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视角看中国的改革开放

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视角看中国的改革开放

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视角看中国的改革开放
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视角看中国的改革开放

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视角看中国的改革开放

摘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得出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动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的结论,说明了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的始作俑者,更重要的是证明了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的未来。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世界历史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

一、世界历史的形成动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

马克思、恩格斯将世界历史看作是生产力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上的各个国家和民族长期之间相互交往的结果。“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生产力的发展应当视为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原因,它决定了本地区和本民族对外交往的水平和需求。“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交往由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引起,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同时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同民族和区域之间的交往是促进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手段,“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马克思进一步举例说,“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很明显,随着交往的扩大,单一的封闭的经济体逐渐走向衰亡,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相互关联的世界市场,即人类社会历史迈入世界历史阶段。

二、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的开创者

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和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使得世界市场得以形成,人类社会的世界历史被深深的打上了资本主义的烙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本主义“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国家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资本主义的产生伴随着生产力的急剧发展,蒸汽机的发明使机械力代替人力成为可能,规模化的大工业生产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新型的生产方式面前,持续了几千年的自然状态的小生产被迫瓦解,逐渐被组织化程度更高的社会化大生产所代替。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工具和通讯工具的革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民交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蒸汽铁路、轮船、电话等等划时代的发明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交往形式,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更加便捷和频繁。这也使得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分工成为可能。资本主义将生产出的大量产品倾销到世界各地,大肆抢占当地市场,首先在消费上占据主导地位。在资本主义生产出的大量商品面前,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显得不堪一击,很快就败下阵来。资本主义很快将新的生产关系和产品分类在当地建立起来,从而完成从控制消费到控制生产转变。自此,世界范围内的新的分工从此形成了。

