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题型:单选(21个,每个2分,共42分)

简答(4个,每个10分,共40分)

材料分析题(2个,每个18分,共36分)

辨析题(4个,每个8分,共32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值:150分,最后折合为120分,分数线为70分。

注意:模块一、二、三、七为教育学部分,模块四、五、六为心理学部分。

模块一、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七占了考试比重的68%。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学部分冲刺课重点

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章中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1、孔子(三颗星考点)

掌握知识点:(1)《论语》、四书五经(2)“有教无类”(3)六艺、六经(4)教学相长(5)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学思行并重(其中,行最重要)2、朱熹(一颗星)

(1)宋代教育家,代表作《童蒙须知》、《近思录》、《四书集注》,(2)教育思想:明人伦、主张把教育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

3、陶行知(三颗星,联系杜威。两者观点相反)

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4、苏格拉底(三颗星)

西方的孔子,产婆术(问答法),启发式教学

5、柏拉图

代表作:《理想国》

6、亚里士多德

(1)代表作:《政治学》、《形而上学》、《物理学》

(2)教育思想:重点记忆教育遵循自然

7、夸美纽斯(三颗星)

(1)代表作:《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注意: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现代教育学著作。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提出来的是培根。

(2)教育思想

教育适应自然、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班级授课制、五大教学原则、《世界图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带有插图的儿童读物)、把教师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注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由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

8、洛克

(1)白板说(2)《教育漫话》(3)绅士教育论

9、卢梭

(1)《社会契约论》、《爱弥儿》(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10、康德

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的人。

11、赫尔巴特

(1)“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现代教育学之父”,同时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注意区分:杜威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但现代教育学之父是赫尔巴特。(2)《普通教育学》是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教育思想: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学理论、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老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四阶段教学理论、旧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12、杜威

(1)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也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2)教育思想: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适应生活。

第二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含义:广义和狭义的教育(三颗星辨析题)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体现了社会性)

3、教育的构成要素(一颗星)

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

4、生物起源说(三颗星选择题)

利托尔诺、沛西能

5、心理起源说

孟禄、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6、教育形态(一颗星,简单了解)

7、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1)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点:无阶级性、与生产劳动紧密相连、主要靠言传身教

(2)农业社会的教育

特点:明显的阶级性、教育和劳动相分离、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育(私塾)(3)工业社会的教育

(4)信息社会的教育

特点:重点掌握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理念。

注意:终身教育理念由保罗朗格朗提出。

8、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西方最早的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9、实用注意教育学(三颗星选择题)P22

结合杜威来理解记忆

10、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三颗星选择题)P23

记住代表人物及著作。

1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一颗星,简单了解)P24

12、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布鲁纳《教育过程》、瓦根舍因《范例教学》、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P30

1、教育与人口简单了解

2、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三颗星辨析题)

3、教育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三颗星考点)

4、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三颗星,单选题常考)

5、学校文化的构成,核心是学校精神文化

6、学校的精神文化是隐形课程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及各自说过的话 P35

2、环境决定论华生、洛克(两颗星选择题)

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四个因素?遗传和环境的辨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以及表现? P35、P36

4、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要求 P37

(1)顺序性(要求顺应自然)

(2)阶段性(要求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齐步走)

(3)不平衡性(要求抓住关键期)

(4)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5)互补性(要求长善救失,取长补短)

6、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一颗星,简单了解)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三颗星选择和简答)

2、牢记狭义的教育制度的含义。牢记!

3、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4、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考简答题

5、旧中国的学制(三颗星选择题)

(1)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2)首次得到实施的是“癸卯学制”

(3)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是“癸卯学制”

(4)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

(5)第一个以美国为蓝本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6、195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7、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颁布,记住改革要点。P44

8、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总目标,其中包含两基。

9、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两基本。

注意: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两基本: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0、我国的现行学制(一颗星,简单了解)

11、义务教育的概念与特点(两颗星,简答、辨析)P46

12、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学会生存》,从此终身教育在整个世界范围,成为改革成人教育和学校教育并使之一体化的基本指导理论。

第六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含义,牢记。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总要求与具体目标、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

3、教育目的确立的价值基础(三颗星,选择)P51

掌握代表人物

4、我国教育目的确立依据(两颗星)P51 三点

5、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演变(一颗星,简单了解)P52

6、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三颗星,简答)P53

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常考选择)

