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緒 論

緒者,絲耑也,可引伸為任何事物的開端1,對本文來說,則是討論的起點,應先清楚交代本文擬欲探究的核心問題,並因應此一問題而提出一套解決的模式,再以這套模式為基準,檢覈學界既有的相關研究成果,突顯本文的寫作價值與意義。

第一節 論題的導出

中國古典詩歌肇自風、騷,流經漢、魏、六朝發展至有唐一代,無論是詩人的數量或詩作的品質,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誠如明人胡應麟(1551-1602)云:「甚矣!詩之盛於唐也。其體則三四五言、六七雜言、樂府歌行、近體絕句,靡弗備矣;其格則高卑遠近、濃淡淺深、巨細精麤、巧拙強弱,靡弗具矣;其調則飄逸渾雄、沉深博大、綺麗幽閒、新奇猥瑣,靡弗詣矣;其人則帝王將相、朝士布衣、童子婦人、緇流羽客,靡弗預矣。」2可見唐是一個古典詩歌全面興盛的黃金時代,後人更以「詩」為唐朝「一代文學」的代表,係唐朝文學的正統3,及至廿一世紀的今天,古典詩歌的創作榮景早已成昨日黃花,但談起中國古典詩,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印象仍是「唐詩」。

然而這類看法,僅是就詩歌體裁的完備、作品風格的豐富、書寫身份的多元等總體面向來鳥瞰的;事實上,在不同作家、風格的唐詩,並不享有同等的價值地位,如前引胡應麟推崇詩盛於唐,同時也指出唐詩風格有「高卑」之分,而「猥瑣」一目雖是一種風格的描述,唯其中顯然含有貶抑的價值判斷在。因此進一步聚焦,很多人認為「盛唐詩」才是「唐詩」的正典,是中國古典詩歌代表中的典範,清初葉燮(1627-1703)觀

1許慎《說文解字》釋「緒」字云:「絲耑也。」清人段玉裁注:「耑者,草木初生之題也。因為凡首之稱。抽絲者得緒而可引。引申之,凡事皆有緒可纘。」參見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

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12刷),第13篇上,頁1下。

2胡應麟:《詩藪》(台北:廣文書局,1973年),外編,卷3,頁1上-下。

3元人羅宗信〈中原音韻序〉云:「世共稱唐詩、宋詞、大元樂府,誠哉!」(周德清:《中原音韻》,台北:學海出版社,1996年,羅宗信〈序〉,頁15)這應是最早將詩視為唐朝一代文學的文字記錄,從中可見此說已是元人共識。清末民初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序》說得更清楚:「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朝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氏著:《宋元戲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序,頁1)「一代文學」觀念的產生,和為文體爭正統有關,參見龔鵬程:〈南北曲爭霸記〉,陳國球、王宏志、陳清僑編:《書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頁270-272。

.1.

.2.宋代「詩學盛唐」觀念的形成與內涵

察當時詩壇現象指出:「若云漢、魏、盛唐,則五尺童子、三家村塾師之學詩者,亦熟於聽聞,得於授受久矣。此如康莊之路,眾所群趨,即瞽者亦能相隨而行,何待有識而方知乎?」4可見在清初之時,崇效盛唐已成時人的共識,葉燮以稍譏諷的口吻說,即使是識見不高的村俗童子或老師,亦知奉盛唐為圭臬。而這種想法,自然也就沿承迄今了,只須稍微翻檢今人編撰的《中國文學史》、《中國詩史》、《唐詩史》一類著作,便能輕易印證此一情形。

特別尊崇「盛唐詩」的觀念,並非葉燮時人的首創。一般認為,這個觀念大體定型於明代,《四庫全書總目.唐詩品彙提要》云:

明初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楊仲宏撰《唐音》,始別為一目,棅祖其說,遂至今沿用。……其分初、盛、中、晚,蓋宋嚴羽已有是說。……《明史.文苑傳》謂:終明之世,館閣以此書為宗。

厥後李夢陽、何景明等摹擬盛唐,名為崛起,其胚胎實兆於此。5

經明人的鼓吹,將唐詩史劃分為「初、盛、中、晚」四期,幾已是討論唐詩史的固定模式,此法的流行程度,甚至讓後人依此將宋詩、宋詞、明八股文、跨朝代的詞史,亦劃分為「初、盛、中、晚」6,凡座落在「盛」時期的作品,皆代表該時段中該文體的最高成就,同時也成為後人學習的主要對象。明人的「初、盛、中、晚」四唐之分,實即指向「詩學盛唐」的主張,故高棅(1350-1423)《唐詩品彙》引鄉賢林鴻云:「開元、

4葉燮:《原詩》,卷3,外篇上,見《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頁599。

5紀昀、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8月北京7刷),卷189,〈唐詩品

彙提要〉,頁1713b-c。

6陳衍云:「此錄亦略如唐詩,分初、盛、中、晚。……今略區元豐、元祐以前為初宋。由二元盡北宋為盛宋,……。南渡茶山、簡齋……為中宋,……。四靈以後為晚宋。」(曹旭校點:《宋詩精華錄》,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卷1,頁5)以宋詩分期比附四唐說。尤侗云:「唐詩有初、盛、中、晚,宋詞亦有之。唐之詩,由六朝樂府而變;宋之詞,由五代長短句而變。約而次之,小山、安陸,其詞之初乎;淮海、清真,其詞之盛乎;石帚、夢窗,似得其中;碧山、玉田,風斯晚矣。」(徐釚著,王百里校箋:《詞苑叢談校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尤侗〈序〉,頁3)是以宋詞分期比附四唐說。《明史.選舉志》云:「論者以明舉業文字,比唐人之詩:國初比初唐;成、弘、正、嘉比盛唐;隆、萬比中唐;啟、禎比晚唐云。」(張廷玉等撰:《新校本明史并附編六種》,台北:鼎文書局,1982年,頁1689)以明八股文分期比附四唐說。劉體仁云:「詞亦有初、盛、中、晚,不以代也。牛嶠、和凝、張泌、歐陽炯、韓偓、鹿虔扆輩,不離唐絕句,如唐之初未脫隋調也,然皆小令耳;至宋則極盛,周、張、柳、康,蔚然大家;至姜白石、史邦卿則如唐之中;而明初比晚唐,蓋非不欲勝前人,而中實枵然,取給而已,於神味處全未夢見。」(劉體仁著:《七頌堂詞繹》,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百部叢書集成》影印《別下齋叢書》本,頁1下)是以跨朝代之詞體流變比附四唐說。

第一章 緒 論.3.

天寶間,神秀聲律,粲然大備,故學者當以是為楷式。」7依此,儘管四庫館臣認為四唐說可以溯至嚴羽,其實不乏商榷的餘地8,但正透露他們相信──嚴羽是明人「詩學盛唐」觀念的源頭。

由於「初、盛、中、晚」四唐之分早已深入人心,故似很少人去關注「盛唐詩」這個概念是如何產生的。一般人習慣認為,「盛唐」是唐詩的高峰,而且以開元、天寶年間的詩為主,則只要提到「唐詩」,便免不了要談及「盛唐」。然而,如果我們仔細翻檢宋人典籍,就會驚異地發現,「盛唐」其實是相當後起的概念,其產生遠在「晚唐」之後;而且,起初「盛唐」的指涉時段不一定限在開元、天寶年間;甚至有一段不短的時期,宋人所謂的「唐詩」並不以今人習慣的「盛唐詩」為典型代表,而是側重在「晚唐詩」的意涵。凡此,皆與一般人長久以來早已定型觀念有很大的落差,故「盛唐詩」如何取代「晚唐詩」而成為「唐詩」的典型代表,實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究的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也就是「詩學盛唐」此一觀念如何形成的問題。一般人可能習慣認為,此是明人受嚴羽詩論的影響,故沿襲至今,奠定後人以「盛唐詩」作為「唐詩」代表的觀念。這類觀點,固然無可厚非,但其實很有鬆動的餘地。嚴羽確曾拈出「詩學盛唐」的主張9,〈詩辨〉云:「故予不自量度,輙定詩之宗旨,且借禪以為喻,推原漢、魏以來,截然當謂以盛唐為法。」10而高棅自述其《唐詩品彙》的編選:「採集古今諸賢之說,及觀滄浪嚴先生之辯,益以林(鴻)之言可徵。」11又該書〈歷代名公敘論〉臚列十八位「古今諸賢」及其共計三十四條的格言,嚴羽一人便佔十八條居冠,計含〈詩辨〉、〈詩法〉、〈詩評〉、〈答吳景僊書〉,其次是元人傅與礪《詩法源流》三條、虞集詩論二條,剩餘十五人各僅一條,可證嚴羽之詩論確曾予高棅和明人的深刻影響,遠勝他人。因此,學界長久以來只要探討元、明以後聲勢日壯的「詩學盛唐」觀念,皆不免提及嚴羽詩論對元、明以後詩論的淵源承啟,例如:朱金城、朱易安發表於公元1983年的一篇文章宣稱:

明清兩代論詩,幾乎都要旁及《滄浪詩話》,如高棅的初、盛、中、晚之分,前後七子「詩必盛唐」的主張以及各種「神韻」、「性靈」、「格調」說,都與《滄

7高棅:《唐詩品彙》(台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凡例〉,頁1上。高棅以開元、天寶為盛唐的主要時段。關於高棅的唐詩分期觀念,可參見蔡瑜:《高棅詩學研究》(台北:國立臺灣

大學出版委員會,1990年,文史叢刊之85),頁58-60。

8詳見本文第二章〈「盛唐」概念與唐詩分期論的形成〉前言部分。

9大陸學者張健認為嚴羽之詩論著作,原未取名《滄浪詩話》,《滄浪詩話》之名乃明人所加,詳見氏著:〈《滄浪詩話》非嚴羽所編──《滄浪詩話》成書問題考辨〉,《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

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頁70-85。但為討論方便,本文仍以《滄浪詩話》稱之。

10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詩辨〉,頁27。

11高棅:《唐詩品彙》,〈凡例〉,頁1上。

.4.宋代「詩學盛唐」觀念的形成與內涵

浪詩話》有淵源關係,可見嚴羽影響之深遠。12

出版於1996年的《中國文學批評通史──宋金元卷》亦認為:

嚴羽不滿宋詩,轉以盛唐為法。因此,元明詩壇的回歸唐音者,多受嚴羽詩論的影響。元楊士弘編撰《唐音》,崇奉盛唐,即可見嚴氏影子。明初高棅《唐詩品彙》,……他的理論直接受到滄浪的啟示,奠定了後世唐詩學研究的基調。後來李東陽的論「聲調」,前、後七子倡「格調」,他們高唱「詩必盛唐」的擬古主張,都與嚴羽有淵源承啟的關係。13

