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三棵银杏树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三棵银杏树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三棵银杏树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三棵银杏树练习题及答案

2、三棵银杏树课时练

1、按课文内容填写合适的量词,

三()银杏树一()烟一()鹰一()画一()黄蝴蝶一()饭一()香味

2、写出近义词。

偶然—()古怪—()

3、本文作者是从银杏树的()()()()()来描写银杏树的树形。这是按照()来进行描写的。

参考答案:

1、三棵银杏树一管烟一只鹰一种香味一群黄蝴蝶

一锅饭一幅画

2、偶然—偶尔古怪—奇怪

3、本文作者是从银杏树的干、茎、叶、花、果来描写银杏树的树形。这是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来进行描写的。

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题目及答案

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知识问答样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它里面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 歌,古时也称“诗三百”,分“____”、“____”、颂”三大类。 2.《大学》“____”和《论语》“____”一起合称为“四书”,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3.古代的“六艺”指礼、乐、射、御、____、____。 4.屈原的代表作是____,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带有自传性质的最长的抒情 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5.《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____的作品。 6.____和____是盛唐时期两位著名的诗人,人称“杜”。 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用来称赞诗人____的。 8.白被人称为“诗仙”,杜甫被人称为“诗圣”,王维则被人称为“’。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____的《使至塞上》。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白的《____ >。 11.岑参是唐代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与之齐名的是____ 。 12.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是____。 13.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 石和曾巩。 14.司马迁的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是我国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5.就词的主要风格而言,宋词大略划分为和两派。 16.元末明初时期,罗贯中的长篇章回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这部作品以宏大的结构、曲折的情节,展示了一幅反映三国时期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历史的生动画卷。同一时期,另一部长篇巨著是施耐庵的____。 17.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 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一。 18.雪芹的____,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19.蒲松龄写的是一部优秀的浪漫主义的文言短篇小说。这部作品通过 对鬼、狐、仙、妖的描写,曲折地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歌唱爱情,情节变幻离奇。 20.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等。 21.周树人于1918年5月用笔名“鲁迅”发表小说____,这篇小说为新文学第 一篇白话小说。 22. 20世纪20年代提倡新格律诗的诗歌流派是。代表人物闻一多在《诗 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3.请分别写出下列作家的代表作。 朱自清:老舍:郁达夫: 24.保尔·柯察金是前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长篇小说____ 中的主人公,他的事迹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25.朗台是法国作家笔下的人物,和我国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一样,是

三棵银杏树

文本解读: 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儿童的语言描写了自己家屋后空地上的三棵银杏树的年龄,然后按照四季的顺序描写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同时描写了银杏树在不同的季节带给我的快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银杏树的喜爱,表达了对家乡的喜爱。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手法,如在第一自然有两棵在中央,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这个比喻看出作者多么喜欢这些银杏树啊,仿佛他们彼此爱恋一般。这些小粒渐渐长大,最后像牛的奶头。作者观察的很仔细,比喻很贴切,的确如此,冬天了,光秃秃的银杏树枝头上突出一个个像牛奶头一样的东西,如果不注意,是不会看到这些的。所以,由此看出叶圣陶是多么细心,同时反映了他对银杏树的关心和喜爱。第三自然段中我们欢喜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这是一个拟人句,从中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多么兴奋,一个又字看出作者一直在等待银杏叶长出的这一天,等了很久了,原因是银杏叶只要长出,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第五自然段中有白果是银杏的种子,炒熟了,剥掉壳,去了衣,就是绿玉一般的一颗仁,虽然不甜,却有一种特别的清味,我们都喜欢吃。绿玉就让人感到白果的可爱,我们都喜欢吃足见我身边的人对白果的喜爱。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把落叶比作蝴蝶,没有丝毫凋零的悲伤,这就是孩子眼中的生活;这就是孩子独有的快乐。屈曲得很古怪的支干上偶然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好久好久不动一动,衬着天空的背景,正像一幅古画。苍鹰立于银杏枝上,背景为天空,在作者眼里,就是一幅古画。这是非常贴切的比喻,同时,我们看出冬天的银杏树在作者的眼里同样是美的。 纵观全文,我们看出一年四季的银杏树在作者的眼里都是美丽的,作者不仅在每个自然段描写了银杏树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尤其课文的37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就是一个季节,在不同的季节里我们看到了银杏树的干、支、叶、花、果的特点,看到了银杏树带给我的快乐,体会到作者的对银杏树的喜爱,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喜爱。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偶然袅袅屈曲歇口气一缕缕剥掉壳赤裸裸新衣裳 扮演喜剧吸一管烟煮一锅饭黄叶落尽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作者主要想我么介绍了银杏树的位置、年纪、干、支、叶、花、果的特点。 4 结合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银杏树在作者眼中的可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对家乡的喜爱。 5 模仿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的生动的句子,感受作者的细腻情思。

