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砖混结构中,怎么画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

砖混结构中,怎么画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

砖混结构中,怎么画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

砖混结构中,怎么画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

砖混结构中,怎么画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

问题补充:

或者在哪里有视频,可以学习一下怎么画基础底板

可以在基础层建立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然后建基础单元,里面有参数化的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按照参数的数据输入就可以,就可以画了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材料选用 C25混凝土,=t f mm 2;HPB235钢筋,=y f 210N/mm 2.。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见附图-1 所示。下面以外纵墙(墙厚)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 已知哈尔滨地区标准冻深Z o =2m,工程地质条件如附图-1所示: 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 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 ,平均冻胀率η=4,冻胀等级为Ⅲ级,查表7-3, 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 1、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 5.019 291924=--=--=ωωωωL P L I 75.017.18)24.01(8.971.21) 1(=-+??= -+=γωγωs d e

查附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查附表-3,aK f =二者取较 小者,取aK f = 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 9.0118 )29.01(8.97.21) 1(=-+??=-+=γωγωs d e 75.05 .215.315.2129=--=--=ωωωωL P L I 查附表-2,aK f =135 KPa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3,aK f =145 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35 KPa 。 3 、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e =, I L =,二者均小于。 查教材表4-2 =b η,=η 3/63.176 .16.07.18117m KN m =?+?=γ a m d ak a KP d f f 5.193)5.06.1(63.176.15.162)5.0(=-??+=-+=γη (五)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K F 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 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外纵墙→墙下基础→地基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讲解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P58~P59墙、柱插筋构造(变) 所有墙插筋,弯钩均不得小于6d;当hj≤lae(板厚不满足直锚长度)时,弯锚15d; 所有柱插筋,弯钩均不得小于6d且150;当hj≤lae(板厚不满足直锚长度)时,弯锚15d。 当插筋部分保护层厚度小于5d(无外伸时,外部插筋),锚固区应设横向钢筋(或箍筋),间距不小于100mm。 增。当设计指出墙外侧纵筋与底板纵筋搭接连接时,基础底板钢筋应伸至基础顶面。 变。取消了原图集按插入长度的不同确定弯钩长度的做法。新提出了锚固区加水平钢筋的做法。 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不小于1200mm时,或当柱为大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不小于1400mm时,可仅将柱四角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伸至底板钢筋网上的柱插筋之间间距不应大于1000mm),其它钢筋满足锚固长度lae 即可。 P60独立基础DJ J、DJ P、BJ J、BJ P底板配筋构造 1、独立基础底板双向交叉钢筋长向设置在下,短向设置在上。 2、基础底板钢筋距边缘≤75且≤S/2处起设。 3、坡形独立基础的上边缘每边超出柱边50mm。 2.2.1设计时应注意:当独立基础截面形状为坡形时,其坡面应采用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的较缓坡度;当采用较陡坡度时,应要求施工采用在基础顶部坡面加模板等措施。P61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即“不设基础梁的”)底部与顶部配筋构造 1、图集注: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底部双向交叉钢筋,根据基础两个方向从柱外缘至基础外缘的伸出长度ex和ex’的大小,较大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下,较小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上。 2、顶部纵筋设置在下,分布筋设置在上。 3、顶部纵筋的锚固长度统一从柱内边缘算起(不再分“柱内”和“柱外”)。(变。原06G101-6,P45:柱外顶部纵筋锚固长度从柱中心线算起) P62设置基础梁的双柱普通独立基础配筋构造 1、图集注:双柱独立基础底部短向受力钢筋设置在基础梁纵筋之下,与基础梁箍筋的下水平段位于同一层面。

