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有关法律法规

机构管理(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

人员管理(医师、护士、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医疗服务管理(血液、医疗废物、医疗事故、医疗美容、药品、广告、医院感染、临床技术准入、临床技术操作和临床诊疗活动、母婴保健、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实验室等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9.1,修订2004.8.23,实施2004.12.1)《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1995.6.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999.5.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5.1)

行政法规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994.9.1)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12.30)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9.1)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16)

部令规章

《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1993.1.1)

《医疗广告管理办法》(1993.12.1)

《护士管理办法》(1994.1.1)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4.9.1)

《血站管理办法》(1998.10.1,2005.11.17发布,2006.3.1实施)

《处方管理办法(试行)》(2004.8.10)

《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1999.7.16)

《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1999.7.16)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2000.7.1)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2001.8.1)

《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2001.8.1)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02.5.1)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2002.9.1)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2002.9.1)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10.15)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2003.5.1)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2004.5.27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2006.2.27发布,2006.6.1实施)

《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2005.7.1实施)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2006.3.16发布,2006.7.1实施)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06版)(2006.4.4)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规范性文件

《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章程》(1994.9.1)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1994.9.2)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1994.9.5)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1994.9.5)

《医疗机构评审办法》(1995.7.21)

《眼科医院基本标准(试行)》(1996.6.11)

《妇产医院基本标准(试行)》(1996.6.11)

《耳鼻喉医院基本标准(试行)》(1996.6.11)

《综合医院评审标准》(1997.9.1)

《乡(镇)卫生院评审标准》(1997.9.1)

《医院、乡(镇)卫生院评审结论判定标准》(1997.9.1)

《医师资格考试考务管理暂行规定》(1999.7.16)

《医师资格考试违纪处理暂行规定》(1999.7.16)

《卫生部关于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暂行规定》(2001.4.30)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下发〈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的通知》(2001.6.20)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2000.11.30)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2002.1.21)

《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2002.4.16)

《医疗美容项目》(试行)(2002.7.8)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学科专业组名录(试行)》(2002.8.2)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2002.8.16)

《医疗事故争议中尸检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办法》(2002.9.1)

《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5.12.16)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2002.9.1)

《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2002.9.1)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02.9.1)《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标识》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2005.8.11)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94年)

共分7章55条

—总则

—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

—登记

—执业

—监督管理

—罚则

—附则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共分8章91条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总则

—设置审批

—登记与校验

—名称

—执业

—监督管理

—处罚

—附则

明确了医疗机构的类别

共十二类

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

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

疗养院

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村卫生室(所)

急救中心、急救站

临床检验中心

专科疾病防治院、专科疾病防治所、专科疾病防治站

护理院、护理站

其他诊疗机构

登记和校验制度

申请执业登记必须填写《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并提交有关材料

登记机关受理后进行审查和实地考察、核实

审核合格的,发给由卫生部统一印制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诊疗活动

变更登记

因分立或者合并而保留的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变更名称、地址、法人或负责人、所有制形式、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注册资金(资本)、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等

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置的为内部职工服务向社会开放的

校验

床位在100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远、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的校验期为3年

其他医疗机构的校验期为1年

诊疗科目登记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

界定了当时我国允许开设的诊疗科目的范围和种类,并统一了诊疗科目的名称依据临床一、二级学科及专业名称编制,共规定了32个一级科目和130个二级科目

执业

印章、帐户、牌匾等使用的名称与核准的名称一致

严格执行无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

门诊病历保存不少于15年,住院病历不少于30年

监督管理

非法行医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

—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活动

不按期校验

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

视性质、情节、后果给予下列处罚

—警告;立即改正;限期改正

—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药品和器械

—罚款(500元以下;500-1000元;3000元以下;3000-5000元;3000-10000元)

—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人员管理

医师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1998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江泽民主席签署第5号主席令,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核心

医师资格考试制度

—《医师资格证书》

医师执业注册制度

—《医师执业证书》

医师执业注册

取得医师资格后,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符合条件的,受理申

请的卫生行政部门自收到申请的30日内予以注册,颁发卫生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

医师必须在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内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医师执业证书》

执业医师《医师执业证书》

执业助理医师《医师执业证书》

执业范围

临床类别:内、外、妇、儿等16个专业

中医:中医、中西医结合、蒙医、藏医、维医、傣医等6个专业

口腔类别:口腔专业

公共卫生类别:公共卫生专业

变更注册与重新注册

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的,需到原注册部门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中止医师执业活动2年以上的,需按规定办理重新注册手续

