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知识讲解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知识讲解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知识讲解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知识讲解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

(2017)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

于布为王国林邓小明刘进许学兵李民(共同执笔人)吴新民(负责人)佘守章(共同执笔人)岳云孟凡民郭曲练黄宇光熊利泽衡新华

一、引言

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实时全面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是围术期发生麻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于1986年首次制定了麻醉期间的监测标准,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2015年再次确认。英国也于2015年更新了麻醉与恢复期间监测标准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09年第一次颁布了临床麻醉监测指南,并于2014年进行了更新。近年来,临床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展,因此中华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参考其他国家麻醉监测标准或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对指南进行了更新。该指南是作为选择监测手段的参考,适用于所有麻醉方式,以期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二、定义与适用范围

临床监测(clinical monitoring)是通过相关设备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生理参数进行实时和连续的物理检测或化学检验,并以数据或图像形式呈现出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临床麻醉监测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医师做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指南适用于全身麻醉、区域阻滞、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监测管理以及术后恢复监管等临床麻醉。任何监测设备和设施都不能取代麻醉医师实时的临床观察和判断,不能低估视、触、听等临床技能的重要性。

三、基础监测

在麻醉期间,所有患者的通气、氧合、循环状态等均应得到实时和连续的监测, 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正常。

1.心电图

所有患者均应监测心电图。常规心电图监测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传导异常、起搏器故障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异常情况。

2.无创血压

所有接受麻醉患者都应进行无创血压监测。血压反映器官血流灌注压,提示器官血流灌注情况。测量方法和时间间隔取决于患者情况和手术类型。如术中仅进行无创

血压监测,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5min。有血管异常(如透析动静脉瘘)或静脉输液的肢体尽量避免袖带测压。某些情况下,如烧伤患者,因缺乏测量部位不用这种方法测量血压。

无创血压的测量方法有多种,临床常用无创袖带血压即振荡测量法。袖带大小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袖带宽度应能覆盖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袖带内气囊至少应能包绕测量部位80%。

3.脉搏血氧饱和度

所有麻醉患者均应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血氧含量是血液中氧与血红蛋白结合为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和溶解于血浆中氧量之和,其中结合氧量占绝大部分。因此SpO2通常能及时、可靠地反映机体的氧合状态。成人SpO2正常值为≥95%,SpO2 90%~94%为失饱和状态,< 90%为低氧血症。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能帮助快速诊断低氧血症。使用SpO2监测仪时,应开启脉搏音和低限报警功能。在麻醉恢复室,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助于鉴别术后肺部并发症,如严重的通气不足、支气管痉挛及肺不张。有些因素会引起脉搏血氧饱和度数值并不能够准确反映机体的氧合状态,如末梢灌注不良、重度贫血、低体温、给予亚甲蓝染料、传感器位置不正确等。

4.尿量

监测尿量可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灌注(与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微循环有关)状态。导尿管置入膀胱是监测尿量可靠的方法。心脏手术、主动脉或肾血管手术、开颅手术或预计有大量液体转移的手术要求置入尿管,其他适应证还包括长时间手术、术中应用利尿剂,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障碍或休克患者等。术中尿量应维持在1.0ml·kg-1·h-1以上。ERAS(加速外科术后康复)提出为了手术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器官功能早日恢复,没有必要常规置入尿管,病情稳定应尽早拔出尿管。

5.呼出气二氧化碳

监测呼出气二氧化碳是反映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全身麻醉患者必须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有条件的科室对于镇静下非插管患者可行经鼻咽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PetCO2的正常值是35~45mmHg,全身麻醉时可根据PetCO2数值调整呼吸参数,维持其正常。呼出气二氧化碳波形图可以快速可靠地显示气管插管是否误入食管,其波形突然中断可能提示呼吸回路某处脱落。

此外,心排出量、肺血流量和机体代谢活动的变化都会影响PETCO2数值大小。任何引起器官灌注显著下降的因素(如气体栓塞、严重心排出量减少或血压下降)都会使PETCO2明显降低。心肺复苏时,PETCO2可作为有足够器官灌注的指标。相反,恶性高热和甲亢等高代谢状态会引起PETCO2增加。

6.体温

有条件时,应监测麻醉患者体温,尤其以下情况必须监测体温:预期体温可能出现明显改变或怀疑体温已经发生明显改变的长时间体腔暴露手术、失血量较大需大量

快速输血输液手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低温麻醉、热灌注治疗、长时间小儿手术、高龄患者手术、有恶性高热病史或家族史患者。

中心体温的正常范围是36.8℃~37.2℃,除非临床需要人工低体温,手术中的核心温度不应低于36℃。核心温度的监测可通过放置在食管(反映心脏和血温)、鼻咽和耳蜗(反映脑温)、膀胱和直肠(反映内脏温度)的温度探头而实现。皮肤是最常用的监测外周温度位点,休克患者核心体温与外周肢端皮肤温度差值对判断休克严重程度有帮助。

四、扩展监测

1.有创血压

动脉内置管可以实现连续动脉内血压测量,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血压的变化。直接动脉测定的压力大小和波形可反映心排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和血管内容量等状态,因而对于下列患者需要进行血管内压力的连续监测:术前合并心脏疾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进行长时间、复杂、预计术中失血量较多手术患者;术中需进行血液稀释或控制性降压的患者;无法测量无创血压患者;须反复监测血气分析患者。常用可供经皮穿刺置管的位置包括桡动脉、肱动脉和足背动脉等。动脉穿刺操作步骤、适应证与禁忌证、并发症等详见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桡动脉穿刺操作专家共识》。

2.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入口处的压力,正常值为5~12cmH2O,主要反映右心室前负荷及回心血量的排出能力。CVP值可与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相结合,用于评估循环血容量和右心功能。行复杂、长时间大手术、预计术中有大量失血、体液量及血流动力学显著变化均需监测CVP;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困难或患者需要迅速补充血容量而外周不能满足补液,术后需胃肠外营养治疗、长期输注药物治疗等情况需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CVP的数值与波形受到三尖瓣功能、胸内压、右心室顺应性等因素的影响。测定CVP时先要将换能器固定在心房水平(仰卧位时在腋中线)并将换能器调零,CVP的连续变化比单一数值重要,判断困难时应观察对液体负荷的反应。中心静脉穿刺操作步骤、禁忌证、并发症等详见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围术期中心