8、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民发展的含义(三颗星)P53

10、全面发展的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P54

第七章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重点掌握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常考选择。背诵各个方法的概念,学会区分。

模块二中学课程理论

第八章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即教学科目(两颗星,选择)斯宾塞

2、课程即学习经验(两颗星,选择)杜威

3、广义的课程和狭义的课程(两颗星,辨析)

4、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两颗星)P68

5、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选择题)

6、课程开发的模式:重点记忆目标模式。三颗星考点,代表人物:泰勒,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四段论”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确定教育目标(核心)、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计划。

7、过程模式代表人物是斯腾豪斯。

8、课程流派理论

(1)学科中心课程论,记住基本观点。(三颗星)

(2)活动中心课程论,记住基本观点(两颗星)

(3)社会中心课程论基本观点(一颗星)

第九章课程的组织

1、课程类型的分类

重点掌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三颗星,选择题

2、校本课程(背诵,三颗星)

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在分析本校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背诵,三颗星)

3、记住隐形课程的例子,如班风、校风。

4、课程目标(一颗星,简单了解)P75

5、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三颗星)

(1)课程计划

又称教学计划,是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核心)、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

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某门学科的指导性文件。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

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

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师的好帮手。教材的编排有两种方式:直线式、螺旋式。教材编排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基础性、实用性、心理顺序、衔接性。

6、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3)CIPP评价模式

(4)CSE评价模式

重点掌握目标评价模式,有泰勒提出,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

第十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一颗星,简单了解)

2、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两颗星,简答)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有三方面的含义: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一颗星,简单了解)

4、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三颗星,必须牢记)

(1)在课程功能上,过去是注重获得知识与基础技能,现在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在课程结构上:过去是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现在是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在课程内容上:过去是繁、难、偏、旧,现在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在课程实施、学生学习方式上:过去是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在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5)在评价制度上:过去是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现在是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课程类型改革(三颗星,每年必考)P83

6、课程评价现状(三颗星)

也可以说是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模块三教学理论

第十一章教学与教学过程

1、教学的本质(三颗星,选择、辨析)

(1)教学的概念

由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组成,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途径)。

(2)教学的本质与特点(选择)

具有目的性,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具有双边性,是师生双方活动的有机结合;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3)教学的首要任务:引导和教授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4)教学的意义(主要作用)

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途径;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

2、教学过程的规律(三颗星,简答)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相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之间的关系?(三颗星,简答)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4)贯彻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应注意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形式教育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强调能力,忽视知识,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实质教育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强调知识,忽略能力,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4、学校教育系统的中心活动是教学,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领会知识),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上课。

5、教学过程的特点(选择题)

(1)认识的间接性与简洁性

(2)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

(3)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4)认识的引导性与指导性

第十二章教学工作

1、中小学教学工作的环节?(三颗星,简答)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2、备课的基本要求?(三颗星)

也就是备课有哪三备,钻研教材、分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

3、教案备写要求?

教学内容要精细、学情分析要全面、设计理念要先进、课时安排要合理、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重点难点要准确、教学用具要准备充分、教学过程要有效。

4、上课时教学的中心环节。

5、课的类型与结构

新授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测验课或考试课

6、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简答)

(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得当

(4)教学组织严密

(5)教学语言清晰

(6)双边活动积极

7、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应遵守的要求?(两颗星,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8、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9、学业成绩考查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试。

10、测验的信度与效度(三颗星,选择题,要学会区分)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即是否能测出它所要测的东西;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

11、教学评价的种类(两颗星,选择题)

诊断性评价(前)、形成性评价(中)、总结性评价(后)

12、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13、教学原则(三颗星,材料分析第一题。必须记住概念和基本要求)

(1)直观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关于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基本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直观性语言。

(2)启发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并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序”是指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认识的规律。

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要求: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

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定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科学性与思想性性相统一的原则

定义: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要求:教师既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14、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P103

要记住概念,材料分析题里面会和教学原则放在一块考,问你材料中运用了哪一种教学方法,要学会分辨。

15、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法

现在的一对一辅导也是。

(2)班级授课制(三颗星)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是我国现行的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提出。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清政府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3)分组教学制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

