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食用菌图谱

中国食用菌图谱

中国食用菌图谱
中国食用菌图谱

中国食用菌图谱

Economic Fungi of China

我国的食用药用真菌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是中国的一大特色,我国已知食用真菌、药用真菌种类相当丰富。

“中国食用菌图谱”收录了拥有各种经济价值的真菌, 每个物种均含有中文学名、拉丁学名、中文别名、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分布地区、经济用途、线描图、彩色生态照片等数据内容。

“中国食用菌图谱”反映我国微生物学科技成果和东方文化的内涵,它不仅可以供我国微生物学界的科研、教学使用,还可以为食品、外贸和医疗卫生等部门服务。

本数据库中的数据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卯晓岚先生等提供。本站于2000.2.18日于卯先生取得联系,向他陈述了本

蘑菇

Agaricus

campestris

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

梭柄松苞菇

Catathelasma

ventricosum

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

灵芝

Ganoderma

lucidum

白蜡伞

Hygrophorus

eburnesus

金盖鳞伞

Phaeolepiota

aurea

Pholiota aurea

尖鳞环锈伞

Pholiota

spuarrosoides

红毛盘菌

Scutellinia

scutellata

松乳菇

Lactarius

deliciosus

焰耳

Phlogiotis

helvelloides

金耳

Tremella

aurantialba

褐环粘盖牛肝菌

Suillus luteus

鹿花菌

Gyromitra

esculenta

臭黄菇

Russula fotens

桦革褶菌

Lenzites betulina

篱边粘褶菌

Gleophyllum

saepiarium

泡质盘菌

Peziza vesiculosa

灰环口蘑

Tricholoma

cingulatum

松口蘑

Tricholoma

matsutake

硫黄色口蘑

Russula fotens

棕灰口蘑

Termitomyces

cylindricus

柱状白蚁伞

Termitomyces

cylindricus

He

星孢寄生菇

Asterophora

lycoperdoides

白霜杯伞

Clitocybe

dealbata

角孢离褶伞

Lyophyllum

transform

绒柄小皮伞

Marasmius

confuens

栎小皮伞

Marasmius

dryophilus

紫沟条小皮伞

Marasmius

purpurre-

ostriatus

白香蘑

Lepista

caespitosa

灰紫香蘑

Lepista

glaucocana

肉色香蘑

Lepista irina

粉紫香蘑

Lepista personata

花脸香蘑

Lepista sordida

白黄蜜环菌

Armillaria

albolanripes

黄绿蜜环菌

Armillaria

luteo-uirens

灰鹅膏菌

Amanita vaginata

褐鳞蘑菇

Agaricus

crocopeplus

白杵蘑菇

Agaricus

nivescens

双环林地蘑菇

Agaricus

placomyces

细褐鳞蘑菇

Agaricus praec-

laresquamosus

紫色蘑菇

Agaricus

purpurellus

白林地蘑菇

Agarivus

silvicola

毛头鬼伞

Ciprinus comatus

白绒鬼伞

Coprinus lagopus

黄褐环锈伞

Pholiota spumosa

Flammula spumosa

长根奥德蘑

Oudemansiella

radiata Collybia

radicata

毛头乳菇

Lactarius

torminosus

深凹杯伞Clitocybe gibba

粪鬼伞Coprinus sterqulinus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 [信息来源: 张树庭] 2008/01/25 [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一、前言 1978年,我应轻工业部邀请讲授了中国第一期食用菌讲习班课程。此 次培训在北京举行,为期两周。当时,中国的食用菌产量只有6万吨。可到 了2002年,中国的食用菌产量已超过860万吨(见表1)。从表1我们还可 看到中国的食用菌产量不同时期的增长速度和年均增长速率。现在中国已成 为世界食、药用菌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1978年,中国的食用菌年产量只是 当年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5.7%。如表2所示,中国的食用菌产量占世界食用 菌总产量的比重近年来稳步增长。中国的食用菌年产量到1983年增长到 17.45万吨,占当时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12.0%。1986年的中国食用菌产量增 加到56.8万吨,占当年世界食用菌总产量218万吨的27%。1990年被认为是中国食用菌生产的转折年,因为这一年的人工栽培食用菌产量第一次超过100万吨,占当年世界总产量的28.0%。从那时起,中国食用菌产量以每年18-20%的增长率稳步增长。1994年中国人工栽培食用菌产量是260万吨,占世界总 产量的54%。估计2002年中国栽培食用菌年产量超过了860万吨约占世界总 产量的70%。尽管产量的高速增长已持续了许多年,但最新数据显示该产业的 发展潜力远没有达到极限。 2002年,国内市场的食用菌消费量超过该年产量的80%,而用于出口的不到年产量的20%。这与上世纪80年代时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当时食用 菌年产量的80%被用来出口外销。仅以北京地区为例,1980年该地区食用菌 年产量只有5吨,1990年已迅速增长到3500吨,到2002年更是达到了22000吨(见表3)。但是这里我们要强调食用菌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确保其不存 在有毒有害的物质。稳定的质量、鲜明的分级、可信赖的产品对于获得公众 信任、确保稳定而不断扩大的市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市场的扩大,以 食用菌为原料的产品扮演着功能食品和保健滋补品的角色,相关的法规管理 也会不可避免的越来越严格。以下三个食用菌品质控制环节应予以重视:(1)栽培料的质量控制;(2)栽培和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3)制成品的质量 控制。 表1. 中国栽培食用菌的年产量(1978~2002) 时间产量 (单位:千吨) 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 (%) 1978 60.0 - - 1986 586.0 876.7 109.6