非法行医

非医师行医

经注册的医师在非医疗机构内行医

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后,未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行医的

法律责任

视情节、性质、后果分别给予

—警告

—暂停执业6个月—1年

—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师资格一经取得,终生有效,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非法剥夺

《医师资格证书》仅作为医师注册的依据,并不是医师行医的法律凭证,医师必须持《医师资格证书》注册,领取《医师执业证书》后获得依法行医的权利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行医。在乡、民族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行医。在乡、民族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

注意

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本、硕、博)在毕业前的实习以及毕业后的见习阶段,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诊疗活动不属于非法行医

进修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行医不需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护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1993年9月26日,陈敏章部长签署第31号部长令,予以发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主要内容

总则

考试

注册

执业

罚则

附则

核心

护士执业考试制度

—领取《护士执业证书》

护士执业注册制度

护士执业考试

获得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可以申请护士执业考试

获得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专科以上毕业文凭,可以免于护士执业考试

护士执业注册

护士执业考试合格,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可以申请护士执业注册

再次注册:每2年进行再次注册

中断注册5年以上,须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参加3个月的临床实践

法律责任

未经注册从事护士工作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

非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缴销

护士违反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或拒不履行护士义务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中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转发《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

转发《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 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修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部分附表的通知》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市管医疗单位: 现将?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修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部分附表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医疗机构管理,特提出以下工作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抓好清理整顿。各县市区卫生局接到本通知后,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规定?的有关要求,于8月20日前对本行政区域内已批准设置的医疗机构进行一次清理整顿。 二、明确清理重点。清理的重点是不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或?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类别、名称和诊疗科目等不符合规定的;设置和名称未经有审批权部门批准的;其他违规审批的医疗机构。 三、抓好整改建档通过清理,撤销一批违规批准设置的医疗机构,纠正一批审批不规范的行为,建立完整的医疗机构审批档案。

四、做好汇总上报。请各县市区卫生局于2008年8月22日前将清理整顿情况报我局医政科。市直市管医疗机构由我局直接开展清理整顿。我局将在8月底对各地清理整顿工作进行抽查。 ?规定?执行及清理整顿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请及时与我局医政科联系。 附件: 1、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 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修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 则?部分附表的通知 二○○八年八月二日

附件1: 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以?条例?为依据,严格医疗机构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审批,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日常监管,医疗服务秩序逐步好转。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医疗机构审批(包括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管理,特作如下规定: 一、严格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管理 (一)严格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严格按照?条例?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等规定审批医疗机构。要建立审批责任制,坚持谁审批,谁把关,谁负责;对医疗机构类别、规模等主要审批事项,要实行集体审议、集体决定。 (二)严格审核医疗机构设置申请材料。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批准设置医疗机构;必须严格审核医疗机构设置申请书、申请人资质条件、可行性研究报告、设置协议书、选址报告、资信证明、建筑设计平面图等设置申请材料,以及医疗机构土地使用、规划建设等方面的证明材料,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医疗机构核心问题与三医监管体系的运用