2016小学四年级趣味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2016小学四年级趣味语文知识竞赛试题一、火眼金睛 八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搜肠刮肚 甜言蜜_____ _____质彬彬见仁见____ ____害攸关死里逃_____ ____斟句酌无恶不_____ _____过饰非 心心相________日如年自怨自____ ____出于蓝气壮山_____ ____辕北辙生花妙_____ _____蛇添足 擒贼擒________妙维肖下里____人____碧辉煌万古长____ ____底捞月饱食终____

____末倒置 倚老卖____ ____己救人十全十____ ____计民主见多识____ ____山再起至高无____ ____枯石烂 三、分门别类 中国的省名: 国家名: 中国作家名: 语文名词: 四、指点迷津 孔明关羽张飞鲁智深宋清元春袭人迎春时迁 凿壁偷光――花香扑鼻――粗中有细――

斗换星移――孔雀收屏―― 正月初一――展翅凌空――爆竹除旧――元前明后―― 五、约定俗成 1、手机不可以掉到马桶里——5、无头苍蝇―― 2、蜜蜂停在日历上——6、杀鸡取蛋―― 3、老鼠指路——7、六月天穿皮袍—— 4、下雨天出日头―― 8、苦瓜拌黄连―― 六、博览群书 1、说到古诗,人们常常提到《唐诗三百首》,这说明了“诗”是在唐朝盛行的一种文学样式,也表明唐朝诗歌的成就最大。

你知道,以下几个朝代成就最大的文学样式吗? 唐 诗宋元 明、清 2、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大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那么杜甫被称为。 3、《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书中的主要人物有、等。 4、《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大闹、真假。 5、《水浒》主要人物有:行者,花和尚,黑旋风。 6、古人科举考试第一名叫,第二名叫,第三名。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 1、判断题(请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正确) 李检察长廉洁公正,见利思义,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2、选择题 最喜欢画花鸟虫鱼、要为百虫写照,为百鸟传神,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一代艺术大师() (A)张大千(B)齐白石 (C)徐悲鸿(D)黄宾虹 3、填空题 描写传统节日的七言绝句《元日》,前两句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后两句诗是、 4、填空题 请按笔顺规范说出正确的笔画: 孝字的第五笔是(),第六笔是()。 5、选择题。 请把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A)宣纸(B)寒喧 (C)渲泄 6、选择题。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教育思想。 (A)存在主义(B)要素主义 (C)实用主义(D)永恒主义 7、判断题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稿)》在第三学段提出的要求。() 8、选择题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一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部自传体散文集。 (A)叶圣陶(B)大江健三郎 (C)高尔基(D)泰戈尔 9、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人出于宋代,另外出于唐代的两位古文作家是() (A)韩愈和刘禹锡 (B)白居易和柳宗元 (C)韩愈和柳宗元 (D)刘禹锡和白居易 10、连线题 请将以下发明的它们的发明者连线: 蒸汽机富兰克林 火车诺贝尔 炸药瓦特 避雷针斯蒂芬森 11、选择题 请把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A)弦律 (B)装帧 (C)蜇伏 12、简述题。 某老师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板书: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段话有意思吗?怎么一个时间就是一句话,连用三个时间写成了三句话?

四年级上期第二课《三棵银杏树》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银杏树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2.通过阅读,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 让学生了解本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叙述顺序。 3. 积累有关描写银杏树的好词句。 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预习 一、自学生字(扩2个以上的词语并用形近字组词) 二、词语(理解带生字的词语和重点词语并造句) 三、质疑(结合课文按顺序提3到4个问题并思考课后题) 四、收集作者叶圣陶的资料 五、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六、归纳主要内容 七、找出优美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进行理解 (做在本子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根据昨天的预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出示课题《三课

