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82009年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82009年

万方数据

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一CMAFM模型,分年度预测2008年与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势,其主要预测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2009年预测的主要宏观经济政策假设包括:(1)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为4450亿元;(2)2009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兑换率为6.65:1。

表12008年与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指标

预测指标2008生2009生

i.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

率(%)

9.479.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4.O第二产业增加值(%)10.39.9

第三产业增加值(%)9.99.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1734702109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082101262803.出口(45美元)1435015960进口(亿美元)1141013090

4.狭叉货币供应(M1)增长

13.515.2率(%)

广义货币供应(M2)增长

16.216.7率(%)

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

5.92.2涨率(%)

GDP平减指数上涨率(%)6.73.6

说明:预测日期为2008年11月。

二、冲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周期相位

在二元结构条件下,中国经济具有类似AK模型的内生增长性质,在非边际收益递减的投资驱动下进行持久的资本深化,其潜在国民收入增长过程Y。=I[竺,{(y卜i?(1+占)t)州n)能够容纳滞后效应(hysteresis)。在时滞阶数k=5与分布概率锄(i)=cos((i一1)?(u/2k))的代表性情形下,使用OLS方法在1978--2007年拟合中国实际国民收入自回归方程laY:=∑2。{叫(i)?(1rly卜t+i?In(1+艿))}。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1期

lnY,=∑;。,{伽(i)?lny,i)+In(1

+0.i00030).∑?,{i.训(i))

(27.61582)

R2—0.996367;S.E.=0.041533;D.W.=0.553115。

中国经济的高储蓄一高投资一高增长模式是动态有效的,1983--2007年其潜在GDP自然增长率艿=10.003%。依据中国实际国民收入自回归方程,动态预测1983--2007年的中国潜在国民收入,由此建立1983--2007年中国国民收入绝对缺口与相对缺口,其时间路径如图1所示。图2依据增长型经济周期的标准波动形态,分年度定性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周期相位。

圈1中国国民收入绝对缺口与相对缺口

图2中国经济周期相位

中国国民收入相对缺口在波峰年度2007年达到极大值1.548339%而未过度偏离零基准状态,

15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8-2009年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刊名: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英文刊名: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年,卷(期):2009,(1)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9条)

1.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8--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道路选择 2008

2.陈佳贵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蓝皮书) 2008

3.泰勒结构主义宏观经济学 1990

4.韦尔经济增长 2007

5.郑超愚2008年中国货币政策:评论与建议[期刊论文]-新金融 2008(10)

6.郑超愚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结构与效率[期刊论文]-金融研究 2008(11)

7.郑超愚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7-2008[期刊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01)

8.Meier M.Gerald Frontiers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1

9.Mishkin S.Frederic Headline Versus Core Inflation in the Conduct of Monetary Policy 2008

相似文献(7条)

1.期刊论文刘树成.Liu Shucheng中国经济的增长与波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理论与现代化2006(4)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与波动发生了许多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也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新的历史起点.2006年3月经全国人大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本文旨在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与波动所发生的新变化,以及未来如何保持经济的持续较快和平稳增长.

2.学位论文邓宏经济系统内生波动研究2003

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过程中,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现象如影随形,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大波动常常给增长带来负面影响。研究经济波动的任务是在充分认识经济系统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为宏观经济政策的设计和选择提供决策支持。而现实世界经济波动特点的变化对经济理论不断提出新的挑战。

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增长和波动的动力自发地产生于系统内部。本文从系统工程思想出发,着重研究经济系统的内生波动。

对经济波动或经济周期的研究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并且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各个学派之间的争论一直存在,说明相关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在追溯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宏观经济系统的基本特质、复杂性以及经济波动的相关概念,提出了价值、信息和时间三维结构是研究经济系统复杂运动规律的基本要素,强调通过对系统序参量之间关系的考察认识经济波动的规律。论文的理论研究部分主要围绕价值和信息的运动进行。

本文从宏观角度对价值在运动中的不同步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勾画宏观经济系统总量流程图,用系统辨识方法定量分析了在价值流运动不同步运动情况下若干序参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通货膨胀模型,并以实际数据对该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价值流动的不同步可以直接导致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均衡,具体表现为价格波动和总量增长波动。此外,依据通货膨胀模型可以确定系统的流通速度,从而确定有效货币量,这对于金融政策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接着从系统价值分布结构的角度分析了经济波动规律,提出了较低价格原理、强弱再分配效应等概念,指出价值分布的过度两极分化将使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易于产生较大波动。对于泡沫问题和流动性陷阱问题也从价值分布的角度作了分析。可能引起波动的因素很多,系统是否产生剧烈波动,与价值分布状况密切相关。

主体决策的基本依据是信息,从微观上看,经济波动是系统的内部大量主体行为变化所导致的宏观涨落。纳什均衡说明在一定的信息条件下,局中人存在某种均衡策略集合,据此可以推断在信息的对称性条件下大量主体可能做出相同或相似的决策,其结果将导致系统内部运动的巨涨落,也就是宏观上的经济波动。

这种波动可以称为信息对称效应。蛛网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地反映信息对称导致的系统波动的模型,由于现代社会政府对的干预能力增强,系统的长期波动形式表现为“政策蛛网”。通过适当的坐标变换,可以发现实际经济运行所呈现的菲利普斯环就是这种蛛网运动的结果。