医疗机构核心问题与三医监管体系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8-12-18T14:08:29.3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5期作者:王尚君袁迅周明月[导读] 医疗机构指的是依照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治疗活动以及疾病诊断的卫生机构,是一个行业的总称,医院以及卫生院是构成我国医疗机构的主要形式,同时还包括门诊部、卫生院、医养结合以及诊所等形式,均属于医疗机构。(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质改办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医疗机构指的是依照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治疗活动以及疾病诊断的卫生机构,是一个行业的总称,医院以及卫生院是构成我国医疗机构的主要形式,同时还包括门诊部、卫生院、医养结合以及诊所等形式,均属于医疗机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随之不断增强,对医疗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优化医院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医疗卫生管理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医疗机构;核心问题;三医监管体系;医务人员;医疗行为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397-01 医疗行业的发展和现状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关注和重视,如何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满足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是医疗监管工作的重点。有研究发现,医疗机构目前存在较多问题[1],常见问题如下:(1)医疗机构名称不规范。(2)未按规定将医疗机构收费标准等内容进行公示。(3)开展超出核准科目标准以外的诊疗活动。(4)未经批准擅自开展各项手术。(5)使用未注册在本医疗机构内的医师进行诊疗活动。(6)未经批准擅自发布医疗广告。(7)未悬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8)使用执业助理医师独立进行诊疗活动。(9)超权限开具处方、不合理处方。(10)使用未取得相应资格的护理人员以及取得相应资格但未经注册的护理人员进行诊疗活动。(11)重复住院。(12)不合理用药,不合理使用耗材等。建立医疗机构监管体系,加强对医疗机构相关数据的采集、管理和裁决,保证医疗机构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是目前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对三医监管体系应用于医疗机构的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先做如下报告。 1.概述 三医监管体系是指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监管平台,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及医疗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监管,利用平台进行动态精准管理。三医监管以医院为主体,每个医务人员均是监管对象,对所有医疗行为进行监测和管理,能够直接反映医院核心医疗制度实施情况和基础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群众健康为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三医监管体系制度建设,提升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以及医务人员的监管力度,增强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规范医疗活动和行为,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2]。 2.重点任务 (1)组建信息监管平台,及时有效上传数据,保证数据准确性。 (2)强化数据分析原因,完善指标体系,形成合理的分析流程,制定分析规则,定期对医疗机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推动信息监管数据分析和结果应用。 (3)定期对不规范医疗行为进行核实和整改,保证工作进一步展开。 (4)进行现场调查,建立公平公正现场核查机制,以约谈记录、查阅通报材料等方式对整改情况进行核查,不合理医疗行为将其提交至裁定判决组进行仲裁。 (5)制定裁决机制,由各级卫生行为部门组建监管裁决小组,对不规范医疗行为进行仲裁,制定裁决制度和规格,严格遵循裁决原则进行仲裁,避免发生错判、误判。 (6)成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对应当依法处罚的违规行为严肃查出,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切实保证监管工作的进行,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3]。 3.监管内容 (1)依法执业: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合法资质、诊疗科目登记、医疗机构校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技术应用等情况进行监管。 (2)医疗管理:监管事项包括严格执行诊疗规、合理用药管理、履行功能定位、专科学科建设、落实相关核心制度和法规。 (3)医疗服务:监管事项包括开展日间手术、远程会诊、预约诊疗、便民门诊,落实原物公开制度,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完善医保管理体制,规范院内投诉管理体系,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情况,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处置体系。 (4)经济运行:监管事项包括严格按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制定收费标准,执行医疗收费标准进行收费,落实财务风险管控,合理配备人力资源,优化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对重点项目资金进行规范使用,按医疗机构登记设立会计师,制定效益评估制度和工程项目立项论证。 (5)精准扶贫:监管内容包括实施医疗卫生计生扶贫行动,落实健康扶贫相关要求,定期开展医疗救助扶持行动,实现精准识别贫困患者帮助其就医,施行一站式报销和先诊疗后结算等服务,落实补助和免费诊疗政策,严格控制贫困患者自费药物和器械的使用。 (6)政府指令性任务:监管内容包括规范双向转诊,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开诊医师多点职业、医连体建设城乡对口支援以及义诊巡诊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参加所在辖区医疗急救治体系,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和其他公共卫生任务[4]。 (7)党风廉政建设:监管内容包括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领导干部权利运行,完善惩防体系建设,落实相关管理规定和制度,深入查处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情况,开展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进行第三方行风政风测评[5]。 4.小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临床发病率随之提升,群众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更多,加上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疗机构的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完善管理模式和相关制度,保证监管工作公平、公正,对于不规范性医疗行为、医疗活动进行依法追责和仲裁,保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对违规人员和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切实保证监管工作的进行,解决医疗机构中存在的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周瑶,梅达成.遏制过度医疗之第三方监管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8,39(1):52-54,94.

