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第7章 社会组织

社会学:第7章 社会组织

社会学:第7章 社会组织
社会学:第7章 社会组织

教学目标:1、掌握社会组织含义、特征

2、了解社会组织结构、组织过程,了解社会组织理论学派

3、理解中国政府组织结构特征

教学重点:社会组织的特征、功能。

教学难点:社会组织的特征。

教学内容:

§7 社会组织

导言:

15世纪末,一位智勇双全的船长哥伦布直接得到了西班牙国王与王后的支持,指挥着三条木船一直向西航行,到达了预想中的“东印度群岛”,后来证明是一块未被发现的新大陆——美洲大陆。在航行过程中,哥伦布对将要到达的地方和可能发生的危险一无所知,他一人负责指挥船员、排解机械故障、熟悉当地文化、协调各种问题,最终完成这项创举。相对比,“神七”,翟志刚成为我国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个划时代的壮举,但与哥伦布境遇完全不同。他属于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这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组织,包括十几个宇航员,上百个各领域专家,上千个技术人员协调工作人员。哥伦布必须独立作出决定和行动,而“神七”宇航员有专家系统做后盾,他们几乎不需独立做出什么决定。

试想在今天,哥伦布的船他能不能出港都是个问题。填好申请表——等待造船——船员培训、考核——领取官方护照——船上货物要具备海关证明文件——船员身体状况、疫苗,缺少任何一项,都不可能远航。

因此,现代社会我们时刻都离不开组织。清晨走出家门——企业、学校;处理个人业务——银行、邮局、电信服务;生活用品——超市;放假——社团、俱乐部等;生病——医院;结婚——民政局;犯法——监狱。我们每天穿梭于各种组织,以至于对组织熟视无睹,很少有人会问:社会组织是怎样形成的?人类为什么会创造它们?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7.1 社会组织概述

一、组织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社会分工是组织形成的基础,换句话说,社会组织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尤其是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

原始社会不存在社会分工,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单一,人们和社会组织也很单一。基本的组织就是家庭和氏族。发生社会分工以后,人们的社会联系和

社会结合越来越多,为了适应新的社会联系和社会结合就要求建立新的社会组织。

生产发展、社会分工——商品、货币交换——从事各行业。按从业需要,又形成了生产和保护各自利益的组织。这就是最按业缘关系建立的社会组织。

社会分工细化,促进交换,为了交换的需要,又需要人们在地区间流动,从而形成了新的聚居,出现按地缘关系建立的组织。

社会分工还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社会财富。人们由于占有财富的不同,又形成了利益不同的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社会中处于不同地位。于是,又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保护各自的利益。因此,又有了政治性的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不断扩展,越来越复杂,进而形成全社会的网络结构。在现代社会,社会生活(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的一切领域,都有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

二、社会组织的含义

由于社会组织的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又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概括,所以社会组织的定义有很多说法。

早期的古典组织社会学(韦伯的科层制、泰勒的科学管理、人际关系学派理论)把组织看做一个相对封闭的单元,研究组织内部的职能分工和权力分配,关注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对成员的约束。

20世纪50年代,控制论、系统论进入组织社会学,开放系统理论成为新的理论视角。认为组织是开放的系统,关注研究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法国的组织决策分析学派“中继者”概念,组织约束成员,成员塑造组织。

现在我们对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广义的和狭义的。

1、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生活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邻里等初级群体。

2、狭义的社会组织:即次级群体的形式,也叫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执行一定的社会功能而有意识的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

三、社会组织的特征

社会组织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初级群体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1、具有特定的目标和目标体系

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为一定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目标是组织形成的基本条件,是组织的灵魂。目标是鼓励人们加入组织的一面旗帜。(当然,有的组织

还需要加入者具备一定条件,或是要经过一定的考核与审批,才能取得资格。这一点区别于初级群体,加入是无条件的。)

有的组织的名称就表明了它的目标。(例:哈尔滨制药六厂、动物保护组织等)现代社会组织的目标往往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目标从或目标体系。

根据目标完成的期限,我们把组织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也叫战略目标,是从战略角度从全局出发规定组织长时期内要完成的任务。中期目标,是为了实现长期目标,而制定的分阶段分层次的目标。短期目标,是一个组织现阶段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具体任务。

