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学考试无机化学试题题及答案(1)

自学考试无机化学试题题及答案(1)

自学考试无机化学试题题及答案(1)
自学考试无机化学试题题及答案(1)

无机化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表达式:PV=nRT

P: 气体压力,SI 单位Pa

V: 气体体积,SI 单位m3

n: 气体的物质的量,SI 单位mol

T: 气体的热力学温度;SI 单位K

R: 摩尔气体常数,通过实验测得:8.314 J m·ol-1·K -1 2、道尔顿气体分压定律:当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P总= P A + P B + P C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同样适用于气体混合物。

(1) 如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物质的量之和为n总,温度T时混合气体总压为P总,体积为V,则P 总

V=n 总RT

如以n i表示混合气体中气体i的物质的量,P i表示其分压,V 为混合气体体积,温度为T,则

P i V=n i RT

(2) 当组分气体的温度和压力与混合气体相同时,组分气体单独存在时所占有的体积称为分体积,混

合气体的总体积等于各分体积之和V 总= V A + V B + V C 且:PV i=n i RT

推导可得:P i/P总= V i /V 总

例:在27℃,101.3kPa 下,取 1.00L 混合气体进行分析,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10.0%,其它气体为30.0%。求混合气体中,(1) CO 和H2的分压;(2) CO

V(CO )

解:(1). P(CO) = P总×= 101.3kPa 0×.600 = 60.8 kPa

V总

V(H2)

P(H2) = P 总×= 101.3kPa 0×.100 = 10.1 kPa

V总

CO 60.0% ,H2 和H2 的物质的量;

(2). n(CO)

3 3 3

P CO )V总60.8 103Pa 1.00 10 3m3

RT -1 -1

8.314J mol -1 K -1 300K

= 2.40 1×0-2mol

n(H2) P H 2 )V 总 3 3 3

10.1 10 3Pa 1.00 10 3m3

RT -1 -1

8.314J mol -1 K -1 300K

4.00 ×10-3mol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与非晶体比较,晶体的特征:

点及各向异性

4、质量守恒定律: 参与化学反应前各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全部生成物的总质量,这是化学反 应的

一个基本定律。

5、生成焓:在一定温度 (通常选定 298K )及标准压力下由元素的稳定单质 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某化 合

物时的焓变。

石墨为碳的稳定单质。

所以:表示 CO 2生成热的反应是 C (石墨) + O 2(g ) → CO 2(g ); Δr H m ? = - 393.5 kJ mol ·-1

习题 多选题

指出下列方程式中何者是正确的

( AC

A .p 总V 总 = n 总RT D. p i V i = n 总

RT

B. p i V i

E. p 总

V i = n i RT

= n i RT

C. p i V 总 = n i RT

名词解释:

质量守恒定律参与化学反应前各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全部生成物的总质量, 这是化学反应的一 个基本定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首先决定于 反应物的本性,此外,还受浓度、温度、催化

剂 等外界条件的影 响。

增加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其本质原因是 增加活化分子数 。

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的本质原因是: 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标准平衡常数也称为热力学平衡常数,以 K θ

表示,它只是温度的函数。 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是以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为指数的反应物的 C/C θ(或 P/P θ

)的乘积除以生

物的 C/C (或 P/P θ)的乘积所得的商(对于溶液取 C/C θ,对于气体取 P/P θ

)。反应式中若有纯固态、纯 液态,它们的浓度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必列出。如

1) 2NO(g) + O 2(g) 2NO 2(g)

2)Fe 3O 4(s) + 4H 2(g)

3Fe(s) + 4H 2O(g)

P

NO 2 P

NO P O 2

在相同条件下,如有两个反应方程式相加(或相减

)得到第三个反应方程式,则第三个反应方程式

的平衡常数为前两个反应方程式平衡常

之积(或商 )。

有一定的几何外形、有固定的熔

P H

42

P H 4

例:H2(g) + S(s) H2S (g);K1?

S(s) + O2(g) SO2(g);K2?

则反应:H2(g) + SO2(g) O2(g) + H2S (g)的平衡常数为K1/K2

3、化学平衡的移动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其特征是V 正=V 逆,反应系统中各组分的浓度(或分压)不再随时间而改变。当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发生改变,这种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其结果必然是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平衡。

(1) 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向增加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反应向增加反应物的方向移动;若将生成物从平衡系统中取出,平衡向右移动。

(2) 压力:当ΔV>0 ,即生成物分子数大于反应物分子数时,平衡向左移动。

当ΔV<0 ,即生成物分子数小于反应物分子数时,平衡向右移动。

当ΔV=0 ,即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时,平衡不移动。

上述讨论可得出以下结论:① 压力变化只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有变化的反应平衡系统有影响;②在恒温下增大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 3)温度:对于放热反应( ΔH<0) ,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常数变小,平衡向左移动;对于

吸热反应( ΔH>0) ,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常数变大,平衡向右移动;

( 4)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由于它以同样倍率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因此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

吕·查德里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已达平衡的动态平衡系统,如以某种形式改变一个平衡系统的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习题

单选题:

<1>. 为了提高CO在反应CO + H 2O(g)的转化率,可以

<2>. 增加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其本质原因是

D.增加速率系数

<3>.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各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

<4>. 下列那些因素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6>. 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的本质原因是(CO2 + H 2 中

A .增加CO 的平衡浓度B.增加水蒸气的浓度

C.按比例增加水蒸气和CO 的浓度 D .三种办法都行

A .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B.增加活化分子数

C.降低活化能

A. 不再随时间而发生改变

B. 均随时间而发生改变

C. 是否改变不确定

D. 反应物浓度改变,生成物浓度不改变

A.浓度 B.压力 C.温度 D.催化剂

<5>. 当反应2A (g)+B(g)4C(g)(放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改变一个条件能使平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 .加压B.使用催化剂C.加热D.减少 C 的浓度

A. 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

B. 改变了化学反应的方向

C.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 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7>. 增加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其本质原因是

A .升高活化能B.增加活化分子数

C.降低活化能D.增加速率系数

多选题

<1> 温度升高导致化学反应速率明显增加的原因是(AD )

A .分子碰撞次数增加B.反应物压力增大 C. 活化能升高

D.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E.活化能降低

填空题

<1> 对于C(s)+CO 2(g)2CO(g)反应在某一温度下,达到平衡,若增加体系的总压,平

衡朝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减小、不变)不变。

名词解释:

吕·查德里原理对于已达平衡的动态平衡系统,如以某种形式改变一个平衡系统的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1、弱酸、弱碱的离解平衡离解常数K θ表示弱电解质的离解程度,Kθ越大,离解程度越大,该弱电解

质相对较强。

离解度、离解常数和浓度之间的关系:

对某一指定的弱电解质,因Kθ一定,当浓度越稀时,离解度越大,该关系称为稀释定

律。

2、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人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离解度降低的现

象叫做同离子效应。

3、缓冲溶液:能保持PH 相对稳定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缓冲溶液通常由弱酸及其盐或弱碱及其盐组成。缓冲溶液同时具有抵抗外来少量酸或碱的作用,其抗酸、碱作用是由缓冲对的不同部分来担负的。

缓冲溶液的pH 值是由缓冲溶液的组成和组分浓度比决定的。

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一般为PKa ± 1 或PK b ± 1

4、盐类的水解

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盐的本性、浓度、温度、酸碱度5、酸碱质子理论:

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6、沉淀和溶解平衡

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常数表达式对于相同类型的电解质,溶度积大的溶解度也大。因此,通过溶度积数据可以直接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对于不同类型的电解质如AgCl 和Ag 2CrO 4,前者溶度积大而溶解度反而小,因此不能通过溶

度积的数据直接比较它们溶解度的大小。

7、溶度积规则

(1)当溶液中离子积Q > 溶度积K SP?,溶液呈过饱和状态,有沉淀从溶液中析出,直到溶液呈饱和状态。

(2)当溶液中离子积Q < 溶度积K SP?,溶液呈不饱和状态,无沉淀析出,若系统中原来有沉淀,则沉淀开始溶解,直到溶液饱和。

(3)当溶液中离子积Q =溶度积K SP?,溶液呈饱和状态,沉淀和溶解处于动态平衡。

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小于 1×10-5 mol ·L -1 时,沉淀就达完全,即该离子被认为已除 尽。

8、盐效应: 由于加入易溶强电解质而使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增大的效应称为盐效应。 在沉淀操作中利用

