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道德与法治_走近法律 与法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走近法律 与法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走近法律 与法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走近法律 与法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近法律与法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知道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能力目标: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守法、护法。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养成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的习惯。自觉树立监督观念。培养国家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法律和法律的作用,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在我国法律的作用;了解违法行为及其分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复习

(一)知识盘点:

1、法律是什么?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在我国,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3、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①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伴随我们的一生,捍卫着生命的尊严。

②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③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平等的享有权利。②平等的履行义务。③平等的适用法律。

5、什么是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6、违法行为的分类是什么?

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违法行为较轻,危害性不大,未触犯刑法的行为。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7、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是什么?

①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损害,甚至葬送自己的前程;②会给被害人家庭乃至自己的家庭带来伤害,甚至毁掉家庭的幸福。

②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败坏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8、刑罚的分类是什么?

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如何做到遵纪守法?

法律允许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倡导做的积极去做。一旦发现自己的行为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应及时终止。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掌握的法律常识,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当发现违法犯罪现象时,我们要机智灵活的与其作斗争。如及时拨打110报警,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证据线索,积极协助司法机关侦破案件等。

二、典例分析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屡有发生,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长沙一女生因提醒同学值日发生纠纷,被班上同学围殴。这些事件从侧面反映出部分未成年人心理素质较差,道德水平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

请你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就中学生如何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谈谈你的想法。

解析:【考查目的】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因素很多。但很重要的因素是当代青少年心理素质差、法律意识淡薄。本题借这一社会热点现象,强化未成年人的心理教育、法律知识的普及与学习。

【问题分析】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屡有发生,这些事件从侧面反映出部分未成年人心理素质较差、道德水平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为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要加强心理、道德教育,要进行法律常识普及教育。

【参考答案】心理方面:①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②友好交往礼为先,做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③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交际能力等。

道德方面:①学会宽容他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②尊重他人,平等待人。③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法律方面:①防范侵害,保护自我。②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③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④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⑤增强维护人身权的意识,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三、跟踪训练

1.有道德而无法律,则道德有时失其作用,有法律而无道德则法律亦有时而穷。这说明法律和道德( )

A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B相互渗透,互相替代。

C互无关系,毫不相干。

D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最为显著的特征是( )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来维持的。

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B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

C违法与犯罪都是触犯刑法的行为。D违法与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4.某班同学学习了违法与犯罪的相关知识后,分小组进行了课堂讨论。同学们的下列发言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不良行为,必定会走向违法犯罪。

B如果违法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C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D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受刑罚处罚。

5. 2016年4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目前留守儿童近6000万人。对无人看管的留守儿童来说,由不良行为到违法犯罪仅一步之遥,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①学习法律常识,自觉遵守法律②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③要防微杜渐,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④远离社会,不与他人交往,以避免违法犯罪行为产生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受到侵害后采取的措施,在45名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统计是大部分学生受到侵害后或忍气吞声,或事后报复,还有非法找人“私了”,只有少数同学采取了依法维权措施。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问题?

(2)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当怎样做?

四、个人总结

《走近法律与法同行》学情分析

《走近法律与法同行》人民出版社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第十七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法律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探究法律的定义,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只要学生掌握了本节知识内容,那么对于下节的学习自然是水到渠成,所以本节课内容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而且又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律的关键。

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推理判断来获取新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借助事例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逐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初中学生的理解和表述能力逐渐增强,教师出示图片和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生成法律知识,活跃学习气氛,并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中,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生活经验,加上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我相信学生还是能融入文本,与文中的知识引发共鸣的。

《走近法律与法同行》效果分析

《走近法律与法同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定位

依照新课标,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心民主法制建设。从单元主旨出发,通过讲述公民应具备的法律意识和素质,进而引导学生尊重法律、尊重权利,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相对于第一项目从宏观角度明确了国家如何实现依法治国,“与法同行”则是从微观角度阐述了公民个人如何落实依法治国。是本课也是本单元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践行点。同时也体现了“综合渗透、螺旋上升”的教学思路。因此,无论从逻辑联系上,还是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课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材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处理

用好教材“脚手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的编写呈现方式灵活,教材文本和活动相互对应,力求以活动引领教学,实现教学内容活动化,教学活动内容化

?引领教学的活动:“探究分享”“观察思考”“情景分析”等。

?巩固教学的活动:“搜集交流”“心灵对话”“交流分享”“查一查”“议一议”“试一试”?栏目设计:“相关链接”“读一读”“名人名言”等

三、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取舍

《走近法律与法同行》一节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政治即为人处事的道理和了解所在国家的途径。它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中本着“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适时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

1、调整、整合教材,聚焦生活实际,找准教材的关键点。

2、深入挖掘补充教材,让学生的认知更加连贯。

3、拓宽文本的广度,结合现实知识,指导学生要能体验知识的生成。

四、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

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知道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本节课重点。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评测练习

