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国教育制度

韩国教育制度

韩国教育制度
韩国教育制度

选题原因

高水平的韩国语人才不但需要过硬的韩国语应用能力,还需要具有快速阅读韩国语资料的能力以及掌握丰富的韩国国情知识。

为此在韩国大学就读的我们更需要有能将语言学习于韩国国情知识学习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在更好的进行交流能力。在未来的就业方面,则更加需要对韩国国情的认识和理解,从事韩国相关的工作的人很多,懂得韩国语的人数也是相当可观的,能够理解韩国国情,认识韩国国情的人却不在多数,因此能够掌握原汁原味的韩国国情知识是最强有力的优势。

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韩国人崇尚文化,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十九世纪80年代,韩国首次引进了现代的学校体系,到了1945年,大韩民国成立以后,韩国政府致力于建立现代式教育体系。1953年,政府制定义务教育制度,韩国公民能够免费受到为期六年的初等教育。众所周知,过去30年来的经济增长主要基于韩国人的高文化素质,如今,在世界上韩国的文盲率是最低的。韩国政府深信,国家竞争力取决于人力资源和个人的竞争力,要进一步重视教育而彻底做好挑战未来的准备。为此,将以往的教育部长提升为副总理,统筹管理有关人力资源的所有部门。

随着中韩关系的不断发展,留韩学生的不断增加。对于留韩学生来讲,对韩国的教育制度认识和理解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小组成员收集了来至网络及学术论文等大量有关韩国教育制度的材料,并加以分析、过滤和整理,完成了这篇报告书。诚挚的敦请老师和各位同学对该报告书提出宝贵的意见,并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日后能够更好的理解韩国国情。

目录

<韩国的教育制度>

韩国教育制度的现况5

1.1教育制度的意义

1.2成立过程和目的

1.3主干学制和教育理念

韩国的教育制度和形态8

2.1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2.2初等学校教育

2.3中等学校教育

2.4高等学校教育(大学)

韩国的部分教育类型11

3.1职业教育

3.2终身教育

3.3特殊教育

3.4英才教育(尖子生教育)

3.5义务教育

韩国开始讨论改革现有学制13

1.韩国教育制度的现状

1.1教育制度的意义

韩国现行学制的框架是有1949年的《教育法》和1951年修订法律确定的,从1962年起师范学校改为2年制教育大学,1963年在初中之后开设5年制实业高等专业学校,1970年在高中之后开设2-3年制的专业学校,自1972年开始开设广播通信初级大学,自1973年开始开设广播通信高等学校,1981年广播通信初级大学升格为4年制大学,教育大学也升格为4年制,1982年新设立了开放大学。

韩国的学制具有单线型特征,主干学制为6-3-3-4制,分为初等学校(小学)、中学校(初中)、高等学校(高中)、大学校(大学)几个阶段,主学干制的教育时间共为16年。初等学校为基础学校,大学是最高级别的学校,中等和高等学校为中层次的学校。

培养教师的教育大学和师范大学的年限跟普通大学相同,但是此外还有2-3年的专业大学以及加上2年的约克学制共为6年的医科大学。高中分为人文系列和实业系列,但是这仅仅是按教育课程中人文、实业课目所占的比例划分而已。也有综合高等学校,在同一学校内综合提供人文、实业系统的教育课程。

除了主干学制以外,还有一种社会教育机构,即公民学校(3年制)和高等公民学校(1-3年)系统,还有一种实用性技术教育机构,即技术学校(1-3年)和高等技术学校(1-3年)。事实上,这似的韩国的学制具有复线型特征。

此外,还有为障碍人设立的特殊学校,由广播通信系统设立的广播通信初中、高中、大学,企业为产业工人设立的附中、高中以及夜校,还有开放大学、学士学位认定制等。学前的教育机构有幼儿园等。

1.2成立过程和目的

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过程,学校教育制度大体可以分为2类,一类为计划型,即由国家积极实施,设立基本组织进行管理,令一类为自生型,也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有关的社会团体和个人设立学校,因而形成相应的教育系统。

韩国的教育制度可以说属于前者,因为韩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在大韩民国政府成立以后,制定颁布《教育法》后形成可新的教育制度。虽然存在过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教育制度,但是韩国政府成立以后依据新的《教育法》,清除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残余影响,由国家执行民主的教育制度,从这一点上说,韩国正式的学校教育制度应该是从建立新政府之后开始的。

1.3主干学制和教育理念

《教育法》共有11章117条,条目众多,是规定韩国教育理念、宗旨、行政体质、教育机构的种类和系统、各级学校教育目的的重要事项的基本法。

该法第1章总则的第1条就韩国的教育理念规定如下:

教育是在“弘益人间”的思想指导下,唤醒所有国民的正直人格,使之具备自主生活能力和公民应有的素质,服务于民主国家的发展,为实现人类共同繁荣的理想作出贡献。

该法第2条又提出了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定的7条教育方针。

①传授维持身体健康和成长所需要的知识,同时使受教育者具有坚忍不拔的气魄;

②培养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精神,为维持和发展国家的自由独立进而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③继承和弘扬民主文化,为创造和发展世界文化而努力;

④培养探索真理的精神和科学的思考能力,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和合理的生活;

⑤热爱自由,有责任感,并以信誉、协同、互敬互爱精神参与社会活动;

⑥培养审美情趣,鉴赏和创造高雅的艺术作品,喜欢大自然,有效的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文明和谐的活动;

⑦勤俭节约,务实,并身体力行,成为有才能的生产者和贤明的消费者,开展健全的经济生活。

教育法提出上述教育理念的目标后,又规定了教育的主干系统。该法第81条规定:使所有公民都能不分信仰、性别、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根据其自身的能力接受平等的教育,该法还设置了6-3-3-4制的一元制主干学制(单线学制)。

2.韩国的教育制度和形态

2.1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

学前教育是指幼儿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之前接受的教育。其机构包括幼儿园、幼稚园和儿童之家等,其中幼儿园是指在进入幼稚园之前对3-4岁的孩子进行的教育,幼稚园指3-5岁儿童在上小学之前接受的1-3年的幼儿教育,儿童之家是指保护职业女性2-5岁子女的机构。以前这种儿童之家只负责照顾孩子,近些年来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

可以这样说,在上述的教育机构中,具有学校教育性质的机构只有幼稚园。幼稚园的教育课程是以教育部令形式制定公布的,其中规定了正式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宗旨。教育法第146条规定:“幼儿园的宗旨是哺育幼儿,给幼儿适当的环境,以促进其身体发育”。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实施下列具体目标:

第一,培养健全、安全、愉快生活所需的日常习惯,促进身体所有技能的协调发展。

第二,使之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并培养相应的兴趣,使之开始萌发协同、自主、自律精神。

