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奥数专题讲座

小学五年级奥数专题讲座

小学五年级奥数专题讲座
小学五年级奥数专题讲座

五年级奥数集训专题讲座(一) ----有趣的平均数问题

主讲:xxx

我们研究平均数问题,首先要掌握以下基本数量关系:①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②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③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在总数量不变情况下?移多补少?,得到平均数是解决这类题的重要思想和解题思路,找准总数量与对应的总份数是难点。

1.修路队修两条公路,第一条路长900米,用10天修完,第二条路的长比第一条的2倍多100米,用的时间是

第一条的1.8倍,这个修路队,修完这两条公路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分析:要想求出结果,就要先求出两条路的总长(总数量),再求出修完这条公路共需要的天数(总份数)和平均数。

解:(900+900×2+100)÷(10+10×1.8)

=2800÷28

=100(米)

答:修完这两条公路平均每天修100米。

例2.一个水果店三种水果的单价平均是1.6元,已知香蕉比苹果贵0.2元,比柚子便宜0.5元,请你算一算每种水果的单价多少元。

分析:这是一道平均数问题逆向思考题,根据已知条件给出平均价钱是1.6元,这样就可以求出三种水果单价和的钱数,即1.6×=4.8(元),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三种水果单价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运用假设思想求出问题的答案,可以用下面的线段图表示上述关系。

解:(1.6×3+0.2-0.5)÷3

=4.5÷3

=15(元)

1.5-0.2=1.3(元)

1.5+0.5=2(元)

答:香蕉单价是1.5元,苹果单价是1.3元,柚子的单价是2元。

想一想,如果假设和苹果单价一样多,该怎样列式?

例3.五名裁判给一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58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均分为9.46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均分为9.66分。求这名运动员的最高得分和最低得分分别是多少?

分析:该题实质上是已知部分数的平均数,求个别数.依题意: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该运动员的总得分为:9.58×3(分);去掉最高分后,该运动员的总得分为:9.46×4(分);去掉最低分后,该运动员的总得分

为:9.66×4(分);因此,该运动员的最高分为:9.66×4-9.58×3=9.1(分)

例4.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到达乙地后,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返回甲地,求这辆汽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分析: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往返一次的总路程÷往返一次的总时间.这一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这道题的关键.

由于往返一次的总路程题目没有告诉我们,我们不妨假设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S千米.所以:

S×2÷( S÷100+S÷60) (请根据提示试着思考并解答)

我也能行

1.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1.58,再加上丙则平均数是3.52,丙数是多少?

2.在爬山活动中,李林同学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0.24千米,6小时到达山顶,然后又以每小时0.4千米的速度沿原路下到山底,请算一算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甲乙两数和是194,如果再加上丙数,这时平均数比甲乙两数平均数多2,丙数应是多少?

4.玲玲和明明的平均年龄是12岁,明明和林林的平均年龄是14岁,玲玲和林林的平均年龄是15岁,三人中年龄最大的是谁?最小的是谁?

5.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3.21,丙数是2.64,若再加进丁,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6,丁是多少?

6.五个裁判给一个选手打分,如果去掉最低分,平均分是96.5分,如果去掉最高分,则该选手平均分是91.5分,

请你算一算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几分?

7.小丁上学期数学测验前4次的平均成绩是88分,第五次测验后,平均成绩提高到90分,第五次他考了多少分?

8.有四个数,用其中三个数的平均数,再加上另外的一个数,按这样的方法计算,分别得到:28、36、42、46,

那么原来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四面年级奥数集训专题讲座(二)———盈亏问题

主讲:xxx

盈亏问题又叫盈不足问题,是指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固定的对象,如果按某种标准分,则分配后会有剩余(盈);按另一种标准分,分配后又会不足(亏),求物品的数量和分配对象的数量。例如:把一袋饼干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3块,多12块,;如果每人分4块,少8块,小朋友有多少人?饼干有多少块?

这种一盈一亏的情况,就是这们通常说的标准的盈亏问题。

标准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盈+亏)÷两次分配之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每次分得的数量×份数+盈=总数量;每次分得的数量×份数-亏=总数量

还有一些非标准盈亏问题,如:

1、两盈:两次分配都有余。数量关系式为:(大盈-小盈)÷两次分配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2、两亏:两次分配都不够。数量关系式为:(大亏-小亏)÷两次分配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例1:(一盈一亏问题)一个植树小组,如果每人植5棵,还剩14棵;如果每人植7棵,就缺4棵。这个植树小组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

分析:由题意可知,植树的人数和棵数是不会变化的,只是两次分配的方案不一样,结果就差了18棵,即第一种方案的结果比第二种多18棵,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植树棵数相差7-5=2(棵),所以根据一盈一亏解答此题就非常简单了。

人数:(14+4)÷(7-5)=2(人)棵数:5×9+14=59(棵)

答:这个植树小组一共有9人,一共有59棵树。

【巩固练习1】:幼儿园把一些积木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2个,则剩下20个;如果每人分3个,则差40个。幼儿园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积木?

例2:(两亏问题)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如果每人奖9支,则缺45支;如果每人奖7支,则缺7支。三好学生有多少人?铅笔有多少支?

分析:这是两亏问题,由题意可知,三好学生人数和铅笔支数是不变的。根据两亏关系可知人数:(45-7)÷(9-7)=19(人)铅笔:9×19-45=126(支)

答:三好学生有19人,铅笔有126支。

【巩固练习2】:将月季花插入一些花瓶中。如果每瓶插8朵,则缺少15朵;如果每瓶改为插6朵,则缺少1朵,求花瓶的只数和月季花的朵数?

例3:(两盈问题)有一些少先队员到山上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16棵,还有24棵没种;

如果每人种19棵,还有6棵没有种。问有多少名少先队员?有多少棵树?(根据两盈问题请自己分析解答)

例4:(盈亏转化)学校给一批新入学的学生分配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12人,则34人没有位置;如果每个房间住14人,则空出4个房间。求学生宿舍有多少间?住宿学生有多少人?

分析:?把每个房间住14人,则空出4个房间?转化为?每个房间住14人,则少14×4=56

(人)后,就得到标准盈亏问题,这样就好解答了。

房间数:(34+14×4)÷(14-12)=45(间)人数:12×45+34=574(人)

答:学生宿舍有45间,学生有574人。

我也能行

1、某班安排宿舍,如果每间6人,则16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8人,则多出10

个床位。问有宿舍多少间?学生多少人?

2、王老师给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发图画纸。如果每人发5张,则少32张;如

果每人发3张,则少2张。美术兴趣小组有多少名同学?王老师一共有多少张图画纸?

3、小虎在敌人窗外听里边在分子弹:一人说每人背45发还多260发;另一个说

每人背50发还多200发。求有多少敌人?有多少发子弹?

4、崔老师给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分若干支彩色笔。如果每人分5支则多12支;

如果每个人分8支还多3支。请问每人分多少支刚好把彩色笔分完?

5、某校有若干个学生寄宿学校,若每一间宿舍住6人,则多出34人;若每间宿

舍住7人,则多出4间宿舍。问宿舍有多少间?住宿学生有多少人?

6、学校分配学生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6人,则少2间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9

人,则空出2个房间。问学生宿舍有多少间?住宿学生有多少人?

7、小强从家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上课就要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走

60米,就可以比上课时间提前2分钟到校。小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米(选自北京市第四届?迎春杯?刊赛)

8、买来一批苹果,分给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如果每人分5个苹果,那么还剩

余32个;如果每人分8个苹果,那么还有5个小朋友分不到苹果。这批苹果的个数是_____。选自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预赛A卷

五年级奥数集训专题讲座(三)———倍数问题

主讲:xxx

倍数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研究倍数问题主要从?和倍、差倍、和差?这三个方面来研究。解答倍数问题我们要理解以下数量关系式:

①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

②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

③(和-差)÷2=小数小数+差=大数(和—小数=大数)

④(和+差)÷2=大数大数-差=小数(和—大数=小数)

例1:三个筑路队共筑路1360米,甲队筑的米数是乙队的2倍,乙队比丙队多240米,三个

队各筑多少米?

分析:把乙队的米数看作“1”份,甲队筑的米数是这样的2份,假设丙队多筑240米,三个

队共筑了1360+240=1600(米),正好是乙队的4倍,所以用和倍问题来解答就很容易了。

乙队:(1360+240)÷(2+1+1)=400(米)甲队:400×2=800(米丙队:400-160=240(米)

答:甲队筑了800米,乙队筑了400米,丙队筑了240米。

【巩固练习】:三个植树队植树1900棵,甲队植树的棵数是乙队的2倍,乙队比丙队少植300棵,三个队各植了多少棵?

例2:师徒两人加工同样多的一批零件,师傅加工了102个,徒弟加工了40个。这时徒弟剩下的个数是师傅剩下的3倍,师傅要加工多少个零件?

