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浅析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浅析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浅析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浅析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摘要

在三次信息革命的强力推动下,现在上网聊天已不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在这个以信息产业与传媒产业为支撑的现代社会里,网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

角色。不过,富有意味的是,网络当初的设计却只是出于军事目的。时过境迁,四十多年后,当它给全人类的生活带来一幅全新的图景——从政治、经济到文化,自然让我们唏嘘不已。众所周知,网络媒介依托其独特优势已经对今天的传统媒介形成强大冲击。如果把因特网形容为一把“双刃剑”的话,那么对传统媒介来说,它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实践表明: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两者在短时间内不仅不会吃掉对方而且还会相扶相携走过一段漫长路程。既然不能取代对方,在现实境遇中,这就要求两者各自寻找自己的出路,在合作中共谋发展,这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方向。只有各取所长,各补所短,两者才能够真正实现双赢。

关键词:网络网络媒介传统媒介共赢

On the network impact of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a

ABSTRACT

Strong in three of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driven, and now the Internet chat again is not no mystery. In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the media industry as the support of modern society, the network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However, the rich means that the original design of the network, but only for military purposes. Time passes, 40 years later, when it brings life to all mankind a new picture - from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natural let us marvel, but it brings more of the media people are surprised and anxiety. As we all know, network media have been relying on its unique advantages for today's traditional media has created a powerful impact. However, today's traditional media has no initial panic when faced with network media, they are now getting more rational and sensible. If the Internet described as a "double-edged sword", then So the traditional media, it certainly brings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e welcome that, in recent years in open competition with online media, traditional media have lost something in the same time has made its own strides. Practice shows that: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twork media, the two will not eat each other not only in the short period of time but also catching Xiangxie come a long distance. Since I can not replace each other in the real situation, this requires that the two find their own way, in cooperation and seek common development, which is proved by practice the right direction. Only the respective merits of all make up the short, both able to realize a win-win.

KEY WORDS:Network,Network Media,Traditional media,

Win

前言 (6)

一、网络传播的定义及现状 (7)

二、网络传播的优势与缺陷 (9)

三、传统媒介(广播、电视、报纸)的定义及现状 (13)

四、网络传媒对传统媒体的挑战 (15)

五、未来预测: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介共赢 (17)

结论 (19)

谢辞 (20)

参考文献 (21)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曾说:“存在即为合理”,作为一种在短短一二十年间即风靡全球的新兴媒体,网络媒体更有它存在的理由。我们说,一种新的事物能否在社会生活中站稳脚跟,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认可程度、依赖程度。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还只是一个开始,传统媒体注定要学会“与狼共舞”。当然,对于这场受众争夺大战,人们自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做出种种假设和猜想。本文试通过对两者发展历程的对比关照,找出若干规律性的东西并就网络媒介的发展前景做出一些不成熟的估测。

主要传播媒介的特点

一、报纸广告媒介 (一)报纸媒介与报纸广告的优点 1.报纸在编辑方面的优势 (1)报纸的版面大、篇幅广、可供广告主充分地进行选择和利用。 (2)报纸的特殊新闻性,能够增加报纸广告的可信度。 (3)报纸的编排灵活,使得广告文稿改换都比较方便。 2.报纸内容上都优势 (1)报纸的新闻性强、可信度较高。 (2)报纸的权威性较高。 (3)报纸具有保存价值。 3.报纸在印刷方面的优势 (1)报纸能够图文并茂。 (2)印刷成本较低。 4.报纸在发行方面的优势 (1)报纸的发行面广,覆盖面宽。在我国,报纸历来是主要的媒介形式。发行量大,传播面广,读者众多,遍及社会的各阶层。 (2)报纸的发行对象明确,选择性强。报纸的发行区域和接受对象明确,发行密度较大。 (3)报纸的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在我国,报纸有旬报、周报、日报、晚报、晨报等形式。报纸的出版频率高和定时出版的特性,使得信息传递准确而及时。 (二)报纸媒介与报纸广告的缺点 1.报纸在编辑方面内容繁多,易导致阅读者对于广告的注意力分散。加之由于版面限制,经常造成同一版面的广告拥挤不堪,也会影响读者的阅读。 2.报纸在内容上众口难调 报纸并不是根据人的职业和人的受教育程度来发行和销售的,因此,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的人那里,报纸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3.报纸在印刷上比较粗糙,色彩感差 在我国,报纸多黑白印刷,彩色印刷尚未普及。受到印刷水平的限制,在文字和图片上质量较粗糙,在图片色彩上比较单调。 4.报纸在发行上寿命短暂,利用率较低 由于报纸出版频繁,使每张报纸发挥的时效都很短。一般情况下,许多读者在翻阅一遍之后即顺手弃置一边。 二、杂志广告媒介 (一)杂志媒介与杂志广告的优点 1.杂志面向的对象明确,针对性较强 杂志一般是针对某一专业、某一读者群进行宣传、出版,其内容不同于报纸、电视、广播那样包罗万象。 2.杂志的编辑精细,印刷精美,图文并茂 杂志广告的编辑极少不规则地划分面积,力求整齐统一,编辑较报纸精细。 3.杂志的有效使用期较长,保存期久 在四大媒介中,杂志广告的寿命最长。 4.杂志读者比较固定,易接受杂志宣传