静脉监测专家共识》。

3.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可以提供患者通气、氧合、组织灌注和酸碱平衡状态的信息,帮助评估患者通气、携氧状态和肺内分流情况,评估脓毒性休克对治疗的反应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效果。常用样本为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肺动脉中的混合静脉血来自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冠状窦,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综合了氧耗、心排出量和组织灌注等重要指标,完全混合静脉血采自右心室或肺动脉)。检测指标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碱剩余(BE)及离子和乳酸水平等。

4.麻醉深度

全麻期间镇静深度监测可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利于改善转归,有助于实现精确化麻醉。监测麻醉深度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如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Narcotrend指数、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熵(Entropy)、脑功能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 CSI)等可以作为全麻意识状态或

大脑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

BIS将多个不同的脑电图变量综合成为一个单一变量值,并用0~100表示,数字变小表示大脑的抑制程度加深,85~100为清醒状态,65~85为镇静状态,40~65为

麻醉状态,<40 表示过深麻醉状态。Narcotrend监测仪将脑电图分为从A(清醒)到F (伴有爆发性抑制增多的全身麻醉)6个阶段14个级别的量化指标,并同时显示波的功率谱变化情况和趋势,适宜的麻醉深度应维持在D~E阶段(指数在46~20之间)。

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采用听觉刺激诱发脑电,其潜伏期和波幅与镇静催眠药呈剂量

依赖性变化。BIS和Narcotrend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麻醉深度监测设备。

5. 凝血功能

对于大量失血、输血、各种原因造成的原发或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原位肝移植手术应监测和评估凝血功能以满足手术的需要,指导有效治疗;此外,心脏手术等需

全身抗凝的手术也需监测凝血功能以满足手术的需要,维持术后凝血功能正常。常用

方法包括传统凝血功能测试法和床旁即时评估法。传统凝血功能测试法包括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等;床旁即时评估法从血小板聚集、凝血、纤溶等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功能,其使用的设备包括血栓弹力图描记仪(thromboelastogram, TEG)、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分析仪等,

6.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可从形态和功能两个方面评估循环系统,具有定位、定性、定时、定量的基本功能,常用于监测血容量状态、心室(EF值)和局部心肌的收缩(节段运动)和舒张状态,评价左心功能与右心功能、评估瓣膜形态及功能变化,为围术期心脏功能和循环容量诊疗提供可靠依据。TEE既是心脏手术麻醉管理中的标准化监测手段,也是非心脏手术中评估术中急性、

危及生命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的重要监测方法。详见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围术期经

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操作的专家共识》。

7.神经肌肉传导功能

术中多次给予大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患者,合并肝、肾严重疾病、电解质失衡及重症肌无力患者,神经外科、显微外科等要求绝对无体动的精细手术因而需要精确调

控肌松药使用的患者,需要深肌松的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结束需要拔出气管内导管但不宜用拮抗药以及无法确定肌松作用已完全消退患者,应进行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监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完整版)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完整版) 一、引言 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实时全面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是围术期发生麻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于1986年首次制定了麻醉期间的监测标准,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2015年再次确认。英国也于2015年更新了麻醉与恢复期间监测标准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09年第一次颁布了临床麻醉监测指南,并于2014年进行了更新。近年来,临床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展,因此中华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参考其他国家麻醉监测标准或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对指南进行了更新。该指南是作为选择监测手段的参考,适用于所有麻醉方式,以期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二、定义与适用范围 临床监测(clinicalmonitoring)是通过相关设备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生理参数进行实时和连续的物理检测或化学检验,并以数据或图像形式呈现出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临床麻醉监测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医师做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指南适用于全身麻醉、区域阻滞、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监测管理以及术后恢复监管等临床麻醉。任何监测设备和设施都不能取代麻醉医师实时的临床观察和判断,不能低估视、触、听等临床技能的重要性。 三、基础监测 在麻醉期间,所有患者的通气、氧合、循环状态等均应得到实时和连续的监测,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正常。 1.心电图 所有患者均应监测心电图。常规心电图监测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传导异常、起搏器故障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异常情况。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指骨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指骨骨折 1 目的和范围 1.1本《指南》的目的旨在为成人闭合性指骨骨折患者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与规范,提高指骨骨折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1.2本《指南》提出指骨骨折的诊断、辨证、分类、治疗和功能锻炼。 1.3本《指南》限用于16岁以上成人单纯外伤性闭合性指骨骨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儿童骨折、骨骺损伤、病理性骨折及合并脱位或神经、血管、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损伤的指骨骨折不在本指南适用范围。 1.4本《指南》适用于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为其在进行成人闭合性指骨骨折的中医诊疗过程中,提供循证证据参考。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术语:指骨骨折、fracture of phalanges、phalangeal fracture、fracture of finger bones 2.2定义:人体手部指骨在损伤及外力作用下,骨骼的连续性或完整性受到破坏。 3 诊断[1] 3.1病史 手指外伤史。 3.2症状体征 指骨骨折处疼痛,并见局部肿胀、功能障碍,可触及压痛,伤指纵轴挤压痛阳性,或可见畸形、骨擦感及异常活动。 3.3影像检查 X线摄片检查多可明确骨折部位和类型,对于部分无移位骨折或应力性骨折,可结合CT 或MRI进一步协助诊断。 3.4分类[1][2][3] 根据受伤时间可分为新鲜指骨骨折与陈旧性指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不同,则分为近节指骨骨折、中节指骨骨折与远节指骨骨折。根据骨折是否累及关节面分为关节内骨折与关节外骨折。 3.4.1 根据受伤时间分类 3.4.1.1新鲜指骨骨折:受伤时间在3周以内者; 3.4.1.2陈旧性指骨骨折:受伤时间超过3周者。 3.4.2 根据骨折受累部位分类 3.4.2.1 近节指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造成,因骨间肌与蚓状肌的收缩,多向掌侧成角; 3.4.2.2 中节指骨骨折;亦多由直接暴力造成,如骨折位于指浅屈肌止点以远,易造成掌侧成角,反之,则多见背侧成角。 3.4.2.3 远节指骨骨折:多见挤压伤造成,或肌腱止点撕脱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再细分为甲粗隆骨折、干部骨折、基底骨折。 3.4.3 根据骨折是否累及关节分类 3.4.3.1关节外骨折:骨折端可位于指骨颈、指骨干及指骨基底部。近、中节指骨颈骨折多向掌侧成角;指骨干骨折根据骨折线走行分为为横形、斜形、螺旋形以及粉碎形骨折。