2、组织成员角色化

组织中的成员在组织中相互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处在一定地位,

也就相应扮演一定的角色,就要按这种角色的分工去做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3、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这是组织活动的依据、处理问题、判断是非的准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组织要想生存,就必须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不能谁想怎样就怎样,这些规章制度一般规定了组织的性质、目标、任务、机构构成、组织纪律、管理方式、成员资格、成员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组织章程不管是成文或不成文,都要求成员遵守,有的相还有应的奖惩制度,来保证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

4、具有权利分层体系和科层化管理体系

任何组织,都必须有一个权威性的领导体系,进行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否则,组织的活动便无从开展,人员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也无法进行。

领导体系将权利分成若干部分和层次把它分配给各级职能部门,形成权利分层体系。同时组织一般实行科层制的管理体系。在这种管理体系中,组织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职责。工作内的权威是有等级制度的,有比较正式的规则系统。

5、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组织要想展开活动,就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设备。(场地、麦克……)

四、社会组织的功能

1、整合功能

整合是指调整对象中不同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有序化、统一化、整体化的过程。社会组织就是一种“粘合剂”的作用,它以各种方式把分散、孤立的个人结合成了一个整体,相互协调与配合,发挥组织的的整体功能。我们常说组织的力量,就是这种功能的体现。通过整合产生出1+1>2的合力。

2、协调功能

社会组织的协调功能就是调解成员之间、成员与各部门之间甚至部门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各部分能协调统一,密切合作,为实现目标共同努力。

3、维护利益的功能

社会组织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要维护组织及成员的利益。这样才能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增强组织的向心力。但要注意处理好各种利益的关系。

4、实现目标的功能

社会组织前三项功能发挥,最终是要实现组织目标。而每个社会组织的目标实际上是社会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组织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要注意与社会大目标相一致。

以上四种功能是相互配合的。组织要想充分发挥其功能,就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五、组织类型的划分

1、根据组织的规范是否严格正规

正式组织:政党、军队、学校

非正式组织:学术团体、同乡会、校友会

2、根据社会功能

政治组织:指为保证整体社会目标的实现进行权力分配和使用的组织

经济组织:指制造物品或生产的组织或提供经济功能的服务性组织

整合组织:调整社会内部关系、处理社会冲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组织

文化维系组织:指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维护社会和文化持续性组织

3、根据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强制性组织:指用强迫甚至武力的方式控制成员的组织

功利性组织:指以报酬形式作为控制成员的手段和组织

规范性组织:指靠心理、道德、观念、信仰等社会规范作为控制成员的主要手段的组织

4、根据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不同关系

互利组织:使所有成员相互受益

赢利组织:以赢利为目的,受益者为实业所有者

服务性组织:以社会服务为主

公益性组织:指为社会和公众增进福利、改善环境的组织

总之,各种组织错综复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互依赖,又各自独立。随着社会发展,组织也会不断发展。

◆补充资料:

中国社会组织分析

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以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为分水岭,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组织结构总的特征为:

★资源的独占性

★功能的全面性

★控制的严密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组织的性质与作用开始转变

★组织的自主性增强

★组织的开放度增加

★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

★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

中国政府组织结构分析

中国政府结构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政府管理主体的二元化、政府组织结构的科层化、政府权威结构的人格化倾向。

1、政府管理主体的二元化

政府是行使公共权力的机关,是国家主权的表现形式。政府代表的是全社会的普遍利益,以全民的名义对社会进行管理。政党虽然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协调政治与行政的必要手段,但是政党的纲领只能通过一定程序上

升为法律,然后由政府执行。

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作为一个政治因素发挥作用,而是处在同政府一样的前台位置来发挥管理作用,政府和政党形式了中国二元管理主体的结构。

2、政府组织结构的科层化

我国现行的政府组织结构是由条块分割,纵向的层级制和横向的职能制的结合,政府自上而下统一划分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幅度。这种形式带有科层制的组织特征。

在纵向的层级制上,有中央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县、乡五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又各自分为若干层,如中央政府下设部、局、处等层级,这样层层隶属、层层节制,形成了典型的金字塔式垂直结构。在横向的职能制上,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每级政府中又包括职能部门、综合部门。我国国务院组织结构中,国务院办公厅、研究室属于综合部门,财政部、公安部等部委则属于职能部门,由这些部门构成了门类齐全、各成体系的横向结构。在纵向层次上,上层的领导对下层进行监督和控制,下层的管理者向上层请求并执行命令,每个部门按照自上而下的层级结构形成一个指挥系统。如果高层垄断信息,那么下级和普通群众就只能掌握局部的信息,这表现在对某些重大突发事件上的信息封锁,公众可能完全处于不知情状态。在横向层次上,每个部门的管理幅度是有限的,行使的是各不相同的单一和专门的管理职能,甲部门不对乙部门负责,部门之间的信息很难啊共享。在我国现在这种条块分割组织结构中,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之间形成了反比关系: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大。在当今组织结构提倡偏平化的的趋势下,我国的机构改革也把精简机构作为主要内容。