农村医疗机构监管调研报告

农村医疗机构监管调研报告 农民用药安全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 的内在要求,但在农村的医疗机构,由于重医轻药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对药品、医疗器 械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使农村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成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 的一个主要环节。基层药品监管部门要不断加大对其监管力度,积极探索规范化管理途径。 一、现状及成因 **县辖*镇、*乡、**个农林牧渔场,人口**万人,县域内有县级医疗机构*个、乡(镇、场)卫生院**个、个体诊所(口腔诊所)**个、村级卫生所**个、卫生室***个,主要集中在乡、镇和人口较密集的村。 该县级医疗机构对药械使用的管理比较规范,用药水平也较高,有专门的药学技术人 员对药品质量进行把关,建立了药品管理制度,能按要求进行药品养护和贮存。而农村医 疗机构,尤其是村级卫生所(室)基本上都没有专门的药学人员管理药品,使用的药品、医 疗器械的水平比较低。通过调查,目前辖区内农村医疗机构在监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重要 的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鼓励留守儿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 的心理障碍,[莲~山课件 ]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 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 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 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 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 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 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 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 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 的成长环境。 (一)在使用药品、医疗器械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民营医疗机构监管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民营医疗机构监管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民营医疗机构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民营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凸显了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医疗费用偏高。民营医疗机构作为营利性机构,医院经营者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趋利心态。于是要求医生开大处方、药品低进高出、滥检查、过度使用治疗仪器,以达到增加业务额的目的。因此,凡到过民营医院就诊的人,第一感觉就是“被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由此产生极大的负面效果。 (二)业务水平一般。目前大部分民营医院由于规模小、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其医务人员都是通过社会招聘组成,良莠不齐,在与公立医院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促成其不规范经营的动机。个体诊所存在租用资质问题,医疗质量存在隐患。 (三)虚假医疗广告。民营医院为了争夺患者,大力进行虚假广告宣传。夸大诊疗效果、提高医生资质、编造进口设备、虚构医院等级、冒充专家会诊等虚假广告手段层出不穷。 (四)药品及医疗器械质量无保证。由于竞争激烈,一些民营医院经营者设法降低成本,除了从医药站采购一些药

品外,某些药品从不正规的渠道进货。严重扰乱医药市场秩序,存在假冒、伪劣、过期药品的隐患。所用医疗器械的消毒,因受设备和经济条件限制,其无菌状态难于保证,也存在着严重医疗事故隐患。 (五)存在非法行医现象。某些民营医院为了取得经济利益,擅自超出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超范围经营,例如非法从事接生、终止妊娠和施行计划生育手术,介绍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非法从事性病诊疗和医疗美容活动,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行为等。 (六)医托现象。某些民营医院为了增加门诊量,用尽方法招揽病人,于是出现了“医托”现象。医托埋伏在公立大医院的门口,以农村来的求医心切者为对象,向他们推荐民营医院的“专家”,以此为民营医院增加创收、收取回扣。某些公立医院的医生自己也成为民营医院的“白大褂”医托,严重干扰医疗秩序,贻误病人诊疗时机。 二、加强对民营医院监督管理的建议 (一)严格审批,加强业务管理。严格执行审批标准,防止不符合条件没有医疗质量保证的民营医院进入医疗市场。加强对民营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正确引导民营医院的行业发展方向。针对民营医院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内容落实到民营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去,强化医院业务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医务工作卫生机构与人员 【发文字号】卫办医管发[2012]56号 【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2012.05.11 【实施日期】2012.05.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 (卫办医管发〔2012〕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等,下同)建设,尤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明显改善,诊疗水平逐步提高,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也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 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等重要任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对于坚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群 众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利用率,改善群众健康状况等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基层医疗机构监管体系,配齐监管人员,加强日常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要建立健全对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帮扶机制,明确相关政策,加大上级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力度,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加强机构、人员执业资格监管 各地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严格基层医疗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在基层医疗机构执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应当具备《

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

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中的问题及对 策 摘要:我国的医疗保险改革对于我国的城镇职工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我国的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当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定点医疗机构应该怎样加以管理,才能够有效避免统筹基金的流失,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就将针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当中的问题和对策方面的相关内容做出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希望所得结果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006-01 引言: 当今社会,要想更好地健全社保制度,我们必须要加快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只有保证了城镇职工的最基本医疗需求,才能够促进整个城镇的发展,进而存进整个社会的发展。我国在1994年开始在两江实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试点工作,到了1998年就开始在全国的范围内正式启动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并且在同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到现在为止,经过

