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化_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_基于创新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_程开明

城市化_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_基于创新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_程开明

城市化_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_基于创新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_程开明
城市化_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_基于创新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_程开明

[9]Fujita ,Krugman M .P .,and Venabl es A .J .,The Spatial Economy :

C iti es ,Regi ons ,and Int ernational Trade [M ],MIT Press .Cambridge MA ,USA .1999.

[10]Anselin ,L .,Spatial Econometr ics :M ethods and M odels [M ],

Dordrecht ,Kl uwer Academic Publ ishers .1988.

[11]Anselin ,L .,Bera ,A .K .,Florax ,R .,Yoon ,M .J .,1996,Simpl e

Diagnos tic Te sts for Spatial De pende nce [J ],R 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 mics ,1996.26(1):77-104.

[12]R ey ,S .J .,Spatial Empir ics f or Ec onomic Gr owth and C onve rgenc e

[J ],Geographical Analysis ,2001(33):195-214.

[13]R ey ,S .J .,Montouri ,B .D .,Re gional Income C onve rgenc e :A

Spatial Ec onome tric Pe rs pe ctive [J ],R egi onal Studies ,1999(33):143-156.

[14]Wheeler ,D .Mody ,A .International Inves tment L oc ation Dec isions :

The C as e of U .S .Fi rm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1992(33):57-76.

[15]汪锋,张宗益,康继军.企业市场化、对外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

条件收敛[J ].世界经济.2006(6).48-60.

作者简介

康继军,男,1968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现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应用计量经济学。

王卫,男,1966年生,河北玉田人,现为重庆市统计局副局长,统计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统计、劳动力迁移与收入分配。

傅蕴英,女,1968年生,山东德州人,现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财务与金融、应用计量经济学。

(责任编辑:赵曾琪)

城市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基于创新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

程开明

内容提要:经济增长中技术创新的作用日益突出,城市在专业化与多样性、人力资本积累、信息交流网络形成、交易效率提高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生及扩散,城市化通过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推动经济增长。时序及横截面数据的相关分析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技术创新之间高度正相关,投入产出模型证实城市化有利于技术创新;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多模型估计发现,城市化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当前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还不是十分明显,结论对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中介因素;城市化;技术创新;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565(2009)05-0040-07

Urbaniz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Cheng Kaiming

A bstract :The capacity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imp ortant to economic growth .The characters of cities are propitious to innovation and provide appropriate conditions for innovation diffus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n be look as the intermediary factor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 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urbanization is highly correlative with technology innovation .Urbanization is really propitious to technology innovation .Urb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mote economic in s ome extent .The effect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combine urbanization with economic growth is not obvious .In the end ,recommendations are discussed .

Key words :Intermediary Factor ;Urbaniz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Economic Growth

*本文获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浙江工商大学青年人才基金项目(编号:Q09-2)资助。”

 

第26卷第5期2009年5月统计研究

Statistical Research Vol .26,No .5

May 2009

 

一、引言

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我国经济规模继续扩大,社会需求日趋复杂,消费热点不断变化,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往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生产力状况,甚至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外在环境催促着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增长转向内涵式增长。内涵式增长的实现,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品质量提高和产品升级换代,还是生产效率与效益最大化,归根结底取决于技术创新及其应用。

熊彼特认为实现经济动态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技术创新,把技术变化看做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决定性因素。Solo w(1957)在生产函数中引入技术因素,建立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把经济增长中资本和劳动不能解释的“剩余”归功于技术创新[1]。Arro w(1962)提出“干中学”模型,最早将技术创新内生化[2]; Romer(1986)在阿罗增长模型的基础上,认为技术的外部性完全可以保证产出相对资本与技术的弹性大于1,指出技术变化是经济增长的核心[3]。Aghion and Howitt(1992)以熊彼特的创造性毁坏过程为基础,认为经济增长由技术进步引起,而技术进步由进行创新的研究机构间的竞争引起[4]。

在探寻经济增长要素的过程中,一些学者也认识到城市化的作用。最早将城市化内生到经济增长模型中可以追溯到Henderson(1974),而后经过Hochman(1977),Kanemoto(1980),Lucas(1988),Abdel-Rahman and Fujita(1990)以及Duranton and Puga (2000)等人的发展[5-10],城市化水平已成为内生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是技术创新和知识外溢,而技术创新和知识外溢最容易在空间上接近的个体之间发生,城市提供了个体相互接近的机会,从而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就通过知识外溢等效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实,城市历来就是知识外溢和技术创新的中心,从专利发明来源的地理布局来看,其基本是一个城市现象。Pred (1966)发现1860年前后美国35个重要城市的人均专利数量是全国水平的4.1倍[11];Higgs(1971)指出在1870-1920年期间,美国城市化水平与专利申请数之间具有非常密切和重要的联系[12];罗斯(1948)和邓肯(1964)使用专利统计数字得出结论:城市越大,人均申请专利数就越多[13]。Jacobs(1969)认为城市中的竞争性市场结构有助于创新和知识积累[14]; Jaffe,Trajtenberg and Henderson(1993)发现近邻于发明源有利于激发彼此之间的创新热情,城市地区的新专利往往引用同一城市地区的老专利,引用概率高于平均值5-10倍[15]。相对于乡村而言,城市的诸多特征更有利于创新与发明。

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国内外已形成大量的文献。但在考察城市化与技术创新关联性的基础上,把技术创新作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中介因素,考察城市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还未发现,这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的假设命题,利用相关分析、创新投入产出模型及面板数据分析对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与技术创新密切关联,城市化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当前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还不很显著。

二、理论分析及假设命题

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创新投入要素,包括资金和人员等;另一类是指影响技术创新的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制度与法律、体制与政策、信息交流、交易效率等。

