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档案.pdf

新版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档案.pdf

新版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档案.pdf
新版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档案.pdf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由于医学科学的固有规律导致的可能导致危及医疗对象生命健康的因素,进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的监管与处置是临床医学与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在开展医疗技术项目时应当具备一定的技术及设备、设施力量,以保证临床技术研究的正常开展。 一、医疗技术风险防范处置 (一)、职能分工 1.医务处负责全院医疗技术开展的审批、定期评估及初审上报等工作。 2.审计科负责全院开展医疗技术相关的医疗设备、耗材的物价审核及设置。 3.设备科负责全院医疗仪器设备的日常工作,医疗设备的购置计划和合理布置,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其中计量管理员负责全院的计量强检工作,以及设备和材料的收发保管工作。维修工程师负责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 4.后勤保卫科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耗材的招标、审核及购置工作。 5.药剂科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药品的审核、采购以及使用监控工作。 6.伦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医学伦理问题的审核及监督工作。 (二)、临床科室: 1.对病人进行的各项诊疗必须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要求实施; 2.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意外必须了解,并熟悉相应处理对策。 3.创伤性操作必须要求患者在谈话同意书上签字。 4.操作前必须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及操作部位。 5.操作中要严格消毒,动作要轻、操作要熟练、防止粗心大意。 6.根据不同部位的解剖特点,操作中避免发生并发症,如刺破胸膜、损伤脏器、穿破血管或致肠穿孔等。 7.操作后,必须严密观察,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8.应用新技术应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规定,对应用过程中的疗效、不良反应、费用等进行动态管理,按时上报评估报告。 (三)、麻醉科室: 1.根据不同病人的麻醉需要,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 2.麻醉者必须于术前亲自查访手术病人。 3.必须准确了解和掌握病人的诊断及病情,明确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及要求,明确麻醉方式。 4.充分估计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做好预防及抢救准备。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医疗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院设备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与安全,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凡医院购置的二千元以上且使用年限在五年以上的仪器、设备必须逐一编号登记,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医疗仪器、设备档案设专人管理。 二、档案的内容包括: 1、购置设备的申请报告。 2、定货合同书、购置设备手续凭证或影印件。 3、仪器、设备全部的技术资料如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图纸等。 4、开箱单、验收报告单。 5、设备运行维修记录或报告。 6、定期巡检情况记录或报告。 7、新添置的设备,开箱验收时要由档案管理员及使用科室人员参加,详细填写验收报告。 三、已建档的仪器设备在管理、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归档,不得随意乱放,以免丢失。 四、归档的文件资料力求完整、系统、准确;改造、更换原部件的图纸必须与实物相符。 各项设备应归档的材料,除随设备带来的产品合格证,技术资料,说明书等外,还应对设备添置时间,必要的性能型号,颜色等登记存档。 五、档案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的收集、整理、统计、建档工作,医疗仪器、设备档案每年要整理、核对一次,做到账物相符。归档文件要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查找方便。要建立计算机仪器、设备档案台账和检索。 六、医疗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原件原则上不外借,确因工作需要时: 1、在档案管理人员监督下复印,原件如数收回。 2、写出借阅申请,经院领导批准后,办理借阅手续,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3、借阅人必须爱护档案,妥善保管按时归还,造成缺损、丢失将给予经济处罚。

七、医疗仪器、设备的档案要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注意防潮、防虫咬、防霉变。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医疗技术档案74598

医 疗 技 术 管 理 档 案 涟水县第三人民医院 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一、组织领导 成立医疗技术管理领导审查小组: 组长:沈建国 副组长:朱兵成 成员:胡海梅谢中志王肖奇张海霞 二、技术管理 (一)本制度所指的医疗技术,分为新技术和现有技术。其中,现有技术包括专项技术和常规技术。新技术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下列项目: 1、临床上全新的诊疗技术方法或手段 2、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包括新的诊疗设备的使用); 3、常规诊疗技术的新应用(包括药物); 4、新的疾病或病型的发现与诊治; 5、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6、组织、器官移植技术项目; 7、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项目。 8、超出当前诊疗常规规定范围的其它技术业务。 9、常规诊疗技术核心内容的改进和完善 10新医疗技术业务的引进(包括新的诊疗设备的使用) (二)专项技术是指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后,医疗机构方可临床应用的现有技术项目。专项技术的项目目录、准入标准和应用规范,由市卫生局公布(未公布之前,为医院现有的技术),可以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相应常规技术的临床应用。医务人员不得将获准临床应用的新技术和专项技术在其他机构进行临床应用,但紧急救援、急诊抢救的情形除外。医务人员使用未经许可诊疗技术,或执业医师未经批准到自己任职的医院以外行医

