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维的基本过程与解决问题

思维的基本过程与解决问题

思维的基本过程与解决问题
思维的基本过程与解决问题

思维的基本过程与解决问题

一、思维的基本过程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属性或个别方面;综合是在思维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个别属性或个别方面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分析可以使人了解事物的组成部分、属性和方面;综合可以使人了解事物的整体和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个别属性和个别方面之间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过程,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分析为了综合,分析才有意义;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综合者更加完备。

人与人之间存有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的差异,同一个人存有不同年龄的分析与综合的差异。例如,有的人善于分析;有的人善于综合;小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偏于对具体事物的分析综合的感性水平,中学生则提高到对事物的本质因素和在联系的分析综合的理性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这些特点,加以积极地引导,以促进他们一般思维能力的提高。

2、比较

比较是指在思考中确定各种事物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的过程。

比较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比较某些事物,首先就要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分解出它们的各个部分、个别属性和各个方面。其次,再把它们相应的部分相应的属性和相应的方面联系起来加以对比,这其实就是综合。最后,找出确定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所以比较离不开分析综合,分析综合又是比较的组成部分。

教学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比较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同类事物间的比较,又我为纵向比较,或称顺序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可以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区分开来。另一种是不同类事物间的比较,又称为横向比较,或称交错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可以将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加清楚地呈现出来,还可以使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明确,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知识的混淆与分裂。

比较的原则是比较对象的相应部分或特点,根据同一个标准进行比较。否则,凤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或根据不同的标准,是无法比较的。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指在思考中抽出各种事物的共同属性,并舍弃其它属性。概括是指地思考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事物的共同属性联系起来。

分析、比较是抽象的基础,抽象又是概括的基础。没有分析和比较就不能抽象,没有抽象就不能概括。抽象、概括使我们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特殊上升到一般,把思想引向深化,更正确、更全面、更本质地反映事物。

4、具体化

具体化是把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推广运用到同类其它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具体化是认识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一般认识不断扩大、丰富、深入和发展。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对在学习中获得的一般理论加以具体说明和阐释。同时也应培养学生有独立地运用一般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具体化是真正掌握科学知识,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重要保证。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阶段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说来发为四个环节或四个阶段:发现和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1、发现问题

思维自问题开始,问题就是矛盾,矛盾时时处处都有,问题也就无时无在。但若真正引起人们的积极思维,大多是“为什么”和“怎么样”一类的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抓住主要矛盾,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出问题的核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和提出有重要价值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依赖于下列条件:

(1)社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是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的催化剂的和催生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会出现各种各样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是人们思维的压力和动力。原始社会中,人类狭小的生活空间尚无可靠保证的情况下,不会提出和明确发明宇宙飞船征服太空的问题;在人们钻木取火不知电为何物的时代,不会有人提出制造电灯、电视等电器的问题和设想。有一位各人说过,社会的需要会比一百所大学更能造就人才。

(2)个体活动的积极性。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之后,一说来,个体活动的态度越积极,活动量越大,围越广,越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高度的活动热情及主动的态度,才能发现常人不注意的问题。

(3)个体的求知欲。求知欲是人追求某种现象或弄清某个问题的部动因。求知欲望强烈的人总是能在别人不认为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总是能在被公认的解释中提出疑问,总是能要求有更深奥的和更亲异的说明。他们往往“异想天开”或产生一些常人看来荒诞不经的想法,寻根问底,究追不舍,把问题搞个水落石出。

(4)个体的知识水平。知识贫乏可以使人对一切感到新鲜,并刺激提出一些不了解的问题,但往往缺乏深度,让人感到肤浅可笑。一般而言,知识越是丰富,钻研越是深刻,提出问题就会越多,越重要。我国著名桥梁力学专家茅以升考试研究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让

学生对读过的书籍提问题,根据所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给每个人评定成绩,对我们是一个启发。

2、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主要是指弄清问题的特点和条件,其依赖的基础是搜集与占有与问题有关的大量材料。问题总是在具体事实上表现出来的,因此,没有大量的与问题有关的有价值的信息,要顺利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中国古代诗人贺“诗袋”的故事,“韦编三绝”的故事有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研读了1500本以上的著作,均说明占有大量有关信息的重要性。

3、提出假设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方法。但这经常不是简单地能够立刻找到和确定下来的,而是先以假设的方式出现。所为假设,是指关于引起一定结果的原因的推测。提出的假设越合理,问题解决的就越快合理假设的提出,取决于两因素,一是对问题的明确程度,二是主体已有的知识检验。对问题越明确,知识经验越丰富,提出假设就越有针对性和广阔性。

4、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检验假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实际行动,即按照假设去具体解决问题;二是智力活动,即进行推论。这种方法用在检验不能用实际行动检验的假设上。如军事行动的方案,重大工程的方案等。但检验假设最终仍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上四个环节并非截然分分,有时交错进行。目前心理学界对解决问题的环节尚有不同的看法存在。

三、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因素分析

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1、知觉情境的影响

解决问题往往会受知觉情境的影响。一般情况,知觉情境越简洁明显,有关的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就容易解决;复杂的隐匿的知觉情境,问题就不易解决。例如,在解决以已知圆半径为条件,求圆的外接正方形面积的问题中,图形画法不同,解题的难度就不一样,显然A图的解决要比B图的解决难度要大。又如,在解决如何连续画出四条线段一次通过所有九个点子的问题中,由于九个点子的整齐排列,极容易使人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正方形的整体,于是思维活动被局限在九个点子组成的图形之,问题始终不能解决。然而,思维活动一旦突破了知觉的束缚,就会立刻转向从九点之外下笔,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2、动机与情绪的影响