银杏树》 二、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1、师生简介叶圣陶。 2、同学们见过银杏树吗?谁亲眼见过或者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银杏树,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出示多媒体,银杏树图片和介绍。 1、你通过预习了解了课文写了些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学生自由谈。 2、读通全文,指名读。 3、学生再默读课文,想想每段讲了什么?(让学生分好段) (a 三棵银杏树生长的位置,b 三棵银杏树生长缓慢,c按四季的变化来描述三棵银杏树的特点。) 4、生词新词 (1)学生自读生字新词。 (3)联系课文内容或查字典理解以下词。 忽略:没有注意到。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三、学习第一段 1、学生朗读第一段。(出示课件) 2、理解“站”在句子中的作用。 3、再读理解:“……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这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比喻拟人,表达了喜爱之情。)

三棵银杏树阅读答案_0

三棵银杏树阅读答案 三棵银杏树 我家屋后有一片空地,10丈见方,前边和右边沿着河,左边是人家的墙。空地上有三棵银杏树。一棵靠着右边,影子投到河里。两棵在中央,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着肩。 三棵银杏树有多大年纪了,没有人知道,父亲说,他小时候,树就这么高这么大了,经过了30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 三棵树的主干都很直,支干也是直的多,有几支却弯曲得很古怪,像画上画的。每年冬天,赤裸的支干上生出无数小粒。这些小粒渐渐长大,最后像牛的奶头。 到了春天,绿叶从奶头似的地方伸展出来。我们高兴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空地上有了这大片的绿荫,成了最好的游戏场所,我们在那里赛跑,唱歌,演戏。经过的船常常停泊在右边那一棵的绿荫下面,摇船的歇口气,吸一袋烟,或者煮一锅饭。这时候,一缕缕烟就袅袅地升起来了。 银杏树的花太小了,很容易被人忽略。去年秋天,我一边拾银杏果,一边问父亲:“银杏树为什么不开花?”父亲笑

着说:“不开花哪儿来的果?等到明年春天留心看吧。”今年春天,我看见银杏树的花了,那是很可爱的白里加粗儿淡黄的小花。 说起银杏果,不由得想起“烫手罗,热白果”的叫卖声来。白果是银杏树的种子,炒熟了,剥掉壳,去了皮,就是碧玉般的一颗仁儿,虽然不甜,却有一种特别的清香味,我们都喜欢吃。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等到黄叶落尽,三棵老树又赤裸裸的了。弯曲得很古怪的支干上,偶尔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好久好久一动不动,衬着蓝天,像一幅古画。 1.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按___________顺序写的,根据这段内容在旁边画出小河、墙及三棵银杏树的位置图。 2.查字典。赤裸裸的“裸”,音序查_______。部首查_______部_______画。字义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句子,在比喻句后的()内打“√”,在不是比喻句的()内打“×”。 (1)三棵树的主干都很直,支干也是直的多,有几支却弯曲得很古怪,像画上画的。() (2)弯曲得很古怪的支干上,偶尔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好久好久一动不动,衬着蓝天,像一幅古画。()。

小学四年级趣味语文竞赛题

语文积累竞赛试题 成语林 1、填空 一( )千里万( )一心峰( )路( ) 星( )( )布不( )( )烦两( )( )美( )钉( )铁( )连( )返( )天( )地( )( )桑田( )( )不断( )( )万千2、写出表示颜色的成语3个: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写出带“心”的成语3个: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写出带“海”的成语3个: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写出“不~不~”的成语3个: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写出描写春天的成语3个: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根据意思写成语(10) 看了使人害怕。() 比喻收获很大。() 私下小声谈话或议论。()

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形容充满活力,富有朝气。() 8、用上“千姿百态、流连忘返、五彩缤纷”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园 1、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门泊东吴万里船;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 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⑸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平明寻白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1句带有“雨”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聋校语文第十二册第十五课《三棵银杏树》教案

三棵银杏树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正确理解课文句子意思。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新词。会用“照样子写句子”的句式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三棵银杏树的特点,体会作者喜爱家乡银杏树的感情。 3、学习理解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体会用词的准确。 4、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5、仿写一段话,描述一个场景。 6、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银杏树的年纪、枝干,绿叶、花、果实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了解课文是怎样描述这些方面特点的。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挂图、放大课文 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银杏树吗?它的叶子、果实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 板书: 15、三棵银杏树 二、新授。 1、指导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 (1)让学生看课后的预习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注意银杏树在不同的季节里的变化。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预习效果。(说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略)) 理解生字词语的意思。 赤裸裸停泊烫手仁儿折扇 2、教师范读课文。 3、让学生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不添字漏字。 4、让学生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教师作指导。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三棵银杏树的所处位置。 第二段(第2━6自然段)讲了银杏树的年纪、枝干、绿叶、花、果实的特点。 第三段(第7自然段)讲了秋天和冬天银杏树的景象。

