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讲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 导游基础知识

第6讲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 导游基础知识

第6讲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 导游基础知识
第6讲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 导游基础知识

第6讲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授课日期:教案编号:5

讲稿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

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

1、“天人合一”观念。敬天祀祖的礼制观念,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在建筑中得到充分反映。

2、重在平面构图。

3、以木结构建筑为主,并辅以砖瓦。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

1、中国古代建筑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宫式建筑(以古代都城,特别是北京的建筑为代表)

民式建筑(以远离朝廷的江南地区建筑为代表)

2、古代建筑的发展情况:

3、三本建筑文献

《营造法式》(北宋)、计成的《园冶》(明末)、《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清朝)

(三)中国古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

1、台基(基座)

作用——用以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台基等级: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

如何分辨:高度/级数/汉白玉/须弥座/栏杆档板

2、屋身

构成:木头圆柱、梁、斗拱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以奇数为吉祥。

3、屋顶

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

等级:重檐庑殿式>重檐歇山式>重檐攒尖式>单檐庑殿式>单檐歇山式>单檐攒

尖式>悬山式>硬山式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主要材料及结构方式

材料:木材、砖瓦

结构:木构架

2、平面布局的组织规律

(1)成群体分布(主体建筑,主要建筑,次要建筑)。

“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单体建筑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

(2)布局规律:讲究中轴线(常把重要的建筑物布于中轴线上),主体建筑按“正殿高大而重隐深藏”原则而设。

3、造型优美

4、装饰丰富多彩:彩绘、雕饰

清代彩画分三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5、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二、中国的宫殿与坛庙

(一)宫殿

1、宫殿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2)左祖右社(左庙右社)

左祖: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

右社: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3)前朝后寝

前朝: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的地方。

后寝:帝王后妃生活居住的地方。

2、宫殿外陈设

(1)华表: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

(2)石狮:辟邪,显示尊贵和威严

左雄右雌:雄狮爪下为球,象征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雌狮爪下为幼狮,象征子孙绵延。

北狮雄壮,南狮活泼有趣。

“三王狮”:狮子所蹲之石刻有凤凰、牡丹(兽中之王、鸟中之王、花中之王)(3)日晷:借指针所生阴影的位置来显示时间

(4)嘉量: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强盛。

(5)吉祥缸(门海):置于宫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的水缸。

(6)鼎式香炉:用来燃檀香和松枝(有盖为鼎,无盖为炉)

(7)铜龟、铜鹤:象征长寿(龙头龟、仙鹤)

3、中国现存的古代皇宫——北京故宫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明清两代皇宫。

前朝三大殿:

太和殿(金銮殿)——皇帝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出兵征伐等重大国典在此举行。

中和殿——皇帝前往太和殿途中小憩之处,先在此接受内阁、礼部、侍卫执事朝拜。

保和殿——皇帝宴请外蕃王公贵族、文武大臣、清后期殿试场所。

内廷:

养心殿——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三座花园——宁寿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御花园

(二)坛庙

1、祖庙与社稷坛

北京太庙:帝王祭祀祖宗的地方

北京社稷坛:专供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以农为本”思想)

2、天、地等坛

天坛:冬至日、南郊,祭天(封)

地坛:夏至日、北郊,祭地(禅)

3、文神庙与武神庙

山东曲阜孔庙(文庙)

山西解州关帝庙(武庙)

(三)中外宫殿比较

中国:通过组群来体现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体现皇权

的至高无上。

纵轴线纵长深远——显示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

重要建筑用台基来承托。

欧洲:单体建筑高大而宽敞;内部装饰色裁缤纷,豪华雅致。

三、中国古代墓葬

(一)中国古代墓葬的发展

1、中国古代墓葬的概述

(1)概念:筑土为坟,穴地为墓

(2)古墓葬分类

帝王陵墓、名人墓地、历史和艺术价值墓葬

2、中国古代墓葬结构

(1)地下部分

①墓室结构:土穴墓、棺椁、“黄肠题凑”、砖石筑墓室

②随葬品

(2)地面部分

①封土

方上。如:秦始皇陵、汉代帝王陵墓

以山为陵。如:唐乾陵

宝城宝顶。如: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

②陵园建筑

祭祀建筑区。主要是祭殿(明代由祾恩殿、配殿、廊庑、祭坛、朝房、值房等组成)。

神道。主要是石像生

护陵监。由衙署、市衙、住宅等组成。

(二)中国现存的著名古代陵墓

1、秦始皇陵——中国、世界最大的陵墓;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2、明十三陵——长陵以其宏伟的地面建筑闻名于世;定陵已发掘地下宫殿。