每个人在解决各种问题时,总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动机与情绪。动机是促使人去解决问题的动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没有动力,问题自然不会顺利解决;但动机过强,同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动机强度只有保持在一个恰当适中的水平上,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研究表

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关系,可以描绘成一条“倒转的U型曲线”。

一般地,积极情绪会使问题顺利解决,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但有特殊情况,过度兴奋和过度消极有时反而会阻碍或促进问题的解决。

3、思维定势的影响

定势指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的准备状态。也就是说,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方法、思路)去解决同一类问题,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以后仍然用习惯了程序(方法、思路)去解决问题。思维定势对那些简单的只需靠记忆或熟练操作即可解决的问题。它能有积极作用;对解决那些复杂的、创新的问题则起干扰作用和阻碍作用。

专栏2:反思维定势

著名动物病理学家贝费里奇谈到思路问题时曾举过一个例子:为了发现引起羊腐蹄病的微生物,他研究了数年但一无所得。原因是他每一次研究失败之后,又仍然采用同样的方法(他认为是最合理的方法)重新开头,但最后还是没有成功。后来,他采用另外一种根本说明,思维定势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为了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中,人们应当自觉采用“反思维定势”的措施─进持反向思维。

“田熊锅炉”的发明就是反思维定势的产物。过去的锅炉均安装着许多水管,它是用加热水管的办法使热水上升产生蒸汽。但这种结构的锅炉热效率不高。日本的田熊常吉想改革锅炉,但由于他的思考只局限在如何加热锅炉来提高热效应这一点上,结果屡遭失败。后来,他从相反的角度─锅炉吸热的角度思考问题时,便茅塞顿开。他想,管子里加热的水只能上升,这对冷热水交替极为不利,严重影响锅炉的势效率。于是,他把其中一根的热水管加粗,在粗管子中加入一根细的降水管。这一改,外管里的热水上升,管里的冷水下降,水流和蒸汽得以循环,锅炉的热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百分之十。田熊从“加热”的反面“吸热”来考虑问题,从而成功地发明了田熊锅炉。田熊常吉因此而成了日本的十大发明家之一。

为了克服固定思路的消极面,应当时常问一问自己:“从逆向去思考怎么样?”比如,圆珠笔漏油问题,一般人是从分析圆珠笔生漏油的原因入手去寻找解决办法,得出的结论是要增强笔珠的耐磨性,但漏油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而日本的中田则从逆向去思考,他采用减少笔芯容量的办法解决了原珠笔漏油的问题。对有些问题还可以大胆地问一问自己:“颠倒一下不行吗?”日本一位叫滨里的人,经常被人邀去练习高尔夫球,可是,在家里练习时,由于没有草坪,就要用带毛的地毯,而地毯价钱十分昂贵。能不能想法使练习少花点钱呢?滨里想:“把地毯上的毛安在球上行不行呢?这样不照样可以产生磨擦力吗?”就这样,长满毛的高尔夫球诞生了,这种球的楼道里练习也就象在草坪上练习一样了。

反面可以出真理。美国伯纳姆在现代科学管理制度─泰罗制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三问,就是反向思路的产物。他认为,对任何事情,都要向自己提出三个基本问题:一、能不能取消?二、能不能合并?三、能不能用更简单的东西来取代?这三个问题对人颇有启发,它不仅曾经一度使美国的工业生产剧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且对人们在各个领域的创造,起了开拓思路的作用。

不利的思路将使你迷入岐途。“发明大王”爱迪生思路开阔,善于创造。他搞科学研究

的擅长采用“系统研究法”。他认为电灯只不过是整个一系列发明中的一个,其他还有一系列的东西,如发电机、仪表、开关以及许多零件都应属于电灯这一系统之中。这种“系统思想”曾使爱迪生迸发了持久的创造激情,并获得举世瞩目的一系列发明。无疑,系统思想对于考虑同类性质问题确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在解决不同性质问题时,却又往往会造成凝固、僵化的局面,成为不利的思维空势。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以后,花了三年时间研究直流输电线路和输电系统问题。但他不能摆脱习惯了的从直流系统来考虑问题这一思维定势,尽管采取了种种措施,输电距离最远还是不超过三公里。正当爱迪生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美国工程师乔治.威斯汀豪斯看出了直流系统的局限性。他看到在意大利展出的采用变压器来升高电压、减少电能消耗的输电系统后,立即买下了这一技术在美国使用的专利权,接着作了一点改进,把从发电机发出的直流电变成高压交流电,取得了远程在规模电大输送问题的圆满成功。

可以这样说:“思路可贵又可畏。”有利的思路将使你走向成功,不利的思路将使你迷入岐途。当你意识到思维空势的消极作用时,发挥创造性思维,走向成功就大有希望了。

4、功能固着与变通

功能固着是指只看到熟悉的事物的通常用途,而看不到它的其它功能,从而干扰了问题的解决。心理学家亚当森的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要求被试把三去腊烛平行方向固定在木樯上。发给被试的材料有三去腊烛、三个纸盒、火柴和几个图钉。第一组领取的材料分别装在三个纸盒,第二组领取的材料放在三个纸盒外。其结果,在规定时间29分钟,第二组有86%解决了问题,而第一组只有41%解决了问题。原因是第一组受了功能固着的影响,具体的解决办法同学们自己变通一下就明白了。

5、思维的一线性和自束性

所谓“一线性”就是俗话所说的钻牛角尖,一旦人的思维钻入牛角尖,解决问题就困难了。所谓“自束性”,就是主观上的附加了条件,束缚了自己的思维。哥伦布竖鸡旦的故事,是打破维自束性和一线性的著名例。