住院医师“规培”出科试卷—麻醉科—标准

住院医师“规培”出科考试 麻醉科试卷 (考 试时 间: 10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出科及考试日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A 型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0分) 1、ASA 分类的Ⅳ类是指() A 濒死状态,麻醉手术危险性很大。 B 重要脏器病变严重,虽在代偿范围,但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差。 C 重要脏器轻度病变,代偿健全,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差一般。 D 各器官功能正常,体健,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差良好。 E 重要脏器病变严重,代偿不全并已威胁生命,麻醉手术危险性较大。 2、脊麻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腰背痛?? B??? C 颅内感染?? D 虚性? E 马尾综合征 3、成人男性门齿至隆突的距离是:() A? 10~14cm?? B? 15~18cm??? C? 19~22cm?? D? 23~27cm??? E? 28~32cm 4、关于肌松药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长时效肌松药后加用中时效或短时效肌松药,长时效肌松药使其后加用的中时效或短时效肌松药时效延长 B 化学结构为同一类的两肌松药复合应用其作用协同 C 增加剂量或预注非去极化类肌松药可缩短其起效时间 D 去极化肌松药与非去极化合用时其作用相互拮抗 E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起效时间与强度呈反比,肌松强度弱的肌松药其起效时间快 5、颈丛阻滞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药液误入硬脊膜外腔间隙??????? B 局麻药的毒性作用 C 膈神经阻滞????? 题 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阅卷秘书主任

D?神经阻滞??? E 颈交感神经阻滞 6、关于小儿喉头解剖特点,错误的是:() A 位置比成人高????? B 从上向下看呈漏斗状???? C 最狭窄的部位在声门裂 D 粘膜下血管丰富,易发生?????? E 会厌呈U形或V形 7、缩短非去极化起效时间可以采用预给法,预注给药剂量一般为插管剂量的()?A 1/2????? ?B? 1/3~1/4????? ?C 1/5~1/10????? ?D? 1/15?????? ?E 1/20 8、腋路臂丛阻滞不易阻滞的神经是:() ?A 桡神经??? ?B 正中神经??? ?C 尺神经???? ?D 肌皮神经??? ?E 前臂内侧皮神经 9、在肾移植手术麻醉中,下列吸入麻醉药最好选用哪一种() ?A???? ?B安氟醚医学.全在.线.提供.???? ?C????? ?D异氟醚??? ?E甲氧氟烷 10、孕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最有效的处理措施是() ?A 输液?? ?B 呼吸管理?? ?C 心脏按摩?? ?D 体位左侧倾斜30度??? ?E 体位右侧倾斜30度 (二)B型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0分) 11、成人择期手术术前禁食水 12、大于36个月的小儿术前禁食水 13、小于36个月的小儿术前禁食水 A 禁食12小时,禁饮8小时 B禁食10小时,禁饮6小时 C禁食8小时,禁饮6小时 D禁食6小时,禁饮2—3小时 E禁食8小时,禁饮2—3小时 14、反映肺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 15、主要反映右心室前负荷 16、反映心泵功能的重要指标 17、反映左心房和左心室舒张末压力的 A 动脉压 B CVP C PCWP D CO E PVR 18、10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19、1000ml血液中实际携带的氧量

麻醉学中级考试之基础知识题1

精品文档麻醉学中级考试之基础知识题库 ?(1). (2016年真题)下列关于吗啡药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使延髓迷走神经核兴奋,窦房结受抑制,心率减慢 ? B. 对血管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和释放组胺的间接作用,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而致血压下降 ? C. 吗啡可增加胆道平滑肌张力,使肝胰壶腹括约肌收缩,导致胆道内压力增加 ? D. 吗啡可增加输尿管平滑肌张力,并使膀胱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从而引起尿潴留 ? E. 无论在何种状态下,吗啡均使颅内压降低 ?参考答案:E本题解释 ??(2). 局麻药不能明显影响心肌组织的( ) ? A. 最大去极化速率 ? B. O相除极的速度 ? C. 兴奋传导速度 ? D. 静息电位 ? E. 收缩力 ?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 ??(3). 需阻滞哪根神经才能使示指掌侧无痛( ) ? A. 尺神经 ? B. 正中神经 ? C. 桡神经 ? D. 桡神经和尺神经 ? E. 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精品文档?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 ??(4). 药物消除半衰期最短的是( ) ? A. 瑞芬太尼 ? B. 阿芬太尼 ? C. 舒芬太尼 ? D. 芬太尼 ? E. 吗啡 ?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 ??(5). 关于椎体间连接,哪一项不正确( ) ? A. 相邻椎体间均有椎间盘 ? B. 椎间盘由髓核及纤维环组成 ? C. 腰部较厚,髓核脱出易发生在腰部 ? D. 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前方,与椎间盘连接紧密 ? E. 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后方,与椎体连接疏松 ?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 ??(6). 正常人不出现肺水肿的因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 存在肺内淋巴回流 ? B. 肺毛细血管壁和肺泡上皮的通透性低 ? C. 肺表面活性物质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 D. 血浆胶体渗透压阻止液体滤到肺泡 ? E. 肺间质内胶体渗透压低,不利于液体的滤出 ?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 ??(7). 下列有关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主动脉和周围动脉管壁增厚,收缩压和脉压增加 ? B. 动静脉氧分压差增加

