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复数的概念

高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复数的概念

高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复数的概念
高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复数的概念

小学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表格记录)

小学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11/3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刘景龙、刘秀芹 学习内容 研讨“学习活动设计”《认数》(有效反思之二) 参加人员: 全体数学老师 活动情况摘要: 本次业务学习采用先独立解读教材,再集体研讨对话的形式进行: 刘景龙:这一个星期,我们就<认数>一单元进行了认真教材解读,今天我们就各自谈谈自己队教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设计思考。 宋桂真:我觉的这节课的知识点很多,有认识数位、数与数之间的换算、认识1000,还有如何读数。 刘秀芹:是这样的,关键是数位之间的关系,数与数之间的换算,如五个十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弄错。 (刘景龙质疑:你们认为这些重点内容中哪一块对学生来说最难?) 刘秀芹:数位之间的关系。 (刘景龙:准备怎么突破?) 祝先仕:孩子们知道10个100是1000吗?所以在拨计数器时可以突破。 刘景龙:我认为我们可以再看教材的安排。(1)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教材注意了知识结构的优化组合,按几百——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分段安排数的认识,这样的安排遵循了由易到难、由基本到复杂的认数规律。我们就第一课时如何安排?这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一点突破了,刚才我们所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就迎刃而解。教材中借助木块和计数器认识数。木块是第一次出现的学具,以往都是以小棒作为数数的工具,由于这个学期学的是千以内的数,用小棒很难表示,所以选用小方块作为学具。我们来看P16的例题,可以看到一个方块表示“一”,10条方块拼成一片表示“一百”,10片方块堆成一个正方体表示“一千”。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新的学具,尽快让学生熟悉1个、1条、1片、1堆小方块表示的意思。利用计数器读数、写数,同时落实千位,拓展学生对数位顺序的认识; 刘景龙:(2)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让学生读、写、计算,教材里有很多,如电表度数、字典

最新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8月15日 上课时间:8月24日 §3.1.1倾斜角与斜率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转化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习中体会到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点,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代数与几何结合的数学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教学难点:斜率概念的学习,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三:课时计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及其简单的应用。 (一)课题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1:一点能够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2:了加多一个点外,在已知一个点的基础上能不能加上另外一个条件使到它能确定一条直线? 【老师板书】画坐标平面以及一条直线,点出直线上一点,过此点画多条直线。 问题3:这些直线有什么共同点(过同一点,倾斜程度不一样) 如何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1、 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 做直线l 的倾斜角。 例题:最后在黑板上用尺子依照定义说法比画出倾斜角将直线倾斜角的可能情况显示出来(共四种情况:平行于x 轴,经过一、三象限,垂直于x 轴,经过二、四象限) 注意:(1)直线的向上方向;(2)x 轴的正方向;(3)倾斜角范围是)180,0[??。 练习:下列三个图中所指的角是不是直线的倾斜角? 命制:王露 校对:高一数学组 审核:刘金琼 第三章 第1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1课时)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学科理科数学课题 参加教师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记录人 备课准备 中心发言人: 1.提前准备教学设计; 2.准备好主讲内容 集 中 交 流 研 讨 典 型 发 言 再 设 计 思 路 1.讲练中注重学习者的思维动态,如何使用公式; 2.强化公式的变形训练。。

2013年3月6日 学科数学 课题《余弦定理》参加教 师 穆星媛及高一数学备课组全体成员 时间2013. 3.6 地点高一办公室(南) 记录人荣燕飞 备课准备 中心发言人:穆星媛 1.提前准备教学设计、名师课堂 2.准备好主讲内容 集 中 交 流 研 讨 典 型 发 言 赵光朋:“余弦定理”是一个解三角形的重要定理,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沙玲玲:学案要具体充分,难度要降低,要有回顾的内容; 冷欢:定理的推导有多重方法,但课堂上不宜都讲。 再 设 计 思 路 1.设计题组练习,使用程序教学法; 2.公式的变形应用要在练习中体现。

2013年3月13日 学科数学 课题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参加教 师 赵光朋及高一数学备课组全体成员 时间2013.3.13 地点高一办公室(南) 记录人荣燕飞 备课准备 中心发言人:冷欢 1.提前准备教学设计(电脑展示) 2.准备好主讲内容 集 中 交 流 研 讨 典 型 发 言 荣燕飞:倒序相加法,和叠加法是推倒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并知道它的重要性; 冷欢:新授课不宜解构造法求通向的方法,事宜在最后的复习时再讲。 穆星媛: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 再 设 计 思 路 1. 变式训练和反馈练习不进学案; 2.以练习为主。

