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失业和贫穷通常是发展中国家的两大灾难,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衰退的到来,西欧和北美这些发达国家的千百万人也深受这两大灾难之苦。

造成全球经济发展停滞的原因是什么?应该说,有许多力量在起作用,但可能最基本的力量就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尽管第一次工业革命无论对欧洲地区还是对非欧洲地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普遍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比第一次深刻得多,迅速得多。

在这里,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可以进而发现它对全球各国经济造成的深刻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了多项技术革命,其意义如此重大、如此深远,因此将它们归类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核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子弹的爆炸标志了人类对核动力的利用。今天,核动力除了应用于军事目的外,已被应用于其它许多目的,如核动力船、生物医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核动力工厂。

2、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应用。在二战时期,英国使用的高射炮台里,装满了计算机,用来替代劳力的使用。计算机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支柱,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计算机是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也逐步代替人,开始被用于从事焊接、油漆、搬运等工作。

3、航天科学。当德国人用他们的V-2型火箭轰炸伦敦时,就标志着航天时代的来临。由于在宇宙空间中具有多种独特的性质:失重、真空、超高温和超低温,这为在特定环境下生产和实验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

4、基因工程。1953年,科学家发现:DNA是携带各种生物遗传密码的化学物质结构。经过持续不断的研究,科学家如今能够阅读基因密码,修改基因密码,并创造出新的基因密码。这种基因工程为新的农业革命提供了种种可能性。在医学领域,基因工程已创造出胰岛素、生长激素以及若干种新的疫苗。

5、信息革命。这场革命包括两部分——积累信息和传播信息。今天,积累知识的速度是空前的、爆炸性的。同样,用计算机储存和检索信息的速度也是空前的、爆炸性的。特别是通讯卫星的应用,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速度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

6、新的农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百业凋零,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增长,农产品的价格急剧上升,这是引起新农业革命的主要原因。农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谷类的新的杂交品种的产生,以及连同灌溉、肥料和农药一起发挥作用,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繁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多年,是一些发达国家(主要指西欧和美国)的黄金时代,在这些年中,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分别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这一长期的繁荣是由若干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

●补偿战时损失的需要

●大战期间遭忽视的商品需求

●大战期间被抑制的巨大劳务需求

●对电子学、喷气式飞机运输等军事技术的民用转化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期间以及冷战时代中的巨大军事购买力

在这段繁荣时期,一些跨国公司充当了全球经济扩张的先锋。它们首次获得全球性运作所需的技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革新,其中包括集装箱运输、卫星通讯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使中等规模水平的跨国公司就有在不同的国家生产同时生产多种种产品的能力。

跨国公司不仅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制成品,而且还输出工厂;在发展中国家,工人的每日工资常常并不比跨国公司本国工人的每小时工资高。因此,在这四分之一世纪的繁荣时期,跨国公司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而非跨国公司仅有4% 。

这一全球性的繁荣渗透到发达国家的工人阶层,他们实际收入大幅提升,为周末短途旅行、一年一度的假期旅游以及私人住宅、轿车等消费品的赊帐购置提供了足够的钱。这使许多经济学家相信他们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创造了必须的购买力,可以避免过去的繁荣——衰退的经济周期。

但情况是否如他们所想的那么乐观呢?

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经济衰退

事实证明,这种乐观的态度是没有根据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一繁荣没有得到持续,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发生了,形势令人窘迫。

发展到这个时期,大战时的损失已得到弥补,大战期间被推迟的消费者需求已得到满足。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力得到又一次飞速发展,而这种发展中的工业生产力最终引起生产能力过剩,这种生产能力过剩导致出现剩余物质。但是令人尴尬的是,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并没有充分享受到繁荣时期带来的巨大好处,因为跨国公司的工厂支付给当地员工的低工资限制了当地的购买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存在着一个根本的结构弱点,这一繁荣依靠的是一体化全球生产,但却缺乏全球消费。

这种不平衡是由于两大原因造成的:

