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及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及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及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及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教学目的:明确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福利与效用;个人利益和社会选择;福利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掌握旧福利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理论。

教学重点: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教学难点: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

在经济学领域中,福利经济学是最能体现经济学这门学科自身历史特性和学科发展轨迹的分支学科。同一般把经济学理解为工程学科性质的应用科学不同,福利经济学更多地被解释为一种将伦理与技术分析应用相结合的学科。福利经济学不仅关心“是什么”等一类问题,也同样关心“应该如何”等此类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福利经济学和传统的道德科学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从本质上说,将福利经济学仅仅视为强调技术分析及其应用的经济学分支,把它理解为纯粹的研究人们幸福或快乐的经济原因的科学是不足取的。

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福利经济学以效用或功用理论为出发点,探讨并研究有关人类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福利经济学分为旧福利经济学与新福利经济学两派,前以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庇古所建立的福利经济学为基础,而后者则是以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为标志。虽然新福利经济学和旧福利经济学在效用理论上存在重大差异,但是二者在内容上还是有很强的内在联系的。无论新旧福利经济学都关注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福利的界定;第二,效用的定义。与一般的经济学分支不同的是,福利经济学与社会选择或或公共选择的道德判断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对人类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伦理学探索,因此它隐含着明显的价值判断,比如,好的或坏的以及最优的或最差的社会福利计划等。

一、福利和效用的基本内涵

(一)福利经济学的内涵

福利是一种利益或好处,可以是有形的物质或财富,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心理层面的下面反应。福利不仅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同时,福利具有某种相对性,在资源有限或分配规则既定的前提下,一个人的福利对另一个人来说,则很可能是一种挫败或剥夺。

1、个人福利

在福利经济学领域内,个人福利是基于经济因素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水平,它是正负效用的总和。个人福利既可以是收入和财富的客观度量,也可以是效用的主观评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效用水平不仅和个人拥用的收入和财富总量有紧密联系,它也和个人的心理状况联系在一起,它最终是个体对满足感客观和主观的评价的综合的结

果。一个人的福利水平,除了首先要受收入财富因素的影响,它还受到影响收入和财富水平的政治经济制度环境的制约。所以,个人福利最大化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目标驱动所付出的努力,即对追求个人私利的种种努力,也取决于个人决策及其之外的制度条件和外部环境因素。个人福利最大化是以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

2、社会福利

虽然人们可以将社会福利界定为一个社会中所有个体福利的总和。但是由于不同的社会里文化和价值观念等都存在差异,要清晰地定义社会福利并不容易,因为特定的文化制度背景下,不再简单是一个总量的问题,而是一种制度安排的结果。社会福利的形式最优化等问题背后都含有深刻的规范认识。

如果我们试图将效用同福利联系起来,那么社会福利则可以被定义为所有人共同的效用满足之和,它是指一个特定的社会制度下资源配置和个人效用实现的结果。社会福利的测量:经济学家采用个人的福利评价和效用的人际评价来描述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目标的改进不仅同少数处境最差的人的福利改进有关,也同所有人的福利改进联系在一起。

(二)效用的内涵和测量

经济学领域中,效用是消费者行为讨论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效用是一种人对自我感觉的主观认识和评价。经济学家将效用量化,赋予一定的值,使人们可以测量心理满足的感觉。所以效用的基本内涵是指人从物品中获得的一种心理满足,满足程度越高,效用也就越大。效用和幸福是一对紧密联系的概念,萨缪尔森就曾提出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由于效用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心理感觉,不同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此,如何测量和评价不同人的效用水平并将它们进行类比,是福利经济学中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主题。新旧福利经济学的在这一点上存在严重的分歧,基于此,经济学家对效用的测量也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理论,一是基数效用论,另一个是序数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客观的、可以进行计量并加总的概念,效用的大小可以按照一事实上的赋值来进行比较。如一个人喝一瓶啤酒的心理满足程度是5个效用单位,看一场球赛转播得到的心理满足程度是20个效用单位,如果此人在看球赛中共喝3瓶啤酒,则获得的心理满足就可以用35个效用单位来表示。所以基数效用理论的两个基本论点就是:一是效用可以测量并赋值,二是人际之间的效用水平可以进行比较。就分析方法而言,基数效用论采用了边际效用分析法。

2、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本身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根本不存在一个客观标准,人们也无法用客观的数值来测量并表示。但是,就心理满足程度而言,可以根据满足程度的高低和偏好顺序来进行排序。因此,提出应该用序数效用论来替代基数效用论。如前面的例子喝啤酒和看足球比赛获得的心理满足很可能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所以很难来测量这两种心理感觉并进行加总。但是人们可以比较这两种不同的效用,比较的前提是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如有人认为看足球赛带来的心理满足感大于喝啤酒,就可以说看足球赛的效用第一,喝啤酒第二,排序结果也就出来了。序数效用论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无差异曲线法。是经济学中一个常用的工具。

序数效用论通过不同的无差异曲线能直观地反映出处于不同福利水平的消费组合,但是无法比较不同人间的效用或心理满足,存在很大缺陷。

二、个人利益与社会选择

福利经济学本质上关注的是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或使得资源配置最优化,它对个人利益与社会选择的关系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一)个人利益与自利行为

经济学者认为,每个人都是其利益的最后决定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为满足自我利益而采取的行动是一个理性的决定。

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个体的目标实现,则社会利益也就自然达到最大化。然而,一个社会里人的利己行为会受到约束,而基于社会团结的利他行为总是在道德上加以肯定推崇。在古典经济学家眼中,个人追求自我利益,为自身的利益着想并不恶,但是,个人必须考虑到他与社会之间的连带关系。

(二)社会选择

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无法同政策(政治)过程保持分离,而在处理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时选择适当的对策也是福利经济学考虑的问题。在经济中采取的决策或选择,民主制度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市场,但就政治过程而言采取的决策或选择则是投票。因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市场和投票是两种最常见的社会选择形式。社会选择是人类在社会制度中做出的有关利益和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很多时候是政治过程的结果。好的社会选择不仅要建立民主制度的基础,同时也需要在资源配置方面尽可能实现效率和平等的均衡关系。

社会选择的机制将影响集体或群体的福利,对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从不同的个体偏好出发,最后实现社会的最优,是新福利经济学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然而,就社会选择两种机制的制度来说,有很多问题将在不同方面对福利结果产生影响。如投票机制中存在的个人的投票行为、可供选择的方案的弹性制度、社会中不同群体的投票影响力、投票时间与具体安排等都有可能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影响。

三、福利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

福利经济学的最终目标之一是为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促进资源配置的效率最高。然而,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制度本身的限制,人们必须在给定的条件下实现促成社会选择的最优化和效率的最大化。

(一)福利最大化

在福利经济学里,福利最大化就是效用实现的最大值,也就是收益—成本比率的最大值。对功利主义经济学而言,福利最大化意味着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也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选择。在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思想里,福利最大化是指国民收或物质财富的最大值。而在新福利经济学的体系里,福利最大化则意味着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个人福利的最优值取决于私人物品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而社会福利的最优值则取决于公共物品消费者剩余值的最大化。前者主要受个人的效用评价影响,而后者更多受政治过程影响。

对个人而言,福利最大化意味着个人获得最大的幸福感或满足感;而对一个社会来

说,福利最大化意味着福利资源分配效率或效益的最佳状态或最理想状态,人们在这种分配中不仅没有出现利益受损的情况,反而利益或处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改善。福利最大化目标在本质年涉及福利的内涵以及资源配置的方式,通常遇到的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是效率原则在多大程度上没有损害社会的公平。对许多政府决策者来说克服市场体制的缺陷从而获得福利最大化是当前公共经济政策追求的核心目标。