同离子效应的同时也存在盐效应。故应注意所加沉淀剂不要过量太多,否则由 于盐效应反而会使溶解度增大。沉淀剂的用量一般以过量 20%-50% 为宜。

9、 分步沉淀: 溶液中往往含有多种离子,随着沉淀剂的加入,各种沉淀会相继生成,这种现象称为

分步沉淀。

当一种试剂能沉淀溶液中几种离子时,生成沉淀所需试剂离子浓度最小者首先沉淀,即离子积 首先达到其溶度积的难溶物先沉淀。 如果各离子沉淀所需试剂离子的浓度相差较大, 借助分步沉淀就 能达到分离的目的。

10、沉淀的溶解

有以下几个途转化成弱电解质、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生成难离解的配离子、转化为另

沉淀再行溶解。

比如由于 AgCl 可溶于弱碱氨水,却不溶于强碱氢氧化钠是因为 Ag + 与 NH 3 结合,生成了稳定 的配离子 [Ag(NH 3)2]+,从而大大降低了溶液中 Ag +浓度,使 Q< K SP ,沉淀溶解。 习题: 单选题:

<1>. 向 1L 0.1 mol L -·1 的醋酸溶液中加入一些醋酸钠晶体, 会使

<2>. 有关缓冲溶液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醋酸的离解常数增大

B. 醋酸的离解常数减小

C. 溶液的 pH 值增大

D. 溶液的 pH 值减小

A.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与弱酸及其盐的浓度有关

B. 缓冲溶液可由弱酸及其盐组成

C. 缓冲溶液能保持溶液的 pH 值相对稳定

D. 缓冲溶液一定显碱性

<3>. 欲使 CaCO 3 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 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A. 加入 0.1 mol L ·-1 的 Na 2CO 3

B. 升高溶液的 pH 值

C. 加入 0.1 mol L ·-1 的 CaCl 2

D. 降低溶液的 pH 值

<4>. 向饱和 AgCl 溶液中加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gCl 的溶解度增大

B. AgCl 的溶解度、 溶度积均不变

D. AgCl 的溶解度、 <5>. 按酸碱质子理论,在反应 NH 3 + H 2O NH 4+ + OH -中,

C. AgCl

的溶度积增大 溶度积增大 属于酸的是( B )。

A. H 2O 和 NH 3

B. H 2O 和 NH 4+

C. H 2O

D. NH 4+

<6>. 室温下,某弱酸 HB 的 K a θ

=1.0 ×10-5。0.1 mol ·L -1

HB 溶液的 pH 值是( B

)。

A. 2

B. 3

C. 5

D. 6

<7>. 在 NaCl 饱和溶液中通入 HCl(g) 时, NaCl(s)能沉淀析出的原因是

A. HCl 是强酸,任何强酸都导致沉淀

B. 共同离子 Cl -使平衡移动,生成 NaCl(s)

C. 酸的存在降低了 K sp (NaCl) 的数值

D. K sp (NaCl) 不受酸的影响,但增加 Cl -离子浓度,能使 K sp (NaCl) 减小 <8>. AgCl 溶度积为 1.8 × 1010ˉ,在 100 mL 0.01 mol ·L -1的 KCl 溶液中,加入 1 mL

0.01 mol L ·-1 AgNO 3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有 AgCl 沉淀析出

B. 无 AgCl 沉淀

C. 无法确定

D. 有沉淀,但不是 AgCl <9>. 按酸碱质子理论,在水溶液中属于酸的物质是

<10>.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11>. 计算 0.1 mol L ·-1 Na 2HPO 4溶液 [H +]的近似公式是

<12>. 下列溶液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S 0、S 1、S 2、S 3,这些数据之间的正确关系应是 A. S 0>S 1>S 2>S 3

B. S 0>S 2>S 1>S 3

<15>.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的是

A. 强酸强碱盐

B. 强酸弱碱盐

多选题

<1>. 在 HAc 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可使其离解度减小的

( ABE

)

A. NaAc

B. HCl

C. NaOH

D. 水

E. H 2SO 4

<2>. 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 ABCD

)

A. 盐的本性

B. 浓度

C. 温度

D. 溶液的酸碱度

E. 压力

填空题

<1>. 一般情况下,溶度积 大 的沉淀容易转化为溶度积 小 的沉淀,两者的 溶度积相差越大,转化的越完全。 <2>. 缓冲系的缓冲范围是 PKa ± 1 或 PK b ± 1 。

<3>. 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减小 。

<4>. AB 2与 AB 型的溶度积都为 K sp ,在它们的饱和水溶液中溶解度大的为

AB 型。。

C. S 0>S 1=S 2>S 3

D. S 0>S 2>S 3>S 1

( D )

C. 弱酸弱碱盐

D. 强碱弱酸盐

A. NaAc

B. NaHCO 3

C. NH 4Cl

D. NaCl

A. NH 4+—NH 3

B. H 3O +—H 2O

C. H 2PO 4-—PO 43-

D. HAc — Ac -

A. Ka 1C

B. KaKa

C. Ka 1Ka 2

D. Ka 2Ka 3

A .H 2SO 4-Na 2SO 4

B . HAc-NaAc

C .HCl-NaOH

D .NH 3-NaCl

<13>. 已知 Ag 2CrO 4 在水溶液中溶解达到平衡时的溶解度为

S mol ·L -1,则其溶度积为

A. S 2

B. 2S 2

C.

S 3

D. 4S 3

<14>. 设 AgCl 在纯水中、 0.01mol L ·-1CaCl 2、 0.01mol L ·-1NaCl 、 0.05mol L ·-1AgNO 3 的溶解度分别为

<5>.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CO32-,NH4+属于酸的是NH 4+,属于碱的是CO32-。

<6>. 缓冲溶液的pH 值是由_ 缓冲溶液的组成和组分浓度比_决定的。

<7>. H2PO4-的共轭碱是_HPO42- ______ ,共轭酸是H3PO4 ______ 。

<8>. 当被沉淀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1×10-5mol ·L -1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了。

<9>. Mg(OH) 2与Fe(OH) 2的溶度积分别为 5.61 ×10-12和 4.87 ×10-17,在它们的饱和水溶液中,

[Fe2+]比[Mg 2+] 小。

判断题

<1>. 酸性水溶液中不含OH -碱,性水溶液中不含H+ 。( × )

<2>. 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随电解质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 )

<3>. 任何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当达到平衡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 )

<4>. 多元弱酸在水中的离解是分步的。( √ )

<5>. 在常温下,Ag 2CrO 4和BaCrO 4的溶度积分别为 2.0 ×10-12和 1.6 ×10-10,前者小于后者,因此,Ag2CrO4

要比BaCrO 4 难溶于水。

<6>.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 +)和c(OH -)的相对大小。( × )

<7>. 对于共轭酸碱对,酸的酸性越强,其相应的共轭碱的碱性就越弱。( √ )

<8>. 盐效应与同离子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相同。( × ) 名称解释

<1>. 盐效应: 由于加入易溶强电解质而使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增大的效应称为盐效应。

<2>.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人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离解度降低的现象叫做

同离子效应。

<3>. 分步沉淀:溶液中往往含有多种离子,随着沉淀剂的加入,各种沉淀会相继生成,这种现象称为分步沉

淀。

<4>. 缓冲溶液:能保持PH 相对稳定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简答题:

<1> .相同温度下,将HAc 的解离度从大到小排列。

a. 0.1mol /L HAc 溶液

b. 0.1mol /L HAc 溶液加少量NaCl

c. 0.1mol /L HAc 溶液加少量NaAc

d. 0.05 mol /L HAc 溶液加少量NaCl

答:a>b>d>c

<2>. 如何用溶度积规则来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答:(1)当溶液中离子积Q > 溶度积K SP?,溶液呈过饱和状态,有沉淀从溶液中析出,直到溶液呈饱和状态。

( 2)当溶液中离子积Q < 溶度积K SP?,溶液呈不饱和状态,无沉淀析出,若系统中原来有沉淀,则沉淀开始溶解,直到溶液饱和。

(3)当溶液中离子积Q =溶度积K SP?,溶液呈饱和状态,沉淀和溶解处于动态平衡。

<3>. 请解释AgCl 可溶于弱碱氨水,却不溶于强碱氢氧化钠

答:因为Ag+与NH3 结合,生成了稳定的配离子[Ag(NH 3)2]+,从而大大降低了溶液中Ag+浓度,使Q< K SP,沉淀溶解。

计算题:

<1>. 工业上分析水中的Cl-含量,常用AgNO 3作滴定剂,K 2CrO4作指示剂。在水样中逐滴加人AgNO 3 时,有白

色AgCl 沉淀析出。继续滴加AgNO 3,当开始出现砖红色Ag 2CrO 4时,即为滴定的终点。(1) 试解释为什么AgCl 比Ag2CrO4 先沉淀;

(2) 假定开始时水样中C(Cl -) = 7.1× 10-3 mol/L ,C(CrO 42-) = 5.0× 10-3 mol/L ,计算当Ag 2CrO4开始沉淀

时,水样中的Cl-是否已沉淀完全?

