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一、聊天导入(5)

1、我们来聊聊天,就来聊一聊我们国家这几年发生的一些大喜事

(奥运会成功举办、夺金数目多、神5、神六、神七)神七是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

刚才我们就奥运、神七问天进行了交流,这些从一个侧面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盛

导入:可以说,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的那个年代,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10月19日,在中

国上空,烟云笼罩,那时正发生着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孩子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2、出示题目《圆明园的毁灭》。

二、学习2、3、4自然段,感受圆明园的美(15)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在开篇就在这一句话中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巨大损失。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林,让作者这样说呢?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领略一番它的风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一段描写,用上了好多连接词,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它们。)

学生说一说

(1)建筑宏伟。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板书“有……也有……”)

②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板书“有……也有……还有……”)

③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有……还有……”)

(2)珍贵的历史文物。

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感受时间之长、经历秦、汉、

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

出示:课件文物珍宝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四小节。

(3)圆明园的结构及大。

①圆明园占地约347公顷,有640个足球场那么大。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

你想,这么大的面积上,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师:可想而之圆明园里所拥有的国宝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所拥有的国宝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圆明园不愧是举世闻名的最大的博馆、艺术馆)

②圆明园著名的景点就有40处,这40处景观也是“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下面我们只选20处景观的名称,请大家读一读:正大光明、天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北远山、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莱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

下面,我们就到三处风景名胜参观参观。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蓬莱瑶台”“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课件出示)

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

圆明园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这段话看看雨果是怎样来称赞它的。

(课件出示雨果的话)

书中概括地说——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三、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15)

1、然而(引读课文)1860年,10月6日——(齐读)

2、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指导朗读)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他们把这些东西统统拿走,真是很可惜!

师:那是怎样的破坏?

生: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

师: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想摔——

生:就摔!

师:想砸——

生:就砸!

师: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生: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再次齐读。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这一切都被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给毁灭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

师:这三天三夜烧掉了什么?

3、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把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四、拓展(5)

同学们,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军舰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造枪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又割地又赔款,这难道不值得每个中国人深思吗?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说说你想对这些强盗说什么?对中国人民说什么?对自己说什么?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2篇】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3课《圆明园的毁灭》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请你们再读一遍,这回结合你对课题的理解,你试着带着情感来读。谁能说说你是带着什么情感来读的?(生汇报)你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谁能结合你课前所搜集的资料来谈一谈。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课文中对圆明园的毁灭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第一段话?(板书:不可估量)

2、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怎样的损失?

3、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是巨大的。

4、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5、为什么说这种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呢?

6、我们首先来看看课文中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圆明园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2----4自然段。

7、学生汇报:板书:布局、建筑、收藏

8、请大家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三段,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一会儿跟大家谈谈。

9、汇报。(布局独特、风景优美、收藏珍贵)

10、就让我们把对圆明园的热爱、赞叹之情读出来。你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二、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布局

1、学生读。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解决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学生提到众星拱月时:那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呢?(学生说)那众星拱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你们看,这里的月指的是--------星指的是-------,这就是众星拱月,这要是从高空往下看,多美呀!到了晚上,灯火通明的时候,这种独特的布局就显得更加迷人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第三自然段------建筑

2、学生读。

(出示第一句话)同学们看这句话,老师请两名同学读读这句话,看谁读得好?

你们说说谁读得好?为什么?(金碧辉煌------重读。玲珑剔透------轻读。买卖街-------语调上扬。山乡村野------轻、慢。)

3、我们男女生合作来读一读,好不好?男生读殿堂、买卖街,女生读亭台楼阁、山乡村野。

4、课文还提到了园内有很多的景点,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景点?(出示课件)

谁能根据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点?

5、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引读)

读到武陵春色时,还有?还有没有景点了?(有)你从哪看出来的?(说明园中的景物还有很多。)

6、据资料介绍,圆明园的景点一共有140多处。老师也从网上

下载了一些,给同学们看一下。

方壶胜境:它是乾隆初年建造的大型宫殿群组之一,整体布局非常对称,全部覆盖着琉璃瓦,他代表着圆明园的主体风格,给人以端庄华贵的感觉。

杏花春馆:这里面有杏花村等小建筑,乾隆皇帝时增建了春雨轩,清朝的皇帝常常在此观雨。这个景点是根据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清明》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建造的。

圆明园内的景点真是数不胜数,风格各异,流连其间有如漫游仙境一般,谁来读读最后一句话。

你觉得他把你们带进仙境了吗?