国内食用菌公司集锦

国内食用菌公司集锦 国内食用菌公司集锦 1、川乐公司?四川省红岩镇梨花村?现已发展成为成都最大的 食用菌批发市场——百家批发市场的重要供应基地?每天平均出菇量 达到1.5吨。 2、星河生物?广东省、深圳、河南?主营业务为鲜品食用菌的 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金针菇、真姬菇和白玉菇等鲜品食用菌。经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日产 鲜品食用菌36吨?生产规模在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中高居榜首。2009年2月?公司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十 大龙头企业”。 3、湖南省安仁县坪上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于2002年4月? 现有资产5268万元?注册资金500万元?是集食用菌科研、开发、 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湖南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131工程?公司承担的安仁县食用菌专业技术及服务体系建设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为基本特征的农业产业生产经营方 式?生产的“天扶”牌食用菌系列产品有姬菇、秀针菇、香菇、雪菇、 小平菇、鸡腿菇等?主要销往广州、深圳、武昌、长沙、杭州、上海、香港等大中城市和地区?产销率100%?产品供不应求。2009年2月被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龙头企业?同时评为“AA”信用企业。2010 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国烹饪协会、世界蘑菇学会、国际烹 饪联合会评为第六届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指定产品单位?这次被授予“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龙头企业”称号。 4、浙江省景宁县大自然食品、中信实业、博士园科技3家食用 菌龙头企业?景宁县是食用菌生产大县?全县有从事食用菌行业的企业38家?景宁绿色市场食用菌产品年交易量1万多吨?产值达6亿 多元。景宁县食用菌企业发展潜力巨大?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多项政策措施的优惠?有大多数勤劳好学的从业人员?食用菌产业化、企业化应该说大有可为。但目前食用菌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人才只有消费没有培养?只有流失没有进入?人才资源溃乏已成为制约食用菌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食用菌企业让员工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班?对于促进食用菌企业技术骨干的技术知识更新?让技术骨干了解食用菌技术与市场发展趋势?拓展企业生产经营思路?进一步提升食用菌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促进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天津华大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创立于2000年?是天津市重点龙 头企业?是天津市目前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种植、生产及加工基地。专门生产、加工、销售各种无公害食用菌、山野菜的一所企业?也是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创汇的外向型企业?产品远销加拿大、韩国、日本等。 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目前总资产6500万元人民币?2006年销售收入1400万?创造利税69万?位于中国天津滨海新区

2019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市场分析:总产值规模近3000亿 香菇产量突破千万吨

2019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市场分析:总产值规模近3000亿香 菇产量突破千万吨 中国食用菌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目前可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 60 多种,主要包括香菇、黑木耳、平菇、金针菇、双孢菇、毛木耳、杏鲍菇、真姬菇、茶树菇、滑菇、银耳、秀珍菇、草菇、鸡腿菇等。 中国食用菌消费主要集中在家庭消费和餐馆酒楼等市场。家庭消费的稳定增长已成为拉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菌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中国食用菌行业整体规模发展平稳 2014年以来,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平稳增长,2019年12月,中国食用菌协会发布《2018年度全国食用菌统计调查结果分析》,该调查会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西藏、宁夏、青海、海南和港澳台等省区)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3842.04万吨,同比增长3.50%。 2014年以来,我国食用菌市场总产值随着食用菌产量的提升也逐年增长,

仅2017年小幅下滑,2018年,全国食用菌总产值达到2937.37亿元,同比增长7.92%。 2、中国食用菌前十地区产量均破百万吨 从全国食用菌产量分布情况来看,河南、福建以及山东省食用菌产量排名前三。整体来看,总产量在100万吨以上的有12个省:河南省(530.43万吨)、福建省(418.66万吨)、山东省(344.69万吨)、黑龙江省(334.36万吨)、河北省(302.01万吨)、吉林省(238.6万吨)、江苏省(219.12万吨)、四川省(213.42万吨)、广西自治区(140.06万吨)、湖北省(131.56万吨)、江西省(129.31万吨)、陕西省(125.83万吨)、辽宁省(112.65万吨),比2017年增加1个省份。