從四庫館臣到今日學界的見解,由於獲得明人第一手資料的支持,頗足據信,並成為今日學界的主流意見。一般人認為「盛唐詩」的價值、地位,初步奠定於嚴羽,應是受到這類強力論述的影響。由於此一看法幾已成為研治文學史的一種常識,因此使人們容易將在嚴羽觀念中「已完成」(has done)的盛唐詩史地位,誤以為即是崇效盛唐詩的「源頭」,故在他們理解的嚴羽詩論,是即源頭即完成的,二者之間絲毫沒有空隙,於是嚴羽提出「盛唐」此一分期概念並主張崇效盛唐詩,便近乎一種天才式的孤萌獨發,前無古人,後有元、明詩論繼之,深遠地導往後迄今的唐詩觀,例如張宏生便指出「詩學盛唐」係嚴羽相較於時人的「超前意識」14,有人甚至傾向以為嚴羽是奠定後世「詩學盛唐」觀念的唯一推手,如清康熙年間的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所云:

羽雖祖唐人,然其體材勻密,詞調清壯,無一語軼繩尺之外。同時(天)台人戴石屏深加獎重。其子鳳山,鳳山子子野、半山,邑人上官閬風、吳潛夫、朱力庵、吳半山、黃則山,盛傳宗派,殆與黃山谷江西詩派無異。15

依據這段資料,嚴羽儼然開創了「滄浪詩派」16,而且此一「詩派」後來更堂皇地榮登

12朱金城、朱易安:〈試論《詩源辨體》的價值及其與《滄浪詩話》的關係〉,《文學遺產》,1983

年第4期,頁117。

13顧易生、蔣凡、劉明今:《中國文學批評通史──宋金元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年),頁418。這部分是由蔣凡執筆。

14張宏生以「超前意識」說明嚴羽詩論在宋代備遭冷落,到明清則獲得廣大迴響,見氏著:《宋詩:融通與開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四章〈詩學的探索與嚴羽由邊緣到中

心〉,頁91-93。

15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39,〈嚴儀卿先生羽〉,頁7上。

16李銳清即以「滄浪詩派」稱之,見氏著:《滄浪詩話的詩歌理論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章第四節〈師承、親友與交遊〉,頁20。

第一章 緒 論.5.

元、明以後詩學的主流。

然而,這類流行的看法是很可懷疑的。文中所述上官閬風、吳潛夫、朱力庵、吳半山等人都是嚴羽在福建邵武的同鄉,戴石屏(復古)亦曾在此擔任教授一年,可見依據這條文獻,我們至多只能推定嚴羽詩論的流行範圍僅在邵武一帶,未必真對整個宋末詩壇有重大影響,是否已和「江西詩派」一樣取得席捲整個詩壇的勢力,其實很有商榷的空間。17反觀南宋中晚葉之際,已經有不少人崇效盛唐詩,檢覈當時的文獻資料,不難初步舉出以下數例,如江湖詩人宋伯仁〈寄鄭貢父秀才〉云:「想斟新社酒,多讀盛唐詩。」18如釋文珦〈朱靜佳挽詞〉云:「詩有盛唐風,人稱一代雄。」19如陳世崇《隨隱漫錄》記載:「壬戌秋,儲君賜先臣〈記顏贊〉云:文窺先漢,詩到盛唐。」20蘇幼安稱柴望(1212-1280)的詩文:「馳騁晉魏,駕軼盛唐。」21又如方鳳(1241-1322)推崇謝翱(1249-1295)「為詩厭近代,一意遡盛唐而上。」22嚴羽之叔父吳景仙《詩說》也有「取盛唐」的意向。23在文學史或批評史的研究,稱某人曾受另一人的「影響」,應以歷史實證的方法,對所欲探究之觀念的淵源、流傳或媒介等物進行嚴謹的辨析,以期盡量避免平行的「比對」。依現有的資料,儘管我們已有充分的證據指出明人受嚴羽影響甚深,卻無任何跡象顯示宋伯仁、釋文珦、陳世崇、蘇幼安、方鳳、吳景仙等人推崇「盛唐詩」的觀念亦取自嚴羽。

職是之故,我們寧願暫時假定「詩學盛唐」之說,至少在南宋中晚葉,已廣受人們認同,恐非嚴羽一人的孤萌先發,更未必是他的影響使然。元、明以後的詩論家過度膨脹嚴羽在南宋詩學的地位,很可能只是「後見之明」,在提出確鑿的證據之前,應不足

17詳見張健:〈《滄浪詩話》非嚴羽所編──《滄浪詩話》成書問題考辨〉,《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頁84。張先生又指出魏慶之《詩人玉屑》收錄嚴羽詩論,並不表明嚴羽詩論在宋末詩壇起過廣大的影響或流傳,因為魏慶之也是閩人,《詩人玉屑》收錄閩人著作也特多,其收嚴羽詩論可能基於「鄉曲之見」(方回〈詩人玉屑攷〉語),應可據信。

18宋伯仁:〈寄鄭貢父秀才〉,傅璇琮等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卷3180,頁38168。

19釋文珦:〈朱靜佳挽詞〉,傅璇琮等編:《全宋詩》,卷3322,頁39611。

20陳世崇:《隨隱漫錄》,卷3,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宋元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冊5,頁5409。案:四庫館臣說「儲君」指宋度宗(1264-1274在位,見《四庫

全書總目》,卷121,〈藏一話腴提要〉,頁1048b)。

21柴望:《秋堂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末附錄蘇幼

安〈宋國史秋堂柴公墓誌銘〉,頁4下。

22方鳳:《存雅堂遺稿》(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3,〈謝

君皐羽行狀〉,頁13上。

23嚴羽〈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云:「吾叔《詩說》,其文雖勝。然只是說詩之源流,世變之高下耳。雖取盛唐,而無的然使人知所趨向處。」(《滄浪詩話校釋》,附錄,頁251-252)

.6.宋代「詩學盛唐」觀念的形成與內涵

深信。今人在許多文學史上的「常識」受明人詮釋觀點頗深的影響24,因此便連帶較忽略去探察:嚴羽同時或之前,有沒有人亦提到「盛唐詩」的概念?有沒有其他宋人亦曾系統地主張「詩學盛唐」?若有,則它和嚴羽之說有無任何關連或異同?更緊要的是,盛唐詩究竟有何種內涵或特質,以致吸引嚴羽或宋人(乃至元明人)的青睞?此一觀念的浮現,是為了因應或解決什麼詩學問題?它和宋代詩學的發展有何關係?這些乏人深究的疑問,不能不說是學界尚待填補的研究缺口。

崇效「盛唐詩」並尊之為「唐詩」典範的觀念,主要出現於南宋中葉以後,代表宋代詩歌和詩學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非轉變不可的關鍵性階段,亦可說是開啟元、明詩風及詩論的先聲。倘能妥善處理上述的疑難,不僅可以說明宋詩發展與詩論的關係,試圖釐清「詩學盛唐」觀念形成的草蛇灰線,亦能夠進一步提供瞭解元、明復古詩風與詩論的背景。

基於以上的討論,本論文的題目擬為:宋代「詩學盛唐」觀念的形成與內涵。以下我們要針對論題中比較容易產生疑義的兩個概念──「宋代」和「盛唐詩」作一清楚的界定,俾使論題的旨趣更加顯明。

(一)宋代

尊崇「盛唐詩」的觀念不始於宋代,但宋朝是唐朝(含五代)之後第一個時代,討論唐詩史識見的廣度與縱深,都在唐人之上。而「盛唐詩」亦得以放在完整的唐詩史脈絡中,和其它時段的唐詩風格相較,建立其崇高的地位。可以說,宋代是唐詩學研究的第一個高峰,同時也造就了「詩學盛唐」觀念初步奠定於宋代的事實。

因此,本文研究的時段,即以「宋代」為主。依政治史的分法,宋朝的國祚起自宋太祖代周自立,時在公元960年,終於公元1279年抗元失敗的崖山之戰,歷時凡三百一十九年。其間又因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造成的靖康之難,分為北宋與南宋。北宋奄有中原故土,南宋則偏安江左,與金平分天下。

但思想觀念的演變,並不必然隨政治鼎革而乍然改易,本文對「宋代」的界定僅求其大概,並不要求十分精確周到,為求論述上的嚴整,對於五代入宋、北宋南渡、由宋入元的詩論,亦將予以考察。如:由宋入元的方回(1227-1307),有人視他為元代詩學的討論範圍,如孫克寬〈元方回詩與其詩論〉、丁放與傅繼業〈試論以方回為代表的元代正統詩學〉25;也有人將之劃歸宋代詩學的研究領域,如蔡瑜《宋代唐詩學》第三章

24蔡英俊云:「近代以來對於傳統詩論的歷史發展的理解,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大體是得自明、清兩代詩論家的詮釋觀點。」見氏著:《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

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蓄」的美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頁154。

25孫克寬:〈元方回詩與其詩論〉,收入《蒙古漢軍及漢文化研究》(台北:文星書局,1958年),

第一章 緒 論.7.

第三節〈方回的分期論〉;黃奕珍《宋代詩學的晚唐觀》第七章〈方回(晚唐-江西-盛唐)論述網路的建立〉26。方回身處易代之際,實無須拘泥,考量到他所關注的江西詩派、晚唐體、盛唐詩……都是針對、延續南宋的詩學現象或話題,故本文也將他劃歸宋代詩學來研究。

雖以「宋代」為主要考察時段,但有時為了追蹤宋人某一觀念的淵源,就會上溯到唐五代或更早。唯梳理唐五代以前的觀念,也是為了更清楚地辨清宋人觀念的意涵。此外,為了瞭解宋人觀念對後世的啟發或影響,亦將涉獵元、明以後的詩論。

(二)盛唐詩

緣於「盛唐詩」是本文研究的主體,故有必要說明「盛唐」的指涉意涵。在古代典籍中,最早出現「盛唐」一詞的應是班固(32-92)《漢書.武帝記》云:「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薄樅陽而出,作〈盛唐〉、〈樅陽〉之歌。」27唐初顏師古注引東漢文穎認為「盛唐」:「疑當在盧江左右,縣名也。」引韋昭曰:「在南郡。」28可知盛唐是漢朝地名,〈盛唐歌〉則是武帝巡狩至此作的歌曲。南朝齊謝朓(464-499)〈出藩曲〉云:「雲枝紫微內,分組承明阿,……鐃音〈巴渝曲〉,簫鼓〈盛唐歌〉。」29亦指此而言。這個意涵顯然和本文無關,因為宋人學的盛唐詩並非〈盛唐歌〉,故僅略誌數語如上,以明詞源之所出。

唐王朝肇建以後,「盛唐」成為唐人頌讚本朝國力強盛之語,例如:李百藥〈贊道賦〉云:「赫矣盛唐,大哉靈命。」30沈佺期〈紅樓院應制〉云:「紅樓疑見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唐。」31李華〈含元殿賦〉云:「烈烈盛唐,祖武宗文。」32張餘慶〈祀后土賦〉云:「粵若盛唐,勃承天光。禮樂克備,典謨允臧。」33王鐸〈謁梓潼張惡子廟〉詩云:「盛唐聖主解青萍,欲振新封濟順名。」34這些唐人使用「盛唐」一詞來讚美或泛指本朝,並不限於某一特定時段,如王鐸是武宗會昌年間的進士,並曾歷經黃巢之亂,其

冊3,頁507-532。丁放、傅繼業:〈試論以方回為代表的元代正統詩學〉,《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第4期,頁15-18。

