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谐企业的内涵

和谐企业的内涵

和谐企业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经济发达、制度健全、科学发展、诚信经营、企业与社会和谐相处、良性互动。


和谐企业的标准
企业在处理内部关系、内外关系时要体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和谐企业,就是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循环发展、遵章守法、诚信至上、团结协作、关爱员工”的企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破坏自然环境平衡,不是和谐;职工住房、保险不落实,上访频繁,不是和谐;只顾企业利益,在生产经营中偷工减料、偷税漏税、制定霸王条款,更不是和谐。和谐是企业立足之本、发展之需、传世之必备条件。企业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效益。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不断开拓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谐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必不可少。企业不和谐,就根本谈不上发展,反而成为发展的绊脚石。

和谐企业的本质是管理规范、凡事有矩可循。企业作为产生利益、分配利益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种矛盾多发地。只有制定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管理章程,才能做到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才能从根源上预防和解决各种矛盾。制度建设应当成为和谐企业的建设重点,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更应以构建和谐企业为己任,努力完善资金管理、干部任用方式、方法,让国有资产优质化。

构建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企业相辅相成。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企业和谐作为基础,企业发展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在经济概念中,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最大利润,但在道德和法律的范畴中,企业是比个体公民更为强大的“企业公民”,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利润来源于社会,企业只有在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获得社会认同感、产品公信力,才能拥有利润生长的土壤。同时,作为和谐社会的主导者,政府要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企业创造良好条件。 一部人类历史,便是不断吐故纳新的过程;一个优秀企业的存在,便是不断战胜对手和自我,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结果。只有善于、敢于创新,企业才能赢得市场,创造成功。而这一过程必须有企业的和谐做基础,因此,构建和谐企业,才是企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基础。

一般认为,和谐企业涵义有三个层面: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福利的保障、内部矛盾的化解;关键是制度创新和技术革命,最终目标是为职工创造和谐环境,使企业更加和谐,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和谐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为职工提供和谐的环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企业内部的和谐。

企业内部的和谐是企业和谐最基础和最
重要的部分。要达到企业内部的和谐,首先应先强调协调,协调应该在企业各个部门内和部门之间进行广泛的协调,包括:组织结构、生产实施过程、利益分配、人力资源的配置等各个方面。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具有协调的观念,引导企业成员具有全局性的协调观念,使个体的行为符合企业目标。 二是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和谐。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有经济关系的关系人,包括:材料供应商、生产商、设备的供应所涉及的群体等等。企业只是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施加一定的影响,且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但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实现,只有长期的和谐,才能保证企业利益的持续和稳定。作为送变电施工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就现阶段是比较好处的,只要在能够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双方工作的和谐能够始终保持。因此在外部的系统环境中形成一种共谋、共生的系统形态,使各个成员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信任合作机制,是保证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的辅助条件。 三是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企业外部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地理、经济、政治、人文等方面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企业需要与外部环境保持同步,即应该保持对外部环境变动的观察和研究并随时从环境出发对自身的作为进行改造和制定决策,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影响,适应市场的开发和应用。与外部环境的和谐是企业的长期战略问题,这种和谐虽然不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但如果处理不好,它也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创建和谐,更好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把企业做大、做强。 而创造和谐企业必须注重三个原则:一是全员参与原则;二是良性互动原则;三是和谐创新原则。建设和谐企业首先要构建企业内部和谐,其中主要是员工队伍的和谐。要树立大家普遍认同的理念和价值观,改善和化解劳动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同心协力,协同作战,这是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另外,要引导职工对和谐企业的认同,营造和谐管理的氛围,实现和谐管理的目标,最后把落脚点放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上来。 和谐也是社会生产力。如果一个企业内部组织、员工之间不能和谐共存,各自为政,甚至出现内部协调比外部协调还要困难的情况,那么这个企业是不健康的,也没有生机和活力。因此,深入实践和谐的发展观,努力创建符合和谐社会内涵的企业文化,既充分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这个角度上讲,和谐是社会生产力的原动力。 当然,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是
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员工生活水平,这也是每一个管理者不懈追求的目标。要实现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首先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注重企业各方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企业。以和谐促效益,以效益促和谐,使企业向着良性循环的轨迹发展。单纯追求效益,不注重和谐企业的建设,是企业的短期行为。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和谐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和谐的保证,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只有一手抓效益,一手抓和谐,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职工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显现,和谐与效益才能同步发展。 因此,在工作中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要适应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的环境,完善企业结构,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大力实现和谐管理,健全企业诚信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不被改革大潮淹没,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企业和谐的相关性