四、中国古代城防建筑与著名的楼阁、古桥

(一)城防建筑(城墙、护城河)

1、城防建筑的起源

城:旧时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外城内郭”)

城墙:城楼、角楼、垛口等防御工事组成。

代表有:明南京城墙、西安城墙(城堡式公园)、平遥城墙、丽江古城(融合

纳西民族传统建筑及外来建筑特色的唯一城镇)

2、古长城建筑

最早修长城的是楚国,秦始皇将秦、赵、燕长城连接起来,筑起西起甘肃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著名关隘: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

主要旅游景点:北京八达岭、慕田峪、河北山海关、古北口、金山岭、天津蓟县黄崖关、甘肃嘉峪关。

(二)著名楼阁

1、概念

楼:两层以上的房屋。

阁:通常四周设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2、古代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湖北武昌)、岳阳楼(湖南岳阳)、滕王阁(江西南昌)

3、其他名楼

天一阁(浙江宁波)、蓬莱阁(山东蓬莱)

第二节中国古代园林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兴建与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与风格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与风格分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包含雕刻、绘画、园艺、山池等要素,有着意境之美、形式之美、和谐之美等特征。我国现存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很多建筑,象征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要求,功用价值非常高。本文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主要形式,并探讨了其风格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风格 建筑艺术时人类历史的积淀,能够呈现出特定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与想象能力。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以追求天然之趣为主,由画家、文人、造园匠师们共同打造而成。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构图中,主体是不规则平面里面的自然山水,为了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古典园林观赏性,会设置很多形态各异的建筑,并合理布置植物,道路曲折迂回,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达到美的境界。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 (一)廊 通畅、狭长、空透、弯曲是廊的主要特征,可以将景区与景点连接起来,有着组合景物、分割空间的功能。通畅而狭长能够诱发人一种盼望与寻求的欲望,实现“引人入胜”

的目的;空透而弯曲能够欣赏到风格各异的景色,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同时,走廊柱头具有框景的作用。当我们散布于颐和园长廊中,能够欣赏到昆明湖全部景色;而苏州怡园的走廊被花墙所分割,墙上设计有各种风格的漏窗,使得园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多端。 (二)亭 休息观景是亭子的主要作用,也可以作为景点。不管是路边桥头,还是山岭都可以设计建设亭子。亭子的形式各样,根据平面形状可分为圆亭、方亭、八角亭、矩形亭和三角亭;根据屋顶形状可分为歇山亭、掂尖亭;根据所处位置分为廊亭、井亭、路亭、桥亭等。同时,园林设计人员可以凭借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亭子造型多变,为园林增添一抹亮点[1]。如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拙政园的别有洞天半亭、苏州西湖的湖心亭等。 (三)其他 主要包括阁、堂、榭。一般建造在花畔和水面,成为园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榭是一种精致敞亮、小巧玲珑的建筑,室内装饰清新淡雅,近可观鱼赏花,远可远观风景,是园林景点游览的最佳点,也是最打动人心的建筑。阁是私家园林中最高处的建筑物,是用来休息品茗的。阁楼一般有两层以上的房屋,形体空透,可观赏四面的风景。堂常常是一种封闭形式,只有正面设有门窗,一般都是主人的起居之地。堂