(一)城市化与技术创新

从资金和人员投入来看,区域内的创新投入主要集中于城市,而且城市规模越大,创新投入的优势越明显,所以无论是城市数量的增加,还是城市规模的扩张都会导致创新投入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从影响技术创新的环境要素来看,区域内的制度与法律、体制与政策基本相同,城市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城市具有的专业化与多样性、人力资本积累、信息交流网络形成及交易效率提高等方面的优势,使技术创新更容易产生。

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城市里,兴趣、能力、需求、财富等各不相同,满足专业化需要;各种各样的高度专业化企业聚集在一起,能够共享特定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和内部联系等资源[16]。城市聚集了不同的人、企业、产业等,形成多样性环境,为不同行业和学科领域人员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机会,促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行业的产生[14]。城市的受教育机会及教育基础设施明显好于农村,城市环境更有利于人们

第26卷第5期程开明:城市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41 · 

发展自身技能,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17]。在大城市里,创新主体在空间上相互邻近,有利于缩短彼此之间文化和价值观念方面的距离,增强彼此的信任度,降低机会主义成本,实现交流与协作。城市由于把人口和产业聚集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不确定性,有利于企业的垂直分解,促进专业化发展。城市的市场规模大、信息灵通,能够发展出一系列降低交易费用的正规制度,有利于交易效率的提高或改善[18]。

另外,城市完善的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为创新扩散提供了良好的传播渠道。作为经济活动的高密度地区,城市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广告、商品展览、促销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学术或商业会议,为企业、个人提供了低价甚至免费的市场和技术信息。而且,城市里集中起来的企业、人员比分散的企业、人员有更多的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使得信息能更有效地扩散。因此,城市不仅是创新有效率的生产者,而且为创新扩散提供了有利环境,使创新可以快速地从一个人扩散到另一个人,从一个企业扩散到另一企业。

命题一:城市化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生及扩散。区域中的创新投入主要集中于城市,城市具有专业化与多样性、创新网络形成、人力资本积累及交易效率提高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生;城市为技术创新的扩散创造良好条件,加速创新扩散。

(二)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内生增长的模型很多,包括罗默的知识驱动模型、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技术扩散模型等。由于工艺创新较难量化,多数模型都从产品创新的角度来反映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

经济增长不仅表现为产品数量的持续增加,而且表现为产品种类的增加和质量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引起产品数量增加和产品质量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宏观上,技术创新的方向以及影响创新的资源稀缺度不一样,市场机制下必然造成对各生产要素边际生产率影响的非均衡性,导致生产要素的替代和重组[19],影响供需结构变化,推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通过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向高层次、合理化方向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载体。

技术创新作为微观主体的行为,主要通过以下传导机制向宏观层面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扩散及转移[20]:技术创新成果扩散是一个建立在知识共享基础上的量的扩张过程,随着技术创新成果被使用次数的增加,平均共享成本不断下降,从而产生规模效应。通过技术创新,企业不断开发出升级产品及配套产品,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模仿、学习与创新,产生能给相关行业带来创新收益的空间集聚效应。随着技术创新在企业和行业间的扩散与转移,必然在产业内和产业间形成以联结经济性所表达的乘数效应,既包括投入方面的共享,又包括产出方面的组织、主体相结合所创造的乘数效应。技术创新形成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乘数效应,具有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和空间上的并存性,不同层次的效应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

命题二:技术创新活动在企业、行业和产业层面上产生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乘数效应,最终导致宏观层次上的产品质量提高、要素生产率改善以及产业结构优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三)城市化与经济增长

城市化本质上是一个人口地域集中的过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人口和经济集中便于经济活动利用相互间的技术和金钱外部性,提高生产率、增强盈利能力,进而带动资本形成,推动经济增长。随着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份额不断上升,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城市在孕育马歇尔外部性、培育创新、发展对外贸易以及促使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变得更加重要。随着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交易成本降低和交易效率提高,聚集经济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

城市较高的人口密度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往,促进信息的流通;城市活动的多样性,使得一个部门易于采用另一个部门已经运用的技术;城市把教育活动集中起来,为独创与革新提供了环境[13]。据此,结合命题一与命题二可得命题三。

命题三:城市化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生及扩散,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城市化可通过技术创新这一中介因素推动经济增长。

三、实证分析

对城市化、技术创新及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分析得到以上三个假设命题,命题在现实中是否成立,还需利用实际数据对命题进行实证检验。

 ·42 ·统计研究2009年5月 

(一)城市化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

1.时序数据的相关分析。根据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全国城市化水平与国家财政科技拨款、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R&D经费、科学家和工程师数、专利申请受理量、国内专利申请受理量、专利授权量及国内专利授权量等创新投入、产出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①,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化水平与创新投入、产出之间的相关系数

指标国家财

政科技

拨款

科技活

动经费

筹集额

R&D

经费

科学家

和工程

师人数

专利

申请量

#国内

专利

授权量

#国内

城市化

水平

0.954**0.951**0.935**0.951**0.934**0.931**0.966**0.969** 注:**表示1%水平显著,*5%水平显著。

从表1知,城市化与创新投入、产出之间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相关系数都在0.90以上,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2.横截面数据的相关分析。利用2006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横截面数据,分东、中、西三大地区来反映城市化与技术创新之间的相关性。由于城市化水平为相对指标,而创新投入产出指标均为总量指标,受人口规模的影响。为真实反映城市化水平与创新投入产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下考察消除人口数量差异后的人均技术创新指标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性,见表2。

表2显示,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创新投入、产出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相关系数都在0.79以上,且都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中部地区两者之间也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但不显著,仅城市化水平与每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相关系数通过5%显著性检验;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每万人专利受理量、授权量的相关性显著。总体上看,东部地区的相关性显著高于中部及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相关性又略大于中部地区的相关性。

表2 三大地区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创新

投入产出指标的相关系数

指 标

城市化水平

全国东部中部西部

每万人科技活动人员0.792**0.808**0.5080.565每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0.804**0.793**0.668*0.603*人均科技经费筹集额0.800**0.816**0.4680.558人均科技活动支出0.796**0.833**0.3510.595人均R&D经费支出0.780**0.831**0.5700.448每万人专利受理量0.907**0.944**0.3120.722*每万人专利授权量0.870**0.865**0.4750.628*