●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材料,其价格的不成比例的下降

●发展中国家所负担的沉重外债

这种不平衡由于这两大原因而不断趋于严重。到1986年时,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已接近1万亿美元,债务的利息付款占去了发展中国家出口收入的四分之一至一半。为了应付利息付款,发展中各国政府减少了它们的社会支出和进口额。

但是,所有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的出口都是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所以发展中国家进口额的减少迅速增加了发达国家的失业人数。

这些经济攻击驱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信心和愉快感。过去经济学家认为终于摆脱了繁荣与不景气这一循环,但如今表示出困惑和担心。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二战后经济的繁荣,但是由于全球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引发了经济的衰退,这种衰退开始影响到经济的各个方面。

经济衰退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上的衰退,对于许多已开始习惯富裕生活的发达国家的人们来说,是具有破坏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

当时,美国政府为了抵消日渐上升的贸易逆差,鼓励农民增加对海外市场出口的农产品的生产,农民热情响应,新的农业革命使新的农业技术在农场得到了广泛使用,极大提高了农场的生产力,因此,农业出口额从1971年的80亿美元猛增到1981年的438亿美元。

后来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华盛顿禁止农产品对苏联出口;美元定价又过高,同时财

政上受束缚的发展中国家减少了各种农产品的进口,这些情况使美国的国外市场突然减小。1981年至1983年间,美国农业出口产品的物价水平下降了21%,出口量下降了20% 。

美国农民发现自己一下子处于经济拮据的状态中,尤其是那些为了扩大生产,扩大规模的农民,他们以高利率大量借款,用来购买更多的土地和设备,国外市场的突然减少使他们血本无归而破产。破产的农民流离失所,家庭式农场的数目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680万这一高峰下降到1980年的280万,进而下降到1994年的190万。

美国人口调查局发现,生活在农场的人,贫困率为24%,而非农场居民的贫困率为15% 。由此产生的情绪与社会的混乱反映在自杀率中,1984年,衣阿华州诸农业县的自杀率比全国平均自杀率高一倍。

经济衰退对工业城市的影响

由于工人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这种混乱在工业城市也表现得同样明显。虽然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失业率远低于大萧条时期的失业率,但许多工人仍认为自己现在更贫困。

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失业被认为通常是周期性的,因此,一定会随着由不景气到繁荣的过渡而告终。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不能做这种推测,因为有以下几个理由:

●随着工厂由人工昂贵的国家迁移到人工低廉的国家,西方工人不再能要求和得到他

们已开始习以为常的高工资;

●自动装置和机器人的逐渐普及正在取代办公室里的“白领工人”以及工厂里的“蓝

领工人”。

因此,整个西方世界的失业人数已从1970年1月的1000万上升到1983年1月的3100万。

虽然工厂工作正在减少,但服务性工作正在迅速增加。但是当时服务性行业的工资大大低于制造业中的工资,因此无法马上使经济得到振兴。

在一些统计调查报告中阐述得很清楚,这个调查除了采访那些挨饿的人外,还采访了州长、教师、部长和社会工作者等各方面人士。这些报告断定大约有2000万美国贫民正在挨饿,其具体的含义就是,他们无法购买足够的日常食物,定期的]地完全耗尽食物。这说明,在当时,饥饿和营养不良在美国各地都是严重的问题。

连发达国家的状况尚且如此令人窘迫,那么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是严重。

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是政治上的胜利与经济上的彻底失败相结合。政治上的胜利在摧毁殖民地帝国后,并在帝国废墟上创立新的独立国家。但是,伴随而来的经济上的彻底失败使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下降到极点。经济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发展中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的影响。

在农业方面,绿色革命的新种子和新技术发挥了更大的生产力。但是这并没有使大多数农民得到好处,他们缺乏购买杂交种子、肥料和灌溉设备所需要的资金。只有拥有中大型农场的农场主才能享受绿色革命带来的利益,他们往往不种国内的主要粮食作物,而改种更有利可图的出口作物。而且,他们可能还会采用节省劳力的机器;这类机器迫使已经就业不足的农民逃亡到城市贫民区。