第三,使之开始正确理解身边的社火生活和环境。

第四,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语言,培养对通话、图画书的兴趣。

第五,通过音乐、游戏、绘画、手工或其他方法,培养他们对创作表现的兴趣。

2.2初等学校教育

初等学校教育是以实施国民生活所需要的基础性初等普通教育为目的而成立的义务教育机构(韩国《教育法》第

93条)

普通教育与专门教育、职业教育不同,是指无论在社会上的何种部门工作或从事何种职业,作为一个人所必需接受的基础性的思想教育和一般教育。基础性的初等教育是指义务教育的最初阶段,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基本,其内容是初级性的教育。初等学校是宪法保障接受无偿教育的无偿义务教育机构,这也是初等学校的特点。但是,因为儿童无法自己保障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所以的国民都有义务让自己保护的子女至少接受初等教育和法律所规定的教育。

从形式上看,学校教育分为初、中、高三级教育是世界的管理。初等教育指国民的基础教育,韩国《教育法》第8条规定,“所有公民享有权利享受6年的初等教育和3年的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表现为初等学校教育,韩国的初等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为全面素质的提高打好基础。

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初等学校应努力达到如下要求:

第一,培养能够正确的理解和使用日常生活中所需国语的能力

第二,理解和人、社会、国家的关系,培养道德心和责任感、公德心和协同精神。尤其是正确理解乡土和民族的传统以及现状,强化民族意识,培养独立、自尊的作风,同时培养国际协作精神。

第三,培养科学地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第四,培养正确理解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对衣食住和职业等的基本理解和技能,培养奋发进取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第五,音乐、美术、文艺等能使人更加活泼快乐,要培养相关的基本理解能力和技能。

第六,使儿童加深对保健的理解,培养良好的习惯,使身心协调发展。

如上所述,韩国教育法明确提出了初等学校的教育目标,其中包括国语、道德、社会、自然、算数、应用、音乐、美术、体育等9项教育内容。这也是为了教授学生一些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使其作为一个国民能够顺利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但是初等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班级人数过多问题,农村班级人数不足,教室多有剩余,但是

首尔和其他大城市一个班级内人数任然较多。

2.3中等学校教育

中等学校教育是初等学校教育之后实施的6年教育的总称,即3年的初中和3年的高中,两者独立进行教育。中学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法》中有明确规定,在初等学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行中等普通教育为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因该努力完成下述4个目标:

第一,进一步发展和扩初等学校的教育成果,培养其作为国家栋梁所应具有的品德和素质。

第二,传授社会所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尊重劳动和精神和行为,培养其决定适合自己个性的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

第三,促使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自律性活动,培养表达正确感情和公正批评的能力。

第四,促使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之成为拥有健全思想的有作为者。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将教育课程分为课程和特别活动两部分实施,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必修课包括道德、国语、数学、英语、社会、体育、科学、音乐、美术、技术、商业等,选修课包括汉语、计算机、环境等所需课程。特别活动由年级活动、学校活动、课外小组活动构成。

韩国的中等学校教育在过去50年间在数量上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进展,也因此带来了几个问题:

第一,中等教育人数的剧增导致教育质量的地下。由于学校平均人数过多,增加了有效授课和学校生活指导方面的困难,致使教育质量大为降低。

第二,教育人口的增加家中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免试入学需新建中学宿舍,高校平均化需要巨大财政投资,这些都使中等教育财政更加陷入困境,私立学校财政也更为困难。

2.4高等教育(大学)

大学教育是指知识性开发和高度的职业专门教育及技能习得为目的的教育。过去仅有极少数被选中者才能在高等教育机构接受教育,但是今天无论任何人,只要达到相应能力,就可以接受到最大限度的教育,因为机会均等、对外开放,所以教育还伴随着自律与民主。大学门槛的放宽似的高等教育急剧膨胀,增长迅速。解放当时,韩国包括4年制大学和短期高等教育机构在内,学生总数约为7900名,但是1998年专业学校为36万人,4年制为134万人,研究生为

9.7万人。同人口总数相比,应该说这种数量的增长是十分可观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也有发展,现有专业大学120个、教育大学11个、4年制大学119个。

造成上述膨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韩国国民传统的相约热,还有与民主社会相适应的大学开放等。不仅如此,虽然韩国教育部严格限制学生定员名额,但是解决复读生问题和吸引国外学生到韩国学习,增加了各种学校的定员数额,也是导致学生数增加的原因。还有81年实施毕业定员制而实行增加招生30%的制度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由于大学教育的急剧膨胀,很多人提出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和充实教育内容的意见。大学实力基准令明确对定了教育设施、图书、教授等的标准,大大影响了大学应具备的外在条件。

3.韩国的部分教育类型

3.1职业教育

1883年聘请中国人教授工业技能可以说是韩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开端。此后,1911年公布《朝鲜教育令》开始设立农业学校、工业学校、简易实业学校,1951年修改《教育法》,明文规定中高等学校要选择一定比例以上的实业课程,1963年制定《产业教育振兴法》,确定了实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1981年12月制定《职业训练基本法》,正式实施工人职业训练,以提高工人地位,发展国民经济。1982年设立韩国职业训练管理公团,整合原有的职业训练的法律依据,同时实现了开发未升学青少年职业能力的产学协同训练的制度化。

由于技术集约型产业的发展,需要新的技术工人,各种专业大学正在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除了正规教育机构外,公共机构负责的青少年职业学校、企业职业训练所、国家认证的职业训练所等也在培训众多的技师和技工。另一方面实施国家技术资格测试制度,目的是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并设立职业训练研究所开展职业教育研究。

3.2终身教育

197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委员会主办的终身教育发展讨论会公开提倡实施终身教育,此后,又召开了多次学术大会,探索终身教育的理念。1980年韩国宪法第29条第5款和第6款新规定了振兴国家终身教育义务。1982年制定颁布《社会教育法》,为实施终身教育打下了基础。

现行宪法第31条第5款规定“国家应该振兴终身教育”,明确规定了国家承担终身教育的义务。广播通信高等学校、韩国广播通信大学、企业附设特别班、开放大学等的设立反

映了终身教育的理念。1984年得逞女子大学、梨花女子大学设立了附设教育机构---终身教育院后,明知大学、淑女大学、汉阳大学、西江大学等大学也分别设立了适合本大学特点的终身教育院。

3.3特殊教育(残障者教育)