PLC编程入门基础知识

第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简介 可编程序控制器,英文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 ,简称PC 。但由于PC 容易和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 )混淆,故人们仍习惯地用PLC 作为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缩写。它是一个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装置,专为在工业现场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接口,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 是微机技术与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克服了继电接触控制系统中的机械触点的接线复杂、可靠性低、功耗高、通用性和灵活性差的缺点,充分利用了微处理器的优点,又照顾到现场电气操作维修人员的技能与习惯,特别是PLC 的程序编制,不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知识,而是采用了一套以继电器梯形图为基础的简单指令形式,使用户程序编制形象、直观、方便易学;调试与查错也都很方便。用户在购到所需的PLC 后,只需按说明书的提示,做少量的接线和简易的用户程序编制工作,就可灵活方便地将PLC 应用于生产实践。 一、PLC 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PLC 的类型繁多,功能和指令系统也不尽相同,但结构与工作原理则大同小异,通常由主机、输入/输出接口、电源扩展器接口和外部设备接口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PLC 的硬件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1、主机/(如的内部存储器有两类,一类是系统程序存储器,主要存放系统管理和监控程序及对用户程序作编译处理的程序,系统程序已由厂家固定,用户不能更改;另一类是用户程序及数据存储器,主要存放用户编制的应用程序及各种暂存数据和中间结果。 接触器电磁阀指示灯电源 电源 限位开关选择开关按钮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目录 1、人工气道及管理、氧疗 2、控制出血及休克处理 3、发热 4、头痛 5、胸痛 6、腹痛 7、呼吸困难

8、昏迷 9、基础生命支持 10、高级生命支持 11、脑复苏 12、呼吸衰竭 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14、急性心力衰竭 15、急性胰腺炎 16、上消化道出血 17、急性肾衰竭 18、过敏性紫癜 19、脑梗死 20、脑出血 2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2、急性蜂窝组炎 23、低钾血症 24、代谢性酸中毒 25、急性有机磷中毒 26、百草枯中毒 27、急性酒精中毒 28、急性毒菇中毒 29、急性镇静催眠药物中毒

30、毒蛇咬伤 3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32、淹溺 33、过敏性休克 人工气道及管理、氧疗 【概述】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鼻或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用以辅助通气及治疗肺部疾病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间建立的有效连接。此环节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心肺复苏、脑血管意外、严重中毒、多发伤等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人工气道的种类:简易人工气道:口咽、鼻咽通气管,气管内插管(经口、经鼻),气管切开置管。 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抢救治疗措施,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科学的管理是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保障和救治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氧疗是指将氧气以多种形式作用于患者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提高血氧饱和度和动脉氧分压,改善损伤组织的供血、供氧,恢复组织有氧代谢的功能并加速创面愈合的目的。氧疗是使用氧气来纠正缺氧的一种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 1,临床上需要建立紧急人工气道的常见危重病症包括深昏迷、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心搏骤停、严重气道痉挛、气道异物梗阻、镇静剂或麻醉剂作用、颅脑及颈部外伤、误吸或有误吸危险、意外拔管、大量难以控制的上呼吸道出血、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等。建立人工气道无绝对禁忌证,关键在于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2.缺氧的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气促、发绀。

麻醉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麻醉 椎管内麻醉 蛛网膜下隙阻滞间接作用(全身影响) (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血压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 周围循环变化皮肤温暖红润 心率减慢 心排出量减少 心脏功能做功减少 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氧供减少,氧耗减少更多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2)对呼吸的影响 低位脊麻对通气影响不大。 阻滞平面上达颈部时,膈神经被阻滞,可发生呼吸停止。 术前用药或麻醉辅助用药量过大。 高位脊麻时,PaO2降低,PaCO2轻度升高。 平面过高,诱发支气管痉挛。 (3)对胃肠道的影响 胃肠蠕动增强 胃液分泌增加 括约肌松弛 胆汁反流入胃 (4)对生殖泌尿系统影响 肾血管阻力不受交感神经控制,脊麻对肾的影响是间接的。 血压降至80mmHg时,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量下降,平均动脉压低于35 mmHg时,肾小球滤过停止。 尿潴留 常用局部麻醉药 普鲁卡因 ①纯度较高的普鲁卡因,150mg/支。 ②使用时用5%葡萄糖溶液或脑脊液溶解至总量3m1,使成5%浓度。 ③成人一次用量为l00-150mg,最多不超过180mg。 ④普鲁卡因的起效时间约l一5分钟,作用时间3/4一l小时。 ⑤为了延长作用时间,药液内常加0.1%肾上腺素0.2-0.3ml,这样作用可持续l-l.5小时。丁卡因 ①丁卡因白色结晶10mg/支。 ②使用时用脑脊液lml溶解,再加10%葡萄糖溶液和3%麻黄碱溶液各1m1,配成所谓1:1:1溶液,其丁卡因浓度为0.33%。也可用5%葡萄糖溶液溶解至1.8ml,加0.1%肾上腺素0.2m1,配成0.5%溶液。 ③丁卡因成人一次常用量为10mg,最多不超过15mg。 ④其起效时间较长,约5~lO分钟,作用时间2~3小时。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常用剂量为8~12mg,最多20mg。 浓度0.5%~0.75%,用10%葡萄糖配成重比重溶液。

零基础自学PLC入门

零基础自学PLC入门 1.1 简单介绍 原理及作用:利用按钮推动传动机构,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按通或断开,并实现电路换接的开关。是一种结构简单,应用十分广泛的主令电器。在电气自动控制电路中,用于手动发出控制信号,给PLC输入端子输送输入信号。 1.2 应用举例 下面用简单的点动电路举例介绍最常见的常开按钮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 深圳稻草人plc培训

1.2 继电器 继电器的实物照片及符号如图 1-4 所示: 2.1 原理及作用 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下面我们给出继电器线圈未通电和通电后的示意图,进行比较以使读者更深入且直观的了解其原理及作用。

深圳稻草人plc培训 2.2 应用举例 下面用一个简单的点动电路举例介绍继电器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 图 1-7 :按钮未按下 ? 继电器线圈不得电 ? 继电器常开触点切断回路电流 ? 灯泡不亮 深圳稻草人plc培训

图 1-8 :按钮按下 ? 继电器线圈得电 ? 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灯泡有电流 ? 灯泡点亮 继电器与灯泡时序图如下图 1-9: 1.3 三极管 1.3.1 原理及作用: 三极管,全称应为半导体三极管,也称双极型晶体管。分成NPN和PNP两种。三极管有三个极,分别叫做集电极C,基极B,发射极E。 晶体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辐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如果三极管主要工作在截止和饱和状态,那么这样的三极管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开关管。当基极电流为 0 时,三极管集电极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 麻醉前病情估计和术前准备 第一节麻醉前病情分级 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 Ⅱ级:有轻度系统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面临生命威胁。 V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急症手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 I.Ⅱ级病人的一般性麻醉耐受力良好,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和并发症防治,IV级病人的危险性极大,应做好积极抢救,围麻醉期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术前必须向手术医师和家属详细交代清楚。 第二节常见伴随疾病的评估与准备 一、高血压病 1. 高血压病病人的麻醉风险取决于是否继发重要脏器的损害及损害程度,包括脑、心脏、冠脉供血和肾功能等改变。 2. 高血压病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和肥胖者麻醉手术的危险性更大。 3. 术前经内科治疗,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改善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 4. 急症手术前亦应调控好血压及全身状态后,方可施行麻醉。 二、心脏病 1. 心功能1~2级病人对麻醉耐受性较好,心功能3~4级者对麻醉耐受性差,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控制慢性心衰。控制心率和快速房颤,心室率应控制在 100次/min以下。室性早搏应小于5次/min,除外多源性室性早搏或R on T,应掌握有效控制室性早搏的药物。