中国古代建筑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建筑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建筑 张法 中国古代建筑大体可分为四大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和园林。 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其目的是要显示帝王之威,因此有高、大、深、庄四大特点。故宫的天安门,为进入大清门后的第一个重点建筑,大大高于一般房屋。“大”是占有空间众多,也只有空间的大,才能显出深来。从大清门到天安门到午门到太和门最后到太和殿,正是在这由建筑的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的深长的时间进行中,不断地加重着人们对帝王的敬畏情绪。“庄”是以建筑完全沿中轴线对称排列和墙柱门的深红色显示出来的。人在对称建筑中行进,内心会有一种肃穆之感。 皇宫显示现世帝王的威严,陵墓则表现已逝帝王的威严。只是陵墓与另一个世界相连,不以房顶的金色表现现世的光辉,而以青土暗示永恒的宁静。陵墓的地下因看不见而对活人的心理并无影响,但其地上形态仍显另一种高、大、深、庄特征。唐代高宗与武后合葬的乾陵以梁山为陵,这是“高”。围绕地宫和主峰有似方形的陵界墙,而进入乾唤的第一道门却在禹陵墙的朱雀门很远的山下,这是“大,,。从第一道门到地宫墓门要经过“道门,路长约四公里,这是“深”。在这悠长的时间流动中,从梁山南倾的二峰中间开始是神道;神道两旁有华表、飞马、朱雀、碑各一对,石马五对,石人十对。正是神道使陵墓建筑对观者内心进行庄严肃穆的心理强化。 中国寺庙建筑从最早见于记载的东汉永平十年建立的洛阳白马寺开始,佛寺就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发展而渐渐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与宫殿和陵墓一样,寺庙也有肃穆的要求,因此整体对称是其特色。肃穆心理要通过时间来强化,建筑也要求在时间中展开。只要可能,寺庙进山门后一般都有四殿,而高潮一般在第三殿。名山中的寺庙则依地形而赋形,有两殿甚至只一殿,但进山后的漫长道路本身即为寺庙的延长,心理转移早就在进行。 中国园林可追溯到西周初的苑囿台池。其发展和壮大是从春秋到秦汉。园林的核心是情趣,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紧张起来的对称。其情趣主要是自然情趣。其亭台楼阁均随地绒形,巧得天工。廊榭台池,山石花木,一切布置都考虑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而且通过 园林揭示和领悟自然之美。 中国建筑无论宫殿、陵墓、寺庙,还是园林,都不注重单个建筑的高大,而强误钰汰的宏伟;不追求纯空间的凝固的音乐,而追求在时间中展开,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自己的旨趣。中国建筑形成群体结构时,都有一道墙,形成一种封闭一统的意蕴。而群体之士苏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其理性秩序与逻辑或明(如宫殿)或暗(如圆却都气韵生动、韵律和谐。虽然处一墙之中,中国建筑又总追求超一墙之外。且不论园林就是四合院、宫殿,群体结构的屋与屋之间,总有很多空,有条件就一定要加之以亭池翠木,显出实中之虛。中国建筑的特点是让人不出户,不出园,就可以与自然交流,浯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 (选自《中国文化相无论》,有讶:改>

中国古建筑和园林

中国古建筑和园林。 (一)中国古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所以,这里着重欣赏宫殿建筑和园林艺术。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用的屋顶有六种:硬山顶、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攒尖顶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 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保和殿都 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小兽。 重脊的顶端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鸱吻(音吃吻,龙的九子之一)、狮子、天马、 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重脊前为什么用仙人骑凤?传说:齐国国君齐*王,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头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齐*王急忙 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为什么要选用这些小兽安放在古建筑上呢?排列顺序: 1、鸱吻(音吃吻,龙的九子之一),:又叫鸱尾、鸱吻(拼音,Chīwěn、Chīwěi、Chī wěn),龙生九子之一,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最 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上。 2、凤,比喻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龙生九子 之一中的老三。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常用其形状在殿角上作为装饰。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 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渊鉴类函·鳞介·龙》四引(明陈仁锡)《 潜确(居)类书》:“龙生九子,……嘲风好险,形殿角上。”这里充分反映了封建帝 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3、狮子,代表勇猛、威严。《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 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4、天马、海马,前者追风逐日,后者入海入渊,逢凶化吉,我国古代神话中忠勇之兽。 5、狻猊(音酸泥),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 6、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7、獬豸,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 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不触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 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8、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龙,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嫡[虫 旁]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 祥雨镇物。 9、行什。造型像个猴子,但背有双翼,手持金刚杵,有降魔功效,有形状像传说中 的雷公,放在屋顶有防雷作用。 把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 、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筑装饰上这些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 满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课题: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2、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重点: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等级性体现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体是对故宫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的等级性。在教学中要完成三个部分的教学:1、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2、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以故宫为例);3、中国古代园林。 教学准备: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了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准备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引入:展示图片(故宫平面图)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是故宫。 师: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感受? (同学回答,讲述。) 师: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宫的形象,描述的很具体,证明他很注意观察生活。但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还有很大内容同学们没有接触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故宫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 师: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中国古典园林古代建筑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 、单项选择题 1、(B)时期起,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 A ?商周 B .春秋战国 C ?秦汉 D ?唐宋 2、中国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 D)时代 A ?秦汉 B ?唐宋 C ?元朝 D ?明清 3、下列园林属于私家园林的是( A) A ?拙政园 B ?北海公园 C .南京中山陵 D ?颐和园 4、象征人品清逸,气节高尚的是( C) A ?莲花 B ?兰花 C ?竹子 D ?紫薇 5、(A)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我国最大木雕佛像 A ?普宁寺 B ?普远寺 乐寺 D ?天津阁 6、留园东部以景色为(A )主 A ?建筑院落 B ?山水枫林 C ?田园 7、我国皇家园林中最完整,最典型的是( D) A ?北海 B ?避暑山庄 C ?郭庄 D ?颐和园 8、我省的(D)规模大,保存好,为中国十大名园之一。 A ?汪庄 B ?莲花庄 C ?沈园

