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要有耐心

教师要有耐心

教师要有耐心

教师要有耐心、能容忍

“老师,李文卓又拿我的彩笔了!”、“老师,李文卓拽我的衣服了!”、“老师,李文卓打我了!”。前一段时间我经常听到小朋友们这样的“小报告”,而对于李文卓小朋友,我已不止一次地对他所犯的这类小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他当时也都很容易地接受了“老师,我不拿他的彩笔了。”、“老师,我不和她打架了。”……但不久他又会犯一些小错误。对这孩子屡犯屡教、屡教屡犯的行为,我真是伤透了脑筋。

静下心细细想来,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用得不恰当呢?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动作、行为往往比较冲动,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都不是有意犯错的。另外,我们在儿童心理学课上学过,幼儿的长时记忆尚处在发展中。如果我们所讲的道理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他就可能根本听不懂老师的话,记不住那么多的道理。再说,他也不一定能够把一个情境中学到的概念用到另外一个情境之中,所以才会出现“屡教屡犯”的现象。

后来我便换了一种积极的教育方法,不再对他进行批评,而是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耐心地告诉他哪里做得不合适了,应该怎样做才对,并注意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强化。

慢慢地,李文卓小朋友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所犯错误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小朋友们都愿意跟他一起玩了。

有时候,老师的耐心和容忍反而是激励幼儿上进的动力呢!

教师如何做研究期末考试题资料

教师如何做研究期末 考试题

教师如何做研究期末考试题 1单选(0.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研究会占用教师精力,影响正常教学工作 B.教育专家的研究结论对教师的课堂未必适用 C.学校培养研究型教师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D.每个老师都应该要有研究意识,相信:做事要有依据,事出有因,愿意去刨根问底 正确答案:D 2单选(0.5分) 研究论文中关于样本的描述最常见的缺陷是: A.没有说明样本是怎么确定的。 B.没有说明样本成分是否与总体成比例,也就是是否具有代表性。 C.没有详细介绍样本的特征 D.没有说明样本流失(比如中途退出,拒绝参加)情况 正确答案:D 3单选(0.5分) 张老师想对本地区12年级选修AP课程(大学预修课)的365位学生进行一项调查研究,他了解到这些学生中有219个女生,146个男生,假设他只想对其中的30%进行调查,所以用计算机软件中的随机函数帮助抽取了66个女生,44个男生。张老师使用的抽样方法是: 得分/总分 A.整群随机抽样 B.两阶段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系统抽样

正确答案:C 4单选(0.5分)教育实验研究与其他类型研究的主要区别是 A.如果应用恰当,是对因果关系假设进行检验的最佳方法。 B.唯一一种试图直接影响特定变量的研究方法 C.是描述各种变量关系的最佳方法 D.研究者直接操作一个或多个自变量 正确答案:A 5单选(0.5分) 王老师想分析自己班级同学三次月考的成绩,有没有显著的提高,应该用哪种T检验方法? A.单因素分析 B.配对样本T检验 C.独立样本T检验 D.单样本T检验 正确答案:B 6单选(0.5分) A同学生物考60分,化学考80分,可以说,A同学哪门课成绩好?假设生物考试的平均分是50分,方差是5,化学考试的平均分是90分,方差是10。 A.化学学得比生物好 B.化学成绩全班都好 C.化学成绩好 D.生物学成绩好

教师在教育中要有耐心

教师在教育中要有耐心 “老师,多多又拿我的彩色笔了!”、“老师,多多拽我的衣服了!”、“老师,多多打我了!”。前一段时间我经常听到小朋友们这样的“小报告”,而对于多多小朋友,我已不止一次地对他所犯的这类小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他当时也都很容易地接受了“老师,我不拿他的彩笔了。”、“老师,我不和她打架了。”……但不久他又会犯一些小错误。对这孩子屡犯屡教、屡教屡犯的行为,我真是伤透了脑筋。 静下心细细想来,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用得不恰当呢?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动作、行为往往比较冲动,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都不是有意犯错的。另外,我们在儿童心理学课上学过,幼儿的长时记忆尚处在发展中。如果我们所讲的道理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他就可能根本听不懂老师的话,记不住那么多的道理。再说,他也不一定能够把一个情境中学到的概念用到另外一个情境之中,所以才会出现“屡教屡犯”的现象。 后来我便换了一种积极的教育方法,不再对他进行批评,而是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耐心地告诉他哪里做得不合适了,应该怎样做才对,并注意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强化。 慢慢地,多多小朋友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所犯错误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小朋友们都愿意跟他一起玩了。 有时候,老师的耐心和容忍反而是激励幼儿上进的动力呢!

