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专题4微型专题五分子离子空间构型与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教案苏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专题4微型专题五分子离子空间构型与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教案苏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专题4微型专题五分子离子空间构型与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教案苏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专题4微型专题五分子离子空间构型与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教案苏教版选修3

微型专题(五) 分子(离子)空间构型与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和解释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2.能利用共价键类型及杂化轨道理论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

一、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

1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

A.BeCl2与BF3B.CO2与SO2

C.CCl4与NH3D.C2H2与C2H4

答案 C

解析BeCl2分子、BF3分子中杂化轨道数分别为2、3,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分别为sp、sp2。CO2分子中杂化轨道数为2,SO2分子中杂化轨道数为3,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分别为 sp、sp2。C项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都为sp3。D项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分别为sp、sp2。

含双键或叁键的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还可以根据π键数目判断,如1个CO2、C2H2、C2H4分子中π键数目分别为2、2、1,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分别为sp、sp、sp2。

相关链接

杂化轨道类型判断方法小结

(1)由杂化轨道数目判断

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即:

杂化轨道数 2 3 4 杂化轨道类型

sp

sp 2

sp 3

(2)根据杂化轨道的空间分布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

①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为正四面体型或三角锥型,则分子的中心原子采取sp 3

杂化; ②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为平面三角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采取sp 2

杂化; ③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为直线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采取sp 杂化。

(3)根据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09.5°,则分子的中心原子采取sp 3

杂化;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20°,则分子的中心原子采取sp 2

杂化;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80°,则分子的中心原子采取sp 杂化。 变式1 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可用sp 2

杂化轨道来解释的是( ) ①BF 3 ②CH 2==CH 2 ③ ④CH≡CH⑤PH 3 ⑥CH 4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答案 A

解析 BF 3、PH 3、CH 4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数分别为12×(3+3)=3、12×(5+3)=4、1

2×(4+4)

=4,所以B 、P 、C 的杂化类型分别为sp 2

、sp 3

、sp 3

杂化。双键C 原子采取sp 2

杂化、叁键C 原子采取sp 杂化,C 2H 4中C 原子为sp 2

杂化,C 2H 2中C 原子为sp 杂化。C 6H 6中的C 原子采取

sp2杂化。

二、分子(离子)空间构型的判断

2下列各组分子的空间构型相同的是( )

A.SnCl2、BeCl2B.BF3、NH3

C.CCl4、SiF4D.CS2、OF2

答案 C

解析通过分子的价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确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其中A、D项中分子的具体情况如下表:

BeCl 2 2 1

2

(2-2×1)=0 2 直线形 CS 2 2 1

2

(4-2×2)=0 2 直线形 OF 2

2

1

2

(6-2×1)=2 4

V 形

B 项中BF 3、NH 3的空间构型分别为平面三角形、三角锥型;

C 项中,CCl 4与SiF 4的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型。

判断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时,要能够正确计算价层电子对数:一是直接根据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成键情况分析;二是运用计算公式算出价电子对数。

变式2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为四面体型,且分子或离子空间构型为V 形的是( ) A .NH +

4 B .ClO -

3 C .H 3O + D .H 2S

答案 D

解析 NH +

4中价电子对数=4+12×(5-1-4×1)=4,且不含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和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型,故A 错误;ClO -

3中价电子对数=3+12×(7+1-3×2)=

4,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为四面体型,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离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故B 错误;H 3O +

中价电子对数=3+1=4,所以其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为四面体型,该离子中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故C 错误;H 2S 中价电子对数=2+1

2×(6

-2)=4,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为四面体型,且含有2个孤电子对,所以S 原子采用sp 3

杂化,为V 形结构,故D 正确。

1.(2019·昆明月考)下列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采用sp 3

杂化的是( ) ①NF 3 ②C 2H 4 ③C 6H 6 ④C 2H2 ⑤NH +

4 A .①②④B.①⑤C.②③D.③⑤ 答案 B

解析 ①N F 3分子中N 原子采取sp 3

杂化;②C 2H 4分子中C 原子采取sp 2

杂化;③C 6H 6分子中C 原子采取sp 2

杂化;④C 2H 2分子中C 原子采取sp 杂化;⑤NH +

4中N 原子采取sp 3

杂化。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与粒子的空间构型一致的是( ) A .SO 2B .HCHOC .NCl 3D .H 3O +

答案 B

解析 当中心原子没有孤电子对时,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就是一致的,SO 2、NCl 3、H 3O +

的中心原子均有孤电子对,A 、C 、D 项错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H 2Cl 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

B .H 2O 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 2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 形 C .CO 2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D .SO 2-

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答案 C

解析 CH 4中4个共价键完全相同,为正四面体型,CH 2Cl 2分子的4个共价键不完全相同,所以分子的空间构型不是正四面体型,A 错误;H 2O 分子中O 原子的价电子对数=2+12×(6-1×2)