(二)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在19世纪撰写的《政治经济学讲义》中,在基数效用理论的基础上对社会效用最大化问题进行了探讨,他提出了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介绍帕累托最优首先要介绍帕累托改进的概念,所谓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情形: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的处境被改善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社会福利就被增进了。在这一情形下,发生了帕累托改进。根据这一标准,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社会福利水平就处于最优状态。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福利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的实现不仅同资源配置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同社会的价值观及其冲突相关,实际生活中,通常发生的是一些境况的改善同时伴随另一些人境况的恶化,此时社会福利的变化并不总是符合预期的标准。基于帕累托最优,传统福利经济学中提出两大基本定理,即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市场经济导致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配置。在这里定理完全可以完全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市场失灵是不存在的,而政府的干预是十分有限的。福利经济学的第二定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如果从恰当的资源分配开始,那么市场可以取得每一个帕累托最优。这一定理的假设同上。

第二节旧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一门主要研究财富和幸福的应用社会科学。在经济学领域内,尽管学者们对福利经济学有不同的界定,但是人们一般认为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创立了福利经济学这门学科。庇古将财富或国民收入联系起来,认为一个国家内部经济福利是最重要的。同时,他还将计量的方法用于对经济福利的测量,并坚持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效用理论。庇古认为效用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主张基数效用论。因此,基于同后来的福利经济学发展方向和内容上的差异,后人将庇古所创立的福利经济学归类为旧福利经济学。

一、福利经济学的起源

作为一门学科,福利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早期,但是作为一种系统学说,福利经济学不可避免地受到早期经济学史发展的影响。庇古所创立的福利经济学体系而言,它一方面受19世纪影响深远的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同早期已建立的经济学思想体系密切联系在一起。

(一)道德哲学起源

早期的经济学总称为政治经济学,它在英国大学教育体系多属于道德哲学范畴。毫

无疑问,从学科发展历史来看,经济学一开始就和道德哲学保持了密切的关联。同当代流行的、强调数量分析的经济学风格迥异,早期的经济学更多的是从规范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经济学问题。边沁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发展起来的功利主义学说不仅成为19世纪英国社会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是福利经济学一个重要基础。功利主义认为人是利己的动物,个体的行为选择趋利避害的动机,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而一个社会最大的效用或幸福就是实现最大多数的最大利益。在传统福利经济中,功利主义成为了它的核心哲学判断基础。

(二)旧经济学学说的影响

尽管人们都认为,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创立了福利经济学,但是,有学者指出霍布森是福利经济学的先驱,而占主导地位的则是古典经济学家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作为20世纪初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教授,庇古深受马歇尔经济学思想的影响,在其教学和研究中,他也极力不遗余力地宣扬马歇尔的经济学思想的理论并维护其理论的正统性。可以说,经过庇古的努力和贡献,剑桥学派的思想和理论体系被他发扬光大。就庇古所创立的旧福利经济学而言,早期功利主义的元素对其影响深远.在福利的界定和测量方式上,旧福利经济学都表现出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二、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思想及发展

庇古是“福利经济学之父”,他的学说为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直至今天,仍然还有很多经济学家坚持沿袭庇古对“福利”的界定,同时,也坚持采纳序数效用论的方法论基础。

(一)庇古和他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庇古1912年出版的《财富与福利》一书在1920扩展为《福利经济学》,创造了福利经济学的完整体系,标志着旧福利经济学的诞生。此书从出版到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学界尤其是在剑桥有广泛的影响,它也在以后的激起了经济学家就福利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进行讨论与争论。

庇古所建立的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对福利的分类,庇古认为福利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一类是指“社会福利”,另一类是指“经济福利”。在他看来,经济福利对社会福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社会福利难以计量,而经济福利可通过货币来计量。

第二,庇古认为个人的福利是可以计量的,主张基数效用论。人们追求的最大限度的满足是物的效用,而效用可以通过单位商品的价格进行计量。

第三,把经济福利同国民收入等同起来。

第四,坚持正义的原则,强调收入的均等化,认为并主张富人的一部分货币应该转移给穷人,这样将会增加效用,从而增加国民收入量,因为他认为实际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第五,主张最适度的配置生产资源,使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达到最大值。

庇古认为,经济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私人纯产品”与“边际社会纯产品”相等,而这两个概念源于马歇尔的“外部理论”,如果两者不相等,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或财政补贴的方式来使二者相等,从而实现国民收入的最大值。

庇古的经济学思想除了受边沁功利主义的哲学影响之外,还明显还受到了新古典经

济学家马歇尔所建立的一般经济经济理论的影响。庇古的经济学思想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英国社会背景和政治经济发展的格局,它具有的明显特征也用可以通过物质福利来表示,一个人的效用满足可以通过数字来度量,不同人的效用满足是可以比较少。可以看出,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中最核心的问题即效用的内涵与性质都多少同主观感受联系在一起。同时,在经济分析中,庇古也将个人的价值判断纳入到问题分析中去了。正是这两点,引发了20世纪30年代有关经济学科学性质和分析方法等的大讨论,它也促成了福利经济学本身的发展.

(二)福利经济学的发展

庇古福利经济学受到了他所处的时代的盛行的道德哲学及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他推崇基数效用论并积极主张将规范分析应用于经济学分析中。这两点成为新福利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契机。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们在批判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福利经济学。

1932年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出版了《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一书,书中罗宾斯表达了他对庇古的批评。首先,他不同意庇古和其他学者给经济学下的定义,在他看来,庇古的定义只是一种分类定义,而不是他所坚持的分析性定义。罗宾斯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稀缺性导致人类的行为选择问题。同时罗宾斯在经济学的目的与手段关系问题上的立场上,也表现出同庇古论点的差异。他认为,经济学并不关心目的问题,只关心手段(即稀缺性下人的行为方式),在实现目的过程中,如何在稀缺性的限制下进行资源配置。他的观点不仅引了了对旧福利经济学的大讨论,也直接促成了经济学界对福利问题的研究方面的新飞跃。在20世纪30年代针对福利经济学的讨论中,就经济学这一学科是否应该加入价值判断,是否要引规范分析等问题成为这场争论的核心焦点。最后,罗宾斯的观点占上风。他认为,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是困难的,经济学不应涉及伦理或价值判断,经济学中具有规范性质的结论都来自基数效用的使用,因此,应该避免使用基数效用。

然而,罗宾斯并未在批判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或建立一种新的福利经济学体系。1939年,N.卡尔多发表了《经济学的福利命题和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一文标志着新福利经济学的形成,其学说是建立在帕累托等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和序数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

思考题:

1.简述庇古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2.试论旧福利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教学目的:掌握新福利经济学理论的要点:帕累托最优,补偿原则,社会福利函数论,阿罗的不可能定理,阿马蒂亚森对不可能定理的解答。

教学重点:补偿补偿原则,社会福利函数论,阿罗的不可能定理,阿马蒂亚森对不可能定理的解答。

教学难点:阿罗的不可能定理,阿马蒂亚森对不可能定理的解答。

第三节新福利经济学

如上所述,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福利经济学考虑的主要问题有:一个国家的经济职能怎样才是健全?分配制度如何才算满意?增进社会总福利应该做些什么?为改进社会福利必须摈弃自由放任主义到什么地步?

