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五单元学案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五单元学案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五单元学案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五单元学案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五单元学案及答案

三上品社学案第五单元有趣的家乡风情

主题一我喜欢过年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体会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

2.养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重视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愫。

【重点难点】

了解过春节的风俗习惯,通过亲身体验,亲身参与,在开放式活动中去充分体验,充分获得,充分感悟。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各种节日的相关资料。

2.思考: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课堂助学】

一、交流与质疑: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2)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交流过年最深的印象:交流过年的来历,说说在记忆中,你对过年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答案,引导学生概括、分类:“饮食、装饰、祝福、其它)

活动二:家乡的节日文化、习俗:

(1)学生在日历上找传统节日并写在黑板上,或用其他形式展示出来。

(2)这么多节日,你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呢?说说你最难忘的一次过节经历吧!

(3)你知道家乡过节时存在的不良习惯?

(4)师生讨论:怎样才能让节日过得有意义?

三、达标练习:

(一)填空

1、我们最熟悉、最喜庆的节日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习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观察实物和图片,了解一些家乡的风味小吃的特点、来历、制作方法,知道其文化特点和价值。

2.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体会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味小吃是美味。主动地了解更多的家乡风味小吃。热爱自己的家乡。

【课前准备】

1.调查、搜集有关家乡的风味小吃的相关资料。

2.思考:家乡的风味小吃的文化特点和价值?

【课堂助学】

一、交流与质疑:

呈现一组有特色的小吃,小组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在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风味小吃呢?

(2)家乡有名的风味小吃的文化特点和价值有哪些呢?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介绍特色小吃: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说说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风味小吃。这种小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重点写出一、二种即可)

活动二:介绍、制作风味小吃:

(1)介绍家乡风味小吃是如何制作的?

(2)你能创造出新式的小吃吗?

(3)你看看他们今天要做的小吃是什么?带了哪些材料?如何动手制作?

活动三:为家乡风味小吃做广告:结合风味小吃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设计广告语。

三、达标练习:

(一)填空

1.有些小吃我们自己动手做的,吃起来总会有一种。

2.,感受家乡风俗。

3.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每种小吃都会有自己、、

,也可能给家乡经济带来发展的契机。

(二)选择

1.每年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天人们会以、的形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A、五月一日赛龙舟、包粽子;

B、五月五日吃年糕、包粽子;

C、五月五日赛龙舟、包粽子;

D、八月十五赛龙舟、吃月饼。

2.中秋佳节指的是每年的,人们的主要活动是是、。()

A、八月十五赏月、吃月饼;

B、正月十五赏月、闹花灯;

C、八月十五赏月、闹花灯。

(三)实践活动:

为大家介绍一道家乡的风味小吃的做法。

【课外拓展】

办一份“家乡风味小吃”的手抄报,把自己设计的宣传广告语也记录进去。

三上品社学案第五单元有趣的家乡风情

5

主题三小城故事多

【学习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观察实物和图片,了解家乡风情中有关地名、建筑、习俗等方面的一些特点。

2.了解家乡的故事和民风民俗,探究本地存在的陈规陋习。

【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

2.让学生主动地了解更多的家乡故事,热爱自己的家乡。

【课前准备】

调查、搜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课堂助学】

一、交流与质疑:

交流:家乡感兴趣的地名来历,家乡历史名人、革命前辈的一些故事。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地名的来历:把课前了解到的地名及其来历写下来(写出1-2个)

活动二:人物故事:交流:历史名人、革命前辈的故事,在家乡的什么地方留下他们的足迹呢?

思考:为什么人们说我们家乡“人杰地灵”呢?

活动三:家乡的老房子:交流:我们家乡还留有古老的房子,课前你们找到了吗?在哪儿找到的?我们来说一说,老房子的样式与特点。

活动四:小姑当新娘交流:我们家乡有许多的民俗风情,说说你参加婚礼的见闻吧!

