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内部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内部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内部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内部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内部管理研究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知识创新的大力推动,各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转向于生产性服务行业上。物流业属于商务服务业,是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随着物流日益被大家所重视,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亦与日俱增。在国际上,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有分析表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物流服务提供的年增长率已经达到10%以上,而近五年内的年增长保持在25%以上,但是我国传统的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社会化的转换才刚刚开始,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相对弱小,在服务质量、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尚感薄弱。因此,面对日益增长和日益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我国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应更加注重先进技术以及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的创造性运用,打造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二、物流企业内部管理问题

1、物流企业内部作业与管理问题

关于物流企业内部作业与管理的研究,主要参考的是Donald J.Bowersox、David J.Closs 和Bixby M.Cooper撰写的(2002)《物流管理》,Harry L.Sink,John https://www.doczj.com/doc/df14524998.html,ngley(1997)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基础运作程序》,唐丽敏、谷峰的《物流企业运营管理》,张明丽、李方、秦笑梅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和窦丽娜的《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研究》等资料。其中提出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资料中还提出我国中小企业物流模式主要存在有以下问题:物流管理体系不规范、经营规模不成熟,供需不平衡,基础设施的制约、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的低下、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物流信息管理程度低等。黄永民在《浅论中国物流服务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也提到由于我

国的物流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物流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充分竞争的物流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物流资源得不到有效地整合,企业难以提供客户所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

2、物流企业的配送问题

物流配送是物流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配送的及时准确大大影响着客户对物流公司的评价,是物流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一环,它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物流系统内部运作的管理以及物流配送车辆的调度问题等。当前我国的物流配送存在很多问题。皱辉霞(2001)认为:物流配送体系薄弱,主要问题在物流平台构筑落后,物流配送效率低和物流装备标准化程度低,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程度低,物流配送人才短缺。除此之外,徐贤浩(2008)认为:物流配送的主要问题有物流配送模式选择不当,配送中心设施落后、功能不全等。物流配送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政府的各职能部门以及企业的各部门之间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的战略思想。而物流以及配送基础设施呈现“瓶颈”现象,我国物流总体水平落后,存在物流配送技术和物流综合协调能力的约束。对于配送车辆调度问题,龚延成等(2004)通过放回式随机复制算子和适应度函数,把时间窗约束和车辆容量约束转嫁到最小费用目标函数中,设计描述行驶线路的染色体结构、初始群体生成方法、独特的交叉算子和换变异算子,建立适合于遗传算法的车辆调度模型。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参考了吴志男的《浅析民营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胡强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优化策略研究》、廖高乐《中小企业物流改善的利器》和王春燕的《企业物流管理的几点思考》。其中提出管理环境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制度的贯彻、执行及企业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环境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资料还指出,企业还应加快物流组织结构的转变,完善物流活动的规划和控制体系,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还可以采取与其它中小型企业形成战略联盟的方法。

在配送管理这一方面,主要参考了宋世强的《物流运输管理决策优化问题研究》、王旭坪的《物流配送调度的干扰管理研究》和廖洁君的《物流配送调度优化模型的研究及应用》等。资料都完整的介绍了配送计划与组织和配送系统的优化管理,现代物流运输优化方法,配送模式与流程的选择,以及不同行业的配送管理要求等,为我们优化企业运输配送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但是当前我国的物流发展比较滞后,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循序渐进。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完全自动化的配送中心在我国不合适,条码、包装、员工素质等因素都制约着其正

常运行。但是,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机械化还是必要的,有利于改善工作条件、加快作业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货损货差。

三、总结

由上述文献可以看出,流企业的内部运营管理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侧重点,然后运用相应的物流管理知识进行优化设计。特别是我国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我们对他们的内部管理研究更要着眼于整体,然后抓主要矛盾,把最主要的问题放在第一位。总的来说,我国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现金管理模式,再结合自身情况,通过企业的管理模式、服务水平、网络信息、运输配送等方面的改善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Donald J.Bowersox, David J.Closs, Bixby M.Cooper. 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M].McGraw-Hill,lnc. New York: 2002.160-184.