福利经济学既然要求国家实施福利政策,其理论必然贯穿着国家干预经济,他们认为,自由放任政策不会带来什么好的社会后果。他们测量经济福利仍然采用新古典学派的边际分析方法,而且特别推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财富收入越趋于平等,就越能增加社会的总效用和总福利。他们主张的社会政策相同:用社会立法对雇主和富人征收累进税。

对于福利经济学的上述观点,保守的经济学持不同意见,他们否认人与人间效用的可比性。他们说,如何能确定一美元从富人手中转移到穷人那里后,穷人所得到的效用比富人所损失的要大呢?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是,增加穷人的收入而不减少富人的既得利益。如果过多地在再分配方面做文章,就可能降低储蓄,削减个人积累财富并用于扩大投资的动力。总之,用平均主义的办法解决社会福利问题,不仅不能实现社会福利的总和的增加,反而可能因为由于社会总收入的减少而带来总福利的下降。另外,国家对个人提供的社会保险和安全设施的增加,漠视了个人的努力和才能,不利于个人积极性、能动性。完善的保险制度和福利设施,必然使个人的储蓄和投资减少,又会造成投资匮乏,经济不振,势必要求更多的政府干预。保守的经济学家认为,只有通过利润追求和收入的不平等分配,最大的经济增长才有可能。当收入的蛋糕做大后,每个人的所得才可能增加。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英美等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许多修改和补充。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以后的福利经济学则被称为新福利经济学。

一、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化状态:新福利经济学的奠基工作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完成的。

帕累托认为,在经济福利中对最适度行为的研究,或者说对消费和生产的最适度条件实现的研究,是福利经济学的根本目的。为此,他将最适度的行为与完全竞争下的一般均衡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在一般均衡论的基础上提出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

1、序数效用论

帕累托反对庇古的基数效用论,认为庇古的效用可以计量及个人间的效用可以比较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物的效用是无法以具体的数值来表示的,但可以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等来表示相对水平的高低或大小。譬如,某人对电视的偏好胜过电脑,另一个则相反,他们的效用就很难进行比较。所以说效用不是数量概念,而是次序概念。社会的经济福利就是个人效用的排列组合,而不同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不同的福利状况。如何检验国民的经济福利是否得到了增进?帕累托抛开收入分配对福利最大化的影响,只探讨资源配置对福利最大化的影响。帕累托在序数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生产资源的最适度问题。他把最适度想象为:社会资源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除非损害他人的利益,它的重新分配,不会使任何一个人的状况得到改善,或者说,不会使任何一个人移至更多高的无差异曲线。

2、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指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次序进行排列。一个消费者在已知其收入和两种商品价格的情况下,仅仅购买和消费这两种商品,他就可以在收入水平这一购实预算的约束下,对两种商品的购买进行若干组合,以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这些组合连成一条单一的无差异曲线。在这条曲线的各个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都使消费者得到同等程度的满足,即对消费者是无差异的。在一定的消费者的预期算约束下,消费者可以实现其效用的最大化的消费组合。

帕累托认为,只要生产资源配置达到了最优化,社会福利也就实现了最大化。生产资源在各部门间的分配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除了损害他人利益外,生产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已经不可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使另一些人的情况变坏,即不会使任何一个人移至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这就是帕累托最优,它被同时代的一些新福利经济学家认为是极好的定义,因为它不再比较个人效用的大小及如何进行收入再根本,而是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配置来探讨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其实质是为资本主义的剥削作辩护,保护资本家的既得利益。因为它旨在说明,生产资源优化配置能够使社会效用实现最大化,其中包括资本家的利润达到最大化,在此情形下要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改善劳动者的福利是对社会有害的,是不现实的。

新福利经济学家根据帕累托最优和效用序数论提出了自己的福利命题: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坏下去,那么整个社会的境况就算好起来。前两个命题是为了回避效用的计算和个人间福利的比较,从而回避收入分配问题,后一个命题则公然把垄断资产阶级的福利的增进说成是社会福利的增进。

二、补偿原则论

补偿原则是新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扩大帕累托最优条件的适用性,一些新福利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福利标准和补偿原则。

1、代表人物:约翰.里查德.希克斯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1926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硕士学位,1932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伦敦经济学院、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1946年起任牛津大学研究员和教授。1972年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阿罗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著作:《工资

理论》《价值与资本》《经济的社会结构》《经济周期理论》《资本与增长》《资本与时间》《凯恩斯经济学的危机》等。

希克斯是一个实证主义者,他主张把庇古的在价值判断基础上福利分析从福利经济学中予以排除,对功利主义进行一次革命。用“价值选择”、“选择自由”、“最优条件”及效用的次序概念替代庇古分析效用的“数量概念”和“价值判断”。其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最优”的就业水平、“最优”的消费品分配等。一句话希克斯所追求的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即通过客观物质要素的最优化实现主观效用的最大化。

2、主要观点:

在完全竞争状态下要实现经济最优化,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的边际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即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必须等于生产这两种商品的要素的价格比率。这样就可以使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等于生产这两种商品的要素的价格比率,即物质生产上的最优化和主观效用上的最大化相一致。

但现实社会并不是始终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的,在垄断和不完全竞争情况下,商品价格与边际成本背离,不可能实现最优化。如垄断资本家缩小生产,使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获取最大化利润。这时国家应进行干预,防止那些为追求最大利润而不充分利用技术力量进行生产的厂商,按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国家以政策规定产品必须按边际成本定价,从而促使厂商扩大生产,降低商品的价格,增加消费者的福利。但当厂商所生产商品的平均成本高于边际成本,政府有必要向受益者征收税款来进行补偿。这就是希克斯等人所提出的“补偿原则”。他主张国家通过足够的补偿,对成本递减工业采取按边际成本来定价。补偿基金最终全落到消费者头上,按比例对消费者因这一政策而增加的消费者剩余征税。

3、评价

补偿原则必然涉及到收入的再分配,然而希克斯的这种再分配办法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初次分配状态,它丝毫未增进社会福利。何况,消费者剩余是个模糊的概念。无法进行计量。

三、社会福利函数

希克斯等人提出的福利经济理论受到柏格森、萨缪尔森等人的批判。柏格森于1938年发表《福利经济学某些方面的重新论述》一文,提出研究社会福利函数的“新方向”。

社会福利函数论者认为,社会福利是社会所有个人购买的商品和提供的要素以及其他有关变量的函数,这些变量包括所有家庭或个人消费的所有商品的数量,所有个人从事的每一种劳动的数量,所有资本投入的数量等等。社会福利函数论者通常用多元函数来表示。

柏格森的社会福利函数建立在社会次序体系的基础上,是一种试图将人们的个人偏听偏好次序转变为整个社会的偏好次序的方法。其表达式为:W=F(Z1,Z2,Z3,……)。

式中W表示社会福利,F表示函数,Z表示影响福利的各种因素或变量:如家庭消费的每一种商品量,每一种劳动量,每一种资本投入量等。当F这个函数值最大化时,社会福利也就达到了最大化。由于每个人的收入水平不同,消费商品的偏好各异,因此它们都有各自的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是每个人福利函数次序的组合,它要在无数个人

福利函数的次序排列中,寻找和选择最大的社会福利函数。经济效率是最大的福利的必要条件,合理分配是最大福利的充分条件。

所以,社会福利函数论者认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不是一个而是有许多个。帕累托未能指出在哪种状态下社会福利是最大的。他们认为,要达到惟一最优状态,除了交换和和产的最优条件,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这就是福利应当在个人间进行合理分配。社会福利函数论者根据假定存在的社会福利函数做出一组表示社会偏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并根据契约曲线作出一条效用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和效用可能性曲线相切的切点,代表受到限制的社会福利的最大值。

四、肯尼思.阿罗的“不可能定理”

到底能否从个人偏发次序中选择了最大的社会福利函数?阿罗论证了这个问题。他在1951年写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中试图用公式表示求证:在个人偏好次序基础上可以形成社会偏好次序。

1、肯尼思.阿罗(Kennerth.J.Arrow,1921-)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2年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同获诺贝尔奖。他的双亲都来自贫穷的移民家庭,但凭借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使阿罗在10岁以前生活得非常舒适。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彻底破坏了他的生活,此后10年,阿罗的家境是一贫如洗耳恭听,1940年他在纽约市立学院大学毕业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硕士,受业于统计学大师霍特林。他意识到自己找到专长所在。1948年起他先后任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院校的经济学和统计学讲师、副教授、教授,1981年起任胡佛研究所特约高级研究员。

主要著作有:《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存货生产的数学理论研究》、《公共投资、报酬与最适度财政政策》、《组织的极限》等。

