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平行线的概念

1平行线的概念

1平行线的概念
1平行线的概念

课题:平行线

一、教学目标设计: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2、会用三角尺、方格纸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探索并理解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

3、培养学生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互化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丰富多彩,激发求知欲。

二、教材分析设计:

1、重点:平行线的概念、画法、性质

2、难点:平行线的画法,及从画法中体会、感受平行线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感知温故,引入课题

问1:本章的内容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在相交线中,我们认识了两种模型,是哪两种?

问2: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什么?

问3:那么我们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同学们如何给平行线下定义呢?

(二)探索活动,归纳新知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表示法:用“∥”表示,读作平行于。如:直线AB和直线CD平行,记作AB∥CD,读作AB平行于CD。

(三)应用拓展,形成技能

平行线的画法:

(1)如果只有直尺,你能在方格纸中画平行线吗?

(2)如果只有一副三角板,你能画平行线吗?

讨论:

(1)过点P能画几条直线与已知直线a平行?过点Q能画几条直线与已知直线a平行?

(2)猜想:直线b和直线c的位置关系是什么?

(3)由此,同学们能得出哪些结论?试交流讨论一下。

结论: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思考:平行公理与垂线的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

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

(四)学习反思,提炼精华

练习:教科书P13

四、教学反思:

当堂反馈一

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

2、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边必__________。

3、同一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不可能与第三条直线都平行,这是因为________。

4、两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是________,两条直线平行,交点的个数是_____个。

二、判断题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平行, 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三、解答题

1、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后判断。

直线a、b互相垂直,点P是直线a、b外一点,过P点的直线c垂直于直线b。试判断直线a、c的位置关系,并借助于三角尺、直尺验证。

2、分类讨论: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情况。

平行线教学设计

5.2.1平行线 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2.掌握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重点、难点) 3.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作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重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察下面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以上的图片都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这将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 知识点1:平行线的概念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和相交. 方法总结:两条线段平行、两条射线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因此,两条线段不相交不意味着它们所在的直线不相交,也就无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探究1: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课本P12思考(小组合作学习)

探究点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类型一】应用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进行判断 例1:有下列四种说法:(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同一平面内,过一点能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根据平行公理、垂线的性质进行判断.(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正确;(2)同一平面内,过一点能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正确;(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正确;(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正确的有4个.故答案为D. 方法总结:平行线公理和垂线的性质两者比较相近,两者区别在于:对于平行线公理中,必须是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但过直线上一点不能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垂线的性质中,无论点在何处都能作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应用平行公理的推论进行论证 例2:四条直线a,b,c,d互不重合,如果a∥b,b∥c,c∥d,那直线a,d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解析:由于a∥b,b∥c,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得到a∥c,而c∥d,所以a ∥d.故答案为a∥d.

青岛数学七下《平行线的性质》同课异构教案 (1)

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 线的三条性质。 2.能运用三条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 (二)难点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知识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画法,回忆所学内容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片1).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你能找到哪些角,哪些是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哪些是同旁内角?它们是否相等? 2.平行线的画法 [板书]9.3 平行线的性质 2、合作探究 师:我们都知道平行线的画法,请同学们画出直线的平行线,结合画图过程思考画出的平行线,找一对同位角看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并思考. 学生画图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见图4),当同学们思考时,教师有意识地重复演示过程. 【教法说明】让同学们动手、动脑、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规律的习惯. 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在完成作图后,迅速地答出:这对同位角相等. 提出问题:是不是每一对同位角都相等呢?请同学们任画一条直线,使它截平行线与,得同位角、,利用量角器量一下;与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的要求画出图形,并进行度量,回答出不论怎样画截线,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肯定结论. 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我们把平行线的这个性质作为公理. [板书]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法说明】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进行度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不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图5的图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是相等的,那么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会很容易地答出内错角相等,同分内角互补. 师:教师继续提问,你能论述为什么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吗?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同学举手回答. 【教法说明】在前面复习引入的第2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此时学生已能够进行推理,在这里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指正的同时板书. [板书]两条平行经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西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师:下面清同学们自己推导同分内角是互补的,并归纳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三条性质.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生共同订正推导过程和第三条性质,形成正确板书. 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在今后我们经常要用到它们去解决、论述一些问题,所需要知道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学习它们的符号语言。

平行线的性质1

初中七年级数学第五章 5.3 平行线的性质 第一课时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发现、猜想、交流、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线的特 征。 3.培养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 兴趣。 二.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探索。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问题及数学推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镜,引入课题。 1.让学生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设问: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可以判定两条直线的位 置关系,那么,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提出本节课的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如图,直线all b,直线c分别与a,b相交, (1)请你用量角器测出/仁________ / 2= ____ (2)比较/ 1与/2的大小: (3)根据你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归纳: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思考:如果a与b不平行,那么/ 1还等于/2吗? 2.(学生合作)如图,如果a l b,你能得出/ 2=23吗? (1)小组讨论。 (2)学生展示。 (3)根据你的探讨,你有什么想法? 归纳: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学生合作)如图,如果a l b,那么你能得出2 2+ 2 3=180°?

