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典故大全集

中华典故大全集

中华典故大全集
中华典故大全集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太太如此见爱,妾非木石,那有不感激的哩?只是同太太并肩拍照,蒹葭倚玉树,恐折薄福。”亦作“蒹葭玉树”。清宋琬《同严武伯袁周植王尔调诸子夜集分韵》:“他日一枝须并隐,蒹葭玉树正相依。”

【蒲牢】传说海中有大鱼叫鲸,生活在海边的一种兽叫蒲牢(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蒲牢怕鲸,鲸鱼击蒲牢,蒲牢就吼叫,声音非常洪亮。所以古人常在钟上铸上蒲牢的形象,又刻鲸鱼形的杵以撞钟。见《文选·班固〈东都赋〉》薛综注。后以“蒲牢”为钟的别名。唐唐彦谦《游南明山》诗:“忽闻吼蒲牢,落日下云屿。”

【蒲柳先秋】晋时人顾悦与简文帝同年,头发早白。简文帝问:“您头发怎么已白了?我可满头黑发啊!”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以“蒲柳”喻衰弱的身体。金蔡松年《石州慢》词:“此身蒲柳先秋,往事梦魂无迹。”亦作“蒲柳先衰”、“蒲柳惊秋”、“蒲柳悲”。宋辛弃疾《西江月十七首》之一:“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清薛时雨《百子令·舟出吴门沈书森太守等宴集言别》词:“偏我落拓江湖,萧萧瑟瑟,蒲柳惊秋早。”蒲松龄《赠刘孔集》诗:“无复濠梁兴,空存蒲柳悲。”

【蒲葵扇】晋时谢安年轻时已是风流倜傥。有一次,谢安一个同乡丢了官,谢安问他是否有回乡的盘缠,那人说只有卖不出去的五万把蒲葵扇。谢安于是要了一把,天天拿在手里。京城人纷纷仿效,争相购买,不多久扇子就卖完了。见《世说新语·轻诋》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唐白居易《小池二首》:“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亦作“蒲葵”。清丘逢甲《哀粤中之穷叠镇海楼送王豹君方伯之蜀韵》诗:“生有蒲葵归故令,互犹薏苡谤先侯。”

【蒲鞭示耻】东汉时人刘宽,字文饶,为南阳太守,平心举善,为政温仁宽厚,如果官吏百姓有了过失,只是用蒲条作鞭子责罚,使其知道耻辱

就算了,不使皮肉受苦。见《后汉书·刘宽传》。后以“蒲鞭示耻”表示刑宽政仁。《大正藏经》:“蒲鞭示耻非吾苦之。今训诸学者。”亦作“蒲鞭”。唐刘长卿《送薛据宰涉县》:“几案终日闲,蒲鞭使人畏。”

【献曝】相传从前宋国有个农夫,家里很穷,春天下田间干活,背晒太阳感到温暖舒适,不知道天下还有大厦深屋,绵袍皮裘。他对妻子说:“晒太阳真的很舒服,将此事告知国君,必定会有重赏。”见《列子·杨朱》。后“献曝”用作谦称所献菲薄、浅陋但出于至诚的谦词。清赵翼《真州萧娘制糕饼最有名》诗:“馈节聊同献曝情,兢邀椽笔赐褒荣。”

【椿寿】传说上古有棵寿命极长的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见《庄子·逍遥游》。后以“椿寿”比喻长寿、高龄。金元好问《蓦山溪》曲:“笙歌丛里,欢□度年华,看荣贵,有儿孙,永祝松椿寿。”亦作“椿年”、“椿岁”、“椿龄”。宋刘清之《鹧鸪天》词:“浮瑞霭,庆真仙。不须男女祝椿年。”唐孟郊《井上枸杞架》诗:“花杯承此饮,椿岁小无穷。”宋哀长吉《西江月》词:“葱葱佳气霭庭萱。同把椿龄祝愿。”