3、政府权威结构的人格化倾向

中国政府的组织结构虽然带有科层制的形式,但是在具体的运作上却存在诸多的非理性因素。在政府机构中存在着严重的人格权威大于法治权威的现象,人治而不是法治。政府管理中有的领导往往以言代法,法令和政策受到藉此领导意识的左右。他们甚至牺牲整个组织的长远目标来换取个人的利益。政府内部还会结成小型利益团体,在正式规章制度下实际进行操作的是一套“潜规则”。

§7.2 组织结构和组织过程

一、社会组织结构

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而使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起来的一种模式。也就是组织内部相互关系形式。

关于组织结构,我们介绍一下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一)社会组织正式结构

1、直线制结构

结构简单、职权明确

决策统一、贯彻迅速

2、职能制结构

3、直线参谋制结构

4、直线职能参谋制结构

5、事业部制

6、矩阵结构

(二)非正式结构

非正式结构是指组织内部的成员的共同的观点、爱好、情感为基础自发形成的一种群体结构。

非正式结构对正式结构起一定补充作用。

正向功能:

1、能缓冲正式结构所带来的压力。

2、能提供正式结构以外丰富的控制和沟通形式。增强成员归属感

3、能成为推动组织改革,维护组织成员合理利益的有效力量。

负向功能:

1、

2、

3、

4、

二、组织过程

组织过程即组织的运行过程,有三个环节。

(一)领导与决策

1.为什么要有领导?

2.什么是组织决策?经验决策?科学决策?

3.为什么现代组织中更需要科学决策?

4.如何做到科学决策?

(二)沟通与交往

1.什么是沟通?

2.沟通的作用是什么? 对领导对成员

3.正是沟通分为哪两种?(垂直、水平)

垂直沟通分为哪两种?水平沟通分为哪两种?(三)控制与参与

1.什么是控制?

2.控制有哪两类?什么是正式控制?非正式控制?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 1. 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C ) 三、A.历史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阶级斗争理论?D .政治经济学? 四、 五、2. 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 ) 六、A.法兰克福学派? B .芝加哥学派? C .哥伦比亚学派?D .功能学派? 七、? 八、3. 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九、A.预测性功能? B .规范性功能? C .解释性功能? D .描述性功能? 十、 十一、4. 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十二、A.文案法? B .普遍调查? C .实地实验? D .问卷调查? 十三、 十四、5. 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D ) 十五、A.访谈法?B .典型调查?C .观察法? D .个案研究? 十六、十七、6. 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 A )

十八、A.定量分析? B .定性分析?C .实地研究?D .非介入性研究? 十九、? 二十、7. 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A )?二十^一、A实体性社会结构? B .关系性社会结构 C .规范性社会结构?D .整体性社会结构?二十二、二十三、8. 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二十四、A人口素质?B .人口规模?C .人口结构?D .人口分布?二十五、 二十六、9. 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 C )? 二十七、A文化冲突? B .文化边际? C .文化震惊?D .文化排斥?二十八、 二十九、10. “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 D )? 三十、A.吴文藻B .孙本文? C .李达? D .费孝通?三十一、 三十二、11. 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三十三、A反向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C .重新社会化?D .基本社会化? 三十四、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报告 杨磊 本人通过前人经验分别从每个章节进行归纳总结,把一些自认为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成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读书报告,个人能力有限,如有错漏之处,望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章导论 一、科学方法 1、知识的几种来源:常识:众人经验的积累。传统:历史形成的观念,经验个人经历的积累。权威:众人公认的依据,科学:符合逻辑的经验总结。科学的特征:科学是经验的,根植于、依赖于,科学是命题式的,形式结构,科学是逻辑的,符合正确的思维,科学是操作的,可实际检验,科学是趋于抽象的。概括、理论,科学是趋于系统的,完整体系,科学是累积的,相对的、部分的。 二、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1.社会研究的定义,研究: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社会研究:利用经验去研究人们的行为、态度、特征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2.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感情、意识、霍桑效应;研究的干扰性:研究本身是一种行为;现象的复杂性:果多因、一因多果;特定的限制:伦理的、政治的、法律的; 三、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的逻辑和哲学基础;研究的规则和程序体