张莹莹

一、选择题

1. 此时在某导体工作时它的两端电压为20 V,通过的电流是4A,若导体两端的电压减少到10 V时,则()

A、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都增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都变小

C、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都不变

D、导体的电阻不变,通过导体的电流减少

2. 使自由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是()

A、电量

B、电流

C、电压

D、电路是通路

3. 甲、乙、丙三根都是铝线,其中甲比乙短,但横截面积相等,丙比乙细,但长度相等,则甲、乙、丙三根导线的电阻大小是( )

A、一样大

B、甲最大

C、乙最大

D、丙最大

4、关于导体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材料制成的导线,长度和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大

B、同种材料制成的导线,长度相同,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C、铜导线和铁导线,只要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电阻就相等

D.铜导线一定比钨导线的电阻小

5、下列选项中,甲和乙的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

A . 0.1、2.52

B . 0.5、0.52

C . 0.1、0.52

D . 0.5、2.52

6、在下图中,当闭合开关后,可以观察到的电流表A1、A2之间的关系是( )

A . A1、A2一样大

B . A1比A2小

C . A1比A2大

D . 以上都不正确

二、填空题

7、已知某导体两端电压为10V 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A ,则这导体的电阻为______Ω;这时当它两端的电压增大2倍时,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 Ω,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为_______A .

8. 如下图,当闭合开关S 后,电流表将 .

9.一个电灯泡上标有“300v , 15A ”的字样,它表示此灯泡的电阻为 .

10.电流表使用时,必须把电流表 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接线柱 电流表,从“一”接线柱流出电流表;绝对不允许不经过 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A 2

A 1 L 1

L 2

(a )

的两极上.

三、解答题

11.一个电吹风机的电阻是11Ω,通过的电流是20A,求电吹风机工作时两端的电压.

《走近法律与法同行》课后反思

在《走近法律与法同行》一节的教学中,我采取了探究的方式。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我深受启发。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常常采取讲授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我的思想深处一直认为,教师讲的要比学生说的明白。但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法律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自己的成功失败之处,更亲自体验了设计探究的过程。

传统式教法训练出来的学生,知识牢固,基础扎实,演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强。但传统式教法有许多局限性:它虽然能为多数学生学习提供方便,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好比走路,传统的某些教法不仅给学生指出路,而且还要扶着学生走,抱着学生走,看起来学生虽然走过许多路,但并没有学会自己走路,一旦老师放手,让学生找路,就常常变得不知所措。实践证明,我们的学生在科研课题和实际问题面前,往往表现出信心和勇气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这种状态和创造性、开拓性是格格不入的。而现代教学法则恰恰在培养人的独立工作能力上显示出其优点,它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开始可能会跌跤,但跤跌得多了,学生自然使学会了走路。

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改变旧的思想,培养新的意识,只有具有全新思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思维的学生,转变观念,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走近法律与法同行》课标分析

一、教材在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

依照新课标,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心民主法制建设。从单元主旨出发,

通过讲述公民应具备的法律意识和素质,进而引导学生尊重法律、尊重权利,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相对于第一项目从宏观角度明确了国家如何实现依法治国,“与法同行”则是从微观角度阐述了公民个人如何落实依法治国。是本课也是本单元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践行点。同时也体现了“综合渗透、螺旋上升”的教学思路。因此,无论从逻辑联系上,还是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课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同学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发展,对学校或社会生活有了进一步了解、参与的愿望,但有时也会比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以至付出较大的代价。很显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以法律为准绳,更加理性的参与社会生活,健康茁壮的发展、成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知道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能力目标: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守法、护法。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养成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的习惯。自觉树立监督观念。培养国家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转换:由“导师‘向”学友’转变;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基于此,在教法设计上,较多采用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反思、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2、学法分析: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而且在于教会学生学。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上这些学习方法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达到教学目的。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二框《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我们与法律同行》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信仰,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知识目标: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理解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节课,是全书的落脚点。引导学生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治信仰,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继续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作为现代公民,理应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教学难点: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过程中,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自身的成长。青少年要尊重公序良俗,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重任的需要。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说文释义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治昌明则国泰民安,法治废弛则国乱民怨。” 提问:法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结论: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依靠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环节一:遵守法规 情境1:共享单车的出现,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有效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1公里”难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浅析更新教学理念,改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疑,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心情愉悦,进而增强其对知识的渴望,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内在的新思品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改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将自己融入思品教学过程。”为此,在思品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适应这种新要求,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思维方式,教学模式及方法,真正做到放开手脚,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才能,使其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枯燥为有趣,变苦学为乐学、好学,进而收到思品教学的实效。 更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思品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为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一方面,思品教学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变教师“讲”为主为学生“学”为主,变教师是“演员”、学生为“观众”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的师生同台“演出”,使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更积极、更有效的统一起来。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内容,采用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教师指导法、调查法、实例教学法等不同方法,打破课堂教学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一统天下的局面,把录音、录像、电影、电脑等切实引入课堂,在客观上形成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和创造性学习的有利环境。

