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纪录片导演阐述

纪录片导演阐述

导演阐述

《工地》是大连电视台新近创作的一部有关农民工的纪录片。导演阐述是这样的:

中国有13亿人口,8亿农民。农民中有4.6亿劳动力人口,其中的9400万进城打工。在某种意义上,农民的现实就是中国社会的现实,农民的理想就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而在城乡流动的农民工是中国政策调控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记录过程中,我们有两大发现: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单纯和劳作方式的神奇。单纯和神奇则构成本片的结构方式和表述方式。本片通过对农民工生活理想的记录,把农民工从世俗理解中的低微层面抖落出来,呈现为一种伟大的生活,和精彩的现实……

这里,我们试图对本片的创作过程进行理性梳理,与纪录片同行共勉。

结构:用简单的语言说话

《工地》的结构是这样的:农民工的劳动场景和生活场景+人物面部特写+人物现场采访。由这三部分组成完整段落,各段落铺排开重复循环,构成一个单纯的循环式结构。其中现场采访是主体和主线,是本片的写实部分;劳动和生活场景是主体后面的背景,是本片的写意部分;成组出现的面部特写是主体里面的内核,是作品的本质诉求。如此结构原因有三:

一是自《海路十八里》以来,我们一直在自觉地探索单纯的表述形态,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第一感受”。前期广泛接触深入思考以“寻门而入”,后期则要跳将起来“破门而出”。我们相信,好作品是单纯并且准确的。二是做外国人看得懂的纪录片。通过市场交易让我们的纪录片进入境外主流媒体,是近年我们在走的一条新路。繁复的背景交代,微妙的情感差异,独有的文化情愫,外国人理解起来是困难的。绕开这些,我们力图形成的是一种通用的单纯样态。如果说《海路十八里》是我们寄往西方的一张明信片,《工地》则是来自中国最坚定、坦诚的凝视。三是用结构来制造节奏。这是一部快节奏的纪录片,镜头长度基本保持在3秒以内。音乐被大段运用,昂扬的节奏引领着情绪的发展。与音乐的跳跃和速度感形成对比的,重复的结构却塑造出舒缓的慢板,从而形成轻重得当、缓急相宜的通篇意蕴。

结构是讲述的容器,也是作者对记录感受的抽象与提炼。单纯的结构不是想象,农民工的生活理想和劳动行为给我们的直接感受就是单纯。我们接受了生活的启迪和恩赐,形成对于农民工的独特视角,构成本片的鲜明风格。而结构决定表述方式,如何表述则决定观众的解读取向。从这个角度讲,结构也是作品的基本态度。单纯结构赋予的明快与健康的个性,正是我们面对农民工这个题材的基本态度。

主题: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被问及武功的最高境界,李小龙脱口而出:“是诚实地表达自己!”身处农民工之中,我们努力摈弃关于农民工的种种概念和结论,寻找内心的真实感受,然后诚实表达。

用恢宏的劳动场面表现农民工的伟大。5组劳动场面,开篇是“挖掘”:土地被翻动着,“挖掘”和中国当前的社会进程有着某种关联,它意味着改变、痛楚,意味着开始、发展,意味着义无反顾的决绝,也意味着和土地生生不息的联系,这是个时代关键词。然后是钢架上的劳动、巨型建筑中的劳动、城市背景下的劳动,最后是“耕天”,以高调的天空为劳动背景。5组镜头共同传递了一种强大有力、舒展张扬的情绪。农民工是8亿农民的代表,他们是中国的基石,是时代的推动者、创造者和真正的主人。

用沉静的生活细节表现农民工的坚韧。一场是早晨吃饭,另一场是夜晚的宿舍;这时的农民工回到地面,也沉降到生活底层,但我们不予强调。如果说《工地》游离在生活表层,或许和作者的年龄有关,也和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有关。我们对农民工的记录是温和的,应谨慎地评价不属于你的生活,除非你就在其中。

用写实的现场采访表现农民工的生活理想。采访部分保持写实影调,以及人与人交谈最为客观的景别。采访的问题是相同的,答案显示,“娶老婆”和“受教育”是农民工的两大需求。前者属于自然的繁衍生息,后者则体现出一种提升生命质量的渴望。农民工的理想并非遥不可及,面对镜头谈现在和将来,他们的心是踏实的、脸是快乐的。我们用7个人物来体现调查结果,翔实的身份字幕廓清了人物背景,也暗喻了人物话语的普遍性。

用浓烈的面部特写蕴涵本片的思想内涵。农民工的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他们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产物。这种届定的暧昧意味着自生自灭,涉及人口、土地、政策、城乡差异和地域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农民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红灯和痛楚,也是祖国母亲的一声忧念。我们可以用挖掘来表达力量,用工地来讴歌发展,可以心怀喜悦倾听理想,但要说出生长于血肉的那丝痛楚,我们找不到合适的语言。那就让我们凝视吧,凝视这80张沉默的脸。

镜头:用美学观照生活

镜头有着超越本体的功能,对《工地》而言,镜头是作者用自身的美学思想去照生活的一种方式:

仰拍为主,摇拍为辅:这取决于工地的特点和本片的基调。近景、特写为主,全景为辅:用全景表述对象的行为,用近景表述对象的心理,用特写表述对象的精神特质。纵向构图为主,横向构图为辅:纵向构图交代农民工与建筑的关系,透视人物之外的环境信息,突出画面的力量感和抒情性;用横向构图交代人物劳动的细节,展示人物在劳作中外化的情绪,突出画面的叙述色彩。逆光、侧逆光为主,顺光、散射光为辅:逆光表现了钢材本身的沉重感和冲击力,顺光和散射光则很好地还原了色彩的质感。早晚是我们最主要的拍摄时间,这时的光线特点使得画面色调丰满饱和,浓墨重彩,给人以油画般的视觉冲击,和逃离生活之外的梦幻感受。