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核心提示: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1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从理论上阐明了菌类入馔的特点。晋朝王嘉(?~390年)《拾遗记》有“种耨芝草”。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韩鄂所着的《四时纂要》中“种菌子”的一段:“取烂构木及叶,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 黑木耳、香菇、草菇等多种食用菌栽培都是起源于我国。据考证,东南亚的草菇和日本的香菇栽培技术都是经由我国华侨和僧人传入。 多少年来,直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主要栽培的基本都是木腐菌—香菇、黑木耳、银耳。但多为砍树砍花自然接种的半人工栽培。7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人工接种栽培。1978年统计全国食用菌产量仅6万吨(数据来自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 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也都有采集野生菌的习惯,如欧洲人对块菌、美味牛肝菌和鸡油菌情有独钟。英语的菌物学(mycology)一词则来源于蘑菇;古希腊将食用菌作为崇拜非洲人喜食野生的毛木耳、乳菇。 2近年世界食用菌产业发展及现状 全球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 二战以来的70年间,全球食用菌一直持续增长,从未出现过减产。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增长主要来自我国。1978年我国的产量仅占全球总产的%,1983年占12%,1990年展%,1994年占%,1997年占%,2002年占%,以后则更高。 近年间,全球食用菌产量基本稳定,我国之外的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约400万吨,栽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超过10万吨的国家全球仅有8个,按产量依次是美国41万吨,日本38万吨,荷兰23万吨,韩国万吨,越南17万吨,法国万吨,泰国万吨,英国10万吨。全球栽培食用菌市值约300~340亿美元,药用菌产品100~120亿美元,野生菌5亿美元,总计405~46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作为蔬菜和食品食用。 主要出口国有中国、荷兰、波兰、英国、法国,其次还有越南、印度、日本和韩国。 欧美的双孢蘑菇 欧美栽培食用菌的发展几乎就是双孢蘑菇一种的发展史。应用近代科学方法栽培食用菌起源于法国的1707年双孢蘑菇,从矿洞巷道栽培直至1910年美国双孢蘑菇标准化菇房的发明,推动了欧美工业化国家菇业生产的工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进程,20世纪30年代末欧美的双孢蘑菇实现了标准化栽培,此后产量逐年增长。双孢蘑菇迅速实现了工厂化栽培。日本的段木栽培香菇,由于人工纯菌种技术、人工接种技术和栽培管理的科学化,使其主宰香菇世界市场达半个世纪之久。 1938~1939年度的双孢蘑菇全球产量仅4000~5000吨,标准化菇房的推广和纯菌种的应用使1950年达到万吨,1960年达到万吨,1970年达到36万吨,1980年达到万吨。1990~2000年间欧美的双孢蘑菇产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一直在85万吨左右徘徊。2000年以后多数主

2015年度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认定公示名单

附件1 2015年度星火计划项目清单 序号项目(课题) 编号 项目(课题)名称承担单位 北京市科委 1 2015GA600001 两种新型禽用灭活联苗的产业化及推广应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2 2015GA600002 移动便携式农业实用技术视频放映成套装置推广与应用中国农业大学 3 2015GA600003 优质高效酵母菌中试开发与示范推广中国农业大学 4 2015GA600004 节能减排下冷季观光农业中观赏甘蓝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5 2015GA600005 设施集群水肥一体化综合管理系统与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6 2015GA600006 中兽医药保障生猪健康养殖北京农学院 7 2015GA600007 农村生活污水生物生态协同脱氮成套技术产业化应用北京大学 8 2015GA600008 乳酸菌复合添加剂的开发与示范推广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 2015GA600009 中兽药香连溶液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北京生泰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 2015GA600010 京津冀板栗早熟新品种高效生态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北京农学院 11 2015GA600011 红小豆新品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北京农学院 12 2015GA600012 高档食用菌工厂化模式种植示范推广北京农众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13 2015GA600013 山野菜无土栽培种植模式示范推广北京农众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14 2015GA600014 高产优质食用菌新品种黑鸡枞菌产业化示范推广金珠满江农业有限公司 天津市科委 15 2015GA610001 营养素协同功能菌剂降低粮果蔬重金属含量的应用示范天津科技大学 16 2015GA610002 优质多抗番茄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17 2015GA610003 藜麦秸秆的高效生物利用及在生态养殖中的应用天津科技大学 18 2015GA610004 基于“互联网+畜禽业” 智能化养殖系统的集成与示范天津农学院 19 2015GA610005 畜禽安全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20 2015GA610006 适于基层农业的果蔬安全贮运保鲜关键设施集成与示范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21 2015GA610007 无人值守走航式水质监测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天津城建大学 22 2015GA610008 海洋生物功能性添加剂的开发及产业化鼎正新兴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23 2015GA610009 蓟县山区核桃产业优化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 —1—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 生产规模大而不强 我国食用菌产业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发展,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我国食用菌产量从1978年的5.8万吨增长到2017 年的3712万吨,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600多倍增长,食用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食用菌野生品种的驯化开发与加工产业规模大而不强,食用菌产业发展仍然有提升空间。 栽培品种持续增加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多样,因此食用菌栽培品种亦丰富多样。目前已商业化规模栽培的品种有30多种,但是栽培规模达20万吨以上的仅有13 种。从生产规模来看,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是产量最大的几个食用菌品种,其产量约占全国食用菌产量的70%。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规模化栽培品种仍较为单一。随着人们对珍稀食用菌的青睐,以及一些名贵品种(如羊肚菌)的成功栽培,我国食用菌栽培品种持续增加,同时,一些珍稀食用菌品种栽培规模也将不断扩大。