D ?绮园 9、江南奇石“冠云峰”在( B ) A .苏州拙政园 B?苏州留园 C .杭州竹素园 D ?上海豫园 10、下列景点,依次属于颐和园、沧浪亭、清晖园的是(B) A ?佛香阁、大戏楼、六角亭 B ?十七孔桥、香山楼、澄漪亭 C ?佛香阁、六角亭、香山楼 D ?十七孔桥、大戏楼、澄漪亭 11、中国古代营造园林,早在(B)时期就开创人为造山的先例 A ?商周 B ?秦汉 C ?魏晋 D ?唐宋 12、杭州西湖主要运用了(C)的理水手法 A ?掩 B .挡 C ?隔 D ?破 13、水榭要(C)面临水 A ? 1 B . 2 C.3 D.4 14、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扬以假山,该假山的构景作用是(B) A .透景 B .抑景 C .借景 D .障景 15、无锡寄畅园因园外惠山的景色而显得更加秀丽。产生这一效果的构景手法是(C) A .夹景 B .抑景 C .借景 D .障景 16、坐在苏州网师园的集虚斋内,透过月洞门可见园内的假山、花木等美景。该月洞门的构景作用是(D) A .夹景 B .透景 C .借景 D .框景 17、在上海大观园内,登大观园可观赏怡红院、潇湘馆,同样,登怡红院,潇湘馆也 可观赏大观楼,这种结构景手段称( A )

中国古代建筑及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及园林 一、中国古代建筑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建筑风格多样 2.以木架构为主 3.单体建筑的构成 4.建筑群组合 5.注重与环境协调 (二)主要建筑 1.部分宫廷建筑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皇家故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历代虽有改建但基本格局未变。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古代天文学家认为紫微星(北极星)位于中天,被众星所环绕,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称为紫宫。皇帝自称为天子,另皇宫戒备森严,又是禁地,所以称为紫禁城。 北京故宫的格局:

(1)位于北京城中心,平面呈长方形,四周有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四边城墙各有一门,正门名午门,也是四门中最宏伟、地位最高的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2)宫内建筑按照“前朝后寝”格局布置,以乾清门广场为界,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中心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为三大殿,两侧辅以文华殿和武英殿。文华殿在明朝时期是太子读书、举行讲学典礼、召见学士的地方,清代在此建造文渊阁,用于收藏《四库全书》。武英殿原是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到清代康熙年间在此地刻印书籍。 (3)跨过乾清门到达内廷。明朝时期从南至北依次为乾清宫、坤宁宫,到了清代为了与外朝三大殿保持数量呼应,在两宫之间建立了交泰殿,统称后三宫。后三宫后面是御花园,两侧是东(景仁宫、景阳宫、延禧宫等)、西(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等)六宫。北五所是皇子居住的地方。 (4)从午门到神武门形成纵贯南北的中轴线,采取对称的布置,主要建筑分布集中在中轴线上,体现皇权。这条中轴线不仅是故宫的中轴线,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轴线,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2.防御建筑——长城

中国古代建筑及园林艺术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内容要点 1、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1)开成时期:原始社会—汉代;特点: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烧制了砖瓦,建造了石建筑。 2)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特点:砖瓦的产量、质量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3)成熟时期:隋唐时期;特点: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 4)大转变时期:宋朝;特点: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5)发展时期:元朝;特点: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及伊斯兰教礼拜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影响到全国。 6)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 2、 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代表及特点。 1)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建成于唐代;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浙江宁波保国寺:建成于宋代;特点: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 3)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建成于辽;特点:接近于唐代风格,创造了“减柱法”。 4)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建成于元代;特点:普遍使用“减柱法”,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许多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 5)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建于明清时期;特点: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减柱法”除小型建筑外,在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 3、三本建筑文献;宋朝的《营造法式》、明朝的《园冶》、清工部《工程做法》。 4、 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 台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作用: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弥补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传的欠缺。 屋身:木头圆柱、开间、梁、斗拱; 屋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5、 彩画的分类、特点及等级; 和玺彩画: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沥粉贴金。等级最高。旋子彩画:画面用痢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等级次于和玺彩画。苏式彩画: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虫鱼等。等级低于前两种。 6、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建筑材料:木材。 2)结构方式:框架式结构: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3)空间布局:灵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4)单体建筑构件:标准化。模数制。 5)平面布局:内向含蓄,多层次,均衡对称。 6)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最新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第一讲古代建筑概述 一、建筑与古建筑概述 1、建筑的出现 搭窝——巢居进洞——穴居(自然山洞)建房筑屋 2、建筑的含义 广义的建筑,泛指人类使用木材、石料、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造而成的大型固定设施的总称,包括房屋、道路、桥梁、园林、庙宇、宫殿、陵墓等。 狭义的建筑,仅指能够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及活动需要的楼宇和房屋。 3、建筑的特点 耐用性结构性美观性复杂性文化性时代性区域性 4、建筑的种类 (1)按功能、性质分 ——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 ———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2)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 木结构;混合结构: 砖木、砖混;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钢筋混凝土结构(3)按层数分 住宅建筑——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层以上 公共建筑——24m-100m 为高层(非单层) 100m以上为超高层 工业建筑——单层、多层、混合层数 (4)按施工方法分 装配式建筑现浇式建筑装配、现浇混合式建筑 5、我国古代建筑结构的基本类型 抬梁式结构穿斗式结构井干式结构干阑式结构密梁平顶式结构 抬梁式结构 穿斗式结构 二、建筑的功能