嵌岩独立基础和条基筏板基础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锦绣龙城一期 8、9 栋及其相邻地下车库土建工程施工图纸。 2、我公司的技术、机械设备装备情况及管理制度。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6、《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0、《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2010 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二、基础工程概况 锦绣龙城 8、9 栋及相邻车库工程基础采用嵌岩独立基础和条基及筏板基础。 本工程条形基础总长约300M,独立基础约550 个,筏板基础面积约150m2,基础 置于中风化砂质泥岩上 , 基础安全等级二级 . 基础嵌入中风化砂质泥岩 800mm以上;中风化砂质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frk 为 7.10MPa,承载力特征值 fak 为1200Kpa。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垫层C15,基础砼C30,挡土墙为C30 抗渗等级P6。主筋保护层厚度: 底板迎土面为50mm,非迎土面20mm;独立基 础保护层厚度为 40mm。其余具体情况见施工图纸、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纪要及设 计变更。设计砼强度等级不同时,采用钢丝网(0.7 ×12.7 ×12.7mm)分隔施工。 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基础砂质泥岩及泥岩为较硬岩,采用旋挖机机械开挖但必须预留至少 300mm人工开挖至持力层,独立基础采用 DJ-2180B 金刚石水钻机 械成孔,每次成孔深度 600mm,然后采用人工使用小型电镐分层凿除承台内砂质泥岩,基础嵌入中风化砂质泥岩为原槽浇灌 , 基础承台、条基、筏板下作 100 厚砼垫层。为确保上身主体结构支撑系统的稳定,基础工程施工完毕,立即进行地下室回填, 建筑回填层采用砂夹石分层夯实,压实系数≥ 0.94 。回填完成后浇筑砼地面,在砼 地面垫层上进行上身主体结构支撑系统搭设。为确保工程质量、 安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基础开挖泥岩无法作为回填土使用,均需运输出场外。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doc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 工程地质条件表 (5) 课程设计指导书 (6) 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屋面、楼面使用活荷载标准值 附表—2 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

嵌岩条基和独立基础及筏板基础施工方案

立城香山公馆B区住宅B1-B8及地下车库、设备房商业B17、B18栋工程项目 嵌岩条基和独立基础及筏板 基础施工方案 编制人:王祖剑 审核人:马万琼 施工单位:重庆市隆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4年8月15日

表B.0.1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梁平立城香山公馆B区住宅B1-B8及地下车库、设备房商业B17、B18栋工程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核会签表 重庆隆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基础工程概况 本工程条形基础总长约600M,独立基础约190个,筏板基础面积为150m2,工程基础采用嵌岩条基和独立基础及筏板基础。基础置于中风化砂岩上,基础安全等级二级.基础嵌入中风化砂质泥岩500mm以上;基础底部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4774MPa;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层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4.48MPa。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垫层C15,砼基础C30,挡土墙为C35,抗渗等级P6。其余具体情况见施工图纸、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纪要及设计变更。设计砼强度等级不同时,采用钢丝网(0.7×12.7×12.7mm)分隔施工。 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地下负二层(CK13--CK23轴段)基础基坑(槽)采用旋挖机机械开挖但必须预留至少300mm人工开挖,基础嵌入中风化砂质泥岩为原槽浇灌,独立柱基、条基下作100厚砼垫层(强度同基础)。为确保上身主体结构支撑系统的稳定,基础工程施工完毕,立即浇筑砼地面垫层,在砼地面垫层上进行上身主体结构支撑系统搭设。本工程场地狭窄基槽(坑)土石方开挖后现场无场地堆放,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基础工程按设计要求埋置深度400--1000mm范围先进行机械开挖至少400mm深运输出场外。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挖出的土石方可以原地周围回填,如回填堆土超多由人工装渣、塔式起重机械吊装上车,汽车运输土石方按计划指定的负一层(CK1--CK13轴段)。负一层CK1-CK13轴计划是在CK13-CK23轴的地下部份做完且土石方回填后才开始做基础土石方。 二、施工准备 施工用水及现场排水 为保证整个施工现场充足的临时用水,施工时采用DN50的管径,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引入施工现场,为保证整个现场充足的临时供水和排水顺畅,使管网简洁化、规范化,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结合工程的用水排水特点及要求,对本工程临时供水管网进行规划布置,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1、施工供水计划 ①、用水量计算:结合本工程的施工工作量、施工生活用水量,通过对用水量计算,该现场总进水管采用DN50管能满足要求。