【禁脔】脔,切成块的肉。司马睿(后为晋元帝)镇守建康时,物资不足,部下每得到一头猪,都要把头上最好的肉送给他,别人不敢食用,称为“禁脔”。见《晋书·谢混传》。后以“禁脔”比喻珍美的、独自占有而不容别人分享、染指的东西。唐李商隐《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诗:“南朝禁脔无人近,瘦尽琼枝咏四愁。”

【楚人一炬】秦末,项羽率楚军入咸阳,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后以“楚人一炬”用为典故,“楚炬”泛指火。唐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楚人咻】楚国有一位大夫,叫一位齐人来教他的儿子学齐语,但周围都是楚

人的咻(喧哗)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这怎么能学得好呢?见《孟子·滕文公下》。后以“楚人咻”比喻势单力弱,不能取得成效。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百工居肆欲其专也;楚人咻,喻其散也。”

【楚弓楚得】相传春秋时,楚恭王外出打猎,回来时不慎把弓丢掉了,侍从们请求去寻找,恭王说:“楚王丢了弓,楚人得到,又何必去寻呢?”见《孔子家语·好生》、《吕氏春秋·贵公》。后以“楚弓楚得”比喻丢失的东西为自己人所得,利未外流。《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这个东西送上门来,楚弓楚得,岂有再容他已来复去的理?”亦作“楚得楚弓”、“楚弓得丧”、“楚弓复得”。明苏复之《金印记·金钗典卖》:“喜楚得楚弓,免被旁人笑。”明梅鼎祚《玉合记·拒间》:“辅车相依,况总是楚弓得丧。”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此图久已失去,乱后,里人于灰烬中得之,复归其家……楚弓复得,颇非偶然。”

【楚江萍】相传春秋时,楚昭王在一次过江时,发现江中有一物大如斗,昭王不知何物,便派使者去请教孔子。孔子说是萍实,剖开来可以吃,只有成霸业的君王才能得到它。见《孔子家语·致思》。又见汉刘向《说苑·辨物》。后以“楚江萍”指吉祥难得之物,也指味美的果实。唐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文王日俭德,俊乂始盈庭。荣华贵少壮,岂食楚江萍。”亦作“楚萍”、“楚江萍实”。唐杜甫《独坐二首》:“暖老须燕玉,充饥忆楚萍。”清钱谦益《柳枝》诗之十:“楚江萍实大如斗,好是蟠桃结子时。”

【楚材晋用】春秋时,声子出使晋国。回到楚国后,向楚国令尹屈建作了报告。声子将两国的人才做了比较后说:“楚国虽然有人才,却为晋国所使用。”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后以“楚材晋用”表示引用别国人才或人才外流。清郑观应《盛世危言·游历》:“果如此讲求研练,十年以后,中国内外文武人才皆当辈出,决不致有乏才之患,亦何庸楚材晋用,雇募洋师。”

【楚奏】春秋时,楚国人钟仪被郑国作为俘虏献给晋国,晋侯叫他奏琴,钟仪所奏之曲都是楚国之音。晋大臣范文子说,钟仪是“乐操土风,不忘旧也”。见《左传·成公七年》。后以“楚奏”指楚地音乐,含有思乡之意。唐储光羲《同张侍御宴北楼》:“不分开襟悲楚奏,愿言吹笛退胡兵。”明高启《师山周君客濠上思归未得因画旧隐图求予赋诗》:“几年留客舍,千里念家山……楚奏无穷意,相忘赖此间。”亦作“楚音”。宋苏轼《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之三:“风流贺监常吴语,憔悴钟仪独楚音。”参见“南冠”。

【楚筵辞醴】西汉楚王刘戊的祖父楚元王刘交,对经学家穆生很尊敬。穆生不喝酒,每有宴席,都要为他备甜酒(叫“设醴”)。刘戊即位后,也照常这样。但有一次偶然忘了,穆生说:“甜酒不备,是王不再尊重我们,如不离去,将会遭祸。”于是托病而去。见《汉书·楚元王传》。后以“楚筵辞醴”表示待客简慢或遭主人冷待。唐杜甫《寄李白二十韵》:“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楚腰】相传春秋时,楚灵王喜欢细腰女子,国中的女子都把腰束得细细的,不敢多吃饭。见《韩非子·二柄》。后以“楚腰”泛称女子的纤细腰身,也借指细腰美女。唐杨炎《赠元载歌妓》诗:“玉山翘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唐杜牧《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亦作“楚宫腰”、“楚国细腰”。唐李商隐《碧瓦》诗:“无双汉殿鬓,老一楚宫腰。”宋欧阳修《渔家傲》词:“楚国细腰无自瘦,文君腻脸谁描就。”