已知:K SP? (AgCl) = 1.8 × 10-10

K SP? (Ag 2CrO 4) = 1.1 × 10-12

提示:(1) 欲使沉淀生成,溶液中离子积应大于溶度积

设生成AgCl 和Ag 2CrO 4 沉淀所需的最低Ag +浓度分别为C1和C2

AgCl 和Ag2CrO4 的沉淀- 溶解平衡式为

AgCl(s) Ag+ + Cl- , Ag 2CrO4(s) 2Ag+ + CrO42-

C1'′= K SP?(AgCl)/C ('Cl-)= 1.8 × 10-10 / 7.1 1×0-3 = 2.5 1×0-8

C1 = 2.5 × 10-8 mol ·L-1

C2'= 1.1 10 12/ 5.0 10 3 = 1.5 × 10-5

C2 = 1.5 × 10-5 mol L·-1

从计算得知,沉淀Cl-所需Ag +最低浓度比沉淀CrO 42-小得多,故加入AgNO 3时,AgCl 先沉淀。

(2) 当Ag 2CrO 4 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l-浓度为

C(Cl-)'′= K SP? (AgCl)/C ('Ag +)= 1.8 × 10-10 /( 1.5 10×-5 )= 1.2 1×0-5

C(Cl-) = 1.2 × 10-5 mol L·-1

Cl-浓度接近1× 10-5 mol L·-1,故Ag 2CrO 4 开始沉淀时,可认为Cl-已基本沉淀完全。

<2>. 已知25℃时,K ? (HAc) = 1.75

以及溶液的PH,并计算该浓度

下10×-5。计算该温度下0.10 mol ·L-1的HAc 溶液中H+、Ac -离子的浓度HAc 离解度。

提示:HAc 的解离平衡式为:HAc H+

+Ac

-起始浓度C0/ mol L·-10.10 00

平衡浓度C/ mol L·-10.10 –x x x

因 K ? (HAc) 很小,可近似地认为 0.10-x ≈ 0.10 x 1.75 10 5 0 10 =1.3 × 10-3 C(H +) = C(Ac - ) =

1.3 × 10-3 mol L ·

PH = - lgC` (H +)= - lg 1.3 × 10-3 = 2.89

α = (1.3 × 10-3/0.10)× 100% = 1.3%

<3>. 已知某溶液中含有 0.10 mol L ·-1 Ni 2+和 0.10 mol ·L -1 Fe 3+,试问能否通过控制 PH 的方法达到分离 二者的目

的。

已知: K SP ? [Ni(OH) 2] = 2.0 10×-15

提示: 欲使 Ni 2+沉淀所需 OH -的最低浓度为

C 1(OH-)'= K SP Ni OH 2 / C , Ni 2 ) = 2.0 10 15 / 0.10 =1.4 × 10-7

C 1 (OH) = 1.4× 10-7 mol L ·-1 PH = 7.2

欲使 Fe 3+沉淀所需 OH -的最低浓度为

C 2(OH-)'= 3 K SP Fe(OH)3]/C ,(Fe 3 ) = 3 4 10 33 / 0.10 = 7.4 × 10-13

C 2(OH-)= 7.4 × 10-13 mol ·L -1

PH = 1.87

可见当混合溶液中加入 OH -时, Fe 3+首先沉淀。

设当 Fe 3+的浓度降为 1.0× 10-5 mol L ·-1时,它已被沉淀完全,此时溶液的 OH -浓度为

C 3(OH-)'=3 K SP Fe(OH)3]/C ,(Fe 3 ) = 3 4 1033/1.0 10 5 = 1.6 × 10-11

C 3(OH-)= 1.6 × 10-11 mol ·L -1

PH =3.20

PH=3.20 时, Ni(OH) 2还未沉淀。因此只要控制 3.2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失电子的过程称为 氧化,失去电子的物质为 还原剂 ;得到电子的过程称为 还原 , 得电子的物质为 氧化剂 。氧化与还原必然同时发生。

每个氧化还原反应可表示为两个半反应。每个半反应中包括着同一种元素的两种不同氧化态物种, 如

Fe2+和 Fe ; Cu2+和 Cu ,它们被称为氧化还原点对。电对中氧化值较大的为氧化型,氧化值较小的为 还原

型。

2、离子 -电子法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本原则 (1)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必须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

数。

(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两边各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必定相等。同时,方程式左右两边的离子电荷 总数也应相等。

K HAc =

C '(H )C '

(Ac )

C '

(HAc )

2

x 0.10 = 1.75

x

1×0

-5

K SP ? ([Fe(OH) 3] = 4 1×0-33

3、原电池

在原电池中,给出电子的电极称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接受电子的电极称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习题单选题

<1>.下列各半反应中发生还原过程的是

D.H 2O2→O2( B )

A. Fe→Fe2+

B. Co3+→ Co2+

C.N O →NO3-

<2>.在半电池Cu | Cu2+溶液中,加入氨

水,

可使E

Cu | Cu2+的值( B )A. 增大 B. 减小 C.不变 D.等于零

<3>. 已知E?Mn2+ / Mn = 1.029V ,E?Fe3+ / Fe2+= 0.771V ,E?I2 / I- = 0.535V ,判断氧化剂强弱的顺序是( A )

A. Mn2+ > Fe3+ > I2

B. I2 > Fe3+ > Mn2+

C. Fe3+ > Mn2+> I2

D. I2 > Mn 2+ > Fe3+

多选题

<1>. 下列各半反应中,发生还原过程的是(BE )

A. Fe → F2e+

B. Co3+→ Co2+

C. NO → NO3

D. H 2O2 → O2

E. Ag +→ Ag

填空题

<1>. 原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负极。

<2>. 单质中元素原子的氧化数为0 ,氧在H2O2和BaO2中的氧化数为-1 。

第五章、原子结构域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波函数Ψ是量子力学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式,波函数Ψ称为原子轨道函数或简称原子轨函、原子轨道,但此处的原子轨道绝无宏观物体固定轨道的含义,它只是反映了核外电子运动状态表现出的波动性和统计性规律,表示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概率。

(2)四个量子数

①.................................................................................................... 主量子数n:其取值为从 1 开始的正整数(1,2,3,4,5,6 ...................................................................................... )。主量子数表示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

n 越大,电子离核平均距离越远。电子离核越近,其能量越低。n 是决定电子能量的主要量子数。n 值又代表电子层数,不同的电子层用不同的符合表示:K,L ,M,N,O,P

②角量子数l :是用来描述不同亚层的量子数,l 的取值受n 的制约,可以取从0 到n-1 的正整数。每个

l 值代表一个亚层,亚层用光谱符合s,p,d,f 表示。同一亚层中,随着l 数值的增大,原子轨道能量也依次

升高。

③磁量子数m:是用来描述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的。磁量子数的取值受角量子数的制约。当角量子数为l 时,m 的取值可以从+l 到-l 并包括0 在内的整数,即m = 0,±1,±2,,±l。每个取值表示亚层中的一个有一定空间伸展方向的轨道。因此,一个亚层中m 有几个数值,该亚层中就有几个伸展方向不同的轨道。

用n,l,m 三个量子数即可决定一个特定原子轨道的大小、形状和伸展方向。

④自旋量子数m s:是描述电子自旋运动的量子数,取值是+1/2 和-1/2,符合用↓和↑表示,由于自旋量子

数只有两个取值,因此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 2 个电子。

2、原子中电子的排布

( 1)基态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总是优先进入能量最低的能级。

泡利不相容原理:泡利提出: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 2 个电子。换句话说,在同一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 2 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洪德原理:在同一亚层的等价轨道上,电子将尽可能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习题

单选题

<1>. 决定原子轨道的量子数是

m, m s C. n, l, m s D. n, l (A)

A. n, l, m

B.