1、居住功能 针对房屋建筑而言,其最主要的功能当然是居住了,住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质量可靠是首当其冲的。 2、生活功能 2、生活功能 遮风避雨饮食起居休息娱乐装饰美化待人接物用具陈设空间区隔 3、审美功能 对称美高大美玲珑美沧桑美奇特美组合美变化美 4、经济功能 建筑业是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建筑对整个经济的促进是毫无疑问的。 5、文化功能 建筑是文化符号 建筑是文化载体 建筑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框架和依据 三、中国古代建筑体现的传统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 特点和分类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建筑课程作业》 题目:《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年级:2010级 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姓名:刘朝 学号:201012091137 时间:2012年6月10日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古代建筑文明。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古代建筑完美的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世界建筑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由六大独立体系即古代中国建筑、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和古代美洲建筑共同构成。其中有些建筑类型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其中只有古代中国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和古代印度建筑作为世界三大古代建筑体系延续至今,其中中国建筑延续时代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成就最为辉煌。 中国古代建筑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七大特点: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木材始终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由此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建筑风格。 2、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即“墙倒屋不塌”。在构筑梁架的过程中,部件之间通过卯榫结构相互连接,不使用钉子等辅助用具。 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 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 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除特定的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每一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室内间隔采用槅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庭院一方面与室内空间组成统一体,另一方面又为建筑创造了小自然的环境,其中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 7、运用彩色装饰手段 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和彩画。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以

第七章 中国的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

标题: 第七章中国的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在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沿革的基础上,重点熟悉各朝代建筑的主要特点、现存著名建筑实例、有关建筑营造的著名文献。 (2)了解台基的基础知识,熟悉须弥座、开间、斗拱、各式彩画的概念、形式,掌握各式屋顶的概念、形式、等级。 (3)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特色以及中西古代建筑特色差异。 (4)了解宫殿建筑布局的设计思想,熟悉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的含义,熟悉宫殿内外陈设的作用及象征意义。 (5)了解中国现存皇宫的概况,了解中国坛庙建筑的一般情况,熟悉北京太庙、社稷坛、天坛的方位、用途和主要建筑物名称及象征意义,熟悉孔庙、关帝庙的基本情况。 (6)掌握我国历代帝王陵墓封土的沿革,熟悉帝王陵园的建筑布局,了解墓室结构及随葬品的基本常识,掌握中国现存古代陵墓的分类及著名代表。(7)掌握中国古代著名的城池,熟悉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的概况,熟悉明长城最具代表性段落及著名关隘。 (8)掌握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熟悉古代江南三大名楼的概况,了解佛塔的起源,掌握中国佛塔的类别及其代表性名塔,熟悉我国现存著名古桥。 (9)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概况,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特色及中西古典园

林艺术比较,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构景手段。 (10)掌握中国古典园林分类,掌握中国现存著名园林的名称、所在地、建筑时间及其所属类型,熟悉这些著名园林的特色或地位及其特别著名的景观。 授课时数:8课时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上最显著的特色是“高台基、木构架、大屋顶”。 1、台基 (1)定义——台基即古代建筑高出地面的基座,用以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同时还能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2)分类: A、普通台基--用于小式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并且我国的园林建筑风格也是颇有一份风韵。 1、表现含蓄 含蓄效果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 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江南园林中,漏窗往往成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观通过漏窗,隐隐约约,这就比一览无余地看有生趣得多。如苏州留园东区以建筑庭园为主,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

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当游人在此游览时,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横生。 2、强调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这中间建筑对意境的表现手法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3、突出宗教迷信和封建礼教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是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体现,皇家建筑的雕塑装饰物上才能看到的吻兽。吻兽既是人们对龙的崇拜,创造的多种神兽的总称。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述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一、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