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历史性成就得益于大工业的发展和世界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概述(一)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概述(一) 【正文】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并分别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两书中较为系统地展开和表述的。这一理论提出以后的一百多年间,由于种种原因,长期被忽视,甚至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的“盲点”和“空场”。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经济“一体化”或“全球化”的深入,特别是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对其本民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展开,并在以下方面取得共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或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建构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基础,同时也是他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未来社会和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根据。然而,由于我国理论界对这一理论研究较晚,在这一理论深入研究过程中,争论较多,总体上讲还是分歧大于共识,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世界历史范围的涵义及其与民族史、地域史的关系 第一种观点认为:世界历史是一个整体范畴,它不是各民族历史的简单的总和,它是资本主义建立大工业以来各民族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世界历史是由民族历史构成的统一整体,但它又有不同于民族历史个体运动规律的整体运动规律。因此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的关系,具有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种观点认为:世界历史不是通常的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即整个人类历史,而是特指各民族、国家通过普遍交往,进入相互依存状态,使世界整体化以来的历史。因为:世界历史虽存在于今天,但它却形成于近代,即资本主义时代。稍后这一观点稍有变化,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类总体历史。二是特指18—19世纪世界“一体化”以来的历史。但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世界历史概念主要指后者,世界历史形成之后,人类历史与民族历史的关系不再仅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而且同时具有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第三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与历史学学科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范畴含义不同,两者不可混淆。首先,从时间上看,上限不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是特指16世纪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来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所形成的历史。而历史学的世界历史,在时间上则包括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历史。其次,从空间上看,其涵盖范围和意义上不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是以交往及其扩大所造成的世界性后果为特征,是指世界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一体化,即世界形成了有机整体。历史学的世界历史范畴则强调把全球各个民族和地区的历史包括在内,即在地域上包括全球。再次,从学科划分的级别上看,层次不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是一个哲学范畴,历史学的世界历史范畴是一个具体历史学科的范畴。 第四种观点认为:世界历史是一个多层次含义的范畴,在黑格尔时代,世界历史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历史学、编纂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它在空间上是指相对于民族史和地域史而言的世界史、全球史。它在时间上是包括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历史、总体历史。二是指由维柯以来到黑格尔所完成的哲学精神层面上的世界历史概念。从纯粹思想史的角度看,马克思又发掘出世界历史的第三层含义:即自18世纪以来,由资本主义生产和交往方式的迅猛发展而使世界成为统一整体、统一格局的历史。但同时这种观点又认为,当然,马克思并没有完全排斥上述两种世界历史观。相反,他的世界历史概念统率了前人的观点,并以前人的理解为基础,来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五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有四层相互联系的含义。一是指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及其共同基础。二是指各个民族和国家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系统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总体。三是专指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四是特指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所产生的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及其结果。这种观点还特别强调指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这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概要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2013年11月18日09: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京)2013年6期作者:马俊峰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3 内容摘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分析研究许多问题的重要背景和方法,又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重新理解和解读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和处理全球化时代的诸多重要问题,尤其是处理好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的关系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好中国道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世界历史理论;全球化;现代化;人类解放 作者简介:马俊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 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马克思分析和讨论许多问题都是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进行的,不懂得或忽视这一点,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时势必会造成许多误解和曲解。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这是造成我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理论上“不太清楚”、实践上走了很多弯路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巨大冲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重新理解和谋划现代化方略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激活了世界历史理论这个重要思想资源,使之成为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理论热点问题。显然,世界历史理论既是我们重新理解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显现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重要方面。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创造性转换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直接思想渊源是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现实基础则是业已形成并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及其产生的各种效应。在发生学的意义上,历史开始向世界历史转变是由地理大发现引起的国际贸易,尤其是由工业化所催动的国际市场拓展引发的。地理大发现不仅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而且通过更加频繁的交往,使人们日益了解了“新世界”和东方国家的历史知识。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伏尔泰写出了《论各民族的风格与精神》,从最远古的中国讲起,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为后来世界史的编著开辟了道路。此后,一些历史学家致力于世界历史的著述,如J. C. 加特勒尔的《世界历史要览》、A. L. von施勒策尔的《世界历史概略》等等,英国J. 坎普贝尔等人还辑集了一部多达38卷的《自远古迄今的世界历史》。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黑格尔基于一种“巨大的历史感”,并不满意这些历史学家把历史当作已经发生的经验事实进行堆积排列的做法,即只是依据一定的材料叙述历史中发生的行动、事变以及导致这些行动和事变发生的动机,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马克思分析和讨论许多问题都是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进行的,不懂得或忽视这一点,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时势必会造成许多误解和曲解。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这是造成我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理论上“不太清楚”、实践上走了很多弯路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巨大冲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重新理解和谋划现代化方略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激活了世界历史理论这个重要思想资源,使之成为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理论热点问题。显然,世界历史理论既是我们重新理解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显现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重要方面。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创造性转换 第一,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绝对精神在时间上的展开和在空间上的扩展,是精神不断获得解放和自由的过程,“世界历史……表示‘精神’的意识从它的‘自由’意识和从这种‘自由’意识产生出来的实现的发展”。①马克思则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为,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⑤因为它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和交往关系发展的结果,是现实生活的人们、人们的吃穿住行的现实生活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而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结果。 第二,黑格尔“世界历史”概念的外延基本上可以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历史”,是各个民族历史发展的总和。尽管黑格尔基于“巨大的历史感”力图将人类历史当作一个总体去探寻其内在联系,但他却不能“历史地”看待世界历史的形成问题。换句话说,基于“绝对精神”展现自身的唯心主义框架,他更多地关注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连续性、统一性,而没有注意到其中的间断性和“质变”。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则不同,它以“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为对象性根据,而

