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龙胆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

金龙胆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

金龙胆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
金龙胆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

金龙胆草总黄酮的提取研究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是在植物中分布非常广泛的一类天然产物,其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昔类,有一部分是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黄酮分布广泛,生理活性多种多样,黄酮具有抗活性氧自由基能力和类SOD活性…,并且不含任何有害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具有极大的安全性。

目的:本实验采用水浴回流提取,分别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考察金龙胆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金龙胆草总黄酮药理药效研究提供材料,同时为其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芦丁的标准曲线,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水浴回流提取工艺参数做初步研究。

结果:(1)单因素实验结果:单因素实验中乙醇浓度选取了50%、60%、70%、80%、90%,料液比选取了1:30、1:35 、1:40、1:45、1:50,提取温度选取了50℃、60℃、70℃、80℃、90℃,提取时间选取了0.5h、1h、1.5、2h、2.5h。(2)正交实验结果:乙醇浓度(A)、固液比(B),提取温度(C)对指标影响显著。根据以上分析,总黄酮的优选提取条件(各因子优水平组合)最佳提取乙醇浓度70%,最佳提取时间2.5小时,最佳提取料液比1:35,最佳提取温度80℃。结论该方法提高了黄酮的提取率,减少了有机溶剂的用量,缩短了提取时间。

关键词:金龙胆草,总黄酮,水浴回流提取,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

Abstract

:

Flavonoids is a very wide range of distribution of a class of natural products in plants, most of the plants and sugar together to form the former class, in part based on free form,Flavonoids distribution of a wide range of physiological activity of a variety of flavonoids with anti-reactive oxygen radicals and SOD activity ..., and does not contain any harmful ingredientsand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toxic to humans, side effects, with great security.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experiment using a water bath at reflux extraction, respectively, by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 investigate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gold gentian total falconoid, provide material for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gold the gentian total falconoid, while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laid the foundation.Ruin as reference substance, UV - 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s to establish the standard curve of ruin on the basi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total falconoid content as an indicator, using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methods for investigating the solid-liquid ratio, concentration of alcohol, extraction time on the water bath reflux extraction technique to do a preliminary study.

Results (1) single-factor experimental results: Ethanol concentration in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selected by 50%, 60%, 70%, 80%, 90%, the solid-liquid ratioselect a 1:30,1:351:40,1:45,1:50, extraction temperatureselected 50 ℃, 60 ℃, 70 ℃, 80 ℃, 90 ℃, extraction time selected for 0.5h, 1h, 1.5,2 h, 2.5h. (2)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A), solid-liquid ratio (B), extraction temperature (C)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indicators.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70% of the total falconoid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priority level of each factor combination) best ethanol concentration, the optimum extraction time of 2 hours, the best extraction liquid ratio 1:40, the best extraction temperature 70 ℃. Conclusion The method improves the falconoid extraction rate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organic solvent,

to shorten the extraction time.

Keywords:gold gentian,total falconoid,water bath reflux extraction,single factor experiment,orthogonal experiment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1绪论 (1)

1.1金龙胆草简介 (1)

1.2金龙胆草的应用 (1)

1.3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2)

1.3.1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化学结构式 (2)

1.3.2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4)

1.4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5)

1.4.1水提取法 (5)

1.4.2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 (5)

1.4.3有机溶剂法 (6)

1.4.4微波提取法 (6)

1.4.5超声波提取法 (7)

1.4.6酶法提取 (7)

1.4.7超临界萃取法 (7)

1.5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分析测定方法 (8)

1.5.1 间接比色法 (8)

1.5.2 直接比色法 (9)

2 金龙胆草黄酮的提取 (9)

2.1材料与方法 (9)

2.2实验方法 (10)

2.2.1标准曲线的制备 (10)

2.2.2水浴回流提取单因素实验方法 (11)

2.3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11)

2.4数据处理 (11)

2.4.1标准曲线绘制 (11)

2.4.2水浴回流提取对金龙胆草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12)

2.4.3水浴回流提取金龙胆草总黄酮正交实验方法 (16)

3 结论 (18)

参考文献 (20)

1.绪论

1.1金龙胆草简介,研究进展

金龙胆草为四川、云南等地的民间草药,原植物为菊科白酒草属植物苦蒿(Cognisa bulimia Lev1),该属植物全世界约有80~100种,主要分布于东、西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0种变种,除木里白酒草和宿根白酒草因资源局限,尚未见有药用记载外,其它种在国内或国外都有药用记载,主要用于各种炎症疾病的治疗。金龙胆草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有清热解毒、消炎祛痰,止咳平喘的功能。用于慢性气管炎、胃肠炎、肾炎、肝炎、痢疾、口腔炎、中耳炎、风火牙痛、湿疹、痔疮、外伤出血、烫火伤及牲畜创伤。金龙胆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萜类、皂苷、酚性物质、酸性物质、挥发油及生物碱等。金龙胆草,一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全体密被柔毛。直根长柱形,黄褐色,其上有纤细须根。茎直立,圆柱形,密被柔毛,上部多分枝。单叶互生,长圆形,长4~6厘米,宽2.5~3厘米,羽状深裂,裂片宽3~4毫米,两面密被柔毛。头状花序径约6毫米,排成圆锥花序,花黄色,外围的花雌性,丝状,内面的花两性,管状,瘦果极小,有1列冠毛。花期夏季。

研究进展:目前对金龙胆草的研究还主要是开发其药用价值,主要用过种植金龙胆草应用于中药行业。而通过提取金龙胆草中黄酮类化合物还属首例,胆金龙胆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丰富,所以,通过提取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来开发其药用价值更具有前景。

1.2金龙胆草的应用

临床应用:(1)、治疗慢性气管炎:将金龙胆草除去老茎及根部,碾粉,水泛为丸,上滑石衣。每次 lg,日服3次,饭后服。治疗565例,近控109例(19.3%),显效187例(33.1%),好转207例(36.6%),无效62例(10.9%)。

(2)、副作用:发生率占24.4%。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口干,头昏等。一般发生夜服药后 1-2天内,程度轻微,可自行消失,不妨碍继续服药。此药味极苦,应在饭后服。病人在服药后普遍反应食欲增加,睡眠、精神均转好。

(3)、抑菌作用:较明显的消炎、祛痰、平喘及止咳作用。实验证明金龙胆草煎液对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杆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等7种细菌均有抑菌作用。

1.3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又称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多具有艳丽的色泽,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一大类化合物。据估计,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碳约有2%(每年约1×109t)转变成黄酮类化合物或与其紧密相关的其他化合物。其在植物叶子、根、心材、树皮、花和果实中少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以糖配基的形式出现。至今已从植物中分离鉴定出5000 多种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例如抗氧化、抗炎、抗衰老、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保护神经系统、抑制高血压、高血脂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因此,黄酮类化合物在食品、保健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研究与利用黄酮化合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3.1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化学结构

在1952 年以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系列化合物。目前该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芳环(A与B)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构成具有C6-C3-C6基本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如图。

根据两端苯环与中间三碳的连接方式、位置、直链或环合以及其氧化水平,衍生成一大类化合物(如表1.1)。学术界常把黄酮(醇)、二氢黄酮(醇)、查耳酮、二氢查耳酮和双苯吡酮类及其衍生物称为黄酮类化合物。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为上述基本母体的衍生物,常见取代基有-OH 基-OCH3 基以及萜类侧链。少数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较复杂,为黄酮木脂体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类黄酮类。此外,有两分子黄酮或两分子二氢黄酮,或一分子黄酮及一分子二氢黄酮按C-C或C-O-C键方式连接而成的双氢黄酮化合物(bifiavonoids)。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并且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连接位置及连接方式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黄酮类化合物。组成黄酮苷的糖类主要有:单糖类: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及D-葡萄糖醛酸等。双糖类:槐糖(gluβ1→2glu)、龙胆二糖 (gluβ1→6glu)、芸香糖(由rhaα1→2glu)、刺槐二糖 (rhaα1→6gal)等。三糖类:龙胆三糖 (gluβ1→6gluβ1→2fru)、槐三糖 (gluβ1→2gluβ1→2glu)等。黄酮苷中糖连接位置与苷元的结构类型相关。如黄酮醇常形成3-,7-,3’-,4,-单糖苷,或3,7-,3,4-及7,4-双糖苷等。除O-糖苷外,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中还发现有C-糖苷,如葛根黄素,葛根黄素木糖,为中药葛根中的扩张冠状动脉血管的有效成分。

1.3.2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3.

