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数的性质评课稿共8篇

小数的性质评课稿共8篇

小数的性质评课稿共8篇
小数的性质评课稿共8篇

篇一:小数的性质评课稿

《小数的性质》评课稿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安排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的性质,例2、例3教学小数性质的应用。例2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例3是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基本性质,并能进行简单应用。难点:对关键词“末尾”的理解。

因为当时只剩下畸山小学的两个班级留着这节课,所以试教只进行了两次,从这三次执教的过程中,我看到王老师的一次次进步。第一节课,王老师由于没有理清这节课的结构,不了解学生的学情,所以在长度单位换算这个环节就打了个疙瘩,以至于后面的环节无法较好的展开。因此,我们在复习导入环节增加了单位换算的练习。第二次试教,王老师也利用米尺进行例1教学。

整节课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小数的性质。因此我们设计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猜测):借助长度单位,初步感知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也是一个学生猜想的过程。第二层次(验证):通过画一画、涂一涂验证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先借助长度单位初步体会,再脱离具体的量进一步说明、归纳小数的性质。第三层次(应用):通过学生举例、人民币换算进行小数化简等应用小数性质进行简单应用。

例2和例3一正一反,一个是化简,一个是根据需要在小数末尾添上0,通过小数性质的应用对其加深理解、巩固,而且为学习小数四则运算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思考:设计开放环节进行验证。验证方式上尽可能多样化,促进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如我们可以结合数位顺序表进行验证。

篇二:小数的性质评课及反思

小学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在小数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是相等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时,把感性的经验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从实际问题解决中很自然的感受和运用小数的性质。

设计本节课时我通过一个唐僧师徒分甘蔗吃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的去帮助唐僧师徒解决问题;通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比较米、米、米的大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与此同时老师将讨论的四点要求告诉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进行动手尝试、探究,应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小数的性质。不仅重视知识教学,重视结论,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语言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得出三个小数相等。他们的单位都一样,所以我们把数字抽出来。板书

(==)。由原来的解决问题转化为单纯的小数的大小比较。通过一组小数和的大小的比较,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一定的局限性,我的教学设计把学生限制在了准备的两个学具里,后来评课说其实这个环节可以完全放手与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方法探究,可以用刚才比较、、的方

法,也可以用学具,这个地方不给学生设限更好。讲课时没有给学生强调正方形看做1,强调是把1平均分,这个1可以使1米,是1吨,1分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强调和他们的大小相同,意义是不相同的。这个环节也是在后来评课时讲到的,新课讲的时候没有涉及到。

在练习的设计上保证有层次。既有知识的巩固,又有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还有拔高练习。讲授练习不但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告诉学生这样解决的道理,所以一堂成功的小学数学课,做好“四讲”是非常必要的。讲事实、讲道理、讲用途、讲方法。

这节课的小测经过课后批阅,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这说明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小数的性质。

这次讲课的设计是在张老师和贺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出来的,在定稿后我自己又晚上在学校试讲过很多次。课的设计上还有很多不足,在点评的时候发现其实课的设计是需要不断的琢磨和去学习的。

自评:本节课通过让学生通过围绕小数“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自己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来解决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刘校长指出一点: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课中我说虽然小数的大小相同但是它们的意义和计数单位不同,而这两者没有这种逻辑关系,所以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符合逻辑,这次这是一个很大的感悟。从整节课来看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学生对小数的性质基本都掌握了,后面的练习做的很好。

刘评:在比较米=米=米时,他们的单位都一样,所以我们把数字抽出来,由原来的解决问题转化为单纯的小数的大小比较。通过一组小数和的大小的比较,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这个地方设计的时候,有一定的局限性,把学生限制在了准备的两个学具里,其实可以完全放手与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方法探究,可以用刚才比较、、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这个地方不给学生设限更好。后来一起总结的时候应该强调是把正方形看做1,强调是把1平均分,这个1可以使1米,是1吨,1分米。强调和他们的大小相同,意义是不相同的,计数单位也不相同。(这里没有什么因果关系)是10份中的3份,是100份中30份。的计数单位是,的计数单位是.刘校长从整个课的细节出发进行总结使我更加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张评:本节课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

贺评:本节课通过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动手操作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消化了小数的性质。

篇三:一个数除以小数评课稿

《一个数除以小数》评课稿

评课人漆晓宇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教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亲身经历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明白了计算方法的依据,初步掌握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了符合学生实际的、集知识和思想教育于一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了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凸显了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沿用教材