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

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 柱下独立基础的特点是:1、单独开挖的独立基础中浇筑钢筋混凝土,2、对不均匀的土质施工,3、施工不复杂 柱下独立基础,可以不打桩,通常是一柱用一基础,(是很小形的基础) 在结构构件中,基础的定义是“将上部重力传递给土壤”的构件才叫做“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当地基比较软弱,桩承载力或者地基压缩性分布不均匀,以至于使用柱下独立基础可能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此时一般将同一方向活同一轴线上若干柱子的基础联系成一体而成为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特点:抗弯刚度较大, 能将集中柱荷载较均匀分散到整个基地面积上。 简单来说,当上部荷载不太大时,独立基础截面在4m左右时,采用独立基础还是可以的;当上部荷载较大,独立基础截面都已经超过4m时,采用独立基础就比较勉强了,主要是比较浪费,这时采用条形基础应该是首选。当然荷载更大时,选用筏基、桩基。其次,当地质不均匀,各独立基础沉降差异较大时,即便是基底面积不大也应该采用条基。 桩基础一般是用在高层建筑,或地基承载力较低或很低的土层上,因地基承载力很小,不能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故采用桩基础。柱下独立桩基础是柱建在独立的桩承台上,桩承台下面是桩(桩的长度、根数由设计计算得出)。条形基础就是条状基础,砖墙下的基础是条形基础的一种,框架结构柱下如果独立基础承载力不够,也采用柱下条形基础,一般是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条形基础有两种:一种是带梁的,一种是无梁的,条形基础又叫帯形基础。 另外,一个是连续的,一个是单个独立的。一般是层数较少,荷载不大的框架结构下用独力基础,当层数较多(4层以上)地基承载力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用柱下条基,这样可以增加基础面积,满足结构承载力的要求。当然框架结构条基也可以做成独立基础,就是你说“柱下独立桩基础”那是因为地基承载力不够单独把独立基础范围内的地基承载力提高了,独立基础满足了设计要求,当然做独力基础也行了。

砖混结构建筑设计技巧

砖混结构建筑设计技巧 基础平面图及详图: (1)在墙下条基宽度较宽(大于2米,部分地区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柔性基础。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上留洞、首层开大洞的洞口宽度大于洞底至基底高度时,如要考虑洞口范围内地基的承载力,洞口下基础应做暗梁。或将基础局部降低。 (3)素混凝土基础下不必做垫层,但其内有暗梁时应注明底部钢筋保护层厚为70,或做垫层。地下水位较高时或冬季施工时,不得做灰土基础。刚性基础一般300厚。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地下室内墙可采用砖墙,外墙宜用混凝土墙。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地下室顶板应考虑施工时材料堆积荷载。 (5)地面以下墙体如被管沟消弱较多,应考虑抗震的不利影响,地下墙体宜加厚。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 (8)条形基础偏心不能过大,柔性基础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一般情况下,基础底部不应因荷载的偏心而与地基脱开。 (9)当有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 (10)基础圈梁在建筑入口处或底层房间地面下降处应调低标高。当基础圈梁顶标高为-0.060时可取消防潮层。当地基不均匀时基底应增设一道基础圈梁。 (11)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 (12)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 (13)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应控制建筑的总沉降量,在地基较不均匀地区应控制建筑的沉降差,砖混结构对差异沉降很敏感。因建筑的实际沉降和计算值是有差异的,很难算准,所以应从构造上入手,采用整体性强的基础形式。 (14)可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应注意,在使用砖混抗震验算菜单产生的砖混荷载生成基础图时,其墙下荷载为整片墙的平均压力,墙体各段的荷载差异较大时,荷载较大处的墙下基础是不安全的,应人工调整。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JCPM.T,生成的基础详图名为JCXT。

各类基础施工方法(桩基础、筏板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旋挖成孔灌注桩基施工 本工程桩基础采用旋挖机械成孔灌注桩,共配置8台SR200D旋挖钻机 1、旋挖桩施工流程 旋挖桩的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2、旋挖桩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定位 复核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符合要求后,测放出各桩桩位,拼装好桩架就位。根据预 先测设的测量控制网(点),定出各桩位中心点。双向控制定位后埋设钢护筒并固定,以双向十字线控制桩中心。开钻前必须先校核钻头的中心是否与桩位中心重合。在施工过程中还须经 常检测钻具位置有无发生变化,以保证孔位的正确。 (2)钢护筒埋设: 护筒有定位、保护孔口和维持液(水)位高差等重要作用,可采用打埋和挖埋等设置方法。当挖埋时,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土填实。护筒埋设深度根据地质情况而定,一般为 2.5~3.0m, 要求高于地面50cm。 (3)挖土(岩)成孔