2.1物理性质(1) 性状:黄酮类化合物大多为结晶固体,少数为无定形粉末。有取代基(-OH,-OCH3)或形成交叉共轭体系的多呈黄色,共轭程度越高颜色就越深,羟基或甲氧基引入7或4’位时对颜色影响较大,而引入其他位置则影响较小。通常,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多呈灰黄色至黄色;查耳酮为黄色至橙色;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因C2和C3之间的双键被氢化,交叉共轭体系中断,几乎没有颜色;异黄酮因苯环取代在3位,共轭程度减少,仅显微黄色;花色素的颜色除了与共轭程度有关外,还与外界环境的pH有关,pH<7时以盐的形式存在,为红色;pH为7时,为无色;在pH>8.5时变成醌式结构显蓝色。

(2) 溶解性:游离黄酮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醚及稀碱液中。分子中存在共轭体系且为平面型分子的黄酮、黄酮醇和查耳酮黄酮类化合物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形状,为结晶状的固体,少数为无定形粉末。黄酮类化合物的呈色与分子中是否有交叉共扼体系及助色团的种类、数目和位置有关,一般情况下,黄酮及黄酮醇和其苷类多呈灰黄到黄色,查耳酮为黄至橙黄色,而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类,因在分子结构中不存在交叉共扼体系,故不呈黄色,几乎为无色。而花色

素所显的颜色,随pH不同而改变。因存在状态及结构不同导致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游离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而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极性溶剂,并且糖链越长,水溶解度也大,难溶于或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等非极性有机溶剂中。

(3) 旋光性:从结构可见,游离苷元中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苷元结构中因含有糖分子,故均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

(4) 酸碱性: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有酚羟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甲酞胺及二甲基甲酞胺中。由于酚羟基数目及位置不同,酸性强弱也不同,以黄酮为例,其酚羟基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7,4’位上羟基>7-或4’位上羟基>一般位置上酚羟基>5位上羟基

γ-吡喃环上的1-氧原子,因由未共用的电子对,故表现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生成盐,但生成的盐极不稳定,加水后即可分解。

1.3.

2.2显色反应

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多与分子中的酚羟基及γ-吡喃环有关,有关的显色反应见表1。

表1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类别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查耳酮异黄酮

盐酸+镁粉黄→红红→紫红红、紫、蓝/ /

盐酸+锌粉红紫红紫红/ /

硼氢化钠/ / 蓝→紫红/ /

绿黄绿黄* / 黄/

硼酸—柠

檬酸

醋酸镁黄* 黄* 蓝* 黄* 黄*

三氯化铝黄黄绿蓝绿黄黄

氢氧化钠黄深黄黄→橙橙→红黄

浓硫酸黄→橙* 黄→橙* 橙→紫橙、紫黄

注:*表示有荧光,/表示无显色反应

1.4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由于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存在的部位不同,结合的状态也可能不一样,在花、叶、果等组织中,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常用某些极性较大的溶剂(如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丙酮)进行提取。在木质部

的坚硬组织中则多为游离状态,即苷元或黄酮配基形式,采用乙醚、氯仿、乙酸乙酯等极性较小的溶剂进行提取。

1.4.1 水提取法

水提法的局限性大,仅限于提取黄酮苷类物质,所以对于含黄酮苷类物质较高的原料,可以采取热水提取法。热水提取法具有工艺成本低、安全,适合工业化大生产的特点。但由于水的极性大,易把蛋白质、糖类等溶于水的成分浸提出来,提取物杂质含量较多,给进一步分离带来许多麻烦。但是因为溶剂的消耗成本比其他方法低,设备要求简单,仍是目前一种可取的提取方法。

1.4.2 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大多数具有酚羟基,因此可以用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浸出,最后经酸化后可得到黄酮类物质。常用的碱性溶液主要是稀氢氧化钠和石灰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浸出能力高,但提取物杂质较多不利于纯化。石灰水可以使一些鞣质或水溶性杂质生成钙盐沉淀,有利于提取液纯化,但浸出效果不如氢氧化钠水溶液好,同时有些黄酮类化合物能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物质,不被溶出,在具体试验中,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原料使用不同的碱性溶液。在使用此方法时,应注意所用碱的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在强碱条件下加热破坏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

1.4.3 有机溶剂法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含有酚羟基,具有一定的极性,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在使用时可根据极性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溶剂。黄酮苷类以及极性稍大的配基(如羟基黄酮、双黄酮、橙酮及查耳酮等),一般可用丙酮、乙酸乙酯、甲醇、乙醇、水或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进行提取。其中使用最多的溶剂是甲醇或甲醇-水(1:1),一些多糖苷类黄酮化合物还可采用沸水提取。提取花青素类化合物时,可加入少量酸,但一些黄酮苷类成分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发生水解,因此需根据实际谨慎使用。而大多数黄酮类配基则宜采用极性较小的溶剂,如氯仿、乙醚、乙酸乙酯等来提取,多甲氧基黄酮类游离配基甚至可用苯进行提取。提取次数一般是2~4次,可用冷浸法或加热抽提法提取。有机溶剂提取法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很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缺点是工艺过于繁琐、成本高、收率低,产品的内在质量比较差,而且提取液中有机溶剂和重金属的残留可能带来毒副作用。

1.4.4 微波提取法

微波提取是利用不同结构的物质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基体物质中的某些区域或提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被

提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差的提取剂。微波具有波动性、高频性、热特性和非热特性四大特点。微波加热是能量直接作用于被加热物质,而空气及容器对微波基本上不吸收和反射,从根本上保证了能量的快速传导和充分利用。研究表明溶剂萃取前对银杏叶和水的混合液进行短时间微波处理,能大大提高银杏黄酮提取率,缩短溶剂萃取所需的时间,显著减少用水量。此法的主要优点是:可有效地保护药材中的功能成分,对提取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提取率高;提取速度快、省时,溶剂用量少;安全、节能、设备简单,节省投资。刘峙嵘等采用微波萃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与传统溶剂萃取黄酮类化合物方法相比,提取率提高2.2倍。大大提高了提取效率,同时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微波技术用于中草药提取尚在起步阶段,其提取机制与工艺有待进一步研究。

1.4.5 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波提取是利用外场介入强化提取过程的技术。超声波提取的两大主要效应(空化效应及热效应)可使被提取成分的生物活性保持不变。另外超声波的次级效应(机械振动效应、乳化效应、扩散效应、击碎效应及化学效应)则可促进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溶解,扩散并与溶剂充分混合。超声波和热碱溶液分别提取芦丁的比较实验表明超声波辅助萃取不会破坏芦丁成分的结构,能够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出率和药材的利用率。与常规提取法相比,超声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产率高、无需加热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提取。但超声波提取对容器壁的厚薄及容器放置要求较高,否则会影响药材的浸出效果,目前仍处于小规模实验阶段,要用于大规模生产,尚需进一步解决有关工程设备的问题。

1.4.6 酶法提取

酶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的一种生物技术,酶法提取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酶可以破坏纤维素结构,从而加快有效成分从细胞壁中溶解出来,缩短提取时间,同时还可以降低提取条件,对于一些黄酮类物质被细胞壁包围不易提取的原料可以采用酶法提取。中药提取物中的杂质大多数为淀粉、果胶、蛋白质等,可选用相应的酶予以分解除去。如马燕燕等利用酶法提取柿叶黄酮,要比一般方法(醇提法)的提取率要高。提取原理是复合酶充分破坏了以纤维素为主的细胞壁结构及其细胞间相连的果胶物质,将其完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使提取传质阻力减小,从而使黄酮类物质可以充分地释放出来。

