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咨询设计技术方案

咨询设计技术方案

咨询设计技术方案
咨询设计技术方案

三、咨询、设计技术方案

1技术服务方案22 2技术服务措施3 3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3030 4质量保证措施3232 5保密方案及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6服务及承诺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7设备及软件配备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技术服务方案

1.1咨询工作技术服务方案

根据招标文件,本次工程咨询招标服务范围包括下面几个主要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1.1.1第一阶段:市政道路桥梁项目立项阶段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等

具体工作内容与服务方案可分为:

?项目管理方案及计划

?向政府申报必须的许可和批准

?向政府办理规划和施工许可证

?协调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系

?建设项目概念研究

?编制项目建议书、总体规划(功能、投资、工期)

?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项目投资估算

?编制初步设计概算书

?编制施工图设计预算书

?按估算的建设费用编制初步现金流量表和成本计划

?按业主投资控制预算实施经济限额设计

1.1.1.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

对XXX市的概况、地理区位、自然特征、城市形态、城市功能,经济情况等要素进行简述;对XXX市交通需求进行分析;对现存交通设施与规划交通设施关系解读。

根据项目定位和工程投资,明确项目目的、建设范围及建设内容。

1.1.1.2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建设条件分析

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条件进行论述与分析,并得出各子项目的项目定位。

1.1.1.3项目需求预测分析

分析经济产业发展特点对交通设施建设的影响;然后,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鉴相关机构研究成果,预测XXX市未来交通需求及需求。

1.1.1.4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方案制定

对五项规划建设内容的发展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进行更为细化的设计,并列定项目进度安排。

1.1.1.5社会、环境保护、节能分析

包括社会影响效果分析和社会适应性分析,分析环境现状,然后通过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分析,确定环境控制目标,然后对建设期和运营期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提出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并且通过对节能标准和规范的分析,提出节能措施,并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

1.1.1.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根据财务相关依据,对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进行投资估算,并对项目建设方式和资金来源进行详细说明。

1.1.1.7国民经济效益分析和财务评价

依据评价基础,对营运收入进行测算,对财务盈利、偿债能力进行财务分析。

1.1.1.8项目风险分析

对项目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效益风险、汇率利率风险、社会风险与生态环境风险进行分析。

1.1.2第二阶段:市政道路桥梁勘察设计阶段的技术咨询等

具体工作内容与服务方案可分为:

?设计监理方法

?设计技术方案控制

?设计进度控制

?设计使用功能控制

?设计经济合理性控制

?设计深度控制

?设计规范标准附和性控制

?设计变更管理

1.1.

2.1咨询服务依据

1)国家和交通部颁布的现行“强制性条文”、“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等。

2)经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技术文件及有关的项目评估报告、评审报告、专题论证报告及其审查与批复意见等;

1.1.

2.2咨询技术路线

以下针对本项目初步设计咨询的主要内容,以早期介入、保持同步、共同协作、力创精品为原则,阐述我们对各分项研究的方法及要点。

1)参与设计项目工作大纲、项目外业勘测成果验收工作,提出书面咨询意见。

2)在设计过程中,参与重大技术方案的论证,编写咨询审查中期报告,报设计管理单位。

3)设计完成后,组织项目组相关专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合理的时间内认真、细致、全面地进行技术性审查,对可选方案应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对原设计修改部分应有充分的论证并对尚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经与设计单位充分交换意见后形成咨询审查最终报告,报设计管理单位。

4)负责核查设计单位对设计管理单位提出的审查意见在修改设计文件中的落实情况。

本次咨询分为编制咨询大纲、现场调研阶段→设计工作大纲咨询阶段→外业成果验收咨询→主要技术方案咨询→分专业审查设计文件→与设计部门交换意见、讨论形成最终成果六个步骤。

①编制咨询大纲、现场调研阶段

咨询单位组建项目总体组和各专业设计咨询项目组;项目负责人召集会议使所有参与项目咨询的人员明确咨询工作内容、深度、要求、计划等,做到心中有数。在认真研究、深刻理解项目情况的基础上编制设计项目咨询工作大纲,并向业主提交初步设计咨询工作大纲。到外业现场了解项目情况,并与设计单位各专业负责人进行技术对接,保证整个咨询过程中各专业技术交流的畅通。