这一模式在墨西哥显现得很清楚,在那里,效率最高的农场正在为美国市场生产可储藏过冬的水果和蔬菜,而玉米和豆类这种主要农产品却是从美国进口,这种状况导致许许多多农民背井离乡,他们流浪到都市谋生。随着这种情况的加剧,首都墨西哥城的人口到1980年已增长到几乎失控的地步,达到1400万,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发展迅猛的都市化正在发展中的国家进行,尽管如此,这些发展起来的大都市至今却

尚未出现伴随而来的工业化。因此,新到这些城市的人不得不去做那种收入仅敷支出的工作,他们靠像做沿街叫卖货物、擦鞋、瞪人力车这样的工作糊口度日,那种工作使他们免予绝对挨饿,但对国民经济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几十年后的今天,又一轮经济危机降临,尽管时间不同,有一些性质还是相同的,而且,中国也感到它的冲击。

新一轮经济危机对中国影响

20世纪70年代,还处于冷战时代,中国经济基本上保持的是自给自足的方式,与国际经济的相互关系不大。

但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已开始融入到全球经济中。自2008年以来,全球受到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但这与20世纪70年代的状况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首先都是由于国外需求减少,造成中国外贸企业的产能过剩,这样直接导致外贸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这是相似之处;但是,中国国内储蓄率一直很高,百姓因为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而不敢消费,这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收入低以及国家背负沉重债务的情况还是有根本区别的。

随着各国政府努力和相互合作,我们希望,经济的春天早一点到来!

工业革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近代史的推动作用 前言:众所周知,在人类的历史上发生了三次重要的工业革命,它们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前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近代史的推动作用。 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同时,两次工业革命在很多方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前者局限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脱胎于传统的手工业行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人类历史上爆发了以蒸汽机的广泛应为主要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它首先发生在英国,接着扩展到西欧和北美的一些国家,例如:法国、美国和德国等。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到19世纪中期为法、美两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时间,这样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就基本上完成。它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取得了统治地位。 机器的发明和蒸汽动力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显示了巨大的作用。如英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1770年,煤产量为260万吨,到工业革命接近完成的1836年,煤产量为3000多万吨,60多年间增加了10倍半。正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垮。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二、引起了社会的变革,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期间,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它广泛地排挤了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从而引起了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于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因此,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已不再是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为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展开斗争,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工人运动逐渐兴起,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无产阶级一出现就开始了。 三、工业革命还改变了人口的流动方向,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 由于工厂系统取代了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使大批的人由乡村涌向新兴的工业城市,这样城市人口激增,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取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使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

浅谈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浅谈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起源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它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化劳动取代了个体工场的手工劳动,史无前例地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人们摆脱了靠人力和畜力进行劳作的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凭借这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些开始工业化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原材料市场,倾销其工业品,走上资本主义强国的道路。 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近半个世纪,发达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通过所谓的再工业化不断占领制造产业发展制高点,主导世界产业发展大势。这一阶段使世界统一了起来,因为工业革命需要的资源和劳动力是可流动的,所以促使一些外国人在中国这个资源丰富、劳动力不缺的国家开设工厂,发展产业,这使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还给中国国际竞

争力的提升形成巨大压力,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中国要成为产业革命的赢家,要成为先进发达的世界强国、世界大国,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应对德国工业4.0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浪潮的顶层设计和行动路线图,是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信息化与工业化 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十大领域,推出中国创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这也是一个世界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 1.拥有核心技术和质量体系。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中国应该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质量体系。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在战略性、 前沿性制造领域,中国应该掌握整机或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于这些产品价值链的高端和产业链的 核心环节,同时建立起世界领先地位的生产技术参数体系,构筑国际公认的制造品质量标准体系;在高端制造和主流制造品方面,建立起“中国质量”信誉,打造“中国制造”标签,引领制造领域重要行业的发展方向。 2.拥有享誉全球的著名企业和著名品牌。

第19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解析版)

