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漂亮浪漫的化学实验有哪些

漂亮浪漫的化学实验有哪些

漂亮浪漫的化学实验有哪些

漂亮浪漫的化学实验有哪些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以下这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化学反应,可是十年难得一见喔!接下来,就让我们和小编一起走进化学的神奇世界吧!

1.水中花园化学实验

该实验主要通过金属盐与硅酸钠反应,在反应瓶内生成不同颜色的金属硅酸盐胶体,宛如一座“水中花园”,相当漂亮:

2.黄金雨化学实验

将固体的碘化铅融化,装入瓶内简单摇晃,即可形成“黄金雨”!不过这不是真正的黄金,大家不要太激动了!

3.大象牙膏化学实验

浓缩的过氧化氢与肥皂混合,再加入一些高锰酸钾,即可发生相当剧烈的化学反应:黄色状的物质如喷泉般从容器中喷涌而出!这就是相当着名的“大象牙膏”化学实验。

4.硫氰酸汞分解(“法老之蛇”)

原理:硫氰酸汞受热分解,部分产物燃烧。

2Hg(SCN)2 →2HgS + CS2 + C3N4

CS2 + 3O2 →CO2 + 2SO2

2C3N4 →3(CN)2 + N2

5.火柴燃烧

原理:火柴头包含红磷、硫和氯酸钾。擦火柴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和硫燃烧、氯酸钾分解出氧气辅助燃烧。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的记忆 记住物质间反应现象,不仅可为迅速解答化学题提供重要依据,而且,通过现象的记忆,还可使学生牢固掌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谓一举两得。但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反映到实验现象零乱、无头绪、易混淆、记忆困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强化实验现象的记忆,下面的做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一. 做好各类实验,在观察中记忆 化学实验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因为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手,使化学变化重演出来并获得成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乐趣,而对化学现象的解释,探究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又有利于引起和培养学生认识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以及概括性的认识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各类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指导学生做好各类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或将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并提供条件,指导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增加动手机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化学仪器的晶莹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化学装置的规范美,在此基础上,牢固记住实验现象。 二. 利用化学方程式,用联想的方法记忆 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弄清反应物、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性质,对实验现象加以记忆。这种方法既可以记忆化学方程式,又可记忆实验现象,可一举两得。如记忆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这个反应的实验现象时,化学方程式: Cu OH CO CuO H O CO 223 222()? ++↑ 然后联想:Cu OH CO 223()——绿色固体、CuO ——黑色固体、CO 2——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样,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将实验现象叙述为: (1)固体物质由绿色变成黑色; (2)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3)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又如:将——支充满CO 2的试管倒插在一个盛满石灰水的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记忆时,先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Ca OH CaCO H O 2232+=↓+(),然后联想:CaCO 3一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 第一篇:有趣的化学小实验黄皓锐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实验。 首先,我拿来一个纸杯,往杯里倒满水,然后拿剪刀在纸杯底扎了一个小洞。我要计算一下,一杯水漏完,需要多久。我拿出手表计时,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过了十分钟,杯里的水漏完了。 我再拿出纸笔计算了一下,结果吓了我一大跳:照这样,一天24小时竟然可以漏掉144杯水!我想:平时经常看到有些水笼头关不紧,长年累月地流,该流掉多少宝贵的水啊!我觉得非常可惜。

我们一定要珍惜这宝贵的水啊! 第二篇:有趣的化学小实验莫雨翰 今天,王老师拿来一盒火柴,一管万能胶和一盆水,要给我做一个“会跳舞的火柴棍”的实验。 我们都很好奇,不知道火柴棍怎么跳舞。于是,我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王老师。王老师在一根火柴红红的一头涂上了厚厚一层万能胶,然后把它放在清水里。王老师说火柴上红红的是磷,它会和万能胶产生反应,生成气体,气体挥发时,火柴棍会竖在水中跳舞。真的吗?我们眼睛都一眨不眨地盯着那根火柴棍,可它一点变化也没有。我又耐心地等了几分钟,火柴棍还是没有跳舞。看来,今天的实验是失败了,我们心里真失望! 第三篇:有趣的化学小实验林子涵 今天,我做了一个神奇的实验。 中午,我把一个鸡蛋放在玻璃杯里,然后倒入醋精,立刻看到无数个小泡泡