网络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播

文化传播 摘要: 文中一部分是个人对文化传播的理解,另一部分是网络时代为中国文化传播带来多种影响的个人观点。以及对中国文化传播现状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文化传播网络影响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 文化,这个词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划出了界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地球上最优秀的种族,人类凭借着他们独有的智慧,扮演了数以万年“舟”的角色! 最早的人类创造了最早的文化,虽然我们不清楚何为最早的人类,何为最早的文化,但是当“仰韶人类”并没有伴着“仰韶文化”一同被当代人发现时,我们更加懂得了“人”与“文化”之间的这种“物是人非”的关系。 不过,我们却不能这样来看两者的关系,因为个体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个体群体的繁衍、迁徙、进化让人类存在了千万年。如果说人类的存在是靠着“繁衍、迁徙、进化”,那文化的存在同样也是靠着“繁衍、迁徙、进化”来维持的,在这里我姑且把这三个词语总结为一个词“传播”。 百度上对“文化传播”的定义是——文化传播是指思想观念、经验技艺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地传到另一

地的过程,又称文化扩散,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 我个人总感觉百度对“文化传播”的定义只是将文化看着一种地理空间上,横向的扩散,但是我认为“文化传播”不应该仅仅是三维式的扩散,为什么我们要将“文化传播”简单的看着做是“文化扩散”,为什么只能是“从这儿到那儿的传播”,不能是“从那时的那儿到这时的这儿的传播”呢?为什么“只能是从当今社会主义中国到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美国的传播”不能是“曾经封建社会时的中国对当今资本主义美国的传播呢?” 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人驳斥我,说:“你把时间和空间揉在了一起讲,你的“传播”抢占了“继承”与“发展”的功劳。”但是没有传播,继承和发展存在吗?庞贝古城在公元79年因为火山爆发消失,1748年被人们发现,这1000多年里庞贝古城文化没有得到传播,所以,自然而然庞贝古城的文化没有得到继承与发展。为什么课本上只教《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而不是告诉人们“文化在传播中继承与发展”?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纪录片中听到这样的话:“……这个故事在民进流传了很久”或者是“……这个故事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为什么这个故事在民间却流传着不同的版本呢?”…..以上的这三句话中的“流传”分别代表了三个角色“扩散”、“继承”、“发展”。而“流传”的另一个名字应该叫“传播”…….这个例子可能带有“娱乐精神”中的不严肃、不较真儿、难得糊涂,但是却能让我们感觉到“文化传播”绝对不只是“文化扩散”这么简单。

浅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区别

浅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区别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研究媒介的学说虽然都是诞生不过百年的新兴学说,然而它们的重要意义却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由此诞生了传播学、新闻学、广播学等诸多学说。其中,研究媒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尤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区别,正是我们初学新闻人中所应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这里所谈的媒体,即指广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例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等。 其中报纸、广播、电视由于诞生时间较早,应用时间较之网络媒体较久,因此被称为传统媒体。而网络媒体由于其诞生时间短、发展迅猛、媒介资源的丰富以及其的双向传播性等种种特点,因此人们将其与传统媒体区分开来,有些称之为“新媒体”。 传统媒体的发展,主要是由视觉媒体(报纸)逐渐向听觉媒体(广播)、甚至是视听合一的(电视)发展着。但是我认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一个第一区别,便是它是“多感官媒介”,即我们所称的,它具有“多媒体”的效果。传统媒介的功能大多是单一的,而新媒介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丰富多样的传播功能融合于一个系统中。所谓多媒体,指的是使用数字压缩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连为一体,对音声、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以我们常见的QQ为例,用户在使用QQ时,不仅可以利用网络传播文字信息,还可以传播图片,甚至即时传播动态的声音、图像等(视频通话、语音通话、电影分享),对信息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解读。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对信息便有了多种媒介感受。这些技术上的绝对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第二是网络媒体传播过程中双向性的增强。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是一个信息单向流动的过程,虽然也有受众来信来访等反馈渠道,但这种反馈并不是即时的,而是存在非常严重的延迟,并且在反馈的过程中还有其他媒介(邮政、电话)等参与。与此相比,新媒体的传播系统本身即具有传播的双向渠道。例如常见的论坛、贴吧,以及现在网络媒体新闻后面的用户评论等等,都很好地体现了受众的反馈过程,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受众有时也成为了传播者,例如受众对新闻的补充说明等等。 第三,网络媒体的媒介资源极其丰富。传统媒体的信息需要经过采集、制作、传播的过程,其中前两步网络媒体与之相差不大,而传播的过程中网络媒体可以利用其技术上的优势发布更多更有效的信息,为受众提供更多的媒介资源。例如,传统的地上波电视采用的是模拟方式,这种方式占用的频率域带宽,一个地区只能播出有限的几个频道。而现在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可以让受众同时接受更多更好更清晰的数字化节目,大大提高了信息接受的效率。 第四,网络媒体的时效性非常强。网络发布信心往往具有即时性的特点,甚至同步报道,这些是报纸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网络媒体可以使新闻发生现场同步展示在受众面前,而时效性无疑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所在。这些都为网络媒体带来了丰富的受众与随之而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 第五,网络媒体的可控性和可控性较差。如果说前面几点都是网络媒体的优势所在,那么这一点就是网络媒体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所在。由于网络媒体的隐秘性和