第19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真题速递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A 【解析】材料“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项;材料“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来源于劳动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说明资金不是决定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瓦特和工厂主并不能说明各阶级广泛参与,排除 D项。2.(2019.4·浙江高考·20)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答案】A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1788年英国生铁产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1785年蒸汽机在工厂开始使用,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故选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组织形式上,产生了工厂制度,排除B项;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排除C项;图表信息不能表明生铁产量增加对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的影响,排除D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从经济条件,到政治条件,再到自然条件,思考视角不断拓展而趋于全面,因此B正确。A说法错误。材料中的结论正是与欧洲其他国家比较后得出的,因此C错误。D说法错误。 4.(2018·江苏高考·16)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答案】B 【解析】无意发现与材料中“有意的发明产物”不符,故A项错误;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与材料中“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相符,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材料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改良了蒸汽

浅谈“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浅谈“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摘要: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世界发展史的重要转折点。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这场革命,最先由英国发起,对英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国,可以说是这场革命中的主角,而革命也给英国带来了很多变革和影响。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影响 发源于英国而后波及欧美主要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响。它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它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一、工业革命的产生及发展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扩充到其他行业。 早在十五世纪,英国半农半工的农村家庭手工业就非常普遍,最初主要是毛纺织业。这种家庭的毛纺织手工业,后来随着农民的贫富分化,而发生了改变。很多家庭手工业者变成了为商人进行原料加工的雇佣劳动者。于是,呢绒商人们逐渐把单独的家庭手工业联系起来,便形成了毛纺织业的手工工场。这种手工工场有分散的和集中的两种形式。 在十六世纪时,分散的手工工场占主要地位。随着圈地运动而使丧失土地的农民日益增多,由大商人所创办的集中的手工工场便逐渐发展起来,达到了雇佣一千名以上工人的规模。到十七世纪时,雇佣几百名工人的手工工场已经非常普遍了。这些手工工场并不限于毛纺织业,在采矿、冶金、制盐、造纸、玻璃、制硝、啤酒等部门,都建立起很大的手工工场。 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为技术上的巨大进步。英国手工工场在生产技术方面的进步,与欧洲大陆上的大量工匠迁居英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凯伊发明飞梭以后,一个织布工人可以做过去两个工人的工作,使效率提高了一倍。后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之我见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之我见 15世纪末开始,西欧国家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欧美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突破了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的防线,把全世界都囊括在市场经济中。中国在西方殖民者冲击下被迫打开大门,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同时,中国近代工业艰难起步,在三座大山挤压下创造出一些业绩,但不断遭受挫折。同时,西方近代文明也对中国人的物质生活、交通、通讯、社会习俗及大众传媒产生影响。工业革命给当时封建统治的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革命对中国来说具有破坏性 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先是在中国东南海域骚扰,进而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列强蜂拥而至。 一、政治上,列强对中国的主权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破坏。如:从割占土地到强辟租界,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外国兵船可任意在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的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中国的贸易自主权。列强还不断加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和控制。如: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使清朝中央政府直接处于列强的监视之下;通过总理衙门的设立,控制清朝的内政和外交;列强还帮助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二、经济上,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想把中国变为它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他们对中国的侵略以经济侵略为主。为此他们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会,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充足的资金;不断增开通商口岸,侵略势力从中国东南沿海扩大到整个沿海,进而沿长江深入内地;英国人还长期控制中国海关的管理权,确保他们的工业品倾销中国市场和大肆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在中国农民大量破产的情况下,列强还诱骗掠拐华工,贩卖到海外充当苦力。 三、精神上,通过传教布道的方式,进行侵略渗透,想从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腐蚀中国人民的反抗斗志。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门户洞开,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西方传教士。许多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通过传教布道的方式,进行侵略渗透,想从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腐蚀中国人民的反抗斗志,以配合其政治方面的侵略,巩固其在华的利益。 列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侵略和破坏,使得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不断遭到破坏,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工业革命对中国也具有所谓的“建设性” 一、客观上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我们都知道:鸦片战争之前,清朝自诩为"天朝上国",视其他国家为蛮夷,盲目排外,所以政府内没有常设的外交机构,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增多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冲击着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西方列强不愿以外夷身份与清朝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这样总理衙门建立了,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它的设立客观上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

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课题名称: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班级:高二十班 组员:吴宇杰陈钰杰 陈雨欣缪珊 苏佳文张佳敏 分工: 陈钰杰研究学习论文陈雨欣结题报告 吴宇杰制作ppt 苏佳文、缪珊找资料、填写张佳敏课题自我总结