<2>.在n = 5的电子层中,能容纳的电子数是(A)

A. 50

B.30

C. 25

D. 15

<3>.下列各组量子数中( n ,l , m ,m s)合理的一组是(C)

A.(2 , 1, -1, 0)

B.(3 , 1, 2 , +1/2)

C.(3, 2, 0, -1/2)

D.(2, 0, 1 , +1/2)

多选题

<1>. 基态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原理包括( ABC)

A. 能量最低原理

B. 泡利不相容原理

C.洪德原理

D. 平衡移动原理

E. 黑斯定律

<2>. 关于原子轨道的下述观

点,

正确的是( BCE A.原子轨道是电子运动的轨道;

B. 某一原子轨道是电子的一种空间运动状态,即波函数ψ;

C.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概率;

D. 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概率密度;

E. 原子轨道反应了核外电子运动状态表现出的波动性和统计规律;

<3>. 同一原子中,可能存在下列量子数的两个电子

A.(1

,1

0,+1)和(1

0,0,-1) B. ( 2,0,1,+1)和(1

2,0,0,- 2222

C.(3

2

0,1

-

1)和(3

,2,1,1) D. (1,0,0,1

-1)和(

1

1,0,0,-1)2222

名词解释

<1>. 泡利不相容原理:泡利提出: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 2 个电子。换句话说,在同一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 2 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2>. 洪德原理: 在同一亚层的等价轨道上,电子将尽可能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1、共价键:两个原子由于共用电子对吸引两个相同的原子核而结合在一起,电子成对并共用之后,每个原子都达

到稳定的8 电子结构。这种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键叫做共价键。一般来说,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元素原子之间常形成共价键。

(1)价键理论的要点:①电子配对原理:两个键合原子互相接近时,各提供 1 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彼此配对,形成共价键,故价键理论又称为电子配对法。

②最大重叠原理: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则两核间的电子概率密度越大,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2)共价键的特征:饱和性和方向性

(3)键参数:键长、键能、键角

2、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几何构型

(1)SP杂化:同一个原子的1个S轨道和1个P轨道之间进行的杂化,形成2个等价的SP杂化轨道。两个轨道在一直线上,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是1800.如HgCl 2分子的几何构型为直线型。

(2)SP2杂化: 同一个原子的1个S轨道和2个P轨道之间进行的杂化,形成3个等价的SP3轨道,分子几何构型是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0. 如BF3 分子。

(3)SP3杂化:同一个原子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之间进行的杂化,形成4个等价的SP3轨道,分子几何构型是正四面体形,键角为109.50.

CH 4分子的几何构型: C 原子的价层电子为2S22P2,只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成键过程中,经过激发,成为2S12P x12P y12P z1,同时发生杂化,组成 4 个新的等价的SP3 杂化轨道, 4 个杂化轨道的大头指向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09.5°, 4 个H 原子的S 轨道以“头顶头”方式与 4 个杂化轨道形成 4 个σ键。所以,CH 4分子为正四面体, C 原子位于其中心。

3、分子间力与分子晶体(1)分子的极性:对于双原子分子来说,分子的极性与化学键的极性一致。对于多原子

分子来说,分子有无极性,由分子的组成和结构而定。

(2)分子间力:包括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通称为范德华力。

习题

C)

单选题:

<1>. 每个氨分子中 1个氮原子只能与 3 个氢原子结合,这是

<2>. 下列各组物质之间,能形成氢键的是

多选题

SP 3杂化轨道是指 1S 轨道与 3P 轨道混合而成的轨道

<2>. 成键时有一个原子提供共用电子对,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形成的共价键称为

简答题:

<1>.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 CH 4 分子的几何构型

答: C 原子的价层电子为 2S 22P 2,只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成键过程中,经过激发,成为 2S 12P x 12P y 12P z 1, 同时发生杂化,组成 4 个新的等价的 SP3 杂化轨道, 4 个杂化轨道的大头指向正四面体的 4 个顶点,杂化 轨道间的夹角为 109.5°

,4个H 原子的 S 轨道以“头顶头”方式与 4个杂化轨道形成 4个 σ键。所以, CH 4 分子为正四面体, C 原子位于其中心。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

1、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和配位体之间是通过配位键结合的。

A. 由 N 和 H 原子的半径比决定的

B. 由 N 和 H 原子的非金属性决定的

C. 由 N 和 H 原子电子总数决定的

D. 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决定的

A. HCl 和 H 2O

B. CH 4和 HCl

C. N 2 和 H 2O

D. HF 和 H 2O

<1>.

列说法那些是不正确的

ABCDE

B. 极性键组成极性分子,非极性键组成非极性分子

C. Hg 原子在基态时,最外层 2 个 6s 电子已成对,所以不能形成共价键。

D. 所有 AB 3 型分子的偶极矩都不为零,故都是极性分子。

E. 原子晶体中只有共价键,故凡是以共价键结合的物质一定都形成原子晶体; <2>. 下列分子中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的是

ABE )

A. HCl

B. NH 3

C. H 2

D. N 2

E. H 2S

<3>. 分子间力包括哪几种

ABC

A. 色散力

B. 诱导力

C. 取向力

D. 共价力

E. 弹力

<4>. 下列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

AC )

A. CO 2

B. H 2O

C. CH 4

D. SO 2

E. NH 3

填空题

<1>.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

共价键

A.

配位键 。

杂化轨道与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典型的杂化方式有以下几种:

SP 杂化:如[Ag(NH 3)2] +, 杂化轨道的夹角为1800,空间构型为直线型

SP3杂化:如[Zn(NH 3)4] 2+、[HgI 4] 2-、[Co(SCN) 4]2-杂化轨道的夹角为109.50,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dsp 2杂化:如[Ni(CN) 4]2-、[PtCl 4]2-、[Cu(NH 3)4]2+,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形型。

多选题

<1>. 下列配离子中哪个为正四面体构型

A. [CuCl 3]2+

B. [Zn(NH 3)4]2+

D. [Co(SCN) 4]2-

E. [Ag(NH 3)2]+

填空题:

<1>. 配位化合物[Cu(NH 3)4]SO4 的名称是硫酸四氨合铜。

<2>. 已知[CuY] 2-、[Cu(en) 2]2+、[Cu(NH 3)4]2+的累积稳定常数分别为 6.3 ×1018、4×1019和 1.4 ×1014,则这三

种配离子的稳定性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Cu(NH 3)4]2+ < [CuY] 2-< [Cu(en) 2]2+。

<3>. 配位化合物二氨合银离子的化学式是[Ag(NH 3)2]+。

第八章:元素

单选题:

<1>.下列化学式中代表金刚砂的是:(D )

A.Al 2O3 B.CaC2

C

.SiO2D.SiC

<2>.配制SnCl2 溶液时,必须加入:( B )

A.足够量的水 B .盐酸

C

碱溶液D.氯气

<3>.

熔盐电解是制备活泼金属的一种重要方

法。

下列 4 种化合物

中,

不能用做熔盐电解原料的是:A .NaOH B.KCl C.C aSO4D.Al2O3(D )

<4>.下列各组一元酸,酸性强弱顺序正确的

是:

(C A.HClO > HClO 3 > HClO4 B.HClO > HClO 4 > HClO3

C.HClO 4 > HClO3 > HClO D .HClO 4 > HClO > HClO 3

多选题:

<1>. 下列有关氧化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主族元素的最高氧化值一般等于其所在的族数;

B. 副族元素的最高氧化值总等于其所在的族数;

C. 副族元素的最高氧化值一定不会超过其所在的族数;

D. 元素的最低氧化值一定是负数;

E. IB 族元素的最高氧化值不等于族数;BCD )

C. [HgI 4]2-

AC )

<2>. 与碱金属相比碱土金属表现出( ABCD )

A. 较大的硬度

B.较高的熔点

C. 较小的离子半径

D. 较高的电离能

E.较大的密度

填空题

<1> 碱金属是周期表的IIA 族。

判断题

<1>. 碱土金属碳酸盐的分解温度随Be—Mg —

Ca—Sr—Ba 的次序递增。( √)

简答题:

<1>. 请解释:金属钾不宜用电解氯化钾的方法制备不用熔盐电解法制钾,是因为金属钾易溶于它的熔盐中,而不易分离完全;另一方面由于钾的沸点较低,操作温度下易气化冲出,造成危险。

<2>. 试解释:电解熔盐制备金属钠,所需原料都必须经过严格干燥。

因钠与水剧烈作用生成NaOH 和H2 易引起燃烧和爆炸,因此电解熔盐制备金属钠,所需原料都必须经过严格干燥

(完整版)无机化学考研试题(含答案,已经整理好的)