1.4.7 超临界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简称SFE)是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下,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组分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再借助加压、升温等方法将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选择性提取和分离纯化的目的。超临界流体具有较好的溶剂特性,对挥发性较强的成分、热敏性物质和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效果明显,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还有提取率高,无溶剂残留、操作条件温和、活性成分和热不稳定成分不

)的极性小,适宜提易被分解破坏、生产周期短等特点。超临界流体(CO

2

取非极性或极性较小的物质,当提取极性较大的成分时,需加入合适的调节剂(夹带剂),以提高超临界流体对提取组分的选择性和溶解性,从而改善提取效果。目前常用的夹带剂有甲醇、乙醇和水等。高荫榆等采用乙醇作夹带剂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温度、固液比及乙醇浓度等因素对萃取得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乙醇浓度95%,固液比6:1,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4h,流体流速为35kg/h,而且黄酮类化合物得率较高(>15%)、萃取物纯净、色泽金黄、纯度高。邓启焕等通过采用SFE 方法与溶剂萃取方法分别提取银杏叶的有效成分,结果表明SFE的萃取得率高(3.4%),比溶剂萃取方法(1%)高出2倍;SFE流程短,萃取分离一步完成。萃取批试操作时间为2h,比溶剂萃取方法(24h)缩短11倍,提高了工作效率;银杏叶有效成分的质量(银杏黄酮含量为28%,银杏内酯含量为7.2%)均高于国际现行公认的质量标准(银杏黄酮含量为24%,银杏内酯含量为6%);SFE采用CO为萃取介质,在35℃、40℃进行萃取操作,保持了银杏叶有效成分的天然品质,而且不存在有害有机溶剂和重金属残留。超临界萃取技术在高压、常温、无氧条件下生产,既避免了产品中的溶剂残留,又很好地解决了“易氧化物质”、“热敏性物质”的易破坏、易挥发的难题,同时也保持了提取物的天然性,对保持物质中的易氧化、热敏性物质具有很好的效果。但由于SFE需使用高压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因此,此项技术目前在工业生产中尚未普及。

1.5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分析测定方法

目前,黄酮类物质的分析检测主要包括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1.5.1 间接比色法

分析提取物总黄酮含量,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显色方法。

1.5.1.1 亚硝酸钠—硝酸铝显色法

以芦丁为标准物质。将一定量提取液置于比色管中,用相应溶剂稀释,加入

5% NaNO2溶液,摇匀,静止5 min后加入10% Al(NO3)3,6 min后再加入4%NaOH,摇匀,用相应溶剂稀释至刻度,10min后于紫外光谱中510 nm 处进行比色。

1.5.1.2 AlCl3显色法

以芦丁为标准物质。在测定液中加入AlCl3摇匀,室温放置10 min,按分光光度法,在200~500nm范围内进行扫描,寻找二者重叠最大吸收波长,测定两种方法反应机理不同:方法(1)显色原理在于——芦丁与NaNO2、Al(NO3)3、NaOH试剂在芦丁B环的3’,4'-邻二酚羟基部位反应产生红色物质。方法(2)的显色原理是A13+与3-或5-羟基与4-羰基,或者B环的3’,4’-邻二酚羟基络合显色。

1.5.2 直接比色法

将标准品与提取液在紫外光谱区进行扫描,确定最大吸收波长,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总黄酮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大多采用槲皮素作对照品,或者同时用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三种物质作为对照品。以上三类方法中,HPLC测定精密度高,要求提取物有较好的纯度,否则会出现干扰峰而影响计算结果:黄酮类物质因其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紫外吸收波长,且各结构的最佳吸光度相差不大,用直接测定法可以对提取物的黄酮类物质进行整体评价;间接测定法是针对测定黄酮类物质的具体结构而进行的。测定方法不同,结果会有所差异。因此在测定总黄酮含量时,应根据不同目的,提取阶段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

2 金龙胆草黄酮的提取

金龙胆草含有萜类、皂苷、酚性物质、酸性物质、挥发油及生物碱等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目前鲜有实验来研究从金龙胆草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为了充分利用金龙胆草中的黄酮资源,有必要在对金龙胆草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组成进行分析,进而优化黄酮的提取工艺,从而减少溶剂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多的实践利润。提取工艺条件直接关系到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组成,是天然产物分离的首要环节,对于下游工艺和最终产品的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系统研究金龙胆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十分必要,优化其合理的工艺条件,以改善提取物的质量,提高提取分离的工艺水平。本实验以金龙胆草

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浴回流法提取金龙胆才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对提取方法进行优化,以得到最高效,最优化的提取工艺。

2.1材料与方法

2.1.1材料

金龙胆草烘干,打粉备用。

2.1.2 试剂

芦丁对照品、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回收乙醇、95%乙醇皆为分析纯;所用水为去离子水。

2.1.3仪器

粉碎机(DFT-100克上海新诺仪器厂)

电子天平(AG135型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018268型金坛市大地自动化仪器厂);紫外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2.1.4工艺流程

图1-1

2.2实验方法

2.2.1标准曲线的制备

2.2.1.1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方法

以亚硝酸钠、硝酸铝和氢氧化钠为显色剂,分别作各样品提取液以及芦丁标准品的吸收曲线,分别在400到700进行紫外线吸收的全波长扫描。从而根据芦丁和样品的吸收值来确定最佳吸收峰。芦丁和样品的波长选择如图2-1。

图2-1

根据图2-1可知芦丁和样品在波长为510时吸收值最大,故选取波长510为最佳吸收波长。

2.2.1.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10.2mg置50mL容量瓶中,加适量甲醇溶解,并

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2.1.3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1,2,3,4,5mL ,分别置10mL 容量瓶中,加入5%亚硝酸钠溶液0.3mL ,振荡摇匀,放置6min ;再加入10%硝酸铝0.3mL ,振荡摇匀,放置6min ;最后加入4%氢氧化钠试液4mL ,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 。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10nm 处测定吸光度,以对照品量(mg/ ML )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2.2水浴回流提取单因素实验方法

分别考察不同的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2.2.3 提取工艺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系统考察水浴回流提取法的工艺参数,根据已有的资料及实际情况,选用乙醇浓度(A )、固液比(B ),提取温度(C),提取时间(D )作为考察因素,以测得的浸提取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选用L 9(34)正交表设计,得到供试液。

2.3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准确吸取1ml 待测液置10ml 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使成5ml ,摇匀,先加入5%的NaNO 2溶液0.3ml ,摇匀,放置6min 。再加入10%Al(NO 3)3溶液0.3ml ,摇匀,放置6min ,加4%的NaOH 溶液4.0ml ,用水稀释至刻度,定容后摇匀,放置20-30min ,在波长510mm 处测吸光度(A ),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总黄酮含量。

总黄酮的含量= ()10(1000)100%vc M ?÷??

