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邓大松《社会保险》(第2版)社会保险险种-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邓大松《社会保险》(第2版)社会保险险种-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邓大松《社会保险》(第2版)社会保险险种-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邓大松《社会保险》(第2版)社会保险险种-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二篇社会保险险种

第7章养老保险

1.简述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史上的两次重要的制度变迁。

答:综观人类养老保险制度的整个历史演进过程,可以发现其间经历了多次制度变迁,从中可以抽象出两次重要的制度变迁,即从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转轨为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从单一支柱养老金制度发展成多支柱养老金制度。

(1)第一次重要的制度变迁:从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向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转轨

①制度变迁概述

第一次重要的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式是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向完全基金积累制养老保险制度转轨,改革的领导者是拉丁美洲的智利,这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被誉为“养老金革命”。

②制度变迁背景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以及受预期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的现收现付制公共养老金制度开始面临财政危机,如何让现收现付制公共养老金制度摆脱危机,使政府从公共养老金制度所造成的财政困境中解脱出来,并设计出一套有利于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养老金制度,就成为摆在各国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面前的一大难题。

③改革的措施和表现

1981年5月,智利开始改革政府管理的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创立完全基金积累制

个人账户管理方式的私人养老金制度。在欧洲,1979年上台的撒切尔保守党政府通过减少公共养老金计划的待遇水平,激励职工从收入关联养老金计划中退出等方式,实行养老金制度私有化。

可以说,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主导趋势是废止或削弱现收现付制公共养老金制度,建立和鼓励私人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发展。从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向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转轨,首次明确了养老金制度不仅是一项社会政策,而且还应具有明显的经济政策功效,即促进经济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2)第二次重要的制度变迁:从单一支柱养老金制度向多支柱养老金制度演进

①制度变迁概述

第二次重要的养老金制度变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这次养老金制度改革主要在欧洲大陆国家和转制经济国家中实行,其方式是从单一支柱养老金制度向多支柱养老金制度转轨。

②制度变迁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怀疑单一支柱养老金制度在解决公平与效率矛盾方面的能力,普遍认为单一支柱养老金制度难以协调公平与效率两个政策目标。并且,在这一时期,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特别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经济滑坡,全球经济再次陷入困境,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积累的大量养老基金财产大幅缩水,出现了巨额亏损,严重影响和削弱了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的保障能力。

③改革的措施和表现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倡导下,许多国家开始实行多支柱养老金制度改革,特别是世

界银行提出的三支柱养老金模式已然成为许多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样板。在欧洲和转制经济国家,多支柱养老金制度改革是通过将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改革为现收现付制名义账户制度,鼓励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发展的方式来构建多支柱养老金模式;而在拉丁美洲,第二轮养老金制度改革主要由阿根廷、哥伦比亚和秘鲁领军。

实行多支柱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国家普遍建立起包括现收现付制公共养老金、市场化运营的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金等在内的多支柱养老金制度体系。

2.简述养老金制度的基本框架。

答:养老金制度的基本框架如下:

(1)养老金制度的基本功能

一个特定的养老金制度可以由上述各方面的要素结合在一起而产生一个基本的制度框架。然而不同养老金制度的再分配功能是不同的。不同养老金制度中所隐含的代际再分配关系是不同的,包括代际之间的转移、代内转移和跨时转移。这三种转移形式体现在养老金制度中,便产生了三种代际再分配形式,即代际再分配、代内再分配和跨时再分配。

(2)养老金制度的基本框架

①养老金给付刚性的角度

从养老金给付刚性的角度来说,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往往是通过受益基准制方式实施的。之所以不通过供款基准制方式实施是因为它通常是通过税收进行融资的,实行以支定收,即根据当期养老金给付需求确定筹资规模,根据一个预先确定的工资替代率(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来厘定统一的供款率,即养老保险税(费)/工资水平。

同样,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也可以通过受益基准制方式实施,即由养老金计划发起人事先向参与者做出受益承诺,无论基金投资收益如何,都必须按事先约定的受益标准支付养

老金,然后计划发起人将养老基金交给计划受托人投资经营,投资风险由参与者转移给计划受托人,计划受托人承担基金投资的全部风险。这与基金积累制的供款基准制养老金制度的不同之处,在于供款基准制的风险是由参与者个人承担。

②养老金产权结构的角度

同时,从养老金产权结构的角度来说,公共账户养老金制度既可以与现收现付制结合,也可以与基金积累制搭配,其区别在于制度是否形成基金积累。采取现收现付制形式的公共账户养老金制度实行以支定收,实现社会收入的代际再分配和代内再分配。采取基金积累制形式的公共账户养老金制度则实行以收定支,实现社会收入的代内再分配和跨时再分配。一般来说,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往往与基金积累制相结合。因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强调个人账户上养老金缴费的产权归职工个人所有,所以其不具有代内再分配和代际再分配功能,只具有跨时再分配功能,因而具有很强的激励效应。但是,自从瑞典(1994年)和意大利(1995年)创建了现收现付制名义账户制度之后,现收现付制与个人账户首次出现了结合,其目的是通过个人账户在现收现付制中引入缴费激励。目前这项制度已经成为欧洲大陆国家解决当前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存在问题的最有意义的方式。

③养老金给付对受益者影响的角度

统一受益(含财富审查)与收入关联都是从养老金给付对受益者影响的角度来实施的制度安排。但统一受益(含财富审查)和收入关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统一受益(含财富审查)是将养老金受益与个人的其他收入联系起来,是一种负向关联,受益者的其他收入越高,那么他所能得到的养老金受益就会越少。一般情况下会通过财富申报和入户调查的方式,掌握受益者的其他收入来源和额度,如房产租金、证券红利与股息、社会捐赠等,其他收入越高,受益者获得的统一受益养老金越低。统一受益的现收现付制制度以这种方式来缩小实际收入差别比较大的不同受益者之间的实际生活水平的差距。收入关联却是一种正向的关联,通常