[2]Harry L.Sink, John https://www.doczj.com/doc/df14524998.html,ngley. A Managerial Framework for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Services[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7, (2): 163-182.

[3]唐丽敏, 谷峰. 物流企业运营管理[M].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5, 11: 54-357.

[4]张明丽, 李方, 秦笑梅.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市场, 2010,(23): 39-41.

[5]窦丽娜.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研究[D]. 天津大学,2005.

[6]徐贤浩.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作管理[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86-106.

[7]胡强.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优化策略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8]廖高乐. 中小企业物流改善的利器[J]. 中国商贸, 2010, (04): 110-111.

[9]吴志男. 浅析民营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商业,2009.(09): 120-121.

[10]王春燕. 企业物流管理的几点思考[A]. 2004年十一省区市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4: 51-59.

[11]袁清平. 物流企业配送系统优化研究[D]. 西华大学,2008: 37-39.

[12]王旭坪. 物流配送调度的干扰管理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2010.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1 内部控制定义 其实我们通过学习观察所得,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同年代都有所不同。各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的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冯培根(2000)认为,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强化内部监督,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文章认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对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 Lauraf.Spira(2003)指出 Turnbull 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 彭君翔(2008)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探析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并且回顾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五个发展阶段;并从“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三个角度,探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 安艳红(2008)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利于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

库存管理优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库存,在供应链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具有存储、应变等作用。是供应商的结束和公司生产的开始,也是供应的节点,合理的解决库存问题,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经营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效率。 为解决这些公司生产经营中一定会遇到的问题,就有必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库存管理。李波、洪涛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说到库存管理的目的就是在于把库存控制在合理水平,防止超储积压或不足,减少资金占用,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成本,以提高公司竞争力。 库存是每个公司都能遇到的管理问题,它对公司生产的连续性及公司的利润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一个公司来说,物资库存工作能否顺利地进行,对于降低公司产品成本、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意义重大。作为一个大型公司,都会面临物资的采购和库存工作,如果处理得当,就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协调,将会导致物资积压,资金周转不灵,严重的还会使公司停工停产。公司对其物资管理供应体制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目的就是规范公司物资采购行为、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储备,一方面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提高公司整体的竞争能力。 不合理的库存管理具有这些表现为:低效的产品挑选、落后的沟通方式、昂贵的库存成本、不科学的采购成本、不合理的库存结构、过高的质量控制成本、过长的采购周期。由于库存的不合理,公司生产过程不够流畅、停工现象时有发生、工人积极性逐渐下降、销售机会容易错失。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收益进一步影响公司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 所以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公司的库存储备,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为将来的市场竞争站稳脚跟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期以来,学术界主要关注的是单级库存控制方面的研究,后来供应链管理理论横空出世,多级库存控制成为学者们争相研究的对象。1915年福特哈里斯通过运用数学模型对一定时期内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最低时进行分析计算得到的订货批量,提出了经济订货模型也就是非常著名的EOQ模型。这之后,随着国内外学者们对于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问题的不断研究,发现了很多存储管理问题也依次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终形成了库存理论。一开始的库存理论模型仅仅是对单个公司的库存最优化。分别建立了不允许缺货,生产时间短;生产需要时间, 不允许缺货;允许缺货,生产时间短;市场占据时间,允许缺货;

国内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速度加快,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组和配置的程度不断提高,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企业制度的核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关系的探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内部控制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对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关注,研究日趋繁荣,但未形成共识。进入21世纪,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散见于专家学者的文章中,但也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内部会计控制等方面来做研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兴起和公司治理研究的深入,政府部门和相关协会开始重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有关规定见诸于若干法律、法规文件,但至今尚未提出类似COSO 报告那样受到广泛认可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的总体构想、内部控制的评价、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内部审计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以反映当今内控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提出一些实质性建议。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总体论述 吴水澎等(2000)从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内部控制做了多层面的理解;在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即COSO报告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创新特点之后,提出该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和团体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 程新生(2004)以委托代理理论、组织学理论解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以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为核心,以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为纽带,建立治理型内部控制;指出对治理效率和经营效率的共同追求推动了内部控制演进。 林钟高、郑军(2007)在分析评述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引入契约经济学理论,首先确立了内部控制的契约属性,是一种评价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同时从新制度经济学出发,进一步论述了内部控制契约是企业理性的各个要素主体之间关于经济利益的分配而构建的一个旨在协调其经济活动有序、有效运行的