指导:同学们,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是人们的感受,读的时候,如果你能把幻想这个词读得轻一点,再把境界这个词放慢速度来读,那你就真的把自己置身在仙境里了。练读------女生读------全班读。

第四自然段------收藏

1、学生读。

还有比他读得更好的`吗?(最、上自、下至、历代、各种、奇珍异宝、最)

说说你觉得自己哪读得好?

2、这段话告诉我们圆明园内有很多收藏,老师找到了圆明园的一些奇珍异宝。你们看,这是仅仅收藏在法国的圆明园的珍宝,这是鎏金编钟,在法国有一对。这是青铜鎏金塔,它是一个高约2米的巨

大佛塔,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在英国、美国等国家也还有许多当年被他们抢去的圆明园的珍宝。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财宝,我们期待着他们能早日回归祖国。

三、通过刚才的朗读,使我们大家再一次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然而,就这样一座拥有无数珍宝的园林却被毁灭了,我们感到无比痛惜,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情感再来读读第一段话。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2、请大家默读第五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一会儿跟大家谈谈你的体会。(一个人可以汇报几个词语。)

3、汇报:板书:掠、毁、烧

4、大家对这些词语体会得很好,我们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要读出侵略者的野蛮,表达出我们对他们的痛恨!你想读哪句就读哪句。

5、面对这些野蛮的强盗,昏庸的皇帝只管弃园逃跑,任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烈火中化为灰烬。让我们再来目睹当年这悲惨的一幕。

6、(放录像)

7、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8、就让我们带着这种仇恨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9、今天(出示),当我们来到圆明园的遗址时,呈现在我们眼前

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数不清的汉白玉石柱,横七竖八的躺在那里,它没有声音,但谁都能听到他在愤怒地仰天长叹!

10、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的痛惜再来读读第一段话。

课堂延伸

同学们,圆明园毁灭让你懂得了什么?

是的,落后就要挨打,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过无数次这样屈辱的事实,但是,我们华夏儿女是不甘心永远落后,永远挨打的。今天的中国正在日益强大。你能用事实说明我们的国家正在强大起来吗?

(学生举例汇报)

大家谈得很好。

结语: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已经成为历史,我们这一代人决不会让这悲惨的历史重演,牢记这国耻,振兴我中华,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附:板书

23、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

不可估量

建筑

掠、毁、烧

收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3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位于北京西北郊,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掺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对圆明圆昔日辉煌景象的赞叹和对侵略者仇恨的情感。以及由这些情感交织成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作者这样独具匠心的安排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之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点分析:

让学生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景象以及体会圆明园遭到毁灭的惨痛。由于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只能通过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这样,为学习“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难点分析:

运用媒体素材,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的辉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策略分析:

因为课文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其精美壮观,只能从语言文字中理解,教学时,要以理解语言文字为主,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选取适当的课外材料为烘托,实现圆明园辉煌景观在学生的脑海中的再现。因此。我采用“电教辅助手段,再现昔日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各种奇珍异宝”。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从而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该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力比较持久,知识面较宽,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但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一般仅限于文字介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

息资源,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蓄起满腔的情感波澜

1、师:(深情地)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写到: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座被誉为万圆之园的皇家园林已经消失了,现在,我们看见的只是矗立在杂草从中的残垣断壁了。(出示三副废墟图)

2、师:同学们,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生:英法联军)

英法联军又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

(二)体会毁灭——奠定正确的情感基调。

1、出示课件,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英法联军实在太卑鄙、太野蛮了,课文是用那些词语来描写的呢?请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找一找。

(2)、学生回答(老师用荧光笔画出相关词语),学生朗读并体会这些词语。

(3)、老师:面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你最想说什么?(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这段话)