珍惜孩子们的爱心 星期三下午大扫除,当我擦窗户最上面的玻璃时,由于太高,必须放上两张桌子再放上小椅子才能擦得到,我心里很害怕,消息翼翼地站在小椅子上,心里直发怵。 “老师,您小心点!”忽然一个孩子轻声地说,接着全班幼儿一起说:“老师,您小心点呀!”并有几个小朋友跑过来给我扶着下面的桌子:“老师,您不要怕,我们给您扶着。”我心里一阵激动,而且心里也一下子塌实多了。 这些孩子们,心灵多么纯真啊!我一定珍惜他们的感情,用十倍、百倍的爱心去呵护他们,使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各种理论)

教育学和心理学各种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教育起源 ?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托;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 ?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孟子(人性本善),奥地利-佛洛伊德(人的性本能),美国-威尔逊(基因复制) ?外铄论:荀子(性恶论),英国-洛克(白板说),美国-华生(行为主义-环境与教育决定论), 斯金纳(强化改变论) 教育目的的理论 ?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 ?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 ?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 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论:德国-瓦根-舍因(范例方式课程论),苏联-赞科夫(发展主义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法国-卢梭,美国-杜威 ?社会中心课程论:早期任务--康茨,拉格,20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 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法:美国-克伯屈(自主目的和内容) ?道尔顿制:美国-柏克赫斯(自主学习-指定参考书) 学习动机理论 ?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巴甫洛夫,斯金纳 ?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洛斯 ?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成功概率50%最有可能选择) ?成败归因理论:美国-韦纳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主观判断成功-期待) 学习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德国-沃尔夫(经过形式训练) ?共同要素说:桑代克(有相同要素) ?概括化理论:美国-贾德(水下击靶实验) ?关系转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小鸡啄米实验)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布鲁纳,奥苏伯尔-提出该理论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基本观点—尝试—错误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摇铃喂狗实验(条件在行为生成前)

教育即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 一、“教师即研究者”探源 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校委员会和拉菲尔德基金会为培养青年学生对人文课程的兴趣和爱好,联合发起了“人文课程研究”运动。斯腾豪斯作为这个中心的负责人,在这次运动中首次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概念,要求把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力图改变教师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的原有定位。后来他的学生埃利奥特和凯米斯推广了他的这种思想,分别提出“教师即行动研究者”和“教师即解放的行动研究者”的命题。20世纪80年代,“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从西方传入我国,开始融入我国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运动之中。二、肯定“教师即研究者” 我认为,“教师即研究者”,并不是说所有的教师都是研究者,而是说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且必须成为研究者。史密斯将“教师做研究”定义为:“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这一界定清楚地将教师做研究与专家学者做研究区分开来。实践中,教育专家的研究对象更多的是普遍意义上的或宏观层面上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因此,他们的研究不可能有效解决教师面对的一些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而教师做的研究则直接与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相关,是为了实践、通过实践和在实践中的研究,其研究对象是与学校教学相关的人、事、物和观念等。教师做研究表现为教师反思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观念并改变它;探讨自己或他人成功的教育经验等。理查德·普林格在《教师是研究人员》一文中说:“当我谈到教师是研究人员的时候,我并没有把他们同那些用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复杂试验,并用各种技术手段来验证和测量成果的人相比,而只是想到他们是那种认真地使实践理论化或者是能系统而严格地考虑本人所从事的工作的人。”由此可见,教师做研究实际上包含了两类主体和两种过程:两类主体即“教师”和“研究者”;两种过程即“教学”和“研究”。在教师做研究中的两类主体实际上合并成了同一主体,那就是“教师,即研究者”;在教师做研究中两种过程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即边教学,边研究;边研究,边教学。 教师成为研究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是时代的要求