2013年3月27日 学科数学 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参加教 师 赵光朋、荣燕飞及高一数学备课组全体成员 时间2013.3.27 地点高一办公室(南) 记录人荣燕飞 备课准备 中心发言人:赵光朋 1.提前准备教学设计,名师课堂 2.准备好主讲内容 集 中 交 流 研 讨 典 型 发 言 备学生的学:看课本提纲导学, 普通班策略:列出预习提纲,编写成填空题的形式。 重点班:全面处理,思维方法是关键,类型总结要到位。 备老师的教:错位相消法的教学是关键 备上课的练:强调分类讨论。 再 设 计 思 路 1.增加错题辨析练习 2.用好小组讨论环节。

历史备课组活动记录

07年度第二学期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作者:ljh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5 | 更新时间:2008-3-20 10:23:07 』 武岭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2007 学年度第二学期组长卓晓辉 一、工作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必修一至三的基础知识,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历史现象,总结其中的历史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领悟和运用历史学习方法。学生顺利通过会考,并取得较好成绩。要求通过学习和复习,能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以及高考(针对文科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具体工作措施: 要搞好模块的教学,首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把握好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兴趣愿望和发展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本学期教学任务较紧,这要求在有限的课时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后辅导。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三、研修主题和思路: 主题:关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 思路:重点对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设计、过渡、教材处理、创新、互动等问题进行探讨。研修的总体思路是在高一后两个必修模块和高二选修模块中的教学中,对比较典型的章节进行校本研修,通过备课组的一系列活动,对这些章节的教学,在有限的课时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活动安排

历史备课组备课活动记录表2009年 2月16日 历史备课组备课活动记录表

高一数学集体备课(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三角恒等变换 (一) 教材分析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以及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位于三角函数与数学变换的结合点上。 通过本章的学习, 要使学生在学习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使学生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的工具性作用,学会它们在数学中的一些应用。 由本章的章头语所介绍的,三角恒等变换既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具,又是学后继内容和高等数学的基础.三角恒等变换是实践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在力学、物理、电气工程、机械制造、图像处理,及其他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经常会用到这些公式.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教学内容是在三角函数的教学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单角的三角函数之间以及单角的三角函数与复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他包括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经验证明通过这一部分知识等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等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起较大作用. (二)知识要点 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 c os ( - ) = cos cos + s in sin (2) cos (+ ) = cos cos - sin sin 2. 倍角公式: sin 2= 2 s in cos ; cos 2 = cos 2 - sin 2 = 2 cos 2 - 1 = 1 - 2 sin 2 tan 2= 2 tan ; 1 - tan 2 3、半角公式: cos 2 = 1 + cos 2; sin 2 = 1 - cos 2 ; 2 2 tan = 1 - cos = ; 2 sin 4、辅助角公式: a s in + b c os = a 2 + b 2 sin(+) (角终边过点 P (a , b ) )。 5、积化和差公式: sin ·cos = 1 [sin(+ )+sin(- )] 2 cos ·sin = 1 [sin( + )-sin( - )] 2 cos ·cos = 1 [cos(+ )+cos(- )] 2 sin ·sin = - 1 [cos(+ )-cos(- )] 2 (三)要点概述 (1)求值常用的方法:切割化弦法,升幂降幂法,和积互化法,辅助元素法,“1”的代换法等。

地理集体备课记录模板

地理集体备课记录模板

————————————————————————————————作者: ————————————————————————————————日期:

威海二中高一地理(47级)集体备课记录 学科地理年级高一 主讲人李少平 主题《人口与地理环境》第5、6课时——人口分布和合理容量 时间2017-2-22 第__3__周 参与人全体教师(宋召华、刘芳、王万强、李少平、李传声、黄金杰、张 晓萍、商国华、王怡) 备课过程 上周总结反思经验: 问题: 措施: 主备人讲解:李少平优化 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及解读 课标: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内容解读: 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能够正确判 别和判断“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 概念。 行为动词解读: 判别,应从图文资料出发,说出、判别和总结