【楚囊之情】春秋时,楚国令尹子囊率军讨伐吴国,大败而归,临死时对继任的令尹子庚说:“无论如何要在郢地筑城。”当时的人都称赞子囊的忠心,将死不忘卫社稷。见《左传·襄公十四年》。后以“楚囊之情”指爱国之心。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公临危审正,载惟话言,楚囊之情,惟几而弥固。”

【想当然耳】东汉末年,曹操同儿子曹丕率军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十八岁的

曹丕见二十三岁的袁尚妻子甄氏十分漂亮,就强占为夫人。孔融知道后就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时,把纣王的宠妃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问出于何经典,孔融说:“从今天的事情来看,想当然耳。”意即据推想应当是如此。见《后汉书·孔融传》。后以“想当然耳”指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钱钟书《围城》第七章:“汪先生也摸着胡子,反复援引苏东坡的名言道:‘想当然耳’,‘想当然耳’哦!”

【槐花黄】唐代在长安的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回家,多借京中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习业作文,直到七月献上新作的文章。时逢槐花正黄。见唐李淖《秦中岁时记》。后以“槐花黄”指举子忙于准备科举考试的时节。清黄遵宪《寄四弟》诗:“今年槐花黄,挂帆来广州。”亦作“槐黄”。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明年槐黄举子忙,呦呦鹿鸣谐笙簧。”

【雷化龙梭】传说东晋时人陶侃年轻时在雷泽打鱼,网得一枚织布的梭子,于是拿回家挂在了墙壁上。顷刻间雷雨大作,梭子化为一龙腾空而去。见《晋书·陶侃传》。后以“雷化龙梭”为典故。宋李流谦《满庭芳·过黄州游雪堂次东坡韵》词:“少年浑忘意,斗冲剑气,雷化龙梭。到如今,翻羡白鸟沧波。”

【雷陈】东汉时,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为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为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遂装疯披发而去。于是,乡里人编了谣语说:“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见《后汉书·陈重传》。后以“雷陈”为交情深厚的典故。唐武少仪《和权载之离合诗》:“雷陈美交契,雨雪音尘继。恩顾各飞翔,因诗睹瑰丽。”

【雷轰荐福碑】传说,宋代时范仲淹在饶州任太守时,有一自称是“世上最贫寒”的书生来拜访。当时欧阳询的荐福碑很值钱,范仲淹想给这个书生拓一千本,让其拿去糊口。纸墨笔都已备好,不料前一天夜里一阵雷雨过后,碑被雷击碎了。

后以“雷轰荐福碑”比喻穷困而时运不好。《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亦作“雷轰碑字残”。明周履清《锦笺记·昼锦》:“本待个风便归程趱,到讨得个雷轰碑字残。”

【虞延克期】东汉虞延,字子大,陈留东昏人。在任细阳县令时,对囚犯注重感化,每逢岁时伏腊,放他们回家团聚。囚犯们感其恩德,都能按时回狱,连回家后病重的也不例外。后以“虞延克期”用为典故。见《后汉书·虞延传》。五代李瀚《蒙求》:“虞延克期,盛吉垂泣。豫让吞炭,触槐。”

【虞卿双璧】战国时,游说之士虞卿,游说赵孝成王,第一次见赵王时赵王赐给他一些黄金和一双白璧,第二次见的时候赵王就拜他为赵国上卿。见《史记·虞卿列传》。后以“虞卿双璧”用为贤才受到赏识的典故。唐杜牧《怀钟陵旧游四首》诗:“一谒征南最少年,虞卿双璧截肪鲜。”亦作“虞卿白璧”。唐杜牧《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郭隗黄金峻,虞卿白璧鲜。”