式中:

V-提取液定容体积(ml ); C-测定液黄酮含量(mg/ml ); M-金龙胆草粉末的质量(g )

2.4数据处理

2.4.1标准曲线绘制

表4-1

编号 0 1 2 3 4 5 6

(mg/ml ) 吸光度(OD ) 0.01 0.165 0.334 0.519 0.697 0.862 1.05

图4-1芦丁标准曲线

以芦丁浓度(mg/ml )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得到回归方程为:Y=10.946x-0.0071,R 2=0.997,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

2.4.2水浴回流提取对金龙胆草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4.2.1乙醇浓度对金龙胆草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1g 金龙胆草粉末,设定料液比为1:40,提取温度设定为70℃,水浴回流时间为1.5h ,分别设定乙醇浓度为50%,60%,70%,80%,90%,将提取液过滤萃取,再将滤液用相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定容至100ml 容量瓶中,测出吸光度,检测总黄酮的含量,实验结果见图4-2和表4-2。

表 4-2 乙醇浓度对金龙胆草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乙醇浓度(%)

50 60 70 80 90 总黄酮的含量(%) 1.43 1.84

2.24

2.01

1.81

图4-2 乙醇浓度对金龙胆草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从上图可见,金龙胆草总黄酮最佳提取乙醇浓度为70%,而在乙醇浓度过高或过低时得率较小。可能的原因是:乙醇浓度过低,提取液中杂质含量较多,可能是蛋白质、过滤、浓缩、和分离均较困难;而随着乙醇浓度的提高,脂溶性的物质溶出增多,给提纯带来较大的麻烦。所以,选择70%乙醇作为水浴回来提取溶剂。

2.4.2.2水浴提取时间对金龙胆草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金龙胆草粉末1g,设定料液比为1:40,提取温度为70℃,乙醇浓度为70%,水浴回流提取时间分别设定为0.5h,1h,1.5h,2h,2.5h, 将提取液过滤萃取,再将滤液用相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测出吸光度,检测总黄酮的含量,实验结果见图4-3和表4-3。

表4-3水浴回流时间对金龙胆草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0.5 1 1.5 2 2.5

提取时间

(h)

1.43 1.68 1.98

2.11 2.06

总黄酮含

量(%)

图4-3回流提取时间对金龙胆草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可知: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总黄酮得率先上升后下降,提取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提取时间为2h时,总黄酮得率达到最大,在2h后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黄酮得率反而下降,可能是因为一定量的提取溶剂,其所能溶解的黄酮量是有限的,当溶解出的黄酮已经得到饱和时,黄酮化合物将不再溶出,这时如果在高温下继续提取,就可能破坏已经溶解出来的黄酮,使黄酮发生氧化反应,可能使黄酮化合物中酚羟基被氧化成醌,进而使得率下降。

2.4.2.3料液比对金龙胆草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金龙胆草粉末1g,设定乙醇浓度为7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1.5小时,料液比分别设定为1:30,1:35,1:40,1:45,1:50, 将提取液过滤萃取,再将滤液用相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测出吸光度,检测总黄酮的含量,实验结果见图4-4和表4-4。

表4-4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固液比

30 35 40 45 50

(ml/g)

1.65 1.83

2.05 2.11 1.77

总黄酮含

量(%)

图4-4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4-4可知,总黄酮的提取率随着料液比升高而上升,胆当料液比达到一定数值时,总黄酮的提取率不升反降,料液比在1:45时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达到了2.11%。

2.4.2.4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金龙胆草粉末1g,设定乙醇浓度为70%,提取时间为1.5h,料液比

为1:40,提取温度分别设定为50℃,60℃,70℃,80℃,90℃,将提取液过滤

萃取,再将滤液用相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测出吸光

度,检测总黄酮的含量,实验结果见图4-5和表4-5。

表4-5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50 60 70 80 90

提取温度

(℃)

1.34 1.67 1.96 2.14

2.11

总黄酮含

量(%)

图4-5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可知:黄酮得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提取温度达到80℃时,

黄酮得率达到最大,原因可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黄酮的溶解度也随着增

大,同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使黄酮类物质从原料中溶出的速度加快。

但是当温度继续增加时,得率反而下降,可能是温度过高,影响了黄酮的

理化性质,导致提取率下降。

2.4.3水浴回流提取金龙胆草总黄酮正交实验方法

为系统考察水浴回流提取法的工艺参数,根据单因素实验,分别选择乙醇

浓度(A)、固液比(B),提取温度℃(C),提取时间h(D)作为考察因素,

(34)正交表设计得到表

以测得提取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作为指标,选用L

9

4-6,实验结果见表4-7。

表4-6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

实验号乙醇浓度%(A)料液比(B)提取温度℃

提取时间h(D)

(C)

1 60 1:35 70 1.5

2 70 1:40 80 2

3 80 1:45 90 2.5

表4-7水浴回流提取金龙胆草总黄酮的L9(34)正交实验结果表

因素乙醇浓度

(%)料液比

(g/ml)

提取温度

(℃)

提取时间

(h)

黄酮得率

(%)

实验号 A B C D

1 60 1:35 70 1.5 2.05

2 60 1:40 80 2 2.23

3 60 1:45 90 2.5 2.18

4 70 1:3

5 80 2.5 2.48

5 70 1:40 90 1.5 2.34

6 70 1:45 70 2 2.28

7 80 1:35 90 2 2.13

8 80 1:40 70 2.5 2.06

9 80 1:45 80 1.5 2.12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3T09:36:27.62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0期作者:鲍兴隆[导读] 旨在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工艺,为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浙江大学校医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黄酮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对黄酮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本文旨在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工艺,为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比黄酮类化合物传统及新型方法的总黄酮提取率发现,新型提取方法相对于传统提取法而言提取率具有明显优势,但新型提取技术对原料、设备、处理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国内外研究相对偏少。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个碳原子或一个吡喃环或吡喃环连接而成的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和黄酮醇类、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异黄酮类及二氢异黄酮类、查尔酮和二氢查耳酮类及花青素类等[1]。黄酮类化合物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苷元的形式存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等药理活性,在医药、保健食品等行业中均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有传统的超声波提取法等;以及新型的:微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双水相萃取法等。 1传统提取方法 1.1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波空化作用使植物细胞壁及整个生物体破裂,这样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释放和溶出,另一方面可加速提取液的分子运动,使得提取液和苎麻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快速接触,相互溶合、混合,此外超声波热效应也有利于水溶作用,有效缩短了提取时间。贺波[2]以“华苎4号”苎麻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是:液固比30:1,乙醇浓度70%,超声功率60W,超声时间30min,超声温度60℃,提取一次。在此工艺条件下苎麻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4.94%。2新型提取方法 2.1微波提取法 微波提取法是微波转化成热能使细胞内部温度上升,当细胞内部压力超过细胞壁的承受能力,细胞破裂,其有效成分流出,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萃取介质捕获并溶解。此外,微波产生的电磁场还能加速被萃取部分成分向萃取溶剂界面扩散速率,缩短萃取组成的分子由物料内部扩散到萃取溶剂界面的时间。张海慧等[3]以黑穗醋栗为试材,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最后确定了微波辅助法提取黑穗醋栗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以95%乙醇为溶剂,微波功率500W,微波65℃,提取8min,液料比10:1,此时提取率可达到0.738mg/g。张鹏等[4]通过实验得出银杏黄酮微波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25,回流温度70℃,微波时间120s,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1.02%。与传统方法相比,微波提取法具有省时、节约溶剂、提取率高等优点,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2.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的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余青等[5]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具乌饭树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18MPa,萃取时间1.5h,萃取温度50℃,夹带剂乙醇浓度75%,CO2流量20kg/h,夹带剂添加量5mL/g在此条件下乌饭树叶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73.10%(n=3,RSD=3.58%)。谢建华等[6]利用响应面发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苦瓜总黄酮的工艺参数,在实验的基础上,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1.0mL/g,萃取压力33.4MPa,萃取温度46℃,萃取时间53.2min。此条件下苦瓜总黄酮提取率达到84.3%。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速度快,提取率高,流程简单,且对生物活性保留较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除以上的提取方法外,还有双水相萃取分离、双水相—超声耦合、超声—酶法耦合、酶法—高压脉冲电场耦合等技术。总的来说,传统提取方法的总黄酮提取率基本在5%左右,而新型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在10%以上(有的甚至可达80%-90%),相对于传统提取法而言,新型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具有明显优势,但对新型提取技术对原料、设备、处理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国内外研究相对偏少。3展望 黄酮类化合物分布范围广、种类多,黄酮类化合物的保健品也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引起国际医药界的注意,而且大部分毒理学研究提示其一般无毒,近年来此类化合物一直是生化制药、保健品生产方面的热门之一,在最近上市的保健产品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其主要功效成分就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其涉及的功能食品也很多。最近由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死亡人数呈快速增长,而黄酮对心血管系统及防癌抗癌有一定的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开发相关的产品,前景较好。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作用机制与合成途径,有些实验结果的解释可能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今后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还需要关注的是生物利用度、代谢动力学、体内的氧化损伤及长期服用产生的慢性后果等方面[7]。开发出更加可靠、令人信服的模型或系统,以此来精确评估黄酮类化合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TAYLOR L P,GROTEWOLD E. Flavonoids as developmental regulatoes [J].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2005,3(8):317-323. [2] 贺波.苎麻叶中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张海慧.微波辅助法提取黑穗醋栗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9):32-35. [4] 张鹏.银杏叶黄酮的微波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496-5497,5730. [5] 余青,郑小严,黄红霞,等.超临界CO2萃取乌饭树叶总黄酮的工艺[J].2009,38(01):97-102. [6] 谢建华,单斌,彭云.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苦瓜总黄酮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J].2010,08(1):66-71. [7] 佟永薇.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及展望[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7):188-190.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_曹纬国