四、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模式是由若干元素集合起合的结构。思维模式是指由问题的条件、性质、解题者的个性特点,在解题过程中长期形成的相以稳定的思维类型。

1、直觉式

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经过自觉的、有意识的逻辑推理,而是凭直觉作出判断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速度快,正确性较大。直觉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并非神秘莫测。其过程中的许多中间环节都省略了,所以能对问题作出快速的反映和观测。其基础是个人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果断的意志品质,瞬间完成。战争前线的军人,执行公务的公安刑警,抢救病人的医生等,善于运用自觉式思维模式。

2、分析式

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事实材料作充分分析,并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分析周细,推理严格,结论科学。但有时该思维模式的步骤显得繁杂,耗费时间太多,于是实际运用中,人们往往给予适当的简化,以提高时效。

3、试误式

尝试错误式的简称。指在解决问题中,不对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法等作周密的思考,而用尝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耗时多各成效低,盲目性大,弯路长。不过在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行大致的分析之后的高层次的试误,会大克服以上缺点。

4、顿悟式

顿悟即指突然醒悟明白。顿悟式指在积累了大量材料之后,经过分析、比较、推理而无法解决问题时,偶然的刺激,突然明白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河预测性、自发性、科学性。其赖以产生的前提一理大量材料的积累,二是艰苦卓绝的思考。

在复杂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人们往往是对几种思维模式综合运用,随着问题的改变而分别有所侧重。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每种思维模式的优缺点,逐步分析自己的思维模式,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模式,从而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学会认清问题; ●懂得运用4W2H方法思考问题; ●知道有效进行决策; ●掌握对正确思维模式的运用。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陈宝光 人们在思考、学习问题分析与解决时,有一个思维技术模型(如图1所示),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状况分析;第二步,问题分析;第三步,方案决策;第四步,应变措施。这四个环节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是思维的高度以及是否有创新思维,因此解决问题思维的模式非常重要。 图1 思维技术全图 一、认清问题 1.职业经理人提出的问题

职业经理人经常提出的问题主要有十八个: 第一,产能分析如何准确; 第二,流程标准是否合理; 第三,产品质量不稳定; 第四,管理制度不健全; 第五,执行力问题; 第六,员工不服从安排; 第七,生产交期延迟; 第八,员工素质如何提升; 第九,客户如何不流失; 第十,生产中人员流失; 第十一,执行力差; 第十二,工艺问题; 第十三,过程控制问题; 第十四,技术问题书面化; 第十五,供应商供货不及时; 第十六,销售售后服务; 第十七,有制度但执行难; 第十八,员工的工资得不到改善。 事实上,以上的问题并不真正的在“提问题”,而是在“丢问题”,把问题丢给别人。这样的管理者很难与上司有非常好的沟通,也很难管理好下属,因为其只是在提表象问题,没有诠释问题。 2.认识问题 当实际状况与标准或期望值发生差距时,即遇到了问题。问题是从过去、现在到未来。 问题发生的过程 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二是时空影响。 对于问题发生的过程,概括来说,可分为四种类型: 超过预期。即实际状况超出了期望。比如,在农产品中,原本姜的行情是10元/公斤,现在有人以20元/公斤的价格向农民购买,此时农民不会为有人愿意出高价而高兴不已,反而在思考,姜现在可以卖到20元/公斤,为什么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被中间商剥削了?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目标的过程超过了预期。 未达进度。比如,一件工作的作业流程最少需要花三天的时间完成,加上一天的弹性时间,总共需要四天的标准范围。有一次同样的工作却花了六天,这种进度严重落后的现象就是一种问题。

逻辑思考法

逻辑思考法:归纳法与演绎法(1) 就像航海需要选对路线才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一样,思考问题也同样需要有正确的途径和方法。正确的思考是以逻辑方法作为基础的,它通常包括两个基本方法: 一、归纳法 归纳法就是从部分导向整体,从特定事例导向一般事例的过程,它以经验和实证作为基础,并从基础中得出结论。 奥地利医生彼得在看儿子睡觉时,忽然发现儿子的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才正做着一个梦。 彼得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 于是,他把儿子当成了“试验品”:每当儿子睡觉时,他便守在旁边。一旦发现眼珠子转动,就叫醒儿子,儿子总是说做了一个梦。 彼得又仔细地观察他的妻子,后来又观察了邻居,观察了他的病人,都发现同样的情况,因此,他写出了论文,指出人睡觉时眼珠转动,表示睡者在做梦。 他的论文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注意。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这种用直接观察所取得的结果和今天用脑电波的测试数据是相吻 合的。

“人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表示睡者在做梦。”这个结论当时是怎样得来的呢?是这位奥地利医生观察了儿子、妻子、邻居及病人等个别现象后归纳分析得出来的: 儿子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表示在做梦; 妻子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表示在做梦; 邻居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表示在做梦; 病人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表示在做梦; …… 所以人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表示睡者在做梦。 “儿子……”“妻子………”“邻居……”“病人……”等都是一些个别的特殊的事例,所以,人睡觉时眼珠子转动,表示睡者在做梦是从这些个别的特殊的事例中总结出的同一类事物的一般结论,这种由一些个别的、特殊的事例推出同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叫归纳分析法。这种方法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二、演绎法 以一般性的逻辑假设为基础,得出特定结论的推理过程就是演绎法。 这两种推理方法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但两者可以一起运用。例如,每当你用石头砸窗户的时候,只要石头不变,则窗户一定会被打破。反复几次这样的过程之后,你可归纳出一个结论,即玻璃是易碎的,而石头是不易碎的。