一、单选题 第2章 热化学 1、在下列反应中,Q p =Q v 的反应为( ) (A )CaCO 3(s) →CaO(s)+CO 2(g) (B )N 2(g)+3H 2(g) →2NH 3(g) (C )C(s)+O 2(g) →CO 2(g) (D )2H 2(g)+O 2(g) →2H 2O (l ) 2、下列各反应的 (298)值中,恰为化合物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是( ) (A )2H(g)+ O 2(g)→H 2O (l ) (B )2H 2(g)+O 2(g)→2H 2O (l ) (C )N 2(g)+3H 2(g)→2NH 3(g) (D )N 2(g) +H 2(g)→NH 3(g) 3、由下列数据确定CH 4(g)的 为( ) C(石墨)+O 2(g)=CO 2(g) =-393.5kJ·mol -1H 2(g)+ O 2(g)=H 2O (l) =-285.8kJ·mol -1CH 4(g)+2O 2(g)=CO 2(g)+2H 2O (l ) =-890.3kJ·mol -1 (A )211 kJ·mol -1; (B )-74.8kJ·mol -1;(C )890.3 kJ·mol -1; (D )缺条件,无法算。 4、已知:(1)C(s)+O 2(g)→CO(g), (1)= -110.5k J·mol -1(2)C(s)+O 2(g)→CO 2(g), (2)= -393.5k J·mol -1 则在标准状态下25℃时,1000L 的CO 的发热量是( ) (A )504 k J·mol -1 (B )383 k J·mol -1 (C )22500 k J·mol -1 (D )1.16×104 k J·mol -1 5、某系统由A 态沿途径Ⅰ到B 态放热100J ,同时得到50J 的功;当系统由A 态沿途径Ⅱ到B 态做功80J 时,Q 为 ( ) (A ) 70J (B ) 30J (C )-30J (D )-70J 6、环境对系统作10kJ 的功,而系统失去5kJ 的热量给环境,则系统的内能变化为 ( ) (A )-15kJ (B ) 5kJ (C ) -5kJ (D ) 15kJ 7、表示CO 2生成热的反应是( ) (A )CO (g )+ 1/2O 2(g )=CO 2(g )ΔrHmθ=-238.0kJ.mol-1 (B )C (金刚石)+ O 2(g )=CO 2(g )ΔrHmθ=-395.4kJ.mol-1 (C )2C (金刚石)+ 2O 2(g )=2CO 2(g )ΔrHmθ=-787.0kJ.mol-1 (D )C (石墨)+ O 2(g )=CO 2(g )ΔrHmθ=-393.5kJ.mol-1 二、填空题 1、25℃下在恒容量热计中测得:1mol 液态C 6H 6完全燃烧生成液态H 2O 和气态CO 2时,放热3263.9kJ ,则△U 为-3263.9,若在恒压条件下,1mol 液态C 6H 6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 为-3267.6。 2、已知H 2O (l )的标准生成焓=-286 k J·mol -1,则反应H 2O (l )→H 2(g)+ O 2(g),在标准状态下的反 应热效应= 286、,氢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焓=-286。 3、已知乙醇的标准摩尔燃烧焓(C 2H 5OH ,298)=-1366.95 k J·mol -1,则乙醇的标准摩尔生成焓(298)= -277.56。 三、判断题:(以下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尽量用一句话给出你作出判断的根据。) 1、碳酸钙的生成焓等于CaO(s)+CO 2(g)=CaCO 3(s)的反应焓。 2、错误。标准熵是1摩尔物质处于标态时所具有的熵值,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只有在温度T=0K 时,物质的熵值才等于零,所以,标准熵一定是正值。 2、单质的生成焓等于零,所以它的标准熵也等于零。 θ?m rH 21 2123 θ?m f H θ ?m rH 21 θ?m rH θ?m rH 21 θ?m rH θ?m rH φ?m rH θ ?m f H 21θ?m H c θ ?m f H

(精选)大一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精选

(√) 1. 电子云是描述核外某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概念。 (√)2. 同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其键能越大,化学键也越稳定。 (√)3.系统经历一个循环,无论多少步骤,只要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量均为零。(√)4. 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 (×)5. 原子轨道的形状由量子数m决定,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由l决定。 (1)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63s23p5,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a.p区ⅦA族 b.s区ⅡA族 c.ds区ⅡB族 d.p区Ⅵ族 (2)下列物质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b a.H2O b.CO2 c.HCl d.NH3 (3)极性共价化合物的实例是:b a.KCl b.HCl c.CCl4 d.BF3 (4)下列物质凝固时可以形成原子晶体的是:c a. O2 b. Pt, c. SiO2 d. KCl (5)在298K,100kPa下,反应 2H2(g)+O2(g)=2H2O(1) Δr H mΘ= -572 kJ·mol-1 则H2O(l)的Δf H mΘ为:d a.572 kJ·mol-1 b.-572 kJ·mol-1 c.286 kJ·mol-1 d.-286 kJ·mol-1 (6)定温定压下,已知反应B=A的反应热为Δr H m1Θ,反应B=C的反应热为Δr H m2Θ,则反应A=C的反应热Δr H m3Θ为:d a.Δr H m1Θ+Δr H m2Θ b.Δr H m1Θ-Δr H m2Θ c.Δr H m1Θ+2Δr H m2Θ d.Δr H m2Θ-Δr H m1Θ (7)已知HF(g)的标准生成热Δf H mΘ= -565 kJ·mol-1,则反应H2(g)+F2(g)=2HF(g)的Δr H mΘ为:d a.565 kJ·mol-1 b.-565 kJ·mol-1 c.1130 kJ·mol-1 d.-1130 kJ·mol-1 (8)在氨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H4Cl后,氨水的离解度:d a.没变化 b.微有上升 c.剧烈上升 d.下降 (9)N的氢化物(NH3)的熔点都比它同族中其他氢化物的熔点高得多,这主要由于NH3:c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集

第一章气体、液体和溶液的性质 1. 敞口烧瓶在7℃所盛的气体,必须加热到什么温度,才能使1/3气体逸出烧瓶? 2. 已知一气筒在27℃,30.0atm时,含480g的氧气。若此筒被加热到100℃,然后启开阀门(温度保持在100℃),一直到气体压力降到1.00atm时,共放出多少克氧气? 3. 在30℃时,把8.0gCO2、6.0gO2和未知量的N2放入10dm3的容器中,总压力达800 mmHg。试求: (1) 容器中气体的总摩尔数为多少?(2) 每种气体的摩尔分数为多少? (3) 每种气体的分压为多少?(4) 容器中氮气为多少克? 4. CO和CO2的混合密度为1.82g?dm-3(在STP下)。问CO的重量百分数为多少? 5. 已知某混合气体组成为:20份氦气,20份氮气,50份一氧化氮,50份二氧化氮。问:在0℃,760mmHg下200dm3此混合气体中,氮气为多少克? 6. S2F10的沸点为29℃,问:在此温度和1atm下,该气体的密度为多少? 7. 体积为8.2dm3的长颈瓶中,含有4.0g氢气,0.50mol氧气和分压为2atm 的氩气。这时的温度为127℃。问: (1) 此长颈瓶中混合气体的混合密度为多少? (2) 此长颈瓶内的总压多大? (3) 氢的摩尔分数为多少? (4) 假设在长颈瓶中点火花,使之发生如下反应,直到反应完全: 2H2(g) + O2(g) =2H2O(g) 当温度仍然保持在127℃时,此长颈瓶中的总压又为多大? 8. 在通常的条件下,二氧化氮实际上是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两种混合气体。在45℃,总压为1atm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为2.56g?dm-3。计算: (1) 这两种气体的分压。(2) 这两种气体的重量百分比。 9. 在1.00atm和100℃时,混合300cm3H2和100 cm3O2,并使之反应。反应后温度和压力回到原来的状态。问此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毫升?若反应完成后把温度降低到27℃,压力仍为1.00atm,则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毫升? (已知27℃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6.7mmHg) 10. 当0.75mol的“A4”固体与2mol的气态O2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若反应物完全消耗仅能生成一种化合物,已知当温度降回到初温时,容器内所施的压力等于原来的一半,从这些数据,你对反应生成物如何下结论? 11. 有两个容器A和B,各装有氧气和氮气。在25℃时: 容器A:O2 体积500 cm3,压力1atm。 容器B:N2 体积500 cm3,压力0.5atm。 现将A和B容器相连,让气体互相混合,计算: (1) 混合后的总压。(2) 每一种气体的分压。