5、教学第一段。 指名读课文。 (2)让学生说说这段讲什么。(讲三棵银杏树所处的位置。) (3)让学生说说三棵银杏树所处的位置,并结合挂图理解。 (4)指导学生读这一段。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说说三棵银杏树所处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读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重点学习了第一段。了解了三课银杏树所处的位置。那银杏还俗的年纪、枝干、绿叶、花、果实各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读第二段。 五、作业。 1、书写词语2遍。 2、预习第二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生字词语。 chìluǒluǒ tíng bó tàng shǒu guǒrén er 赤裸裸停泊烫手果仁儿 2、让学生说三棵银杏树的所处位置。 二、新授。 教学第二段(第2━6自然段) 1、指名读。 2、让学生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什么?(讲银杏树的年龄、枝干、绿叶、花、果实的特点。) 3、让学生读课文,讨论:银杏树的年龄、树干、绿叶、花、果实各有什么特点? 年纪没有人知道(大) 树干直 银杏树绿叶大片绿荫 花小 果实特别的清香味 4、边带领学生读,边理解每句话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自然段讲银杏树的年纪。 第三自然段讲枝干。 第四自然段讲绿叶。 第五自然段讲花。

三棵老银杏

三棵老银杏 叶圣陶 舅妈带表哥进城,要在我家住三天。今天早晨,我跟表哥聊天,谈起我想做诗,谈起我认为可以作诗的材料。我说:“要是问我什么叫诗,我一点儿也说不上来。可是我要试作诗。做成以后,看它像诗不像诗。” 表哥高兴地说:“你也这么想,真是不约而同。这几天我也在想呢。诗不一定要诗人作,咱们学生也不妨试作。不懂得什么叫诗,没关系,作几回就懂得了。我已经动手作了,还没完成,只作了四行。要不要念给你听听?” 我说:“我要听,你念吧。” 表哥就念了: 村子里三棵老银杏, 年纪比我爷爷的爷爷还大。 我没见过爷爷的爷爷, 只看见老银杏年年发新芽。 我问:“你说的是娘娘庙里的那三棵?” 表哥说:“除了那三棵,还有哪三棵?” 我问:“年纪比外公的爷爷还大,多大岁数呢?” 表哥说:“我也说不清楚。只听我爷爷说,他爷爷小时候,那三棵银杏已经是大树了,他爷爷还常常跟小朋友拿叶子当小扇子玩呢。” 我问:“那三棵老银杏怎么样?你的诗预备怎么样作下去呢?” 表哥说:“还没想停当呢,不妨给你说一说大意。我的诗不光是说那三棵老银杏。” 我问:“还要说些什么呢?” 表哥说:“我们村子里种了千把棵小树,你是看见了的,村子四周围,家家的门前和院子里,差不多全种通了。那些小树长得真快,去年清明节前后种的,到现在才十几个月,都高过房檐七八尺了。再过三四年,我们那村子会成什么景象,想也想得出。除了深秋和冬天,整个村子就是个密密丛丛的树林子,房子全藏在里头。晴朗的日子,村子里随时随地都有树阴,就是射下来的阳光,也像带点儿绿色似的,叫人感觉舒畅。” 我想着些什么,正要开口,表哥拍拍我的肩膀,抢着说:“不光是我们那村子,别的村子也像我们村子一样,去年都种了许多树呢。你想想看,三四年以后,人在道上走,只见近处远处,这边那边,一个个全是密密丛丛的树林子,怎么认得清哪个是哪村?”