确 立依据学 习 目 标 1.运用相关资料,说出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 2.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说出环境人口 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判断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能分析出我国的人口问题及相应人口政 策。 二、评价设计1.通过自主学习学案,课堂师生问答,90%以上的学生能说出。通过达标检测学生对目标1的达成情况,并通过举手反馈进行统计,要求学生达标率85%。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说出影响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由小组代表发言,使用课堂观察评价量规(要素包括语言描述、逻辑思维、积极性等)进行互评;通过达标检测2进一步巩固训练,督促学生的课堂参与及听讲能力。要求学生达标率85%。 3.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说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及其特点,注意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并由小组代表发言,使用课堂观察评价量规(要素包括语言描述、逻辑思维、积极性等)进行互评;通过达标检测3进一步巩固训练,督促学生的课堂活动及听讲能力。要求学生达标率85%。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通过自读、自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作探究:异质分组,6人合作。通过合作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交往能力,提高学科素养。 多媒体辅助:通过多媒体使用,增设生动真实的教学信息环境,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四、 教学资 源媒介 多媒体,教材,练习册 五、教材分析及活动教师活动: 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导入: 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一组反映了地球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一组是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地球漫画,然后让学生思考:地球能否承受人口如此快速,持续的增长,如果不能的话,其承受能力是否有一个限度,那么这个限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的学习。 新授: 一、世界人口分布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现状及改进策略-精选教育文档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现状及改进策略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整合、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目标进行统一的过程。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集体备课打破了以往教师之间互相封闭、缺乏交流的状态,充分发挥了集体与团队的作用,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提高了学校的师资水平。数学是一门抽象的、严谨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进行沟通与交流,将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点与难点进行探讨,这样能够更快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目前高中数学教师集体备课的现状 1.教师对集体备课认识不足且参与积极性不高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尽管集体备课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校的教学发展中,但是仍有一大部分的老师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与认识集体备课的内涵、性质以及具体作用,对集体备课缺乏一个全面的、系统性的认识,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老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老师认为集体备课只是老师们共同写教案,他们会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课本等材料单独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没有与别的老师进行交流与探讨,这样便失去了集体备课的意义与价值。 2.集体备课活动过于形式化与空壳化 第一,集体备课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部分学校的集体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教师们之间进行学术交流以及教学探讨的现象已经逐渐的消失,集体备课成了一副空架子。第二,集体备课中讨论的针对性不强,缺乏明确主题。一些学校在进行集体备课之前没有提前将课题或者内容预设好,导致了在进行集体备课时没有一定的针对性,话题没法抓住重点,不能切实解决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第三,集体备课开展的模式过于单一。大多数学校集体备课都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和套路进行的,造成了老师的心理疲劳,使老师们逐渐地失去耐心与热情,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不发表任何言论与意见,进而大大降低了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3.缺乏一个有效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集体备课都缺乏一个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忽略了集体备课评价的重要性,教师们在辛苦的准备与完成后,没有得到专职部门或者是上级领导的肯定与建议,长期下去将会打击老师的积极性。在进行集体备课时,校领导以及相关组织没有深入其中,也没有对教师们制定的教学方案或者教学计划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点评,针对优秀的教学方案或者建议没有适当的激励与奖励,部分学校对集体备课的评价标准过于片面化,只注重学生考试的结果,而不关注过程,这将大大的降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4.对集体备课的管理调控较难 由于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缺乏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没有对集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济宁市实验初中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1-2活动地点初四物理办公室主持人胡思慧主备人胡思慧记录人张潇波参与教师胡思慧、宋洪坤、高猛、张潇波 缺席教师无 课题《12.1温度计》 主备人说课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学情 分析 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理解。 教师准备: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 备 表、体温计、烧杯、试管、热水、冷水、温水、广口 教瓶、橡皮塞、细玻璃管、多媒体课件。 材 学生准备: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 计、烧杯、水。 备学 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 教法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2 .能说出水的三种状态的特征,知道物态变化现 象。 3.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 教学目标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会用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单位来表 示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