(4)、老师:就这样,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化为了灰烬;

建筑艺术的精华,也化为了灰烬,付出了几个世纪的辛劳统统化为了灰烬。(板书三个化为灰烬)

2、出示课件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老师:圆明园的损失有多大?(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不可估量”)

(3)老师:文中一共用了几个“不可估量”?(生:两个)(板书两个不可估量)

(4)老师:看着这两个不可估量,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伤心、悲痛)

(5)老师:这样的伤心,这样的气愤可以估量吗?(生;不可估量)(老师再次板书不可估量)

(6)老师:让我们把这句话告诉自己,告诉在场的老师,告诉全世界的人。(学生感情朗读)

(三)、深情追忆——抒发曾经的自豪之情。

1、过渡: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那么,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让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请结合第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

(1)、学生回答,老师出示第三自然段,并用荧光笔画出“有”。

(2)、老师:文中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一共用了几个有“有”(七个)圆明园仅仅是这七个有吗?(生:不是)那么,需要几个有呢?(生:许多个)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找到了“有”?(生;饱览……)

(3)、圆明园有这么多景点,想看看吗?(生:想)

(4)、出示配乐,让学生尽情欣赏。

(5)、老师:美吗?(生:美)假如我们能在这美丽迷人的园林中痛快地畅游,你心中是什么感觉呀。

(6)、老师:是啊,你说得太好了,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7)、出示课件,学生品读“漫步园内……”句子。

2、学习第四段

(1)过渡:圆明园不仅有宏伟的建筑,还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请看(出示配乐)

(2)老师:老师收集到的这些令同学们惊叹不已的,只是圆明园数亿万计的文物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他们不仅价值连城,更是中国文明、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所以称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出示课件)

3、学习第二段

(1)、过渡: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珍藏丰富,它的总体布局也是很独特的。请看(出示布局图)

(2)、老师讲解,并提问学生,课文是用哪个词形容圆明园的总体布局的呢?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4、教师小结:圆明园就凭着巧妙的设计,宏伟的建筑,丰富的珍藏,成为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课文用这两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圆明园的价值,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1)、用“是……也是……”这个关联词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

话。

(2)、大声朗读这句话。

(五)、观看录象——宣泄喷涌而出的情感。

1、过渡: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都已经不存在了,这一切早就被英法联军的一把火无情地烧毁了。

2、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

3、片终,出示大火不停在画面飞旋扑闪,并响起《江河水》这首比较伤感的二胡曲子。稍后,屏幕上打出一行字:这把火,烧毁了——(填空)

4、老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写在你的心里。(学生动笔写)

5、老师:来,告诉大家,这把火可烧毁什么?(让学生自由说,老师作适当的评价)

6、教师小结:这把大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就像这首诗歌写的一样(出示课件)

7、学生齐读诗歌

(六)、拓展延伸——打开学生的理性思考。

1、过渡:这个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的心理整整147年了,正是因为这把火,唤醒了千千万万浑浑恶恶的中国人;正是因为这把火,激起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如今,我们的祖国变得强大起来了,有人提议,(出示课件)要重建圆明园,对于这个问

题,你有什么看法?请和四人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不管是不是重建,老师都感到非常欣慰,重要的是老师看到了同学们那颗真挚的爱国心啊!

4、老师小结:同学们,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出示课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4单元 第14课 圆明园的毁灭 部编版

