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执行情况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执行情况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执行情况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执行情况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执行情况研究

摘要:本文在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产品供需均衡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地方审计机关绩效审计执行情况的相关数据,对绩效审计项目执行情况的总体分布特征、地域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存在总体供给不足、绩效审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绩效审计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别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执行

一、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执行的理论分析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该理论认为,政府是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最主要的主体,依法拥有行政权并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在履行职能过程中。政府从人民那里获得了经济资源,因而不仅需要对资源使用的真实合法负责,同时必须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负责。绩效审计与公共受托责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理由有二:第一,绩效审计的开展可以促进公共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通过完善的绩效审计制度,可以将受托人履行责任的信息公开。将审计结果公告社会,让委托人可以直接监督受托人。第二,公共受托责任的发展推动绩效审计不断发展。在政府职能的实现过程中,作为受托人的政府与委托人(国家立法机构或全体公民、选民等)目标的部分不一致性和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为了促使受托人高质高效履行其所承担的公共受托责任,有必要形成一种机制,使政府行为受制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公共选择达到“帕累托最优”。绩效审计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新公共管理理论。该理论以现代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理论基础。首先。它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从“理性人”假说中获得绩效评价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质量的依据:从成本一效益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评的依据;等等。其次,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许多管理方法都可以为公共部门所借用,如企业灵活的组织形式、对产出和结果的高度重视等理念。总之,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那些已经和正在为企业所成功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并非为企业所独有,它们完全可以运用到公共管理中。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公共管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对绩效和责任高度关注的核心特征,为绩效审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管理环境,解决了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问题,进而促进了绩效审计的快速发展,

公共产品供需均衡理论。林达尔认为,公共产品价格处于均衡状态时。每个人需要的公共产品量相同,并与应该提供的公共产品量保持一致。但萨缪尔森指出,每个人都有将其真正边际支付愿望予以支付的共同契机,所以林达尔均衡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