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10
《12与朱元思书》课时练一、积累与运用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碧()轩邈.()泠.泠()千转.不穷()鸢.飞()戾.天()经纶.()窥谷..()2.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风烟俱净.()一百许.里()猛浪若奔.()横柯.上蔽()经纶..世务者()鸢飞戾.天者()3.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蝉则千转不穷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下列与“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佛印绝类弥勒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
(3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
(4)写山“奇”的句子:。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训练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随堂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夹.岸(jiā)桐庐.(lú)水皆缥.碧(piǎo)B.窥.谷(kuì)若奔.(bēn)鸢飞戾.天(lì)C.横柯.(kē)经纶.(lún)泠.泠作响(líng)D.急湍.(tuān)轩邈.(miǎo)嘤嘤成韵.(yùn)2.通假字。
(1) 蝉则千转不穷“ ”同“ ”,意为。
(2) 窥谷忘反“ ”同“ ”,意为。
3.词类活用。
(1) 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2) 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3) 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4) 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5) 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4.一词多义。
(1) 绝: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2) 上:横柯上.蔽负势竞上.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泉水/激石,泠泠/作响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6.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
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直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缥.碧()轩.邈()泠泠.()嘤嘤.()鸢.飞戾天()横柯.()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一百许.里()水皆缥.碧()急湍甚箭()从流飘荡()争高直指()望峰息心()互相轩邈..()窥谷忘反.()经纶世务者()疏条..交映()横柯.上蔽()猿则百叫无绝.()沉鳞.竞跃()负.()势竞上()3.按原文填空。
①总领全篇的句子是:②点明作者浏览路线的句子是:③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④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⑤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生活的句子是:4.翻译下列句子: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文章理解: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的特点。
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
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相照应。
二、思考与探究:1.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
2.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3.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翻译这句话,并说说怎样理解其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5. 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
句子: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直接描写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的句子是什么?它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描写江水的哪些句子?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课《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课《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鰶(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①(gāo),麦陇朝雊②(gòu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③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④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注释:①青皋:青草丛生的水岸边。
②雊(gòu):野鸡鸣叫。
③天机清妙:思想情趣与众不同。
④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千丈见底有时见日B.与月上下复与疏钟相间C.在昼犹昏犹有竟时D.从流飘荡倘能从我游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②鸢飞戾天者③白鸥矫翼④倘能从我游乎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作者要表达的愿望有什么异同?试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两个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与朱元思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直.视无碍争高直.指B.有时见.日但当涉猎,见.往事耳C.天下独绝.绝.多生怪柏D.横柯上蔽.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顾章书吴均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③。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注】①薜萝:即薜荔和女萝。
后世用来称呼隐者的居处。
还觅薜萝,意思是说自己要隐居。
②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③富、饶:均作动词,富有、充裕。
菊花、竹实:都是隐者的食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仆去.月谢病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B.梅溪之西.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绵绵成韵.嘤嘤成韵.D.幸富.菊花不义而富.且贵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遂葺宇其.上A.其.一犬坐于前B.不能名其.一处也C.并自为其.名D.其.反激之力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7.作者笔下的石门山景色有何特征?请简要评述。
8.看到石门山的景色,作者最希望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习题精选一.文学常识填空;1. 本文作者,字、朝文学家。
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2.风烟俱净,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任意东西。
3.水皆缥碧,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直视无碍。
4.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成峰。
5.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6.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7.表现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鄙弃名利、淡泊人生的句子是:。
8.异水,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风烟俱.尽()(2)从.流飘荡()(3)一百许.里()(4)水皆缥碧..()(5)直视无碍.()(6)急湍..甚箭()(7)皆生寒.树()(8)负.势竞上()(9)互相轩邈..()(10)争高直指.()(11)千转.不穷()(12)鸢飞戾.天()(13)望峰息.心()(14)经纶..事务()(15)窥谷忘反.()(16)横柯.上蔽()(17)在昼.犹昏()(18)疏条交映.()二. 中考链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贵州中考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2.翻译上文画横线的句子: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推荐的《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含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3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1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实是/欲界之仙都B. 蝉/则千转不穷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 水/皆缥碧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12、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
(2分)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14、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之情。
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即可看出。
(3分)[参考答案]10、(2分)C11、(2分)B12、(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3、(4分)(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2024·广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集校注》)【乙】游牛首山记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
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
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
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
”客曰:“然。
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
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
……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余曰:“观止乎?”客曰:“如是。
”余曰:“吾无以告子。
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
……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于粤①,则虽欲独以名称②,岂可得哉!”(选自谢良琦③《游牛首山记》,有删减)【注释】①粤:此指桂林。
②名称:此指名声显赫。
③谢良琦:明末清初广西全州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千丈见底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B.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C.宿山下僧舍屋舍俨然(《桃花源记》)D.皆如是也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复习之----《与朱元思书》提示:该资料需值得保存,可供中考复习时用一、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1—5题。
(13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二、(2020潍坊)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03题。