的,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将被直接鉴定为医疗事故。 (三)常规技术是指专项技术以外的其他现有技术项目。 (四)医院应当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医疗技术项目。 1、将新技术项目转为专项技术或者常规技术项目; 2、将专项技术项目转为常规技术项目; 3、取消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项目。 4、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分为新技术临床试用准入和现有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应当遵循科学、安全、先进、合法以及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原则。 5、新技术临床试用或者专项技术临床应用时,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医院应当立即暂停临床应(试)用并上报市卫生局: 1)发生重大医疗意外事件的; 2)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的; 3)技术支撑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消失的。 (五)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管理 下列人员可在本院从事相关的医疗技术活动: 1、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2、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3、经护士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执业护士证书》的医务人员,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4、从事药学、放射、检验等其它专业的医务人员按相关规定执行。 三、申请开展新技术临床试用和专项技术临床应用 (一)申请开展新技术临床试用和专项技术临床应用的,并提交下列申请材料上报市卫生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指卫生技术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方或医方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对患方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对医院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因其存在不确定性且与医疗质量有密切联系,故医院制定本制度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医疗管理方面 1、因医院内部对各专业的人力、技术、设备配置等不同,客观 会造成对某些疾病诊治水平的差异,故医院界定有关专业疾病收治范围进行专业准入规范,各临床科室均须严格按照收治范围诊疗患者。 2、对科室手术级别和人员资质进行规范,并由医院统一按照规划分配名额,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并落实手术准入制度。特别在ICU、门急诊等关键科室的人力和设备配置也要按照医院部署开展诊疗工作,避免出现漏洞或制度缺陷。 3、医院统一医疗、护理流程,制定各项诊疗操作规范,强化环节控制。 4、保障医疗信息通畅,强化问题逐级上报机制,杜绝出现医疗问题后隐瞒不报现象,加强不良事件防范力度,规避同一问题重犯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能力和道德培养 医务人员是医疗活动的主体,是降低医疗风险的基本要素,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的医疗行为以及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对于降低医疗风险和提高医疗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医德教育,通过分析讨论,批评教育和学习培训,以及必要的按章处罚来提高全院职工风险防范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意识和能力。 三、设施问题 1、抢救设备必需定期检查、维护并务必有记录,使其永远处于备用正常运行状态。一旦抢救病人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尤其是呼吸机、麻醉机、喉镜、吸痰器等等,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对于电源插座之类都应列入定期检查和维护项目之中。 2、实验设备故障导致检查报告有误。错误报告可能会引导临床医师判断失误。 四、医疗风险防范管理的监控程序 深刻地认识那些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医疗风险以及现有医疗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为确定最合适的医疗风险应对方法奠定基础。医疗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作为组织决策过程的输入。 1、医疗风险识别医疗风险识别是发现、认可并记录医疗风险的过程。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系统或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事件或情况。一旦医疗风险得以识别,组织应对现有的控制措施(人员、过程和系统等)进行识别。医疗风险识别过程包括识别那些可能对目标产

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培训记录文本

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医务人员 内容:医疗风险和控制技能防范培训 授课人: 目的: 1、作好医患纠纷的防范工作; 2、正确应对医患纠纷与风险; 3、规避医疗风险的策略与措施; 4、建立预警机制,降低医疗风险; 5、提升纠纷防范处理的技巧与艺术 培训背景: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患者家属在医院闹事怎么办? 小儿喂药不当发生窒息怎么办? 非公安、司法机构要求复印病历怎么办? 医疗纠纷“私了”后患方又后悔怎么办? 面对医疗风险,你该如何防范? 在门诊、住院、出院、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卫生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但相对于其他高风险行业,国际医疗界对于医疗风险的研究与管理起步要晚得多,而且缺乏成熟经验,风险一旦发生,将对医院形象及医务工作者信誉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古今中外,凡医疗活动都难免风险。在我国,六百万之众的卫生队伍中80%的人,在从事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目前对风险的防范缺网络、缺数据、缺管理。我国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超过20亿,全国30万个医疗机构(其中包括1.7万家医院)都在从事医疗服务,不同地区、不同