公关广告案例分析

公关广告案例之分析 08公关徐涛200803313014 公关案例分析:绿色麦当劳 一、案例介绍 环境污染和恶化问题正引起世界各行各业的关切和重视。全球闻名的快餐王国麦当劳也积极、主动地加入了有益于环境保护的行列。 在美国,从70年代起,速食业已有饱和之说,但麦当劳(快餐食品)却以其无坚不摧之势风行世界,几乎无处不受欢迎。时过境迁,到了1988年,麦当劳因其每天都制造垃圾——废弃的包装物,又逐渐成为环保人士攻击的对象。 麦当劳采用的是“保丽龙”贝壳式包装。这种包装既轻又保温,且携带方便,是速食业理想的包装。但这种包装难以处理,加之外带食用的比例过高,废弃包装物的清理就成了威胁环境的问题。富有环保意识的人们、尤其是年轻的一代纷纷地向其总公司寄来了抗议信。公司当局意识到这些抗议将威胁到企业未来的生存,而且包装可说是速食业的灵魂,速食业致力于包装的开发,其重要程度并不亚于菜单的本身。 许多企业面对环保问题,应付的办法不外乎是推、拖、拉,但麦当劳没有这样做。它得罪不起消费者,不仅必须有所行动,而且要公开地做。为了平息抗议,它不得不寻求环保人士的协助。1990年8月,麦当劳和“环境防卫基金会”(EDF)签署了一项不寻常的协定。EDF是美国一个很进步的环保研究及宣传机构。 麦当劳所以寻求EDF的协作,是因为当其拟定环保政策时,发现环保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其认识。起初,麦当劳以为主动回收废弃的贝壳包装,似乎就能平息消费者的不满。1988年,麦当劳在10个店铺做过小试验,证实将贝壳包装回收再制成塑料粒子作为它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翌年将此设计扩大为1000个店铺时,却出了问题,主要是其外带量是店内量的6—7倍,这么大量的废弃物已非麦当劳所能控制。另外,在店内食用的、废弃的包装物虽然可以回收,但清理工作十分麻烦。回收不是灵丹妙药,特别是美国有些城市已全面禁止使用贝壳包装。 在实在很难满足不同环保目标要求的情况下,麦当劳不得不寻求外援,与EDF携手合作。 在与EDF合作之初,麦当劳领导层人士还期待着在美国的8500家店铺全面实施回收来解决包装问题,但EDF确信减少包装才是治本之道。 麦当劳至此决心改弦易辙,宣布取消贝壳包装,代之以夹层纸包装。随后麦当劳自己还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贝壳包装从制造到废弃的全过程,耗费的天然资源比夹层包装纸大。夹层包装纸虽然无法回收再制,但不像贝壳那样蓬松,其

现代社会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利与弊

现代社会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利与弊 互联网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形式,具有其它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信息传播实现了数字化信息传递、交流、共享,使人类能够在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中创造新价值,使人类由个体创新时代进入到群体创新的网络知识经济时代,将现实社会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一种新型互动关系,由此构成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彼此互补、完善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然而这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有它不可忽视的弊端。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 第一,网络媒体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以及很高的信息共享度。它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普通的网络使用者都可以为互联网络提供信息,它承载信息的扩充性是无限的。网络媒体可以依靠这些宝贵的资源,这种信息共享无疑大大丰富了网络媒体的信息量,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增强。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随着网络媒体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体现得也就越明显。 第二,网络媒体具有便捷检索性和互动性。人们在浏览互联网查阅信息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的查找信息资料,各取所需。有了互联网,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甚至还可以借助电子邮件、BBS等信息交互工具,发表自己的看法,回馈给传播者,这是网络媒体最突出的优势所在。 第三,互联网打破地域的界限,具有极为广泛的传播面。“网上无国界”,与互联网连接的主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只要你知道IP地址或域名,都可以访问任何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尽管它在地球的另一半。网络媒体这种跨地域性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四,网络媒体还具有的极强的时效性。由于网页制作的过程相比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大为简化,既不像电视要经过编辑播出(直播节目除外)也不像报纸需要排版印刷,只需更新网页内容即可。而且网页内容一更新,网页的访问者立即可以看到,这中间几乎没有时间差。因此,很多大的新闻事件,反应最快的常常是网络媒体。 第五,网络媒体是多种信息形式融合在一起的综合信息传播方式。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视频数据等多种信息形式呈现给大众成为可能,可以大大节省网络用户下载时间,而且使得网络媒体互动、实时、整合的特征真正在音频、视频文件的使用中得到体现。 第六,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过程简易,运营成本低廉。传播者在互联网络上发布消息,只需要在与网络与相应的计算机。相比于其他的传统媒体来说,传播者传播信息的过程大大简化。这个过程只需要少数的策划编辑人员及网页制作人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成员:罗霞 1005011119 马洁梅 1005011120 欧淑芳 1005011121 潘佳丽 1005011123 一、本课题调研的基本要求 1、通过调查将每一项问题的数据统计出来; 2、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大学生所感兴趣的网站及其内容的特征; 3、通过对各个相互关联的网站,形成的网络文化的分析,来研究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4、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对学生吸收网络文化中的精华,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等方面,进行正面引导的方法和措施。 二、调研提纲(本课题调研必须完成的相关子课题) 首先通过调研,全面了解大学生利用网络来做些什么?(设计一个调查问卷,调查范围包括:学生的个人资料、学习时间分配、学习方式、喜欢的网站和内容、在网上主要做什么事、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品德等)。他们的兴趣点在那里?从而掌握大学生对网络的喜好和态度。 其次,对学生关注的网站及其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学生感兴趣的网站内容的特征。 再次通过对学生喜好、态度以及产生的原因和网站内容的相关分析,来研究网络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最后通过分析网络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找出