快速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考方法

快速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考方法 以前我写过一篇不读新闻的文章,当时反晌很激烈。实际上是否阅读新闻,取决于你是否在浪费时间,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怎么阅读新闻不浪费时间。 大家可以尝试使用下面的思考方法来分析平时所看到的新闻和日常事务,最好把分析结果记录下来,坚持做上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这些方法能改变你的思维方法,能快速的解决问题,并提高你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篇文章是从最近阅读的《麦肯锡工作法:个人竞争力提升50%的7堂课》摘录的,这本书翻译的有些晦涩,但里面提供的思考方法,非常实用。 正文 不要只从硬币的正反面考虑问题 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播放着各种各样的新闻。 也许大家很多时候会想,居然发生了这种事情,但是重要的事情还在后面。 试着形成以下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条新闻对自己、自己的工作或者客户而言, 意味着什么?” 通过自问自答的训练,在发生问题时,便可以不慌不忙,采取必要的行动。 思考的顺序是:首先,思考从这件事情中可以学到什么,以及其带来的意义;其次,改变视角,按照“空·雨·伞”的逻辑,落实自己应当采取的行动。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从硬币的正反面进行思考。 比如,看到A商品的销售额降低时,仅想到销售额降低,只要增加促销活动就可以了,这便是从硬币的正反面思考。 这样一来,就无法思考事情本身的意义与影响。

深入思考,领会问题的核心,或许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商品在市场上的作用逐 渐减弱,所以将投入A商品的经营资源完全转移至其他商品上,这样反而利于新的成长。 解决问题时不能只关注眼前,应当考虑到未来的走向。 并不拘泥于A商品,而是关注今后市场的长远发展。这时,通过运用麦肯锡式的问题解决技巧与框架,便可以发现自己未能看到的选项。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价值。发掘可能性,是麦肯锡式问题解决技巧与框架的存在意义。 决不放弃的定力 从敏锐的切入口提出问题。顺乎逻辑的演示。 这貌似符合麦肯锡式的问题解决方法,但实际上,客户评价越高的工作,逻辑的重要性越靠后。我这么说,大家是不是大吃一惊呢? 埋头解决问题时,思维高速运转,灵机一动加速问题解决的情况绝不少见。 分解与最初的闪念相关的步骤,逻辑必然成立,但是结果却未必可塑。 创建独立的假说,摆脱限制,采取零设想,发现可以将一般情况下认为毫无关系的信息串联起来的关键驱动,推导出答案,这才是麦肯锡式的问题解决方式。 问题解决的决定因素并非框架或逻辑(当然,这依然是必需的工具),而是竭尽全力、决不放弃的决心。 绝对不能满不在乎地使用逻辑推理,无意识地推导出答案。 使五感更敏锐 也许有人会想:虽然你这么说,但也许身处麦肯锡那样的特殊环境中,才会有那种灵机一动。但是我基本上可以肯定事实并非如此。 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够产生自己独有的灵感。唤醒五感,也有利于获得灵感。 有些人每天工作繁重,疲惫不堪,无法清晰地思考。我劝他们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

第三节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第三节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一、什么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产生于问题。"问题是接生婆,他能帮助新思想诞生"(苏格拉底语)。只有我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主观愿望,靠旧的方法手段不能奏效时,人们才能进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但包括了整个认识活动,而且也渗透了许多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思维活动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成分。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在阶段的划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目前我国心理学界比较倾向于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 发现问题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 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实践领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即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它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和前提,并能产生巨大的动力,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历史上许多重大发明和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能否发现和提出重大的有社会价值的问题,要取决于多种因素。第一,依赖于个体对活动的态度。人对活动的积极性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越易从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捕捉到他人忽略的重大问题。第二,依赖于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思想懒汉和因循守旧的人难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第三,依赖于个体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兴趣爱好广泛的人,接触范围广泛,往往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力图探究现象中更深层的内部原因,总要求有更深奥、更新异的说明,经常产生各种"怪念头"和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第四,取决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知识贫乏会使人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并刺激人提出许多不了解的问题,但所提的问题大都流于肤浅和幼稚,没有科学价值。知识经验不足又限制和妨碍对复杂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只有在某方面具有渊博知识的人,才能够发现和提出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 (二) 明确问题 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确定问题的范围,明确解决问题方向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最初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混乱、笼统、不确定的,包括许多局部的和具体的方面,要顺利解决问题,就必须对问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具体分析,以充分揭露矛盾,区分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使问题症结具体化、明朗化。 明确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能否明确问题,首先取决于个体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个体只有在全面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比较分析,才能迅速找出主要矛盾;否则,感性材料贫乏,思维活动不充分,主要矛盾把握不住,问题也不会明朗。其次,依赖于个体的已有经验。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正确地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三) 提出假设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但这些方案常常不是简单地能够立即找到和确定下来的,而是先以假设的形式产生和出现。假设是科学的侦察兵,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科学理论正是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实践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提出假设就是根据已有知识来推测问题成因或解决的可能途径。 假设的提出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人脑进行概略地推测、预想和推论,然后再有指向、有选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假设)。提出假设就为解决问题搭起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假设的提出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观的感性材料,尝试性的实际操作,语言的表述和重复,创造性构想等都对其具有重要的

思考问题的逻辑方法

思考问题的逻辑方法 SWOT分析法 它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于优势和弱势是内部环境的分析,机会和威胁是对于外部环境的分析。这个模型可以用于多种方面,任何和商品,贸易,竞争有关系的都适用,而人也是一种商品。这个模型可以帮助你理清现状。 5w2h分析法 它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提出疑问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创造力高的人,都具有善于提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提问题的技巧高,可以发挥人的想象力。连续以几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求其根本原因。很多问题都是系统性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真正影响大局的不是表面的问题,这种方式可以找到问题根源。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思考。 鱼骨图分析法 又名因果分析法,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现代工商管理教育如MBA、EMBA等将其划分为问题型、原因型及对策型鱼骨分析等几类先进技术分析。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头脑风暴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叫鱼骨图。鱼骨图原本用于质量管理。