14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记录了一段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后来被侵略者毁灭的历史,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辉煌壮观的圆明园被毁灭的痛心和遗憾,对侵略者的愤怒和义愤填膺,增强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但是对文字背后所要表现的情感还需进一步揣摩。 本文结构清晰,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阐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表达了作者为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被毁灭而痛彻心扉的感情。在具体讲述圆明园被侵略者毁灭的事实前,作者先扬后抑,在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圆明园的精巧布局、宏伟的建筑风格和收藏的珍贵文物,以“皇家园林”“众星拱月”等词语突出了圆明园的精巧绝伦。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用精练、简短的语言讲述了圆明园被侵略者毁灭的过程,与第二部分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愤怒、痛惜的爱国之情。 课文在文章内容构思上独具匠心,以对比描写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全文大量篇幅都是在写圆明园的辉煌和美丽,当学生沉浸在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之中,为这些伟大的建筑而自豪、骄傲时,作者笔锋一转,后文再现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美好的东西瞬间被侵略者毁灭了,“辉煌”和“毁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学生读到这些文字,再联想到圆明园曾经的美,更会产生一种痛心和愤怒的情感。 课文语言简洁、丰富,用词用句精准。第1自然段中用关联词“是……也是……”和“不可估量”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无比惋惜和痛心。第2自然段用简短直观的语句介绍了圆明园所在的位置和组成部分。第3自然段属于重点描写段落,在描写圆明园中的宏伟建筑时,作者运用对举的方式,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借助关联句式“有……也有……”“不仅……还有……”详细地介绍了圆明园中的各色建筑。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借助关联句式“不但……还……”详细地介绍了圆明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第5自然段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一、聊天导入(5) 1、我们来聊聊天,就来聊一聊我们国家这几年发生的一些大喜事 (奥运会成功举办、夺金数目多、神5、神六、神七)神七是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 刚才我们就奥运、神七问天进行了交流,这些从一个侧面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盛 导入:可以说,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的那个年代,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10月19日,在中

国上空,烟云笼罩,那时正发生着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孩子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2、出示题目《圆明园的毁灭》。 二、学习2、3、4自然段,感受圆明园的美(15)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在开篇就在这一句话中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巨大损失。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林,让作者这样说呢?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领略一番它的风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一段描写,用上了好多连接词,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它们。) 学生说一说 (1)建筑宏伟。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板书“有……也有……”) ②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板书“有……也有……还有……”) ③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有……还有……”) (2)珍贵的历史文物。 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感受时间之长、经历秦、汉、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20XX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王英琦,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4单元14《圆明园的毁灭》(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5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圆明园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

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1)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2)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师:刚才同学读课文不但读得通顺流利,而且有的同学还读得很有感情。老师相信你们同样能有感情地读好下面的词语。自己先练习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老师检查词语检测: 不可估量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山乡村野田园风光平湖秋月蓬岛瑶台西洋景观风景名胜天南海北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字词教学 师:这些词语里,老师有一个词语想请教大家,“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不可估量”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价值可以被称为“不可估量”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评价圆明园的价值的?(指名汇报)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教师归纳出示三个句子。(学生齐读) 圆明园是: 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品读“美”。 同学们想不想到这个著名的皇家园林游览一番呢?那就跟随老师一起来吧! 3.创设情境,表达“美”。 园林里有如此之多的美丽景观,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处呢?想象一下那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现在你们选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景观去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第1篇】 《圆明园的毁天》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中缺少生动的语言描写和历史的介绍,虽然课题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昔日辉煌的景象,而只用简短的一个自然段介绍悲剧的发生是英法联军把这么美的东西放火烧掉毁灭了,更能激起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的痛心与仇恨。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唤起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难点是学会查阅资料,并结合资料,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从以下四方面去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首先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三遍,把不懂的字词句画出来,以及对课文中产生的疑问标出来;接着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的读音,准确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了解历史资料,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准备。由于学生对我国的历史事件了解太少,甚至为零,为了使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在网上查阅圆明园的资料,通过阅读资料学生对圆明园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我要求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直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前因后果,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二、

