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挖法地铁车站基坑支护结构工况对比模拟与分析

明挖法地铁车站基坑支护结构工况对比模拟与分析

明挖法地铁车站基坑支护结构工况对比模拟与分析
明挖法地铁车站基坑支护结构工况对比模拟与分析

明挖法地铁车站基坑支护结构工况对比模

拟与分析

摘要:以长沙溁湾镇车站基坑支护结构方法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

模拟分析不同工况,研究不同基坑设计工况基坑变形和支护结构内力变化情况,对基坑设计工况方案进行优化,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基坑支护模拟对比优化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n Comparative Conditions of Open-cut Method

Subway Station Excavations

Abstract :Based on Changsha RongWanzhen station excavations method,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MIDAS-GTS to simulate and analyse different conditions to study the different design conditions of excavation about pit deformation and internal forces change of support structure,to optimize the program of the base pit design conditions and ,draw conclusion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foundation-pit supporting;simulation;contrast;optimization

溁湾镇站是长沙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最长地铁站之一,车站长度有258米,包括车站与车站停车线区间。溁湾镇车站位于长沙市枫林一路与溁湾路交叉路口,隶属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SG-3标段。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基坑支护结构对整个工程的造价施工与安全有密切影响,因此本报告针对溁湾镇车站基坑工程的具体地质情况与施工情况,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对基坑支护设计工况进行优化分析。

1 基坑支护设计工况比选

地铁车站通常建设在城市中心附近,此处人流量大,交通发达,周围高层建筑物众多,因此车站基坑开挖对路面位移和周围建筑物产生密切影响,因此基坑支护设计更为重要[]4-5。

车站采用明挖发,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护结构,而地下连续墙与直撑、立柱、纵向横梁构成一个支护体系。不同的支护形式对支护体系的影响不同,对施工经费与施工工期以及工程安全性产生的影响也不同,通过不同支护形式的对比可以进行优化[]3。

本报告中对两种基坑支护设计工况进行对比,第一种是设计工况(连续墙插入底板下6m,支护形式为直撑+立柱+纵向横梁),第二种是对比工况(连续墙插入底板下6m,支护形式为直撑+纵向横梁)。

2 模型建立

2.1建模假设与原则

在建模时,有如下假设:忽略连续墙分幅引起的刚度的变化,土层参数按水平分层考虑,混凝土材料和钢支撑材料均按线弹性考虑;

在建模时,有如下原则:考虑到计算模型的单元数过多导致计算速度缓慢,故在满足计算精度要求和可以得到有效结论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模型单元总数,以加快数值模型的计算,从而节省大量计算时间。

2.2 模型参数

模型中岩土和结构部分的具体参数见表1和表2所示:

表1模型中岩土土层参数

分类厚度(m) 重度(kN/m3) 弹性模量(MPa) 粘聚力(kPa) 摩擦角(度) 杂填土 4.5 19 25 20 20

粉质粘土 5.5 20 40 25 25

断层角质岩50 24 120 40 32

表2模型中结构参数

分类几何属性(m) 重度(kN/m3) 弹性模量(MPa) 混凝土支撑 1.0×0.6 24 30000

钢管支撑φ0.609,厚t=0.016 78.5 210000

连续墙/底板厚1m 24 30000

横梁0.5×0.5 24 30000

立柱φ0.3,厚t=0.01 78.5 210000

2.3 模型建立

车站基坑设计开挖宽度为23.1m,根据有限元分析知识,基坑开挖对周围土体和建筑物的影响的区域大致为3~5倍开挖宽度,现取有限元模型的宽度为100m,8~13轴线之间的间距为6m,取5跨进行计算,故模型的长度为30m,基坑开挖深度21.75m,数值计算模型总高度为57m。最后,模型整体尺寸为30m ×100m×57m(长×宽×高)。

车站基坑一共分五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依次为:2.85m,5.4m,5.4m,3.7m,4.4m。一共采用四道支撑,其中第一道支撑为混凝土支撑,第二道至第四道为钢管支撑,连续墙厚度为1m。

数值模型中施工阶段的模拟,MIDAS GTS中隧道(基坑)开挖的施工阶段步骤如下所示:

(1)原场地应力(自重应力+构造应力),本报告只考虑自重应力

(2)开挖第一段(层)

(3)支护第一段(层) + 开挖第二段(层)

(4)支护第二段(层) + 开挖第三段(层)

MIDAS GTS模拟开挖施工步骤见表3

表3MIDAS GTS 模拟开挖施工步骤

施工步骤施工描述

第一施工阶段地应力平衡

第二施工阶段施工地下连续墙

第三施工阶段第一次开挖

第四施工阶段第二次开挖+第一道支撑

第五施工阶段第三次开挖+第二道支撑

第六施工阶段第四次开挖+第三道支撑

第七施工阶段第五次开挖+第四道支撑

第八施工阶段施作基坑底板

地应力包括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对于长沙地区的地基土,一般可以不考虑构造应力的影响,在数值计算中可以只考虑土的自重应力。建立土体模型时,由于在自重的作用下土体将产生一定的沉降量,但是地基土在历史上已经沉降完成,故应该将地基土的沉降置零,并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使用MIDAS/GTS 计算模型土体的自重应力云图如图1所示。

图1 地应力计算(沉降置零)

3 数值分析计算结果

根据四种工况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可知支护结构的轴力、弯矩,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坑底隆起以及连续墙的应力值等参数的值均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故在比较两种工况的参数值均以最后一次开挖的结果值进行比

较。

3.1 支撑轴力图与计算结果分析

图2~图6为设计工况基坑支护结构四道直撑、立柱和横梁的轴力和弯矩图。本报告给出的内力和位移云图均为各施工阶段中的最大值,下同。

图2 四道直撑x方向的最大轴力(设计工况) 图3四道直撑y方向的最大弯矩(设计工况)

图4 立柱x方向的最大轴力(设计工况) 图5 横梁x方向的最大轴力(设计工况)

图6 横梁y方向的最大弯矩值(设计工况)