②设计工作大纲咨询阶段

在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全面勘设之前,对勘察工作进行周密部署,编制完成相应工作大纲报业主转咨询单位咨询审定后开展相关工作。咨询单位审阅和设计单位完善所编的有关勘察设计工作大纲,提出外业工作指导意见。

③外业成果验收咨询

本阶段对初测(勘)外业进行跟踪技术咨询,对设计单位的外业调查、初测、初勘工作及其成果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对工作及成果进行审阅并作出评价;对外业阶段拟定的方案、设想提出意见与建议;对基础资料的整理结果进行核查,确保基础资料的广度与深度,以满足内业设计需要;向业主提交外业工作中间检查咨询意见。

④主要技术方案咨询

初测初勘外业调查后,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编制初步设计中间方案汇报材料。咨询单位根据现场考察情况和掌握的基础资料,对初设中间方案汇报材料进行技术咨询,对勘测、路线、特殊路基处理、桥梁、管线、排水、照明、交通工程总体方案等进行重点咨询,提交中间成果咨询报告,并与业主、设计单位及时沟通、协商,保证初步设计工作顺利开展。

⑤分专业审查技术文件,形成中间咨询意见阶段

对各设计阶段的各专业设计方案进行专项的咨询审查,对各专业方案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沟通、交流,力争与设计单位达成一致意见。

a核查设计所需要的设计依据文件、规范、标准、工程资料是否齐全;重点核查设计原则是否体现方案设计批文,建设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批示,是否符合本项目的特点和要求。

b对设计方案论证结果进行审核,提出书面审核报告。

c对设计文件的说明书、图纸、签署等内容的完整性提出审核意见,并及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就有关内容需修改及优化的情况进行沟通。

d编制设计审查阶段性报告,定期向建设单位报告设计进展及质量控制情况。

e参加设计(报审稿)的各级审查会议,提出咨询意见。

⑥与设计单位交换意见形成最终成果

结合初步设计初审向XX市市政管理局进行汇报,听取业主意见;就中间审查意见,根据设计单位的修改文件进行修改完善咨询报告,提交最终成果。

1.1.

2.3设计方案合理性检查

咨询工作将以点带面,以面连点,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人、车、路、环境相协调”,“综合最优化设计”等原则,以“减少土地占用”,“注重细节体现’’等为咨询要点,通过咨询力争使设计方案最优化。

1)设计方案咨询

2)对照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要求,对各专业设计文件是否完整,设计图表所表达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设计文件中是否存在差错漏问题等全面咨询。

①总说明书

项目地理位置、路线起迄点及主要控制点的位置等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有任务依据、上级单位对本项目建设批复文件,设计标准是否符合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其批复的规定。说明书各条叙述内容是否齐全,论点是否明确,有无错误或遗漏。

②总体设计

交通量分布与服务水平确定的原则是否恰当;道路横断面的设置是否满足功能的要求;设计规模是否满足功能的要求。

③路线设计

路线平、纵面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规范,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值的采用是否结合已建道路与管网特点,尽可能采用高的指标。路线设计图表的内容是否齐全并符合编制要求,比例是否恰当。

④路基路面及排水

是否考虑其他工程协调利用的填料来源,及核实施工运输距离,尽量减少土方调运。特殊路基处理范围、深度、密度等是否适宜、经济和满足工期要求。路基设计是否合理、经济可行。路面结构方案的结构层厚度、设计参数是否合理。

⑤桥梁、涵洞

检查桥梁工程设计文件中采用的设计依据、设计标准、设计规范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桥梁布置是否合理,核实桥孔布置是否能满足泄洪的要求。对桥梁主要结构断面尺寸进行验算,检查桥梁采用的结构形式是否安全、可靠,结构尺寸、使用材料是否恰当,对设计不合理部分提出改进和优化意见。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当地情况和便于施工。检查编制办法所要求绘制的各种图表是否有缺,内容是否齐全。