西北植物学报2003, 23( 12): 2241—2247 Acta Bot . Boreal .-Occident. Sin. 文章编号: 1000-4025( 2003) 12-2241-07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曹纬国1, 2,刘志勤1,邵云1,陶燕铎* (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 81000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1) 摘要:总结黄酮类化合物在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近况,在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的同时,结合结构分析和作用机制,揭示与其部分活性相关的构效关系,并对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提出进一步的展望.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构效关系 中图分类号: Q 946. 8文献标识码: A A progress i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f flavonoids C AO Wei -g uo1, 2 , LIU Zhi -qin1 , SHAO Yun1 , T AO Yan-duo* ( 1 No rthw 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Chinese Acad emy of Sciences , Xining 810001, China; 2 Graduate Sch ool of the Ch i-nes 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 rizes the recent status of flav o noid co mpounds in pha rmaco logica l research. Ex pa tiating bioactiv ity and pha rm acolog ical functio ns of flav o noid com pounds, the thesis po sts som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 nship of flav onoid com po und co ncerning structure analysis and m echa nism of actio n, and bring s fo rw ard prospect about its pharmacological functio n research. :;;- Key words flav onoids compounds pha rmaco logica l effect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通讯联系人. Co rrespond ence to: T AO Yian-ze. 黄酮类化合物( flav onoids com po unds)是植 物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地存在于自然植物中,以游离态 或与糖结合为苷的形式存在,不仅数量种类繁多,而且 结构类型复杂多样,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药理活性,能 防治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和呼吸系统的疾病,具有抗 炎抑菌,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癌,抗肿瘤以及增 强免疫能力等药理作用.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随着对其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 发现了部分药理作用的作用机制,为其在医药、食品 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加快了黄酮类化合物的 开发利用. 1 黄酮类化合物的功能结构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多酚化合物( poly pheno lic 收稿日期: 2003-01-20;修改稿收到日期: 2003-07-07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十五预研项目作 者简介:曹纬国( 1978- ) ,男,汉族,在读硕士研究生.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测定的研究进展 简要: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又称生物黄酮(Bioflavon-oids)或植物黄酮,是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次级代谢产物,黄酮类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生物活性和多种药理活性,比如抗氧化、抗炎、抗诱变、抗肿瘤形成与生长等,特别是近年来关于黄酮在心血管、脑血管、肿瘤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此外黄酮类物质还有低毒性的特点,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天然药物和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的热点[1]。 关键词:黄铜,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前言:黄酮类物质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一种天然有机物。植物界中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芸香料、唇形科、豆科、伞形科、银杏科、菊科等。根据化学方法定义黄酮类物质为含一个共同的苯基苯并二氢吡喃环结构,有一个或多个羟基取代基,包括其衍生物。在食物中,黄酮类物质一般以酯类、醚类或配糖类衍生物及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共有5000 多种化合物。对于哺乳动物,只能通过饮食获取黄酮物质,这些食物包括水果、蔬菜、谷物、坚果、茶及红酒。在日常膳食中,黄酮类物质通常表现为具有抗氧化性的羟基衍生物形态,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对于一些疾病,例如癌症和心血管疾病,胃和十二指肠的病理性失调,以及病毒和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此外,类黄酮还被发现有广泛的药物特性,包括抗氧化性、抗过敏、抗病毒及预防糖尿病,对肝和胃的保护,抗病原体及抗瘤活性。除在医药工业上已广泛应用其生理活性外,目前也将黄酮类物质作为功能食品的添加剂[2] 。 (一)测定黄铜的几种方法 1 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重复性好、准确、简便、易掌握、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 加之所需试剂便宜易得, 因此该方法应用于测定植物中黄酮含量最为广泛[ 3]。 1.1 直接测定法 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存在桂皮酰基和苯甲酰基组成的交叉共轭体系, 其MeOH 谱200 nm~400 nm的区域内存在两个主要的紫外吸收带, 峰带I(300 nm~400nm)和峰带Ⅱ( 220 nm~280 nm)[ 4]。 1.2 比色法 向供试样品中加入显色剂后测定吸光度以测定其含量, 这种方法称为比色法。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若具有3- 羟基、5- 羟基或邻二酚羟基, 易于与金属盐类如铝盐、锆盐、锶盐、镁盐等反应, 生成有色金属络合物。常用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的金属盐试剂有Al(NO3)3、A1Cl3等,这些络合物作用在光

黄酮类化合物试题

中药化学试题库 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一)A型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 1.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碳架是() A.C6-C6-C3 B.C6-C6-C6 C.C6-C3-C6 D.C6-C3 E.C3-C6-C3 正确答案:C 2.与2’-羟基查耳酮互为异构体的是()A.二氢黄酮B.花色素 C.黄酮醇D.黄酮 E.异黄酮 正确答案:A 3.水溶性最大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A.黄酮 B.黄酮醇C.二氢黄酮D.查耳酮 E.异黄酮 正确答案:C 6.酸性最强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A.5-羟基黄酮 B.4’-羟基黄酮 C.3-羟基黄酮 D.3’-羟基黄酮 E.4’-羟基二氢黄酮

正确答案:B 7.酸性最弱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A.5一羟基黄酮 B.7-羟基黄酮 C.4’-羟基黄酮 D.3’-羟基黄酮 E.6一羟基黄酮 正确答案:A 10.黄酮类化合物色谱检识常用的显色剂是()A.盐酸-镁粉试剂B.FeCl3试剂C.Gibb’s试剂 D.2%NaBH4甲醇溶液 E.l%AlCl3甲醇溶液 正确答案:E 11.在碱液中能很快产生红或紫红色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A.二氢黄酮B.查耳酮 C.黄酮醇D.黄酮 E.异黄酮 正确答案:B 13.将总黄酮溶于乙醚,用 5%NaHCO3萃取可得到() A.5,7-二羟基黄酮B.5-羟基黄酮C.3’,4’-二羟基黄酮 D.5,8-二羟基黄酮 E.7,4’-二羟基黄酮正确答案:E 15.当药材中含有较多粘液质、果胶时,如用碱液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时宜选用()