分析:徒弟比师傅少加工了102-40=62(个),相当于师傅剩下的3-1=2倍。

(102-40)÷(3-1)=31(个) 31+102=133(个)

答:师傅要加工133个零件。

【巩固练习】:两筐重量相等的梨,甲筐取出18千克,乙筐取出6千克,这时乙筐是甲筐重量的3倍,两筐梨原来各重多少千克?

例3:甲、乙两个仓库共有大米800袋,如果从甲仓库取出25袋放到乙仓库中,则甲仓库

比乙仓库还多8袋,求两个仓库原来各有多少袋大米?

分析:“从甲仓库取出25袋放入乙仓库,则甲仓库比乙仓库还多8袋”从这句话可得知,甲仓库比乙仓库实际要多25×2+8=58(袋)

甲: [800+(25×2+8)]÷2=429(袋)乙:800-429=371(袋)

答:甲仓库原有429袋,乙仓库原有371袋。

【巩固练习】:两笼鸡蛋共19只,若甲笼再放入4只,乙笼中取出2只,这时乙笼比甲笼鸡蛋还多1只,求甲、乙两笼原来各有多少只鸡蛋?

例4:小东的图书中有58本不是故事书,有42本不是科技书,小东故事书和科技书共有60本,小东科技书有多少书?

分析:这是一个和差问题,知道科技书和故事书的和,关键是求出它们的差,从题中“58本不是故事书”,就应该是科技书与其它书的和;“42本不是科技书”,就应该是故事书与其它书的和,所以科技书与故事书的差是:58-42=16(本)

[60+(58-42)]÷2=38(本)答:小东的科技书有38本。

我也能行

1、三个数的和是1540,甲数是丙数的7倍,乙数比甲数多40,三个数各是多少?

2、三个小朋友折纸飞机,小晶比小亮多折12架,小强比小亮少折8架,小晶折的是小强的3

倍,求三个人各折纸飞机多少架?

3、赵叔叔沿长和宽相差30米的游泳池跑6圈,做下水前的准备活动时,共跑了1080米,问游

泳池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4、一片松树林里有很多种树,有1500棵树不是松树,1200棵树不是杨树,松树、杨树共700

棵,杨树有多少棵?

5、爸爸今年43岁,儿子今年11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

6、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3年前,妈妈和女儿的年龄和是39岁,问妈妈、女儿今年

各是多少岁?

7、两个数相除,商4余1,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56,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

8、两个数的和是94,有人计算时将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0漏掉了,结果算出的和是31,求

这两个数。

9、甲、乙、丙三数的和是224,如果甲是乙的3倍,丙是甲的4倍,求甲、乙、丙三数各是多

少?

五年级奥数集训专题讲座(四)——分解质因数

主讲:xxx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达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我们课本上介绍的分解质因数,是为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服务的。其实,把一个数分解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能启发我们寻找解答许多难题的突破口,从而顺利解题。

例1:把18个苹果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大于1个,小于18个,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分析:18的约数有1、2、3、6、9、18。除去1和18,还有4个约数,所以,一共有4种不同的分法。

例2:写出若干个连续的自然数,使它的积是15120。

分析:先把15120分解质因数,进而组合因数,使几个因数成为连续的自然数。

15120=2×2×2×2×3×3×3×5×7

=5×(2×3)×(2×2×2)×(3×3)

=5×6×7×8×9

【巩固练习】:有四个孩子,恰好一个比一个大1岁,4人的年龄积是3024,问这4个孩子中最大的几岁?

例3:将2、5、14、24、27、55、56、99八个数平均分成两组,使这两组数的乘积相等。

分析:14=2×7 24=2×2×2×3 27=3×3×3 55=5×11

56=2×2×2×7 99=3×3×11 2 5

可以看出,这八个数中,共含有八个2,六个3,二个5,二个7和二个11,如果要把这八个数分成两组且积相等,那么,每组数中应含有四个2,三个3,一个5,一个7,一个11。经排列为(5、99、24、14)和(55、27、56、2)

【巩固练习】:把40、44、45、63、65、78、99、105这八个数平均分成两组,使两组四个数的积相等。

例4:下面的算式里,□里数字各不相同,求这个四个数字的和。

□□×□□=1995

分析:要使两个两位数的积等于1995,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应和195有相同的质因数。所以,先分解1995。1995=3×5×7×19,可以有35×57=1995和21×95=1995,因为要满足?数字各不相同?的条件,所以取21×95=1995。这四个数字的和就是2+1+9+5=17。

【巩固练习】:下面四张小纸片各盖住一个数字,如果这四个数字是连续的偶数,请写出这个完整的算式。□□×□□=1288

例5:有一个长方体,它的正面和上面的面积之和是143,如果它的长、宽、高都是质数,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分析:长方体的正面面积=长×高,上面面积=长×宽,这两个面积之和是

长×高+长×宽=长×(宽+高)=143。因为长、宽、高都是质数,而143=11×13,所以:

长=13,宽+高=11,或者:长=11,宽+高=13。

13=2+11,而11=2+9(不合题意)

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应该为:11×11×2=242

注意:长、宽、高都为质数,宽+高只能是一个偶质数+一个奇质数,想一想,为什么?

我也能行

1、95个同学排成长方形做操,行数与列数都大于1,共有几种排法?

2、写出若干个连续自然数,使它们的和是1680。

3、60个同学分组排队去游览,每组人数要一样多,每组不少于6人,不多于15人,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4、有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宽、高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体积是3360立方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5、把30、33、42、52、65、6

6、6

7、7

8、105九个数平均分成三组,每组的数相乘积相等,写出这三组数。

6、甲数比乙数大9,两个数的积是792,求甲、乙数分别是多少?

7、四个连续奇数的积是19305,这四个奇数各是多少?

8、有四个孩子,恰好一个比一个大1岁,4人的年龄积是3204,问这四个孩子中最大的几岁?

9、有三个自然数a、b、c,已知a×b=30,b×c=35,c×a=42,求a×b×c的积是多少?

10、两个两位整数的积是6232,这两个数中较大的数是多少?

11、小明问小强:你射击三枪,共中几环?小强:一二枪的环数乘积时48;二三枪的环数乘积时7

2;一三枪的环数乘积时54。小强三枪共射中多少环?

12、翻开数学书,看见两页,页码的积是1806,求这两页的页码是多少?

五年级奥数集训专题讲座(五)——最大公约数

主讲:xxx

回忆:什么叫公约数及最大公约数?

自然数a、b最大公约数可以记作(a,b)如果(a,b)=1,则a、b是()。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可以用()和()方法。

例1:一张长方形的纸,长7分米5厘米、宽6分米。现在要把它裁成一块块正方形,而且正方形边长为整厘米数,有几种裁法?如果说要使裁得的正方形面积最大,可以裁成多少块?

分析:7分米5厘米=75厘米,6分米=60厘米,因为裁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能同时整除75厘米和60厘米,所以边长是75和60的公约数,它们的公约数有1、3、5、15,所以有4种裁法。

如果要使正方形面积最大,那么边长也要最大,最大为15。所以可以裁:

(75÷15)×(60÷15)=15(块)或 (75×60)÷(15×15)=20(块)

答:有4种裁法,可以裁20块.

【巩固练习】:将一块长80厘米,宽60厘米的长方形土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问:小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

例2:一个数除200余4,除300余6,除500余10.求这个数最大是多少?

分析:一个数除200余4可以转化为196(200-4)能被这个数整除,另两个条件可以转化为294

和490都能被这个数整除,求这个数最大是多少,也就是求196,294,490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

(196,294,490)=98

答:这个数最大是98。

【巩固练习】:如果把110块糖平均分给五(1)班,则多5块,如果把210块平均分给这个班,则正好分完,如果把240块糖平均分给这个班,则少5块,五(1)放最多有多少名同学?

例3:把长132厘米,宽60厘米,高36厘米的木料,锯成尽可能大的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求正方体的棱长和锯成的块数。

分析:锯成的正方体的棱长是长方体长、宽、高的最大公约数。

(132,60,36)=12 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是12厘米。

正方体的块数为:(132÷12)×(60÷12)×(36÷12)=165(块)请思考用其它方法【巩固练习】:一个长方体木块的长是4分米5厘米,宽3分米6厘米,高2分米4厘米,要把它切成大小相等的正方体木块,不许有剩余,求所切的正方体的棱长最长是多少?可以

切成多少块?

例4:一条道路由甲村经乙村到丙村。甲、乙两村相距450米,乙、丙两村相距630米。现在准备在路边栽树,要求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且甲、乙两村的中点和乙两

两村的中间都要栽上树,那么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最多是多少米?

分析:由于甲、乙两村的中点和乙丙两村的中点都要种上树,也就是相当于要把450÷2=225米处和630÷2=315米处要种上树,也就是把225米和315平均分成若干段,而且距离

最大,即求225和315的最大公约数。

(225,315)=45

答: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45米。

我也能行

1、有三根钢管,它们的长度分别是240厘米,200厘米,480厘米,如果把它们

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且不许有剩余,每小段最长可以是多少厘米?