音乐:让信息像空气一样散发

音乐在《工地》里不仅起着划分段落的作用,也承担了散发信息的功能。序曲使用的是表现盛唐辉煌气势的仪仗音乐《宫御行》主题曲,典型的中国五声音阶,纯粹的中国古乐配器,塑造出悠远、肃穆的气氛和独特的东方精神。片尾使用的《梦幻山歌》是音乐制作麦岛先生在云南采风时录制的,纳西族民歌手何金花高亢、明亮的演唱很好地阐释出中国的悠久

古老及其顽强的生命力。

《工地》是一部有关现实的纪录片,也是一部有关理想的纪录片。好的作品是一个真实的谎言。作者的使命不是把生活中的真实转移成文本上的真实,而是把灵魂深处的真实用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告诉你的是“我”心中的农民工,但影像的真实离生活真实究竟有多远?趁时间没发觉,让我带着你离开,如果文字让人困惑,那就夺门而出,继续拍吧!每部作品一定会有疑问,也一定会有答案。(王轶群 / 李汝建)

导演阐述怎么写

导演阐述怎么写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导演阐述 导演阐述 1.立意 《无悔青春》一部以大一新生军训生活为题材的纪录片,我们试图用客观记录的方式找寻在披着严谨谨慎外衣下的青春的心声,审视如今的军训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 2.内容 以参加军训的大一新生为主,通过对他们日常军训生活的记录,以引导是讲述的方式,随着军训生活的不断发展,探求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对军训,对大学,对生活,乃至对以后人生的一些认识及态度。做一个真实的记录,不同情境:拉歌、站军姿等情况下大学生心里最真实的体会。在疲惫,欢乐交织的情境里,对人生有了什么新的领悟。

3.风格样式 本片是纪录片,为了保持真实情景,所以在色彩上尽量不做后期处理,保持真实客观的风格。 4.摄像 采集正步、齐步、站军姿、教官教学等日常训练,拉歌、打饭等休息时间,为检阅准备的训练成果展现,对军训学生的采访等镜头 5.剪辑 以拍摄的画面和录制的声音素材为基础,将分散的镜头有序地、合乎逻辑地组接到一起,从而表现出军训学生们的青春洋溢,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期待、对即将告别的青春时代的不悔以及严肃严谨的军训生活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 6.音乐音响 背景音乐: 全片大多以厚重感强的,能将执着的信念、勇气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背景音乐为主,表现出军训学生为梦想而执着

的精神,营造出能激励、振奋人心、积极向上的氛围。 同期声选择: 1)院长检阅方阵时的“同志们好!”或者“同志们辛苦了!”,队列人员齐声洪亮地回答:“首———长———好!”或者“为———人民———服务!” 2)拉歌的歌声 3)采访 4)阅兵时走分列式的音响 画外音:解说为主 篇二:导演阐述 微电影《及人之老》导演阐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你在大街上遇到一位老年人摔倒了,你会怎么办?扶不起的老人亦是扶不起的国人素质。老人跌倒没人扶,应该说是扶不起的不是老人,更是我们某些国人的素质,虽说造成这一现象有其克观原因存在,但是面对着倒地受伤的老人,我们有多少理由都不是扶不起的理由,但是做人要有爱心,做人应有

纪录片大师导演作品总汇

xx xxxx 《小山回家》录像,58分钟,彩色,1995年 《小武》剧情片,107分钟,彩色,1997年 《站台》剧情片,154分钟,彩色,2000年 《任逍遥》剧情片,113分钟,彩色,2002年《世界》剧情片,120分钟,彩色,2004年 !《东》纪录片,70分钟,彩色,2006年 《三峡好人》剧情片,108分钟,彩色,2006年!《无用》纪录片,81分钟,彩色,2007年 《二十四城记》剧情片,152分钟,彩色,2008年!《海上传奇》纪录片,138分钟,彩色,2010年xx 《喇嘛藏戏团》(1991年) 《拉萨雪居民》(1992年) 《天主在xx》(1992年) !《彼岸》(1995年完成) 《静止的河》(1998年完成) !《幸福时光》 (2002)

2004年与段锦川、康建宁组建“年年三畅”工作室,专事纪录片的拍摄工作,目前正在拍摄的纪录片作品有《土地》、《京剧》等。 xxxx 《xx谜》 (1985); 《黄河流长》 (1986); 《窑洞?人》 (1987); 《闯江湖》(1988,与xx合作); !《沙与海》(1989,50分钟,与高国栋合作,获得第二十八届亚广联纪录片大奖);《石头上的印记》 (1991); 《雪域》 (1992); 《xx》 (1993); 《天籁》 (1994); 《生活》(1995,合导); !《阴阳》(1995--1997,180分钟)

《公安分局》 (1998); 《当兵》 (2000); !《听xx先生讲过去的事情》 (2002) xx 《红地毯上的日记》(1990年) 《起程,将远行》(1995年) 《导演》(1996年) !《舟舟的世界》(1997年) !《xx》(1999年) !《xx》 (2004) xx 《青稞》(1986年) 《xx面具供养》(1988年) 《青朴--苦修者的圣地》(1992年合导)《广场》(1994年合导) 《八廓xx16号》(1997年) 《天边》(1997年)