产业区域向西部扩展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遍及大江南北,但区域间发展并不平衡。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经济扶持力度加大,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主要产业之一。由此,全国食用菌相关行业资源均向西部地区集中,食用菌产业区域也逐渐向西部地区扩展,推动西部地区食用菌产业迅猛发展。 产业链逐步完善

食用菌的产业链涵盖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各个环节。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不平衡,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我国食用菌产业链发展衔接不紧、分配不均,信息链不畅,物流不顺,产业整体效率不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系统、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得到不断提升,使得我国食用菌产业链逐步完善。

2017年中国食用菌产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年中国食用菌产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一、食用菌的定义及分类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 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达12万余种,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达6000 余种,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种,能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只有40~50种。食用菌在分类上属于菌物介真菌门,绝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如平菇、香菇),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如羊肚菌)。中国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据卯晓岚(1988)统计,中国已知的食用菌约657种,它们分属于41个科、132个属,其中担子菌620种(占94.4%),子囊菌39种(占5.6%)。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 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二、全球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 1、全球产量持续较高增长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食用菌的产量由2010的3025.6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4795.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始终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随着食用菌的价值陆续被发掘和认可,预计未来食用菌总产量还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 2010-2017年全球食用菌产量统计

2、中国是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食用菌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由1978年的5.8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3596.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8.4%,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自2005年总产量突破1200万吨以来,中国成为世界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占比持续提升,目前已占全球总产量的75%左右。 2010-2017年中国食用菌产量统计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3、美国食用菌消费市场增长迅速 美国是食用菌消费大国,数据显示,美国食用菌市场规模由2011年的15.4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20.1亿美元,消费量也由2011年的44.3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53.1万吨,增长迅速。 2011-2017年美国食用菌市场规模及其增长率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挑战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挑战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挑战 一、韩国食用菌考察慨述 继上次对日本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进行考察之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又组织了这一次的韩国食用菌产业考察,随行40多人。 从全球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来看,欧美的蘑菇工厂化生产发展时间长规模大,而除蘑菇外的其它食用菌则是日、韩最有代表性。整体食用菌产业从育种、育菇、采菇、加工等,整个过程搬入工厂车间内已在日本证明是高效农业必然的趋势。 韩国4800万人口,韩国经济从60年代开始发展,尤其是到1988年韩国奥运会后10间韩国经济更迅速发展起来,韩国成为亚洲经济奇迹的四小龙之一(香港、新加波、台湾、韩国),为全世界所关注,直至1997年金融危机才放慢了发展的速度。 这一次对韩国食用菌产业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扫描,韩国的食用菌产业借鉴和学习于中国和日本,但目前产业水平已大大超过中国。最近10年间韩国的食用菌发展迅速,90年代韩国从日本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扩大了自动化栽培的面积,到90年代中后期,实现了设备的国内自主生产。

以此为起点,金针菇、杏鲍菇、平菇的自动化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目前只是香菇和蘑菇的生产与中国模式差不多,较为落后,因此,这两个品种是中国出口韩国的主要品种。 韩国市场畅销的5种食用菌:香菇、平菇、双孢菇、金针菇、杏鲍菇。 考察了椴木香菇栽培工厂,全球最大的日产60T的金针菇工厂--大兴农场,菇农的杏鲍菇工厂,韩国最大的平菇工厂,食用菌设备专业工厂,农户香菇栽培模式,韩国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京畿道农业技术蘑菇研究所。 自动化和栽培技术,日本和韩国生产模式和水平极为相近,他们都已把一个产业高度的机械化,把一个产业从千家万户的田间生产搬进一个洁净的工厂环境中,把效率GE MING 性地大幅提高,农业的标准化、可控性和定制化,食用菌行业成为一个利用作物费料而不产生费料最环保最高效的农 业产业。 从工厂里可以看到,前面的主要环节:拌料、装瓶、杀菌、种菌、培育、及出菇管理等环节都采用了机械化,只有采摘、称量、包装装箱需要较大量的人工,因此,整个生产过程中,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成本。 日韩的自动化水平差距不大,韩国虽然学自于日本,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技术上已相差不多,栽培技术上日本优于韩国,