2、一个数除150余6,除250余10,除350余14,这个数最大是多少?

3、有一个自然数a,它符合下面的条件,a能整除112,a除38余2,102减去2

也能被a整除,求a最大是多少?

4、有336个苹果,252个桔子,210个梨,用这些水果最多可以分成多少份同样

的礼物?每份礼物中3种水果各有多少个?

5、在长60米,宽54米的长方形的花圃的各边上以最大且相等的距离种桃树,每

两棵桃树之间5棵月季花,共种月季花多少棵?

6、36支铅笔,40个本子,平均奖给几位优秀学生,结果多出1支铅笔,差2个

作业本,问有几位优秀学生?

7、一条公路由A地经B地到C地,已知AB两地之间相距600米,BC两地之间相

距780米,现在路边种树,要求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且在B地以及AB、BC的中点上都要种一棵,那么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最多是多少米?

思考:甲、乙两个数的乘积是3072,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6,求甲、乙两数。提示:甲、乙两数是16的倍数,设甲数÷16=a,乙数÷16=b。可知,a与b是互质的……甲×乙=16a×16b

五年级奥数集训专题讲座(六)——最小公倍数

主讲:xxx

回忆:1、什么叫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

2、自然数a、b的最小公倍数可以记作[a、b],当(a、b)=1时,[a、b]=a×b。

3、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两数的乘积

例1:一块砖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6厘米,要堆成正方体至少需要这样的砖头多少块?

分析:把若干个长方体堆成正方体,它的棱长是长方体长、宽、高的公倍数,现在要求长方体砖块最少,它的棱长应是长方体长方体长、宽、高的最小公倍数。要多少块砖,即用正方休的体积除以长方体的体积。

[20,12,6]=60 60×60×60÷(20×12×6)=150(块)

答:至少需要这样的砖头150块。【巩固练习】:用长9厘米,宽6厘米,高7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叠成一个正方体,至少需要用这样的长方体多少块?

例2:甲每秒跑3米,乙每秒跑4米,丙每秒跑2米,三人沿600米的环形跑道从同一点同时同方向跑步,经过多少时间三人又同时从出发点出发?

分析:甲跑一圈需要600÷3=200(秒)乙跑一圈需要600÷4=150(秒)丙跑一圈需要600÷2=300(秒)。要使三人再次从出发点一齐出发,经过的时间一不定期是200、150、300的最小公倍数,[200、150、300]=600,所以,经过600秒后三人又同时从出发点出发。

【巩固练习】:一环形跑道长240米,甲、乙、丙从同一处同方向骑车而行,甲每秒行8米,乙每秒行6米,丙每秒行5米,至少经过几分钟后三人再次从原出发点同时出发?

例3:有一个自然数,被10除余7,被7除余4,被4除余1。这个自然数最小是多少?

分析:条件转化一下:把这个数增加3,就恰好可以被10、7、4整除,即10、7、4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减去3就能得到这个所求的数了!

[10、7、4]=140 140-3=137 答:这个数最小是137。

【巩固练习】:学校六年级有若干个同学排队做操,如果3人一行余2人,7人一行余2人,11人一行也余2人,六年级最少有多少人?

例4: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这段公路上,一共有37根电线杆,原来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相距50米,现在要改成每两根之间相距60米,除两端两根不需移动外,中途还有多少根不必移动?

分析: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这一段路长50×(37-1)=1800(米)从路的一端开始,是50和60

的公倍数处的电线杆不必移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300,所以从第一根开始,每隔300米就有一根不必移动。1800÷300=6(根)去除最后一根,就有5根。

[50、60]=300 50×(37-1)×300-1=5(根)答:中途有5根不必移动。

我也能行

1、有200块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木块,要把这些木块堆成

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有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甲、乙二人同时同地出发,反向而行,1分钟

后第一次相遇;若二人同时同地出发,同向而行,则10分钟后第一次相遇,已知甲比乙快,求二人的速度。

3、有一批水果,总数在1000个以内,如果每24个装一箱,最后一箱差2个;

如果每28个装一箱,最后一箱还差2个;如果第32个装一箱,最后一箱只

有30个。这批水果共有多少个?

4、食堂买回一些油,用甲种桶装最后一桶少3千克,用乙种桶装最后一桶只装

了半桶油,用丙种桶装最后一桶少7千克。如果甲桶能装8千克,乙种桶每

桶能装10千克,丙种桶每桶能装12千克,那么,食堂至少买回多少千克油?

5、有一批树苗,9棵一捆多7棵,10棵一捆多8棵,12棵一捆多10棵,这批

树苗数在150—200之间,求共有多少棵树苗?

6、一行小树苗,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是90米,原为每隔2米植一棵树,

由于小树长大了,必须改为每隔5米植一棵。如果两端不算,中间有几棵不

必移动?

7、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5,最小公倍数是90,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五年级奥数集训专题讲座(七)——包含与排除

主讲:xxx

包含与排除问题其实也叫容斥问题。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的计数,应从他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如:集合A加集合B组成一个新的集合C,再计算C的元素时为:C=A+B-AB

A A

B B (韦恩图)

例1:一个班有 48 人,班主任在班会上问:?谁做完语文作业?请举手!?有 37 人举手。又问:

‘谁做完数学作业?请举手!?有 42 人举手。最后问:?谁语文、数学作业没有做完??没有人举手。求这个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完成的人数。

【思路导航】如图所示,完成语文作业的有 37 人,完成数学作业的有 42 人,一共有 37 + 42 = 79 (人),多于全班人数,这是因为语文、数学作业都完成的人数在统计做完语文作业的人数时算过一次,在统计做完数学作业的人数时又算了一次,这样就多算了一次。所以,这个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完成的有: 79-48 = 31(人)

37 + 42-48=31(人)

答:语文、数学作业都完成的有 31 人。

想一想:下面算式有何道理?

( l ) 37-(48 -42 ) = 31 (人)

( 2 ) 42 -( 48 - 37 )= 31 (人)

【疯狂操练】:(1)五年级有 122 名学生参加语文、数学考试,每人至少有一门功课取得优秀成绩。其中语文成绩优秀的有 65 人,数学优秀的有 87 人。语文、数学都优秀的有多少人?

( 2)四年级一班有 54 人,订阅《小学生优秀作文》和《数学大世界》两种读物的有 13 人,订《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有 45 人,每人至少订一种读物,订《数学大世界》的有多少人?

( 3)学校文艺组每人至少会演奏一种乐器,已知会拉手风琴的有 24 人,会弹电子琴的有 17 人,其中两种乐器都会演奏的有 8 人。这个文艺组一共有多少人?

例2:某班有 36 个同学在一项测试中,答对第一题的有 25 人,答对第二题的人有 23 人,两题都答对的有 15 人。问多少个同学两题都答得不对?

【思路导航】如图所示,已知答对第一题的有 25 人,两题都答对的有 15 人,可以求出只答对第一题的有 25-15= 10 (人)。又已知答对第二题的有 23 人,用只答对第一题的人数,加上答对第二题的人数就得到至少有一题答对的人数10 + 23 = 33(人)。所以,两题都答得不对的有 36-33 = 3 (人)。

36-[( 25 -15 ) + 23]=3(人)

想一想:下面算式有何道理。

(l) 36-[( 23-15 ) + 25] = 3 (人)

(2) 36 -[( 25- 15 ) + ( 23 - 15 ) + 15 ]= 3 (人)

【疯狂操练】:( l)五( 1 )班有 40 个学生,其中有 25 人参加数学小组, 23 人参加科技小组,有 19 人两个小组都参加了。那么,有多少人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

( 2)一个班有 55 名学生,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的有 32 人,订阅《中国少年报》的有 29 人,两种报纸都订阅的有 25 人。两种报纸都没有订阅的有多少人?

( 3 )某校选出 50 名学生参加区作文比赛和数学比赛,结果 3 人两项比赛都获奖了,有 27 人两项比赛都没有获奖,已知作文比赛获奖的有 14 人,问数学比赛获奖的有多少人?

例3:某班有 56 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 28 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7人,如果两科都没有参加的有 25 人,那么同时参加语文、数学两科竞赛的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要求两科竞赛同时参加的人数,应先求出至少参加一科竞赛的人数56-25 =31(人),再求两科竞赛同时参加的人数:28 + 27 -31 = 24 (人)。

28 + 27-( 56- 25 ) = 24 (人)答:同时参加语文、数学两科竞赛的有 24 人。

想一想:下面算式有何道理

( l ) 28-(56 -25-27 )= 24(人) ( 2 ) 27 -(56-25-28 )= 24 (人)

【疯狂操练】:( 1)一个旅行社有 36 人,其中会英语的有 24 人,会法语的有 18 人,两样都不会的有 4 人,两样都会的有多少人?