⑥管线

新建道路是否按规划位置敷设所需管线,且宜埋地敷设。各类管线是否按规划要求预埋过街管道,过街管道规模宜适当并留有发展余地。交叉口宜设置过街共用管沟。在建成后的快速路、主干路下实施过街管道时,宜采用非开挖施工技术。当管线不便于分别直埋敷设、且条件许可时,可建设综合管沟。综合管沟是否符合各类管线的专业技术要求和消防、环保、景观、交通等方面的要求,且便于管理维护。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深度、结构强度和沟槽回填土的压实度是否满足道路施工荷载与路面行车荷载的要求。对道路范围内输送流体的管渠系统,是否采取防止渗漏措施,且输送腐蚀性流体的管渠系统是否采取耐腐蚀措施。当管线跨越桥梁或穿过隧道敷设时,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⑦照明

道路照明是否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维修方便的设施。道路照明是否满足平均亮度(照度)、亮度(照度)均匀度和眩光限制指标的要求。此外,道路照明设施还应有良好的诱导性。曲线路段、平面交叉、立体交叉、铁路道口、广场、停车场、桥梁、坡道等特殊地点是否比平直路段连续照明的亮度(照度)高、眩光限制严、诱

导性好。道路照明布灯方式是否根据道路横断面形式、宽度、照明要求等进行布置;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机场、铁路、等附近区域,道路照明还应满足相关专业的要求。同时道路照明是确定道路照明是否根据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季节变化合理确定开关灯时间,且应根据天空亮度变化进行必要修正。宜采用光控和时控相结合的智能控制方式,有条件时宜采用集中遥控系统。照明光源是否选择高光效、长寿命、节能及环保的产品。道路照明设施是否满足白天的路容景观要求;灯杆灯具的色彩和造型是否与道路景观相协调。同时除居住区和少数有特殊要求的道路以外,深夜宜有降低路面亮度(照度)的节能措施。道路照明设计是否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的规定。

1.1.

2.4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1)总体设计优化

①重点是图纸内容审查:包括道路、桥涵、管网、照明等工程的总体协调性、安全性、环保性,本工程方案设计批复意见落实情况。

②按不同专业分别进行审查,提出相应的问题及设计文件中具体问题、对各专业设计方案、工程施工方案可行性提出咨询审查意见,并提出相应建议。

③对重要结构物进行图纸、基本设计资料、建设条件审查外,指出结构物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咨询意见。

④对设计文件中的主要工程设计标准、工程规模、使用功能等内容进行了类比、分析、比较和协调控制。

⑤结合本项目工期安排、主管部门批复意见等与业主、设计单位进行协商,提出重点修改内容。

2)路线优化

路线平面应与XX市城市规划地块相衔接,并积极采纳地方政府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尽最大可能保证地块的规整,便于规划区土地利用。

3)路基路面优化

①路基填料:考虑与其他工程协调利用的填料来源,核实施工运输距离,尽量减少土

方调运。

②特殊路基:软基处理方案选择应充分重视总结和吸收地区深厚软土的处理经验,认真做好勘察工作咨询,依据详实的基础资料,借鉴区域已建或在建的城市道路特殊路基设计及沉降观测资料,进行特殊路基处理方案比选咨询,合理确定安全又经济的处理方案。

4)桥梁优化

①结合地方水利、河道整治工程,优化桥型方案。采用建筑高度低、造型美观、环境协调、施工方便的桥型结构,合理降低造价。

②对于引桥较长的桥梁,加强逐桥引桥跨径比选,切实做到桥跨经济合理。

③对于桥面铺装设计,结合已有工程实践经验,提出咨询建议。

5)管线优化

结合管线规划和沿线地形环境条件,对当地管线细化调查分析,做出最优管线方案,合理安排,保证管线满足需求,同时施工简单,造价合理。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根据区域排水规划、道路设计以及当道路的地下水进行调查分析,做出最优排水方案,同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规定。

6)照明优化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中新技术的采用主要为节能技术的应用,其主要为:为光源节能技术、路线节能技术、新能源应用及运行技能技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到美观、节能、安全、耐久。

1.1.3第三阶段:市政道路桥梁施工阶段的技术咨询

具体工作内容与服务方案可分为:

?组织施工图会审

?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

?观察施工现场,评估形象进度,以便计算和审核中期进度款项

?对隐蔽工程进行现场勘测记录

?对设计变更进行估值,以便确认合同价款增减金额

?查询材料、设备市场实际价格,以便招标采购确定价格

?定期编制工程报表,列明进度及预算开支执行情况和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业绩及成果明细