浅谈小学教师工作中的爱心和耐心

浅谈小学教师工作中的爱心和耐心 摘要】要培养一个合格的人才,就必须从小学教育抓起,教学生文化知识、公 民道德、爱国教育等等,都需要老师长期的爱心和耐心。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教学;爱心;耐心 小学教学工作是整个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因为小学 学生年幼又不懂事,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其自主性、自律性均不强,要想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常常出现教学效 果和学生个人成绩都不理想的情况。在大力推荐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今天,如何当好一名小学教师显得更为重要,在种种因素之中,教师的爱心和耐心尤其显得重要。 1.人是有感情的,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沟通学生的桥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 生没有起码的爱心、耐心和信任,那么我们就无法对农村牧区学生进行教育。正 如苏联伟大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最可贵的一点人性,是对孩子最深沉的爱,应有父母的温存、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这样一种爱”。就以农村牧区学生为例,他们刚进入校门时,年龄均在六至九岁之间,在家里除了吃 饭和玩耍以外,没有受到任何教育,加之农村牧区进校的小学生见识面不广,接 受能力差,在学习上比较吃力。刚进入校门的农村牧区学生就更加需要老师的爱 心和耐心。老师应对所有的学生都表现出关爱,不管他们是否聪明,学习好坏与否,都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和他们在一起。把全部的热情都倾注在孩子们 身上。孩子们在思想上逐步认识到、感受到教师的爱如父爱母爱般的伟大,同时 也会感受到一种相互关心,关爱的师生情,以及学校这个大家庭带给他们的温暖 2.把爱奉献给学生的同时还要做到博而不偏,厚而不溺 教师的教育通过感情的润滑和催化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并且与学生自身向 上的愿望相结合,化作进取的力量。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爱不是无原 则的迁就和袒护,也不是深不可测的“教而远之”,它是真诚的,可以信赖的。小 学教育可不像对中学或者高等教学那样一说就懂,一教就会,在课堂中要通过反 复教授,作业多次反复批改,这种工作是繁重的,甚至是乏味的。为此,如果小 学教师没有耐心和金子般的爱心,就不可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小学教师不但要 给学生教好知识,而且还要了解学生本人的性格、爱好、家庭的教育情况,通过 相互的沟通和了解,交流思想,以自己的真正情感来感化学生,学生就会自然的 接受教育,这样才会逐步改变山里孩子的生活道德习性。通过老师的爱心、耐心 让他们真正做到守纪律、讲卫生,爱整洁、钻研学习学习的良好习惯。 3.做好教学工作同时要抓住公民道德教育 小学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如一张未曾写过的白纸,没有 形成难以修正的坏习惯,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 时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行为习惯教育,让学校、家长、社会共同携起手来对他们 施加教育和引导,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不 是通过一、两次教育或一、两个教育活动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长 期不懈地抓住这个德育工作重点,坚持从点滴做起,同时也要求我们每一位从事

教师资格证考试名词解释大全

一、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景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2.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3.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4.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规定了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5.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6.学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一种 7.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 8.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 9.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0.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11.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的统一综合。 12.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王洁)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 旨在课堂改进的校本教学研究 王洁 Jjwangjie@https://www.doczj.com/doc/de2585768.html, https://www.doczj.com/doc/de2585768.html, (网站)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影响学生的第二个因素是家长和老师的期望 第三个变量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 [09年5千万用教师培训, 2010年5个亿用于教师培训] 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卫星冲击”以来,各国中小学教育走过了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材改革的路,一波三折之后,终于发觉:提高教师的“真功夫”才是解决课程教学问题的最后保障。

一、我们倡导的校本教学研究 案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 为什么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 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展开研究。沈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开始。 “交流”不意味着让学生重复别人的正确算法,更应尊重学生计算过程中的多种方法并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出来。 [让学生说有质量的话,有自己的思想] 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算法很多。但后来测试表明:85%的学生没有听理解其他同学的方法,12%的同学能用两到三种方法。 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几乎没有一句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的话,板书中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整理的暗示,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或许这是造成本堂课课堂交流低效的主要原因。 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异同以达到相互沟通理解,并在比较中让学生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优化算法的意识。 “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算法中做出比较和判断。