(12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与朱元思书》测试题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0分)1、水皆缥.( )碧2、急湍.( )甚箭3、互相轩.( )邈.( )4、窥.( )谷忘反5、横柯.( )上蔽6、鸢.( )飞戾.( )天7.泠泠..成韵( )..作响( ) 8.嘤嘤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36分)1、风烟俱净.()2、天山共色..()3、从.()流飘荡4、任意东西..()5、自.()富阳至铜庐6、一百许.里()7、水皆缥碧..() 8、猛浪若奔. ( )9、负势竞.上() 10、互相轩邈..()11、好鸟相鸣..() 12、蝉则千转.不穷()13、猿则百叫无绝.() 14、鸢飞戾.天()15、望峰息.心() 16、经纶..世务者()17、窥谷忘反.() 18、横柯.上蔽()三、一词多义(8分)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猿则百叫无绝绝:2、负势竞上上:横柯上蔽上:四、翻译句子。
(10分)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
(20201、《与朱元思书》选自《》,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2021年同步练习卷1.文学常识填空。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______,字叔庠,______朝______文学家。
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______》.本文是一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______。
2.文章《与朱元思书》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______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______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______的特点。
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______ 的思想。
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______”相照应。
3.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4.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风烟俱净______②从流飘荡______③自富阳至桐庐______④急湍甚箭______⑤猛浪若奔______⑥负势竞上______⑦皆生寒树______⑧泉水激石______⑨猿则百叫无绝______⑩望峰息心______⑪经纶世务者______⑫在昼犹昏______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通______ 解释:______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通______ 解释:______。
6.解释下面划线词的古今意义。
①鸢飞戾天者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②经纶世务者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7.默写填空。
《与朱元思书》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 。
《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 。
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
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王安石借“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______ ,______ ”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与朱元思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鸢飞戾.天者:叫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B.互相轩邈..:向东向西..:比长远任意东西C.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D.猿则百叫无绝.:绝妙蝉则千转不穷.:穷尽2、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3、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风吹草低见.牛羊5、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B、猛浪若奔./永之人争奔.走焉C、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D、急湍甚.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6、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自.富阳至桐庐自.非亭午夜分B.从.流飘荡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C.猿则百叫无绝.空谷传响,哀转久绝.D.有时见日.日.光下澈7、下面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千丈见底 B.曾益其所不能C.窥谷忘反D.蝉则千转不穷8、下列加点字不属于词类活用一项是()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独绝.群响毕绝. B.蝉则千转.不穷转.视积薪后C.好.鸟相鸣好.为《梁父吟》 D.横柯上蔽.重岩叠嶂,隐天蔽.日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猿则.百叫无绝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从.流飘荡求而从.者C.鸢飞戾天者.念无与为乐者. D.与.朱元思书借旁近与.之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佛印绝.类弥勒C.余强.饮三大白/赏赐百千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12、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一.回答下列问题。
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二.文章理解。
5.文章在总写中,用“”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在分写“奇山”时,通过、、、,反衬了山的幽静的特点。
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
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相照应。
6.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的意思是水很清澈。
《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
7.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和两方面进行了描绘。
8.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用课文原句填空)9. “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10.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三.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
1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1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16. 争高直指,干百成峰。
17.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8.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按要求写出句子。
(12分)①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总括赞叹富春江景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 _________。
八上语文《与朱元思书》精选题(一)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14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互相轩.邈()(4)泉水激.石()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4分)1、(4分)(1)都(2)跟、随(3)高。
《与朱元思书》练习及答案篇一:《与朱元思书》测及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36分)1、风烟俱净()2、天山共色()...3、从()流飘荡4、任意东西()...5、自()富阳至铜庐6、一百许里()..7、水皆缥碧()8、猛浪若奔()...9、负势竞上()10、互相轩邈()...11、好鸟相鸣()12、蝉则千转不穷()...13、猿则百叫无绝()14、鸢飞戾天()..15、望峰息心()16、经纶世务者()...17、窥谷忘反()18、横柯上蔽()..二、一词多义(8分)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猿则百叫无绝绝:2、负势竞上上:横柯上蔽上:三、翻译。
(10分)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
(20分)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和“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之美。
3、文中利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澄澈、透明的句子是:,4、文中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6.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原文来回答。
第12课与朱元思书1.对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C.句意: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 流连忘返。
是由两个主谓句构成的。
“鸢飞戾天者”是主语,“望峰息心”是谓语;“经纶世务者”是主语,“窥谷忘反”是谓语。
故断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故选C。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跟、随)负.势竞上(凭、依)B.水皆缥碧..(和谐动听)..(缥缈的碧水)嘤嘤成韵C.天下独绝..(独一无二)泠泠..作响(形容水声清越)D.泉水激.石(冲击,撞击)急湍..甚箭(急流)【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义。
B.句意:水都是青白色的。
缥碧:青白色,淡青色。
故选B。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肃:凄寒。
B.互相轩邈..轩邈:又高又远C.徙倚..落日圆长河:黄河..欲何依徙倚:徘徊D.长河【答案】B【详解】B项解释有误。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或远处伸展。
故选B。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哪项说法不完全正确.....()A.以水为线,巧写风光。
阿来的游记散文《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变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B.同写水清,方法各异。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直接写水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是侧面写水清。
C.人水相映,情景交融。
《诗经》中的《蒹葭》是一首质朴炽热的爱情诗,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通过描写“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的伊人形象,表现了追求爱情的怅惘及如愿以偿的愉悦。
《12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水皆缥.碧(piǎo) 横.柯上蔽(hénɡ)B.夹.岸高山(jiā) 窥.谷忘反(kuī)C.猛浪若奔.(bēn) 经纶.世务(lún)D.好鸟相.鸣(xiànɡ) 鸢.飞戾天(yuān)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在昼.犹昏(白天)B.嘤嘤成韵.(和谐的声音)C.负.势竞上(背着)D.千山共.色(同样的)3.下列加点词语不是虚指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并且重点从异水和奇山两方面进行了描绘,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以上两空格请各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啭、猿叫,反衬了山的特点。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情。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的热闹景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 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
与朱元思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
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B.有时见.日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天下独绝.
