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 第5章
- 格式:ppt
- 大小:303.00 KB
- 文档页数:105
第一章生态经济系统一生态系统、经济系统概念、组成、结构一、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由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构成的生命系统和由气候、土壤、地貌、纬度等构成的环境系统所组成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多层次、多要素的复合体。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1 、环境系统。
2、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生物种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种群数量(金字塔定律)、种群的空间配置(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种群的时间变化(生长/发育)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又称金字塔结构(四)生态系统的功能1、能量转化。
太阳能-〔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物能(化学潜能)能量转化是单向和不可逆的,新的能量只能靠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重新获得。
2、物质循环。
无机物化合(水、二氧化碳、无机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3、信息传递。
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二、经济系统(一)经济系统的概念是自然物质资源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的统一体。
(二)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经济系统的结构●按生产关系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分:全民、集体、股份、合资、独资、个体所有制等;●按经济活动的过程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其中生产结构又可分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等;●按部门和行业分:工业、农业、林业、商业结构等;●按所包含的范围大小分:整个国民经济结构、部门经济结构、地区经济结构、企业经济结构和家庭经济结构等。
2、经济系统的功能经济系统在包含能流、物流、信息流的同时,还存在着价值流。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是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通过技术中介以及人类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价值增值和信息传递的结构单元。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一)基本特征1.复合性。
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交织的过程,经济效益目标和生态效益目标的有机统一。
2.有序性。
生态经济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有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英文):生态与环境经济学 /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2、课程性质:素质选修3、周学时/学分:2/24、适用专业:生态、环境、经济、管理、旅游类等5、使用教材:马中主编,2006.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1]马中主编,2001.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姚建主编,2001. 环境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3]汪俊三、金鉴明、蔡信德等著,1996. 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迟维韵著,1996. 生态经济理论与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5]刘庸主编,2001. 环境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6]戴星翼著,1998. 走向绿色的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
[7]陈大夫著,2001.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8]沈满洪主编, 2008. 生态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9]王焕校,常学秀主编,2003. 《环境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0][德]彼得•巴特姆斯著,齐建国等译,2008.数量生态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1][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1992. 经济学。
中国发展出版社。
二、课程简介生态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由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环境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由环境科学与经济学交叉渗透形成的新兴学科。
两者都是在现代化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发展,世界人口剧增、能源紧张、粮食短缺、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生态与环境经济学是生态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应用经济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建立良性循环的经济系统,使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要求相协调,取得最佳的、综合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和功能关系1.物质关系(1)自然物流主要有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小循环和地球化学循环。
前者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周期性循环,主要通过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存留和归还来实现。
一般来说,这种循环的范围小,流速快,周期短。
后者范围大,周期长,影响面广。
(2)经济物流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消费过程中的物流。
(3)自然物流与经济物流的相互转化最初主要是在农业和采掘业的生产过程中,自然物流与劳动的结合使其开始转化为经济物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终了,全部经济物流又先后不断地转化为自然物流。
两种物流相互贯通,成为同一线性转化过程的不同环节,且这些环节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以维持和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秩序的完善和发展(如图)。
自然物流是经济物流的基础,表现为自然物流是经济物流的来源和归宿。
经济物流又可反馈作用于自然物流以促进其高速转化和物质积累。
(4)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物质平衡关系A≡W;A≡B+W1+r1-R;B≡C+W2+r2;C≡W3+r32.能量关系(1)自然能流包括太阳能(以及与太阳能流有关的生物能、矿物能、水能、风能等)、地热能、潮汐能等。
食物链、食物网是生命系统能量的主要通道;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活动等则是非生命系统自然能流的主要表现形式。
(2)经济能流生态食物链、生产链、流通链等是经济能流的主要通道。
(3)自然能流和经济能流的相互转化 a.自然能流向经济能流的转化太阳能:农林牧渔业是自然生态过程和社会经济过程的接口,是自然能流向经济能流转化的生物渠道。
采掘业开采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电力行业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发电,是自然能流向经济能流转化的工业渠道。
其他:地球内能如核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引力能如潮汐能的利用。
b.经济能流向自然能流的转化经济能流大部分以热耗散的形式退出经济活动,向自然能流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