图7~图10为对比工况基坑支护结构四道直撑、横梁的轴力和弯矩图。

图7 四道直撑x方向的最大轴力(对比工况) 图8 四道直撑y方向的最大弯矩(对比工况)

图9 横梁x方向的最大轴力(对比工况) 图10 横梁y方向的最大弯矩值(对比工况)表4两种工况各道直撑最大轴力(拉力为正,压力为负)

Fx(kN) 设计工况对比工况

第一道直撑-473 -734

第二道直撑-1213 -1099

第三道直撑-1111 -1053

第四道直撑-736 -712

表5两种工况混凝土道直撑最大正(负)弯矩

My(kN·m) 设计工况对比工况

第一道直撑

+648

(直撑端部上侧受拉)

+421

(直撑跨中上侧)

-1366

(立柱与直撑交接处)

-953

(直撑端部下侧受拉)

对于设计工况,最大轴拉力为148kN(第一道混凝土直撑),第二至第四道钢管直撑均受压力作用,钢直撑的最大轴压力为1213kN。四道直撑的最大弯矩值为1366kN·m,最大弯矩出现在混凝土直撑的下边缘侧,这是由于立柱的支撑与混凝土支撑连接在一起,在基坑底部土体隆起的影响下,立柱上抬,提供给混凝土支撑向上的反力,使混凝土的支撑负弯矩值增大。

立柱的最大轴压力为753KN;横梁的最大轴力(拉力)为5.06kN,产生拉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坑土体的开挖卸载作用,使得连续墙向基坑内变形,直撑受压

变形导致横梁受拉,但横梁拉力值较小;由于直撑和立柱的作用,横梁与立柱接触处最大负弯矩为-11.01 kN·m,立柱与立柱之间的横梁最大正弯矩为4.21kN·m。由有限元结果分析可知,设计工况中立柱和横梁的轴力以及弯矩值都比较小。

对于两种工况,第二、三、四道直撑的轴力值基本相当,而第一道直撑在设计工况情况下的轴压力明显要小于对比工况所产生的轴压力,但是弯矩值却要大于对比工况所产生的弯矩值。这说明,在不考虑立柱支撑的情况下,钢支撑受的轴压力变化较小,而第一道混凝土直撑的轴压力和弯矩值变化较大,变化的趋势为混凝土直撑的轴压力减小,弯矩值增大。

3.2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位移和坑底隆起

图11~图14为设计工况和对比工况地表位移和坑底隆起位移云图。

图11 基坑X方向的最大位移(设计工况) 图12 基坑X方向的最大位移(对比工况)

图13 基坑Z方向的最大位移(设计工况) 图14 基坑Z方向的最大位移(对比工况) 3.3连续墙位移和内力图

图15~图18为设计工况和对比工况基坑连续墙位移和内力图

图15 连续墙X方向的最大位移(设计工况) 图16 连续墙X方向的最大位移(对比工况)

图21连续墙最大主拉应力(设计工况) 图22 连续墙最大主拉应力(对比工况) 表6两种工况地表位移、坑底隆起以及连续墙内力和位移的最值

设计工况对比工况

地表x向位移(mm) 4.99 5.60

坑底隆起(mm)37.79 37.84

连续墙x向位移(mm) 4.81 4.81

连续墙最大主拉应力(Mpa) 1.57 1.61

由表6数据和前述相关位移和连续墙的应力云图可知,两种工况条件下,连续墙最大主拉应力变化指标相差不大,基本都在可控安全范围之内。

4 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1)根据两种工况的有限元计算结果,支护结构的轴力、弯矩、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坑底隆起以及连续墙的位移和应力值均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2)根据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设计工况基坑支护结构中的立柱和横梁轴力和弯矩值均较小,立柱最大轴力为:753kN,横梁最大弯矩为11.01KN·m。

(3)对比两种工况,第二、三、四道直撑的轴力和弯矩值基本相当,而第一道直撑在设计工况情况下的轴压力明显要小于对比工况所产生的轴压力,但是

弯矩值却要大于对比工况所产生的弯矩值。这说明,在不考虑立柱支撑的情况下,钢直撑受的轴压力变化较小,而第一道混凝土直撑的轴压力和弯矩值变化较大,变化的趋势为混凝土直撑的轴压力减小,弯矩值增大。

4.2建议

(1)根据有限元分析,由于基坑支护结构中的立柱和横梁轴力和弯矩值均较小,通过对只采用直撑和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施工阶段模拟,发现立柱和横梁对基坑的变形和直撑的内力影响较小,在施工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可以考虑只采用直撑和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

(2)由于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建议开挖到开挖面后及时采取支护措施,尤其是开挖到最后一层土体时,由于基坑底部隆起量较大,建议及时施作底板,防止基坑底部土体过度隆起从而导致基坑失稳破坏。

(3)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控力度,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余志成,施文华.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26-28.(YU Zhi-cheng,SHI Wen-hua.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n pit-retaining[M].Beijing:China Architectur e&Building Press,1997:26-28)

[2] 李佳川.地下连续墙深基坑的空间效应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上海建设科技,1995(1).(LI Jia-chuan.Spatial effects analyses on deep excavation of underground continuous concrete wall[J].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1995(1).)

[3] 李辉.大型基坑支护体系计算模型的分析与比较[J].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7:4-8.(LI Hui. Large-scale excavation system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model calculations[J]. Master's thesis of Tongji University,2007:4-8.)

[4] 彭立敏,刘小兵.地下铁道.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131-146.(PENG Li-min,LIU Xiao-bing.Subway.Beijing: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2006:131-146.)

[5] 刘成宇.土力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LIU Cheng-yu. Soil Mechanics.Beijing: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2009.)