企业物流仓储管理研究现状综述

企业物流仓储管理研究现状综述 1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仓储管理作为物流运作链条中的重要支撑环节,其目的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仓储水平进行控制,力求尽可能降低仓储水平、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强化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存在仓储,也就是说,在采购、生产、销售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仓储使各个环节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成为可能。同时仓储可以调节各个环节之间由于供求品种及数量的不一致而发生的变化,把采购、生产和销售等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因此,企业的仓库已成为企业的物流中心,科学地进行物流仓储系统管理研究,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最终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贡献。 本课题研究有很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中所述的新型的仓储管理研究体系有助于解决传统仓储管理研究的“次级优化”问题;有助于降低组成物流供应链的各企业的缓冲仓储和仓储水平,解决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各自为政”问题,从而减少资金占用和仓储维持成本,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本文中运用的某些仓储控制方法和技术能够帮助物流企业满足预期顾客需求、平滑生产要求、分离运作过程、阻止脱销、避免价格上涨,并且能够帮助物流企业更加经济的订货,节约仓储管理成本。 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985 年,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供应链理论思想则是在此基础上内涵延伸、系统发展而形成的。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为第一代供应链管理阶段。这一时期的供应链管理还属于自发形成的一种管理方式,并没有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进行理论的抽象与总结,仅是着重于物流和企业资源的管理及组织机能的外在表现,这是一种基于企业组织内与组织间的沟通与交往而自发形成的“推式”供应链管理。重点关注企业组织的构成、资源的调配与流动、生产的组织与协调以及产品订单的处理周期,管理流程则是从原材料推到中间产品、产成品、销售市场,直到最终消费者。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那种自发形成的企业管理方式上升为系统的企业组织管理理念,此时的企业管理进入了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第二代供应链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着重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这是“拉式”供应链管理。重点关注企业的流程绩效、供应链整体资源的整合与调配、供应链中信息的迅速沟通与流动,使供应链各种业务和信息能够实现集成和共享。这一阶段的供应链管理已发展为所有加盟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超越了供应链出现初期的那种主要以短期的、基于某些业务活动而自发形成的经济关系,使供应链管理从一种作业性的管理工具上升为管理性的方法体系。 自1915年Harris提出存贮问题著名的经济批量(EOQ)公式,开始了仓储控制方面的研究,直至二次世界大战,由于生产和战争的需要,提出并解决了各种各样的存贮问题,到50年代开始形成了运筹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即存贮论。20世纪50年代以后,怀廷(T.M. Whiten)的《存储管理的理论》,艾若(K.I. Arrow)的《存储生产的数学理论》以及马然(A.P. Moran)的《存储理论》等论著相继出版,仓储论开始作为一门理论兴起,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应用数学分支。随后经典的仓储理论派生出定期订货、定量订货、基于帕累托曲线的ABC分析以及重点管理,都是希望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来使仓储大幅度降低,使仓储成本下降,同时增加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效率。以上针对单个企业单一仓储管理的优化研究属于独立需求阶段,这一阶段没有将企业放在上下游行业的整体角度去研究,只是研究单一节点的仓储优化问题。