问题存在的原因。为高校学生工作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使学生能主动的抵制网络文化的负作用,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和措施。 课题调研的必需条件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调查和重点调查,以调查研究所的数据为基你上网础,进行分析。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统计结果: 1.你上网的频率如何? 经常上网的33人偶尔上网的22人每天上网的9人没有不上网的人 2.你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听音乐、看电影的46人查资料、方便学习的45人聊天的38人打游戏的8人 3.你一般上网的时间为? 在两小时以上的28人两小时以下的21人一小时以下的14人半小时以下的1人 4.一般你上网都喜欢关注哪方面的信息? 学习资料40人新闻时事38人时尚资讯32人就业信息24人购物信息24人 5.你认为现在的网络流行文化健康吗? 健康34人不健康30人 6.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们是谈论社会民生问题多,还是娱乐问题多? 后者多28人差不多21人没注意过12人前者多3人 7.你认为现今的网络流行文化会成为主流吗? 会19人不会22人不确定22人 8.你认为促进现今网络流行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生活方式的多样性50人社会转型的压力10人其他7人 9.你认为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a互补36人 b网络文化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20人 c两者有较大冲突9人

网络传播及其影响

网络传播过程中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它带来的社会效应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服务的完善,人们对互联网络中的信息获取日益习惯和依赖,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万事都有其两面性,在网络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多样化和便捷的促进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其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比如因为网络的某些特征,被一些倒行逆施的人或者是邪教、反政府组织利用来进行破坏社会,引起社会恐慌;因为信息流传的速度很快和电子技术的发达,人们的隐私也无形中被侵犯;而信息的泛滥和言论的自由,也导致了信息的真实性急剧降低;信息,无论是良性信息还是恶性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范围和速度都迅速增大增快,不再限制在某个区域或者某个领域,而是借助各种传播模式呈发散状传播。这也带来了“信息垃圾”、“信息过量”等诸如此类的话题。。。。。总之在我们享受网络传播给我们带来优惠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这些消极影响。下面我就网络传播在恶性信息的传播这方面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讨论。 网络传播是把双刃剑,在给人带来自由的同时,一带来了垃圾信息、语言暴力等不文明现象。现在很多网民也已逐步想贴吧、微博等新形式演变。这些都会将信息迅速传播开来。其中不乏一些发帖者不惜制造虚假信息,歪曲事实,还有一些人明知道会招来血雨腥风还是会故意提出另类的观点。网民面对大量的信息,在选择信息的时候也处于被动地位;面对大量的信息时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大量的信息,无论有用无用,无论对错,无论真假。 因为言论的自由,很多人都会在网络上宣泄情绪。参与者素质良莠不齐,低劣信息较多,有的甚至可以将论坛转变为单纯的“泄压阀”,不负责任的发对社会有负面影响的言论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缺乏理性的情绪化的宣泄不仅不会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一旦形成一定的规模,很容易导致对社会的不稳定。 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人们上网学习、查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个人主义、利已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乘信息大潮汹涌而来。这对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大量的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趋向,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另外,网络也是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传播的土壤。据《华商时报》报道,我国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观看到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青少年的犯罪手段也大多来自网络。 所以,对于网络传播过程中如何甄别真假、对错,就需要更为完善的“把关人”体系,从而趋利避害让网络传播真正为我们的社会进步服务。在各种信息中夹杂着的一些恶意信息,若任其传播将会对现实社会造成消极的影响,我们对此应该区别对待和处理。总的来说。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的革新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作为互联网络中的主要元素,是产生此种影响的主要因素。技术本身并没有对错,但是用在不同人手里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网络中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对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引导人们正确使用网络,以产生更高的社会效益,也使中国的互联网络更加健康地发展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与合作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与合作 “似分是合,似合是分。同质化的竞争,同时又伴随着不同资源的整合”,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应该可以概括了当今两种不同性质的媒体——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传媒是昨天的产物,网络是今天的延续。”现今社会网络传媒迅速崛起,并以它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并最大限度的挑战传统媒体“老大哥”的地位。 然而,我们也看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共同生存于这个社会里,共同繁荣,从不同层面来为公众提供资讯。他们同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社会的贡献同样不可磨灭。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影响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现在已是纷繁变化的信息时代,网络已日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同传统媒体相比,它有着自身的优势,囊括了以往媒体的一切表现形式。但传统媒体也不因为有新的传媒诞生而落后、消失,它仍然有其巨大的社会传播对象,其生存发展的时空是久远的。 对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这现在社会上的两大重要信息发布者,两者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各个优势十足而又劣势明显。 首先,从传播的载体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报纸媒体传播主要以文字通过纸张为载体,广播媒体传播主要以声音通过电波为载体,电视媒体传播主要以声音、图像通过电视信号为载体,而网络媒体传播则将无声和有声的语言、图像、文字、声音、传真、通信进行集约化处理,以其多媒体的传播载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较为单一的格局。其次,从传播方式分析,传统媒体有其不可避免的限制,例如报纸以空间为载体,便会苦于版面有限不得不将许多内容舍弃;广播电视以时间为容器,要受到时段的限制,也要放弃许多精彩信息。于是网络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网络的超大容量可以用“海量”来形容,其时间上的无限时,也是时间理想意义上的无终点地延伸。网络用超链接的方式将精彩的丰富的材料进行了传播。第三,在传播的主体与受众关系来看,传统媒体的传播主体是从事信息传播的专业人士,他们有着自已的新闻视角与信息灵敏度,为大众传播了许多精彩的讯息。传播者占据主导性地位,受传者相对被动,只是单向的接收者。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而在网络媒体中,传播主体不再仅仅是专业人士,更是受众本身;网络媒体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种不平衡关系。网络传播实现了主体与受众的巧妙结合,也实现了单向的大众传播方式和双向的人际传播相融合的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产生、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最后,从传播模式方面看,传统媒体的传播主要是一对多、点对面的传播,是播放型传播,是一种树立中心意识的传播;而网络媒体传播,除了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外,还有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模式,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网络媒体具有许多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媒体能够取代其他的传统媒体,就像电视的诞生并没有让报纸销声匿迹一样,“第四媒体”的出现,也不会取代传统媒体。这是由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受众的接受水平条件所决定的。报纸的版面限制是它的劣势,但也正因为如此,报纸上的讯息有极高的可阅读性和公信力;广播的纯粹声音的传播也给听众独特的接收方式;电视作为最常见的传播信息的形式,其公信度也是居第一位的。传统媒体几十年发展中的品牌形象以及精良的新闻采编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不是随便可以超越的。网络虽然集合了传统媒体的优势,但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和一定的虚拟状态,造成虚假信息肆虐,淫秽色情无节制等不好现象,是网络媒体的很大弊端,也是其公信度垫底。在此网络传播信息的浩瀚无垠与有限高质之间的矛盾便显现出来。从受众接受程度和条件来看,传统媒体的发展已经颇为成熟,受众群众也相当稳定,而且对于技术水平及接受条件要求也不高。可是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受众是呈现低龄化的,也并不稳定。因此,网络媒体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有待良好的管理机制和法律规范,同时也需要大众的健康作用。