(1)小组讨论。 (2)学生展示。 (3)根据你们的探讨,你有什么想法? 旁内角互补。 三?应用新知。 例:(学生合作)如图,AB // CD, AC // BD请你证明:/仁/ 2 (1)小组讨论。 (2)各个小组发言。 ⑶教师示范。 证明:T AB// CD (已知) ???/ 2=2 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v AC// BD (已知)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

8765432 1a b c b c a 1234567822211121 D. C.B.A.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提要 1. 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样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有公共顶点,另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与为90度的两个角互为余角,与为180度的两个角互为补角; 余角与补角都就是大小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就是位置角、 2. 定理①对顶角相等;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③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 平行的两个定理 ①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②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记为:如果b //a ,c //a ,那么b //c 、 4. 垂直的两个定理 ① 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5. 认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精讲精练 1. 如图,∠1与∠2就是对顶角的就是(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就是( ) ①若∠1与∠2就是对顶角,则∠1=∠2; ②若∠1与∠2就是邻补角,则∠1=∠2; ③若∠1与∠2不就是对顶角,则∠1≠∠2; ④若∠1与∠2不就是邻补角,则∠1+∠2≠180°、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平行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下列推理正确的就是( ) A .因a ⊥b ,b ⊥c ,故a //c B .因a ⊥b ,b //c ,故a //c C .因a //b ,b ⊥c ,故a //c

平行线的性质1,2,3(20201109212440)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3 平行线的性质(第 1 课时) 课时安排说明: 本节“平行线的性质”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探索得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和联系。第二课时在进一步区分并熟练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同时,让学生逐渐理解几何推理的要领,分清推理中因为和所以表达的意义,从而初步学习有理有据地进行几何推理。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直观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对其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在学习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同时,自然引入了“三线八角” ,认识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这些知识储备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并积累了一些直观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的识别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了推理说明的必要性;同时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交流,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而且初中生本身好胜、好强的特点,也为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中转化的方法提供了支撑,,也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为此,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相交线与平行线概念判断题(带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概念判断题 1. 下列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①同位角相等②对顶角相等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④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A . 1, B. 2, C. 3, D. 4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B.过一点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C.和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D.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3. 下列图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A. ⑴、⑵、⑶, B. ⑵、⑶、⑷, C. ⑶、 ⑷、⑸, D. ⑴、⑵、⑸ 4. 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 °°°° 5. 下列语句中,是对顶角的语句为( ) A.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两个角 B.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 C.顶点相对的两个角 D.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 6.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内错角相等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三条直线相交,必产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7. 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平分线( ) A.互相重合 B.互相平行 C.互相垂直 D.无法确定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同位角相等;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总有三个交点;⑤若a∥b,b∥c,则a∥c. 个个个个 9. 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③若线段AB与CD没有交点,则AB∥CD;④若直线a ∥b,b∥c,则a与c不相交. A 1个个个 D. 4个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是平行线; ③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④不相交的两条射线不一定平行; [ ] 个个个个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②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是平行线; ③在同一个平面内,没有交点的直线是平行线. 个个个个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是平行线; ③过一点可以而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一条直线有无数条平行线; ⑤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A.0个B.1个C.2个D.3个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平行的线段必相交 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 C.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D.一条直线有可能同时与两条相交直线平行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 (3)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得到同位角相等.(5)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对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 A.1个B.2个C.3个D.4个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 ⑤若直线a、b平行,则a上的线段AB与b上的线段CD一定平行。 个 个 个 个 答案:BDDBD DCABB BCCBD

平行线的性质1教学案例设计(1)