26蔡瑜:《宋代唐詩學》(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0年)。黃奕珍:《宋代

詩學中的晚唐觀》(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27班固:《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台北:鼎文書局,1986年),卷6,〈武帝紀〉,頁196。28班固:《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卷6,〈武帝紀〉,頁196。

29謝朓著,曹融南校注:《謝宣城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頁152。

30李百藥:〈贊道賦〉,董誥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3刷),卷142,頁1下。31沈佺期:〈紅樓院應制〉,清聖祖敕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卷96,頁1042。32李華:〈含元殿賦〉,董誥編:《全唐文》,卷314,頁7下。

33張餘慶:〈祀后土賦〉,董誥編:《全唐文》,卷951,頁18下。

34王鐸:〈謁梓潼張惡子廟〉,董誥編:《全唐詩》,卷557,頁6461。

.8.宋代「詩學盛唐」觀念的形成與內涵

活動年代之政治環境,無論如何均無法與開元、天寶盛世相提並論,可見「盛唐」一詞純粹只是對本朝的讚美或泛稱而已,「全唐」皆可適用。然則,本文所謂「盛唐詩」並不指全唐之詩,基本上也不牽扯過多的政治意涵,故「盛唐」作為唐人讚頌本朝強盛之語的意涵,也不適用於本文。

文學史上「盛唐」的習慣稱法,係指唐詩史上某一分期時段。但從初、盛、中、晚四唐說的角度來看,盛唐的確切起迄時段仍無定論,清冒春榮《葚園詩說》云:「盛唐自玄宗開元元年癸丑歲(713)至代宗永泰元年乙巳歲(765),凡五十三年。」35今人張健也同意此說。36馬積高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則以「玄宗、肅宗為盛唐。」37代宗以後則劃入「中唐」了。再往前推溯,明初高棅《唐詩品彙》引林鴻曰:「開元、天寶間,神秀聲律,粲然大備。」所謂「盛唐」指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後人對分期時段的紛紜眾說,在此不必細論,因為以本研究來說,討論「盛唐」的分期時段須以宋人的意見為主,後人的看法只能作參考。在此要特別指出的是,本文探討宋人崇效的「盛唐詩」並不完全等同於「盛唐時段之詩」的概念,也就是說,開元、天寶乃至永泰期間出現的「所有」詩歌特殊的風格、題材類型,並非本文指稱的「盛唐詩」內涵。本文所謂的「盛唐詩」意涵,並不側重在某一首唐詩的「寫作時間」是否落在開元、天寶或永泰年間,而是此詩的「總體風格」是否能符合某種以開元、天寶或永泰之詩為典型的「時代風格」。換句話說,宋人崇效盛唐,乃是崇效盛唐詩的風格,只是此種風格要以盛唐時代的詩最典型;但盛唐時代內全部的詩,未必盡皆符合此一風格,因此也未必盡皆為宋人所崇效。

綜合前述,可以將本論題解釋為:探賾宋人為何尊崇、如何學習「盛唐」詩風,並梳理此一觀念之形成過程、內涵、意義的歷史研究。

第二節 分析模式

本論文乃針對宋代「詩學盛唐」此一主題而展開,為了充分說明此一論題,筆者認為必須探索、解決幾個基本的核心問題,因此可以分成幾個層次加以討論。

為瞭解「詩學盛唐」的主張,應先探討「盛唐」此一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包括:何時產生?何人提出?包含哪些時段和詩人?基本上這是一個歷時性研究的課題──指

35冒春榮:《葚園詩說》,卷3,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9年2刷),頁1607。

36張健:〈由文藝史的分期談到四唐說的沿革〉,《暢流》,第34卷第11期,1967年1月,頁17。37馬積高、黃鈞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冊2,隋唐五代,〈概說〉,頁12。本冊由劉上生、胡遂、趙曉嵐執筆。

第一章 緒 論.9.

從宏觀的角度,探討研究對象在歷史中的形成或衍異。我們的研究雖是以宋代為主,但唐、五代的資料亦須一併考察,以作為瞭解宋人觀念的基礎及比較的參照系統。

應注意的是,「盛唐」乃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必然與唐詩史中的其它分期概念相繫或對比,所以探討「盛唐」此一概念的形成史,亦自然會觸及「唐詩分期」如何形成的論述,我們要問:唐詩分期始於何時?爾後如何發展?此外,唐詩分期並非單純的時代劃分,它與各期代表詩人緊密聯繫,若脫離各期代表詩人,就無所謂分期。因此,研究唐詩分期必須聯繫其代表詩人,尤其是盛唐的代表詩人。本文第二章〈「盛唐」概念與唐詩分期論的形成〉,擬探析上述諸問題。

朱東潤研究《滄浪詩話》,云:「滄浪在南宋,為比較接近江湖詩人之人物,鑒於江西派之末流,則盛言唐詩,鑒於四靈、江湖兩派之泛論唐人,漫無標準,則專言盛唐,視同時諸人,途徑獨為專一。」38暫不論朱先生對嚴羽和四靈、江湖詩人的評述允當與否,這段文字至少點出一個重要現象:南宋四靈及江湖詩人為扭轉江西詩病,故而提倡學唐;而嚴羽「詩學盛唐」之說,則是進一步針對他們「泛論唐人」而拈出的主張。可見宋代「詩學盛唐」乃是隨「宗唐」思潮而逐漸醞釀的想法,故欲追蹤此一觀念的形成史,勢不宜脫離「宗唐」思潮的發展脈絡。準此,我們必須探討「宗唐」思潮如何形成的問題,細緻地梳理此一思潮如何興起?由誰提出?關懷重點何在?這是本文在第三章擬欲處理的焦點。一般認為葉適和「四靈」39及許多追隨四靈的江湖詩人的出現,代表宋代「宗唐」思潮的鞏固與蓬勃發展,故本章即以他們為討論下限,訂名〈「宗唐」思潮的發展〉。

探究「宗唐」思潮形成發展的相關問題之後,自然必須再追問:何以四靈和許多江湖詩人「宗唐」的結果會是「晚唐體」而非「盛唐體」或唐詩其它體式?究竟是如某些學者所指出,他們不宗尚盛唐詩,抑或其「宗唐」理論衍生若干困結?宋人如何在「宗唐」思潮中進一步拓出「詩學盛唐」的觀念?第四章〈「詩學盛唐」觀念的建構〉,便對這一系列問題提出適切的詮解。

研究「詩學盛唐」觀念,應當處理的一個終極問題是:宋代「詩學盛唐」觀念的效用何在?質言之,「詩學盛唐」觀念的提出,是為了因應或解決宋代詩學的什麼困境?帶給宋代詩學什麼新觀念?這一系列問題首先要碰觸到的就是詩體本質,因為詩體本質

38朱東潤:〈滄浪詩話參證〉,輯入《中國文學批評家與文學批評》(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

年5月再版),上冊,頁294。

39案:四靈是指南宋中葉的四位詩人──趙師秀,字紫芝,號靈秀;徐照,字道暉,號靈暉;徐璣,字文淵,又字致中,號靈淵;翁卷,字續古,又字靈舒。由於四人之字號中均有「靈」字,因此自稱「四靈」,葉適〈題劉潛夫南嶽稿序〉應是最早提及「四靈」的文字記錄:「往歲徐道暉諸人,擺落近世詩律,斂情約性,因狹出奇,合於唐人,誇所未有,皆自號『四靈』云。」(氏著:《葉適集》,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卷29,頁611)

.10.宋代「詩學盛唐」觀念的形成與內涵

是造成一切風格流派歧異的癥結。第五章〈「詩學盛唐」觀念對宋代詩學的衝擊〉擬在前面幾章的基礎上,圍繞此一核心問題展開剖析。

文章的最後,除了對前文作一扼要的總整理,更擬進一步思考:「詩學盛唐」的主張雖初步形成於嚴羽或宋人之手,卻要到元、明以後才更顯定型、興盛,而嚴羽或宋人的觀念曾否予元、明詩學什麼「具體」的影響或啟發?反過來說,元、明詩學如何進一步開展嚴羽或宋人的觀念?透過這個問題的釐清,有助於瞭解宋代「詩學盛唐」觀念在元、明以後唐詩學史的意義。這是本文第六章〈結論〉的重點;在收束本文之前,並將立基於前面的研究,提出幾個值得續作探討的重要議題,以見本文的發展性。

綜上可知,本論文乃是根據本論文所針對的論題展開探討,並不是預先設定某一理論架構,因為任何一個理論的提出,皆有其特殊背景和針對性,運用在某些具體的問題時,皆不免會產生某些盲點。為了避免運用理論時的削足適履或生搬硬套,本文並不預設任何理論,而是透過實際精讀原典,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逐漸形成一套最能切合本論題的分析模式。但在論述過程中,若某一理論有助於釐清研究範圍內的某一課題,則自當借鑑之。精讀及思索是一切學術研究的前置作業,但不會在行文中直接展示,乃是透過文中之論述理路及架構而呈顯。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的檢討

本節希望以前文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及分析模式為量尺,回顧並檢討學界既有的研究成果。透過這項工作,可以作為本文在前人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的背景知識,亦能將本文擬欲探討的論題放到目前學界的研究史中,作一自我定位和彰顯意義。

依筆者掌握的資料,目前尚未出現專門處理上述問題的系統性論著;但事實上,任何新創均無法脫離傳統,在前人的某些研究成果中,其實已經碰觸到前面揭出的若干問題,只是限於研究取徑上的差異,無法從事完整而深入的探討。

(一)通論文學史或批評史的著作

檢閱目前常見的一些文學史或批評史,就會發現書中雖亦曾提到「詩學盛唐」的觀念,但多著重在嚴羽一人,顯少溯及先前是否亦有人主張學盛唐;或專意疏通嚴羽的某些詩論,但未能進一步解釋這些詩論與「詩學盛唐」的關連性,致使論述顯得零落,恐難收到如網在綱之效。

例如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第二十章第五節談南宋〈反江西詩派〉的情況,首

第一章 緒 論.11.