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发展道路

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 色发展道路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 和特色发展道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中国农业的传统产业和近年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而备受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食用菌产业的特色发展进程,在可持续发展中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业竞争力,这也是中国食用菌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国际性的“健康食品”标志性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效益空间。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的食用菌产业更是受益匪浅。我国的食用菌产品以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料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 一、中国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优势突出,市场潜力极大。 近几十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现在,我国在新品种栽培、产品产量和出口量上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我国拥有800多年源远流长的栽培食用菌的历史和饮食文化;二是我国菇农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三是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为食用菌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为新品种开发和育种工作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条件;五是有辽阔的国土和各种类型的地理气候条件,可以满足各类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六是有大量生产食用菌的廉价原材料。

我国食用菌产量居世界首位,尤其香菇称霸东南亚,占据五大洲市场。以2002年为例,全国食用菌总产量780万吨,占全球的65%,其中香菇产量占全世界的78%。全国出口量5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中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大优势。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的产量更是逐年增长,就2009年一年,我国的蘑菇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现在中国食用菌出口量与全国总产量相比,还达不到1%,说明菇平的潜力极大。 全世界食用菌年总产量已达到1200万吨,在国外人均消费量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食用菌产品已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食品之一。在发达国家中,食用菌产品的供求缺口甚大。美国每年需进口各种食用菌产品18万吨,法国16万吨,就产菇大国日本来说,每年也需要进口12万吨来拟补产销所造成的逆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菇平更深层次的融入世界市场,可以在WTO的134个缔约国中享受关税减免,无歧视性的自由贸易,这是全国上下都乐于见到的千载难逢的商机。 二、食用菌产业成为我国振兴“三农”的重要产业。 食用菌在我国农业中是一个传统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但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今十几年,食用菌发展成为新兴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势头很猛,食用菌被称为当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

食用菌产业简介和方向——产业链

世界上的食用菌约1000多种,而我国只有700多种,人工可以种植的只有60多种,占整个食用菌总类的2%左右,从整个发展趋势看,将来的菌业可能成为一个独立产业.从大农业的角度来看,将来要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菌类.从食用菌价值上来看,食用菌将成为第三世界主要蛋白质的来源.如风尾菇和牛肉,猪肉含的各种成份基本相似.从销售情况看,食用菌的销售量大幅度增加,如日本近20年消费量增加了二百多倍。因此而言,食用菌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很大.加之地方各级政府重视,栽培原料丰富,技术容易掌握,未来的食用菌产业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全球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 二战以来的70年间,全球食用菌一直持续增长,从未出现过减产。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增长主要来自我国。1978年我国的产量仅占全球总产的5.7%,1983年占12%,1990年展28.8%,1994年占53.8%,1997年占63.6%,2002年占70.6%[2],以后则更高。 近年间,全球食用菌产量基本稳定,我国之外的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约400万吨,栽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超过10万吨的国家全球仅有8个,按产量依次是美国41万吨,日本38万吨,荷兰23万吨,韩国20.2万吨,越南17万吨,法国13.6万吨,泰国12.1万吨,英国10万吨。全球栽培食用菌市值约300~340亿美元,药用菌产品100~120亿美元,野生菌5亿美元,总计405~46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作为蔬菜和食品食用。 主要出口国有中国、荷兰、波兰、英国、法国,其次还有越南、印度、日本和韩国。

2.2 欧美的双孢蘑菇 欧美栽培食用菌的发展几乎就是双孢蘑菇一种的发展史。应用近代科学方法栽培食用菌起源于法国的1707年双孢蘑菇,从矿洞巷道栽培直至1910年美国双孢蘑菇标准化菇房的发明[3],推动了欧美工业化国家菇业生产的工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进程,20世纪30年代末欧美的双孢蘑菇实现了标准化栽培,此后产量逐年增长。双孢蘑菇迅速实现了工厂化栽培。日本的段木栽培香菇,由于人工纯菌种技术、人工接种技术和栽培管理的科学化,使其主宰香菇世界市场达半个世纪之久。 1938~1939年度的双孢蘑菇全球产量仅4000~5000吨,标准化菇房的推广和纯菌种的应用使1950年达到6.6万吨,1960 年达到13.6万吨,1970年达到36万吨,1980年达到87.16万吨。1990~2000年间欧美的双孢蘑菇产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一直在85万吨左右徘徊。2000年以后多数主产国产量持续下降,2003年为80.3万吨[2]。 2.3 亚洲的食用菌 亚洲近代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起源于二战战败后日本的老兵安臵就业工作,即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香菇段木栽培,逐渐发展,50~70年代成为日本香菇的黄金发展期,1960年日本产香菇4.8万吨,1970年升至16万吨,1970~1990年产量基本稳定,此后产量逐渐下滑,我国产香菇对日出口不断增加,2000年我国出口日本鲜香菇达到6万吨,占取日本半壁江山。 在香菇段木栽培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自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70年代成为可商业应用的成熟技术。以后又相继开发了杏鲍菇、灰树花、滑菇、斑玉蕈等多种木腐菌的工厂化栽培技术,成为木腐食用菌工厂化