改革开放40年教育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e18219047.html, 改革开放40年教育的发展 作者:黄飞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8期 摘要:40年前,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古老而饱经沧桑 的东方国度一举开啟了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如今,她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历史性跨越。今天,将改革进行到底。回眸历史,中国教育、娄底教育是怎样一路发展至今。 关键词:改革开放、教育发展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4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我国教育发展而言,这40年的变革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40年来,教育的每一步变迁,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 就在教育领域的一个印证与缩影;教育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中国改革开放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的四十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的四十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四十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显著加强、更多惠及处境不利地区的四十年。四十年的教育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来,13亿多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梦正逐步成为现实。 来自重庆开县的黄琪,6岁时父亲去世,下岗的母亲打零工供她读书。考上北大后,黄琪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学校免除了她的学费,并提供了一份勤工助学岗位。品学兼优的她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保送为博士生。 万方玉是重庆市云阳县上坝乡人,受益于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2015年高考 后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录取。此前,他的同乡李勇、喻仁伟也受惠于该项计划,圆梦北大,结束了这个乡一直无人考上知名大学的历史。乡亲们用修路来表达心中的喜悦,他们希望娃儿们都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广阔天地。 改革开放以来,如黄琪、万方玉这样,受益于教育公平举措的孩子有很多。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共享发展新理念,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努力扩大多样化高质量教育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全体人民平等受教育权利,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教育发展水平和公平程度迈上一个新台阶。 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大步向前。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保持在4%以上。人人都有学习途径、人人享有出彩机会,学有所教真正落到了实处。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摘要:本文介绍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观点,阐述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方法,探究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形成时期;全球化;实践价值;基本观点;经济活动 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马克思就曾把他所处的时代概括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代,现代世界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全球化,对全球化的认知决定了人类判断全球化和怎样参与全球化的出发点。马克思曾经对全球化的发生和发展以"世界历史"的理论形态作了概括和分析,掌握马克思关于全球化或者说"世界历史"分析的方法论,挖掘和研究这一思想的方法论意义,对于认识和把握全球化问题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始终以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过程作为自身的主要任务,虽然马克思没有系统的全球化理论,但他从全球视野阐发的"世界历史"的重要思想,为我们研究当代全球化问题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总体说,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有三个方面: 1."世界历史"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黑格尔所说的人类历史之外的什么"世界精神"的产物,而是以工业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生产力自身运动的结果。世界市场使各个国家、民族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世界历史。 2."世界历史"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成的过程。"世界历史"的形成不仅是经济活动世界化的过程,同时是精神层面世界化的过程。资产阶级把

消费与生产全球化,所有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来被尊崇的观念都被瓦解了,一切国家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仇外心理在日益消失。由于生产与消费的全球化,文化也逐渐的全球化。"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一样。 3.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世界历史"。马克思历史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实社会的人。,"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现实的个人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的历史,而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这点。"而"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 二、"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方法论 马克思阐述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全球化过程是博大精深的,不仅作了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的分析,而且作了哲学、人类学、文化学的分析;不仅揭示了这个历史过程的本质,而且描述了这个过程的生动的现象;不仅是历史的,而且是逻辑的。透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找出贯穿在其思想中的方法论。 1.价值观与历史观互相统一的方法。社会客观规律的尺度,就是历史尺度,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看做为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持续改变的历史过程。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客观的基本的标准。这一点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观从根本上区分开来。马克思又认为,历史是由有目的、有意志、有激情的人自觉创造的。马克思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伟大的划时代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研究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动因、过程及趋势的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明,人类的彻底解放,只能在普遍交往亦即全球化的势态下才能实现,这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明的“世界历史”之路,即人类彻底解放之路。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结论与人类历史及其当代全球化发展的历史结论是一致的,这个结论就是全人类都必定走向“世界历史”之路。 一、“世界历史”之路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形成于《共产党宣言》及《德意志意识形态》,再经《资本论》系统而深刻地论证最终完成。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严肃探索和科学论断。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任务是要发现和揭示人类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时代的运动规律。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入手,分析历史的发展变化,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从价值目标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明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道路。人类历史从民族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实际上是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这种转变的实现或者说全球化进程的动因,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 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最本质性的动因。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的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不这样,(1)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2)交往的力量本身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因而是不堪忍受的力量:它们会依然处于地方的、笼罩着迷信气氛的‘状态’;(3)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1]