A.5%Na2CO3 B.l%NaOH C.5%NaOH D.饱和石灰水 E.氨水 正确答案:D 17.下列化合物进行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以浓度从低 到高的乙醇洗脱,最先被洗脱的是() A.2’,4’-二羟基黄酮B.4’-OH黄酮醇C.3’,4’-二羟基黄酮 D.4’-羟基异黄酮 E.4’-羟基二氢黄酮醇 正确答案:A 18.黄芩苷可溶于() A.水 B.乙醇C.甲醇 D.丙酮 E.热乙酸 正确答案:E 19.下列化合物属于黄酮碳苷的是 A、芦荟苷 B、葛根素 C、大豆苷 D、芦荟大黄素苷 E、橙皮苷 正确答案:B 20.与查耳酮互为异构体的是 A、黄酮 B、二氢黄酮 C、异黄酮 D、橙酮 E、花色 素 正确答案:B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A. 6C-6C-6C B. 3C-6C-3C C. 6C-3C D. 6C-3C-6C E. 6C-3C-3C 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 具有色原酮 B. 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 C. 具有2-苯基色原酮 D. 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 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 3.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 A. -OCH3 B. -CH2OH C. -OH D. 邻二羟基 E. 单糖 4.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位置上。 A. 6,7位引入助色团 B. 7,4/-位引入助色团 C. 3/,4/位引入助色团 D. 5-位引入羟基 E. 引入甲基 5.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A. 糖 B. 羰基 C. 酚羟基 D. 氧原子 E. 双键 6.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A. 3-OH黄酮 B. 5-OH黄酮 C. 5,7-二OH黄酮 D. 7,4/-二OH黄酮 E. 3/,4/-二OH黄酮 7.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A. 异黄酮 B. 黄酮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花色素 8.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 A. 黄酮 B. 二氢黄酮 C. 黄酮苷 D. 异黄酮 E. 花色素 9.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1)5,7-二OH黄酮(2)7,4/-二OH黄酮(3)6,4/-二OH黄酮 A.(1)>(2)>(3) B.(2)>(3)>(1) C.(3)>(2)>(1) D.(2)>(1)>(3) E.(1)>(3)>(2) 10.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药用价值和产品开发应用前景 任红丽2009090141 摘要: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用价值、提取工艺、分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在 药用价值方面,讨论了其抗抑郁作用、抗氧化与自由基消除活性作用、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抗肿瘤作用、抗骨质疏松作用、抗心肌缺血作用;在提取工艺方面,讨论了溶剂提取法、超声提取法、酶法、微波法等;及其开发应用,为今后黄酮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药用价值 黄酮类物质是一类低分子天然植物成分,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酚类物质[14],又称生物黄酮或植物黄酮,属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花、叶,主要存在于芸香科、唇形科、豆科、伞形科、银杏科与菊科中。迄今,已有数百种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被发现,人工合成的黄酮类化合物也不断问世。最初这类物质仅用于染料方面,自20世纪20年代,槲皮素、芦丁等黄酮类物质用于临床后,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显著的生理及药理活性,例如抗氧化、抗病毒、抗炎、调节血管渗透性,改善记忆,抗抑郁、抗焦虑、中枢抑制、神经保护等功能[2,12]诸多生理和药理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1.提取纯化方法 1.1 传统提取方法 1.1.1 热水提取法 水是最廉价的提取溶剂,是地球最丰富的物质,无色无味无毒,对人体和环境无害,挥发性不大,具有真正的绿色环保意义。但用水作为提取溶剂时,从中药材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中杂质含量较多,往往因泡沫或粘液很多,给进一步分离带来许多麻烦,而且浓缩也会很困难。此外,水提取物容易发霉发酵[22]。1.1.2 碱性水、碱性稀醇浸提法 中草药中黄酮类成分多为多酚类化合物,因其结构中具有酚羟基[7],故可用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液来提取中草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母核的多样性主要是由黄酮本身骨架、环系的变化、氧化程度和数量而定,当碱的浓度过高,加热时便破坏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 1.1.3 有机溶剂热回流及冷浸提取法 根据杂质极性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乙醇、甲醇、丙酮等),一般采取乙醇为提取溶剂[15]。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_王慧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王 慧 (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 摘 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多酚化合物,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现就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开发利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 (2010)09-0347-04 收稿日期:2010-05-31 作者简介: 王慧(1974-),女,山东临沭人,主管药师,从事质量控制工作 E-mail : wanghui0602@https://www.doczj.com/doc/d317374992.html, Progress in Bioactivity of Flavonoids WANG Hui (Shandong Bausch & Lomb Freda Phar. Co., Ltd., Jinan 250101, China ) Abstract: Flavonoids are polyphenols widely found in nature and they have many potential medicinal valu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anti-tumor, anti-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ti-oxidation and anti-aging,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us, immunological regulation of flavonoids, which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lavonoids. Key Words: flavonoids; bioactivity; review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低分子植物成分,具有C6-C3-C6 基本构型,为植物体多酚类代谢物。主要分为黄酮及黄酮醇类、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黄烷醇类、异黄酮及二氢异黄酮类、双黄酮类,以及查尔酮、花色苷等[1]。黄酮类化合物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对哺乳动物和其它类型的细胞有重要的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有高度的化学反应性,例如清除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又有抑制酶活性、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症、抗过敏、抗衰老、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等药理作用,且无毒无害。黄酮类化合物还是茶及黄芩、银杏、沙棘等众多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进展很快。1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体且有颜色,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外,余者则无。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结构及存在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游离态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其中,黄酮、黄酮醇、查儿酮等平面型分子因堆砌较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故更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系非平面型分子,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小,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水溶解度稍大[2]。 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2.1 抗肿瘤活性 黄酮类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信号转导、影响细胞 [11] Denyer S P, Baird R M. Guide to microbiological control in pharmaceuticals and medical devices[M].2nd ed. Boca Raton: CRC Press, 2006: 325-326. [12] Mao k, Masafumi U, Takeshi K, et al Evaluation of acute corneal barrier change induced by topically applied preservatives using corneal transepithelial electric resistance in vivo [J].Cornea , 2010, 29(1): 80-85. [13] Noecker R. Effects of common ophthalmic preservatives on ocular health[J]. Adv Ther , 2001, 18: 205-215. [14] Kostenbauder H B. Phys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tivity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Block S S.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and Preservation[M]. 3rd ed. PhiladelpHia: Lea and Febiger, 1983: 811-828. [15] Berry H, Michaels I. The evaluation of the bactericidal activity of ethylene glycol and some of its monoalkyl ethers against Bacterium coli [J]. J Pharm Pharmacol , 1950, 2: 243-249.

槐花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和鉴定教学文案

槐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和鉴定[适用对象] 中药国际交流、中药知识产权、中药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专业 [实验学时]9 一、实验目的要求 学习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 (1)了解沸水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2)了解由芸香苷水解制取槲皮素的方法。 (3)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黄酮苷、苷元和糖部分的检识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由槐花中提取芸香苷的方法很多,本实验是根据芸香苷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溶解度差异的特性进行提取和精制。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利用各种化合物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 三、仪器设备 烘箱、水浴锅、铁架台,烧杯,三角烧瓶,滤纸,试管,层析槽,毛细管等。 四、相关知识点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主要含芸香苷(芦丁),含量高达12~20%,水解生成槲皮素、葡萄糖及鼠李糖。 芸香苷(rutoside),分子式C27 H30 O16,分子量610.51,淡黄色针状结晶,mp.177~178℃。难溶于冷水(1﹕8000),略溶于热水(1﹕200),溶于热甲醇(1﹕7),冷甲醇(1﹕100),热乙醇(1﹕30),