这是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一节几何图形课,主要是能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解决一些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熟记平行线的性质。 2、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解决一些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是一节几何图形课,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学生参与意识及自主能力较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操作练习法等。 五、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等 六、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熟记平行线的性质。 2、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归纳平行线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回忆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成立吗?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方法:教师提问平行线的判定,挑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出判定反过来的结论,由此引出新知。 二)自主学习: 目标: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后,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内容:课本50-51页 时间:10分钟 方法:1、画出两条平行线,测量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的度数,说出它们的大小关系,同时找出内错角和同旁内角,观察推理总结它们的大小关系。 2、熟背平行线的性质,并用几何语言表述。 3、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检测题:随堂练习 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按自学步骤进行操作,画平行线时让一学生上台演示。三)练习环节: 2.如图3,已知∠1=∠2,∠3=125°,那么∠4的度数为() 图3 A.45° B.55° C.65° D.75° 3.如图4,已知AB∥DE,∠A=150°,∠D=140°,则∠C的度数是()

平行线的定义教学设计

10.2.1 平行线的定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了解平行线的基本性质,会用三角尺或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2、经历画图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从图形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在互动过程中,增进同学们的情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并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的基本性质,会用三角尺或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激光笔,三角尺,直尺,课本。 2、学生准备:三角尺,直尺,课本,练习本,草稿本。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一组图片,找出图片中哪些地方有平行的形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直观的感受平行的形象)(二)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1】平行线的定义 1、问题1:通过我们刚才观察的几个图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叫做平行线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语言总结,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 归纳能力) 预设学生回答: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教师提问: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线吗? 预设生回答:不一定,用实物演示异面直线的情形。 教师提问:那应该怎么定义平行线呢? 预设生回答:加上“在同一个平面内”。 3、师生共同进一步概括平行线的定义(给重点处加标记)。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教师提问:平行线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预设学生回答:(1)在同一个平面内。(2)不相交。(3)两条直线 4、(1)学生举例生活中存在的平行线。 (2)既然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平行线现象,那么平行到底给我们什么 感受呢? (3)如果铁轨,扶梯,做操队伍不平行会怎样? 5、符号表示 平行通常使用平行符号“∥”表示 两条直线AB 与CD 平行,记作“AB ∥CD ”,读作“AB 平行于CD ” 如果两条直线记为21,l l 的话,记作“1l ∥2l ”,读作“1l 平行于2l ”。 A B C D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1

5.3 平行线的性质(1)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性质公理推出性质2的过程; 2.感受原命题与逆命题,从而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与判定公理的区别,能在推理过程正确使用.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反过来也成立吗 过去我们学过: 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反过来,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显然,这两个句子都是正确的. 现在换一个例子:如果一个整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对吗?这句话反过来怎么说?对不对? 结论:如果一个句子是正确的,反过来说(因果对调),就未必正确. 〖探索2〗 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反过来怎么说?猜一猜:它还是对的吗? 〖探索3〗 (1)用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 、b.说一说:不利用第三条直线能画出两条平行线吗?请画出第三条直线(把它记为c),并说明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的根据(公理或定理); (2)在(1)中再画一条直线d 与直线a 、b 都相交,找出其中的一对同位角,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验证你原来的猜测. 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与平行线的判定公理一样,这个结论也是基本事实,即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我们把它叫做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它是平行线的第一条性质. 〖探索4〗 如图,请画直线c 截两条平行线a 、b;再在图中找出一对内错角.同学们一定能从直觉判断这对内错角也是相等的.也就是说: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它是平行线的第二条性质. a b

现在我们来试一试:如何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 如图, ∵a∥b(已知), ∴∠1=∠3(____________________). 又∠3=________(对顶角相等), ∴∠1=∠2(___________). 以上过程说明了:由性质1可以得出性质2. 〖探索5〗 我们学过判定两直线平行的第三种方法: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把这条定理反过来,可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一猜:把这条定理反过来以后,还成立吗? 〖练习〗 P22练习 说一说:求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根据平行线的哪一条性质? 〖作业〗 P25.1、2、3 〖补充作业〗 如图: 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1)若a∥b,可以得到∠1=∠2.根据什么? (2)若∠1=∠2,可以得到a∥b.根据什么? (注意: (1)、(2)的根据一样吗?) a b 1 2 c a b 1 2 3 c