中“奶奶编?中国结?”的情景,而以庆祝教师节为事件背景,引出了学校美术小组

为装饰学校的宣传栏需要买荧光纸这一情境。这样不但时间与教学进度吻合,也渗

透了尊师的情感教育,同时也不失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热情,又调动了学生情感投入。同时,把计算教学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

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教师很相信学生有解决问

题的能力。在探索计算方法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该怎样计算除数

是小数的除法,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不同的思路,然后在教师的引

导下,掌握了比较规范的竖式书写形式,接着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整个教学

过程体现了以学生的思考为中心,逐步展开思路,配以适时的引导,使学生既能明

白算理,又知规范的书写格式。教学中既有独立自主的思考空间,又有适时的引导

点拨。这种巧妙的设计,不仅总结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还使学生掌握

了比较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

整节课,教师成功地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做到了教为学服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中得到了能力的培养,并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全课突出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篇四:《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武警希望小学陈秋莲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突破方法:通过比较、归纳、自主探究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学习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大量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自己试着归纳总结。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并且会运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2):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利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在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在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即教学例2、例3)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法。

学法: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方法。

2、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设计了如下四个的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运用,反思总结。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以超市购物的话题引入,同一件物品在不同超市价格标示方法不同,让学生根据信息猜测哪里卖的贵,从而提出关于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米尺投影图,比较米、米和米大小

(2)学生观察米尺图,(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思考

a、米是几分之几米(1/10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

b、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10个1/100米)1/1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1厘米)?10个1/1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厘米)

c、米就是几个几分之一米(100个1/1000米)?1/10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1毫米)?那么100个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结合学生回答,例1图上的标注应改为:

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米是10个1/100米,就是10厘米

米就是100个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米=米=米

【设计意图】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米、米、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接着教师指着“米=米=米这个等式,并标上思考符号“→”,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提问三个小数、、有什么不同?(小数的位数不同,但在米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两个“0”,表示的实际长度不变,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设计意图】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难点安排例2教学。

教学例2

比较和的大小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考: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

③引导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是3个

1/10。所以得出:=。

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完整归纳出小数的性质。

板书: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一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重点,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不变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三)巩固深化、应用结论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3:把和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元=元3元=元

出示例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小组讨论后,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订正,表扬。

=练习:口答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化简和改写时应注意的问题,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体会小数性质的价值。

(课件出示)改写和化简小数时应注意:

1)不能改变原数的大小;

2)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0”;

3)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

出示“找朋友”练习题,要求把价格相同的物品连在一起。

【设计意图】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此时可以呼应课始,揭示奥秘:两超市货物价格是一样的,标价为元,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是为了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货物是几元几角几分。

(四)反思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我们是怎样探索小数的性质的?

3、应用小数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总结反思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新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有效的巩固和掌握

要点。

篇五:比的基本性质评课稿

比的基本性质评课稿

《比的基本性质》课例评析

值得肯定的地方:

1,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放手到位.

在探究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先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大胆猜想,然后让学生以同桌

为单位进行验证,展示验证过程,再让学生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在探究化简比的方法时,教师

安排了两次活动,第一次,安排学生独立自主探究,解决例1第一部分,第二次,由于内容有一

定难度,教师让学生以小组(4人)为单位,先自己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方法并解决问题,最后全

班展示交流,总结方法,解决了例1第二部分.在本节课的两次新知学习中,教师没有过多讲解,方法的探究,结论的归纳都是出自学生之口,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

2,深挖教材并合理进行调整.

在探究化简比的方法时,教材例1中只安排了整数比整数,分数比分数,小数比整数三种

类型,基于对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生实际的了解,教师把做一做中的小数比小数,小数比分数两种

类型的题充实到例1中,这样使学生较全面的掌握了化简比的方法,降低了练习难度,效果较好.

3,整堂课体现了大容量快节奏,练习设计形式多样.

本课教学设计紧凑,环环相扣,容量大,节奏快,充分利用了课上的每一分钟无论在学生验

证猜想时,还是探究化简比的方法时,教师都要求全员参与.练

习设计层次性强,有梯度,题型灵活多样,尤其是快乐ab卷中设计了两种难度的练习,供不同

层次的学生选择,关注了全体.

4,注重了多元化的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还注重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同时

也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在谈收获时,学生也能够正确地对组内成员进行评价,合作意识

得以凸显;尤其在快乐ab卷中,教师设计了学生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版块,这种多元化评价的设计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改善.

