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学问答题

犯罪学问答题

犯罪学问答题
犯罪学问答题

犯罪学问答题

1.P5犯罪学与刑法学在“犯罪观”上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两者互为基础。犯罪学中的犯罪为刑法学的法定犯罪的确定奠定了基础,而刑法学中的犯罪则是对犯罪学所研究的犯罪的法律认可。

(2)区别:犯罪学的犯罪概念的外延比刑法学的要广,内涵比刑法学的更丰富。

犯罪学是以探讨犯罪发生及演变规律,寻求预防、减少犯罪途径为目的,因此,在研究范围上,犯罪学把以定罪量刑为目的的刑法学中的法定犯罪当做主要的犯罪典型形态,同时并不排除对与法定犯罪相接近的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的研究。

犯罪学上的犯罪包括绝大多数法定犯罪,以及那些未被法定为犯罪但带有犯罪性的准犯罪行为和其他各种具有明显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2.第37页一三四点

对古典犯罪学派的评价——

进步意义: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罪刑法定

不足:思辨性的研究方法;狭隘的自由意志论;忽略犯罪的社会本质;片面的犯罪预防观。实证犯罪学派:以实验方法和科学方法研究犯罪人,通过对其生理、心理及其他相关方面的考察来说明犯罪的因果关系,并探求预防犯罪的对策。

对实证犯罪学派的评价——

研究对象方面:从犯罪行为转向犯罪人

研究方法方面:实证研究方法

犯罪原因论方面:从自由意志论转向个体、自然、社会环境等多因素论

犯罪预防论方面:主张社会预防;提倡个别化的犯罪对策

3.P155~158

农村社区的犯罪类型:盗窃、抢劫、诈骗等财产犯罪;流氓、强奸犯罪;伤害、杀人、投毒犯罪;拐卖人口犯罪;农村干部的贪污、挪用公款犯罪;封建迷信活动。

农村社区特征与犯罪:地广人稀;贫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低;农村基层组织控制力弱;市场经济建设对农村社会关系和农民精神世界的影响。

城市社区与犯罪

城市社区犯罪态势:我国城市的犯罪率高于农村,但属于农村人口的犯罪人占大多数。城市社区特征影响犯罪:人口高度密集;外来流动人口规模大;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人际关系淡漠、功利性强;社会结构复杂、社会分化严重;复杂的城市区位结构和空间环境结构,导致人流、物流规模大的地方或偏僻幽静的地方为犯罪提供条件和机会。

4.103~106犯罪原因系统内在的结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1)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各种社会现象纵横交错、互相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

犯罪原因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多层次的动态结构系统,各种因素以不同方式,不同的作用程度影响或决定着犯罪的发生和变化。

(2)按照各种因素作用的性质、范围、程度来分:

犯罪根源:在犯罪原因系统决定犯罪的存在和变化,是最高层次和最深层次的因素。犯罪根源于相对有限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犯罪的基本因素:紧挨着犯罪根源层次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性的基本面因素,对犯罪的发生起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犯罪的具体因素:微观环境中直接影响具体犯罪行为发生的因素,它们深受犯罪根源和犯罪的基本因素的影响。

犯罪的条件:具体犯罪行为赖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犯罪相关因素:对犯罪的发生起着充分而非必要的相关联性因素,对犯罪的发生和演化起着一定的促进或阻止作用。

(3)根据作用对象不同,犯罪原因可分为犯罪现象一般原因、犯罪类型原因和具体犯罪个案原因。

(4)根据源自于不同地方,犯罪原因也可分为犯罪的社会环境原因、自然环境原因和犯罪的个体原因。

(5)以上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5.P134

微观社会环境因素:能够直接、具体影响人们的交往、工作和生活,是对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起到重大或必要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

微观环境是宏观环境的缩影;宏观环境因素对犯罪的影响需通过微观环境因素得以实现。

6.经济因素与犯罪的一般关系。商品经济对犯罪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从作用的性质上讲,经济因素是决定犯罪现象产生的最重要的、占主导作用的社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是整个社会结构的最隐蔽的基础和变化的根本动因,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从作用的方式上讲,经济因素对犯罪的影响,是通过一定的中介因素实现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出现社会的结构性失调,是否出现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决定随之是否出现犯罪上升。

从犯罪动机的内涵及指向性上讲,现实的犯罪动机大多与经济、物质利益有关。

从犯罪的数量上讲,现实发生的犯罪大多数是财产犯罪和经济犯罪。这说明犯罪与经济因素关系密切。

商品经济对犯罪的影响:在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背景前提下,我国实行的经济制度,各种所有制组织有着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以各种方式规避,抵制国家的税收征管和监督。同时由于对利益的追求再加上我国对商品经济市场的监管机制还没有足够的健全,这就容易造成商家在商品上的犯罪,如造假,生产有毒食品等同时还会造成市场经济中的各种不良竞争。

7.文化因素与犯罪的一般关系。简述文化冲突论、亚文化理论和标签理论。√

人是文化的载体。

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选择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

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控制人的价值观念就是最佳的社会控制。

文化的多元化带来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人的行为的多元化,必然存在文化标准(是非、善恶、美丑、好坏的价值评判)的调适问题,甚至出现文化冲突。文化冲突引发行为冲突和违法犯罪;亚文化特别是犯罪亚文化引发犯罪行为。

文化冲突与犯罪:文化冲突能导致行为规范上的冲突;文化冲突能促使不良心理乃至犯罪心理的形成;文化冲突能弱化犯罪控制(外在的社会控制和内在的自我控制)

文化开放必然会引起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冲突、交融现象,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碰撞过程中产生了文化之间的冲突,文化冲突是人类发展史上一种普遍的现象,是文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必然现象。

亚文化是与社会主体文化相偏离甚至相对立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这种文化中,其价值观是满足个人畸形发展的最低级需要,追求个人生理上的刺激,在道德观念上一方面表现为极端的自私自利,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在群体中的义气,为了群体的利益放弃个人的需求。

标签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的界定和产生。自我形象是透过与他人互动而产生,而他人的标签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标签理论认为,犯罪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而个人被有意义的他人贴上标签,描述为偏差行为或犯罪者,他就逐渐自我修正,而成为偏差行为者或犯罪者。

8.中国传统文化对暴力犯罪、腐败犯罪、经济犯罪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经济形势、政治体制、意识形势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犯罪的影响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中国传统的主轴文化“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以及所提倡的忠孝悌信为准则的社会道德礼教对制止犯罪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中国所特有的帮派文化,流氓文化,以及宗族制度会有利于形成有组织的团伙性暴力犯罪。

腐败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一种重要的顽疾,成为了我国发展的一大障碍。历来,贪污腐败问题一直存在与中国的官员之中,其腐败之程度令世界震惊。而统治者不重视官员的贪污问题,百姓又无力与官员抗争,官官相护的习惯也一直延续至今,到不到合理的解决。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对利益的义与不义的区分对人们在经济利益的犯罪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农轻商的思想对经济犯罪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中国近代的传统文化中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形成现在的“拜金主义”成为了现在经济犯罪的主要动因

9.举例阐述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微观社会环境因素对犯罪的主要影响。√微观社会环境因素:能够直接、具体影响人们的交往、工作和生活,是对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起到重大或必要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

微观环境是宏观环境的缩影;宏观环境因素对犯罪的影响需通过微观环境因素得以实现。

家庭结构

家庭教育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的氛围

家庭的其他社会问题

学校的教育理念问题

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学生管理工作上的失误

学校教育的条件问题

学校的风气问题

不良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学校周遍不良环境因素

社区比较:农村社区;城市社区

讨论:农村社区与犯罪

农村社区的犯罪类型:盗窃、抢劫、诈骗等财产犯罪;流氓、强奸犯罪;伤害、杀人、投毒犯罪;拐卖人口犯罪;农村干部的贪污、挪用公款犯罪;封建迷信活动。

农村社区特征与犯罪:地广人稀;贫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低;农村基层组织控制力弱;市场经济建设对农村社会关系和农民精神世界的影响。