6顶思考帽法 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运用德博诺的六顶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但人不能同时戴2顶帽子,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好几种情绪中进行平行思考。人的思维是通过提问来引导的,一个人是积极还是消极,取决于他给自己提的问题。同样的下雨天,消极的人在统计因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损失,积极的人在问自己下雨我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 金字塔的基本结构是: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金字塔训练表达者: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利益点、关注点、兴趣点和兴奋点,想清内容说什么、怎么说,掌握表达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 金字塔帮助达到沟通目的: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主次分明,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能接受、记得住。

第三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第三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一、什么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产生于问题。“问题是接生婆,他能帮助新思想诞生”(苏格拉底语)。只有我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主观愿望,靠旧的方法手段不能奏效时,人们才能进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但包括了整个认识活动,而且也渗透了许多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思维活动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成分。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在阶段的划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目前我国心理学界比较倾向于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 发现问题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实践领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即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它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和前提,并能产生巨大的动力,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历史上许多重大发明和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能否发现和提出重大的有社会价值的问题,要取决于多种因素。第一,依赖于个体对活动的态度。人对活动的积极性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越易从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捕捉到他人忽略的重大问题。第二,依赖于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思想懒汉和因循守旧的人难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第三,依赖于个体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兴趣爱好广泛的人,接触范围广泛,往往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力图探究现象中更深层的内部原因,总要求有更深奥、更新异的说明,经常产生各种“怪念头”和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第四,取决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知识贫乏会使人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并刺激人提出许多不了解的问题,但所提的问题大都流于肤浅和幼稚,没有科学价值。知识经验不足又限制和妨碍对复杂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只有在某方面具有渊博知识的人,才能够发现和提出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 (二) 明确问题 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确定问题的范围,明确解决问题方向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最初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混乱、笼统、不确定的,包括许多局部的和具体的方面,要顺利解决问题,就必须对问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具体分析,以充分揭露矛盾,区分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使问题症结具体化、明朗化。 明确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能否明确问题,首先取决于个体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个体只有在全面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比较分析,才能迅速找出主要矛盾;否则,感性材料贫乏,思维活动不充分,主要矛盾把握不住,问题也不会明朗。其次,依赖于个体的已有经验。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正确地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三) 提出假设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但这些方案常常不是简单地能够立即找到和确定下来的,而是先以假设的形式产生和出现。假设是科学的侦察兵,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科学理论正是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实践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提出假设就是根据已有知识来推测问题成因或解决的可能途径。 假设的提出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人脑进行概略地推测、预想和推论,然后再有指向、有选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假设)。提出假设就为解决问

分析问题的7种思维方法

史上最全|分析问题的7种思维方法(职场人必备)2018-07-25 21:00 不管是在职场中还是生活里,我们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没有清 晰全面的思维方式,问题面前,势必难上加难。今天,给大家带来 一些经典好用的思维方式,其中如思维导图、金字塔原理等都是小 培个人力荐的哦~也希望朋友们学起来,用起来,遇到问题时候快 速分析,解决掉它们! 以下信息均整合于网络各处,小培仅做汇编分享。来源:@培训人 社区转载请予以说明 6顶思考帽法 白色思考帽、绿色思考帽、黄色思考帽、黑色思考帽、红色思考帽、蓝色思考帽。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开发。 “6顶思考帽”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 在工作中运用6顶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但人不能同时戴2顶帽子,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好几种情绪中进行平行思考。

人的思维是通过提问来引导的,一个人是积极还是消极,取决于他给自己提的问题。同样的下雨天,消极的人在统计因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损失,积极的人在问自己下雨我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SWOT分析法 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提出,由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中最终确立。

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于优势和弱势是内部环境的分析,机会和威胁是对于外部环境的分析。 这个模型可以用于多种方面,任何和商品,贸易,竞争有关系的都适用,而人也是一种商品。在工作中,这个模型同样可以帮助你理清现状,分析问题。 麦肯锡7步分析法 来源:麦肯锡公司 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是缜密而系统化思维的产物,任何一个有才之士都能获得这种能力。有序的思维工作方式并不会扼杀灵感及创造力,反而会助长灵感及创造力的产生。咨询公司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对于解决企业问题非常有效,对于解决任何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问题都值得借鉴。

问题解决的系统性思维

问题解决的系统性思维 NO 1. PDCA方法 1.1 P(Plan)——计划,【目标的确定以及工作计划的制定】; 1.2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实施,实现计划中的内容】;1.3 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对错,明确效果,找出问题】;1.4 A(Act)——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NO 2. P(Plan)——陈述问题 2.1 问题描述5W1H 1. what 指的是什么事、什么问题、问题的表现; 2. when 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时候有问题; 3. where 指的是在哪,在哪发生的问题,在哪发现的问题等,具体到某个地点; 4. who 指的是谁,什么人,谁发现的,谁造成的,是否是人为原因等; 5. which 指的是问题发生的频率,规律等;

6. how 指的是问题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2.2 定义问题异常问题:应该做到而没有做到,或不应该发生而发生了的。表示现状比标准 要差,实力没有发挥出来。改善问题:希望做到,而目前没有做到。表示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希望提升实力。2.3 确立目标 NO 3. P(Plan)——原因分析 3.1 问题分析5—Why