新课改论文: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新课改论文: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新课改论文: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教师作为研究者,我认为应该具备四种意识,即问题意识、文献意识、对话意识和反思意识。提出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也只有能智慧地发现高质量的问题,我们才可能创造性地进行高水平的研究,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比解决10个问题更有价值。文献意识,是说我们在作研究之前必须查阅相关文献,弄清楚前辈和同时代的人对于相同的命题都做过哪些研究,他们研究出了哪些已经得到共识的结论。再来看对话意识,一个问题的研究,只用引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引证不能代替论证,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新问题的解决必须有这样一个过程。反思意识,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强劲的支撑动力。 志从趣生,志能生趣。志向、趣味、学识积累、学术训练,这些应该是作为研究者所必备的学术品质。那么,教师为何要成为研究者? 一是教师营造有品味的、精彩人生的需要。研究会赋予研究者理性、客观、求真务实、严谨审慎等品格。而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就应该做到:见多识广,梦想成真;丰衣足食,情有独钟;服务社会,受人尊敬。这里"见多识广"中的"见"和"识",绝非通过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得到的,也不是鹦鹉学舌式的简单传播,而是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的理解、思考所得,是经得起质疑和推敲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融入了个性观点的,唯如此才能使之变成自己成长的资源。 二是成为更加卓越教育者的需要。我们经常喊,要从优秀走向卓越,但究竟什么是卓越却仍是一个难以名状的定位。我们先看看"教师"的定义,教师就是引领学生与有教养的

人进行对话的人。这个"引领"其实就是价值引导:引领学生成为我们所希望成为的人。对引领者的要求有:对学生的要求合理、明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识渊博、精深;方法、手段高明;教育方向正确。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方向要正确,即我们要为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人。这的确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多解,所以才让教育有了太多的犹豫和徘徊。到底正确的教育方向是什么?那就是我们要为自由、民主、法治的社会培养幸福的人。现在不自由、不民主的社会到处都充斥着虚假的信息,这样的社会环境使我们变得平庸、没有创造力。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教育的方向。 对于研究,与平时我们说的"想""思考"是不同的,"研究"高于"思考"。对于一个问题,只要不是弱智,都可以去想一想,而思考是有依据的、有系统的、有策略的、批判性的、反思性的和彻底的"想"。例如"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这个命题,首先需要审题:这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吗?然后要思考:发达国家的标准是什么?美国的GDP、民主进程、民众科学技术创新的能力、国防能力等如何?接下来要进入研究阶段,就需要研究,现阶段影响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原因有哪些?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各种资源、人口的构成等都是原因。从这些方面考虑,美国的确是一个发达国家。研究的核心是思考,要通过问题和问题的假设去研究,研究需要论证,决不能用引证替代论证。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着力培养的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渗透研究意识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厚重、更有深度。 命运负责洗牌,但玩牌的是我们自己!人生没有彩排,时刻都在直播,如何才能尽快成长,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需要我们好好把握。真诚期待老师们能够把思考当作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由此提高思考能力,让研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条认知世界的

教师资格证英语语法专业术语

语法grammar 句法syntax 结构structure 句子sentence 从句clause 词组phrase 词类part of speech 单词word 实词notional word 虚词structural word 单纯词simple word 派生词derivative 复合词compound 词性part of speech 名词noun 专有名词proper noun 普通名词common noun 可数名词countable noun 不可数名词uncountable noun 抽象名词abstract noun 具体名词concret noun 物质名词material noun 集体名词collective noun 个体名词individual noun 介词preposition 连词conjunction 动词verb 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 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e verb 系动词link verb 助动词auxiliary verb 情态动词modal verb 规则动词regular verb 不规则动词irregular verb 限定动词finite verb 非限定动词infinite verb 使役动词causative verb 感官动词verb of senses 感叹词exclamation 形容词adjective 副词adverb 方式副词adverb of manner 程度副词adverb of degree 时间副词adverb of time 地点副词adverb of place 关系副词relative adverb 代词pronoun 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un 物主代词possessive pronoun 反身代词reflexive pronoun 指示代词demonstrative pronoun 疑问代词interrogative pronoun 关系代词relative pronoun 不定代词indefinite pronoun 物主代词possessive pronoun 名词性物主代词nominal possessive pronoun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adjectival possessive pronoun 冠词article 定冠词definite article 不定冠词indefinite article 形式form 单数形式singular form 复数形式plural form 原形base form 从句clause 从属句subordinate clause 并列句coordinate clause 名词从句nominal clause 定语从句attributive clause 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宾语从句object clause 主语从句subject clause 同位语从句appositive clause 时间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time 地点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place 方式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manner 让步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concession 原因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cause 结果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result 目的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purpose 条件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condition 句子sentence 简单句simple sentence 并列句compound sentence 复合句complex sentence 并列复合句compound complex sentence 陈述句declarative sentence