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古建筑与园林复习

中国古建筑与园林 1.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物件:A屋顶B屋身C台基D斗拱E装饰 2.中国古建筑的特点:A建筑材料:木材,大方B结构形式:框架式结构,有三种形式:井干式,穿斗式,抬梁式C空间布局:灵活,承重与桅杆结构分工明确D单体建筑构件:标准化,模数化E平面布局:内身含蓄,多层次,均衡对称F创造斗拱结构形式G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3.中国古建筑的等级:A屋顶的形式与等级(庑殿,歇山,攒头,悬山,硬山,卷棚顶)B台基的形式与等级(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C面阔间数与等级(面阔间数越多,建筑物级别越高)D柱色与等级(金色,红色,黑色)E门色及门钉与等级(皇宫正殿门为红色,一直三品官员府第门为红色,四品以下官员府第门为黑色)F斗拱与等级(斗拱出挑的层数越多,建筑物的等级越高)G彩画与等级a和玺彩画(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b旋子彩画c苏式彩画(金琢墨苏画,金线苏画,海曼苏画) 4.古典宫殿建筑的布局特色是怎样的:A严格的中轴对称B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C前朝后寝 5.古代宫殿建筑内外的陈涉:A宫殿外陈设:华表、石狮、日晷、嘉量、吉祥缸、鼎式香炉、铜龟铜鹤、社稷江山金殿、御路石、排水的龙头B宫殿内的陈涉:御座、蟠龙金柱、金砖墁地、地平台、藻井、轩辕镜、屏风 6.中国古代丧葬的形式: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 7.帝王陵寝的地面建筑有哪些:石牌坊、大红门、神道、神功圣德碑、朝房、陵寝大门、东西配殿、祭殿、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 8.古代城池的主要组成部分:A城墙与战壕B雉堞C女墙D瓮城E城门F马面G城楼H战棚I马道J羊马墙K雁翅城 9.中国民居的主要形式有哪些:A毡房B窑洞C碉房D干栏式竹楼E蒙古包F四合院G土楼H井干式民居I徽派民居J云南一颗印民居K新疆喀什民居10.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A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虽为人造,宛自天成”B分隔空间,融于自然。在造景手法上,运用漏景、移景、借景、添景等手法C园林建筑,顺应自然D树木花卉,表现自然11.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造景手法:A借景B对景C抑景D添景E夹景F框景G漏景H透景I障景 12.中古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A筑山B理池C动物D植物E建筑F匾额 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第一讲古代建筑概述 一、建筑与古建筑概述 1、建筑的出现 搭窝——巢居进洞——穴居(自然山洞)建房筑屋 2、建筑的含义 广义的建筑,泛指人类使用木材、石料、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造而成的大型固定设施的总称,包括房屋、道路、桥梁、园林、庙宇、宫殿、陵墓等。 狭义的建筑,仅指能够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及活动需要的楼宇和房屋。 3、建筑的特点 耐用性结构性美观性复杂性文化性时代性区域性 4、建筑的种类 (1)按功能、性质分 ——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 ———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2)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 木结构;混合结构: 砖木、砖混;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钢筋混凝土结构 (3)按层数分 住宅建筑——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层以上 公共建筑——24m-100m 为高层(非单层)100m以上为超高层 工业建筑——单层、多层、混合层数 (4)按施工方法分

装配式建筑现浇式建筑装配、现浇混合式建筑 5、我国古代建筑结构的基本类型 抬梁式结构穿斗式结构井干式结构干阑式结构密梁平顶式结构 抬梁式结构 穿斗式结构 二、建筑的功能 1、居住功能 针对房屋建筑而言,其最主要的功能当然是居住了,住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质量可靠是首当其冲的。 2、生活功能 2、生活功能 遮风避雨饮食起居休息娱乐装饰美化待人接物用具陈设空间区隔 3、审美功能 对称美高大美玲珑美沧桑美奇特美组合美变化美 4、经济功能 建筑业是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建筑对整个经济的促进是毫无疑问的。 5、文化功能 建筑是文化符号 建筑是文化载体 建筑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框架和依据

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它与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异同