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着名心家曼德勒提出:“环境刺激引起认知解释,认知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明确道明了情境对情绪的影响。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工作、生活会精神饱满,思维流畅,思路开阔,动作敏捷;而在心情低落或压抑时会感受到精神恍惚,思路阻塞,动作迟缓等。无学习潜能也可更好地得到发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一种“心理相容”、“情理交触”的心理氛围,从而取得“情通而理自达”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使其智慧火花得到闪现。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列宁曾明确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而理论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才能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让思品教学更好地取得实效,真正达到提高广大青少年思想品质和道德觉悟的目的,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其一,从学生周边实际和社会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变枯燥乏味为有趣有味。如在讲授“世界舞台的”时,联系我国在解决朝核问题、印度洋海啸中,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援助等内容;目前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二,对世界贡献率达13%以上;中国在法国、美国成功举办文化年活动;2008年北京奥运、“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神七太空行走等、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大社会热点,使其自觉不自觉地感悟到中国是世界上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感悟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现实,进而培养其爱党、爱国的自觉性。在讲到集体经济及其多种实现方式时,系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等身边实际,从而提高了其认知能力,激发了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钉钉上的战“疫”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网上的段子给了幽默而不失全面的解读:“疫情期间,全民成了厨子,医生成了战士,党员机关干部成了门卫,老师成了主播,家长成了班主任,只有孩子们依然是神兽!” 是的,为了响应政府“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身为老师的我,变成了主播,与神兽们在云端斗智斗勇。神兽们可不是这么“好对付”的,不然怎们会获得“神兽”雅号呢?为此,我做了很多的准备。 首先,在摸索中掌握钉钉直播授课的方法,为此还专门建立了家族钉钉群,来探究钉钉的直播方法。但是第一次直播,依然忘记点开连麦按钮,所以提问学生没人理我,我还在云端的这头一直鼓励学生连麦,点了名学生依旧不为所动,才知道因为我的问题而没法连麦。为了全面掌握方法,吸收其他教师优秀的做法,我还听了其他教师的课,感觉受益颇多。 其次,要想上好一节云端道德与法治课,仅掌握了钉钉直播的方法是不够的。还要研究好教材。为此,课组通过钉钉群,微信群做了大量的集体备课工作。有问题随时交流,问题多了微信上说不清,直接在钉钉上开直播。这样问题就能很快解决了。 除了我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外,我还参加了我们教研组的活动,大家一起探讨网上教学的方法,相互交流学习。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视野,让我知道了原来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在云端上的如此精彩,和面对面的交流无异。线上教学,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联系生

活实际、开展家校共育特色活动,加强沟通联系。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政治课堂深度融合。要加强备课组、教研组的通力合作。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组内教师的智慧。教师要准备充分,专研教材,弄好课件,联系当前的时政热点与课本相关知识教学,把握时代脉搏。管理好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提高课堂效率。与学生打成一片,就能上好云课堂。 最后,准备工作做好了,就是与神兽们直接的较量了。因为我们的政治课是在下午两点,学生刚睡醒或者还在迷糊中,所以上课之前我会先让来的最早的学生点一首歌,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还能边提神边等等还没有上线听课的学生。然后通过精心设计的课件上课,上课时注重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衔接。比如讲到《爱在家人间》时的亲子冲突时,我会让学生连麦说出自己在家上课时与父母的冲突及解决办法,从而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讲《敬畏生命》时,我会将抗疫战士逆行援鄂的事迹告诉学生们,让他们体会生命的坚强和白衣天使的奉献与付出。这样学生们就能体会到生命至高无上,要敬畏生命了。我会不时的设计问题,让学生连麦,确保学生能够在线听课。课下我还会通过视频、聊天与学生交流,关心一下他们学习政治的情况,多鼓励赞扬他们,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政治的热情。 以上就是我在网络上课的几点体会,有收获也有不足,不足之处,在今后的网课中慢慢摸索。探索新的方法,不断适应新时代网课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更新上课的方式方法,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七上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教材编写组 一、教材编写依据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 ◎初中学生生活的逻辑 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求 青少年生命成长阶段的任务 教育的引领和指导 我是一个生命,我在进行一场生命的旅行。中学生活会有怎样的风景? 我是一个生命,我的成长需要见证与陪伴。友谊真能地久天长吗?我能和老师、父母成为真正的朋友吗? 我是一个生命,我喜欢探索。我的生命从哪来,到哪去?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的意义在哪生命不停地追问,我在不断的成长 一直以来怀抱的理想,就是以教材带动该课程的理念和方式的变革,并以课程的专业性进一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改善 --------朱小蔓 二、教材编写理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在具体落实上,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如在“少年有梦”体现了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从敬业的角度体现了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网上交友新时空”则隐含着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同伴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我和其它生命之间,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落实友善这一价值观教育……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2、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首先,教材语言尽可能引入传统文化经典。如在谈到少年要立志,相关链接中引用《格言联壁》的一段话:“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接着正文直接引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勉励学生不仅要立志,更要勤奋,不断付出努力。 其次、在案例选择、活动设计等方面也尽可能安排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在探讨“学习”这一话题时,把“学习”的繁体字用说文解字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然后从《礼记?月令》中对“学习”的论述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内涵。 再次,在对文化内容的处理上,教材不仅仅是引经据典,而且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方式,力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活动,让学生感受身上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以民族精神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精神世界。 3、准确把握学科特点。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体现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特点。如在“家的意味”中,从“家规”、“家训”以及家庭文化中的“孝”等方面,特别探讨了“中国人的‘家’”,体味中华文化深厚的意味和丰富的内涵,同时又渗透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将道德和法律有机融合。同时,教材注重过程和实践,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通过实践整合态度情感、能力和知识。 4、科学遵循育人规律。 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发展,从观念认识、体验内化到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是一个复杂