值得商榷之处:

1,个别环节没有抓住,失去了生成时机.

例如:在学生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时,个别学生说出了0除外,这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问题,为什么0除外,进行强化,砸实这个知识点.

2,学生学习热情不够高.

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应在创设情境和设计过渡语方面下功夫,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六:小学数学说课稿:四年级上册《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范文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小学数学说课稿:四年级上册《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

1.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课时:“小数的

性质”(课本第64-65页,例1—例4)包括:(1)小数的性质;(2)小数性质的应用

(六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

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

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小数的性质;(2)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

定数位的小数。

二、教法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

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

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

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

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

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元,毛巾每条元。这里的元、

元分别是多少钱?元是2元5角,元是3元)为什么能这样写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

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1.研究小数的性质

(1)出示例1,比较米,米和米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

100毫米是同一点,说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

请同学们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米);10厘米是10个

1/1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米=米=米在这里应用直观演示法,变抽象为具体。然后板书准备比较,观察上

下两个等式,说明、、相等,再添上“因为”、“所以”、“=”。[page]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这里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

(2)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性出示例2:比较和的大小。(图略)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考: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

怎样表示?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

③引导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是3个1/10。

所以得出:=。

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如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例=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为了帮助学

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不变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

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

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2.小数性质的应用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

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3:把和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

生回答,教师板书:=;=。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page]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元=元3元=元

出示例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小组讨论后,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订正,表扬。

=练习:口答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讨论小结:改写小数时一定要注意下面三点:

a.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c.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想一想为什

么)

3.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64页的例1、例2,记住并理解小数的性质;阅读课本第65页例3、例4掌握小数性质的应用。

五、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1题: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对口

令,其余学生当小评委。

第2题: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先在书上填好后,再提问找朋友。一个同学在第一栏里按顺序报数,其他同学准备当朋友。

第3题: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变化?小组讨论,提问订正,找规律(小数的末尾添0大小不变,整数的末尾添0大小变了)。

第4题:化简下面小数,采取抢答来完成。

第5题:先填书上再口答订正。[page]

2.练习十三第6题: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2人

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评价鼓励。

附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比较米、米和米的大小。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米=米=米

==

──────→

←──────

例2:=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篇七:2015河南教师招聘小学数学说课稿:《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范文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015河南教师招聘小学数学说课稿:《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范文

2015河南招教考试小学数学说课稿:

1.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课时:“小数的

性质”(课本第64-6 5页,例1—例4)包括:(1)小数的性质;(2)小数性质的应

用(六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

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

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小数的性质;(2)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

定数位的小数。

二、教法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

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

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

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

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元,毛巾每条元。这里的元、元分别是多少钱?元是2元5角,元是3元)为什么能这样写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1.研究小数的性质

(1)出示例1,比较米,米和米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

请同学们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米);10厘米是10个

1/1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米=米=米

在这里应用直观演示法,变抽象为具体。然后板书准备比较,观察上下两个等式,说明、、相等,再添上“因为”、“所以”、“=”。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这里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

(2)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较和的大小。(图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略)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考: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 )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

③引导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是3个1/10。所以得出:= 。

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如下:

例2:=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为了帮助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不变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 ?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2.小数性质的应用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出示例3:把和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元=元 3元=元

出示例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小组讨论后,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订正,表扬。

= = 3=

练习:口答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讨论小结:改写小数时一定要注意下面三点:

a.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想一

想为什么)

3.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64页的例1、例2,记住并理解小数的性质;阅读课本第65页例3、例4掌握小数性质的应用。

五、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1题: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对

口令,其余学生当小评委。

第2题: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先在书上填好后,再提问找朋友。一个同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学在第一栏里按顺序报数,其他同学准备当朋友。

第3题: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变化?小组讨论,提问订正,找规律( 小数的末尾添“0”大小不变,整数的末尾添“0”大小变了)。

第4题:化简下面小数,采取抢答来完成。

第5题:先填书上再口答订正。

2.练习十三第6题: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2人

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评价鼓励。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

篇八:小学数学说课稿: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各位领导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的性质》,本课时是青岛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信息窗二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认识并且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深入学习

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今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打下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理解、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

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以超市购物的话题引入,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关于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测“铅笔和橡皮,哪一个贵?”,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复习上课时的内容,而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猜想验证,探究性质

本环节我设计以下几个层次:

1、小组合作,初步感知在猜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你的猜想正确吗?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工具,通过量一量,涂一涂,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让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引导出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小数的大小一样。)

这样设计把问题放到小组中,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参与活动,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量一量、涂一涂进行验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举例验证,总结性质初步验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我们的猜想是不是对所有的小数都适用?”,组织学生进行举例,然后小组合作验证,全班交流,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通过交流,总结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这样,让学生在初步发现规律之后,举例验证,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不仅让学生初步学会了举例验证的方法,而且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本环节意在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初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3、利用性质,体会价值

本环节设计让学生初步应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改写,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在这个过程中,设置关键性问题“这个0可以去掉吗?”“怎样把5改写成三位小数呢?”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中间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把5变成小数后为什么要在它的右下角加上小数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体会小数性质的价值。

三、练习反馈,巩固内化

本环节设计三个层次的题目,包括基本题,综合题和拓展题。基本题的设计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巩固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综合题关注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拓展题关注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总结质疑,自我提高

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总结学习方法,并在自评与互评的反思中提高。

基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为了突出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板书如下: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我相信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小数的性质评课及反思

小学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是相等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时,把感性的经验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从实际问题解决中很自然的感受和运用小数的性质。 设计本节课时我通过一个唐僧师徒分甘蔗吃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的去帮助唐僧师徒解决问题;通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与此同时老师将讨论的四点要求告诉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进行动手尝试、探究,应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小数的性质。不仅重视知识教学,重视结论,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语言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得出三个小数相等。他们的单位都一样,所以我们把数字抽出来。板书 (0.1=0.10=0.100)。由原来的解决问题转化为单纯的小数的大 小比较。通过一组小数0.3和0.30的大小的比较,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一定的局限性,我的教学设计把学生限制在了准备的两个学具里,后来评课说其实这个环节可以完全放手与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方法探究,可以用刚才比较0.1、0.10、0.100的方

法,也可以用学具,这个地方不给学生设限更好。讲课时没有给学生强调正方形看做1,强调是把1平均分,这个1可以使1米,是1吨,1分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强调0.3和0.30他们的大小相同,意义是不相同的。这个环节也是在后来评课时讲到的,新课讲的时候没有涉及到。 在练习的设计上保证有层次。既有知识的巩固,又有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还有拔高练习。讲授练习不但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告诉学生这样解决的道理,所以一堂成功的小学数学课,做好“四讲”是非常必要的。讲事实、讲道理、讲用途、讲方法。 这节课的小测经过课后批阅,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这说明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小数的性质。 这次讲课的设计是在张老师和贺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出来的,在定稿后我自己又晚上在学校试讲过很多次。课的设计上还有很多不足,在点评的时候发现其实课的设计是需要不断的琢磨和去学习的。 自评:本节课通过让学生通过围绕小数“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自己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来解决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刘校长指出一点: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课中我说虽然小数的大小相同但是它们的意义和计数单位不同,而这两者没有这种逻辑关系,所以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符合逻辑,这次这是一个很大的感悟。从整节课来看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学生对小数的性质基本都掌握了,后面的练习做的很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 小数的性质教案(最新)

第3课时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学生学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 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0.3是()个十分之一;0.30是()个百分之一;0.123是()个千分之一 二、新课学习 师:在商店里,商品的标价经常写成这样:(课件显示)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钱呢?2.50元和2.5元,8.00元和8元有什么关系呢? 1、理解小数的性质。 (1)例1 比较0.1m、0.10m和0.100m的大小。 启发提问: ①0.1m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

(1个十分之一米,1分米) ②0.10m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 (10个百分之一米,10厘米) ③0.100m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 (100个千分之一米,是l00毫米) ④观察1分米、10厘米、l00毫米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能得出什么 结论? (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可以得出: (0.1m=0.10m=0.100m。(板书)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3个小数。 ①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 ②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例2 比较0.3和0.30的大小。 启发提问: ①0.3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左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 示? (3个1 10 ,平均分成10份,用3份来表示。) ②0.30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右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 表示? (30个1 100 ,平均分成100份,用30份表示。)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 题 报 告 市三十八中:冬青雄伟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市三十八中:冬青雄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大潮,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提高。一些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还有些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但结果仍然是投入多,收效低。针对这些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思考,学校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课堂教学严格遵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四步”“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四步”是指:自学—展示—点评—检测;“五环”是指:目标导学—学案促学—讨论展示—评点归纳—检测生成。)。 本课题的提出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深入研究此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首先,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需要。其次,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备课、讲课、观课、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从而培养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习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再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了我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7页至39页,例4、例5、例6和试一试与练一练。 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的意义,掌握了小数的读写方法、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性质,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还为今后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将小数根据需要进行化简和改写。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以及性质中“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数的意义。 2、计数单位。指名回答。 3、小数与分数的改写。