1881年(高宗18年)绅士游览团的报告和俞吉浚的《西游见闻》中已经介绍了欧洲和美国等地的特殊教育,但是创建韩国特殊教育的重要人物则是朝鲜末期的天主教传教士。1894年美国北监理会的医疗传教士R.S.H a l l建立了韩国最早的特殊学校平壤女盲学校并教授盲文,1903年传教士A.F.M o f f e t夫人建立了男盲学校。

光复之后,一批有志之士在大邱等韩国全国各地建立了私立特殊教育机构。1949年制定颁布了《教育法》,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得到了法律的保障。1960年韩国的特殊教育取得了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特殊教育机构也大量增加,1990年设有国立学校3所,公立学校29所,私立学校72所(占全部学校的69%),共计104所学校。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大学开始设立特殊教育科,专门负责培养特殊学校的教师。1977年制定颁布了《特殊教育振兴法》,增加了特殊儿童获得公共教育的机会,并制定了特殊教育振兴的中长期计划,除教育之外,还加强了福利方面的措施,比如学生的无偿教育和私立特殊学校的财政补助等。

3.4英才(尖子生)教育

在韩国的传统教育中,并没有英才教育的特殊体制,但是过去的教育形式大部分是一对一或在少数学生组成的小团体内进行学习。因此,尖子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在任何方面都可以进行快速、广泛、深入的学习。

8.15之后,韩国引进了西欧式的教育制度,教育人口数量激增,教育实现了普遍化、大众化、平均化,但同时未能给与尖子生开发自身能力的机会。

为尖子生提供特殊的教育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代艺体能高等学校和80年代新设立的科学高等学校可以看做是韩国英才教育的第一步。1984年大田科学高等学校、全南科学高等学校、庆南科学高等学校相继建立,成为正式的英才教育机构,虽然尚存不足,但这是韩国英才教育的正式开始,仍具有重大意义。

现在韩国的英才教育尚处初级阶段,仅通过建立特殊学校,为极其有限的少数儿童提供机会,年龄仅仅限于中学水平,同分布于各个学校的约40万名英才级学生相比,英才教育基础尚十分薄弱,今后当广泛发现尖子学生,在普通学

校也要实施相应的教育,扩大英才教育的范围提高教育的质量。

3.5义务教育

韩国自1950年6月1日开始实施义务教育,但是在1948年《宪法》、1949年12月《教育法》中已经出现了有关义务教育的规定,1952年还制订了《教育实施行令》。宪法第31条就义务教育规定:①所有国民具有根据能力均等接受教育的权利,②所有国民具有使子女至少接受初等教育和法律规定的教育义务,③义务教育为无偿教育。

而且,教育法第8条规定:①所有公民具有接受6年(跳级或提前毕业时,应从6年中扣除相应年数)初等教育和3年(跳级或提前毕业时,应从3年中扣除相应年数)中等教育的权利,②国家和地方自治团体应当设立所需学校,实施义务教育,③所有国民具有使受保护的子女接受上述教育的义务。

各地方1994年以郡为单位实施中等义务教育,1993年初等学校入学率达到98.7%,初中入学率达到99%,可以说初等学校的义务教育已经完全实现。

自2001年开始,初中无偿义务教育在韩国全国推广开来,初中无偿义务教育1985年从岛屿和偏远地区开始,1994年扩大到邑和面地区,2001年扩大到市、广域市、特别市,2004年实现了全体国民的9年制义务教育。

4.韩国开始讨论改革现有学制

学制改革讨论正式开始:由6-3-3-4制改为5-3-4-4制

(东亚日报)

“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成长发展的变化,将基本学制由6-3-3-4制改为5-3-4-4制与学制相关的讨论备受韩国国民的关注。学界多次提出学制改革的必要性,现执政党已经参与到相关法律的修改,教育人力资源部也将共同研究改革方案,其最终结果令人关注。”

☆基本学制

1945年光复之后,在美军政主导下组建的教育改革审议会1946年制订了6-6-4制和6-3-3-4制并行的单线型学制,但是实际上执行的主要是6-6-4制。

但是1951年改为现在的6-3-3-4制,一直持续了54年,旗舰虽有部分修改和补充,但仅限于增加了职业技术领域和

2年制触及大学及专科大学、特殊目的的高等学校等多样化的学校类型。

☆改革的必要性

开放国民党教育委员会议员计划在国会召开“知识社会学制发展方案讨论会”,公开讨论学制改革问题。韩国教育开发院资深研究委员将做“初等学校原6年的授课年限压缩1年,高等学校授课年限由3年延为4年”的主题发言。

一般高中毕业者的81%,实业高中毕业者的60%以上都要考大学,过度的升学热和以高考为主的教育妨碍了符合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前途教育。

专家解释称,只有适当改革,使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学制,才能提高国家竞争力和人力资源的生产力。

专家称,小学中学及大学教育课程为6年,时间太长,学生进入社会的年龄过大,世纪上扼杀了高中毕业后参加社会生活再进入大学之路,尤其是学生成长发展很快,却仍将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合为6年成为一大教育问题。

国民共同基本教育课程(1-10学年)和此后的升学及就业准备过程(11-12学年)脱节,小学中学9年义务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时间过短,都是存在的问题。

☆如何改制

专家提出了5-3-4-4学制的方案,即将小学课程压缩1年,将高中延长为4年,充实高中教育。这也是美国和法国等国采用的学制。

高中4年课程中,前两年为国民共同基本教育课程,后两年以选修课程为主,集中进行升学和就业准备教育。

此外,专家还将向全国提交《教育基本法》和《初中等教育法》修改方案,主张将入学年龄由6周岁减至5周岁,入学前一年的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并逐步实施。

☆历史10年的大工程

韩国教育部虽未明确表示进行学制改革,但称将参与相关的公开讨论

韩国教育部认为,如果将学制改革编入人力资源开发基本计划进行讨论、政策研究、舆论调查、并修改相关法令,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教育部有关人士称,如果有人提出相关法律的修改方案,将会对此进行讨论;因为必须研究诸如教员资格、确定预算、将现行的3月份的学期制改为9月份的方案,所以肯

定会耗时很久。

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制度.doc

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制度1 中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 关于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制度的规定 (试行) 为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务实创新、廉洁勤奋的学习型干部队伍,有力地推动上影集团改革发展,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加强干部的理论学习。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要深入学习市场经济、现代科技、财政金融、企业治理等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新知识,努力提高个人履职能力。要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在积极参加集中学习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搞好自学,每个干部每年要系统的学习2—3本书。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加强与业务等上级部门的沟通,了解工作动态,切实吃透上情;每个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时间不少于1个月,写出1—2篇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 加强青年干部轮岗培训。开展青年干部按期轮训工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使基层干部进一步明确责任、掌握工作方法,提高业务能力。要坚持分级培训的原则,集团各直属单位要对干部教育培训作出细致规划,精心组织,要把干部接受教育培训的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