绝.多生怪柏
D.横柯上蔽.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顾章书
吴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
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
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③。山谷
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注】①薜萝:即薜荔和女萝。后世用来称呼隐者的居处。还
觅薜萝,意思是说自己要隐居。②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③富、
饶:均作动词,富有、充裕。菊花、竹实:都是隐者的食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仆去.月谢病
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
B.梅溪之西.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绵绵成韵.
嘤嘤成韵.
D.幸富.菊花
不义而富.且贵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 )
[例句]遂葺宇其.上
A.其.一犬坐于前
B.不能名其.一处也
C.并自为其.名
D.其.反激之力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7.作者笔下的石门山景色有何特征?请简要评述。
8.看到石门山的景色,作者最希望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从中可以
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
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
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
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
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
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④也。计足下久不
得仆书,必加忧望⑤,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
云。
微之⑥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
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
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⑦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⑧)
【注】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
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
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时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猿则百叫无绝.
胜绝.第一
B.从.流飘荡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不觉欲.曙
夕日欲.颓
D.又闻.山猿谷鸟
不能称前世之闻.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B.猛浪若.奔
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C.因.置草堂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D.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12.两文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其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
。
13.【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
请做具体分析。
古汉语中的虚数与概数
(1)虚数表示法。虚数是指不实际的数字,一般用来突出数量的“少”
或“多”,与实际数目关系不大,有的甚至全无关系。一般用数词“一”
表示“少”;用“三、九、十二、百、千、万”及其倍数表示“多”。
(2)概数表示法。概数表示与实际数目接近的数目。文言文中表示概
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用“十”“百”“千”“万”等整数表示概数;
在基数词前加“且、将、约、几、盖、可、无虑”等表示;在基数词
后加“所”“许”“余”等表示。
14.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思”“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九死一生”等词句中的“三”
和“九”都指的是虚数。
B.“千丈见底”“千百成峰”“千转不穷”“百叫无绝”中的“千”
“百”都是用来表示与实际数目接近的概数。
C.三教九流,泛指中国古代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中国古代
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
D.古代年龄有特殊称谓,如称三十为而立之年,四十为不惑之年,
五十为知天命之年,六十为耳顺之年,七十为古稀之年,等等。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D项,蔽:遮蔽;A项,直:直接/笔直地;B项,见:看见
/了解;C项,绝:绝妙/极(高的)。
2.【答案】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
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
流连忘返。
3.【答案】这一句主要写人们在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一个美好、和
谐的世界,能使人精神高尚、意气风发。那些只顾追求个人名利的人,
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看这雄奇的景象,也
会被它吸引,在这山水间冷静放松,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
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4.【答案】C
【解析】C项,韵:指和谐动听;A项,去:与“月”相连,指“上
个月”/距离;B项,西:西边/向西;D项,富:动词,富有/名词,
富裕。
5.【答案】D
【解析】D项与例句,其:代词,他(它)的;A项和B项,其:其中
的;C项,其:自己的。
6.【答案】_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7.【答案】_石门山峰峦耸峙,幽岫含云,溪水澄澈,更有“蝉吟鹤
唳,水响猿啼”,显得格外幽美。
8.【答案】_隐居在石门山。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山水
相融的情趣。
9.【答案】C
【解析】C项,欲:快要;A项,绝:停止,消失/绝妙;B项,从:
跟、随/追随;D项,闻:听见,听到/名声。
10.【答案】D
【解析】D项,但:只是;A项,自:从/在;B项,若:像/比得上;
C项,因:于是,就/趁、乘。
11.【答案】(1)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2)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
12.【答案】绝。
13.【答案】【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
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乙】
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及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
14.【答案】B
【解析】B项,“千”“百”都是用来极言其多的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