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它与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异同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特点中国古代园林园林设计 内容提要 纵观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设计特点和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 表现在建筑和园林中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设计观, 都不仅限于造型、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即通过建筑设计以及园林艺术来对生活环境进行调节, 以此来满足人们对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精神追求,从而达到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生命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以其独特的设计体系及丰富多样的设计特色,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它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在外观、结构、色彩和布局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的园林设计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设计上尤为突出的表现为集居住休息和游览欣赏双重目的为一体,构成富于自然情趣的、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自然风景是园林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大致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从外观设计上说,中国古代建筑由屋顶、屋身和台基组成。屋顶的特征最明显,主要有硬山、悬山、歇山、攒尖、卷棚和单坡等多种类型。设计是充分利用木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合屋面起翘、出翘,形成了鸟翼伸展般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对的曲线。屋身部分是建筑的主体,正面一般很少做墙壁,多数为木门窗。台基除了普通的石台基外,重要建筑上多用有雕刻装饰的须弥座,并配以栏杆、台阶,有的做到两三层,使建筑愈显雄伟、壮观。 从结构设计上说,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常用的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它们以立柱和横梁组成骨架,建筑的全部重量都通过柱子传到地下,,由于墙不承重,故能做到“墙倒屋不塌”。在建筑的室内空间组织上,可在柱与柱之间砌墙、装门墙,一般四个柱子构成一键,一栋房子有几个房间组成。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特有的构件,位于柱子承接屋顶的部分,由若干方木与横木垒叠而成,用以支撑伸出的屋檐,并将其质量转移到柱子上。唐宋时期斗拱主要作为结构构件,到明清时期演变为以装饰构架为主。 从布局设计上说,中国古代建筑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各种形式的组合。庭院以院子为中心,四周建筑物面向院子,并在这一方向设置门窗,北京四合院是典型的例子。有若干庭院组成的建筑群,一般都有显著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两侧次要建筑呈对称布置,以廊子连接各建筑个体,并以围墙围绕四周,通常建筑组群的前部分还有门、阙、牌坊、照壁等附属建筑构成建筑组群的序幕,以导向和衬托主体建筑。 从装饰和色彩设计上说,中国古代建筑也别具一格。装饰主要集中在梁枋、斗拱和檀橼部分,综合运用了各种美术工艺和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加工手法。所谓“雕梁画栋”,就是形容这一桩事特色。还有如额枋上的牌匾、柱子上的楹联。门窗上的棂格等,都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装饰形式。在色彩设计上,运用对比强烈的原色设计,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显著地特征之一。建筑各部分轮廓鲜明,色调各异:白色的台基,朱红色的屋身,檐下施以蓝绿色略加点金作彩画。建筑物的整体色调强烈而协调,显得格外富丽堂皇。一般住宅的色彩设计,受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多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

中国古代建筑——宫殿艺术和园林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宫殿艺术和园林艺术 摘要: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时间最广,成就最辉煌,而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最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所以,这里着重欣赏宫殿建筑和园林。 关键词:木结构、天人合一、建筑装饰 引言:漫漫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 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的中国建筑。为 什么说它独树一帜呢?是因为中国建 筑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 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 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从立柱和纵横的 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 物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地 面基础。墙壁只起到围护和分割的作 用,不承受荷载当遇到地震,房屋受到 突然的、猛烈的冲击时,由于木结构各 个构件之间由榫卯联接,在结构上称为 软型连接,富有韧性,不至于发生断裂, 于是产生了“墙倒屋不塌”的现象。这 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中国建筑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出院林外,一般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连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所以,这里着重欣赏宫殿建筑和园林。 一、宫殿 在中国现存的宫殿建筑中,以曾是 明清两代皇宫的北京故宫最完整、最 宏雄、最具代表性,且至今保存的最 完好。我国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封建, 历代帝王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 和维护其统治的威严,往往大兴土木, 营建各种宫室殿堂。整个故宫规模宏 大,极为壮观。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南北园林的差异)

南北方园林的差异 中国的园林文化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北方,随后发展于南方,最终又通过南北园林的吸收融合,重新在北方达到极致。 南方园林,由于江南一带气候温和,水量充沛,其园林设计以繁复和细腻为主,大多依水而建,景观遍布。其建筑结构不拘形式,清秀淡雅,但也因而略显简陋。由于南方园林大多为私家园林,因此整体规模偏小,以人造景观为主。由于南方多雨,因此园林内多走廊亭台。总的来说,南方园林紧凑巧妙,以水为核心,以花草奇石为主要景观,整体散发着如江南女子般的婉约。 北方园林,在规模、景观、建筑上则与南方园林有着明显的不同。北方园林普遍规模宏大,气势恢弘,而景物包罗万象,不拘一格。由于北方降水量和气候条件与南方迥异,所以北方园林中较少人造的景观,而强调与自然山水的结合。正是因为皇家园林的血脉,才使得北方园林往往能够选取集天地精华的山水文脉间大兴土木,这是南方私家园林无法做到的。因此,北方园林之景往往以自然的河湖山川为主景观,景致大气开阔,给人以自然的震撼之感。总的来说,北方园林极具规模,强调自然山水,建筑更具尊贵感和皇家感,私人院落与园林景观融分有度,好似一个气度沉稳、内心丰富的豪杰显贵。 南北方的园林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平面布局、建筑外观、空间处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处理等五个方面。 从平面布局看,江南园林由于多处市井,所以常取内向的形式,因为在市井内建园,周围均为他人住宅,一般均不可能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北方皇家苑囿由于所处自然环境既优美,又开阔,所以多数景点、建筑群均取外向布局或内、外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广为借景,而且本身又具