从蛋壳上冒了出来。大约等到下午2:00的时候,我去看了下鸡蛋,我伸手一摸,妈呀,蛋壳软软的!真叫人吃惊啊。妈妈建议我把软鸡蛋放到清水中,看看会有什么变化。于是,我把醋倒掉,换了一杯清水,让鸡蛋沉没水中。过了一段时间,我把鸡蛋取出来,同原来的鸡蛋一比较,我发现鸡蛋变大了许多,真神奇呀。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醋精和鸡蛋壳发生了化学反应,让蛋壳变软了,放入清水以后,水渗入了软壳鸡蛋里,所以就变大了。 小朋友们,你们也来动手试试吧。 第四篇:有趣的化学小实验 如果把鸡蛋放在清水和盐水中会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做个实验吧。 我倒了一碗清水、一碗盐水。把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沉下去了。我再把它放到盐水里,鸡蛋却浮了上来,好神奇呀!

中学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中学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73个实验)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8、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7、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9、在生石灰上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1、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 22、向盛有石灰的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4、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和氯和气体迅速反就肆生爆炸,有雾生成 25、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7、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28、给氯化钠定(固)与硫酸(浓)的和混合物加强热有雾生成有刺少许性的气味 29、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0、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一些有趣又简单地化学实验

一些有趣又简单的化学实验 1、小木炭跳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化学吧,那么你就自行动手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实验的题目叫小木炭跳舞。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 答案 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

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2、白糖变“黑雪” 白糖,是大家经常食用的一种物质,它是白色的小颗粒或粉未状,象冬天的白雪。然而,我却能将它立刻变成“黑雪”。如果你不信,那就请看下面的实验吧。在一个200毫升的烧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几滴经过加热的浓硫酸,顿时白糖就变成一堆蓬松的“黑雪”,在嗤嗤地发热冒气声中,“黑雪”的体积逐渐增大,甚至满出烧杯。白糖顿时变成了

‘黑雪”,真有意思,谁知道这里的奥妙在什么地方? 答案 原来白糖和浓硫酸发生了一种叫做“脱水”的化学反应。浓硫酸有个特别古怪的爱好,就是它与水结合的欲望特别强烈,它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质中的水分它也不放过,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夺过来不可。白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C12H22O11),当它遇到浓硫酸时,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夺走,可怜的白糖就剩下炭了,变成了黑色。浓硫酸夺过水为己有之后,并不满足,它又施展另外一个本领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来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来。 C+2H2SO4=2H2O+2SO2+CO2 由于反应后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的跑出,所以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变成蓬松的“黑雪”。在浓硫酸夺水的“战斗”中,是个放热过程,所以发出嗤嗤的响声,并为浓硫酸继续氧化碳的过程提供热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及现象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及现象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

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

很有趣的化学实验

?有趣化学实验 ?水中写字 ?灯塔实验 ?点水成冰 ?大象牙膏 ?肥皂制作 附件四:现场实验 实验1:水中写字 原料: 市售羧甲基纤维素(俗称化学浆糊,文具店有售;分子式为[C6H7O2(OH)2CH2COONa]n )三氯化铁(FeCl3)、硫氰化钾(KSCN)、亚铁氰化钾(K4[Fe(CN)6]) 仪器设备: 注射针筒、小烧杯、水果盘 原理: 一定浓度(约 1-2%)的羧甲基纤维素溶液,具有一定粘度,呈澄清透明状,有很好的流动性。该溶液有增稠、流动、赋形、保水、保护胶体、耐酸、耐盐等特性。铁盐是一种絮凝剂,水解产物能与溶液的羧甲基纤维素进行电中和脱稳、吸附架桥,形成粗大絮体。书写液体为铁盐,该絮体形成后在水中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塑形性,可以依此来在水中写字作画并有效抑制字画扩散。 FeCl3和KSCN反应变红色,和K4[Fe(CN)6]反应变蓝色,这是中学常用的铁盐

