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参考 (15)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参考 (15)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参考 (15)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参考 (15)

12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参考1)

《半截蜡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我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作为“抓手”,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以“点燃──吹熄──重新点燃──熄灭”一条线精心预设,品读全文。

课文需要调动情绪,需要孩子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才能体会到文章背后的人物性格。

在教学《半截蜡烛》中,当我上到德国军官从杰克的手中夺过蜡烛那一段的时候,我让孩子自己思考,如果这时候你也在场,你觉得那时的形势是怎样的?你会怎么做?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真是一个棘手的形势!如果母子三人中再有人动这个蜡烛的脑筋,那么德国军官必将怀疑到这只蜡烛是不是有鬼,这时的形势真是非常危急!既不能动蜡烛的脑筋,但要保住蜡烛,保住情报,又不得不动蜡烛的脑筋,真是难办啊!

孩子们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了,纷纷都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只能选择和敌人同归于尽了,这时候我适时地向大家像说故事一般的讲出杰奎琳是怎么做的,其实文章只是截选了杰奎琳的一部分做法,我认为故事的原文要比文章来得精彩得多,故事写得更加紧张,于是经过我的一番“添油加醋”,孩子们一个个都佩服起杰奎琳,都夸她真是个镇定的小姑娘,都自叹不如,居然在那么紧张的时刻,最后还不忘和敌人们说“晚安”,真是佩服啊!

文章本来到此已经学完,我又追加了一问:“难道仅仅是小姑娘一人的功劳吗?”这一问引导学生回顾了全文,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全盘思想和合作意识。

我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对于预设,在备课中我是相当细致的,从学生角度出发,设想了许多情境,同时也设计了必要的引学过程。但课堂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上,我总是“情不自禁”地陷入自己的预设,特别是当学生的理解深度与预设有差距时,往往是“不依不饶,生磨硬套”这其实就不再是真正的“对话”了。

(教学反思参考2)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地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紧凑,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而且人物刻画手法丰富,语言细腻、生动,学生比较喜欢。

根据略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抓主要问题交流讨论”的教学建议,我首先让学生感知剧本和一般文章形式上的区别,了解剧本的特点,然后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进而抓住主要部分中“杰奎琳”和“少校”的对话展开教学。取其精华细细品读,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和机智,欣赏人物的人格魅力。由表及里,从形到神,层层深入,达成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目标。

整堂课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用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在读对、读顺、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读,使其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精神也随之流露出来。

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形象、心理,体验情感的过程中,尽管我几次采用“画外音”的形式带动学生走进当时的情景,真正的入情入境,但效果不佳。分析原因,

可能是就课文的写作背景方面的知识在课前没让学生充分预习。

另一方面,对于人物内心的挖掘不够深入,如:杰奎琳在看到杰克和妈妈都失败之后,她心里想些什么?从家人的安全方面、蜡烛方面、秘密暴露之后造成的后果等方面猜测人物内心,再从多层次、多角度地读人物对话,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人物的特点,从中受到教育,就会水到渠成!

依据文本,加强指导也作为这节课的一个训练重点。课文最后一句话:“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此时大家那悬到嗓子眼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化险为夷,侥幸躲过一劫。我觉得这应该是这节课的高潮,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练习:“当德军走后,他们三人又说些什么?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写写他的台词,可以在舞台说明中注明说话时的动作、神态等。”合理的想象是训练的重点,语言的表达更是作为训练的要点,结合具体的语言实践将语文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

整个教学设计层次感强,重点突出,干净而不繁琐,是我这节课做得好的地方,我觉得就略读教学而言较为适合。

(教学反思参考3)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紧凑,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而且人物刻画手法丰富,语言细腻,学生比较喜欢。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我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身经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此,课堂上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人物的特点,从中受到教育,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9年4月23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