2. 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应经心内科会诊治疗。 3. 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是否存在心绞痛,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史,目前心脏功能代偿情况,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麻醉。 4. 特殊传导阻滞并有心动过缓,晕厥史,对药物治疗反应差的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的病人术前须经心内科确定起搏器功能正常;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危险性。 5. 按Goldman心血管功能危险指数,可作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性评估(见表1)0 表1心脏危险性指数(Cardiac risk index,CRI)评估 评估项@ 指数 1病史 (1)年龄>70岁 5 (2)最近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 10 2体检 (1)有主动脉瓣狭窄 3 (2)有舒张期奔马律、第三心音或颈靜脉充血 11 3 ECG (1)有非窦性心律失常 7 (2)室性早溥>5次/hnin 7 4 HQ气分析与生化检查 (1 )PaO2<60mmHg(8.OkPa) 或PaCO2>50mmHg(6.6kPa) 3 (2)血钾<3.Ommoi/L或 HCQ3- <20mmoi/L (3)BUN>17.85mmoi/L 或 Cr->265. 2mmol/L (4)ALT异常,有慢性肝病 5手术种类 (1)腹腔内、胸腔内手术 3 (2)急症手术 4 CRI指数点越多,其心脏危险性越大 三、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困难程度分级

住院医师“规培”出科试卷—麻醉科—标准

住院医师“规培”出科试卷—麻醉科—标准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住院医师“规培”出科考试 麻醉科试卷 考 试 时 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出科及考试日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A型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0分) 1、ASA分类的Ⅳ类是指() A 濒死状态,麻醉手术危险性很大。 B 重要脏器病变严重,虽在代偿范围,但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差。 C 重要脏器轻度病变,代偿健全,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差一般。 D 各器官功能正常,体健,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差良好。 E 重要脏器病变严重,代偿不全并已威胁生命,麻醉手术危险性较大。 2、脊麻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腰背痛 B C 颅内感染 D 虚性 E 马尾综合征 3、成人男性门齿至隆突的距离是:() A 10~14cm B 15~18cm C 19~22cm D 23~27cm E 28~32cm 4、关于肌松药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长时效肌松药后加用中时效或短时效肌松药,长时效肌松药使其后加用的中时效或短时效肌松药时效延长 B 化学结构为同一类的两肌松药复合应用其作用协同 C 增加剂量或预注非去极化类肌松药可缩短其起效时间 D 去极化肌松药与非去极化合用时其作用相互拮抗 E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起效时间与强度呈反比,肌松强度弱的肌松药其起效时间快 5、颈丛阻滞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药液误入硬脊膜外腔间隙 B 局麻药的毒性作用 C 膈神经阻滞

D神经阻滞 E 颈交感神经阻滞 6、关于小儿喉头解剖特点,错误的是:() A 位置比成人高 B 从上向下看呈漏斗状 C 最狭窄的部位在声门裂 D 粘膜下血管丰富,易发生 E 会厌呈U形或V形 7、缩短非去极化起效时间可以采用预给法,预注给药剂量一般为插管剂量的() A 1/2 B 1/3~1/4 C 1/5~1/10 D 1/15 E 1/20 8、腋路臂丛阻滞不易阻滞的神经是:() A 桡神经 B 正中神经 C 尺神经 D 肌皮神经 E 前臂内侧皮神经 9、在肾移植手术麻醉中,下列吸入麻醉药最好选用哪一种() A B安氟醚医学.全在.线.提供. C D异氟醚 E甲氧氟烷 10、孕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最有效的处理措施是() A 输液 B 呼吸管理 C 心脏按摩 D 体位左侧倾斜30度 E 体位右侧倾斜30度 (二)B型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0分) 11、成人择期手术术前禁食水 12、大于36个月的小儿术前禁食水 13、小于36个月的小儿术前禁食水 A 禁食12小时,禁饮8小时 B禁食10小时,禁饮6小时 C禁食8小时,禁饮6小时 D禁食6小时,禁饮2—3小时 E禁食8小时,禁饮2—3小时 14、反映肺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 15、主要反映右心室前负荷 16、反映心泵功能的重要指标 17、反映左心房和左心室舒张末压力的 A 动脉压 B CVP C PCWP D CO E PVR 18、10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19、1000ml血液中实际携带的氧量

5-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2017)