平行线的性质1教案

c a b 1 5 2 3 4 6 7 8 1.4 平行线的性质(1)教案 知识目标:通过作图探究、归纳并理解平行线性质1; 能力目标:会运用平行线性质进行角度的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性质1 教学难点:理解例2的推理过程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如何判断两直线平行? 二、知识探究: (一)得出平行线的性质1 小组探究交流 活动1、任意画两条不平行的直线,再任意画一条直线与这两条直线相交。测量同位角的度数; 活动2、任意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再任意画一条直线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测量同位角的度数; 在小组活动1和活动2中 1、你发现了什么?与其他同学的发现相同吗? 2、在结论的探究过程中,你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归纳总结 归纳性质: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数学语言:∵a//b (已知) ∴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二)理解平行线的性质1 1、辩一辩: 学生思考并回答 (1) 凡是同位角相等这句话对吗? (2)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吗? (3) 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 同位角会相等呢? 2、比一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有什么不同? 3、学一学: 学生思考并回答 (1)自主学习P15页例1,思考∠3=∠1的理由; 练:如图:已知直线2l ∥3l ,∠1=40,求∠2的度数。 学生小组展示: 2 l 3 l 1 2 1l

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数学教学设计 6. 4平行 1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教学目2.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并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标3.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探索新知、合作学习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 1 .经历动手实践一一讨论交流一一归纳新知的探索过程; 点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 占 八、、 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教师) 新课导入: 1.请你欣赏下列图片,看看图片中哪些线是互相平行的?比一比谁发现得既多又快. 2.我们知道,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直线平行的实例,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 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平行 线的认识,体会数学知识 来源于生 活.

学生积极观察,各抒己见. 学生先在白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经过讨论,总结得出: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 线的位置有两种:平行或相交.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用米尺当作另一条直线,通过“旋转米尺”演 示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且只有两种情况(重合除外)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学生 表达有困难时,教师给予点拨) 教师强调定义中的三个要点:(1)在同一平面内;(2)不相交,即没有公共点; (3)两条直线,而不是线段或射线.并举例说明线段或射线没有公共点时不一定 平行和在同一平面的条件. 学生自告奋勇到黑板上展示自己想出来的符号,然后大家评判最合适的一个: //”记作AB //CD ,读作:直线AB 平行于直线CD . 已知:直线a 和直线外的点A ,求作:过点A 作直线b ,使b // a . (学生自己尝试,教师巡视辅导,然后由比较优秀的学生上黑板演示.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画平行线的步骤,并归纳每步的关键字: 新课导学: 1. 平行线的定义和表示: 请同学们在白纸上任意画两 条直线,并与前后左右的同学比 较,并思考两条直线的位置有几 种情况? 哪位同学能给平行线下个 定义? 在数学中,我们常用符号来 表示一些关系,例如“=”、?“工” 就很形象地表示相等关系和不 等关系,那么想一想,我们用怎 样的符号来表示直线的平行关 系呢? 2. 平行线的画法: 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了画 平行线,回顾一下用直尺和三角 让学生从动手实 践着手,探索新知,体 会在“做”数学,“学” 数学,并在合作学习中 得到提高,体验成功, 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 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口头 表达能力. 让学生自己选择 形象化的符号,不仅印 象深刻,还为以后学习 其他的符号打下基础, 体验成功的快乐.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5.3.1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2.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或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猜想、实践、探究不难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前节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证明或计算. 2.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或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或计算.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可将上述问题细化: 1.如图,直线a∥b,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1)请填表: (2)如果a与b不平行,∠1与∠2还有以上关系吗?

(3)通过(1)(2)的探究,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如图,直线a∥b,则∠3与∠2相等吗为什么∠3与∠4互补吗 思考1.你能根据以上探究,归纳出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定理吗? 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相应的判定定理是怎样的关系? 【归纳结论】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相应的判定定理的已知部分和结论部分正好相反,它们是互逆关系.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已知AB∥CD,AD∥BC,∠A与∠C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 2.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M,N,MP平分∠EMA,NQ平分 ∠MNC,那么MP∥NQ,为什么? 3.将两张矩形纸片如图所示摆放,使其中一张矩形纸片的一个顶点恰好落在另一张矩形纸片的一条边上,则∠1+∠2=_____.