通过5-Why分析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系统的方法并不急于立即解决问题,而是立足于揭示问题根源,找出长期的对策。3.2 5-Why分析的三条路径 1. 明确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人、机、料】; 2. 未发现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会漏到客户手上?——【方法】; 3. 体系失效——为什么体系允许这个问题发生?——【环境】。 NO 4. P(Plan)——制定目标计划 4.1 制定计划—5W3H 1. Why:为何----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如此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做这项工作的原因 或理由);2. What:何事----什么事?做什么?准备什么?预防什么(即明确工作的内容和 要达成的目标);3. Where:何处----在何处着手进行最好?在哪里做?(工作发生的地点); 4. When:何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完成?(时间); 5. Who:何人----谁去做?谁负责?谁来完成?(明确职责); 6. How:如何----如何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用什么方法进行); 7. How much:何价----成本如何?达到怎样的效果(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8. How feel:感觉—结果预测如何?开发者、使用者、领导最终的结果是否满意;——解决计划编制的结构问题、方向问题、执行力 问题。 NO 5. D(DO)——执行实施

解决问题的三大思维和通用方法

解决问题的三大思维和通用方法 《解决问题的三大思考工具》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关于分巧克力的问题。 (1)分9块巧克力给4人问题 你去访问你的一个朋友,离开时他给了你9块大小相同的巧克力。而你有4个活泼的儿子,为了避免争吵,你如何把巧克力平均地分配给4个孩子呢? 请思考一下你会如何进行分配呢?停下来好好想一想(如图1所示)。 解决问题的三大思维和通用方法 图1 四个孩子如何分9块巧克力 甲的想法:每个人先分2块,然后把最后一块平均切成四块,然后每人分一块,这样每个孩子就有2+1/4块(如图2所示)。 解决问题的三大思维和通用方法 图2 纵向思维一块切四份后每人2+1/4块

乙的想法:9块巧克力不好分,那么把巧克力融化,平均倒入4个杯子中,每人一杯,这样每个孩子就得到了9/4块巧克力(如图3所示)。 解决问题的三大思维和通用方法 图3 横向思维融化后每人9/4块 丙的想法:取出一块巧克力不分,剩下的8块巧克力每人分2块。因为孩子们并不知道有巧克力,即使得到2块也比1块都没有要高兴(如图4所示)。 解决问题的三大思维和通用方法 图4 纵向思维拿出1块后每人2块

根据三大思维的特点进行简单分类,甲属于逻辑思维(纵向思维),乙属于横向思维,丙属于批判性思维。甲使用的是逻辑思维最常用的方法:拆分,也称为分而治之,把问题拆分到可以解决的最小单元。乙使用的是横向思维的联想,通过联想到平均分酒的方法,将巧克力融化后平均分配。丙的使用的是批判性思维的追本溯源,溯源到为什么非要分9块,从而得到分8块也行。 (2)曹冲称象 下边我们来看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曹冲称象,看看三大思维会给你怎样的启发。 在距离现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国是处于魏、蜀、吴三强鼎立的三国时代。 有一天,吴国的孙权送给魏国领袖曹操一只大象,长久居住在中原的曹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这个大怪物的体重到底有多重。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 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可是在场的人觉得太残忍了,而且曹操喜欢大象可爱模样,不希望为了秤重失去它。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正想要放弃的时候,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知道怎么秤了!"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沉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接着,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摘要: 数学问题是指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景状态。这里所指的“问题”不是指那些与课本例题同类型的常规习题,而是指那些非常规性的或者条件不充分、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探究性问题。这些问题不能直接套用现成公式获得解决,而要调动所学知识系统,运用一定的思维策略,通过一定的思维过程逐步指向问题目标,使问题在探究中获解。 关键词:缕析问题;求解方案;问题解答;解题过程 数学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一般思维过程是:缕析问题信息→确定求解方案→实施问题解答→反思解题过程,下面以实例加以分析。 一、缕析问题信息 1.理清数学问题信息。数学问题作为一种有待加工的信息系统,它主要由条件信息、目标信息和运算信息三部分构成。理解和感知数学问题中的信息元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一步主要是要求实施者明确问题所提供的条件信息和目标信息。 对数学问题基本信息的感知要做到全面而完整,特别是对那些综合性强、关系复杂的问题,要注意发现问题中的隐性信息,充分挖掘有用的信息,这对问题解决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问题“大数和小数的差是80.1,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刚好与大数相等。大数和小数各是多少”中,大数和小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这一重要条件信息没给出,而隐藏在“小数点向右移”一句话中,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 二、确定求解方案 在第一步理解分析条件信息、目标信息的前提下,在头脑中已初步形成了数学问题的初始状态,及要解决的问题的目标状态。这时,解决者的思维就要进一步深入,提炼数学问题中存在的显性的或隐性的有用信息,链接各信息间的运算信息,选择解题方法,制定合理的求解计划,这是实现问题解决的最关键一步。这一过程由一组复杂的心理活动组成,一般要连续完成以下几方面的任务。 1.类化问题信息。一切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总是将未知的新问题不断地转化成已知的问题的过程,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在这一环节就是把数学问题中呈现的主要信息同解决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连接起来,并以这些已认知的知识和方法作为解决新问题的依据和基础,重新组合演化成解决新问题所需的新策略。 2.寻找解题起点。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往往有所不同,具有因人而异的相对灵活性。如在解决例1时,学生一般都会想到从求科技书入手,求出前后科技书本数之差即可;另外,学生想到

思维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思维过程及解决问题的 思维过程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分析是将事物的组成部分和个别特征通过神经活动区分开来;而综合则是将事物的各个成份和个别特征联系起来,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比较是将几种有关事物加以对照,确定他们之间相同和不 概括是事物的某类共同特征在脑中的结合。对客观事物的观察,通过分布、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借助于词的作用,就可以形成概念;反映事物关系的、概念之间的联系称为判断。把两个判断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一个新判断的过程,称为推理。通过推理,获得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称为理解。 由上述可见,思维是一个复杂的、高级的认识过程,反映了事物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且具有间接认识和概括认识的特性。 第四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一、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 一般说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识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 思维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到处都有,时时都有。找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动力。 发现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依赖于以下三个条件:

1.依赖于主体的活动积极性。一般而言,主体活动量越大,接触面越广,越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掘平常人所不注意的问题总是属于从事研究、经常向未知世界探索的研究者。 2·依赖于主体的求知欲。求知欲在发现问题和明确的提出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人追求某种现象或弄清某个问题的内部原因。求知欲高的人能在别人不发现问题的地方,在已有公认解释的事实中提出问题,他们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他们对待一切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非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3.依赖于主体的知识水平。发现问题和明确的提出问题也和人的知识经验联系着。一个人知识不足,对于事物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究竟,会促使他提出许多问题。幼儿期(4~5岁左右)有人称之为“发问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儿童特别好问。他们有时候向大人提出“天上有人吗?”“月亮为什么跟人跑?”“水开后为什么会冒烟?”等一系列的问题,但儿童的问题都为成人的经验所解决。知识缺乏不容易提出复杂的问题,不会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也就不能提出深刻的问题。所以,钻得愈深,了解得愈多,提出的问题就愈多、愈重要、愈深刻。屈原是很有才华的人,他在“天问”中一口气提出了172个问题,包括天文、地理、人类等各个方面,发人深思。 富于解决问题的人总是具有慎思审问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乃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分析所提出问题的特点与条件。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搜集与问题有关的材料,没有大量的信息,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比如马克思创作《资本论》,他研读了1,500本以上的各种着作。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 侯照小学杨小元 摘要:从解决问题教学的发展来看,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如何做好这第一学段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的。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时,我更加关注“解决问题”的教学,也在这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一年级解决问题审题数量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可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基本要求。为落实上述理念,新教材改变了传统应用题单独编写、集中教学的做法,把“解决问题”教学融汇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教学过程之中,并将数学问题置于对话式的语言、生活化的情景之中,使应用题充满生命活力。改革后,没有了关于“解决问题”的专门的系统的讲解与练习,只是通过让学生在不断感悟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年级多学一些图画情境题,问题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有情景,有实物照片或图片,有卡通漫画或对话等。这样的呈现方式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学生愿意解决这些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身临其境地进入角色,从而理解题意。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由于新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是以图画形式呈现,学生必须先看懂图,正确收集图中的信息,并加以整理排列次序。由于低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有限,不能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条件与问题,学习困难比较大。特别是那种一个条件是文字形式提供的,另一个条件要通过收集图中的信息来获得的,学习难度更大。 课标中没有明确提出需要学生掌握问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往往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题。而一年级学生,不善于从上下文全面分析数量关系,而对题目中指示计算方法的个别词语的反应特别强烈。如见到“一共”就用加法,“还剩”就用减法。用个别关键词代替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削弱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教学中的困惑引发了教者的思考,下面就结合教学中的反思和积累的心得体会,对解决困惑的一般策略,谈一些初浅的认识。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第一阶段,认识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分析所提出问题的特点与条件。 第三阶段,提出假设,考虑解答方法。 第四阶段,检验假设。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为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着执着的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的代名词。 词源 皮格马利翁心理学 后来被用在教育心理学上,也称“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比喻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对他们施加的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 对心理学领域的影响: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bertRosenthal)和雅格布森提出。他们在原神话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先找到了一个学校,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方法也不同,儿童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罗森塔尔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 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皮格马利翁解释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说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如此成就。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

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学会认清问题; ●懂得运用4W2H方法思考问题; ●知道有效进行决策; ●掌握对正确思维模式的运用。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人们在思考、学习问题分析与解决时,有一个思维技术模型(如图1所示),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状况分析;第二步,问题分析;第三步,方案决策;第四步,应变措施。这四个环节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是思维的高度以及是否有创新思维,因此解决问题思维的模式非常重要。 图1 思维技术全图 一、认清问题 1.职业经理人提出的问题 职业经理人经常提出的问题主要有十八个: 第一,产能分析如何准确; 第二,流程标准是否合理; 第三,产品质量不稳定; 第四,管理制度不健全; 第五,执行力问题; 第六,员工不服从安排; 第七,生产交期延迟; 第八,员工素质如何提升; 第九,客户如何不流失; 第十,生产中人员流失; 第十一,执行力差;

第十二,工艺问题; 第十三,过程控制问题; 第十四,技术问题书面化; 第十五,供应商供货不及时; 第十六,销售售后服务; 第十七,有制度但执行难; 第十八,员工的工资得不到改善。 事实上,以上的问题并不真正的在“提问题”,而是在“丢问题”,把问题丢给别人。这样的管理者很难与上司有非常好的沟通,也很难管理好下属,因为其只是在提表象问题,没有诠释问题。 2.认识问题 当实际状况与标准或期望值发生差距时,即遇到了问题。问题是从过去、现在到未来。 问题发生的过程 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二是时空影响。 对于问题发生的过程,概括来说,可分为四种类型: 超过预期。即实际状况超出了期望。比如,在农产品中,原本的行情是10元/公斤,现在有人以20元/公斤的价格向农民购买,此时农民不会为有人愿意出高价而高兴不已,反而在思考,现在可以卖到20元/公斤,为什么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被中间商剥削了?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目标的过程超过了预期。 未达进度。比如,一件工作的作业流程最少需要花三天的时间完成,加上一天的弹性时间,总共需要四天的标准围。有一次同样的工作却花了六天,这种进度严重落后的现象就是一种问题。 到达了就完了。比如,猪流感疫情是由空气传播开来的,当全面爆发猪流感时,事情就再也难以控制,这就是问题。 问题到了无法控制的状态。比如,一对即将结婚的新人,因为对结婚的各种礼仪、习俗有不同看法,且各自坚持己见,僵持不下,结果使得问题持续扩大到无法控制的状况,最后爱人变仇人,婚礼也被取消。 关键问题是什么 概括来说,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理想与实际差距过大; 第二,未能达到进度或是标准; 第三,事情到了无法控制的状态。 正确述问题 要想正确的述问题,应符合五点要求: 第一,对象明确; 第二,具体说明,即对人、事、时、地、物进行具体说明; 第三,可观察到的,即现象状况; 第四,可验证的,即有数据佐证; 第五,明确表达不想接受的状态,包括环境、条件、事件、行为等。 【案例】 正确的问题述(一)