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2017)邓小明朱涛李天佐李伟彥李金宝严敏张卫杨承祥姚尚龙胡浩郑宏郭曲练(负责人/执笔人)黄文起黄宇光董海龙在麻醉恢复过程中,由于麻醉的作用和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易出现生理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加强监测和治疗。麻醉后监测治疗的主要任务是监测治疗全麻后苏醒的患者、镇静镇痛术后或麻醉手术后全身情况尚未稳定的患者,保障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改进麻醉后监护质量,以改善预后。本专家共识不作为强制性标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或部分采用。 一、麻醉后监测治疗 麻醉后监测治疗是指对住院或非住院患者在麻醉或镇静镇痛下实施外科手术或诊断性、介入检查或治疗,在麻醉苏醒和恢复期以观察和处理麻醉和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为重点的医疗活动。 二、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 PACU是现代医院麻醉科的独立医疗单元。它具有以下特点:①靠近手术室或其它实施麻醉或镇静镇痛的医疗场所,以缩短手术后病情不稳定患者的转运时间。②需配备专业人员及相关医疗仪器设备。③为刚结束麻醉和手术的患者在转入普通病房、特护病房或ICU、直接出院回家前提供监测与治疗。 在没有设置独立PACU的医院和某些医疗单位,所有接受麻醉或镇静镇痛的患者都应该在指定区域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麻醉后监测治疗。 三、PACU的功能 1.麻醉后患者的苏醒和早期恢复; 2.术后早期治疗,包括麻醉和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现和治疗; 3.改善患者情况,以利于其在ICU、特护病房或普通病房的进一步治疗; 4.评估和决定患者转入ICU、特护病房、普通病房或直接出院回家的指征和时间; 5.特殊情况下(如需要紧急再次手术)对患者状况进行术前处理和准备。 四、PACU的管理和人员职责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 麻醉前病情估计与术前准备 第一节麻醉前病情分级 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 Ⅱ级:有轻度系统疾病?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面临生命威胁。 V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得濒死病人. 急症手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I、Ⅱ级病人得一般性麻醉耐受力良好,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与并发症防治,IV级病人得危险性极大,应做好积极抢救,围麻醉期随时都有发生意外得可能,术前必须向手术医师与家属详细交代清楚。 第二节常见伴随疾病得评估与准备 一、高血压病?1、高血压病病人得麻醉风险取决于就是否继发重要脏器得损害及损害程度,包括脑、心脏、冠脉供血与肾功能等改变。?2、高血压病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与肥胖者麻醉手术得危险性更大.?3、术前经内科治疗,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改善其她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4、急症手术前亦应调控好血压及全身状态后,方可施行麻醉。? 二、心脏病 1、心功能1~2级病人对麻醉耐受性较好,心功能3~4级者对麻醉耐受性差,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控制慢性心衰.控制心率与快速房颤,心室率应控制在 100次/min以下。室性早搏应小于5次/min,除外多源性室性早搏或R on T,应掌握有效控制室性早搏得药物。 2、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应经心内科会诊治疗。 3、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就是否存在心绞痛,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史,目前心脏功能代偿情况,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麻醉。 4、特殊传导阻滞并有心动过缓,晕厥史,对药物治疗反应差得病人,术前应安置临

麻醉学住院医师规培习题集15(题)

2020全国规培 麻醉学全真模拟试题15 第 1题:单选题(本题1分) 关于泌尿系统功能以下哪项说法错误( ) A.正常尿量至少应达500ml/24h B.尿量减少,出现等渗尿是肾衰的表现 C.尿量<500ml/24h,尿比重1.025,可能是脱水也可能是肾衰 D.等渗尿的比重是1.010左右 E.急性肾衰时尿量可以减少甚至无尿,也可以正常或增加 第 2题:单选题(本题1分) 巴比妥类药物最可能的作用点是 ( ) A.氯离子通道 B.苯二氮革受体 C.巴比妥受体 D.阿片受体 E.γ-氨基丁酸受体 第 3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与其他途径应用吗啡相比硬膜外腔注入吗啡镇痛的特点是 A.对患者血压影响小 B.可以使用更大剂量的吗啡 C.仅需少量吗啡(口服的1/30,静脉注射的1/3),即可产生强大的、长时间的镇痛作用,而且副作用明显减轻 D.不会发生呼吸抑制 E.不会发生便秘和尿潴留化脓性单管炎 第 4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 ) A.血友病甲主要是缺乏Ⅱ因子 B.肝病或阻塞性黄疸病人可伴有维生素K缺乏 C.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 D.肝功能障碍或行肝叶切除的病人,需补充维生素K E.大多数凝血因子缺乏为后天获得性,且呈多因子综合性缺乏 第 5题:单选题(本题1分) 静脉注射局麻药后最易发生的即刻并发症是 ( ) A.神经炎 B.失语 C.血栓性静脉炎 D.心肌抑制 E.通气过度

胍乙啶( ) A.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 B.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 C.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剂 D.血管平滑肌松弛剂 E.钙通道阻滞剂 第 7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下列哪种麻醉方式可能使血液粘度增加 ( ) A.硫喷妥钠诱导麻醉 B.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 C.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D.氟烷吸入麻醉 E.地西泮诱导麻醉 第 8题:单选题(本题1分) 有关水合氯醛的描述,哪项正确( ) A.口服不易吸收 B.可缩短快动眼睡眠时相 C.长期应用不产生耐受性及依赖性 D.催眠作用发生较慢 E.对胃有刺激性 第 9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下列哪种药物可以有效制止术中发生顽固性呃逆 ( ) A.芬太尼 B.氟哌啶醇 C.哌替啶 D.咪达唑仑 E.氟马西尼 第 10题:单选题(本题1分)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不会发生的生理改变为( ) A.呼吸加快加强 B.可出现“颅内窃血” C.血儿茶酚胺及皮质类固醇增加 D.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肺动脉压增加 E.肾脏增加HCO重吸收。缓解pH的下降幅度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年度)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 于布为王国林邓小明刘进许学兵李民(共同执笔人)吴新民(负责人)佘守章(共同执笔人)岳云孟凡民郭曲练黄宇光熊利泽衡新华 一、引言 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实时全面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是围术期发生麻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于1986年首次制定了麻醉期间的监测标准,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2015年再次确认。英国也于2015年更新了麻醉与恢复期间监测标准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09年第一次颁布了临床麻醉监测指南,并于2014年进行了更新。近年来,临床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展,因此中华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参考其他国家麻醉监测标准或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对指南进行了更新。该指南是作为选择监测手段的参考,适用于所有麻醉方式,以期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二、定义与适用范围 临床监测(clinical monitoring)是通过相关设备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生理参数进行实时和连续的物理检测或化学检验,并以数据或图像形式呈现出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临床麻醉监测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医师做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指南适用于全身麻醉、区域阻滞、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监测管理以及术后恢复监管等临床麻醉。任何监测设备和设施都不能取代麻醉医师实时的临床观察和判断,不能低估视、触、听等临床技能的重要性。 三、基础监测 在麻醉期间,所有患者的通气、氧合、循环状态等均应得到实时和连续的监测, 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正常。 1.心电图 所有患者均应监测心电图。常规心电图监测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传导异常、起搏器故障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异常情况。 2.无创血压 所有接受麻醉患者都应进行无创血压监测。血压反映器官血流灌注压,提示器官血流灌注情况。测量方法和时间间隔取决于患者情况和手术类型。如术中仅进行无创血压监测,间隔时间不应超过5min。有血管异常(如透析动静脉瘘)或静脉输液的肢体尽量避免袖带测压。某些情况下,如烧伤患者,因缺乏测量部位不用这种方法测量血压。 无创血压的测量方法有多种,临床常用无创袖带血压即振荡测量法。袖带大小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袖带宽度应能覆盖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袖带内气囊至少应能包绕测量部位80%。 3.脉搏血氧饱和度 所有麻醉患者均应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血氧含量是血液中氧与血红蛋白结合为氧合血