情况下,参与者在工作期间的所谓“最好时期”的平均劳动收入越高,那么其所得养老金受益也就越多。从而强化养老金受益与职工个人缴税(费)之间的关联度,增强制度的激励效应。

3.简述我国企业年金的制度特点。

答:我国企业年金的制度特点简述如下:

(1)企业年金基金治理模式:信托型

当前我国的信托型企业年金基金治理模式是在吸收国际上信托型、公司型、基金会型和契约型的优点,避免各自缺陷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按照《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我国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分为两类:法人受托机构和企业年金理事会,法人受托机构是依据我国法律建立的法人机构,而企业年金理事会是由企业代表、职工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依托本企业年金计划存在的自然人的集合。法人受托模式吸收了公司型或基金会型的优点,而年金理事会模式吸收了基金会型和契约型的优势。因此,是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

(2)企业年金财务机制:完全基金积累

完全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既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制度。自从世界上第一项正式养老金制度在德国诞生之日起,养老金制度逐渐成为世界多数国家保障公民老年生活的重要公共政策选择,乃至成为“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基金积累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年金制度成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性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重要标志。企业年金制度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在明确职工年金缴费的产权、提供工作和投资激励的同时,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这一时期,养老金制度的功能也从以社会政策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政策为主。

(3)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方式:个人账户制

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方式包括公共账户制和个人账户制,公共账户制只能与待遇确定制计划结合,以实现适度的代内收入再分配;而个人账户制主要与缴费确定制计划结合,可以实现个人缴费与受益的制度性关联,增强个人缴费、监督的积极性,并使年金基金具有可携带性。

我国的企业年金基金统一实行个人账户制管理方式,这意味着:一方面,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基金积累属于个人产权,具有可继承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挪用职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基金资产;另一方面,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基金在退休前依法“锁定”,职工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的,不得从个人账户中提前提取资金。

(4)企业年金计划类型:待遇确定制与缴费确定制结合

按给付刚性,企业年金计划可以分为待遇确定制计划、缴费确定制计划或二者混合。

混合计划是在缴费确定制基础之上,将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决策权由职工让渡给企业,也意味着企业将为年金基金投资风险承担责任。自“新经济”泡沫破灭,2002年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暴跌导致全美养老基金价值大幅缩水之后,人们开始探讨缴费确定制计划存在的问题,正在逐步探索建立混合计划。

(5)企业年金计划举办方式:自愿型

自愿型企业年金计划举办方式因各国法律规定不同,可以采取强制型和自愿型。

在我国,是否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是企业自愿行为,由企业和职工共同协商决定,这可以进一步实现职工参与企业的效益分配与管理,能将企业与职工的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与此同时,法规规定,企业年金实行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不同职工的企业年金待遇因劳动贡献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贡献较大的或者特殊岗位的职工,企业可以提高其缴费标准。

(6)企业年金计划管理方式:完全市场化

企业年金基金市场化运作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政府为企业年金制度提供法律上的保障,给予计划参与者税收优惠,在遵循市场化的前提下,通过基金营运实现自我平衡;另一层含义是,政府只对基本保障项目进行管理,并制定全国统一标准,其他项目交给非盈利性机构或商业机构负责。政府的职能只限于进行法律监督、业务指导和最后担保,并不直接参与经营。

我国企业年金计划实行市场化管理方式意味着,政府监管机构的职能是拟订规则、依规监管;委托外部管理服务机构进行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管理,包括基金筹集、投资、给付和账户管理等职能,市场化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竞争性领域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年金基金运营效率。

4.全面论述世界性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答:世界性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寻求养老金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平衡;建立包括公共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在内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公共品混合提供中的效率与作用,实行养老基金运营市场化:

(1)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任何一方的增加都要以对方的损失为代价,即促进公平,就要损失一定的效率,而增加效率就要牺牲一定的公平。

基金制养老金制度改革之所以成为世界性改革趋势在于它提高了效率又不排斥公平。政府不再作为局内人来实施收入再分配政策,而是以局外人的姿态通过强制缴费(税)、比例控制、税收优惠、严格监管、政府担保和确定最低保障标准来修正市场失灵。公共账户转为个人账户、公共供给转为私人供给,是对养老金制度“准公共品”性质的肯定,是对经济人理性的尊重,它能防止“公地悲剧”,实现有效激励,更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进社会福

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金制在阻挡人口老龄化冲击的同时增强制度的激励性。

②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产权易于界定,并可通过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制度随劳动力流动而自由转移,因而促进劳动资源的优化配置,让劳动者感受到时刻在为自己工作,激发其工作热情。

③政府公共部门集中垄断性管理转为私人养老金管理公司的分散竞争性管理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以增进社会福利。

(2)从单支柱走向多支柱

对于一个养老金体系而言,任何一种单一的制度安排都不能确保养老金体系的功能作用达到最优,从而也就不能保证经济沿着最优的路径增长。西方福利国家面临危机证明仅仅依靠单一支柱,即公共养老金模式已不可行,迫切呼唤多支柱制度的建立。单一支柱的公共养老金模式已无法承担社会保障的重荷,多支柱养老金模式浮出水面。与此同时,养老金制度的目标也由单一的消除贫困、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向促进储蓄和经济增长、消除贫困等多重目标转化;养老金制度也在逐步转向多层次、多形式的支持体系,包括公共养老金制度、企业补充养老金制度、个人储蓄保险制度和个人年金保险制度等多个支柱。

由政府、雇主和个人共同进行养老责任分担的进一步意义在于:

①避免了政府责任负担过重以及由于负担过重可能导致的各种矛盾。比如当政府承担的养老压力过大时,可能的措施只能是增税或降低待遇,而增税或降低待遇水平都必然会对特定群体的既得利益构成损害并可能导致社会矛盾。

②责任分担也能够对个人以及企业形成激励机制,有利于经济效率的全面提高。多支柱的结合恰恰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结合。多支柱的养老金模式显然更易于分散风险,提高效率,也更适合日新月异的经济、人口因素的变化,所以必将成为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主流模式。

(3)政府经营走向市场化运作

养老金市场化运作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

①政府为养老金制度提供法律上的保障,给予计划参与者税收优惠,在遵循市场化的前提下,通过基金营运实现制度的自我平衡。

②政府只对基本保障项目进行管理,并制定全国统一标准,其他项目交给非盈利性机构或商业机构负责。

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只有具备独立经营权或交给有利益约束的私营机构进行商业化经营的养老金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从而最终保证保障对象的利益。例如,智利将养老基金交给具有竞争性的私营公司经营,年收益率达到了13%以上,这既为国家积累了巨额的资金,又切实保障了基金的支付能力。在这一问题上,美国经验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在美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中,政府作用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a.直接组织第一支柱;b.在第一支柱的基本保障之外,提供以税收制度为核心的政策空间,鼓励第二、三支柱养老金计划的发展,将第二、三支柱养老金计划的具体组织过程完全放开,即由雇主、雇员和商业经营机构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自行组织。

保险学社会保险.doc

保险学:社会保险- 一、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的历史沿革 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板块化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部门,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保险业务管理服务机构。自1951年以来,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多部门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1998年) 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险工作由原劳动部、民政部、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务院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五部委分别承担对应保险的监管职能,但社会保险的主要服务管理工作仍由企业负责。1980―1991年,现代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尚处于建立之中,社会保险的管理服务工作仍主要由企业承担。从1984年开始,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改革,至此我国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逐步成立。1986年起,各省市人民政府遵循中发[1986]9号文和国发[1986]77号文通知的精神,结合当地实际,不断加强劳动人事部门的组织建设,并相继建立经办社会保险业务的专门机构,一般称为XX省(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初步建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3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明确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并将社会保险的行政管理与基金经营分开。1994年,原劳动部成立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负责指导各地经办管理工作。此时,许多管理服务工作仍由企业来承担。 3、归口管理阶段(1998至今)

二、全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 1、全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 经过多年的改革建设,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业已初步形成以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主干、以社会服务机构为依托、以市场服务机构为辅助、以社区服务为基层平台、以网络通讯服务为基础平台、以信息化手段为基本技术支撑的服务网络。 2、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规模不断扩大,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1)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各险种参保人数纪录不断刷新 (2)经办机构管理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 (3)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和结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3、经办机构经费投入和支出规模不断增加 4、经办机构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5、经办机构管理体制逐步捋顺,管理手段更加有效

第七章-社会保险与员工福利统计

第七章社会保险与员工福利统计 1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因失业而失去收入时提供一定物质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 2参加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3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项目,是社会保障的核心。 4社会保险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个部分。 5论述社会保险的内容。 答:⑴ 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为保障依法退休的劳动者,或因病、因工伤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离开工作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 ⑵ 失业保险,即在劳动者饮失业而失去经济收入时,由国家或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再就业的社会保险制度。 ⑶ 医疗保险,是当人们生病或受到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的一种物质帮助,即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⑷工伤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者及亲 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 ⑸ 生育保险,是在妇女劳动者因妊娠、分娩导致不能工作,收入暂时中断时,由国家或社会给予医疗保险服务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6养老保险由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组成。 7社会保险基金原则上是由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劳动者工作单位和国家三方共同筹集。 8社会保险具有公平性、筹集性、制度性、政策性等特点。 9社会保险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社会保险设计的支撑与支持。这一支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⑴ 通过建立各种调查制度,收集提供社会保险对象状况的大量信息,分析这些信息,为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奠定基础。 ⑵建立与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统计制度,收集和提供社会保险管理信息,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和信息保障,为社会保险系统的整舱运行提供支持和保障。 ⑶调查、收集和提供社会保险实施效果的信息,为社会保险制度的评价,以及未来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依据。 ⑷通过提供专业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为社会保险科学研究服务。 10简述社会保险统计的内容体系和资料来源。 答:社会保险所包含的内容都是社会保险统计的对象。所以,社会保险统计的内容若按照保险种类划分应包括如下几类:⑴养老保险统计⑵医疗保险统计⑶失业保险统计⑷工伤保险统计⑸生育保险统计。 资料来源:与劳动力统计不同的是,社会保险统计的资料来源主要是依靠统计报表制度而不是依靠直接调查获取。这是因为社会保险的运作不是市场化的,而是在严格的制度控制与管理下进行的,它有着严密的等级与档案记录,它的参加、缴费和享受保险待遇都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操作与管理。而统计报表制度就成为社会保险统计日常获得统计资料最有效的方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一些特殊的目的采用一些直接调查方法进行统计调查取得数据。

社会医疗保险控费方案设计

社会医疗保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方案 一、医疗控费的必须性 (一)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是城乡居民医保保障的主要形式 城乡居民医保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具体形式,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工作。自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建立以来,各级政府对城乡居民医保的投入逐年增加,城乡居民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制度运行持续平稳。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健全全民基本医保体系、满足群众基本医疗保障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乡居民医保管理涉及政府、参保对象、定点医疗机构、经办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质优、价廉、高效、可及的医疗服务,以及充分利用有限的医保基金,努力为群众提供较高水平的保障,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成为医保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给医保基金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保障的需要,国家先后开展了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综合改革及公立医院改革,“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为改革的主要目标。主要方法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行药品零差价,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总体不增加群众负担。