思维的基本过程与解决问题资料讲解

思维的基本过程与解决问题 一、思维的基本过程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属性或个别方面;综合是在思维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个别属性或个别方面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分析可以使人了解事物的组成部分、属性和方面;综合可以使人了解事物的整体和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个别属性和个别方面之间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过程,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分析为了综合,分析才有意义;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综合者更加完备。 人与人之间存有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的差异,同一个人存有不同年龄的分析与综合的差异。例如,有的人善于分析;有的人善于综合;小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偏于对具体事物的分析综合的感性水平,中学生则提高到对事物的本质因素和内在联系的分析综合的理性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这些特点,加以积极地引导,以促进他们一般思维能力的提高。 2、比较 比较是指在思考中确定各种事物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的过程。 比较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比较某些事物,首先就要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分解出它们的各个部分、个别属性和各个方面。其次,再把它们相应的部分相应的属性和相应的方面联系起来加以对比,这其实就是综合。最后,找出确定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所以比较离不开分析综合,分析综合又是比较的组成部分。 教学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比较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同类事物间的比较,又我为纵向比较,或称顺序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可以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区分开来。另一种是不同类事物间的比较,又称为横向比较,或称交错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可以将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加清楚地呈现出来,还可以使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明确,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知识的混淆与分裂。 比较的原则是比较对象的相应部分或特点,根据同一个标准进行比较。否则,凤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或根据不同的标准,是无法比较的。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指在思考中抽出各种事物的共同属性,并舍弃其它属性。概括是指地思考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事物的共同属性联系起来。

7种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很多麻烦,问题我们一时解决不了,现在我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使用一些专业的,系统性的思维方法,等你熟练使用这些方法解决自己常遇到的问题,那时候心情棒棒哒。下面是作者总结的几个我们常见的,能够很快上手的一些思维方法,至于具体怎么使用,可以百度参见一些案例,很快就会掌握,且受益终身的。希望能给你带去一些启发,也感谢您的阅读哈~ SWOT分析法 它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于优势和弱势是内部环境的分析,机会和威胁是对于外部环境的分析。这个模型可以用于多种方面,任何和商品,贸易,竞争有关系的都适用,而人也是一种商品。这个模型可以帮助你理清现状。 5w2h分析法

它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提出疑问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创造力高的人,都具有善于提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提问题的技巧高,可以发挥人的想象力。连续以几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求其根本原因。很多问题都是系统性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真正影响大局的不是表面的问题,这种方式可以找到问题根源。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思考。 鱼骨图分析法 又名因果分析法,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现代工商管理教育如MBA、EMBA等将其划分为问题型、原因型及对策型鱼骨分析等几类先进技术分析。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头

脑风暴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叫鱼骨图。鱼骨图原本用于质量管理。 6顶思考帽法 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运用德博诺的六顶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但人不能同时戴2顶帽子,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好几种情绪中进行平行思考。人的思维是通过提问来引导的,一个人是积极还是消极,取决于他给自己提的问题。同样的下雨天,消极的人在统计

逻辑学思考题

练习题 一、分析下列议论是否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1.很多人主张写文章应当讲究语言形式。我的看法则与之不同。我认为应当提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必须改正和反对这种形式主义的倾向。 2.甲:今年你们厂的产值是多少 乙:今年原材料提了很多价,不亏本就算好了。 3.唐代以后古体诗转韵的也不少,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就是这样。 二、分析下列议论是否违反矛盾律或排中律的要求。 1.这个公司今年做了差不多一百万元以上的生意。 2.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的天然屏障。 3.张三考试作弊,一种意见是要处分,一种意见是不要处分,这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关键是做好张三的思想工作。 三、分析下列各题是否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 1.价值规律是永恒的历史范畴。 2.中小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搞"家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此既不提倡,也不禁止。 3.在从前的年代,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得来的。4.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5.父亲:你完成了作业没有 女儿:谁说我没有完成作业 父亲:那你就去睡吧。 女儿:我还有一道题没做完。 父亲:你不是说你已经完成了作业 女儿:我哪里说过我完成了作业 6.下面是金人王若虚的一段话: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 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7.一位妇女去信询问医生,说她自己患了不孕症,问这种病会不会遗传给她的后代。 8..电机厂购进一台机床,上边只有一块"G.K230"的标牌,其它什么标记也设有,几个好奇的人猜测机床是哪里产的。有的说:"是进口的。"有的说:" 不是进口的。"有个外号叫"万事通"的老万凑上来,白了那几个人一眼说:" 你们都说错了,这台机床是出口转内销的" 四、请运用逻辑基本规律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大学图书馆遗失一本《世界名画欣赏》,当问到四位借阅者时,他们分别回答如下: 甲:我没拿。 乙:是甲拿了。 丙:甲没拿。 丁:是乙拿了。 已知其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请分析是谁拿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