基坑支护结构的计算

第二部分 基坑支护结构的计算 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影响因素众多,不少高层建筑的支护结构费用已超过工程桩基的费用。为此,对待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均应采取极慎重的态度,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经济合理和便于施工。 一、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 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一般包括 –土压力 –水压力 –墙后地面荷载引起的附加荷载。 1 土压力 ⑴主动土压力: 若挡墙在墙后土压力作用下向前位移时随位移增大,墙后土压力渐减小。当位移达某一数值时,土体内出现滑裂面,墙后土达极限平衡状态,此时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以Ea表示。 ⑵静止土压力: 若挡墙在土压力作用下墙本身不发生变形和任何位移(移动或滑动),墙后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则此时作用在挡墙上的土压力成为静止土压力。以E0表示。 (3)被动土压力: 若挡墙在外力作用下墙向墙背向移动,随位移增大,墙所受土的反作用力渐增大,当位移达一定数值时,土体内出现滑裂面,墙后土处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以Ep表示。

主动土压力计算 ?主动土压力强度 ?无粘性土 粘性土 土压力分布 对于粘性土按计算公式计算时,主动土压力在土层顶部(H=0处)为负值,即 表明出现拉力区,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只计算临界高度以下的主动土压力。土压力分布 可计算此种情况下的临界高度Zc,进而计算临界高度以下的主动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计算 被动土压力强度 ?无粘性土 粘性土 计算土压力时应注意 ?不同深度处土的内聚力C不是一个常数,它与土的上覆荷重有关,一般随深度的加大而增大,对于暴露时间长的基坑,土的内聚力可由于土体含水量的变化和氧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减小甚至消失。 ?、C 值是计算侧向土压力的主要参数,但在工程桩打设前后的、C值是不同的。 在粘性土中打设工程桩时,产生挤土现象,孔隙水压力急剧升高,对、C值产生影响。另外,降低地下水位也会使、C值产生变化。 水压力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 深基坑支护的目的是保证地下结构施工的安全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实现手段是对深基坑侧壁和周边环境采取支挡、加固的保护措施。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和施工包括坑壁支挡技术,维护坑壁稳定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手段。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种类 深基坑支护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依据施工地形、地质条件的不同,可以进行自由选择和组合,最大程度地实现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妥性。一般的深基坑支护结构有水泥土挡墙结构、护坡桩与板墙结构和边坡稳定结构。水泥土挡墙结构一般是不加设支撑的,它依靠自身重量和抗变形能力来保护基坑坑壁,而在特殊的情况下,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也可以在其局部设置支撑;护坡桩与板墙结构的组成部分包括围护墙、土层锚杆和防渗帷幕;边坡稳定结构包括土钉墙和喷灌支护结构,土钉墙的组成部分有密集的土钉群,喷射的混凝土面层和加固了的原位土体。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是密切相关的,整个工程的完成需要两者进行合作配合,其中,设计对施工具有指导意义,而施工又可以不断去完善设计。以唐山市金融中心项目为例,该项目是由唐山市通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筹建的,双塔楼层高23层,高度为99.9米;裙房层高5层,高度为23米;地下为三层建筑。其基坑呈梯形

结构,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40米,基坑深14.6-16.0米,土方约20万立方米。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土钉墙和护坡桩联合护坡,其中土钉墙面积约6209.4m2,护坡桩约882.84m3。 土钉墙边坡支护的设计与施工 土钉墙边坡支护的设计。面板采用的是直径为6.5mm,板宽和板高分别为300mm的单层钢筋网,而对于外网设置来说则采用的是直径为14mm,间距为1500mm的纵横双向拉长筋。之后对土钉尾部的钢筋进行焊接处理。利用水泥、砂子和碎石的初配比1:2.2:0.5的混凝土对其进行喷射,其中最大碎石的径长要求不超过12mm,喷射的混凝土要满足c20的强度要求和100mm的厚度要求。在进行混凝土喷射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喷射机的压力值进行限定,最好保证在0.3-0.4MP范围内。最后要在坡顶处设置排水设施,例如设置排水沟或者泛边,泛边要求和坡面的混凝土相连接,且宽度至少达到1.0m。 施工中,做土钉墙边坡支护的方法。(1)进行修坡处理。修坡过程需要通过挖掘机来实现,在挖掘机进行开挖作业时,不仅需要按照施工方案和要求实现支护坡的开挖,同时在开挖完毕后,还需人工进行修坡处理,修过的边坡要实现立面角为71.6度。(2)编扎钢筋网。编扎钢筋网要严格按设计布网的尺寸,单层钢筋网片为准6.5@ 300×300,网外设置为Φ14@1500纵横向拉筋,在制作坡面网钢筋前就应该将网面内的钢筋一一拉直,在网面的交接网点采取绑丝扎牢或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同时在坡面网内的各个钢筋体、斜拉筋和钢

建筑结构选型实例分析.

成绩 考查课结课作业(论文) 题目:建筑结构选型实例分析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选型 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201104030002 专业班级:城市规划11-1 任课教师:尹涛 2013年6月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报告评分表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城市规划11-1 题目名称建筑结构选型实例分析 项目考核指标权重得分 课程报告质量收集调研相 关资料 独立查阅资料、进行调研;有收集处理相关信息及获得 新知识的能力。 10 内容完整、分 析正确合理 内容完整,每部分均包括概述、实例分析和小结,要求 图文并茂。结构实例综合分析的正确、合理性。 30 格式规范、条 理清楚 条理清楚、结构严谨、文理通顺、用语规范、书写格式 规范。 20 创新工作中有创新意识,一定的自己的理解,一定独创性。20 完成任务及答辩的情况答辩根据课程报告内容,正确回答相关问题10 学习态度、按时提交,按要求修改完善10 总分 简要评语: 任课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一、引言 (1) 二、多层建筑(砖混结构、框架结构).................... (1) 三、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 .. (5) 四、超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 . (8) 五、工业厂房(轻型钢结构) (9) 六、大跨度公共建筑(桁架结构、拱结构、网架结构、膜结构等).. (10) 七、桥梁结构(桁架结构、拱结构、悬索结构等)................. . (13) 八、总结 (17) 引言 对于建筑结构,它们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建筑物,而是隐藏于建筑物外表之下的,构成建筑