改革开放40年课程题库完整

改革开放40年课程题库——形策2018 一.单选题(共90题,100.0分) 1 ( )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A、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我的答案:B 得分: 1.1分 2 世界主题转换为( ),使中国能够专心致志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在新的背景下展开改革开放的蓝图。 A、 发展与脱贫 B、 和平与发展 C、 发展与环保 我的答案:B 得分: 1.1分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果断的停止使用( )的口号。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以钢为纲” C、 “以粮为纲” 我的答案:A 得分: 1.1分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后的拨乱反正,其范围包括( )。 A、

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 B、 思想领域 C、 政治领域 我的答案:A 得分: 1.1分 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 ),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A、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 《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我的答案:A 得分: 1.1分 6 ( )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 改善人民生活 B、 提高综合国力 C、 和平与发展 我的答案:A 得分: 1.1分 7 邓小平在1983年同( )共产党主席谈话时说:“我们真正的转折点是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实际上制定了新的纲领、方针和政策,制定了新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A、 日本 B、 澳大利亚 C、 匈牙利

马克思世界历史方法论

马克思世界历史方法论 ——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 摘要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分析研究许多问题的重要背景和方法,又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有着渊源关系。坚持以马克思分析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为指导,注重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和审视经济全球化,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一把“双刃剑”的客观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经济全球化。 关键词:世界历史方法论经济全球化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1]。马克思分析和讨论许多问题都是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进行的,不懂得或忽视这一点,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时势必会造成许多误解和曲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阐述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个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过程,其转变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交往的不断扩大,揭示了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源、动力和本质,并且预言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结果是共产主义。今天,世界历史发展到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涌现出许多有关全球化的理论、观点,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争议,这些争论的存在,已经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对此,我们认为可以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立场、方法中寻求灵感,得到启发。马克思注重对世界历史实质的研究,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深层原因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马克思坚持历史进步观,考察世界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马克思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全面认识各民族和国家在世界历史总体结构中的发展、变化、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研究是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对我们科学地认识今天的全球化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价值。全球化进程从一幵始就注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却又是一个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因此,我们不但要充分认识到全球化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会与风险同在,而且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今的全球化,在实践中把握好参与全球化的主动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应对策略。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主要是在批判和改造黑格尔的“世界精神”发展的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就广义而言,特指人类整体的历史发展,即把世界各民族的历史作为人类历史整体的一部分加以思考;就狭义而言是指人类历史从狭隘的、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统一的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整体历史的发展。也就是说,世界历史思想就事实层面来看,其含义在于指出了国家与国家的关系,除了本国的历史以外还存在与其他国家的相互关系。马克思分析了中世纪以来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指出其发展结果是打破各民族和国家的闭关自守状态,世界开始了相互依存和影响的

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历史教案

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历史教 案 本课是必修一政治史模块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的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本课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本课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材从时代背景、产生过程、《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独立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想高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历史条件。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密切合作,他们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文化成果,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科学。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及地位

本节课时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主要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巴黎公社”三部分。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两大历史事件展开。本课作为世界近代政治史中的一条支线,是对教材第三单元的呼应,也就是世界政治史近代部分不仅包括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还应该有工人运动的发展等内容。同时本课的内容也是为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内容作铺垫,完整讲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 重点、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难点:如何理解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三、学情分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是极为陌生和困难的。设置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也是很难透彻理解的。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教材中也不可能有过多的学习与理解,仅仅是知道这个名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引导,调动他们的学习思维,才能把深奥的理论讲好、让学生掌握。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中国教育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及挑战

Advances in Education教育进展, 2018, 8(6), 703-710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de18219047.html,/journal/ae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e18219047.html,/10.12677/ae.2018.86112 The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of China’s Education in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Siu-Wai Wu Department of IELL,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Received: Nov. 9th, 2018; accepted: Nov. 21st, 2018; published: Nov. 28th, 2018 Abstract In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t all levels in China has continued to grow. On Deng Xiaoping’s proposal that education should facing to modernization, the world, and the future, the focus of education of PRC in the early stage of reform is to promote the two-base project, and to implement free education in the compulsory stage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Since 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at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has gone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mass education. Facing the world, from the decision to se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number of study abroad Chinese students has increased, and China has become the largest sourc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global students. At presen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The main contradiction in education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eople’s demand for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Facing the future, the mainland should deepen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different part of educa-tional system. First, PRC should fully implement the core literacy of Chinese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first-class disciplines, as well as plan ahea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Of course, it is necessary to train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and innovative teachers to lead young people to study hard and striv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So that, the country can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from a populous country to a human resource country. In the facing to the world, the mainland educators should hav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n the face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and rashes, it is recognized tha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ultivate mainland young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together with the youth everywhere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human be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Keywords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The Challenge of China’s Education