小学四年级语文趣味知识

小学四年级趣味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一火眼金睛(请你从方格里的某一个字开始,一次经过格子里所有的字,并不重复已经走过的路线,使沿途经过的字连接起来,成为首尾相接的八条四字成语。)(8分) 八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搜肠刮肚(先填空,组成成语,使所填的的相邻的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16分) 甜言蜜_____ _____质彬彬见仁见____ ____害攸关死里逃_____ _____斟句酌 无恶不_____ _____过饰非心心相____ ____日如年自怨自____ ____出于蓝 气壮山_____ _____辕北辙生花妙_____ _____蛇添足擒贼擒____ ____妙维肖 下里____人____碧辉煌万古长____ ____底捞月饱食终____ ____末倒置 倚老卖____ ____己救人十全十____ ____计民主见多识____ ____山再起 至高无____ ____枯石烂 三分门别类(将上题中相所填邻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分类。)(8分) 中国的省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作家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知识素养大赛试题 -

1、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唐诗、宋词、元曲。(补充:明清小说。)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诗仙李白,诗圣(诗史) ,诗魔,诗佛,诗鬼,诗囚和,诗豪。 2、在括号里填上和成语有关的姓名:完璧归赵()围魏救赵()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一鼓作气()千金买骨() 3、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古文解释: 5、洗手的时候,日子从()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自从()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察觉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时,他又从()着的手边过去。 6、古诗填空 A观千剑而后识器,。 B ,春风送暖如屠苏。 C粉骨碎身全不怕。 D ,野渡无人舟自横。

1、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比喻同欢乐,共患难。() 别人遇到灾祸,不但不同情,反而感到高兴。() 在危急的时刻,猛然想出办法。() 2、“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三国。 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说的。 A、席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E、舒婷 4、()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的圆月,下面是( )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银圈,手捏一柄(),向一匹猹( )。那猹却( ),反从他的( )逃走了。 5、“无锡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城市。”这句话是正确的。() 6、请用“然”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并填入下面的句子中。(2分) A、()外公已去世五多了,可我()想念着他。 B、他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C、他们刚才还在有说有笑的,想不到一会儿()吵起来。 7、 A九州生气恃风雷 B 平民送客楚山孤 C黄四娘家花满蹊 D千磨万击还坚劲

2019三年级教案《三棵银杏树》教案设计语文

三年级教案《三棵银杏树》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抓住语言文字,使学生认识银杏树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进行读懂每句话和注意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欣赏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读书,认识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和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略)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 3、读懂课文第1、2两个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简介作者和有关银杏树的知识。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全文所讲内容。 四、学习第1自然段。通过读书,知道这段四句话所讲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通过比较“似乎”一词的用法,知道

银杏树有生长慢的特点。 六、作业。 1、抄写本课新学词语。 2、阅读思考课后1、(2)(3)(4)题。 .1. 第二课时(详) 教学目标: 1、自由读3-7自然段,了解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2、再读3-7自然段,说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 3、通读3-7自然段,体会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这三棵银杏树分别生长在哪里?学生说,老师画简笔画(或采用多媒体教学)。 二、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齐读一次。 三、自由读3-7自然段,了解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三棵银杏树随着季节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指出读书要字字入目,做到过目不忘。) 2、学生自由读。 3、读后指出随着季节变化,即是找出冬、春、夏、秋银杏树各是怎样的?要求再看书,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小学语文】四年级趣味语文题

【小学语文】四年级趣味语文题 1、“说”字成语。 ①多而流畅地说——口若()() ②乱而无章地说——语无()() ③趣而连贯地说——娓娓()() ④呆而结巴地说——()口()舌 ⑤诚而深情地说——语()心() 2、“话”字成语 ①最少的话——()言()语 ②最无根据的话——()言()语 ③最恶毒的话——()言()语 ④最有气概的话——()言()语 ⑤最虚伪的话——()言()语 二、根据提供的称谓;写出与其相应的年龄。 周岁()而立()不惑() 花甲()古稀()耋耄() 期颐()知天命() 三、照样子;写词语 例:不可相比叫无比;不取报酬叫无偿。 ①没有理由叫(无故);没有关系叫(无妨)。 ②没有罪过叫(无辜);没有根据叫(无稽)。 ③没有边际叫(无垠);没有帮助叫(无援)。 ④无闲无空叫(无暇);无缘无故叫(无端)。 ⑤毫无办法叫(无奈);所剩不多叫(无几)。 ⑥满不在乎叫(无视);安然无事叫(无恙)。 ⑦不管怎样叫(无论);不用怀疑叫(无疑)。 四、与成语有关的人物。 卧薪尝胆——(越国勾践)破釜沉舟——(项羽)围魏救赵——(孙膑)鞠躬尽瘁——(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入木三分——(王羲之)三顾茅庐——(诸葛亮)图穷匕见——(荆轲)