2、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

人们日常生活中总是面临着许多选择,众多的选择可归为两类:私人选择和公共选择。比较先进的经济理论学者都认为,各种架构中的经济行为,都是人们在有限的选择方案中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如家庭根据其收入情况和物价水准,对所需消费品进行选择和最优组合;厂商在固定的产出水准下就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做出选择,或在不同的生产水准间做出选择;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做出选择。

在诸多的方案中人们如何做出正确选择?霍特林、希克斯以及萨谬尔森等经济学家都认为,人的选择行为是理性的。选择者在对各种不同的选择方案进行排序的基础上,选出序位最高的方案。在一组可选择的方案中,不管是家庭在预算的约束下可以购买的商品组合,还是厂商针对技术可行的各种生产方式,选择者最终都会根据偏好,从中挑选出最佳方案。

通常人们对这些选择方案是按照偏好次序排序的,即在对任何两组选择方案进行选择时,通过相互比较,选择的人会偏好其一,或对两者的喜好程度一致。那么,在多种选择方案的排列顺序须有一贯性。假设有A、B、C三种方案,如果对A的喜好大于B,而B又大于C,则我们会认为A大于C。阿罗把这种一贯性称为递移性(transitivity)。

在递移性原则和非专制政体下,可从个人的偏好次序形成社会偏好次序,如上述三个方案中,社会偏好次序就是第一,A;第二,B;第三,C。

阿罗继续在经济领域中观察社会偏好的问题,他注意到,任何一家厂商的生产和经营行为,必须要能反映出众多股东的意志,可以肯定的是,股东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也就是利润最大化,。但是利润是取决于未来经营的状况,而股东对未来的预期是会有不同的。假设公司必须从不同的投资方案中做出选择,每一位股东都会根据各自对利润的预期而对各项投资方案进行排序。如何从众多各异的排序中得出最佳方案,最为直接的方法是采用由公司制定的正式投票规则。假如有A、B两种投资政策,被选上的是大多数股东所支持的一种。但阿罗说,在现实世界里,经常碰到的是有两种以上的选择方案。为了简单说明问题,他假设有A、B、C三项方案。最自然的做法就是从其中选出一个大多数股东认为优于其它两者的方案。按照前面所述的递移性原则,如果人们对A 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又大于C ,那么就可以推论出人们对A的偏好必然大于C。但阿罗发现,事情并不总是如此简单。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是:A受到的支持度高于B,而B又高于C,但A和C比较时,反而是C的支持度比A略胜一筹。即多数投票(majority voting),并不一定遵循递移性。阿罗称其为“投票的矛盾”。这是一个怎样的矛盾呢?

假设有三个侯选人,同时也有三位选民。选民甲对侯选人的偏好顺序是A优于B,B又优于C。再假设个别选民对侯选人的顺序排列具有递移性,则选民甲的偏好是A优于B和C(以序数词1、2、3排列)。选民乙的偏好顺序是B优于C,C又优于A,因此他的偏发是B胜于C和A。而选民丙的排列顺序是C优于A,A又优于B,因此他

从表中看出,对选民甲和选民丙来说,都是A优于B,因此在实行多数投票的情况下,A和B之间的选择将是由A获选。同样地,选民甲和选民乙的选择将是由A获选。同样地选民甲和选民乙都认为B优于C。选民乙和选民丙都认为C胜于A。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三个投票者中,总有两个人认为,A优于B,B优于C,C优于A,产生了无递移性(intransitivity),他称之为“循环投票之谜”。在循环投票的情况下,哪个侯选人胜出,不是依据个人偏好得出的社会偏好,而是取决于投票的顺序。如先就A和B侯选人投票,则A以多数票通过,再就A和C进行表决,则C最终当选。但如果投票顺序从A和C开始,则最后获胜的是B。同样投票从B和C开始,最终胜出的将是A。在该选举中,谁能够左右投票的次序,谁也就赢得了选举。所以阿罗说:两两相比的多数投票制度,并不能保证社会能产生出一个排列顺序。

在此基础上,阿罗经过严格的数学证明,得出著名的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来加总个人偏好顺序,让社会选择不具备递移性,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多数同意规则,都不可能万无一失地保证投票结果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

阿罗开创的社会选择理论使我们对民主制度有了新的认识,其不可能性定理告诉我们,正如市场存在失灵现象一样,民主也有它失效的时候,尽管失效的概率很小。阿罗回答了新福利经济学的那个问题,即要在无数个人福利的排序的基础上,推导了整个社

会福利的顺序是不可能的。

五、阿马蒂亚.森:经济学家的良知

1、阿马蒂亚.森(1933—)因为在福利经济上的贡献获得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生于印度孟加拉湾,195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曾先后在印度和英国、美国任教。1998年离开哈佛大学到英国剑桥三一学院任院长。他曾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写人类发展报告,当过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主要著作有:《技术选择》(1960)《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1970)《论经济不公平》(1973)《就业、技术与发展》(1975)《贫穷和饥荒》(1981)《选择、福利和度量》(1982)《资源、价值和发展》(1984)。

森是至今最不平常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围绕穷困、发展政策和公正性这些主题展开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一直关注经济的阴暗面,关注受饥挨饿和失业的穷人”因此,198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称森是“我们专业的良知”。

他主要以研究饥荒的原因出名,他选择这个研究重点同样受到自己的经历的促动,他是上个世纪40年代孟加拉湾发生的一场饥荒的见证人,这场饥荒使300万人丧生

2、对不可能定理的解答

他的贡献主要有克服了阿罗提出的不可能定理衍生出的难题,在这方面显示出他的睿智。另一贡献是关于如何比较人际间的满足水平。

阿马蒂亚.森建设的解决方法实际上非常简单,假设将人物甲的选择中A和B的项目互换如下:丙—CBA,乙—CAB,甲—BCA。

现在B胜过C(人物甲和乙)C胜过A(人物乙和丙),而B也胜过A(人物甲和乙),投票悖论已告消失,惟有B获得大多数票而获胜。

阿马蒂亚.森在以上的例子中察觉,所有人物均同意A项选择并非最佳。因此,理应可将这种论证伸展至符合以下三种条件中任何一种选择模式:

(1)所有人物同意其中一种选择不是最佳,(2)同意某一项不是次佳。或(3)同意某一项不是最差。至于有四项或以上的选择的情况时,每个包括三项选择的子集合须符合这三种条件之一。这就是阿马蒂亚.森著名的价值限制理论,它产生的结果是得大多数票者获胜的规则总是能达成惟一的决定。

思考题:

1、新旧福利经济学的区别。

2、新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钱宁

福利:指能够使人们生活幸福的各种条件。福利是社会政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政策和社会行政与社会工作构成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领域。 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涉及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主要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 社会福利特征:①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②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③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④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社会福利思想: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托马斯·阿奎那主要观点 ①他反对奥古斯丁和早期基督教将天国和尘世相对立的宗教社会观,而主张缓和二者的对立。②托马斯反对早期基督教关于天恩与人性相对立的原罪说和所谓赎罪的思想对人欲的否定。③自然法赋予人自我保护的自然本能、性关系和抚养后代的本能、求知的欲望和希望过社会生活的自然倾向,这使人身上存有一种与一切实体共有的趋善向吉的自发倾向,肯定了世俗幸福的必要性。④认为人是受神法、理性和政治权威这三重秩序的支配。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颁布 主要内容:①将贫民分为三类:体健的贫民;失去家庭依靠的儿童;老、病、残。②政府主要是提供法律服务和监督,具体实施由地方教会组织实施。③救助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 意义:标志这社会福利制度由古代向近现代福利制度转变的开始,是社会救助出现的标志。 1834年通过《济贫法》的修正案:济贫措施更严厉、明确了济贫责任在社区和教会、取消院外救济、对接受救济的人的权利做了苛刻限制。 1911年英国《国民保险法》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施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 1883年到1889年《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与残疾保险法》德国是世界上最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趋势 ①首先是社会福利的性质是全民的普遍性福利,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享受多方面的福利待遇;②其次是社会福利把追求全体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当作根本目的,使各国政府或执政者都把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当做执政的首要任务;③再次是社会福利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形成一个有着众多子系统的社会福利网络;④最后是社会福利的供给也在不断多元化,由单一的国家供给向社会化的福利体制发展,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分担福利责任的格局,社会福利的实施过程,包括管理、服务、监督和评价诸环节在内整个过程,都向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背景 ①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失业问题、贫困问题、童工和女工问题、工厂工作条件问题、住房问题。②社会问题导致工人阶级强烈不满,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趋激烈。③资产阶级国家在推动民主和提高福利方面的社会福利建设实践。 莫尔《乌托邦》 从六个方面对理想社会的福利状态进行了描述:①财产共有和按需分配、消除城乡差别。②人人都要学习专门技艺,参与生产劳动,增进国家财富提高社会福利。③以务农为本,保证所有居民的粮食和禽蛋副食供应充足。④进行城市规划,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居住规模,避免城市规模过大带来的种种问题。⑤提高卫生健康水平,改善人民的卫生健康水平。⑥发展学术研究,推行国民教育,培养公民良好的知识能力和道德素质,消除愚昧无知和犯罪现象。 威廉配第最低工资理论:工资的确定要考虑劳动者为了生存劳动和传宗接代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工人工资等于最低生活资料价值。 对古典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评价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先,古典经济学在社会福利问题上的立场反映了欧洲社会从宗教改革以来强调劳动、反对懒惰和反对国家救助穷人的自由主义倾向。其次,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是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2006年制订) 课程编号: 英文名:Modern Social Welfare Thought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前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后置课:无 学分:3学分 课时:54课时 主讲教师:黄斌 选定教材:丁建定,魏科科.社会福利思想[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概述: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以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为主线,注意从多角度研究、阐述和讲授主要社会福利思想家及流派的思想的内容,在讲授和阐释某一流派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时,注意历史发展进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在阐述主要社会福利思想家及流派的社会福利思想时,以参考和引述其社会福利思想经典作品为主。该课程内容包括: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英国新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以及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凯恩斯主义、瑞典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新古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和新保守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社会福利思想,以及西方福利经济的发展,等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和完整地了解社会福利思想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理解和掌握社会福利思想发展史中主要流派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思想,以及各个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特别是联系微观、宏观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知识,加强学生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英国新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以及国家发展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并通过理论的学习来达到加强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经济社会的感性认识,以及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和逻辑推论解释现实的能力。 教学方法:

费边主义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收稿日期:2012-11-10 作者简介:郭心悦(1988-),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政策研究。费边主义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郭心悦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063000) 一、费边主义的历史沿革费边主义是近现代社会主义流派之一,费边社产生于19世纪末的英国,最初是为了讨论美国学者托马斯·戴维逊的一些观点而建立的一个社会主义团体,随后,在戴维逊返回美国后费边社便分裂成两个组织,一个称作新生活联谊社,仅存在几年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另一个比较注重实际的、战斗的和政治的组织则发展成为后来的费边社。Fabian一词源于公元前203年古罗马的一位将军的名字,他在战斗中计划周密、打击敌人、取得胜利,所以费边社的建立者们希望效仿费边将军,等待时机,伺机而发,有效实行社会改革。费边社的发起人包括专业人员和高级职员阶级中的一批有教养的人士,如高级文官、证券经纪人、新闻记者和一般的资产阶级,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萧伯纳、悉尼·韦伯、悉尼·奥利维尔和格雷厄姆·华莱士。这些发起人也决定了他们建立费边社的最终目的,即“是要尽可能根据最高的道德标准争取重建社会”。他们通过出版刊物、发表演说等来宣传自己的主张,还有就是通过对一些在社会上有影响和决策权的领导人物宣传自己的主张以实现费边社的社会主义纲领。在英国1892年的普选中,反对派自由党的领导人针对爱尔兰自治问题就证明了费边社的主张的正确性。二、费边主义中的社会福利思想从1887年通过的费边社纲领中可以看出,费边社成员除了十分关注政治问题,也格外重视民生问题,希望把对人本身的关注当作一种社会福祉广泛推广开来,惠及全民,他们是福利国家论的早期倡导者。根据费边社的各种会议文件和其成员所发表的文章和所作的公开演讲,将费边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核心进行归纳,即由国家承担社会福利责任,由社会为消除贫困、维护和提供人民的福利水平支付资金,由专业人员和专门的政府委员会应对各种使人遭受痛苦并寻求帮助的麻烦。 (一)费边主义的基本社会福利思想 费边社成立目的之一,在于对社会进行重新改造,具体方法如下。 经济上,费边主义主张生产资料共同所有,剩余价值归社会所有。将土地和资本从阶级和个人的占有中解放出来,实现公共所有,人民公平地共享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获得的利益,以谋取公众福利,使人们得到最大的幸福。值得一提的是,费边主义主张实行地方公有化,只将一些重 要经济部门收归国有,其他则由地方代为管理,并实现分配公平,机会均等。另外,在私有制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萧伯纳提出,由土地和资本产生的“租金”应该用来补充劳动报酬,或者由社会直接接管用于公共福利事业。 政治上,费边主义认为,国家是为整个社会工作的,国家是全民的代表。费边主义主张通过公众舆论、民主选举实现社会主义,同时,他们还主张通过对地方和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即由民主选举出来的社团代表进行管理。分配原则上,费边主义最早主张实现国民生活的最低标准,这体现在工资、劳动时间、健康、安全、住房、公共事 业等各个方面都要有一个标准。一旦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社会上的每个人就可以达到“文明生活的最低标准”。并且,随着公共财富的不断累积,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变不同阶级和个人之间收入悬殊的重要问题。 在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上,费边主义反对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他们受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影响,认为社会进化在总体上是前摘要:费边主义是近现代社会流派之一,以萧伯纳、悉尼·韦伯等人为代表的费边主义者致力于研究各种政 治和社会问题,出版书籍,进行公开演讲,力图实现社会改革。其中,费边主义者关于对社会福利政策的主张,如实行地方公有制、提倡八小时工作制等,对日后英国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着深远影响。而费边主 义者的一些基本社会福利思想更是对中国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费边主义;福利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075-02 S h e H u i Y a n J i u ☆社会研究☆ 75

现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第七章

第七章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福利理论发展 新趋势 第一节全球化与当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 一、全球化的特征与趋势 1、作为一个过程的全球化 ?阿尔布劳的观点; ?全球化的特征: ?融合vs分化与冲突; ?客观过程vs民族意识; 2、各种全球化的观点 ?全球村的观点:麦克卢汉的“同时性”、“压缩”、“收缩”概念;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全球化; ?现代性的制度性扩张; ?文化全球化的观点; ?世界体系论的观点; 3、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是由各种全球化趋势构成的; ?在现代性条件下,人类活动在多重领域多层面展开的过程; ?全球化是一个不平衡发展与冲突的过程; ?全球化充满不确定性和重大负面影响; 二、新右派与全球化 1、何谓“新右派”? ?由传统的放任自由经济学、极端自由意志论和反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混合体;

?共识:反凯恩斯主义和反福利共识;经济自由主义和政治保守主义; ?前者力图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恢复自由主义传统;后者恢复传统价值观; ?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异同; 2、新右派对全球化的态度 ?全球化的积极鼓吹者和推动者; ?重视传统、秩序和自由等价值; 三、全球化的后果及其对新自由主义的挑战 1、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独立性的冲击 ?全球化改变了传统的民族-国家的政治结构和治理方式; ?跨国公司权力的扩张; ?全球化的两面性: 2、全球化对社会福利的积极影响 ?为保障人们生活安全提供物质基础; ?激发人们对福利问题的关注; ?克服封闭市场的低效率和政治腐败; 3、全球化对社会福利的消极影响 ?经济效率vs人民福利的矛盾; ?经济上的贫富、政治上无权与强权的两极化; ?对民族国家和地方社会传统的破坏; ?传统国家治理模式的失效; 第二节社群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社群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也是一种社会理论; ?兴起于对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试图以社会共同体传统来克服个人主义和道德利己主义;