《遵纪守法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教案word版本

《遵纪守法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主题】遵纪守法与法同行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违法行为,做一个知法的学生。 2.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相互交流,了解身边存在的问题,知道如何通过法律渠道解决,做一个守法的学生。 3.通过这次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法律,做一个护法的学生。 【活动时间】班会活动日 【活动地点】班级教室 【活动准备】 1.布置有关的节目,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2.周围环境的布置以及有关材料的准备。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出场宣布班会开始 A: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B: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A:我们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 B:然而,有的人却没有迈好青春的第一步,而误入了法网,给自己留下了人生的永久遗憾,也给我们敲了警钟。 A:是的,我们一定要迈好关键的第一步,下面我们观看小品。 (表演小品:生A怀疑生B偷了他心爱的钢笔,但由于没有证据,情急之下两人起了争执,生A争不过生B。于是,放学之后,生A找了他所谓的“铁哥们”,

跟踪生B并殴打他。) B:刚才我们观看了小品,相信大家一定有所感受,现在大家讨论一下,然后我们各抒己见吧! A:我宣布X年级X班, A、 B:《遵纪守法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第一篇章:做一个知法的小学生 二、儿歌导入:(八荣八耻歌) 八荣八耻牢记心,荣耻分明见行动;热爱祖国报效心,危害祖国千古罪; 服务人民最荣尚,背离人民最可耻;崇尚科学立大志,愚昧无知变文盲; 辛勤劳动是美德,好逸恶劳是懒虫;团结互助力量大,损人利己不道德; 诚实守信最可贵,见利忘义不能做;遵纪守法人人夸,违法乱纪要禁止; 艰苦奋斗是榜样,骄奢淫逸遭唾弃;道德教育娃娃起,知荣知耻好孩子。 三、知识问答 A: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竞答,法律知识竞答,分必答和抢答两部分,由主持人来提问,每个小组积极参与回答。必答题20分;抢答题答对10分,答错扣10分,最后看哪个小组得分最多就是优胜小组。 必答题: 1.选择题。 (1)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武力 B.法律 (2)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的情感世界

第1课时我们的情感世界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情感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和各种活动创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倡导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认识我们的情感世界。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情感问题,保持健康、积极、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情感与情绪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 升国旗仪式 想一想: 面对国旗、听着国歌你会有什么想法或什么感受? 提示:自豪、激动…… 教师讲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每个人的内 心都有一个情感世界。关注自己的情感状态,不断 创造、积累美好的情感体验,向他人传递情感正能 量,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这一节课就让我们 共同品味我们的情感世界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丰富的情感 (多媒体显示) 提示: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在书上,与同学分 享。 活动一: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活动内容) 问题:(1)你有过以下情感体验吗?在生活中还有 那些情感体验? 教师强调:生活中我们因为不同的情境会有着不同 的情绪表现。同时作为社会的人,我们需要与他人 交往,渴望得到真挚的友谊。我们通过情感来体验 生命、体验生活;同时,情感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 加丰富。 分组讨论:

(2)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①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我们对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②情感与情绪也有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3)阅读教材,归纳情感分类 提示:根据不同层面情感要求分类 教师总结:情感的分类 基础性情感:安全感;高级情感:道德感;正面的体验:爱的情感;负面情感:恐惧感;还有两方面混杂的体验:敬畏感。 目标导学二:情感作用 活动二忆一忆 (1)回顾你的成长经历,让你体验深刻的情感有哪些? (2)你现在最希望获得哪些情感?你会怎样的方式表达你的情感需要? 教师强调: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例如:我们需要基本的安全感、信任感;我们都渴望得到爱与关怀;我们参与社会事务离不开责任感、胜任感。 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活动三:情景分析 (多媒体显示情景) 情景一 教数学的张老师很严肃,一开始我和一些同学都怕他,可现在我觉得他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前一段时间我生病在家,张老师来看我,给我补课,还给我带来他亲手包的鸡汤,虽然我不喜欢鸡汤,但因为是张老师为我做的,我还是很开心的喝了。现在,数学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每天放学一定先做数学作业,虽然有的题比较难,可我一点儿也不害怕,不懂就去问张老师。 (1)”我“对张老师的情感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学数学有什么影响? 提示:态度转变、对老师的情绪变化 教师总结:我对张老师有害怕到喜欢,我感觉到安全感和信任感等,从而影响我喜欢学习数学。 也就说,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情境二 (1)为什么钱学森要感谢他的爱人?这种情感对他有什么影响? 提示:音乐给钱教授帮助,让他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 教师总结:情感在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它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关。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情境三 在不同时期我对妈妈的需求 (1)在上面的情境中,“我”对妈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提示:注意不同时期,我们对妈妈的需要不一样,从而产生不同情感。 教师总结:从小时候对妈妈要求到后来关心妈妈。从需要妈妈的爱,到我们爱妈妈,关心妈妈。 让我们知道,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在生活经验的不断扩展中,我们的情感才可能更加丰富、深刻、我们的情怀才可能更加宽广、博大。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让我们学习到情感与情绪不是一样的,它们二者是有联系和区别的。在生活、学习中,我们要利用好情感对我们的作用,培养正面的情感体验,克服负面影响。让丰富的情感世界使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美好。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了解网络规则能力目标学会"信息节食";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的正面作用,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下列图片)同学们先欣赏图片,再谈谈感受。教师过渡: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这几幅图片,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今天我们就学习《合理利用网络》。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活动一:小军的一天(展示下列材料)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21教育网 1.思考: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 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总结: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小

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教师总结:(1)要提高媒介素养。(2)要学会"信息节食"。活动二:"谣言"来了(展示下列图片) 1.思考: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 2.如何处理不良信息?提示:生活中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很多,今天某地发生了什么事,后天某地将发生什么事。我们要学会辨别,不要被谣言左右,成为谣言的传声筒。 教师总结:(1)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2)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活动三:利用网络骂人不行(材料展示)王某与张某同住一个村镇,因生活琐事导致二人相互猜疑,多次发生口角纠纷。xx年8月,张某在网上注册了一个"陌陌号",并通过该"陌陌号"发表动态信息辱骂王某。第三天,该信息被他人发现并告知了王某,王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民警经调查核实,张某确实通过互联网使用污秽语言辱骂了王某,就依法对张某作出了行政拘留3日的治安处罚。王某认为张某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将张某告上法院,请求判令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 1.思考:张某利用网络骂人不行吗? 2.张某受到处罚,给我们什么警示?提示:网络也要遵守规则,有道德规则,也有法律规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教师强调: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

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教案

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教案 关于《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教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女孩,叫杏儿,她非常好学上进。一年冬天,她的妈妈为了多挣些钱过年,大雪天,上山采药,不幸摔死在山崖。爸爸让她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已经长大的弟弟。而她为了生活不得不到镇上一家餐馆洗盘子,月工资只有300元。她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常常睡眠不足。一次由于实在太困了,不小心打碎了几个盘子。狠心的老板扣去了她半个月的工资。回家后,还被心情不好的爸爸一顿责骂。杏儿多么渴望能再次背起书包,捧起心爱的书本,重新回到老师和同学们当中啊! 甲:同学们,同样是生长在新世纪,同样是花季少年,我们丰衣足食,而她却为了温饱和一个读书的权利奔波挣扎。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宋佳桐:她太可怜了,我想给她捐些钱帮助她回到学校。 杨昊彬:《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16岁以前的孩子应按国家规定接受义务教育,她爸爸应该让她回到学校继续读书。 杨岳彬:《未成年人保护法》还规定:任何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黑心老板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乙:同学们去超市都希望能愉快购物。可是一个小女孩在超市的遭遇却令人同情。 《超市遭遇》: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玫玫最近一直郁郁寡欢,成绩有了很大滑坡。原来,一次在某超市购物时,她被保安怀疑偷窃了超市的东西,被迫接受搜身,并被关禁闭数小时。回家后她不敢将此事告诉家长。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她像换了一个人一 样:怕见生人,怕与别人交谈,甚至怕别人看自己的目光。结果患上了轻度抑郁症。 丙:遇到这样的事,我们可以依据哪些法律保护自己呢 杨云博:我国《宪法》第37条规定:禁止非法拘留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苏宋嘉:遇到类似侵犯自己人身自由的人和事,不要忍气吞声,任人摆布,自认倒霉。而应及时求助于法律和他人的帮助,讨回公道,扞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丁:说得对,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们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校园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可是有时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问题,请听听同学是怎么说的 《校园暴力》:校园是我们健康成长和努力学习的美好乐园,但并不排除校园里发生暴力事件的可能。有一个中学生组成的犯罪团伙,作案手段凶残老练,最大的17岁,最小的只有14岁。他们常常以在校生为目标,先骗后抢,再非法拘禁,敲诈勒索。 丁:面对校园小霸王,我们该怎么做呢 宋佳兴:不要一味退缩与忍让,只有拿起法律的武器,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权益。 张荣浩:我认为尽量不要与小霸王发生正面冲突,惹不起,躲得起。 张卓凯:如果对方过于强大,可以假装顺从,然后再报告老师和家长,寻求解决办法。 孙明屿:为避免此类事情发生,建议同学们上下学要结伴而行。 甲:我们还应学会用法律约束自己,远离违法犯罪。如果只顾自己享受,漠视法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误入歧途,受到法律的审判和制裁。那些藐视法律的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丙:同学们也要注意,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不要嫌父母管得太宽、太严,都不要离家出走,因为家是我们最安全的地方,离开家可能要面临很多危险。 丁:是啊,我们只有了解法律,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用法律做准绳约束自己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绪变化与情感触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国家情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情感调控水平,协助和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特征。结合自己多年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在此课程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情感教育提出自己的几点真挚拙见,希望能够对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共鸣。 一、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新编写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教学方向以及学科性质,要求教师必须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渗透情感教育。 2.渗透情感教育,能够有效疏缓现阶段学生心理自私以及毅力薄弱的现状,引导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发展方向。 3.教师恰当使用情感教育,协助学生更好地领悟道德与法治的精神实质,全面激发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与热情,在潜移默化当中引导学生形成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二、情感教育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都是将教学内容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重视知识点的讲解,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与情感素养的培养,以教为主,先教后学。教师以讲解方式实行知识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不感兴趣。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是传授知识认知过程,也是开启学生心灵情感升华的过程。 三、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创设