1.1.4三个主要阶段外,还有招标投标、合同、竣工交付后阶段及PPP项目全过程等咨询工作。

具体为:

1.1.4.1招标投标阶段的项目管理咨询

?对工程合约形式,招标方案提供意见

?编制招标文件,草拟合同条款,代办招标手续

?编制详细的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分布位、分阶段的工程量清单,分项工程用料明细、机电设备采购明细等

?从技术与经济角度分析标书,评标,为决标提供意见

?与相关方进行标书和技术经济谈判

?最后协助或代理签订工程合同

1.1.4.2合同管理

?工程变更管理

?工程延期管理

?索赔与反索赔

?商业和解

?合同审阅

1.1.4.3竣工交付后阶段

?编制、审核工程结算书

?竣工结算的编制、审核

?与相关方议定最终财务支付帐目,包括处理质量维修金、抵扣款、罚金等项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档案资料

?提出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

?提供工程管理咨询报告书

1.1.4.4PPP项目全过程

?项目PPP整体方案策划、项目流程、项目选择和可行性分析;政府财政承受能力分析及财政补贴测算

?编制项目工作方案、项目实施方案(含PPP招投标部分)

?编制项目所需的专题研究。如:融资方式等

?设计并起草政企合作的股权结构、融资方式、合同协议、特性经营期设定等

?对潜在投资人进行提前沟通、确定具体合作方式,以保证项目能够招到合适的社会投资人

?对合适项目,公司可以直接对接和推荐社会投资人参与项目。

?特许期结束后的移交和清算等工作的方案制定。

?完成政府授权代理的其他事项

1.2设计工作技术服务方案

1.2.1设计依据

国家和交通部颁布的现行“强制性条文”、“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等。

1.2.1.1道路桥梁设计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5)《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152-2010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14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2015

(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1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

(1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1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1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19)《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2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2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22)《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1986

(23)《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2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25)《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2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

1.2.1.2结构设计

(1)《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D62-2012(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9)《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9)《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0)《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1.2.1.3给排水、水工设计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1999

(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2013

(5)《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6)《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

(7)《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191-2008

1.2.1.4电气设计

(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

(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1995

(5)《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14050-2008

(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2.2项目背景

xxxx

项目位置图

1.2.3设计方案

1)平纵设计

①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路网规划、道路红线、道路功能,并应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文物保护、环境景观、征地拆迁等因素。

②平面和纵断面应与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地域气候、地下管线、排水等要求结合,并应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线形应连续与均衡。

③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做好路线的线形组合设计,各技术指标应恰当、平面顺适、断面均衡、横断面合理;各结构物的选型与布置应合理、实用、经济。

④道路标高与周围规划地坪标高相协调。路面设计标高应按两侧周围规划地坪标高控制设计,路面设计标高略低于周围规划地坪标高(或与周围规划地坪标高相平)。

⑤与既有道路衔接处,纵断面设计应与既有道路接顺。

⑥纵坡度、竖曲线半径满足计算行车速度技术标准。

XXX市路网规划

2)横断面

①横断面设计应按道路等级、服务功能、交通特性,结合各种控制条件,在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合理布设。

②横断面设计应满足远期交通功能需要。分期修建时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应预留管线位置,控制道路用地,给远期实施留有余地。城市建成区道路不宜分期修建。

③改建道路应采取工程措施与道路交通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布设横断面。

XX市道路规划横断面示意图

3)路基

①道路路基应符合下列规定:

a路基必须密实、均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并应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和地质条件,采取防护措施。

b路基工程应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c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和工业废料修筑路基。

d对特殊路基,应查明情况,分析危害,结合当地成功经验,采取相应措施,增强工程可靠性。

②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和湿度状况应符合下列规定:

a快速路和主干路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不应小于30MPa;次干路和支路不应小于20MPa;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回弹模量。

b路基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道路运行中的各种不利因素,采取措施减小路基回弹模量的变异性,保证其持久性。

c道路路基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对潮湿或过湿路基,必须采取措施改善其湿度状况或适当提高路基回弹模量。