《临床诊疗指南》定稿

《肝包虫病临床诊疗指南》 肝棘球蚴病(肝包虫病) 〔概述〕肝棘蚴球病(hepatic echinococcosis)又称肝包虫病(hepatic hydatidosis)是流行于世界畜牧业发达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对人体构成危害的主要有两种包虫病类型,即由细粒棘球绦虫(亦称犬绦虫)虫卵感染所致肝囊性包虫病(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HCE)约占97%和由多房棘球绦虫(狐、狼绦虫)虫卵感染所致的肝泡性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约占3%。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中东地区,中欧地区及北美阿拉斯加和日本北海道,中国西部属包虫病高发地区。 狗是犬绦虫的主要终末宿主,而羊、牛、马、人是中间宿主。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人误食的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成六钩蚴脱壳而出,穿肠粘膜小静脉进入门静脉血流,首先在肝脏(约占75%)寄生,部分可随血流到肺脏(约占20%),通过肺循环进入体循环可播散至全身(腹腔、脾、肾、脑、骨、肌肉、眼眶等)寄生并发育成包虫,多脏器多发约占8%-10%。包虫囊肿病理形态结构分为内囊和外囊,内囊为包虫的本体,其内层是较薄的生发层,可产生原头节和生发囊,外层是白色透明状多层角质层,状似粉皮样。外囊则由于肝组织的免疫防御反应在内囊周围形成一层纤维包膜,病程久时外囊肥厚并常发生钙化。 〔临床表现〕可有流行病史或过敏反应病史,儿童及青年为好发年龄。早期无明显症状,包虫增大产生压迫症候群:即上腹部胀满感,肝顶部巨大包虫使膈肌抬高,影响呼吸;肝门部包虫可压迫门静脉和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脾肿大和腹水;肝左叶包虫压迫胃导致胀满不适。主要并发症是包虫破裂和包虫感染。各种外力所致包虫破裂最为常见,腹痛和腹部包块骤然缩小或消失,常伴有皮肤瘙痒,荨麻疹,腹膜炎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突发过敏性休克。包虫破裂原头节随囊液播散种植形成多发性包虫病。包虫囊破入肝内胆管可表现为类似胆石症征象;囊皮或子囊阻塞胆道可继发感染,表现为胆管炎的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严重者可演变为急性化脓梗阻性胆管炎。包虫并发感染多因囊肿形成胆漏后继发细菌性感染,临床表现为肝脓肿,因纤维外囊较厚故中毒症状相对较轻。肝顶部包虫感染可穿透膈肌破入肺内形成胆管—包虫囊—支气管瘘。 〔诊断要点〕 1、包虫病的流行病学史或过敏反应史。 2、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囊肿部位、大小和形态结构,囊肿的“双层壁”或周边“弧形钙化”是包虫囊肿的特征性影像。X线亦能显示肝包虫囊肿外形和周边“弧形钙化”囊壁影,是肺包虫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此外,CT和MRI在包虫病的定位分型及大血管相互关系方面具有特殊的影像诊断价值。 3、免疫学检查:包虫病人的抗体检测是免疫学诊断的主要方法,常用方法有: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间接血凝法(IHA),点免疫法(Dot-ELISA),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法(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等,目前趋向于使用包虫病组合抗原(含2-4种粗制和纯化抗原)以兼顾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达90%以上,已完全替代已废止使用的Casoni 试验(包虫病囊液皮内试验)。此外,夹心ELISA法检测人体循环抗原,补体结合试验等虽然诊断敏感性较低,但其诊断特异性和免疫随访仍具有一定价值。 〔鉴别诊断〕 1、肝囊肿:囊壁较薄,无“双层壁”囊的特征,并可借助包虫病免疫试验加以区别。 2、细菌性肝脓肿:无包虫特异性影像,其脓肿坒相对较薄且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3、肝右叶包虫囊肿还应与右侧肾盂积水,胆囊积液相鉴别,除影像学特征外免疫检测是主要鉴别方法。

麻醉学中级模拟试卷三 基础知识

1、下列易被血浆胆碱酯酶分解的非去极化肌松药是: A.琥珀胆碱 B.泮库溴铵 C.维库溴铵 D.阿曲库铵 E.米库氯铵 米库氯铵也是琥珀胆碱的替代药,起效较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无蓄积是其特点 2、双嘧达莫的主要药理作用是: A.直接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 B.增加血浆中促凝血因子VIII的活力 C.与抗凝血酶III相结合 D.抑制多种蛋白酶 E.增强纤溶酶活性 双嘧达莫的主要药理作用为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黏附,临床主要用于心绞痛的治疗 3、下列不释放组胺,对心血管影响小的肌松药是: A.琥珀胆碱 B.泮库溴铵 C.维库溴铵 D.阿曲库铵 E.米库氯铵 由于维库溴铵不引起心率增快,故适用于心肌缺血及心脏病人。本品组胺释放作用弱,也有支气管痉挛及过敏反应,但很少见 4、肝素的主要药理作用是: A.直接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 B.增加血浆中促凝血因子VIII的活力 C.与抗凝血酶III相结合 D.抑制多种蛋白酶 E.增强纤溶酶活性 ATIII是一种血浆α2球蛋白,它作为肝素钠的辅助因子,可与许多凝血因子结合,并抑制这些因子的活性 5、新期的明的特点是: A.可拮抗琥珀胆碱的肌松作用 B.不增加乙酰胆碱释放 C.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D.加快心率 E.减少腺体分泌 新期的明能与胆碱酯酶结合,其复合物,水解速度较乙酰化胆碱酯酶的水解速度为慢,故酶被抑制的时间较长 6、心肌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A.非酯性脂肪酸 B.葡萄糖 C.果糖 D.乳酸 E.氨基酸