机构的医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给整个体系带来巨大风险。谁也无法推算他们每天会遭遇多少风险,然而,如何承载和化解医疗风险,却关乎着这支队伍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事业的发展大计。 培训大纲: 《医疗风险防范培训》课程内容如下: 课程导入:医疗风险防范的24字诀 权宜之计:众人集资防不测 高额赔偿:医生头顶悬利剑 事出有因:断案亟待细尺度 强制保险:潇洒行医好靠山 风险砥砺:铁杵成针功夫深 护佑天使:因势利导占先机 分析:医疗风险防范培训案例! 解析:医疗风险防范内训案例! 案例:医疗风险防范课程案例分析! 一、纵论医疗风险 1、医疗风险的概念 广义 狭义 2、医疗风险的特点 (1)不可避免性 (2)类型复杂性 (3)危害严重性 3、医疗风险的起源

医院设备档案管理

医院设备档案管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设备档案管理 工号:7005 1.档案管理的需求 2.档案管理建立的内容:先以供应商为主(建立档案目录),产品 位次(需要厂家的三证),重点为消毒产品(必须有产品的检验报告)。 3.以月度为一个管理单元,每月管理检查一次 4.完善供应商1-2月的资格证件,并与院感科联系,了解应需要 产品证件 5.重点设备档案回顾5万元以上的。 6.生命支持设备档案 7.计量设备档案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院设备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与安全,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凡医院购置的五万元以上且使用年限在五年以上的仪器、设备必须逐一编号登记,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医疗仪器、设备档案设专人管理。 二、档案的内容包括: 1、购置设备的申请报告。 2、定货合同书、购置设备手续凭证或影印件。 3、仪器、设备全部的技术资料如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图纸等。

4、开箱单、验收报告单。 5、设备运行维修记录或报告。 6、定期巡检情况记录或报告。 7、新添置的设备,开箱验收时要由档案管理员及使用科室人员参加,详细填写验收报告。 三、已建档的仪器设备在管理、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归档,不得随意乱放,以免丢失。 四、归档的文件资料力求完整、系统、准确;改造、更换原部件的图纸必须与实物相符。各项设备应归档的材料,除随设备带来的产品合格证,技术资料,说明书等外,还应对设备添置时间,必要的性能型号,颜色等登记存档。 五、档案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的收集、整理、统计、建档工作,医疗仪器、设备档案每年要整理、核对一次,做到账物相符。归档文件要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查找方便。要建立计算机仪器、设备档案台账和检索。 六、医疗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原件原则上不外借,确因工作需要时: 1、在档案管理人员监督下复印,原件如数收回。 2、写出借阅申请,经院领导批准后,办理借阅手续,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3、借阅人必须爱护档案,妥善保管按时归还,造成缺损、丢失将给予经济处罚。

医疗技术管理档案

目录 目录管理 (2) 一、一类医疗技术目录 (2) 二、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5) 三、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6) 手术分级 (7) 医师授权 (26) 一、骨科手术分级授权表 (26) 淘汰和废止医疗技术目录清单 (27) 一、禁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或淘汰技术程序 (27) 二、禁用医疗技术目录清单 (27)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档案 目录管理 一、一类医疗技术目录

二、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按照《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和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我院拟定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一、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 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 三、心脏导管消融技术; 四、起搏器介入诊疗技术; 五、扩大全胰腺切除术; 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景诊疗技术 七、髋、膝关节置换翻修技术; 八、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技术; 九、全椎体切除技术; 十、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十一、角膜移植技术; 十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技术; 十三、口腔颌面复杂种植诊疗技术; 十四、输尿管镜诊疗技术; 十五、面目轮廓诊疗技术; 十六、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 十七、经皮肾镜技术; 十八、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

三、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 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09〕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强对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准入管理,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口腔医学会对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进行了细化,提出了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现将《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和我部相应技术管理规范做好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另行下发。 我部将根据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陆续发布允许临床应用的其他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1)讲课讲稿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不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医疗技术风险。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隐患,通过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减少医疗技术损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1、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根据工作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1.1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1.1违反工作法律 1.1.1.1上班或值班期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以致影响正常工作;