【虞翻榻】三国时吴国的经学家虞翻,少好学,曾在吴主孙策处为小吏。虽然官不大,但很得孙策的赏识和器重。孙策还特地为他准备一张坐榻,供其讲学时用。见《太平寰宇记》卷九六引《越州会稽志》。后以“虞翻榻”用为尊贤重学的典故。清李邺嗣《会稽怀古》诗之六:“怀人欲设虞翻榻,絮酒先投梅福祠。”亦作“虞生榻”。清李邺嗣《赠公狄先生》诗之三:“客借虞生榻,人投皋伯家。”

【睡仙】传说唐宣宗大中末年,夏侯隐漫游在茅山和天台山之间,只携带着布囊竹杖。他登山渡水时,能在行进中闭目睡觉,和他同行的人可以听到他打鼾的声音。然而他行进的步伐却无差错,脚也不会被绊,一到达目的地立即就醒,时人称他为“睡仙”。见《类说》卷三引南唐沈汾《续仙传》。后以“睡仙”称闲散而常高卧的人。宋陆游《醉眠曲》:“金丹九转顾未暇,且向人间称睡仙。”

【暗度陈仓】陈仓,古县名,为关陇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并称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以“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暗中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的策略,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暗箭伤人】春秋时,郑庄公派兵车去讨伐许国,老将军颍考叔与青年将领公孙子都为争夺兵车而吵了起来。后兵车被老将军颍考叔拉去,公孙子都怀恨在心。在攻城之时,颍考叔奋勇当先,公孙子都既恨又妒忌,便偷偷地拔箭向他射去,颍考叔被射中栽倒。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考叔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继续指挥战斗,终于把城攻破。见《左传·隐公十一年》。后以“暗箭伤人”比喻暗中用阴险手段伤害别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一三回:“但是杀下马的,各自抬回本阵,不许暗箭伤人,亦不许抢掳尸首。”亦作“暗箭中人”。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中人。”

【嵩岳三呼】西汉元封元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巡游嵩山时置崇高县。当他登上嵩山之巅时,吏卒们听到了三次大呼“万岁”的声音,相传为山神所呼。见《汉书·武帝纪》。后以“嵩岳三呼”为向皇帝的祝倾之辞。元赵孟俯《万年欢》:“鸣鞘静,嵩岳三呼,万岁声震如雷。”亦作“嵩山万岁声”、“嵩呼”、“嵩祝”。唐李咸用《煌煌京洛行》:“但听嵩山万岁声,将军旗鼓何时偃?”元贯云石《新水令·皇都元日》曲:“拜舞嵩呼,万万岁当今圣明主。”宋黄人杰《渔家傲》词:“□堂宴罢嵩呼后,压帽宫花红欲溜。”

【愚公谷】相传春秋时齐桓公外出打猎,走到一陌生的山谷之中,遇一老翁,

便问:“这是什么山谷?”老翁回答说:“是愚公谷。”桓公又问:“何故用此名?”老翁说:“是因为我的缘故。”桓公不解。老翁平静地解释说:“我曾养过一头母牛,生了一头小牛,长大后卖掉,买了一匹小马。有个少年对我说:‘牛不能生马。’就硬把马牵走了。邻居知道后都笑我愚蠢,就把这里叫做愚公谷。”其实,这老人是一位隐士。见汉刘向《说苑·政理》。后以“愚公谷”指隐居或与人无争的地方。唐王维《过崔驸马山池》诗:“闻道高阳会,愚公谷正愚。”亦作“愚谷”。唐温庭筠《送洛南李主簿》诗:“子敬怀愚谷,归心在翠屏。”

【愚公移山】传说古时有个北山愚公,家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山不会长高,只要我的子子孙孙一直挖下去,一定可以把山挖平。”见《列子·汤问》。后以“愚公移山”比喻知难而进,有志竟成。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圣贤指为血路也。”亦作“愚公移”。清吴伟业《廿五日游石公山盘龙石梁诸胜》诗:“疑岂愚公移,愁为巨灵拔。”

