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教材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教材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教材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落后农业国和先进的工业国的矛盾

3、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它属于()

A.旧民主主义体系

B.半封建、半殖民地体系

C.资本主义体系

D.社会主义体系

4、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

A.集体经济

B.国营经济

C.混合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

A.合作社经济

B.国营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6、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的建立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7、1952年,党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A.土地革命总路线

B.过渡时期总路线

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8、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指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成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总路线提出起到建成社会主义

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是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0、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

A.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

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

D.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关系

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A.一条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 B.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

C.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D.一条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12、使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跨入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

A.工业化道路

B.合作化道路

C.机械化道路

D.现代化道路

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稳步前进

14、我国农业合作化遵循的原则是()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B.稳步前进的原则

C.说服教育的原则

D.依靠贫下中农兴办合作社的原则

15、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16、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 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17、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两面性,其表现为()

A.革命性和妥协性

B.主动性和被动性

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

D.进步性和顽固性

18、建国初期,在全国土地问题解决后,国内主要矛盾是()

A.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9、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

20、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 “四马分肥”

2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基本政策是()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2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B.继续进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

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5种经济成分,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

A.社会主义经济

B.半社会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2、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它们分别是()

A.官僚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以下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

B.反映了当时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

C.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D.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4、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有()

A.加工订货

B.公私合营

C.统购包销

D.经销代销

5、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公私兼顾

6、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经历的发展阶段有()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供销小组

7、以下属于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是()

A.统购包销

B.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C.委托加工

D.全行业公私合营

8、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方红利

E.救济金

9、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B.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C. 经济上和政治上的非社会主义因素已经不存在

D.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10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C.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D.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1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三、判断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由新民主主义到资本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2.在新民民主主义经济成分中,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4.中国可以走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5.赎买就是国家无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6.建国初期,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7.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质是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8.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9.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企业已经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

10.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转归全社会所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

四、判断说明题

1.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没有必要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完全成功的,没有失误和偏差()

五、简答题

1.我国为什么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

2.如何理解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4.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伟大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六、论述题

1、试论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七、材料分析题

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的论述: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

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材料二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材料四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是有斗争的,但必须团结它,是它用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以达团结它共同发展国民经济之目的。

在打倒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级的矛盾,故不应再次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国阶级。

材料五在革命胜利之后,因为肃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社会中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也是不足为怪的。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这是经济落后的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不可避免的结果。但这只是中国革命的一方面的结果,不是它的全部结果。中国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又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这种社会主义因素是什么呢?就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政治势力中的比重的增长,就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或者已经或者可能承认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权,就是民主共和国的国营经济和劳动人民的合作经济。所有这一切,都是社会主义因素。加以国际环境的有利,便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后结果,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不能不具有极大的可能性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什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根据材料二和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特征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一~五,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B 5B 6B 7B 8C 9D 10A 11C 12B 13D 14A 15D 16B 17C 18B 19B 20D 21C 22B 23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BCD 3ACD 4ABCD 5ABC 6ABC 7BD 8ABCD 9ABD 10AC 11BCD 12ABD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3、√

4、×不能走

5、×有偿地

6、×带有社会主义性质

7、×不是否定,而是纠正失误和偏差

8、×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9、×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10、√

四、判断说明题

1、错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

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农业生产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

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市场。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他本身的力

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2、错误。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1956年夏季以后,农业

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长时期遗留了一些问题,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一部分

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很不适当。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首先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

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用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其次中国共产

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的领导,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经

济命脉。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业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经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

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2、答案要点:

(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土地改革完成发展,为增长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营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3、答案要点: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答案要点:过渡时期总线路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同时,这一总路线,也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但是,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由于当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上的局限和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我国原来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发展生产力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总想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全部转变为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就孕育着“求纯”的倾向,不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把农民引导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来。中国农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革命的主力军。对农民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只能引导、说明和教育,使农民自愿地走合作化道路。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了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带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和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几个阶段。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定息”赎买的政策,采取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七、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才能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是走历史必由之路。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中介和桥梁。

2、答案要点: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的特征是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在政治上的特征是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3、答案要点:建国后头三年,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的矛盾。到1952年,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4、答案要点: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和非社会主义因素彼此斗争着。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这就决定着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胜利。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期 (区分: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人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度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主要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术语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使中国“稳步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搞工业化建设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即在过渡的时间上,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在转变条件上,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从1949到1952年,当领导人民集中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众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不读,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