1.1.1.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与旁人聊天、嬉戏或打手机; 1.1.1.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透露或散布患者的相关信息; 1.1.1.4对医院相关规定及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做出不负责任随意的解释,造成患方误解或引发不满情绪; 1.1.1.5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1.1.1.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收受红包。 1.1.2违反诊疗规范 1.1. 2.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1.1. 2.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实施抢救工作; 1.1. 2.3门诊、急诊医师对连续3次来院就诊但仍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相关科室会诊或请上级医师复诊; 1.1. 2.4门诊、急诊医师或住院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未诊查患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1.1. 2.5门急诊医师不见病人即开具“住院通知单”;病房医师不查看病人情况即开具医嘱; 1.1. 2.6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规范,不及时; 1.1. 2.7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导; 1.1. 2.8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或院外会诊;

医疗器械档案管理

医疗器械档案管理 医疗器械档案的建立及分类管理 1.1医疗器械档案建立的意义 由于医疗器械数量的增加和使用频率的增高,其管理、维护、检修及不良事件等各方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医疗器械档案是医院对其进行正常使用、维护和技术性能开发不可缺少的资料,因此在医院建立医疗器械档案管理制度尤为必要。医疗器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医院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以就必须不断提高对医疗器械档案管理意义的认识,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医院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满足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使档案信息资源在医院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 医疗器械档案的分类 按医疗器械购置、使用的全过程,档案可分为两部分: (1)计算机存储档案:分为医疗设备固定资产、医用耗材、计量器具三种档案。 (2)由文字、图表等形成的技术档案,它又可分为医疗设备档案、计量器具档案、医用耗材档案和其它档案。 1.3 医疗器械档案的管理 医疗器械的计算机存储档案由医疗设备科(处)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医疗器械的技术档案由医院档案室专业级技术人员进行管理。采用计算机加密技术的安全保密措施,并结合合理、有效的保存时间,是确保医疗器械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安全性和系统性的重要手段。 2 医疗器械计算机存储档案 医疗器械计算机存储档案也称为日常账目管理,是医疗器械前期运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医疗器械经济管理的基础环节。其分为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计算机存储档案、医用耗材类计算机存储档案和计量器具存储档案三部分。 2.1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计算机存储档案 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计算机存储档案即是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其存贮的档案主要包括: (1)存贮招(议)标结果:设备科(处)计算机管理人员将招(议)标结果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内容包括招(议)标时间、中标公司及联系人电话、中标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中标价格、生产厂商、注册证号、注册证到期时间等。 (2)存贮科室医疗设备购置申请单。 (3)存贮医疗设备出入库单据:采用“账、表、卡一体制”,建立医疗设备主卡片,内容包括医疗设备名称、编码、所属分类、规格、型号、使用科室、国别、生产厂家、供货单位、单价、数量、总价、入库日期、出库日期、启用日期、附件情况等,形成医疗设备明细总账、台账、分户账。在建立出入库单的同时,对每一台医疗设备自动生成医疗设备验收单和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卡片包含医疗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等内容,粘贴在设备上。系统可以根据日常需要,按照医疗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价格、使用科室、购置日