从目前运行的情况看,药品价格是价了,药品费用在医疗总费用中的比例大幅下降,但医疗总费用并没有象当初制度设想的那样保持总体平衡不增长,而是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且医疗服务成为医疗机构唯一的利润来源,大量购买医疗仪器设备,增大医疗服务供给,成为医疗机构普遍现象。医疗总费用快速增长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为断增长,医保基金支出压力不断加大,基层面临出险的风险。现阶段,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与医保基金的有限性成为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如何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成为医保管理的重要课题。 二、医疗控制的主要措施 承办机构将与医保行政管理等相关部门、经办机构采取多种举措,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一)以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为统领 与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协议管理,采取总额控制下的多种支付方式相结合混合支付方式。年度医保基金总额、医疗费用增幅、次均费用控制等指标均在协议中予以明确,对切实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证基金安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切实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以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等为重点,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持续改善医疗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努力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1.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

(保险学)习题答案

《保险学》课程练习题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一、名词解释 风险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 纯粹风险投机风险风险管理可保风险 风险单位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之间的关系,下面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A.风险因素直接导致损失发生 B.风险事故是引起风险因素增加的基本条件C.只有实质风险因素才是导致损失的直接原因 D.风险因素是导致风险事故形成的基本条件,风险事故是导致损失的直接原因 2.以风险的性质为分类标准,风险可以被区分为___________。 A.静态风险与动态风险 B.财产风险与人身风险 C.自然风险与社会风险 D.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 A.保险 B.避免 C.自担风险 D.损失控制 6.对于损失频率高、损失程度小的风险,一般采用__________。 A.保险 B.自担风险 C.避免风险 D.损失控制 7.企业使用自有资金或借入资金补偿灾害事故损失称为__________。 A.保险 B.自担风险 C.避免风险 D.损失控制 三、问答题 1.试述风险的特征。 2.风险识别有哪些基本方法? 3.试述风险处理的方法。 4.可保风险应具备哪些条件?

5.试述保险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6.试分析你的家庭面临的风险及应采用何种管理方法。

第二章保险产生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 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共同海损 二、问答题 1.简述保险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2.分析全球保险业发展的趋势。 三、思考题 你如何评价我国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第三章保险性质、职能及其作用 一、名词解释 保险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利益保险标的保险基金 二、问答题 1.比较保险与储蓄、社会救济、保证、赌博的异同点。 2.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有哪些不同。 3.论述保险的职能。 4.简述保险基金的特征。

第八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练习

第八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关于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效力 B.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C.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只能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确认 D.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2.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劳动报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工资可以以法定货币支付,也可以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B.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的工资 C.在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期间(妇女节、青年节,且该节日并非星期六、星期日),对参加社会活动或单位组织庆祝活动和照常工作的职工,单位应支付工资报酬,但不支付加班工资 D.如果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妇女节、青年节)恰逢星期六、星期日,单位安排职工加班工作,应当依法支付休息日的加班工资 3.R公司职工,月工资1800元,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600元。2014年6月,周某因个人原因给R公司造成经济损失2000元。根据劳动合同约定,R公司决定在周某的工资中扣除。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R公司可在周某当月工资中扣除的最高数额为()元。 A.100 B.200 C.360 D.1000 4.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关于竞业限制的下列请求中,不属于法院应予支持的情形的是()。 A.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3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 B.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 个月平均工资的5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 C.在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3个月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 D.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后,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按照约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5.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B.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C.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D.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仍需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社会医疗保险(简答和计算)

一、简答题 1. 疾病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害性、不确定性、可测性和发展性等风险的共性。也有区别于其他风险的特性:①疾病风险影响因素的复杂性;②疾病风险补偿方式的不确定性;③ 疾病风险的群体性的社会性; 2. 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区别:①保险的性质不同;②保险对象不同;③保险关系不同;④保险费的负担程度不同;⑤保险金的给付及其标准不同; 3. 社会医疗保险的性质:福利性、强制性、经济性和公益性。 4. 社会医疗保险的特征: 1) 社会医疗保险对象的普遍性; 2) 社会医疗保险涉及面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3) 社会医疗保险赔付的短期性和经常性; 4) 社会医疗保险补偿形式的多元性; 5) 社会医疗保险费测算的复杂性; 5. 社会医疗保险的作用: (一)基本功能:①稳定社会生活;②再分配功能;③扩大有效需求;④保障社会生产; (二)特殊功能:①保障居民健康;②规范卫生服务供方和需方的行为;③促进医疗 卫生服务社会化; 6.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系统的基本构成:①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②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③医疗机构和药店;④政府; 7. 医疗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①逆向选择;②“道德损害”;③风险选择;④三角交换关系; 8. 社会医疗保险评价的原则:①全局性原则;②客观性原则;③发展性原则;④可操作性原则;⑤公平性原则;⑥效率性原则; 9. 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P261 1)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2)“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3)“有-无”政策对比分析; 4)“对照组-实验组”对比分析; 10.补充医疗保险的作用: 1)减轻国家或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 2)减轻个人医疗负担: 3)调节社会及个人收入分配: 4)满足更大范围不同人群的需要; 11.补充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①性质不同;②作用不同;③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不同;④待遇水平不同;⑤立法范畴不同; (二)联系:①两者目标相同,都是旨在保护人群的健康,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解除参保者的后顾之忧;②两者都是运用大数法则原理来分散疾病风险所造成 的经济损失;③两者费用的支付都遵循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订的“两个定 点机构”和“三项基本目录”的要求来支付医疗服务费用;④筹资原则相同, 都采用单位和个人共同付费原则;12.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原则:①相对自愿性原则;②补充性原则;③客观性原则;④针对 性原则;⑤动态性原则;⑥多样性原则;⑦多方筹资的原则;