建设和谐企业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和谐企业。虽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人们对和谐企业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但并不妨碍其有基本内涵。笔者以为,和谐企业的基本内涵至少应该包括:经济发达、制度健全、科学发展、诚信经营、企业与社会和谐相处、良性互动。

建设和谐企业,经济发展是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和谐企业建设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在建设和谐企业过程中,不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毫不动摇,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对经济发展有丝毫的松懈,而且必须使经济发展始终处在较快较好水平上;和谐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要处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前面,而且要始终处在所在行业的前列。谁都知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如果赶不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需要,走不到行业发展的前列,连生存也难以为继,岂能逞能所谓和谐。

建设和谐企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是关键。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企业的根本指针,建设和谐企业的过程就是要不断深化理解、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国有企业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运行质量,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用建设和谐企业的新成果和新经验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建设和谐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重要保证。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说是民主法治社会,同样对国有企业而言,和谐企业本质上说是民主法治企业。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要求企业对外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对内要建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治理结构。和谐企业要求企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反对企业的无序化与无序状态,依照制定规划来治理企业,变人治为法治,员工就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企业就有和谐的基础。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制度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和谐企业的基础,建设和谐企业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

建设和谐企业,诚信经营是基础。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难长久,诚信是经营之本、是企业最可宝贵的资源。企业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有专家指出,“20世纪80年代有产品就有市场,90年代有广告就有销路,21世纪是商品过剩的时代,企业必须有信誉,产品才能有市场,企业才会有前途。”诚信是和谐的基础,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才能内有和谐,外有形象,才能为净化社会风尚贡献力量;反过来,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的形成,又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为和谐企业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建设和谐企业,担负起社会责任是重要的检验标准。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方面,这就意味着企业除了要为社会创造丰富多彩的物质财富外,还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推动社会文化进步、优化环境作出贡献。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特别是国有企业,一定要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反哺社会,带动社会一同前进,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更不能干污染环境、贻害社会的事情。企业要按中央要求,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作表率。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没有社会责任感、敢不敢承担社会责任、愿不愿主动尽到社会义务,既是和谐社会对国有企业的客观要求,也是检验企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

企业和谐的实践性

建设和谐企业是涉及系统性、全局的大事,既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又是必须长期抓好的战略,既要统筹规划,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强化领导,又要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在建设和谐企业的具体实践中,每个企业的工作重点、难点不尽相同,但笔者以为,“四个立足”是每个企业都必须

高度重视和解决好的问题。

立足当前 就是要充分认识和谐企业建设的紧迫性,不断提高对加快和谐企业建设的认识,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提
出和谐企业建设的目标,不折不扣完成本阶段和谐企业建设任务;就是要立足当前员工的需要,着手解决当前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要正视现实,客观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从当前工作做起,利用好现有资源,化不和谐为和谐;就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就是努力营造聚精会神促和谐、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

立足长远 就是充分认识和谐企业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把和谐企业建设作为长期性战略,科学规划,明确措施,狠抓落实,稳步推进;就是要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就是克服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心理,注重从整体推进和谐,从根本上解决滋生不和谐的因素,推动和谐企业建设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由局部向整体推进。

立足创新 就是以创新的思维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破除和谐企业建设中的难题,通过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和打造创新队伍,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夯实和谐企业建设的基础。

立足全员参与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和谐为了员工、和谐依靠员工,和谐建设成果由全体员工共享。要高度重视广大员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就是发扬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优良传统,通过和谐建设增强国有企业的凝聚力、感召力,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全体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作为国有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就是要把和谐企业建设的一切积极因素汇聚起来,让建设和谐企业的一切活力竞相迸发,让和谐企业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加快和谐企业建设步伐,提高建设和谐企业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