无机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样卷2) 一、填表题 (20分) 1.写出反应最终产物 物质 Ni 2+ Hg 2+(NO 3-) Cr 3+ Mn 2+ 加入过量氨水并放置 [Ni(NH 3)6]2+ HgO ?NH 2HgNO 3 Cr(OH)3 MnO(OH)2 2.物质 HgCl 2 SiCl 4 BBr 3 PH 3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 sp sp 3 sp 2 不等性sp 3 分子空间构型 直线型 正四面体型 正三角形 三角锥型 3.物质 晶体类型 晶格结点上粒子 粒子间作用力 熔点相对高低 SiC 原子晶体 Si 原子、C 原子 共价键 高 NH 3 氢键型分子晶体 NH 3 分子 分子间力、氢键 低 二、填空题 (20分) 1. 随着溶液的pH 值增加,下列电对 Cr 2O 72-/Cr 3+、Cl 2/Cl -、MnO 4-/MnO 42-的E 值将分别 减小、不变、不变。 2.Na 2SO 3与__硫粉__共热可制得Na 2S 2O 3,Cl 2可将Na 2S 2O 3氧化为__ Na 2SO 4_。 3.根据E θ(PbO 2/PbSO 4) >E θ(MnO 4-/Mn 2+) >E θ(Sn 4+/Sn 2+),可以判断在组成电对的六种物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PbO 2 ,还原性最强的是 Sn 2+ 。 4. 用电对MnO 4-/Mn 2+,Cl 2/Cl -组成的原电池,其正极反应为 MnO 4- + 8H + + 5e → Mn 2+ + 4H 2O ,负极反应为 2 Cl - -2 e → Cl 2 ,电池的电动势等于0.15V ,电池符号为 (-)Pt,Cl 2(p θ)|Cl -‖MnO 4-,Mn 2+,H +|Pt(+)。(E θ(MnO 4-/Mn 2+)=1.51V ;E θ(Cl 2/Cl -)=1.36V ) 5. 下列各溶液浓度均为0.1 mol ?L -1,按pH 值从小到大顺序排列NH 4NO 3, NH 4F, NH 4OAc, KCN, Na 2CO 3。 KCN, NH 4F, NH 4OAc, NH 4NO 3, Na 2CO 3。 ( 已知K θ(NH 3?H 2O)=1.8×10-5, K θ(HF)=6.6×10-4, K θ(HCN)=6.2×10-10, K θ(HOAc)=1.8×10-5, K θ(H 2CO 3)=4.4×10-7, K θ(H 2CO 3)=4.8×10-11) 6. 已知V E A /θ:Cr 2O 72- +1.36 Cr 3+ -0.41 Cr 2+ -0.86 Cr ,则E θ(Cr 2O 72- / Cr 2+ )= 0.917 V ,Cr 2+能否发生歧化反应 不能 。 7. AlCl 3双聚分子的结构式为:__;其中含有两个_3c-4e_键。 8. 因为SnCl 2强烈水解,在配制其溶液时应加入HCl ,水解反应式为 SnCl 2+H 2O Sn(OH)Cl+HCl 。

无机化学试题

第二学期无机化学试题1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配平(20分)。每题2分,仅仅写出反应物及产物的化学式而未配平,则得1分;化学式写错不得分。 1.用氢碘酸处理CuO; 2HI + CuO =CuI + H2O 2.朱砂溶于王水; 3HgS + 2HNO3 + 12HCl =3H2[HgCl]4 + 2NO + 4H2O + 3S 3.向磷与溴的混合物中滴加水; 2P + 3Br2 + 6H2O ? 2H3PO3+ 6HBr↑ 4.五硫化二锑溶于烧碱溶液; Sb2S5+8NaOH = Na3SbO4+Na3SbS4+4H2O +Na2S 5.光气与氨气反应; 4NH3+COCl2 = CO(NH2)2+2NH4Cl 6.单质磷溶于热烧碱溶液; P4+3NaOH +3H2O = PH3+3NaH2PO2 7.氯气通入含有氢氧化铋的烧碱溶液; Cl2 + Bi(OH)3 + 3NaOH =NaBiO3 + 2NaCl + 3H2O 8.砷化氢通入硝酸银溶液; 2AsH3+12AgNO3+3H2O = As2O3+12HNO3+12Ag↓ 9.向磷酸二氢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H2PO4-+3Ag+= Ag3PO4↓ +2H+ 10.用烧热的铅除去酒中含有的醋酸。 Pb + 2HAc =Pb(Ac)2 + H2 二.简下列制备路线,并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30分),每题10分。 1.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生产氢氟酸、盐酸和氢溴酸?如果用H2和Br2直接燃烧法生产HBr 而又不降低HBr的产率,实际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氢氟酸主要是通过氟化钙与浓硫酸反应制得: CaF2 + H2SO4=2HF + CaSO42分盐酸主要是通过氢气和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生成HCl,然后用水吸收: Cl2 + H2光照2HCl 2分氢溴酸主要是通过单质溴和白磷在加热条件下加入水生成HBr,在用水吸收得到: 2P + 3Br2 + 6H2O ? 2H3PO3+ 6HBr↑ 2分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化学键理论 本章总目标: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 3:重点掌握路易斯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 4:熟悉几种分子间作用力。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离子键理论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学会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三个方面案例讨论离子的特征。 2: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及几种简单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初步学习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象和半径三个方面来分析离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1;掌握路易斯理论。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掌握价键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和共价键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并学会用此理论来判断共价分子的结构,并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金属键理论 了解金属键的能带理论和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 1:了解分子极性的判断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氢键这种次级键的形成原因。 2;初步掌握离子极化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因素以及此作用对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KClO 3 B.Na 2 O 2 C. Na 2 O D.KI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能最大的是()

A. O 2 B.O 2 - C. O 2 2+ D. O 2 2- 3. 下列化合物共价性最强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LiI B.CsI C. BeI 2 D.MgI 2 4.极化能力最强的离子应具有的特性是() A.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B.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C.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D.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5. 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FeCl 3 B.AlCl 3 C. SiCl 4 D.PCl 5 6.对下列各组稳定性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O 2+>O 2 2- B. O 2 ->O 2 C. NO+>NO D. OF->OF 7.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H 2O 2 B.NaCO 3 C. Na 2 O 2 D.KO 3 8.下列各对物质中,是等电子体的为() A.O 22-和O 3 B. C和B+ C. He和Li D. N 2 和CO 9. 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NH 3 B.BCl 3 C. PCl 3 D.H 2 O 10.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不同键长的是() A .CO 2 B.SO 3 C. SF 4 D.XeF 4 11.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电子对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H 2O B. H 3 O+ C. NH 3 D. NH 4 + 12.氨比甲烷易溶于水,其原因是() A.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别 B.密度的差别 C. 氢键 D.熔点的差别 13. 下列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CCl 4 B.CH 3 OCH 3 C. BCl 3 D. PCl 5 14.下列哪一种物质只需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 ) A.HCl B.CH 3Cl https://www.doczj.com/doc/de17646392.html,l 4 D.NH 3 15. 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等性杂化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药学院无机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中心原子N原子采取杂化。 2.原子轨道以方式重叠,轨道重叠部分是沿着键轴呈圆柱形对称而分布的共价键叫键。 3.BeCl2分子为型分子,中心原子采取杂化,分子的固有偶极矩μ(>0,=0)。 4.某反应的△H和△S皆为负值,当温度升高时,△G(增大,减小)。 5.具有ns2np1~6电子构型的是区元素,具有(n-1)d5ns2电子构型的是族元素。 6.酸碱质子理论认为, 是酸,是碱。 7.在含有AgCl固体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盐酸,则AgCl的溶解度;如加入氨水,则其溶解度;若加入KNO3,则其溶解 度。 8.298K时,Mg(OH)2的K sp为1.2×10-11;Ag2CrO4的K sp为9×10-12,则溶解度较大的是 者。 9.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二 是。 10.将0.115g奎宁(M=329.12克/摩)溶解在1.36g樟脑中,其凝固点为442.6K(T f=452.8K,K f=39.70)则凝固点降低为,m 为。 二、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并用“√”符号表示。每小题1分,共 20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等电子体系的是:( ) A.NO和CN— B.CO和N2 C.O2和NO D.NO和O2 2.第二主族元素的+2价阳离子的碳酸盐(MCO3)中最稳定的是:( )

A.MgCO3 B.CaCO3 C.SrCO3 D.BaCO3 3.下列各分子或离子的稳定性按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A.NO+< NO < NO— B.NO—< NO < NO+ C.NO< NO—< NO+ D.NO< NO+ < NO—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一组是:( ) A.3,0,0,+1/2 B.3,2,3,1/2 C.2,1,0,-1/2 D.4,2,0,1/2 5.298K和101.3kPa下,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中属于熵减少的是:( ) A.C(s)+ O2(g) = CO2(g) B.S(s)+ O2(g) = SO2(g) C.2Na(s)+ O2(g) = Na2O2(s) D.N2(g)+ O2(g) = 2NO(g) 6.已知NH3(g)的标准生成热,则反应N2(g)+3H2(g)=2NH3 (g)的热效应为(): A.-46.2; B.46.2 C.-92.4 D.92.4 7.a,b,c三个电子具有的量子数(n,l,m)为a:3,2,0;b:3,1,0;c:3,1,-1。 三个电子的能量大小顺序为:( ) A.a>b>c; B.a> c > b; C.a>b=>c; D. c> a>b; 8.稀溶液依数性的本质是() A、渗透压 B、沸点升高 C、蒸气压降低 D、凝固点降低 9.现有蔗糖(C12H22O11)、氯化钠、氯化钙三种溶液,它们的浓度均为0.1mol?L-1,则渗透压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CaCl2