三个广告案例分析

益达口香糖广告案例分析 益达是1984年箭牌公司在美国推出的第一款无糖口香糖,并在短短五年之内跃居全球无糖口香糖的第一品牌。在中国,箭牌公司是从1996年开始在广东率先推出“益达”无糖口香糖的。现在,“益达”无糖口香糖的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了国内逾300座城市,深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市场分析】 市场现状:目前,我国口香糖市场销售总额约30亿元,年均以超过10%的速度高速增长,远高于糖果市场8%的平均增长速度,是糖果市场含金量最大的产业之一。目前,中国口香糖市场被牌、乐天、好丽友盘踞,此外,美国口香糖巨头华纳、欧洲最大的糖果公司利夫集团也纷纷进入中国口香糖市场。近年来,乐天称,其目标是成为中国口香糖市场的头号企业,这项计划正受到全世界食品业的关注。近来稳坐中国口香糖市场头把交椅的“箭牌”集团军也按捺不住这场挑衅,启动旗下几乎占据中国市场90%份额的绿箭、黄箭、白箭、益达和劲浪五大金刚全线反击,特别是其中有防治蛀牙功能的“益达”品牌动作频频,正面狙击“乐天”等后起之秀的挑战,顽强地维护着其口香糖市场龙头地位。近日,“益达”在各主要零售网点,如7-Eleven便利店中,推出促销活动。另外,绝少更换形象的箭牌集团军近期也旧貌换新颜,“益达”首次推出立体包装,增加了口味;首次推出、并在其包装上标明木糖醇含量为50%。而此前,乐天大规模宣传中就一直以其产品木糖醇含量超过50%作为最大产品卖点。业内分析,口香糖老大箭牌的市场动作应该是对后起之秀们的应对,然而随着国际资本纷纷以功能型口香糖为切入点介入中国口香糖市场,中国口香糖市场的市场份额将被重新调整。吃木糖醇口香糖不仅可以清新口气,还可以健康牙齿,于是,近几年,木糖醇口香糖渐渐成了口香糖市场的绝对主力,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常用词。产经报告口香糖但随着中国消费者口腔保健意识的普遍提高,口香糖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大品牌都不断对产品进行换代升级,认为只有刺激消费需要,才能扩大市场销售。例如,益达花样百出地举办各种促销活动、好丽友倡导小包装口香糖的设计理念,而乐天则改良配方,对木糖醇口香糖进行了升级换代 【品牌介绍】 "益达"是1984年箭牌公司在美国推出的第一款无糖口香糖,并在短短五年之内跃居全球无糖口香糖的第一品牌。在美国,"益达"目前已经崛起为销量最大的口香糖产品。此外,她还行销加拿大、新西兰、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市场。在中国,箭牌公司1996年开始在广东试销"益达"无糖口香糖,翌年将之推向上海和浙江市场。2000年"益达" 开始登陆北京。经过分别于2001年3月和8月启动的两波营销攻势之后,目前"益达"木糖醇无糖口香糖已经覆盖了全国所有的主要城市,也已经崛起为中国无糖口香糖市场上的领导者。根据AC尼尔森公司的最新统计,2002年"益达"无糖口香糖在中国无糖口香糖市场的占有率达70%以上。 广告口号 1、关爱牙齿,更关心你! 2、嘿,你的益达!不,是你的益达! 3、不管酸甜苦辣,总有益达 4、关爱牙齿,餐后嚼两粒益达! 5、你很有想法,跟我学做饭吧! 6、你谁啊,大叔! 7、大叔,是你牙齿不好吧! 【消费者分析】 在如今广大年轻人眼里,“益达”不仅仅是一个品牌了。它成为一个“甜蜜爱情”的代名词,益达甜甜淡淡的味道,像极了恋爱时的甜蜜。既浪漫又有深意。是很多人喜欢的叫法。譬