冷乙醇(1﹕650),难溶于乙酸乙酯、丙酮,不溶于苯、氯仿、乙醚、石油醚等,易溶于吡啶及稀碱液中。 槲皮素(quercetin ),分子式C 15 H 10 O 7,分子量302.23,黄色针状结晶,mp.314℃(分解)。溶于热乙醇(1﹕23),冷乙醇(1﹕300),可溶于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冰醋酸、吡啶等,不溶于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中,几不溶于水。 O O O H OH OH OH OR 五、实验步骤 (一)芸香苷、槲皮素和糖的纸色谱鉴定 1、点样:取新华一号色谱滤纸,规格20 cm ×20 cm ,在滤纸下端约2 cm 处用铅笔画一直线,间隔2 cm 分别点上下列样品或标准溶液: (1)糖样品溶液 (2)标准葡萄糖溶液 (3)标准鼠李糖溶液 (4)芸香苷样品甲醇溶液 (5)芸香苷标准品溶液 (6) 槲皮素样品甲醇溶液 (7)槲皮素标准品溶液 2、展开剂: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上行展开。 3、显色:展开完毕,将滤纸取出,记录溶剂前沿位置。待溶剂挥尽后,在(3)与(4)点之间剪开,分别显色。 (1)糖的显色:喷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在105℃烘10分钟,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进展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进展 银杏树Ginkgo biloba L.又称白果树、公孙树,是我国古老的树种之一,具有“活化石”的美称。由于其生长规律特殊,抗病能力强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有关银杏叶的有效成分及疗效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已开发出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等多达100多种,形成国际市场上销售额20多亿美元的新兴产业。银杏叶的化学成分有黄酮类、萜类、内酯类、酚酸类以及生物碱、聚异戊二烯等化合物。黄酮类为银杏叶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含量随品种、产地、树龄、不同的采摘时间而不同。黄酮类化合物优异的抗氧化、抗病毒、防治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而受世人瞩目。 药学研究表明,有38种银杏黄酮类化合物从银杏叶中分离出来,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3类:黄酮(醇)及其昔28种:如槲皮黄酮等;黄烷醇类:如儿茶素等4种;双黄酮:如白果双黄酮等6种(儿茶素)。 1 银杏叶黄酮的提取分离 1.1 溶剂提取法目前国内外掀起了研究开发银杏叶热。国内银杏叶常用溶剂例如乙醇、丙酮、醋酸乙酯、水以及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浸泡银杏叶进行提取,溶剂提取方法一般有:煎煮、冷浸、回流、渗施等经典方法。 1.1.1 水提取树脂分离法有关水浸提银杏黄酮苷的文献报道不多。肖顺昌等报道了用l 6倍量沸水分3次浸提银杏叶,得到的水溶液,经冷藏、分离杂质得溶液,然后用D101型吸附树脂吸附得到浓度达38%的黄酮苷。胡敏等研究水浸提银杏叶黄酮苷并用树脂精制的工艺,探讨了影响黄酮苷浸出的主要因素以及最适的精制方法,结果表明:水为提取剂,在9 0℃水溶回流浸提银杏叶2次,4h/次,经沉淀,过滤,浓缩后,用树脂精制、冷冻干燥后,制得总黄酮苷含量高的提取物、产品得率为银杏叶干重的 1.2%-1.5%。 水提取成本低,没有任何环境污染,产品安全性高,但是水对有效成分的选择性差,提取率低。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黄酮类化 合物结构中常连接有酚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官能团。此外,它还常与糖结合成苷。多数科学家认为黄酮的基本骨架是由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生物合成而产生的。经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了A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A,而B环则来自于桂皮酰辅酶A[1]。1、分类: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可将主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类:黄酮类(flavones)、黄酮醇(flavonol)、二氢黄酮类(flavonones)、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黄烷-3,4二醇类(flavan-3,4-diols)、双苯吡酮类(xanthones)、查尔酮(chalcones)和双黄酮类(biflavonoids)等十五种。另外,还有一些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很复杂,其中包括榕碱及异榕碱等生物碱型黄酮。2、理化性质: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并且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联接位置及联接方式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黄酮苷类。组成黄酮苷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三糖和酰化糖。黄酮苷固体为无定形粉末,其余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黄酮类化合物不同的颜色为天然色素家族添加

了更多色彩。这是由于其母核内形成交叉共轭体系,并通过电子转移、重排,使共轭链延长,因而显现出颜色。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乙醇、甲醇等级性强的溶剂中;但难溶于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糖链越长则水溶度越大。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酸性强弱因酚羟基数目、位置而异。3、显色:1.盐酸-镁粉(或锌粉) 反应为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反应机理现在认为是因为生成了阳碳离子缘故[1]。2.四氢硼钠(NaBH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产生红~紫色。而与其它黄酮类化合物均不显色。3. 黄酮类化合分子中常含有下列结构单元,故常可与铝盐、铅盐、锆盐、镁盐、锶盐、铁盐等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与1%三氯化铝 或硝酸铝溶液反应,生成的络合物多为黄色(λmax=415nm),并有荧光,可用于定性及定量分析。4、黄酮对身体的好处黄酮广泛存在自然界的某些植物和浆果中,总数大约有4千 多种,其分子结构不尽相同,如芸香苷、橘皮苷、栎素、绿茶 多酚、花色糖苷、花色苷酸等都属黄酮。不同分子结构的黄酮可作用于身体不同的器官,如山楂--心血管系统,兰梅-- 眼睛,酸果--尿路系统,葡萄--淋巴、肝脏,接骨木果--免疫系统,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多食葡萄、洋葱、花椰莱、喝红酒、多饮绿茶等方式来获得黄酮,作为身体的一种补充。 黄酮的功效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剂,可有效清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姓名常姣专业微生物学 摘要文章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提取、分离纯化技术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并对其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以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酮;提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 民以黄酮类化合物也称黄碱素, 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 在植物体内大多与糖结合成甙的形式存在, 也有部分以游离状态的甙元存在。由于最先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都具有一个酮式羰基 结构, 又呈黄色或淡黄色, 故称黄酮[ 1]。 目前对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较多,如溶剂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酶解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双水相萃取分离法及半仿生提取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它各自的优点和点。用上述方法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仍然是一个混合物, 不仅是含有其它杂质的粗品, 而且是几种黄酮类成分的混合物, 需进一步分离纯化, 常用的方法有柱层析法、重结晶法、铅盐沉淀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的通透性、降血脂、降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抗肝脏病毒、抗炎、抗菌、解栓、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癌、防癌、降血糖、镇痛和免疫等生理活性[ 2-5]。这些生理活性已被关注,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成为医药界的热门课题。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黄酮类化合物而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因此多年来科学家都在积极研究探讨从植物体中分离 纯度高、活性强的黄酮类化合物[6]。 1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是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多具有基本碳 架的一系列化合物,且母核上常有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助色取代基团。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体固体,多数具有颜色,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外,其余则无旋光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结构及存在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一般游离态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 其中,黄酮、黄酮醇、查儿酮等平面型分子,因堆砌较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故更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因系非平面型分子,故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降低,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水中溶解度稍大。 2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纯化 黄酮类化合物在花、叶、果等组织中多以苷元的形式存在,而在根部坚硬组织中,则多以游离苷元形式存在。因此,不同来源、部位、种类黄酮提取所采取的方法不同[6]。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很多,根据黄酮类化合物与混入其他化合物的极性不同可采用溶剂萃取法,根据黄酮化合物在酸性水中难溶、碱性水中易溶的特点可采用碱提酸沉法等。 2.1溶剂法 2.1.1 热水提取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实际上存在于植物的所有部分,包括根、心材、树皮、叶、果实和花中,光全作用中约有2%的碳源被转化成类黄酮。早在30年代人们就发现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维生素C样的活性,曾一度被视为是维生素P。至今法国与俄罗斯仍继续称黄酮类化合物为维生素P。Pratt等人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质,认为黄酮是作为一级抗氧化剂而起作用的,它们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能。黄酮抗油脂过氧化的作用早在60年代就已经被证实了。80年代以来,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逐渐转向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抗衰老及对老年病的防治功效上。 黄酮类化合物中含有消炎、抑制异常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阻力下降、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影响血压、改变体内酶活性、改善微循环、解痉、抑菌、抗肝炎病毒、抗肿瘤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草药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很多,已经证明类黄酮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份。例如满山红中的杜鹃素、小叶枇杷中的小叶枇杷素、矮地茶中的槲皮苷、铁包金中的芦丁、白毛夏枯草和青兰中的木犀草素、红管药中的槲皮素、葛根中的黄豆苷与葛根素、毛冬青与银杏叶中的黄酮醇苷、黄芩中的抗菌成分黄芩素和解热有效成分黄芩苷等。此外,还有很多中草药富含黄酮类成分,如槐米、陈皮、射干、红花、甘草、蒲黄、枳实、芫花、金银花、菊花、山楂、淫羊藿、桎木和地锦等。除了药用价值外,其中的部分黄酮类化合物(特别是来源自药食两用的中草药)显然可应用在功能性食品。 黄酮和黄酮醇是植物界分布最广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食用蔬菜及水果中,在沙棘、山楂、洋葱等中含量较高,茶叶、蜂蜜、果汁、葡萄酒中含量丰富。椐估计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入这类物质可达1g,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无显著毒性,大鼠对槲皮素的经口LD50为10~50g/kg ,小鼠一次口服15g/kg,观察7d无一死亡。临床病人摄取芦丁2.25g持续7d或60mg/d连续5年,均无任何副反应。在其他一系列大剂量、长时间的动物试验中,均未发现有致癌性。显性致死试验、细胞姐妹染色体试验、微核试验证明槲皮素类衍生物无致突变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 ⑴调节毛细血管的脆性与渗透性。 ⑵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其作用仅次于维生素E。 ⑶具有金属螯合的能力,可影响酶与膜的活性。 ⑷对维生素C有增效作用,似乎有稳定人体组织内维生素C的作用。 ⑸具有抑制细菌和抗生素的作用,这种作用使普通食物抵抗传染病的能力相当高。 ⑹在两方面表现有抗癌作用,一方面是对恶性细胞的抑制(即停止或抑制细胞的增长),另一方面是从生化方面保护细胞免受致癌物的损害。 尽管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看法尚有矛盾的方面,但它目前仍被应用来防治下列一些疾病: ⑴毛细血管的脆性和出血。 ⑵牙龈出血。 ⑶眼的视网膜内出血。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 本章是本教材的重点,因此考试也是重点。 学习和复习时,对黄酮化合物的分类、检识和提取分离部分重点掌握,并可以通过紫外方法对简单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熟悉槐米和黄芩两味中药的实例。 第一节概述 的含义: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由于这类化合物大多呈黄色或淡黄色,且分子中亦多含有酮基因此被称为黄酮。黄酮类化合物经典的概念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系列化合物。现在,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碳架为:C6-C3-C6。 了解黄酮类化合物也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第二节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这一节要掌握黄酮的分类原则,根据黄酮类化合物A环和B环中间的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结构、3位是否有羟基取代以及B环(苯基)连接的位置(2或3位)等特点,可将主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结合中药实例槐米和黄芩进行学习。 第三节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这一节内容为黄酮类化合物物理和化学性质学习,也是黄酮化合物难点部分也是重要考点,因此必须掌握,复习时将影响黄酮颜色,酸性强弱的因素归纳总结便于记忆,并牢记颜色反应和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能熟练应用显色反应区分相似结构的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颜色主要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有关,助色团(-OH、-OCH3等)的种类、数目以及取代位置对颜色也有一定影响。