大一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精选

(√ ) 1. 电子云是描述核外某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概念。(√)2. 同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其键能越大,化学键也越稳定。 (√)3.系统经历一个循环,无论多少步骤,只要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量均为零。 (√)4. 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5. 原子轨道的形状由量子数m决定,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由l决定。 (1)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63s23p5,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a.p区ⅦA族 b.s区ⅡA族 c.ds区ⅡB族 d.p区Ⅵ族 (2)下列物质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b a.H2O b.CO2 c.HCl d.NH3 (3)极性共价化合物的实例是:b a.KCl b.HCl c.CCl4 d.BF3

(4)下列物质凝固时可以形成原子晶体的是:c a. O2 b. Pt, c. SiO2 d. KCl (5)在298K,100kPa下,反应 2H2(g)+O2(g)=2H2O(1) Δr H mΘ= -572 kJ·mol-1 则H2O(l)的Δf H mΘ为:d a.572 kJ·mol-1 b.-572 kJ·mol-1 c.286 kJ·mol-1 d.-286 kJ·mol-1 (6)定温定压下,已知反应B=A的反应热为Δr H m1Θ,反应B=C的反应热为Δr H m2Θ,则反应A=C的反应热Δr H m3Θ为:d a.Δr H m1Θ+Δr H m2Θ b.Δr H m1Θ-Δr H m2Θ c.Δr H m1Θ+2Δr H m2Θ d.Δr H m2Θ-Δr H m1Θ(7)已知HF(g)的标准生成热Δf H mΘ= -565 kJ·mol-1,则反应H2(g)+F2(g)=2HF(g)的Δr H mΘ为:d a.565 kJ·mol-1 b.-565 kJ·mol-1 c.1130 kJ·mol-1 d.-1130 kJ·mol-1 (8)在氨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H4Cl后,氨水的离解度:d

无机化学(药学专)——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下列电子的量子数(n, l, m和m s)不合理的是 收藏 A. 3, 0, 0, +1/2 B. 3, 1 , 0, -1/2 C. 3, 0, 0, -1/2 D. 3, 3, 0, +1/2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NaH2PO4的共轴酸是 收藏 A. Na2HPO4 B. Na3PO4 C. NaHCO3 D. H3PO4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一 . . 、?…、...... 12 . . 一■.一.... 、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的一定质量与核素6C的摩尔质量的1/12的比值,这 一质量是 收藏 A. 原子质量 B. 各核素原子质量的平均质量 C. 平均质量 D. 1mol原子平均质量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收藏 A. 基元反应都是多分子反应。 B. 一步完成的反应是基元反应。 C. 由一个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称简单反应 D.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称复杂反应。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 需配制Ph=5的缓冲溶液,选用收藏 A. HAc-NaAc (pKa=4.75) B. NaH2PO4-Na2HPO4 (pKa2=7.2 ) C. Na2CO3-NaHCO3 ( pKa2=10.25 ) D. NH3.H2O-NH4Cl (pKb=4.75 )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 某元素的电子构型为[A门3d64s0的离子是收藏 A. Fe3+ B. Ni2+ C. Mn2+ D. Co3+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配合离子[CuCl5]3-的中心离子收藏 A. sp2 B. dsp3 C. sp3 D. dsp2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以下平衡不属于化学平衡的是收藏 A. 沉淀溶解平衡和配位平衡 B. 常温下水的蒸发与凝结平衡 C. 酸碱电离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 D. N2 + 3H2 == 2NH3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催化剂是通过改变反应进行的历程来加速反应速率,这一历程影响收藏

无机化学题库

-4 -20 A. Mg>B>Si>A r B. Ar>Mg>Si> B C. Si>Mg>B>Ar D.B>Mg>Ar>Si 6. 反应3A 2++2B === 3A+2B 3+在标准状态下电池的电动势 电池电动势E 为1.6 V,则此时该反应的lg K ;值为() 8. 已知 H 2S 的 K ; =1.0 X 10-7, K ; =1.0 X 10 -13 ,在饱和的 a1 z a2 / ()mol ? L 「无机化学水平测试题 (I )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1个或2个答案,将其代号写在括号中, 每题1.5分,共24分) 1.下列物质中可以认为具有最大摩尔熵的是 () A.Li (g ) B.Li (s ) 2.已知在一定温度下: G LiCI ? HO(s) D.LiC03(s) Sn0(s)+2H 2(g) === Sn(s)+2H 20(g) C0(g)+H 20(g) === C02(g)+H 2(g) K , = 21.0 K ; =0.034 因此,下列反应 Sn Q(s)+2CO(g) ===Sn(s)+2C0 2(g)的 K ;=() A.21.0 B.0.714 C.0.024 3 D.21.6 3.下列化合物中, 既有离子键乂有共价键的物质是 () A.NaOH B.CaCl 2 C.CH D.NHCI 4.已知 0?(Cu 2+/Cu) === 0.34 V, 0?(Cu +/Cu)= 0.52 V ,贝U 0?(Cu 2+/Cu +)为() A. - 0.18 V B.0.16 V C.0.86 V D.0.18 V 5.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百为1.8 V,某浓度时,反应的 A. 3 X 1.8/0.059 2 C.6 X 1.6/0.059 2 B. 3 X 1.6/0.059 2 D. 6 X 1.8/0.059 2 7.下列离子的原子序数分别是 25、26、27、28,其电子构型可以用[Ar]3d 6表示的是() 2+ 2+ 3+ A.M n B.Fe C.Co D.Ni H 2S 水溶液中c (S 2- )应为

大一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精选

(√) 1、电子云就是描述核外某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概念。 ( √)2、同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其键能越大,化学键也越稳定。 ( √)3、系统经历一个循环,无论多少步骤,只要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与焓的变化量均为零。 ( √)4、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 ( ×)5、原子轨道的形状由量子数m决定,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由l决定。 (1)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63s23p5,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是:a a.p区ⅦA族 b.s区ⅡA族 c.ds区ⅡB族 d.p区Ⅵ族 (2)下列物质中,哪个就是非极性分子:b a.H2O b.CO2 c.HCl d.NH3 (3)极性共价化合物的实例就是:b a.KCl b.HCl https://www.doczj.com/doc/de17646392.html,l4 d.BF3 (4)下列物质凝固时可以形成原子晶体的就是:c a、 O2 b、 Pt, c、 SiO2 d、 KCl (5)在298K,100kPa下,反应 2H2(g)+O2(g)=2H2O(1)Δr H mΘ= -572 kJ·mol-1 则H2O(l)的Δf H mΘ为:d a.572 kJ·mol-1 b.-572 kJ·mol-1 c.286 kJ·mol-1 d.-286 kJ·mol-1 (6)定温定压下,已知反应B=A的反应热为Δr H m1Θ,反应B=C的反应热为Δr H m2Θ,则反应A=C的反应热Δr H m3Θ为:d a.Δr H m1Θ+Δr H m2Θ b.Δr H m1Θ-Δr H m2Θ c.Δr H m1Θ+2Δr H m2Θ d.Δr H m2Θ-Δr H m1Θ (7)已知HF(g)的标准生成热Δf H mΘ= -565 kJ·mol-1,则反应H2(g)+F2(g)=2HF(g)的Δr H mΘ为:d a.565 kJ·mol-1 b.-565 kJ·mol-1 c.1130 kJ·mol-1 d.-1130 kJ·mol-1 (8)在氨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H4Cl后,氨水的离解度:d a.没变化 b.微有上升 c.剧烈上升 d.下降 (9)N的氢化物(NH3)的熔点都比它同族中其她氢化物的熔点高得多,这主要由于NH3:c a.分子量最小 b.取向力最强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 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六章化学键理论 本章总目标: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 3:重点掌握路易斯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 4:熟悉几种分子间作用力。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离子键理论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学会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三个方面案例讨论离子的特征。 2: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及几种简单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初步学习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象和半径三个方面来分析离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1;掌握路易斯理论。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掌握价键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和共价键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并学会用此理论来判断共价分子的结构,并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金属键理论 了解金属键的能带理论和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 1:了解分子极性的判断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氢键这种次级键的形成原因。 2;初步掌握离子极化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因素以及此作用对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2 C. Na 2 O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能最大的是()