准确读准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为理解课文内容铺好路。本课的生字词比较多,字的笔画较多书写难度也大,成语也多理解词意也不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花充足的时间去读懂生字词,字的书写顺序、笔画的多少都要让学生掌握,比较难的还是词语特别是成语的意思理解,我采用了图文结合、举例子说明、造句等等方式尽力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这样才能为理解课文内容铺好一条平整的路。三、整合信息资源,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降低理解课文内容的难度,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基础上,我借助多媒体创设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语句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这么美好的园林顷刻间化为一片灰烬的强力震惊,产生一种激昂悲痛的情绪,体会到英法联军的贪婪与疯狂,进而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聋教育中的难点与重点,也是语文教学中应该重点指导的任务。课文的朗读时以赞颂和悲愤为基调的,这就要求老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感情,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总的来说,第1、5自然段要提高声调,语速稍快,关键词(闯进、凡是、任意、统统等)要重读,读出悲痛、仇恨之情;第2、3、4自然段读时心情要愉快、轻松,语速要缓,娓娓道来,朗读时体现欣赏、赞美、自豪之情;最后两句话要反复多读几次,用沉重的心情、表情要严肃痛苦,读出内心的痛苦、惋惜和愤怒之情。四、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学完课文后的感受。学习完课文后,我以“学习后,你有什么想法?”题展开自由的谈论活动,这里主要按课文的主旨,引导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的看法和想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销毁、众星拱月、诗情画意”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和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销毁、众星拱月、诗情画意”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和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查找资料:说一说你所了解到的圆明园。 预设: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2.示图片,提问:关于圆明园,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预设: 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一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雨果

…… 3.展示一些图片,帮助了解。 4.谈话导入:说一说你眼里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 二、初读感知 (一)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认真读一读对圆明园的描写,感知圆明园的宏伟建筑。 (二)认读生字。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他们吗? 出示生字,指读。(出示文本信息) 估煌殿珑剔澜陵宏奉烬 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提出要求:一板一眼,字正腔圆。 2.图文识字。 街市亭台楼阁奇珍异宝 (三)了解大意。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比赛诵读。 (3)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2.小组之间根据提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核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之情。 三、感知品味 同学们,圆明园昔日之辉煌无与伦比,让我们一起感知一下吧! 1.从三个方便来感受它的辉煌。 (1)建筑风格 感受提示:认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预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3.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过渡句 这节课,我们将穿越时光,走进当年的圆明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课件出示句子“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建筑宏伟”概括了哪段话的内容“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概括了

哪段话的内容这个句子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给句子换两个关联词,使句子意思不变,作用也不变。 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也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二)想象宏伟的建筑,学习写法 1.理解宏伟的意思。(规模、雄壮伟大。) (1)默读第三段,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宏伟 (2)课件出示句子。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③数一数作者用了多少个“有”字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建筑物种类多,数量多。 2.想象园中的景象,引导背诵。 3.模仿写法,说话写话。 校园里,有_________的,也有的_________。不但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有_________的_________,也有_________的_________。不但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1篇】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教材第七单元中的内容,本组包括《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等四篇课文,重点在使学生感受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文通过描写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教材处理 本课为本单元重点课文,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第三课时展示学生所收集的资料,写出文章的读后感,背诵第3、4自然段。本节是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字词; (2)学习通过词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提高朗读能力,积累语言; (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一朝的毁灭,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德育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想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难点: (1)通过自读、感悟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别具用心。 五、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 圆明园曾经的辉煌通过文字较难形成完整、清晰的形象,学生很少到过圆明园,对它现在的景象也知之甚少。本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更通过圆明园的今昔对比,理解它的毁灭给人类文化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影片片断,感受侵略者的野蛮,激发痛恨侵略者、振兴中华的情感。 2、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及音像资料,既丰富文章内容,有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六、教法、学法 1、合作交流:以学生自读感悟为基础,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收获和体会;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奇珍异宝”等词语,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词素分析法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祖国文化、对侵略者的情感 4、领悟课文特殊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查阅工具书等方法理解目标1中带点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按“概写→辉煌→毁灭”把文章分成三段,抓住二、三段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3、自读第二自然段: ⑴圆明园是一座__的皇家园林。它由______组成,许多小图分

布在__三面。 ⑵“众星拱月”里“拱”的意思是__,词语的本意是__,这里指__;说明圆明园的布局__。 4、自读第三自然段。建筑艺术有____,还有__……园林艺术有____,还有__……说明圆明园是__漫步园中,有如__;仿佛__。 5、默读第四自然段: 圆明园收藏的珍贵文物,上至__,下至__,历时__;收藏了__。说明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__。 6、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从圆明园的布局、__、__,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__,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古代文化__之情。 7、自读第五自然段: ⑴勾画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动作,你从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中体会到了什么 ⑵能不能把课文中“闯进”换成“进入”能否把“凡是、统弦、实在、任意、连”这些词去掉为什么 ⑶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8、讨论: 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二、练习提纲 1、听生字、新词,用“举世闻名、瑰宝、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词语,缩写文章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第【1】篇〗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灰烬”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借助多媒体,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展开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3.激发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生字词,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 2.难点:依据文中语句展开想象,理解体会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激发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名胜古迹呢?(故宫,西湖……)我们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观赏过波平如镜的西湖,登上过高大雄伟的万