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

各科室: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机制,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经院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 一、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成员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二、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在院长或者业务副院长的领导下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确保医疗质量与医患安全出发,认真分析所评诊疗项目,全面权衡全院设施条件,能否开展。 (二)医疗技术分为普通有创诊疗技术和高风险诊疗技术。建立医疗技术档案,对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评估。 (三)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①、一级手术: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②、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③、三级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④、四级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四)对于开展已终止或终止的诊疗技术项目的技术人员予以取消授权许可,并备案。待重新认定开展后,重新履行授权许可程序,获得授权许可后方可继续开展。 (五)定期监督所授权人员开展诊疗技术项目的情况,对于不具备技术能力的人员,予以及时停止授权许可,并撤离岗位,报医务科备案。 (六)实施每两年一次再授权管理制度,对所授权人员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合格人员予以晋级,不合格人员予以降级或停止授权。相关资料报医务科备案。 (七)因原则不强,徇私舞弊等未能规范履行授权许可考评制度,导致诊疗技术项目无法正常实施或损害医院及患者利益的,予以取消考评人员资质及授权人员资质,同时按照医院相关规定予以处理,涉及相关法律责任的,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三、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负责医院技术发展规划的咨询服务及新技术审核,负责医疗技术申报审批,负责医院重大设备购置的咨询服务。 (二)研究国内外手术管理体系,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定期制定或修订医院手术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 (三)论证医院手术评价标准及手术管理程序,指导科室开展手术管理工作,提高手术质量,保障手术安全。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体系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科负责医疗技术风险上报统计、组织专家讨论、反馈整改意见等具体工作。 二、造成医疗技术风险的可能因素 (一)医疗技术设计方面:新技术操作规范不成熟,技术操作流程不够科学或者过于复杂等; (二)医务人员个人因素:新技术应用经验不足、技术能力不足等; (三)设备因素: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不能正常运转等。 三、风险管理和预警工作流程 (一)执行技术操作的经治医师负责监测技术风险,发现有潜在风险或已经造成损害时,应立即现场采取处理措施。现场经治医师采取措施后仍难以处理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直至科主任,必要时报告医务科或分管院领导。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法》进行上报。 二)医务科根据《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必要时组织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分析讨论,指导相关人员做出正确处理。 (三)如需继续应用该技术,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情况,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施行。 (四)经治医师对紧急意外情况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诊疗方案、上级医师意见及诊疗情况应及时记录,同时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至患者病情稳定为止。 四、医疗技术风险的预防 落实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和评估制度》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等相关规定,医务科定期对上报的医疗技术风险进行汇总和分析,呈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评估,对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

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

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是一台设备一个卷宗装呢,还是按照每套招标文件装一个卷宗呢|浏览 107 次2012-11-20 10:37 2012-11-25 21:15 最佳答案 都可以,要看你所在医院的管理严格否。 严格讲是应该按照每套装一个卷宗,这样管理起来也方便,大型设备应该严格按照这样来整理档案,小型设备就简单点,必要的文件:三证、合格证、验收报告等就行。 医院设备档案管理办法 |浏览 1581 次2012-04-26 09:14 2012-04-26 09:54 最佳答案 1.目的作用资料是设备制造、使用、管理、维修的重要依据,为保证设备维修工作质量、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提高使用、维修水平,充分发挥资料为日常设备管、修、用服务的职能,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资料对公司的资产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管理的主要负责部门是公司设备动力科,主要应做好的工作是:资料来源的组织工作;归集记录工作;资料加工分析工作;归档审定工作以及资料使用过程的管理工作。 设备的档案资料应统一存放于公司档案室。除了设备动力科可保留部分常用设备资料(主要应为复制件),凡是需用资料的部门均应到档案室借用。公司档案室管理员应严格按公司制定的,加强对设备档案的管理包括资料借阅和审批手续等。

3.主题释意与说明 有关设备资料是指从设备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等全过程中形成并经整理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说明、计算资料、照片、录像、录音带等科技文件资料,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将全公司生产设备逐台建立设备资料袋及设备资料的管理工作。 设备档案资料应包括如下内容: 制造厂的技术检验文件、合格证、技术说明书、装箱单。 设备安装验收移交书。 设备附件及工具清单。 设备大、中修理施工记录,(包括:及土建设施的有关图纸说明书、技术文件、设备制造图、备件图册、设备档案袋、设备改装图纸、修理工具图册及设备维修、使用原始等。 4.设备档案资料的收集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图纸资料的收集工作,将设计通用标准、检验标准、设备说明书以及各种型号的设备制造图、装配图,重要易损零件图配置完整。 新设备进公司,开箱应通知资料员及有关人员收集随机带来的图纸资料,如果是进口设备需提请主管生产(设备)的领导组织翻译工作。随机说明书上的电器图,在新设备安装前必须复制,以指导安装施工,原图分级妥善保管。 设备检修与维修期间,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车间技术人员及有关人员对设备的易损件、传动件等进行测绘,经校对后将测绘图纸汇总成册存档管理。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 为了规范和加强我院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安徽省《关于贯彻实施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第一类医疗技术应保存以下档案 1.1医院建立有第一类技术目录,每年根据新增技术项目更新。 1.2每三年对第一类医疗技术有1次《第一类医疗技术定期评估审核报告》 1.32013年1月1日以后新增的第一类医疗技术有下述档案材料: 1.3.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书》。 1.3.2开展的新技术所需的医疗仪器、药品等须提供《生产许可证》、《经 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各种相应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1.3.3属于有创操作的新技术,相关技术人员需填写《医疗技术人员准入 申请表》。 1.3.4自技术准予开展之日起的一年内,无创技术年终有1次《医疗技术 临床应用情况报告表》;有创技术每半年有1次《医疗技术临床应 用情况报告表》,共2次。 1.3.5自技术准予开展之日起的一年内,有创技术每半年有5例《新技术 评价记录》。 2第二、三类医疗技术应保存以下档案 2.1医院建立有第一类技术目录,附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二、 三类技术在副本上登记。 2.2为每项二、三类医疗技术分别建立档案。 2.3开展的二、三类医疗技术有《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报告》《安徽省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通知书》 2.4自技术准予开展之日起2年内,每年有一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自查 表》、《安徽省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报告表》。 2.5自技术准予开展之日起的一年内,相关技术每半年有5例《技术评价 记录》。 3医务股指定专人负责归档上述资料。 4材料必须真实反映情况,证书、文章、批文有原件,档案不得随便修改。5档案资料应注意完整、规范、保密、不得用圆珠笔书写、不得用热敏打印纸、不得任意抽样或遗失,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二零一三年一月六日