研究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3、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为把科学原理转化为技术,并且直接应用到生产中去奠定了基础. 研究目的与意义 让我们知道工业革命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鼓舞我们勇于创新

研究计划: 1.寻找相关资料 2.询问相关教师 3. 整理论文 4.制作PPT

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作用,它与技术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果。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大发明也主要在英国,其他国家的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新技术的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其规模广泛,发展也较为迅速。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日本等国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新的技术成果,便利了其经济迅速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 涉及范围:主要是棉纺织业部门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革命性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起止时间: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涉及范围:将蒸汽时代引入电气时

代、蒸汽改电力人类开始涉及高科技 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a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

水力磨坊对经济发展和后来工业革命的影响

芒福德则主张,修道院广泛应用水力磨坊,旨在使修士从碾磨谷物这类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并有更多时间从事祈祷等更有助益的工作,正是修道院的这种仁慈的心态以及巨大的创造力促进了水力磨坊的传播②。布洛赫和芒福德的论点影响深远,深受影响的(小)林恩·怀特对基督教,尤其是本笃会等修道院所营造的一种有利于水力磨坊发展的“文化氛围”做了详尽阐释③。 泰利·S·雷诺兹在探究影响水力磨坊在中世纪普及的诸多因素时,也突出了基督教因素和封建领主强制的重要性,同时考察了统治阶级的劳动观念和投资心理、劳动力供应、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所发挥的作用①。 与雷诺兹不同,理查德·霍尔特、约翰·朗顿、亚当·卢卡斯等学者则对封建领主强制理论和修道院革新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的审视,更为强调没有磨坊垄断权的非领主磨坊以及下层社会对磨坊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自下向上看”的视角②。相较而言,国内学界则很少有学者论及于此③。 一、劳动力短缺的推动 古罗马时期奴隶制的盛行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廉价的动力来源,这成为水力磨坊传播的主要障碍。因为当取之不尽的奴隶可为动力问题提供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时,上层社会的发明家们便绝无多少理由开发利用自然力。几乎在整个古代,仅有的原动力就是人和牲畜。大量士兵或奴隶为建造道路和沟渠等公共工程提供了劳动力,而且像建筑用的升降机以及用于矿井排水的水轮这样的机械装置也都是由

人或牲畜驱动的。 就碾磨谷物这项耗时费力的劳动而言,建于公元 2 世纪的巴尔贝格尔面粉厂的日产量平均约为 28 吨,足够 8 万人之需,有学者藉此认为与手推磨相比,可将立式水磨的发明视作谷物碾磨史上的一次革命。然而,诸如此类的由水力驱动的高效且大规模的面粉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军队的需求,日常的谷物碾磨工作通常是由奴隶特别是女奴用手推磨完成的,水力应用仍相对有限。 此外,古代社会广泛使用人力也与当时蔑视劳动的态度密切相关,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出于为穷人提供就业机会的考量,这些穷人主要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救济粮。据罗马作家苏埃托尼乌斯( Suetonius)记载,罗马皇帝苇斯巴芗在重建毁于战火的朱庇特神庙时,拒绝使用以极少的花费即可将巨大的柱子运至山顶的一项机械发明,理由是穷人将因此失去维持生活的工作。由此看来,罗马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机械装置的较高效率,只是在劳动力充足的情况下,其较关注机器的使用将对自由工资劳动者和奴隶的生计造成的威胁,甚至由此而产生社会动乱,故统治者常常忽视或抑制可能会影响就业形势的技术发明。藉此,水力磨坊在古罗马社会的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奴隶制虽继续存在,但逐渐衰落,并在 9 世纪时降到低谷,水力开始变得日益重要。 罗马帝国晚期人口下降,奴隶劳动开始变得稀缺而昂贵,而利用死刑犯作为一种补充来碾磨谷物以补充奴隶劳动的事实即说明了人力已日显不足。中世纪早期欧洲人口进一步衰减,劳动力短缺问题逐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讲义