教学情景,将教学内容以感观的方式直观地表现出来,再现生活现实情景,教师对社会的变化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一些典型案例和时事实行讲解,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热点,拓宽学习的知识面,这不但能够为政治课堂增添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介绍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时,我们教师能够结合当下学生喜欢的电影《战狼2》,韩剧,好莱坞大片中的人物、情境、以及剧中所反映的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特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情感体验,更好的完成情感教学目标。 2.丰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情感感受。现代教育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会遭到淘汰,所以,教师们必须要适合形式发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追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大胆地使用丰富且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要想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就必须要集中精力来创设良好的行为实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自当它们变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建议广大教师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行着手: 首先,教师一定要抓住机会,积极展开各种丰富且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们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其中,在集体活动中来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相互影响,这是形成情感共鸣的最佳方式之一。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新时代新教材新观念新呈现 ——人教版初中初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教育部《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自2016年秋季起,初一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内化了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名称中。从以道德为主线转向道德和法治相融合,法治教育渗透于整个课程教材之中。 当然,新教材变化的不只是加入了“法治”。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教材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构建成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融合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对比老版教材,从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设计和呈现方式上有如下新变化: 第一,价值观的引领,贯穿始终。 新教材重视学科的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首先,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其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由近及远地体验核心价值观;再次,螺旋递进,层层推进核心价值观形成;最后学思并举,引导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 在具体落实上,七年级上册教材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融入其中。如在“少年有梦”中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突出了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中从敬业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在“网上交友新时空”中隐含着对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在讨论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我和其他生命关系时,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落实友善这一价值观的教育。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第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全篇。 新教材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主要表现在:

与法同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与法同行》教学设计 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龙门口小学 高海广 2010年6月2日

与法同行 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龙门口小学高海广(一)概述 ·课名是《与法同行》,是泰山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第二册的第四课。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与法同行》是一篇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文章。主要学习小学生身边的一些法律法规,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了解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善于从法律的角度思考身边的一些违法现象。 ·能够了解身边的一些违法现象,并且初步知道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知道课文中列举的事情所涉及的法律及相关知识; ·通过实际案例,呼唤青少年的良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发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善于从法律的角度思考身边的一些违法现象。 (四)学生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龙门口小学五(1)班的学生。这个班是我校的一个普通班,学生来自较为偏辟的农村,见闻相应的比较少; ·学生对新鲜的上课方式和内容较为感兴趣; ·学生的表达能力欠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表达所观察到事物的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策略,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营造新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本课。 通过制作的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探讨一些问题,提高学生们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设计特色: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提高学生法律意识,鼓励学生小组探讨、协作学习、口语交流,完成本课教学,并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们知法、守法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道德与法治德育优秀课例上学路上