浅谈双排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计算

浅谈双排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计算 摘要:深基坑双排灌注桩支护是在单排悬臂桩支护技术基础上新开发的一项技术。它仍属于悬臂式支护结构类型。工程实践证明:在稳定性较好的一般粘性土和砂土层中采用这种支护型式,与单排悬臂桩相比具有刚度大、位移小、支护高度大、节约投资等特点。 关键词:基坑支护;土压力;内力计算 0前言 单排悬臂桩支护已有较成熟的设计计算方法,而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则还处于研讨中,本文中依据作者近年来的工程施工设计实践经验,提出一套设计分析方法,供类似工程参考。 1 双排桩支护的受力特性 双排桩支护型式简单,前后排桩按一定排距布置成三角形或矩形平面,桩顶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连梁或板连接起来,形成桩脚嵌固的刚架型式。它虽属于悬臂支护型式,但受力机理与单排悬臂桩有本质的区别。即桩间土对双排桩有土压力作用,而且作用力的大小与桩的排距大小有关,故双排桩支护结构可看成前后排桩都受到大小不等土压力作用的平面刚架。把土视为弹性体,并取矩形平面单元,把桩视为梁单元,利用有限元法分析得后排桩失去挡土作用的距离b max 为: 式中:h—桩的挡土高度;t—桩的理论埋深;μ—土 的波松比,μ≤0.5; 偏保守地取μ=0.5,t=0.2h代入式(1)得:b max≈1.6 h;同理,经分析得:后排桩受力超过前排桩的临界点满足: 因此,可将双排桩土压力分布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1)当b ≤.125h时,后排桩承受全部土压力,前排桩通过横梁受到桩顶推力;双排桩土压力分布如图1(a);按库仑强度理论,图1中滑楔与水平面夹角为45°+ 。 (2)当1.6h>b>0.125h时,前、后排桩同时受到土压力作用,横梁可能受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合说明 1.1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拟建南京新城科技园 B 地块深基坑位于河西香山路和嘉陵江东街交会处 东南隅,北侧为规四路(隔马路为A地块基坑),东侧为青石路。B地块±0. 00m 相当于绝对标高+7.40m。基坑挖深为 6.1 ~8.0m。拟建场地属Ⅱ级复杂场地。 2,包括 3 幢地上建筑和一层地下室。建筑物采用 该基坑用地面积约20000 m 框架结构,最大单柱荷载标准值为23000KN,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方案。 有关拟建物层数、结构型式、柱网和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具体见表 1.1 。 表1.1 栋号建筑物层数 结构型 式 室内地坪 设计标高 (m) 室外地坪 设计标高 (m) 01 办公楼19 框架结 构 7.3 7.0-7.2 02 国家实验 室 1、10、11 框架结 构 7.3 7.0-7.2 03 会议楼、 商务楼 2、18 框架结 构 7.5 7.2 南、北地下 室 -1 框架~抗 震墙结 构 04 1.9 7.0-7.2 注:表 1.1 内建筑物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系吴淞高程。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根据该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1 节,划分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1.2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基坑四面均为马路,下设通讯电缆、煤气管线等设施。北侧隔马路为基坑(A地块)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合说明 1.1.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形总体较为平坦,地面高程在 4.87~8.78m(吴淞高程系)之间。对照场地地形图看,场内原有沟塘已被填埋整平。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 漫滩。 在基坑支护影响范围内,自上而下有下列土层: ①~1 杂填土:杂色,松散,由粉质粘土混碎砖、碎石和砼块等建筑垃圾 填积,其中2.7~4.5m 填料为粉细砂,填龄不足 2 年。层厚0.3~4.9m; ①~2 素填土:黄灰~灰色,可~软塑,由粉质粘土、粘土混少量碎砖石填积,含少量腐植物,填龄在10 年以上。埋深0.8~5.3m,层厚0.2~2.6m; ①~2a 淤泥、淤泥质填土:黑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分布于暗塘底部, 填龄不足10年。埋深0.2~2.9m,层厚0.6~4.0m; ②~1 粉质粘土、粘土:灰黄色~灰色,软~可塑,切面有光泽,韧性、干 强度较高。埋深0.3~4.7m,层厚0.3~2.1m; ②~2 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夹薄层粉土,切面稍有 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埋深 1.1~6.2m,层厚11.2~12.4m; ②~2a 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灰色,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呈稍密,局 部为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水平层理。切面光泽反应弱,摇震反应中等, 韧性、干强度低。埋深 1.6~5.7m,层厚0.4~3.3m; ②~3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夹薄层(局部为层状) 粉土、粉砂,具水平层理。切面稍有光泽,有轻微摇震出水反应,韧性、干 强度中等偏低。埋深10.5~15.6m,层厚1.2~7.7m; ②~4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灰色,粉质粘土、淤泥 质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粉砂为稍~中密,局部为互层状,具水平层理。光泽反应弱,摇震反应中等,韧性、干强度较低。埋深14.2~21.5m,层厚1.2~8.8m; ②~5 粉细砂:青灰~灰色,中密,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含少量腐 植物及云母碎片。埋深20.0~25.6m,层厚10.3~12.3m; ②~5a 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 干强度中等。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5 层中。埋深23.6~25.0m,层厚0.4~0.5m; ②~6细砂:青灰色,密实,局部为粉砂,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含 云母碎片。层底部局部地段含少量卵砾石。埋深29.2~33.5m,层厚14.2~22.1m; ②~6a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灰色,流~ 软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6 层中。埋深35.9~45.5m,层厚 0.3~1.4m。 ⑤~1 强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棕红~棕褐色,风化强烈,呈土状,遇水极易软化,属极软岩,岩体基质本量等级分类属Ⅴ级。埋深47.0~52.3m,层厚0.6~5.8m。 ⑤~2 中风化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紫红~棕褐色,泥质胶结,夹层状泥岩,属极软岩~软岩,岩体较为完整,有少量裂隙发育,充填有石膏,遇水易软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属Ⅴ级。埋深48.0~57.9m,未钻穿。 ⑤~2a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紫红~棕褐色,泥质胶结,属软岩~ 较软岩,岩体较为完整,有少量裂隙发育,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属Ⅳ级。该层 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⑤~2 层中。埋深52.5~59.5m,层厚0.3~0.4m。 2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 本文结合某深基坑支护结构工程实例,简要地分析和探讨了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措施。 标签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施工 一、工程概况 某商业综合用房工程位于该市南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坑长77.85米,基坑宽度为38.74米,整个基坑落地面积为2700㎡左右,基坑形状基本规则,基坑开挖深度-6.250~-10.65米(坑中坑)。因此,如何加强该工程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管理,并为今后我国深基坑工程提供借鉴与指导,是一项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2.1 基坑围护结构做法(SMW工法) 1)三轴水泥搅拌帷幕的止水性能是本基坑成败的关键,必须切实做好。本工程要求施工机具采用日本进口的搅拌头。 2)本工程止水帷幕采用Φ850@600三轴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采用全断面套打法施工。 3)水泥搅拌桩采用P42.5级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为20%,水灰比1.5-1.8,水泥应干燥,无结块,水泥内掺1.5%生石膏和0.15%SN201-A型固化剂;拌制后的水泥浆液因故搁置2h以上的,应做废浆处理。 4)水泥搅拌桩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8MPa,成桩过程中应控制钻具下沉及提升速度,并保持匀速下沉与匀速提升,避免形成孔内负压。一般下沉速度不大于1m/min,提升速度不大于1.5m/min;桩体施工应保持连续性,相邻桩施工间隔不得超过12h,如因特殊原因不能避免,应标记在案,并采取补强措施。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基坑周边沉降及水平位移进行监测,根据监测资料合理控制搅拌头的压入阻力、注浆速度及注浆压力。 5)搅拌桩成桩应均匀、持续、无颈缩和断层,严禁在提升喷浆过程中断浆,特殊情况造成断浆应重新成桩施工。水泥搅拌桩和内插型钢垂直偏差不大于1/200,插入前须在型钢表面涂抹减摩剂,搅拌桩制作后应立即插入型钢,一般间隔不应超过1h,型钢定位误差不大于30㎜,底部标高误差不大于20㎝,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6)内插型钢采用Q235B,采用整材,接头采用坡口焊接等强度焊接,焊缝