变色反应。利用能与FeCl3试剂产生颜色反应的KSCN试剂和K4[Fe(CN)6]等试剂,形成具有不同颜色的絮状物,而具有一定粘度的羧甲基纤维素溶液抑制了这些溶液的扩散和混合,因此水中形成了彩色的字画。 操作步骤: 1、称取羧甲基纤维素约 15克,加入 1000毫升清水,边加入边搅拌,至全部 溶解。溶液呈澄清透明状(市售羧甲基纤维素不纯,可能呈一定程度偏黄色,可考虑用纯试剂),将溶液倒入果盘中。 2、分别配置0.05摩尔/升的 FeCl3溶液、KSCN溶液和K4[Fe(CN)6]溶液于小 烧杯中。 3、用注射针管分别抽取一定量的KSCN溶液和 K4[Fe(CN)6]溶液,然后均匀调 和在水果盘中水溶液的左右两区(共分左中右三区,用以书写三个字)。 4、取注射针管,吸取FeCl3溶液,在盘中水溶液左中右三区分别写“化学年” 三个字。 实验现象描述: 水中写出了“化学年”三个字,三个字分别呈现鲜红色,黄色和海蓝色。 实验结果: 水中写出“化学年”三个不同颜色的字,字迹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 注意事项及其他: 为保证实验效果,在左右两区将 KSCN溶液和 K4[Fe(CN)6]溶液调和到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中时需要小心搅匀 实验2:灯塔实验 原料: 30%H2O2溶液,KIO32mol·L-1H2SO4),丙二酸MnSO4·H2O,淀粉。 仪器设备: 烧杯,锥形瓶,玻璃棒,试管。 实验操作: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北斗升学助手 2017-07-1110:42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8、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7、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9、在生石灰上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1、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 22、向盛有石灰的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4、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和氯和气体:迅速反就肆生爆炸,有雾生成 25、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7、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28、给氯化钠定(固)与硫酸(浓)的和混合物加强热:有雾生成有刺少许性的气味 29、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0、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1、.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2、铁粉与硫粉混和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总3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的记忆 记住物质间反应现象,不仅可为迅速解答化学题提供重要依据,而且,通过现象的记忆,还可使学生牢固掌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谓一举两得。但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反映到实验现象零乱、无头绪、易混淆、记忆困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强化实验现象的记忆,下面的做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一. 做好各类实验,在观察中记忆 化学实验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因为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手,使化学变化重演出来并获得成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乐趣,而对化学现象的解释,探究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又有利于引起和培养学生认识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以及概括性的认识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各类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指导学生做好各类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或将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并提供条件,指导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增加动手机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化学仪器的晶莹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化学装置的规范美,在此基础上,牢固记住实验现象。 二. 利用化学方程式,用联想的方法记忆 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弄清反应物、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性质,对实验现象加以记忆。这种方法既可以记忆化学方程式,又可记忆实验现象,可一举两得。如记忆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这个反应的实验现象时,化学方程式: 然后联想:Cu OH CO 223()——绿色固体、CuO ——黑色固体、CO 2——无色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样,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将实验现象叙述为: (1)固体物质由绿色变成黑色; (2)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3)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又如:将——支充满CO 2的试管倒插在一个盛满石灰水的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什么?记忆时,先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 Ca OH CaCO H O 2232+=↓+(),然后联想:CaCO 3一白色沉淀,由于CO 2参加了 反应,使得试管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中的石灰水将被压进试管一部分,所以就可将此题现象叙述为: (1)试管内液面上升; (2)进入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 抓住实验现象的特点,用归纳的方法记忆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一般归为六类: (一)反应过程中的燃烧现象 燃烧现象的一般规律是: 1. 剧烈燃烧,放热; 2. 发出“光”、“焰”、“烟”、“雾”等;