论新兴网络传播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论新兴网络传播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论新兴网络传播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自从人类的诞生,新闻传播便随之而来。从开始时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迈步扩展,后期便有了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及日益重要的大众传播。 传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传播通过的媒介手段便也日新月异,方式也层出不穷。理论家麦克卢汉指出:媒介即万物,万物皆媒介,而所有媒介都能与人体发生某种联系,如石斧是手的延伸,车轮是脚的延伸,书籍是眼的延伸,广播是耳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延伸新闻传播简而言之,就是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信息源加以采集,通过新闻传播媒介传给新闻收受者的过程。若这里的传播者是点,而收受者作为面,则该类传播称为大众传媒。 早期的大众传播媒介即为报纸,油墨印于纸上,新闻事件浮之于上,使大众逐渐对于新闻有所认识。后期,广播事业的诞生,使人可以快速身临其境的体验新闻。电视的出现结束了听而不视的瞎子新闻。使人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新闻动态,纸张,书本,无线电广播,电视信号,这是狭义上的媒介。进而,推而广之,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 从古至今传播媒介经历了六个阶段,即原始传播、口语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互动传播。毋庸置疑,新兴的互动传播方式正在成为时代传播的主旋律。网络媒介作为这种新兴传播媒介的代

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日益提升。 一、网络的起源 网络又称互联网、因特网,英文为 Internet ,它的前身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的阿帕网(ARPANET),本是为对付核打击而开发的分散控制式通讯系统。70年代基于信息包交换技术的通讯协议(TCP/IP)研究成功,80年代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互联网并转向民用,从此开辟了人类信息通讯的新纪元。90年代多媒体和超文本界面的万维网(Web)兴起,使互联网真正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二、新兴网络传播媒介的特点 1.集成性。目前的网络集成了电视、广播、报纸的各种功能。其功能的强大超越了之前的任意媒介。 2.普及性。随着中国互联网事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再也不为人所陌生,而正像电视机的普及一样,快步走入了广大民众的家庭。新闻广播信号要有其一定的接收装置,而电视的不可伴随性,广播的不可见,报纸体积的巨大等种种弊端日益显著。而目前民众人手一台的手机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连入互联网,获取最新的信息。笔者认为中国正努力改造的3G项目将为互联网新闻事业的起飞加上强劲的助推器。手机报、手机网、手机新闻也将在未来的新闻传播事业中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 3.互动性。受者与传者之间的交流叫做新闻传播的反馈。类似收视率这一类的指标无疑对新闻事业朝何方向发展指明了方向。获得受众的一点建议可能使栏目蒸蒸日上,反之,缺少这一点也可能会使栏目昙