了十几年的发展和努力,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地趋于完善。然而最近几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在不断地增加,这使医疗保障基金管理部门的压力重大。因此,在保障所有参保人员利益的前提下,避免各种违规行为出现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1.1伪造虚假信息的诚实信誉问题 在这里主要提及的有冒名住院、挂床住院、伪造病历和医嘱等情况。所谓冒名住院就是说一些非参保人员以参保人员的名义住院的,并且违反规则享受参保人员的待遇,从而达到套取统筹基金的目的[2]。而有些医院为了争夺病源增加收益,即使发现了非参保人员冒充参保人员就医的,也会视而不见;所谓挂床住院就是说患者本人办理了住院手续,但是患者本人却不会一直呆在医院,等到治疗结束以后,患者再直接回家或继续上班。这一类患者多半都是病情较轻的患者,而病症也完全可以在门诊部门进行治疗;所谓伪造病例和医嘱,就是说参保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的相关人员联合在一起,利用医保卡办理虚假的住院信息,并且编造出虚假病例,以达到诈取医疗保险基金的目的,这是一个性质比较严重的问题。 1.2通过“以药易药”的方式变通记账 当前,有很多家定点医疗机构不遵守医疗保险政策,

医疗机构监督的管理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有关法律法规 机构管理(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 人员管理(医师、护士、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医疗服务管理(血液、医疗废物、医疗事故、医疗美容、药品、广告、医院感染、临床技术准入、临床技术操作和临床诊疗活动、母婴保健、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实验室等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9.1,修订2004.8.23,实施2004.12.1)《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1995.6.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999.5.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5.1) 行政法规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994.9.1)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12.30)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9.1)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16) 部令规章 《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1993.1.1) 《医疗广告管理办法》(1993.12.1) 《护士管理办法》(1994.1.1)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4.9.1) 《血站管理办法》(1998.10.1,2005.11.17发布,2006.3.1实施) 《处方管理办法(试行)》(2004.8.10) 《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1999.7.16) 《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1999.7.16)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2000.7.1)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2001.8.1) 《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2001.8.1)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02.5.1)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2002.9.1)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2002.9.1)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10.15)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2003.5.1)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2004.5.27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2006.2.27发布,2006.6.1实施) 《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2005.7.1实施)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2006.3.16发布,2006.7.1实施)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06版)(2006.4.4)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药品监管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监管的调研报告

药品监管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监管的 调研报告 农民用药安全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在农村的医疗机构,由于重医轻药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对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使农村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成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基层药品监管部门要不断加大对其监管力度,积极探索规范化管理途径。 一、现状及成因 **县辖4镇、7乡、12个农林牧渔场,人口 万人,县域内有县级医疗机构4个、乡(镇、场)卫生院12个、个体诊所(口腔诊所)32个、村级卫生所70个、卫生室225个,主要集中在乡、镇和人口较密集的村。 该县级医疗机构对药械使用的管理比较规范,用药水平也较高,有专门的药学技术人员对药品质量进行把关,建立了药品管理制度,能按要求进行药品养护和贮存。而农村医疗机构,尤其是村级卫生所(室)基本上都没有专门的药学人员管理药品,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的水平比较低。通过调查,目前辖区内农村医疗机构在监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使用药品、医疗器械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1、购进渠道虽已规范,但仍出现违规购药现象。在调查单位中,部分村级卫生所(室)采购药品出现8:1:1现象。一是从合法批发企业购货占80%。在我局的监管督促下,农村医疗机构能够从合法企业购货,占到所使用药械的大部分数量;二是从零售药店找零占10%。由于我县的特殊地理环境,距县所在地偏远的村屯对于药品配送中心的固定时间配送,无法满足正常使用,部分药品的批发价格比药店的零售价格还高,为了方便实惠,卫生所就近在药店购进药品,而且还可以赊欠;三是从个体游医药贩手中买药占10%。有部分游医药贩打着义诊的名义,与药监部门搞游击战,部分村级卫生所(室)明知道这种行为违法,但为了贪图便宜,就明知而犯了。 2、未建立完整的合法供货企业资质档案。对于供货的企业,在监管部门的硬性要求下,他们知道索要“三证”,但不清楚“三证”是什么,不知道要在供货合同上签字,不知道查看证照是否有效。在检查中,经常发现卫生所建立的档案中,证照已过期,合同上未签字,而且有效期已过,有的甚至未索要销售人员证明材料。对于使用的医疗器械根本就没有索要产品注册证的意识。 3、各项记录不规范。按照《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