2020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2020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由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食用菌市场部发起并组织完成的、备受行业期待和关注的“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在10月9日-12日江苏连云港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菌需物资博览会暨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论坛”上权威发布,得到与会者的认可。 产业 __发布的《XX-2022年中国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及投资可行性评估报告》显示,XX 年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年产量达 152 万 t,比 XX年的 99万t 增长了54.0%,比XX年的 65 万t增长了134.0%。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年产量达到204.97万吨,比XX年的152万吨增长了34.8%。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年产量为183.59万吨。 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产品日产量达5 079.9t ,比 XX年的3 183.1 t增长了59.5%,比XX年的1 712.8 t增长了196.6%。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产品日产量达到6159.24吨,比XX年日产量5079.9吨增长21%;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日总产量6133.96吨,较XX 年6159.24吨减少25.28吨,降幅为0.4%。 随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快速发展,生产技术日趋成熟,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工厂化生产中生产原料配比更加科学、生物转化率显著提高,使工厂化企业的单品种日产能得到提高。据统计,XX年工

厂化日产能达到20吨以上企业有68家,相比XX年的53家增加了15家,增长率为28%。 近几年,食用菌工厂化年总产量和日总产量以XX年为节点,XX 年和XX年的产量都有所下降,这与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式和食用菌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及各企业的技术创新等有关。 XX年金针菇日产量2568.34吨,较XX年的2679.61吨有所减少。杏鲍菇日产量2075.38吨,较XX年的1831.52吨下降了10%。双孢菇557.9吨、海鲜菇195.8吨、白玉菇279吨、白灵菇61.5吨,其他菇类如秀珍菇、茶树菇、虫草花等品种日产量均在20-30吨左右。 据本次调查统计,XX年关、停、并、转的企业数量为55家,主要原因是市场效益不好、成本上涨、技术人才缺乏。 XX年新建、扩建项目191个,主要生产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秀珍菇等。减产企业40家,主要是金针菇生产企业。 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和品种概况

中国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和品种概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gricultural culture collection of China,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张金霞黄晨阳 北京100081, Email:jinxiazhang@https://www.doczj.com/doc/de404904.html, 一、中国栽培食用菌的历史 中国是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之一,战国时期的《列子》就有“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的记载;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了食用菌的美味;以后的《齐民要术》、《菌谱》、《广菌谱》、《本草纲要》等都有食用菌栽培和利用的记载。中国也是食用菌栽培最早的国家,目前栽培的食用菌中多数起源于中国(表1),由表1可以看出中国栽培食用菌历史悠久。 表1. 常见食(药)用菌栽培(工业发酵)历史记载 备注 种类用途栽培起始 年代和国家 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 食用公元前50年, 南欧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食用兼医用600年,中国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 食用1975年,中国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 食用800年,中国 香菇(Lentinula edodes) 食用兼医用1000年,中国 茯苓(Poria cocos) 医用1232年,中国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食用兼医用1600年,法国 灵芝(Ganoderma spp.) 医用1621年,中国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 食用1700年,中国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食用兼医用1894年,中国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食用兼医用1900年,德国 阿魏侧耳(Pleurotus ferulea) 食用1958年,法国 白阿魏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 食用1987年,中国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食用1977年,法国 滑菇(Pholiota nameko) 食用1958年,日本 猴头(Hericium erinaceus) 食用兼医用1960年,中国 鲍鱼菇(Pleurotus spp.) 食用1969年, 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 食用兼医用1986年,中国 斑玉蕈(Hypsizigus marmoreus) 食用1973年,日本 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食用1981年,中国 竹荪(Dictyophora spp.) 食用1982年,中国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医用兼食用1983年,中国伴栽天麻,工业发酵灰树花(Grifola frandosus) 食用兼医用1983年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食用1960年,德国 巴西蘑菇(Agaricus blazei) 食用兼医用1970年,日本 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 食用兼医用1970年前后