=4,为sp 3

杂化,含有2对孤电子对,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 形,B 错误;CO 2中C 原子的价电子对数=2+12

×(4-2×2)=2,为sp 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C 正确;SO 2-

3中S 原

子的价电子对数=3+12×(6+2-3×2)=4,为sp 3

杂化,含1对孤电子对,分子的空间构型

为三角锥型,D 错误。

4.(2018·绵阳中学高二月考)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相同,分子的空间构型也相同的是( ) A .BeCl 2、CO 2 B .H 2O 、SO 2 C .SO 2、CH 4 D .NF 3、CH 2O

答案 A

解析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H 2O 中O 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6-2×1

2=2,σ键电

子对数为2,采取sp 3

杂化,故H 2O 为V 形结构,SO 2中S 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

6-2×2

2

=1,σ键电子对数为2,采取sp 2

杂化,故SO 2为V 形结构,B 项不符合题意;同样分析可知,BeCl 2中Be 原子采取sp 杂化,BeCl 2是直线形结构,CO 2中C 原子采取sp 杂化,CO 2是直线形结构,A 项符合题意;SO 2中S 原子采取sp 2

杂化,SO 2是V 形结构,CH 4中C 原子采取sp 3

杂化,CH 4是正四面体型结构,C 项不符合题意;NF 3中N 原子采取sp 3

杂化,NF 3是三角锥型结构,CH 2O 中C 原子采取sp 2

杂化,CH 2O 是平面三角形结构,D 项不符合题意。 5.(2019·青岛高二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Cl 3分子是三角锥型,这是因为磷原子是sp 2

杂化的结果

B .sp 3

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 轨道和3个p 轨道混合形成的4个sp 3

杂化轨道 C .中心原子采取sp 3

杂化的分子,其空间构型可能是四面体型或三角锥型或V 形 D .AB 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必为平面三角形 答案 C

解析 PCl 3分子中心磷原子上的价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3+

5-3×1

2

=4,因此PCl 3分子中磷原子是sp 3

杂化,故选项A 错误;sp 3

杂化轨道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s 轨道和3个p 轨道“混合”起来,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4个轨道,故选项B 错误;一般中心原子采取sp 3

杂化的分子所得到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型,如甲烷分子,但如果有杂化轨道被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占据,则构型发生变化,如NH 3、PCl 3分子是三角锥型,H 2O 分子是V 形,故选项D 错误,C 正确。

6.(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校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CS 2为V 形分子 ②ClO -

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③SF 6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 ④SiF 4和SO 2-

3的中心原子均采取sp 3

杂化 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C

解析 ①CS 2和CO 2的分子构型相同,为直线形分子,错误;②ClO -

3中Cl 的价电子对数=3+12

×(7+1-2×3)=4,含有1对孤电子对,则ClO -

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错误;③SF 6中含有6个S —F 键,每个S —F 键含有1对成键电子对,则SF 6分子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正确;④SiF 4中Si 的价电子对数=4+12×(4-1×4)=4,SO 2-

3中S 的价电子对数=

3+12×(6+2-2×3)=4,则SiF 4和SO 2-3的中心原子均采取sp 3

杂化,正确。 7.(2018·福州月考)(1)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断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PO 3-

4__________;CS 2__________;BCl 3__________。

(2)有两种活性反应中间体粒子(带电荷),它们的粒子中均含有1个碳原子和3个氢原子。请依据下面给出的这两种粒子的球棍模型,写出相应的化学式并判断原子的杂化方式。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BF 3和NF 3都是四原子分子,BF 3的中心原子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NF 3的中心原

子是________;BF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而NF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正四面体型直线形平面三角形(2)CH+3sp2杂化CH-3sp3杂化(3)B N BF3分子中B原子的3个价电子都与F原子形成共价键,而NF3分子中N原子的3个价电子与F原子形成共价键,还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占据了N原子周围的空间,参与相互排斥,形成三角锥型结构

解析(1)PO3-4属于AB4型,成键电子对数是4,孤电子对数为0,呈正四面体型;CS2属于AB2型,成键电子对数是2,孤电子对数为0,呈直线形;BCl3属于AB3型,成键电子对数是3,孤电子对数为0,呈平面三角形。

(2)对于AB3型分子,若中心原子无孤电子对,呈平面三角形;若有一对孤电子对,则呈三角锥型,所以题中两种模型表示的化学式及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是CH+3、sp2杂化,CH-3、sp3杂化。

8.(2018·太原五中高二月考)硼砂是含结晶水的四硼酸钠。以硼砂为原料,可以得到BF3、BN和硼酸等重要化合物,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硼砂中阴离子X m-(含B、O、H三种元素)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则在X m-中,2号硼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m=__________(填数字)。

(2)BN中B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NaBF4的电子式为________。

答案(1)sp2 2

(2)+3 N的电负性大于B的电负性

(3)正四面体型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2号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且无孤电子对,故采取sp2杂化;根据图示可知,该阴离子的化学式为H4B4O m-9,其中H显+1价,B显+3价、O显-2价,所以m=2。(2)由于电负性:N>B,所以BN中B显+3价,BF-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3)NaBF4