注:**表示1%水平显著,*5%水平显著。

(二)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模型及检验

技术创新的规模和速度主要受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的影响,可通过创新投入产出模型检验城市化对技术创新促进效应的显著性。在创新投入产出分析中,通常采用生产函数的形式,因城市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生及扩散,城市化水平也会对技术创新产出起到促进作用,故把城市化作为一个自变量引入生产函数,模型为

P t=A t UαRβt Sγt eεt(1)其中P为创新产出,U为城市化水平,R为资金投入,S为人员投入,εt为误差项。两边取对数得

log P t=log A t+αlog U t+βlog R t+γlog S t+εt(2)创新产出以“国内专利申请量”代表,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以“R&D经费”代表,人员投入以“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代表,利用2000、2005及2006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②,拟合回归方程为: log P=-1.7480+0.6621log R+0.2974log S

(0.1305)(0.1672)

+0.2221log U(3)

(0.1169)

A djR2=0.9134,DW=1.6452,F=324.3513,

P=0.0000

式(3)的整体效果较好,其中自变量R&D经费通过5%显著性检验,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及城市化水平两个自变量通过10%显著性检验,说明城市化对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并不十分显著。

(三)技术创新中介效应的计量分析

验证了城市化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后,进一步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城市化通过技术创新这一中介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

1.模型设定。选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扩展形式构建经济增长模型,将物质资本、劳动者人数、开放程度、地区差异等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并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内含于技术创新。计量模型设定为:

ln Y i,t=C+β1ln CAPITA i,t+β2ln LABOR i,t

②因分省的城市化只有2000、2005及2006年的数据,故取这三年的数据构成面板数据。

R&D经费及科学家和工程师数的数据始于1991年。

第26卷第5期程开明:城市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43 · 

+β3ln INNO i,t+β4ln URBA N i,t+∑jγj·D+εi,t

(4)其中下标i、t分别代表第i个省份和第t年;β3、β4是重点关注的估计系数,预计两者都显著为正;D 代表其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在此主要考虑OPE N、REG IO N两变量,分别代表开放程度和地区差异。

2.变量解释及数据来源。为对城市化、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以下利用1997-2005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开展计量分析。

(1)经济增长(GDP)。主要反映城市化、技术创新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故选用“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经济增长,单位为“亿元”,数据来自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2)物质资本存量(C API TA)。参考了张军等(2004)的测算方法[21],资本存量的估算公式为:K i,t =K i,t-1(1-δi,t)+I i,t,其中i指第i个省区市,t指第t年。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计算时需进行折旧处理,并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投资进行平减,折算成以基年不变价格表示的实际值。在相对效率呈几何递减的模式下,计算得到了各省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经济折旧率δ是9.6%;用各省区市1952年的固定资本形成除以10%作为该省区市的初始资本存量。数据来源于按上述方法测算的结果,并参考了张军、吴桂英和张吉鹏(2004)对1952-2004年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的估算。

(3)劳动力(L ABOR)。劳动力一般用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员数即“从业人员数”来衡量,但从业人员数未能反映人力资本积累的情况。由于本文考察引起经济增长的自变量中已有技术创新,并假定人力资本的效应已内含于技术创新,故直接利用“从业人员数”来反映劳动者数量,单位:万人。数据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4)城市化水平(URBAN)。衡量城市化水平最直接的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但该指标的分省数据不完整,只有2000年、2005年、2006年的数据。笔者试图利用插值补齐其他年份各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数据,但结果不理想,故选用各省的“非农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单位:%)作为其替代指标。计算2000年、2005年全国各地区非农业人口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5、0.9381,两者高度正相关,说明这种替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5)技术创新(INNO)。考查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然要利用创新的产出指标来反映,以各省的国内专利申请量作为各省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的衡量指标,单位:件。数据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历年)。

(6)开放程度(OPE N)。以“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来衡量,说明各省、市、自治区的开放程度,其中美元对人民币按当年的汇率折算,单位:%。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出口总额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计算而得。

(7)地区差异(RE GION)。以是否沿海作为划分的标准,沿海省份记为1,内地省份记为0。

为消除数据计量单位不一致可能带来的异方差性,估计前所有变量的数据都取自然对数。

3.计量结果及分析。

(1)混合回归估计结果。表3中的统计检验值表明,混合回归估计得到的模型(1)、模型(2)整体效果较好,调整后的判定系数在90%以上;自变量中物质资本、劳动者人数、城市化、技术创新、开放程度的回归系数皆为正,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城市化、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促进作用。

(2)模型选择。相对于混合估计模型来说,是否有必要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可通过F检验来完成[22]。计算得到F统计量的值显示拒绝原假设,说明固定效应模型更为合理。

面板数据分析中究竟是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来分析,一般利用Hausman检验来选择。考虑物质资本、劳动者人数、技术创新、城市化水平四个自变量进入模型,估计固定效应模型及随机效应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更为合适。

(3)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及结果。模型(3)列出了只考虑物质资本、劳动者人数、城市化水平、技术创新四个自变量的时期固定效应模型,再将对外开放程度(OPE N)作为自变量引入模型,估计结果见模型(4)。接下来,将反映沿海与内地差异的虚拟变量REGI ON引入模型,估计结果见模型(5)。

 ·44 ·统计研究2009年5月 

表3 基本模型估计结果(被解释变量:经济增长———GDP)

自变量混合OLS

模型(1)

混合OLS

模型(2)

时期固定效

应模型(3)

时期固定效

应模型(4)

时期固定效

应模型(5)

个体固定效

应模型(6)

时期固定效

应模型(7)

IV时期固定

效应模型(9)

CAPITA0.2280***0.2177***0.1844***0.1624***0.1404***0.8496***0.1544***0.1494***

(0.0312)(0.0302)(0.0285)(0.0236)(0.0237)(0.0291)(0.0149)(0.0274) L ABOR0.4441***0.5681***0.5227***0.7850***0.7811***0.7831***0.7936***0.7146***