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一一两 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时空构建 1 总特 征 从工业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前(18世纪60 年代?1917年)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 也是世界工业文明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欧洲大陆继续扩展,社 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 进程。 ill!?特 4 睡上贰超 恤询j. t疋曲IM t a舍血事L __________________ _ …”讥 FUWiHlK / / ; ini'j 外匠曲/ i r>良疋竹 观JLL5L:t¥./h :丄?丹士! X ffft X :4V ?(tt ; ->^a|■忙 : ■i 邛"巴;:呃 1/辱dp W*J.UM. 社陀 政治 上 经济 上 两次工业革命提咼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将人 类社会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 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科学 文化 上 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 力;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 课时1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蒸汽时代”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电气时代”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厲前自主学习 [主干梳理]考点一工业革命 (1) 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1. 背景

① 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② 资本:殖民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③ 技术:工场手工业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步发展 ④ 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 过程 (1) 起讫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 f ①生产手段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 (2) 核心内谷:②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3) 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 个工业国 家。 3. 重要发明 (1) 纺织: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 动力: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 影响 (1)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 组织形 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 业革命加 快了城市化进程。 (3) 社会关系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⑷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 ① 对内:为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② 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考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 电力的广泛应用 ①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2)经济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理论基础: 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 背景 2.主要成就 ⑵条件 ”① 1807年, 1814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十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推荐理由】2015-2019五年高考14套全国卷,本知识点共出现选择题11道,考查频率79%。【真题例证】 1.(2019全国I卷,35)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答案】D 【解析】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从而出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材料中“达达派”就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分支,它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一战的绝望,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故选D项;抒发了浪漫情怀是浪漫主义,排除A项;遵循了写实原则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B项;突出了理性思维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C项。 2.(2019全国III卷,33)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 【答案】C 【解析】“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选C项;《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人的价值的尊重,排除A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期特征是强调表现现代人的自我感受,故事背景模糊不清等,排除B项;《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更强调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排除D 项。 3.(2018·全国Ⅰ卷·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浅论工业革命的影响

浅论工业革命的影响 摘要:在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爆发了全球首次工业革命,并且西方许多国家也相继爆发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一个人类的里程碑,是类人生产力的全面改革。它不单单改变了人类生产的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生产关系的结构,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改变,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工业革命促使了人类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代。它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定。本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人口、人类生活方式、财富增长等多个方面,简要论述工业革命对欧洲乃至全球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和社会后果。 关键词:工业革命影响欧洲世界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下面笔者将从六个方面简要论述工业革命对欧洲和对世界的影响。 (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工业革命是一场全面的生产力革命,它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劳动工具,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生产力的一次飞跃。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是这次工业革命的标记。蒸汽机技术的创新是棉纺织业对原动力的需要加大引起的。棉纺织业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导部门。原因有两个,“第一,棉纺织业是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产生于16世纪。1700年国会通过禁止棉布进口的议案,是国内棉布价格上涨,经营棉布成为有利可图的事业。第二,与棉纺织业相比,毛纺织业受传统束缚和政府保护,获得许多特权。”1因此棉纺织品需求量大增,这就要求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要求在同一时期内产生出更多的产品。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前,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1735年,英国技工约翰·怀特发明一台自动纺筒和翼形纺锤的卷轴纺车。英国技师哈格里夫斯在1764年发明了“珍妮纺纱机”以及1769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这以后很多人都相继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棉纺纱机器。这都大大提高了棉纺纱生产率。在棉纺纱产业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求原动力技术的革新。因此对蒸汽机的改造有其必然性。在瓦特之前就有蒸汽机了,但是这时候的蒸汽机是用来抽水的。瓦特于1782年成功制造出复动式蒸汽机,并于1785年运用到纺织业作为动力使用。之后蒸汽机在英国的工业区就开始广泛使用。到1833年,英国的蒸汽机达到10万台。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结构也开始发生改变。工业革命的早期,资本主义的生产还没有扩大,生产只是手工工场制作,参加的人数少,使用的劳动工具规模小。生产是分散的,没有形成一个大整体一个大组织。工人和手工厂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性,工人被训练成为一个高生产率高效率的生产团体,成为了一个阶级。改变的生产关系,将以机器为基础的工厂代替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了1864年童工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据亚当·斯密说,在他那时候,10个男人分工合作能制针48000多枚。但是现在,一台机器在一个十一小时工作日中就能制针145000枚。一个妇女或少女平均可以看管4台这样的机器,因此,他们用机器每天可以生产针近60万枚,每星期就可以生产300多万枚”。2根据英国一个统计数据分析,采用新改造的蒸汽机为原动力以后,蒸汽机时代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百分一点几到百分之三,近代一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当于铁器时代的一百年。 (二)人口的增长 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另外一个影响是人口的增长。1700年至1914年期间,欧洲的经济发1高德步王珏著《世界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55—256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30多个国家卷 入了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对整个世界的发展都带了了深重 的灾难。一战削弱了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一美国参战时 间迟,时间短,战场不在本国,从而一跃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 国,世界的金融中心,日本经济开始崛起,上升到世界经济第 三的位置。 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已经让位给美 国,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 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 美国接受了各国的大批订货单,出口的猛烈扩大带动生产的急 骤发展。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 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 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日本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畸形发展。它利用 “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荷、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 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开始部门:英国新兴的棉纺织业业,标志: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 18 世纪 60 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18 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它表现在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代替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即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的面貌,提高了劳动效率。正是因为蒸汽动力的运用,使运输机械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汽船的发明开辟了世界航运史上的新时代,火车的鸣叫,召唤了一个“铁路时代”的到来,铁路使世界经济联成一体,机器代替手工,宣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胜利完成。在工业革命推动下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要求进行全球性的扩张,从而把全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入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工厂制度的产生,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的阶级关系的出现,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理念的传播,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业革命还带来社会经济结构形式的变化,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国际化大生产初见端倪,工业文明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形成了许多工业