的电子式为。

题组一杂化轨道理论及应用

1.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也可用于形成π键

B.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和p轨道混合形成的一组新轨道

C.NH3中N原子的sp3杂化轨道是由N原子的3个p轨道与H原子的s轨道杂化而成的

D.在乙烯分子中1个碳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与3个氢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3个C—Hσ键

答案 B

解析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不能用来形成π键,A错误;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轨道和p轨道通过杂化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同的新轨道,B正确;NH3中N原子的sp3杂化轨道是由N原子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而成的,C错误;在乙烯分子中,1个碳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中的2个sp2杂化轨道与2个氢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2个C—H σ键,剩下的1个sp2杂化轨道与另一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重叠形成1个C—C σ键,D错误。

2.下列分子所含原子中,既有sp3杂化,又有sp2杂化的是( )

A.乙醛

B.丙烯腈

C.甲醛

D.丙炔

答案 A

解析乙醛中甲基的碳原子采取sp3杂化,醛基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丙烯腈中碳碳双键的两个碳原子采取sp2杂化,另一个碳原子采取sp杂化;甲醛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丙炔中甲基碳原子采取sp3杂化,碳碳叁键中两个碳原子采取sp杂化。

3.甲烷分子(CH4)失去一个H+,形成甲基阴离子(CH-3),在这个过程中,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

A.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稳定性发生了改变

D.微粒中的键角发生了改变

答案 A

解析CH4为正四体结构,而CH-3为三角锥型结构,形状、键角、稳定性均发生改变,但杂化类型不变,仍是sp3杂化。

4.下列微粒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和微粒的空间构型均正确的是( )

A.C2H4:sp、平面形

B.SO2-4:sp3、三角锥型

C.ClO-2:sp2、V形

D.NO-3:sp2、平面三角形

答案 D

解析乙烯的结构式为,每个碳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3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C原子采用sp2杂化,为平面形结构;SO2-4中,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4,孤电子对数为0,采取sp3杂化,为正四面体型;ClO-2离子中价电子对数=2+2=4,所以中心原子原子轨道为sp3杂化,该离子中含有两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V形;NO-3中价电子对数=3+0=3,杂化轨道数为3,孤电子对数为0,所以其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题组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应用

5.下列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带有一对孤电子对的是( )

A .H 2O

B .BeCl 2

C .CH 4

D .PCl 3 答案 D 解析

方法

1:选项中四种物质的电子式依次为

。H 2O 有2对孤电子对,BeCl 2和CH 4没有孤电

子对,PCl 3有一对孤电子对。

方法2:将选项中各物质的未知数据代入公式: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

2×(a -xb ),经计算知,选项中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依次为2、0、

0、1。

6.下列有关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价电子对就是σ键电子对 B .孤电子对数由分子式来确定

C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价层电子对互斥的结果

D .孤电子对数等于π键数 答案 C

解析 价电子对数是σ键数与孤电子对数之和,孤电子对数是指没有成键的价电子对数,其与中心原子价电子总数、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及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有关,A 、B 、D 项错误。 7.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NO -

3为三角锥型分子

B .ClO -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 .NO -3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空间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形

D .ClO -3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空间构型相同 答案 C

解析 NO -

3中N 原子的价电子对数=3+12×(5-2×3+1)=3,没有孤电子对,故A 错误,C

项正确;ClO -

3中氯原子的价电子对数=3+12×(7-3×2+1)=4,有1对孤电子对,价层电

子对互斥模型为四面体型而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B 、D 项错误。

8.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结构相同的是( ) A .SO 2和CO 2 B .BF 3和NH 3 C .NH 3和H 2O D .CH 4和NH +

4

答案 D

解析A中SO2分子中S有一对孤电子对,而CO2分子中没有,因此SO2为V形而CO2为直线形;B中BF3中B无孤电子对,而NH3中有一对孤电子对,因此其构型分别为平面三角形和三角锥型;C项中,其构型分别为三角锥型和V形;D项中,中心原子的成键情况相同,故分子结构也相同,为正四面体型。

9.若AB n的中心原子A上没有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n=2,则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构为V形

B.若n=3,则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

C.若n=4,则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C

解析若中心原子A上没有未用于成键的孤电子对,则A上的价电子对=σ键电子对数=B 的个数,故当n=2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当n=3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当n=4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

题组三分子结构的综合分析

10.已知某XY2分子属于V形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原子一定是sp2杂化

B.X原子一定是sp3杂化

C.X原子上一定存在孤电子对

D.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一定是平面三角形

答案 C

解析若X原子无孤电子对,则它一定是直线形分子,若X有一对孤电子对或两对孤电子对,则XY2一定为V形分子,此种情况下X的原子轨道可能为sp2杂化,也可能是sp3杂化,A、B 项错误,C项正确;若X有两对孤电子对,则该分子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为四面体型,D 项错误。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物CH2===CH—CH3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有sp3和sp2,分子中含有2个π键和7个σ键

