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法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核心知识点

道法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核心知识点

道法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核心知识点
道法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核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核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框我与社会

1.感受社会生活

①社会生活绚丽多彩,了解方式多种多样。②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③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关心社区治理、国家发展。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③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

1.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养成亲社会行为

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必要性:(why)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树立积极生活态度,关注、了解、服务社会。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意义)

做法:①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③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①网络让信息传递和交流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促进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网络的消极影响?

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②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4、网络谣言的危害?

①对自己:受到社会谴责,甚至法律制裁;

②对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③对社会:误导社会舆论,影响社会稳定。

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

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做法:(how)

①提高媒介素养,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要浏览有用信息,学会“信息节食”。

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④遵守道德与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2.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①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一框维护秩序

1.社会秩序的分类: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2.社会秩序的意义:(why)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3.社会规则的种类:道德、纪律、法律。

4.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第二框遵守规则

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①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2.怎样自觉遵守规则: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要求:敬畏规则,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怎样坚定维护规则:①自觉遵守规则;

②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2.怎样积极改进规则:①积极参与规则改进,寻求共识;②积极建言献策。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一框尊重他人

1、尊重他人的表现:人格、权利.

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②每个人都是只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3.怎样做到尊重他人?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人格权利)

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

第二框文明有礼

1.待人礼为先

礼的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why)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2.怎样做文明有礼人:(how)

③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第三框诚实守信

1.诚信的地位: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2.诚实守信的重要性:(why)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2.怎样践行诚信:(how)①树立诚信意识,信守承诺,勇担过错,承担责任。

②运用诚信智慧,遵循伦理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

③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第五课做守法公民

第一框法不可违

1.违法行为

含义: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1)根据违反的法律的分类:

①民事违法行为——民事法律法规———民事责任(法律责任)——民事诉讼

②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法律法规———行政制裁(法律责任)——行政诉讼

③刑事违法行为——刑事法律法规(刑法)———刑罚处罚(法律责任)——刑事诉讼

(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类:

①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②犯罪(刑事违法行为)

2.身边的一般违法行为

①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典型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至轻伤等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等行为。

②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法总则、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侵犯他人民事权利(侵权)、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违约)的行为。

3.怎样预防一般违法行为的发生:

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思想角度)

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行政违法的角度)

③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民事违法的角度)

第二框预防犯罪

1、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异同点?

(1)区别:①违反的法律不同;②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③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2)共同点:①都违反了相关法律;②都对社会具有一定的危害性;③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犯罪(违法刑法的行为)

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法律后果)

刑罚种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3.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启示)

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需要杜绝不良行为。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④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4.犯罪的危害?

①对自己:受刑罚处罚,影响个人前途;

②对他人:侵犯个人权益,影响他人正常生活;

③对社会: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

第三框善用法律

1.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遇到侵害要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途径和方式:(how)

①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

②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a到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控告、举报;b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最正规最权威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分类:①民事诉讼(针对民事纠纷)、②行政诉讼(“民告官”)、③刑事诉讼(针对犯罪行为)。

2.怎样应对违法犯罪?

①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善于依法维权。

②青少年要保全自己、减少伤害;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③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