A. O 2 C. O 2 2+ D. O 2 2- 3. 下列化合物共价性最强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C. BeI 2 4.极化能力最强的离子应具有的特性是() A.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B.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C.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D.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5. 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SiCl 4 6.对下列各组稳定性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O 22- B. O 2 ->O 2 C. NO+>NO D. OF->OF 7.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Na 2 O 2 8.下列各对物质中,是等电子体的为() 和O 3 B. C和B+ C. He和Li D. N 2 和CO 9. 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PCl 3 10.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不同键长的是() A .CO 2 3 C. SF 4 11.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电子对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H 2O B. H 3 O+ C. NH 3 D. NH 4 + 12.氨比甲烷易溶于水,其原因是() A.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别 B.密度的差别 C. 氢键 D.熔点的差别 13. 下列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CCl 43 C. BCl 3 D. PCl 5 14.下列哪一种物质只需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 ) 15. 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等性杂化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1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 分子分解为Br原子需要的最低解离能为190kJ/mol,求引起溴分子解离1-2 Br 2 需要吸收的最低能量子的波长与频率。 1-3 氢原子核外电子光谱中的莱曼光谱中有一条谱线的波长为103nm,问:它相应于氢原子核外电子的哪一个跃迁? 1-4 周期系中哪一个元素的电负性最大?哪一个元素的电负性最小?周期系从左到右和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呈现什么规律?为什么? 1-5 什么叫惰性电子对效应?它对元素的性质有何影响? 1-6 当氢原子的一个电子从第二能级层跃迁至第一能级层时发射出光子的波长是121.6nm;当电子从第三能级层跃迁至第二能级层时,发射出光子的波长是656.3nm。问哪一个光子的能量大? 1-7 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为第四周期元素,与D可形成1:1和1:2原子比的化合物。B为第四周期d区元素,最高氧化数为7。C和B是同周期元素,具有相同的最高氧化数。D为所有元素中电负性第二大元素。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并按电负性由大到小排列之。 1-8有A,B,C,D,E,F元素,试按下列条件推断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给出各元系的价电子构型。 (1)A,B,C为同一周期活泼金属元素,原子半径满足A>B>C,已知C有3个电子层。 (2)D,E为非金属元素,与氢结合生成HD和HE。室温下D的单质为液体,E 的单质为固体。 (3)F为金属元素,它有4个电子层并且有6个单电子。 第2章分子结构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2004-2005年度第二学期 无机化学中段考试卷 一、选择题 ( 共15题 30分 ) 1. 2 分 (7459) 对于H2O2和N2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二元弱酸(B) 都是二元弱碱 (C) 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 都可与氧气作用 2. 2 分 (4333) 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三元酸的是…………………………………………………() (A) H3BO3 (B) H3PO2(C) H3PO3(D) H3AsO4 3. 2 分 (1305) 下列各对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BaCO3 > K2CO3(B) CaCO3 < CdCO3 (C) BeCO3 > MgCO3(D) Na2SO3 > NaHSO3 4. 2 分 (1478) 铝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 (A) 单一化合物Al2O3 (B) Al2O3和Al2N3 (C) 单一化合物Al2N3 (D) Al2O3和AlN 5. 2 分 (7396) 下列含氧酸根中,属于环状结构的是…………………………………………() (A) (B) (C) (D) 6. 2 分 (1349) 下列化合物与水反应放出 HCl 的是……………………………………………() (A) CCl4(B) NCl3(C) POCl3(D) Cl2O7 7. 2 分 (1482) InCl2为逆磁性化合物,其中In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1和+3 8. 2 分 (7475) 鉴别Sn4+和Sn2+离子,应加的试剂为……………………………………………() (A) 盐酸 (B) 硝酸(C) 硫酸钠 (D) 硫化钠(过量)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河南中医学院 2007至 2008学年第一学期 《无机化学》试题 (供药学本科使用) 学号:姓名:座号: 复核人: 1分,共40分) 1、对于Zn2+/Zn电对,增大Zn2+的浓度,则其标准电极电势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2、Cu2+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 () A 8e B 18e型 C 18+2e D 9~17e型 3、设氨水的解离平衡常数为θ b K。浓度为m mol·L-1的氨水溶液,若将其用水稀 释一倍,则溶液中OH-的浓度(mol·L-1)为 () A m 2 1 B θ b K m? 2 1 C 2/ m K b ?θ D 2m 4、已知θsp K(Ag3PO4) = ×10-16,其溶解度为 ( ) A ×10-4molL-1; B ×10-5molL-1; C ×10-8molL-1; D ×10-5molL-1 5、下列各组物质,能自发发生反应的是() A Cu、Cu2+; B Cr2O72-、Cr3+; C MnO2、Mn2+; D SnCl4、Sn 6、3d轨道的磁量子数可能是 () A 1,2,3 B 0,1,2 C 0,±1 D 0, ±1, ±2 7、下列各分子中,以sp3不等性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 A BeCl2 B PCl3 C BF3 D SiH4 8、熔化下列晶体时,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是 () A HF B Ag C KF D CO2 9.已知V E A/θ:Cr2O72- + Cr3+ Cr2+ Cr,则判断发生歧化反应的是() A 都不能 B Cr2O72- C Cr3+ D Cr2+ 10.下列各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 ()

大一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精选

大一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精选 (? ) 1. 电子云是描述核外某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概念。 ( ? )2. 同 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其键能越大,化学键也越稳定。 ( ? )3.系统经历一个循环,无论多少步骤,只要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量均为零。 ( ? )4. 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 × )5. 原 子轨道的形状由量子数m决定,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由l决定。 22625(1)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1s2s2p3s3p,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a(p区?A族 b(s区?A族 c(ds区?B族 d(p区?族 (2)下列物质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b a(HO b(CO c(HCl d(NH 223 (3)极性共价化合物的实例是:b a(KCl b(HCl c(CCl d(BF 43(4)下列物质凝固时可以形成原子晶体的是:c a. O b. Pt, c. SiO d. KCl 22 (5)在298K,100kPa下,反应 Θ-12H(g),O(g),2HO(1) ΔH= -572 kJ?mol 222r m Θ则HO(l)的ΔH为:d 2fm ,,,,a(572 kJ?mol b(-572 kJ?mol ,,,,c(286 kJ?mol d(-286 kJ?mol ΘΘ(6)定温定压下,已知反应B,A的反应热为ΔH,反应B,C的反应热为 ΔH,则rm1rm2 Θ反应A,C的反应热ΔH为:d rm3

ΘΘΘΘa(ΔH+ΔH b(ΔH,ΔH rm1rm2rm1rm2 ΘΘΘΘc(ΔH+2ΔH d(ΔH,ΔH rm1rm2rm2rm1 Θ-1(7)已知HF(g)的标准生成热ΔH= -565 kJ?mol,则反应H(g)+F(g)=2HF(g)的ΔHfm22rmΘ为:d -1-1a(565 kJ?mol b(-565 kJ?mol -1-1c(1130 kJ?mol d(-1130 kJ?mol (8)在氨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HCl后,氨水的离解度:d 4 a(没变化 b(微有上升 c(剧烈上升 d(下降 1 (9)N的氢化物(NH)的熔点都比它同族中其他氢化物的熔点高得多,这主要由于NH:33c a(分子量最小 b(取向力最强 c(存在氢键 d(诱导力强 (10)在一定条件下,一可逆反应其正反应的平衡常数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关系是:c a(它们总是相等 b(它们的和等于1 c(它们的积等于1 d(它们没有关系 Θ(11)下列反应及其平衡常数H (g),S(s)=HS(g) K; S(s), O(g),SO(g)22122ΘΘK,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是:d H(g),SO(g),O(g), HS(g)22222 ΘΘΘΘΘΘΘΘa. K,K b(K- K c(K×K. d(K?K 12121212 Θ(12)在298K时石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H为:c fm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无法确定

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本章总目标: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 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元素的电子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 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 学会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213.6E eV n = 。 第二节: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1:掌握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h h P mv λ= =)。 2:学习运用不确定原理(2h x P m π???≥ )。 第三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处于定态的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即电子云)。 2:掌握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 3: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 第四节:核外电子的排布 1:了解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及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 ○ 1能量最低原则——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的院子轨道。 ○ 2Pauli 原则——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是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3Hund 原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

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 3:学会利用电子排布的三原则进行 第五节:元素周期表 认识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和元素的分区,会看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掌握元素基本性质的四个概念及周期性变化 1:原子半径——○1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也增加,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电子间的相互斥力也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增加。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 3:电子亲和能——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电子亲和能基本呈增加趋势,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呈减小的趋势。 4:电负性——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电负性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至下随着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而电负性递减。 习题 一选择题 1.3d电子的径向函数分布图有()(《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1个峰 B.2个峰 C. 3个峰 D. 4个峰 2.波函数一定,则原子核外电子在空间的运动状态就确定,但仍不能确定的是() A.电子的能量 B.电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几率密度 C.电子距原子核的平均距离 D.电子的运动轨迹 3.在下列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为零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3s B .3p x C . 3p z D .3d z2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A .n=3,l=1,m l=+1,m s= +1/2 B .n=4,l=5,m l= -1,m s= +1/2 C .n=3,l=3,m l=+1,m s= -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