健全干部定期谈心谈话制度。谈心谈话是警示教育,消除误解,放下包袱,增进感情,激励斗志的一种有效方式。建立定期的谈心谈话制度,规范谈话的时机、内容、方式和对象。在组织安排谈心谈话 活动时,下级约谈要列为一种重要的方式,方便干部及时倾诉,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小过酿成大祸。 二、切实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正确把握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着力选拔配备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善于综合协调指导的优秀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公道正派地使用干部 改进干部考察方法。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意见,扩大民主推荐的范围,实行干部选拔公示制。要多视角、多方位考察了解干部,既要考察工作情况,掌握干部的实绩,也要了解干部特长、个性和心理素质以及生活、社会交往背景情况。既进行任用前的考察外,又要了解掌握干部在日常工作和关键时刻的表现。 大胆选拔任用年轻干部。全面正确地看待年轻干部的优势和潜力,树立“领导经验来自实践,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为优秀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创造条件。积极做好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增加年轻干部比例,使干部队伍形成梯次结构。 三、改进和深化干部管理工作 改进干部考核办法。一是建立干部述职制度。在年度考核中,集中中层及以上领导要进行述职讲演,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二是改进考核测评标准和测评方法。在测评项目和标准上,要减少笼统、模糊成分,尽量具体量

中国与英国中学教育体制比较

中国与英国中学教育体制比较 摘要: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教育体制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但与西方教育体制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课程设置;班级制度;作业与评价形式;中英对比 21世纪,世界科技文化水平高速发展,世界各国无论在军事还是经济上都竞争激烈。而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最终依赖于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教育的质量。 一、课程设置 英国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课程并不是完全固定的。他们的课程分为两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由教育部规定的,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定的课程。 在中国,初中生所学的全是必修科目。主要学习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地理、生物、政治、历史等。 根据以上比较,笔者认为英国的课程设置有以下两个优点: 1.学生就必修课以外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有利于他们开发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做教长远的规划。

2.学生参加课程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人翁精神。 二、班级制度 英国中学也实行班级授课,但他们的班很小,一般每个班20~30个人。他们的一个班的同学并不是一直在一起上课。每天早上班上的同学集中,班主任点一下名,布置一下相关事宜,然后就到自己所选的课程的教室与来自其他班的同学一起上课。 中国应该可以说是实行大班教学。一个班少则50~60人,多可达80~90人,一个教室除了基本的教学用具和学生就没有多少剩余空间了。在分班的时候,很多学校采取的是根据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分成快、慢班。 我们不难看出,英国的这种班级制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 1.小班上课让学生更有学习主体的感觉,有利于教师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容易把握教学进度。 2.不同班的学生在一起上课有利于大家交流不同的意见,拓宽自己的思维。 3.根据每门课程的学习水平来把学生分成不同等级来上课更有助于学生接受到适合自己各科水平的教学。 三、作业和考试形式 英国中学生的作业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以分为

世界教育的三种类型(教育制度资料)

原文载于:《少年儿童研究》2000年第10期 美国式的教育重视如何发挥学生个人的能力,它不重视学生的成绩,不以成绩区分胜者和败者。中国的教育特色是重视提高所有学生的成绩,因此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是相对评价,谁比谁优秀、谁胜谁败成为评价的关键,于是中国的教育与试卷考试便形成了难以割舍的关系。 世界教育的三种类型 文/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千石保译/胡霞 中国教育的位置 中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基本构成两个极端,日本和韩国则处于二者之间,左右徘徊,尝试着各种改革。 为了从总体把握中国教育的位置,先看看各国教育的现状。世界的教育大致可分为美国型、中国型、日韩型,各国虽有各自的特征,但大多不过是这几种类型的变身。 美国的特色是重视如何发挥学生个人的能力,中国的特色是重视提高所有学生的成绩。美国式的教育不重视学生的成绩,不以成绩区分胜者和败者,因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个人能力的培养。 将美国模式看作对能力的绝对评价,中国模式则是相对评价,谁比谁优秀,谁胜谁败成为评价的关键,即采用相对竞争原理。 由这种教育理念引导的教育,在具体实施当中便产生出各种差别。美国模式的教育不以成绩决定胜者和败者,所以不提倡试卷考试,不以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来决定谁对谁错。 中国的教育理念则不同,为了了解谁比谁优秀就需要区分同一问题的正解者和误解者,于是与试卷考试便形成了难以割舍的关系,这应该说是中国教育负的一面。 事实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以及可称为高中生诺贝尔奖的世界科学技术大会(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 的金奖几乎都被美国人独占,这大概就是因为美国模式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孩子们的擅长才能的结果。 当然,胜者败者原理的优点不可忽视,所有的竞争参加者朝着高水平拼命竞争,力求取胜,其结果带来多数国民具有高水准的教育程度,社会秩序和生产率相应提高。 中国的教育水平很高,除去边远山区,可谓处于世界最高峰。与此相比,美国的教育水平很低,只会加法不会乘除计算的美国人随处可见。 打个比方,买了80美元的东西,交给售货员一张100美元的纸币,多半情况下,售货员先将售出的东西放在面前,嘴里念叨着“80美金”,然后将一张10 美元的纸币放在货物上,“90 美金”,再放上一张10美元的纸币,“100美金”,如此计算。也就是说,售货员

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全市干部教育培训专题座谈会上的 交流材料 自2007年中央提出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以来,我县根据《***市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大规模、多渠道、高质量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次171期,其中主体班26期,培训2236人次,部门办班145期,培训21094人次,在本地办班159期,异地办班14期,培训党政干部2035人次,2008年以来科级后备干部参加过中青班培训的人数有143人。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认识不高。当前,部分单位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不够,往往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用人单位认为,参训干部“可派可不派”。参训对象认为,培训内容“可学可不学”。干部参训的目的不是为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而是“完成任务、应付算数”。

(二)覆盖不广。三年来,参训者虽达2万多人次,但全员培训的局面没有形成。参训对象基本上以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为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年纪大的基层干部,几年来几乎没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 (三)形式不活。目前,干部教育培训形式比较刻板单一,教育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一般采用“满堂灌”式方法上课,授课方式缺乏创新,学员听起来单调乏味。在培训内容上,缺乏对“问题”的研究,能力培训方面的较少,培训的连贯性和阶梯性不强。难以做到分类别、分层次培训。 (四)保障不足。在经费来源上,主要依靠财政支出,满足不了大教育大培训的需要。缺乏必要的市场运作手段,未能形成国家、社会、单位和个人等多方投入机制。在师资队伍上,党校作为主阵地,师资队伍现状滞后。大部分教师来自小学、初中、高中,调研能力不强,与政府部门联系渠道不多,教学内容与学员及行政部门需求难以紧密结合,致使一些举办的培训班在内容和方式上相对滞后,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难以吸引干部积极参与教育培训。 ----主要做法 针对不足,结合实际,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紧紧围绕以下“五个注重”来开展的: (一)注重培训机制的健全性。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2008--2012年***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并按年度分解落实。先后制定新提任领导干部上岗培训制度、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制度等