7--医疗技术与风险管理与持续改进1

沭阳县人民医院骨三科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 2014年上半年持续改进 2014年上半年我科在医疗技术方面狠抓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技术,降低手术风险及医疗技术损害。上半年共完成脊柱手术147例,其中近100例为四级手术。其中脊柱内镜诊疗技术通过二类技术验收,其中椎间孔镜技术已经开展40例,技术越来越成熟,手术时间也由一开始的时候3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多。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为再有越级手术的现象。手术申请单签发和审批程序逐步好转。术前讨论内容较前丰富,有个体化的治疗措施。但是仍有一些不足,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上半年仍有2例非计划重返住院患者和1例非计划再手术患者。 二、分析原因: 2例非计划重返住院患者均为钢板断裂,分析其原因有患者自身因素:如骨折未愈合前,早期、过度活动导致内固定松动、断裂;执行出院医嘱,未定期复查,错失补救的最佳时机;者年龄大、吸烟、贫血等自身因素;折粉碎较重。也有手术原因如过分剥离软组织,破坏血运;折复位不佳,影响愈合;内固定选择欠妥。 1例非计划在手术患者为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术后症状残留,分析原因为患者的过早下床活动、术中对髓核处理不干净。术中止血不彻底,二次手术补救患者治愈。 三、整改措施