(0.0376)(0.0455)(0.037)(0.0433)(0.0421)(0.0832)(0.0291)(0.0504) UR BA N0.2066***0.2920***0.3067***0.4965***0.5197***-0.9076**0.2921***0.7544***

(0.0620)(0.0613)(0.0613)(0.0574)(0.0562)(0.1470)(0.0592)(0.0592) INN O0.3137***0.2179***0.2767***0.0808**0.0899***-0.3057***-0.00480.1687***

(0.0288)(0.0355)(0.0286)(0.0328)(0.0320)(0.0641)(0.0327)(0.0370) OPEN0.0783**0.1866***0.1174***0.02040.1789***0.4334***

(0.0299)(0.0209)(0.0268)(0.0168)(0.0164)(0.1272) R EGION0.06360.1563***0.2053***

(0.0406)(0.0394)(0.0357) UR INNO0.0953***0.0273***0.1848**

(0.0149)(0.0081)0.0710

常数项-0.2048-0.7652-0.5100-1.7720-1.64491.1282-1.1281-0.3335

(0.3070)(0.3027)(0.3010)(0.2772)(0.2717)(0.7546)(0.2346)(0.2539)观察值数279279279279279279279217 Adj R20.95690.96010.96380.97210.97360.99980.97220.9748 F检验值1544.361115.15618.16745.67731.991564.35696.59593.96 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注:(1)括号中的数值为标准差;(2)***,**,*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

所有模型中物质资本和劳动者人数的系数都为正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物质资本与劳动者人数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效应明显,两者在当前中国省级经济增长中仍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城市化、技术创新在模型中的系数也为正,基本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城市化水平、技术创新对1997-2005年期间我国省级的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看到模型中技术创新的回归系数相对较小,说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相当有限,效应并不突出,这也反映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性。城市化的回归系数多大于技术创新的系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超过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说明在当前的中国,技术创新作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中介因素效应还不很明显,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可能更多地是通过其他渠道譬如投资拉动等实现的。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开放程度越高,经济增长越快。地区差异变量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同一时期沿海与内地省份之间的经济增长还是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看,物质资本、劳动者人数、城市化、技术创新、开放程度都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

(4)模型设定形式的扩展。为了进一步检验城市化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应是否显著,在模型中引入城市化(URB AN)与技术创新(INNO)的交叉项(URI NNO),得到模型(6)、模型(7)。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发现,交叉项的引入导致城市化、技术创新这两个变量的系数符号发生改变,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交叉项与城市化、技术创新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问题所致。但同时也看到模型中的交叉项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只是系数较小,说明在我国省级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对技术创新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效应并不明显。

(5)工具变量(I V)估计。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内生性,本来考虑利用R&D经费、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作为技术创新的工具变量,但由于R&D经费的分省数据从2000的普查后才有健全的统计数据,且这两个指标特别是R&D经费显然受到因变量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其作为工具变量并不合适。又考虑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可能存在时滞效应,也就是说当年技术创新的实际应用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可能在1年或2年后才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故以滞后1期和2期的技术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工具变量,估计结果见模型(8)。模型参数的显著性有明显改善,交叉项通过5%显著性检验,说明滞后1到2期的技术创新中介效应较为

第26卷第5期程开明:城市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45 · 

明显,其他变量的系数变化不大。

四、结论及启示

城市在专业化与多样性、人力资本积累、信息交流网络形成以及交易效率提高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生;城市完善的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也为创新扩散提供了良好的传播渠道和环境,加速创新扩散。时间序列、横截面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创新投入产出数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创新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检验也证实城市化有利于技术创新。

由于城市化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生和扩散,故在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中,技术创新是一个关键性的中介因素。利用1997-2005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城市化、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显示,城市化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呈现出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因素的效应还不是十分突出。

上述结论不无以下政策启示:(1)鼓励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依靠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才能拉动经济增长的陈旧观念,在基本保持或适度扩大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应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带动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换。(2)继续推进城市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我国城市化水平仍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诸多效应还未充分发挥,而城市化水平高低一定程度上构成技术创新能力强弱的原因,所以在当今创新决定竞争力的时代,积极推进城市化不失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不应因城市病的存在而限制大城市的发展,而应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聚集效应,积极培育大城市作为创新中心的功能优势,为创新扩散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Solow,Robert.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39:312-320.

[2]Arrow,Kenneth J.The econo mic implication of l earning by doing[J].

R evie w of Econo mic Studies,1962,29(6):155-173.

[3]R omer,P.M.,“Increasing R eturns and Long R u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 onomy,1986,94:1002-1037.

[4]Aghion P and P Howitt.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

[J].Econometrica,1992,60(2):323-351.

[5]Henderson J.V.The s izes and types of citi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4,64(4):640-656.

[6]Hochman,O.A Two Factor Three Sector Model of an Economy With

Cities[J].mimeo,1977.

[7]Kanemoto,Y.Theories of Urban Externalities[M].A msterdam:North-

Holland,1980.

[8]Lucas,R.E.On the Mec 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 ournal

of Monetary Econo mics,1988,22(1):3-22.

[9]Abdel-Rahman,H.and M.Fuj ita.Product Variety,Mars hall ian

Externalities,and City Siz es[J].J ournal of R egional Science,1990,30

(2):165-183.

[10]Duranton G and Puga D.Nursery Cities:Urban Diversity,Process

Innovation and the Li fe Cycle of Product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1(5):1454-1477.

[11]Pred A.R.The Spatial Dynamics of U.S.Urban Indus trial Growth,

1800-1914[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 y Press,1966. [12]Higgs R.A merican Inventiveness:1870-1920.J 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1(79):661-667.

[13]保罗·贝洛克.城市与经济发展(中译本)[M].南昌:江西人民

出版社,1991:210-217.