东西方教育制度的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e6354001.html, 东西方教育制度的比较 作者:孟璐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第03期 【摘要】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时期在历史上时间对应,双方在文化方面都有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为后世缤纷多彩的文化世界提供了最初的幼芽。一方是诸子百家思想相互交融,碰撞出绚丽的智慧的火花,另一方是在优越的地理位置中爆发出思想、艺术等多方面的划时代的突破。两种思想的空前繁荣造就两方教育的蓬勃发展,本文将对双方教育制度进行比较,从中找到教育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私学儒家教育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和古希腊同属四大文明古国,为世界文明做了出巨大贡献。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时期在历史中大致属于同一时期,这个时期是两大文明相继萌发了深刻影响后世的精神文明的重要历史时期,是人类文明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段辉煌时期。在思想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教育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动荡变革,但产生了私学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教育制度的改革。古希腊的教育也出现了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正是由于这个时期教育的异同,才会产生今天各国文化发展的各自特色。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教育制度由官学制度变为私学制度 (1)官学制度的衰微 西周时期是我国的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官学,主要吸收乡国子弟。如果不是贵族子弟,根本无权接受教育,那些父代身份低微的孩子成了教育所遗忘的对象。 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不安,西周以来形成的“尊尊”,“亲亲”的一整套制度被打乱,“礼崩乐坏”成为无法阻挡的形势,诸侯忙着逃亡,文化典籍流失,没有时间办学,又苦于没有人才可用,这样供求的极大矛盾使得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促进了私学的产生,官学被私学一点点替代。 (2)私学制度的兴起

中国教育体制

当今教育制度与高等教育

目录 一、中国教育体制 1、中国教育制度的现状 二、中西方教育的显著差异 1、惩罚教育 2、赏识教育 3、因材施教。 4、爱心教育 5、学校的教育 6、家庭的教育 7、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 1、办学方向存在偏差 2、教育发展不公平 四、对中国教育制度改善的建议

中国教育体制 教育部作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各直辖市设有教育委员会,各省、自治区设有教育厅,各地方市、区、县都设有相应的教育局或教育办公室。为了推动全民教育的发展,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全民教育的历史性成就。但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水平不高,全民教育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坚持把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指南。各级政府在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鼓励民间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中国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学前教育指3—5岁的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过程。全国共有幼儿园111,752所,幼儿教职工90万人,在园儿童2036.02万人,适龄儿童入园率为43.8%。幼儿园一般由民间兴办,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要,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正从城市向农村推进,一些乡镇已基本普及了学前1年教育。 初等教育指6—11岁的儿童在小学接受的教育过程。全国共有小学456903所,小学教职工634.02万人,小学生12156.71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1%。小学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也有个人和民间团体创办的。 中等教育指在12—17岁期间在中等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均属于中等学校。普通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学制各为3年,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高中,一部分升入职业高中和中专。全国共有中等学校93968所,在校生9415.21万人。中等学校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 高等教育继中等教育之后进行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国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为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全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396所(截止2002年6月20日统计),民办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各级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指南。 学校教育体系 广州的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院。按层次划分的学生入学年龄和修学年限为: 幼儿园招收三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修业年限为3年; 小学和初中现行学制“六.三制”。因此,小学修业年限是6年,初中是3年;小学入年龄是6-7岁,初中入学年龄12-13岁; 普通高中入学年龄是15-16岁,修业年限为3年。中等专业学校分两类: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学校修业年限一般为3或4年;招收高中毕业生的学校修业年限一般为2年;职业初中修业年限为3-4年;技工学校修业年限为3年;职业高中入学年龄为15或16岁,修业年限为2-3年,少数为4年; 全日制高等学校本科修业年限是4年或5年,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修业年限是2年或3年; 研究生教育分为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的入学年龄规定不超过40周岁,修业年限为2-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年龄不超过45周岁,修业年限一般为3年; 成人中等学校,全脱产的修业年限一般与同类性质的全日制学校相同;半脱产或业余的、修业年限一般比同类性质的全日制学校长一年左右。成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修业年限一般为4-5年,专科教育形式较多,修业年限一般在2-4年之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即中国的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为义务教育阶段。 中国的高等教育 中国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为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学校承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 中国大学分为国家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的高等学校、地方中心城市办的高等学校以及民办学校。中国大学与独立设置的学院是属于同等地位的高等教育机构。 为了确保各高等学校的招生质量,中国建立了严格的招生考试制度。已取得高中毕业文凭的学生,通过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方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中国全日制高等学校全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少数院校开始试行三个学期制)。第一学期9月初开学;第二学期2月中旬开学。每学期20周左右,每周学习5天。除寒假及暑假外,每年的1月1日元旦放假1天、旧历新年春节、5月1日国际劳动节和10月1日国庆节各放假3天。学期期间其他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学校均不放假。 中国的学位制度

中国的教育制度

中国的教育制度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的教育制度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中国的教育制度】 一、中国教育最重视智育,中国的学生负担最重,中国的老师工作最累,中国的家长最爱孩子,然而中国至今还没有培养出自己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13亿人创造的财富只相当于美国2、5亿人创造财富的13%;一向被列于首位的德育实际上比较薄弱,青少年犯罪案件一度占到了刑事犯罪案件的70%以上;与德育、智育并列的体育薄弱,中国青少年在体质上弱于发达国家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位;美育和劳动教育更不受重视;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等薄弱,严重制约着我国民族素质的整体全面提高和各方面人才的大量涌现。 二、当前中国教育的现实是什么?应该说,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教育目前仍然比较落后,一些长期困扰教育发展的弊端仍然比较突出,这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到本世纪中期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三、中国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问题在于违背教育的客观规律性,偏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要实现大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就必须根除积弊,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 四、教育改革是涉及教育各方面各环节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改革,