社会保险学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 风险的基本要素: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 三者关系: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个要素公共构成的。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发生可能造成损失。 风险的种类: 按风险的性质: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按产生风险的环境: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按风险影响的范围对象:基本风险和特定风险 按风险损失的对象: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信任风险 按损失发生的原因: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 保险: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在人身保险事故发生时承担给付保险金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 保险的基本特征:经济性互济性契约性科学性 保险的基本要素:特定风险事故的存在多数经济单位的结合 费率的合理计算保险基金的建立 保险的类型: 按保险的实施方式:自愿保险和法定保险 按保险政策不同: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按业务承保方式的不同:原保险再保险重复保险共同保险 按所承包的风险风险不同:单一风险保险综合风险保险 按保障主题不同:团体保险个人保险 自愿保险和法定保险的区别: 1、范围和约束力不同 2、保险费和保险金额的规定标准不同 3、责任产生的条件不同。法定保险的保险责任是自动产生的,自愿保险的保险责任是在保险合同成立时产生 4、在支付保险费和赔款时间上,法定保险都有一定的限制;自愿保险仅在赔款时间上有一定限制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带来收入减少提供一定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比较: 1、保险性质不同。社会保险是政策保险;商业人身保险是商业保险 2、保险对象不同。社会保险的保险对象是社会劳动者;商业人身保险的保险对象是一切自愿投保的国民 3、保险费的筹集办法不同。社会保险是三方筹资;商业人身保险自愿投保 4、保险关系的建立依据不同。社会保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商业人身保险属于经纪立法范畴 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是基本生活需要;商业人身保险的保障水平是满足人们特定的需要 6、保险金支付办法不同。社会保险金支付是根据投保人的缴费年限在职工资

浅析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关系及衔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e5111788.html, 浅析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关系及衔接 作者:马赛 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12期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居民对于医疗服务及保障制度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因而对于各国政府来说如何解决居民医疗保障问题就成为了公共卫生政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如何在现行的保障制度之下,逐步完成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衔接与融合,也成为了未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探索的方向。 二、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各自的特点 (一)社会医疗保险的主要特点 (1)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与我国当前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即处于“低水平”下。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筹资比例已经大幅降低,因此只能提供最为基本的医疗保障。 (2)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很广,也就是要尽可能的使所有的单位及企业加入。而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就包括中央、省属单位、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等。 (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费筹集,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的。 (4)社会医疗保险具有“统账结合”的特点,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二)商业医疗保险的主要特点 (1)通过资源整合、风险集中的方法,来达到共同分担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的目的。 (2)通过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签订合同、缔结契约关系的方式,来达到双方履行权利及义务的目的。 (3)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医疗保险,可以根据社会不同需求产生的不同险种来开展业务,市场可以调节其供求关系,其特点是灵活自由,可以适应社会的多层次需求。

保险学710章重点总结

第七章再保险 本章主要内容 再保险的意义与特点 II再保险的种类与再保险合同 II再保险的组织和市场 第一节再保险概述 一、再保险的基本概念 再保险(也称分保),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 分出业务的公司称为原保险人或分出公司,接受业务的公司称为再保险人或分入公司。 再保险支付的保费叫做分保费或再保险费;由于分出公司在招揽业务过程中支出了一定的费用,由分入公司支付给分出公司的费用报酬称为分保佣金或分保手续费。 二、再保险与原保险的比较 三、再保险的意义 分散风险、扩大承保能力、控制责任,稳定经营、降低营业费用,增加运用资金、有利于拓展新业务 第二节再保险合同 一、再保险合同的概念 又称分保合同,是分出公司和分入公司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是独立的合同 以原保险合同作为基础,其具有普遍意义的保险基本原则,也适用于再保险合同。 第三节再保险市场 一、再保险的组织形式 1?再保险公司 也称专业再保险公司,其本身不直接承保业务,而是专门接受原保险人分出的业务,同时也将接受的再保险业务的一部分转分给别的保险公司。 2?再保险集团 许多保险公司经共同协议联合组成的再保险组织,这种再保险集团有国家性的,也有地区性的,跨区域性的,其组织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委托一个会员公司作为经理人,有的成立“再保险公司”由各会员公司集资。 3?兼营再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 最早的再保险承保人组织形式。在再保险业务尚不发达的时候,通常都是由直接承保公司兼营的。 第八章社会保险 本章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的意义与项目 社会保险的特点 社会保险的内容 ■ 我国社会保险 第一节社会保险总论 一、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在特定或特殊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措施的总和。社会保障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政府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部分,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核心的一部分,以其科学、经济的分散风险的理念成为各国为公民提供保障的基本方式。 二、社会保险的意义

13春社会保障学第八章至第九章作业3

《社会保障学》第八章至第九章作业 2013年2月26日一、单选: 1.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 B)。 A.最高生活需要 B.最低生活需要 C.基本生活需要 D.一般生活需要 2.最早产生的社会保障形式是( A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军人保障 3.社会救助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功能是( D )。 A.作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 B.作为社会稳定的平衡机制 C.弥补市场失灵,缓和社会矛盾 D.缓解贫困问题 4.1999年,国务院颁布( A ),初步确立了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B.《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C.《关于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决定》 D.《关于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决定》 5.( B )是中国农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至今并较为规范化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安排。 A.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B.农村五保制度 C.灾害救助制度 D.慈善制度 6. 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并实施新的( C ),使五保制度由农村集体福利经农民供养走向了国家福利。 A.《农业四十条》 B.《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C.《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D.《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7.( D )养老保险是大多数国家选择的养老保险责任承担模式。 A.政府责任型 B.个人负责型 C.混合型 D.责任分担型 8.可以根据养老金支出的需求分阶段地调整费率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是( D )。 A.现收现付式 B.预收预付式 C.完全积累式 D.部分积累式 9.养老保险缴费确定模式的特点是( B )。 A.和现收现付模式相联系 B.和完全积累或部分积累模式相联系 C.以支定收 D.维持短期内的横向平衡 10.强调对所有老年居民都提供养老保险,保险金的标准是统一均等的,一般是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养老保险金给付水平确定模式是( A )。