平行线(定义、平行公理及推论) (3)

5.2.1平行线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教具模式的演示和通过画图等操作,交流归纳与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3.会用符号语方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复习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教具中木条b与c重合在一起,转动木条a确认学生的回答. 教师接着问:在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 2.教师演示教具. 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让学生思考:把a、b想像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直线b与直线a的交点位置将发生

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b与c木相交的位置?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形成共识. 转动b时,直线b与c的交点从在直线a上A点向左边距离A点很远的点逐步接近A点,并垂合于A点,然后交点变为在A点的右边,逐步远离A点.继续转动下去,b与a的交点就会从A点的左边又转动A 点的左边……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的位置,它与直线a左右两旁都没有交点. 二、平行线定义表示法 1.结合演示的结论,师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定义:同一平面内,存在一条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换言之,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这里“∥”是平行符号. 教师应强调平行线定义的本质属性,第一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第二是设有交点的两条直线.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交点情况去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两者必居其一.即两条直线不相交就是平行,或者不平行就是相交. 三、画图、观察、归纳概括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 1.在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 本问题是学生直觉直线b绕直线a外一点B转动时,有并且只有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1

§5.3平行线的性质(一) 吉林省梅河口市实验中学---李志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关键: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二、新授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 请学生画出下图进行实验观察. 设l1∥l2,l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平行线性质1(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1)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1= ∠2. (2)已知:如图2-64,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1+∠2=180°. 在此基础上指出:“平行线的性质2 (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3 (定理)”.

3.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将判定与性质各三条全部打出. (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 (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联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 三、例题 例2如图所示,AB ∥CD ,AC ∥BD .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与互补的角. 87 6 5413 2 此题一定要强调,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答:相等的角为:∠1=∠2,∠3=∠4,∠5=∠6,∠7=∠8.互补的角为:∠BAC +∠ACD =180°,∠ABD +∠CDB =180°,∠CAB +∠DBA =180°,∠ACD +∠BDC =180°. 相等的角还有:∠ACD =∠ABD ,∠BAC =∠BDC .(同角的补角相等) 例3如图所示.已知:AD ∥BC ,∠AEF =∠B ,求证:AD ∥EF . 分析:(执果索因)从图直观分析,欲证AD ∥EF ,只需∠A +∠AEF =180°, (由因求果)因为AD ∥BC ,所以∠A +∠B =180°,又∠B =∠AEF ,所以∠A +∠AEF =180°成立.于是得证. 证明:因为 AD ∥BC ,(已知) 所以 ∠A +∠B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 ∠AEF =∠B ,(已知) 所以 ∠A +∠AEF =180°,(等量代换) 所以 AD ∥EF .(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四、练习: 1.如图所示,已知: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且AB ∥CD . 求证:∠1+∠2=90°. 证明:因为 AB ∥CD , 所以 ∠BAC +∠ACD =180°, F E D C B A A B C D

平行线性质教案

§5.3平行线的性质(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 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关键: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二、新授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 请学生画出下图1进行实验观察.设l 1∥l 2,l 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 8 76 54132 图1 图2 图3 你能发现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 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平行线性质1(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1)已知:如图2,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AB ∥CD .求证:∠1= ∠2. (2)已知:如图3,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AB ∥CD .求证:∠1+∠2=180°. 在此基础上指出:“平行线的性质2 (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3 (定理)”. 3.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将判定与性质各三条全部用多媒体显示.) (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 (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联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 三、例题 例2如图4所示,AB ∥CD ,AC ∥BD .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与互补的角. 此题一定要强调,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F E D C B A A B C D 图4 图5

(完整版)相交线与平行线讲义OK

相交线与平行线讲义 例题分析: 【知识点一】相交线的性质: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例1、(河南)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一个锐角 B、一定有一个钝角 C、一定有一个直角 D、一定有一个不是钝角 例2、(绵阳)在一个平面上任意画3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平面分成的部分是() A、4个 B、6个 C、7个 D、8个 例3、(鄂州)在同一个平面内,四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不能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例4、(宿迁)一块长方体橡皮被刀切了3次,最多能被分成块. 例5、在一个平面内,任意四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最多有()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例6、平面内6条直线两两相交,但仅有3条通过同一点,则截得不重叠线段共() A、24条 B、21条 C、33条 D、36条

例7、如右图,两条非平行的直线AB ,CD 被第三条直线EF 所截,交点为PQ ,那么这3条直线将所在平面分成( ) A 、5个部分 B 、6个部分 C 、7个部分 D 、8个部分 【知识点二】对顶角、邻补角: 对顶角定义:两个角有一个公共的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 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邻补角定义:两个角有一个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 例1、(漳州)如右图,直线b a 、相交于点o ,若∠1等于40°,则∠2等于( ) A 、50° B 、60° C 、140° D 、160° 例2、(辽宁)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EOC=100°, 则∠BOD 的度数是( ) A 、20° B 、40° C 、50° D 、80° 例3、(湘西州)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点,若∠1=30°, 则∠2,∠3的度数分别为( ) A 、120°,60° B 、130°,50° C 、140°,40° D 、150°,30° 例4、如右图,图中有 对对顶角. 例5、(1)延长射线OM ;(2)平角是一条射线;(3)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4)锐角一定小于它的余角;(5)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6)一个锐角的补角与这个锐角的余角的差是90°;(7)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8)若∠A+∠B+∠C=180°,则这三个角互补;(9)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例7 例1 例2 例3 例4