在主题教研活动中成长和发展

在主题教研活动中成长和发展 实验小学:周元伯 2011年以来我校校本教研开始实施“主题教研活动”,教研组开展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方式,为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化成长和发展开拓了有效途径,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教师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学校发展的有生主力军。学校在打造精诚团结,互助合作的优良团队的同时,摸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潜心开创富有本校特色的主题教研之路。以课堂为阵地,以问题为起点,以教师为核心,以解决问题和改革教学行为为使命的主题教研活动。主题的确定,尊重教师,以教师为主体,横向梳理问题,集中同年级组教师所反映的教学实践中,感到困惑的有价值的问题,继而形成学科组本学期的主题研究课题。2011年以来,语文组分别开展了以“古诗词教学”、“美文美教”、“经典解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数学组先后开展了“计算课的教学模式初探”、“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模式初探”、“概念课的教学模式初探”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在集体备课中促进 学校本着发展的原则,一切行动都以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为宗旨,竭力打造和谐的团体,造就优秀教师队伍。俗话说;“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体备课其价值取向在于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

在思想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针对教研主题,集体备课是对教学优化的创造性活动,使教师对教与学的认识及预设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同课异构,课堂实践,教后反思。主题研讨,成果转化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在主题教研活动中集体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另一方面,让教师谦虚谨慎,严谨治学,促进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共同成长发展。 在课堂实践中锤炼 课堂是主题教研的主阵地和平台。这个平台,不仅是展示自己的平台,也是相互交流研讨的平台;更是主题教研实践的平台和检验的平台。主题教研通过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研讨课,其主题教研的理念和模式得到充分的实践和检验。同时通过交流,讨论,反思,形成共识,得到提升。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身体力行经历者,在研讨课中得到一次洗礼,一次质的升华。经历集体备课,自主备课,操鞭执教,课堂再现,其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风格、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得到锤炼和提升。每一节研讨课,无不经过反复打磨,不断反思。是一个用心浇灌,用爱启迪的过程,一个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会反思,追求完美的过程;一个心灵历练,专业成长发展的过程。同行教师亲临那精彩缤呈的课堂,生动有趣的课堂,亲同感受课堂的氛围,享受课堂带给的快乐和喜悦,享受课堂带来的震憾和感动,同时带来的触动和感悟。是一个学习交流的过程,一个吸收、消化、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共同成长发展的历程。