讨论:城市社区与犯罪

城市社区犯罪态势:我国城市的犯罪率高于农村,但属于农村人口的犯罪人占大多数。

城市社区特征影响犯罪:人口高度密集;外来流动人口规模大;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人际关系淡漠、功利性强;社会结构复杂、社会分化严重;复杂的城市区位结构和空间环境结构,导致人流、物流规模大的地方或偏僻幽静的地方为犯罪提供条件和机会。

10.举例阐述犯罪人的人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体现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取向、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能力、情感、意志、自我意识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

——典型特征有:长期过度焦虑、心理负担重、惊恐、易冲动、多怨恨、意志薄弱、情感消极、思维偏执、狂妄、自负、不包容、顽固、轻率、鲁莽粗暴、自私自利、不容吃亏、贪婪、贪小便宜、虚荣、好逸恶劳、多疑、心胸狭隘、嫉妒、攻击报复、自卑、压抑、不合群、过度幻想、冷漠、凶狠、反社会、道德水平低、法制意识薄弱、智力偏低、美丑颠倒、善恶不分、是非不明、兴趣不良、易受暗示,等等

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都会对儿童的人格形成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其中最主要的是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和教育方法。

学校生活与学校教育能有效地影响人格的社会化程度。

特殊文化环境和文化冲突是犯罪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人格社会化最终决定于个人的社会实践。他的社会地位以及一定的社会意识决定着他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从而决定着他的行为和目的,影响着他的能力和性格。

11.举例阐述不同类型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特征(主要概括老年人、儿童、中学生、青年女性、大型集会群众、商贸城顾客、公交车乘客等的被害性特征)。√

被害人的被害性

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指被害人表现在年龄、性别、外貌、行为、性格、经历等多方面的特征和条件,形成易受犯罪侵害的潜在倾向性,包括被害的可猎性、被害的诱发性、被害的受容性、被害的敏感性。

被害人消极心理特征:认识能力偏低;思维敏捷性差;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

力不够;法律、道德意识差。

其它有胆怯、自私、贪利、斤斤计较、暴躁、偏执、懈怠、孤僻、无知、轻信、轻浮、迷信、虚荣、忧郁等消极心理。

被害人的消极行为特征:独来独往、露富、酗酒、小偷小摸、赌博、卖淫嫖娼、爱说他人闲话、吸毒等。

12.举例阐述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

网上查阅:犯罪与被害现象是被害人与犯罪人互动的结果,以被害现象的发生过程为依据,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表现为被害前、被害中和被害后的关系.

被害前的关系又包括二者是否相识、相识的程度、时间和关系性质。

被害中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犯罪行为发生过程中被害人对犯罪的反应,以及犯罪人的行为基于被害人的反应而发生的变化。

被害后的关系,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后被害人所采取的与犯罪人相关的态度与措施,以及犯罪人对之的反应。

(一)被害前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

被害前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可以表现为二者存在人际交往关系和不存在人际交往关系两种。许多犯罪的被害人与犯罪人有一定的交往关系。二者的交往关系从相识程度而言,他们可能仅互相认识,但并不相知;也可能既相识,又相知。

从关系性质来看,可以表现为多种多样,如近亲属、恋爱、朋友、同学、雇佣、上下级、邻里、经营的竞争对手或合作者等等。

以相识时间划分,交往关系可以分为初次见面和长期相识两类。

(二)被害中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

被害中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是指犯罪行为发生过程中被害人与犯罪人相互联系的性质状况。

有两种,一是侵害与被侵害的关系;二是对立关系。

在这两种关系中,被害人的反映模式有三种类型,

第一、激烈反抗。当被害人遭受犯罪侵害时,可能基于紧张、恐惧、愤怒、勇敢等原因,以激烈的方式积极反抗犯罪行为。

第二、顺应。顺应又分为主动顺应、被动顺从和表面顺应三种类型。

主动顺应是指被害人主动配合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主动顺应主要有两种状况,

一是被害人不知道犯罪人实施的行为是在伤害自身利益,有的甚至以为是对自己有利的,并加以积极配合。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诈骗犯罪中,被害人的愚昧、无知或贪婪,使其主动与犯罪人配合,并且在不知情的情形下,主动将自己的财物交给犯罪人。二是具有特殊属性的被害人,比如同性恋、受虐狂。

被动顺从,是指被害人明知自己的利益正在遭受犯罪侵害,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服从犯罪人的意志。被动服从的原因各种各样,主要有犯罪人的力量或势力过于强大、被害人的胆怯、被害人有把柄握在犯罪人手中、被害人为了得到其他利益等等。表面顺应是指被害人表面顺从犯罪人或乔装已经进入犯罪人的圈套,实际通过采取另一个犯罪行为来制服犯罪人。显然,这是另外一种被害人向犯罪人转化的形式。

第三、应对。应对是指被害人以机智的方式与犯罪人周旋,以避免犯罪侵害。被害人积极的应对方式有许多种,在此仅以通过唤醒犯罪人的“人”的意识避免被害为例。

三)被害后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

被害后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是指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被害人与犯罪人形成的特定联系。如被害人追究犯罪人的责任,犯罪人应承担责任。在这种关系中,责任显然是特定联

系的因素。

书本内容:一、犯罪人与被害人相互对立而依存

二、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是犯罪的动因:

互动模式有:

犯罪人主动攻击模式;

被害人的诱使模式;

犯罪人与被害人(长期)冲突模式;

被害人不知觉被害的模式;

被害人顺从模式

三、犯罪人与被害人在互动中发生角色转化

犯罪人与犯罪被害人的角色转换既可表现为被害人向犯罪人的转换,即正向转换;又可表现为犯罪人向被害人的转换,即逆向转换。

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类型可以分为防卫过当型、报复型、认同型、堕落型、双重角色型、暴力循环型,等等。

13.举例阐述犯罪预防的内容、方法和价值。书本P188、189

犯罪预防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有效地防止、遏止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犯罪预防理论:

1、古典犯罪学派的预防犯罪思想

2、实证犯罪学派的预防犯罪思想

3、西方现代犯罪学关于预防犯罪的探讨

其他有:①生活方式暴露理论;②日常活动理论;③理性选择理论;防范环境设计论;破窗理论;社区预防理论

5、国际预防犯罪的战略策略 P187

6、我国关于犯罪预防的思想:犯罪根源论;条件论;规律论;因果论;量变质变论;综合治理理论 P192

犯罪预防的类型:

罪前预防、罪中预防和罪后预防

宏观预防、微观预防

一般预防、重点预防

人防、物防、技防

犯罪防控系统:

第一道防线——抑制犯罪动机

第二道防线——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第三道防线——预防重新犯罪

犯罪预防的实施:

1、犯罪状况的事前调查分析

2、预防目标的确定

3、预防方式、方法和具体措施的选择:法律、经济、行政、教育、文化

4、预防活动的实施:司法机关的预防活动;社会的广泛发动和参与;环境整治

5、预防活动的评估

14.犯罪预防与被害预防的相互关系。√

犯罪预防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有效地防止、遏止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被害预防是指为避免各种被害性原因和条件的产生和存在,防止潜在被害人初次受害或既然被害人再度被害,而在一定时空内采取多种措施、手段和方法,形成对被害人保护和被害人自身保护相结合的有机过程。

犯罪预防与被害预防的关系:

1、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既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2、联系:总体目标一致;广义的犯罪预防包含被害预防。

3、区别:在防范对象上的侧重不同;直接目的不同;措施、方法、手段不同。

4、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有效或恰当的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相互促进;无效或不恰当的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相互抵触,易导致消极效果。

15.宏观社会环境犯罪预防的基本策略思路。

教材p212~217

16.微观社会环境犯罪预防的基本策略思路。

教材p217~220

答题思路

犯罪的微观社会预防:

1.特点:微观社会预防直接指向具体的预防对象,针对性强,措施手段具体,效果直接明显。微观社会预防基本策略思路:

增加犯罪难度

提升犯罪风险

降低犯罪收益

减少犯罪刺激

排除犯罪借口

2.家庭预防:家庭教育;家庭结构稳定;和睦、融洽、健康、民主的家风培养。

3.学校预防:素质教育;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4.社区预防:建立健全社区安全防范的组织建设;广泛开展人防、物防、技防为基础的综合

性犯罪预防;和睦邻里关系;调解、化解矛盾;社区矫正和帮教;就业指导;

社区文化建设。

5.情境预防:

拓展:微观环境中警察对犯罪的预防策略:

结合典型案例,经常在辖区内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守法教育、被害

防范教育;

摸底排查,掌握重点区段、重点人口线索;

积极开展警民沟通和帮教工作;

组织巡逻,增设检查岗亭,提高社区、街面的见警率,从心理上压制潜在的犯罪人;

加强对基层治保组织的业务指导,及时调解民间纠纷、化解矛盾。

综上所述,关于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可以作如下理解:

1)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又称个人恐怖行为,是指个体采取极端凶残的手段对无故人员进行泄愤式的攻击,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后果的犯罪行为。

2)当前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的特点:犯罪人员是单个或少数个体;动机主要是泄愤、

报复;攻击手段具有凶残性、暴力性;发生的时空具有突然性、不确定性;攻击对象常是无故群众;后果具有特别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3)当前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的成因。

极端暴力血案的频频发生是社会矛盾尖锐化的显现。

社会矛盾的深化和存在不公平问题是导致事件发生的根源。政府需要发挥基层组织的协调作用,保证民众,不仅仅是儿童的生命权益。亡羊补牢固然需要,但是不能仅仅以凶手精神不正常为理由。要引导偏执者正确面对人生困难。个人极端暴力行为的凶手常常是普通人,他们多是被边缘化的“失败者”,长期处于被人漠视的境地(孤独被忽视),与家人沟通少或不畅,渴望受人瞩目,但却总是受到伤害(遭欺负、嘲笑、排挤),经济窘迫,婚姻生活不如意,生活圈子狭隘局促。思维偏执,心胸狭窄,对于他们来说,记仇已成为习惯。

行凶者的心理问题、人格问题是原因的一部分,但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病态日渐显现,个人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得不到有效伸张是极端暴力犯罪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4)防控对策。

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缩小社会差距,让民众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关注边缘化人群的心理健康,是预防报复社会恶性犯罪的根本性措施。

17.犯罪被害预防的重点对象及其相应的预防策略。

P223第一段即易被害群体

P224~p225被害预防的形式和途径

18.从互联网影响青少年犯罪的角度阐述当前我国互联网建设的策略措施。举例阐述不同类型青少年犯罪行为(暴力犯罪、网络犯罪、侵财犯罪)的特征。√

教材p325

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沉迷于网络,而这不仅仅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危害,使其性格孤僻,学业荒废,家庭抵触现象日益增多,而且使青少年心理发生扭曲,喜欢暴力,致使犯罪现象也日益严重。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其网络消费攀升,诱发其勒索、抢劫、盗窃等。沉迷于网游,导致青少年暴力倾向严重。网络色情文化传播,导致青少年性犯罪增多。

网络虚拟世界为青少年提供了新的犯罪平台。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隐瞒了许多个人信息的世界,而且其便捷、高效的方式也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这也是网络犯罪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青少年也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此外,许多90后的青少年对计算机比较的感兴趣,对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精通,因此通过网络技术犯罪也备受许多青少年的青睐,而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来获得别人的认可。据一项调查显示30﹪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表示羡慕黑客,并想成为一名黑客’

网络社交使得青少年的社交群体日益复杂化。网络的发展,想结交天南海北的朋友已变得相当的简单。人们的交往范围不再是一个小小的同类群体,这就使得青少年所接触的人群变得相当的复杂。而网络的虚拟性和青少年缺乏警惕性,就使得许多通过网络来诱骗青少年犯罪。此外网吧也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场所,青少年在此结交不良社会青年,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也非常多。

而目前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还是显然不够的,社会、家庭、学校都应该行动起来。从社会方面,我们要加大对网吧的整治力度,强化落实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的政策:加大网络扫黄,严惩非法连接网站,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世界;尽快推进网络实名制的

发展,增强网络的真实性等。从学校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绿色的网络平台,以减少他们进入网吧的可能;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等。从家庭方面,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避免家庭暴力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多花时间陪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交友圈,减少他与社会不良青年接触的机会;多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法律意识等。

19.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特点及预防措施;公安机关职务犯罪特点及预防措施

职务犯罪:

(1)特点:主体特殊性——犯罪主体身份特殊性;犯罪主体的权力性

犯罪行为与职务的关联性

职务犯罪领域的广泛性

职务犯罪窝案、串案大幅度攀升

查处的艰难性

危害严重性+老师上课讲的那些

(2)预防措施:建立完善的经济体制,消除职务犯罪产生的条件

发挥法制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建立完善的财产申报制度

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回避制度

管理民主化、透明度

继续开展职务犯罪原因和预防的理论研究,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公安机关:

(1)特点:民警违法违纪和职务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

基层派出所成民警违法违纪和职务犯罪案件的多发部门

领导干部成为违法违纪和职务犯罪案件的主要人员

(2)预防措施:加强对公安民警的教育,提高队伍素质

依靠体制创新,遏制违法违纪和职务犯罪

完善从优待警机制,关爱基层民警

20.当前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特点、态势、预防措施

(1)特点:第一,多数有组织犯罪组织化程度不高,结构层次较简单。

第二,经济基础不扎实、不雄厚。

第三,政治保护级别较低。

第四,在全国范围内,犯罪的组织化程度发展不平衡,未形成全国联网和全国性的有组织犯罪。

(2)态势:有组织犯罪时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危害我国社会治安的日趋严重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跨国有组织将成为有组织犯罪发展的世界趋势。从国际国内形势看,要完全避免和杜绝有组织犯罪在我国是不客观也是不现实的,但从其特点和形成规律看,降低他们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坚持长期斗争的策略,把有组织犯罪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水平是完全做的到的。

(3)预防措施:第一,加强思想教育,逐步消除封建帮会意识

第二,加强对有组织犯罪人的心理治疗,矫正其不适应社会的心理特征

第三,加大反腐力度,清除有组织犯罪的保护伞

第四,发展经济,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加强政权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建设,强化社会控制能力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有效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

21.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特点,原因,预防。

(1)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又称个人恐怖行为,是指个体采取极端凶残的手段对无故人员进行泄愤式的攻击,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后果的犯罪行为。

(2)当前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的特点:犯罪人员是单个或少数个体;动机主要是泄愤、报复;攻击手段具有凶残性、暴力性;发生的时空具有突然性、不确定性;攻击对象常是无故群众;后果具有特别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3)当前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的成因。

①极端暴力血案的频频发生是社会矛盾尖锐化的显现。

社会矛盾的深化和存在不公平问题是导致事件发生的根源。政府需要发挥基层组织的协调作用,保证民众,不仅仅是儿童的生命权益。

②要引导偏执者正确面对人生困难。个人极端暴力行为的凶手常常是普通人,他们多是被边缘化的“失败者”。他们可能思维偏执,心胸狭窄,记仇成为习惯。

③行凶者的心理问题、人格问题是原因的一部分,但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病态日渐显现,个人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得不到有效伸张是极端暴力犯罪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4)防控对策。

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缩小社会差距,让民众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关注边缘化人群的心理健康,是预防报复社会恶性犯罪的根本性措施

22.简述经济犯罪、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的一般特点

经济犯罪:

1、经济犯罪发案较猛,涉案价值日益巨大。

2、经济犯罪种类繁多,侵犯社会客体范围广。

3.团伙犯罪突出,单位犯罪严重。

4.犯罪主体层次高,职业化、智能化特点突出。

5.侦办中普遍存在取证难、提人难、追赃难、查处难,且阻力大。经济犯罪具有复杂性,经济犯罪是伴随商品经济而产生的一种犯罪形态,商品经济越来越发展,经济犯罪也随之越来越复杂。

6、经济犯罪具有隐蔽性。首先,因为经济犯罪具有法定犯的特征,即指仅仅是由于法律的专门规定,其行为才被视为犯罪。其次,还因为经济犯罪的智能犯特征,其犯罪主体许多受过良好的正规教育,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职位,往往利用自己的职业、专长,在自己熟悉的经济领域中进行犯罪。第三是因为经济犯罪行为人的欺骗性。这些人主体身份特殊还打着搞活经济、改革开放的旗号,在承包、联营等经济活动的掩护下,大肆进行犯罪活动。第四,是因为犯罪被害人的顾虑性,这些人有些是在经济犯罪中得到好处的人,如行贿人与受贿之间,挪用公款人与使用人之间,他们害怕本人受到牵连。

7、经济犯罪具有可变性,其表现之一是经济犯罪是从传统的财产犯罪中蜕变而来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大力发展,从传统的财产犯罪中便衍生危害更大的经济犯罪,如诈骗罪衍生的合同诈骗、贷款诈骗、保险诈骗等;表现之二是新型的经济犯罪不断产生。

8、经济犯罪具有贪婪性,这是由经济犯罪的牟利性决定的。

暴力犯罪:

1、暴力犯罪一般具有突发性、残酷性、冒险性等特点

2、杀人、强奸、伤害、邓传统类型有增无减,空中劫持航空器、抢劫银行、抢劫枪支

弹药、爆炸物等新的犯罪类型也已经出现

3、从时空分布来看,杀人、强奸行为的发案率,农村高于城市,而流氓斗殴行为则是

城市高于农村。抢劫主要发生在城市的近郊。

4、从犯罪人来看,暴力犯罪在绝对数上男性多于女性

5、暴力犯罪中以青少年为多,且具有一种低龄化并且向校园蔓延的趋势。

毒品犯罪:

1、被害人的不特定性。

2、危害的滞后性

3、现场的模糊性。

4、行为方式的隐蔽性。

考试试题1及答案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模拟考试试题 1 及 答案 一、填空题( 10 分) 1 、土(区别于其它工程材料)主要工程特性是 2 、直接剪切试验按排水条件不同,划分为 。 3、 由土的自重在地基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 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 _________________ 。 4、 建筑物地基变形的特征有沉降量、 5、 浅基础主要的类型有 _______________ 、 箱形基础。 ;由建筑物的荷载或其他外载在地基 、 ___________ 和局部倾斜四种类型。 、十字交叉基础、筏板基础、壳体基础和 二、选择题( 20 分) 1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包括:土粒比重、含水率、重度、孔隙比、孔隙率和饱和度等,其中 哪些为直接试验指 标?( ) (A )、含水率、孔隙比、饱和度(B )、重度、含水率、孔隙比 (C )、土粒比重、含水率、重度 2、 土的变形主要是由于土中哪一部份应力引起的?( (A )、总应力(B )、有效应力(C )、孔隙应力 3、 荷载试验的中心曲线形态上,从线性开始变成非线性关系的界限荷载称为( (A )、允许荷载(B )、临界荷载(C )、 d ,水的重度为 w ,在计算地基沉降时,采用以下 哪一项计算地下水位以下的自重应力?( _、 ____________ 和渗透性大。 、固结不排水剪(固结快剪) )。 临塑荷载 4、已知土层的饱和重度 sat ,干重度为 A )、 sat ( B )、 d ( C )( sat - w ) 5、 土的体积压缩是由下述变形造成的( (A )、土孔隙的体积压缩变形(B )、土颗粒的体积压缩变形 (C )、土孔隙和土颗粒的体积压缩变形之和 6、 如果墙推土而使挡土墙发生一定的位移,使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这时作用在墙背上 的土压力是何种土压力?( ) (A )、静止土压力(B )、主动土压力(C )、被动土压力 7、 已知柱下扩展基础,基础长度 I = 3.0m ,宽度b = 2.0m ,沿长边方向荷载偏心作用,基础 底面压力最小值 P min = 30k Pa ,最大值 力矩最接近以下哪一种组合。 ( ) (A )、竖向力 370kN ,力矩 159kN - m (C )、竖向力 490kN ,力矩 175kN - m )。 Pmax = 160kPa ,指出作用于基础底面上的竖向力和 (B )、竖向力 (D )、竖向力 540kN ,力矩 150kN - m 570kN ,力矩 195kN - m ) 8、 对于框架结构,地基变形一般由什么控制?( (A )、沉降量(B )、沉降差(C )、局部倾斜 9、 属于非挤土桩的是( )。 (A )、实心的混凝土预制桩(B )、钻孔桩(C )、沉管灌注桩 10、 一般端承桩基础的总竖向承载力与各单桩的竖向承载力之和的比值为( (A )、 >1(B )、 =1(C )、 <1 )。

2018年10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犯罪学(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235)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犯罪学选择题