B.CO和N2的原子总数、价电子总数均相等,故二者的性质完全相同

C.COCl2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已知Zn2+的4s轨道和4p轨道可以形成sp3杂化轨道,则[ZnCl4]2-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

答案 D

解析双键两端的C原子均采取sp2杂化,甲基的C原子采取sp3杂化,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

8个σ键和1个π键,A项错误;CO和N2互为等电子体,某些性质相似,B项错误;COCl2

的结构为,由此可知,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项错误;由CH4的空间构型可判断[ZnCl4]2-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D项正确。

12.碳铂是1,1-环丁二羧酸二氨合铂(Ⅱ)的简称,属于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铂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碳铂的化学式为[C6H6Pt(NH3)2]

C.碳铂分子中sp3杂化的碳原子与sp2杂化的碳原子数目之比为2∶1

D.1 mol 1,1-环丁二羧酸含有σ键的数目为12N A

答案 C

解析根据碳铂的结构简式可知,有sp3杂化的碳原子,属于四面体结构,因此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A错误;碳铂分子中sp3杂化的碳原子有4个,sp2杂化的碳原子有2个,即数目之比为2∶1,C正确;由题中信息可知,1,1-环丁二羧酸的结构简式为

,补全碳环上的氢原子,可得1 mol此有机物含有σ键的数目为18N A,D错误。

13.(1)X射线衍射测定等发现,I3AsF6中存在I+3。I+3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2)从结构角度分析,NH+4和H3O+两种阳离子的相同之处为__________,不同之处为__________(填字母)。

A.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B.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

C.空间构型

D.共价键类型

(3)CO2和CH3OH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V形sp3(2)ABD C (3)sp sp3

解析 (1)I +3中I 原子为中心原子,其价电子对数=7+2-12,则中心原子采取sp 3杂化,I +

3的

空间构型为V 形。

(2)NH +4中N 原子的价电子对数=5+4-12,采取sp 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H 3O +

中O

原子的价电子对数=6+3-12=4,采取sp 3

杂化,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两离子中均只含极

性共价键,共价键类型相同。

(3)CO 2中C 原子的价电子对数=4

2=2,采取sp 杂化。由甲醇的结构式可知,C 原子形成四个

共价单键,故C 原子采取sp 3

杂化。

14.氯吡苯脲是一种常用的膨大剂,其结构简式为,它是经国家批准

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1)氯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

(2)氯吡苯脲晶体中,氮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羰基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

(3)查文献可知,可用2-氯-4-氨基吡啶与异氰酸苯酯反应,生成氯吡苯脲:

2-氯-4-氨基吡啶 氯吡苯脲

反应过程中,每生成1mol 氯吡苯脲,断裂________个σ键,断裂________个π键。 (4)膨大剂能在动物体内代谢,其产物较为复杂,其中有H 2O 、NH 3、CO 2等。

①请用共价键知识解释H 2O 分子比NH 3分子稳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 2O 、NH 3、CO 2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答案 (1)1 (2)sp 2

、sp 3

sp 2

(3)N A N A

(4)①H—O 键的键能大于H —N 键的键能 ②V 形、三角锥型、直线形 sp 3

、sp 3

、sp 解析 (1)根据构造原理可知,氯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 2

2s 2

2p 6

3s 2

3p 5

,所以未成对电子数为1。(2)根据氯吡苯脲的结构简式可知,有2个氮原子均形成3个单键,孤电子对

数为1,属于sp 3杂化;剩余1个氮原子形成1个双键和1个单键,孤电子对数为1,是sp

2

杂化;羰基碳原子形成2个单键和1个双键,为sp 2

杂化。(3)由于σ键比π键更稳定,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断裂的化学键为异氰酸苯酯分子中的N==C 键中的π键和2-氯-4-氨基吡啶分子中的N —H 键。(4)①O、N 属于同周期元素,O 的原子半径小于N ,H —O 键的键能大于H —N 键的键能,所以H 2O 分子比NH 3分子稳定。②H 2O 分子中O 原子的价电子对数=2+

6-2×12

=4,孤电子对数为2,所以为V 形结构,O 原子采用sp 3

杂化;NH 3分子中N 原子的价电子对数=3+5-3×12=4,孤电子对数为1,所以为三角锥型结构,N 原子采用sp 3

化;CO 2分子中C 原子的价电子对数=2+4-2×2

2=2,不含孤电子对,所以是直线形结构,C

原子采用sp 杂化。 15.高考组合题

(1)F 2通入稀NaOH 溶液中可生成OF 2,OF 2分子构型为________,其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

(2)X 、Y 、Z 、R 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 2是红棕色气体;X 与氢元素可形成XH 3;Z 基态原子的M 层与K 层电子数相等;R 2+