《上学路上》 莱阳市吕格庄中心初级中学小学部王蕾蕾 教材分析: 随着交通的发展,道路变得繁忙,安全教育尤其值得关注。学会判断行为是否安全,是否会看交通信号灯,从小学做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公民,这是进入小学生活的学生应到具备的安全意识。本课结合学生的生活,设置里相关话题,旨在帮助学生挖掘生活资源,提高安全意识。同事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上学路上的感人瞬间,懂得珍惜来自家人和社会的关爱。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全常识,熟悉重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 2、遵守交通规则,上学和回家注意安全。 3、感受体会交警等社会工作者和家人为学生上下学默默付出的爱,懂得尊重和感恩。 4、从多方面让学生了解道路隐患,形成安全意识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学习有关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发展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展示自己上班路线图,乘坐公交的过程和途经的标志建筑。 2、师:刚才老师介绍了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和上下班乘坐的交通工具你愿意介绍一下你是怎么上学的,路线是什么吗? 二、新课教授 (一)不同的上学路 1、我是这样上学的 学生结合课前调查的上学路线和学校周边的环境的资料,介绍自己的上学路线和方式:用“我是……来学校的”“路上经过……”等句子说一说自己的上学

路线和上学方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写一写。 用小贴纸代表自己的家、学校和途经的地方,做一张上下学的简易小地图。(也许你还有另外的上学路线,也标在地图上,或者你还不太清楚,等你发现的时候,也可以补充在你的小地图上) 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听完别人和别的小组的介绍,你的上学路线还需要有哪些修改和补充。 小结:太好了,这下大家对自己上学放学的路线和方式就更了解更清楚了,你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如果发现了更多的上学方式和途径一定别忘了积累下来哦! 2、找不同 考考大家: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分享,你发现我们小朋友的上学路线和方式一样吗?观看不同地区上学的图片。 抢答:看谁能最快看出他们和我们上学的不同之处。 小结:我们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小朋友上学方式和路线各不相同,而大家都要平安快乐的到学校学习、交朋友从你们的笑脸上,老师看到了你们的快乐。 (二)这样安全吗 观察PPT上四幅上学路上的图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他们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演一演,如果你图中小朋友一起上下学,此时,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结合你的出行和你这一周的小观察,想想自己或身边的小朋友上下学时有没有需要改正的地方?应该怎么做更安全。(本环节需要请相同上学方式的学生为一组,共同讨论本组上学方式和路线的注意事项等) 小组汇报,全班补充。 小结:如果大家都能像刚才这个小组同学一样懂得上下学路上注意安全,我们就可以确保健康平安的上学和放学回家,这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 (三)路上的温暖 出示一组照片。(每天轮流在校门口执勤的家长们、在学校附近路口的警察和交通协管员、下雪天的晚上加班洒融雪剂融雪的环卫工人、一些等在校门口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思路 伴随着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迅速发育,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生活矛盾也开始凸显。七年级下册教材在设计中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与矛盾为基础,突出“成长的不仅是身体”的基本观点,提炼确定了青春时光、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在集体中成长、走进法治天地四个学习主题。 在具体设计中,首先致力于帮助学生开启一扇洋溢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和充满各种发展可能的青春之门,引领学生步入青春时光,体会成长的喜悦,积极面对成长中的烦恼;继而引导和鼓励学生珍惜青春,积极作为,在学校生活中,主动参与集体建设,在集体中成长;在社会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培育积极情感,遵法行事。 本册教材设计突出体现了初中学生的青春文化色彩,关照到初中生进入青春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情绪管理情感发展集体生活法治信仰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二、教材编写原则与特点 (一)全书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专题内容:“共奏和谐乐章”“走进法治天地” ●部分落实或渗透: “青春时光”——文明、自由、爱国等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友善、文明、和谐等 “在集体中成长”——公正、平等、敬业、友善等 “走进法治天地”——公正、自由、和谐等