( 2)一个俱乐部有 103 人,其中会下中国象棋的有 69 人,会下国际象棋的 52 人,这两种棋都不会下的有 12 人。问这两种棋都会下的有多少人?

( 3)三年级一班参加合唱队的有 40 人,参加舞蹈队的有 20 人,既参加合唱队又参加舞蹈队的有 14 人。这两队都没有参加的有 10 人。请算一算,这个班共有多少人?

例4:光明小学举办学生书法展览。学校的橱窗里展出了每个年级学生的书法作品,其中有 24 幅不是五年级的,有 22 幅不是六年级的,五、六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共有 10 幅,其他年级参展的书法共有多少幅?

【思路导航】由题意知, 24 幅作品是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参展作品的总数; 22 幅作品是一、二、三、四、五年级参展作品的总数。24 + 22 =46〔幅),这是一个五、六年级和两个一、二、三、四年级参展的作品数,从其中去掉五、六年级的共参展的 10 幅即得到两个

一、二、三、四年级参展作品的总数.再除以2,即可求出其它年级参展的作品。

(24+22-10)÷2=18(幅)

答:其他年级参展的作品共有 18 幅。

( l )科技节那天,学校的科技室里展出了每个年级学生的科技作品,其中有 110 件不是一年级的,有 100 件不是二年级的,一、二年级参展的作品共有32 件。其他年级参展的作品共有多少件?

( 2 )六( 1 )儿童节那天,学校的画廊里展出了每个年级学生的图画作品,其中有 25 幅画不是三年级的,有19幅画不是四年级的,三、四年级参展的画共有 8 幅,其他年级参展的画共有多少幅?

( 3 )实验小学举办学生书法展。学校的橱窗里展出每个年级学生的书法作品,其中有 28 幅不是五年级的,有 24幅不是六年级的,五、六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共有 20 幅。一、二年级参展的作品总数比三、四年级参展作品的总数少4幅。一、二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共有多少幅?

五年级奥数集训专题讲座(八)——逻辑推理

主讲:xxx

解答推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有:排除法、假设法、反证法。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选准突破口,分析时综合几个条件进行判断。 2、根据题中条件,在推理过程中,不断排除不可能的情况,从而得出要求的结论。 3、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假设,然后再根据条件推理,如果得到的结论和条件不矛盾,说明假设是正确的。4、遇到比较复杂的推理问题,可以借助图表进行分析。

例1:有三个小朋友在谈论谁做的好事多。冬冬说:“兰兰做的比静静多。”兰兰说:“冬冬做

的比静静多”静静说:“兰兰做的比冬冬少。”这三位小朋友中,谁做的好事最多?准做的好事最少?

【思路导航】我们用? > ?来表示每个小朋友之间做好事多少的关系。

兰兰>静静冬冬>静静冬冬>兰兰所以,冬冬>兰兰>静静,冬冬

做的好事最多,静静做的最少答:冬冬做的最多,静静做的最少。

【疯狂操练】

( l )卢刚,丁飞和陈瑜一位是工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飞行员。现在只知道:

卢刚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丁飞年龄小;陈瑜比飞行员年龄大。请问,谁是工程师,谁是医生,谁是飞行员?

“ 2 )小李、小徐和小张是同学,大学毕业后分别当了教师,数学家和工程师。小张年龄比工程师大;小李和数学家不同岁;数学家比小徐年龄小。想一想,谁是教师,谁是数学家,谁是工程师。

( 3 )江波、刘晓、吴萌三位老师,其中一位教语文,一位教数学,一位教英语。已知:江波和语文老师是邻居;吴萌和语文老师不是邻居;吴萌和数学老师是同学。请问:三位老师分别教什么科目?

例2:有一个正方体,每个面分别写上汉字:数学奥林匹克。三个人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如下图所示。问这个正方体的每个汉字的对面各是什么字?

【思路导航】想想某个汉字的对面不是什么字。从图( l )中可知,?奥?的对面不是?林?、?匹?,从图( 2 ) 中可知:?奥?的对面不是‘数’、?学?,所以,?奥?的对面一定是?克?。从图( 2 )中可知:?数?的对面不是?奥?、?学?,从图( 3 ) 中可知,?数?的对面不是?克?、?林?,所以?数?的对面一定是?匹?。剩下的?学?的对面一定是??林?。答:?奥?的对面是?克? , ?数?的对面是?匹?, ?学?的对面是?林?。

【疯狂操练】

( l )下面三块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按相同的规律涂有红黄蓝绿白黑六种色。请判断黄色的对面是什么颜色?白色的对面是什么颜色?红色的对面是什么颜色?

( 2 )一个正方体,六个面分别写上ABCDEF 、你能根据这个正方体不同的摆法,求出相对的两个面的字母是什么?

例3:甲、乙、丙三个孩子踢球打碎了玻璃窗,甲说:?是丙打碎的?。乙说:?我没有打碎

玻璃窗?,丙说:?是乙打碎的。?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谎话,到底是谁打碎了玻璃窗?

【思路导航】由题意推出结论,必须符合他们中只有一个说了谎,推理时可以先假设,看结论和条件是否矛盾。

如果是甲打碎的,那么是甲说谎话,乙说的是实话,丙说的是谎话,这样两人说的是谎话,与他们中只有一个说谎相矛盾.所以不是甲打碎的。

如果是乙打碎的,那么甲说的是谎话,乙说的是谎话,丙说的是实话,也与他们中只有一个说谎相矛盾,所以不是乙打碎的。

如果是丙打碎的,那么甲说的是实话,乙说的是实话,而丙说的是谎话。这样有两个说的是实话,符合条件他们中只有一个说的是谎话,所以玻璃窗是丙打碎的。

【疯狂操练】

( l )已知甲、乙、丙三个中,只有一个人会开汽车。甲说:?我会开汽车?。乙说:?我不会开?。丙说:?甲不会开汽车。?如果三个人中有一个讲的是真话,那么谁会开汽车?

( 2 )某学校为表扬好人好事核实一件事,老师找了 A 、 B 、 C 三个学生。 A 说:?是 B 做的?。 B 说:?不是我做的?。 C 说:?不是我做的?。这三个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这件好事是谁做的?

( 3 ) ABCD 四个孩子踢球打碎了玻璃。 A 说:?是 C 或 D 打碎的?。 B 说:?是 D 打碎的?。

C 说:?我没有打碎玻璃窗?。

D 说:?不是我打碎的。?他们中只有一个人说了谎,到底是谁打

碎了玻璃窗?

【请思考】:

甲、乙、丙、丁四个人同时参加数学竞赛,赛后,

甲说:“丙是第一名,我是第三名。”乙说:“我是第一名,丁是第四名”。丙说:“丁是第二名,我是第三名”。丁没有说话,成绩揭晓时,大家发现甲、乙、丙三个人各说对了一半,你能说出他们的名次吗?

提示:推理时,必须以“他们都只说对了一半”为前提,为了帮助分析,可以借助图表分析:

五年级奥数集训专题讲座(九)——行程问题[一]

主讲:xxx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 56 千米,乙车每小时

行 48 千米。两车在距中点 32 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两车在距中点 32 千米处相遇,由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相遇时,甲车应行了全程的一半多 32 千米,乙车行了全程的一半少 32 千米,因此,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共多行了 32 × 2= 64 (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又相遇了,两车所行的时同是一样的,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 64 千米?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 56-48 = 8 (千米)。 64 ÷8 =8 所以两车各行了 8 小时,求东、西的路程只要用( 56 + 48 )× 8 即可。

32× 2 ÷(56-48 )= 8 (小时) ( 56 + 48 ) ×8 = 832 (千米)

答:东、西两地相距 832 千米。

【疯狂操练】

1、小玲每分行 100 米,小平每分行 80 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 120 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 40 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 65 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 75 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 .小轿车每小时行 60 千米,比客车每小时多行 5 千米,两车同时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在距中点 20 千米处相遇,求A、 B 两地的路程。

例2: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 40 千米,经过 3 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 25 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 7 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快车 3 小时行驶 40×3 = 120 (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 25 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 120-25 = 95(千米)。此时,慢车行了 95-25-7 = 63(千米),因此慢车每小时行 63 ÷3 = 21 (千米)。

(40×3-25×2-7)÷3 = 2l (千米)答:慢车每小时行 21 千米。

【疯狂操练】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 120米, 5 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 50 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 30 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 32 千米, 4 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 8 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例3:甲、乙二人上午 8 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 6 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 15 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二人相遇时,甲比乙多行 1 5 ×2 = 30 (千米),说明二人已行 30 ÷6 = 5 (小时),上午 8 时至中午12 时是 4 小时,所以,甲的速度是 15÷(5- 4)= 15 (千米)。因此,东、西两村的距离是 15×( 5 - l )=60 (千米)。

上午 8 时至中午 l2时是 4 小时。

15×2 ÷ 6 =5 (小时) 15÷(5-4 ) = 15 (千米) 15× ( 5-1) = 60 (千米)

答:东、西村相距 60 千米。

【疯狂操练】

1、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每分钟走250 米,乙每分钟走 90 米。甲到达 B 地后立即返回 A 地,在离 B 地 32千米处与乙相遇。 A 、 B 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小平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步行去小平家,小平每分钟比小红多走 20 米。 30 分钟后小平到家,到家后立即原路返回,在离家350 米处遇到小红。小红每分钟走多少千米?