中考化学必考80个实验现象总结

中考化学必考80个实验现象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壁上有液滴生成。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并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氯离子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汇总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汇总 实 验 项 目 主要现象化学方程式 氧气得化学性质 1、 木 炭 在 氧 气 (空气)中燃烧(不完全燃烧) 发出白光(红光),生成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无色气体 C+O 2 CO 2 (2C+O 2 2CO) 2、硫 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得蓝紫色火 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 气味得无色气体 S+O 2 SO 2 3、硫 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微弱得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得无色气体 4、 红磷在空发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与白 色固体 4P+5O 2 2P 2 O 5

中燃烧5、铜在 空气中加热铜片表面有黑色物质生 成2Cu+O2 2CuO 6、铁丝 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生成黑色固体 3Fe+2O 2 Fe 3 O 4 7、铝箔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 色固体4Al+3O2 2Al2O3 8、镁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 成一缕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 物质 2Mg+O 2 2MgO 9、纯 净得氢气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 干冷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2H 2 +O 2 2H 2 O

空 气 中 燃 烧 10、 点 燃 氢 气 与 空 气 得 混 合 气 发生爆炸 11、 一 氧 化 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得火焰,放出大量热, 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得气体 2CO+O 2 2CO 2 12、甲烷 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得蓝色火焰,放出热 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混浊得气体与小水珠 CH 4 +2O 2 2H 2 O+CO 2 13、酒 精燃烧发出蓝色火焰C 2 H 5 OH+3O 2 2CO 2 +3H 2 O 水得化学性质

简单有趣的化学实验

简单有趣的化学实验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魔棒点灯 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 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2、建造一座“水中花园” 将硅酸钠(Na2SiO3)溶于水中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水玻璃,轻轻将 盐的晶粒,如钴、铁、铜、镍和铅的氯化物,铝、铁、铜和镍的硫酸盐,钴、铁、铜和镍的硝酸盐,加入到水玻璃中(注意不能摇混),则五彩缤纷的“花”就慢慢地生长起来了. 3、喷雾作画 实验原理 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血红色,遇到亚铁氰化钾 〔K4[Fe(CN)6]〕溶液显蓝色,遇到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显绿色,遇苯酚显紫色.FeCl3溶液喷在白纸上显黄色. 实验用品 白纸、毛笔、喷雾器、木架、摁钉. FeCl3溶液、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 实验步骤 (1).用毛笔分别蘸取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 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在白纸上绘画. (2)把纸晾干,钉在木架上. (3)用装有FeCl3溶液的喷雾器在绘有图画的白纸上喷上FeCl3溶液. 4、木器或竹器上刻花(字)法

反应原理:稀硫酸在加热时成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使纤维素 (C6H10O5)n失水而碳化,故呈现黑色或褐色.洗去多余的硫酸,在木(竹)器上就 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或字. 实验步骤:用毛笔蘸取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木器(或竹器)上画花或写字.晾干后把木(竹)器放在小火上烘烤一段时间,用水洗净,在木(竹)器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或字迹. 5、蛋白留痕 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这是因为醋酸溶解蛋壳后能少量溶入蛋白.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遇Cu2+发生络合反应,呈现蓝色或者紫色. 6、自动长毛的鸭子: 用铝皮剪成一个鸭子形状(兔子、猫、老鼠……随便啦),用棉签沾上HgNO3溶液涂在铝皮上,过几分钟后将铝皮上的HgNO3搽干.接着就可以看见铝鸭子自动长出白毛出来! 实验原理:铝为活泼金属,但由于铝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空气的反应.HgNO3溶液涂上去后,破坏了致密氧化膜,同时形成Al-Hg合金,使得Al表面不能再形成致密氧化膜.Al可以持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白色Al2O3. 注意事项:HgNO3为剧毒化合物,实验时注意防护措施! 7、烧不着的棉布 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分子构成的,它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质.布条事先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再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于,这样,布条上就有两种化学药品,磷酸钠和明矾,磷酸钠在水中显碱性,而明矾在水中显酸性,它们反应之后除生成水外,还生成不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8、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7、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9、在生石灰上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1、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 22、向盛有石灰的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4、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和氯和气体迅速反就肆生爆炸,有雾生成 25、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7、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28、给氯化钠定(固)与硫酸(浓)的和混合物加强热有雾生成有刺少许性的气味 29、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0、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1、.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2、铁粉与硫粉混和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33、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四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4、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5、在集气瓶中混和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6、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37、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浓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蓝色 38、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39、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 40、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1、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2、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43、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和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5、铜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48、铜与稀硝酸反应(反应在试管中进行)试管下端产生无生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为红棕色 49、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初中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归纳