【照乘珠】战国时魏惠王(即梁惠王)与齐威王会于平陆,夸耀魏国藏有宝珠,夜晚能照亮前后十二乘车。齐威王听后不动声色地说:“我的宝与你不同,齐国有贤臣,安邦治国,能光照千里,何止十二乘呢?”惠王听后非常惭愧。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乘,一车四马。后以“照乘珠”指宝珠,亦喻贵人、杰出人才。唐钱众仲《玉壶冰》诗:“色莹连城璧,形分照乘珠。”独孤良器《赋得沉珠于泉》诗:“皎洁沉泉水,荧煌照乘珠。”亦作“照乘宝”、“照乘”。唐权德舆《奉和韦谏议奉送水部家兄上后书情寄诸兄弟》诗:“人望皆同照乘宝,家风不重满金。”宋周邦彦《黄鹂绕碧树》词:“纵有魏珠照乘,未买得流年住。”《明史·程绍传》:“齐宣王不宝照乘,前史美之。”

【蜀犬吠日】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因此蜀中有“天无三日晴”和“蜀犬吠日”之说。见唐韩愈《与韦中立率师道书》。后以“蜀犬吠日”用为少见多怪的典故。《幼学琼林》卷一:“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李人《天魔舞》第二十四章:“古人说蜀犬吠日。蜀就是川西,而且是成都平原。”

【锦瑟年华】唐代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后以“锦瑟年华”指青春时代。宋张炎《台城路·齐天乐十四首》词:“锦瑟年华,梦中犹记艳游处。”宋驾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亦作“锦瑟华年”。宋仲并《浪淘沙》词:“家本凤楼高处住,锦瑟华年。”

【辞甲第】西汉时大将军霍去病,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善骑射。因其屡建奇功,汉武帝要为他修建一所府第,他辞谢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后以“辞甲第”用为公而忘私的典故。唐王维《燕支行》:“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亦作“辞第”。唐李峤《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总管张仁亶》诗:“投醪还结士,辞第本忘身。”

【辞州选一钱】东汉刘宠任会稽太守,廉洁奉公,离任时,山阴县有五位老人每人送他一百钱为他送行,刘宠难拂众意,只受每人一钱。出了地界后,把钱投入江中。老百姓美其名曰:“一钱太守”。见《后汉书·刘宠传》。后以“辞州选一钱”用为官吏廉洁的典故。唐司空曙《送严使君游山》诗:“家楚依三户,辞州选一钱。酒杯同寄世,客棹任销年。”

【鼠璞】相传战国时,郑国人称未洗出的玉为璞,周地人却称老鼠为璞。有一次,周地人问郑国人要不要买璞,回答说要买,结果拿出来的是老鼠,郑国人笑着谢绝了。见《尹文子·大道下》。后以“鼠璞”比喻有名无实的人或物。宋张孝祥

《次江州王知府皮坚韵》诗之五:“连城鼠璞不足唾,千金敝帚谁能酬?”亦作“鼠朴”。朴,同“璞”。宋陆游《述怀》诗:“玉非鼠朴何劳辨,鱼与熊蹯各自珍。”清乾隆《题汉玉璜》御制诗:“千年出鼠朴,丙夜射虹光。”

【鼠壤蔬】传说古时有个名叫士成绮的人,常常听到有人称赞老子,觉得很好奇,于是远道去拜访老子,他说:“今吾观子非圣人也,鼠壤有余蔬而弃妹,不仁也!生熟不尽于前,而积敛无崖。”老子漠然没有应声。足见聚敛很多,贮藏很富。见《庄子·天道》。后以“鼠壤蔬”讽刺徒有清廉之名的权贵。清蒋士铨《述怀》诗:“三年穷到无锥立,惭愧先生鼠壤蔬。”马一浮《虏据杭州时,多毁人居宅,以为棺椁炊薪;今还乡者苦无屋,而第宅之仅存者又为军人所占。乡人书来言之如此,有感而作三首》之三:“上德犹余鼠壤蔬,深山黄独少人锄。”亦作“鼠壤”。黄人《祝心渊望岳图》诗:“纷纷鼠壤饰高名,恨不风吹作平地。”