犯罪学选择题 1、犯罪学历史上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 A )。 A.龙勃罗梭 B.弗洛伊德 C.菲利 D.加罗法洛 2、犯罪人类学的鼻祖是( C )。 A.雷奇默尔 B.兰格 C.龙勃罗梭 D.菲利 3、犯罪社会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C )。 A.菲利 B.加罗法洛 C.龙勃罗梭 D.莫顿 4、被害人学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 A )。 A.门德尔松 B.亨蒂格 C.费尔巴哈 D.鲁瓦兹 5、中国现代犯罪原因理论主要有( ABCD )。 A.社会变迁理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 矛盾冲突理论 D.综合动因论 6、四道防线的犯罪预防体系制( ABCD )。 A.社会预防 B.心理预防 C.治安预防 D.刑罚预防 7、犯罪心理学理论主要有( ABCD )。 A.精神分析理论 B. 挫折——侵犯理论 C. 行为理论 D. 社会学习理论 8、犯罪生物学理论主要有( ABCD )。 A.内分泌理论 B.脑电波异常论 C. 体格性格理论 D.双生子论 9、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犯罪,以( A )为主。 A.政治犯罪 B.青少年犯罪 C.经济犯罪 D.暴力犯罪 10、1983年9月做出《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的机关是( AB )。 A.党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11、对犯罪人的分类可以根据年龄、性别、( BCD )等多种标准进行。 A、身高 B、心态 C、性质 D、经历 E、服装 12、犯罪被害人的不良状态包括(ACE ) A、刺激性 B、疏忽性 C、狂妄性 D、脆弱性 E、易感性 F、被迫顺从性 13、从根本上讲,犯罪的产生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 ABCD ) A、犯罪心理 B、社会环境 C、自然环境 D、文化传统 14、根据被害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分类,可将被害人分为( ABC ) A、智能低下的被害人 B、暴力犯罪的被害人 C、贪财型被害人 D、纯粹的被害人 15、犯罪学的体系主要是由( BDE )等几个部分构成的。 A、犯罪侦察 B、犯罪现象 C、犯罪起诉 D、犯罪原因 E、犯罪预防 1、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BCD )。 A.社会调查 B. 数理统计 C.比较论证和信息论 D.系统论与控制论 2、菲利认为犯罪是( ABC )相互作用的结果。 A.自然因素 B.人类学因素 C. 社会因素 D. 国家因素 3、贴标签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C )。 A.萨瑟 B.科恩 C.贝克尔 D.昆尼 4、激进犯罪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 AB )。 A.昆尼 B.科尔德曼 C.科恩 D. 莫顿 5、犯罪政治学理论主要有( ABC )。 A.国家权力真空理论 B.国家机能失调理论 C.国家干预过渡理论 D.国家经济理论 6、社会治安的全面治理,要建立起不同层次和配套成龙的( ABCD )的工作体系。 A.预测 B.预防 C.打击 D.改造 7、犯罪生物学理论主要有( ABCD )。 A.内分泌理论 B.脑电波 C. 体格性格理论 D.双生子论 8、对违法犯罪的处理方法主要有( ABDE )。 A.社会帮教 B.纪律处分 C.工读学校 D.行政处罚 E.刑事惩罚 9、两道防线的预防体系指( AB )。 A.宏观预防 B.微观预防 C.犯罪前预防 D. 犯罪后预防 1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是党中央在分析我国国情,总结实践经 验基础上,于( A )年京、津、沪、惠、汉五大城市治安座谈会上提出的。 A.1981 B. 1982 C.1983 D. 1985 1.发生犯罪的客观背景条件是( B.犯罪条件)。 2.城市犯罪率高于农村,反映的是犯罪场( B.空间因素)因素。3.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 C.犯罪心理)处于关键枢纽地位。 4.我国减少和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径是(A.犯罪预防)。 5.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佛罗依德)。 6.犯罪的显著特征是( B.社会危害性)。 7.在天生犯罪人论的基础上,提出自然犯罪的是( C.加洛法罗)。 8.中国古代商鞅认为犯罪原因是( C.欲求)。 9.被誉为美国犯罪学之父的是( B.萨瑟兰)。 10.犯罪学的核心内容是( D.犯罪原因 ) 11.犯罪古典学派最具盛名的代表人物是( A.贝卡利亚)。 12. 犯罪人的人生观的基本特征是( A极端个人主义)。 13.犯罪人的需要结构包括( A.需要 B.犯罪动机) 14.被害人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C.取证权 ) 15.在犯罪个体原因中处于基础层次的是( C.个性心理特征)。16.中国古代黄老学派认为犯罪原因是( B. 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A.1.犯罪政治学理论主要有( A 国家权力真理论 B.国家机能失 调理论 C. 国家干预过渡理论 D.国家经济理论)。 2.犯罪心理主要由(A.需要结构 B.认知结构 C.情感结构 D.意志结构E.人生观结构)因素构成。 3.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A.社会调查 B. 数理统计 C.比较论证 D.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4.对违法犯罪的处理方法主要有( A.社会帮教 B.纪律处分 C.工读学校 D.行政处罚 E.刑事惩罚)。 5.在犯罪预防体系中,微观预防包括(A.群众预防 B.治安预防 C.法制预防 D.心理预防 E.技术预防)。 1.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犯罪呈现( B.高发 )态势. 2.素有”隐性犯罪”之称的是( A.经济 )犯罪. 3.下列不属于黑社会性质犯罪类型的是( D.复合性) 4. 黑社会性质组织最初产生于( A.20世纪80年代末)年代。 5.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最集中.最严重的犯罪是( D.职务犯罪)。 6. 跨境犯罪的共同特性不包括(D.暴力性) 7.1932年最早提出经济犯罪概念的德国人是(A.林德曼) 8.职务犯罪的惯用伎俩不包括(A.间接占有) 9.诱发经济犯罪的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A.经济因素) 10.经济犯罪不具有以下(D.专业性)特征 二.多项选择题 1.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产生根源有(A.经济根源C.组织根源D.腐败根源E.社会心理根源F.社会道德根源) 2.同时是黑社会犯罪组织和跨境犯罪组织的是(A.意大利黑手党B.日本的山口组D.香港的三合会) 3.媒体已披露我国当前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类型中最普遍的类型是(A.劫匪型C.地霸型E.欺行霸市型) 4.职务犯罪的畸形心态的表现是(A.特权心态B.眼热心态C.侥幸心态D.吃亏心态E.扳本心态F.贪色心态) 5.同跨境犯罪做斗争的基本方略是(A.打防结合 B.预防为主)。 1、一般来说,被害人的特征有( ABC ) A被害性B、可责性C、互动性D、参与E、关联性 2、在犯罪的四维结构原因是指( ABCD )。 A、社会生产方式结构 B、社会意识 C、个体人生观 D 、个体心里结构 E、私有制 3、中国现代犯罪原因理论有( ABCDE ) A、社会变迁理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矛盾冲突理论 D、控制系统功能弱化理论 E、本能异化理论 4、犯罪人的认知结构是犯罪人( ABDE )的总称。 A、知识水平 B、认识能力 C、观察能力 D、分析能力 E、判断能力 5、犯罪人学派的创始人是( A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贝卡尼亚 D、门德尔松 E、施鲁兹 6、犯罪心理主要由( ABCDE )因素构成。 A、需要结构 B、认知结构 C、情感结构 D、意志结构 E、人生观结构 7、在犯罪预防体系中,微观预防包括( ABCDE )。

考试试题1及答案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模拟考试试题1及答案 一、填空题(10分) 1、土(区别于其它工程材料)主要工程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渗透性大。 2、直接剪切试验按排水条件不同,划分为__________、固结不排水剪(固结快剪)、__________。 3、由土的自重在地基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__________;由建筑物的荷载或其他外载在地基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__________。 4、建筑物地基变形的特征有沉降量、__________、__________和局部倾斜四种类型。 5、浅基础主要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十字交叉基础、筏板基础、壳体基础和箱形基础。 二、选择题(20分) 1、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包括:土粒比重、含水率、重度、孔隙比、孔隙率和饱和度等,其中哪些为直接试验指标?( ) (A )、含水率、孔隙比、饱和度(B )、重度、含水率、孔隙比 (C )、土粒比重、含水率、重度 2、土的变形主要是由于土中哪一部份应力引起的?( ) (A )、总应力(B )、有效应力(C )、孔隙应力 3、荷载试验的中心曲线形态上,从线性开始变成非线性关系的界限荷载称为( )。 (A )、允许荷载(B )、临界荷载(C )、临塑荷载 4、已知土层的饱和重度 sat γ,干重度为d γ,水的重度为w γ,在计算地基沉降时,采用以下 哪一项计算地下水位以下的自重应力?( ) (A )、 sat γ(B )、d γ(C )、(sat γ-w γ) 5、土的体积压缩是由下述变形造成的( )。 (A )、土孔隙的体积压缩变形(B )、土颗粒的体积压缩变形 (C )、土孔隙和土颗粒的体积压缩变形之和 6、如果墙推土而使挡土墙发生一定的位移,使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这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是何种土压力?( ) (A )、静止土压力(B )、主动土压力(C )、被动土压力 7、已知柱下扩展基础,基础长度l =3.0m ,宽度b =2.0m ,沿长边方向荷载偏心作用,基础底面压力最小值Pmin =30kPa ,最大值Pmax =160kPa ,指出作用于基础底面上的竖向力和力矩最接近以下哪一种组合。( ) (A )、竖向力370kN ,力矩159kN ·m (B )、竖向力540kN ,力矩150kN ·m (C )、竖向力490kN ,力矩175kN ·m (D )、竖向力570kN ,力矩195kN ·m 8、对于框架结构,地基变形一般由什么控制?( ) (A )、沉降量(B )、沉降差(C )、局部倾斜 9、属于非挤土桩的是( )。 (A )、实心的混凝土预制桩(B )、钻孔桩(C )、沉管灌注桩 10、一般端承桩基础的总竖向承载力与各单桩的竖向承载力之和的比值为( )。 (A )、>1(B )、=1(C )、<1 三、判断题(10分) 1、根据有效应力原理,总应力必然引起土体变形。( )