教师,要有耐心

教师,要有耐心 昌邑一中物理教研室陈大伟 【背景】在高一上学期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几乎每周三都请假,不是感冒出去打针,就是回家拿东西。这一天他又来请假,我觉得有点奇怪,白天还好好的,晚上怎么突然就病了,而且这天还是周三(周四我没课,正是学生偷闲的时机)。我虽然产生了怀疑,但表面上我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允许了这位同学的请假要求。 由于是高一新学期,我对学生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于是我“明察暗访”,先通过他周围的班干部了解到他上课经常睡觉,课间经常谈论网络游戏,后又通过他宿舍的学生知道,周三晚出去是上网而且一整晚都不会来,接着我和他母亲进行了电话沟通,得知他请假不回家,还是个单亲家庭。我意识到这位同学的网瘾很严重了------ 【处理方案】鉴于这个学生的情况,我并没有马上让家长过来。如果家长来了,把这个学生狠狠地批一顿,或者直接领回家反省,并不一定起到很好的效果。 我查了这个学生初中所在校,这所学校的网虫特别多。意识到他可能早就迷上网游了。众所周知,学生对网游的迷恋不亚于毒瘾。戒掉网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天,刚上第一节课,我就到教室后窗户上察看这位同学的学习情况,结果不出所料,正趴在桌上呼呼大睡。为了不影响上课的正常秩序,当时我没有直接把他叫出来,下课后我才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进行了一节课的交流。 “杨××,上节课怎么睡觉而不学习呢?是不是昨晚感冒还没有好啊?”我并没有直接指出他上网的事实,可他却说“嗯,还发烧。”我没有发火,并起身说带他去医院,他说:“不用,感冒不严重。”我说“小病不治可能转成大病啊,身体好了,上课才有好效率。走…走吧!”我的语气很中肯,这学生露出了惭愧的神情,还是执意不去。我又问:“那昨晚没睡好吧?”他低着头就不作声了,好像从我的言语中觉察到了我知道他在撒谎。但我始终没有问他上网的问题,接下来我让他坐了下来,和他分析了高一打好基础的重要性,目前影响学习的毒瘤——上网,要学会感恩,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等等,他不停的点头表示赞同。其中,说到上网时,我举了我教过的某个学生的例子,张××,高三×班的学生,原是学习很优秀的学生,由于迷恋网络,半年的时间就成了差生,多可惜啊。我们目前虽然生理上趋于成熟,但是心理上有时候还很幼稚,自控能力差。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个很小的念头就可能毁掉我们的一生啊。高中阶段是实现我们梦想的关键时期,要把握住人生航向,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 最后,我说你学习很优秀,只要坚持下去,刻苦努力,一定会考上理想的大学,那时老师会由衷为你高兴。他说:“会的,我的目标就是考上重点大学,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的。”我说:“好啊,我相信你,平时也要注意有上进心、责任心,积极锻炼、提高自己。譬如,接下来咱们班要进行班干部的竞选,你有没有竞选的想法。”他说本来没有,但是现在有了,我听后十分的高兴,一是感到“孺子可教”,二是让他当上班干部,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约束,网瘾可能就此戒掉。接下来的周班会,我在班里进行了班干部的竞选,让他如愿当上了班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工作认真负责,学习稳步提高,通过调查他再也没有去上网。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五篇)

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心得体会(五篇)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通过这种深刻的学习过程,我们深深地理解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 德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 格的教育工作者。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曾说过 :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 ; 栽种习惯,成就性格 ; 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 ”他以自己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以好的思想观念为指导,注 意行为规范,并以长久的坚持使之形成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有着多大的影响 ! 因此,作为教师,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之来 促使自己养成一些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从而走向成功。 一、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然而,教师又是很平凡的。我想,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 " 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 " ,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 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 - 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楚”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是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十二年的教师。我的信念就是干行,爱一行。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 : “捧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因 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 - 直 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无论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 身 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的,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 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二、无私奉献,关爱每位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 :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即研究者”

教师教育研究素养 一、“教师即研究者”观念的提出 当人类社会出现以教育和教学为职业的人——教师后,人们对教师的角色认识就没有停止过,并且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观念,但是把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观念却经历的了一个艰辛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反思专门教育研究者的研究与教师的消极无为不协调的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达到了空前高度,“教师即研究者”也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念和努力追求的目标。 总之,教育行动研究打出的口号就是“教师即研究者”,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承担研究任务,应该成为研究者。 二、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和素养 1.教师工作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最了解教学的困难、问题与需求,能及时清晰地知觉到问题的存在。 2.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交往构成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因此教师能准确地从学生的学习中了解到自己教学的成效,了解到师生互动需要改进的方面,尤其是能从教育教学现场中、从学生的文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这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实践性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品性,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针对具体的、真实的问题所采取的变革尝试,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进而产生自己的知识,建构适合情境的教学理论。 当然,一线教师要真正成为研究者,还应当具备以下素养: 1.有对于教育教学改进的热情,有教育研究的意识。 2.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自我反思和批判能力。 4.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独立的教育研究精神。 三、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 1.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是培养人的工作,其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使得教师必须基于他对教学实践的判断和深思做出决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慎的、理智的安排。通过研究不仅能增进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扩展教师对新思想新方法的运用,引发他们对教育教学信念的追求,而且更能增进教师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关注和了解,更有效地促进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的融为一体 现代课程与教学观认为,课程不是一项事先规范教师执行的规定或计划,也不是一套教材或教材包含的纲要和内容,而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教学实际说明;教学也不是转化课程内容以达成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课程中的教育观念只有通过教师的