让学生完成如图所示实验: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引入温度计。 提出问题:能否自己设计一个温度计 ?给出实验器材:一个装有红 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使学 生通过观察了解液体温度计的 和学生一起分析学习云、雨、雪等形成的知识。太阳照射使地面 原理 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中 ,空气逐渐加深 学生对摄氏温度的理解。 合培养 ,小水滴结冻让学 现自 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云。当云层中的小水滴 并成大 :水滴时,雨便产生了。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 学生的设计能力。 生享受设计成功的喜悦 ,同时发 己 设计上的不足 水便以 、雪的形式降到地面。 2.温度: 自学指导:让学生阅读教材 P4内容,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完成 的自学检测: 1. 温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它有哪些常用单位? 2. 摄氏度是怎样规定的? 3. 能够估测一些物体的温度。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 ,归纳出高温物体 与低温物体有何不同。 让一个 -同学将他所知道的一个温度写在黑板上 ,其他同学对其结 果进行 ?评估,使学生了解摄氏温度的读法,写法及规定。 让学生观察P4自然界中的一些物体的温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将 空白填上。 布置课外探究题。 3 .温度的测量: 过一 提出问题: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可靠吗

高三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函数与方程

高三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函数与方程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高三数学(理)集体备课记录

实施教学过程 一、 考点知识自主梳理 1.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定义 对于函数y =f (x )(x ∈D ),把使f (x )=0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 f (x )(x ∈D )的零点. (2)几个等价关系 方程f (x )=0有实数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 f (x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判定(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 且有f (a )·f (b )<0,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即存 在c ∈(a ,b ),使得f (c )=0,这个 c 也就是方程f (x )=0的根. 2.二分法 对于在区间[a ,b ]上连续不断且f (a )· f (b )<0的函数y =f (x ),通 过不断地把函数f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 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3.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与零点的关系

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函数的零点就是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 ) (2)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函数图象连续不断),则f (a )·f (b )<0.( ) (3)只要函数有零点,我们就可以用二分法求出零点的近似值.( ) (4)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在b 2-4ac <0时没有零点.( ) (5)若函数f (x )在(a ,b )上单调且f (a )·f (b )<0,则函数f (x )在[a ,b ] 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 二、考点突破与题型探究 题型一 函数零点的确定 命题点1 函数零点所在的区间 例 1 已知函数f (x )=ln x -? ?? ??12x -2的零点为x 0,则x 0所在的区间是( ) A .(0,1) B .(1,2) C .(2,3) D .(3,4) 命题点2 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 例2 (1)函数f (x )=??? x 2-2,x ≤0,2x -6+ln x ,x >0的零点个数是 . (2)若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f (x +2)=f (x ),且当x ∈[0,1]时, f (x )=x ,则函数y =f (x )-lo g 3|x |的零点个数是( )

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县城小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主持人记录人主备人 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主备人说课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说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 元第三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即P27页例1和P28页的例2题及相关练习。 说教法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我想我要转变观念,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为他们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学习条件,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探究、发现问题,并自己总结出规律。本课的教学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强调寓教于乐,形象直观,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的方法教学。让学生自己参与,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 说学法 1.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 学效果。例如,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分 组讨论: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是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这是总结公式、理解公式的重要途径。 2.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最佳动力。怎样让学生体会求长方体、正方体体 积的方法的应用价值,而不是让学生的学习停留在 表面感觉这一层上呢?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以“长 方体、正方体体积”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 生主动参与、发现结论、猜测验证的探究过程,使 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 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 革精神。

说教学目标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 上的一次飞跃。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 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 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 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根据 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 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确进 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2)能力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公式,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以及归纳推理、 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 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重、难点应定位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体积形成过程。(2)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意义。 二、说学情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学习平面图形扩展到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发展 的一次逾越。课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体积和体 积单位,对物体的体积有一个比较模糊的认知。在 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从学 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轻 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利用互动多媒体课程,引导 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 图、制作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 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信息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电教组八年级信息技术科目集体备课记录表

信息技术:初中二年级下册(机器人) 第4课《绕标比赛 --“启动电机”模块和“延时等待”模块》 教 学 设 计

目录 前言 (3) 一、教材分析 (3) 二、教学目标分析 (4) 1. 知识技能目标 (4) 2. 过程目标 (4) 3. 情感价值观目标 (4) 4.教学重点、难点 (4)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4)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5) 五、教学资源 (5) 六、教学设计理念 (5) 七、教学流程图 (6) 八、教学过程设计 (7) (一)新课导入 (7) (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7) (三)学习“启动电机”、“延时等待”、“停止电机” 三个模块 (7) (四)机器人绕单标游戏 (8) (五)机器人绕双标游戏 (9) (六)知识着陆 (10)