A公司物流配送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A公司物流配送管理研究 1国外采购管理研究现状 Mike Fogg(2008)在《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一书中提出:电子采购(E-purchasing)的定义为电子采购是指在采购活动的全部流程中运用所有的相关电子技术来提高内外部客户的服务,而且在不同的情况下要使用不同的相关技术和工具。 来自CIPS的专业实践团队给出的电子采购定义为:是指商品和服务的电子购买过程,包括从认定采购需求直到支付采购货款的全部过程,也涵盖了延迟付款这一类活动,例如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与开发等。 Emiko Banfield(2005)在《战略采购管理》一书中认为:战略采购就是指公司和它的供应商之间的联盟,这种联盟的最终目的是使连接采购原料和服务每个环节的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最小,处理得当的话。战略采购将打破用户、购买者和供应商之间的传统壁垒,这样公司就能从供应链中取得最大的价值。战略采购的关键成功要素有:提供管理、提供领导能力、使用引导团队、制定变革管理战略、有效使用顾问、利用总成本模型、制定全面沟通计划、提供培训和庆祝成功。超越战略采购:建立公司之间的关系、扩展供应链和创造价值网络。 Michiel R.Leenders在《采购与供应管理》一书中阐明: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系统方法,全面管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工厂、库房再到最终用户的信息、物资和服务的流动。供应链管理代表的是一种强调过程与整合的企业管理思想。 2国内采购管理研究现状 2.1 有关采购管理理论的研究 甘华鸣(2002)在《采购管理速成》中提出:采购管理是指管理采购业务单元,包括支持、审核、优化、批准、实施五个步骤。管理的对象是计划、认证、订单、合同四个环节。徐杰在《市场采购理论与实务》中提出:企业采购管理是指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进货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是对整个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企业部控制建设 》的文献综述 工商大学会计学 07级(1)班周兴辉 指导教师:国康 摘要: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部控制基本规》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中小企业;部控制;建设 一、中小企业部控制的概述 阿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具有规模小、动力大、部改革成本低、机制灵活且有效率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资金少,人才缺、信息封闭,应对风险能力差。 王静认为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在2004年6月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企业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COSO于2006年7月发布了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如何更好地运用COSO部控制整合框架而发布指南。该指南应美国证券委员会的要求,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存在的一些独特问题做出了指引,包括信息技术、职责分工、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风险管

理等领域。由于该指南是COSO一系列报告的延伸,它所阐述的一些准则适用于所有规模的公司,尤其对小企业部控制的构建和实施具有重大参考意义。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第32号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这是我国首次对上市公司部控制提出具体的要求。2006年6月6日,国资委也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2008年6月28日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部控制基本规》并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围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些都主要集中在对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部控制的研究上,很少有人把研究重点集中在小企业之上,这也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部控制极其落后的现状。 程晓峰认为部控制制度的定义是: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以及员工之间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是具有控制功能的各种方式、措施及其程序的总称,它不是规章制度,也是部管理,更不是组织计划。部控制要以有效为前提,其关键是作为部控制主体的经理和员工。 《企业部控制基本规》将部会计控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其目的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效的部控制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各项经济目标能否实现、经济效益能否达到,也是我国

企业存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1 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日趋完善,存货管理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加强存货管理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能有效地服务于基本生产、 技术改造的全过程。存货管理的好坏已成为衡量企业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存货储 备是否合理、流动资金占用是否最佳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加强存货控制和管理,会使濒临绝境的企业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反之,则会使充满活力的企业逐步陷入困境。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 越残酷。企业的竞争从增大销售、提高市场份额逐渐转变为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而存货管理又是企业内部管理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2 存货管理概述 2. 1 存货及存货管理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者商品、处在生产过程 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1]。按存放地点不同分为:库存存货、在途存货和在制存货; 按取得来源不同分为自制的存货、 外购的存货、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取得的存货、接受捐赠的存货、委托加工的存 货、债务人抵债形成的存货及盘盈的存货等。 存货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降低存货成本, 增加获利能力, 对存货进行决策、规划、控制等工作的总称。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 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大量存货置留也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的目的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 [2]。存货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及资产的营运效率。存货管理包括:(1存货的决策管理,主要是对储备存货的进货决策。 (2 存货的规划管理, 是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的前提下, 制定出一个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占用额较小的限额并分别责任到各相关部门,实行考核和奖惩,即是存货的限额责任管理。 (3存货的控制管理,

仓储管理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仓储管理 学生姓名:刘学燕学号: 20081111 指导老师:潘双利老师 学院:物流学院 专业年级: 08级物流管理 题目:基于ERP系统的仓储流程管理 联系方式: liuxueyanecho@https://www.doczj.com/doc/df14524998.html, 2010.12

