,再一、二段连读,然后一、二、三段连读,依次类推,背完全篇。 4、找出异同。 将相关文段的内容的具体层次、语言特征(标志)、内容类属等归类比较,找出异同点,抓住其“异”,进行整体、分段或串并式的背诵,将易错易误的地方找出来,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