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和意义么

1、运用实例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成败得失在哪里,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和意义是什么。答:(1)社会主义改造的成与得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引导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走集体化的道路,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目的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所采取的实际步骤,总是力求使之与促进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而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1953年开始的,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也全面推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到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已提前完成,到1957年,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经过“一五”期间的大规模建设,我国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已初步建立。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及时总结农民的实践经验,创造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过渡形式。这种从实际出发引导农民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渐进的改造方式,可以使农民亲身体会到组织起来力量大,从而逐步地提高农民的觉悟,逐步的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够避免出现一些农民破坏生产资料的情况。实践证明,这种逐步过渡的办法符合农民的特点和生产力状况。在手工业改造方面的逐步过渡,不仅保护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条件、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创造出从初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中国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对其进行改造,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毛泽东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直接,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坚持用和平的办法,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发展。总之,和平该走解决了诸如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 (2)社会主义改造的败与失 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时期见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是很适当”。(3)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党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 B ) A.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 D.从1953年提出的”一化三改”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建国初期(1949-1956)我国的社会性质属于( A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D ) A.加工订货的实行 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C.统购包销的实行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4.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我国占绝对优势的经济成分是( B ) A.资本主义经济B个体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C )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独立的社会形态 C.过渡性的社会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6.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对农业进行改造的方式依次是(B ) A.初级社高级社互助组B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C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D.高级社互助组初级社 7.社会主义基本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C ) A.调动一切力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8.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D )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9.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国家的主人是(D) A.工人 B.知识分子 C.劳动群众 D.人民 10.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是(C)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当家做主 11.在我国的过渡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性质是( C ) 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 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没有矛盾 12.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D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B)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2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 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 C.民主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3 .新中国初期(民主主义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4.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对待富农的政策是(A) A.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经济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 5.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6. 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是(C) A.《介绍一个合作社》 B.《组织起来》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7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A)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8.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D) A.加工订货的实行 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C.统购包销的实行 D.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D) A.加工定货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和平赎买 10.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二、多项选择题 1.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有 (ABC DE) A.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垄断资本 B.对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 C.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E.把分散的个体经济引导向合作社经济方向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 ( DE)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建立起一个公营新闻事业网,包括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党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网,以新华通讯社为主体的国家通讯网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国营人民广播电台网。 一、公营报刊网 1948年《人民日报》就已正式出版。1949年8月《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后,迅即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报纸,并向国外发行。各大行政区、省、直辖市党委的机关报也先后建立。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报宣传网,构成了我国人民新闻事业的主干。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报纸相继出版,如《工人日报》(中华总工会机关报)、《光明日报》(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大公报》、《文汇报》等。《健康报》、《解放军报》分别由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铁道部主持出版。此外,还出版了数十种少数民族报纸和军队报纸。二、通讯社网 在新闻通讯事业建设方面,党和国家对新华通讯社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迅速地将新华社组建为国家通讯社。根据中央的部署,新华社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大行政区建立六个总分社,在各省会城市建立分社,对一些需要设立相当于支社机构的城市,则派驻记者组或记者。经过一个为时不长的业务建设过程,新华社集国内报道、对外报道、国际新闻报道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并主办了一系列报刊。 同时,新华社的摄影报道工作也日益加强;通讯技术手段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同塔斯社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通讯社的合作也有较大的发展,并同路透社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讯社开始建立合作关系。 为了便于向海外华人、华侨介绍新中国,以对外宣传为主要任务的中国新闻社于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成立,10月1日开始发稿。 中国新闻社 简称“中新社,”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成立,10月1日开始发稿。该社由国内一批热心新闻事业的知名人士发起组织,由金仲华任社长。属非官方通讯社。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课题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讲授、举例、讨论授课课次 4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授课类型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掌握适合中国 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能力目标 能够吸取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作更大贡献 情感目标树立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三大改造的道路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什么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之后? 板书设计 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研室 审阅意见 备 教学过程 注