纪录片导演阐述

导演阐述 《工地》是大连电视台新近创作的一部有关农民工的纪录片。导演阐述是这样的: 中国有13亿人口,8亿农民。农民中有亿劳动力人口,其中的9400万进城打工。在某种意义上,农民的现实就是中国社会的现实,农民的理想就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而在城乡流动的农民工是中国政策调控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记录过程中,我们有两大发现: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单纯和劳作方式的神奇。单纯和神奇则构成本片的结构方式和表述方式。本片通过对农民工生活理想的记录,把农民工从世俗理解中的低微层面抖落出来,呈现为一种伟大的生活,和精彩的现实…… 这里,我们试图对本片的创作过程进行理性梳理,与纪录片同行共勉。 结构:用简单的语言说话 《工地》的结构是这样的:农民工的劳动场景和生活场景+人物面部特写+人物现场采访。由这三部分组成完整段落,各段落铺排开重复循环,构成一个单纯的循环式结构。其中现场采访是主体和主线,是本片的写实部分;劳动和生活场景是主体后面的背景,是本片的写意部分;成组出现的面部特写是主体里面的内核,是作品的本质诉求。如此结构原因有三: 一是自《海路十八里》以来,我们一直在自觉地探索单纯的表述形态,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第一感受”。前期广泛接触深入思考以“寻门而入”,后期则要跳将起来“破门而出”。我们相信,好作品是单纯并且准确的。二是做外国人看得懂的纪录片。通过市场交易让我们的纪录片进入境外主流媒体,是近年我们在走的一条新路。繁复的背景交代,微妙的情感差异,独有的文化情愫,外国人理解起来是困难的。绕开这些,我们力图形成的是一种通用的单纯样态。如果说《海路十八里》是我们寄往西方的一张明信片,《工地》则是来自中国最坚定、坦诚的凝视。三是用结构来制造节奏。这是一部快节奏的纪录片,镜头长度基本保持在3秒以内。音乐被大段运用,昂扬的节奏引领着情绪的发展。与音乐的跳跃和速度感形成对比的,重复的结构却塑造出舒缓的慢板,从而形成轻重得当、缓急相宜的通篇意蕴。 结构是讲述的容器,也是作者对记录感受的抽象与提炼。单纯的结构不是想象,农民工的生活理想和劳动行为给我们的直接感受就是单纯。我们接受了生活的启迪和恩赐,形成对于农民工的独特视角,构成本片的鲜明风格。而结构决定表述方式,如何表述则决定观众的解读取向。从这个角度讲,结构也是作品的基本态度。单纯结构赋予的明快与健康的个性,正是我们面对农民工这个题材的基本态度。 主题: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被问及武功的最高境界,李小龙脱口而出:“是诚实地表达自己!”身处农民工之中,我们努力摈弃关于农民工的种种概念和结论,寻找内心的真实感受,然后诚实表达。

2016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纪录片导演创作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导演系】 院系:导演系研究方向名称:纪录片导演创作研究方向介绍: 培养专门的影视纪录片导演人才,系统学习纪录片创作手法和相关理论,具有较高的中外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熟练运用纪录片创作基本技能,独立完成纪录片创作工作。 业务课一名称: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 业务课一介绍: 艺术理论与电影基础理论是对艺术、特别是电影进行综合研究,描述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各艺术门类的学问和知识、在其基础上深度探讨电影艺术的特质和创造规律,而且还是艺术工作者、特别是电影工作者拓展事业、提高艺术品味和创作底蕴的重要思想和观念源泉。因此,艺术理论和电影基础理论是任何一名有志于电影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 业务课二名称:纪录片导演创作及理论 业务课二介绍: 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纪录片创作能力,了解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原则及创作手段,了解电影史上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及其创作主张。能根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据自身的知识准备判断纪录片的题材价值,预测未来纪录片的创作方向及拍摄方法。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 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艺术概论》赵彬主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 《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 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 【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 +【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纪录片的六种类型

精心整理 依照美国学者比尔·尼克尔斯的观点,纪录片可以分为如下六种类型: 一、诗意型纪录片(PoeticDocumentary)诗意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作为伊文思(JorisIvens)的《雨》(Rain)。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不强调叙事,不注重特定时空的营造,不强调连贯剪辑。它着力于节奏的创造,不同空间的并置,目的在于情绪、情调的传达。 二、阐释型纪录片(ExpositoryDocumentary)阐述型纪录片也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在1990年代“新纪录运动”( (voice-of-God)、证据剪辑、全知视点等。 三、观察型纪录片(ObservationalDocumentary 基础在于便携式摄影机和磁带摄像机的出现。 壁上的苍蝇”16号》 20世纪60年代。代表作品是让鲁什(的《夏日纪事》(ChronicleofSummer)。这种 标志着中国纪录片创 五、反射型纪录片(ReflexiveDocumentary)反射型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代表作是《姓越名南》(SurnameVietGivenNameNam)。这种类型的纪录片的显着特征在于对纪录片呈现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反思。和其他类型纪录片一样,反射型纪录片重视对现实世界的表达,但更为重要的是,导演在片中同时表达对纪录片创作本身的反思。这种影片往往显得更为抽象,难以理解。对于中国的纪录片创作者和观众来说,这种类型的纪录片还是陌生的。

精心整理 六、表述行为型纪录片(Performative)表述行为型纪录片把真实的事件进行主观的放大,背离现实主义的风格。强调创作者主观的表述。代表作如马龙里格斯(MarlonRoggs)的《舌头不打结》(TonguesUntied)。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往往与先锋电影(avant-garde)很接近。 [编辑]真实性 “对于我来说一部电影使用什么手段,它是一部表演出来的故事片还是一部纪录片,不重要。一部好电影要表现真理,而不是事实。” —谢尔盖·爱森斯坦,1925年 一般来说,观众对一部纪录片的期待是它写实,就可以影响被记录的情况。 一个比较客观的印象。 习惯。比如许多描写动物 而实际上动物的行为与拟人的描写可 1958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迪士 多人以为旅鼠会集体自杀。实际上这个镜头是在工作室内一个布置为冰天雪地的桌子上拍的,而电影里的旅鼠也不是落入海中,而是落到桌子下。而真正的旅鼠虽然偶尔会集体迁徙,但实际上并不进行集体自杀。

导演阐述怎么写

导演阐述怎么写 篇一:导演阐述 导演阐述 1.立意 一部以大一新生军训生活为题材的纪录片,我们试图用客观记录的方式找寻在披着严谨谨慎外衣下的青春的心声,审视如今的军训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 2.内容 以参加军训的大一新生为主,通过对他们日常军训生活的记录,以引导是讲述的方式,随着军训生活的不断发展,探求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对军训,对大学,对生活,乃至对以后人生的一些认识及态度。做一个真实的记录,不同情境:拉歌、站军姿等情况下大学生心里最真实的体会。在疲惫,欢乐交织的情境里,对人生有了什么新的领悟。 3.风格样式 本片是纪录片,为了保持真实情景,所以在色彩上尽量不做后期处理,保持真实客观的风格。 4.摄像 采集正步、齐步、站军姿、教官教学等日常训练,拉歌、打饭等休息时间,为检阅准备的训练成果展现,对军训学生的采访等镜头 5.剪辑