先注意到的是張戒,並認為張戒於唐代詩人特別推尊李、杜──尤其是後者。40眾所皆知,李、杜是盛唐的代表詩家,然則,張戒此論能不能看作「詩學盛唐」的淵源,是劉大杰不曾討論的。對於「詩學盛唐」觀念,書中仍特別介紹嚴羽詩論,指出嚴羽鑑於南宋江西派、晚唐體的流弊,故而提出「詩學盛唐」的主張,勸人「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熟讀」來「自然悟入」,但為何嚴羽提出這些理論是為了針砭江西派和晚唐體?針砭哪些具體地方?應是劉書較疏忽的。書中隨即又說「吟詠情性」、「惟在興趣」嚴羽心目中盛唐詩的長處41,但問題是,為什麼江西詩、晚唐體不能符合此一要求?而此一要求的內涵又是什麼?劉書於此不免歉然。

與劉書相類的還有程千帆、吳新雷合撰《兩宋文學史》,書中指出「在反對江西詩派和推尊唐詩的總傾向方面,他(指嚴羽)與四靈和江湖詩人有共同之處,但對於四靈的偏於晚唐又頗不滿,而主張推尊盛唐,把晚唐詩與盛唐詩嚴格地區別了開來。」42此謂嚴羽「詩學盛唐」觀念不能脫離宋人「推尊唐詩」的發展脈絡,誠屬高見,但後文認為嚴羽標舉「興趣」純是為了針砭江西派,推崇「妙悟」是為了扭轉晚唐體,便很有商榷的餘地,而且僅注意到「如何說」的層次,較忽略「為什麼如此說」的問題,故論述內容稍顯單薄,對於「盛唐詩」如何成為「唐詩」的代表,亦未予討論。

周裕鍇《宋代詩學通論》及張毅《宋代文學思想史》是研究宋代詩學理論的兩部重要的通論著作43,但周氏之書係預先選定若干詩論主題來架構,其中雖或涉及嚴羽「興趣」、「妙悟」等論見,但書中並未深入探析這些理論和「詩學盛唐」觀念的關係,對於其他宋人是否也有「詩學盛唐」的主張、「盛唐詩」的代表地位如何確立,亦限於全書體例而無法展開。張毅之書係以歷時的架構推展,但仍乏集中探討「詩學盛唐」相關問題的文字,第六章第二節對「別材」、「別趣」、「妙悟」有一些扼要的討論,並認為嚴羽以此推崇盛唐詩,但對於嚴羽為何要以此標舉盛唐?盛唐詩與宋代詩學發展的關係?標舉盛唐的觀念究是如何形成?仍非其關注焦點。

依歷時的架構,對宋代詩學史上的重要論題,談的較全面的是顧易生、蔣凡、劉明今合寫的《中國文學批評通史──宋金元卷》。該書亦無專門探討宋代「詩學盛唐」觀念的文字,只有在談嚴羽詩論的章節,才予以較詳細的介紹,然而也僅限於嚴羽一人而已。書中說嚴羽對「唐詩分期的探索,以及積極提倡學習盛唐詩歌,為後世唐詩學的建

40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98年8月版),頁727。

41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頁732。

42程千帆、吳新雷:《兩宋文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2刷),頁467。

43周裕鍇:《宋代詩學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張毅:《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2刷)。

.12.宋代「詩學盛唐」觀念的形成與內涵

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石。」44從元、明詩論的角度看,這自然不錯,但書中分析嚴羽「詩學盛唐」觀念的形成緣由,「主要是鍼對江西詩派之病,同時也抨擊了當時流行的永嘉四靈詩派及受其影響的江湖詩人。」45又云:「戴復古……批判矛頭不僅指向了江西詩派的宗師黃庭堅、陳師道,同時不滿四靈詩派的拋棄李、杜,……於是揭起了李白、杜甫的大旗,加以掃蕩。這是在與嚴羽一起論詩時有感而發,精神與嚴羽相通。」46暫且先不談戴復古和嚴羽的詩觀是否真的如此一致47,照上文所述,作者顯然認為戴復古標舉李、杜,因此他和嚴羽皆具有「詩學盛唐」的觀念;易言之,只要不滿四靈晚唐體並推尊李、杜,便能稱作「詩學盛唐」觀念。依此,則嚴羽「詩學盛唐」觀念的淵源便應追溯到宋人對李、杜的廣泛討論,如此才能細緻梳理「詩學盛唐」觀念「如何形成」的問題,但這是該書作者不曾處理的。更緊要的是,依他們之見,標舉盛唐是為了革除江西詩病,但另一方面,他們也注意到宗杜原是江西的傳統,可惜未能進一步分析嚴羽、江西皆欣賞杜詩,詩觀卻大相逕庭的現象。

書中探討嚴羽之前的詩論,如四靈和劉克莊,亦曾提及「宗唐」的主張。一般認為四靈是奠定「宗唐」思潮的關鍵人物,不過,該書談四靈的篇幅不足十行,而且是附在陸游的章節之下,足見作者並不關注四靈及宋代「宗唐」思潮的相關議題。值得注意的是,書中指出,四靈「不滿江西詩人只學杜詩一家,所以提倡廣泛學習唐音」48,又認為:「其實,當時四靈主要是學晚唐詩」49,對照兩段敘述,作者似乎認為四靈除了崇尚晚唐詩,也頗欣賞其他唐代詩人,但這些其他的唐代詩人指誰?四靈廣泛尊唐與學習晚唐之間,存在什麼關連性?則未予清楚交代。談劉克莊詩論,最可注意的是認為劉克莊主張「自姚合、賈島達之於李、杜」的學盛唐方法50,但他為何提出這種迂曲地學李、杜的方法?當時是否存在學李、杜的其它方法?作者於此似較忽略。而且,劉克莊是否贊同這條方法,尚待商榷,後文探討劉克莊的詩論將予駁正。

諸如上述的現象,在其它文學史、批評史著作中,亦斑斑可見。這類著作常是初學者瞭解某一學科的敲門磚,重在全面性的介紹,相對而言,對某些特殊的重要論題,較缺乏深入地去探討其成因、演變與內涵。或即因此,使一般人讀之容易受其影響,遂以為嚴羽崇效「盛唐詩」並以之為「唐詩」典範的觀念,是即源頭即完成的,即使察覺先

44顧易生、蔣凡、劉明今:《中國文學批評通史──宋金元卷》,第二編第五章第六節,頁412。45顧易生、蔣凡、劉明今:《中國文學批評通史──宋金元卷》,第二編第五章第三節,頁379。46顧易生、蔣凡、劉明今:《中國文學批評通史──宋金元卷》,第二編第五章第二節,頁378。47戴復古和嚴羽詩論容或有相互啟發之處,但對於江西詩和盛唐詩的內涵,仍有歧見,詳情請看本文第四章第一節。

48顧易生、蔣凡、劉明今:《中國文學批評通史──宋金元卷》,第二編第三章第二節,頁284。49顧易生、蔣凡、劉明今:《中國文學批評通史──宋金元卷》,第二編第三章第二節,頁285。50顧易生、蔣凡、劉明今:《中國文學批評通史──宋金元卷》,第二編第四章第二節,頁343。

第一章 緒 論.13.

前的江西詩人、劉克莊、戴復古等人亦曾標舉李、杜,仍未予深究李、杜其實是「盛唐詩」的基礎。特別的是,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指出:

自北宋中世以後,論者推重盛唐,各就其見地之所得,以為唐人之詩如此矣。

有山古之論,有水心之論,有晦庵之論,有誠齋之論。至於滄浪,亦就其所見地而推重盛唐,故謂滄浪取盛唐為宗者,猶未盡諦,滄浪特從另一方面以論盛唐耳。51

朱先生認為北宋中葉以後、嚴羽之前即有黃庭堅、葉適、朱熹、楊萬里推崇盛唐。其實檢閱黃庭堅、葉適的文集,就會發現他們並未明確拈出「盛唐詩」的概念。因此,朱先生之言,應只是就他們推崇李、杜等「盛唐詩人」立論的。朱先生頗能把握李、杜等盛唐詩人是形成「盛唐詩」此一概念的基礎,故能跳出僅有嚴羽崇效盛唐的框架,認為黃庭堅等人推崇李、杜,實即推崇盛唐。因此,宋代詩學的演變,就是如何詮釋盛唐詩之角度的演變。較之他人,朱先生的說法確能把握「詩學盛唐」觀念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或一人之事,極富參考價值。但其中不免還有幾個問題須要進一步釐清:朱先生雖察覺嚴羽之前有許多人各從不同的面向推崇盛唐,然而這只是一種「靜態」的呈示,究竟是什麼力量推動這些詮釋觀點的變動?仍待討論;再者,上文提及的葉適乃是四靈的師長,亦頗欣賞晚唐體,這和他推崇盛唐之間究竟有何關連,也很有釐清的必要。

(二)宋代唐詩學的研究

「唐詩學」是一門研究「唐詩」的學科,涵蓋範圍甚廣,舉凡「唐詩讀者」對「唐詩」作者的生平或思想、作品的風格或各種特徵,以及唐詩選本的編著、唐詩相異版本的考訂、唐詩與其它學科領域的關係……等,皆是「唐詩學」的討論範圍。可以說,所謂「唐詩學」就是一切和「唐詩」有關,並以「唐詩」為研究主體的一門學科,「宋代唐詩學」自然是宋人對「唐詩」相關問題的討論,「宋代唐詩學的研究」則是今日學界對「宋代唐詩學」的整理或探討。「唐詩學」的範圍甚廣,故「宋代唐詩學的研究」的指稱意涵亦非常寬泛,為求敘述上的層次清晰,這裏的「宋代唐詩學的研究」特別指從宏觀的視角,綜覽並梳理「宋代唐詩學」全局的研究;至於在此範圍內更細部的研究成果,稍後亦將依次提及。

關於「唐詩學」或「宋代唐詩學」的研究,不能忽略陳伯海的《唐詩學引論》,因為據陳氏自稱,從宏觀總體的角度來把握唐詩學的研究,是前此較為薄弱的52,故陳氏

51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頁186。

52陳伯海:《唐詩學引論》(上海:知識出版社,1988年),〈序說〉,頁4。

.14.宋代「詩學盛唐」觀念的形成與內涵

此書實可視為「唐詩學」研究的開山之作,名為「引論」的原因亦在於此。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於是獨闢草萊,且此書出版於1988年,距今稍遠,故對於某些問題的討論,偶有不夠深入完整之憾。陳書討論宋代唐詩學的篇幅,僅約佔七頁,其「引論」的性質,可想而見。要之,陳氏書中提及宋人對唐人詩集的整理或校勘、唐詩的選輯,並指出張戒為了反對江西詩病,是首開「宗唐」風氣的人物,歷敘楊萬里、陸游、朱熹、葉適、姜夔、劉克莊、戴復古、趙汝回等人的意見,但僅略誌一二語帶過,或只揭出上述人名,而未析究其具體詩觀,故顯得簡略。而陳氏又說,他們「並沒有把目標集中於唐詩整體及其核心──盛唐詩歌上,自難免使他們探究唐詩的眼光受到拘束」53,這恐怕並不符合實情。他會作出這個判斷,可能也是忽略李、杜等「盛唐詩人」其實是「盛唐詩」時代風格概念的基礎,因此楊萬里、陸游、劉克莊、戴復古等人論李、杜等盛唐詩人的意見,在陳氏看來便不等於討論「盛唐詩」了。這是本文要努力調整、破除的一項成見。陳氏著力最多的是嚴羽,而且特別突顯嚴羽「宗盛唐」的首創意義,並認為嚴羽劃分唐初、盛唐、大曆、元和、晚唐五體,是唐詩分期論的鼻祖。54這些看法也是不盡然的,而且在陳氏的行文中,實不免讓人以為嚴羽是標舉盛唐詩的第一人,但嚴羽的盛唐何以能夠勝過晚唐詩?至於標舉盛唐詩的觀念,是不是嚴羽的獨創?抑或前有所承?亦付之闕如,凡此均不能不說是陳書的遺憾。