离子的3d 轨道中有9个电子。XY -

2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R 2+

的水合离子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是________。 (3)SO 2-

4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4)NO -3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5)在BF 3分子中:F —B —F 的键角是________,BF 3和过量NaF 作用可生成NaBF 4,BF -

4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

(6)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断,SnBr 2,分子中Sn —Br 键的键角________(填“>”“<”或“=”)120°。

答案 (1)V 形 sp 3

(2)V 形 氧原子 (3)正四面体型 (4)平面三角形 (5)120° 正四面体型 (6)<

解析 (1)OF 2分子中,O 原子的价电子对数=2+1

2×(6-2)=4,故分子构型为V 形,氧原子

的杂化方式为sp 3

。(2)X 、Y 、Z 、R 依次为N 、O 、Mg 、Cu 元素。NO -

2中氮原子的σ键电子对数为2,孤电子对数为1

2×(5+1-2×2)=1,所以价电子对数为2+1=3,价层电子对互斥模

型为平面三角形,空间构型为V 形。[Cu(H 2O)4]2+

中的氧原子提供孤电子对。(3)SO 2-

4中的S 原子和(4)NO -

3中的N 原子的孤电子对数均为0,其空间构型分别为正四面体型和平面三角形。(6)SnBr 2分子中Sn 原子的σ键电子对数为2,孤电子对数为1

2×(4-2×1)=1,所以其价层

电子对互斥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略去孤电子对,其空间构型为V 形。由于孤电子对与σ键电

子对相互排斥,所以Sn—Br键的键角小于120°。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提交者:刘学涛 答题内容:授导型学习设计方案.doc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为了更好地美化PowerPoint,我们可以在PowerPoint里插入艺术字,使这篇演示文稿美观、别具一格。 过程与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边上机操作,边探讨交流、边活动边总结的方法,教师及时点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设计思想 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或实验方法为目标的新理念,而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既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重要内容的复习,又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1、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要求在新教材中删去了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有关概念及应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学生准确理解知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离子方程式中弱酸的处理问题等等。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纠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 2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能利用离子反应检验Cl-、SO 4 2-等常见离子。4、根据离子反应学会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CO 3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离子反应是高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对化学反应本质的重要理解,根据课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高中化学 化学键-离子键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离子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离子键的概念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前几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了解到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密切,现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成分,现已发现的物质有千万种。 【设问】1.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这么多种物质? 2.原子是怎样结合成分子的?H2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两个He原子能否构成He2? 3.原子总是按一定比例结合成分子,如H2O,而形成的分子性质差别很大,如H2O 不可燃,而H2S可燃. 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引课题】化学键 【演示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 【板演】请同学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 【多媒体动画】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及晶体模型 【说明】:Na+和Cl-之间除了有静电吸引的作用外,还有电子和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当两种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板书】一、离子键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引问】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和离子键的定义,思考形成离子键需要那些条件?那些元素间易形成离子键呢? 【板书】2.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n+ 【板书】3.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板书】4.键的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离子还包括:SO42-、CO32-、 OH-、 NH4+----等等原子团 【板书】5.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②大多数盐和强碱 【问题】当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怎样变化?NaF、CsCl、NaCl都是由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但是它们的熔点各不相同,原因是什么?

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教案(供参考)

学科教师辅导学案

③删除两边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化简各物质的系数成最简整数比。 ④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原子数是否守恒,电荷总数是否守恒。 B.离子反应实质法 ①分析反应物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易溶于水、易电离的反应物写出其电离方程式;难溶于水、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写化学式。 ②判断反应物存在形式的微粒哪些能相互作用生成沉淀、水、气体或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③综合上述两步写出离子方程式并配平。 知识点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方法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的注意要点 (1)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要臆造。 (2)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拆开写。如NaHSO3应拆分为Na+和HSO-3。 (3)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易忽视符号“===”与“”、“↑”与“↓”的正确使用。 (4)注意几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产物为CaSO4而不是CaSO3;向Fe(OH)3悬浊液中加入稀碘化氢溶液中,产物中的Fe元素应为Fe2+而不是Fe3+。 (5)注意“量”的条件,如漂白粉溶液通入少量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通入足量CO2:ClO-+CO2+H2O===HClO+HCO-3。 (6)注意反应环境,不在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实验室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反应制取NH3的反应。 (7)注意操作顺序,操作顺序不同,离子方程式有时也不同。如Al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溶液和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AlCl3溶液中的反应。 (8)注意是否漏掉了离子反应,如Ba(OH)2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既要写出OH-与HCO-3生成CO2-3的反应,又不能漏掉Ba2+与CO32-生成BaCO3的反应。 (9)看是否遵循守恒规律,离子方程式中一定符合两个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原子)守恒,如是氧化还原反应则还要遵循得失电子守恒。 【领悟·整合】 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还表示所有同一类的反应。例如:强酸、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大都可以表示为:H++OH-=H2O。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1)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2)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数均应相等。 精讲精练 【例1】已知白色PbSO4难溶于水,也不溶于HNO3,却可溶于醋酸铵饱和溶液中,其反应式为: PbSO4+CH3COONH4(CH3COO)2Pb+(NH4)2SO4在无色的(CH3COO)2Pb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黑色沉淀(PbS)生