论我国食用菌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论我国食用菌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具有坚实的栽培基础。食用菌栽培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可消化现代大农业中的种植业、畜牧业的剩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让其变废为宝成为人类的健康美味食品,而食用菌生产产生的下脚料又是种植业、畜牧业的优良肥料与饲料,在现代大农业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一、食用菌发展状况 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工厂。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西欧一些生产蘑菇的国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平均产量约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产量约121万吨、有的国家每平方米的产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年来,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1982年总产量约15万吨,在掌握选育优良品种、改进制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 中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都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革新,在某些领域一直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色,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产业,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成功典范,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做出了有益贡献。 (一)、食用菌产业是朝阳产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成为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 目前我国从事食用菌菌种、种植、收购、加工、运输和贸易的相关人员已达三千万,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不断增多,年产量持续增长 随着食用菌技术的应用普及,市场需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中国食用菌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的稳定发展阶段。(二)、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中国农作物秸杆年积累量约3.7亿吨,林副产品产量上亿吨。丰富的农林废料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劳动力资源丰富。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据统计,2006年全国食用菌产量达到1400万t,占全球产量的70 %,总产值在全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占全球总产值的70%以上,产值590个亿,出口创汇11.2亿美元,综合产值达1300个亿(含餐饮及深加工),安置和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矿区失地农民、林区转产工人2500万人。食用菌生产是我国农林经济中具有较强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具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食用菌生产大国。1991~2001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出口量及世界产量(鲜重)综合统计资料见表1。。目前,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65%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2002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为867万吨,加工后的总产值408亿元。 (三)、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用菌大国 食用菌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目前,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2002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为867万吨,加工后的总产值408亿元。我国食用菌的平菇、香菇、双孢菇、黑木耳、金针菇、猴头菇、草菇等品种产量为世界之首,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达1150万吨(2006),占世界总产量的65-70%,占世界食用菌贸易总量的40%,贸易总额达11.2亿美元,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除产量外,食用菌的栽培种类也位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已知食用菌近950种,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约有六十余种,例如双孢菇、香菇、金针菇、平菇、凤尾菇、秀珍菇、滑菇、竹荪、毛木耳、黑木耳、银耳、草菇、银丝草菇、猴头菌、姬松茸、杏鲍菇、白灵菇、灰树花、皱环球盖菇、长根菇、鸡腿蘑、真姬菇等。除人工栽培食用菌外,我国还大力发展了以灵芝、冬虫夏草、茯苓等为代表的药用菌产业和以松茸、牛肝菌、块菌、羊肚菌等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产业。仅松茸一项,2003年出口创汇就达5,000多万美元。 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保证安全,食用菌生产开始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产品结构上,发展优势产品,开发珍稀品种;在生产技术上,向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生产经营上,坚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开发保健食品,提高综合效益;在产品流通上,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在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和连锁店,使小包装鲜菇直接进入超市柜台。在食用菌消费上,努力宣传食用菌文化,食用菌产品已作为健康、时尚食品摆上家庭餐桌;在对外出口贸易上,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出口渠道,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中国食用菌产品正稳步走向世界。(四)、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很不平衡 中国的食用菌重点产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和四川等省。全国有两个省年产量超过100万吨,3个省超过50万吨,6个省超过30万吨,4个省超过10万吨。但是,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地区发展尤为缓慢。全国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是古田县,该县食用菌生产量大,出口量为全国之冠,是中国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银耳(白木耳)产量占世界的90%。(五)、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 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2003年出口创汇已超过6亿美元。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出口量在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12个:日本、香港、韩国、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联邦、爱沙尼亚和台湾省。出口值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15个:日本、香港、德国、韩国、意大利、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联邦、爱沙尼亚、台湾省、法国、印度。总之,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前瞻-李玉

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前瞻 食用菌产业的诞生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千百年来,人类对于茫茫宇宙和微观物质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神奇遐想和探索,人类从进入文明时代开始就在不断地认识自己,认识周围的事物,探讨宇宙的起源,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大自然的奥秘不断被揭示出来。人类通过认识植物一采食植物一驯化、栽培植物一作物生产一种植业而产生了农学;通过认识动物一狩猎一圈养一畜禽生产一养殖业而产生了畜牧学、水产学、兽医学;通过认识蘑菇一采食蘑菇一驯化、栽培蘑菇一培植业而最终发展为蕈菌学。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是学科从创建到完善的过程,更是产业群形成的过程。 通俗地讲,作物生产解决人类吃得"饱"问题,畜禽生产解决人类吃得"好"问题,食用菌生产解决人类吃得"健康"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健康舒适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烈,社会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菌类成了人们餐桌上的首选,极大地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欧洲、北美等一些发达国家食用菌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地区包括日本、韩国等食用菌发展速度超过欧美,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0%。21世纪以后,中国成了世界上食用菌生产?"巨无霸",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国。 1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 1.1栽培产量增量化 197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还不足10万t,产值不足1亿元,1990年我国食用菌产量达108.3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28.8%;1994年我国食用菌产量264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52.8%;而到2002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已达865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70.6%;2007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为1 400多万t,总产值600多亿元,出口创汇11.2亿美元。目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食用菌仅次于粮、棉、油、菜、果居第6位。食用菌产业也已成为我国很多地方的"再就业工程"、"奔小康工程"、"富民强县工程"首选项目,食用菌产业被誉为21世纪新型的"白色农业"、"生物农业"。 但我国食用菌生产的大规模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以数量型发展为主,忽视质量,总体感觉是大而不强。