【衙官屈宋】唐时人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他的诗以浑厚见长,精于律诗,尤工五律。他曾自夸说:“我的文章应得屈原、宋玉来做属下;我的书法,连王羲之也得北面事我。”见《新唐书·杜审言传》。后以“衙官屈宋”用为称赞别人的文采。《聊斋志异·罗刹海市》:“龙君乃言:‘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

【微管之叹】春秋时,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一匡天下。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见《论语·宪问》。后以“微管之叹”用为颂扬功勋卓着的大臣的典故。南朝宋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微管之叹,抚事弥深。”亦作“微管”。南朝沈约《二十四史·宋书·本纪第三·武帝下》:“晋氏封爵,咸随运改,至于德参微管,勋济苍生,爱人怀树,犹或勿翦,虽在异代,义无泯绝。”

【猿鹤虫沙】相传周穆王领兵南征,全军将士都变化为异物,君子化为猿、化

为鹤,小人化为虫、化为沙。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后以“猿鹤虫沙”指死于战乱的人。刘复《癸丑初闻南北战争感赋》:“莫嫌歌哭太无端,猿鹤虫沙幻百般。”茅盾《桂枝香·刺霸》词:“万事人间竞冲激,问猿鹤虫沙,何喜何戚。”亦作“猿鹤沙虫”。清杨观潮《吟风阁杂剧·下江南曹彬誓众》:“忍下得咸阳一炬里变焦丘,猿鹤沙虫满地愁。”

【置水之清】古时有个叫赵琰的人,字叔起,官至青州刺史。他在公堂前放着一个大水缸,里面装满水。凡是有写来拜托他通融的书信,他一概都丢进水里,不予理睬。又晋代人孔翊,洁身守礼,官洛阳令,也在公堂前放一口水缸,收到那些请托的信,看也不看,就投进水里。见《艺文类聚》卷五十引《华阳国志》与卷五十八引《鲁国先贤传》。后以“置水之清”用为清正之官不徇私情的典故,亦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置水之清必励,则人必敬。”亦作“置水”、“置水之情”。北周庾信《丘乃敦崇传》:“清不置水,明非举烛。”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尽任棠置水之情,弘郭汲待期之信。”

【置铅击筑】荆轲刺秦王未成而死,其友高渐离以善击筑(乐器)着名,秦王弄瞎了他的眼睛,从此放心让他击筑。高渐离在筑的中空灌铅,在秦王听击筑着迷不留意时,奋起用灌铅的筑击打秦王,不中被杀。见《史记·刺客列传》。后以“置铅击筑”指报仇行刺。明张凤翼《红拂记·同调相怜》:“分明是置铅击筑,鱼腹藏刀,狙击沙中巧。”亦作“置铅”。唐李白《结袜子》诗:“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毁家纾难】春秋时楚国令尹子文,在国家危难时,捐出家产,以缓解国难。见《左传·庄公三十年》。后以“毁家纾难”谓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某等愿从众志,毁家纾难,兴复宋室。”亦作“毁家纾国”。清钱谦益《文华殿中书房办事大理寺右寺汪镳授儒林郎制》:“夫毁家

纾国,大臣之有事;急病让夷,君子之所贵。”

【催租断句】宋时人谢无逸向友人潘大临函求最新诗作,潘复信说,秋天的景物,处处都是佳句,可惜被俗气所遮。昨天听窗外风雨声,题了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正要往下写时,被突然而至的催租吏打断了兴致,再也找不到感觉续上了,只有这一句寄上。见宋惠洪《冷斋诗话》卷四。后以“催租断句”指为俗事败了诗兴。宋刘辰翁《金缕曲·九日即事》词:“未怪是,催租断句,寂寞午鸡啼三四,悄老人,桥上前期误。”