社会福利思想考试内容

一、简答题(20分,4个题) 1.社会福利以及社会福利三个层面的关系 (1)社会福利是什么?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 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忙和服务。 (2)社会福利的三个层面以及三个层面的关系 三个层面:理论、政策、社会服务。 关系: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了一个系统,社会政策和社会行政与社会工作构成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领域,实践并创新社会福利理论;而理论的研究则通过形成福利思想和价值观为社会福利实践提供证据。 社会福利思想:(I)(解释为什么提供服务)→→社会服务 (II)(宣扬)→→→→→→→→→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提供什么服务)→→→→→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具体的服务层面。 2.社会福利制度定义以及类型 (1)社会福利制度定义:是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 (2)类型:残补型或剩余型的制度以及制度性的福利制度。早期的福利制度是前者,后者是现代福利制度的主要形式。 (3)残补型或剩余型的制度,通常与慈善救济事业联系在一起,属于济贫服务。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 制度性的福利制度面向全体国民,使福利保障的范围从针对少数人的反贫困方案扩展到全民的教育、医疗、就业和养老等关系人们生活安全和生活质量等政策措施和服务上。 3.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过程 (1)人道主义思想。 (2)公民权利的观念。 (3)福利国家及其局限。 (4)社会福利思想多元化。 4.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观点 (1)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必要性; (2)需要以渐进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强调党内民主的重要性。 5.费边社的基本思想观点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整理权威精简版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整理权威精简版(1至3章考点汇总、考题透视)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背诵内容和落后的记忆力之间的矛盾。 (简答)简述社会福利的内涵与外延(广义、狭义的社会福利是什么?) 福利是指能够使人们生活幸福的各种条件。福利是社会政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政策和社会行政与社会工作构成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领域。 广义的社会福利涉及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多选、重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主要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 (名词解释)社会福利制度 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这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多选、简答)六种主要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组织形式——主要功能——社会福利功能) 亲属——家庭——繁衍后代、社会化、保护、情感支持——抚养、家庭间的经济支持。 宗教——教会——精神感悟、培养信仰——宗教性质的医疗、教育和社会服务、慈善救济。工作单位——行政的、商业的办公室、工厂、农场等——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管理等——职业福利。 市场——生产者(企业)和消费者(家庭)——金钱和实物的交换——商业化的社会福利产品和服务。 互助机构——邻里、支持群体志愿机构——互助、慈善——自助及自愿服务、非营利性社会服务。 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统筹资源的筹集和分配——消除贫困、经济保障、医疗、教育、社会服务。 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 第一、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第二、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第三、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第四、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名词解释)社会福利思想 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简答、多选)两种福利观概念: 个人主义:把福利看作是有关个人动机和需要的东西,反对为了平等和社会公正的目的而采取的福利措施,追求平等和公正,必然会使一部分人的所得被另外一些人所占有,这种损害一部分人的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1、社会福利定义:它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多样性 19c中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存在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出现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9c末-20c初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思想是激进自由主义与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主流思想是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奥地利学派、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20c中期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主流思想是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兴起。 20c70年代的资本主义改革时期,主流思想是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社会民主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20c9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选择时期,主流思想是“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3、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发展变化:其变化经历三阶段 第一阶段15、16c—19c中期: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个人的责任而不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福利应依靠个人自助) 第二阶段19c末—20c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国家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是社会或国家的责任,社会福利应该依靠国家保障) 第三阶段20c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国家、社会与个人共同责任理念正成为主导当代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的基本理念) 4、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与社会冲突: 其认为中产阶级对于一种思想政体的建立极其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中产阶级具有重要地位的社会只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现实社会中很难达到这样的一种社会状态,他同时指出中间性质的混合形式政体很难成立,或者至多在少数城邦中偶尔成立。 其认为平等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不平等,(这种社会不公平不公道主要变现在对财富、名位及荣誉的不合理分配)正义包括事物和应该接受事物的人两个因素。(平等+自由+社会合作=公正)防止社会冲突的十大措施: 5、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1)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2)具有世俗性与政治性;(3)表现出预防与救助并重的特点;(4)具有明显的伦理性。 6、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宗教改革是近代西方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将人民从传统宗教的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树立一种仅凭个人的内心信仰及勤奋与笃诚即可得到上帝认同的朴素简单的宗教观,他将宗教从传统的核心与支配地位转变为附属于世俗生活的地位,它阐明了在以人为核心的世俗社会中宗教的低位及其功能,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人文主义的核心地位。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是宗教世俗化的社会。它促进了西方社会的世俗化,也有利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12600067z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教学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Moder n Social welfare thought 课程号:12600067Z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总学时数:48 总学分: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学 大纲主撰人:马永方 课程简介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中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的目标在于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发展过程以及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基本主张,掌握社会福利 思想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社会保障政策选择的影响,把握在社会福利思想影响下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 与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发展特征与基本目标。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即福利思想和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 该课程的利思想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和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形成于古典文 明时期,经过中世纪的发展,到了近代而蓬勃兴盛。 英文课程简介 "Modern social welfare thought" is a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education teaching as one of the very importa nt basic theory class. The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lear n to make the stude nts master the basic developme nt process of social welfare thought and main social welfare the basic view of school of thought, un dersta nding social welfare thought's in flue nee on the developme nt of social work as well as the in flue nce on the social security policy choi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n social welfare under the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developme 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model and basic goal.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course con sists of two parts, n amely welfare thoughts and social welfare system.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书本重点概括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1救灾救荒思想2济贫思想3安老怀少思想4残疾人福利思想妇女福利思想6社会优抚思想7社会教化思想。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1宏观看,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具有与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紧密结合的特性2从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动态轨迹看,具有明显的早熟性3就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总体特征而言,大部分思想家的社会福利主张都带有典型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4很多思想家往往把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寄托于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社会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分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近代时期。 孔子社会福利主张的理论依据:1,重礼礼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还是一种约束人们一切行动的行为规范。2,贵仁仁是其核心思想基本包括''爱人""孝悌""忠怒"三个方面主张"仁者爱人"。 有道社会论述:1,在这种理想的有道社会里,老百姓的生活是安定的,和睦的,愉快的,这应市君子向往的一种至高境界。2,在有道的理想社会中,应该重点关心照顾的事老人和儿童。 惠民利民思想:1,救众助人2均无贫3薄赋敛(a,孔子主张对百姓实行轻税政策,藏富于民b,孔子在限制徭役方面,提出了使民以时的观点就是在役使老百姓时不要误农时,并含有不要过度劳民的意思) 论述孟子社会福利的理论依据:1,人性善说(a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在于人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心'b孟子任务四心事人类道德的肇端,又称四端c虽然人性本善,但社会上任然有君子和小人之分)评价:孟子的性善说把人们的伦理道德说成是天成的,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2民为贵。 从民贵君轻出发进一步展开了其重民思想:1,民之向背关系国家兴亡2,倾听国人意见3,营造与民同乐的社会氛围。评价:孟子以民贵君轻,与民同乐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出发点并不在为民请命而是在于防范贼民兴丧无日局面的出现,为统治者提出济平天下,长治久安的治国良策。 制民恒产论的主要内容:1,就是建议统治者给老百姓以一定的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2制在这里看来有规定或制定之意3,孟子还奖人们的经济状况直接联系起来,探讨了恒产与恒心的关系,从而为制民恒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孟子救济穷弱的社会福利思想:1孟子界定了社会救济对象的范围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敛从其薄的赋役思想,提出了征收赋役应遵循取于民有制的原则3孟子认为实施救穷济弱的社会实体机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君为代表的国家政权二是带有强烈宗法家族色彩的乡里邻居的社会组织。 解决贫穷问题的具体办法:1管子分析了百姓贫穷的原因2认为贫富应该有度,贫富无度就会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对封建国家是不利的3分析了甚贫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并提出了贫穷线的问题。 韩非反社会福利思想主张提出的理论依据是性恶论和自利自为(1,父子,母子关系中的自为自利2君臣关系中的自为自利3一般社会职业中的自为自利评价:他通过事实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性,戳破了儒家为人伦关系披上的一层温情面纱,重视社会交往中的利益原则无疑会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把人们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极端地片面地夸大了,绝对否认人类间还有亲情的一面,陷入了极端主义的泥潭) 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思想,表现在社会福利问题上有几点:1统治者的有为是百姓的灾难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第二章