(4)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三颗星,选择题)

设计教学法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教学制度,由克伯屈所创,学生自己选择教材;道尔顿制是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创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5)特朗普制

由特朗普提出,综合前面几种的优缺点。

第十三章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一颗星)P110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三颗星,简答)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要知道各自的含义

3、教学评价的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三颗星)

(1)评价功能上强调促进与提高作用

(2)评价主体上注重教师的互动参与

(3)评价内容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4、如何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两颗星)

(1)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

(2)采用多样、有效的评价方法

(3)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5、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

(1)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2)对教学系统进行全面改革和实验(基本策略)

(3)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

模块七德育

第二十三章学生的品德发展

1、品德的含义(三颗星)P217

2、品德的心理结构(三颗星,选择题)P217

3、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颗星,选择题)P218

从他律到自律是10左右。

4、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三颗星,选择题)P219

P220的表格,会区分六个阶段。

5、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三颗星,简答)P221

6、中学生品德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两颗星)P221

7、影响品德学习的一般因素P222

内部条件(两颗星,选择题)、外部条件

8、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两颗星,简答)P223

其中,利用群体约定、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是重点,可能单独拿出来做考题。

第二十四章德育 P226

1、德育的概念(三颗星,辨析题)

注意德育不是道德教育,会考辨析题。

2、德育内容(两颗星)

3、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两颗星)

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主题。

4、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三颗星,辨析题)

5、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一颗星)

6、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三颗星,简答)

其中,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可能会考辨析题。

7、德育原则(三颗星,重点。与教学原则同样重要,必须记住)P231

注意:要记住概念及基本要求。

8、我国常用的德育方法(三颗星,考德育原则,必考德育方法。)

注意:一般考到疏导原则,德育方法里面就会涉及到说服法。

9、“三生教育”、安全教育与升学就业指导(一颗星,简单了解)

模块八班级管理和教师心理

第二十五章班级与班集体建设

1、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3、19世纪初,英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有命贝尔-兰卡斯特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5、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由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

6、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

7、班集体的特征(两颗星,简答)

明确的共同目标

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

8、班集体的发展阶段(选择)

初建期:松散群体阶段

形成期:合作群体阶段

成熟期:集体阶段

9、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三颗星,简答)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0、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要做到(三颗星,简答)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11、班主任工作内容与方法(三颗星,简答)

(1)了解学生(开展工作的前提)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中心工作)

(3)建立学生档案

(4)个别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

(8)写好工作计划利于总结

12、班会活动的特点、类型、阶段及注意问题(三颗星)

特点: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

类型:常规班会、生活班会、主题班会

组织主题班会的阶段: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

注意的问题:主题不能过杂,要有的放矢,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第二十六章课堂管理

1、课堂结构三要素

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境。课堂结构又分为课堂情景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情境结构: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学生座位的分配

教学结构: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教学过程的规划

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三颗星)

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

3、课堂管理的原则(一颗星)P253

4、课堂气氛及其类型(两颗星)P254Paopao__Xu

5、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两颗星)P254

6、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两颗星,简答)P255

7、课堂纪律的类型(三颗星)P256

8、问题课堂行为出现的原因和处理对策?(两颗星,简答)P257

第二十七章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1、课外活动的意义(两颗星,简答)P260

2、课外活动的内容(选择题,要会区分)

3、课外活动的特点(三颗星,选择)

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

4、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特点及要求(三颗星,选择)P261

第二十八章教师心理

1、教师的角色(两颗星,简答题)P263

2、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1)基本能力素养

(2)专业能力素养

教学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研究能力

(3)心理素养

(4)身体素养

3、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两颗星,选择题)P264

4、教师成长的历程(三颗星,简答题,必须记住)P265

5、微格教学(三颗星)P266

6、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7、职业倦怠:教师不能顺利应对教师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映,是教师在长期的紧张状态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教育知识与能力》心理学冲刺课重点

模块四学生学习心理

第十四章的认知过程

1、感觉(三颗星,选择题)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3)感觉适应

(4)感觉对比

(5)联觉

2、知觉的特性(三颗星,简答或是辨析)P118

3、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4、注意的种类(三颗星,选择题)P119

5、注意的品质(三颗星,简答,选择)P120

6、注意分配、注意转移、注意分散的区分(三颗星,辨析)P121

7、记忆的概念、分类(两颗星)