以拍摄的画面和录制的声音素材为基础,将分散的镜头有序地、合乎逻辑地组接到一起,从而表现出军训学生们的青春洋溢,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期待、对即将告别的青春时代的不悔以及严肃严谨的军训生活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 6.音乐音响 背景音乐: 全片大多以厚重感强的,能将执着的信念、勇气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背景音乐为主,表现出军训学生为梦想而执着的精神,营造出能激励、振奋人心、积极向上的氛围。 同期声选择: 1)院长检阅方阵时的“同志们好!”或者“同志们辛苦了!”,队列人员齐声洪亮地回答:“首———长———好!”或者“为———人民———服务!” 2)拉歌的歌声 3)采访 4)阅兵时走分列式的音响 画外音:解说为主 篇二:导演阐述 微电影导演阐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你在大街上遇到一位老年人摔倒了,你会怎么办?扶不起的老人亦是扶不起的国人素质。老人跌倒没人扶,应该说是扶不起的不是老人,更是我们某些国人的

纪录片如何导演

纪录片如何导演 摘要:纪录片的导演也要具备其他类型的影片导演所要具备的能力和条件,与此同时纪录片导演的能力和条件上还要加上一层额外的真实性。纪录片选题上,导演要注意对于社会和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和分析力;纪录片的拍摄现场常常是纷乱的、复杂的,一个成熟的纪录片导演应该学会排除干扰,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空间和清醒的意识;下面说导演在整个纪录片拍摄中最需要注意和把握的——真实,使所拍摄的一切都处在一个未被外界干扰的自然状态;纪录片导演首先应该学会尊重人、热爱人、热爱你所拍摄的对象,和他们交朋友;在纪录片的拍摄中,我觉得对于导演来说,还有需要拥有一个很重要的品质那就是——等待的力量。 关键词:真实、观察力、分析力、独立、排除干扰、尊重、等待…… 记得看过一个帖子,主题是说纪录片是不需要导演的,纪录片的唯一技巧就是开机,不关机,别人叫你关机也不关机,下面还要不少人回帖表示赞同之类的。那请问没有导演,何来开机这回事呢,其实纪录片的导演和其他类型的影片一样,是整个片子的关键力量,只是作为纪录片本身而言,本来的属性就不张扬。 其实要做一个成功的纪录片导演,需要很多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我想他应该是一个对人类、人性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人,一个真实的、尊重事实的人。你仅有心灵的力量是不够的,或许你有美好的愿望和真诚的人格,但这仍然不能保证真实的生活如实地被纪录下来,有不少例子可以说明那些抱着真实拍摄事件初衷的人去拍摄,最终的结果却是虚假的。因而,纪录片的导演需要具备所有其他类型导演所要具备的条件之外,他们所有的条件上都还要加上一层纪录片需要的真实性。不管是实事报道、历史、人物传记、地理风光、舞台记录还是社会生活类,不同的纪录片导演有不同的方法,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运用自己的力量真实地纪录人们的各种生存状态,反映出表象的生活,揭示出各种潜在的联系,最后把这些信息传达给全世界。 作为一部纪录片必定是有主题的选择的,选题,是纪录片导演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这涉及到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阅历、交友圈子、知识范畴、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程度以及世界观等等。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导演自身对社会与生活的观

导演阐述

导演阐述 《逆风的绽放》是《十六岁梦想》剧本的一个片断,无所谓主题.但可以确定本片断以一场青春校园剧来表现,以叙事风格为主。讲述的是一位男生因拿错饭盒,而导致了一场有趣的故事,虽然剧本不长,但《十六岁梦想》剧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在这场戏中都出现了,本片断没有什么整体的冲突,在创作之初就把它设定为一部很生活的片段,但此片断交代了剧中两位小主人公戏剧性的相识. 本次,学院要求我们用图片的形式进行拍摄。这对我们大家都是一种新的考验。图片电影,顾名思义,用一幅幅图片和少量文字来讲述故事情节.它并非传统意义的电影,是经过后期编辑形成的一种表达思想的新兴艺术形式。我们经历了长时间的筹备,现在都已就绪,拍摄即将开始,在实拍之前,我先提出以下建议和要求: 拍片是件苦的差事,影响到正常拍摄工作的因素很多。首先不好的天气将直接影响到拍摄能否正常进行;另外,请大家格外要珍惜同剧组成员共事的这次机会。在工作上要求每一个剧组成员都应该明确自己的分工,而制片李欣,郑霖也必须有一个详细缜密的拍摄计划,在剧组正式合拢前尽量使大家进入工作状态,同时确保人员和器械安全。尤其是演员要多花时间揣摩所扮演的角色形象,做到从形似向神似。摄影和剧务应事先准备和检查好所有拍摄需要的道具和其它拍摄设备。一点点细节上的遗漏就会造成整个剧组工作的停顿,那样拍摄时间就被白白浪费掉。其次,各部门要精诚团结。确保正常顺利的完成拍摄任务。 1.对摄影要求: 由于是图片电影,要特别注意对摄影与照明的要求.灯光具有营造气氛的作用,最重要是要顾及到演员面部光,切忌太暗或反差太强烈。对比是绝对需要的,演员与后景的光比一定要有,不能一样的亮,当然是以演员为主,后景为辅。 此次图片摄影由谭劲老师担任,有不少镜头需要抓拍,所以要格外细致认真,注意好图片间的过渡衔接.张著同学担任摄影助理,在协助谭老师拍摄的同时,还负责本次拍摄的纪录片摄影。 此次拍摄用两台数码照相机完成,要注重好画面构图,要求色调鲜艳,务求唯美,拍出高质量的图片。尽量多用些特写及中景。制造有冲击力的镜头效果。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专业学位)纪录片导演创作理论考研经验心得分享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de12921531.html, 1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艺术理论】(专业学位)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首发】 一、名词解释 1、艺术形式 育明押题卷一P301(育明小本艺术理论试题库原题1988年文艺理论真题)2、意大利画派 基础强化班讨论过3、巴洛克艺术 育明押题卷二P36育明内部资料新攻略原题4、造型艺术 育明押题卷二P100育明内部资料新攻略原题5、形象思维育明押题卷一P143育明内部资料新攻略原题 二、简答 1、简述形象思维的特征 育明押题卷一P77P106P158育明内部资料新攻略原题P303(育明小本艺术理论试题库原题1989年文艺理论真题) 2、简述审美想象的特征 育明押题卷三P160P201育明内部资料新攻略原题3、谈谈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育明押题卷一P92P168P196育明内部资料新攻略原题4、谈谈艺术家与社会责任育明押题卷二P307育明内部资料新攻略原题(育明小本艺术理论试题库原题1992年文艺理论真题) 5、简述艺术创作与阅读(欣赏)的关系 育明押题卷二P305育明内部资料新攻略原题(育明小本 艺术理论试题库原题1991年文艺理论真题)三、论述 1、从文化力与影响力的角度,谈谈艺术的价值观?基础强化班讨论过 2、论述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育明押题卷一P310育明内部资料新攻略原题(育明小本艺术理论试题库原题1994年文艺理论真题) 3、联系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创作中再现与表现统一? 育明押题卷三P158P215(育明内部资料新 攻略原题)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de12921531.html, 2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艺术理论】(专业学位)【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1、【育明教育推荐】主要参考书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 2、【育明教育推荐】辅助参考书 李泽厚《美的历程》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理查德?加纳罗《艺术:让人成为人》 沃特伯格《什么是艺术》 丹纳《艺术哲学》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 科林伍德《艺术的原理》 3、【育明教育北影独家内部资料精编、北影考研试题库】重要辅助资料