医疗机构监管总结

医疗机构监管总结 医疗机构监管总结 一、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内容和措施。不 断推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保障医疗安全。 (一)依法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规范,加强了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的管理。 (二)总结“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经验,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不断提高工作 效率,改善服务,有效推进病人安全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一)加强护士执业注册信息系统应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并完善了护士执业注册及换发证工作。 (二)进一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性规范,我院今年进一步加强了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保证患者医疗安全。逐步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和医院感染报 告系统,落实有关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性标准及规范。全年未发生群 体性医源性感染事件。 三、加强医疗纠纷防范和化解工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进一步规范医疗纠纷处置程序,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积极维护社会稳定。我院今年狠抓了医疗纠纷防范和化解工作.制定 医疗纠纷防范处置预案,让纠纷苗头处理在萌芽状态,从而使我院今 年的医疗纠纷数量有所下降,全年共发生医疗纠纷3起,协调处理3起。

(二)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大型设备过度使用。强化《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贯彻落实, 进一步巩固和推进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规范收费,切实 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三)总结医疗事故处理工作的有益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强化医疗事故报告制度,探索医患纠纷的第三方调处 机制,加强对患者投诉处理的规范和监管工作,为构建和谐医患关 系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一四二团医院 二0一二年七月三日 医疗机构监管总结[篇2] 为了认真贯彻市卫生局的×卫发〔2012〕230号文件精神,强化 基层医疗机构的依法执业意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区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在全区范围内对各类基层 医疗机构单位进行了拉网式的集中大检查,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统筹安排 二、严格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截止到6月30日,我大队共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66人次,出动检查车辆17台次,共检查各类基层医疗机构单位108户次,具体 检查情况如下: (一)依法执业情况。所有受检基层医疗机构均取得了合法有效的执业证件,医疗机构名称、科室名称及诊疗科目设置均与注册信 息相符。其中行政处罚11家超范围执业的'机构及5家使用非卫生 技术人员执业的机构。 (二)医疗文书情况。经检查发现,90%的基层医疗机构均建立 了门诊日志登记制度,并能及时如实进行记录,执业人员对处方笺 和病历的书写均能达到相关规范要求,检查中对未建立门诊日志制

医疗保险社会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疗保险社会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医保管理中心的监督缺乏公平公正。医疗保险监管部门是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下属监管部,承担对市医疗机构、参保人员、医保中心的监管职能,但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属于市医疗管理中心,因此,一定程度上对医保管理中心监管难免有失公平公正。 2、社会监督员的监督作用没有充分有效发挥。社会监督员来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必须熟悉医疗保险政策,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是由于监督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人员对监督责任认识不到位,对医保政策掌握不熟,在行使监督职能时流于形式,对医疗保险管理、医疗机构服务、参保人员就医的行为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3、监督处罚力度薄弱。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相应的政策配套还不完善,特别是在当前,国家还没有出台医疗保险基本监督管理法,只能靠部门的规章制度来执行监督,对个别违规医疗行为的处罚还有空白点。这样个别违规医疗行为的处罚无章可循,难以及时解决,一定程度上了监督处罚力度。 4、对医疗机构和就诊人员的监督存在滞后性。医保监管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病人就诊情况及费用的合理性监管,通常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不定期全部或部分抽查患者病历的方式进行,等发现问题时病人已完成了医疗行为。这种事后监管方式,不论对医疗机构还是对患者都存在滞后性,并未真正起到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 5、监督资源没有广泛利用。卫生部门医疗卫生事业专业部门,一些大企业、大行业医疗专业部门以及社会舆论等监督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三、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社会监督机制的建议 1、建立独立的医疗保险监管机构,完善医疗保险的制约机制。建立独立于医保中心以外的医疗保险监管机构,对全市的医疗机构、参保人员及医保中心三方同时进行监督管理,这样就能站在一个公平公正的角度对三方的医疗行为、就医行为、管理方式进行合理有效的制约。对医疗机构,要监督各项政策贯彻实施情况,规范其医疗服务行为,保证医保费用合理使用,对患者,规范其就医行为,杜绝冒名住院,小病大养和挂床住院等不良现象,对医保中心,一方面要验证各项政策文件执行时的可操作性,完善现行医保支付标准,促使许多疾病得到较好的治疗和控制。另一方面,要时时监控医保基金使用情况,保证医保基金的收支平稳。 2、提高社会监督员素质,有效发挥社会监督员的监督作用。医保监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首先要建立一支熟悉医保政策规定,关心医保事业发展,且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参保人员、医务人员等参加的高素质社会监督员队伍,定期对其进行政治理论和医保政策,提高全市社会监督人员的责任感和业务素质;其次,社会监督员要经常深入医疗机构明察暗访,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和患者的就医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协助医保部门对双方违规行为进行调查;第三,在积极宣传医保政策的同时,将参保人员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进行跟踪回访,及时通报,有效发挥社会监督员的监督作用。 3、完善医疗保险规章制度,提高社会监督人员查处力度和监督积极性。社会监督人员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严密各项规章制度,加快我市相关地方法规的出台,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地方法规体系,保证医保监管的各个环节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提高社会监督员监督处罚力度。要积极督促有关部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忙出台社会监督举报奖励办法,鼓励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对骗取医疗保险待遇、违规获取医疗保险基金或千万医疗保险基金损失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并给予适当奖励。从而调动社会监督员的监督积极性。 4、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促进医保社会监管工作良好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督促医保监管部门,对国家、省、市医疗保险政策实时通过各种渠道进