卧薪尝胆: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典故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一次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去赴会;要求勾践也带兵助威;勾践见时机已到;假装赴会;领3000精兵;拿下吴国主城;杀了吴国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当初未听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践;死前;他只求;不要伤害吴国百姓。 破釜沉舟: 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典故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鞠躬尽瘁: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瘁:劳累。尽瘁:竭尽心力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小学四年级趣味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带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综合知识竞赛试题1 注:试卷满分100分,60分钟完成 一、我会帮“xī”找朋友,使语句通顺.(3分) 我清()地记得,当年儿伴们在()阳()下时,趟过()的小(),到达对岸,踏上了乡间的小(). 二、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1、李白被人们称为“诗圣”,杜甫被尊称为“诗仙”.( ) 2、《“0”的突破》写刘翔为我国夺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 ) 3、小泽征尔的判断一课主要赞扬了小泽征尔的音乐才能.( ) 4、“光亮”和“亮光”两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一样.( )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有两重意思:一是含有团圆之意,二是明月有光辉. 6、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国庆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 三、正确答案,我会选.(12分) 1、按音序前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陡嵌稞番版魂傲圣 A.傲陡版番嵌稞魂圣B.傲版陡番魂稞嵌圣 C.傲版魂陡稞圣番嵌 2、“盛”(shènɡ)在字典里有多种解释:①兴旺;②丰,华美;③热烈,大规模的;④深厚. “盛开”“盛会”“盛情”“盛装”四个词中,“盛”字的意思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C. 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3.下列句子中,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A 他今天一定不会来. B 今天他一定不会来.C、今天一定他不会来.D 他今天不一定会来. 4、下面的句子各属于什么句式,①陈述句②疑问句③反问句,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⑴这么远,箭哪能射到呢?⑵铺这么长的路要多少块石板呢? ⑶陈赓牵着那匹被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A②③①B③②①C①③②D①②③ 5、《牛郎织女》的体裁是()A、神话B、童话C、传说 6、“投掷”中的“掷”字的读音是()A zhìB zhènɡC zhèn 四、正确答案,我会填.(32分) 1、找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划上横线并改正.(4分) 安然无样()胜卷在握()一窃不通()礼上往来() 声斯力竭()闻名遐尔()别出心裁()常年累月() 2、先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分类.(14分) ______ ______不舍筋疲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大方小心______ ______

2018小学语文知识素养大赛试题

小学语文知识素养大赛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宋代科学家()撰写了《梦溪笔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的名言。 3.贾岛曾作诗(),因此被称为苦吟诗人。 4.古代四大美女是()、( )、( ) ( )。 5.我国第一部兵书是() 二、连线:(4分) 1.雾都广州 花城重庆 泉城拉萨 日光城济南 三:评点课堂(8分):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大量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语文知识素养大赛答案如下(1) 二.一:1.沈括2.孟子3.二句三年得,一吟(读)双泪流。4.杨玉环、貂蝉、西施、王昭君5.《孙子兵法》二:2.雾都(重庆)花城(广州)泉城(济南)日光城(拉萨) 三: 1)这种观点是符合《课标》提出的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的。 (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和阅读,重点在读准声、韵、调,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识字达成了,汉语拼音的作用就不存在了。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重点也在拼读准确上,在口头实践中。 39号题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素养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 8分) 1.宋代科学家()撰写了《梦溪笔谈》。 2伟大的爱国诗人.()在临死之前写下了《示儿》一诗。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的名言。 4.《三国演义》中的蜀国军师()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5.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百家姓》() 6.《哈姆雷特》的作者是(),他是()人。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我国的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 ) A.汉朝名将霍去病B.汉朝名将李广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三:评点课堂(8分):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大量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参考答案(2)一、填空:(每空1分,共 8分)一.1.沈括2. 陆游 3.孟子4.诸葛亮5.《三字经》、《弟子规》。6.莎士比亚英国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D 2. B

《三棵银杏树》教学反思

《三棵银杏树》教学反思 《三棵银杏树》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周,进行了《三棵银杏树》的教学。因为是着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所以,格外用心地研究了教案,熟读了课文,从教学要求的方方面面以及长期教授名家作品领悟到的文字之美,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及教法,给予补充,简单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疏通全文内容,明确作者目的。 二、学习重点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三、再次品析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语言文字的喜爱,练习语言表达。 四、摘抄仿写。(授课没有按原计划的三节授完,于是格外设了习作课进行仿写。)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一、紧扣教参要求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1、由文章第一段内容,明确了银杏树的位置,领悟到空间位置描写方法,想象图画之美。 2、由第二段“没有人”“似乎”明确银杏树年龄之大(古老),又体会到了用词的准确,语言中隐约流露的深深思念也略有觉察。 3、由第三段课文的重点段,学习从“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变化写出银杏“枝、叶、花、果”的特点和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充分地