系; 四、研究过程: 1.选择问题阶段: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 2.研究设计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案 3.资料收集阶段:四种主要方式 4.资料分析阶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研究报告与成果交流。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及其层次: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 2.衡量理论优劣的标准:范围广泛,精确性高,结构简练。 二、理论的结构: 1、概念:对现象的一种抽象,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2.概念的功能:提供交流的工具,提供观察的视角能够分类和概括构成理论的元素;3.变量: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可以实际测量的概念;4.变量间关系:相关关系(共变关系)因果关系,共变关系,时间顺序非虚假关系;5.命题:关于概念的特征或概念间关系的陈述;6.假设:关于变量的特征或变量间关系的陈述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7.理论建构研究:归纳推理从观察到概括从概括到理论暂时的、相对的、或然的理论;8.理论检验研究:演绎推理竞争解释与理论检验的需要。 第三章:选择研究问题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1、什么是研究问题:研究主题问题领域2、研究问题的来源:社会现实,个人经历,相关文献。 二、选题的标准1、重要性:意义、价值;理论、实践; 2、创造性:知识积累、独特之处 3、可行性:主、客观限制。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3、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

社会学概论之大学生的社会互动

大学生的社会互动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通过接触、沟通等方式而发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群体活动和社会过程是由互为条件和结果的社会行动为基础的。当相关双方相互采取社会行动时就形成了社会互动。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作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即我们不断地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别人的效果,反过来,别人的期望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大多数行为。它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社会互动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与其他动物间的互动相反,人类互动是有意义的。社会存在于社会互动过程之中。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人,几乎随时随地都要与他人发生接触和交往,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同时也在相互地影响。 由此可知,任何社会互动发生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互动主体必须发生相互的接触;互动主体对于互动符号的意义有比较一致的理解。 然而,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而且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社会互动的情景有二人关系、三人关系与多人关系。齐美尔深入分析过人数对互动形式的影响。 对于二人关系,充分考虑对方具体的需要、愿望和个人特点,有着其他形式下不可能达到的亲密感情和独特性,产生排他的特征,可能使两人冲突更加强烈。 对于三人关系,一方都需要考虑两个人的个性特征,如果其中两人冲突,第三者可能选择成为(1)中间者,从局外、公平客观地调解(2)仲裁者,经双方认可,公平解决争端(3)渔利者,以支持一方为由提出利益要求(4)分裂者、征服者,助长双方矛盾以得利。 对多人关系,组成社会网络。其中,大型群体,会形成超越个体的结构;在正式组织中,分工、组织较规范,对个体进行制约。 在大学中,这几种关系都非常普遍。例如我们现在的宿舍有三个人,因此,在各种事情的处理上,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其他两个人的想法。在各种活动中,例如运动会、晚会等等这种大型群体,需要考虑的因素则会更多。 根据互动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来分,社会互动可以分为情感关系、工具关系、混合性关系。 情感关系: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满足个人关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需要。遵循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规则,当一人有需要时,其他人会尽力补足。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四个条件: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的积累;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多选题]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 A.社会变革的需要; 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阶级斗争的需要 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答案]ABC [解析]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以及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单选题]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A.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B.社会变革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发展; D.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在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中,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 1、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之父”,秩序和进步是孔德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2、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 3、赫伯特·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 1、埃米尔·涂尔干。社会事实,失范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准则,功能分析与历史分析方法。 2、马克斯·韦伯。社会行动及其类型,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科层制 [例题·单选题]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 A.斯宾塞; B.涂尔干; C.马克思; D.孔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 [例题·单选题]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 A.大有机体; B.超有机体; C.进化有机体; D.聚合有机体。 [答案]B [解析]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超有机体。 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一)芝加哥学派 1、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 2、芝加哥学派的学术成就(四个方面) (二)结构功能论 1、帕森斯:著作、AGIL功能分析图式 2、默顿:著作、显功能与潜功能 (三)冲突理论 1、科塞的功能冲突论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读书笔记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笔记(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正是总结了各种社会学内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从整体上讲,书中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等只是的介绍都是比较全面的,内容安排上全面系统,很有逻辑结构,很好的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语言也是通俗易懂,对各种方法技术,特别是操作过程、具体方式都能进行详细具体的阐释说明,并结合大量的实力证明,使人能很容易接受和学习。 从结构上看,书的内容是分为三大部分来讲的,分别是社会研究基础、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资料分析与表达,这三部分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研究的基础,这是学习一门方法论所必须的了解的内容和知识。这些基础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学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是最好的,以及如何进行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是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作者主要在第一篇(前六章)进行讲述。在分析过程中逐渐引出第二篇(七到十章),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这是在掌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进行社会研究必须掌握的四种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在第三篇资料分析和表达中,也是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总之,三个部分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具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此书的精华。 第一章:导论 本书第一章导论主要描述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明白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怎样研究,要研究社会学首先知道什么。 一、什么是社会研究?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特征,在社会研究中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三个方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在社会研究中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5、社会研究遵循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语言学概论