[14]Jacobs J.The Ec onomy of Cities[M].New Y ork:Random House,

1969:116-127.

[15]Jaffe A,Trajtenberg M and Henders on R.Geographic Local ization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as Evidenced by Patent Citations[J].Quarterly J ournal of Economic,1993,108(3):577-598.

[16]成德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式与政策[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113-130.

[17]Bertinelli L uisito and D uncan Black.Urbanization and growth[J].

J 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4,56(1):80-96.

[18]赵红军.交易效率、城市化与经济增长[M].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5,226-263.

[19]顾海.经济增长中技术创新动力因素分析[J].学海,2000(4):

67-70.

[20]纪玉山,吴勇民.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与政策选

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5):40-46.

[21]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

2000[J].经济研究,2004(10).

[22]张晓峒.EVie ws使用指南与案例[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265.

作者简介

程开明,男,湖北广水人,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副教授,统计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统计方法及应用,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责任编辑:许亦频)

 ·46 ·统计研究2009年5月 

加大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加大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加大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了一下发到。 为加快推进我县行政审批 "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促进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近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全臣带领县环境创优效能提速工作办公室、监察局、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政府法制办、采购中心、城投公司、电信公司等单位负责人,赴**市、**县和**市考察学习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情况,通过听取情况介绍、现场参观、查阅资料等方式,实地感受了三地高度重视政务服务和优化环境工作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政务服务中心的大手笔风格,人员创新服务理念、热情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其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一、三县市政务服务基本情况 (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新政务服务中心于xx年8月正式运行,面积6500平方米,全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45个,其中44个部门275项行政审批服务项目进驻,设70个服务窗口,窗口人员150人,真正实现了"一楼式办公、一站式收费、一条龙服务、一网式运行",是集审批、咨询、服务于一体的"便民服务超市".一是窗口布局科学合理。将中心大厅按功能分成投资建设审批

区、企业注册登记区、房产登记服务区等9个服务区,同时还设有10个中介和配套服务窗口,大厅服务功能清晰明了。二是人员管理规范有效。坚持用制度管事管人,制定了责任追究、限时办结等19项管理制度,统一窗口人员工作着装,并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营造中心"一家人"的亲情氛围,达到了凝聚人心、整合力量的目的。三是政务服务向镇村延伸。全市10个乡镇123个村、22个社区的便民服务室全部建成,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做到"十有",村便民服务室做到"五有",部分乡镇还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了网上通知、网上代办、网上查讯、网上投诉等网上办事目标。 (三)**市政务中心。**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xx年,进驻市级审批部门39个、开发区部门4个,水电气热报装和中介服务机构26家,设服务窗口253个,窗口人员390人。该市在政务服务中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很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中心也被列为全国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主要做法是:深入开展行政___度改革,延伸服务链条,形成 "一个创新、四个延伸、两个网络"的服务模式,打造了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资源交易于一体的"政务超市". 在推行"四个延伸"上:一是中介机构进中心。设立中介机构服务区,招标进驻20余家服务好、收费低、效率高的中介或技术服务机构,包括环评咨询、会计师事务所、建筑图审查等,为项目提供

论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论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1、引言 自奥地利经济学家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A.Scohumpeter)在其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基本概念和思想以来,世界各国的一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与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证分析,对传统经济理论中忽视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研究思路与观念进行了批评,创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以及创新经济学(Innovation Economic)理论体系,使技术进步和创新因素开始从外生变量过渡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和知识创新在人类经济生活、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也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中、加合作开展的“中外技术创新理论发展与应用比较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的成果,回顾了国内外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走过的历程,对目前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取得的进展和若干重要领域的发展动向进行了述评,并就未来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促进国内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及其应用的深入发展有所帮助。 2、国外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进展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创新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许多学者沿着熊彼特的创新思想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并逐步形成了以技术变革与技术推广为对象的技术创新经济学和以制度变革与制度形成为对象的制度创新经济学两大分支。 西方国家的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与发展,是从对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无视技术创新与变革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弊端进行批评开始的。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又于1939年和1942年分别出版了《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部专著,对创新理论加以补充完善,逐渐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创新经济学理论体系。但是,由于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熊彼特的学说具有社会主义倾向,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创新经济学理论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冷遇,未能引起理论界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微电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企业技术进步及创新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创新能力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申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完成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项目27个,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7件;取得省市级科技创新进步奖项工11项;产学研合作企业95家。 二、存在问题 1)是开展产学研工作的企业面还不够广。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开展产学研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是科技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政府科技投入较少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两个方面。受财政现状影响,政府实际科技投入受限。 3)是技术合作渠道不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形成。目前全县企业的技术来源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靠自主开发或以乡情、亲情为主要纽带的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技术合作的渠道、范围和领域受到严重制约,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深入,新产品的开发受到影响。技术合作的平台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部分企业信息不灵,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找不到与高校、科研单位技术结合点。 4)是创新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相关的科技知识,在经营实践中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缺乏敏锐感,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加强区域互动、内外联动,突出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联合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力争到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家以上,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少与一家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新产品开发达60个以上,开发国家级新产品2-3个,省级新产品15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主导产业装备总体达到国内中等以上水平。 四、主要推进措施 1)是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平台。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大力提倡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鼓励支持企业在高校院所设立研发机构或重点实验室,支持高校院所在合作企业设立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 2)是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层次高、规模大的产学研展洽会等展会,动员组织企业参加,寻求合作机缘,让企业走出去。同时,在县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把高校、科研院所请进来。 3)是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寻求资金支持,通过吸收风险资金、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等多元化多渠道融资引资,提高企业创新投入能力。 4)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引进和培养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科技与经济交织在一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公司,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别人不