公元2004年,陳伯海召集門生六人合撰《唐詩學史稿》,歷述唐五代到清中葉的唐詩學史,其中宋代唐詩學的篇幅,約佔一百餘頁,係由查清華執筆。較之陳氏前書,此帙的基本架構仍不脫陳氏的影響,但在論述上顯然細緻許多,例如書中將崇唐的源頭從張戒推到北宋的魏泰、南宋初的葉夢得;又把唐詩分期論的源頭,溯到北宋的楊時,凡此皆可看出宋代唐詩學研究的進步。但細而思之,仍有若干明顯的疑問尚待處理:例如魏泰、葉夢得或其他宋人標舉唐詩的目的是針砭江西詩病,但江西詩人是否不喜唐詩?他們心目中的「唐詩」是什麼?他們的唐詩觀,與魏泰等人的唐詩觀有何異同?欲深入掌握並瞭解宋人標榜唐詩的內在理路及意義,便不能忽略這些問題。再看書中雖把唐詩分期觀念的源頭上修到楊時,但對於唐詩分期觀念如何產生?為何產生?意義何在?則未予分析。查清華又認為嚴羽標榜盛唐的觀念,「在反撥『宋調』的基礎上確立了宗唐派唐詩學的典型範式」55,僅說「確立」,似削弱了嚴羽標榜盛唐的首創性,但對於嚴羽之前是否有人亦標舉盛唐詩?為什麼要標舉盛唐詩?應當如何學習盛唐詩?……等重要問題,仍乏具體的梳理。

事實上,1990年,臺灣大學的蔡瑜即以「宋代唐詩學」為題撰成博士論文,篇幅

53陳伯海:《唐詩學引論》,學術史篇,頁186。

54陳伯海:《唐詩學引論》,學術史篇,頁186-187。

55陳伯海主編:《唐詩學史稿》(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頁269。

第一章 緒 論.15.

多達五百廿七頁,分門探討宋人心目中的詩歌體式、宋人的唐詩分期論、宋人對唐代詩人的觀感、宋代各唐詩選本的編著與內容,面面俱到,論述詳實,允稱宋代唐詩學研究的集成之作,學術貢獻斐然可觀。但由於為求全面地分析宋人的唐詩學,致使蔡瑜對某些宋代唐詩學上較細部的問題,猶有歉焉。例如蔡瑜分析宋代的唐詩分期論,認為「在嚴羽以前,可謂是唐詩分期的醞釀階段。在這漫長的醞釀期裡,宋人主要從事對於個別作家的了解與研究,是以分析性為主,並沒有進行具體的時代風格的歸納。此時期最先被標舉出來的時代風格是『唐末遺風』,一直到南渡之際江西詩派之弊漸為人知,『晚唐體』因四靈的提倡大為流行,『晚唐體』的討論也在此時最為熱烈,而後隨著晚唐體流弊的產生,才漸漸出現具體的『盛唐』觀念,與之對立。」56蔡瑜認為「盛唐詩」此一分期概念和標舉盛唐的風氣,是在四靈晚唐體之後才逐漸形成的。個人認為,這項說法雖然無可厚非,卻不夠全面,因為當中仍隱含一種預設:嚴羽是唐詩分期論及「詩學盛唐」觀念的首創者。而且,蔡瑜雖察覺嚴羽之前,有一段唐詩分期觀念的醞釀期,並發現「晚唐詩」是宋人最先意及的唐詩分期概念,但似較忽略唐詩分期的基礎,是對個別唐代詩人的討論,而這應當再追溯到唐五代的詩學,方能獲得一個整全的瞭解。再如蔡瑜梳理宋人對李白、杜甫詩的觀感(一般認為兩人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但對於宋人為什麼要崇效盛唐──尤其是杜詩?似無詳細的解析;而眾所皆知,學杜是江西詩人的傳統,江西詩人對「杜詩」的觀感如何?與他們對「唐詩」的觀感有無差異?「宗唐」詩論家不滿江西詩病,那麼他們對「杜詩」的觀感又是如何?盛唐杜詩與晚唐詩,有什麼樣的關係?凡此皆是談宋代「詩學盛唐」觀念所不宜輕忽的關鍵問題。再如蔡書第七章第一節處理宋人對「詩體本質」的一些觀點,認為「吟詠情性」是詩體之本質,而宋人對「吟詠情性」的體認,通常與「理」相對。但我們要問:認為「吟詠情性」是詩體本質的看法,早在宋代以前就是定論,則宋人標舉「吟詠情性」有何意義?進言之,「吟詠情性」和宋人崇尚唐詩或盛唐詩的風氣,有無關連?而一般認為江西詩主理,但江西宗師黃庭堅(1045-1105)亦曾明言:「詩者,人之情性也。」57可見「情」與「理」在某些情況當中並不必然是對立的,因而宋人特別標榜「吟詠情性」究竟所為何來,仍有重新檢討的必要。

(三)宋人論唐詩之時代風格

這是「宋代唐詩學」的進一步聚焦,係指從宏觀的角度,考察宋人談論唐詩某一特

56蔡瑜:《宋代唐詩學》,第三章〈分期論〉,頁100。

57見黃庭堅著,劉琳、李勇先、王蓉貴等校點:《黃庭堅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正集,卷25,〈書王知載朐山雜詠後〉,頁666。

.16.宋代「詩學盛唐」觀念的形成與內涵

定時代風格的觀感、演變及內涵。而所謂時代風格,涉及唐詩分期的問題,故這類研究的主旨,也可說是探討宋人的唐詩分期觀念。

依筆者經眼之資料,目前要推黃奕珍《宋代詩學中的晚唐觀》的研究成果,最為豐碩。該書原是作者在臺灣大學中文系的博士論文,題為《宋代詩學中「晚唐」觀念的形成與演變》58。由題目可知,這是一部考察宋人評論唐詩分期中之「晚唐」概念的各種觀感,及其形成、演變等問題的著作。由於研究焦點集中,故研究成果亦更顯細膩,第二章爬梳五代至宋初「晚唐」觀的形成、第七章論方回對盛、晚唐及江西詩的看法,尤體大思精,堪稱宋代唐詩學研究的一座豐碑。事實上,筆者決定探討本論題,很大程度也是受黃書的啟發。

但細加析究,黃氏的某些論點不免仍有若干尚待開發或值得商榷之處。黃氏注意到宋人正式提出「盛唐」或「晚唐」等分期概念之前,即已著手個別作家的討論,奠定爾後開展唐詩分期概念及體系的基礎內涵。因此,黃氏將宋人對李、杜等盛唐詩人或郊、島、姚、許等晚唐詩人的討論,亦納入其考察的範圍,尤其重在晚唐詩人。例如第二章談歐陽修談郊、島詩,第三章談蘇軾談孟郊詩,這都是探討「晚唐」的基礎。但限於研究的主題畢竟在「晚唐詩」,黃氏對宋人論「李杜」的意義便較無詳細的探索。宋人對於晚唐詩的觀感,總是褒貶不一,但對李、杜詩幾乎一致推崇,學杜更是江西詩派的傳統,這實可視為崇效盛唐的淵源,不須遲至嚴羽始標舉盛唐。

從這個觀點來看,黃奕珍認為南宋詩壇發展到葉適和四靈,是一個從「江西」逐漸轉向「晚唐」的宏大潮流,便有必要進一步探問:如果江西詩人學杜已可視為宋人學盛唐的濫觴,而杜甫的詩史地位又總是高於晚唐,那麼欣賞晚唐的葉適和四靈,該有什麼理由來反對江西詩?其中涉及的,不僅是葉適和四靈對江西詩病的看法,更須碰觸他們對杜詩的觀感。再舉另一個明顯的例子來看,黃氏第三章分析吳可詩論,指出吳可推崇晚唐詩的「華麗」造語,勝過江西詩,而杜詩「平淡」造語的位階,又在晚唐之上。問題是,吳可為什麼要提出這段杜甫勝晚唐、晚唐勝江西的論述模式?在他心目中,盛唐杜詩與晚唐詩處於什麼關係?透露什麼樣的意義?這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第六章談劉克莊的詩論,黃氏初步解答此一問題,認為「李杜詩與晚唐詩有程度上的差別,但本質上比較接近,因此在訂立學習的路徑時,這兩者可以成為同一路線的不同目標,晚唐較李杜容易達到,而學習李杜可以以晚唐為進階。」59但李、杜與晚唐詩在「程度」上有何差別?兩者在「本質」上有何相近之處?以致能夠成就這一條學盛唐的路線,這似是黃書較未碰觸的部分。而且依照劉克莊的論詩資料,他本人是否如黃氏

58黃奕珍:《宋代詩學中「晚唐」觀念的形成與演變》(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

文,1995年)。

59黃奕珍:《宋代詩學中的晚唐觀》,第六章第二節〈劉克莊的「晚唐觀」〉,頁301。

第一章 緒 論.17.

所云,主張這一條由晚唐上溯盛唐的學詩方法,其實還有商榷的餘地(詳見本文第四章第二節)。

黃奕珍論文的一個重要貢獻,是發現宋人常以「晚唐」代稱「唐詩」的情形60,並認為此一觀念到嚴羽才將「唐詩」之內涵轉化為「盛唐」61,成為學詩的主對象。但從黃氏的敘述,我們看到的是嚴羽個人的努力,而本文擬欲探究的是,從更廣泛的背景來看嚴羽此類觀念的成因與演變,細緻地處理「盛唐詩」被突出的歷史過程及緣由,盡量避免將此一觀念視為嚴羽個人的天才獨創。如此,將嚴羽詩論放到同類論述的歷史脈絡當中,也更能清楚瞭解嚴羽觀念的意義。

基本上,黃奕珍觀察到的宋人崇效盛唐的論見,仍以嚴羽為首出,並認為嚴羽之前是以晚唐針砭江西為主潮,晚唐詩風逐漸取得壓倒性的勝利,而到了嚴羽標舉盛唐,雖對晚唐詩風有所修正,但其主旨仍舊是為了革除江西詩病。換言之,嚴羽崇尚盛唐的各種論見,主要是針對江西詩病而提出;對於晚唐,雖不滿意,但可接受。唯不妨借達爾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物種起源》的學說,提供另一面向的思考:

生物彼此的依存關係,有如寄生物之於寄生,一般是在系統頗遠的生物之間發生的。有時候系統遠的生物,嚴格地說,彼此之間也有生存鬥爭,例如飛蝗類和食草獸之間的關係便是這樣。不過,同種的個體之間所進行的鬥爭幾乎必然是最劇烈的,因為它們居住在同一區域內,需要同樣的食物,而且還遭遇同樣的危險。62

緣此,晚唐、盛唐詩誠然都有針砭江西詩的意義,是站在同一陣線,但嚴羽特別標榜盛唐,針對晚唐的寓意可能更甚於江西。從這個角度來看,嚴羽為何提倡盛唐詩?他與葉適和四靈等人的「宗唐」觀念有何具體的異同?便有待重加釐定了。