一、填空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2、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3、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梵语。 4、文字、音韵、训诂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5、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6、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7、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8、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词和规则组装起来的。 9、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1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11、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客观现实和语言符号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12、语言系统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 1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14、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理基础看是不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 (第三章) 一、填空 1、语音的自然属性包括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心理属性。 2、国际音标遵守音素和音标一个对应一个的原则。 3、音位变体分条件变体、自由变体两种。 4、汉语的调位可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 5、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圆唇与否、舌位高低、舌位的前后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6、辅音的发音特点是由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决定的。 《语言学概论》练习6参考答案(第七章语言演变与分化) 一、填空 1、社会和交际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2、语言系统中,词汇变化最快,因为它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反应也最灵敏。 3、社会方言的差异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主要有行业用语、科技术语、阶层方言。 4、地域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划分地域方言的主要依据也是语音。 5、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6、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分布最广、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是印欧语系。 7、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

2018年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字母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四十余年来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在(ABCD ) A.产业结构的变化 B.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C.闲暇时间的增加 D.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E.生产关系的变化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在70年代开始出现了逆转,主要表现在(ABD ) A.人口从以工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向边缘地区流动 B.人口向城市郊区扩散蔓延 C.城市结构由多核心式、一城多镇式向方格网状、同心圆式发展 D.出现了由交通线连成的长达数百公里的城市群或城市带 E.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大城市经济中作用下降,而代之以服务业与知识产业 3.社会变迁的形式有(ABCE ) A.社会进化 B.社会革命 C.社会改革 D.社会发展 E.社会倒退 4.“众口铄金”说明(BE ) A.社会舆论的压力有时也会成为一种强制性的控制手段 B.“众口铄金”属于一种社会控制的“过控”现象 C.“众口铄金”说明非制度化控制的力量不如制度化控制的力量容易驾驭 D.“众口铄金”是通过舆论对被控制对象进行内在控制 E.“众口铄金”说明社会控制与个人

自由是一对矛盾 5.下列关于道德的论述,正确的是(ACDE ) A.道德由习俗发展而来 B.道德比习俗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力弱 C.道德比习俗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力强 D.道德相对于法律,约束力更广泛 E.道德是法律的补充形式 6.下列行为中哪些不属于社会行为(BC ) A.“追星族”对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 B.口渴想喝水 C.过度疲劳时产生幻觉 D.受到伤害时对对手进行报复 E.小学生受到老师表扬后更加努力学习 7.邓肯提出的“人文区位结丛”模式中,强调了哪些要素之间有相互关系?( ACDE) A.人口 B.权力 C.环境 D.组织 E.技术 8.下列各项判断中正确的是(ABC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国家“超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大批蓝领工人向白领工人的转移属于结构性社会流动 B.社会结构开放程度的提高既是社会流动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流动的前提 C.从重视个人发展的先赋条件到重视个人后天获得的条件的转变,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D.在现代社会中,先赋条件对社会流动的影响不存在了 E.从流动的方向看,空间流动属于水平流动 9.帕森斯把社会组织分为( ABCE)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整合组织 D.文化组织 E.文化维系组织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 社会互动

第六章社会互动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界定 (一)社会互动概念 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做出反应的过程。它包括所有的社会行动。 (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 构成社会互动,一般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 (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的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所谓社会互动,就是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群体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基于对行动意义的理解,发生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一)符号互动论布鲁默 符号互动理论的很多关键思想都是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最早的著作中作了论述。简单地说,我们可以把符号互动理论解释为:第一,我们通常用符号来代表一些事务,这些符号都是能够由意义地代表另一事务地,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地;第二,我们针对我们对符号的意义来采取行动;第三,我们对彼此的行动有所反应之前,经历了一个内在阐释的过程。 (二)拟剧论戈夫曼 拟剧论使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是戈夫曼。 (三)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 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加芬克提出了常人方法学这一词。 常人方法学的基本假设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常人方法学是对一定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规则的社会学研究。 第二节社会化的类型与过程 一、交换 (一)交换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互动的表现形式是交换。 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换言之,交换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的的行动。 按照这个定义,构成交换应该有四个要素:目标、付出、回报和效益。 (二)交换的类型 交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物质的交换和非物质的交换。 (三)交换存在的社会基础 交换主要是有社会差异引起的,在社会中,处于交换行为中的各方都以自己的所有物为手段,以对方的所有物为目的,因而才有了交换。 二、合作 (一)合作的概念 合作,就是指在社会互动之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二)合作的类型 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划分为四种类型:

全国2018年10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歹|J出的备选顼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孔德对科学的分类中,科学的最高层次是 A.天文学 B.数学 C.物理学D.社会学 2.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 A. 20年代 B. 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3.交换理论的建立者是 A. 霍曼斯 B.科塞 C.达伦多夫 D.帕森斯 4.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来自于 A. 奥地利 B.英国C.德国 D.法国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是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D.章太炎 6.在费孝通提出的“五脏六腑”说中,属于“五脏”的是 A.学术会议B.学会组织 C. 社会学课程 D.研究方法 7.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被称为 A. 预测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 描述性功能 8. 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被称为 A. 访谈法 B.观察法C.个案研究 D.典型调查 9.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A. 实地研究 B. 问卷调查 C.实验方法 D.统计调查 10. 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称为 A.人口结构 B. 社区结构 C。环境结构 D。社会结构 11.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被称为 A. 文化采借 B.文化互斥 C.文化冲突 D。文化排斥 12.重新社会化也称为 A. 再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C.二级社会化 D.文化反哺 13.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A.知识积累 B.社会实践 C.观察学习 D.角色扮演 14。某公司几个合伙人之间的合作,属于 A。契约式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C.自发性合作 D.指导性合作 15。在霍尔提出的四种不同的个人空间中,距离最长的是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 16.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 利己形态和利他形态 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7.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使得社会学成为了能够研究社会规律、解释社会秩序和进步的科学。 一、观察法 孔德指出任何一门科学都离不开观察,越是复杂的自然现象越是需要采用观察的研究方法。孔德将在实践理论指导下的观察称为“合理的观察”,他认为,没有理论的指导,观察者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事实。社会学研究社会规律就是建立在对社会现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孔德从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理论出发,把复杂的社会现象也划分为静态现象和动态现象两大类,与之相对应的观察分别称为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其中,对于社会静态现象的观察必须在社会静力学的指导下进行,而对于社会动态现象的观察自然离不开社会动力学理论的指导。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一种让研究者探索因果关系的观察方法,孔德在排除了直接实验用于社会学研究的可能性之后指出,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只能采用间接实验的方法。 所谓间接实验,是指实验者—社会研究人员,不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而是利用社会本身的特殊状况向人们提供的机会开展的社会研究。

三、比较法 比较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 两点重要性: 1、通过对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比较,可以从中窥探出人类社会关系的萌芽,进一步弄清人类与动物界的联系和区别 2、可以直接比较世界各地同时并存的各种社会形式,发现社会进化的不同阶段 一点不足:就其本质而言,比较法是一种对事物的静态的思考,要求人们具有明确的社会发展总体观念,它不能揭示社会状态的连续性、事物发展的先后过程,而只能把他们当做同时并存的现象加以表述,因此有可能使人们形成错误的进化观念,要求人们具有明确的社会发展总体观念。 四、历史法 历史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方法。其本质上是一种比较方法,只不过是他们比较的时空不同,历史的方法是相对于过去事物的一种纵向的和历时性的比较。 小结 接下来给大家补充一些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孔德特别强调的是普遍的道德教育和发挥牧师的特殊作用。 第一部分,孔德的实证政治纲领,孔德在从社会动力学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特征与功能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1.社会学这个词是由奥古斯特?孔德首先提出,他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科学 2。涂尔干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事实的科学 3.韦伯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动的科学 4.索罗金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 5.格奥尔格?齐美尔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他反对实证主义,认为社会是独立于个人之上的真实存在的观点,也反对社会的抽象的和只有个人的存在才是真实的观点,而主张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他于1908年和1917年先后出版的,《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和《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两本书,深刻地论述和研究了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格奥尔格?齐美尔(1858至1918年) 二、社会学的特征: 1。整体性:社会学从整体角度考察并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整体性是社会学创始人确定并为后人坚持的最基本的特点,所谓社会学想象力最重要的视角就是整体性。 2。综合性:两层意义: (1)社会这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相比,它不是专门研究一种社会现象,而是研究所有社会现象中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这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 (2)社会学的综合性还表现在它是从各种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中去寻找规律性。 3.经验性:社会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 4.应用性: (1)社会学的知识非常贴近社会生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行着、体验着的,掌握了社会学帮助人们更自觉地运用社会学理解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公共问题 (2)社会学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全体成员所关注的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答案请私信我或者百度搜自考一点通 一、单顶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是 A. 社会和自然 B.秩序和进步 C.结构和稳定 D.发展和变迁 2.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来自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3. 刘易斯·A·科塞的代表著作是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4.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是 A.社会批判理论 B.激进主义理论 C.社会有机体理论 D.后现代主义理论 5.《区隔》一书的作者是法国社会学家 A.米歇尔。福柯 B.尤尔根·哈贝马斯 C. 皮埃尔·布迪厄 D. 艾尔弗雷德·舒茨 6.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是 A. 个案研究 B.文献法 C.实验法 D.统计调查 7. 定性分析资料整理的三个步骤是 A.审查、分类和汇总 B. 汇总、分类和审查 C.审查、汇总和分类 D.分类、审查和汇总 8.人口的双重属性是 A.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 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 D.结构属性和过程属性 9.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称为