从长期看,技术进步是经济系统是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内生动力。本文分析了索罗余值等各种方法在测度技术进步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价值惯性定理,并据此提出了用“技术进步导致的贬值”(TPCD)来测度系统总体的技术进步,然后在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变加速数随机技术进步增长与波动模型,对系统的长期波动进行描述。仿真分析发现该模型的参数及运动变化规律与实际系统相近,与相关理论一致。

结合上述理论研究,文章的最后分析了中国经济波动中的若干问题。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是导致我国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规律与政策蛛网假说相一致,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也支持通货膨胀模型和有效货币量理论。持续多年的低通胀-高增长主要得益于我国快速的技术进步和近年来稳定的经济政策,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倾斜政策。但两极分化问题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出现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波动时,适当的政策调控措施是必要的。政策调控的基本依据是系统序参量所提供的信息,而针对性和稳定性应当是政策选择中应该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

3.期刊论文郑超愚.鲁成军.Zhen Chaoyu.Lu Chenjun投资、储蓄与中国经济增长:宏观视角与国际比较-新金融

2007(5)

中国经济正经历着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三重协同转型,这奠定了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制度和技术基础.在面临高储蓄倾向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设计应该遵循凯恩斯主义的研究路线,从有效需求视角探寻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经济学解释,重视资本积累对长期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建立以投资需求为轴心的需求管理政策体系,通过增加国内投资需求实现高储蓄向高投资的有效转化,最终实现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可

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

4.学位论文赵兴碧云南经济增长与波动研究2002

1995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衰退的出现和通货紧缩的加剧,经济周期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日趋显著.在周期波动的影响下,云南GDP的增长率由1994年的11.6﹪降至2001年的6.5﹪;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由1994年的17.5﹪降至2001年的3.9﹪.经济的持续下滑,要求我们对经济波动的特征、成因及其影响给予充分的关注,深入研究中国和地区经济波动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该文在现代周期理论的框架下,对建国以来云南的经济增长和波动进行实证分析,在改革开放前后云南历次经济波动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1976年以来云南正在经历的第四次循环周期的特征、成因和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索促使云南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基本条件和政策内涵.我们认为,持续经济下滑的根滑在于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增长和高积累政策,投资膨胀导致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下降,过度投资又压制了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造成实际增长率对潜在增长能力的偏离,最终出现了连续7年的经济收缩.因此,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增加有效供应,是促使经济出现向上转折,进入良性循环的合意的政策取向.

5.期刊论文饶晓辉.廖进球.RAO Xiaohui.LIAO Jinqiu情绪波动、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福利成本:基于中国的实证分

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3)

本文采用递归效用函数形式,使用可分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与跨期替代弹性、主观贴现率三个因素刻画了消费者的偏好结构,并且消费流的生成过程被假设为AR(1)基础上.运用年度实际人均消费数据,估计了改革前后中国经济增长与消除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本文的研究表明:改革前的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福利成本都要大于改革后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福利成本;当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和跨期替代弹性参数取合意数值时,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比较接近于经济增长的福利收益.

6.期刊论文丁纪岗.Ding Ji-gang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关联性研究综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

本文按照国际、国内两条脉络,对世界范围内国别经济周期关联性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与世界经济波动的关联性、以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经济波动的关联性研究的有关重要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得出了定量研究我国各区域经济运行的相互关系是我国经济周期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突破和创新方向的结论.

7.学位论文杨德全经济增长:过程及微观机理2005

经济增长是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和重点,而增长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则是要寻找能够描述经济增长真实历史过程的模型,并揭示其微观机理。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

1、分析了现有经济增长研究中的三类主要文献,讨论了各类研究的优点和不足,指出了当前经济增长研究中存在的两个趋势,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2、简要回顾了生产函数研究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了生产要素异质性对生产函数可加性,总量生产函数与核算恒等式同一性的影响,特别指出了生产要素异质性对边际分析方法及其相关结论的致命影响。最后讨论了生产要素分类及能力利用问题。

3、分析了Pareto效率、Pareto-Koopmans效率、TFP和Allais剩余之间的理论联系。给出了Allais剩余为零的一个充分条件,定义了三类剩余,指出了要素能力利用、第三类剩余和X非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4、定义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固有效率和经济效率,给出了经济效率变动的分析方法,证明了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与新古典框架下,要素边际产出的等价性。将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率引入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建立了以总投入为约束,以产出最大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得到了产出最大化的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过程的效率竞赛模型,给出了非均衡程度测度和效率瓶颈识别的量化方法,定量描述了经济增长与波动之间关系。

5、通过分析消除效率瓶颈微观途径(即消除三类剩余)与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局部均衡、多重均衡和一般均衡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经济增长过程的微观机理。定义了效率梯度,并给出效率梯度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要生产素分布与流动规律、俱乐部趋同原因和比较效率优势。

6、应用效率竞赛模型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过程,重点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来源、效率瓶颈转换过程和增长的可持续性。给出了中国经济转型渐进模式的理论解释。结论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渐进模式有理论依据。

引证文献(2条)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9-2010年[期刊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1)

2.匡小平.赵松涛新形势下我国税收增长问题研究[期刊论文]-江西社会科学 2009(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517127755.html,/Periodical_jjllyjjgl200901002.aspx

授权使用:复旦大学图书馆(fddxlwxsjc),授权号:c8310ba5-e86f-43e3-ab0a-9e87010ec55c

下载时间:2011年2月11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