6

三、达标练习:

(一)填空

1、我们的家乡使你感兴趣的地名是。

2、泼水节是族的风俗。

(二)判断

1、不管我们是不是习惯,都要尊重别人的风俗。()

2、小姨的婚礼太铺张浪费,这样不好!()

3、我不喜欢老房子,城市里应当全都是楼房才对啊!()

4、婚礼是人生中的大事,举办得越隆重越排场越好。()

5、端午节吃粽子,门楣上插艾草是为了纪念清代的屈原。()

(三)连一连

中山陵孔子

长坂坡秦始皇

韶山毛泽东

曲阜孙中山

长城林则徐

虎门赵云

(四)简答。人们都说我们的家乡“人杰地灵”,这是什么意思?

【课外拓展】

调查家乡的风俗习惯,填在表格内。

好的风俗不好的风俗我的感想

(2)把搜集到美丽的传说讲给小伙伴听。

三上品社学案第五单元有趣的家乡风情

主题四一起采风去

【学习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观察实物图片、采风与民俗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学习民间

7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三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全册)

本周课堂规范: 课题:Unit1 A Let’s talk /Let’s play /Let’s sing 课时:第1课时编号: E3001 教学思路 学习目标: (纠错栏) 1.我能听懂、熟读并表演本课的对话。 2.我能向老师和同学用Hello, I’m ….或 Hi, I’m ….进行自我介绍。 3.培养学生乐于开口, 敢于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英语的兴趣 和愿望。 预习指导: 1、初步认识本课的8个人物:Zoom、Chen Jie、Miss White、Wu Yifan、Sarah、 John、Mr Jones、Zip. 分小组并制作人物卡片。 2、听录音并结合图片,初步感知对话内容。 课内探究(见课件): 课前热身: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关英语的单词吗?例如CD, Wow! 我学习,我快乐! 课中用的小游戏:1、开火车进行自我介绍。 2、上车游戏。将学生分散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教师做司机,到 各个站点接学生上车,学生上车前必须向司机问好,并作自我介绍。 每个小组组内练习:方式有组长带读、玩游戏等方式。 我的收获! 各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今天所学的知识,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当堂检测: ★认识本课新朋友,读一读吧。小组成员每人扮演一个角色进行自我介绍。

教学思路 (纠错栏) ★★情景选择。 ()1. 当你的朋友和你用Hello打招呼时,你如何回答。 A.I’m Chen Jie. B. Hi! C. Goodbye. ( ) 2.约翰向别人介绍自己,他应该怎么说。 . A. Hi, I’m Sarah . B. Hello, I’m Wu Yifan. C.Hello, I’m John. ( ) 3. 当你向别人介绍自己时应该说: A. Hi! B. Goodbye. C. I’m Sarah. ( ) 4.当你向Sarah打招呼时,你会怎么说? A. Hello, I’m Sarah. B. Hi, Sarah. C. Hello, John. ★★★我们能看图表演对话。(可以用自己的真实姓名) 例: A. — Hi,I’m Mike. B. — Hello, I’m Chen Jie. 收获与反思 今天我很开心,我学到了: 我的表现: 我应该怎么努力: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

第一单元:时、分、秒 课题一:秒的认识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 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自主学习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 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8 、()、()、 5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达标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练习一1、 2、 3、 4、5题 2、拓展提高:

2019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课题一:秒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阅读感悟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8 、()、()、5()()()()()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设问导读(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自学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1分=()秒,120秒=()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四、展示点评 五、分层训练 练习一1、2、3、4、5题 六、拓展延伸: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六单元教材简析 一、教学内容 1、口算乘法 A、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B、乘法的估算 2、笔算乘法 A、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B、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C、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D、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E、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 游乐园买票问题。 计算共有多少枝彩笔。 计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开运动会时计算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计算运动场共能坐多少人。 七仙女摘桃的神话故事。 老寿星散步。 2、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 合适的算法。 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法,在这儿,以表内乘法为基础,过渡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而这些口算又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如12×3就要用到10×3和2×3的口算),在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中又同时巩固了口算。 3、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 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不再出现“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这样的算理叙述,而是以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方式呈现。 再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计算,不再借助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以前教学不进位的乘法时借助小方块,教学进位时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五、课时安排 1、口算乘法 3课时 2、笔算乘法 9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合计 13课时