花色素的颜色可随pH不同而改变 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因分子中的C环具有近似于半椅式的结构系非平面型分子,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故在水中溶解度稍大。花色素类虽具有平面型结构,但因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盐的通性,故亲水性较强,水溶度较大。 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与酚羟基数目的多少和位置有关。以黄酮为例其酚羟基酸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7,4′-二OH>7-或4′-OH>一般酚羟基>5-OH,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主要是利用分子中的酚羟基及γ-吡喃酮环的性质。 盐酸-镁粉反应此为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 与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若具有3-羟基、4-羰基,或5-羟基、4-羰基或邻二酚羟基,则可以与许多金属盐类试剂如铝盐、锆盐、锶盐等反应,生成有色的络合物或有色沉淀,有的还产生荧光。 第四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可以分为溶解提取法、热水提取法、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各有利弊,可根据药材和提取条件选择。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是本节的重点,尤其是聚酰胺色谱发洗脱规律和应用。 聚酰胺色谱的分离机理,一般认为是“氢键吸附”,即聚酰胺的吸附作用是通过其酰胺羰基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的酚羟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的,其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酚羟基的数目与位置等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溶剂分子与聚酰胺或黄酮类化合物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越强,则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作用将越弱。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洗脱时大体有下列规律: 1、首先看黄酮不同类型,被吸附强弱的顺序为: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 2、相同母核条件下:酚羟基数目,越多则吸附力越强,在色谱柱上越难以被洗脱;当分子中酚羟基数目相同时,易于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其与聚酰胺的吸附力减小,易被洗脱下来;分子内芳香化程度越高,共轭双键越多,则吸附力越强 3、游离黄酮与黄酮苷的分离若以含水移动相(如甲醇-水)作洗脱剂,黄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按所用溶剂不同分类 (1)热水提取法(以水作溶剂)---------- 灵芝多糖热水提取 (2)有机溶剂萃取法-----------生产茶多酚工业试验、乳酸 (3)碱提取酸沉淀法.---------- 橙皮苷、黄芩苷、芦丁等都可用此法提取. 2.按提取条件不同分类 (1)回流提取法----------从苦楝树皮中提取苦楝素 (2)索式提取法----------柑橘属类黄酮 (3)微波辅助提取法----------采用微波辅助法从黎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4)超声提取法----------提取山楂中黄酮类物质 (5)超滤法----------黄岑甙 (6)酶提取法----------采用纤维素酶对红景天进行酶解处理,可提高黄酮类物质的浸出率 (7)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竹叶黄酮、从干姜片中提取挥发油 PH 梯度萃取法:石榴果皮褐变产物、葛花总异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五味子、葛根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甘草、分离蜜环菌发酵液乙醇提取部位 柱色谱法 (1)硅胶柱色谱:姜黄素 (2)聚酰胺柱色谱:紫锥菊 (3)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回心草、茵陈蒿 (4)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川草乌、三七总皂甙 二. 槐米中芸香苷(芦丁)的提取方法有哪些(设计) 方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 (1) 槐米粗粉20g 加约120ml 的%硼砂水溶液, 搅拌下加入石灰乳至pH8-9, 并保持该pH 值煮沸20分钟,四层纱布 趁热滤过,反复2次 提取液 药渣 浓盐酸调pH2~3 搅拌,静置放冷,滤过。 滤液 沉淀 热水或乙醇重结晶 芸香苷结晶 碱溶酸沉法提取分离槐米中芸香苷的流程图 (2)取30g 槐花米,置于250mL 烧杯中,加入%硼砂沸水200ml ,在搅拌下缓缓加入石灰乳调节pH=8~9,在此pH 下保持微沸20~30min ,趁热用棉花滤过,残渣再加水,同上法再煎一次,趁热抽滤。合并滤液,在60~70℃下用浓盐酸调至pH=4—5,静置。 提 碱 取 溶 分 酸 离 沉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_论文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数量之多列天然酚性化合物之首,属于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双子叶及裸子植物的叶、果、根、皮中;在植物中主要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分为:黄酮、黄酮醇、异黄酮、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噢弄、黄烷酮、花色素、查耳酮、色原酮等10多个类别。黄酮类化合物已达5000多种。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癌、调解内分泌系统、调节心血管、抗炎、抗过敏、抑菌、抗病毒等多方面生物活性。在医药、食品等领域应用广泛。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天然药物。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含量测定、生物活性以及在医药、食品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含量测定生物活性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1.绪论 (1) 2.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与分布 (2) 2.1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2) 2.2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4) 2.3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 (5) 3.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工艺 (6) 3.1热水提取法 (6)

3.2有机溶剂提取法 (7) 3.3碱性稀醇提取法 (7) 3.4微波提取法 (7) 3.5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7) 3.6超声波提取法 (8) 3.7酶解法 (9) 3.8半仿生提取技术 (9) 4.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10) 4.1pH梯度萃取 (10) 4.2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 (10) 4.3柱色谱法 (10) 4.4大孔吸附树脂 (11) 4.5高效液相色谱法 (12) 5.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分析方法 (13) 5.1平面色谱法 (13) 5.2分光光度法 (13) 5.3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 5.4极谱 (14) 5.5气相色谱法 (14) 5.6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 (15) 5.7毛细管电泳法 (15) 6.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6) 6.1清除氧自由基、抗肿瘤作用 (16) 6.2调节心血管系统作用 (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