【高考历史必修一】7.19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版)

第19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纲要求】 1.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3.资本主义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及影响。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基础落实】 一 工业革命 1.条件 (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3)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4)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5)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 2.进程 (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关键: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3.影响 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工业日益重要 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生活方式工业城市形成,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 二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条件 (1)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2)蒸汽机车和轮船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形成: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4.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考点深化】 【典例剖析】 【考点深化】 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典例剖析】 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 1699~1701年1772~ 1774年 1804~ 1806年 1834~ 1836年 1854~ 1856年 欧洲83.645.037.336.328.9美国、加拿大 和西印度 13.346.946.434.728.1 非洲、近东、 亚洲、澳洲和 拉美 3.18.116.329.043.0 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答案】C 【解析】从表格信息看,英国对亚非拉地区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不断增长,这说明英国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侵略逐渐加深,反映出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故选C项。 归纳总结世界市场的形成

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姚雷(软件学院,71108314) 摘要: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这场革命,最先由英国发起,对英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可以说是这场革命中的主角,而革命也给英国带来了很多变革和影响。本文将探究工业革命以及它给英国带来的变革和影响。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影响变革 正文: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是世界近代史上的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世界历史上地位很高的一段时期。这场革命,导致世界格局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变革,几乎影响到了世界上所有国家。而英国,作为该时期的先行者,必然值得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学家等的研究和探讨。 一、关于工业革命的探讨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扩充到其他行业。 1689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宣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英国由此发生了工业革命。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764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国乃至世界的爆发。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用语。一百多年来,尽管史学界和经济学界有关工业革命的著作越来越多,研究的问题越来越深入。但研究者即使对一些基本问题也很少形成共识,对于“什么是工业革命”这一问题往往也是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答案。 不同时代的学者关注工业革命的角度不同。国内外学者把工业革命定义的研究分为社会变革学派、工业组织学派、宏观经济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和消费学派。社会变革学派认为工业革命就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人与人之间经济交易方式的大变革;工业组织学派强调工厂结构和规模的变化,或者说工厂制度的兴起;宏观经济学派则重点分析了当时出现的一些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技术学派认为,技术变化是工业革命时期最根本的特征;而在能源消耗学派的眼里,能源利用方式和种类的变化是工业革命的核心;消费学派认为,社会再生产过程包含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基本方面。消费是一切生产的目的,它使生产得以实现,创造新的生产需要。消费在工业革命时期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完成社会再生产过程,二是扩大生产需要,尤其是使服务业迅速发展起来。 这些学派都从不同的角度捉住了工业革命的特征。而本文主要是考量工业革命跟资本主义制度的宏观层面的关系,所以,本文主要是采纳社会变革学派的观点,把工业革命看作既是经济上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革命,而且还是一次对整个人类发生根本影响的革命。因而,本文所说的工业革命乃是广义的工业革命。它是“一次包括政治,经济一切在内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临沂质检)“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之前——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的可能性非常有限,工业经济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此即农业革命。”材料强调的是( ) A.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农业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快速提升 D.工业发展之后应首先注重粮食的生产 解析:选B。