能模仿的、持续创新并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一,产品的相关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一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都是一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在。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日本企业所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呈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总趋势。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知识、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将更加密切,科学物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中第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率,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国纷纷重视增加对科技要素的投入,投资大规模流向科技领域,强大的社会需求促进与刺激了科技进步,经济积累中分配给科技的份额更为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因此,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科技进步使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是社会系统的整体的、综合的发展,是科技进步与社会大系统及其内部要素间在有机协调条件下,逐渐进化的发展趋势。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紧接着,在十六届四中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这一系列的重要思想都充分肯定了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二.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经济增长理论揭示了科技与经济的内在联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知识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保证。科技进步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不是可有可无、随机出现的外在因素,科技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着重表现为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1.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科技进步可以缓解资源的稀缺性程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尽可能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使未预见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现实的宝贵资源,使同样的资源投入,就可以使生产可能性从原有的低利用率提高到较高的位置。科技进步使等量资源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组合,这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了希望,从而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 从世界科技发展史来看,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20世纪50年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了生产要素投入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总和。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现在已达到80%。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经济发展不可能走高耗、浪费、粗放经营的道路,而必须选择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虽然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但技术进步则是无限的,所以,经济增长不仅要靠要素投入增加,更加需要科技进步推动的来实现。 2.科技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科技进步主要表现在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生产设备的大型化、生产的自动化等可提高企业生产的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率。生产工艺水平是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它的高低对生产消耗、产品质量、产品成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劳动者素质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科技进步不仅影响劳动者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改善健康、延长寿命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劳动者的智力、知识、劳动技能等,使之能与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工艺相互配合,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经济效益也获得相应提高。此外科技进步也包括宏观和微观决策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这是软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与提高设备水平、改善生产工艺等硬技术

2021年企业技术创新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企业技术创新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下面为你送上企业技术创新科研课题。 论文题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单位自拟课题或 ___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s提出的Gompers曲线(数学模型为: 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 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论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摘要 技术创新划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前者提高生产率,因而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后者改变产品的质量和差异性,不一定加速增长。产品创新在后工业经济时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比不上工业经济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证明了这一趋势。 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性政策。本文从技术创新的理论渊源谈起,在承认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利用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后工业经济;生产力;经济发展 ABSTRA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divided into production process innovatio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The former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so it can improve the speed of economic growth, which changes the 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product, and not necessarily accelerate the growth. Product innovation is the main for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post industrial economy period, so in this new historical stage,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The economic realitie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proved this tren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r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d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first productivity, its impact on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

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 XX年,在省经信委科技处的关心指导下,我市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转 型升级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企业技 术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改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和发展后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XX年上半年科技工作基本情况 1、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我市现有省级企业 技术中心共32家。XX年,省达亿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市金木工艺品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申报了第23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申报材料经过市经信委、发 改委、科技局等七家单位初审、会签,已报至省经信 委等待评审。XX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工作已经开始,我市联合制药有限公司正积极收集相关资料, 准备申报。 2、推进企业新产品开发。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在市场竞争中起到的作用,今年 上半年,我市省强旺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研发的功能性

风味增强肽通过专家鉴定,被评为省级新产品。老炊 食品有限公司研发的“老炊”牌复合牛肉粒、药业有 限公司研发的灵芝提取物孢子粉片等也做好了新产品 认定资料准备工作,近日将报请省经信委组织专家评 审鉴定。 3、做好示范企业申报工作。今年,我市择优推荐了联合制药有限公司、香料有限公司、食品有限公司 等3家企业申报XX年度省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申报XX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文胜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申报XX年度省质量奖。 4、积极申报项目资金。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国家、省财政专项资金等各类申报工作,福润肉类加工有限 公司“基于物联的肉类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制与 应用示范”申报了XX年国家物联发展专项资金;金森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有色金属行业铅烟及铅尘净化装 置技术创新项目等8个项目申报了省企业技术创新财政专项等。目前,这些项目都在评审过程中。 5、落实扶持奖励政策。XX年,市政府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文件, 对新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新产品的企业分 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和3万元。XX、XX年我市共有12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产品被评为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在世界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际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城市、产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筑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和系统,只有依托基础科学,瞄准技术轨道,提升技术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和自主创新,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

新人才大量涌现。 企业界对国家明确要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对国家以后将重视发挥企业在科技攻关中的作用及有关规划,对国家出台的鼓励企业创新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和产业升级结合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装备产业发展等政策都非常支持,寄予厚望。需要切实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是如何按产业化原则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二是如何提升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资源的效率。其中涉及政策体系、政策重点及政策执行机制等方面。 一、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自治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创新主体的认识不足、地位不明确。首先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灵魂”,创新是国家强盛之本,是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特别是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没有到位,缺乏在的动力,因而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技术投入少,没有成为创新主体。除了大型龙头企业外多数大中型企业一是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