初中化学方程式及相应现象归纳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2MgO白色信号弹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固体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 铜丝变黑,用来检验是否含有氧气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2H2O 高能燃料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2P2O5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现象:(1)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烟(2)放出热量(3)发出白光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SO2 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2CO 煤炉中常见反应空气污染物之一煤气中毒的原因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2CO2 煤气燃烧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CO2和水反应(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2 + H2O=== H2SO3SO3 + H2O 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Ca(OH)2生石灰制备石灰浆 现象:白色块状固体变成粉末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有灼热感 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Na2O溶于水:Na2O + H2O==2NaOH

初中阶段有趣的化学实验

初中阶段有趣的化学实验 一、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 在讲授义务教育化学教材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内容时,学生对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很容易理解,但对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同样可以灭火,总是持怀疑态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灭火原理,我们增加了一个降低温度灭火的实验。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向一个250mL 的烧杯中加入150mL 左右的水,然后再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NO3 ,并不断搅拌,使水的温度急剧降低;接着将少量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并点燃;再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烧杯冰冷的水面上,学生这时可以看到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火焰一下熄灭。为了使观察到的现象更全面,我们再把小铁盒拿出来,重新点燃,残留在铁盒中的豆油在空气中则再次燃烧起来。至此学生们对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二、氢气流吹泡实验的改进 按照义务教材演示实验〔3 -4〕的装置做氢气吹泡实验,吹的泡泡不能连续,有时控制得不好,泡泡也比较校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将此装置做了如下改动:先将胶头滴管的玻璃尖嘴换成不带尖嘴的玻璃管,然后剪掉胶头滴管胶头的顶部,再将市面上销售的小孩吹彩泡玩具的多孔塑料头剪下来插入已经剪开的胶头顶部,蘸些洗涤液,从玻璃管处通入氢气,就可在多孔塑料头处吹出连续且体积较大的氢气泡。 继续追问:看过,还有别的没? 补充回答:魔棒点火 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 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火烧手帕 实验: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 配成的溶液里浸透轻挤,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时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 在一个装入稀盐酸溶液的大烧杯中放一个新鲜鸡蛋,它会马上沉底。不一会,鸡蛋又上升到液面,接着又沉入杯底,过一会鸡蛋又重新浮到液面,这样反复多次。这是由于鸡蛋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稀盐酸时会发生化学反应: 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气泡紧紧地附在蛋壳上,产生的浮力使鸡蛋上升,当鸡蛋升到液面时气泡所受的压力小,一部分气泡破裂,二氧化碳向空气中扩散,而使浮力减小,鸡蛋又沉入杯底,稀盐酸继续和蛋壳发生反应,又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再次使鸡蛋上浮。这样循环往复上下运动,最后当鸡蛋壳被盐酸作用完了之后,反应停止,鸡蛋的上下运动也就停止了 、证明分子不停运动的补充实验——“铁树”开花 取4 条长15 厘米的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一个7 号胶塞上,放在玻璃片上,上 端分开成树枝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绑在树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浓氨 水,罩上大烧杯。过一会儿,便可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了红色,犹如一株开满红花的“铁树”,十分壮观。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桃花”开的情境下,通过对“春风来”和“桃花开” 现象的解释,启发学生想象分子的存在和不停地运动,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的理解,进而概括出分子的基本性质。

2017年高考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归纳

2017年高考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归纳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混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有趣科学实验