注意:记忆的分类重点掌握第一种和第二种。

8、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两颗星)P123

9、遗忘(三颗星)P124

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的影响因素、遗忘的原因、提高保持效果、减少遗忘的方

法都是考试重点,高频考点。

10、再认:再次出现(例如做选择题);回忆:没有出现,独立的再现出来(例如做简答题)

11、影响回忆的因素(两颗星)P125

12、促进中学生记忆的方法?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记忆能力(两颗星,简答题)P125

13、思维的特征P126

1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三颗星,选择题)P127

15、问题解决(三颗星)

问题解决的含义、特点,过程。

16、问题解决的策略(要回区分)P129

算法:一一进行尝试

启发法:总目标分成若干子目标

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

1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三颗星,简答)P129

注意:定势、功能固着会出辨析题。定势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功能固着只有消极作用。

18、创造性思维(两颗星)P130

19、高创作者具有的特点(简答题)P131

20、区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第十五章学习理论P134

1、桑代克的联结说,三大规律。(三颗星,选择)

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刺激泛化与分化。两颗星选择。

3、正强化:给予一个积极刺激,增强一个行为的发生

负强化:撤销一个消极刺激,增强一个行为的发生

惩罚:给予一个厌恶刺激或者撤销一个积极刺激,降低一个行为的发生

4、程序性教学P137

特点:小步子学习、呈现正确反应、及时反馈、低错误率。

5、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三颗星)P138

6、发现学习P139

7、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两颗星,简答)

8、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辨析(三颗星,辨析题)P141

9、奥苏贝尔的三种同化模式P140

10、罗杰斯的学习理论(两颗星,简答)P142

1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强化的重新解释(三颗星,选择题)P144

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三颗星,简答题)P144

第十六章学习动机P149

1、学习动机的含义、结构(两颗星)P149

2、学习动机的功能(两颗星,简答)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三颗星)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呈现倒U型的曲线关系。

(2)中等动机水平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随着任务难度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4、学习动机的分类(三颗星)P150

注意:重点掌握认知内驱力、自我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近景和远景性动机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两颗星)

会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图。在学校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与那些缺失需要(特别是爱和尊重的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马斯洛看来,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首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是热爱和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出错而加以嘲笑和惩罚。

6、动机归因理论

7、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三颗星,简答)P153

8、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三颗星,简答)P153

9、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10、如何激发学习动机?(三颗星,简答)P155

第十七章学习策略P159

1、学习策略的含义

2、复述策略,如何提高复述效果(三颗星,简答)

注意:画线属于复述策略。

3、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注意区分P161

4、元认知结构(两颗星,选择题)

5、资源管理策略(两颗星)

第十八章学习迁移P167

1、学习迁移的种类(三颗星,辨析题)

注意:顺向前移不是正迁移,辨析。

2、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均是两颗星的选择题)P169

3、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三颗星,简答题)

4、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手段(三颗,辨析)

模块五学生发展心理

第十九章学生的认知发展

1、同化、顺应的概念必须掌握P177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三颗星,选择题)

注意:每一个阶段的特征必须牢记

3、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内容(三颗星)

4、最近发展区(选择题)

5、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一颗星,简单了解)

6、学生记忆力、思维、想象、注意的发展(两颗星,简答)

第二十章学生的情绪和个性发展

1、佛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一颗星)

2、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三颗星,选择题)

3、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注意:变得勤奋阶段是小学阶段,建立个人同一性是中学阶段。记住每一个阶段的矛盾和任务。

4、情绪的定义以及组成成分。(两颗星)P188

5、情绪的维度及两极性(三颗星)

6、情绪的分类(三颗星,选择题)

注意区分心境、激情、应激。

7、情绪理论。重点掌握情绪的认知理论,记住代表人物,情绪状态的发生地点以及过程。

8、学生的情绪特点(三颗星的简答)

9、情绪调节的方法(三颗星,选择题)

10、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两颗星,简答)

11、人格的概念

12、人格的特征(三颗星,简答题)P194

13、气质类型(三颗星,材料分析)P194

注意:建议背诵P197页材料分析题的答案,比较全面。

14、性格的特征P194

注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15、认知风格P195(三颗星,材料分析,选择)