下穿既有高铁桥梁的地铁明挖基坑支护结构施工与监测_胡炜

第29卷第9期2013年9月 建筑科学BUILDING SCIENCE Vol.29,No.9Sep.2013 [文章编号] 1002-8528(2013)09-0099-05下穿既有高铁桥梁的 地铁明挖基坑支护结构施工与监测 胡 炜(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131) [摘要]厦门北站的站房采用上进下出,地铁线路按零距离换乘理念进行设计。为保证高铁的通车运营,整个工程采用站房先行施工,在站房正常使用后,线下地铁后续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高铁的正常运营对后续地铁的开挖变形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厦门北站高铁既有线运营的条件下,明挖法线下地铁施工如何穿越大跨度连续刚架桥的基坑支护技术。[关键词]高铁;既有线;地铁 [中图分类号]TU94+ 1;U231[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and Survey of Retaining Structures for the Subway Passing through the Bridge of High-speed Railways by Open-cut Method Hu Wei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Beijing 100131,China ) Abstract :Xiamen North Railway Station is designed by using the progress under the subway line-concept of zero distance transfer.In order to ensure the operation of high-speed rail station ,the station construction is fristly conducted ,the subway excavation is followed up.The normal operation of high-speed rail subway excavation on subsequent deformation makes strict demands.In this paper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technology to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in the subway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and subsequent process of Xiamen North Railway Station are mainly introduced.Keywords :high-speed railway ;existing line ;subway [收稿日期]2013-01-18[作者简介]胡炜(1976-),男,高级工程师 [联系方式]huwei@ztjs.cn 厦门北站的站房采用上进下出,地铁线路按零距离换乘理念进行设计。为保证高铁的通车运营,整个工程采用站房先行施工,在站房正常使用后,线下地铁后续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高铁的正常运营对后续地铁的开挖变形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厦门北站地铁基坑后续明挖过程中,为控制变形而采用的组合支护结构技术。 1工程概况 厦门北站规划地铁1号线和4号线穿越高铁出站通道和北高架的下方。地铁1号线呈南北走向,为地下一层车站;地铁4号线呈东西走向,为地下二层车站。其中地铁1号线从高铁的刚架桥的中墩穿越, 与高铁线路(基础)关系如图1所示,地铁侧壁 紧贴高铁的刚架桥的中墩基础, 地铁基坑支护桩距离刚架桥的基础桩中心距离仅为1.6m 。 图1地铁1号线与高铁线路(基础)关系图 地铁1号线基坑开挖时,高铁的8座刚架桥已经施工完毕,站房正线以南东西出站通道开始启用,具备旅客上下车通行的条件,且上部动车组及货运

结构选型大作业(各种结构建筑实例分析)

结构选型大作业 ————09城规 一、砖混结构 ⑴工程名称: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宿舍贝克大楼 ⑵工程概况: 所在地:美国波士顿 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 时间:1947~1948 地点:麻省理工学院 楼层高度:七层 (1946年,阿尔托接受委托在临近查尔 斯河繁华的海岸线的地方设计一栋学生宿 舍楼。他希望使宿舍尽可能多的房间面向太 阳和河流,而不是面向聚集的车流,所以解 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就是把宿舍楼设计成蜿蜒曲折的形式,形成一种倾斜着流动的风景。西面主要是一些次要的空间,例如公用房间、走廊以及位于大厅一层入口处以扇形方式向外发散的楼梯。为了避免走廊的光线昏暗,他将小卖部和自助餐厅的高度降低了一些。宿舍的表面用的是粗糙的红色石砖,而低矮的餐厅部分使用的是灰色大理石。西