福州市社会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福州市社会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卫生机构与人员 【批准部门】福建省人大(含常委会) 【批准日期】1997.10.25 【发布部门】福州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1997.10.25 【实施日期】1997.10.25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福州市社会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1997年6月27日福建省福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1997年10月25日福建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批 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社会医疗机构的管理,维护医疗服务秩序,保障公民健康,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医疗机构,即企业事业单位、部队、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自筹资金举办的面向社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各类医

疗机构。 本办法也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在非医疗机构中从事与医疗有关的按摩(推拿)、美容、验光配镜服务的从业人员。 第三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社会医疗机构设置应实行总量控制、合理布局。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社会医疗机构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社会医疗机构的管理监督工作。 第五条社会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以救死扶伤,为公民的健康服务为宗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道德规范,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社会医疗机构依法从事医疗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六条社会医疗机构有承担急诊抢救、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社会卫生工作的义务。 第二章审批和登记 第七条社会医疗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本地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第八条单位和个人申请设置社会医疗机构,应当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床位在100张以上200张以下的社会医疗机构,以及不满100张床位的专科医院等,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 (二)不设床位,以及第(一)项规定之外的床位不满100张的社会医疗机构,由所在地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受理书面申请,并依据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书面答复。

农村医疗机构监管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de6751817.html,)/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农村医疗机构监管调研报告 农民用药安全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在农村的医疗机构,由于重医轻药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对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使农村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成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基层药品监管部门要不断加大对其监管力度,积极探索规范化管理途径。 一、现状及成因 **县辖*镇、*乡、**个农林牧渔场,人口**万人,县域内有县级医疗机构*个、乡(镇、场)卫生院**个、个体诊所(口腔诊所)**个、村级卫生所**个、卫生室***个,主要集中在乡、镇和人口较密集的村。 该县级医疗机构对药械使用的管理比较规范,用药水平也较高,有专门的药学技术人员对药品质量进行把关,建立了药品管理制度,能按要求进行药品养护和贮存。而农村医疗机构,尤其是村级卫生所(室)基本上都没有专门的药学人员管理药品,使

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的水平比较低。通过调查,目前辖区内农村医疗机构在监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使用药品、医疗器械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1、购进渠道虽已规范,但仍出现违规购药现象。在调查单位中,部分村级卫生所(室)采购药品出现8:1:1现象。一是从合法批发企业购货占**%。在我局的监管督促下,农村医疗机构能够从合法企业购货,占到所使用药械的大部分数量;二是从零售药店找零占**%。由于我县的特殊地理环境,距县所在地偏远的村屯对于药品配送中心的固定时间配送,无法满足正常使用,部分药品的批发价格比药店的零售价格还高,为了方便实惠,卫生所就近在药店购进药品,而且还可以赊欠;三是从个体游医药贩手中买药占**%。有部分游医药贩打着义诊的名义,与药监部门搞游击战,部分村级卫生所(室)明知道这种行为违法,但为了贪图便宜,就明知而犯了。 2、未建立完整的合法供货企业资质档案。对于供货的企业,在监管部门的硬性要求下,他们知道索要“三证”,但不清楚“三证”是什么,不知道要在供货合同上签字,不知道查看证照是否有效。在检查中,经常发现卫生所建立的档案中,证照已过期,合同上未签字,而且有效期已过,有的甚至未索要销售人员证明材料。对于使用的医疗器械根本就没有索要产品注册证的意识。