(七)视野拓展(布置作业) (10) 九、教学评价 (10) 十、教学体会和反思 (12) 信息技术:初中二年级下册(机器人)第4课 绕标比赛 ----“启动电机”模块和“延时等待”模块 前言 我们媒体中见过形形色色的机器人,它们有的形似人,有的形似动物,有的只有一只手臂,有的只有一只眼睛……。可是你真正了解机器人吗?机器人为什么能服从人的指挥?机器人是如何运动和发音的?…… 本单元,让我们走近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学会用“能力风暴VJC1.5仿真版”软件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让我们在机器人的世界里尽情遨游,享受机器人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教材在编写方式上以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活动为主线,体现了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以科学的体例结构为基础将信息技术知道融会贯通。基于以上原因,本人在各栏目的设置使学习逐层深入,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思想,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并坚持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教材分析 《绕标比赛》是清华大学“信息技术教学一条龙”实验教材编写组组编的初中二年级下册(黑白版)第一单元第4课的内容。 本单元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了解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使用方法,在活动中感受为机器人编写程序的乐趣,在机器人活动中体会创造的成就和喜悦。 本单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介绍了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模块为仿真机

2018年度高二数学组集体备课方案

2018年度高二数学组集体备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数学备课组将紧紧围绕“集全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重点。组织全组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扎实教学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学科基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主要任务: 1.围绕学校教务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重点恨抓课堂教学监督。加强备课组的建设,教师们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以身作则,肯吃苦、肯学习、肯钻研,乐于奉献,为同一目标而同心协力,勤奋工作。 2.加强备课组活动,严格按照学校关于集体备课的要求,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提高备课效率。增进各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认真开展“听课、说课、评课及案例研究”工作,本学期组内成员每人开一次公开课。“上课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规范的说课稿,课后及时写出自我反思。同一备课组内,每人至少听课15节以上;加强科组内老师之间的学习。 3.做好分层教学,不同的层次教学应有不同的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控制好教学进度。又要面向高考,更好地注意教学难度的循序渐进,知识逐步扩展加深,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4.课堂教学达到精讲巧练,确保教学质量继续稳步提高。严格控制作业布置的情况,在量和质上有所体现。 5.注重物理尖子生的辅导、一定要严抓、实管。落实每个人的责任与分工,经一段时间的培训、辅导后参加市竞赛。争取在一年内有很好的效果。

6.组织全组教师积极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全市物理公开课和学校的公开周活动。 三、方法与措施: 1.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集体备课,做到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工作进度,统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物理科学方法的归纳和新情景题、综合题的训练,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巩固。 2.每周安排一次学科综合测试。认真阅卷,根据试卷反映出的情况随时调整,缺啥补啥,因材施教。 3.强化教学管理。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检查作业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及时解决。 4.搞好补弱纠偏,促进整体进步。实践证明,弱课是整体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因而,平时教学中,应特别强调,采用“五多”补课法,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关心、鼓励弱科学生。 5.精选习题、测试题。平时练习、测试要认真对待,在选题、组题上肯下工夫,确保所选题目的科学性、实用性真正发挥其本身的作用。 6.夯实基础,狠抓落实,高考以能力立意,能力以知识为载体,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能力便很难提高。 7.后期教学要随时关注高考信息。及时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适当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有信心,有成就感。 8.对每周周考试卷进行认真打磨,争取做到每次评讲试卷之前全做在一起共同分析,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巧解,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并且慢慢向“一课一磨”靠拢。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工作单位:文田镇中心学校 项目名称集体备课项目负责人罗姣玉 活动时间2014.05.21活动地点小会议室 活动主题小说教学主讲人罗姣玉 参加对象七年级语文备课组成员申请学时1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1、明确教学大纲对诗歌教学的要求及七年级期中期末考诗歌类作品的考点。 2、探讨本学期诗歌教学的重点以及诗歌教学方法的采用。 3、对《诗两首》进行教材分析。 4、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5、对陈雪芳老师的设计思路进行研讨并修改成定稿。 6、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 活动反思 与意见反思:对诗歌教学大家看法很多,有共同的看法,也有保留意见,课的设计只是一种预设,真正的课堂教学还会出现很多问题。 意见:应在教学实践中去探讨课效果会更好。 说明:活动一周内,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诗两首》 时间:2014、5、21 地点:小会议室 主备:罗姣玉 成员:曾文龙罗姣玉罗文罗若霞邹建新王春燕 一、教材分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七年级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文章,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诗两首》以作者亲身的经历,教会了我们如何去面对困难,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选择。 4、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 第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导入: 当你处于逆境时,是该前进?还是后退?前进,或许会有老虎拦路,但等待同样意味着死亡,怎么办?让我们在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去寻找答案。 2、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4月25日 、关于本课教学要注意的核心问题的讨论: 程文香: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从这节课所在 单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看,本单元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丰富,涉及生涯教 育的很多概念。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 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将成功教育渗透教学中,了解与尊重学生,运用 赏识教育的方法,赏识中既有期望又有鼓励,让学生找到“我能行”的一份 自信。 苏永梅:中职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和信心,通过这一课要激发学生热情,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认识社会,认识企业,认识职业。 马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中职生职业心理辅导,帮 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积极地人生目标。 朱勇:在教学中发现中职生有普遍的自卑情绪,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和行 为习惯的问题,难免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导致意识消沉,不思进取,对 未来没有信心,更不愿主动规划,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 白璐:现在很多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不清楚自己的人生方 18#307 主备人 范丽萍 职业生涯规划 参与教师 程文香朱勇苏咏梅马玉陈姗姗白璐 备课主题 第二单元第2课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