1月全国自考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是有关犯罪学学科性质的几种学术观点,其中多数人所赞同的并为教材所认可的观点是( ) A.法学观点 B.生物学观点 C.社会学观点 D.多学科交叉的(独立的)综合性观点 2.古典犯罪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贝卡利亚 D.边沁 3.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行为是否为犯罪行为可以有不同的认定,表明犯罪具有( ) A.社会性的属性 B.阶级性的属性 C.相对性的属性 D.随意性的属性 4.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 ) A.西南倾斜现象 B.东北倾斜现象 C.西北倾斜现象 D.东南倾斜现象 5.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 ) A.研究犯罪动态 B.研究犯罪工具 C.研究犯罪构成 D.解释犯罪原因 6.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对犯罪的作用一般是( ) A.直接的 B.事先的 C.被动的 D.间接的 7.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导致了个体犯罪欲念的( ) A.缓解 B.分化 C.扩张 D.收缩 8.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相关因素的是( ) A.气压 B.空间 C.工具 D.引起犯罪的现象 1

9.被害的受容性是指( )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 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 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 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 10.短期犯罪预测的预测时段一般是指( ) A.1—2年 B.3—4年 C.4—5年 D.5年以上 11.教育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中的( ) A.临时性措施 B.战术性措施 C.战略性措施 D.被动性措施 12.人民调解委员会任期为( )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13.保罗·费尔巴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犯罪预防理论是( ) A.社区参与论 B.环境预防论 C.心理强制论 D.被害预防论 14.在下列方法中属于收集犯罪资料常用方法的是( ) A.问卷法 B.比较法 C.统计法 D.分析法 15.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经济学理论 B.犯罪心理学理论 C.犯罪生物学理论 D.犯罪社会学理论 16.在我国犯罪数量统计一般( ) A.以实际发生案件数为主 B.以警方统计为主 C.以检察院统计为主 D.以法院最终判决数为主 17.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 A.犯罪率 B.相对暗数 C.绝对暗数 D.明数 18.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是( ) A.1950—1955年 B.1956—1965年 C.1966—1976年 D.改革开放之后 2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修订稿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近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第一部刑法典即1810年《法国刑法典》以( A )为理论基础。 A.犯罪古典学派 B.犯罪人类学派 C.犯罪社会学派 D.犯罪心理学派 2、首先应用科学的实证方法研究犯罪的是( C )。 A.边沁 B.贝卡利亚 C.龙勃罗梭 D.菲利 3、将自然犯罪的原因归结为心理或道德异常的犯罪学家是( C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边沁 4、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在其代表作( B )中提出了“接触理论”。 A.《文化冲突与犯罪》 B.《犯罪学原理》 C.《少年犯罪的原因》 D.《命定的犯罪》 5、恢复性司法对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简明概括是﹙ A ﹚。 A.有害的正义 B.无害的正义 C.普世的正义 D.绝对的正义 6、将犯罪人和被害人二者视为“刑事伙伴”或“犯罪搭档”的犯罪学家是( D )。 A.京蒂 B.施耐德 C.萨瑟兰 D.门德尔松 7、犯罪学家( D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着《犯罪学》。 A.龙勃罗梭 B.贝卡利亚 C.菲利 D.加罗法洛 8、功利主义的创始人( A )。 A.边沁 B.霍尔巴赫 C.孔德 D.菲利

9、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D )。 A.犯罪人类学理论 B.犯罪心理学理论 C.犯罪生理学理论 D.犯罪社会学理论 10、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当代西方犯罪问题的犯罪学派是 ( A )。 A.激进派犯罪学 B.芝加哥学派 C.社会生态学理论学派 D.社会结构理论学派 11、被尊称为近代刑法之父的是( A )。 A.贝卡利亚 B.边沁 C.费尔巴哈 D.菲利 12、新中国的犯罪学是从研究( B )开始的。 A.黑社会犯罪 B.青少年犯罪 C.反革命罪 D.暴力犯罪 13、李斯特的犯罪原因观被后人称为( A ) A. “犯罪原因二元论” B. “犯罪原因三元论” C. “犯罪原因四元论” D. “犯罪原因多元论” 14、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 A )。 A. 社会危害性 B. 形式多样性 C. 传染性 D. 违规性 15、( B )在犯罪发生中起决定作用,是犯罪发生的必然因素。 A.犯罪条件 B.犯罪直接原因 C.犯罪根源 D.犯罪相关因素 16、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 B ) A.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B.抑制犯罪动机 C.严厉打击犯罪 D.预防重新犯罪 17、强调刑罚的个别化的犯罪学派是( B )

犯罪学自考单选题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 A ) A.托皮纳尔 B.贝卡利亚 C.费尔巴哈 D.加罗法洛 2.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以色列律师( D ) A.汉斯·冯·亨蒂 B.施奈德 C.艾连·伯修 D.门德尔松 3.犯罪的产生与国家、法律紧密相连,表明了犯罪具有(C ) A.社会性 B.稳定性 C.阶级性 D.普遍性 4.1956—1965年我国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C ) A.犯罪数量剧增 B.发案率高 C.反革命犯罪减少 D.中老年犯罪逐渐增多 5.挫折攻击论认为挫折攻击是一种( B ) A.正常性反应 B.侵犯性反映 C.异常性反应 D.变态性反应 6.犯罪学研究表明,失业与犯罪之间( A ) A.呈正相关关系 B.无关系 C.有一定关系 D.呈负相关关系 7.精神障碍者实施的最多的犯罪种类是( B ) A.高技术犯罪 B.暴力犯罪 C.经济犯罪 D.有组织犯罪 8.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介被称为( C ) A.犯罪条件 B.犯罪空间 C.犯罪工具 D.犯罪时间 9.依据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种被害性的因素,将被害人分为机会被害人与( D ) A.既然被害人 B.潜在被害人 C.复合被害人 D.状态性被害人 10.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D ) A.疏导性预防 B.保护性预防 C.惩戒性预防 D.重点预防 11.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综合治理具体内容之间辩证关系的原则是( A ) A.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B.谁主管谁负责 C.属地管理 D.系统实施 12.改变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防患于未然的预防主张是( A ) A.罪前预防 B.罪中预防 C.罪后预防 D.罪中和罪后预防 13.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 D ) A.塞林 B.萨瑟兰 C.塔尔德 D.坦嫩鲍姆 14.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 B )

建筑施工技术考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从建筑施工的角度,根据(),可将土石分为八类。 A.粒径大小B.承载能力 C.坚硬程度D.空隙率 2.施工高度的含义指()。 A. 设计标高 B. 自然地面标高 C. 设计标高减去自然地面标高 D. 场地中心标高减去自然标高 3.正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是()。 A.前进向上,强制切土B.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C.后退向下,自重切土D.直上直下,自重切土 4.在第一次灌注桩施工完毕,拔出套管后,清除管外壁上的污泥和桩孔周围地面的浮土,立即在原位再埋设桩尖沉入套管,然后再灌注第二次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称为()。 A.单打法B.复打法 C.反插法D.扩径法 5.砖墙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至少要达到()以上。 A.90% B.80% C.75% D.70% 6.常用于现场竖向钢筋接长,且适于焊接Φ14~Φ40的HPB235、HRB335级钢筋

的是()。 A.电渣压力焊B.电阻点焊 C.气压焊D.闪光对焊 7. 通常情况下,板的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 A.50% B. 50~75% C.75% D. 100% 8.搅拌混凝土时为了保证按配合比投料,要按砂石实际()进行修正,调整以后的配合比称为施工配合比。 A.含泥量B.称量误差 C.含水量D.粒径 9.某后张法预应力屋面大梁跨度为21m,预应力筋为曲线形,其孔道留设应采用()法,张拉方法应采用()。 A.钢管抽芯;一端张拉B.钢管抽芯;两端张拉 C.胶管抽芯;一端张拉D.胶管抽芯;两端张拉 10.当履带式起重机的起重臂长度一定时,随着仰角的增加,()增加,而()减小。 A.起重量和起重半径,起重高度B.起重半径和起重高度,起重量C.起重量和起重高度,起重半径D.起重高度,起重量和起重半径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模板拆除时一般应()。