(四)宋人論盛唐詩人的宏觀研究

總體的盛唐詩風,奠基於個別的盛唐詩人、詩作,因此將研究範圍再次聚焦,不難發現有些學者秉持宏觀的視野,著力梳理宋人對個別盛唐詩人的討論,進而綴成一篇宋代的盛唐詩學。例如:許總〈宋詩宗杜新論〉、林繼中〈杜詩與宋人詩歌價值觀〉、曾棗莊〈論宋人對杜詩的態度〉、簡恩定〈杜詩在唐宋兩代地位之探究〉、馬東瑤〈論北宋慶

60黃奕珍:《宋代詩學中的晚唐觀》,第四章第三節〈「唐人」與「晚唐」的混淆〉,頁219-240。61黃奕珍:《宋代詩學中的晚唐觀》,第五章第三節〈「盛唐」的超越「晚唐」〉,頁279。

62達爾文著,葉篤莊、周建人、方宗熙譯:《物種起源》(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第三章〈生存鬥爭〉,頁93。

.18.宋代「詩學盛唐」觀念的形成與內涵

曆詩人對杜詩的發現與繼承〉、胡可先〈論宋末的杜詩學〉、楊勝寬〈唐宋人所體認的杜甫精神〉、〈宋代蜀人論杜〉、〈南宋杜學片論〉……等63,這類研究成果非常豐碩,其內容性質略近乎蔡瑜《宋代唐詩學》第三章〈作家論上〉談李、杜的部分,很難也沒必要逐一提列討論。總的來看,這類研究成果多以單篇論文的形式出之,而且尤其側重宋人比較欣賞的杜詩,但這類研究不免有一個共同遺憾:就是以單篇論文的少量篇幅,要去宏觀把握整個宋代對盛唐詩人的看法,所獲得的結果,往往只是概略性的鳥瞰、輪廓式的素描,偶有不夠深入或顧此失彼的情況,無法進一步詳盡分析圍繞宋人心目中之盛唐詩人的相關問題。例如曾棗莊之文,實際側重考察的是宋人整理杜集、建立杜祠的一些情況,亦發現從北宋出到中葉,杜甫的人格與杜詩的風格逐漸受人青睞,而江西學杜衍生詩病之後,晚唐詩風代興,以及陸游對杜詩、晚唐詩的若干看法。然則,為何晚唐詩有整治江西詩病的效果?晚唐詩有什麼好處?顯然是曾氏無暇處理的;而文中又云宋代除少數道學家、四靈和江湖詩人之外,大體是崇尚杜詩四靈、江湖詩人崛起後,杜詩的聲價即隨之下降,可惜並未揭出具體的文獻證據,恐怕不足深信。又如簡恩定之文,從印刷術、言論自由程度、論詩重法等三方面討論杜詩在唐、宋兩代地位之差異,極富參考的價值,但只是簡單提點宋人尊杜的若干原因,而未能將之與宋代詩學的變化相互結合,使論述顯得扁平而欠立體,難以呈示宋人尊杜觀念的動態演變。

特別的是,楊文雄《李白詩歌接受史》和蔡振念《杜詩唐宋接受史》俱借鑑接受美學理論(Reception Theory)來探討宋人對李白、杜甫的觀感64,試圖為傳統的研究方法注入若干新血。楊書第二章第一節〈宋代李白效果史研究〉扼要介紹宋人輯注李詩的情況、宋人對李白身世、思想性格、詩歌藝術的討論、宋人對李白的曲解與誤解,以及宋代李杜優劣論的概要,對我們初步瞭解宋人心目中的李白其人其詩,頗有助益。蔡書第三章〈宋人對杜詩的接受〉,首先概述杜詩在宋代的接受情形,涉及杜詩與南北宋詩學發展的關係,和杜詩的輯注與校勘,其後分節討論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師道和陳與義、陸游和文天祥對杜詩的接受,綱目清晰,令人讀之能對上列宋人的杜詩觀,輕易

63許總:〈宋詩宗杜新論〉,《杜詩學發微》(南京:南京出版社,1989年),頁25-40;許總該書另有多篇論文討論宋代杜詩學。林繼中:〈杜詩與宋人詩歌價值觀〉,《文學遺產》,1990年第1期,頁91-97。曾棗莊:〈論宋人對杜詩的態度〉,收入張高評編:《宋詩綜論叢編》(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3年),219-237。簡恩定:〈杜詩在唐宋兩代地位之探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會議論文集》(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1996年),頁269-282。馬東瑤:〈論北宋慶曆詩人對杜詩的發現與繼承〉,《杜甫研究學刊》,2001年第1期,頁62-73。胡可先:《杜甫詩學引論》(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二章第三節〈論宋末的杜詩學〉,頁172-189。楊勝寬文見氏著:《杜學與蘇學》(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頁52-71、72-85、86-102。

64楊文雄:《李白詩歌接受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蔡振念:《杜詩唐宋接受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第一章 緒 論.19.

獲得一個簡要的印象。可惜的是,王、蘇、黃、雙陳都是所謂「宋詩」的重要代表,陸游亦曾濡染江西詩風,因此蔡振念擬欲研究的雖然是「宋人」對杜詩的接受,實則偏側在「宋詩」一路,無法全面反映宋人的杜詩觀,其他不在討論之列的宋人,是否較不討論杜詩?或其意見較不值得研究?為何選擇上述諸人而不選擇他人?難免成為蔡書的微瑕。再者,蔡氏分節探討上列諸人對杜詩的接受態度,雖呈顯接受者的各有側重,但對於各接受意見之間的關係,似未予充分關注(例如:江西詩人與陸游皆尊杜,但後者對前者學杜而衍生解詩、作詩「但尋出處」的毛病,頗不能苟同),故每一節彷彿各自獨立的「史論」,恐怕較難「細緻地」呈顯宋人杜詩觀的演變。以此推之,蔡書雖勉強可算是宋代「盛唐」觀念之內涵、演變的宏觀歷史研究,但我們對於宋代何以產生「詩學盛唐」觀念及其形成的緣由,盛唐詩與江西派、晚唐體或宋代詩學發展的關係,仍不易透過此書獲得一個系統性的瞭解。

(五)宋代專家論唐詩或盛唐詩的研究

前人從宏觀、總體的角度探討宋代唐詩學,特別著意嚴羽、方回的詩論,兩人不但明確拈出「盛唐詩」的概念,其詩學體系及內涵,亦較他人豐富許多。因此,專門探討兩人「詩學盛唐」觀念的研究成果,亦不容忽視。對嚴羽詩論的研究已非常豐富,代表作有郭紹虞《滄浪詩話校釋》、張健《滄浪詩話研究》、陳伯海《嚴羽和滄浪詩話》,以及黃景進《嚴羽及其詩論之研究》、李銳清《滄浪詩話的詩歌理論研究》65。郭書校勘嚴羽《滄浪詩話》各版本的異文,並為若干疑難字詞作注,學者稱便,而更重要的是每段之後有郭氏的綜合解析,是其嚴羽研究的精華。值得注意的是,郭紹虞云:

滄浪此書,雖自矜為實證實悟、非傍人籬壁得來,實則任何人都不能不受時代影響,更不能不受環境限制,故於注釋文中,特別重在滄浪以前之種種理論,以說明滄浪詩說的淵源所自。66

這種觀點能清楚認識任何一種思想觀念鮮少平地特起、瞬時完成,即使是新創,也有許多成分源自傳統。但對於嚴羽力主的「詩學盛唐」觀念如何形成?怎麼逐漸取代「宗晚唐」的風氣?則缺乏探析。

張健之書初版於1964年,扼要探討嚴羽生平、原理論、方法論、體裁論、批評與

65郭紹虞:《滄浪詩話校釋》之版本已見前註。張健:《滄浪詩話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初版4刷)。陳伯海:《嚴羽和滄浪詩話》(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黃景進:《嚴羽及其詩論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李銳清:《滄浪詩話的詩歌理論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2年)。

66郭紹虞:《滄浪詩話校釋》,〈校釋說明〉,頁2。

.20.宋代「詩學盛唐」觀念的形成與內涵

考證觀念、對後代的影響,最後更與西洋文論互較,對學界爾後的嚴羽研究,頗有開創之功。陳伯海的唐詩史論已見前述,這裏舉的是他初版於1980年的嚴羽專家研究,書中對於嚴羽的興趣說、妙悟說、宗法盛唐之論均有清楚的分析。黃先生的論文曾參考許多中外學人的成果,初版於1986年,對當時的嚴羽研究,頗有集當時大成的意味,並能從前人綜說紛紜中,確立一家之言,尤其探討嚴羽的興趣說、疏解「以禪喻詩」術語義界(識、頓門、熟讀、悟入、入神、妙悟、熟參)的具體內涵,多精到之見。李銳清之書是目前最晚近的一本嚴羽詩論研究,書中對於以禪喻詩和興趣、妙悟、氣象、第一義、入神等術語,都有簡要的分析,大體頗能把握嚴羽詩論要旨,但李氏似未抓住「詩學盛唐」的核心,論述稍顯零散。

探討方回詩論的重要專書有許清雲《方虛谷之詩及其詩學》、詹杭倫《方回的唐宋律詩學》67,單篇論文如黃啟方〈論方回之詩學〉、朱東潤〈述方回詩評〉68,均值得參閱。許書對方回生平交遊、著述版本、風格論、技巧論、方法論、通變論、鑑賞論、境遇論、一祖三宗說,有扼要的清理,最後並論及方回的詩歌創作,使我們對方回其人其書領略一個初步的印象。詹書亦探討方回的生平、哲學、唐代詩史觀,對他的杜詩學和江西詩學,著墨尤深,堪稱後續方回研究的重要參考書。黃啟方、朱東潤是單篇論文的形式,內容的廣度勢不能與上述二書相提並論,但黃文能把握方回詩論的精義,並注意到「格高」是方回詩論的核心觀念,對於方回論個別唐、宋、江西詩人,亦有綱目了然的整理,極具參考價值。朱文梳理江西詩病的產生,及南宋詩風逐漸轉向晚唐體,突出方回提倡江西詩欲以針砭晚唐體的意義,云:「四靈江湖兩派之立腳點既破,則江西派之立腳點始明」69,且以格高、字響、句活為方回詩論的三項宗旨。

緣於這些研究成果僅著力於個別詩論家,因此較之整個宋代詩學的宏觀,其論述往往較為細緻,但似無專門針對嚴羽、方回「詩學盛唐」觀念的研究成果,而都是在探討兩人詩論體系才連帶觸及。這類研究的好處,是能讓我們對嚴羽、方回詩論有一系統性的瞭解,同時也能明白「詩學盛唐」觀念在嚴羽、方回詩學體系中的位置與意義,自然是總體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礎。但其缺點則是無法宏觀、細緻地呈顯「詩學盛唐」觀念的形成史。在上面學者的論述中,雖偶曾觸及嚴羽、方回之前宋人學唐、學杜的狀況,唯畢竟詳此略彼,非其研究主旨所在。

而且,目前學界對於宋代「詩學盛唐」觀念的相關討論,多聚焦嚴羽和方回,對於

67許清雲:《方虛谷之詩及其詩學》(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2年)、詹杭

倫:《方回的唐宋律詩學》(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68黃啟方:〈論方回之詩學〉,《兩宋文史論叢》(台北:學海出版社,1985年),頁541-613。朱東潤:〈述方回詩評〉,見黃永武、張高評編:《宋詩論文選輯》(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8