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占主导地位,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提供了现实的可能。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世界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是指各民族、国家在普遍交往的推动下,整个世界逐步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体化以来的历史。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个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进程,其物质基础是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它是资本主义的首创, 这种首创性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 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其固有的矛盾,其最终发展方向是共产主义。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辩证地分析全球化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当代价值 Abstract: As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has become dominant worldwide in the beginning of 19th century , the formation of world market had made it possible for the history evolving into the world history . Based on classical economics ,Hegelian philosophy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ist ,Marx inherited them critically and came up with his own theory on the world history. According to Marx’s “world history”theory , the “world history”means the history which the world gradually become an interdependent and complementary object which promoted by interactions among nations and countries .It’s an affirmative and inevitable historical

世界近代史 马克思主义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 一、选择题 1.(2013·河北·12)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事件中,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 ) ①英国宪章运动 ②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③俄国十月革命 ④美国南北战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2.(2013·云南德宏·18)右图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是( ) A .创建了巴黎公社 B .创作了《国际歌》 C .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D .领导了宪章运动 【答案】C 3.(2013·吉林·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人民宪章》的发表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巴黎公社的成立 D .《国际歌》的诞生 【答案】B 4.(2013·云南八市·21)小华在课堂学习中,整理了如下内容:①“普法战争”;②“巴黎人民起义”;③“五月流血周”;④《国际歌》。他这堂课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 .巴黎公社革命 C .法国大革命 D .第一国际 【答案】B 5.(2013·新疆乌鲁木齐·1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为建立政权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A .攻占巴士底狱 B .巴黎公社 C .宪章运动 D .十月革命 【答案】C 6.(2013·湖南娄底·17)坐落于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碑顶为马克思头像雕像,碑身上方镌刻着马克思的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该名言出自( ) A .《人民宪章》 B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 恩格斯