【复习提问】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导入新课】 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有三个重要的内容: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二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前面已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今天来学习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讲授新课】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经济方面,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政治方面,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文化方面,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A.社会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A.资本主义体系 B.封建主义体系 C. 社会主义体系 D.前资本主义体系 3.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走向()。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 封建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4.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A.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 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5.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是建立了()。 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营经济 6.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没收富农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 7.1951年~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 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A.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0.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来源是()。 A马克思的合作化理论B.恩格斯的合作化理论C.列宁的合作化理论D.斯大林的合作化理论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政策是()。 A加工订货 B.统购统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1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公私合营阶段和平赎买的形式是()。 A“四马分肥” B.定息 C.核价收购 D.无偿没收 13.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 A.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 B.农业合作化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生产责任制 14.中国共产党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初设想是在()。 A.民主革命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D.“文化大革命”时期1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在()。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6年 D. 1958年 1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17.1955年,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一篇重要文章是()。 A.《论十大关系》 B.《不要四面出击》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18.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 A1955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 2006年,是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50周年。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私有制社会到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可以说,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认为,对社会主义改造作出科学的评价,具有极大的重要性。这是因为: 第一,这关系到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共和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思想旗帜,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决走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条件下取得的。如果否定了社会主义改造,那就是否定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这样一来,就一切都谈不上了,半个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都会被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了。 第二,这关系到能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中国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而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如果否定了社会主义改造,那就是否定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这样一来,我们就无法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根本谈不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了。因为党的基本路线不是别的,正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路线! 第三,这关系到能不能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它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正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如果否定了社会主义改造,那也就否定了在中国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否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存在的历史根据,这样一来,改革要不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就会成为问题。由此,各种私有化、自由化的思潮就会泛滥起来,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就会难以坚持了。 正因为这个问题关系重大,我们对此是不能不认真地讨论清楚的。 怎么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中共中央在1952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候,是计划用10年到15年来完成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的。而在实际上,从1953年算起,只用了4年,加上1949-1952年的3年,也只用了7年,社会主义改造就基本完成了。这是不是说明这项工作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甚至发生了原则性的错误呢?应当指出,用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上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计划,是参照苏联的经验制订出来的。这个计划规定的时限,并不科学,因而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也正因为这样,这个规定就不能作为我们衡量社会主义改造的是非得失的标准。

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井然有序地开启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改造的重点在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的力量是巨大的,得民心者的天下,所以如何顺利地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并且得到农民的支持,绝非易事。为此,党中央依据马克思主义,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革命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但当时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会导致两极分化的局面出现。党中央正确分析现状,提出一方面不能挫伤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毛泽东认为,关键在于教育农民。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对他们不能采取剥夺的方法,只有引导,说服和教育,使他们自愿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土改后,贫农和雇农由于分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有半数人迅速上升为中农。当时,贫下中农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在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各级领导机关主动加强领导采取逐步过渡的方法,使农民易于接受。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阶段只是发展高级社。 到1956年底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已达1.17亿户,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低位。但作为个体经济的手工业存在诸多弊病,如经营分散,规模偏小,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对此,党中央采取了类似改造个体农业的逐步过渡的方法。对于手工业与农业有差异的地方,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具体的方法步骤上,先从供销合作入手,再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加入这个组织的成员,由国营商业或供销社供给原料,包销产品。它虽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但是已经把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了,使之开始脱离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供销轨道,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它是由供销小组合并起来的,开始统一供销