基于ERP系统的仓储流程管理 ——双鹤药业有限公司 中文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益激烈,许多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了诸多管理混乱、库存积压等问题,而物流企业仓储管理在企业管理尤为重要,其特点是品种多、仓库面积大,面向公司的物料出、入库频繁,每天处理的收发单据数量也大,利用ERP系 统对仓储流程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水平和管理效率。 关键字:ERP系统、仓储管理、流程管理、应用、库存 Summar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arket competition is intense jether, and many enterprises i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has encountered a many management confusion, inventory and other issues, and logistics enterprise warehouse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ts characteristic is many varieties, warehouse with large area, facing the company's material out, inventory frequent, every processing transceiver documents quantity is big also, using ERP system to the warehouse process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work level and management efficiency. Keywords:ERP system storage management process management application inventory 在企业中,一般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这三大系统本身就是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应的接口,能够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对企业进行管理。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物流最基本功能的仓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不断提高仓储的运作效率。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地说是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ERP的实施和运行过程中,物资仓储部门的物流管理工作实际上也就是ERPJI~利实施的根本条件之一。仓储管理是对仓库和储位及其储位上的货物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拥有

物流文献综述

中国绿色物流发展阻碍与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 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了一个环境共生的物流管理系统。本文叙述了中国现代物流活动的运输、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和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七大子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各自的非绿色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就政府引导、企业自律、消费者需求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非绿色因素;必要性;阻碍;解决方案 一、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绿色物流的产生的原因 籍丹宁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初探》中提出,绿色物流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现代物流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1 . 运输工具对环境的污染:物流活动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工具的使用,交通网络的铺设、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物流能力,提高了全社会的物流速度,但作为物流的基础设施,这些交通工具的频繁使用对环境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包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 2 . 包装对环境的污染:在物流活动中,包装对商品有着重要的作用,内包装可以美化商品,外包装可以保护商品,并且便于流通过程中的装卸和搬运。但很多市场上流行的包装材料需要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甚至部分包装材料不易降解,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 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流通加工是为完善商品的使用价值,降低物流成本,在流通领域对商品进行的简单加工。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会造成一定的物流停滞,不当的加工方式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绿色物流的内涵及其意义 刘辉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状况及其路径初探》中提出,绿色物流也称环保物流" 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 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 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 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 即需要建立一种既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改变原来的生产发展与物流( 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 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又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 即向绿色物流的转变)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 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 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 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 建立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绿色物流体系" 提倡高效节能" 绿色环保的物流活动" 是十分必要而且有重大意义的! 它不仅是物流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同时也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 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与传统物流方式不同的是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之欧阳家百创编

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欧阳家百(2021.03.07) 》的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 07级(1)班周兴辉 指导教师:张国康 摘要: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李阿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具有规模小、动力大、内部改革成本低、机制灵活且有效率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资金少,人才

缺、信息封闭,应对风险能力差。 王静认为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在2004年6月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企业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COSO于2006年7月发布了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如何更好地运用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而发布指南。该指南应美国证券委员会的要求,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存在的一些独特问题做出了指引,包括信息技术、职责分工、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等领域。由于该指南是COSO一系列报告的延伸,它所阐述的一些准则适用于所有规模的公司,尤其对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和实施具有重大参考意义。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第32号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这是我国首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出具体的要求。2006年6月6日,国资委也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2008年6月28日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些都主要集中在对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上,很少有人把研究重点集中在小企业之上,这也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极其落后的现状。 程晓峰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是: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以及员工之间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是具有控制功能的各种方式、措施及其程序的总称,它