面是一个常青藤缠绕的藤架和一座大型露天花园。 这座有着红色石砖墙、外形蜿蜒曲折的宿舍楼,跟其他建筑相比是那么与众不同,从而成为一座标志性建筑。这种北欧浪漫主义的建筑手法使得当时的国际先锋派大为震惊。同时这种理性主义原则下的反理性形式,体现了阿尔托对现代主义独裁专断的否定。希契柯克称它有“表现主义”倾向。因当时建筑材料仍受管制,只好用砖砌承重墙,高七层,平面作弯来弯去的蛇形,这样就可使宿舍每人都能看窗外的查里斯河风景,同时,曲线布置也可以冲散一般宿舍特有的单调冷漠气氛。) ⑶结构形式分析 ①结构形式:砖砌承重墙 ②受力特点:砖墙既是承重结构,又是围护结构。墙体、 基础等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砌体结构,楼 盖、屋盖等水平承重构件采用装配式或现浇 钢筋混凝土结构 ⑷施工方案:(平面图)

⑸建筑结构特点:建筑平面灵活,使用方便,结构构件 巧妙转化为精致的装饰。 二、框架结构 ⑴工程名称:萨伏伊别墅(the Villa Savoye) ⑵工程概况: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Poissy),由现 经典别墅设计案例 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这幢白房子表面看来平淡无奇,简单的柏拉图形体和平整的白色粉刷的外墙,简单到几乎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的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基坑土层力学参数 层号土层名称层厚(m)重度(kN/m3) 浮重度 (kN/m3)粘聚力 (kPa) 内摩擦角 (°) m值 1杂填土——2 粉质黏 土 ——3 粉质黏 土 ——4 粉质黏 土 ——5 粉质黏 土 ——6 粉质黏 土 7粉质黏

土 8中砂——9粗砂——10砾砂——11粗砂—— 基坑存在的超载表超载位 置类型 超载值 (kPa) 作用深 度(m) 作用宽 度(m) 距坑边 距(m) 形式 长度 (m) A-A’局部荷 载 条形—— 此深基坑工程需要基坑支护结构来保证基坑的安全稳定,各种支护 结构设计均遵循《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7)。因此,本文将设计3种支护结构,分别为锚杆支护体系+护坡

桩、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锚杆支护体系。 由规程知,设计支护形式需考虑作用在结构上的水平荷载,影响基坑支护的水平荷载有土体、基坑周围的建筑、车辆、施工材料及设备、温度及水等因素。确定荷载需要确定基坑内外土压力,土体在重力作用下会对支护结构产生侧压力,基坑外侧土体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力为主动土压力,主动土压力使支护结构变形挤压基坑内侧土体,此时基坑内侧土体土体对支护结构作用的力为被动土压力。土压力计算方法为朗金土压力计算方法,即分别按下式计算: 2,tan 452i a i K ?? ? =?- ?? ? (3-1) ,2ak ak a i p K c σ=- (3-2) 2,tan 452i p i K ?? ? =?+ ?? ? (3-3) ,2pk pk p i p K c σ=+(3-4) 式中:,a i K 、,p i K ——分别表示第i 层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与被动土压力系数; i ?、i c ——分别表示第i 层土的内摩擦角(°)与黏聚力 (kPa ); ak σ、pk σ——分别表示支护结构外侧、内侧计算点的土中竖向

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要点初探

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要点初探 摘要: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是建设工程当中的重大危险源之一,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往往都被作为一项最为重要的安全控制点来进行重点关注,并在其施工全过程中都被予以重点监控。本文结合某深基坑支护结构工程实例,简要地分析和探讨了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关键词: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施工 一、工程概况 西文经济合作社商业综合用房工程位于杭州市下城区沈家路水印康庭小区南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基坑长77.85米,基坑宽度为38.74米,整个基坑落地面积为2700㎡左右,基坑形状基本规则,基坑开挖深度-6.250~-10.65米(坑中坑)。因此,如何加强该工程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管理,并为今后我国深基坑工程提供借鉴与指导,是一项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2.1基坑围护结构做法(SMW工法) 1)三轴水泥搅拌帷幕的止水性能是本基坑成败的关键,必须切实做好。本工程要求施工机具采用日本进口的搅拌头。 2)本工程止水帷幕采用Φ850@600三轴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采用全断面套打法施工。 3)水泥搅拌桩采用P42.5级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为20%,水灰比1.5-1.8,水泥应干燥,无结块,水泥内掺1.5%生石膏和0.15%SN201-A型固化剂;拌制后的水泥浆液因故搁置2h以上的,应做废浆处理。 4)水泥搅拌桩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8MPa,成桩过程中应控制钻具下沉及提升速度,并保持匀速下沉与匀速提升,避免形成孔内负压。一般下沉速度不大于1m/min,提升速度不大于1.5m/min;桩体施工应保持连续性,相邻桩施工间隔不得超过12h,如因特殊原因不能避免,应标记在案,并采取补强措施。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基坑周边沉降及水平位移进行监测,根据监测资料合理控制搅拌头的压入阻力、注浆速度及注浆压力。 5)搅拌桩成桩应均匀、持续、无颈缩和断层,严禁在提升喷浆过程中断浆,

关于基坑支护结构在开挖过程中变形控制与周边建(构)筑物保护的研究与建议

关于基坑支护结构在开挖过程中变形控制与周边建(构)筑物保护的 研究与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工程部分明挖基坑施工实例的分析与介绍,尤其是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险情的分析,找出了基坑施工的难点和风险点,同时通过采取施工措施,克服了险情,有效控制了周边地面沉降及房屋管线的沉降开裂,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并初步总结了基坑开挖中变形控制与周边建(构)筑物保护的一些好的方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字:基坑支护;影响因素;施工质量;监测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introduction of some engineering examples part open-cut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dangers in the construction, find out the difficulties and risks of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by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measures, overcome the danger,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settlement of surrounding ground settlement and cracking of building pipelines,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primarily summarizes the control and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 deformation of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in the (structure) some good methods to build the protec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influencing factors; construction quality; monitoring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基坑建设也随之向“宽、深、大”的方向发展,基坑施工安全重要性日益显著,它不仅要保证基坑施工中的结构稳定、基坑内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而且要严格控制周边地层的变形与位移,确保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的安全。本章主要就某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在开挖过程中变形控制及周边建(构)物保护等问题进行探讨。 2 影响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控制及周边建(构)物保护的主要因素 1)合理的支护结构体系设计 合理、可靠的支护结构体系设计是做好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控制的前提,若支护结构体系任何部位存在设计缺陷或考虑不周,则围护结构变形难以控制在允许值范围内,甚至变形严重超限导致基坑失稳或坍塌等事故。支护结构设计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几方面:围护结构的选型、围护结构的嵌固深度、围护结构的刚度、支撑结构的选型、支撑结构布设方式及强度、基底处理以及施工监测布置等。