正常生理条件下,心肌细胞维持心脏收缩和稳定离子通道所需的能量主要通过脂肪氧化来获取,游离脂肪酸供应心脏所需能量的40%~60% 7、恩氟烷的特点是: A.刺激性大 B.升高眼压 C.可诱导抽搐及脑电出现惊厥性棘波 D.循环抑制轻 E.禁用于糖尿病和哮喘患者 对中枢神经下行性抑制随吸入麻药剂量的增加而加深,深麻醉时,可出现癫样脑电波,2%病人可出现抽搐 8、下列哪种吸入药具有肾毒性: A.甲氧氟烷 B.恩氟烷 C.异氟烷 D.氟烷 E.地氟烷 麻醉药的肾内代谢理论认为,其在肾内直接代谢的无机氟或别的有毒物质是临床毒性的基础9、70kg健康人,Hb11g/d1 PaO2 60mmHg,SaO2 90%,CO(心排血量)5L/min,则O 2转 运到外周的速度大约是: A.300ml/min B.400ml/min C.500ml/min D.600ml/min E.700ml/min DO2=心排血量(CO)×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红蛋白(Hb)×1.34 10、门诊麻醉药应用异丙酚,有关概念中错误的是: A.可用于小儿 B.婴幼儿诱导剂量为3~4mg/kg C.小儿可单独使异丙酚进行CT和放射治疗 D.应有必要的抢救设备 E.婴幼儿易发生术后呼吸抑制 静脉注射异丙酚后,收缩压下降30mmHg(4.00kPa)。常用诱导剂量2.5mg/kg静注后,有13%~83%的患儿发生呼吸抑制,甚至停止。因此异丙酚用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严密观察呼吸变化。 11、在掌握控制性低血压的适应证和技术的情况下,平均动脉压(MAP)应控制的安 全范围是: A.90~100mmHg B.80~900mmHg C.70~80mmHg D.60~70mmHg E.50~40mmHg 控制性降压期间低压的安全界限认为以平均动脉压降至正常对照值的2/3为宜。平均动脉压不应<50mmHg,持续时间不得超过30min 12、40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年,吸入麻醉药MAC下降百分之几:

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

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 一、麻醉科医疗服务领域 麻醉科医疗服务酒盖临床麻醉、疼痛诊疗、监护治疗、急救复苏等门(急)诊和住院服务多个领域。 (一)门诊服务。主要包括麻醉门诊、疼痛门诊以及其他利用麻醉相关技术开展的门诊诊疗服务。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整合资源设置门诊儿童镇静中心、无痛诊疗中心。设置疼痛科的医院,也可以由疼痛科提供疼痛门诊服务。 1.麻醉门诊。负责麻醉前评估、准备、预约和咨询,出院后麻醉相关情况随访,以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的诊疗。 2.疼痛门诊。负责急慢性疼痛、癌性疼痛诊疗。可以利用医联体、远程诊疗等将疼痛诊疗服务向基层延伸,探索开展居家疼痛管理新模式。 3.麻醉治疗门诊。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开设麻醉治疗门诊,利用麻醉学技术探索开展睡眠障碍、免疫性疾病、药物依赖等病症的治疗。(二)手术操作相关麻醉。主要包括手术室内麻醉、手术室外麻醉。 1.手术室内麻醉。在手术室内为手术患者提供的麻醉医疗服务,包括择期手术、急诊手术、日间手术。 2.手术室外麻醉。在手术室外为各类内镜、介入、组织活检等有创诊疗操作,以及自然分娩、康复治疗等疼痛程度较高的诊疗操作提供麻醉医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建立无痛诊疗中心,对手术室外麻醉患者进行集中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三)围手术期管理。主要包括麻醉前评估与准备、术中麻醉、麻醉

后恢复、麻醉后监护治疗及围手术期急性疼痛管理。 1.麻醉前评估与准备。麻醉前对手术麻醉患者进行评估与准备,制定围手术期管理方案。 2.麻醉后恢复。负责所有麻醉后患者的麻醉恢复,直至患者符合返回普通病房的标准,并对术后早期麻醉和域手术并发症进行诊疗。 3.麻醉后监护治疗。为保障麻醉后患者安全,提高手术患者医疗质量,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麻醉后监护治疗病房,重点为手术后的高龄、存在术前严重合并症或术中严重并发症、大手术后需要继续进行重要脏器系统功能支持和管理的患者,提供预计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监护及治疗服务。 4.围手术期急性疼痛管理。为患者提供围手术期因疾病及手术引起的急性疼痛诊疗服务。 (四)住院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疼痛病房、麻醉治疗病房、日间手术中心(日间手术病房)、临终关怀病房等麻醉相关的专科住院服务。 (五)急救复苏。参与本医疗机构内门(急)诊和住院患者的急救复苏工作,承担院内和医联体内医务人员急救复苏技术的指导及培训。(六)重症监护治疗。没有单独设置重症医学科的医疗机构,可以由麻醉科负责重症监护病床的集中管理。 二、人力资源配置 各级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业务范畴和临床工作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麻醉科队伍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和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充足的麻醉科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

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在我国,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国家癌症中心统计,2014年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其中新发病例约78.1万,死亡病例约62.6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发病率和死亡率亦存在区域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2]。早期肺癌多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致晚期肺癌整体5年生存率不高。 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多学科共同参与的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对规范防治措施、提高我国肺癌诊治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给各级临床医师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意见,中华医学会组织全国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整合近年来肺癌病理、基因检测、免疫分子标志物检测和治疗手段等方面的新进展,同时考虑到中国的实际国情及诊治的可及性。结合国际指南和我国的国情,本专家委员会制定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根据循证医学级别进行了分类推荐,分4个级别:(1)1类推荐证据级别最高,为专家组一致推荐;(2)2A类推荐证据级别稍低,专家组一致推荐;(3)2B类推荐证据级别低,部分专家推荐;(4)3类推荐证据为专家分歧较大。本指南旨在针对专业的各级临床医师提供循证、指导性意见。内容覆盖肺癌的筛查、诊断、病理、治疗、随访等。 一、肺癌的筛查 1.高危人群的选择:年龄55~74岁,吸烟量30包/年(如已戒烟,戒烟时间<15年)的个体推荐参加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肺癌筛查,或年龄45~70岁且有一项肺癌高危因素也可作为筛查的条件,包括吸烟史、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如石棉、电离辐射、二氧化硅等)、个人肿瘤史、直系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肺部疾病史(如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