16、指导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两颗星)

第二十一章学生的生理发展(一颗星)P200

1、青少年时期是心理断乳期

模块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二十二章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指导

1、心理健康的含义(选择题)P207

2、心理健康的标准(两颗星,简答题)

3、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两颗星的选择题)

4、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三颗星)

注意:重点掌握系统脱敏法、ABC理论

5、来访者中心疗法要做到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

附:教学设计流程

一、名称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目标过程中,三个缺一不可,语言的主语一定是学生。例如:(学生)掌握。。。,(学生)学会。。。。。。,一般将学生二字省略。

(2)在。。。。的过程中,学会/掌握。。。。。。

(3)体会/体验。。。。。。的情感。

《学科知识与能力》最后一个题目通常是教学设计,同学们多做几套真题,寻找规律,结合上述流程,总结教学设计方法。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三、教学 1. 教学的概念 1)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2)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A.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B. 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C.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 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3. 教学的任务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 A. 交往性: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 B. 认识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C. 发展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D. 教育性: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在任何时代、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五点)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简介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间接经验要与直接基础相结合) 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辨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3.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岀的观点。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材料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5.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 环节。(单选) 2. 备课是教师根据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 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上课的前提

高一生物重点知识点整理(必背)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临床诊断学考试重点

二、各章重点(按照课件顺序) (二)发热: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得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1热型及其临床意义(选择或者名解,要注意写“此种热常见于……”) (1)稽留热: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得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与伤寒高热期。 (2)弛张型: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与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型: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型: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 (5)回归热: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常见于回归热,周期热,霍奇金病。 (6)不规则热:指发热得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 2呼吸困难病因分析(只记病因即可)。“三凹征”必考,肺性呼吸困难临床分类(类型、特点与病因) (1)病因肺源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液性 (2)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与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常见于气管肿瘤、气管异物、喉痉挛。 ,常见于气管肿瘤、气管异物、喉痉挛。 呼气性呼吸困难得特点就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而缓慢,常伴有干啰音,常见于哮喘。 混合性呼吸困难得特点就是呼吸气都困难,呼吸频率加快变浅,听诊肺常有呼吸音异常,可有病理性呼吸音,常见于广泛肺实变与肺间质病变以及阻塞性肺气肿。 3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得三大特点,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酸中毒性大呼吸得常见两个疾病。 (1)左心衰竭呼吸困难特点 △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 △仰卧时加重,坐位时减轻(回心血量↓、膈肌位置↓)→强迫体位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时迷走兴奋性增高,冠脉收缩,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卧位,膈肌上移,肺活量减少; 卧位,静脉回流量增多,肺淤血加重。 (2)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 (3)酸中毒性大呼吸(Kussmaul呼吸):常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思考题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急性左心衰引起。机制①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下降→心功能下降②回心血量上升→肺淤血加重 5咳嗽得音色等(选择题,老师尤其提到“金属音”),铁锈色痰——肺炎球菌大叶性肺炎,粉红色乳状痰与红砖色痰(这两个老师没提,顺带瞧瞧吧) (1)音色:指咳嗽时声音得色彩与特性①嘶哑:声带炎症或肿瘤等②犬吠样:会厌、喉部病变或气管受压③金属音调样:纵隔肿瘤、主动脉瘤、肺癌④微弱:极度衰竭或声带麻痹 (2)性质:铁锈色痰(肺炎球菌、大叶性肺炎)、粉红色乳状痰(金葡菌)、灰绿色/红砖色痰(克雷伯杆菌)

(完整版)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填空题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基础知识检查清单 必修一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_______, 其基本组成元素是________。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_________ 肽键:__________ 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x_________— ________x18 5 、核酸种类:______和______;基本组成元素:_________。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______________;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_______________。 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_________、1分子__________、1分子_________。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中,含有的碱基为__________; R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中,含有的碱基为__________; 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_____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_____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_____糖。 11、脂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2、大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种) 微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种) 基本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种) 最基本元素:_________ (1种) 主要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种) 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____________。 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____,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____ 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__________模型。 17、细胞膜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和少量_______。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___。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功能特点是:____________。