教师要拥有的五大核心素养

教师要拥有的五大核心素养 教师的核心素养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述,而内涵都指向突破自我、互动生长、启智益智、完善自我。而获得核心素养的路径是学习和践行,做到知行合一、自主生长。 自去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以来,教师的核心素养也成为关注点。我认为其核心素养有五个:爱、谐、能、学、强。 01“爱”指向教师的精神世界 教师是“爱”的代言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才会有温暖的成长环境。爱包括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全体学生的关爱、对教育同仁的友爱。 教师的爱常常体现在耐心上,要耐得住细碎的事,耐得住学生的不成熟,耐得住学生的不懂事,耐得住工作日复一日的单调,也要耐得住生活的清贫。 不管琐事多少教师都能面对,不讨厌、不逃避,将生活好好地进行下去,做到思想乐观、处世泰然、独立自在,将一间教室当成自己的殿堂,对教育始终充满激情。 教师应珍爱学生,与学生共享生命,用一切力量、自己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去学会爱。爱学生,是工作的意义,也是教师的必备素养。 02“谐”指向教师与环境的关系 如果说学习是一个人努力能做好的事,那么教育就必须是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的事。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高雅志趣、高尚情操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价值观念、敬业精神、处事态度影响同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的家国情怀影响社会。 教师的教育内容应与时代和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教给学生适应时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培养时代需要的核心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真实情景和非常规的复杂思维、高阶智商的认知和开发、跨学科学习,是21世纪人才的三大核心技能,而这些都需要教师拥有与信息时代、朋友、学生甚至包括与自己内心的和谐关系,做到良性互动,不断吸纳,自主生长,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完成育人目标。 03“能”指向完成任务的技能 教师应当有丰富而广博的专业知识,有对学科的深刻理解,更要有娴熟的专业能力。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解决问题的咨询师、学习活动的帮助者。不同的教育需要不同的技能,拥有不同的技能又会演绎出不同的教育。 我们的教师总希望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教到没有问题,孩子回家后,中国家长最常问的是:“今天上课你认真听讲了吗老师提的问题你回答出来没有” 而美国家长最关注的是学习者对学习进程的掌控,以及在自我掌控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愿与能力,所以美国家长最常问的是:“今天上课老师讲了什么你给老师提问题了吗老师回答出来没有” 前者需要教师的技能传授,后者需要教师的启迪能力,从而学生也接受着两种不同的教育。教师风格各异、个人特点不同,但培养好奇心、兴趣爱好、探究性思维等需要的技能却是共同的,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士的前提条件。 04“学”指向教师的自主生长 只有自己是学习者才能带动其他人有效学习,教育者首先应该是拥有自动自发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自我成长者,其次才是其他学习者的帮助者、指导者。 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的要求。一位资深的中学物理教师在给学生讲能量守恒定律时,有学生提出:空调制冷时肯定也会产生热量,对于这部分热量应该如何利用教师回答不了,买来书学习后才回答了学生的问题。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押题卷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押题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复杂性C.创造性B.示范性D.长期性 2.“学生如同泥坯,他能否成型,依赖于教师的雕塑。”这种说法忽视了学生的()。 A.可塑性C.向师性B.能动性D.发展性 3.教师在与那些认为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缺的家长交谈时,采取下列哪种谈话方式比较容易被接受()。A.首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再委婉地劝说家长改变教育观念 B.告诉家长他们的教育观有问题,需要改进 C.向家长介绍别的孩子的长处,建议向他们学习 D.首先向家长指出孩子在学校的不足,让家长明白孩子并非十全十美 4.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 A.师范教育C.在职培训B.入职培训D.自我教育 5.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存在的言语羞辱、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暴力欺凌行为,这类行为主要侵害 了学生的()。 A.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C.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 B.受教育权、隐私权D.受教育权、名誉权 6.青年演员翟某被爆出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是抄袭的。学校因此 决定撤销翟某的博士学位。学校根据的法律是()。 A.宪法 B.教育法