3 ,甲、乙二人上午 7 时同时从A地去 B 地,甲每小时比乙快8千米。上午 11 时甲到达 B 地后立即返回.在距 B 地 2

4 千米处与乙相遇。求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4: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4千米的速度行驶,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要求骑自行车的同学一共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他的速度和所行时间。骑自行车同学的速度是每小时 14 千米,而他行的时间就是甲、乙两队学生从出发到相遇这段时间。因此,用18÷(4+5)=2(小时),用这个时间乘以他的速度就是他行的路程。

18 ÷( 4 + 5 ) = 2 (小时) 14× 2 =28 (千米)答: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 28 千米

【疯狂操练】

1、两支队伍从相距 55 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通讯员骑马以每小时 16 千米的速度在两支队伍之间不断往返联络。已知一支队伍每小时行 5 千米,另一支队伍每小时行 6 千米,两队相遇时,通讯员共行多少千米。

2、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 100千米。时行 6 千米,乙每小时行 4 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10千米,这只狗同甲一道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就掉头朝甲这边走,碰到甲时又往乙那边走,直到两人相遇时。这只狗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3 .两队同学同时从相距 30 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向出发,一只鸽子以每小时 20 千米的速度在两队同学之间不断往返送信如果鸽子从同学们出发到相遇共飞行了 30 千米,而甲队同学比乙队同学每小时多走0.

4 千米,求两队同学的行走速度.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50道及答案精编版

1、25除以一个数的2倍,商是3余1,求这个数.[4] 2、学校今年绿化面积1800平方米,比去年的绿化面积的2倍还多40平方米,去年绿化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3、洗衣机厂今年每日生产洗衣机260台,比去年平均日产量的2.5倍少40台,去年平均日产洗衣机多少台? [3] 4、化肥厂用大、小两辆汽车运47吨化肥,大汽车运了8次,小汽车运了6次正好运完,大汽车每次运4吨,小汽车每次运多少吨? [3] 5、一匹布长36米,裁了10件大人衣服和8件儿童衣服,每件大人衣服用布2.4米,每件儿童衣服用布多少米? 6、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6千米,两车从相距12千米的两地同时背向而行,几小时后两车相距272千米? [4] 7、饲养场共养4800只鸡,母鸡只数比公鸡只数的1.5倍还多300只,公鸡、母鸡各养了多少只? 8、哥哥和弟弟的年龄相加为35岁,哥哥比弟弟大3岁,哥哥和弟弟各多少岁? [4] 9、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2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快6千米,求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10、小张买苹果用去7.4元,比买2千克橘子多用0.6元,每千克橘子多少元? [4] 11、学校图书馆购买的文艺书比科技书多156本,文艺书的本数比科技书的3倍还多12本,文艺书和科技书各买了多少本? [4] 12、甲有书的本数是乙有书的本数的3倍,甲、乙两人平均每人有82本书,求甲、乙两人各有书多少本. [4] 13、一只两层书架,上层放的书是下层的3倍,如果把上层的书搬60本到下层,那么两层的书一样多,求上、下层原来各有书多少本.[4] 14、有甲、乙两缸金鱼,甲缸的金鱼条数是乙缸的一半,如从乙缸里取出9条金鱼放人甲缸,这样两缸鱼的条数相等,求甲缸原有金鱼多少条.[4] 15、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比计划时间早到1小时;返回时,每小时行40千米,比计划时间迟到1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距离.[5] 16、同学们种向日葵,五年级种的棵数比四年级种的3倍少10棵,五年级比四年级多种62棵,两个年级各种多少棵? 17、电视机厂生产一批电视机,如果每天生产40台,要比原计划多生产6天,如果每天生产60台,可以比原计划提前4天完成,求原计划生产时间和这批电视机的总台数.[5] 19、一把直尺和一把小刀共1.9元,4把直尺和6把小刀共9元,每把直尺和每把小刀各多少元? 20、甲、乙两个粮仓存粮数相等,从甲仓运出130吨、从乙仓运出230吨后,甲粮仓剩粮是乙粮仓剩粮的3倍,原来每个粮仓各存粮多少吨? 21、甲、乙两堆煤共100吨,如从甲堆运出10吨给乙堆,这时甲堆煤的质量正好是乙堆煤质量的1.5倍,求甲、乙两堆煤原来各有多少吨? 22、甲仓存粮32吨乙仓存粮57吨以后甲仓每天存人4吨,乙仓每天存人9吨,几天后乙仓存粮是甲仓的2倍? 23、两根电线同样长短,将第一根剪去2米后,第二根长是第一根的1.8倍,原来两根电线各长多少米? [4] 24、一批香蕉,卖掉140千克后,原来香蕉的质量正好是剩下香蕉的5倍,这批香蕉共有多少千克? 25、小明去爬山,上山花了45分钟,原路下山花了30分钟,上山每分钟比下山每分钟少走9米,

五年级奥数流水行船问题讲解及练习答案讲课教案

五年级奥数流水行船问题讲解及练习答案

流水行船问题讲座 流水问题是研究船在流水中的行程问题,因此,又叫行船问题。在小学数学中涉及到的题目,一般是匀速运动的问题。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水速在船逆行和顺行中的作用不同。 流水问题有如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的静水速+水速(1) 逆水速度=船的静水速-水速(2) 水速=顺水速度-船速(3) 静水船速=顺水速度-水速(4) 水速=静水速-逆水速度(5) 静水速=逆水速度+水速(6) 静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7)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8) 例1:一艘每小时行25千米的客轮,在大运河中顺水航行140千米,水速是每小时3千米,需要行几个小时? 解析:顺水速度为25+3=28 (千米/时),需要航行140÷28=5(小时). 例2:两个码头相距352千米,一船顺流而下,行完全程需要11小时.逆流而上,行完全程需要16小时,求这条河水流速度。 解析:(352÷11-352÷16)÷2=5(千米/小时). 例3:甲、乙两港间的水路长208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顺水8小时到达,从乙港

解析:顺水速度:208÷8=26(千米/小时), 逆水速度:208÷13=16(千米/小时), 船速:(26+16)÷2=21(千米/小时), 水速:(26—16)÷2=5(千米/小时) 例4: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则在无风时他跑100米要用多少秒. 解析:本题类似于流水行船问题. 根据题意可知,这个短跑选手的顺风速度为90÷10=9米/秒,逆风速度为70÷10=7米/秒,那么他在无风时的速度为(9+7)÷2=8米/秒. 在无风时跑100米,需要的时间为100÷8=12.5秒. 例5:一只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 25千米.它在长144千米的河中逆水而行用了 8小时.求返回原处需用几个小时? 解析:船在144千米的河中行驶了8小时,则船的航行速度为144÷8=18(千米/时) 因为船的静水速度是每小时 25千米,所以水流的速度为:25-18=7(千米/时) 返回时是顺水,船的顺水速度是25+7=32(千米/时) 所以返回原处需要:144÷32=4.5(小时) 例6:(难度等级※)一艘轮船在两个港口间航行,水速为每小时6千米,顺水下行需要4小时,返回上行需要7小时.求:这两个港口之间的距离? 解析:(船速+6)×4=(船速-6)×7,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 篇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

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几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比如: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材提示了用“破十法”“想加算减”“点数”“连续减”等方法都可以。因此这些算法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很难说孰优孰劣,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经验采用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 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要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 “一题多解”与“算法多样化”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doc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

六年级奥数运算 (一)分数运算 1.凑整法 与整数运算中的“凑整法”相同,在分数运算中,充分利用四则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 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 ,使部分的和、差、积、商成为整数、整十数从而使运算得到简化. 2.约分法

3.裂项法 根据 d = 1 - 1 其中 , 是自然数 ) ,在计算若干个分 数之和时,若 n × (n d) n n d ( n d 能将每个分数都分解成两个分数之差, 并且使中间的分数相互抵消, 则能大大简化运 算. 例 7 在自然数 1~100 中找出 10 个不同的数,使这 10 个数的倒数的和等于 1. 例 8 1 1 1 1 求和: 2 3 4 2 3 4 5 3 4 5 6 97 98 99 1 100 例9计算:

例 10 计算: 例 11 求下列所有分数的和: 例 12 1 1 1 1 1 1 3 4 5 6 2 4.代数法 例: 5.放缩法 10 10 【例 1 】求数 a 101 100 1 1 2n 1 2n 10 的整数部 分.