平行线知识点四大模型

平行线四大模型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l、平行线的判定 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如果平面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可以判断这两条直线平行,但是,由于直线无限延伸,检验它们是否相交有困难,所以难以直接根据定义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这就需要更简单易行的判定方法来判定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l: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上图: 若已知∠1=∠2,则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若已知∠1=∠3,则AB∥CD(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若已知∠1+ ∠4= 180°,则AB∥CD(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另有平行公理推论也能证明两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当它们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同位角、错角、同 旁角也有相应的数量关系,这就是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错角相等. 简称: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角互补. 简称: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

本讲进阶平行线四大模型 模型一“铅笔”模型 点P在EF右侧,在AB、CD部“铅笔”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PFC=3 60°; 结论2:若∠P+∠AEP+∠PFC= 360°,则AB∥CD. 模型二“猪蹄”模型(M模型) 点P在EF左侧,在AB、CD部“猪蹄”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CFP; 结论2:若∠P=∠AEP+∠CFP,则AB∥CD. 模型三“臭脚”模型 点P在EF右侧,在AB、CD外部“臭脚”模型结论 结论2:若∠P=∠AEP-∠CFP或∠P=∠CFP-∠AEP,则AB∥CD. 模型四“骨折”模型 · 点P在EF左侧,在AB、CD外部

平行线的概念及三线八角

10.2平行线的判定 第1课时平行线的概念、基本事实及三线八角 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及基本事实,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及性质; 2.能够运用平行线及三线八角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观察下列图片,想一想如果手扶式电梯左右扶手之间的宽度不相等会怎样,如果铁轨两条轨道之间的距离不相等会怎样?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平行线的概念、画法及基本事实 【类型一】平行线的概念 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或垂直B.平行或相交 C.平行、相交或垂直D.相交 解析: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故选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对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地运用性质进行说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类型二】平行线的画法 如图所示,在∠AOB内有一点P. (1)过P画l1∥OA; (2)过P画l2∥OB. 解:如图所示.

方法总结:运用三角板作平行线注意直尺的使用,以确保作出的两条直线为平行线. 探究点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类型一】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断 例3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 A.∠A与∠B是同旁内角 B.∠3与∠1是同旁内角 C.∠2与∠3是内错角 D.∠1与∠2是同位角 解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基本模型判断.A中∠A与∠B形成U型,是同旁内角;B中∠3与∠1形成U型是同旁内角;C中∠2与∠3形成Z型,是内错角;D中∠1与∠2是邻补角,题设说法错误.故选D. 【类型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例4如图,找出图中∠DEA,∠ADE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解析:结合图形,找出“三线八角”. 解:图中∠DEA的同位角为∠C、内错角为∠BDE、同旁内角为∠A和∠ADE;∠ADE 的同位角为∠B、内错角为∠CED、同旁内角为∠AED和∠A. 方法总结:两个角的公共边所在直线为截线,其余两边所在直线是被截的两直线,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在截线的两旁找内错角. 【类型三】答案不唯一的图形问题 如图所示,直线DE与∠O的两边相交,则∠O的同位角是________,∠8的同旁 内角是________. 解析:直线DE与∠O的两边相交,则∠O的同位角是∠5和∠2,∠8的同旁内角是∠1和∠O.故答案为∠5和∠2,∠1和∠O.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在这一节课里:大家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 二、实践探究 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如课本P21图5.3-1). 2.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 角∠1∠2∠3∠4∠5∠6∠7∠8 度数 3.学生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 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在详尽分析后,让学生写出猜想. 4.学生验证猜测. 学生活动: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5.师生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板书. 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相等. 性质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让学生结合右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这三条性质,教师同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 因为a∥b,因为∠1=∠2, 所以∠1=∠2所以a∥b. 因为a∥b,因为∠2=∠3, 所以∠2=∠3,所以a∥b. 因为a∥b,因为∠2+∠4=180°, 所以∠2+∠4=180°,所以a∥b. 6.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 学生交流后,师生归纳:两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 由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论述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