库存管理文献综述

库存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21世纪是供应链竞争的世纪,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价格差异化优势逐渐减小,在提供同等产品或者服务下,降低库存成本却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传统的库存管理策略,报童问题,基本经济订货模型等六个方面对库存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库存管理的创新点,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库存管理;文献综述;创新点 库存管理研究现状 (一)库存管理策略 基于传统的库存管理VMI,CMI和JMI的基础上,提出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式,并从物质需求的特性、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供应链主体之间的地位的不平等,借鉴博弈论的思想,来处理主体之间的博弈和利润分享问题,借鉴商业信用方法给库存管理又提出了新的视觉,改进了传统的的库存管理策略。2011年洪芳华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需求特性分析的物质分类方法,将具有相似需求规律的物质分为一类,通过针对不同物流的分类来设计各个子类的库存管理策略矩阵。构建动态多级库存管理模型,实现即时根据需求的变化调整库存的定额将作为以后的研究方向。2011年赵道致等人,针对普遍存在的供应链下游零售商较上游供应商强势的状况,探讨VMI的演化机理问题,分别建立了传统库存模式与VMI模式下具有强势零售商的供应链模型,得到不同库存策略下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支付矩阵,在此基础上借助双种群演化博弈方法,分别从短期和长期的稳定均衡进行分析,指出在零售商谈判能力很强的供应链环境下,利润分享模式显然不是合适的解决方法,借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VMI 模式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2012年赵道致等人,从VMI模式可能引发的信息泄露问题入手,对具有信息优势的强势零售商选择库存模式的过程建立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市场需求波动率对库存模式的选择和信息泄露有直接影响,为强势零售商选择库存管理模型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柏庆国等人将传统库存模型进行扩展,研究了带运输时间的易变质产品的二级供应链库存模型,考虑两种特殊情形:(1)当制造商将生产的产品运输给下游分销商时,在运输过程中只考虑其产品变质的影响,证明了问题最优策略的唯一性(2)当假设制造商和下游分销商的需求为常数时,证明了此情形存在唯一的最优解。2012年,孙莹等人,考虑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需求方构成的联合库存管理,并将缺货成本纳入库存成本中,建立成本分析模型,并将节约的成本视为剩余收益,基于鲁宾斯坦讨价还价模型对剩余收益进行分配。后续研究将针对一对多,多对一以及多对多供应链联合库存模式下的成本问题,需要寻求其他的合作博弈的方法解决收益分摊的问题。2013年王小斌考虑到需求为模糊变量的情况下,在对两级的供应链,采用供应商寄售库存(VMCI)方式,这种方式对零售商有利,但未必对供应商有利,最后设计了基于数量柔性和转移支付的激励契约实现两者之间的完美协调。2013年,彭建强对流行的JIT库存管理策略、VMI库存管理策略、JMI库存管理策略、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各自的优缺点,指出前三种方法关注于库存的局部优化,最后一种策略是基于供应链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而提出的包括中心化多级库存管理和分布式库存管理。 2011年,贾涛等人研究了部分延期付款条件下的联合库存决策,将利用供

物流仓储管理毕业论文

摘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迅速膨胀,这种惊人且持续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中国汽车物流业的蓬勃发展。汽车物流产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而占据汽车物流产业中主导地位之一的仓储中心的成功运作,将会促进汽车物流业更好的发展。仓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仓储中心的运作状况,进而决定了仓储中心的兴衰,良好的仓储管理方式是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本文首先概述了仓储和仓储管理相关容,介绍了一汽国际物流中心概况。其次,分析了一汽国际物流中心仓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仓储管理准时化生产仓储中心

Abstract Along with China's sustain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ncreasing, China's auto consumption market is rapidly expansion. This amazing and sustaining growth of the demand is booming the China's auto logistics industry. Automotive Logistics Industry is facing an unprecedented good opportunity. Furthermore, as one top of leading part of the auto logistics industry,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warehouse would in return promote the logistics’s development. The level of warehouse management directly affects the operation of storage conditions, and decides whether the warehouse will well operation. An appropriate warehouse management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st of corporation. The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related of warehouse and the management of it firstly, including of the overview of the FAW. Secondly, it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the FAW. Finally, give some improvements against the problems it owns above on. Keywords:warehouse management Just-in-time warehouse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的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 07级(1)班周兴辉 指导教师:张国康 摘要: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李阿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具有规模小、动力大、内部改革成本低、机制灵活且有效率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资金少,人才缺、信息封闭,应对风险能力差。 王静认为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在2004年6月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企业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COSO于2006年7月发布了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如何更好地运用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而发布指南。该指南应美国证券委员会的要求,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存在的一些独特问题做出了指引,包括信息技术、职责分工、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风险