4

【巩固】已知 A 1 1 1 1 1 1 1 ,则 A 的整数部分是 _______ 2 4 5 6 7 8 【例 2】求数 1 的整数部分是几? 1 1 1 L 1 10 11 12 19 【巩固】求数 1 的整数部分. 1 1 1 1 12 13 14 L 21 【巩固】已知: S 1 1 1 1 1 1980 1981 1982 ... 2006 , 则 S 的整数部分是. 【巩固】已知 A 1 ,则与 A 最接近的整数是________. 1 1 1 1995 1996 L 2008

名师推荐小学五年级奥数题集锦及答案

小学数学知识点—简便运算 计算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能力,在各类考试中占据整张试卷30%的分值。 一、提取公因式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 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0.92×1.41+0.92×8.59 =0.92×(1.41+8.59) 二、有借有还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 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 9999+999+99+9 =9999+1+999+1+99+1+9+1—4 三、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3.2×12.5×25 =8×0.4×12.5×25 =8×12.5×0.4×25 四、加法结合律 注意对加法结合律 (a+b)+c=a+(b+c) 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如: 5.76+13.67+4.24+ 6.33 =(5.76+4.24)+(13.67+6.33)

五、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合 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9.8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例如: 34×9.9 = 34×(10-0.1) 案例再现:57×101=? 六、利用基准数 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 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例如: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七、利用公式法 (1) 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 减法运算性质: 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b-c+a. (3):乘法(与加法类似):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率,(a+b)xc=ac+bc, (a-b)*c=ac-bc. (4) 除法运算性质(与减法类似): a÷(b*c)=a÷b÷c, a÷(b÷c)=a÷bxc, a÷b÷c=a÷c÷b, (a+b)÷c=a÷c+b÷c, (a-b)÷c=a÷c-b÷c. 前边的运算定律、性质公式很多是由于去掉或加上括号而发生变化的。其规律是同 级运算中,加号或乘号后面加上或去掉括号,后面数值的运算符号不变。

小学五年级奥数盈亏问题讲座及练习答案(5页)

五年级奥数盈亏问题讲座及练习答案 盈亏问题又叫盈不足问题,是指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固定的对象,如果按某种标准分,则分配后会有剩余(盈);按另一种标准分,分配后又会不足(亏),求物品的数量和分配对象的数量。例如:把一袋饼干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3块,多12块,;如果每人分4块,少8块,小朋友有多少人?饼干有多少块? 这种一盈一亏的情况,就是这们通常说的标准的盈亏问题。 标准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盈+亏)÷两次分配之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每次分得的数量×份数+盈=总数量;每次分得的数量×份数-亏=总数量 还有一些非标准盈亏问题,如: 1、两盈: 两次分配都有余。数量关系式为:(大盈-小盈)÷两次分配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2、两亏: 两次分配都不够。数量关系式为:(大亏-小亏)÷两次分配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例1:(一盈一亏问题)一个植树小组,如果每人植5棵,还剩14棵;如果每人植7棵,就缺4棵。这个植树小组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 分析:由题意可知,植树的人数和棵数是不会变化的,只是两次分配的方案不一样,结果就差了18棵,即第一种方案的结果比第二种多18棵,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植树棵数相差7-5=2(棵),所以根据一盈一亏解答此题就非常简单了。 人数:(14+4)÷(7-5)=2(人)棵数:5×9+14=59(棵) 答:这个植树小组一共有9人,一共有59棵树。 【巩固练习1】:幼儿园把一些积木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2个,则剩下20个;如果每人分3个,则差40个。幼儿园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积木? 解,小朋友分积木,每人2个则剩20个,每人3个则少40个,因此这是一亏一盈问题,两种分积木的方案最后相差20+40=60个,两种方案中每人分得的积木数相差3-2=1个,所以小朋友的个数为:60÷1=60人,积木数为:60×2+20=140个或60×3-40=140个 综合算式为: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集锦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集锦及答案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行驶了全程的5/11,如果甲每小时行驶4.5千米,乙行了5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五分之四,货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后,再行28千米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绕城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现在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出发,乙遇到甲后,再行4小时回到原出发点。求乙绕城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4、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步行走向B地,当甲走了全程的1\4时,乙离B地还有640米,当甲走余下的5\6时,乙走完全程的7\10,求AB两地距离是多少米? 解:甲走完1/4后余下1-1/4=3/4 那么余下的5/6是3/4×5/6=5/8 此时甲一共走了1/4+5/8=7/8 那么甲乙的路程比=7/8:7/10=5:4 所以甲走全程的1/4时,乙走了全程的1/4×4/5=1/5 那么AB距离=640/(1-1/5)=800米 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行完全程需7小时。两车开出3小时后相距15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一种情况:此时甲乙还没有相遇 乙车3小时行全程的3/7 甲3小时行75×3=225千米 AB距离=(225+15)/(1-3/7)=240/(4/7)=420千米 一种情况:甲乙已经相遇 (225-15)/(1-3/7)=210/(4/7)=367.5千米 6、甲,已两人要走完这条路,甲要走30分,已要走20分,走3分后,甲发现有东西没拿,拿东西耽误3分,甲再走几分钟跟已相遇? 解:甲相当于比乙晚出发3+3+3=9分钟 将全部路程看作单位1 那么甲的速度=1/30 乙的速度=1/20 甲拿完东西出发时,乙已经走了1/20×9=9/20 那么甲乙合走的距离1-9/20=11/20 甲乙的速度和=1/20+1/30=1/12 那么再有(11/20)/(1/12)=6.6分钟相遇 7、甲,乙两辆汽车从A地出发,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6千米,乙每小时走48千米,若甲车比乙车早出发2小时,则乙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追上甲车? 解:路程差=36×2=72千米 速度差=48-36=12千米/小时 乙车需要72/12=6小时追上甲 8、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6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从a地出发至1千米时,发现有物品以往在a地,便立即返回,去了物品又立即从a地向b地行进,这样甲、乙两人恰好在a,b两地的终点处相遇,又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0.5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解: 甲在相遇时实际走了36×1/2+1×2=20千米

(完整版)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讲座及练习答案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讲座及练习答案 我们研究平均数问题,首先要掌握以下基本数量关系: ①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②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③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在总数量不变情况下“移多补少”,得到平均数是解决这类题的重要思想和解题思路,找准总数量与对应的总份数是难点。 例1、修路队修两条公路,第一条路长900米,用10天修完,第二条路的长比第一条的2倍多100米,用的时间是第一条的1.8倍,这个修路队,修完这两条公路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分析:要想求出结果,就要先求出两条路的总长(总数量),再求出修完这条公路共需要的天数(总份数)和平均数。 解: (900+900×2+100)÷(10+10×1.8) =2800÷28 =100(米) 答:修完这两条公路平均每天修100米。 例2. 一个水果店三种水果的单价平均是1.6元,已知香蕉比苹果贵0.2元,比柚子便宜0.5元,请你算一算每种水果的单价多少元。 分析:这是一道平均数问题逆向思考题,根据已知条件给出平均价钱是1.6元,这样就可以求出三种水果单价和的钱数,即 1.6×=4.8(元),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三种水果单价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运用假设思想求出问题的答案,可以用下面的线段图表示上述关系。 解:(1.6×3+0.2-0.5)÷3 =4.5÷3 =15(元) 1.5-0.2=1.3(元) 1.5+0.5=2(元) 答:香蕉单价是1.5元,苹果单价是1.3元,柚子的单价是2元。 想一想,如果假设和苹果单价一样多,该怎样列式? 例3.五名裁判给一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58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均分为9.46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均分为9.66分。求这名运动员的最高得分和最低得分分别是多少? 分析:该题实质上是已知部分数的平均数,求个别数.依题意: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该运动员的总得分为:9.58×3(分);去掉最高分后,该运动员的总得分为:9.46×4(分);去掉最低分后,该运动员的总得分为:9.66×4(分);因此,该运动员的最高分为: 9.66×4-9.58×3=9.1(分)

小学数学复习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复习专题讲座 每个学期期末都将有三周左右的时间进行复习课的教学,但长期以来对复习课的研究,关注较少,出现了复习课就是做卷子课,整个复习阶段教师累、学生苦、家长忙的现象。 一、复习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二、不同年级复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三、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谈起复习课,就会让人想起一个坐”冷板凳”的角色。印象中,复习课就是先整理归纳知识,再进行练习,很枯燥。尤其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很少有人问津。然而,受人冷落的复习课却至少占据了教学总课时的1/3!因此,改革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上好复习课,使复习课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是完善和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步。 小学数学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复习课有别于新课和练习课,要避免冷饭重炒。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合贯通更熟练。 复习课的特点只一是“理”,对所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弥补缺漏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复习的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学生素质能否增强,这些都依赖于施教者要组织好学生复习。依据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我认为复习课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揭示目标阶段二、再现知识阶段三、疏理沟通阶段四、深化提高阶段 以上四个阶段教学只是复习课的一般形式。一般以四个阶段教学顺序进行,但每一个阶段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教师应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以达到提高复习课效果的目的。 数学复习的目的任务 数学复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查漏补缺,系统梳理,夯实“双基”,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并在梳理的同时查漏补缺,弥补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 2、通过全面、系统的复习,进行查漏补缺,综合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3、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化归转化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化的能力、运算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复习方法和形式各不相同,但“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习法的确是一种高效合理灵活综合性强的复习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避免陷入题海,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针对于小学数学总复习面广量大,内容较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极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特点,“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习法是一种有的