网络文化及其影响

网络文化及其影响 一、网络文化发展的前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 (1)开放性和共享性指向一切在网络世界中传播的文化信息,是一种全方位的开放与共享。互联网的开放性带来了网络信息的共享性。互联网用户可以借助于网络,自由地占有近乎无限的文化资源。网络文化的供应没有配额,不受数量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的限制。这种开放性与共享性是网络技术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2)与报纸、书本等传统媒介相比,网络能够提供最大程度的双向互动性和信息流动性。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在人与机器的互动,电脑以日益人性化的界面、对话框、提示语言等,实现与使用者的互动;互动性体现为人与人的交流互动。每一个网民不仅仅是网络资源的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提供者。在这种交流中会创造新的文化信息,每一个身处网络世界的人都在不由自主地参与和推进网络文化的建设。通过网络分布子全球各地具有共同爱好的人们都可以相互联系,人与人交往的限制大大减少了。 (3)网络的虚拟性与现实性是指人们借助各种网络软件和多媒体界面,通过自身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和无止尽的再生能力在网上创造出一个“社区文化。” 在网络世界中“现实”与“虚拟”是模糊不清的,一方面人的主体意识在网络世界中得道前所未有的张扬,另一方面,人的主体性永远依附在网络这个物质形式和空间状态中,面对庞大的网络世界,人们会在精神上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渺小感和无助感,每个人都只能是网络文化的一员,再也难以游离出这样一个庞大的新型的文化空间,也难以摆脱网络语境。网络的强大与人们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会使人产生一定程度的精神异化,而这种精神异化带来的人的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的对峙,将成成灰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也构成网络文化的一个重要悖论。 (4)网络文化的无序性表现在网络文化信息发布具有高度的自由性与随意性,缺乏有效的真伪识别和质量审核,导致网络文化信息良莠不齐,既有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又混杂着大量的信息“污垢”和信息“垃圾”。网络信息所出的网站、网页的推陈出新,网络信息自身的更新,使得网络信息从形式、内容到地址都具有极强的动态性;信息取舍的网状型因用户的现实需要和随意组合而产生,这种非线性的杂乱编排,最终造成网络信息用户界面、检索方式的各不相同,表现出网络信息的无序性特征。导致的结果就是:离散式、草根式的网络文化个体的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无序性,会给现实有序的文化生产、传播带来极大的冲击。(5)网络文化的“新”值得是网络文化的基础啊——信息技术是全新的,传播方式是全新的,行为方式是全新的。但是从继承性来说,网络文化的无法回避对传统、既有文化的继承,创造网络文化的人也不可避免要受到传统、既有的文化影响,传统、既有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文化形态等都会在他们身上留下烙印,在进行新文化创造时,这些固有文化影响还是会显现出来。 同时,由于互联网快速的传播功能和巨大的储存功能,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网站不断涌现,一大批数字化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在网络世界广泛流传,网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网络文化的创新性还表现在在网络世界中,人们认知的方式、方法和内容都得到了全面的更新,知识总量迅速膨胀。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的话,就是说网络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传播媒介”两种含义 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一)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信息”是麦克卢汉对媒介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与地位的概括(媒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P148 (二)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的内容(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观的扩展或延伸、媒介和社会的 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观能力的“统、分、再统”的历史)P149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对“热冷媒介”概念的解释P149 (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其意义P150 ;局限P149 ;正确理解媒介在社会发展和形态变革中的 作用P150-151 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一)“电视人”与“容器人”概念P152 (二)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佐藤毅的“他律**望主义”及其对日本人价值观的影响P153 三、新媒介的发展均势及其冲击 (一)新媒介的特点与性质:新媒介发展趋势的四个特点P153-154 (二)防止幼稚的“电子乌托邦”思想:“电子乌托邦”思想P155 ;“电子乌托邦”思想历史根源P156 ;媒介技 术是中性P156 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的三个特点P157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一)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媒体经济收益的两个方面P159 (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宣传目标(非经济收益目标)P159 ;宣传目标的两种活动P160 (三)公共性与功利性: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功利性的三个依据P160 ;公共性与功利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和 受制约的根据P160 ;“经营目标” “宣传目标”与“公共性公益性”的制约程度因具体媒介组织不同而不同P161 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 (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怀特的“把关”模式及后来对它的补充P162 (二)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与市场标准P164 ;新闻报道宣传性的不 同看法P164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三)把关过程的实质:理解把关实质时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考虑在内的原因P165 这一章重点掌握的几个问题: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把关人理论 第一节麦的理论很好掌握也很清晰, 三个主要观点,三个意义,三个局限性。“媒介即讯息”这点上引申出来的“地球村”理论本书叙述的比较简单,在 石义彬的《单向度》里有比较详细的叙述,可以单独拿出来把握,其三个主要观点段落的最后一句话都是对该理论的评论,当然要记得。 电视人、容器人概念要知道,要知道用127面的拟态环境去解释,还可以结合拉扎斯菲尔的和默顿的“麻醉功能” 一起考虑。关于新媒介问题个人不觉得是什么重点,但是“电子乌托邦”思想要理解概念,如果出成大题就要知道其概念、为什么错误、历史渊源以及对媒介的正确认识。 第二节看一下做为传播者的大众传播的特点与优势,我认识157面最下面一行到158面的有关互联网会不会取代大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经典广告案例分析之手机篇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之手机篇 直线网 波导的“战斗机”广告,可谓是家喻户晓(图1),片中由著名歌星李纹驾驶的战机,飞驰在蔚天空中,穿梭于城市之间。广告整个前半段战斗机的内容实际都是三维CG动画! 其中,片中战斗机飞驰的时候机尾喷射出引擎火焰,极大地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那“引擎火焰喷效果是如何制作的呢?妙用3DSMAX中的Video Post与Combustion两个模块就可以生成一个可信果了。 制作战斗机尾部引擎“炽热点” 步骤 1 打开3DSMAX软件,“file/import”导入战斗机的模型文件(模型制作不是本文介绍重建议采用Nurbs、

EditMesh等技术手段自主建模。我们将整个动画预设为60帧的标准。 步骤2 在前视图中,使用建立命令面板中的标准物体:Sphere,建立一个半球体。将其命名为热点”。 步骤 3 在左视图中,选择“Non-Uniform Scale”将对象X轴的比例设为16%,绕Z轴将其旋-20°,放置到战机尾部。 步骤4 将对象再多复制几个,同样放置于战斗机尾部喷射口的合适区域。 注:调整物体位置时,可以先选中物体,然后其上会出现X/Y/Z的各自坐标,此时我们可以直快捷选取,很方便。 步骤5 选中所有的“炙热点”,打开材质编辑器,选中一个材质样本球,调整参数使其接近的色调。给此材质命名并将其赋与场景中的所有“炙热”物体。 渲染一下场景,我们就会看到战斗机尾部几个“炽热点”的效果了。但此时还仅仅是“点”。面,我们使用Combustion 功能模块来实现飞行时候的“喷射”。