最新-导演阐述怎么写1 精品

导演阐述怎么写 篇一:导演阐述导演阐述1立意《无悔青春》一部以大一新生军训生活为题材的纪录片,我们试图用客观记录的方式找寻在披着严谨谨慎外衣下的青春的心声,审视如今的军训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 2内容以参加军训的大一新生为主,通过对他们日常军训生活的记录,以引导是讲述的方式,随着军训生活的不断发展,探求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对军训,对大学,对生活,乃至对以后人生的一些认识及态度。 做一个真实的记录,不同情境:拉歌、站军姿等情况下大学生心里最真实的体会。 在疲惫,欢乐交织的情境里,对人生有了什么新的领悟。 3风格样式本片是纪录片,为了保持真实情景,所以在色彩上尽量不做后期处理,保持真实客观的风格。 4摄像采集正步、齐步、站军姿、教官教学等日常训练,拉歌、打饭等休息时间,为检阅准备的训练成果展现,对军训学生的采访等镜头5剪辑以拍摄的画面和录制的声音素材为基础,将分散的镜头有序地、合乎逻辑地组接到一起,从而表现出军训学生们的青春洋溢,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期待、对即将告别的青春时代的不悔以及严肃严谨的军训生活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 6音乐音响背景音乐:全片大多以厚重感强的,能将执着的信念、勇气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背景音乐为主,表现出军训学生为梦想而执着的精神,营造出能激励、振奋人心、积极向上的氛围。 同期声选择:1)院长检阅方阵时的“同志们好!”或者“同志们辛苦了!”,队列人员齐声洪亮地回答:“首———长———好!”或者“为———人民———服务!”2)拉歌的歌声3)采访4)阅兵时走分列式的音响画外音:解说为主篇二:导演阐述微电影《及人之老》导演阐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当你在大街上遇到一位老年人摔倒了,你会怎么办?扶不起的老人亦是扶不起的国人素质。 老人跌倒没人扶,应该说是扶不起的不是老人,更是我们某些国人的素质,虽说造成这一现象有其克观原因存在,但是面对着倒地受伤的老人,我们有多少

导演阐述

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 导演阐述报告 系别传媒与艺术系 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班级 08电编 姓名孙一坦 学号088303112 指导教师赵怀勇 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2012年5月4日

毕业作品基本信息

《高从峰》导演阐述报告 一、拍摄初衷 当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普遍认知的是西医方面的一套科学体系。而对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学文化了解甚少,去请中医看病的人意识也很单薄,很多人都认为只有生了大病才要去吃中药调理,这些观点都亟待改变。拍摄此片其中一个意义就是让大家对中医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摒弃一些陈旧的观点和思想,正确对待国学。还有就是通过对最基层、最朴实的一位农村中医的记录与采访,让我们明白一些最简单且又最朴实的道理。对比现在的大医院里面的医生,个个都以金钱、盈利为目的为人看病,表现出这位乡间医生的纯厚。 二、对剧本的立意、主题思想方面的阐述 本片以完全的纪实镜头贯穿全片。旨在表现以下两方面:第一方面是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位中医,了解他的医术,医德。 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让众人进一步了解中医在世界医学界的重要地位,以及我国的国学的博大精深,希望更多的中医爱好者能勤于精业,更好的传承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在学习中医的时候,必须加强自我的文化素养以及提高人格素质。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三、对表演方面的阐述 由于是纪录片,所以没有演员在表演,一切都是最真实的场景镜头。

包括采访的时候,高医生说的都是平时和我们交流时候的东西,都是大实话,没有任何夸大表演的成分在里面。某些看病的病人在镜头面前会有些不自然,但是这些素材都没有采用,到最后。 四、对影片风格和样式的定位 影片风格为纪实风格。所表现人物形象真实,朴实,符合高医生低调、谦虚、严谨的人物个性特点。由于拍摄时间在冬季,树木和花草都凋零了,所以冬季的空镜头有些衰败的感觉,而后来春季补拍的镜头则比较饱满。 五、对节奏的处理 整个主要拍摄过程是两天。由于前期准备了详细的拍摄内容,所以在拍摄时没有出现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整个影片的节奏属于正常范围,反映了这两天高医生的生活与看病的场景。 六、拍摄花絮 在拍摄的过程中,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事情。比如我们想拍摄农家中午做饭时候的炊烟,而当时阳光的曝光度较大,镜头对准烟囱的时候,难以清晰反映,于是我们还特意下去在草锅堂里加了稻草、木材等,希望把烟表现出来。还有与一些病人的交流,也是很愉快的,高医生也给我们讲了许多中医方面的知识。 七、总结:苦、累、烦之后收获喜悦 前期工作中,来回徐州与淮安之间借机器和导片子是非常麻烦的一个过程,我来回了四五次,耗时耗力,但是当时都奔着把片子搞好的信念去做