第二章19C末20C初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 二、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 三、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 1.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渊源 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自由主义,许多国家将社会民主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 2.社会主义运动分裂 马克思列宁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理论(伯恩施坦,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对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预言的修正,社会主义不是一种明确的社会模式,而是一种社会组织原则,其核心就是民主自由、平等、各阶层的人之间的团结互助。 3.社会民主主义的形成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民主党人更多的接受了修正主义思想,形成了包含民主社会主义在内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潮。 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观点 1.人道主义思想—思想核心,优先考虑个人价值,希望通过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渐进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2.民主主义思想—民主制度是实行人道主义的唯一政体 民主即所有人在政治上都有同等的发言权。 民主本身就具有价值,民主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构成要素,是社会主义的目的 民主制是实现社会变革的最适合的制度 民主可以保证改革的步骤符合有关人的意愿 3.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 自由对所有的人都是重要的,是个人的权利。 自由意味着摆脱低人一等的依附地位。意味着个人权利不受他人侵犯。 真正实现自由必须由社会提供提供必要的平等条件,自由意味着人人平等的拥有权利。 平等同时包括通过实行累进税和社会福利供给等方式减少贫富差距。 团结互助既是对自由的节制,同时也是给自由以实质内容。 4.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修正” 5.实现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推进福利思想和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推进了政治民主化。 推进了平等的意识和以普遍主义原则提供社会福利的思想和实践。 在推动国家承担社会福利的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推动各种改良性质的社会政策如最低工资法、义务教育、社会保险、累进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节德国历史学派 一、19世纪的德国与德国历史学派 二、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

北京大学《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作业含标准答案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社会福利思想的是()。(教学视频第五章第一节) A. 孙中山 B. 龚自珍 C. 郑观应 D. 洪仁玕 标准答案:C 2.社会福利制度只扮演常态社会结构——家庭和市场功能失效后的补救角色是()社会福利。(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三节、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A. 剩余性 B. 补救性 C. 制度性 D. 福利国家 标准答案:A 3.职业福利的特点不包括下面哪一项()。(教材第八章第一节) A. 以业缘关系为标志 B. 受到单一因素的影响 C. 具有功利性 D. 普遍性与差异性相结合为原则 标准答案:B 4.下列哪一项不是儿童社会福利的需求()。(视频教学课件第七章第一节,教材第六章第一节) A. 满足休闲和娱乐需求 B. 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求 C. 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求 D. 无障碍的需要 标准答案:D 5.一些身体健康的老人,他们还希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属于老年人的()。(视频教学课件第六章第一节、教材第五章第一节) A. 经济需求 B. 社会需求 C. 健康需求 D. 生活需求 标准答案:B 6.下面哪项是职业福利中政府规定的法定福利()。(教材第八章第一节) A. 工伤事故补偿 B. 企业年金

C. 教育资助 D. 带薪休假 标准答案:A 7.下面实行高福利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是()。(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一节,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新加坡 标准答案:A 8.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旨在解决广大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问题是()。(视频教学课件第一章第二节、教材导论) A. 广义的社会保障 B. 狭义的社会保障 C. 广义的社会福利 D. 狭义的社会福利 标准答案:C 9.对于残疾人,特别是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将他们供养起来从而表示对残疾人的责任和爱。这是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哪一种理念()(教材第七章第一节) A. 供养理论 B. 回归社会论 C. 增能理论 D. 活动理论 标准答案:A 10.德国实行的社会保障模式属于()。(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一节,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A. 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 B. 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 C. 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D. 高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标准答案:C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1.计划经济时期出现了员工福利的失序、失衡、失范问题。(教学视频第九章、教材第八章)标准答案:错误 12.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均是残疾人的特殊福利需要。(教学视频第八章第一节)标准答案:正确 13.生活收入性福利、医疗福利、家庭养老与家庭福利、社会福利服务、老年人优待以及救助保护均是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内容。(视频教学课件第六章第三节,教材第五章第一节)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题及答案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 答:社会福利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设置、一种制度,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得保障措施。 2、凯恩斯 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人是20世纪上半叶一位才华横溢的理论创新者、杰出的经济理论学家。 3、《贝弗里奇报告》 答:《贝弗里奇报告》所揭示的福利理念及所勾画的福利国家蓝图,代表了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普遍理性化的具体实践,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它不仅为英国福利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也成为西欧福利国家制度建立的重要政策基础。 4、福利 答:在经济学中,“福利”意指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它包括收入获得和心理满足两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好处。 5、公共选择理论 答: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以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的理论。 6、空想社会主义 答: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经过16-18世纪的产生和发展,到19世纪初达到最高阶段------“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7、欧文 答:欧文是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现代福利思想。 答:现代意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是和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相联系的。国家颁布的宪法和各种保障人民福利权利的法规,以制度化的福利表达了中国现代福利思想的含义,这就是国家从保护民生、发展经济、促进人民生活幸福的角度给予人人福利保障,突出了国家的福利责任。同时。人民也有承担自己的福利发展的责任,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承担各种社会义务,自主的谋求自己的福利。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完成了其从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变。 2、简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问题。 答:第一,围绕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社会福利的政治道德属性展开讨论。以公民权利的政治理念为核心,把社会福利当作实现人的权利的重要手段,希望通过社会福利的实施来缩小贫富差别,维护社会平等与正义。第二,围绕着公平与效率谁更优先的问题,探讨社会福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问题,以及社会福利应该在什么程度上才能起到维护社会的平等和正义的作用。第三,社会福利是作为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由手段加以实施,还是仅仅作为社会矛盾的工具和社会改良的措施。这三方面的问题作为理解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线索,使我们阐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学习和掌握其特点和主要理论,并对它们表达的理论观念进行分析和思考,揭示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本质的基本依据。 3、简述莫尔的乌托邦社会福利思想。 答:第一部分是对不合理社会的政治黑暗和社会不平等的描述,第二部分则是他所谓的理想社会。他对私有制和阶级剥削与压迫的深刻揭露,表明他对乌托邦社会的描述,是针对英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问题而构想出来的,绝非一般所谓“乌有之乡”的虚构。4、简述马克思主义怎样看待社会福利问题? 答:马克思对待社会福利问题的态度是站在彻底的社会批判的立场上,对造成贫困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把一切关于社会福利的政策和措施归结为资产阶级用以维护和改良其统治的工具。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题 a

1、蒂特马斯对于社会政策类型的划分 2、埃斯平-安德森关于社会福利体制类型的理论 3、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三条基本规律 4、费边主义的基本观点 5、费边主义福利理论的主要观点 6、马歇尔认为公民资格有三个要素,请简述其内容 7、Gilbert和Terrell提出了四类社会分配的资格条件 8、有资格领取福利者与福利计划的真正受益者是否一定是同一群体?为什么 9、对于社会福利项目应该提供现金还是实物(服务)一直是存在争议的。请对比分析现金 和实物(服务)作为社会福利项目的提供对象的优缺点。 10、在福利提供方式方面,请对比分析公营化和私营化 11、简述社会发展主义产生的背景 12、社会发展主义的主要原则 13、简述迈克尔·谢若登的资产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 14、简要评价社会发展主义的福利思想。 15、吉登斯认为,外在风险和人为风险二者有何区别 16、在新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家看来,全球化对社会福利有什么影响? 17、简述吉登斯关于“积极福利”的思想 18、基数效应论(cardinal number)与序数效应论(ordinal number)(效用的度量问题) 19、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因素 20、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ppt 21、新福利经济学的“假想的补偿原理”的内涵并评价 22、新自由主义各学派的共同点 23、米尔顿·弗里德曼关于福利国家的主要观点 24、分析评价弗里德曼关于“教育券”的福利思想 25、哈耶克对于福利国家的批判 26、哈耶克关于“有限度的保障”和“绝对的保障” 27、贝弗里奇关于福利国家的主要思想 28、埃斯平-安德森认为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29、北欧模式、新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应对福利国家危机 30、埃斯平-安德森认为应该如何改革福利国家?