怎样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出现这些问题,有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的因素,同时,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曾对这些问题有所觉察,对某些问题也做过纠正,但毕竟认识不深。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但是,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它的胜利完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用和平的方法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把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这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把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转归合作社集体所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生产资料转归国营企业所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所构成的经济成分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得与要求: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得性质及中国共产党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得基本内涵,深刻领会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得历史必然性。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得历史经验。深刻领会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得必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必由之路。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历史与人民得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得确立,就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得历史巨变,也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得伟大胜利。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得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过渡性得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得一个重大贡献,就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得理论,这就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得重大发展。 ?新中国得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得基本结束与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得开始。从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就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得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得性质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就是一个独立得社会形态,而就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得过渡性得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得五种经济形态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得合作社经济就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得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就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得形式。所以,主要得经济成分就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得主要经济成分联系,中国社会得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与其她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得阶级力量。 ?新民主主义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得两面性 ?这一时期得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得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得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得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得阶级利益相互对立得对抗性得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得非对抗性得一面。对于工人阶级与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就是被消灭得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与工人阶级领导得社会力量,又就是团结与改造得对象。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得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就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得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得优越性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得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与改造。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得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得,就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适合得过渡性质得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得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在过渡时期得总路线得提出 在1948年9月召开得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以后,大约还需要经过10年、15年或20年再向社会主义过渡得设想。 ?党得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得思想。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习题库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要特征是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 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A.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B.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1966年4月 D.1953年1月----1956年12月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 A.重视工业建设 B.强调三大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国营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C.要求过急,发展过快 D.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3.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有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重点突破 4.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 B.限制 C.教育 D.改造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有 A.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实行统购包销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四、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案例资料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案例资料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荣氏家族。 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 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 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2005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57年他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 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创办“中信”,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借中国改革开放春风,荣毅仁运用荣氏经营家法,呼风唤雨,得心应手,荣毅仁与国家获得了“双赢”,“中信”成为荣氏财富的引擎。 1986年,他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2000年荣毅仁及其家族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1位。其个人及其家族财产为19亿美元。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 记者直率地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案例:同仁堂的新生 工商界人士听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消息时,心情是极其矛盾和复杂的。1953 年,各家企业正是蒸蒸日上,大家想大干一场的时候,国家提出把私营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企业,具体来说就是要实行公私合营,这对大家的震动很大,思想上没有什么准备,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有的说:“ 1949 年为什么不讲总路线?那时讲,人就都跑了。”还有的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953 年,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了同仁堂首先行公私合营,这对于同仁堂的经营者震动很大。同仁堂到这时已存在了几百年。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 年)。北平解放前夕,北平同仁堂有职工190 多人,资金约80 万元,年产值约16 万元,年零售额约30 万元,设备陈旧,管理落后。1949 年北平解放时,同仁堂由乐氏十三世乐松生经营,他同时是天津达仁堂管理处总负责人。1950 年抗美援朝开始,同仁堂向国家捐献99000 元。 同仁堂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公私合营的消息传来时,对乐氏家族的震动很大,他们对经营了几百年的老铺,将要失去所有权,经营统治权和企业利润分配,确实十分痛惜。乐松生经过反复考虑,认识到: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史潮流,不可违背,而且,合营后,自己仍任经理,生活待遇也不错,因此决定,同仁堂带头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后, 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同仁堂虽然是个大药店,但以往的经营管理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正确选项】B 2.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内的主要矛盾仍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的矛盾 【正确选项】D 3.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最终完成是在 A.1949年 B.1945年 C.1952年 D.1956年 【正确选项】C 4.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居于领导地位的是 A.资本主义因素 B.封建主义因素 C.社会主义因素 D.过渡性的因素 【正确选项】C 5.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 C.民主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正确选项】B 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主要经济成分有 A.三种 B.四种 C.五种 D.六种 【正确选项】A 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正确选项】B 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A.集体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正确选项】D 9.新中国初期(民主主义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正确选项】B 10.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 A.1951年 B.1952年

广东专插本统考政治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2.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成分。 3. 一化三改 4.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存在的问题。 5.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步骤。 6. 四马分肥 7.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 8. 新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9.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10. 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1.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2. 中国在20识记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13.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是一个过渡性社会。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业改造的经验: (一)在土地改革基础上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走出了一条先实现合作化,再逐步实现机械化的道路。(二)改造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三)改造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四)改造发展阶段:(1)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五)改造阶级路线:(1)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对富农剥削限制到逐步消灭。(2)对经济制度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把消灭剥削、剥削阶级同改造富农分子结合。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及其经验 过渡性质的社会(见右图) 经济构成:五种经济成分并存(1952年)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1% (主导) 1.5% 0.7% 71.8% (主体) 6.9% 三种基本阶级力量 ① 工人阶级(国营经济、私营经济) ② 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 经济) ③ 资产阶级(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 ①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②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90 ① 社会性质:过渡性质 ② 经济构成: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领导地位的经济,优势地位经济) ③ 阶级构成:三种基本阶级力量(阶级矛盾) ④ 主要矛盾: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 ⑤ 发展前途: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92 ? 提出时间:1952年9月 ? 主要内容:过渡时期,“一化(建设、主体)三改(改造、两翼)” ? 必要性: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 ? 可能性:国营经济、农业经济、私营经济、国际形势、社会主义因素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9-1953.12)的最终表述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 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 第一,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的迫切需要。 ? 第三,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实行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历史沿革 社会主义革 命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中国共产党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深刻领会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深刻领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形态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新民主主义社会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适合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以后,大约还需要经过10年、15年或20年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