医疗机构消防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消防管理制度 和许多社会福利机构一样医院是个很分外的场所病人的特性决定了医院在消防安全放方面必须比其他人员密集场所跟严格那么医院人员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医疗机构消防管理制度吧 1、防火巡查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发现初起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 2、防火检查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其他单位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3、员工上班前、下班后防火检查内容 每个科室的每位员工都要养成每天上班前、下班后对本科室区域内进行防火检查的好习惯重点检查包括: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通畅、锁闭情况,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善情况,场所有无遗留火种等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医院应当依法建立并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 医院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医院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履行制定落实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和消防安全制度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和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等职责 医院应当设置(确定)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者确定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在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领导下具体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开展防火检查医院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每月至少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开展一次防火检查重点检查以下内容:(一)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情况; (二)日常防火巡查工作落实情况; (三)重点工种人员及其他医护人员消防知识掌握情况;(四)消防控制室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五)消防设施设备运行和完善有用情况; (六)电气线路、燃气管道定期检查情况; (七)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情况; (八)火灾隐患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对发现的消防安全问题应当督促整改 三、开展防火巡查医院应当每日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并明确巡查人员、部位 医院住院楼(部)、门诊部等白天应当每两小时至少开展一次防火巡查住院楼(部)、急诊部夜间应当至少开展两次防火巡查其他场所每日应当至少开展一次防火巡查重点巡查以下内容: (一)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有无违章情况;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通畅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善; (三)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统统;(四)消防控制室和住院楼(部)、门诊部、药品库房、实验室、供氧站、高压氧舱、胶片室和锅炉房、发电机房、配电房、消防水泵房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人员是否在岗在位; (五)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当场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

农村医疗机构监管调研报告

农村医疗机构监管调研报告 农村医疗机构监管调研报告 农民用药安全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在农村的医疗机构,由于重医轻药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对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使农村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成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基层药品监管部门要不断加大对其监管力度,积极探索规范化管理途径。 一、现状及成因 **县辖*镇、*乡、**个农林牧渔场,人口**万人,县域内有县级医疗机构*个、乡卫生院**个、个体诊所**个、村级卫生所**个、卫生室***个,主要集中在乡、镇和人口较密集的村。 该县级医疗机构对药械使用的管理比较规范,用药水平也较高,有专门的药学技术人员对药品质量进行把关,建立了药品管理制度,能按要求进行药品养护和贮存。而农村医疗机构,尤其是村级卫生所基本上都没有专门的药学人员管理药品,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的水平比较低。通过调查,目前辖区内农村医疗机构在监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在使用药品、医疗器械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1、购进渠道虽已规范,但仍出现违规购药现象。在调查单位中,部分村级卫生所采购药品出现8:1:1现象。一是从合法批发企业购货

占**%。在我局的监管督促下,农村医疗机构能够从合法企业购货,占到所使用药械的大部分数量;二是从零售药店找零占**%。由于我县的特殊地理环境,距县所在地偏远的村屯对于药品配送中心的固定时间配送,无法满足正常使用,部分药品的批发价格比药店的零售价格还高,为了方便实惠,卫生所就近在药店购进药品,而且还可以赊欠;三是从个体游医药贩手中买药占**%。有部分游医药贩打着义诊的名义,与药监部门搞游击战,部分村级卫生所明知道这种行为违法,但为了贪图便宜,就明知而犯了。 2、未建立完整的合法供货企业资质档案。对于供货的企业,在监管部门的硬性要求下,他们知道索要“三证”,但不清楚“三证”是什么,不知道要在供货合同上签字,不知道查看证照是否有效。在检查中,经常发现卫生所建立的档案中,证照已过期,合同上未签字,而且有效期已过,有的甚至未索要销售人员证明材料。对于使用的医疗器械根本就没有索要产品注册证的意识。 3、各项记录不规范。按照《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涉药单位建立药械购进验收记录。经过近几年的监督管理,药械购进验收的记录情况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村级卫生所在做购进验收记录时,只是简单地对照购进发票,照抄上面的内容,票据上没有的,购进验收记录上也体现不出,例如检查中发现,某村级卫生所建立药械购进验收记录中,生产厂商一栏中填写了**,产品批号栏中填写********,一对照购进发票,原来发票上简写了生产厂商,产品批号与有效期打串了。可见,验收记录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