空中取烟 盛夏的傍晚,没有一丝风意,一些小同学集聚在院内乘凉。丽娜的爷爷走过来,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小化学法术——魔棒空中取烟。只见爷爷面前桌上放着一个烧杯,杯里装上半杯清水和一根玻璃棒,爷爷嘴里叼着一只烟卷,时而向空中喷出一团团烟雾。随后爷爷指着空中说:“我能用这根玻璃棒,将烟雾取回来,并且能将它放到烧杯里去。”说完,他拿着玻璃棒在空中将要消失的烟雾画了几下,然后用这只玻璃棒再在烧杯口处划了几圈。果然奇迹出现了,烧杯里的水面上,顿时出现了一团白色的烟雾。这样,神奇的魔棒将喷在空中的烟雾取回来放在杯里了。这个小节目,使十几个小观众感到莫名其妙,他们怎么也弄不清楚魔棒为什么能将空中的烟雾取回来?请读者给小朋友解释一下。 显示答案 原来,烧杯里盛的不是清水,而是无色透明的氨水。氨水有个特性,就是它特别不稳定,氨分子很喜欢从水溶液中跑出来,在空气中自由地逛来逛去。 NH3·H20=NH3十H20 实际上,丽娜的爷爷吸烟时所喷到空中的那些烟雾并没有真的被玻璃棒抓回到烧杯中去,而是玻璃棒的一端事先沾有一种叫做浓盐酸的化学药品。盐酸也非常容易挥发而跑出氯化氢分子。当玻璃棒在烧杯口附近画圈之时,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相遇而化合成白色烟雾状的氯化铵分子: NH3十HCl=NH4Cl 表演者用玻璃棒在空中画几下的动作是个假动作,只不过是给观众造成在空中抓烟的假象而已。 晴雨花 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兰兰和同学们去科学宫参加科技小组活动。一进门,看见一个大花瓶里插着一朵蓝色的花。只见说明书上写着:这花并没有浓郁的芳香和美丽的色彩,但是这花却有一个绝妙的用途,就是它能告诉我们今天的天气是晴还是阴,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很合适的名称——晴雨花。“怎样才能判断是晴天还是雨夭呢?”有个小同学不解其意地问道。“别着急呀!把说明书看完就知道了。”兰兰说。说明书写道:“晴雨花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它是一朵蓝色的花,在将要下雨前,它就变成一朵紫色的花;到了下雨时,它就变成粉红色的花了……”“不可能,花也知道晴天和下雨,简直不能叫人相信!”“这是科学,你懂吗?”这些小伙伴们争论起来。说也巧,他们学校教化学的黄老师也来参观。老师对他们笑了笑,然后详细他讲起这瓶晴雨花的变色原理来。亲爱的读者,你们知道黄老师是怎样讲的吗? 显示答案 黄老师讲道:晴雨花为什么会变颜色呢?原来,这是个十分有趣的化学现象。制成这瓶花所用的纸是用二氯化钴溶液浸泡过了,二氯化钴这种物质有个非奇怪的脾气一…对水特别敏感,常温下,无水的二氯化钴是蓝色的,但它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一旦吸了水,就变成了粉红色钴的络合物了。天气晴朗时,空气中的水分少,二氨化钴难以吸水,呈蓝色的:在下雨前,空气中的水分有所增加,吸收了一小部分水,其中一部分氯化钴变成了钴的络合物,此时蓝红两色混合而呈紫色:当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总结

————————————————————————————————作者:————————————————————————————————日期: 2

上册实验总结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原理装置: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打开止水夹,集气瓶中进入 了1/5体积的水。 注意事项:①装置气密性要好; ②红磷的量要足; ③待装置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 2.木炭、硫磺、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当中的燃烧现象对比: 木炭(C)硫磺(S)铁丝(Fe) 反应物 颜色、状 态 黑色固体淡黄色固体银白色固体 生成物颜色、状 态无色气体,可使 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可造成酸雨 黑色固体,有磁 性 燃烧方程式 在空气 中燃烧现象发红光 淡蓝色火焰,生成有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不燃烧,只发生 红热现象 点燃 2P 2 3