但成败的关键,在于以高考制度为首的制度的彻底变革,如果抓不住这个关键,则改革必然不能成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彻底地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教育的各方面和各环节,都应当按照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和重建,这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方向。 五、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作为国家的主人和民族的一分子,曾经或现在的受教育者或教育者,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关注教育改革,参与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成功实现。 六、问题在于认识,更在于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团结起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这场教育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来,谱写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事业的壮丽篇章!行动起来,团结起来,让我们动手创造这段历史吧! 【篇二:中国的教育制度与外国的区别】 中外教育对比对于中外教育的看法是各有不同。 中国学生在国外的大学里成绩好、会学习,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成绩好并不等于能力强,尤其是应付社会的能力。许多亚裔学生从名校毕业以后,却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或多或少也说明了一点问题。 海外学校不喜欢只取得高分数,却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人,他们

日本和中国教育制度对比分析

日本和中国教育制度对比分析 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的发达国家,作为中国的邻国,它国民整体的受教育情况和国民素质对比中国相对要好。日本在全球范围内也被认为是数一数二的高学历社会,而且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我国的教育制度是比较相似的。中国的教育发展一直处于改革当中,吸收各个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总结我们自身的教育经验,都是为了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本文将以我国和日本教育制度为对比,分析其差异。 一、日本的教育制度 1.教育情况的历史发展 纵观日本历史,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分为有几个非常关键的时间段,可以大致的区分为:明治维新之前的古代中世纪教育和之后的近现代教育。首先是大化革新。那时的日本开始学习儒家思想,大量吸收来自中国的儒学文化,模仿中国隋唐时期的文化教育模式及制度。日本文字的书写形式也是在那个时期所模仿的中国汉字而得来。 其次是江户时期,这个时候是日本在战乱之后最长的一段和平年代,社会平稳恢复是离不开当时的教育制度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这一阶段的普及教育为日本国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到了明治维新时期,进入了近现代教育。开始了改革学校制度,制定了《学制》。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所迫并没有完全的贯彻落实。后来废除了《学制》,颁布了《教育令》,主要从教育的控制与管理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动,提出了对国民教育的最低要求,保证了整体的国民素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除了对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全面改革。这次的改革奠定了现如今的日本教育体系,是日本教育史上第二次全面的教育改革,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当代日本教育制度 日本现行的教育制度是由二战后根据国家宪法所草拟的《教育基本法》所决定的。义务教育中规定的学制由原来的6年延长到9年,确立了六三三四制,分别是初等教育六年、中等教育六年和高等教育四年。在初等教育之前有学前教育,也就是幼稚园,不算学龄,一般是6岁之前的孩子。 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考入专科学校,或者继续读普通高中,也可以直接选择就业等方式。日本的专科学校和中国的专科学校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职业特性很强,为培养专业人士而准备,课程并不比普通高中学校轻松,而且毕业后的学生可以考取普通大学,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本专业的专

韩国学前教育体系分析

韩国学前教育体系分析 一韩国幼儿教育特点韩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在教育方面与中国有不少共通之处,以幼儿教育为例,韩国的幼教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重视品德教育韩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都设有德育课,这其中的礼节教育最令人印象深刻。韩国学校中的礼节教育内容包括: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 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4、社会生活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 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5、国家生活礼节,如对国旗、国歌的礼节等。至 今韩国的每个家庭都有教育子女品德、修养的家训挂于家中的居室。这使得韩国的青少年大多讲究礼貌、尊重长辈。如果你有机会到韩国人家中做客的话,就会发现不论多小的孩子,都懂得为客人和长辈倒水时双手捧着,恭敬地奉上。有一次我在韩国朋友家中吃饭,席中主人上大学的儿子回来了,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见到家中有客,连忙十分恭敬地过来问候。我的同伴邀请小伙子喝一杯酒,这小伙子看到他父亲点头,才低眉顺眼地双手拿起杯,先是面对客人高高举起表示感谢,然后侧过身掩着杯喝了这杯酒。 韩国是受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影响颇深的一个国家,韩国人认为一个不懂得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人,根本就不能爱国。 (二)重视素质教育韩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每学期开学前,幼儿园会把当年的教学计划送给家长,每周也会把具体的活动内容计划送给家长。不过最令人称道的还是,韩国幼儿园的教育在注重培养孩子的素质的同时讲究寓教于乐。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叫廉美,今年5 岁半,在汉城市一家极为普通的公立幼儿园入托。该幼儿园四月、七月、十月和十二月的活动主题则分别是春、夏、秋、冬,主要是围绕这四个季节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孩子观察力。比如十月份的活动主题就有:“领悟秋天的变化” 、“中秋节” 、“累累果实” 、“韩国的秋天”“世界的秋天” 。其它月份的教学则结合韩国的传统、现实生活来教育孩子。比如五月是韩国的家庭月,韩国的父母节、儿童节都在这个月份。廉美小朋友所在幼儿园五月的活动主题就是“我和我的家庭以及邻居” 。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对家人邻居的感情、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比如说,在“我的邻居”这一活动中,要求孩子介绍自家的邻居,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使孩子锻炼与人交往和语言沟通的能力,让孩子自然地除了关注自我家庭,也要关注周围的“小社会”。 (三)“粗放式”育儿在中国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家长们很少带小孩子们出外远行,即使出门也要捂得很严实,做足各方面的准备。而韩国人则采取“粗放式”育儿。 韩国人周末爱举家到大自然里游山玩水。这时候经常可以见到家长们身背几个月大的孩子,手拉着一个三岁左右完全能走的孩子一起爬山的情景。有时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动了,家长们也很少抱起他们,而只是在一边等他们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走。有几次和韩国朋友们一起出外玩,常见到他们带自己的小孩子一起参加,碰到路途远,孩子显得相当辛苦。后来我就忍不住问,这样孩子会不会生病,是不是家里没有老人照顾?韩国朋友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 事,他们觉得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虽然路途中辛苦一点,但对孩子也是锻炼。

第八章教育制度课后答案教学内容

第八章教育制度课后 答案

第八章教育制度 一、填空题 1.教育制度 2.癸卯 3.义务教育 4.单轨双轨 5.1951 6.学制改革 7.学前教育初等教育 8.单轨型学制双轨型学制中间型学制或者分支型学制 9.1922 壬戌 二、选择题 1.A 2.B 3.D 4.B 5.C 6.D 7.C 8.A 9.C 10.A 11.C 12.D 三、判断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1)重视幼儿教育,并将其纳入学制系统。 (2)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3)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4)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5)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6)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2.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学校教育制度要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4)还要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5)要借鉴吸取原有学制和外国学制的经验。

3.义务教育的特点。 (1)强制性。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2)免费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和免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 (3)普及性。统一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理念。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 4.学制的特点。 (1)客观性,教育制度总是要根据当时社会环境和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制定的。 (2)变化性,教育制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3)取向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制度的取向性主要是为某一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4)规范性,教育制度主要是用以规范教育机构成员的教育、教学行为。 (5)强制性,教育制度作为教育活动的规范是面向整个教育系统的,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 五、分析题 1.“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学校就是工厂。原始产品(儿童)被造成成品以满足各种生活需要。20世纪的文明对产品制造的规格提出了要求,根据规格的规定来塑造学生是学校的职责。”试用所学过的教育学知识对这段话做出分析。 解题提示:把学校视作工厂,这是一种科层组织观。科层组织观强调组织内部的秩序。重视提高学校组织的效率。忽视了学校中人的维度。过分简化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 2. 1984年4月,美国全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提交白官发表的题为“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寻找教育问题的答案,必须致力于终身教育,开创一个以学习化社会为目标的教改运动。1991年4月18日布什总统发布的《美国2010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又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身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身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分析美国的这一改革方向体现了当代教育学在哪些方面的发展 ?