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公司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一、总则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生存与市场竞争的保障。因此,自企业成立以来就制定了企业科技发展规划,每五年为一个规划期限。公司制定企业科技发展规划的目的是为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健全和发展企业的技术领域研究开发体系,完善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流的科技研发中心,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人才支撑**公司成为“中国第一民族企业”是**公司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二、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策略 1、企业科技创新研发体系的建设 逐步健全适合**发展的科技研发体系,强调基础应用技术、产品设计开发、工艺制造技术的均衡发展。建立并完善科技研发的绩效评价办法、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科技研发机制。 2、关键技术研发 着重加强一些关键技术的深层次开发,建立可靠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模型。 企业在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支撑企业中长期发展需要的研究开发工作,特别要不断研究开发出具有强力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积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建立可靠地巨头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模型,实现企业在这些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3、科技研发队伍、投入及研发方式 企业制定及适时调整企业人员配置,创造先进的研究开发条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人才,增强企业对科技人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进一步壮大科技研发队伍,提高科研队伍的综合素质,优化升级科研队伍的人才结构。科技投入占当年销售总额的比重4%-5%,理顺科技投入的管理机制。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合作并重,灵活运用产学研合作的方式,积极主动地与客户、高等院校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协同关系,有效组织和动用社会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服务;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战略性研究开发,推动企业高新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提高研发效率。 4、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发展战略的决策 企业应具备技术和市场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判断能力,从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相结合的角度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规划,从而引导企业走向正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发展促进定位途径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企业的发展。它即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实力的较量。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 技术创新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经济发展观,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不能把技术创新等同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或单纯的技术活动,而要正确把握技术开发、工程化、商业化应用和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全过程。正因为如此,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形式和必由之路,是各类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就工业企业来说,产品的竞争力,包括性能、质量、成本、价格、服务、交货期等,核心是技术创新。因为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不断的更新换代、适应需求变化以及创造新的市场,都有赖于技术创新。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不仅要靠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而且也是目前有些处于困难的传统产业的振兴之路。无论国内国外,都不乏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实现以质取胜的成功事例。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 技术创新既可以由企业单独完成,也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完成,但是,技术创新过程的完成,是以产品的市场成功为全部标志,因此,技术创新的过程,无论如何是少不了企业参与的。具体从某个企业看,企业取何种方式进行技术创新,要视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企业自身的实力等有关因素而定。从大企业来看,技术创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提高技术开发的能力和层次,营造技术开发成果有效利用的机制;从中小企业看,主要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承接技术开发成果并有效利用的机制。对政府而言,就是要努力营造技术开发成果有效转移和企业充分运用的社会氛围,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加大技术开发成果面向市场的力度,使企业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有用的技术开发成果。 二、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拼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科技与经济交织在一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客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2)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在现实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或扩散行为相关,决定着企业的产品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构成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是反映企业技术竞争水平乃至整体竞争实力的高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在成熟的市场竞争背后所蕴含的,是更为成熟的创新竞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

浅谈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一)

浅谈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一) 论文关键词:知识社会;现代经济;技术创新 论文摘要:走技术创新之路,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知识社会进步的一条捷径。当夸社会正面临知识社会的时期,知识的生存、扩散与进步日益依赣于技术的创新和进步。现代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共同体,其迅速发展越来越依靠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技术创新是开启现代经济迅猛发展的金钥匙,是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助力器。当前,世界经济正加速向全球化和知识化方向发展,发达国家正经历着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战略转移,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倍努力迎头赶上。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究竟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因势利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富民强国之路,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极其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走技术创新之路,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知识社会进步的一条捷径。因而要处理好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一、当今社会正面临知识社会的时期,知识的生存、扩散与进步日益依赖于技术的创新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知识作为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潜在因素,逐步从后台走到前台,显示出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迅速跨上了通向知识社会时代的列车,看到了一片曙光。“知识社会”所处的社会背景主要反映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知识社会的明显特征是知识的高速增殖、迅速膨胀和爆炸式增长。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每隔5—7年知识量就翻一番;全世界每天发表2万篇文献著作;目前世界上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数量相当于过去20130年中科学家数量的总和。知识增长的曲线似乎是绝对上升和无尽无头的,知识同样是没有极限和无穷无尽的。今天人们可以在一瞬间将任意且大量的知识几乎同时传送到世界任何一方。 二是知识的增长是技术感生的,技术的发展是知识社会的基础。近百年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知识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技术推动知识的增长,而知识的增长又促进技术的发展和技术能力的加强。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极其数据网络等高新技术兴起,使社会采用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当今世界范围内与因特网联网的计算机数量正以每l5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似乎是知识的增长伴随着网络的增长而增长。 三是知识社会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创造,人是知识社会的主体。知识增长、技术感生的这一事实,绝对不会使知识社会变成一个技术的复制品。当你将信息和知识在眼前展示和比较的话,你就会发现硬件包括作为原材料使用的信息在内永远不会替代人类智慧。当体操纵鼠标进入因特网,引发的信息像雪崩一样从你身边滚过的时候,这并不会使你马上变得聪明。随着知识社会的发展,人不是退却到事物边缘而是进入到事物的中心,不是作为客体而是作为主体、作为具有天赋和使命与具有充沛能力和才华的主人身份出现的。 四是知识社会不再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形态,而有可能是一个具有多样性和趋同性的共同体。知识社会存在着更多的机会是社会结构出现活力和生机。比如:社会知识量的迅速膨胀使得各种知识愈来愈急速微分和细化,朝着知识专业化、职业多样化方向发展。其结果是每一个对各种事物的细节了解愈来愈少,愈来愈依赖于他人和专家的知识,因而不得不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表现在研究和学习领域尤为突出,错综复杂的研究课题单靠一个人是解决不了的,集体协作精神已经替代了崇拜天才。 五是知识社会以知识经济为生产力的主要特征,竞争仍然是其发展动力。在向知识社会转化的过程中,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所占份量越来越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不仅成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而且成为一种多方寻求的产品,一种提高竞争力和创收的无形产品。国民经济的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现有知识更新的范围和程度,即体现于知识的质量和现实作用。六是知识社会将改变人们劳动的含义和结构。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劳动世界正在经历着结构性变化。企业家越来越依靠知识个性化的人,越来越向所有人都开放机会,使之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作者:————————————————————————————————日期:

浅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当今世界正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时代,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创新就没有高技术产业,也就不能使传统产业得到可持续地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企业都把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增加企业创新的资本投入及知本投入,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结合设计院近几年的实践谈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一.创新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快,出现知识爆炸现象。知识的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知识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知识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与此同时,知识失效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如果企业不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不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不根据市场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内部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创新,最终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更难获得快速发展。所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强烈要求企业不断创新。 从当今世界500强企业的变化趋势看,现代管理是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手段,科技水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必须从企业战略高度来认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问题。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以往所未有过的新特点,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科技已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与经济、与自然、与社会的结合更紧密,影响更深远。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带动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优化升级。哪个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强,其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强、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足。无数事实说明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别,导致了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在市场中地位的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是由以前的全民事业单位、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转制而来,在从以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今天,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规律认识不足、缺乏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危机意识,很多企业已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也正是因为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十分完善,企业在观念和认识上滞后,企