组织全科医生开科会,结合科室特点,讨论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要求: (一)严格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制定与每位医师手术权限与资格、能力相符的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将手术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手术医师。列出本院开展的二、三、四级手术的目录。 (二)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订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并记录在病历中。 (三)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 (四)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 (五)按照要求进行出院指导,并定期督促患者复诊,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在患者出现并发症前及时干预。 (六)手术的全过程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术中严格遵循诊疗操作规范,骨折患者避免过多剥离骨膜,骨折粉碎患者同时给予植骨治疗。 (七)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观察与护理工作,并记录在相应的医疗文书中。对骨关节与脊柱等大型手术、高危手术患者有风险评估、有预防“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 一:系统概述: 我们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以条码标签或电子标签作为医疗设备唯一可识别标识,以设备前期管理、运行历史及台帐为基础,以工作单的提交、审批、执行为主线,按照缺陷处理、计划检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几种可能模式,以提高维修效率、降低总体维护成本为目标,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折旧管理集成到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统中。 医疗设备管理条码、电子标签解决方案以条码标签或电子标签为固定资产唯一标识标签,以数据采集器为采集手段,解决医疗设备管理中帐、卡、物不符问题,虚增设备和设备流失问题。 二:系统特点: ?引入条码标识、电子标签——医院医疗设备的唯一身份。 ?条码识别或射频识别——快捷、高效的数据采集方式,利于医院搜集所有医疗设备的相关信息。 ?条码、电子标签数据信息采集与反馈: 基于条码的数据采集手段和基于网络化的数据采集和反馈机制,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可靠、高效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据,并实现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数据化、网络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全面高效的业务管理方案: 系统模块划分细致,医疗设备管理功能强大,功能模块设置符合实际业务需要。系统提供了医院医疗设备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医疗设备信息的集中化管理;提供了医疗设备变动信息查询、报表统计、决策分析等管理模块,简化了以往繁琐的信息统计与分析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高效的应用扩展与安全保障 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具有足够的扩充余地和广泛的联网能力。自动化的系统检测、诊断与备份、恢复功能,引入授权、加密等安全机制,有效保障软件系统的高效、稳定运作和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避免重大损失。 三:系统功能模块儿: 医疗管理系统主要由几大功能模块儿组成:系统设置、医疗设备购置流程管理、医疗设备审批流程管理、医疗设备折旧管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医疗设备全程管理、医疗设备查询管理、医疗设备总计管理、医疗设备数据导入、删除管理、医疗设备盘点信息管理。 1:系统设置: 为整个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维护和管理功能,包括基础数据配置与管理、权限数据管理(对使用本系统的用户进行权限设置)、用户与部门代码定义(进行用户、部门等组织结构的增减)、安全级别定义等,同时它也为整个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中其它专用主体功能模块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医疗设备购置流程管理 对医疗设备的申购、审核、登记、验收、领用等过程的管理。 3:医疗设备审批流程管理 对医疗设备新增、调拨、维修、报废等过程进行审批,形成严格规范的资产控制流程。 4:医疗设备折旧管理 对审批通过的折旧设备进行折旧处理,进行折旧设备数据的统计和管理。 5: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对审批通过的维修设备进行维修管理,并进行维修设备的统计和管理。 6:医疗设备全程管理 对医疗设备信息的新增、删除、修改、拆分、转移、借用、归还、维修、退出、运行情况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 7:医疗设备查询管理 对在用医疗设备、到期医疗设备、历史医疗设备、退出医疗设备、维修医疗设备、折旧医疗设备等分类

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档案

目录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2 一、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2 (一)一级预警项目2 (二)二级预警项目6 (三)三级预警项目7 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来源7 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8 (一)立案8 (二)处理程序8 (三)处罚8 四、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9 (一)医疗技术损害一般处置原则9 (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流程9 (三)医疗技术损害相关处置11 (四)奖惩12 临床医疗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3 一、门急诊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3 (一)门诊工作人员替代制度13 (二)急诊工作人员替代制度13 二、病房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3 三、术中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4 四、突发事件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4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不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医疗技术风险。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隐患,通过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减少医疗技术损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根据工作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审批制度及流程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审批制度及流程 为了加强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病人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等法律法规和规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分三级进行管理。第一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由我院医务科统一管理,第二类由我省卫生厅负责,第三类由卫生部负责。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等情形之一的。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管理参照卫生部,湖北省卫生厅相关文件执行,包括医疗技术项目和人员,如批文没有具体人员规定,医院原则上按高风险诊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 二、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能力审核。 第三类医疗技术首次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卫生部组织的安全性、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论证及伦理审查。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

用前必须向卫生部指定的机构申请第三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卫生部也可以委托我省卫生厅指定的机构对指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进行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向我省卫生厅指定的机构申请第三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我院医务科组织院内专家负责对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三、审批流程: 临床科室申请: 在开展第三类或第二类医疗技术前,必须向医务科递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①开展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②该项医疗技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内外应用情况、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疗效判定标准、评估方法,与其他医疗技术诊疗同种疾病的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等; ③该项医疗技术的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医务科审核: ①申请的医疗技术是否为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未列入相应目录的、距上次同一医疗技术未通过审核的时间是否未满12 个月,如果是,予以否决。 ②开展该项医疗技术具备的条件,包括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注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与预警制度42326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与预警制度 为加强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增强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损害风险意识,以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技术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和操作常规为准绳,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各环节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加强预警监控,预防并及时控制医疗技术风险发生,防止医疗事故,准保医疗安全,制定本机制。 1、医疗技术风险范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 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2、建立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组织 2.1医务部为医疗技术风险主管职能部门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 员会(一下称“技术委员会”)、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分别为技术风险管理专业审查组织和伦理审查组织。 2.2各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第一责任人,本院各级各 类医师均应纳入管理范畴。 3、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属 国家(省)准入技术未获准入不允许临床应用。 (一)属卫生部管理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划和诊疗科目、经临床试验研究证实安全、有效、近3年相关业务无不良记