由材料“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之前……工业经济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此即农业革命”结合史实可知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实现农业大幅度增产,从而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 2.(2019·郑州质检)法国的保尔·芒图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这种制度的确立( ) A.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 B.开创了精细生产分工的模式 C.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 解析:选C。根据材料“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可知,工厂存在的特征就是一个总动力设备的安设,说明工厂制度的出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即机器生产的普及,故C项正确。 3.(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右图是创作于1854年的版画《英格兰的 “白人奴隶”》,反映了纺织厂里发生的现象。据此可以判断( ) A.奴隶贸易对欧洲影响较深远 B.工业革命提高妇女政治地位 C.英国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 D.此画体现了现代主义的风格 解析:选C。由材料“白人奴隶”“纺织厂里”可知工业革命后阶级矛盾尖锐,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故C项正确;奴隶贸易将非洲黑人奴隶运往美洲,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

完整word版,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2005级世界史专业谭天宇 内容提要:本文从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出发,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对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 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因为英国首先具备了其物质方面的前提,而且英国也具备了理论上的条件--工业资产阶级为此在经济学领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对英国工业革命前提条件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偏重于物质方面,而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显得薄弱。本文即从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出发,试图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作出粗浅的分析。 一 每当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诞生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必然会相应产生新的学说为其服务。英国工业革命即如此,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为它的产生在经济学领域做了大量理论准备。这种准备是从摧毁重商主义经济学说体系对资本主义发展束缚开始的。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重商主义实际上成为英国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随着工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资本逐渐取代商业资本而占据了优势地位,重商主义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新的经济学说即古典政治经济学应运而生。 最早阐述这种经济理论的学者是威廉·配第等人,他们虽然提出了与重商主义相反的理论, 但并不彻底,系统地进行论述的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斯密生活的时代,英国工场手工业已高度发展,正值工业革命前夜。但封建残余仍然存在,束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政权、消灭封建残余,巩固地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这种形势要求他们证明资本主义经济的优越性。斯密的研究就是适应这种要求进行的。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紧紧抓住了18 世纪中叶英国工场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以此为基础,批判地继承了先辈经济学家的成果,创立了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说体系,从而在理论上斩断了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 二 斯密认为,国民财富就是工农业生产的商品的总和;为增加国民财富就必须实行自由竞争。 贯穿于《国富论》全书的中心思想就是自由主义思想。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构 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是利用这类产物从国外够进来的物品。”《国富论》开篇即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即 大机器生产的采用方面打下了深深印迹。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由此出发,斯密把劳动分工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加以系统论述,以此来增加生产,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欲望;而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对重农学派有

第6讲近代西方的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

第6讲近代西方的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 一、选择题 题点1新航路的开辟 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2.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3.对于哥伦布到达美洲,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种种解释和评价。下列说法中,反映了欧洲殖民主义者立场观点的是() A.发现了“新大陆”B.开辟了“新航路” C.证实了“地圆学说”D.找到了“无主地” 4.假如你是16世纪初的一位欧洲商人,你深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那么,你有可能第一个将下列什么产品运到欧洲市场上出售() A.亚洲的丝绸B.非洲的黄金 C.美洲的烟草D.澳洲的瓷器 5.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这反映了西班牙出现了() A.商业危机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D.经济危机 题点2早期殖民扩张 6.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B.贩卖黑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