内地与香港教育制度的比较

内地与香港教育制度的比较 1.学制及升学途径 大陆香港 中学学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六年中学五年,预科两年,共七年学费由小学至初中三都是免费的实行小学至中三的九年免费教育 学校等级学校分各级的重点中学(省级、县级及 巿级) 学校分三等级(band),第一级的学习 能力最高,第三纸的最低 小学升中学的方法以往小学生是依照成绩来分中学的, 近年来则按住处的区域分配。 小学生可透过自行收生计划报考中 学,或依照教统局的中央派位分配 初中升高中的方法完成初中后要通过考试才可以升高 中。 中三课程完成后,根据成绩升读中 四或修读其他学校。 高中升大学的方法完成高中后要通过「高考」,按得分高 低进入大学。(省重点中学入读大学的 机会率可达百份之九十) 中五要通过会考才可升读预科;预 科后要参加高级程度会考,按成绩 进入大学。 近年开始有学生透过完成副学士课 程及专业教育学院课程升读大学 海外升学的机会经济能力好的家庭会选择让学生到海 外留学。 学生也会选择海外留学 近日开始兴起到内地升学的潮流 2.上课情况 根据我们在上海巿建青实验学校的访问,得知他们上课时会很安静留心,总会在适当时候主动举手回答。总的来说,学生在很专心地听老师讲解,上课气氛十分积极。 至于本校的上课情况,我校的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较少,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反而多是老师主动发问,同学才会回答。 至于老师讲解方面,上海巿建青实验学校的学生认为,上课的气氛较严肃,形式没大变化,比较沉闷。虽然如此,但同学依然保持安静。由于建青同学一般认为学习是应该由学生自主自发的,故此纵使课堂比较沉闷,我们并没有发现同学与「周公」约会。本校学生则认为,在香港上课时,有些老师会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有些老师亦会很严肃。老师会因应不同的教学需要,在课堂上加入活动,例如分组讨论、辩论比赛、游戏等,教学方法较为灵活。有些低年级的同学感到上课沉闷时,有时也会有限度地谈话。 至于近年流行的信息科技教学,我们一致认为沪港两地的学校均充分的应用。

中国的教育制度

中国的教育制度 在中国,要提教育恐怕谁都会首先想到高考,中国高考被誉为是一个人改变命运的终南捷径,人们把高考看成是人生的第二次投胎。也的确,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原本农村的孩子可以通过高考让自己立身于大城市,而且这也是一种不败的立身之法,就像是科举,考得了功名便意味着后半身无忧。如今的高考也一样,上一所名牌大学无疑是给自己贴上一层金膜,走到哪都不会丧失自己的身份。 高考如此举足轻重,那么它的实施方式是否也应极其慎重呢?答案是肯定的,1979恢复高考以来,中国教育界不断地在琢磨如何生成一种更好的考试方式和录取方式。从先填报志愿在高考到先高考后填报自愿,有人认为这似乎是一种完美的变形。但是,近年来愈来愈频发的教育丑闻事件却不得不引人深思,为何一些所谓的名牌大学学生做出一些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以导致于让人们怀疑高考,怀疑大学教育。 其实,归根到底,中国教育明显存在一种脱节,也明显存在一种越级,小学的教育偏要向学生炫耀中学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升学动力,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果。于是小学生便认为我现在所学的只是皮毛,无足轻重,真正要掌握的知识还没到来。而再到中学教育后,中学有完全的抛弃小学教育,他们看中的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看重在已完成的六年小学教育中学生是否已拥有一定的学习素质。中学教育旨在把学生送入大学校门,这又与推卸责任有多大差别?而再看看大学,许许多多的学生根本就不具备作为大学生的素质却因为某些方面的诱惑或者压力儿上了大学,在这种情况之下,大学的教育机构跟是束手无策,因而就放人学生自由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些学生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但我们也得承认,这样的学生不是得益于教育本身,而是有可能受益于某一个教师的感染,或者某一些事件的感染。这是教育的失败之处。 我们不得不思考什么样的教育体制才能感染更多的学生,以致让他们走向成才之路,而不仅仅是让他们走向通往高分生活之路。首先是学校机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完全应该实行一体化教育,即不能让学生只沉迷于对未来的向往。第二,教育的内容应更加丰富化,不知是局限于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首先该提到的应该是哲学思维,当然我们并不是需要学习完整的哲学体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哲学,人生的价值取向,而不是去做一个没有思想的社会工具。弄明白自己的性格信仰,去纯粹追求自己的信仰,而不受其他时左右。无信仰无目标注定是让人迷惘的祸首,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第三,对于教师的培训更得慎重,教师不是传道授业就可以了的,那是科举时代所奉行的。教师更大的职责应该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何意义的人?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会迷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人生道路。 中国教育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但愿会有新一套的教育改革制度出炉,而不单单是在某一方面的改革,那样只会让让教育的破洞愈演愈烈,因为教育是个整体,不可分割,任何部分不可单独作用。

学校教育制度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一、考试内容 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意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1)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概念;(2)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3)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 2.理解:(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3)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意义。 知识点讲解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圈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纵观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不外乎单轨型、双轨型和中问型三种学制类型。 单轨型学制是指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上下衔接,自下而上构成连接阶梯的统一的直线型学制。双轨型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同时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以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制度。 中间型学制是介于单轨型和双轨型之间的一种学制,是在双轨制教育受到社会强烈抨击后,一些实行双轨制教育的国家作出变革的结果。即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单轨制,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子弟接受共同的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则实行双轨分流一一结束基础教育后,一部分学生继续接受普通中等教育乃至大学教育,另一部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就业作准备。 (二)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根本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的状况 学校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社会生产的发展。是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只有社会剩余产品可以保证一部分人去从事脑力活动的时候,才能产生专门的教育机构。到了近代,随着机器生产的广泛采用,才可能出现各种职业学校、工艺学校和农业学校等。而随着现代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制度也日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管理办法