旋挖钻机的钻进工艺采用静态泥浆护壁钻斗取土的工艺,是一种无冲洗介质循环的钻进方法,但钻进时为保护孔壁稳定,孔内要注满优质泥浆(稳定液)。旋挖钻机工作时能原地做整体回转运动。旋挖钻机钻孔取土时,依靠钻杆和钻头自重切入土层,斜向斗齿在钻斗回转时切下土块向斗内推进而完成钻取土;遇硬土时,自重力不足以使斗齿切入土层,此时可通过加压油缸对钻杆加压,强行将斗齿切入土中,完成钻孔取土。钻斗内装满土后,由起重机提升钻杆及钻斗至地面,拉动钻斗上的开关即打开底门,钻斗内的土依靠自重作用自动排出,钻杆向下放关好斗门,再回转到孔内进行下一斗的挖掘。 在成孔过程中要根据土层情况及时注入泥浆护壁,同时合理调节泥浆的比重,成孔应连续 进行不得中断,在停机时,应保持孔内水位的高度泥浆比重及粘度符合规范要求,以防坍孔。 在土层中成孔时,采用一般锥形桶斗齿取土,穿透土层后,更换带挖掘机斗齿的钻头掘进,一直致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方可终孔。 成孔时须及时填写施工记录,在土层变化处捞取渣样,判明土层,以便与地质剖面图核对,达到设计岩面后,及时取样鉴定。 成孔时要依据土层情况,控制进尺速度,为确保孔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须保持桩机平整、加强检查、勤检勤纠。 施工过程需备足泥浆,可采用膨润土拌制泥浆,经分离处理后的废渣,通过密闭的专用汽车外运。施工中做到泥浆不外溢,严禁将废浆直接排入场地周边的下水道或河道。 3、护壁泥浆 钻孔泥浆由水、粘土(或膨润土)和填加剂组成。在钻孔中,由于泥浆相对密度大于水的相对密度,故护筒内同样高的水头,泥浆的静压力比水大。由于静水压力的作用,泥浆可作用在井孔壁形成一层泥皮,阻隔孔内外渗流,保护孔避免于坍塌。此外,泥浆还起悬浮钻渣的作用,使钻进正常进行。在反循环回转中泥浆主要起护壁的作用。 粘土以水化快、造浆能力强、粘度大的膨润土或接近地表经过冻融的粘土为好,若采用较差的粘土或含砂低液限粘土调制的泥浆,起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可在泥浆中掺入碳酸钠、氢氧化纳或膨润土粉末,以提高泥浆性能指标。掺入量与原浆性能有关,最好经过试验决定。一般碳酸纳的掺入量约为孔中泥浆的0.3~0.5%。

土力学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 =130kPa。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 = 180kPa。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 = 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 = 30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下表所示。 土层编号土的名称 重度 (kN/ m3) 孔隙 比e 液性 指数 I L 粘聚力c (kPa) 内摩擦 角() 压缩 模量 E S (MPa) 标准贯 入锤击 数N 承载力特征 值 f ak (kPa) ①杂填土18 ②粉质黏土200.650.8434137.56130 ③黏土19.40.580.7825238.211180 ④细砂210.623011.616240 ⑤强风化砂 质泥岩221822300 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 1.5m。 5、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如下图所示。