三年级上册学案1-6学案

1大海的歌 一、音读得准、字写的好 cháo zhàn yú shī xiān tāo ()声()放()帆()子()开大浪()天 二、填空。 1、她抱着(),她背着(),那()的潮声啊,是她熟睡的鼾声。这句话是把大海当作()来写,让我们觉得大海很()。 2、《海上的风》一诗中的“它”指的是(),“万种乐声”是()的声音。文中作者把海上的风分别比作了()、() 三、选词填空。 平静安静宁静 1.房间里非常(),只听见钟表的嘀哒声。 2.几只小船飘荡在()的湖面上。 3.夜晚,()的乡间小路上连一个人影都没有一、熟睡中的大海和海上的风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有关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花落谁家(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觉:①感觉②觉得、感到③觉悟④睡眠 1、大海睡觉了。() 2、狗的嗅觉很灵敏。() 3、我在教室里看书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4、请你自觉遵守纪律。() 闹:①喧哗,不安静。②发泄③吵,扰乱④开玩笑 5、他们俩早就闹翻了。() 6、闹什么脾气?有话好好说嘛!() 7、星期天,商场里真热闹。() 8、图书室里禁止打闹。() 五、照样子写句子 1、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2、海上的风是花神,它一来,就绽开万朵浪花。 六、续写《海上的风》 海上的风是—————————————— 它一来,就————————————— 七、我的积累: 在本课摘抄的好词句: ——————————————课外阅读中积累的描写大海的好词句:

2、我的感悟。 熟睡中的大海和海上的风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有关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 2 帽子和鸟窝 一、比一比,组词语。 耍()冒()坡()何()蓝() 要()帽()波()河()篮() 二、请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慌(huāng huànɡ)缠(chán chǎn) 三、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填空。 翔翔()帽子——松鼠()帽子——孩子们()松鼠——松鼠把帽子( )树上——孩子们()帽子——发现鸟用帽子()——翔翔()帽子——把帽子()小鸟 A 带走B追赶C丢失D挂在E放弃F做窝G挑H送给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它一跑,帽子也被拖走了。(改为“把”字句) 2孩子们丢下竹竿,又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仿写比喻句) —————————————————————— 五、课文理解和句段练读 翔翔和小伙伴举起又细又长的竹竿,挑哇,挑哇,眼看就要挑着帽子了。忽然,一只美丽的鸟儿衔着几棵干草,飞进帽子里。“这只鸟要干什么?”“它要在帽子里做窝。”“做窝?是要下蛋吗?”“下了蛋,是要孵小鸟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翔翔的!” 孩子们丢下竹竿,又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1、照样子写词语。 又细又长又_____又_____又_____又_____又_____又_____ 2、翔翔既然这么喜爱自己的帽子,为什么又不要帽子了呢?他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 3 吹泡泡 一、照样子,写词语。 又长又圆_______ _______ _______ 颤巍巍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二、给加下划线的汉字注音。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5.总结规律。2×3= 20×3= 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秒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2——3页内容

一、复习: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 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 120秒=()分 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 课后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时间的计算》导学案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页例2。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汇总

《秒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2——3页内容 一、复习: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 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

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120秒=()分 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 课后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 设计者:李守平年级:三年级姓名:组名: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考点预测】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知识归纳链接】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 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一、说出方法 (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实地操作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三、请完成下列练习。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预习检查评价】教务处(抽查完成): 学术助理(检查完成): 小组长(质量评价) 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 请同学们在预习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习题;由小组长负责确定最后讨论结果,并派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看谁最棒粤! 一、同学们,请大家小组合作完成下面各题。 第一组: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第二组: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1、练习一的第三题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小组评价与反思】 延伸巩固 【训练反馈】————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认真完成,千万不要出错,老师可要批阅的呀! 细心判断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教师批阅评价: 小组长评价: 个人评价: 【课外练习】——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认真完成下面的习题,不要忘记奥!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导学案 20XX年9月 [公司地址]