物流专业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仓储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概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4届交通运输与物流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仓储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概述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在显著发展。尤其是自入市以来,中国物流业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物流市场成为热点之一。各类企业纷纷抢滩物流市场,大量私营、民营、股份制、中外合资物流企业与日剧增。而在整个物流链上,仓储业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的仓储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企业数量、就业人员、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在物流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仓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全社会角度来看,随着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流通的货物越来越多,需要流通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于存储业现代化的程度的要求,尤其是仓储环境、仓储的使用率、仓储业的空间分布,仓储设施设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综述进而为论文写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仓储;设施设备;优化配置;信息化 1 我国仓储型物流企业现状 目前我国仓储物流的现状是使用率较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明确、优势不突出,作业条件差,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大部分仓库设备陈旧落后,商品在库滞留时间长,保管不完,使许多存储设施资源闲置[1]。对提高仓库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认识不足,对于先进的装备不愿意使用,思想理念陈旧落后,仍旧停留在传统的人工作业上。由于外部及其他因素变化,尤其是收发货物的变化、作业量的变化、货物种类的变化,仓库的设备与管理系统没有及时更新,造成原有市场的丢失,以及企业成本的高升[2]。国家缺少对仓储企业的管理,迄今为止,仓储行业未有过夹层面的主管部门,缺少对仓储行业的整体规划,信息渠道和完整的统计体系,致使对全国仓储业的发展,问题和方向心中无数[3、4]。配套设施方面,由于我国物流企业正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渡,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设备落后,缺乏相关的担保品处置配套设施。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操作风险方面和信用风险方面等问题[5]。综合来看,现代仓储必须做到五化即:规划的标准化,国家应该出台物流规划标准,避免规划的随意和短视。货类的标准化,实现货类的标准化是实现大物流畅通的一个核心基础。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政府如果能够牵头建立一个公共信息交互平台,也是促进信息流交互的好办法。设备的标准化, 2

库存控制方法文献综述

库存控制方法的文献综述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1552 学号: 姓名: 摘要: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本文参考了相关文献,总结了一系列物流库存控制方法,开展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库存量、控制方法 一、前言 库存量过大所产生的问题:增加仓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呆滞,既加重了货款利息等负担,又会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收益;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其合理配置和优化;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库存量过小所产生的问题: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造成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使订货(生产)成本提高;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

二、正文 目前,在库存管理中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另一种是现代的库存管理方法。对于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主要有定量订购与定期订购方法、ABC库存控制方法和经济订货批量等。对于现代库存控制方法,主要有MRP与MRPn库存控制方法、企业资源计划(ERP)和及时生产(JIT)库存控制方法等。 (一)、定量订货法 定量订货法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量(订货点)时,按规定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时,即按预先确定的订货量发出订单,经过订货期、交货周期,库存量继续下降,到达安全库存量时,收到订货,库存水平回升。采用定量订货方式必须预先确定订货点和订货量(见图1)。图1 定量定货法原理 其中:Q——批量或订货量,T——周转期,S——安全库存 1. 订货点的确定 通常订货点的确定主要取决于需求率和订货交货周期这两个因素。在需求为固定、均匀和订货交货期不变的情况下,订货点由以下公式确定: 订货点 = 平均交货期全年需求量 / 365 + 安全库存量(1)

中小制造型企业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20_ _届) 中小制造型企业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面领着各种不同的风险。怎样面对当今的市场环境,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使之能够保持自己的市场地位并且持续发展,应该作为当今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而根据国内外企业管理经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而在企业各个环节中,销售和收款环节是企业获利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建立一套相互牵制、相互稽核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减少信誉不良等问题发生,降低企业的成本,促进企业良好发展。下面,将从四个不同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 1 内部控制定义 其实我们通过学习观察所得,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同年代都有所不同。各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的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Lauraf.Spira(2003)指出Turnbull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 彭君翔(2008)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探析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并且回顾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五个发展阶段;并从“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三个角度,探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 安艳红(2008)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利于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个要素组成。 Hammed Arad(2009)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为了促进效率或保证一个执行政策或保护资产或避免欺诈和错误的会计程序或系统。内部控制是管理组织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计划、方法和程序,用于满足任务、目标和目的的实现,这样也是用于支持基于业绩的管理。 2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物流仓储管理论文