读书,领会了作者的情感。 二、多方面领会大家作品风格 从语言准确、朴实中体会语言美。 四年级学生还多喜欢华丽的文章,朴实的语言之美领悟还比较困难,所以以“似乎还这么高大”体会“似乎”一词的重要及准确。像“牛的奶头”体会比喻的形象及通俗,农家的孩子,质朴的'美,学生还可能领略不到叶老骨中的“农民”本色,但质朴语言便是一种美,学生已初有所感。 三、仿写略见成效 学校操场有三棵梧桐树,对仿写很有帮助,很好的题材。所以,我让学生巧借题材进行仿写。学生写物在四年级尚有难度,所以,我让学生进行“大相似”仿写,使许多中下等学生有“据”可依,成效明显。 不足之处: 一、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不用教,让学生自读自悟,我也一直在这样尝试,按理说,四年级学生在这方面应该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可不管使用了多少种“读法”,读了多少遍,收效与时间(姑且不提精力)远不成比例,让人只想放弃,或走捷径(多点拨些)。 二、自惭。由于能力有限,且又缺乏学习精神,文章中有些遣词用语之精妙,自己的领悟能力也有限,教给学生时便无法做到透彻。如“屈曲得很古怪的枝干”像一幅画,“鹰停在那里……衬着天空的

四年级趣味语文电子教案

四年级趣味语文

四年级趣味语文 一、趣填成语 1、“说”字成语。 ①多而流畅地说——口若()() ②乱而无章地说——语无()() ③趣而连贯地说——娓娓()() ④呆而结巴地说——()口()舌 ⑤诚而深情地说——语()心() 2、“话”字成语 ①最少的话——()言()语 ②最无根据的话——()言()语 ③最恶毒的话——()言()语 ④最有气概的话——()言()语 ⑤最虚伪的话——()言()语 二、根据提供的称谓,写出与其相应的年龄。 周岁()而立()不惑()花甲 ()古稀()耋耄()期颐()知天命() 三、照样子,写词语 例:不可相比叫(无比),不取报酬叫(无偿)。

①没有理由叫(),没有关系叫()。 ②没有罪过叫(),没有根据叫()。 ③没有边际叫(),没有帮助叫()。 ④无闲无空叫(),无缘无故叫()。 ⑤毫无办法叫(),所剩不多叫()。 ⑥满不在乎叫(),安然无事叫()。 ⑦不管怎样叫(),不用怀疑叫()。 四、与成语有关的人物。 卧薪尝胆——()破釜沉舟——()围魏救赵——()鞠躬尽瘁——()乐不思蜀——()入木三分——()三顾茅庐——()图穷匕见——() 五、写出带“马”字的成语。 粗略地看——()大的功劳——() 快上加快——()单独行动——()非常危险——()地势平坦——()扩充实力——()人马众多——()心思不定——()腾空飞行——()走在前列——()随便走走——()

六、在下面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字,组成四字词语。 青红皂()姹紫嫣() ()()颠倒万()千() ()山()水()粱美梦 七、用叠字填成语。 ()()其谈()()不绝 ()()而谈()()大国 大名()()熙熙()() 八、在括号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四面()歌()晋之好围()救()()东野语莺歌()舞()信用兵 九、请你连一连,把名著与其中的主要人物连起来。 《西游记》林冲 《水浒传》孙悟空 《三国演义》贾宝玉 《红楼梦》曹操 十、填成语

小学语文知识素养大赛试题(答案)--

小学语文知识素养大赛试题(答案)--

1、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唐诗、宋词、元曲。(补充:明清小说。)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诗仙李白,诗圣(诗史) ,诗魔,诗佛,诗鬼,诗囚和,诗豪。 2、在括号里填上和成语有关的姓名:完璧归赵()围魏救赵()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一鼓作气()千金买骨() 3、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古文解释: 5、洗手的时候,日子从()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自从()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察觉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时,他又从()着的手边过去。 6、古诗填空 A观千剑而后识器,。 B ,春风送暖如屠苏。 C粉骨碎身全不怕。 D ,野渡无人舟自横。