食用菌知识讲座

食用菌知识讲座 作者简介: 天生药业杨建均,男,1973年出生于重庆市垫江县。从事食用菌工作十余年,高级农技师,菌类园艺技师,中国食用菌协会会员。发表多篇学术性文章。曾在中国农业大学进修学习,现进修于西南大学园艺系。在食用菌领域中,注重理论技术与实践技术有机结合。在推扩技术的同时,协助中菌协宣传产业的发展。本人主要所研究并推广食用菌绿色化、节能化、高效化栽培技术。在重庆天生药业有限公司食用菌培训基地三年多来,在岗培训农民工5000人次,主要将实际操作技巧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具体指导农民的实际操作工艺和技巧,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一讲食用菌基本知识 一、什么叫食用菌? 食用菌是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即人们口中常说的“蘑菇”。食用菌在“五界”生物学上属于真菌界,因此,它不属于植物、动物,而属于微生物。食用菌的品种繁多,比如我们常知道的平菇、香菇、金针菇、木耳……。 二、食用菌是怎样一个产品? 食用菌是一种具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绿色食品,富含10多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多糖、核酸等营养成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食用菌有如下保健作用:①抗肿瘤活性,如巴西菇;②增强免疫功能,如灵芝;③调节血脂作用,如黑木耳;④保肝解毒作用,如香菇;⑤降血糖作用,如银耳;⑥抗病毒作用,如香菇;⑦抗生素作用,如竹荪;⑧降血压作用,如金针菇。现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的膳食结构为“一荤、一素、一菌”,其中菌就是食用菌。因此,食用菌是优化人们膳食结构,过去是动物性、植物性两维食品结构,逐步向动物性、植物性、菌类性三维食品转变。食用菌有力的推动人们饮食需求由温饱型向营养型再向健康型转变。 三、食用菌产业是怎样一个产业? 食用菌是一个一箭三雕的新型农产业,一是为人们提供优质的食品——菇;二是降低农副产品下脚料对环境的污染;三是为农业提供大量有机肥,促进农业的有机发展。食用菌产业以高效、低耗、节能、节水、节地为特色,又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代表。在最近几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包建中同志为抵制“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西方言论,提出“白色农业”实施方案,为此,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发展“白色农业”的国家。其中我们发展的食用菌产业是“白色农业”的代表产业。因此,食用菌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四、食用菌产业在农业结构中的作用?

百家绿色食品企业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百家绿色食品企业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温岭市箬横西瓜专业合作社 19、宁波麦芽有限公司 2、杭州华泉豆制品有限公司 20、奉化市兴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3、杭州萧山舒兰农业有限公司 21、余姚市国泰实业有限公司 4、杭州西湖龙井实业有限公司 22、宁波雨云蔬菜厂 5、杭州华源豆制品有限公司 23、慈溪市岗墩茶叶有限公司 6、富阳大青果园 24、宁波市陆龙兄弟海产食品有限公司 7、富阳市溪湾湾蜜梨专业合作社 25、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8、桐庐阳山畈蜜桃专业合作社 26、象山锦润水产有限公司 9、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 27、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杭州余杭区余杭仙宅茶厂 28、温州市初旭食品有限公司 11、杭州余杭粮油加工有限公司 29、温州市藤桥禽业有限公司 12、杭州余杭区余杭镇蜜梨专业合作社 30、浙江三农茶业公司 13、杭州临安东升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31、苍南县榜峰水产品加工厂 14、杭州玫隆食品有限公司 32、浙江五凤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15、宁波铜钱桥食品菜业有限公司 33、瑞安市潘瑞源有限公司 16、宁波市鄞州三丰可味食品有限公司 34、瑞安市荆谷白银豆合作社 17、宁海县梦鼎农业专业合作社 35、瑞安市瑞发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18、象山县象山红柑桔专业合作社 36、长兴显圣稻米专业合作社 37、湖州市菱湖陈邑加州鲈鱼专业合作社 56、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 38、安吉县黄金茶叶专业合作社 57、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 39、安吉溪杜白茗茶业园 58、新昌县雪溪茶场 40、浙江新市油脂股份有限公司 59、绍兴县会稽山米业有限公司 41、湖州长林农庄 60、义乌市金标肉类食品有限公司 42、湖州吴兴金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61、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 43、浙江金巴开植物制品长兴基地有限公司 62、金东区许建康蛋鸡养殖场 44、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 63、东阳市东白山茶场 45、浙江中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64、兰溪市艳蜜水果研究所 46、嘉善宏联食品有限公司 65、永康市拱瑞杨梅苗木场 47、平湖市金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66、金华市美然食品有限公司 48、海宁光明蔬菜有限公司 67、浦江县通济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49、嘉兴市新奇特果蔬专业合作社 68、浙江京鹏生态资源发展有限公司 50、桐乡市同新食品有限公司 69、浙江东源实业有限公司 51、桐乡市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 70、常山县太公山生态胡柚专业合作社 52、上虞市杜溪杨梅合作社 71、常山县鑫农果业合作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