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的区别

综合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有什么区别? 综合医疗保险是保险人为被保险人提供的一种全面的医疗费用保险,其费用范围包括医疗和住院、手术等的一切费用。这种保单的保险费较高。一般都确定一个较低的免赔额连同适当的分担比例。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向保障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参加综合医疗保险可以享受什么待遇?1、个人账户可用于支付门诊基本医疗费用、门诊使用地方补充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诊疗项目的费用。 2、个人账户基金用完后,在其医疗保险年度内超过市上年度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以上的门诊基本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统筹基金报销70%,个人支付30%. 3、经核准的门诊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其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80%,个人自付20%. 4、参保人慢性肾功能衰竭门诊透析,器官移植后在门诊用抗排斥药,恶性肿瘤门诊化疗,放疗、介入治疗或核素治疗,经市社会保险机构核准,其基本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90%. 5、在职人员,住院期间的基本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90%,个人自付10%;退休人员,住院期间的基本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95%,个人自付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可以享受什么待遇?可享受个人帐户资金和统筹基金及大病医疗救助基金。1、个人帐户资金用于支付门诊费用或购药费用(超过部分的费用个人自付)。2、统筹基金用于支付住院费用和特殊门诊的医疗补助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住院费用超过起付标准(一级医院为600元,二级医院为850元,三级医院为950元)以上的费用在职职工个人自付。3、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用于支付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4万元至15万元之间费用的90%。 医疗保险 指通过国家立法,按照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基本医疗保险费应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时足额缴纳。不按时足额缴纳的,不计个人账户,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予支付其医疗费用。以北京市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为例:用人单位每月按照其缴费总基数的10%缴纳,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2%+120块钱的大病统筹缴纳。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如中国的公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讲稿 第七章 医疗保险

第七章医疗保险 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考核重点是掌握医疗保险概念与意义,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医疗保险的特点、功能、形式以及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问题。 第一节医疗保险产生的背景 欧洲是医疗保险的发源地。 1881年,德皇向国会宣布推行社会改革,制定并通过了“工伤事故保险法草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1882年,德国政府又提出疾病社会保险法草案。该法案规定,对全体从事工业性经济活动的工人(农业工人除外),一概实行强制性疾病社会保险。保险费的2/3从工人身上征集,1/3由企业主缴纳。 1883年,德国政府通过并颁布了《疾病保险法》,规定收入低于定标准的工人,必须参加疾病基金会。世界上第一个强制性医疗保险从此诞生。 1887年,德国政府将生育保险并入《疾病保险法》。此后,医疗社会保险思想广泛传播。 1944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医疗建议书》(第69号)呼吁各国政府对公民实行“综合的、普遍的健康保护”。这一医疗社会保险新观念被许多国家所采纳,并由此开展了一个新的普遍医疗服务制度,即所谓的“国家医疗服务”。医疗保险金用于公共服务,完全由政府资助。 1948年,英国开展了这项立法措施,率先实行“国家医疗服务”。 1978年在前苏联阿拉木图召开的有关初级医疗服务的国际会议的影响。这次会议呼吁改进医疗社会保险,以促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并在2000年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目标。 医疗社会保险在各国和全世界的发展历史表明:一方面,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越发展,越需要医疗社会保险;另一方面,只有在政府的广泛参与和推动下,医疗社会保险才能得到迅速发展,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第二节医疗保险的概念与意义 一、医疗社会保险的概念与特征 医疗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的一种制度。 医疗社会保险是医疗保险的一种,它与私人或商业性医疗保险相比,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强制性 医疗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立法规定享受范围,权利、义务及待遇标准是强制执行的。因此,又叫强制性医疗保险或法定医疗保险。 第二,社会共同责任和分担风险原则 医疗保险将许多人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共同承担疾病的经济风险,体现了群体之间的互相帮助和社会合作。私人医疗保险这种社会合作是自发形成的,其不足之处在于,那些患病风险较大的人或收入较少的人愿意参加,而另外一些人则不愿意,因此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即患病风险出现过多,造成医疗费月过高,抗风险能力有限。医疗社会保险,以法律手段使这种社会合作成为一个很大群体的义务,即该群体所有人的共同责任,这就使得风险能够共同分担,抗风险能力

第八章失业保险制度习题与(附答案)

第八章失业保险制度 一、填空题 1、失业者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2、非自愿失业按其形成的客观原因可分为: 、、、。 3、、、通常不在失业统计之列。 4、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条件包括、、、。 5、按现行制度规定,企业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缴纳保险费;职工按本人工资的缴纳失业保险费。 6、按现行制度规定,失业保险金支付的上限是,下限是。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使用的作为评价国家和地区失业状况的指标是() A、年失业率 B、失业水平 C、城镇登记失业率 D、失业程度 2、按照失业的原因可以将失业划分为() A、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 B、公开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 C、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D、完全失业和不完全失业 3、小张缴纳失业保险费6年后失业了,那么按现行制度规定,可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 A、12个月 B、18个月 C、24个月 D、36个月 4、我国目前实行的失业保险基金的筹资机制是() A、用人单位缴费为主、财政补贴为辅 B、企业和个人缴纳保险费 C、完全由政府财政提供 D、国家、用人单位、职工三方负担 5、下列选项不属于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范围的是() A、失业保险津贴 B、领取失业保险津贴期间的医疗补助金 C、领取失业保险津贴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 D、因工致残的及病故军人的家属,按规定的条件定期享受抚恤金 三、多项选择题