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仓储管理 当仓储业作为一个业态存在的时候,物流是其实现增值服务的有效手段;而在物流业中,仓储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节点。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仓储管理做支撑,信息化和以信息化做指导的先进技术就成为仓储业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商业、生产制造企业、连锁超市、零售业等对物流、仓储业务的外包需求逐步增多,加之中小物流企业对仓储租赁的需求,使仓储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在展望2007年时表示,公共仓库的发展,将成为重要的货源和货物集散中心,中小运输企业将在这里找到合适的配载货物。同时,较大的运输企业、物流企业也在加快自有物流中心的建设,一些生产厂家也在纷纷建立集中管理的物流基地,整合成以仓库为核心的区域性的、辐射状的物流网络。 我国的仓储业将在建设与需求同步增长的和谐氛围中发展状大,而网络化、信息化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成为其发展的有效途径。 信息化: 使水库成为流动的河 先进的基础设施和自动化功能是实现仓储现代化的基础,比如高平台的立体仓库、可存放不同种类货物的货架、有效的作业平台、可进行射频扫码的叉车、自动化货物传送装制、温控装制、喷淋装制、监控装制等;信息网络平台的搭建是实现仓储现代化的有效手段,通过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合理有效地组织、指挥、调度、监督物资的入库、出库、储存、装卸、搬运、计量、保管、财务、安全保卫等各项活动,达到作业的高质量、高效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西方发达国家,仓储业的现代化程度,为企业获取高额利润创造了条件。在我国,一些大的物流企业也正在实践并享受着先进信息化带来的快意。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家电企业第三方物流模式初探 中国目前正在成为世界家电的制造中心,在2000年前后,家电企业的规模效应就已经充分显现,国内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企业承受着原材料涨价和价格战的双重压力,生产领域可挖掘的降低企业成本的潜力已不太大而在产品流通环节的竞争中却出现了最后一公里不能到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高磊在《供应链一体化条件下我国家电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一书中认为,随着家电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以及我国加入WTO国内家电生产企业遇到外来产品的冲击,家电业的利润空间持续萎缩。物流管理作为家电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如何降低其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哈理森(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供应链”作为一个引发行业热潮的词出现在1993 年左右, 吴清一在《现代物流概论》书中将供应链定义为: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供应链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20世纪90年代得以广泛传播。Lambert,James Stock,Lisa Ellram在《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那些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市场的公司排列。供应链是一个设备和分销选择的网络,它的功能是获取原材料,把这些原材料转变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并把最终产品传递到顾客手中。 Douglas Lambert,James Stock,Lisa Ellram,在其著作《物流管理》中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从终端用户到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初始供应商的业务过程的整合,综合考虑了供应链中物资、服务和商品的输入流和输出流,代表一种较新的业务运作方法和对所涉及的业务流程的不同观点,是一种高度互动而且复杂的系统方法,需要同时进行许多权衡。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参与者中进行生产、存货、选址和运输的协调,从而在所服务的市场达到响应和效率的最佳组合,不仅包括传统的物流还包括诸如市场营销、新产品开发、金融和顾客服务等行为。 第三方物流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其英文表达为Thrid Party Logistics,简称3TPL,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源自业务外包。将业务外包引入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Robert C.Lieb认为,第三方物流指的是用外部公司去完成传统上由组织内部完成的物流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全部物流功能或所选择的部分物流功能。David Simchi—Levi等认为,第三方物流就是利用一家外部的公司完成企业全部或部分物料管理和产品配送职能。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于2002年10月1日公布的《物流术语词条2002升级版》的解释是:第三方物流是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物流运作任务外包给专业公司管理经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