柱网平面图 6、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 K=1873KN,M K=193KN·m, V K=83KN,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2435KN,M=251KN·m,V=108KN 7、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25~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 级。 8、设计分组 第 10 组,共 12 人,选择题号1~12,基础持力层选用④号土层,设计○B 轴柱下独立基础。 9、设计要求每人根据所在组号和题号,完成指定轴线的独立基础设计。对于另外两根轴线的基础,只要根据所给荷载确定基础底面尺寸,以便画出基础平面图。要求分析过程详细,计算步骤完整,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应具有条理性,图纸整洁清晰。 10、设计内容 1、确定基础埋深; 2、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3、计算地基变形值,验算地基变形特征值; 4、基础结构设计:拟定基础剖面尺寸,进行地基梁正截面和斜截面设计及底板抗剪验算和配筋设计,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 5、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独立基础大样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参考资料 1.《土力学》(第 2 版)东南大学等四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基础工程》(第 2 版)华南理工大学等三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赵明华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整理)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0/s y y a M f b h =??目 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 工程地质条件表 (5) 课程设计指导书 (6) 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 0/s y y a M f b h =?? 0.5(1s r =?+ /KN m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嵌岩独立基础和条基及筏板基础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锦绣龙城一期8、9 栋及其相邻地下车库土建工程施工图纸。 2、我公司的技术、机械设备装备情况及管理制度。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0、《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2010 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二、基础工程概况 锦绣龙城8、9 栋及相邻车库工程基础采用嵌岩独立基础和条基及筏板基础。本工程条形基础总长约300M独立基础约550个,筏板基础面积约150m2基础置于中风化砂质泥岩上,基础安全等级二级.基础嵌入中风化砂质泥岩800mm以上;中风化砂质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为 7.10MPQ承载力特征值 fak为1200Kpa。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垫层C15,基础砼C30,挡土墙为C30 抗渗等级P6o主筋保护层厚度:底板迎土面为50mm非迎土面20mm独立基础保护层厚度为40mm其余具体情况见施工图纸、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纪要及设计变更。设计砼强度等级不同时,采用钢丝网(0.7 X 12.7 X 12.7mm 分隔施工。 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基础砂质泥岩及泥岩为较硬岩,采用旋挖机机械开挖但必须预留至少300mm人工开挖至持力层,独立基础采用DJ-2180B金刚石水钻机械成孔,每次成孔深度600mm 然后采用人工使用小型电镐分层凿除承台内砂质泥岩,基础嵌入中风化砂质泥岩为原槽浇灌,基础承台、条基、筏板下作100 厚砼垫层。为确保上身主体结构支撑系统的稳定,基础工程施工完毕,立即进行地下室回填,建筑回填层采用砂夹石分层夯实,压实系数》0.94。回填完成后浇筑砼地面,在砼地面垫层上进行上身主体结构支撑系统搭设。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基础开挖泥岩无法作为回填土使用,均需运输出场外。 三、施工准备施工用水及现场排水,为保证整个施工现场充足的临时用水,施工时采用

土力学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土力学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一、 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30=。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80=。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240=。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300=。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下表所示。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

5、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mm 500 。室外 mm500 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mm 450。柱网布置如下图所示。 柱网平面图 6、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 K=1873KN,M K=193KN·m,V K=83KN,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2435KN, M=251KN·m,V=108KN 7、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25~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 8、设计分组 第10组,共12人,选择题号1~12,基础持力层选用④号土层,设计○B轴柱下独立基础。 9、设计要求 每人根据所在组号和题号,完成指定轴线的独立基础设计。对于另外两根轴线的基础,只要根据所给荷载确定基础底面尺寸,以便画出基础平面图。要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 设计实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材料选用C25混凝土,=t f mm 2;HPB235钢筋,=y f 210N/mm 2.。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见附图-1所示。下面以外纵墙(墙厚)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 已知哈 尔滨地区标准冻深Z o =2m,工程地质 条件如附图-1所示: 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 ,平均冻胀率η=4,冻胀等级为Ⅲ级,查表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 1、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 查附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查附表-3,aK f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 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

查附表-2,aK f =135 KPa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3,aK f =145 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35 KPa 。 3 、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e =, I L =,二者均小于。 查教材表4-2 =b η,=η (五)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K F 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 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外纵墙→墙下基础→地基 附图2 教学楼某教室平面及外墙剖面示意图 1、外纵墙(墙厚)基础顶面的荷载,取一个开间为计算单元(见附图-2) (1) 屋面荷载 恒载: 改性沥青防水层: m 2 1:3水泥沙浆20m m 厚: ?20=m 2 1:10 水泥珍珠岩保温层(最薄处100mm 厚+找坡层平均厚120mm ): ×4=m 2 改性沥青隔气层: m 2 1:3水泥沙浆20mm 厚: ×20=m 2 钢混凝土空心板120mm 厚: m 2 混合沙浆20mm 厚: ×17=m 2 ————————————————————————————————————

砖混结构设计详解

砖混结构设计详解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尽量采用宽板,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配双向φ6@250,混凝土C20.应采用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塌性能好。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的二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一般砖混结构的过街楼处板应现浇,并且钢筋双向双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宜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断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 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并双向双排配筋,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墙上的板的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砖墙产生过大的附加弯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 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一、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设计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 f k 80=,基础埋深为-1.500m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 f 88801.1=?=,基础砼采用C20。KN N 3.139=,KN V 6.197=。 4.25 .120883.1390=?-=?-≥d f N A G γ 8.420=A ,取296.82.38.2m A =?=。 验算: f mm N <=?+?=255.455.1202 .38.23.139σ f mm N 1.1912.38.26 11.14.1975.1202.38.23.13922m ax <=???+?+?=σ 01.02.38.26 11.14.1975.1202.38.23.13922 m in ≈=???-?+?=mm N σ 基础底板配筋: ))(2(12 1max '21j j I a l a M σσ++= m KN ?=?+?++???=21.68)2.315.26161)(46.0275.08.22(05.11212 26 48.531460 3109.01021.68mm A sI =???= 配 φ150@12。 ))(2()'(48 1min max '2j j II b b a l M σσ++-= )061)(46.021.12.32()]46.0275.0(8.2[48 12+?++???+-?= m KN .09.12= 26 7.96) 12460(3109.01009.12mm A sI =-???= 按构造构造配筋。 冲切验算: KN F l 9.133)8.22.35.1203.139(8 .22.305.18.2=???+???= 4602)246027007002460211001100(1.16.06.00???+++?++??=h U f m t