这部纪录片,原型、导演和制片人都是大腕

这部纪录片,原型、导演和制片人都是大腕 2015 年 6 月,蔡国强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天梯》在他故乡福建泉州的一座小岛上完成。半年过后,就是这个 1 月,由他的朋友邓文迪担任制片人制作的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在 2016 年的圣丹斯电影节首映了。 为了防止你不知道邓文迪是谁,我们打算用她的八卦来概括:她和世界上最有钱的男人之一、新闻集团的创始人鲁伯特·默多克离婚,是因为被怀疑跟著名政客、前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出轨。不要误会她只是个风月角色,邓文迪可能是这世界最厉害的女人之一,扮演纪录片制片人这个角色应该也不在话下。 至于蔡国强其人,听名字很多人都耳熟。因为他实在是参与了太多广受关注的项目,做了很多跟烟火和火药有关的艺术作品。1993 年,蔡国强在嘉峪关做了一个叫做《为长城延长一万米》的作品。在长城的终止处用“炸药爆炸点”燃起的火光将长城延伸到沙漠。2008 年,他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那 29 个烟火脚印就是他的创意。 其他制作的《天梯》,比起他之前的作品,好像这一件作品在公众中收到的赞赏会更多。因为一个直接的反应是,当时的社交网站上有很多人在转发《天梯》的现场图片。

天梯现场图 耶路撒冷有一个关于天梯的传说,说世界末日的时候上帝拯救人间,会在山头竖起梯子。因为这个传说,蔡国强想到了要做这个作品。他自己说,做《天梯》的时候,他是带着对家乡、亲友的感情的。天梯的呈现在形式上也真的很容易让人们感觉到温情和浪漫,更容易让人从感情上喜欢。 邓文迪愿意担任制片来制作《天梯:蔡国强的艺术》,是因为她觉得蔡国强的作品很鼓舞人心,而且蔡国强本人的人生故事也很有趣。这部纪录片不仅讲天梯的制作过程,也会讲到出生于 1957 年的蔡国强很多人生的经历。 现在还看不到关于这部纪录片的影像宣传物料。但如果对这个纪录片题材感兴趣,这个纪录片还是值得期待的。要知道他的导演凯文·麦克唐纳 (Kevin Macdonald)很厉害。

纪录片《掌握》设计

纪录片《掌握》毕业设计 姓名: 班级:制作四班 学号: 片种类型:“纪实类”纪录片 片长:13′27″

摘要 我们都知道,纪录片的本质意义是:成为创作者对发生在眼前的事件的观察和记录的成果。主要是靠记录今天的现实,阐明今天的抉择来解释历史的。这个纪录片主要是阐述了当代一个新兴职业--手模特,记录一个人为其梦想而奋斗的故事。 关键词:记录职业梦想奋斗

Summary We all know that the documentary of the essential significance is: to become the creator of what happened in front of the observation and record events results. Basically is to rely on record today's reality, expounds the choice to explain history today. The documentary is mainly expounds the contemporary an emerging professional - hand model, recording a struggle for their dreams of the story. Key word:record professional struggle dream

目录 前言 (1) 一、创作说明 (3) 1.1创作原因 (3) 1.2创作意图 (3) 二、编导阐述 (4) 2.1前期工作 (4) 2.2导演阐述 (4) 三、作品与同类影视作品比较 (6) 3.1 拍摄对象的比较 (6) 3.2 结构以及讲述方式的比较 (6) 四、作品的立意 (9) 五、作品的不足 (10)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纪录片《掌握》拟拍方案 具体拍摄方案 修改方案

纪录片导演阐述

一位聋哑人的真实生活 主题思想 据了解,我国有大约2057万聋哑人,约占全国人口为百分之1.67%,每年新生儿中新增2-3万聋儿。聋哑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人数每年都在递增。然而近年来的报道上,聋哑人多是作为一个涉及行骗、盗窃等犯罪行为的形象出现,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误解甚至排斥他们。 然而,在广州,有这么一个聋哑人团体——扬梦聋哑人艺术团,里面有一群聋哑人自发地组织起来,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他们有着和我们一样的世界,一样需要工作、社交;他们利用自身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排练舞蹈、小品,到各个街道办、监狱等地方义演;他们的交流少了声音,却阻挡不了温情。他们和我们有着不同,但更多的是相同。因此,本纪录片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聋哑人这个群体的生活、工作、情感世界,建立对这个群体的信任,融合彼此,互取所长,互相关心。 人物分析 陈美玉是一位打字工、一位艺术团的团员,也是一位妻子。在这三个角色中,陈美玉表现出多样的性格特征,有沉闷无聊、有可爱认真,也有细腻动人一面。作为一名普通的聋哑人,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聋哑人这个群体的真实状态。 故事内容 为细致深入地反映聋哑人这个团体,纪录片会选取扬梦聋哑人艺术团里的一位典型人物——陈美玉,作为故事的主角,然后分别从日常工作、公益活动和情感生活三方面展开叙述,以日常工作的苦闷无聊到节目排练的认真有趣再到情感生活的细腻温馨为画面气氛基调,讲述一位普通聋哑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他们和我们的不同点与相同点。以下是三部分的详细介绍。 首先是日常工作。这一部分重在表现陈美玉和周围的人的不同,营造一种距离感,表现聋哑人工作环境的沉闷无聊与工作交流的匮乏单一,与下一部分“公益活动”的形成对比。 陈美玉在一家公司做打字员,这份工作是街道办为她找的,工资3000出头,不高不低的水平,陈美玉也比较满意,只是觉得有点无聊。她每天的工作是将一叠又一叠的文稿输入电脑,一般是8小时制,但任务量大的时候也要加班1到2个小时。因为工作职位的原因,原本就不需要太多的交流,且公司里只有她一位聋哑人,同事也不会手语,能和陈美玉进行日常交流的人几乎没有。老板如果要下发任务,会直接把资料拿给她;同事如果要找她帮忙,也只会指着资料,笑一笑,示意让她帮忙。有时经理和同事也会写个小字条,但都仅限于工作范围内,不会有过多的生活和情感上的交流。陈美玉每天上班尽管都有人群在身边,但真正和她密切接触地只有电脑和纸张。有时候抬头环绕四周,陈美玉看着同时嬉笑打闹,会觉得和身边的人总有种距离感,彼此间无法融入对方的生活。陈美玉这时往往摇摇头、笑一笑,就继续低下头打字。