社会福利思想

中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启示 【摘要】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举办或自主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而社会福利思想是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福利实践而不断发展的,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不同的福利制度,也形成了不同的福利思想。本文通过对某些中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进行介绍分析,并从中得出对现代社会福利以及对中国社会福利实施的一些启示。 【关键字】社会福利;大同社会论;理想国;功利主义 一、社会福利思想 所谓社会福利思想就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 论,也是人们对什么是好的生活和如何实现好的生活的哲学思考。围绕 着关于社会福利的价值论和社会理想的争论,就形成了各种社会福利思 想,各国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福利制度。而在每种社会福利思想背 后或多或少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因此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各种 社会福利思想,才能让它们有利于则甚的发展,还有社会的发展。接下 来主要介绍三中社会福利思想,分别为中国古代孔子的“大同社会论”、 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及功利主义福利思想。 (一)孔子“大同社会论” 大同社会论,这是中国古代关于理想社会建构的有代表性并有深远 的思想,产生于公元前500多年前,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孔子在《礼 记.礼运》中曾这样说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各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天下为公”不仅是儒家的社会理想,也是儒家确立政治公平思想的一个理论前提。这里的天,随着学者们的论述,也多被替换成了民意与正义,孔子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观念革命,其实包含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包括孟子后来的“天民合一”观,都是在这个体系中说的,而这一政治思想也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中国传统的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的,长幼有序,亲疏有别。而大同社会的提出则是提倡要突破原有的社会伦理关系的局限,以实行公有制为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政治上则主张社会民主,选贤任能;经济上主张社会财富归全体人民所共有,生活上实现社会统筹,各得其所。在生产方面则是人人尽力去劳动,所以的社会成员均有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大同社会的理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并没有变为现实,因此被称为是中国社会的“乌托邦”思想。 (二)柏拉图的“理想国” 《理想国》的宗旨是要建立一个整体幸福,社会和谐的完善国家。这个完善的国家就是正义城邦。正义是理想国家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理想国》一书自始至终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柏拉图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理想都是围绕着正义来展开论述的。

现在社会福利思想

现在社会福利思想 1.什么是福利 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人们根据他们各自的立场和目的给予这个概念以不同的解释。根据日本学者一番ク濑康子的解释,社会福利“是泛指解决有关…福利?问题的各种社会方法和政策”。但是,仅仅作这样的解释是不足以帮助我们掌握社会福利的意义和价值的。因为,福利也涉及人们的主观感受和实际的生活状态,并且和各种社会事项相联系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一般社会福利,主要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社会福利制度一般来讲具有四个特点:社会福利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每一项社会福利计划的出台总是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目的,总是以缓和某些突出的社会矛盾为终极目标;社会福利的普遍性,社会福利是为所有公民提供的,利益投向呈一维性,即不要求被服务对象缴纳费用,只要公民属于立法和政策划定的范围之内,就能按规定得到应该享受的津贴服务;社会福利较社会保险而言是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它是在国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在既定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力提高被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 广义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旨在解决广大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问题。 狭义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对生活能力较弱的儿童、老人、母子家庭、残疾人、慢性精神病人等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生活、教育、医疗方面的福利待遇,而且包括交通、文娱、体育、欣赏等方面的待遇。社会福利是一种服务政策和服务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之得到更多的享受。同时,社会福利也是一种职责,是在社会保障的基础上保护和延续有机体生命力的一种社会功能。 2.福利的角色有哪几方面 1,利他主义表现2,利已主义表现3,权力的行使4,走向就业的过程5,总结再走机制(责任感) 3.什么是济贫法 运用某些简易方法来救助其遭遇困顿的老百姓,首先一类是体健的贫民,对他们的福利措施主要是提供工作让其自食其力。二类是失去家庭依靠的儿童,让他们到贫民习艺所学习必要的生活和生产技能,促其自立。三类是老、病、残人士,向他们提供救济服务,其次,在所有这些救助行为中,政府主要是提供法律服务和监督,而具体的实施则是由地方教会,教会向其所辖教区居民征收济贫税,其三,救助分为院外救济,救助对象是在教区内居住满三年的人,而且是不能从其他家庭或者亲人那里得到帮助的人。 4.什么是德国社会保险法案 从1881年至1889年,先后制定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老年与残疾保险法等一系列法案,在世界上最先建立起了社会保险制度。 5.从亚当斯密人类行为6种动机,分析其经济学福利关系 自爱,同情,正义,劳动习惯,交换,求自由欲望 第一自由竞争实现社会福利,自由竞争使财富最大化,利益最大化 第二强调整体幸福 第三主张社会有责任关心劳动者的福利,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第四实施最低工资以保护劳动者 第五重视普通人民的基础教育。 6.从凯恩思想的社会福利1,就业一般论2,有效需求论,分析当今中国社会现状p137-139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期末试题整理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期末试题整理 一.判断题(10*2) 二.简答题(4*10) 1、社会福利思想与社工的关系 奠定了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对社会工作具有理论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1)社会福利思想就是一种人类理想的表达,能为社会政策的制定、福利选择与社会服务的实施提供价值依据。它帮助社会工作建立行动的基本坐标,从而使各种社会福利的实践或社会工作实务不致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经验与各种价值冲突中迷失方向;(2)社会福利思想也就是一种规范性社会理论,为实施社会服务,开展社会工作提供价值规范与行动原则。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思想就是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需要具备能够审视社会价值取向、发现与揭露社会矛盾的深层原因、挑战社会不合理性的能力,以及反思自我,发现并纠正自身的价值偏差。解决自己内部矛盾的能力。这种专业特性要求它必须将自己同整个社会福利的发展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基础上,从中获取理论与价值观的支持。 2、亚当、斯密 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自由竞争实现社会福利,反对国家与政府干预市场。她认为由市场决定价值这只“瞧不见的手”自发调节供求关系比国家干预更有效,国家与政府只能充当守夜人的角色,除了那些绝对必要的干预,国家应该把自己的作用降到最低;第二,强调整体幸福。斯密认为,整体幸福就是“宇宙秩序”的第一要求,整体幸福更能体现仁慈美德,体现广博的仁慈性,所以整体幸福应优于个人幸福;第三,主张社会有责任关心劳动者的福利,改善她们的生活状况。斯密虽然反对济贫,但就是她强调社会有责任为穷人提供公共工作好良好的公共教育,包括发展具有工作机会的商业经济等手段,确保穷人能参与市场竞争,改善自身状况,以此更好的解决贫穷好不平等问题。同时她还强调通过税收来平衡社会不同阶层消费,主张对华丽的车辆与马车收缴更高的通行税,就是富人为平民的救济做出贡献;第四,实行最低工资以保护劳动者。提出要制定最低工资率,保证工人自己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劳动力的持续供应,要根据国民财富的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调整工资率,当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工人的工资,当生活必需品的平均价格上涨后,劳动工资也要相应增加。但就是这一切不应该破坏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都应该就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第五,重视普通人民的基础教育。她提出,国家可以在各教区设立低廉的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