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四个条件: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的积累;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多选题]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 A.社会变革的需要; 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阶级斗争的需要 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答案]ABC [解析]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以及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单选题]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A.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B.社会变革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发展; D.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在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中,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 1、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之父”,秩序和进步是孔德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2、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 3、赫伯特·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超有机体。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 1 、埃米尔·涂尔干。社会事实,失范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准则,功能分析与历史分析方法。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2、马克斯·韦伯。社会行动及其类型,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科层制 [例题·单选题]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A.斯宾塞;B.涂尔干;C.马克思;D.孔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 [例题·单选题]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 A.大有机体; B.超有机体; C.进化有机体; D.聚合有机体。 [答案]B [解析]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超有机体。 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一)芝加哥学派 1、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

英语语言学概论第七章笔记.

Chapter 7 Historical Linguistics 历史语言学 1.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language 研究语言变化的目的和意义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languag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human languages and human linguistic competence. Researches in historical linguistics shed light on prehistoric development in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and the connections of earlier and later variants of the same language, and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kinship pattern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language also enables us to determine how non-linguistic factors, such as social,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teract over time to trigger linguistic change. 研究语言变化对于理解人类语言和人类的语言能力极其重要。 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揭示语言变化的史前发展和同一语言早期和后期变体自己的联系,为不同语言的亲缘关系提供线索。 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还可以使我们对非语言的因素,如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等在语言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更深的认识。 2.The nature of language change 语言变化的本质 All living languages change with time. Unless a language is no longer spoken by the general public of a society, such as Latin, its change is inevitable. As a general rule, language change is universal, continuous and, to a considerable degree, regular and systematic. Language change is extensive, taking place in virtually all aspects of the grammar. Although language change is universal, inevitable, and in some cases, vigorous, it is never an overnight occurrence. Language development may be regarded as linguistic evolution from one stage to another. 所有尚在使用的语言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语言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语言变化是普遍的、连续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规则的和系统的。语言变化涉及语法系统的各大组成部分。在语言演变过程中,词汇和语法规则有的消亡了,有的诞生了,有的是外借的,有的则转化了其意义或功能。 尽管语言变化是普遍的,必然的,有时甚至是显著的,但语言的变化是一个缓慢的渐变过程,其变化是同代人所不易察觉的。 语言的发展可以看作是语言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演化过程。 3.Major periods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英语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 a)Old English (450-1100) 古英语阶段 b)Middle English (1100-1500) 中古英语阶段 c)Modern English (1500-今) 现代英语阶段 Most Modern English speakers find Middle English only partially comprehensible, and Old English simply unintelligible, just like a foreign language hardly recognizable as the native language they speak. 大多数现代英语的使用者发现,对于他们来说,中古英语只能部分地被理解,古英语则如外语一般,简直不可理解。 Old English dates back to the mid-fifth century when Anglo-Saxons invaded the British Isles from northern Europe. Middle English began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Norman French invaders in England. Middle English had been deeply influenced by Norman French in vocabulary and grammar. Modern English is separated with Middle English with European renaissance movement.