《教育知识与能力》读书心得

《教育知识与能力》读书心得 《教育知识与能力》读书心得 唱迈晨妈妈 开篇语 最近学习了一本有关教育的书——《教育知识与能力》,从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育方法,让我了解了教育的思想、方式和原理。如教学相长、启发式教育、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记忆能力的培养等,使我受益匪浅。 俗话说龙生九子,子子各不同,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就要求家长应该区别对待孩子,因材施教的去教育。根据气质类型表我发现,唱迈晨属于抑郁质的孩子,就是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弱,有较高的感受性,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而且反应迟钝适应能力差,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型。了解到了她的气质类型,与之相对的教育事项就清晰多了。对抑郁质的孩子要注意多鼓励他们发挥自己善于思考的优势。鼓励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见解。家校都要多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绝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和指责他们。要在他们能够接受的场合和范围内,鼓励其参加活动的勇气,使其在交往活动中树立自信心、消除胆怯害羞的心理,防止其疑虑、孤独等消极品质的发展。 心语 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对受教育者具有导向和强大的激励作用。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来很

多的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记得去年,她在家找不到一本书了,急得她直哭,是我一点点启发她回忆才找到了书。她丢三落四的毛病已经形成,要改掉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此我的办法是所有东西自己管理,随用随放,对于长不用的物品就记录在名单上贴在书柜中。她的数学成绩非常糟糕,有强烈的厌学情绪。在寒假这几天我对她实施了几套教育方案比较管用,比如她厌学,我就对她进行学习动机的培养,让她明白学习的需要和目的是什么,以及努力才能成功的归因观和自我成功的体验。我发现这些方法都是通过每日不断地对她循循教导及心理辅导疏通。由于她的坚持性和懒惰性太差,对她进行数学练习会有反感不配合行为,我就对她实行强化刺激。现在家里墙上贴着两张红榜,分别是她和妹妹的奖惩表,各自上面有不同需求的规则,谁做到了就会给谁盖小红花作为正强化刺激,反之不愿意学习或者错题多了就给一个负强化刺激----干家务活或者取消看动画片等。她很喜欢这种奖励方式,看到越来越多的小红花她很高兴也很积极地去做。对于数学公式或者死记硬背的东西她不知道怎么背下来,我就让她学习了记忆的能力培养,防止她遗忘。背诵课文不能选择机械式背诵,这样枯燥易忘。首先是学习动机明确记忆目的,增加学习主动性,然后是理解原文再进行深度精细加工,或者合理使用记忆术提高记忆能力,最后是勤奋练习加深所学。 反思 唱迈晨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给她讲过的错题下次遇到还会再错!

高中生物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 ..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_复习资料.doc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绪论 1、症状概念,2体格检查,,诊断学内容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张热的定义,\咯血定义,4 '呼吸困难定义,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1心 原性呼吸困难的特点 &胸痛的病因, 9中心与周围性紫组不同原因,1Q心原性与肾 原性水肿的鉴别 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12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 H呕血的常见原因,出血量的估计,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 14黄疸(和隐性)的定义,三种黄疸的鉴别,15嗜睡与昏睡的区 别,浅与深昏迷的区别 第二篇问诊 1、问诊的内容,2主诉的定义和组成 艮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第三篇检体诊断 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的方法有哪些?叩诊的方法,体型的分类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的区别,红疹与出血点

的区别,蜘蛛痣与肝掌购 艮霍纳氏征,瞳孔大小的改变,4扁桃体肿大的分度,5.颈静脉 怒张的定义 6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听到血管杂音的意义,1桶状胸 义,9深大呼吸,潮式 及间停呼&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吸 Id 触觉语颤.听觉语音的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 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Z 三种呼吸音的 区别 H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的鉴 别 的综合体征。 18、震颤定义与杂音的辨证关系 H 心脏叩诊的方法,左右心界的组成,心浊音界改变的原因(左室 肥大、右室肥大肺脉高压,心包积液,左气胸及胸腔积液) 2Q 心脏听诊内容,听诊部位, 21、早搏及房颤的体征,室早及房颤的B3G 表现。二、三联律的概念。 22第一.二心音的鉴别,23.第一心音增减及第二心音增减的意义, 24钟摆律,胎心律 25.第二心音分裂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正常人,二狭,RBBB DG 胸膜磨擦音的听诊特点 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 H 心尖搏动点的位「 ,范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的变化