1、失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特征表现如下:() A、互济性 B、福利性 C、强制性 D、社会性 E、保障性 2、按失业状态的不同,失业可分为() A、完全失业 B、显性失业 C、部分失业 D、隐性失业 3、构成失业的基本特点有() A、在劳动年龄之内 B、有劳动能力 C、有就业意愿 D、没有找到任何职业 四、判断改错 1、我国目前的失业保险制度属于一种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2、失业程度是指社会失业率的大小。 3、农村劳动者拥有土地等生产资料,所以未纳入失业保险范围。 4、失业保险基金筹措的基本原则是用人单位缴费为主,财政补贴为辅。 五、名词解释 1、摩擦性失业 2、给付等待期 3、失业保险 六、简答题 1、简述失业者与企业下岗职工的区别。 2、简述失业保险制度的类型。 七、论述题 1、概述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再就业措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第八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有劳动能力、无工作、有工作的愿望并且在积极寻找工作。 2、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3、自愿失业、部分失业和隐性失业,通常不在失业统计之列。 4、非自愿失业、处在法定工作年龄并具备工作能力、有就业愿望、履行被

保险学 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财产保险 第六章海上保险 第七章人身保险 第八章再保险 第九章社会保险 第十章保险监管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一、判断题 1、风险(risk)有两种定义,一是把风险定义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损失发生与否的不确定和损失程度的不确定;二是把风险定义为相对于某一期望结果可能发生的变动情况。保险中所讲的风险通常是指前者。() 2、保险学上所讲的损失既包括物质(经济)损失,也包括精神损失。() 3、风险的不确定性说明其具有不可测性。() 4、按照风险的性质分类,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5、按照风险管理矩阵,一般损失频率较低和损失程度较高的风险适合采用风险预防的措施。() 6、关于保险的性质,风险转移说属于损失说流派。() 7、重复保险和共同保险都是指投保人就同一保险利益向两个或两个以上保险人投保,所以二者是相同的。 () 8、保险的基本职能是分散风险、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 9、劳合社是目前世界上著名的专业承保海上保险的保险公司。() 10、世界上第一张生命表是英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于1693年编制的。() 二、问答题 (一)什么是风险?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怎样?

(二)根据可保风险的条件分析为何人身风险、财产风险和责任风险属于可保风险? (三)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有何区别? 答案:1、× 2、× 3、× 4、√ 5、× 6、√7、× 8、√ 9、× 10、√ (一)答: 风险定义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损失发生与否的不确定和损失程度的不确定。风险的三个构成要素: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风险因素(Hazard),是指促使某一特定损失发生或增加其发生可能性的原因。风险事故(Peril),又称为风险事件,是指引起损失或损失增加的直接的或外在的事件。损失(Loss),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即风险因素引发风险事故,而风险事故导致损失。 (二)答: 可保风险(Insurable Risk),是指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加以管理和分散的风险。可保风险必须是纯粹风险,但也并非任何纯粹风险均可保险,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可承保的风险是要具备以下条件:风险必须是纯粹的;风险必须是偶然的;风险必须是意外的;风险必须是大量的;风险必须有发生重大损失可能的。风险的损失发生概率必须是可测的。人身风险、财产风险和责任风险虽然保险标的不同,但是都是由偶然性的风险事件引起的,这些损失都是只能带来经济的损失,而没有任何获利的可能性。人类社会发展几千年来,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以上三类风险无处不在,发生的概率较为普遍,而且很多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虽然一次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但是总体来讲,这些事故的发生频率和程度总体上具有统计规律性,便于保险公司进行测度和确定费率。所以上三种风险均满足可保风险的条件,由保险公司予以承保。 (三)答: 1、商业保险是由商业性保险公司提供的,以权力义务对等关系为基础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是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疾病、失业时,提供一定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商业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双方在权利义务对等关系基础上自愿建立保险关系。社会保险一般是强制性的,凡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成员均要参加。 3、首先是一种经济行为,不论投保人还是保险人都是从成本收益角度来考虑是否投保和承保;而社会保险在保险费缴纳方面不遵循等价原则,而是有利于低收入者,并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提供的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第二章保险原则

电大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第七章自测练习

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保护范围包括()。 选择一项: A. 劳动过程及其他相关过程 B. 基于劳动合同而提供的劳动过程 C. 劳动过程 D. 劳动过程除去加班加点过程 下列关于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选择一项: A. 所有的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规范都只限于劳动过程之中 B. 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免除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责任 C. 除劳动者书面明确同意外,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不得被排除 D. 劳动者本人不得基于任何动机放弃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负有对职工广泛开展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义务的主体是()。 选择一项: A. 企业工会 B. 劳动行政部门 C. 用人单位 D. 职业安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方针是()。 选择一项: A.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 安全第一 C. 安全为主

D. 预防第一,安全为主 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其费用由()。 选择一项: A. 政府财政承担 B. 劳动者个人承担 C.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 D. 用人单位承担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危险因素存在,生产经营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或人为的直接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危险情况时,劳动者享有()。 选择一项: A. 拒绝权 B. 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C. 知情权 D. 监督权 下列企业从事生产活动时不受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限制的是()。 选择一项: A. 建筑施工企业 B. 烟花爆竹制造企业 C. 矿山企业 D. 重型机械厂 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 选择一项: A. 2年

B. 3年 C. 1年 D. 5年 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未发生死亡事故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时,经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同意,不再审查,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延期()。 选择一项: A. 2年 B. 1年 C. 4年 D. 3年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从业人员超过()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选择一项: A. 200人 B. 300人 C. 500人 D. 100人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从业人员在()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选择一项: A. 300人 B. 500人 C. 100人