向和目标,甚至对自己的评价前后矛盾。 陈姗姗:只有先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所以前提是充分认识自己兴趣、性格、 能力价值 观。 范老师总结: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有助于中等职业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职业生涯设计是根据社会 经济发展需要、就业环境和自己的特点,制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寻找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和体现自我价值的位置,是自己对个人职业前途的瞻望。有一句著名的话:“这个世界没有庸才,所谓的庸才只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因此,我们要抓住“活”这个中心,在教学内容上,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明白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职业性格是可以调适的、职业能力是可以提高的,要让每个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关于本课教学方法的讨论 程文香:对中职生,可以多用讨论法,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比如让学生 用固定词组写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等特点,同学们喜欢做的事情,其实是对这件事情感兴趣,从而引出兴趣的概念和特征。 苏咏梅:我在讲性格时,用目标任务和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说说自己比较熟悉的职业(如推销员、医生、幼儿园教师、警察),然后让学生从以上几类从业者身上归纳出各种职业性格的关键词,哪个组总结的全面、具体,(看找出多少个词),就可以获得课堂加分,最后老师总结职 业性格的概念和类型,课堂效果很好。 白璐:我在讲这一性格时用到情境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设置一个招聘的

高三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高三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知识梳理 1. 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 2.法则1 . 法则2 , . 法则3 . 3.复合函数的导数:设函数u =(x )在点x 处有导数u ′x =′(x ),函数 y =f (u )在点x 的对应点u 处有导数y ′u =f ′(u ),则复合函数y =f ( (x ))在点x 处也有导数,且 或f ′x ( (x ))=f ′(u ) ′(x ). 4.复合函数求导的基本步骤是:分解——求导——相乘——回代. 5.对数函数的导数: . 6.指数函数的导数:; . (二)讲解新课 1. 函数的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曲线y=f(x)的切线的斜率就是函数y=f(x)的导数.从函数的图像 可以看到: 的值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即>0时,函数y=f(x) 在区间(2,)为增函数;在区间(,2),切线的斜率为负,函数y=f(x)的值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即0时,函数y=f(x) 在区间(,2)为减函数 定义:一般地,设函数y=f(x) 在某个区间有导数,如果在这个区间>0,那么函数y=f(x) 在为这个区间的增函数;如果在这个区间<0,那么函数y=f(x) 在为这个区间的减函数 2.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 ①求函数f (x )的导数f ′(x ). ②令f ′(x )>0解不等式,得x 的围就是递增区间。 ③令f ′(x )<0解不等式,得x 的围,就是递减区间。 (三)、讲解例 0'=C 1)'(-=n n nx x x x cos )'(sin =x x sin )'(cos -=)()()]()(['''x v x u x v x u ±=±[()()]'()()()'()u x v x u x v x u x v x '=+[()]'()Cu x Cu x '=' 2 '' (0)u u v uv v v v -??=≠ ?? ? ???x u x u y y '''?=??x x 1)'(ln =e x x a a log 1 )'(log =x x e e =)'(a a a x x ln )'(=342+-=x x y /y ∞+∞-/y <∞-/y /y