里长城,也领略过波澜壮阔的长江黄河。今天我要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圆明园。看一看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强调重点生字词。 明确:不可估量。 3.思考:课文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首先指出圆明园毁灭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然后介绍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景象;最后讲述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三)深入研读 1.文中第一自然段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思考: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明确: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2)圆明园中有民间建筑和西洋景观,建筑宏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位于北京西北郊,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掺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对圆明圆昔日辉煌景象的赞叹和对侵略者仇恨的情感。以及由这些情感交织成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作者这样独具匠心的安排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之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点分析:

让学生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景象以及体会圆明园遭到毁灭的惨痛。由于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只能通过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这样,为学习“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难点分析: 运用媒体素材,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的辉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策略分析: 因为课文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其精美壮观,只能从语言文字中理解,教学时,要以理解语言文字为主,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选取适当的课外材料为烘托,实现圆明园辉煌景观在学生的脑海中的再现。因此。我采用“电教辅助手段,再现昔日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各种奇珍异宝”。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从而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该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力比较持久,知识面较宽,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但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一般仅限于文字介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1】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三、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第一段。哪位

同学来说一说课文分几段写的?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朗读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2.默读、思考。 第二段从哪儿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 提示学生按照不同方面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3.逐层讲解,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 (1)学习第一层(第二自然段)。 找一位同学朗读这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画出圆明园由哪几部分组成? (圆明园主要是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圆明三园。另外,还有很多小园。) 这些小园是怎样分布的呢? (“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 (“众星拱月”的意思是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众星拱月”的各种园子。 引导同学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模样,根据自己的“众星拱月”图,谈谈感想,体会圆明园的布局规模(宏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自学重点词语,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强盗行经的仇恨。 2、有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简介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历史。 2、欣赏课件: 圆明园今天有是什么模样?

3、质疑: 眼前惨景,使你想了解什么? 4、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 1、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2、指名回答。 板书: 辉煌、毁灭。 3、质疑: 联系课题,你发现什么问题? 4、指名回答,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概括。 5、齐读第一段。 过渡: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自学辉煌(2~4段) 1、小组学习: 请你从2~4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比一比,谁是提问专家,谁是解题高手? 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随机指导: ⑴结合课件(圆明园鸟瞰图)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 ⑵结合课件(圆明园四十景)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

艺术的精华。 ⑶结合课件(圆明园文物)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过渡: 那么,圆明园的建筑是怎样被毁灭?这些珍贵文物有是怎样沦落他乡呢?让我们睁大双眼,看清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吧! 四、学习毁灭(5段) 1、演示课件(火烧圆明园)。 2、谈感受。 3、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满腔愤怒呢?自由读最后一段。体会哪些句子突出表达了你的愤怒? 4、指名读,师生评议。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为什么? 五、总结 1、演示课件(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空旷的田野上立。它不会说话,却年复一年地仰天长叹。它的毁灭向世人昭示什么?当我们站在它面前,你想说些什么? 六、拓展 辩论:圆明园是否有必要重建?为什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理念】 特级教师贺诚曾经说过:“在语言文字明亮而透彻的深处,映照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 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 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 这是笔者初读教材之后,留下的第一印象,那这篇课文在本册 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担负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是作为教师的 我们,在课前钻研教材的时候,必须要弄清楚的。那我们就来看一看 这篇课文的位置,这是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七单元的主题是“勿忘 国耻,振兴中华”,学习要求有两条:一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 民族精神,二是通过多各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运用。教学中,我们肯定要紧紧围绕单元目标来进行,于是,再次读《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便了然于胸了。那就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 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 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