105= 1000 504= 10032= 1008= 0.80= 0.4= 0.604= 0.54= 4、长度单位相邻两个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指名回答) 长度单位相邻两个之间的进率是10。(引出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根据小数的意义,将单位改写成米) 101米=10010米=1000 100米 0.1米=0.10米=0.100米 0.1米○0.10米○0.100米 (二)、买一支铅笔用0.3元,买一块橡皮用0.30元。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 1、0.3元是将1元平均分成10分,每一份是1角,3分是3角。 0.30元是将1元平均分成100分,每一份是1分,30分是3角。 0.3元与0.30元都是3角,0.3元=0.30元 2、0.3是3个0.1,3个0.1是30个0.01,所以0.3=0.30 0.3元○0.30元 观察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发现? 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或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它是否说明,这个小数没有任何变化呢?(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改变,意义变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三:小数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58—59例1、例2、例3。 二、授课时间:2014年 4 月14 日 三、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2、运用猜测、操作、检验、观察、对比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养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3、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问题解决的情趣。 四、教材分析: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在小数末尾添上一个或几个“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教学时,要通过比较、辨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五、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六、教学难点: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的类型:新授课 八、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九、教学用具:多媒体 十、课时安排:1课时 十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课中释疑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线段图 请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学生略加思考后马上提问,要求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即想的过程) 演示:重合法比较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 板书并演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导入例1: 你能把它们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的形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演示:1分米是1/10米,写成0.1米 10厘米是10个1/100米,写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写成0.100米 并板书:01米0.10米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间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很快回答后课件演示。并在他们之间加上等号。 我们还可以用重合法比较一下。(课件演示) (3)指导看黑板: 1分米= 10厘米= 100毫米 0.1米= 0.10米= 0.100米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等式,可以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有什么变化?在这个小数的什么位置(强调是末尾,不是后面)?多(少)

计算练习课评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整理和复习》评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单元是四年级下册教学的重点内容。翁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得更扎实,能灵活运用计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而且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比如教师通过学生的交流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出各定律和性质并用字母表示公式,使本章学过的内容一目了然呈现在学生眼前,并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能力。整节课主要分为两大板块:1、通过几道计算题的练习,让学生回忆运算定律,采用框架式板书,对整个单元做一个系统性的归纳与总结。2、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全方面的习题巩固。包括基础题型、经 典例题、错例分析。 一、加强基础练习 本节课翁老师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练习,通过各种练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在练习中翁老师要求学生能全面掌握。在交流过程中他还要求学生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二、注重经典例题分析 在练习中翁老师出示了很多学生容易搞混、出错的一些经典例题提高学生对运算定律与性质的灵活运用能力。如出示102X 99 、12 X 125针对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题型,进行重点 讲解,并注重解法多样化。通过师生互动与交流得出102X 99可以把102拆成100+2再运用 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也可以把99拆成100-1 ;还可以拆成102X 100-102 再计算。 三、错例分析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简便计算中学生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了解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治病又防 病的目的。课堂上翁老师出示12X 125,拆成4X 8X 125,让学生辨析,学生明白了如果将12拆成4X8就改变了原数的大小,应该拆成4+8,然后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篇二:简算评课稿复习课就是对一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一次梳理,通过回忆与 看书,搜集与本单元相关的内容,有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会出现,而有的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让学生将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从而使知识系统化是很必要的,通过复习,要能让学生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重视口算训练,为学生的计算基本功打下基础能重视课前口算训练,注重量与质的结合。有基本的口算,也有为运算律打下基础的口算。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口算,让他们快速写出得数,在平时教学中,这种训练要和看算相结合,看算培养学生很神速地就算出的书的能力,写得数可以让学生全面参与,少一些看客。 二、课堂是学生的,思维是爬坡的 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去计算,让学生去观察,让学生去比较,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我们的课堂只有引导学生不断的去思考,静静的思考,然后交流,让学生在思维爬坡的过程中不断经历高峰学习的体验,这种学习才有意义,才有思维力量,在爬坡的过程中才能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才能感受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这节课好多时候都让学生 在静静地思考,静静地练习,能由浅入深,注重拓展,让学生在思维的拔节中不断丰富知识,提升能力。 三、训练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 教者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比如,让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判断能用简便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对运算律运用的灵活性。再如,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列综合式计算,列式时要符合题意,计算时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浓厚,思维表现活 跃,简便运算能力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 1、陈老师在教学中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培养学生灵活、 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2、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陈老师把握’凑整”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运算定律。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单纯的简便运算,更重要的是,使学