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总结

1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5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6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7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8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11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诊断学考点汇总

诊断学 名词解释: 1. 稽留热:是体温恒定在39-40 ℃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2. 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客观上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可见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者呈端坐呼吸及发绀。见于支气管炎,肺炎等。 3. 莫非氏征(Murphy):检查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吸气,宰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见于胆囊炎。 4. 移动性浊音:检查者自腹中部脐水平面开始想患者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扳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再度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方法想右侧叩诊,叩得浊音后嘱患者左侧卧,已核实浊音是否移动。这种因体位不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见于肝硬化腹水。 5. 主诉: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感觉最明显、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包括一个或数个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主诉必须包括症状、部位、时间。 6. 肝颈静脉反流征:当右心衰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见于肝硬化。 7. 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变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见于脑炎,脑膜炎等。 8. 周围血管征:由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组成,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9. 肺型P波:P波尖而高耸,电压≥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见于右心房肥大,肺心病等。 10. 腹膜刺激征:板状腹,压痛,反跳痛组成,见于急性腹膜炎,胃肠穿孔等。 11. 抬举性心尖搏动:心尖区徐缓、有力、较局限的搏动使手指尖端抬起,见于左室肥厚等。 12. 弛张热:是指体温常在39度以上,24小时内温差超过1C°,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13. 三凹征:是指呼吸极度困难,辅助呼吸肌如胸部及腹部的肌肉都强力运动以辅助呼吸活动,此时虽企图以扩张胸廓来增加吸气量,但因肺部气体吸入困难,不能扩张,致使在吸气时可见胸骨上窝、两侧锁骨上窝以及下部肋间隙均显凹陷,故称“三凹症”。此时亦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和阻塞,当伴随出现发绀、双肺湿罗音和心率加快时,提示左心衰竭。 14. 眼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常由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

(完整)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整理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整理 月整理第一单元[基础知识]1 1.病毒不能用一般培养基培养,其原因是病毒只能营活细胞寄生生活。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真核细 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原核细 胞没有。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和核糖体,都含有遗传物质DNA。 4.细胞学说建立的突出意义是阐明了细胞 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基础知识]2 1.生物体内元素的存在形式: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细胞中产生水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叶 绿体、核糖体和细胞核等。 3.休眠或越冬的植物体内自水与结合水的比值 下降,正在萌发的种子中自水和结合水 的比值则上升。 4.哺乳动物的血钙过多,会出现肌无力症状,此说明无机

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 重要作用。 5.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可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被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而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基础知识]3 1.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共同特点是:每种氨 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 碳原子上。 3.脱水缩合的过程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 4.氨基酸分子以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肽键,肽键连接 氨基酸分子形成肽链,肽链盘曲、折叠 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5.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 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6.蛋白质的功能是: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 的重要物质,具有催化、运输、免疫、

教育知识与能力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一、考试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重点 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 4.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经过⑦病后一般情况 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 7.3~38℃,中等度热3 8.1~39℃,高热3 9.1~41℃,超高热41℃以上。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10.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 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即紫绀。分为中心性发绀和周围性发绀,前者表现为全身性,皮肤温暖,多由心肺疾病引起SaO2降低所致;后者表现的发绀出现在肢体末端和下垂部位,皮肤冷,系由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如左心衰 15.呼吸困难分为:肺源性~(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 16.三凹征:又称吸气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时,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17.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备基础知识整理