有良好的外观。少数园中园,虽取内向的布局形式而自成一体,但多少还要照顾到与外部环境的有机联系。 从建筑物的外观、立面造型和细部处理来看,江南园林远比北方皇家苑囿轻巧、纤细、玲珑剔透。这一方面是因为气候条件不同,另外也和习惯、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翼角起翘,对于建筑物的形象、特别是轮廓线的影响极大,北方较平缓,南方很跷曲;墙面,北方园林建筑显得十分厚重,江南园林则较轻巧;其它细部处理,江南园林不仅力求纤细,而且在图案的编织上也相当灵巧,北方园林则比较严谨、粗壮、朴拙。 从空间处理看,江南园林比较开敝、通透,内、外空间有较多的连通、渗透,层次变化也比较丰富。北方园林则比较封闭,内、外空间的界线比较分明。 南、北园林建筑的色彩处理也有极明显的差异。北方园林较富丽,江南园林较淡雅。江南园林建筑最基本的色调不外三种:(1)以深灰色的小青瓦作为屋顶;(2)全部木作一律呈栗皮色或深棕色,个别建筑的部分构件施墨绿或黑色;(3)所有墙垣均为白粉墙。这样的色调极易与自然界中的山、水、树等相调和,而且还能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白粉墙在园林中虽很突出,但本身却很高洁,可以借对比而破除沉闷感。 在堆山叠石以及花木配置方面,北方园林的山石一般较凝重浑厚,江南园林则较虚幻空灵。花木配置方面如以品种的多样而论,江南园林远胜于北方园林。总而言之,南北方园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有特色,互有补益。

第6讲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 导游基础知识

第6讲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授课日期:教案编号:5

讲稿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 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 1、“天人合一”观念。敬天祀祖的礼制观念,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在建筑中得到充分反映。 2、重在平面构图。 3、以木结构建筑为主,并辅以砖瓦。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 1、中国古代建筑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宫式建筑(以古代都城,特别是北京的建筑为代表) 民式建筑(以远离朝廷的江南地区建筑为代表) 2、古代建筑的发展情况: 3、三本建筑文献 《营造法式》(北宋)、计成的《园冶》(明末)、《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清朝) (三)中国古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 1、台基(基座) 作用——用以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台基等级: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

如何分辨:高度/级数/汉白玉/须弥座/栏杆档板 2、屋身 构成:木头圆柱、梁、斗拱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以奇数为吉祥。 3、屋顶 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 等级:重檐庑殿式>重檐歇山式>重檐攒尖式>单檐庑殿式>单檐歇山式>单檐攒 尖式>悬山式>硬山式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主要材料及结构方式 材料:木材、砖瓦 结构:木构架 2、平面布局的组织规律 (1)成群体分布(主体建筑,主要建筑,次要建筑)。 “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单体建筑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 (2)布局规律:讲究中轴线(常把重要的建筑物布于中轴线上),主体建筑按“正殿高大而重隐深藏”原则而设。 3、造型优美 4、装饰丰富多彩:彩绘、雕饰 清代彩画分三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5、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二、中国的宫殿与坛庙 (一)宫殿 1、宫殿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2)左祖右社(左庙右社) 左祖: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 右社: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3)前朝后寝 前朝: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的地方。 后寝:帝王后妃生活居住的地方。 2、宫殿外陈设 (1)华表: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 (2)石狮:辟邪,显示尊贵和威严 左雄右雌:雄狮爪下为球,象征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雌狮爪下为幼狮,象征子孙绵延。 北狮雄壮,南狮活泼有趣。 “三王狮”:狮子所蹲之石刻有凤凰、牡丹(兽中之王、鸟中之王、花中之王)(3)日晷:借指针所生阴影的位置来显示时间 (4)嘉量: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强盛。 (5)吉祥缸(门海):置于宫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的水缸。 (6)鼎式香炉:用来燃檀香和松枝(有盖为鼎,无盖为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