纪录片的六种类型

依照美国学者比尔〃尼克尔斯的观点,纪录片可以分为如下六种类型: 一、诗意型纪录片(Poetic Documentary)诗意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作为伊文思(JorisIvens)的《雨》(Rain)。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不强调叙事,不注重特定时空的营造,不强调连贯剪辑。它着力于节奏的创造,不同空间的并置,目的在于情绪、情调的传达。 二、阐释型纪录片(Expository Documentary)阐述型纪录片也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在1990年代“新纪录运动”(这个概念是否成立或许依然存疑)之前的纪录片多属此类。这种纪录片宣传意图明确,创造者倚重解说词的力量说服观众接受自己的观点。形式上的典型特征是“上帝之声”(voice-of-God)、证据剪辑、全知视点等。 三、观察型纪录片(Observational Documentary)观察型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其技术基础在于便携式摄影机和磁带摄像机的出现。这种纪录片放弃解说,放弃扮演,纪录片导演成了“墙壁上的苍蝇”(fly on the wall)。近年来中国出现很多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如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康健宁的《阴阳》等。这种纪录片长于现实世界的表达,但对于历史题材却难以处理。由于放弃了解说、字幕,影像的表达很容易流于冗长而沉闷。 四、参与型纪录片(Participatory Documentary)参与型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作品是让鲁什(Jean Rouch)和埃德加莫林(Edgar Morin)的《夏日纪事》(Chronicle of Summer)。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不掩盖导演的在场,相反,刻意强调导演与被拍摄对象的互动。标志着中国纪录片创作迈入新阶段的作品《望长城》即有此特点。 五、反射型纪录片(Reflexive Documentary)反射型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代表作是《姓越名南》(Surname Viet Given Name Nam)。这种类型的纪录片的显著特征在于对纪录片呈现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反思。和其他类型纪录片一样,反射型纪录片重视对现实世界的表达,但更为重要的是,导演在片中同时表达对纪录片创作本身的反思。这种影片往往显得更为抽象,难以理解。对于中国的纪录片创作者和观众来说,这种类型的纪录片还是陌生的。 六、表述行为型纪录片(Performative)表述行为型纪录片把真实的事件进行主观的放大,背离现实主义的风格。强调创作者主观的表述。代表作如马龙里格斯(Marlon Roggs)的《舌头不打结》(Tongues Untied)。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往往与先锋电影(avant-garde)很接近。 [编辑] 真实性 “对于我来说一部电影使用什么手段,它是一部表演出来的故事片还是一部纪录片,不重要。一部好电影要表现真理,而不是事实。” —谢尔盖〃爱森斯坦, 1925年 上面这句引言,体现出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专题片 魅力古城——西安 导演阐述

《魅力古城——西安》导演阐述 一、类型定位:一期旅游专题节目 二、创作理念: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的积淀非常厚重,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著名的世界历史名城。本次拍摄以西安各个著名景点介绍西安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象。西安作为西北内陆著名城市,其历史影响和发展对我国现代社会有重要影响。对西安的记录是一个反映当代社会发展轨迹、追寻社会发展走向的重要线索。 三、基本风格: 各景点的全、中、近景等不同角度的拍摄,从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出发,全面表现西安这座古城的历史地位和现代的发展。通过主持人解说镜头中的景点,尽量不使用旁白,采取现场同期声的方式。 四、拍摄目的: 通过对西安各个景点的拍摄及主持人的讲解,向中外游客介绍西安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象,展现现代西安的全貌。 五、拍摄对象: 景点:钟楼、鼓楼、回民街、大雁塔、曲江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 六、工作分工 导演、后期编辑、文案:朱晶 摄像师、后期编辑:郝陕陕

策划、场记:吕敏 七、拍摄方式:摄像机跟踪两个外景主持人对各个景点进行拍摄 八、技术保障: 前期拍摄用学院提供的摄像机,后期编辑在自己的电脑中进行剪辑。 五、具体拍摄流程: 1、12月12日下午拍摄钟楼、鼓楼、回民街,顺序如下: 钟楼→鼓楼→回民街 2、12月13日下午拍摄曲江池遗址公园、大雁塔、大雁塔广场夜景 三个景点,顺序如下: 大雁塔→曲江池遗址公园→大雁塔广场夜景(先拍摄北广场喷泉的夜景,再拍摄不夜城) 这是我做的第一个专题片。这个选题的灵感是来自于我身边有些外地同学对西安的不了解与好奇。我想用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向他们介绍西安,改变一些没来过西安或刚到西安没多久的人对西安的刻板印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西安骨子里虽蕴含了周秦汉唐以来的众多古迹,但外表却穿上了摩登的外衣,它正一点一滴的在蜕变,变成一座既新潮又不失古韵的魅力城市。 《魅力古城——西安》,加上片头片尾时间长度在10分钟左右是写意与写实综合的电视专题片。内容上是城市形象专题片。