生物必备基础知识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近细胞 1、细胞是除病毒外所有生物的结构单位,是所有生物的功能单位。 ★病毒无细胞结构(非原核也非真核),代谢和繁殖在宿主(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培养)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无)→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生物、病毒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只有基因突变。 4、显微镜的使用-低倍镜换高倍镜:①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②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③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亮☆注意:①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②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③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越小,视野范围越小 5、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第二章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 大量元素:C 、H 、O 、N 、P 、 S 、K 、Ca 、Mg 等 基本元素:C 、H 、O 、N (90%) 物质基础 最基本元素:C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微量元素:Zn 、Fe 、B 、Mo 、Cu 、Mn 等(新木桶碰铁门)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水 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脂肪:良好的储能物质 ☆①占细胞鲜重最多元素是O ,化合物是水;占细胞干重中最多的元素是C ,化合物是蛋白质。 ②组成细胞的元素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种类相同)和差异性(含量相差很大) 自由水:①良好溶剂;②参与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等 1、细胞中的水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与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4.5%;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①组成细胞内复杂的化合物。(如Mg 2+ 构成叶绿素、Fe 2+ 构成血红蛋白、I - 构成甲状腺激素等) ②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K + 维持细胞内渗透压,HCO 3-维持血浆pH,Ca 2+ 浓度过低肌肉抽搐等) 3、蛋白质 (1)合成场所:核糖体 (2)结构多样性: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3)功能多样性——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作为结构蛋白,如构成肌肉; ②作为功能蛋白: 催化(如酶);调节(如激素);识别(如受体) 免疫(如抗体);运输(如血红蛋白) ☆计算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脱水数)= 氨基酸数-肽链数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至少.. 含有氨基数(或羧基数)= 肽链数 N 个AA 形成M 条肽链时(AA 的平均分子量为α),则此蛋白质的分子量= N×α-(N -M )×18 ; ★代谢旺盛的细胞往往蛋白质的合成也很旺盛,核仁明显,核孔多,核糖体等相关的细胞器增多。 ★鉴定:双缩脲 + 蛋白质(多肽)→紫色(反应不需加热,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再加B 液) 4、核酸 (1)合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或拟核 AA 的结构通式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7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特尔巴特 C.赞可夫 D.布鲁纳 2、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 )。 A.阶级性 B.历史性 C.永恒性 D.平等性 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刷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 ) A.社会流动性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社会改造功能 D.人口控制功能 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 ) A.《理想国》 B.《巨人传》 C.《教育论》 D.《爱弥儿》 5、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教育影响 D.个体实践 6、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是( ) 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7、李老师再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连续性 D.差异性

8、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的。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是( )。 A.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B.社会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C.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学校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D.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 A.主动性、阅读性和引导性 B.探索性、间接性和引导性 C.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洁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复杂性 10、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 A.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以综合课程为主 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 11、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方案 D.教学指南 12、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影响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 ) A.关键期 B.发展期 C.转折期 D.潜伏期 13、图1是由三个扇形和三条折线组成,但是人们会把它知觉为两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形,其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稳定性 D.恒常性 14、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高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整理及归纳

高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整理及归纳 【一】高考生物知识点整理 1.内质网是生物膜系统的中心,外与细胞膜相连,内与外层核膜相连,还与线粒体外膜相连。对蛋白质进行折叠、组装、加糖基等加工,再形成具膜小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分泌。 2.分泌蛋白有抗体、干扰素(糖蛋白)、消化酶原、胰岛素、生长激素。经过的膜性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3.三种细胞分裂中核基因都要先复制再平分,而质基因都是随机、不均等分配。只有真核生物才分成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两种方式。细胞的生命历程是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分裂次数越多的细胞表明其寿命越长。细胞衰老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4.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在转录水平由基因两侧非编码区调控的。 5.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的细胞具有发育的潜能。根据动物细胞全能性大小,可分为全能性细胞(如动物早期胚胎细胞),多能性(如原肠胚细胞),专能性(如造血干细胞);根据植物细胞表达全能性大小排列是: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全能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6.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酸碱度等。使酶变性的因素是强酸、强碱、高温。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受外界温度影响。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度左右。 7.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作用与磷酸

二酯键);细胞工程的工具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时需配制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保证等渗,保护原生质体),胰蛋白酶(动物细胞工程)。 【二】关于生物染色体知识点整理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三】生物细胞中的物质基础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P、S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量少但生物必需) 基本元素:C、H、O、N 最基本元素:C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P、S(共占细胞总量的97%) 细胞鲜重时,主要元素的含量依次是:O、C、H、N、P、S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最新2019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 或RNA 4 、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 、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 、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 、O 、N 、P、S、K、Ca 、Mg ②微量无素:Fe、Mn 、B、Zn 、Mo 、Cu ③主要元素:C、H 、O 、N 、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 、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 、(1)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 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 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 反应。 (2) 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 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 A 液,再加 B 液) NH2 1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C—COOH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 基的不同。 12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 —CO —)叫肽键。 13 、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 形成的肽键数= 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 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 和一个羧基(—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 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 、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 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 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 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 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 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