嵌岩独立基础和条基及筏板基础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锦绣龙城一期8、9栋及其相邻地下车库土建工程施工图纸。 2、我公司的技术、机械设备装备情况及管理制度。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0、《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2010 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二、基础工程概况 锦绣龙城8、9栋及相邻车库工程基础采用嵌岩独立基础和条基及筏板基础。本工程条形基础总长约300M,独立基础约550个,筏板基础面积约150m2,基础置于中风化砂质泥岩上, 基础安全等级二级.基础嵌入中风化砂质泥岩800mm 以上;中风化砂质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为7.10MPa,承载力特征值fak为1200Kpa。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垫层C15,基础砼C30,挡土墙为C30抗渗等级P6。主筋保护层厚度:底板迎土面为50mm,非迎土面20mm;独立基础保护层厚度为40mm。其余具体情况见施工图纸、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纪要及设计变更。设计砼强度等级不同时,采用钢丝网(0.7×12.7×12.7mm)分隔施工。 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基础砂质泥岩及泥岩为较硬岩,采用旋挖机机械开

挖但必须预留至少300mm人工开挖至持力层,独立基础采用DJ-2180B金刚石水钻机械成孔,每次成孔深度600mm,然后采用人工使用小型电镐分层凿除承台内砂质泥岩,基础嵌入中风化砂质泥岩为原槽浇灌,基础承台、条基、筏板下作100厚砼垫层。为确保上身主体结构支撑系统的稳定,基础工程施工完毕,立即进行地下室回填,建筑回填层采用砂夹石分层夯实,压实系数≥0.94。回填完成后浇筑砼地面,在砼地面垫层上进行上身主体结构支撑系统搭设。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基础开挖泥岩无法作为回填土使用,均需运输出场外。 三、施工准备 施工用水及现场排水,为保证整个施工现场充足的临时用水,施工时采用DN50的管径,由建设单位制定点引入施工现场,为保证整个现场充足的临时供水和排水顺畅,使管网简洁化、规范化,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结合工程的用水排水特点及要求,对本工程临时供水管网进行规划布置,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1、施工供水计划 ①、用水量计算:结合本工程的施工工作量、施工生活用水量,通过对用水量计算,该现场总进水管采用DN50管能满足要求。 ②、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布置: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在施工阶段,沿现场两侧布置临时供水管网,以便满足施工的水源。因施工面积较大,在布置施工临时供水管网时拟采用部份给水软管,能随施工的要求进行自由移动,以满足现场临时施工用水的需要。 2、现场排水布置

土力学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一、 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30=。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80=。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240=。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300=。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下表所示。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强风化 ⑤ 221822300砂质泥岩 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5、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mm 500 。室外地 mm500 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mm 450。柱网布置如下图所示。 柱网平面图 6、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 K=1873KN,M K=193KN·m, V K=83KN,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2435KN, M=251KN·m,V=108KN 7、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25~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 8、设计分组

第10组,共12人,选择题号1~12,基础持力层选用④号土层,设计○B轴柱下独立基础。 9、设计要求 每人根据所在组号和题号,完成指定轴线的独立基础设计。对于另外两根轴线的基础,只要根据所给荷载确定基础底面尺寸,以便画出基础平面图。要求分析过程详细,计算步骤完整,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应具有条理性,图纸整洁清晰。 10、设计内容 1、确定基础埋深; 2、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3、计算地基变形值,验算地基变形特征值; 4、基础结构设计:拟定基础剖面尺寸,进行地基梁正截面和斜截面设计及底板抗剪验算和配筋设计,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 5、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独立基础大样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参考资料 1.《土力学》(第2版)东南大学等四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基础工程》(第2版)华南理工大学等三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赵明华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