③土质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12.2.4规定。对以下情形,可通过试验路检验或综合论证,在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路基压实度标准。

a特殊干旱或特殊潮湿地区。

b专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表12.2.4土质路基压实度

注:表中数值均为重型击实标准。

⑥对软土等特殊土地区的路基设计,应查明特殊土的分布范围与地层特征、特殊土的物理、力学和水理特性,以及道路沿线的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路基变形分析和稳定性验算;应合理确定特殊地基处理或处治的设计方案,满足路基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4)路面

①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面层应满足结构强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抗水损害及耐磨、平整、抗滑、低噪音等表面特性的要求。

b基层应满足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以及水稳定性和抗冻性的要求。

c垫层应满足强度和水稳定性的要求。

②、路面面层类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a道路经过景观要求较高的区域或突出显示道路线形的路段,面层宜采用彩色。

b综合考虑雨水收集利用的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透水性的要求。

c道路经过噪声敏感区域时,宜采用降噪路面。

d对环保要求较高的路段或隧道内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采用温拌沥青混凝土。

5)桥梁设计

①桥梁设计原则

桥跨布置结合道路平面合理布设,既要强调功能性和合理性,又要综合考虑桥梁的经济指标、桥梁美学要求等方面因素,在桥型选择上力求结构合理、受力明确,符合桥梁设计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环保”等基本原则。

②桥梁设计特点、重点分析

a一个美观性与经济性的平衡点,使本工程桥梁真正做到安全、经济、美观、方便施工、与环境相协调。

b设计上要充分研究本地区工程水文、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环境等诸方面因素进行设计,确定最适合的桥型方案。

c做到设计“以人为本、以环境景观为本、以周边区域规划为本”,使桥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融洽充分做到桥梁作为一个时代、地域的联系纽带的象征。

d要将桥梁的文化性、整体性、环保性体现在最终的设计图纸上。

③桥梁及其引道的平、纵、横技术指标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桥上纵坡机动车道不宜大于4.0%,非机动车道不宜大于2.5%;桥头引道机动车道纵坡不宜大于5.0%。

b高架桥桥面应设不小于0.3%的纵坡;当条件受到限制,桥面为平坡时,应沿主梁纵向设置排水管,排水管纵坡不应小于0.3%。

c当桥面纵坡大于3.0%时,桥上可不设排水口,但应在桥头引道上两侧设置雨水口。

①管线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a管线类别、管线走向、规模容量、预留接口和敷设方式应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和管线

工程专业规划的要求,并为远期发展适当留有余地。

b应统筹安排各类管线,合理分配管道走廊,合理处理管线交叉,满足相关专业技术

规范的要求。

c地上杆线宜设置在道路设施带内。架空管线不得侵入道路建筑限界,距离地面高度应符合相关专业技术规范的规定。地下管线除支管接口外,其余部分不应超出道路红线范围。

d地下管线宜优先考虑布置在非车行道下,不得沿快速路主路车行道下纵向平行敷设。当其他等级道路车行道下敷设管线时,井盖不应影响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且宜布置在车辆轮迹范围之外。人行道上井盖等地面设施不应影响行人通行。

②给排水

城市道路地面雨水径流量应按照设计暴雨强度进行计算。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应根据气候特征、地形条件、道路类别和重要程度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对城市快速路、重要的主干路、立交桥区和短期积水即能引起严重后果的道路,宜采3年~5年;其他道路宜采用0.5年~3年,特别重要路段和次要路段可酌情增减。

b当道路排水工程服务于周边地块时,重现期的取值还应符合地块的规划要求。

道路雨水口的形式、设置间距和泄水能力应满足道路排水要求。雨水口的布置方式应确保有效收集雨水,雨水不应流入路口范围,不应横向流过车行道,不应由路面流入桥面或隧道。一般路段应按适当间距设置雨水口,路面低洼点应设置雨水口易积水地段的雨水口宜适当加大泄水能力。

7)道路照明设计

a变配电系统设计。

b各用电设备的配电、控制及保护。

c电缆敷设设计。

d道路照明设计。

e配电装置及建筑物防雷接地设计。

②设计标准

道路照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45-2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中的高档值,并根据本工程的道路特点及实际情况来确定照明标准。

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标准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