建筑结构选型实例分析报告

考查课结课作业(论文) 题目:建筑结构选型实例分析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选型 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201104030002 专业班级:城市规划11-1 任课教师:尹涛

2013年6月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报告评分表

目录 一、引言 (1) 二、多层建筑(砖混结构、框架结构).................... (1) 三、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 .. (5) 四、超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 . (8) 五、工业厂房(轻型钢结构) (9) 六、大跨度公共建筑(桁架结构、拱结构、网架结构、膜结构等).. (10)

七、桥梁结构(桁架结构、拱结构、悬索结构等)................. . (13) 八、总结 (17) 引言 对于建筑结构,它们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建筑物,而是隐藏于建筑物外表之下的,构成建筑空间、承载建筑荷载,使建筑物得以安全使用的骨架。人们往往认为结构与外形是相同的概念,其实不然。建筑师根据结构功能要求的原则(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耐久性)将外表看来很花哨的建筑物与内部规整合理的结构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型式。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结构能否满足要求。此外,对于大多数建筑物,工程造价中约有30%-40%应用于结构工程。而结构工程的施工工期也约占建筑物施工总工期的40%-50%。因此,搞好结构工程对于建筑建设的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简单的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型式,包括、多层建筑(砖混结构、框架结构)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超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工业厂房(轻型钢结构)、大跨度公共建筑(桁架结构、拱结构、网架结构、膜结构等)、桥梁结构。

明挖法地铁车站基坑支护结构及主体结构设计_车站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精品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时间2013 年7 月22 日至 2013 年7 月26 日止 指导教师姓名刘建国 学生姓名毕宗琦 学号101300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系)城市轨道与铁道专业三年级

明挖法地铁车站基坑 支护结构及主体结构设计 宁波地铁望春站 【摘要】 地铁车站作为地铁线路整体设计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各种困难如环境污染、地址条件差等等。本次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有的资料基础上进行,按照各规范对宁波轨道交通一号线望春站进行结构设计。 本课程设计主要进行车站围护结构或主体结构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基坑的保护等级、围护结构选型(考虑结构受力、工程投资等)、围护结构入土深度的确定(基坑抗隆起、抗管涌、抗倾覆验算)、支撑的选型及布置方式、围护结构内力及支撑内力计算、围护结构变形计算、围护结构配筋计算、主体结构内力。 在车站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车站附属基坑结构支护结构设计中,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根据车站建设要求的初步设计以及支护结构的类型和尺寸、典型断面和基坑插入比相关数据已经在基本资料中给出,在此资料基础上对基坑进行稳定性验算和变形验算。依据验算结果进行验证,变形与稳定性均达到设计规范要求。根据支护结构和车站主体结构设计类型与尺寸,利用sap2000软件分别对不同工程施工阶段进行模拟验算。对基坑开挖、回筑过程的计算,得到最大应力,进行钻孔灌注桩以及地下连续墙配筋。对主体结构用使用阶段内力的模拟计算,得到各结构的弯矩。配筋结束后进行裂缝控制验算等工作。最后对结构的防水进行设计,完成宁波轨道交通一号线望春站结构设计。 【关键词】支护结构;主体结构;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内力计算;配筋计算

建筑结构选型实例分析报告

建筑结构选型实例分析 第一章 悬挑结构:现代MOMA 1.工程概况: 当代MOMA位于东直门迎宾国道北侧,拥有首都北京的地标优势,项目规划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为13.5万平方米,配套商业面积达8.5万平方米,包括多厅艺术影院,画廊,图书馆等文化展览设施,还包括了精品酒店,国际幼儿园,顶级餐饮,顶级俱乐部及健身房、游泳池、网球馆等生活设施与体育休闲设施。 当代MOMA由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StevenHoll设计,项目规划概念是BEIJINGLINKEDHYBRID,在建筑艺术方面实现了世界的唯一,更加充分的发掘城市空间的价值,将城市空间从平面、竖向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为立体的城市空间。当代MOMA也是当代置业科技主题地产的延续与发展,在万国城Moma实现高舒适度、微能耗的基础上,将大规模使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从可持续的观点出发,当代MOMA适当的高密度(强度)开发利用土地与大规模使

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是大城市发展的方向,是真正“节能省地型”的项目。 在当代MOMA的规划设计中,更多考虑了未来城市的生活模式,引入了复合功能的概念,实现开放功能的城市社区,在这里不单是居住功能,而且能够和谐的工作,娱乐、休闲消费、交通,作为一个汇集精品商业与国际文化的开放社区,充满生气与活力,将创造更和谐的国际化生活氛围,不仅为社区创造更舒适的环境,更多的交往机会,也将完善城市区域功能,为北京的城市形象,为北京奥运会增添光彩。项目计划2005年初开始建设,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建成使用。 2.结构形式: 为减轻自重,梁柱采用H型钢,并且设置了受拉的钢斜撑,提高悬挑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为承受悬挑部分重力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在悬挑部分增设钢斜撑,将倾覆力矩传递到塔楼上;在塔楼相应的部位增设钢管斜撑。使塔楼整体承受倾覆力矩。在塔楼内除设置核心筒外。还设置了十字型剪力墙,提高塔楼整体的刚度和抗倾覆能力。长悬挑是本工程主要设计难点之一,目前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采用了中震不屈服的性能目标,对于悬挑结构这样更加重要的部分,设计中采用了中震弹性设计的更高的性能目标,即悬挑部分的构件验算时,按中震弹性地震力(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与竖向荷载进行组合,考虑荷载分项系数,材料强度取设计值。经中震弹性设计验算,悬挑部位构件的应力比基本上都控制在0.9以下。 3.施工情况: 物业公司:第一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220000平方米 绿化率:34% 使用率:80% 容积率:2.64 建设规模:地上21层、地下两层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3.1 设计原则 3.1.1基坑支护结构应采用以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3.1.2基坑支护结构极限状态可分为下列两类: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土体失稳、过大变形导致支护结构或基坑周边环境破坏;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的变形已妨碍地下结构施工或影响基坑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功能。 3.1.3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根据表3.1.3选用相应的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表3.1.3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Υ0 一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 1.10 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 二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 1.00 结构施工影响一般 三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 0.90