小数的性质优秀教学设计

小数的性质优秀教学设 计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篇一: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 9号优质课教案 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教材第58、5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2、3题。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里一种雪糕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价钱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出示课题,提出目标。 1.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 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自学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尝试题 (1)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 (2)你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3)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说明什么? (4)"0.1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看又怎样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学生自学课本58页后尝试练习并讨论。(5分钟后全班交流)。 3、根据自学情况引导讲解。 四、拓展练习,验证结论。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1)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2)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教案示例小数的性质、化简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复习引入 播放课件:小数的基本性质——

2.情境引入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 播放课件:小数的基本性质——由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提供

我们常见的2.00元、3.50元分别是多少钱呢? 其实就是2元、3元5角。 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1.5元,右边一家则是1.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为什么1.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学习 1.小数的性质:分别引导学生用分米、厘米、米来描述这段米尺的长度,然后写出对应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表示,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通过播放课件,辅助学生汇报用分米、厘米、毫米表示:

总结学生的发言: 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观察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0.1米=0.10米=0.100米,单位都是米,我们就可以写作0.1=0.10=0.100。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比较0.30与0.3的大小 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 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 怎样表示? 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人教版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58页例1和做一做,59页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页练习十的第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2,3题。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行改写;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学校门口的两家文具店,左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元,右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0元,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的价格比较起来怎么样?你们是怎么样比较的? 2、为什么2.8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性质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长度在米尺上标出来(教师投影米尺图),并用整数表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以0.1米为例示范: 0.1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图: 关于0.10米、0.100米,让学生独立或讨论完成。 (3)反馈学生完成情况,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见投影出示: 0.10表示10/100米,也就是10/100米,即10厘米,如图: 0.100米表示100/1000米,也就是100/1000米,即100豪米,如图: (4)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把三幅米尺图投影重叠两次,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认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请把道理讲出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5)引导学生观察等式0.1米=0.10米=0.100米,问:比较这三个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初步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2、验证性质 (1)同学们自己完成58页“做一做”。 (2)让学生从直观图上比较0.3和0.30的大小。 (3)0.3=0.30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 三、运用性质 1、教学例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小数的意义》听课记录评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小数的意义》听课记录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数的意义》听课有感 上星期我到杨溪完小听了《小数的性质》一课,有些想法想与大家交流。 片段描述: 1、例1:请学生分别画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线段-----师:你有什么发现---生:一样长。 2、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师:你有什么发现?-----生:== 3、从==你有什么想法?---生:0是没有用的---师:哪儿的0是没有用?生:小数部分---小数的右面----小数点的后面----末尾。 4、出示例2:比较与的大小并说理。

生1、加个元---老师引导用计数单位与画线段图证明。 感想: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教学的生活化,强调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这种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令我们有些青年教师也汗颜。当然我听后也感到有些不足,而这些不足也正是我们一线教师容易产生的问题,所以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作些讨论: 1、知识教学需要一步到位吗?从片段3我感觉老师试图让学生科学地提示“小数末尾”这一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而对学生生成的鲜活但不怎么规范没有好好地加以把握与利用,我觉得很可惜。如果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说法,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只有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它的大小才不变这一性质,我认为更能突出本课的重点。其实我们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性质让学生一步到位理解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应该允许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完善,逐步建构知识的意义。而学生动态生成的真实但不全面的认知正是我们课堂教学宝贵的资源,只要合理利用一定会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探究的自主性有多大?老师在片段1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提供了宝贵的感性材料。但我们也感觉到这个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的,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是缺乏理性思考的。我想关键还在于我们的广大一线教师过于保守,没有“无限相信自己的学生”,生怕学生探究不出来。但从片段4可以看出,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能力自主解决的。如果给予学生再多一点探究的空间,如果小数的意义学生有探究的经验我也相信学生还能用线段图、方格图甚至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去发现、去证明的。所以真正的自主探究不仅仅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更重要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小数的性质》说课 一、分析学情,读懂教材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课程标准“数与代数”版块。主要内容有:在探究活动中归纳概括小数的性质,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一)分析学情: 在学习本单元知识前,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在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学生在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在四年级下册刚刚学习了“小数的意义”,这些都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小数的性质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读懂教材: 读懂教材是高效课堂实施的基础。与过去的实验教材相比,从3个例题演变成4个例题,将实验教材中的做一做变成了现今的例2。例1、例2意在指导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①利用学生熟悉的人民币直观感知;②借助长度单位初步体会;③脱离具体量,借助图示从小数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从而归纳总结小数的性质。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将例1、例2融会贯通,从