在氧气 中燃烧现象发白光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 剧烈燃烧,火星 四射,生成黑色 固体 3.实验室制取氧气: KMnO4法暗紫色固体KClO3法 白色固体 H2O2法 无色溶液 反应方 程式 发生装 置 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 置 排水法(较纯净)或向上排空气法 装置图 KMnO4法试管口需要棉花 检验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小木条复燃 验满 排水法不用验满,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证 明收集满 4.探究分子运动实验 4

5 现象 结论 5.过滤操作 (1) 目的:除去难溶于水的固体 (2)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 注意事项: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6.电解水实验 (1)反应原理:2H 2O (2)“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正极:用带火星小木条检验 负极: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 通电 2H 2+ O 2↑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总结

化学实验几个重要的操作方法 高考化学实验在高考化学试题主占有重要地位,分析近几年的化学高考实验题,从考查能力要求看,实验原理、现象描述、操作过程的理解及文字表达能力逐年增加。本文主要从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现象等具体方面进行简要归纳总结。 1.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如图A:将导管出口浸入水中,用手掌或热毛巾 捂住烧瓶位,水中的管口有气泡溢出(装有分液漏斗 的要将其开关关好)过一会儿移开捂的手掌或毛巾, 导管末端有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2)如图B:用关闭K,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 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液柱不下降, 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如图C:关闭K1,打开活塞K2,从分液漏斗向烧瓶内加水,过一段时间,水不再流下,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注:检验气密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先审题是检测全套装置,还是其中部分装置的气密性,若要装置较多时,可分段检测;②操作时一定要先将被检测装置变成一个密封体系(如关闭开关、导管口插入水中等),然后改变气压(如加热、注水等),观察现象; ③回答问题时应先叙述操作步骤,再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最后由现象得出结论。 2.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气体证明(如H2,CO ,CH4等) 收集一试管可燃性气体,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试管里的可燃性气体。如果听到的是尖锐的爆鸣声,则表示可燃性气体不纯,必须重新收集进行检验,直至听到轻微的爆鸣声(或“噗”的声音),表明收集的可燃性气体已经纯净。 3. 洗涤沉淀的方法:(蒸馏水洗涤,无水乙醇洗涤,冰水洗涤,热水洗涤等或残留液洗涤)在过滤器中加蒸馏水,刚好没过沉淀物,停止加水,静置使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4. 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 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加入硝酸银溶液,然后看沉淀颜色判断卤素原子是哪种(氯化银沉淀是白色的,溴化银沉淀是淡黄色的,碘化银沉淀是黄色的。) 5. 银氨溶液的配制: 在洗净试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稀AgNO3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最初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 6. 醛基的检验: 洁净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再滴入几滴样品,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水浴加热。不久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证明样品中有-CHO。 注:(1)银镜反应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试管内壁必须洁净;②必须水浴加热,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③加热时不可振荡和摇动试管;④须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⑤乙醛用量不宜太多.实验后,银镜可先用稀硝酸溶解,再用水洗而除去。 银氨溶液有一个作用是检验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也是发生银镜反应。 银镜反应:2[Ag(NH3)2OH]+R-CHO△R-COONH4+2Ag↓+H2O+3NH3↑在制备银氨溶液时,一般用稀氨水而不用浓氨水。这是因为在配制银氨溶液时,若氨水太浓,NH3容易过量,使Ag过度地被络合,降低银氨溶液的氧化能力。 (2)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醛基也可被弱氧化剂氢氧化铜所氧化,同时氢氧化铜本身被还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这是检验醛基的另一种方法。该实验注意以下几点: ①硫酸铜与碱反应时,碱过量制取氢氧化铜;②将混合液加热到沸腾才有明显砖红色沉淀。 7. (1)如何判断强酸和弱酸(或强碱和弱碱) ①可以根据相同浓度下溶液的pH值来看,对于酸,pH值小的强酸。T K1 2 A B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