社保卡和医保卡的区别有哪些

社保卡和医保卡的区别有哪些 常听身边一些朋友说自己办理了社保卡,但后来才知道那并不是什么社保卡,而是传统的医保卡。看起来,还是有很多朋友不清楚社保卡和医保卡的区别。其实,社保卡和医保卡并不是一东西,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那么,社保卡和医保卡的区别究竟有哪些呢?接下来就从发展历史、实物外观、功能大小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二者的区别。 社保卡和医保卡的区别一:发展历史 医保卡是我国社会保险中医疗保险早期的一个凭证,是依附于各地市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一种医疗保障卡,互不联网,异地使用医保卡时,持卡人需在两地医疗机构取得联系后,才可以进行现金结算,非常不便。而近年来,政府开始致力于去除的医保卡难结算、难报销的弊端,将医保卡进行全面升级,取而代之的

就是功能更多的社会保障卡。也就是说,社保卡和医保卡的区别在于:医保卡是早期使用的,社保卡是近期才开始使用。 社保卡和医保卡的区别二:实物外观 社保卡和医保卡的区别还在于卡的实物外观上,医保卡为磁条卡,参保人在使用时,需在医疗机构的专用设备上刷磁条,而且医保卡仅用于医保机构就医;而社保卡是一张采用8K字节的CPU集成电路卡,更像是一种IC卡和银联卡,卡面上有"银联"标志,以及参保人照片、基本信息和发卡日期等,能在各银联取款机上查询卡内余额。 社保卡和医保卡的区别三:功能大小 1、社保卡和医保卡的区别首先体现在联网业务上:有些人觉得社保卡的功能和医保卡功能没什么差别,无非都是用于就医或买药时的结算。但是,如果您到异地就医时,就会发现,社保卡要比医保卡方便很多,因为社保卡是全国联网的,不管是省内还是省外,都可以轻松实现实时结算; 2、社保卡和医保卡的区别还体现在报销上:医保卡并不是一种银联卡,无法实时结算,只能通过医疗费用报销的方式先自行垫付。随及而来的是医疗报销标准的问题,哪些可以报销、哪些不可以报销、报销比例多少等等,都给参保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是,社保卡却要方便很多,采用实时结算的方式,实现了"零垫付",从而也就避免了报销的难题。 3、社保卡和医保卡的区别最后还体现在业务范围上:新的社保卡虽然暂时只是应用于医疗领域,但其强大的功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越来越明显。除了与医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第八章

第八章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精算方法 第一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社会保险精算 精算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综合运用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价,对各种财务保障方案未来的收支和财务状况进行评估,以使各类财务保障方案能够稳定运行的数量工具。 一、社会保险基金精算的作用 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过程中,既要运用精算方法对基金筹集的成本进行估计,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合理的筹资比例;还要根据社会经济状况和人口结构的发展变化,科学地估计各种风险条件下社会保险基金的债务及其变化情况,研究合理的债务分摊方法,以确保基金运行的平衡和具有长期的偿付能力。精算是社会保险基金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和数量依据,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过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二、社会保险基金精算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社会保险精算的原理与商业保险精算基本一致,也是建立在对风险和损失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风险的定量分析和评价,可以预测出债务,通过债务与资产总额的比较,就可以评价社会保险基金是否具有偿付能力。 数理统计上的大数法则是社会保险精算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保险基金精算工作的主要内容 既包括基金短期内成本与债务的估计,也包括基金的长期精算平衡分析。 第二节社会保险基金建立过程中的精算方法 一、社会保险基金费率计算的原则和方法 (一)社会保险费和社会保险费率 社会保险基金来源:缴费(企业和个人)、财政补贴、投资收益和滞纳金等。 (二)社会保险费率制定的原则 收支平衡的原则。

二、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时的费率计算 (一)减因概率 (二)工资增长率 (三)利息率 三、其他各类社会保险基金的费率计算 (一)医疗保险基金的费率计算 (二)失业保险基金的费率计算 (三)工伤保险基金的费率计算 (四)生育保险基金的费率计算 第三节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状况和偿付能力分析 一、社会保险基金的偿付能力和精算评价 能够兑现所有长期责任的社会保险基金被认为有偿付能力,否则被认为无偿付能力,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用现金方式,因此,资金的流动性是需要考虑的重要事项。 社会保险基金的准备金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组成,当缴费收入大于预期支出,则不会出现流动资产的短缺,管理者则选择合理的投资组合,获得最佳效益。当缴费收入低于预期支出,则对资产组合调整,保证变现需要。 偿付能力不足如用财政弥补,则产生不公平。 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状况和偿付能力分析的工具(一)预备知识 (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状况指数及其精算解释 (三)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状况指数在费率调整中的应用实例第四节精算报告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精算监管 一、社会保险基金精算报告及其重要意义 精算报告不但详细记录了精算分析中所用的分析方法、计算过程和各种精算假设,还如实记录了分析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精算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二、社会保险基金精算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任务范围 (二)预期目的 (三)数据信息的可靠性

社会保险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社会保险发展历程 第三章社会保险的对象及其关系 第四章社会保险管理 第五章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特点 一般来讲,养老保险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强制性。国家通过立法,强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必须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履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缴纳养老保险费,待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基本养老金,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保障退休以后的基本生活。 2、互济性。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企业或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并在较高的层次上和较大的范围内实现养老保险费用的社会统筹和互济。  3、普遍性。每个人都有老年岁月,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养老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文明发展,需要我们予以足够的重视。由于养老保险的实施范围很广,被保险人享受待遇的时间较长,费用收支规模庞大,因此,必须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在全社会统一立法、统一规则、统一管理和统一组织实施 第六章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如中国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中国职工的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以减轻企业负担,避免浪费。 第七章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 失业保险主要特点 一是普遍性。它主要是为了保障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失业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其覆盖范围包括劳动力队伍中的大部分成员。因此,在确定适用范围时,参保单位应不分部门和行业,不分所有制性质,其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