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分离技术》教学大纲.doc

《现代分离技术》教学大纲.doc

《现代分离技术》教学大纲.doc
《现代分离技术》教学大纲.doc

基本教材 芳钧康

祺 九维希家 陆蒋严

(2学(8学

课程英文译名:Modern Separation Technology

任课教师:李定或

课程性质:选修课

讲授学时:40学时 学分数:2学分

适用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类、生物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研究生。

一、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工程应用为背景,以分离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为主线,在本科学习化工原 理、化工分离过程的基础上,将分离技术的最新发展内容:溶剂萃取、特殊萃取(超临界 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沉淀和结晶、膜分离(电渗析、超滤、微滤和反渗 透、纳滤、渗透汽化与气体膜分离)液膜分离、功能性膜分离、特殊精馅(耦(集)合精 馅、恒(共)沸精馅、萃取精馅、反应精锦、短程(分子)精锦)泡沫吸附分离等所涉及到分 离科学与技术的相关内容及最新进展相,理论与应用并重,按一定的教学深度和广度简明地 全面讲授。

二、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物质与物料的分离过程是清洁工艺的重要组成 部分,

分离技术在提高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分 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生化、医药、材料、冶金、矿冶、轻工、食品、原子能、 环保等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分离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不断 有新进展。为此,开设本门课程,使化学工程与工艺类专业及相近的生物工程类、环境科学 与工程类专业学生掌握必须的现代分离技术知识。

三、 教学内容

1、

分离过程化学 新型传质分离技术 生化分离技术 分离过程与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2、章节内容

绪言 第一章溶剂萃取

第一节概述

1. 1溶剂萃取化学的发展概况 1.2萃取体系与萃取过程

第二节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基础

2. 1萃取平衡

2.2液-液体系溶解度规律

第三节 溶剂萃取(1 )-无机物质的溶剂萃取

3. 1萃取体系

3.2影响萃取的各种因素

第四节 溶剂萃取(2) -有机物质和生物物质的溶剂萃取

4. 1 极性有机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4.2应用

第五节萃取过程动力学

5.1萃取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5.2萃取动力学方程

示例

第六节萃取过程的计算

6. 1 单级萃取

6.2多级错流萃取

6. 3多级逆流萃取

6. 4分馅萃取

6. 5萃取设备

第二章特殊萃取

第一节超临界流体萃取及超临界流体技术

1. 1 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特征

1.2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流程

1. 3超临界流体的热力学基础

1. 4超临界流体的动力学基础

1.5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动态

第二节反胶团萃取及反胶团技术

2.1反胶团萃取蛋白质的基本原理

2.2反胶团萃取的主要影响因素

2.3反胶团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动态

示例

第三节双水相萃取

3.1基本概念

3. 2 双水相萃取的理论基础

3. 3双水相萃取的应用

(8学

第三章沉淀和结晶

第一节沉淀和结晶的热力学基础

1.1固液平衡

1.2相图

第二节沉淀

2.1氨基酸的沉淀

2.2蛋白质的沉淀

2. 3 共沉淀法

2. 4 均匀沉淀法

2.5 沉淀条件

第三节结晶

3.1 溶液结晶

3.2熔融结晶

第四节结晶动力学

4.1溶液结晶动力学

4.2熔融结晶动力学

第五节结晶的粒数和粒度分布

5.1粒数

5. 2 粒础.3. 3双水相萃取2粒度分布

第四章膜分离

第一节概述

1.1膜及膜分离

1.2 分离用膜

第二节电渗析

2. 1电渗析的基本原理

2.2离子交换膜(6学(10学

(6学第三节 超滤、微滤和反渗透

3. 1 概述

3.2超滤与微滤

3. 3反渗透

3.4膜设备及其应用 第四节纳滤

4. 1概述

4.2纳滤膜分离过程原理和模型

4.3影响纳滤膜分离姓能的主要因素 4.4应用 第五节渗透汽化与气体膜分离

5. 1 渗透汽化

5. 3气体膜分离

笫六节液膜分离

6. 1液膜的结构及分类

6.2液膜分离的机理

6. 3液膜分离的传质方程

6.4液膜分离过程

6. 5液膜的应用

笫七节其它功能姓膜分离过程 笫八节展望

第五章其它分离技术

第一节耦(集)合精馅

1. 1恒(共)沸精炮

1.2萃取精馅

1. 3反应精锚

第二节短程(分子)精锚

第三节 泡沫吸附分离技术

四、 教学方式:多媒体课堂教学

五、 教学时间安排:4学时/周x 1 °周

六、 考核办法:笔试考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