C.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D.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 7.李浩今年13岁,一次放学回家过程中发生了交通事故,需要休学一个学期进行治疗,李浩的父母提出了休学申请,此申请需要()批准。 A.市级人民政府或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学校行政管理部门或学生管理部门 C.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班主任老师或年级组长 8.下列哪项行为不属于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 A.确定课程设置C.进行教学研究B.获得工资报酬D.接受教育培训 9.下列情况中,违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是()。 A.初中教师在学校食堂吃饭时喝酒并大声说笑,引起很多学生关注 B.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邮件等可由其父母代为开拆、查阅 C.教师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D.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经教育不改的,可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 10.初三学生小马(16岁)参加中考的成绩超过了录取分数线,但某高中因其曾被劳动教养过而拒绝录取。该学校的做法()。 A.正确,避免对其他普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B.正确,高中不是义务教育,学校有权自主选择生源 C.错误,违反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错误,违反了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1.某校高一学生郑某在400米跑测试中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教师及时将郑某送往医院,但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后经查明,郑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其为了顺利被该中学录取,故意隐瞒了病情,而且为了不使学校发觉,坚持参加了体育测验。承担责任的应是()。 A.学校C.班主任 B.郑某及其父母D.体育老师

课程即研究假设_教师即行动研究者_斯滕豪斯课程观之要义_王立忠

U N IV ERSI T Y ED UCA T IO N SCI EN CE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第2期(总第120期)“课程即研究假设”、“教师即行动研究者” ———斯滕豪斯课程观之要义* 王立忠,刘要悟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斯滕豪斯的课程观视“课程即研究假设”、“课堂即实验室”、“教师即研究者”,倡导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凸现了教师“专业主义”的理论取向,提出了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及相关的知识观、教师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对我国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斯滕豪斯;课程观;研究假设;行动研究;过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0)02-0097-04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此次课程改革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基本理念,强调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元发展的机会,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体验并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凡此种种,都基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故此,重温英国课程专家斯滕豪斯的“课程即研究假设”、“教师即行动研究者”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是有待教学实践验证的“研究 假设” “课程”是什么?有课程研究者认为课程是指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也有课程研究者主张课程是一系列的教学目标;以学生家长为代表的社会大众认为课程便是学校教学科目;教育行政人员则认为课程是一种教学计划,等等。对课程内涵理解的多样性反映了课程的复杂性。 1975年,斯滕豪斯出版了他的课程论名著《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在对由博比特、查特斯、泰勒等创立的课程的目标模式进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的过程模式,并将课程定义为“研究假设”(Curriculum as H ypothe-sis)。他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出发,认为课程应该是一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建议和说明,以说明在何种逻辑前提之下此套课程具有教育价值,在何种条件之下此套课程可以在课堂上实际进行。为了验证此套课程是否具有教育价值以及是否在课堂情境中具有教学的可行性,可以将课程视为有待教师在处于课堂情境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考验的一套“研究假设”[1]。 “课程即研究假设”的基本假定是:外在的课程设计人员可以从课堂情境之外提供课程法则并要求教师遵循其课程指令,但却无法完全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由于学生各不相同且课堂情境也有差异,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根据个别的课堂情境中的实际经验,去接受、修正或拒绝任何普遍性的规则或原理[2]。这样的话,教师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从事课程探究以获得对不同学生和不同课堂情境的教育理解。 从课程开发的角度而言,所有的课程皆是有关知识、教学与学习本质的“研究假设”。知识本身不是可以事前明确界定或规定的课程目标,并且概念本身并不是单一绝对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学的目的不是要学生寻求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没有标准答案的讨论与学习,引导学生进入多元社会文化的对话中,经由讨论或 *[收稿日期]2009-12-10 [作者简介]王立忠(1963-),男,甘肃镇原人,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