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3)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形式多样品读人物言行的语句,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1)领会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 四、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法:利用谈话引起学生对故事人物学习的兴趣;利用ppt课件分步展示重要问题和语句,吸引学生专力于对课文故事和人物品质的学习。 2、品读法:找出写范仲淹言行的语句,通过分角色的有感情朗读来体会他以天下为已任的爱国爱民的优秀品质。 五、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学生在阅读中对课文整体内容的理解较好,这在速读和默读训练中能体现出来,但大部分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较差,这就影响到他们对记人记事

的文章中作品所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的理解,也使他们对自己阅读能力的提高缺乏信心。于是,缺少对课文深入学习的热情,每节课不能做到自始至终专心地学习。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本人在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甚基础上,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力图做到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以学生为主体、层层深入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范仲淹的资料 (1)教师准备:范仲淹的图片、诗句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事先了解范仲淹的事迹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㈠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代著名人物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㈡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七、教学步骤

5高二数学集体备课

中学高二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时间备课地点年级办公室召集人主讲人记录员参与人员 研究课题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备课记录教学目标:经历用不同估算方法描述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的过程。知道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 方程。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估算方法描述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的过程。知道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 方程。 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课的案例分析给出如下概念: (1)回归直线方程 (2)回归系数 2.最小二乘法 3.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 (1)描述两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即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依存的数量关系 (2)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把预报因子(即自变量x)代入回归方程对预报量(即因变量Y)进行估计,即可得到个体Y值的容 许区间。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控制规定Y值的变化,通过控制x的范围来实现统计控制的目标。如已经得到了空气中NO2的浓度和 汽车流量间的回归方程,即可通过控制汽车流量来控制空气中 NO2的浓度。 4.应用直线回归的注意事项 (1)做回归分析要有实际意义; (2)回归分析前,最好先作出散点图; (3)回归直线不要外延。 5.实例分析: 某调查者从调查中获知某公司近年来科研费用支出(i X)与公司所获得利润(i Y)的统计资料如下表: 科研费用支出(i X)与利润( i Y)统计表单位:万元

备课记录 年份科研费用支出利润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5 11 4 5 3 2 31 40 30 34 25 20 合计30 180 要求估计利润(i Y)对科研费用支出( i X)的线性回归模型。 解:设线性回归模型直线方程为:i i X Y 1 ? ? ?β β+ = 因为: 5 6 30 = = = ∑ n X X i30 6 180 = = = ∑ n Y Y i 根据资料列表计算如下表: 年 份i X i Y i i Y X2 i X X X i -Y Y i -2) (X X i -) )( (Y Y X X i i - - 199 8 199 9 200 200 1 200 2 200 3 5 11 4 5 3 2 31 40 30 34 25 20 155 440 120 170 75 40 25 121 16 25 9 4 6 -1 -2 -3 1 10 4 -5 -10 36 1 4 9 60 10 30 合 计 30 18 100 200 0 0 50 100 现利用公式(Ⅰ)、(Ⅱ)、(Ⅲ)求解参数1 β β、 的估计值:2 300 600 900 1200 5400 6000 30 200 6 180 30 1000 6 ) ( ? 2 2 2 1 = = - - = - ? ? - ? = - - = ∑∑ ∑∑∑ i i i i i i X X n Y X Y X n β 20 5 2 30 ? ? 1 = ? - = - =X Yβ β

历史组集体备课记录表(完整版)

学校开阳县第四中学组别历史组开阳县第四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教案类型新授课时间2016.3.5 学年度学期2015 — 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题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年级八年级主备人薛发强参加人 范逐涛、代全忠 汤秋雨、李悦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掌握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 都、公元纪年等)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 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对比鉴别,第一 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异 同。讨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 验。 情感与态度 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新中国在维护民族 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 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第2页“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 理下列“纲要信号”:─民主主义革命─上溯到1840年→30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3年以来旧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 讲述: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 构上完成建国工作。(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 习) 二、讲授新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教师小结: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 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因为新中国建立之 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 缺乏经验。 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 开国大典 问:1、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 来的呢? 2 、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 别? 3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 [提醒学生看课文注解](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 、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 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 A.根据第5页“自由阅读卡?国旗的诞生”回答: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红色象征 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 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B.根据第3页“动脑筋”回答:为什么把《义勇 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 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 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 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 提醒学生:1)近现代中国首都的变迁:清政府以北京为首都,但曾经分别在1860年和1900年沦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抗战时则以重 活动目的 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