全国2019年04月自考(000235)犯罪学(一)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广义犯罪学较之狭义犯罪学,研究范围增加了 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 C.犯罪预防 D.犯罪规律 2.对犯罪学属于“正题法则”学科的定位,说明犯罪学研究的是 A.自然科学 B.事物规律 C.行为规范 D.人文科学 3.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研究的犯罪概念 A.前者范围更大 B.范围一致 C.后者范围更大 D.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点是 A.推进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促进对现象之间关系的精确分析 B.能够比较深入、比较全面地认识研究对象,有助于探讨事物的本质特征 C.可以用来研究十分复杂的犯罪现象和犯罪问题 D.能够用来研究内在的心理问题和其他社会互动过程 5.下列属于加罗法洛的“法定犯罪”行为的是

A.杀人 B.强奸 C.盗窃 D.堕胎 6.意大利犯罪学派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犯罪 B.运用思辨的方法研究犯罪 C.运用普查的方法研究犯罪 D.运用演绎的方法研究犯罪 7.犯罪学在新中国的发展起步于 A.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D.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 8.将犯罪原因归结为人的与生俱来的、源自于人类祖先的、被称为原罪的恶的意志,其突出表现在 A.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犯罪研究 B.中世纪时期的犯罪研究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犯罪研究 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的犯罪研究 9.对犯罪统计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官方犯罪统计具有权威性 B.官方犯罪统计避免不了犯罪暗数的存在 C.被害者调查没有瑕疵 D.自我报告的调查对象更适用于青少年犯罪 10.在犯罪学研究的资料收集阶段,关注所选择对象典型性的实地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 B.局外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非结构访谈 11.对犯罪行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学之犯罪行为概念内容最为广泛 B.犯罪学之犯罪概念内容范围大于刑法学之犯罪概念内容范围 C.刑法学之犯罪概念内容以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为本质属性 D.除罪化行为仍需要犯罪学予以关注 12.与安乐死、高利贷、赌博等属于同一类型的犯罪是 A.卖淫 B.强迫卖淫 C.贩毒 D.制造毒品 1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彻底禁绝了 A.流氓团伙 B.娼妓制度 C.反革命破坏 D.拐卖人口 14.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现象呈现出最为显著的规律是

犯罪学试题库

犯罪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罪犯予以惩罚的目的是( C ) A.给犯罪人造成一定痛苦,使之不敢重新犯罪 B.实现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C.把罪犯改造成为新人 D.满足被害人惩罚犯罪的愿望 2.认为“犯罪不外是一种疾病,故刑罚不应是对既往的,而应是对将来的”,是由18世纪以前西方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B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奥古斯丁 D.托马斯·莫尔 3.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 C ) A.3—5人组成 B.3—7人组成 C.3—9人组成 D.3—6人组成 4.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 A ) A.抑制犯罪动机 B.抑制犯罪目的 C.抑制犯罪的机会和条件 D.防止已经犯罪的人重新犯罪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各部门分工协作来抓( C ) A.条块结合,以条为主 B.条块结合,分工负责 C.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D.条块结合,统一领导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是( A ) A.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共抓,办事机构具体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 B.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 C.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党的有关部门负责 D.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司法机关具体负责 7.综合治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打击、预防和( A )

A.改造 B.教育 C.挽救 D.感化 8.犯罪预测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指( B ) A.犯罪预测的方法 B.犯罪预测的价值 C.犯罪的预测目的 D.犯罪预测的对象 9.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外推法、因素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 B ) A.回归分析预测法 B.专家评估法 C.临床诊断法 D.问卷法 10.针对犯罪分子和有前科劣迹、露出犯罪形迹的人所采取的刑罚或其他惩戒性措施的预防是( D ) A.改造性预防 B.控制性预防 C.保护性预防 D.惩戒性预防 11.公安保卫机关依法采取的各种预防、减少犯罪发生的专业性防范措施,被称为( C ) A.社会预防 B.心理预防 C.治安预防 D.刑罚预防 12.被害的受容性是指( A )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 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 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 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 13.因主动实施了某种刺激性行为,招致加害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而受到侵害的人,在犯罪学理论中被称为( C ) A.轻浮型被害 B.受挫型被害人 C.挑衅型被害人 D.贪婪型被害人 14.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D ) A.疏导性预防 B.保护性预防 C.惩戒性预防 D.重点预防

计算机word考试试题1(附答案)

计算机word考试试题一 1.在Word中,单击下面四个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可以打开一个下拉列表,该按钮是: (A)显示比例 (B)拼写检查 (C)帮助 (D)新建 2.在Word窗口的工作区中,闪烁的垂直条表示: (A)鼠标位置 (B)插入点 (C)键盘位置 (D)按钮位置 3.在Word中,不打印却想查看要打印的文件是否符合要求,可单击: (A)"打印预览"按钮 (B)"文件"按钮(C)"新建"按钮 (D)"文件名"按钮 4.下列操作中,执行不能选取全部文档。 (A)执行"编辑"菜单中的"全选"命令或按Ctrl+A组合键 (B)将光标移到文档的左边空白处,当光标变为一个空心箭头时,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 (C)将光标移到文档的左边空白处,当光标变为一个空心箭头时,连续三击鼠标 (D)将光标移到文档的左边空白处,当变为一个空心箭头时,双击鼠标 5.把单词cta改成cat,再把teh改成the后,单击"撒消上一次"按钮会显示: (A)cta (B)cat (C)teh (D)the

6.下列操作中,执行不能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 (A)执行"插入"菜单中的"图片"命令 (D)使用剪切板粘贴其他文件的部分图形或全部图形 (C)使用"插入"菜单中的"文件"命令; (D)使用"插入"菜单中的"对象"命令 7.要改变文档中单词的字体,必须: (A)把插入点置于单词的首字符前,然后选择字体 (B)选择整个单词然后选择字体 (C)选择所要的字体然后选择单词 (D)选择所要的字体然后单击单词一次 8.Word把格式化分为等3类。 (A)字符、段落和句子格式化 (B)字符、句子和页面格式化 (C)句子、页面格式和段落格式化 (D)字符、段落和页面格式化 9.在Word中,进行段落格式设置的功能最全面的工具是: (A)制表位对话框 (B)水平标尺 (C)段落对话框 (D)正文排列对话框 10.双击文档中的图片,产生的效果是: (A)弹出快捷菜单 (B)启动图形编辑器进入图形编辑状态,并选中该图形 (C)选中该图形 (D)将该图形加文本框 11.页面设置对话框由四个部分组成,不属于页面对话框的是: (A)版面 (B)纸张大小(C)纸张来源 (D)打印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真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10、由美国司法部出版的犯罪统计资料是 A.《统一犯罪报告》 B.《全国犯罪被害调查》 C.《犯罪白皮书》 D.《杀人犯罪补充报告》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人的社会学特征是 A.犯罪人的人生观 B.犯罪人的认知能力 C.犯罪人的社会地位 D.犯罪人的需要 12、下列选项中关于犯罪人分类表述错误的是