年),冊2,頁483-504。

69朱東潤:〈述方回詩評〉,黃永武、張高評編:《宋詩論文選輯》,冊2,頁497。

第一章 绪论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绪论 习题及答案 1-1 根据下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完成: (1) 将a ,b 与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d a ?,c b ?;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 所示。 1-2 下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

开闭自动控制。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1-3 图示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 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 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T C ?→↑→↑→↑→↑→↑→↓→↓T u u u u u c a e f θ1C ↑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 u (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图解1-3。

绪论及第一章 教育

绪论及第一章教育(自测题) 一、填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简言之就是,教育学就是研究,的科学。 2、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以为中心,相应的教学方法是。 3、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教育体系,即和。 前者以__________为学习内容,后者以______为主要内容.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主要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代表, 前者以__________为学习内容,后者以为主要内容。 4、近代教育史上,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之上。 5、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 6、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 7、广义的教育包括教育,教育以及教育等教育。 8、教育的功能主要有的功能和的功能。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9、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错误理论,一是论,二是 论。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10、传统教育模式即是以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 11、学校教育产生于社会。我国奴隶社会已有的学校名称为_____________四种。教育内容是 “”,具体是指。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____________,其中以<< >>和<< >>最为影响大。 1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13、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应该落实的战略地位,以为重点,抓住 这个中心环节。 14、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作用。 15、对教育有直接决定作用,对教育有最终决定作用。 16、杜威强调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教育和教学原则。 17、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和。 18、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人是。 19、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是:“教育要面向,面向,面 向。” 20、在中国,教育学是泊来品,20世纪初从________(国家)引进的教育思想属于___________(教育家)的 _______________(教育流派)的范畴。

绪论及第一章 级的工作原理 课程练习题

绪论及第一章级的工作原理 一、问答题: 1.按工作原理、热力过程特性、蒸汽流动方向、新蒸汽参数等对汽轮机进行分类,汽轮机可分为哪些类型?按新蒸汽参数分类时,相应类型汽轮机的新汽压力等级是什么? 2.国产汽轮机型号的表示方法是什么? 3.根据国产汽轮机型号的表示方法,说明下列汽轮机的型号提供了汽轮机设备的哪些基本特征? (1)CB25-8.82/0.98/0.118 (2)CC25-8.82/0.98/0.118-1 (3)CB25-8.83/1.47/0.49 (4)N300-16.7/537/537 4.简述蒸汽在汽轮机中的能量转换过程? 5.蒸汽对动叶片冲动作用原理的特点是什么? 6.蒸汽对动叶片反动作用原理的特点是什么? 7.根据蒸汽在汽轮机内能量转换的特点,如何划分汽轮机级的类型?各种类型级的特点是什么? 8.什么是动叶的速度三角形? 二、名词解释 1.汽轮机的级; 2.反动度;

3.滞止参数; 4.轮周效率; 5.轮轴功率; 6.级的相对内效率; 三、单项选择 1.电厂常用汽轮机属于下列那种类型? A. 离心式 B. 轴流式 C. 辐流式 D. 周流式 2.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的主要任务是: A. 将热能转化成电能 B. 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 C. 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D. 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3.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在喷嘴中膨胀时。 A. 压力下降,速度下降 B. 压力上升,速度下降 C. 压力下降,速度上升 D. 压力上升,速度上升4.级的反动度是: A. 蒸汽在动叶通道内膨胀时的理想焓降与蒸汽在整个 级的滞止理想焓降之比。 B. 蒸汽在动叶通道内膨胀时的理想焓降与蒸汽在整个 级的理想焓降之比。 C. 蒸汽在动叶通道内膨胀时的实际焓降与蒸汽在整个 级的滞止理想焓降之比。 D. 蒸汽在动叶通道内膨胀时的实际焓降与蒸汽在整个

1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经挑选,调整和修配就能相互替换,装配的零件,装配后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就是 具有完全互换性的零件。(√) 2.互换性原则中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应规定得越小越好。(╳) 4.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标准是一定要执行的,而推荐性标准执行与否无所谓。 (╳) 5.企业标准比国家标准层次低,在标准要求上可稍低于国家标准。(╳) 6.厂外协作件要求不完全互换。(╳) 7.装配时需要调整的零、部件属于不完全互换。(√) 8.优先数系包含基本系列和补充系列,而派生系列一定是倍数系列。(╳) 9.产品的经济性是由生产成本唯一决定的。(╳) 10.保证互换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地满足使用要求。(√) 11.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 ) (绝对、相对测量:是否与标准器具比较) 12.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 ) 13.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1-6等,0-k 级 ) 14.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 15.0~25mm千分尺的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是一样的。( √ ) 16.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 × ) 17.某仪器单项测量的标准偏差为σ=0.006mm,若以9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02mm。( ××误差=X-X0 0.006mm )。 18.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 的。( × ) 19.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 ) 20.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 ) 二、选择题(将下面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 1、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__ABD_______ A、测量误差δ往往未知,残余误差γ可知。 B、常用残余误差分析法发现变值系统误差。 C、残余误差的代数和应趋于零。 D、当|γ|>3σ时,该项误差即为粗大误差。 E、随机误差影响测量正确度,系统误差影响测量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 (E应该是随机误差影响测量精密度,系统误差影响测量正确度。) 2、从高测量精度的目的出发,应选用的测量方法有__ADE_______ A、直接测量 B、间接测量 C、绝对测量 D、相对测量 E、非接触测量。 3、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__BCD_______ A、指示表的度盘与指针转轴间不同轴所产生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B、测量力大小不一致引起的误差,属随机误差。 C、测量被测工件的长度时,环境温度按一定规律变化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文学欣赏(1):绪论及第一章

绪论课 讲课要点:绪论和第一章内容 绪论应讲清两点:1、开设本门课的目的;2、本门课的主要内容及讲课方法;第一章应讲清以下内容:第一:文学的涵义——这是进行文学欣赏的基础; 第二:文学欣赏活动性质——文学欣赏是一个审美认识、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以无穷的教益。第三:文学欣赏的过程——我们如何进行文学欣赏教学过程: 绪论—— 本门课的教学体例和开设目的: 文学欣赏课是在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的总体氛围中产生的一门新课,它不同于以往与中学语文课本面孔雷同的《大学语文》,采取以文学欣赏方法和文学欣赏常识为主线、以名篇欣赏为落脚点,分文体进行教学的模式,重点在于欣赏方法的介绍。这样就使得学生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在掌握欣赏方法的基础上,自如地进行文学名著的欣赏,以达到授人以渔、举一反三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 本门课的主要内容: 文学欣赏方面的内容以教材为主包括五章,共26学时;根据专业的情况及外语教研室的要求,加入写作方面的内容,重点讲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应用文写作概论,二是常用的应用文文体写作,三是毕业论文写作,共8学时。 对学生的要求: 无论是文学欣赏还是应用文写作,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我们的精神需求,后者可能是我们今后谋求生计的工具,因此应该重视;由于课时非常短,内容很多,课堂上只讲要点,需要课下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 一、文学活动: 从动态角度分析,文学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既然是艺术创造活动,就要有原料、有创造者、有产品,文学创造的原料就是现实生活,创作者就是作家,产品就是作品,因而这三者构成了一种三角关系,即现实——作家——作品。这就是传统的文学创作三角关系。 但是在这个关系中,只涉及了文学的创作,没有对于作品的评判和反馈因素,所以后来国外的文艺理论家,又创立了“文学的接受理论”,即在以上旧的“三角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读者的因素,构成了新的三角关系:作家——作

绪论及第一章

实用标准文案 绪论 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常见的加工设备的基本的一些分类、结构、作用方式和作用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的问题。 橡胶、塑料和化学纤维都是高分子材料,其成型加工设备有相似之处,有一些设备是通用的,如密炼机、压延机;但也有一些设备有较大的差别,例如挤出机、注射机等。 课程进程安排 绪论2学时 聚合反应器2学时 化纤机械10学时 塑料加工设备8学时 橡胶加工设备6学时 课程复习2学时 答疑2学时共32学时 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概述 高分子材料生产过程所需设备一般可分为两种,传递过程设备(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等物理过程设备)和化学反应过程设备。完成化学反应过程的设备成为聚合反应器。

1、聚合反应器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聚合物反应特点:与一般化学反应不同,聚合反应机理复杂,且随反应进行,系统的粘度急剧上升,因此聚合反应器的设计具有特殊性。 典型的聚合反应器包括: 釜式反应器:多设有搅拌装置,称搅拌釜反应器。它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适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广,既可用于间歇操作,亦可用于连续操作。主要用于乙烯、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丙烯腈的聚合,也可用于丁苯橡胶、氯化橡胶和顺丁橡胶的反应。 管式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多用于粘度较高的均相反应物料,它属于连续流动反应器,内部物料的流动接近于平推流,返混程度不大。主要通过控制加料速度来控制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也可以按照工艺要求分段控制反应温度。典型的反应体系有:乙烯高压聚合、苯乙烯本体聚合、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等。 特殊反应器: 对于高粘度体系,如本体聚合或缩聚反应聚合后期,反应物体系粘度可达 500-5000 Pa.S, 为此需要特殊反应器。如尼龙的后缩聚反应可采用双螺杆型反应器,聚酯生产中的后缩聚采用的表面更新型反应器。 2、化纤生产设备 化纤设备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和自动化。

绪论与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要点(其中带“★”者应作为要点中的要点来理解和掌握)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本节重点问题:为什么会产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产生 1、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参见教材P2-P4) ①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现代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②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他们的理论继承人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的关于现代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体系(补充)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见教材第一到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论(见教材第第四、五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论(见教材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论(见教材第七章);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教材P4-P11) ①产生时间: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②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五点) ●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及其引起的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的明朗化,为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创立科学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提供了可能。(参考教材P4—P6第1段) ●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为之提供指导。(参考教材P6第2段---P7第2段) ★●人类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发展和积累,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须的人类认识发展基础。其中,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十八世纪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十八、十九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参考教材P8最后一段-P10第2段所讲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自身无与伦比的主观素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需的主观基础(补充) 马、恩自身无与伦比的主观素质: _为人类解放和幸福而献身的崇高志向和使命感; _坚忍不拔的勤奋探索、刻苦钻研精神; _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思想(批判继承和创新)才能; _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优良学风 _丰富的亲身社会革命斗争实践经验。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最突出的理论贡献(又叫做“马克思的两大

第一章 绪论1

北京化工大学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服装服饰设计》 ——主讲教师:陈郁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服装服饰的分类 第三章服装的结构与型 第四章服装制作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男性服装服饰礼仪 第六章女性服装服饰礼仪 第七章儿童服装服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服装服饰的基本概念一、服装服饰起源和相互间的关系(一)服装服饰起源的理论 保护说: 服装的起源是人类为了 适应气候环境(主要是适应 寒冷)或为了身体不受外界伤害,而从长年累月的裸态生活中逐渐进化到用自然的或人工的物体来遮盖和包裹身体。沙漠居民防晒装束