数量“0.1米=0.10米=0.100米”,再到数“0.3=0.30”中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例3则是利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例4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练习包括第39页做一做和练习十第1——5题。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各层次的作用,引领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积累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归纳概括、理解应用小数的性质奠定思维基础。 二、教学目标 把握目标才能有的放矢。 本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并会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实验等活动,经历探索发现小数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感受数学的科学严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教学难点:探索发现并概括出小数性质的过程。 三、对教学过程的思考 本节课以知识储备为基点,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以操作实践为支点,以教师引导为助推力,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感悟,在感悟中建构。在本节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3

《小数的性质》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性质,明白其中的道理并能认识到小数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会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在验证大小的过程中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从中感悟和学习一些数学学习中探究的方法。 3.激发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 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3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板书如下: (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探索新知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7判断练习。 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0.300 1.8000 500 5.7800.0040102.02060.06 1.教师结合板书内容讲解性质的运用。 (1)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侯,例如,0.3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0.30=0.3) 化简下面各小数: 0.40 1.850 2.900 0.50600 0.09010.83012.0000.070 (2)师: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0.3→0.30) 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比如: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2元=2.00元,2.5元=2.50元 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 让学生同桌两人议论后答出。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城北小学四(3)班:彭霞 一、说教学内容 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例1至例4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第1至5题。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2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内容。本课为这一小节第1课时,教学P58-59页例1-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的第1-5题。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安排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的性质,例2、例3教学小数性质的应用。例2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例3是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和直观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小数化简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通过小数性质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应用小数性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小数的性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 3、教学重点 小数性质的推导和理解,真正掌握并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4、教学难点 掌握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 5、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答题纸若干 三、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努力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猜想、用各种方法验证(应用小数的意义,用赋以单位名称的方法,进行名数转化,再加以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也可通过画图法来论证)。在多种方法论证的扩展中突破难点,使学生认同最后结论。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创设故事法导入,在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1、例2及下面的“做一做”)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和直观图,让学生充分感知,联系旧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应用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3、例4)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评课稿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课时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主要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它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陶老师组织学生通过闯关答题、故事导出米金箍棒的长短变化过程、启发学生积极观察思考,采用分类呈现与讲练结合方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1.《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离不开具体生动地问题情境。陶老师的这节课充分借助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通过一个个挑战性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中逐渐学会探索、学会表达、学会质疑。 2.善于化抽象为形象。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孙悟空变金箍棒打小妖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孕伏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效的利用了镜中素材组织学生探究活动,逐渐丰富学生认知,使学生队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规律越来越明晰。将小数点的移动这个抽象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掌握较好,这一点在课堂练习中就已得到证实,学生都能很快报出答案。 3. 讲练结合、步步为营。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对比、概括与讲练结合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并在积极的状态下去建构知识。 4.呈现了小数点的悲剧材料和小数点的顺口溜,生动、有趣,深深地刺激着学生们的感官,引人入胜,使学生认识到小数点的重要性和学好本课知识的必要性。

苏教版五数上小数的性质

五数练习(6) 姓名 成绩__________ _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每题2分,共30分) 1、把1千克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千克的 ( )( ) ,用小数表示是( )千克。 2、2个十和3个十分之一,5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3、0.35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2.6里面有( )个0.1。 4、5个百,8个十分之一,9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读作( )。 5、把分数改写成小数,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45= 0.032= 102 = 100023 = 6、在8.899、8.76、8.80、8.9、8.8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相等的数是( )和( )。 7、7.683中的6在( )位上,表示6个( );3在( )位上,表示3个( )。 8、9.9549保留一位小数是( ),精确到百分位是( )。 9、大于0.4而小于0.5的小数有( )个;大于3.2而小于3.3的两位小数有( )个。 10、用2、3、4和2个0以及小数点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小数(各写两个): (1)整数部分是0的两位小数:( )、( )。 (2)读出两个零的三位小数:( )、( )。 11、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12= 40.32= 1.09000= 100.20000= 12、用小数表示下面各数量: 3角=( )元 4角5分=( )元 5米4分米=( )米 14、0.6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结果等于1。 13.想一想,□里分别能填哪些数? >2.46( ) <75.25( )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整数部分没有最高位,而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 ) 2、8.00和8,大小相同,意义也相同。………………………………………( ) 3、整数都比小数大。……………………………………………………………( ) 4、要把一个数扩大100倍,只要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 ) 5、大于0.5而小于0.9的一位小数只有0. 6、0. 7、0.8三个。…………………( )