《秒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2——3页内容 一、复习: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 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 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 120秒=()分 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 课后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5、灰雀【编号:Y3007】 【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预习导学】——2、整体感知 (3)a、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b、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列宁是一个懂得尊重和爱护儿童人格尊严的人。 3、预习检测: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本题要求熟练读写】 上一行:(郊外)(散步)(胸脯)(或者)(勇敢)下一行:(可惜)(高低)(真诚)(婉转)(严寒)(2)根据意思写词语。【本题要求背诵】①(婉转)②(自言自语)③(欢蹦乱跳) (3)我能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回来的故事。 【课内探究】 (一)1、在文中(第1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列宁的句子:①“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②“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在书中用“”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答:我从中体会到了灰雀的美丽、活泼、惹人喜爱,也体会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爱护。 2、读(第2—10自然段):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答: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我发现了:男孩的吞吞吐吐语言和异常的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他知道自己错了,想改正,可又没有勇气当面承认。我也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小男孩的言语、行动,运用了既不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又能使小男孩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就是不大声地批评他做错了,而是用自己对灰雀的担心来感动他,让他改正错误。同时,也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中华乡中心小学袁芳 教学思路: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2、3页,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估测方法。 一、自主学习 我能填: 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 2、我知道1米=厘米 3、我能填2米=厘米300厘米=米5米=厘米认识毫米: 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 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厚是 厘米。 3、读教材第3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作单位。

4、完在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 探究1毫米的长度: 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小格就是1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得出1厘米=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1、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 2、IC卡的厚度是。 3、IC卡,然后抽出。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4、我知道生活中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教材第5页第2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橡皮擦长5教室长10 玻璃厚5铁皮厚2 ※3、怎样比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方面表现不够 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和减法的验算》5 设计者:赵世周年级:三年级姓名:组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考点预测】 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知识归纳链接】 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自主学习 计算并验算 243+378 417 — 284 6 54 - 98 1 。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相同()要对齐,从()位算起。 2、用6、4、9、0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3、比9999多1的数是(),它是()位数;比1000少1的数是(),它是()位数 【预习检查评价】教务处(抽查完成):学术助理(检查完成):小组长(质量评价)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

请同学们在预习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习题;由小组长负责确定最后讨论结果,并派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看谁最棒粤! 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Array算比较简便?法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4、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5、加法与减法简便算法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小组评价与反思】 延伸巩固 【训练反馈】————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认真完成,千万不要出错,老师可要批阅的呀! (1)用加法验算408—219=189的算式是()。 A、408+189 B、219+189 C、408+219 (2)比3吨多750千克是()。 A、3750吨 B、1050千克 C、3750千克 (3)两个三位数相加,它们的和是()。 A、三位数 B、四位数 C、三位数或四位数 (4)最小的三位数减去35,差是()。 A、75 B、135 C、65 (5)养殖场养了120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多40只,一共养了多少只鸡?正确算式是()。 A、120+40 B、120+40+120 C、120—40 【课外练习】——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认真完成下面的习题,不要忘记奥! 【考点链接】 1、电影院一共有406个座位。一年级有197个学生,二年级有208个学生。他们要一起看电影,能坐下吗? 2、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一共来了多少游客? 3、商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两种方法解决) 【学习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 学案

1小熊购物 项目内容 1.计算下面各题。 16+4+23100-25-10 2.一个蛋糕6元,一个面包3元,胖胖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应付多少元? 分析与解答:先求4个面包多少元,列式为(),再加上1个蛋糕的价钱,列式为(),也可以列式为()。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和乘法,要先算()法,再算()法。 4.明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6页,剩下的每天看9页,4天看完。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5.一瓶果汁4元,芸芸买了3瓶,付了15元,应找回多少元?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同级的运算顺序。