装饰说: 服装的起因来自于人们 想使自己更富有魅力,想创 造性地表现自己的心理冲动。 羞耻说: 人类之所以穿用衣物, 用各种方式来整改身体,是 出自于羞耻心。这种学说从 圣经旧约全书创世纪篇的亚 当和夏娃的故事可以得到考 证。 刚果妇女臀部装饰的“耐葛比”

性差说 男女两性相互为了吸引对方,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好感,把性的特征装饰得特别突出。 护符说 原始人由于自然崇拜和图腾信仰,对醒时的感觉和梦中的幻觉不能正确区分,以致把精神和肉体分离开来,视精神独立于肉体之外而存在。他们相信万物皆有灵,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的是善灵,带来疾病和灾难的是恶灵。为了获得善灵的保护,常将一些视为能起避邪作用的东西带在身上。

二、服装与服饰的关系 服饰从属于服装。服饰的风格、材料、数量的确定取决于服装的风格,使用得当将起到一定的烘托、补充作用。

三、服装服饰设计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地位、作用及特点 ?地位: 服装服饰设计是从事人物形象设计所必须具备的三大技术基础(化妆基础、发型设计基础、服装服饰设计基础)之一,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服装服饰设计是人物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人物形象设计的要求,运用服装服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原则,能够使整体形象设计达到较好的设计效果。

1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 不经挑选,调整与修配就能相互替换,装配的零件,装配后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就就是具有完全互换性的零件。(V) 互换性原则中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X ) 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应规定得越小越好。( X ) 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标准就是一定要执行的,而推荐性标准执行与否无所谓。 ( X) 企业标准比国家标准层次低,在标准要求上可稍低于国家标准。厂外协作件要求不完全互换。( X ) 装配时需要调整的零、部件属于不完全互换。( V 优先数系包含基本系列与补充系列,而派生系列一定就是倍数系列。 ( X) ) ) ) (绝对、相对测量:就是否与标准器具比较) 产品的经济性就是由生产成本唯一决定的。( X 保证互换的基本原则就是经济地满足使用要求。( V 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x 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 V ) 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使 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x ) 0~25mm 千分尺的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就是一样的。( V 用多次测 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某仪器单项 测量的标准偏差为b (x 1-6 等,0-k 级 ) ( x ) =0.006mm,若以9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0.006mm ) 。 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02mm。( xx 误差=X —X。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x ) 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与灵敏度。( x ) 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V ) 二、选择题( 将下面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 1、下列论述正确的有ABD __________ A、测量误差3往往未知,残余误差丫可知。E、常用残余误差分析法发现变值系统误差。 C、残余误差的代数与应趋于零。 D、当| 丫|>3 b时,该项误差即为粗大误差。 E、随机误差影响测量正确度,系统误差影响测量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 (E 应该就是随机误差影响测量精密度, 系统误差影响测量正确度。) 2、从高测量精 度的目的出发, 应选用的测量方法有__ADE ____________________ A、直接测量 E、间接测量 C、绝对测量 D、相对测量 E、非接触测量。 3、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__BCD _______ A、指示表的度盘与指针转轴间不同轴所产生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B测量力大小不一致引起的误差,属随机误差。 C测量被测工件的长度时,环境温度按一定规律变化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D测量器具零位不对准时,其测量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第一章 绪 论1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护理体检 一、护理体检的准备工作和基本检查方法 基本方法 1.视诊: 方法:通过视觉进行观察和了解病人全身或局部的病变特征的一种检查方法。 视诊要求:有温暖的环境和适当的自然光线。灯光下不能正确地辨别黄疸、皮疹和出血点。 2.触诊: 方法:通过手的触摸对病人的某些器官或组织的物理特征进行判断的一种检查方法。 意义:它可以补充视诊的某些不足,和进一步明确视诊所不能肯定的体征, 注意:护士的手不宜过凉、指甲不可过长、压力适当、由浅人深、先触诊健侧后触诊病侧。 3.叩诊: 方法:用手指叩击病人身体某部的表面,使之产生振动而发出音响。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 4.听诊: 方法:直接用耳或借助听诊器听取病人体内有关脏器活动时所产生的微弱声音,根据其变化来推断脏器病变情况 要求:听诊时,环境要安静、温暖、避风。听诊前应注意听诊器的耳件方向是否正确,管腔是否通畅;体件要紧贴于被检查部位,避免与皮肤摩擦而产生影响听诊的附加音。 5.嗅诊:方法是护士用手将病人散发的气味扇向自己的鼻部,以便认真判断气味的性质。 二、一般状态检查 (一)全身一般状况 1.体温(T) 体温高于37.2℃称为发热,见于感染、炎症、恶性肿瘤、无菌性组织坏死、免疫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的病人等。 体温低于35.0℃称体温过低,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极度衰弱、甲状腺功能减退、休克、急性大出血等。 2.脉搏(P) 常见的脉搏异常有: (1)速脉:每分钟超过10O次,见于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衰竭、心肌炎等病人。 (2)缓脉:每分钟低于60次,见于颅内压增高、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病人。 (3)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使脉压增大的疾病。检查水冲脉时,应将病人的手臂抬高过头,触诊其桡动脉,可感到脉搏的急促有力的冲击。 (4)交替脉:脉搏一强一弱交替出现但节律正常,这是由于心室收缩力强弱不均所致,可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病人等。交替脉是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5)奇脉: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又称吸停脉,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病人。 (6)不整脉:脉搏不规则的搏动,称不整脉,见于心律失常病人。如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见于心房颤动病人。计数脉搏的时间至少需要1分钟。

思修绪论及第一章

绪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2室 1.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B.爱国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共产主义同 答案A济大学四平 2. 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会议是:200092 A.十六届五中全会B.十六大报告 C.十六届六中全会D.十七大报告3 3答案C62 3039 3.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是:kaoyangj A.社会主义荣辱观B.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3 答案D623 037 4.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院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C 5.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特征的是:200092 A.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B.历史性与具体性相结合专 C.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D.针对性与指导性相结合3 答案B36260 37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112室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课 答案C 7.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灵魂是 A、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 B、人才的文化素质 C、人才的心理素质 D、人才的身体素质 答案A 8.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不学礼,无以立 D.是非之心,智也 答案B 9.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中,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性 质和方向的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的工程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公路建设的投资越来越大,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每年投资上千亿元,高速公路发展非常迅速。2004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新增44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4万公里,居世界各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第二位;2005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1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的位置。根据交通部最新公布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从2005年起到2030年,国家将斥资2万亿元,新建5.1万公里的高速公路,使我国高速公路的里程达到8.5万公里。对于高速公路如此大的投入何如此快的发展速度,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因过早破坏而导致的浪费,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噪声小、养护简便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据初步统计,在我国已建成的高等级公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已经占到了75%以上。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我国的公路施工技术已经路面质量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施工经验较少、施工法规不够科学合理、施工水平参差不齐,加上我国人口众多,交通量迅猛增长以及重型车比例增加(尤其是违法超重车辆现象存在依然严重),沥青路面在设计寿命(一般指建成通车到第一次大修的年限)内甚至是营运初期就开始出现一些早期破坏,如裂缝、车辙、松散、剥落等。 沥青路面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路面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水平不高、施工机械技术落后、养护管理不到位、交通量大、重车多,超载现象严重、水对路面结构的破坏、气候影响等因素。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也较多,但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沥青混合料的离析问题和压实度问题。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高等级公路的规划里程和在建里程数量庞大,而建设资金并不是很充足,因此我国的公路施工企业对于在满足公路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对于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有着更高的需求,这是我国公路建设与国外发达国家所面对问题的不同之处,是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筑路机械行业和公路建设行业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 目前,解决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采用大厚度、

1、绪论及第一章

绪论 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常见的加工设备的基本的一些分类、结构、作用方式和作用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的问题。 橡胶、塑料和化学纤维都是高分子材料,其成型加工设备有相似之处,有一些设备是通用的,如密炼机、压延机;但也有一些设备有较大的差别,例如挤出机、注射机等。 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概述 高分子材料生产过程所需设备一般可分为两种,传递过程设备(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等物理过程设备)和化学反应过程设备。完成化学反应过程的设备成为聚合反应器。 1、聚合反应器 聚合物反应特点:与一般化学反应不同,聚合反应机理复杂,且随反应进行,系统的粘度急剧上升,因此聚合反应器的设计具有特殊性。 典型的聚合反应器包括: 釜式反应器:多设有搅拌装置,称搅拌釜反应器。它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适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广,既可用于间歇操作,亦可用于连续操作。主要用于乙烯、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丙烯腈的聚合,也可用于丁苯橡胶、氯化橡胶和顺丁橡胶的反应。 管式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多用于粘度较高的均相反应物料,它属于连续流动反应器,内部物料的流动接近于平推流,返混程度不大。主要通过控制加料速度来控制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也可以按照工艺要求分段控制反应温度。典型的反应体系有:乙烯高压聚合、苯乙烯本体聚合、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等。 特殊反应器: 对于高粘度体系,如本体聚合或缩聚反应聚合后期,反应物体系粘度可达500-5000 Pa.S, 为此需要特殊反应器。如尼龙的后缩聚反应可采用双螺杆型反应器,聚酯生产中的后缩聚采用的表面更新型反应器。 2、化纤生产设备 化纤设备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和自动化。 设备按产品类别可分为:长丝和短丝纤维生产设备。 按加工方法可分为:湿法、干法和熔法生产设备。 本课程按照生产过程将化纤设备分为: 纺前准备设备 纺丝设备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1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 1.2 NaCl 与KBr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否相同?如将CH 4 及CCl 4各1mol 混在一起,与CHCl 3及CH 3Cl 各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 NaCl 与KBr 各1mol 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因为两者溶液中均为Na + , K + , Br -, Cl -离子各1mol 。 由于CH 4 与CCl 4及CHCl 3与CH 3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物。 1.3 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 当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CH 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C +6 2 4 H +1 C CH 4中C 中有4个电子与氢成键为SP 3杂化轨道,正四面体结构 CH 4 SP 3杂化 2p y 2p z 2p x 2s H 1.4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电子式。 a. C 2H 2 b. CH 3Cl c. NH 3 d. H 2S e. HNO 3 f. HCHO g. H 3PO 4 h. C 2H 6 i. C 2H 2 j. H 2SO 4 答 案 :

a. C C H H H H C C H H H H 或 b. H C H c. H N H H d. H S H e. H O N O f. O C H H g. O P O O H H h.H C C H H H H H O P O O H H 或 i. H C C H j. O S O H H O S H H 或 1.5 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a. I 2 b. CH 2Cl 2 c. HBr d. CHCl 3 e. CH 3OH f. CH 3OCH 3 答案: b. Cl Cl c. H Br d. H e. H 3C O H H 3C O 3 f. 1.6 根据S 与O 的电负性差别,H 2O 与H 2S 相比,哪个有较强的偶极-偶极作用力或氢键? 答案: 电负性 O > S , H 2O 与H 2S 相比,H 2O 有较强的偶极作用及氢键。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