高中化学1.3.离子键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1课时离子键 学习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一、离子键 【实验探究】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课本21页实验12) 现象:。 化学方程式:。 请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产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思考交流】 在氯化钠中Na+和Cl-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1.离子键的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成键微粒:。 (2)相互作用:(包括和)。 (3)成键过程:。 2.形成条件: (1)二元素化合物:和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2)多元素化合物:含氧酸根与、铵根与、氢氧根与等。 例如:。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构成的化合物。 2.存在:。 三、电子式 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表示原子的的式子。 2.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Na Mg C N O Cl

Al F Si S 3.写出下列离子的电子式: H+Na+Mg2+Cl-S2- Br-H-K+O2-N3- 4.写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NaCl Na2S K2O MgCl2 MgO K2S CaF2 5.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NaCl: K2S: MgBr2: MgO: CaF2: 【思考】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D.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2.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最新高中化学《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精品学案精编版

2020年高中化学《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精品学案精编版

第二节电解质(学案) (第2课时)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认识离子交换引起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掌握一些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迁移等探究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学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实质,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课前预习区】: 1、电解质是指;电解质分为和;强电解质是指;弱电解质是指 ;常见的强电解质物质类别 有 2、.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H2SO4= ; NaHSO4= ;NaHCO3= Ba(OH)2= ;NH4NO3= ;。 3、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H2CO3, HClO NH3·H2O ,Cu(OH)2。(注意:对于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中的“=”要用“”来代替。)

4、在溶液中可以写成离子形式的常见物质类别为,不能写成离子形式的常见物质类别为 5、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有关,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反之,越。 6、离子反应的概念:叫做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或,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反应就能发生。 7、离子方程式:溶液中用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反应方程式。 8、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9、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0、试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KCl与NaOH ② Ca(OH)2与HNO3 ③ NaCl与AgNO3 ④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 【课堂互动区】 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1、离子反应 【探究实验】 按P43图2-2-8所示装置连接,向B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接着然后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观察溶液中的现象和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问题探究: 1.电流计指针读数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 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 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离子键公开课教案[优质文档]

第四节化学键 离子键——高一化学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本节教材简析 本节教材是高一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四节,前三节已学习了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的知识,这一节及后两节继续学习有关原子怎样互相结合,以及充分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知识。 原子结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是对物质结构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学好本节知识,对全面理解物质结构十分重要。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离子键的概念,另一部分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过程。其特点是概念较抽象,电子式的运用这个化学基本能力之一学生是陌生的,有一定的难度。 三、本节教学重、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本节教学方法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讲解法。 六、教具 多媒体教室、电脑、摄影机、投影幕、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

小刀、滤纸、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数以万种,但通过上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所发现元素却只有一百多种。同学们,你们可曾考虑过,这一百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这么多种物质的,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还要深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化学键。 [影幕显示] 化学键(chemical bond )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过度: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等,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 离子键。 过度: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我们曾学习过离子化合物,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那些呢? 学生: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硫酸锌 氯化镁 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亲自制备一种离子化合物-------氯化钠 [演示实验5-4]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请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 [影幕显示]实验现象:A 、剧烈燃烧B 、发出黄色的火焰C 、产生大量白烟 原因分析:钠和氯气剧烈反应生成氯化钠小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呈白烟状. [影幕显示5] 2Na + Cl 2 问:钠与氯气是怎样形成氯化钠的? [影幕显示] NaCl 形成的微观过程 学生: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来填写课本P102页表5—14 [影幕显示5]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篇一:《离子反应》优秀教案 高xx级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第一课时)(李季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二.教学重点、 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三.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小结:化合物: 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学案及练习题