纪录片复习资料资料完整编辑

第一章纪录片概念纪录片与故事片区别(七点)纪录片精神 评价纪录片四条标准剪辑方略(评价标准) 第二章选择对象判断选题好坏(三个)前期采访原则 第三章拍摄现场(导演原则如何设计镜头)备忘录主人公采访 第四章导演工作(分镜头原因依据作用)职责形象思维总体构思影视剧导演基本素质 第五章采访主体人本化采访电视记者概念电视新闻记者素质 第一章 故事片与纪录片的比较 一、概念的区别 1?纪录片的定义: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艺术,它的本质是视听形象的纪实性。纪录片的主 要特点是:真实性,纪实性,随机性。 2?故事片的定义:综合了文学,舞蹈,音乐,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以表现和虚构为基础的,通过演员表演来完成的一种影视片类型。它的主要特点是虚构性,表演性,主观意识性比较 强烈。 二、从表现特点来看 纪录片主要是以真实,纪实为基础,它力求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用真实的手段记 录下来,以此来表达一个思想或主题。而故事片主要是以虚构的,艺术化的表现为基础,它 把发生的事情通过艺术地再加工,再创造,然后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当然故事片也有纪 实性的,但它和纪录片很大的不同点在于,它已经是渗透了艺术再现形态的纪实,不是真正 意义上的纪实,因此,它和纪录片就不能等同了。 三、从制作技术手段 1?前期:纪录片讲究的是同期声的效果,真实再现客观环境带给我们的感受,让我们观众有 身临其境的感觉,要求反映真实的情况,它不需要布光,不需要道具等等。而故事片恰恰就需要这些来支撑,它要求的艺术性比较强,它需要造型去表现故事的发展,带给观众的是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冲击,所以这些制作技术是故事片必不可少的。 2?后期:纪录片不需要过多的特技处理,只是把转场的过渡要做得比较自然就行了。故事片 需要大量的特技处理,在后期编辑的时候主要依据的是蒙太奇的编辑思维,这就和纪录片的 长镜头理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故事片在后期的时候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比如配音,特技 处理,以及音乐的处理等等。 四、从叙述形式 纪录片追求事件的真实性,它的故事表现是可以断续的,因为纪录片的创作者不可能预见事情的发展,所以它在叙述故事的时候是不能进行提前让观众了解的。纪录片的故事也可以是 比较完整的,将一件完整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但是故事片的叙述必须是完整的,不能是 让观众看不懂的叙述,它必须将故事的发展过程交代的一清二楚,有开端,发展,高潮,结果,这些是故事片叙述时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这样,一个完整的故事才能演绎下去,才等让观众看的更加舒服。 五、从表演上

广播电视系本科毕业创作导演阐述报告模板

保密类别______ 编号________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本科毕业创作 导演阐述报告 系别(小二号宋体居中)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年月日

一、毕业作品基本信息 剧情、MV、专题等)。

《作品名称》导演阐述报告(小二号黑体,居中)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正文内容为宋体小四,1.2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一、XXXXXXXXXXXXXXXX (正文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居中,段前、段后0.5行,如果有副标题,加破折号,黑体四号居中。)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 (一)XXXXX(二级标题和题序,用黑体四号,首行缩进2字符)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正文用宋体小四) ....... ....... (二)XXXXX 1. XXXXXXXXXXXXX(三级及以下各级题序和标题用黑体小四)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 ....... (三)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

中国纪录片历史

90年代之前 中国纪录片的历史是从西方国家的摄影师来中国拍新闻片开始的。19世纪末,外国摄影师拍摄了义和团和八国联军,同时又拍摄了纪录当时中国社会生活风貌的影片。以后在20世纪初拍摄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大出丧等新闻片。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除日本摄影师拍摄了《辛亥鳞爪录》外,中国摄影师朱连奎等也拍摄了反映武昌起义的《武汉战争》,稍后一些,又拍摄了反映二次革命的《上海战争》。1918年前后,商务印书馆拍摄了一些以时事和风景为内容的纪录短片:《欧战祝胜游行》、《第五次远东运动会》以及《南京名胜》、《西湖风景》等。1924年前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孙中山十分重视纪录片的拍摄。他以大元帅的名义下令有关方面给予电影摄影师黎民伟工作上的方便。黎民伟这个时期拍摄了《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等新闻片和纪录片,并在孙中山逝世后,利用已拍的材料汇编为《勋业千秋》。在这个时期,苏联摄影师布留姆等人也在中国拍摄了《伟大的飞行与中国国内战争》、《1927年的上海》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电影工作者走出摄影棚,用手提摄影机拍摄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新闻纪录片,并从实际工作中培养起一批专业的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所属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所属的中央电影摄影场以及西北影业公司等先后摄制了《抗战特辑》、《抗战实录》等新闻杂志片,纪录片则有《芦沟桥事变》、《空军战绩》、《松沪前线》、《湘北大捷》、《民族万岁》和《华北是我们的》等,也给中国新闻纪录电影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 1953年7月,在北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摄制新闻片和纪录片的专业机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其它电影厂也拍摄一定数量的纪录像片。新闻纪录电影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有很大提高,并在少数民族中培养了创作人员,摄制了大量新闻片和长短纪录片。如《百万雄师下江南》、《新中国的诞生》、《红旗漫卷西风》、《抗美援朝》、《中国民族大团结》、《伟大的土地改革》、《早春》、《百万农奴站起来》、《黄河巨变》、《非洲之角》、《在激流中》、《征服世界最高峰》、《先驱者之歌》、《莫让年华付水流》、《我们看到的日本》等,其中有些曾在国内外获奖。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纪录片是1953年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70年代以后,电视在全国迅速发展和普及,为新闻纪录电影的播映提供了更及时的手段,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新闻纪录电影除继续在影院放映外,也大量进入了电视屏幕。 在此期间,台湾国民党系统的“中制”、“台制”和民营的公司等也拍摄了一些新闻纪录像片。较有影响的有《传统小镇──美浓》、《国剧艺术》和《龙的传人》等。香港的某些电影企业也拍摄过一些反映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纪录片如《惨痛的战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