【腹背毛】春秋时的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有一次在船上慨叹得不到贤士。撑船的古乘对他说:“珠玉无足,能够不远千里而来,是由于人们爱好它。贤士有足而不来,是因为你不好士的缘故。”赵简子说:“我有门客千人,待他们很好,怎能说我不好士呢?”古乘说:“鸿鹄高飞,靠的是翅膀,至于腹背上的毛,多一点少一点,同飞的高低没有关系。不知你的门客千人是翅膀呢,还是腹背上的毛。”见汉刘向《说苑·尊贤》。后以“腹背毛”喻指不堪大用的凡才。唐周昙《春秋战国门平公》诗:“能知翼戴穹苍力,不是蒙茸腹背毛。”

【腹笥】东汉时人边韶,字孝先,以文章知名,有几百学生。一日,他白昼假寐,弟子调笑他道:“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韶立即睁开眼睛说:“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边韶自称他的大腹是盛五经的书箱。见《后汉书·边韶传》。后因称腹中才学为“腹笥”。也用此典故戏谑腹大或昼寝。宋无名氏《剔银灯》词:“腹笥五经,身膺五福,指日继,五侯之后。”亦作“腹笥便便”。明王思任《〈啜墨阁近稿〉序》:“无论其腹笥便便,千古自贮,即其豁鼻卷须,戟如猬插,亦时时有老骥伏枥之意。”

【腹稿】初唐诗人王勃写作时,往往不起草稿,也不穷思苦想,而是先磨好墨,

备好纸笔,有时还喝一点酒,然后蒙头大睡。等到一醒来,拿起笔,一气呵成,可以不用改动一字。时人称之谓“腹稿”。见《新唐书·王勃传》。后以“腹稿”称下笔前的构思。《宋史·徐积传》:“自少及老,日作一诗,为文率用腹稿,口占授其子。”清赵翼《不寐》诗:“老来无寐夜景清,聊营腹稿待天明。”

【鲇鱼上竹竿】宋代诗人梅尧臣,字俞圣,仕途不得意,晚年参加编写《新唐书》。他对妻子说:“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妻子刁氏安慰他说:“君子仕宦,可谓鲇鱼上竹竿耶?”见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鲇鱼黏滑无鳞,很难缘竿而上。后以“鲇鱼上竹竿”比喻上升艰难。清尤侗《哭亡妇曹孺人诗》之二九:“鹿门偕隐劝休官,岂笑鲇鱼上竹竿。”亦作“鲇鱼上竹”。宋张《水龙吟》词:“许多时打哄,鲇鱼上竹,被人弄,知多少。”《修神传》:“郑志明瞧见这种鲇鱼上竹,痛之甚深的结果,顿时气急败坏。”

【触鹿】晋代人许孜,字季义,东阳吴宁人也。孝友恭让,敏而好学。父母双亡,建父母之墓于东山,自己负土成坟,经常宿于墓所,所植的松柏绵亘至五六里。有一天,一只鹿撞倒他新栽的松树,他悲叹说:“鹿,独不念我乎!”第二天,见鹿为猛兽所杀,就死在触松之处。许孜怅惋不已,将鹿妥善埋葬。不久,杀鹿的猛兽即在许孜面前自扑而死。许孜更为叹息,又将猛兽埋好。从那以后,树木滋茂,没有禽兽侵犯。见《晋书·许孜传》。后以“触鹿”用为孝感的典故。宋苏轼《同年程德林求先坟二诗·思成堂》:“养松无触鹿,助祭有驯乌。”

【解衣推食】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手下的韩信因得不到重用就投靠刘邦。汉高祖刘邦器重韩信,授予他上将军印,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穿,将好菜好饭让给他吃。韩信带兵灭掉齐国。项羽派武涉去劝韩信自立为王,被韩信拒绝。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以“解衣推食”形容对人深切关怀。明凌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小生飘蓬浪迹,幸蒙令尊一见如故,解衣推食,恩已过甚。”亦作“解衣”。唐

李端《题故将军庄》:“唯有老身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