学案一离子反应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1、溶解性 2、电离能力 一、溶解性 需熟记的难溶物质: 碱:除四大强碱KOH,CaOH,NaOH,BaOH和NH 3.H 2 O外,其余均为难溶物。 例如:Mg(OH) 2(白沉),Fe (OH) 3 (红褐色沉淀),Cu(OH) 2 (蓝色沉淀), 等等。 酸:除H 2SiO 3 (白沉)外,其余均为可溶。 盐:AgCl,BaSO 4,BaCO 3 ,CaCO 3 等 二、电离(1、能否电离 2、电离能力如何) 1、能否电离 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具备电离成离子的能力) 包括:大多数的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 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不具备电离成离子的能力或电离能力 ) 包括:酒精、蔗糖;大多数有机物都不是电解质,CO2、NH3等 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不电离) 注意: (1)“或”的意思是二者有一个条件符合即可。 例如:HCl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熔融下不能导电 NaCl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 二者是否为电解质? (2)“化合物”的意思有两条:一是金属单质除外,二是混合物除外,导电的微粒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来的微粒,所以酸酐、氨气都不是电解质。 例如:金属铜导电性良好,它是电解质吗? CO2和NH3的水溶液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3)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 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练习1、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 ①金属铜②固态NaCl ③CO2④H2SO4⑤石墨⑥酒精⑦KOH晶体 ⑧熔融状态的KNO3⑨葡萄糖⑩氨气(11)Na2O(12)氯化氢(13)食盐水(14)盐 酸 练习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化镁固体之所以不导电的原因是氯化镁固体中不含阴、阳离子; B、在电流作用下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C、氯化钾固体不能导电而其水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氯化钾与水发生反应产生了钾离子和氯离 子; D、氯化钾固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构成氯化钾固体的钾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而溶于水 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产生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氯离子,所以其水溶液能导电。 练习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B、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 C、氯化氢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氯气(Cl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练习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稀硫酸 B.铜片 C.二氧化碳 D.熔融氯化钾 练习5、下列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2.电离能力如何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能力) (1)定义: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

离子反应教案(高一化学)

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一) 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 力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 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 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ionization ) 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2、、电解质( electrolyte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3、电离方程式: 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2― AgNO3 ==Ag+ + NO3― BaCl2 == Ba2+ + 2Cl―NaHSO4== Na++ H++SO42―NaHCO3== Na++ HCO3―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 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 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 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 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投影]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讲]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讲]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请大家注意温度计温度的变化,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石墨、铜、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图片或录像或电脑动画,从实体中抽象出概念。

高中化学《离子键》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离子键》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探究】 1、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尽管只有一百多种元素,但就这一百多种元素却可以形成五彩缤纷 的物质世界。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吗? 2、两个氢原子能自动结合成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却不能结合在一起,为什么?!为什么是两个氢原子,却不是三个、四个氢原子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学习<<第三节化学键>>。这节课我们学习<<离子键〉〉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定向自学】 1、【阅读课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请同学们先看看课本P21[实验1-2] 2、【实验】让学生上黑板做实验。指导学生正确地完成实验,同时和学 生一起来复习回忆:钠的保存、取放、颜色及剩余的钠处理、闻氯气方法; 【展示交流】观察[实验1-2],让同学站起来叙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探究钠燃烧之前有黑烟冒出的原因。 【巩固训练】让学生到黑板写出反应式。并填表格1 表格1 【问题探究】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呢?请同学们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师同时在黑板副板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和氯原子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们达到稳定结构了吗? 【副板书】不稳定。 【问题探究】它们怎样才能稳定呢?(同时板书稳定) 【展示交流】氯原子需要1个电子就可以达到稳定结构,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精讲归纳】自己的东西谁舍得呀,钠原子想,不如送个人情给氯原子,自己也可以达到稳定结构,于是钠原子把这个电子给了(重点语气强调)氯原子,(同时板书电子转移箭头),

高中化学 离子反应学案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1) 【学习目标】 1.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 2.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角度进一步认识酸、碱、盐。 【学习重点】 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预备知识】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下列物质:①盐酸、②NaOH溶液、③蔗糖溶液、④石墨、⑤Cu、⑥酒精、⑦NaCl溶液、⑧NaCl晶体、⑨熔融的KNO3晶体,其中可以导电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以上可以导电的物质中,导电的微粒是什么? 【基础知识】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在条件能导电的,称作电解质; 在条件下都不能导电的,称作非电解质。 2在能,这样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在能这样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错误的给出原因 (1) NaCl溶液是电解质。 (2)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化合物也都是电解质。 (3)酸碱盐都是强电解质。 (4)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 (5)因为BaSO4不溶于水,所以它是弱电解质。 2.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乙醇B.KNO3晶体C.铜D.CO2 3.下列常见物质中①H2O ②NaCl晶体③冰醋酸④SO2 ⑤CaCO3⑥酒精⑦NaOH晶体⑧石墨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二、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3.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Na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关训练】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 教学目的: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4、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6、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7、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8、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9、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0、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1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2、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 13、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14、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15、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难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讲述]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述]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 ionization ) [讲述]把氯化钠投入水中,我们观察到的是氯化钠溶解的现象,这个现象本质上是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并结合生成水合离子。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就是他们能够导电的本质原因。

《离子键》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

《离子键》教学设计 大城一中董长珠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物质结构中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应能进一步认识性质和结构的关系。由于前面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知道物质是又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构成物质。简单分析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也能画微粒结构式意图。 我校学生全为自费生,基础较差。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较弱。必须设法把理论直观化,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之主动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的要求】: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和离子键的形成,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特点】: 1.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板书,投影到银幕,笔记预先分发给学生,但把重点内容留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补充,加深印象。(减少了老师板书、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为在40分钟的课堂上扩大容量预留了空间。) 2.利用flash软件从两个不同角度制作动画,模拟氯化钠离子键的形成,把抽象理论直观化。 3.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思考、讨论、练习占课堂时间50%以上。 4.利用实物展示仪展示学生练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多份对错不同的练习的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