全国 月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的创建者是法国社会学家( B ) 1-41 A.卢卡奇 B.涂尔干 C.托马斯 D.孔德 2.塔尔科特·帕森斯的代表着作是( A ) 1-44-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3.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 1-45 A.布劳 B.霍曼斯

C.阿多诺 D.戈夫曼 4.安东尼·吉登斯的代表着作是( C ) 1-46/47 A.《实践理论大纲》 B.《合法行危机》 C.《第三条道路》 D.《词与物》 5.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学者是( D ) 1-48 A.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社会学在教育方面的功能表现在( A ) 2-62 A.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 B.建立规范 C.反馈信息 D.社会批评 7.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C ) 2-72 A.定量分析 B.人文分析 C.定性分析 D.实证分析 8.现在广泛采用的统计性软件包中,统计分析系统简称为( B ) 2-74 A.SAR B.SAS C.SPSS D.SRS 9.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和机会的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被称作( A ) 3-79 A.社会建设 B.社会建构 C.社会管理 D.社会治理

语言学概论 第七章 词汇

第七章词汇 第一节词汇 1、词汇 词汇是一种语言里全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 思考:为什么词汇里包括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有成语\谚语\惯用语等,它们是词的等价物. 原因: 1结构具有凝固性. 固定短语虽然是由几个词组成的,但不能随便拆开或改变,是造句的最小单位. 2意义具有整体性. 固定短语和词一样,它的意义不等于组成单位意义的简单相加. 3功能相当于词. 2、区分词和词汇 一定要把“词”和“词汇”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词汇是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它就不是单指个别的词语,而是指词的集合。从网上对1999年到2002年共四年的《人民日报》中的“词汇”一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共检索出包含“词汇”的用例172例,使用规范的例句只有45个。 应当指出的是,“词汇”作为语言学专业术语,其内涵也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指一种语言中所有词和定短语的总和,如“汉语词汇”、“俄语词汇”等;它可以指词汇的下位类型,如“方言词汇”、“科技词汇”、“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儿女英雄传》的词汇”、“少儿词汇”、“鲁迅的词汇”、“莎士比亚的词汇”等。 但不论其内涵如何,词汇只能指许多词语的总和,不能单指一个词。 而《人民日报》中更常见的是把“词汇”误作个体名词使用,这样的用法竟达127例,占到了全部用例的74%。 这些误用,共包括了三种类型。 第一、“词汇”指的是词 自从1996年英国科学家克隆出绵羊“多利”以来,克隆已不再是个陌生的词汇。 (《克隆人再起波澜》2002,12,29) 在涉及国际问题的文章和谈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专门词汇恐怕是“恐怖主义”和“反恐”。(《一年纷纭看世界》2002,12,19) 第二、“词汇”指的是短语 在广西,“西南出海大通道”这个词汇,出现在80年代后期。(《广西建成大通道》1999,9,23) 戈文在度蜜月时结识了两名南非共产党员,“人民的力量”和“革命推翻暴政和压迫”等词汇在他的脑海里打下了深刻的印记。(《乌姆·戈弗的传奇人生》2001,11,30) 第三、“词汇”指的是句子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互动

第六章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概念 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做出反应的过程。它包括所有的社会行动。 (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 构成社会互动,一般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 (3 )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的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所谓社会互动,就是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 (一)符号互动论布鲁默 符号互动理论的很多关键思想都是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最早的著作中作了论述。简单地说,我 们可以把符号互动理论解释为:第一,我们通常用符号来代表一些事务,这些符号都是能够由意义地代表另一事务地,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地;第二,我们针对我们对符号的意义来采取行动;第三,我们对彼此的行动有所反应之前,经历了一个内在阐释的过程。 (二)拟剧论戈夫曼 拟剧论使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7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 到自己的目的。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是戈夫曼。 (三)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 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加芬克提出了常人方法学这一词。 常人方法学的基本假设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常人方法学是对一定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规则的社会学研究。 (一)交换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互动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换言之,交换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的的行动。 按照这个定义,构成交换应该有四个要素:目标、付岀、回报和效益。 (二)交换的类型 交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物质的交换和非物质的交换。 (三)交换存在的社会基础 交换主要是有社会差异引起的,在社会中,处于交换行为中的各方都以自己的所有物为手段,以对方的所有物为目 (一)合作的概念 合作,就是指在社会互动之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二)合作的类型 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划分为四种类型: 1. 自发性合作,这种自发的合作直接产生于某种情景下的实际需要,有时它直接体现为相互的援助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