媒体传播学网络传播社会影响考点练习(2016-10-21)

单项选择题 1、在现代都市社会中,意见领袖以(D) A综合型只是为主 B某一集团为主 C知识分子为主 D单一型为主 2、信息社会又称(C)? A工业社会 B知识密集型产业 C后工业社会 D劳动密集型产业 3、首届信息社会世界首脑会议于2003年12月10日在(B)举行。 A、万隆 B、日内瓦 C、上海 D、卢森堡 4、下列哪个不是传播者的责任(D) A国际性责任 B法规性责任 C契约性责任 D娱乐性责任 5、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B) A.参与者即传播者 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 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 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 6、语言的抽象程度有高低之分,抽象的程度越高,它与具体实际的依存关系就越(A)?A间接 B直接 C有关联 D无关联 7、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的(a)功能,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A.议事日程 B.公共意见 C.议程认知 D.公共议题

8、5W模式属于下面哪种传播模式(A) A、单向传播模式 B、双向传播模式 C、互动传播模式 D、循环模式 9、传播学的赢效因素不包括(C)? A、权威性 B、可信性 C、知识性 D、熟知度 10、哪一个不属于阿特休尔的媒介三种体系?(B) A、西方媒介体系 B、北方媒介体系 C、东方媒介体系 D、南方媒介体系 11、无限性、()、差异性、相关性、影响性是()的特征B A.开放性大众传播 B.开放性传播环境 C.直接性大众传播 D.相似性传播环境 12、以下哪种受众心理效应具有“扫帚星作用”?(B) A.“名片”效应 B.晕轮效应 C.投射效应 D.微信效应 13、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的理论是(D) A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B沉默的螺旋理论 C培养分析理论 D知识沟理论 14、在传播学研究中,问卷制作的原则之一是将调查对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尽可能设在(b)位置。 A.前面 B.后面 C.居中 D.指定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有很大的比例,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有网民9400万,其中%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小学生比例更是高达%,青少年上网的用户中,高中上网学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上网学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学上网学生占小学生的25.8%。 互联网它将缩短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从根本上重塑人类的生存形态,成为推动新世纪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然,它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灿烂未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网络之所以能够引起青少年的浓厚兴趣,其主要原因就是网络文化内容丰富、意识观念开放、信息量大、新知识技能多、气氛轻松自由、影响面广、传递方便、速度快捷,极大丰富了青少年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心理需求。 1、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校园。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诸多的网上学校的陆续建立,为青少年的求知和

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2、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互联网世界是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来自各种不同信息源的信息数量按几何级数不断增长。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许多青少年上网最初的目的只是因为追逐时尚与满足好奇心理,但最终都几乎被互联网大信息量的优点所吸引。 3、互联网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网络的互动性使青少年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二、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1、网络文化影响青少年的思维方式 网络文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青少年在网络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网络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界限,青少年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将会弱化种族意识、减弱民族认同感、模糊民族身份逐步。同时也左右着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准则,网上许多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已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致

网络信息传播的利弊及其当代意义

网络信息传播的利弊及其当代意义 网络时代的新闻与传播 传播是实现新闻信息相社会大众公开的最关键工具,可以说新闻传播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新闻行业领域的进步。而在网络时代的推动下,新闻传播无论是在结构、体系还是方式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大楚网的总编谢先生当时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媒体是不断变化的,传统媒体的未来嵌入到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就像手机与手表,两者都能看时间,但手机还承载着你

的社交关系,所以大家都带着手机,而很少有人带手表。” 那么,当时代的进步使得新闻传播的改变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 大楚网依靠腾讯在网络上的信息而发表新闻,这并不是最新最有时代的方法。因为很多网络媒体都没有记者同时也要依靠着这种方法发布者新闻消息。 “最湖北,最生活。”是大楚网对于自己的定义。同时也象征了其区域性质的传播理念。网站利用腾讯QQ的技术,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合作,重点与百万大报《楚天都市报》搭建深度互信平台,为湖北受众提供资讯服务。由此,大楚网便可以依靠1300万位湖北的、甚至是其它地区的QQ用户立即了解到大量的新闻信息。 新闻传播依靠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介,成为了当代又一新的传播重点。 在大楚网这样信息生活等多方面的综合交流网站,在当下也拥有着即为明显的优势。 一来是新闻传播的资源共享性。资源共享是网络时代下互联网通信技术最大的优点,利用这种传播媒介可以实现不同地域、不同用户之间新闻资源的共享。 二来新闻传播的更新快捷性。传统的新闻传播依托于收音机、电视、报纸的媒介,最大特点在于更新新闻的时间是固定的。而网络时代下的新闻传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沟通无极限”,依托强大的互联网网络媒体将实时新闻及时的传递给第三接受者。例如近一、两年来兴起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同样也是新闻传播中的一种,它使人们可以即时将身边发生的新鲜事通过客户终端传递到互联网网络中,加速了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也满足了人们对与新闻资讯的强大需求。 当然,这样的网路媒体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网络时代虽然推动着新闻传播行业的多元化发展,但受到各种媒介工具的随意性与网站编辑水平差异性的影响,新闻传播在这一社会发展始终缺乏严谨性。网络时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着新闻信息资源传播与更新的水平,却难以避免因传播频率加快而引起的质量缺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