西安市阎良区机关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2006年9月13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不断提高全区公务员及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机关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航空城建设大局以及全区中心工作,以增强执政意识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大幅度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为加快推进国家航空城建设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三条教育培训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把握机关工作人员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需求,分级分类地开展教育培训,激发机关工作人员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全员培训,保证质量。面向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大规模培训机关工作人员,大幅度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素质,实现教育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 (三)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

育培训的全过程。 (四)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统筹领导干部、公务员、工勤人员教育培训,在实施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科级(含正副科级,下同)及以上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教育培训。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紧密联系新形势和新任务,联系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引导机关工作人员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航空城建设、发展需要,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理论、制度和管理的研究,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努力探索教育培训工作新机制。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区各级机关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工作。 第二章教育培训对象 第五条机关工作人员有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区各级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重点是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 第七条机关工作人员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参加相应的教育培训:(一)新录(聘)用的初任培训; (二)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 (三)在职期间的各类知识更新培训; (四)从事专项工作的专门业务培训;

香港教育制度概况一览表

香港教育制度概况一览表 香港小学教育 小学一年级入学办法,凡年满5岁8个月的儿童,可获派免费小学学位。这项措施,採取家长选择、学校挑选和电脑分配相结合的原则。私立小学多数是一些名校的附属小学或办学的特色的学校。香港的小学大部分採用半日制,学生只在上午或下午上课,每週38节,每天7节,每节35分鐘。小学的师生比例是1:27,平均每班人数是40人,但推行活动教育的学校每班学生人数约35人。大部分的小学均用中文授课。 香港中学教育 中一至中三使用中文為教学语言的普遍程度是以C除T的比例来衡量。C是除英文、中文、中国歷史、宗教、实用及工艺科目以外使用中文為教学语言的其他科目,在每週五个上课日或每个相等的六日迴圈周的授课节数;T则是除英文、中文、中国歷史、宗教、实用及工艺科目以外的其他科目,在每週五个上课日或每个相等的六日迴圈周的授课节数。实用及工艺科目包括美术与设计、家政、设计与科技、普通电脑科、打字、体育及音乐科。 目前的中学学制是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学生读完5年中学参加会考后,可以继续2年的中六教育。中学大部分是全日制,平均每週上课5天,共40节,每节40分鐘,师生比例平均是1:21.8。. 香港的中六教育又称预科教育,课程有2大类:一年制的高等程度会考课程,报考中文大学(四年制);二年制的高级程度会考课程,报考香港大学(三年制)。预科课程纯以考试為中心,内容艰深,范围狭窄。 香港高等教育

香港称高等教育為专上教育,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院校组成,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级人才,包括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士(如 工程师、医生、会计师等)。 副学士课程(AssociateDegree):招收高中毕业生(高考成绩 达到二本线)或同等学历,学制一般为两年,毕业后可就业或继续 升读相关专业本科,只需要两年即可以获得学士学位.(2+2课程) 学士课程(BachelorDegree):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招生系统招收内地优秀高中毕业生. 硕士研究生课程: A.授课式硕士(TaughtProgramme):以修读学分的形式完成院 系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及毕业论文 B.研究式硕士(TaughtProgramme):以RA的身份攻读部分专业课程,协助研究院完成项目研究,同时应学院要求承担一部分本科 教学任务.(申请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学术背景)

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和《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关于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工作。省局人教部门负责系统处级干部、省局机关干部培训档案管理;各市局人教部门负责科级干部、市局机关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的管理;各县(市、区)工商局负责科级以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 二、干部教育培训档案主要包括综合管理档案、个人培训档案和其他需要建立的档案。综合管理档案主要包含本级局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年度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统计表,年度干部培训情况登计表,各班次的具体培训方案、培训通知及培训人员名册、培训人员考核成绩汇总、培训总结等资料。干部个人培训档案主要包括培训党员登记表、学员结业成绩或考核鉴定表等资料。 三、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登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准确。人教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共同负责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登记材料的收集、统计、填报工

作。干部本人应主动向所在单位和人教部门申报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 四、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相关资料应及时载入干部人事档案。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登记的培训记录,作为培养、选拔、任用和考核、管理干部的重要依据。 五、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应专人负责、专柜存放。干部调动时,按干部管理权限交干部培训个人档案。 六、省局人教处负责对全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督导考核。 七、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附:1、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统计表 2、年度干部培训情况登记表 二00九年十月十三日

中日教育制度差异

《日语入门》课程论文 中日教育制度差异 (中小学教育制度)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学号:B14030907 姓名:傅建淳

中日教育制度差异 大约二十年前的一篇论及中日中学生在内蒙古大草原 上的“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之后的十多年间一直是老师家长口中告诫孩子们的励志故事。文章内容大概就是说中日两方的孩子表现迥异,中方孩子叫苦不迭,不堪重负,乱丢垃圾,家长拖后腿;而日方孩子恰恰是样样完全相反,充分表现了坚忍不拔、文明教养的精神。 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更具功利主义性质,是选拔达到目的型的教育;而日本的教育则更强调人的素质提高,是普及提高能力的教育。 以下是我对中日教育制度差异的一点分析和看法。(一)历史遗留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而人口又带来巨大负担, 是世界人口大国,在如此广大的范围内落实教育是非常难的,而且要考虑到其他社会生产因素,在教育投资方面每年拿出生产总值的二十五分之一还不到;而日本,经济大国,人口较少,他们有资本重视教育,且日本每年拿出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发展教育。

在日本的江户末期到明治初期,欧洲来的外国观察员就观察到一个现象,在日本,无论是什么职位什么阶级的人,都会拿着售价便宜的小说在看,一般的老百姓都能以文字来获取娱乐了。在明治以后,又引入了西方的教育制度,更加促进读书的风气,可以说,在很早的时候,日本民间就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读书风气,是自然而然的社会风气,统治阶级也是积极鼓励学习的,不分贵贱贫富,即使没饭吃,也有书读的。 日本历史上所经历的三次教育改革.1853年是日本近代教育的开端。日本政府在1872年制定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制度,提出“全民教育”是日本的教育基本方针,也正是在同一年日本的学制得以实施,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改。 但由于当时的经济状况,许多人家交不起学费,所以教育并未被大多数人接受。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提高全体日本人的素质,1947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等,提出教育要民主化、大众化,要求每位学龄儿童均要接受教育。为了保证每个儿童均受教育,日本政府提出免去一切学杂费。当时中小学教育的宗旨是(1)尊重个人的尊严,培养有个性的人;(2)培养为和平做贡献的人;(3)尊重人格。这些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日本第二次教改的开始。从此以后,教育被普通百姓所接受,日本所有学龄儿童都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