参考答案 1.43 65 2.3×4 3×4+6 6+3×4 3.乘 加 4.46+9×4=82(页) 5.15-4×3=3(元) 2 买 文 具 项目 内 容 1.计算下面各题。 46-24+12 62-25-14 2.作文本原价是3元,现价是5本10元。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分析与解答:要想求出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应先算出( )的价钱,再用( )减去( )即可。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 )法,后算( )法。 4.运算顺序一样的画“ ”,不一样的画“?”。 (1)2×9÷3 (2)36-6×5 (3)56÷7×5 2+9-3 36÷6×5 56+7×5 ( ) ( ) ( ) 5.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的鸡的只数是鸭的6倍。李伯伯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参考答案 1.34 23 2.现在 原价 现价 3.除 减 4.(1) (2)? (3)? 5.42÷6+42=49(只) 3 过 河 项目 内 容 1.直接写得数。 14+16÷8= 42÷7-3= 10-4×2= 2.在算式10-4×2中,如果要先算减法,可以改写为( )。 3.同学们去游玩,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需要几条大船? 分析与解答:先求出全班的人数,列式为( ),再除以每条大船坐的人数,列式为( )。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doc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课题一:秒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阅读感悟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8 、()、()、5。()()()()()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设问导读(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自学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1分=()秒,120秒=()分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_寒假_补习班_家教_讲义_学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补习 班级 25×4= 19×6= 35×7= 68×5= 38×7= 28×9= 56×4= 76×3= 530×4= 125×6= 456×3= 350×8= 780×5= 134×7= 324×8= 790×7= 96÷3= 123÷3= 78÷4= 103÷5= 例2 妙算第二关 例1 妙算第一关

306÷3= 804÷4= 921÷3= 728÷7= 体育老师带了350元上街,买了4个排球,还剩2元钱?请问每个排球多少钱?要想再买一个排球,还需要多少钱? 例4 你是最快最准确的吗? 例3 妙算第三关

1. 26×4= 25×6= 37×7= 59×5= 42×6= 35×8= 59×4= 76×4= 360×4= 165×3= 354×5= 420×7= 560×5= 234×6= 327×3= 580×9= 2. 96÷4= 243÷3= 78÷3= 205÷5= 【小试锋芒】

3. 309÷3= 412÷4= 612÷3= 636÷6= 4.妈妈带了366元上街,买了5张桌子,还剩6元钱?请问每张桌子多少钱?要想再买一张桌子,还需要多少钱? . 5、玩具厂的阿姨生产了642个玩具,如果每箱装4个玩具,要全部装完,准备160只箱子够吗?如果每箱装6个玩具,可以余多少只箱子?

【知识要点】 1.根据你的观察,别的同学在做乘法竖式或除法竖式时经常在什么地方出错? 2.你能把乘法竖式变为除法竖式吗? 【典型例题】 例1 在下面算式的□内,填上适合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例2 在下面算式的□内,填上适合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例3 在下面竖式里的□里,各填上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例4 在下面竖式的□里,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771口 口 口口口 口 口6 9428?口口口2 978口 口口?0 48口口 口口口口 口口 1 3 7 8 2 口 口 口 ? 6 9 2 口 口 口 7 6 7 口 ?

三年级上册语文预习作业学案全册教案

同学们,请自己预习课文,看看你能达到几星级目标。 ☆目标 1.根据课题质疑。 2.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用“△”标出文中翘舌音的字。 3.在文中用“○”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拼一拼,读一读,想办法记住它。用“”标出这些字在文中组成的词语。 4.能正确听写生字词和值得积累的词语。 5.把本课带[ ]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文空白处。 6.用阿拉伯数字标出自然段(小节)序号。 ☆☆目标 7.再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8.确定课文类别,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9.用“”标出生动形象、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10. 试着完成课后题。 ☆☆☆目标 1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思考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13.搜集相关的资料。 14.再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或写出自己的疑问。同学们,请你认真对待每次预习,争取每次都能得到三颗星。 使用说明:A(☆☆☆) B(☆☆) C(☆) D(不得星)

【三年级上册语文预习作业】学生姓名:老师Array 家长督查:评价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大声读课文,连续读两遍,读正确、读流利。(监督人:) 二、临写生字,注意笔画笔顺。 三、用“——”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你喜欢的词语,抄一遍、读一遍。 四、抄写课文句子。先在文中画出,再抄。 1、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2、你喜欢的一句话: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五、选一个词语填在()里,再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句话,把这个词语说具体。 【美丽团结】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的学校。 五、观察“资料袋”,说说这些少数民族有什么不同?