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晋煤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刘丽丽 摘要:本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意义,总结了企业 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条件和要求,并指出了实现技术创新的具体途径,希望能为集团公司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技术创新意义途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技术创新成为了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将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竞争,如果没有技术创新,总是步人后尘,我们就将永远受制于人,甚至会被无情的市场所抛弃。因此,只有在危机和挑战到来之前未雨而绸缪,不断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才会使企业永远保持强劲的生机与活力。可以说,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意义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以技术突破为基础,以市场接受为准绳,通过不断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因此而获得潜在的超额利润。 它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是企业自身的一种市场行为;②技术创新的重点是研究和采用新的生产科学技术,以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③技术创新的成效要拿到市场上去检验,检验的标准就是能否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④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构思、研究、开发、生产等方方面面的环节与过程;⑤技术创新对企业而言更主要地是一种机制,它的实现是企业各种内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以上对技术创新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相对于企业的发展有以下意义: 一是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有竞争优势,确保企业的稳定增长。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技术创新拥有了更大的积极性,都努力从技术创新中寻求提高生产率的办法。而某个企业一旦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便会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单产、降低单位成本,为市场提供更优质廉价的产品,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二是有利于企业创造超额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旦企业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获得某项专有技术,甚至是生产某项专利产品,它便可利用自身的成本优势和垄断地位去主导市场,为自己赚取超出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概要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发展态势 1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1 公司体制多样、复杂。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资金来源中,自筹、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分别占83%、8%和9%左右。目前这类企业中,个体和私营经济占6%,集体经济占17%,国有民营占24%,股份制企业占25%,其他占28%。 1.2 经验不足,难以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企业经营者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市场意识不强,科研能力不足,技术陈旧落后,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导致信息不畅,掌握不了最新的市场动态,制约了自己的理念和技术创新。 1.3 缺乏资金及融资渠道。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资金不充沛,科研能力相对较弱,本来更加需要银行的支持。可是据调查,我国的这些企业仅有8%左右的能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且是有一定成就的企业。而对于那些更需要资金,正处于创业初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空有好项目,却难以转化为生存力。 1.4 决策机制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由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虽然会遇到资金匮乏、不容易网罗人才等问题,但是俗话说的好,“船小好调头”,正是由于规模小,可制约的因素也较少,企业的经营者全权掌握了企业的财务、人事、经营等权力,在遇到市场疲软、运行不畅等问题时,可以迅速的做出决策,改变经营方向,使自己迅速的摆脱危机的困扰,具有“小型化”、“柔性化”的特点。能快速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营销创新的集成,很快的就将科研的发明发现,迅速的将其转化为市场化的商品,有效的占领市场。 2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初始投入资金少,投产迅速,能有效地而快捷的将投入转化为产出(更加可靠数据显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从投入到产生经济效益,不超过一年的时间,每个岗位就会增加3至5个间接的就业机会);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设置灵活,调整方便,容易产生科技创新和科技产出,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用巨大;第三,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创造更多的补缺基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型中小企业更能专心关注市场上被大企业忽略的某些部分,在这些市场上通过专业化经营来获取最大限度的收益,也就是在大企业的夹缝中能创造出更多的生存空间;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和基本力量。这些企业虽然资金相对较小、竞争风险大,但机制灵活、富于创新,可以发挥贴近市场的优势,活跃在竞争十分激烈并快速变化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上。 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的挑战

企业技术中心的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企业技术中心的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企业技术中心的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一、企业技术创新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xxxx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于xxxx年,现拥有总资产 1.2亿元人民币。集团公司前身是xxxx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与1993年。在各界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着吸引一流人才、创建一流产品、成就一流企业的宗旨,十年来,秉承中华传统工艺,融合当代卓越科技成果,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实现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从最初的每天200公斤牛肉的产量到现在一天50吨牛肉的产量,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牛肉干生产商之一。休闲食品近几年在中国食品行业中发展迅速,牛肉干制品因其营养、健康、高档而深受老百姓的誉,绿盛牛肉干、农夫与海及卤味系列等制品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及纯正的口感,成功地拥有一大批消费群,在休闲类食品中的地位更是名列前茅。 xxxx年企业技术中心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又有所创新、有所突破。08年是企业腾飞的关键一年。主要体现在纵横两方面进行的规划与实施。 首先,企业新产品的纵向不断开发。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绿盛集团一直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不竭的动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脑已普及到每家每户,使用电脑的人群越来越多。而作为传统食品企业如何抓住这个商机,如何运用互联网的力量发展自身的产品,成为传统企业在新形势下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关键。在带头人董事长林东先生的率领下,技术中心的研发攻

关小组与浙工大食品研究所合作,推出了一款全天然的、以电脑使用者为目标消费群的营养食品 QQ能量枣系列,共八大品种。主要为那些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群补充能量。为此,还专门设计并注册了 3N网络食品商标,即NET网络、 NUTRITIONAL营养的、NATURAL天然的。其中,NATURAL 绿盛QQ能量枣不添加亚硝酸纳,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NUTRITIONAL 绿盛QQ能量枣使用上等的牛肉制成。成功的打造出网络食品的新观念。使人们在食用时,即品尝到美味的食品,又摄取丰厚的营养,满足了现代人休闲、健康的需求。产品一经推出,市场异常火爆,绿盛食品,优化生命的能量 更加深入人心,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其次,企业的横向展开。新型休闲食品绿盛QQ能量枣与天畅公司推出的大型3D网络游戏《大唐风云》相结合。打破了中国现有传统制造业和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间的分隔。将一个从事传统的食品行业与一个从事新兴的互联网行业进行捆绑,创造性地把现实产品与虚拟的网络游戏进行结合。缔造了一个现实+虚拟的 R V非竞争性战略联盟合作模式。该模式先后产生了全球首款网络食品、全球首个虚拟景点和全球首个以虚拟土地换回真实土地等多个令人惊异的成功案例,并获得了显著的商业效益。董事长林东先生获得 xxxx浙商创新大奖。 附送: 企业技术工人个人年终总结 企业技术工人个人年终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