(二)凸显生命教育底色,隐含公民意识教育,加强法治教育。 ●关注青春生命,凸显生命教育底色。 ●隐含公民意识教育:一方面,主题内容设计逐步从共同生活中渗入公共生活的要素(如“我与集体共成长”关涉共建、自治);另一方面,教材活动设计着力搭建平等对话的脚手架,留有对话、探讨、磋商空间。 ●拓展生活内容领域,加强法治教育。 (三)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到每一单元,着力于中华优秀传统对学生精神人格的引领。无论是教材正文,还是阅读感悟、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辅助文,都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教材语言:《孟子》《大学》等。 阅读感悟:“鲁班的创造”等。 相关链接:“慎独”“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等。 内容主题:青春有格——“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等。 (四)依托知识、超越知识,力图处理好知识、生活、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以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为起点。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以个体经验的表达、交流、碰撞、分享、扩展等为线索。 ●以关于道德的知识、有助于道德形成的知识为脚手架,促进学生道德知识(实践知识)的生成。 (五)直面学生在青春成长、过共同生活、过集体生活中遭遇的困惑、矛盾与冲突,将其视为展开道德探讨与对话的重要议题、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的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docx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法律伴我成长第二框题《我们与法 律同行》 【教材分析】本框包括“学会依法办事”和“我们与法律同行”两目。引导学生学会依法办事和树立法治信 仰等方面,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后面继续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 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自 身的成长。我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措施,但在社会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 现象依然存在,未成年人需要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 的合法权益。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尊崇公序良俗,牢固树立规则 意识和契约精神,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历史重任的需要。 【课标依据】“成长中的我”中“心中有法”部分“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 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 能力”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信仰,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 3.理解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难点:以实际行动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扞卫法律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 【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设备及PPT软件 【教学准备】预习,教师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前车司机斑马线礼让行人惨被后车司机打 思考:被打司机是怎么做的这事例告诉我们,遇事怎样处理纠纷和矛盾 点拨: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人违了法,犯了罪,却茫然不知;还有一些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非法侵 害,却无动于衷,这都与其不知法、不懂法有直接的联系。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我们应通 过学习了解法律的规定,做到知法于心,与法同行。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我们的幸福生活。 法律的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 二、我们与法律同行 互动探究:板块一:学会依法办事 【探究分享】晓程该怎样做请从下面的做法中选择并说明理由。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以下是分享的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了解网络规则能力目标学会“信息节食”;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的正面作用,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下列图片) 同学们先欣赏图片,再谈谈感受。教师过渡: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这几幅图片,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今天我们就学习《合理利用网络》。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活动一:小军的一天(展示下列材料) 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21教育网 1.思考: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 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总结: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小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教师总结:(1)要提高媒介素养。(2)要学会“信息节食”。活动二:“谣言”来了(展示下列图片) 1.思考: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止万里一线荤⑴神通广址的观代述牯 ⑶电缱发竝的迪住徘早 何通稱辽死屮旳丈明 门厢诗…谏时丫闫⑷制一瑋叶|1.『黑术科苗迪描艸皂和方氏,惑喘逋忙扣人島土帶的K丫带砸沽右式的变迁■体会H.代晒牯旳飞迪璽展 玉萍僉鞭用一举蛊抵时珂恬亦式,讲完通棘道盘’赴中弃爻通住的決甘法規?注恋估息餐亡. 一、探寻教学要义 1. 让教材成为学材 2. 让教材牵引教学” 教材可以传递教学观念,提供教学内容,指引教学方法。 新型的教材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转变。 3. 让教学引领学习”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学生”学习”已经成为变革的核心视角。 教学的指向是什么,事实上,既不是教材,也不是教师,而是以学习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不是道德知识的学习,而是引导儿童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在多种可能的生活中选择好”的生活,即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 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涵养其德性。 二、开启学科之眼 1.道德与法治 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而道德则是最高法律;我们坚持用法律支撑道德,用道德滋养法律。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生活与德育 以生活事件作为建构教材的原料,对这个年龄段儿童可能遇到的问题困惑 加以整理与概括,同伴交往、家乡认同、交通通信等,通过教学来给予学 生的生活经验与发展需求的指引。 3?价值引领与价值判断 课程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 领,但教学并不是将观点灌输,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获得正 确的价值观。 三、把握教学之法 1. “单元”架构下的教学设计 2. “课文”结构中的学习思路 教学中不应是简单把这些板块内容过一下,走一下程序,而是通过把板块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路,探究、讨论、交流、辨别、模拟、践行等,这些正是需要学生把握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法律伴我成长第二框题《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材分析】本框包括“学会依法办事”和“我们与法律同行”两目。引导学生学会依法办事和树立法治信仰等方面,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后面继续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自身的成长。我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措施,但在社会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未成年人需要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尊崇公序良俗,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重任的需要。 【课标依据】“成长中的我”中“心中有法”部分“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信仰,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 3.理解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难点:以实际行动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 【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设备及PPT软件 【教学准备】预习,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前车司机斑马线礼让行人惨被后车司机打。 思考:被打司机是怎么做的?这事例告诉我们,遇事怎样处理纠纷和矛盾? 点拨: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人违了法,犯了罪,却茫然不知;还有一些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非法侵害,却无动于衷,这都与其不知法、不懂法有直接的联系。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我们应通过学习了解法律的规定,做到知法于心,与法同行。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我们的幸福生活。法律的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 二、我们与法律同行 互动探究:板块一:学会依法办事 【探究分享】晓程该怎样做?请从下面的做法中选择并说明理由。 A.据理力争,勇敢搏斗,把钱抢回来。 B.他很害怕,谁也不说。 C.暂时忍耐,事后告诉父母或立即报警。 D.找几个好朋友,把这两名男生打一顿。 E.吃亏了,抢比他还小的同学的钱。 思考:为什么不能采取除C以外的方法? 点拨:A、我们要珍爱生命,善于保护自己。 B、忍气吞声,只会助长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更大的侵害,也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D、E、采取打击报复的行为,可能会伤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自己也可能触犯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