录的,科室可以向医务部提交准入审核申请。 具体程序如下: 1、科主任负责对照卫生部《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对本科室拟开展的第三类医疗技术,达到卫生部相应医疗技术 管理规范的,组织填报《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医务部负责审查材料完整性,审核完备后提交院技术委员会,对照相应医疗技术管理规范逐条进行技术应用能力审查,通过后通知科室填报《新技术、新项目伦理审查申请表》,提交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进行伦理审查。审查过程中,需由技术负责人到场进行汇报和答辩,必要时专家可现场核实设备实施条件。审查意见在讨论后以投票方式作出决定,技术审核根据半数以上审核人员的意见形成技术审核结论。伦理审查决议形成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同意。 3、以上审查通过后,经法人代表签字确认后,向卫生部指定机构提交技术审核申报,医院按其规定流程接受现场审查和书面审查。 4、通过卫生部指定机构的审核后,医务部向卫生厅申请办理诊疗科目项下的医疗技术登记,登记后通知临床科室开展相应医疗技术。3.2 属卫生厅管理的第二类医疗技术比照第三类医疗技术准入程序 进行准入申报。

医疗设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医疗设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0.引言 以往医院采纳医疗设备治理方式的效率低下,不仅整个治理工作工作量大并且效率不高,具体表示为共享化程度不高、档案治理不规范、设备提前报废情况频发、设备超期使用等各种问题,从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医院必需要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档案信息治理系统,实现医疗设备使用效率最大化,从而保证了医疗设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能够为治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介于此,进行医疗设备档案信息治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十分重要与必要。 1.医疗设备档案信息治理系统的开发 在进行医疗设备档案信息治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要确立一个开发目标[1]。医疗设备档案信息治理系统的功能具体见图1。整个系统分为不同的小模块,针对医院不同权限的用户只能够进入对应的治理范围[2]。成立该系统的主要技术有HIS系统网络,软件平台是基于C/S 机构,全部操作在Form中进行,业务操作客户端利用Form进行资源的访问。通信合同采纳TCP/IP合同,后台数据库采纳Oracle 10g大型数据库治理系统,考虑到系统以后的升级与更新。 2.医疗设备档案信息治理系统的设计 2.1总体设计方案确定 与其他的计算机系统不同,医疗设备档案信息治理系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治理效率。作为医院治理工作规范的基础,医疗设备档案信息治理系统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改进医院治理效率,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提高医院治理水平、促进医院现代化治理的效果[3]。

在进行医疗设备档案信息治理系统的设计时,需要注重的是注重其中的有害冗余与不同意。因此总体的设计目标是完成医疗设备档案信息治理系统的概念设计与逻辑设计。在库房维护中,重点加强维护员治理与库房信息的维护。在操作权限维护方面,重点加强维护员和权限维护。本次研究使用MVC模式,其作为一种软件开发的框架,能够实现用户与数据的完全分开。其中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系统包含四个方面,角色数据库、设备数据库、工作流数据库和工作流工作库[4]。角色数据路主要用于创建治理设备使用角色的权限等等,这种方式的设计考虑到今后系统的扩展需求。设备数据库主要负责设备的创建与治理,包含设备治理界面、设备治理逻辑模块、设备数据库。工作流数据路主要负责工作流的创建与治理。 最终设计得到的医疗设备档案信息治理系统能够顺利完成整个业务流程,包含采购申请→上级核准→采购计划中→一般入库→发票入库,在发票入库中包含设备保管修理、库房月结、设备具体信息治理、库房/科室盘点、综合治理、库房/设别折旧、效益登记,其中综合治理中又包含维修、计量检测、报废。 2.2数据库设计 现代化的数据库治理最终目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能够高效的支持各种数据库事务运行。在对数据库进行物理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创建数据库的方式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选择[5]。完成数据库的创建,之后进行数据表的创建,以供货企业数据库设计为例,见表1. 位置:办事器。起始容量:10000。保留时间:长期保留。 以逻辑设计为例,其中的角色治理包含角色创建和角色修改/删除,最高层治理者在登陆系统之后,需要对负责的用户角色进行治理与维护。 2.3关于医疗设备资产折旧 关于医疗设备资产折旧的计算,需要采纳必定的计算方式。由于医疗设备资产折旧能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