(完整)小学奥数计算题举例

基础知识:填空题、计算题 经典考题举例1、 -- 填空题 11 例1:有甲、乙两根竹竿,它们的长度相等。现在甲截去,乙截去米,则两根竹竿剩下 33 的相比,结果是 ____ 。(交大附中、高新一中、西工大附中、铁一中、师大附中) 例2:小明在纸上画了 4 个点,如果把这 4 个点彼此连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中有 _ 个三角形。(高新一中) 例3:小明买了 6 张电影票(见图),他想撕下相连的4张,共有 ___ 种不同的撕法。 (师 大附中) 例4:一堆含水量为17.2%的煤,经过一短时间的风干,含水量降为10 %,现在这堆煤的重 量是原来的 ___ %。(西工大附中) 例5:一位年轻人2000 年的岁数正好等于他出生年份的各位数字之和,那么这位年轻人2000 年的年龄是 ___ 岁。(交大附中) 例6:在100 个玻璃球中,其中有一个比其他的99 个重,其他的99 个同样重,现在有一架 天平,最少称 __ 次,一定能把这个超重的球找出来。(西工大附中)例7:一架天平, 只有 5 克和30 克两个砝码,要把300 克盐分成三等份,最少称几次?(西工大附中) 例8:为了计算图中饮料瓶的容积,先测得内底直径为8 厘米,随后注入 6 厘米深的水,把 瓶盖好后,再将瓶倒置测得没有水的部分的高度是14 厘米的圆柱体,则这个饮料瓶的容积是______ 升。(高新一中、铁一中)热点考题再现1: 1、爸爸给女儿圆圆买了一个圆柱形的生日蛋糕,圆圆想把蛋糕切成大小不一定相等的若干块(不小于10块),分给10 个小朋友,若沿竖直方向切分这个蛋糕,至少要切___刀。(西工大附中) 2、欧美国家常用华氏度(F)为单位描述温度。华氏度的冰点是32 度,沸点是212 度,人体正常的温度是摄氏37 度,应是华氏_____ 度。(师大附中)

小学五年级奥数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篇一】小学五年级奥数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1.297+293+289+…+209 解:(209+297)*23/2=5819 2.计算: 解:原式=(3/2)*(4/3)*(5/4)*…*(100/99)*(1/2)*(2/3)*(3/4)*…*(98/99) =50*(1/99)=50/99 3.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的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解:7*18-6*19=126-114=12 6*19-5*20=114-100=14 去掉的两个数是12和14它们的乘积是12*14=168 4.有七个排成一列的数,它们的平均数是30,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3。求第三个数。 解:28×3+33×5-30×7=39。 5.有两组数,第一组9个数的和是63,第二组的平均数是11,两个组中所有数的平均数是8。问:第二组有多少个数? 解:设第二组有x个数,则63+11x=8×(9+x),解得x=3。【篇二】小学五年级奥数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1.765×213÷27+765×327÷27 解:原式=765÷27×(213+327)=765÷27×540=765×

20=15300 2.(9999+9997+...+9001)-(1+3+ (999) 解:原式=(9999-999)+(9997-997)+(9995-995)+……+(9001-1) =9000+9000+…….+9000(500个9000) =4500000 3.19981999×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解:(19981998+1)×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19981998×19991998-19981998×19991999+19991998 =19991998-19981998 =10000 4.(873×477-198)÷(476×874+199) 解:873×477-198=476×874+199 因此原式=1 5.2000×1999-1999×1998+1998×1997-1997×1996+…+2×1 解:原式=1999×(2000-1998)+1997×(1998-1996)+… +3×(4-2)+2×1 =(1999+1997+…+3+1)×2=2000000【篇三】小学五年级奥数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1.小明参加了六次测验,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两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两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

(完整)小学六年级奥数简便运算专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 简便运算专题(一) 一、考点、热点回顾 根据算式的结构和特征,灵活运用运算法则、定律、性质和某些公式,可以把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先算括号,再乘除后加减,同级间依次计算 加法交换律:a b b a +=+ 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乘法交换律:ba ab = 乘法结合律:)()(bc a c ab = 乘法分配律:bc ab c b a +=+)( 乘法结合律:)(c b a bc ab +=+ 除法分配律:c b c a c b a ÷+÷=÷+)( c b a c b c a ÷+=÷+÷)( ※没有)(c b a +÷=c a b a ÷+÷和c a b a ÷+÷=)(c b a +÷ 减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 b c a c b a c b a --=+-=--)( 二、典型例题 例1:计算)37.125.8(63.975.4-+- )38.648.2(17.348.7--+ 练习1:计算511)9518.3(957 -+- 例2:计算4 1666617907921333387?+?

练习2 计算 7.21111.07.09999.0?+? 例3:计算3.672.109.136?+? 练习3:计算8.562.108.148?+? 例4:计算 5 269.37522553 3?+? 练习4:计算2.33.198.168.6?+? 例5:计算5.186.678.515.818.155.81?+?+?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经典奥数题 题1、营业员把一张5元的人民币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8张票面为1元和1角的人民币,求换来的这两种人民币各多少张? 题2、有一元,二元,五元的人民币共50张,总面值为116元,已知一元的比二元的多2张,问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多少张? 题3、有3元,5元和7元的电影票400张,一共价值1920元,其中7元和5元的张数相等,三种价格的电影票各多少张? 题4、用大、小两种汽车运货,每辆大汽车装18箱,每辆小汽车装12箱,现在有18车货,价值3024元,若每箱便宜2元,则这批货价值2520元,问:大、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题5、一辆卡车运矿石,晴天每天可运20次,雨天每天可运12次,它一共运了112次,平均每天运14次,这几天中有几天是雨天? 题6、运来一批西瓜,准备分两类卖,大的每千克0.4元,小的每千克0.3元,这样卖这批西瓜共值290元,如果每千克西瓜降价0.05元,这批西瓜只能卖250元,问:有多少千克大西瓜? 题7、甲、乙二人投飞镖比赛,规定每中一次记10分,脱靶每次倒扣6分,两人各投10次,共得152分,其中甲比乙多得16分,问:两人各中多少次? 题8、某次数学竞赛共有20条题目,每答对一题得5分,错了一题不仅不得分,而且还要倒扣2分,这次竞赛小明得了86分,问:他答对了几道题? 答案: 1.解:设有1元的x张,1角的(28-x)张

x+0.1(28-x)=5.5 0.9x=2.7 x=3 28-x=25 答:有一元的3张,一角的25张。 2.解:设1元的有x张,2元的(x-2)张,5元的(52-2x) x+2(x-2)+5(52-2x)=116 x+2x-4+260-10x=116 7x=140 x=20 x-2=18 52-2x=12 答:1元的有20张,2元18张,5元12张。 3.解:设有7元和5元各x张,3元的(400-2x)张 7x+5x+3(400-2x)=1920 12x+1200-6x=1920 6x=720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讲座及练习答案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讲座及练习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讲座及练习答案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 56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8 千米。两车在距中点 32 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两车在距中点 32 千米处相遇,由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相遇时,甲车应行了全程的一半多 32 千米,乙车行了全程的一半少 32 千米,因此,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共多行了 32 × 2= 64 (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又相遇了,两车所行的时同是一样的,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 64 千米?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 56-48 = 8 (千米)。 64 ÷8 =8 所以两车各行了 8 小时,求东、西的路程只要用( 56 + 48 )× 8 即可。 32× 2 ÷(56-48 )= 8 (小时) ( 56 + 48 ) ×8 = 832 (千米)答:东、西两地相距 832 千米。 【疯狂操练】 1、小玲每分行 100 米,小平每分行 80 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 120 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解:小玲速度比小平速度快,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也就是说他们相遇的时候小玲比小平多走了120×2=240米,那么他们相遇时间为240÷(100-80)=12分钟, 总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100 + 80)×12 = 2160(米) 答:学校到少年宫有2160米.