结合课标的精神、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情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其中,第二个目标是重点,而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略) 二、朗读想象,再现辉煌 (一)学习三自然段,感受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1、教师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读了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 (设计意图:当我拿起这篇文章读到这一句话的时候,有一个词给我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就是不可估量,究竟有多大的价值才导致损失不可估量,让学生读了之后就质疑,学贵有疑嘛,古人有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圆明园。同时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三、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去。) 2、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进圆明园。请孩子们放声读课文的 3、4 自然段,去感受一下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吧。生自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第1篇】 一、解读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选自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第七组的21课,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本文是一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令人深思的精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描写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以及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毁,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是: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难点是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二、目标制定: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由于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也比较多,因此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生要具有初步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鉴于此,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搜集、向别人请教等等的方式获取大量有关圆明园毁灭的史料。上课时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因此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爱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①认识了6 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殿堂、损失、销毁等词语。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①以读激情,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②通过查阅圆明园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第二课时: 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辅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在这里我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 灭》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 课文原文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 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 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 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 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 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 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 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 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 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 样化为一片灰烬。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王英琦,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优质教案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视频导入,初步感受圆明园之美。 【设计意图:引用雨果的话,结合所涉名胜图片的展示和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视频,引入本课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探究欲望。】 1.课件出示帕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圣母院图片。 引导语: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思考: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 2.播放圆明园复原视频。 3.课件出示圆明园断垣残壁的图片。 引导语: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 从1860年开始,这些断壁残垣就默默地伫立在北京西北郊圆明园遗址,历经150余年岿然不倒,它们,是在诉说一段历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3.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启发、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读、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一、自由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教师根据情况适时点拨。 毁灭殿堂象征仿照建筑亭台楼阁不可估量举世闻名漫游饱览境界宏伟博物馆众星拱月金碧辉煌天南海北统统搬运销毁罪证奉命奇珍异宝风景名胜诗情画意 2.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学习任务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采用逐个自然段分析的方法,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有针对性,有利于更快地把握课文内容。】 1.速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是一个总起段,讲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 引导语: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我们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之外,还说了什么呢? 预设:还告诉我们它是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的。这叫做圆明园的布局。第三自然段写了圆明园内有各种各样的建筑。 第四自然段是介绍了圆明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 第五自然段主要写了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经过。 2.小组交流,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1)思考:全文主要写了哪两个内容? 两部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圆明园的毁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第【1】篇〗文本分析: 本文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主题,用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被毁灭的过程,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的文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宜采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设计思路,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充分挖掘教材,多角度地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文本信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深处的情感,增强责任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 4.受到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增强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

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3.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要点把握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 导语:同学们,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看见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圆明园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赞誉呢?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壮丽。(教师出示展现圆明园辉煌过去的相关。) 2.教师由“辉煌”过渡到“被毁灭”,揭示课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优秀推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优秀推选3 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反思第1篇】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学习语文,是为了学会阅读;学会阅读,方能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循着这一目标,在教学中紧紧围绕“不可估量”这一中心词展开活动,以初识圆明园,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的设计思路,领悟圆明园的价值和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引领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通过丰富的语言训练,入情入境的多媒体引导,独具个性的朗读体验,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力求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高效语文课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与圆明园有关的、文字、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完成预学案。 2.了解圆明园的相关、文字,以及与清朝末年相关的历史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题目,激趣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写课题。 2.激情叙述:“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万园之园的“园”。一座圆满无缺的光明普照的万园之园,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 3.引导质疑: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 预设:想起了火烧圆明园的故事;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看到了圆明园各处的名胜古迹。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题目构建话题,了解预习效果,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通读全文。提示:遇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把每一个句子都读通、读顺。 2.检查学习情况。 (1)读准“煌、陵、澜、烬、剔”的读音。给会认字组词语,了解字义。 (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毁灭估量众星拱月辉煌殿堂武陵饱览仙境宏伟唐宋闯入统统销毁奉命 (3)区别形近字:拱—供境—镜销—消 (4)识记字形。如:“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区别开,不要多一竖。 (5)理解词语。如“众星拱月、辉煌”等可出示进行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