2021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学案.doc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学案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课型】:新授【课时】: 1节【节次】:1节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情境图。 教学设计 :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1、我想试试同学们反映快不快,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地进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板书:爷爷、爸爸、儿子】 2、两个爸爸【板书:2】,两个儿子【板书:2】,却只买了三张票【板书:3】。这2+2怎么会等于3?这里谁的身份最特殊?为什么?【爸爸的身份最特殊,有两个身份,既是爷爷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爸爸。板书:既……又……】【爸爸有两个身份,重复算了一次,板书:2+2-1=3】 3、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与这有关的一类问题。【板书:数学广角】窍门满街跑,看你找不找。这节课看谁找的窍门最多?谁表现得最好?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了解运动爱好 同学们平时喜欢体育运动吗?体育运动各种各样,你喜欢什么样的运动? 2、假如学校里要组织活动,一项跑步,一项跳绳,请你选择的话,你喜欢什么运动? 我们举举手看,喜欢跑步的有哪些同学?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都很多,有没有两样都比较喜欢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5、灰雀 【编号:Y3007】 【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预习导学】——2、整体感知 (3)a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b 、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列宁是一个懂得尊重和爱护儿童人格尊严的人。 3、预习检测: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本题要求熟练读写】 上一行:(郊外)(散步)(胸脯)(或者)(勇敢) 下一行:(可惜)(高低)(真诚)(婉转)(严寒) (2)根据意思写词语。【本题要求背诵】①(婉转) ②(自言自语) ③(欢蹦乱跳) (3)我能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回来的故事。 【课内探究】 (一)1、在文中(第1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列宁的句子:①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②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在书中用“ ”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答:我从中体会到了灰雀的美丽、活泼、惹人喜爱,也体会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爱护。 2、读(第2—10自然段):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答: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我发现了:男孩的吞吞吐吐语言和异常的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他知道自己错了,想改正,可又没有勇气当面承认。我也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小男孩的言语、行动,运用了既不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又能使小男孩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就是不大声地批评他做错了,而是用自己对灰雀的担心来感动他,让他改正错误。同时,也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3、读(第11—13自然段)思考: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答:因为列宁懂得尊重和爱护儿童的人格,避免伤了小男孩的自尊心。他这是在采用委婉的方法教育小男孩今后要爱护鸟类,不要捕捉或伤害它们,因为鸟类是我们的朋友。 (二)拓展。学了课文,你想对列宁或小男孩说些什么呢?(两者任选一个) 答:1、学了课文,我想对列宁说:您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您懂得尊重和爱护我们这些犯了错的孩子的人格,让我们在你循循善诱的语言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下决心改正,谢谢您列宁。同时,我们也要向您好学习关心和爱护鸟类,保护大自然。 2、学了课文,我想对小男孩说:你虽然顽皮,犯了错误,但是你很勇敢,你知错就改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也想告诉你今后可要好好的保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的动植物,因为他们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三)学了课文,我还想问的问题是:①如果列宁采用喝斥的方法逼问孩子灰雀的下落会怎样呢? ②小男孩从此以后还会再捕捉鸟儿吗? ③我也和列宁一样喜欢鸟儿,我不想伤害它们,我只想拥有它们,好好喂养它们,那我可以捉一只回来喂吗? 【当堂检测】 1、辨字组词。【答案很多,注意取舍】 上一行:(郊外)(勇敢)(高低)(诚实)(可惜) 下一行:(胶水)(取出)(底下)(城市)(借书) 2、我能从文中找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的的句子抄下来。 答: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