C.《人权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B 7.(2013·海南·15)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时代风云中的两颗巨星。165年前,他们发现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呐喊,共同起草了( ) A.《人权宣言》 B.《人民宪章》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C 8.(2013·湖北十堰·24)欧仁·鲍狄埃创作的《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它鼓舞全世界无产阶级为自己的解放继续战斗。这首歌创作的背景是( ) A.巴黎公社的失败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A 8.(2013·广西玉林·1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巴黎公社正式成立B.马克思主义诞生 C.欧洲工人运动兴起D.资本主义已灭亡 【答案】B 9.(2013·湖北宜昌·17)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一份纲领,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该纲领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该纲领是( )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D.《共产党宣言》 【答案】D 10.(2013·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局·17)世界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A.宪章运动 B.十月革命C.巴黎公社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C 11.(2013·江苏连云港·35)某同学搜集到下列人物图片,欲将他们的贡献归纳到一个主题中。 这个主题应是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近些年来,全球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所谓“全球化”,目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全球化泛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产生以来,至今仍在继续的世界各国的相互、相互影响日益拓展和加深的过程;狭义的全球化则特指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8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关系的一体化趋势。考虑到“全球 化”(globalization)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出现这一事实,本文倾向于后一种用法。这种用法有助于说明“全球化”在当代的特点和问题所在。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渐进历史过程,是世界现代化的最新阶段,它为每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都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人们作出审慎的选择和回答。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其“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认识、分析全球化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工具。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与“全球化”概念 今天的全球化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马克思就曾把他所处的时代概括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这一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征,它从一开始就具有打破狭隘地域性限制的“世界性”或“国际性”特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第88、86、88-8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这样,马克思就提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著名命题。 《共产党宣言》形象地描绘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整个世界形成了相互的整体的生动画面:“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研究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研究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辨析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指导价值 早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就立足于现实,从人类物质生产实践出发,以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来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科学地预测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从而为我们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宝藏和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一)为我们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提供方法论依据 从生产力角度来看,世界历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交往普遍发展而引起的。正是以机器大工业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革命及其所造成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才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使各国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从而使整个世界的生产和消费连为一体。从生产关系角度来看,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于资本的“本性”所决定的。马克思认为,虽然世界历史的形成就其直接表现来说是由于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但是资产阶级之所以拼命开拓世界市场主要是由于资本的无限增值和扩张的本性所决定的,马克思指出,资本的本性是对剩余价值————货币的追逐,因而在资本的概念中,已经包含着对市场的开拓,“到各地追逐黄金使一些地区被发现,使新的国家形成”,从而,“把遥远的大陆卷进交换和物质变换的过程……并把交换的范围扩展到整个地球。”因此,创造世界历史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 马克思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来考察世界历史的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经济全球化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从生产力角度来讲,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客观进程。一个国家如果拒绝全球化就可能被甩出世界历史文明发展的轨道。“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质上就是要我们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它是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积极的实在的回应。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 一、阐释 世界历史理论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研究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以及马克思晚年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所形成的诸多著作和论述中更得到了集中表现。其中《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轫之作,也是该理论的的最重要文本依据。(对全球化的根本问题进行了最早探讨,后来的研究均没有脱离这个框架,因此,是现时代全球化理论的真正源头) 1、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原因。世界历史的现实基础在于物质生产实践,随着近代大工业的发展,世界历史开始形成。大工业首次创造了世界历史。 2、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首先是指向资本主义历史时代的转变。 就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形成中的作用而言,资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致形成世界历史。这不是历史发展的偶然,而是资产阶级奔走全球各地,使世界各国各民族紧密联系的结果。资产阶级开创世界历史新纪元源于资本的本性,资本追逐增殖的冲动和扩张不自觉充当了世界历史的推动力量。 3、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直接实现形式和表现形式。 历史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与地域交往到普遍交往的演变进程是一致的。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下的分工不断发展,增强了现实的个人相互依赖的程度,即人与人的联系具有了普遍性。从而民族或国家的层次,这种普遍性的联系就是世界性或全球性的联系,这是世界历史的表现形式。在生产力推动下,人类交往逐渐由最初的个人彼此间关系发展为地区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关系,人类正是在交往范围日益扩大、普遍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过程中踏上世界历史征程。 4、各民族文明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呈不平等发展格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各民族各国家卷入世界历史进程的洪流,自觉不自觉的成为一体化世界的一部分,但由于起点不同,导致卷入世界历史洪流后所处的坐标存在巨大差异。马克思指出,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不同文明程度的国家民族间的相互交往和冲突促成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先进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文明战胜愚昧,先进文明不断扩展的过程。 5、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必然导致共产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服从服务于共产主义科学命题。 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不是历史发展的终点,而是新社会的起点,最后将导致共产主义这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建立。即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为共产主义的出现做了充分的铺垫。第一,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以普遍交往为核心,论述了世界历史推动了交往的不断扩大直至国际化,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生产力和分工发展推动交往,世界历史形成,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创造物质基础。同时每个国家和民族紧密联系使得全人类交往具有可能)。第二,马克思从生产关系和资本的本性出发,指出伴随资本主义扩张的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将最终形成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力量,为共产主义的建立做准备。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并非资本主义的全面胜利,一方面,造就了和壮大着世界性的无产阶级,阶级力量;一方面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由国内层面扩展到世界层面,劳动具有国际性,资本却为少数个人集团占有。世界性矛盾要求打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6、世界历史造就了“世界历史性”个人。 是为论证共产主义必然性,人的解放和发展是应有之义。交往不断发展,人的自由度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