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 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3.1.4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其结构水平变形、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水平与竖向变形的影响,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和对周边环境变形有限定要求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应根据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及土的性质等因素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限值。 3.1.5 当场地内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和支护结构与基础型式等因素,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当场地周围有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3.1.6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基坑支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和验算。 1 基坑支护结构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计算内容应包括: 1) 根据基坑支护形式及其受力特点进行土体稳定性计算; 2) 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压、受弯、受剪承载力计算; 3) 当有锚杆或支撑时,应对其进行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 2 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及对支护结构变形有限定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尚应对基坑周边环境及支护结构变形进行验算。 3 地下水控制验算: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新川科技园污水泵站提升泵房项目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 (一)基坑位置及建设规模 场地位于污水泵站提升泵房位于新川科技园二组团内,东临洗瓦堰及B线道路,北面为规划220KV变电站,西面为地铁一号线红星站场站用地,之间有规划10m宽防护绿地,南面为规划市政绿地及华阳大道,该建筑物为1F,设一层地下室,设计 +0.00=480.30m。 (二)使用年限 本工程场地地面标高在481.0m左右,因此基坑设计时高度按481.0m考虑,地 下室基坑开挖深度西边按16.5m考虑(即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4.50m),东边按13.8m考虑(即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7.2m)。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 本项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从基坑开挖之日起算。超过使用年限后未回填,支护体系需进行安全鉴定。 (三)基坑对周边影响 本工程地下室开挖深度为场地面标高(481.0m)以下13.8-16.5m,基坑开挖底 面标高为464.5-467.2m。根据业主提供的周边道路及地下管线资料及现状周边建(构)筑物情况,场地周边环境情况如下: 1、周边建构筑物及市政道路 基坑现在场地周围无建筑物分布。

2、地下管线 基坑的东侧和南侧有军用电缆分布电缆埋深约3m,距离本工程地下室边线约10~16.7m,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3、地面沉降 本工程拟采用管井降水与明排水相结合。明挖顺作法施工时,工程施工可能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应预防周边建(构筑)物下沉、倾斜、开裂,甚至造成破坏性影响。 施工前应对周边进行摄像取证,并在建筑物周边布设观测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跟踪测量,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采用补救措施,确保建(构)筑物安全。 二、设计依据 1、《新川创新科技园污水泵站及配套管网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业主提供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污水泵站建筑设计图》 3、设计采用的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合说明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拟建南京新城科技园B地块深基坑位于河西香山路和嘉陵江东街交会处东南隅,北侧为规四路(隔马路为A地块基坑),东侧为青石路。B地块±0.00m 相当于绝对标高+7.40m。基坑挖深为~8.0m。拟建场地属Ⅱ级复杂场地。该基坑用地面积约20000 m2,包括3幢地上建筑和一层地下室。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最大单柱荷载标准值为23000KN,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方案。 有关拟建物层数、结构型式、柱网和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具体见表。 |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根据该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节,划分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

1.1.2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基坑四面均为马路,下设通讯电缆、煤气管线等设施。北侧隔马路为基坑(A地块) 1.1.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形总体较为平坦,地面高程在~8.78m(吴淞高程系)之间。对照场地地形图看,场内原有沟塘已被填埋整平。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漫滩。 在基坑支护影响范围内,自上而下有下列土层: 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由粉质粘土混碎砖、碎石和砼块等建筑垃圾填积,其中~4.5m填料为粉细砂,填龄不足2年。层厚~4.9m; ①~2素填土:黄灰~灰色,可~软塑,由粉质粘土、粘土混少量碎砖石填积,含少量腐植物,填龄在10年以上。埋深~5.3m,层厚~2.6m; ①~2a淤泥、淤泥质填土:黑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分布于暗塘底部,填龄不足10年。埋深~2.9m,层厚~4.0m; \ ②~1粉质粘土、粘土:灰黄色~灰色,软~可塑,切面有光泽,韧性、干强度较高。埋深~4.7m,层厚~2.1m; 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夹薄层粉土,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埋深~6.2m,层厚~12.4m; ②~2a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灰色,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呈稍密,局部为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水平层理。切面光泽反应弱,摇震反应中等,韧性、干强度低。埋深~5.7m,层厚~3.3m; ②~3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夹薄层(局部为层状)粉土、粉砂,具水平层理。切面稍有光泽,有轻微摇震出水反应,韧性、干强度中等偏低。埋深~15.6m,层厚~7.7m; ②~4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灰色,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粉砂为稍~中密,局部为互层状,具水平层理。光泽反应弱,摇震反应中等,韧性、干强度较低。埋深~21.5m,层厚~8.8m; ②~5粉细砂:青灰~灰色,中密,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含少量腐植物及云母碎片。埋深~25.6m,层厚~12.3m; ②~5a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5层中。埋深~25.0m,层厚~0.5m; ②~6细砂:青灰色,密实,局部为粉砂,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含云母碎片。层底部局部地段含少量卵砾石。埋深~33.5m,层厚~22.1m; · ②~6a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灰色,流~ 软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6层中。埋深~45.5m,层厚~1.4m。 ⑤~1强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棕红~棕褐色,风化强烈,呈土状,遇水极易软化,属极软岩,岩体基质本量等级分类属Ⅴ级。埋深~52.3m,层厚~5.8m。 ⑤~2中风化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紫红~棕褐色,泥质胶结,夹层状泥岩,属极软岩~软岩,岩体较为完整,有少量裂隙发育,充填有石膏,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