氯原子接到电子,迅速“长胖”,带上负电荷。两离子继续靠近,到一定距离停止,中间闪烁出现一黄色的“离子键”。 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哪些元素的微粒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学生讨论,结论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进一步引导:) 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些族 (学生讨论)卤素和第Ⅵ主族的氧元素硫元素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活泼金属位于第ⅠA、ⅡA主族。在化学变化中分别容易得、失电子变成阴、阳离子,再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分步显示:) 2.离子键的形成: →阳离子 →阴离子 前面我们可以看到,离子键的形成主要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形象地表示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呢 屏幕上是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的电子式。我们可以用一些小点或小叉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清屏幕)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最外层电子:·× ⅠA、ⅡA 的活泼 金属元素的原子 ⅥA(O、S)ⅦA的 活泼非金属元素 离 子 键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离子反应学案(三)【学习目标】 巩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掌握离子共存问题,复习溶解性表。 导学过程: 1、常见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三大强酸(H 2SO 4 、HCl、HNO 3 ),四大强碱(NaOH、KOH、Ba(OH) 2 、Ca(OH) 2 ),可溶性盐,这 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口诀:溶碱一共有四种,钾钠钡氨在其中,钙碱微溶要注重。 钾钠硝酸铵盐溶,其余碳酸盐不溶,硫酸盐除银钡钙,盐酸盐除银不溶。 解释:NaOH 、KOH 、Ba(OH) 2、 NH 3 ·H 2 O溶,Ca(OH) 2 微溶,其他碱大多数不溶。(但注意的 是:NH 3·H 2 O难电离,所以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 钾盐(KXX);钠盐(NaXX);硝酸盐(XXNO 3);铵盐(NH 4 XX)全溶 碳酸盐,只有K 2CO 3 、Na 2 CO 3 、(NH 4 ) 2 CO 3 溶,其余碳酸盐(XXCO 3 )不溶 盐酸盐(XXCl),只有AgCl↓(不溶) 硫酸盐(XXSO 4),只有Ag 2 SO 4 ↓ Ba SO 4 ↓ Ca SO 4 ↓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 ③删:删除不参加反应的离子(等号左右两边相同的离子) 如2Fe2+ +4Cl—+Cl 2 =2Fe3++6 Cl—删后得到离子方程式为: ④查:利用守恒(包括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守恒)和守恒检查正误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 的离子反应。 ▲4、快速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 (看几看,不用将整个离子方程式写一次) ①看是否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如:判断Fe2+ +Cl 2 =Fe3++2 Cl—是否正确? ②看化学式的拆分是否正确 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判断CO 32—+2H+ =H 2 O +CO 2 ↑是否正确? ③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能不能发生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对不对), 如:铁与稀硫酸反应:判断2Fe+6H+=2Fe3++3H 2 ↑是否正确? ◆5、离子共存问题: 只要离子组内有两种或多种离子能相互反应,则这组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不能共存的离子组有: 【1】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生成↓或↑或H 2 O或弱电解质) 规律: (一)、常见能生成↓的离子有: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 2.使学生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3.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看微观动画,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物质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离、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对比、设疑、讲解、练习。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解实验装置、常见的酸、碱、盐等。 五、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同时我们在初中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 [板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演示实验]溶液导电性实验: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表。 物质NaCl 固体 NaCl 溶液 水氨水 NaOH 固体 NaOH 溶液 盐酸 溶液 蔗糖 溶液 酒精 溶液 能否导 电不导电导电不导电导电不导电导电导电 不导 电 不导 电

盐酸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和氨水能导电。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导电。 [提问并小结]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导电,有的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不能导电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这里各位同学要注意,定义里面的“或”字和“化合物”!电解质是要什么情况下能够导电呢?(1)水溶液状态或者熔融状态。(2)一定要是化合物。 (2)电解质导电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只要满足在其中一种情况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 [板书] 2、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应是化合物,混合物、单质就不属于这两者的范畴。比如石墨、铜能导电,但是它是单质,所以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练习] 已知:CO2的水溶液能导电,那么它是电解质吗? [分析] 电解质还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电解质化合物。怎么理解这个本身电离?某些化合物,像SO2、CO2、NH3,它们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他们不是电解质。如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发生电离导电,并非二氧化碳本身电离导电。 [分析]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另外,这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和金属的氧化物,他们在熔融状态都是能够导电的,所以是电解质。 [小结] 电解质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2、电解质是化合物 3、电解质必须是本身电离出离子 那么电解质又为什么能导电呢?物质导电要何条件呢? [提问]金属为什么能导电呢? [回答]因为其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提问]为什么NaCl溶液能导电,NaCl固体不能导电呢?又能说明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