第3单元第3课时小数的性质(教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精品】第3单元第3课时小数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2014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内容: 教材37-39页例4例5例6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小数的性质,并且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 能力目标:能通过实例总结、归纳出小数的性质,并且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通过师生讨论增强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并会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性质,能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小数的知识,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小数的性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 请同学们观察例四回答下列问题 (1)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 生:相等。因为单价都是3角钱。 师:还可以用这种方法说明0.3与0.30相等。 师:从左往右观察0.3和0.30这两个相等的小数,有什么特点? 2.学习例5 先看图再比较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填下表 生: 师:由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师:观察例4、例5的结果,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怎样变化?从右往左看呢? 生:从左往右观察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自学例6 师:3.05元中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 生:不能,根据小数的性质,只有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小结:小数中的0,并不能都去掉,只有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利用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 五、课后作业 练习六第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利用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利用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小数的性质》1

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 ( 第二次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2、运用猜测、操作、检验、观察、对比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养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3、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问题解决的情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前质疑 我有个邻居开了个便民小超市,想请大家帮忙给设计个标价牌,大家能帮这个忙吗?(出示手套和毛巾图)手套每副2元5角、毛巾每条3元,标价牌该怎么填呢?学生自由创作。(选择几种写法引起争论)板书:2.5 2.50 3 3.00 我们在商店里看到的标价一般是这样的:2.50元 3.00元(课件演示) 2.5 和2.50都表示2元5角吗?3和 3.00相等吗? 为什么会相等呢?学会今天的这节课你就明白了。今天学“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课中释疑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线段图 请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学生略加思考后马上提问,要求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即想的过程) 板书并演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导入例1: 你能把它们都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的形式吗?必须体现它们的原先单位。 导:分米和米有什么关系?厘米、毫米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演示: 1分米是1 10 米,写成0.1米 10厘米是10个1 100 米,写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个1 1000 米,写成0.100米 并板书:01米 0.10米 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间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3)指导看黑板: 1分米 = 10厘米 = 100毫米 0.1米 = 0.10米 = 0.100米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等式,可以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什么地方多(少)0?在这个小数的什么位置?多(少)0还可以怎么说?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性质》教案

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7~39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结合现实的情境,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在众多数学现象中体验并发现小数的性质。例4联系学生熟悉的“购学习用品”情境引入,激起学生进行比较的需要,再通过用不同方法对橡皮和铅笔单价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试一试”则借助直尺图使学生再次体验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归纳两组等式的特点,从而发现小数的性质。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则是突出小数性质内涵——“0”在小数末尾的专项教学,同时学习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发冲突 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一个也没有)别小看这个“0”,它的作用可大着呢。看,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呢?(屏幕依次出示一组数:5,50,500)我们再从右往左看,500去掉一个0,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猜猜看。(学生自由发表,可能出现两种意见:①受整数末尾添“0”的思维定势,认为小数大小也会随之变化。②由钱数等生活经验认为小数大小不变) 谁的猜想正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举些例子) [设计意图:从对“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引起大小变化”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小数末尾的0,引发猜想。此时的猜想是一种直觉思维,可能两种意见谁也说服不了对方,目的在于通过冲突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实例作证,体验小数性质的合理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创设购物情境:两位同学去书店购买学习用品后在交流购物情况:小明:“我买1枝铅笔用了0.3元。”小芳:“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你从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证明吗?先独立思考,有想法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3)学生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可能出现如下的比较方法: ①用具体钱数解释: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②用图表示: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3份、30份分别用0.3、0.30表示。因为阴影部分大小相同,所以0.3=0.30。 ③结合计数单位理解: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所以0.3=0.30。 (4)感知与体验:同学们想出了多种办法都能证明0.3元=0.30元,说明这两个小数确实相等。 教师引读0.3元=0.30元,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怎样?你有了什么想法?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