A.以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为标准,分为常态犯罪人和病态犯罪人 B.以情绪状态为标准,分为预谋犯罪人和激情犯罪人 C.以反社会程度为标准,分为初犯、偶犯、累犯、惯犯、职业犯 D.以组织形式为标准,分为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黑社会组织 13、犯罪现象流量、流向的一般运动过程体现的是 A.犯罪规律 B.犯罪状况 C.犯罪特点 D.犯罪属性 14、我国犯罪结构存在着区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犯罪类型结构中,比较突出的犯罪类型是 A.侵财型 B.侵犯人身权利 C.暴力型 D.聚众型 15、以下选项中,一个国家内决定犯罪区域分布状态的是 A.个体因素作用的结果 B.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 C.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 D.社会与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 16、一定地域的年度内刑事发案数与年均总人口数之比,称为 A.犯罪数 B.发案率 C.犯罪明数 D.犯罪暗数 17、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犯罪高峰出现在 A.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B. “十年动乱”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改革开放攻坚期 18、由犯罪统计“漏斗效应”所致,统计数据与实际数量最接近的部门是 A.警方 B.公诉机关 C.审判机关 D.监狱 19、对犯罪学中的被害人概念阐述错误的是 A.本概念中的犯罪是指刑事犯罪 B.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损失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C.被害人既可能是已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者,也可能是尚未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但具备被害性者 D.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承受者 20、当代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 A.性恶论 B.自然犯罪论 C.相对自由意志论 D.理性选择理论 21、犯罪生物学理论中,体质生物学的代表性研究是 A.犯罪家族研究 B.染色体异常研究 C.孪生子犯罪行为研究 D.体型与犯罪研究 22、挫折-攻击理论认为,人在受到挫折后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反应类型是 A.内罚性反应 B.外罚性反应 C.无罚反应 D.过罚反应 23、对西方犯罪学影响巨大,被视为现代犯罪学理论基础的是迪尔凯姆的 A.犯罪生态学理论 B.紧张理论 C.控制理论 D.失范理论 24、社会控制理论的假定是 A.社会中存在自己所鼓励的文化目标并提供实现这种文化目标的合法手段

全国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试题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 ) A.刑事侦查学 B.刑法学 C.犯罪学 D.罪犯矫正学 2.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预测特定罪犯矫正效果的方法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个案调查 3.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 A.消除犯罪条件 B.鉴别犯罪人 C.消除贫困 D.严密立法 4.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环境学 B.犯罪经济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社会学 5.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 A.犯罪数量的周期性变动 B.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 C.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 D.犯罪性质的周期性变动 6.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胡顿 7.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 ) A.直接访谈 B.间接访谈 C.结构式访谈 D.非结构性访谈 8.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 A.财产矛盾

C.社会分工 D.私有制 9.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 ) A.恒比定律 B.差别规律 C.漏斗效应 D.反射效应 10.反映犯罪现象的影响和传播规律的是( ) A.起伏律 B.消长律 C.辐射律 D.因果律 11.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 )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中后期 C.80年代初期 D.2000年以后 12.暴力犯罪的情感特征一般是( ) A.冲动性 B.冷静性 C.有同情心 D.好奇性 13.影响犯罪行为方式是隐蔽还是公开的是( ) A.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 B.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 C.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 D.犯罪行为的评估机制 14.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D.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15.犯罪动机是( ) A.犯罪的直接原因 B.犯罪的条件 C.犯罪的相关因素 D.犯罪的根源 16.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直接原因的是( ) A.犯罪意识 B.犯罪工具 C.犯罪时间 D.犯罪对象 17.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 )

解剖学试题-消化系统考题及答案[1]

第五章消化系统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消化系统包括_消化管_和_消化腺__两大部分。 2、口腔可分为前外侧部__口腔前庭_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___两部分。 3、颏舌肌一侧收缩使舌尖伸向___侧,双侧收缩使舌向伸。 4、人的一生先后有两组牙发生,第1组牙称_乳牙__牙,共有20 个,第2组牙称_恒__牙,共有_32__个。 5、牙在外形上可分为_尖牙__、_切牙__和磨牙___三部分。 6、牙质是构成牙的主体,___覆盖于牙冠的牙质表面,包于牙根和牙颈的牙质表面。 7、牙周组织包括___,___和___三部分。 8、消化腺包括___、___和___等大消化腺以及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 9、腭扁桃体位于_腭弓__和___之间的扁桃体窝内。 10、唾液腺又称口腔腺,主要包括___、___和___三对。 11、咽是___和___的共同通道,它分为___、和___三部分。 12、咽腔鼻部的侧壁上有___口,咽腔借此与中耳的___相通。 13、食管上端约在第__一_颈椎体下缘平面与___相续,下端连接胃的贲___门。食管依其行程分为__头_、颈___和_体__三部。 14、胃的入口称__贲门_,与___相接;出口为幽门___与___相延续。 15、在中等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_左季区__,小部分位于腹上区___。 16、胃的幽门部,可分为左侧的_幽门__和右则的___两部分。 17、小肠上接胃的_幽门__,下接肛管___,分__十二指肠_、空肠___和__回肠_三部。 18、十二指肠呈“C”形包绕胰腺___,可分为__头_、_体__、_颈__和_管__四部分。

19、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的_降__部,它是___和___的共同开口。 20、十二指肠悬肌的作用是将___固定于腹后壁,也是临床手术中确定___起端的标志。 21、大肠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五部分。 22、结肠分为___、___、___和___四部分。 23、结肠和盲肠在形态上有___、___和___三大特征,借此与小肠区别。 24、直肠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上部的凸向后方叫___;下部的凸向前方叫___。 25、肝大部分位于___和___,小部分位于___。 26、肝的膈面借___韧带分为___和___两叶;脏面借“H”沟分为___、___、___和___四叶。 27、胆囊位于肝下面的___ 内,由前向后可分为___、___、___和___四部分。 28、胆总管由___和___合成的,在___韧带内下降,最后与___汇合共同开口于___。 29、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___侧___与___交点的稍下方。 30、平时状态下,肝分泌的胆汁经左右___、___和___ 贮存于___内。当进食时,胆汁经___和___排入十二指肠腔。 31、腹膜移行形成陷凹在男性盆腔中只有___,在女性盆腔中则有___和___二个。 32、把肠管悬吊于腹后壁的系膜,主要有___,___,___和___。 (一)单项选择题 1、上消化道指 A、从口腔到食管 B、从口腔至胃 C、从口腔到十二指肠 D、从口腔到空肠 2、不含味蕾的舌乳头是 A、丝状乳头 B、菌状乳头 C、轮廓乳头 D、叶状乳头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犯罪学(一)

全国2018年10月自考试题犯罪学(一)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以下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属于微观性预防的是() A. 倡导主文化 B. 克服社会弊端 C. 提高家庭结构的合理性 D.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在下列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不属于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是() A. 搭建自行车棚 B. 开展就业指导 C. 加强旅馆业的管理 D. 被害预防 3.在下列措施中,属于美国三级犯罪预防理论第一层次的有() A. 转处 B. 通过旅游、运动等方式改造青少年 C. 刑罚预防 D. 邻里照看 4.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分析社会治安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治安应达到的要求,是社会治安治理的() A. 最终目标 B. 战略目标 C. 阶段性目标 D. 长期目标 5.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措施属于() A. 罪前预防 B. 罪中预防 C. 罪后预防 D. 重点预防 6.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径是() A. 犯罪预防 B. 犯罪控制 1

C. 打击犯罪 D. 改造罪犯 7.在犯罪研究中,凡是两个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变动方向同增同减的,叫做() A. 先行关系 B. 后行关系 C. 逆相关关系 D. 顺相关关系 8.犯罪意向调查推测的对象是() A. 被害人的亲属 B. 犯罪人的邻居 C. 公安人员 D. 具有犯罪倾向者 9.根据损失与犯罪行为的关联程度,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可以分为() A. 货币损失和实物损失 B.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C. 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 D. 身体创伤和精神创伤 10.没有固定职业或稳定生活来源和居无定所的被害人是() A. 孤独型被害人 B. 挫折型被害人 C. 职业型被害人 D. 流动型被害人 11.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率最高、犯罪行为最集中的年龄阶段被称为() A. 初犯年龄 B. 累犯年龄 C. 差别年龄 D. 高峰年龄 12.犯罪人犯罪意识的外化表现是() A. 犯罪心理 B. 犯罪现象 C. 犯罪行为 D. 犯罪动机 13.支配犯罪行为发生的是() A. 生理病变 B. 生理异常 C. 犯罪动机 D. 潜意识 14.体格性格分型说是西方犯罪学者提出来的() A. 犯罪遗传生物学观点 B. 犯罪体质生物学观点 C. 犯罪心理学观点 D. 犯罪精神病学观点 15.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严打”是在()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