1、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比喻同欢乐,共患难。() 别人遇到灾祸,不但不同情,反而感到高兴。() 在危急的时刻,猛然想出办法。() 2、“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三国。 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说的。 A、席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E、舒婷 4、()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的圆月,下面是( )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银圈,手捏一柄(),向一匹猹( )。那猹却( ),反从他的( )逃走了。 5、“无锡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城市。”这句话是正确的。() 6、请用“然”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并填入下面的句子中。(2分) A、()外公已去世五多了,可我()想念着他。 B、他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C、他们刚才还在有说有笑的,想不到一会儿()吵起来。 7、 A九州生气恃风雷 B 平民送客楚山孤 C黄四娘家花满蹊 D千磨万击还坚劲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三棵银杏树》教案

2、三颗银杏树 累计课时数(3-4) 教材分析: 《三棵银杏树》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家乡的三棵银杏树以及银杏树给我们带来欢乐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能联系生活实际、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并能自主积累词句。 教学重点: 认识银杏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使学生了解银杏树在不同季节的样子及银杏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审题质疑(5分钟) 1、(屏幕上打出一株茂盛的银杏树)孩子们,你们见过银杏树吗?看,这就是可爱的银杏树,能说说它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2、教师简介 简介银杏树和作者叶圣陶。(叶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 3、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a、三棵银杏树长在什么地方? b、银杏树的干、枝、花、果各有什么特点? c、作者为什么要写三棵银杏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一)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不认识的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下面问题: (1)课文是抓住哪几个季节介绍银杏树的样子? (2)课文是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介绍它的特点的?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二)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下列词语,注意字音: 偶然停泊袅袅一缕缕果仁 伸展忽略屈曲赤裸裸赤裸裸 2、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 3、用一句比较简练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交流讨论思考题。 (1)课文是抓住哪几个季节介绍银杏树的样子? (2)课文是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介绍它的特点的? 三、了解银杏树的生长环境和样子(10分钟)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 (1)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这四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2)这三棵树各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 2、请学生用简笔画把这段话的内容画出来。 3、同学解答。 (这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屋后空地的大小和周围的环境。第二句说空地

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

三棵银杏树 教学目标: 1.认识银杏树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2.通过阅读,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 让学生了解本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叙述顺序。 3. 积累有关描写银杏树的好词句。 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同学们见过银杏树吗?谁亲眼见过或者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银杏树,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出示多媒体,银杏树图片和介绍。 2、师补充:同学们,大家介绍的都很好,我们来看多媒体,这就是银杏树, 它是我国珍贵的古树种,也是我国的特产植物。俗称白果树。别名叫公孙树,因为这种树在自然生长状况下,长得慢,形容祖父一辈种银杏,到了孙子辈才结果。银杏除树姿美丽外,它的种子可食用,也是一味药材,有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叶子有杀虫作用,可以防治棉蚜虫。树叶夹在书里,可以驱除蛀书的蠹虫。春天,银杏树开花,蜜蜂云集,是一种很好的蜜源植物。 3、师生简介叶圣陶。了解了银杏树,我们还要认识一下作者。☆叶圣陶 (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学毕业后,当了10年小学教师。以后又在中学、大学任教。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直坚持写作,发表了很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开拓者。

他创作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是我国童话创作的优秀作品。他有很多的名言,其中老师最喜欢的一则名言是——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二、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1、你通过预习了解了课文写了些什么?学生自由谈。 三棵银杏树的位置,银杏树的年纪很大,银杏树的枝叶花果,银杏树给作者带来的快乐。 2、生词新词 (1)学生自读生字新词。 (3)联系课文内容或查字典理解以下词。 忽略:没有注意到。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3、老师再来读课文,大家想想每段讲了什么?(让学生分好段) (a 三棵银杏树生长的位置,b 三棵银杏树生长缓慢,c按四季的变化写三棵银杏树的外形特点。) 板书到黑板上 4、请同学们听全文朗读,再次体会每段的意思。 三、学习第一段 1、体会了每段的意思,谁能把第一段给大家朗诵一下。 2、给第一段配上插图,一学生或者几名学生上讲台画。 3、再读理解:“……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这肩。”说明了什么?(运用比喻,拟人表达了作者对三棵银杏树的喜爱之情)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