(完整版)五年级奥数倍数问题讲座及练习答案

五年级奥数集训专题讲座(三)———倍数问题 倍数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研究倍数问题主要从“和倍、差倍、和差”这三个方面来研究。解答倍数问题我们要理解以下数量关系式: ①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 ②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 ③(和-差)÷2=小数小数+差=大数(和—小数=大数) ④(和+差)÷2=大数大数-差=小数(和—大数=小数) 例1:三个筑路队共筑路1360米,甲队筑的米数是乙队的2倍,乙队比丙队多240米,三个队各筑多少米? 分析:把乙队的米数看作“1”份,甲队筑的米数是这样的2份,假设丙队多筑240米,三个队共筑了1360+240=1600(米),正好是乙队的4倍,所以用和倍问题来解答就很容易了。乙队:(1360+240)÷(2+1+1)=400(米)甲队:400×2=800(米丙队:400-160=240(米) 答:甲队筑了800米,乙队筑了400米,丙队筑了240米。 【巩固练习】:三个植树队植树1900棵,甲队植树的棵数是乙队的2倍,乙队比丙队少植300棵,三个队各植了多少棵? 解: 因为甲队植树的棵数是乙队的2倍,即是以乙队植树棵数为1倍量,乙队比丙队少植300棵,即丙队植树的棵数=乙队植树棵数+300棵,所以,三个队植树的总棵数是乙队的(1+1+2=)4倍多300棵,如果我们从植树总数里减去300,则正好是乙队的4倍所以乙队植树棵数=(1900-300)÷(1+1+2)=400(棵) 甲队植树棵数=400×2=800(棵) 丙队植树棵数=400+300=700(棵)。 答:甲队植了800棵,乙队植了400棵,丙队植了700棵。 例2:师徒两人加工同样多的一批零件,师傅加工了102个,徒弟加工了40个。这时徒弟剩下的个数是师傅剩下的3倍,师傅要加工多少个零件? 分析:徒弟比师傅少加工了102-40=62(个),相当于师傅剩下的3-1=2倍。 (102-40)÷(3-1)=31(个) 31+102=133(个) 答:师傅要加工133个零件。 量的3倍,两筐梨原来各重多少千克? 丙队 乙队 甲队

专题讲座-《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专题讲座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吴正宪)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话题一 吴正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彦伟(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张杰(北京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课程简介】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标解读及教学思考,主要介绍《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图形与几何”内容的规定,包括核心概念、内容主线、具体要求。 本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话题: 1.如何在观察、操作中“认识图形”抽象出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如何以“图形的测量”为载体,渗透度量意识,体会测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并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 3.如何通过“图形的运动”探索发现,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不同方法,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研究图形性质的兴趣? 4.如何通过学习“确定图形位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学习要求】 1.请老师们认真观看视频,明确下列观点: (1)了解数据“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的内涵,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2)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变化及主线分析; (3)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教学策略。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完成下面两项作业: (1)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认识中,直线概念建立是儿童学习的难点,为什么?怎么突破? (2)选择1个对您启发最大的内容,做一次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学生调研等)。

2011版课标终于要公布了,新课标修订后有哪些变化。这一讲主要讲 “图形与几何”这个领域的变化。 新课标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几个核心概念。主要有空间观念、几何直 观、推理能力等。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 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更直观的理解如下图: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的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探索思路预测结果。 案例:《打电话》 如果你是老师,有件紧急的事情要通知给同学,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给你3分钟的时间,能使多少人收到通知?大胆的猜测一下。 下面是学生借助图形研究的例子。这些学生都能够利用线段、点以图形的形式,来描述打电话来通知这件事情,设计方案。

五年级 每周一练 1-14奥数

五年级趣味数学《每周一练》1 班级姓名 1、五、六年级学生共植树108棵,六年级比五年级多植树22棵,求五、六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2、甲乙两生产组共有车床96台,如果甲组给乙组8台,则两组的台数相等,问两组车床各有多少台? 3、甲乙两人的年龄和是33岁,甲比乙大3岁,问甲乙各多少岁? 4、红光小学录取一年级新生104人,分成甲乙两个班,如果从甲班转2个学生到乙班去,两班学生就一样多。问甲乙两班原有学生各多少人? 5、黄山茶场共有红茶树、绿茶树1440棵,如果红茶树增加600棵,绿茶树减少600棵,则两种茶树的棵树相等,两种茶树各有多少棵? 聪明的你想一想,和差问题的解法有什么规律? 大数= 小数=

五年级趣味数学《每周一练》2 班级姓名 1、甲乙两箱水果共有50千克,若从甲箱中取出6千克放到乙箱中,这 时甲箱还比乙箱多2千克,求两箱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2、小明期终考试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6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语 文和数学各得了多少分? 3把长1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长比宽多18厘米。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4、某工厂第一、二、三车间共有工人280人,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多 10人,第二车间比第三车间多15人,三个车间各有工人多少人? 5、一个三层书架共放书108本,上层比中层多11本,下层比中层少5本,上、中、下三层各放书多少本?

五年级《每周一练》3 班级:姓名:1、有一个等差数列:9、12、15、18、……、2004,这个数列共有多少 项? 2、已知等差数列:1000、99 3、986、979、……、20,这个数列共多少 项?和是多少? 3、求等差数列:1、6、11、16、……的第61项? 4、求等差数列:307、304、301、298、……的第99项,它们的和是多 少? 5、计算:4+5+6+7+……+80 6、计算:200+198+196+……+10 7、你知道吗?在等差数列中,项数=() 和=()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集锦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集锦 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7-2-2=3小时 那么乙独做完成1-1/4×2-1/6×2=1-1/2-1/3=1/6 乙的工作效率=(1/6)/3=1/18 甲的工作效率=1/4-1/18=7/36 丙的工作效率=1/6-1/18=1/9 甲单独完成需要1/(7/36)=36/7天=5又1/7天 乙单独完成需要1/(1/18)=18天 丙单独完成需要1/(1/9)=9天 2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12天,乙队单独完成需18天,现要求在10天内完成,则甲乙两队至少合作多少天 解:此题考虑 至少一个队工作10天,另一个队作为补充 假如甲工作10天,完成1/12×10=5/6 那么乙需要帮助(1-5/6)/(1/18)=(1/6)/(1/18)=3天 假如乙工作10天,完成1/18×10=5/9 甲需要帮助(1-5/9)/(1/12)=(4/9)/(1/12)=48/9天=5又1/3天

由此,很明显甲乙至少合作3天就可以了。 23、某市日产垃圾700吨,甲乙合作要7小时,两厂合作小时后,乙厂单独处理要10小时,已知甲每小时550元,乙每小时495元,要求费用不得超过7370元,那么甲至少处理多少小时? 解:甲乙的工作效率和=1/7 甲乙合作小时完成1/7×5/2=5/14 乙的工作效率=(1-5/14)/10=9/140 甲的工作效率=1/7-9/140=11/140 设甲至少处理a小时 那么甲完成a×11/140=11a/140 还剩下1-11a/140需要乙完成 则乙工作的时间=(1-11a/140)/(9/140)=(140-11a)/9小时 根据题意 550a+495×(140-11a)/9≤7370 4950a+69300-5445a≤66330 495a≥2970 a≥6

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

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 略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 一、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内涵和意义 1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 每节课里都有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人和媒体之间,还包括教学内容、环境等随着教学的进程,通过对信息的交换、沟通和分享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和过程。 真正的互动,一定是相互之间产生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比如说,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没有真正的动心,没有真正的思考,这只是表层的我问你答。要想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要对问题进行重新认识,使学生产生自己新的思考。 教师的问题设计很重要,好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形成真正的互动。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互动后产生的观点,不是1+1等于2,而是1+1大于2。 要想进行真正的互动,学生要先会倾听,这样学生才能产生独立思考,再用自己的观点、思想去说服对方。对方可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也可能会反驳,就这样相互之间产生影响。两个人互相受启发,如果最后还是其中一个人的观点是对的,可是那个人的观点也经过了检验,经过了另一个人的说法,这个时候两个人互动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2.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意义 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既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同时发生作用。这种教学行为具有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全员参与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是教师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而不断去引发教学活动的过程,而学生又不断地来反馈以调控教学活动,来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的学习过程。真正发挥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相长,互相的促进。它其实也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在我们教学实施中,要改变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就是课堂上我说你听,我留作业,你做,我发出号令,你操作。就像领导训话的时候,是不容易互动的。只有当老师和学生真正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让学生产生安全感,才能跟老师有真正的互动。在吴正宪老师(后面简称“吴老师”)的很多课里头,这个方面都是特别突出的,后面会跟老师再交流。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它的本质就是相互的尊重,特别是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如果真的老师和学生互动起来,其实就已经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我们把它付诸于教学行为的时候,它就能促进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的转变。如说单向交流,基本上是老师来说,你来做,表层的好像是一种交流,但是没有实现。要把孩子们的意见反馈回来,作为教师也要思考,应当是双方之间的这种交锋,就是说你有观点,我有观点,包括师生之间,包括生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定得有交锋,如果没有可能就是我传递下去了,你来做,而没有真正实现互动的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